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

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

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

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

频率响应分析仪知识

频率响应分析仪知识 一、概述 (一)用途 频率响应分析仪是测量被测系统频率特性的仪器。早期频率特性的测量是用信号源、电压表、频率计、相位计、示波器等单机组成,仪器操作复杂,易受干扰,测量精度低。进入60年代,国外开发出以数字相关滤波为核心技术的频率响应分析仪,提高了测量精度。随着技术发展,智能化、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测量功能、精度得到了快速发展,拓宽了仪器应用范围。目前,频率响应分析仪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机械制造的振动分析,大型机械的故障监测与诊断,自控系统、伺服系统的设计与调试,电子元件、压电元件的阻抗与谐振测试,高压电网滤波器调试,桩基检测,自动控制系统科研与教学等领域。 (二)分类与特点 频率响应分析仪可以分为基础型频率响应分析仪、教学型频率响应分析仪、多通道频率响应分析系统等类型产品。 ●基础型频率响应分析仪的特点 性能指标高,接口齐全,方便与各种测试仪器及计算机联接组成测试系统,适用于各种领域的频率响应测试。 ●教学型频率响应分析仪的特点 性能指标一般,频率范围窄,适用于低成本测试,如教学以及要求性能指标不高,能满足一定要求的场合。 ●多通道频率响应分析仪的特点 性能指标高,多通道测试可达32通道,适用于大型机械、桥梁、堤坝等大型系统多点测试。 (三)产品国内外现状 国内生产频率响应分析仪的厂家主要有:天津中环电子仪器。天津中环电子仪器自1958年建厂以来,一直致力于频率响应测试产品的研发,80年代与英国solartron公司合作,开发出以TD1250频率响应分析仪为代表的系列产品,同类产品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外厂家主要有:英国solartron公司和日本NF回路设计株式会社。英国solartron公司以数字相关滤波为技术核心的产品,频率范围10微赫到65千赫(1250),以及10微赫到32兆赫(1260)等,具有双通道及四通道测试功能,1250侧重于低频与超低频,主要用于机械、自控等领域,1255上限频率较高,满足低频测试的同时可用于电子元件、压电元件等测试。 (四)技术发展趋势 ●小型化成为频率响应分析仪的主要发展趋势; ●提高功能指标精度,嵌入式、PLD的采用是未来的趋势; ●降低成本,向教学普及扩大应用范围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二、基本工作原理 频率响应分析仪主要由:发生器、分析器、控制器、运算器、键盘与显示器、接口、选件等构成。频率响应分析仪的原理框图如下图1所示。

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实验报告(精)

实验四 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 一、实验目的: 1. 测量线性系统的幅频特性 2. 复习巩固周期信号的频谱测量 二、实验原理: 我们讨论的确定性输入信号作用下的集总参数线性非时变系统,又简称线性系统。线性系统的基本特性是齐次性与叠加性、时不变性、微分性以及因果性。对线性系统的分析,系统的数学模型的求解,可分为时间域方法和变换域方法。这里主要讨论以频率特性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傅里叶变换以频率为独立变量。 设输入信号)(t v in ,其频谱)(ωj V in ;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t h ,系统的频率特性 )(ωj H ;输出信号)(t v out ,其频谱)(ωj V out ,则 时间域中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t h t v t v in out *= 频率域中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ωωωj H j V j V in out ?= 时间域方法和变换域方法并没有本质区别,两种方法都是将输入信号分解为某种基本单元,在这些基本单元的作用下求得系统的响应,然后再叠加。变换域方法可以将时域分析中的微分、积分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将卷积积分变换为乘法;在信号处理时,将输入时间信号用一组变换系数(谱线)来表示,根据信号占有的频带与系统通带间的关系来分析信号传输,判别信号中带有特征性的分量,比时域法简便和直观。 三、实验方法: 1. 输入信号的选取 这里输入信号选取周期矩形信号,并且要求 τ T 不为整数。这是因为周期矩形信号具有丰富的谐波分量,通过观察系统的输入、输出波形的谐波的变化,分析系统滤波特性。周期矩形信号可以分解为直流分量和许多谐波分量;由于测量频率点的数目有限,因此需要排除谐波幅度为零的频率点,周期矩形信号谐波幅度为零的频率点是 Ω KT ,其中1=K 、2、3、… 。 图11.1 输入的周期矩形信号时域波形 t

频率响应测量的方法

频率响应测量的方法 频率响应测量的方法很多,一般同使用的测试信号有关。 可分为:i. 点测法:完全按定义设计的测量方法,逐个频率输入振幅恒定的正弦信号,逐个点测量相应频率扬声器输出声压级,在频率响应坐标纸上绘出相应的点,把这些不连续的点的平滑连线即为频率响应曲线。测量耗时、测量有限的非连续频率点,过渡点是推测的。 ii. 扫频自动记录法:使用机械传动的方法改变振荡电路中的电容,使信号的频率连续改变,输出电压恒定,这叫扫频信号,记录仪上记录纸的频率刻度与信号源同步,记录扬声器的输出声压级随频率的变化,即为频率响应曲线,这方法叫扫频自动记录法。后来,机械扫频信号改成电压控制频率的压控振荡器,改进了机械传动的麻烦。这是60~80年代丹麦B&K 公司为代表的测量技术。扫频自动测量原理大约已有40年的历史,其测量原理没有变化,改变的只是使用的技术,譬如扫频信号的产生方法,测量传声器测得的数据的采集、处理、运算和输出数据和曲线都可以由计算机完成。其中需要特别一提的是:对扫频信号的理解和生成技术,连续扫频信号过去理解为点频信号随时间变化,但点频信号是一个连续周期信号,从示波器看到的是一个按周期重复的正弦波形,而扫频信号没有一个频率是经历时间周期的,随扫频时间变化的是它的瞬时频率。瞬时频率数学上是相位对时间的微分。可以这样理解:譬如f=100Hz正弦信号的周期是T=0.01秒,其走过的相位φ= 2π弧度(360°),而f=200Hz时,T=0.005秒,其走过的相位仍然是φ= 2π弧度,这样,一个微小时间内的相位变化(等效于相位对时间的微分)同周期成反比,相当于稳态频率。同稳态信号不同的是它引入扫频速率(S:Hz/s)的概念,瞬时频率fi =S t +f0;t为扫频时间;f0为扫频初始频率。t和f0确定扫频频率范围。稳态单频信号的公式是u(t)=Acos(2πft);f为稳态单频信号的频率。而扫频信号的公式是u(t)=ACos(πSt2),B&K公司的2012音频分析仪的TSR(时选响应)技术中使用的测试信号,就是采用该数学模型生成的信号。 iii. 阶步步进的猝发声测量。猝发声是若干个周期的正弦信号脉冲,或称正弦波列。它由连续周期信号加一时间控制电路组成,当测量声压级的时间窗正好在猝发声的稳定部分时,它更接近点频测量。由一个个不同频率的猝发声组成一个阶步步进的猝发声,用对应的跟踪滤波器跟踪每一个猝发声,类似点频测量得到扬声器的频率响应。美国ATI公司的扬声器测量系统LMS使用的正是这种信号源,它最多可以在一个十进制频率范围内设置200个猝发声频率点,即频率阶步的间隔是1/60倍频程。 iv. 多频音(Muiti-tone Burst也叫多频猝发声)它是数字生成的M个纯音信号的叠加的一个短时间间隔的信号,该时间间隔对M个频率来说正好都是整周期的,并且这由低到高M个频率之间没有谐波关系,即2个频率相除(大数除小数)的商不会是整数。例如:14.5,31.9,37.7,49.3,55.1……Hz;可以排列成一个数列,选择适当的频率间隔,组成M个频率的多频音。其M个频率的同步FFT即为基频即幅频响应,由其谐波可以实现其谐波失真测量。该技术使用在AP公司的“系统1”和“系统2”的仪器上。 v. 脉冲数字测量技术上面所有的方法都离不开正弦信号,只是频率的连续变化、频率的阶步变化和有限频率成分的合成信号,脉冲信号和MLS信号需要进行时域(时间波形)和频域(频率响应和频率分析)之间的变换,从中可以得到更多信息,它作用于被测系统后的输出响应,经过变换和运算可以得到被测系统的许多信息,这需要对测试信号有充分了解,涉及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又要借助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进行变换运算。单脉冲信号的性质,

系统频率特性

第三章 系统频率特性 系统的时域分析是分析系统的直接方法,比较直观,但离开计算机仿真,分析高阶系统是困难的。系统频域分析是工程广为应用的系统分析和综合的间接方法。频率分析不仅可以了解系统频率特性,如截止频率、谐振频率等,而且可以间接了解系统时域特性,如快速性,稳定性等,为分析和设计系统提供更简便更可靠的方法。 本章首先阐明频率响应的特点,给出计算频率响应的方法,接着介绍Nyquist 图和Bode 图的绘制方法、系统的稳定裕度及系统时域性能指标计算。 3.1 频率响应和频率特性 3.1.1 一般概念 频率响应是指系统对正弦输入的稳态响应。考虑传递函数为G(s)的线性系统,若输入正弦信号 t X t x i i ωsin )(= (3.1-1) 根据微分方程解的理论,系统的稳态输出仍然为与输入信号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只是其幅值和相位发生了变化。输出幅值正比于输入的幅值i X ,而且是输入正弦频率ω的函数。输出的相位与i X 无关,只与输入信号产生一个相位差?,且也是输入信号频率ω的函数。即线性系统的稳态输出为 )](sin[)()(00ω?ωω+=t X t x (3.1-2)

由此可知,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幅值比是ω的函数,称为系统的幅频特性,记为)(ωA 。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相位差也是ω的函数,称为系统的相频特性,记为)(ω?。 幅频特性: )()()(0ωωωi X X A = (3.1-3) 相频特性: )()()(0ω?ω?ω?i -= (3.1-4) 频率特性是指系统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稳态输出与输入之比对频率的关系特性,可表示为: )()()(0ωωωj X j X j G i = (3.1-5) 频率特性)(ωj G 是传递函数)(s G 的一种特殊形式。任何线性连续时间系统的频率特性都可由系统传递函数中的s 以ωj 代替而求得。 )(ωj G 有三种表示方法: )()()(ω?ωωj e A j G = (3.1-6) )()()(ωωωjV U j G += (3.1-7) )(sin )()cos()()(ω?ωωωωjA A j G += (3.1-8) 式中,实频特性: )(cos )()(ω?ωωA U = 虚频特性:

频率响应原理2

第2节 频率响应原理 1. 简介: 在伺服调试过程中,会经常用到频率响应曲线,特别是振动抑制,电流环HRV ,HRV 过滤器等,甚至评价机械刚性的高低都是采用该曲线进行分析,后面介绍的[伺服调试指南]中,几乎每个调试步骤中都可能用到频率响应曲线(波形)。可以说,不会使用频率响应曲线就不能正确的进行伺服参数的调整(当然不包括基本参数的设定),以及后面介绍的高速高精度参数的调整。用好了该曲线,进行伺服调试就会得心应手。所以,在伺服系统调试之前简单介绍一下伺服控制中频率响应的基本原理。 2. 信号采集: `从下面的控制框图中获得 上述框图中,将输入信号和输入信号取出如下。 速度指令 速度反馈 图2:输入输出信号 将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如下: 幅度变化 相位变化 图3:输入输出信号比较 由于增益的大小不同,输出信号幅度和相位随着频率的增高,发生相应的变化,产生衰减或迟后,或者由于共振产生突然变大。

3. 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 1.根据上述的曲线,将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度比较,按下面公式计算: 输出信号幅度 幅度 图4:幅度-频率曲线 2.同样,将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相位进行比较。 计算公式如下: 输出信号相位 相位 图4:相位-频率曲线 4. 实际机床的幅频和相频特性 在伺服控制中,伺服增益(V-GAIN )一般为PK1V 和PK2V ,对应的参数如下:PK1V=NO.2043 * ((256+NO2021)/256) PK2V= NO.2044* ((256+NO2021)/256) VG= ((256+NO.2021)/256)*100% PK1V=NO.2043* VG PK2V=NO.2044*VG

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 班级:光伏2班 姓名:王永强 学号:1200309067

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研究高阶系统的稳定性,验证稳定判据的正确性; 2、了解系统增益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观察系统结构和稳态误差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任务 1、稳定性分析 欲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只要求出系统的闭环极点即可,而系统的闭环极点就是闭环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的根,可以利用MATLAB中的tf2zp函数求出系统的零极点,或者利用root函数求分母多项式的根来确定系统的闭环极点,从而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1)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 函数为 0.2( 2.5) () (0.5)(0.7)(3) s G s s s s s + = +++,用MATLAB编写 程序来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并绘制闭环系统的零极点图。 在MATLAB命令窗口写入程序代码如下:z=-2.5 p=[0,-0.5,-0.7,-3] k=1 Go=zpk(z,p,k)

Gc=feedback(Go,1) Gctf=tf(Gc) dc=Gctf.den dens=ploy2str(dc{1},'s') 运行结果如下: Gctf = s + 2.5 --------------------------------------- s^4 + 4.2 s^3 + 3.95 s^2 + 2.05 s + 2.5 Continuous-time transfer function. dens是系统的特征多项式,接着输入如下MATLAB程序代码: den=[1,4.2,3.95,1.25,0.5] p=roots(den)

第三章 系统频率特性

第三章 系统频率特性 系统的时域分析是分析系统的直接方法,比较直观,但离开计算机仿真,分析高阶系统是困难的。系统频域分析是工程广为应用的系统分析和综合的间接方法。频率分析不仅可以了解系统频率特性,如截止频率、谐振频率等,而且可以间接了解系统时域特性,如快速性,稳定性等,为分析和设计系统提供更简便更可靠的方法。 本章首先阐明频率响应的特点,给出计算频率响应的方法,接着介绍Nyquist 图和Bode 图的绘制方法、系统的稳定裕度及系统时域性能指标计算。 3.1 频率响应和频率特性 3.1.1 一般概念 频率响应是指系统对正弦输入的稳态响应。考虑传递函数为G(s)的线性系统,若输入正弦信号 t X t x i i ωsin )(= (3.1-1) 根据微分方程解的理论,系统的稳态输出仍然为与输入信号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只是其幅值和相位发生了变化。输出幅值正比于输入的幅值i X ,而且是输入正弦频率ω的函数。输出的相位与i X 无关,只与输入信号产生一个相位差?,且也是输入信号频率ω的函数。即线性系统的稳态输出为 )](sin[)()(00ω?ωω+=t X t x (3.1-2)

由此可知,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幅值比是ω的函数,称为系统的幅频特性,记为)(ωA 。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相位差也是ω的函数,称为系统的相频特性,记为)(ω?。 幅频特性: )()()(0ωωωi X X A = (3.1-3) 相频特性: )()()(0ω?ω?ω?i -= (3.1-4) 频率特性是指系统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稳态输出与输入之比对频率的关系特性,可表示为: )()()(0ωωωj X j X j G i = (3.1-5) 频率特性)(ωj G 是传递函数)(s G 的一种特殊形式。任何线性连续时间系统的频率特性都可由系统传递函数中的s 以ωj 代替而求得。 )(ωj G 有三种表示方法: )()()(ω?ωωj e A j G = (3.1-6) )()()(ωωωjV U j G += (3.1-7) )(sin )()cos()()(ω?ωωωωjA A j G += (3.1-8) 式中,实频特性: )(cos )()(ω?ωωA U = 虚频特性:

线性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对数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波德图)、幅相曲线(奈奎斯特图)的构造及绘制方法。 2.二阶开环系统中的相位裕度和幅值穿越频率的计算。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一阶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曲线测试。 2.二阶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测试,研究表征系统稳定程度的相位裕度和 幅值穿越频率对系统的影响。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1.labACT自控/计控原理实验机一台 2.数字存储示波器一台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1.一阶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曲线 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测试模拟电路见图4-1。 图4-1 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测试模拟电路 实验步骤:注:‘S ST'不能用“短路套”短接! (1)将数/模转换器(B2)输出OUT2作为被测系统的输入。 (2)按图4-1安置短路套及测孔联线。 (3)运行、观察、记录: ①运行LABACT程序,选择自动控制菜单下的线性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实验项目,选择一阶系统,再选择开始实验,点击开始,实验机将自动产生0.5Hz~64Hz多个频率信号,测试被测系统的频率特性,等待将近十分钟,测试结束。 ②测试结束后,可点击界面下方的“频率特性”选择框中的任意一项进行切换,将显示被测系统的对数幅频、相频特性曲线(伯德图)和幅相曲线(奈 奎斯特图),同时在界面上方将显示点取的频率点的L、、Im、Re等相关数

据。如点击停止,将停止示波器运行,不能再测量数据。 ③分别改变惯性环节开环增益与时间常数,观察被测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曲线、相频曲线及幅相曲线,在幅频曲线或相频曲线上点取相同的频率点,测量、记录数据于实验数据表中。 实验数据表1:改变惯性环节开环增益,(T=0.05,C=1u,R2=50K) 实验数据表2: 改变惯性环节时间常数, K=1(R1=50K、R2=50K) 2.二阶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 二阶系统模拟电路图的构成如图4-2所示。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习题答案

第一章 信号与系统(二)1-1画出下列各信号的波形【式中)()(t t t r ε=】为斜升函数。 (2)∞<<-∞=-t e t f t ,)( (3))()sin()(t t t f επ= (4))(sin )(t t f ε= (5))(sin )(t r t f = (7))(2)(k t f k ε= (10))(])1(1[)(k k f k ε-+= 解:各信号波形为 (2)∞<<-∞=-t e t f t ,)( (3))()sin()(t t t f επ= (4))(sin )(t t f ε= (5))(sin )(t r t f = (7))(2)(k t f k ε= (10))(])1(1[)(k k f k ε-+= 1-2 画出下列各信号的波形[式中)()(t t t r ε=为斜升函数]。 (1))2()1(3)1(2)(-+--+=t t t t f εεε (2))2()1(2)()(-+--=t r t r t r t f

(5))2()2()(t t r t f -=ε (8))]5()([)(--=k k k k f εε (11))]7()()[6 sin()(--=k k k k f εεπ (12))]()3([2)(k k k f k ---=εε 解:各信号波形为 (1))2()1(3)1(2)(-+--+=t t t t f εεε (2))2()1(2)()(-+--=t r t r t r t f (5) )2()2()(t t r t f -=ε (8))]5()([)(--=k k k k f εε (11))]7()()[6 sin()(--=k k k k f εεπ (12) )]()3([2)(k k k f k ---=εε 1-3 写出图1-3所示各波形的表达式。 1-4 写出图1-4所示各序列的闭合形式表达式。 1-5 判别下列各序列是否为周期性的。如果是,确定其周期。 (2))63cos()443cos()(2ππππ+++=k k k f (5))sin(2cos 3)(5t t t f π+=

频率响应介绍_频率响应概念

频率响应介绍_频率响应概念 频率响应是指将一个以恒电压输出的音频信号与系统相连接时,音箱产生的声压随频率的变化而发生增大或衰减、相位随频率而发生变化的现象,这种声压和相位与频率的相关联的变化关系称为频率响应。也是指在振幅允许的范围内音响系统能够重放的频率范围,以及在此范围内信号的变化量称为频率响应,也叫频率特性。在额定的频率范围内,输出电压幅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以分贝数(dB)来表示其不均匀度。频率响应在电能质量概念中通常是指系统或计量传感器的阻抗随频率的变化。 频率响应确定方法分析法基于物理机理的理论计算方法,只适用于系统结构组成易于确定的情况。在系统的结构组成给定后,运用相应的物理定律,通过推导和计算即可定出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的正确程度取决于对系统结构了解的精确程度。对于复杂系统,分析法的计算工作量很大。 实验法频率响应图册采用仪表直接量测的方法,可用于系统结构难以确定的情况。常用的实验方式是以正弦信号作为试验信号,在所考察的频率范围内选择若干个频率值,分别测量各个频率下输入和稳态输出正弦信号的振幅和相角值。输出与输入的振幅比值随频率的变化特性是幅频特性,输出与输入的相角差值随频率的变化特性是相频特性。 频率响应性能系统的过渡过程与频率响应有着确定的关系,可用数学方法来求出。但是除一阶和二阶系统外,这样做常需要很多时间,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实际意义不大。常用的方法是根据频率响应的特征量来直接估计系统过渡过程的性能。频率响应的主要特征量有:增益裕量和相角裕量、谐振峰值和谐振频率、带宽和截止频率。 增益裕量和相角裕量它可提供控制系统是否稳定和具有多大稳定裕量的信息。 谐振峰值Mr和谐振频率rMr和r规定为幅频特性|G(j)|的最大值和相应的频率值。对于具有一对共轭复数主导极点(见根轨迹法)的高阶线性定常系统,当Mr值在(1.0~1.4)M0范围内时,可获得比较满意的过渡过程性能。其中M0是=0时频率响应的幅值。r的大小表征过渡过程的快速性:r值越大,系统在单位阶跃作用下输出响应的快速性越好。带宽和截止频率截止频率c规定为幅频特性|G(j)|达到0.7M0并继续下降时的临界频率。

弹性结构频率响应函数的测定

弹性结构频率响应函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随机激励激振方式,进行机械阻抗测试的仪器组合及使用方法。 2.了解随机激振时的数据处理方法。 3. 测出悬臂梁的频响函数。 二实验原理及方法 激励信号可用以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快速正弦扫频法。将正弦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正弦信号,在幅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低频很快地连续变化到高频。从频谱上看,该情况下,信号的频谱已不具备单一正弦信号的特性,而是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接近随机信号。 二是脉冲激励。用脉冲锤敲击试件,产生近似于半正弦的脉冲信号。信号的有效频率取决于脉冲持续时间t,t越小则频率范围越大。用脉冲锤进行脉冲激振是一种用得较多的瞬态激振方法,它所需要的设备较少,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激振器等都可以省掉,并且可以在更接近于实际工作的条件下来测定试件的频率响应函数。 三是宽白噪声激励。白噪声信号和白色光含有同一比率的所有波长的成分相同,在一切频带区域,也具有相等功率成分的那种不规则信号。从而保证了在所分析的频段内的激励信号存在频率。 频率响应函数表明了系统的动态特性,在机械结构中频率响应函数是对结构振动特性的描述,又称为机械阻抗。它可以理论计算也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工程上很多问题即便有了计算值往往也离不开实验的方法校核,特别是对于大型复杂结构,实验的方法更显得更重要。 实验装置参见图2试验件为长640mm宽56mm厚8mm悬臂梁,前四阶参考频

率为: 在结构振动实验分析中,通常把一连续弹性系统简化成离散的多自由度系统,上述悬臂梁被等分的划成n 个单元体,近似的认为每个单元体的质量只集中在结点上, 各结点之间均为弹性连接,激励点和测量点被布置在结点上。针对每一个测点系统被简化为单自由度常系数线性系统。若只考虑在输出端加有输入信号线性不相关的噪声干扰时,此系统振动方程在频域表示为: )()()()(f N f X f H f Y += 上式乘以输入信号付氏变换的共轭)(*f X ,在样本足够大的情况下,应用统计平均做上式的期望值的运算,可以得到: )()()(f G f H f G XX YX = 即 ()()()YX XX G f H f G f = 式中: )(f G YX 为输入输出的互谱 )(f G XX 为输入信号的自谱 )(f H 为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 三 实验步骤 CF-7200、加速度传感器、信号调理设备、激振器等实验设备连线和实验的结构如图3.1所示。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精品 实验题目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系统的不稳定现象。 2.研究系统开环增益和时间常数对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1.EL-AT-II型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 2.计算机一台 三、系统模拟电路图 系统模拟电路图如图3-1 图3-1 系统模拟电路图R3=0~500K; C=1μf或C=0.1μf两种情况。 四、实验报告 1.根据所示模拟电路图,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表达式。 G(S)= K=R3/100K,T=CuF/10 2.绘制EWB图和Simulink仿真图。

精品 3.根据表中数据绘制响应曲线。 4.计算系统的临界放大系数,确定此时R3的值,并记录响应曲线。 系统响应曲线 实验曲线Matlab (或EWB)仿真 R3=100K = C=1UF 临界 稳定 (理论值 R3= 200K) C=1UF

精品 临界 稳定 (实测值 R3= 220K) C=1UF R3 =100K C= 0.1UF

精品 临界 稳定 (理论 值R3= 1100 K) C=0.1UF 临界稳定 (实测值 R3= 1110K ) C= 0.1UF

精品 实验和仿真结果 1.根据表格中所给数据分别进行实验箱、EWB或Simulink实验,并进行实验曲线对比,分析实验箱的实验曲线与仿真曲线差异的原因。 对比: 实验曲线中R3取实验值时更接近等幅振荡,而MATLAB仿真时R3取理论值更接近等幅振荡。 原因: MATLAB仿真没有误差,而实验时存在误差。 2.通过实验箱测定系统临界稳定增益,并与理论值及其仿真结果进行比较(1)当C=1uf,R3=200K(理论值)时,临界稳态增益K=2, 当C=1uf,R3=220K(实验值)时,临界稳态增益K=2.2,与理论值相近(2)当C=0.1uf,R3=1100K(理论值)时,临界稳态增益K=11 当C=0.1uf,R3=1110K(实验值)时,临界稳态增益K=11.1,与理论值相近 四、实验总结与思考 1.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题:系统传递函数曲线出现截止失真。 解决方法:调节R3。 2.本次实验的不足与改进 遇到问题时,没有冷静分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只想到是实验箱线路的问题,而只是分模块连接电路。 改进: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发现是R3的取值出现了问题,并及时解决,后续问题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3.本次实验的体会 遇到问题时应该冷静下来,全面地分析问题。遇到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

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实验

实验三 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 一、实验目的:掌握实验方法测量系统的波特图和极坐标图。 二、实验设备:PC 机一台,TD-ACC 系列教学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对象的结构框图及模拟电路图。 图1 开环传函为: 1()0.1(0.11) G S S S =+ 闭环传函: 221100()0.010.1110100 S S S S S Φ==++++ 得转折频率ω=10(rad/s) 阻尼比ξ=0.5。 四、实验步骤: 此次实验,采用直接测量方法测量对象的闭环波特图及奈奎斯特图。将信号源单元的“ST”插针分别与“S”插针和“+5V”插针断开,运放的锁零控制端“ST”此时接至控制计算机单元的“DOUT0”插针处,锁零端受“DOUT0”来控制。将数模转换单元的“/CS”接至控制计算机的“/IOY1”,数模转换单元的“OUT1”,接至图1中的信号输入端. 1.实验接线:按模拟电路图图1接线,检查无误后方可开启设备电源。 2.直接测量方法 (测对象的闭环波特图) (1)“CH1”路表笔插至图1中的4#运放的输出端。 (2) 打开集成软件中的频率特性测量界面,弹出时域窗口,点击按钮,在弹出的窗口中根据需要设置好几组正弦波信号的角频率和幅值,选择测量方式为“直接”测量,每

组参数应选择合适的波形比例系数,具体如下图所示 (3) 确认设置的各项参数后,点击按钮,发送一组参数,待测试完毕,显示时域波形,此时需要自行移动游标,将两路游标同时放置在两路信号的相邻的波峰(波谷)处,或零点处,来确定两路信号的相位移。两路信号的幅值系统将自动读出。重复操作(3),直到所有参数测量完毕。 (4) 待所有参数测量完毕后,点击按钮,弹出波特图窗口,观察所测得的波特图,该图由若干点构成,幅频和相频上同一角频率下两个点对应一组参数下的测量结果。将波特图绘制或保存下来。 点击极坐标图按钮,可以得到对象的闭环极坐标。将极坐标图绘制或保存下来。 (5) 根据所测图形可适当修改正弦波信号的角频率和幅值重新测量,达到满意的效果。 五、注意: (1) 测量过程中要去除运放本身的反相的作用,即保持两路测量点的相位关系与运放无关,所以在测量过程中可能要适当加入反相器,滤除由运放所导致的相位问题。 (2) 测量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所测信号幅值衰减太大,信号很难读出,须放大,若放大的比例系数不合适,会导致测量误差较大。所以要适当地调整误差或反馈比例系数。

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

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 一、实验原理 我们讨论的确定性输入信号作用下的集总参数线性非时变系统,又简称线性非时变系统。线性非时变系统的基本特性是其次性、叠加性、时不变性、微分性以及因果性。线性非时变系统的分析,是对系统的数学模型的求解,可分为时间域方法和变换域方法。这里主要讨论以频率特性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傅里叶变换以频率为独立变量。 设输入信号为 () in v t ,其频谱为 () in V j ω;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为()h t ,系统的频率特 性为()H j ω;输出信号为 () out v t ,其频谱为() out V j ω,则时间域中输入与输出的关系为 ()()() out in v t v t h t =* 频率域中输入与输出的关系为 ()()() out in V j V j H j ωωω=* 时间域方法和变换域方法并没有本质区别,两种方法都是将输入信号分解为某种基本单元,在这些基本单元的作用下求得系统的响应,然后再叠加。变换域方法可以将时域分析中的微分、积分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将卷积积分变换为乘法;在信号处理时,将输入时间信号用一组变换系数(谱线)来表示,根据信号占有的频带与系统通带间的关系来分析信号传输,判别信号中带有特征性的分量,比时域法更简便和直接。 二、实验方法简述 1、输入信号的选取 这里输入信号选取周期矩形信号,并且要求 K τ 不为整数。这是因为周期矩形信号具有丰 富的谐波分量,可通过观察系统的输入、输出波形的谐波的变化,分析系统滤波特性。周期矩形信号可以分解为直流分量和许多谐波分量,由于测量频率点的数目有限,因此需要排除 谐波幅度为零的频率点,周期矩形信号谐波幅度为零的频率点是K T τ Ω ,其中K=1、2、3……。 2、线性系统的系统函数幅度频率特性分析 通过傅里叶变换将信号由时域变换为频域来观察研究,用波特计研究当输入交流信号时高通电路与低通电路不同的过滤特性,研究输入方波信号时输出的频域响应。 1)低通网络的系统函数的频率特性为 ()()() out in R V j L H j R V j j L ωωωω= = + 2)高通网络的系统函数的频率特性为 ()()1() out in V j j H j V j j RL ωωωωω= = +

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分析

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分析 已知某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00 153.0005.060023)()(+++= S S S H G S S ,试用Nyquistw 稳定判据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并用阶跃响应曲线验证。 (1)计算系统开环特征方程的根。 p=[0.0005 0.3 15 200]; roots(p) 程序运行结果 ans= 1.0e+002 * -5.4644 -0.2678 + 0.0385i -0.2678 - 0.0385i 即三个根均有负实部,都为稳定根。故开环特征方程的不稳定根的个数p=0。 (2)绘制系统的开环Nyquist 图,并用来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n=600;d=[0.0005 0.3 15 200]; GH=tf(n,d); nyquist(GH) 程序运行后,绘制出系统的开环Nyquist 曲线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系统的Nyquist 曲线不包围(-1,j0)点。而p=0,根据Nyquist 稳定判据,其闭环系统是稳定的。这还可以用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来验证。 图1系统的开环Nyquist 图

(3)用阶跃响应曲线来验证。 syms s GH sys; GH=600/(0.0005*s^3+0.3*s^2+15*s+200); sys=factor(GH/(1+GH)) 程序运行结果 sys = 1200000/(s^3 + 600*s^2 + 30000*s + 1600000) 即1600000 300006001200000s 23+++=Φs s s )( 下面为使用matlab 绘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的程序代码: n=1200000;d=[1 600 30000 1600000]; sys=tf(n,d); step(sys) 程序运行后,绘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曲线略微超调后迅速衰减到响应终了值,对应的系统闭环不仅稳定,而且具有优良的性能指标,这就证明了Nyquist 稳定判据的正确性。 图2 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液压控制课件》第三章 液压动力元件频率响应分析-

五、频率响应分析 阀控液压缸对指令输入和对干扰输入的动态特性由相应的传递函数及其性能参数确定。 频率响应:以没有弹性负载为例,分析伯德图; 1、幅频特性;系统对正弦信号的输入,输出的幅值比; 2、相频特性;系统对正弦信号的输入,输出的相位差; 稳定性;稳定性的判别方法. 采用频率响应分析便于对系统的特性设计和调整. (一)没有弹性负载时的频率响应分析 1、对指令输入Xv的频率响应系统传函结构 对指令输入Xv的动态响应特性由传递函数式(3—20)表示, 由比例、积分和二阶振荡环节组成; 主要的性能参数:速度放大系数K q/A p;液压固有频率ωh;液压阻尼比ζh。 2、传函各分量伯德图绘制及特性 采用对数和等比坐标,将复杂的系统性能的描述,简化成简单的图形表述和分析。典型环节的伯德图及其物理意义:系统输入信号为正弦时,系统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幅值比与输入频率之间的关系; 比例环节,相当于杠杆放大; 积分环节,相当于油缸位移对阀口输入的响应; 惯性环节,相当于推动质量; 二阶环节,相当于弹簧质量系统对输入的响应;

3、对指令输入Xv系统伯德图的绘制和分析 伯德图的绘制图3—3采用代数叠加法,纵坐标采用对数坐标,横坐标采用等比坐标,将曲线改成直线,便于绘制相应系统的伯德图 伯德图的分析 1)稳定性采用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评判方法; 2)速度放大系数K q/A p 速度放大系数影响曲线的上下平移; 3)穿越频率ωc 穿越频率可以判断系统的快速性; 4)转折频率ωh 转折频率影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4、动力元件各参数对系统的影响 1)速度放大系数K q/A p 液压缸活塞的输出速度与阀的输入位移成比例,比例系数K q/A p即为速度放大系数(速度增益)。 表示阀对液压缸活塞控制的灵敏度。 速度放大系数直接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和精度。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系统的不稳定现象。 2.研究系统开环增益和时间常数对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1.EL-AT-II型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 2.计算机一台 三、系统模拟电路图 系统模拟电路图如图3-1 图3-1 系统模拟电路图R3=0~500K; C=1μf或C=0.1μf两种情况。 四、实验报告 1.根据所示模拟电路图,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表达式。 G(S)= K=R3/100K,T=CuF/10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2.绘制EWB 图和Simulink 仿真图。 3.根据表中数据绘制响应曲线。 4.计算系统的临界放大系数,确定此时R3的值,并记录响应曲线。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实验和仿真结果 1.根据表格中所给数据分别进行实验箱、EWB或Simulink实验,并进行实验曲线对比,分析实验箱的实验曲线与仿真曲线差异的原因。 对比: 实验曲线中R3取实验值时更接近等幅振荡,而MATLAB仿真时R3取理论值更接近等幅振荡。 原因: MATLAB仿真没有误差,而实验时存在误差。 2.通过实验箱测定系统临界稳定增益,并与理论值及其仿真结果进行比较 (1)当C=1uf,R3=200K(理论值)时,临界稳态增益K=2, 当C=1uf,R3=220K(实验值)时,临界稳态增益K=2.2,与理论值相近(2)当C=0.1uf,R3=1100K(理论值)时,临界稳态增益K=11 当C=0.1uf,R3=1110K(实验值)时,临界稳态增益K=11.1,与理论值相近 四、实验总结与思考 1.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题:系统传递函数曲线出现截止失真。 解决方法:调节R3。 2.本次实验的不足与改进 遇到问题时,没有冷静分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只想到是实验箱线路的问题,而只是分模块连接电路。 改进: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发现是R3的取值出现了问题,并及时解决,后续问题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3.本次实验的体会 遇到问题时应该冷静下来,全面地分析问题。遇到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

音频测试系统的频率响应

关于音频测试系统的频率响应 一: 定义 系统的频响定义为:系统冲击响应的傅立叶变换. 频率响应的物理意义是: 系统在正弦信号激励下,达到稳定状态后,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 二:算法(幅频与相频) 对于线性系统来说: 传递函数h (t )=y (t )/ x (t ) 对h (t )应有下列卷积 y (t )= x (t )* h (t ) 对y (t )= x (t )* h (t )进行傅立叶变换: 得到:y (ω)=h (ω)x (ω) h (ω)= y (ω)/ x (ω) 系统的 频率响应是复函数 h (ω)= |h (ω)|() j e φω; h (ω是幅值函数,对应系统的幅频特性; φ(ω) 对应系统的相频特性: 三:频响测试计算 设待测系统的输入幅度值为 A ,频率为ω的正弦信号x (t ),输出为y (t ) x (t )=0sin()2j t j t A t A j e e ωωω--=, 经傅立叶变换后 为:00()22()2() x A j ωπδωπδωωω=--+ 根据y (ω)=h (ω)x (ω)= 00002()()()() A j h h πδωδωωωωω---+= 00 ()()0000[|()|()|()|()]j j A h h j e e φφπωωδωδωωωωω---+= 00()()000|()|[()()]j j A h j e e φφπωωδωδωωωω---+ 对此式做傅立叶反变换得到 0000() () ()()0()|()|[]22j j j j y t A h j e e e e φφφφωωπωωππω--=-= 000 |()|sin[()|]A h t ?ωωω+ 由上式可以得出结论:对线性时不变系统:测试信号为正弦信号,输出为同频正弦信号 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比值,就是系统幅频特性的值。 即:h (ω)=Y (t )/X (t ) 四:扫频测试 音频扫频通常在20-20000Hz 范围内,频率变化时,用测到的h (ω)在各频率点的取值后 将所有这些点拟合,就可得到被测系统的幅频特性曲线。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总结

五.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5-1 频率特性 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理论依据 定理:设稳定线性定常系统)(s G 的输入信号是正弦信号t X t x ωsin )(=,在过度过程结束后,系统的稳态输出是与输入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其幅值和相角都是频率ω的函数,表示为 )](sin[)()(ωφωω+=t Y t c 。 幅频特性:|)(|ωj G ,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幅度的比值。描述幅度增益与频率的关系; 相频特性:)(ωj G ∠,输出信号的相角与输入信号相角的差值。描述相移角与频率的关系; 频率特性:)(ωj G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统称。 传递函数)(s G ? 频率特性)(ωj G ?? ?∠) (|)(|ωωj G j G 。 1. 幅频特性 A(ω) G(j ω) 相频特性 ψ(ω) G(j ω) 指数表达式G(j ω)= A(ω)e j φ(ω) 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是: 当一频率为ω的正弦信号加到电路的输入端后,在稳态时,电路的输出与输入之比; 或者说输出与输入的幅值之比和相位之差。 2.频率特性的几何表示法(图形表示方法) 图形表示的优点是,直观,易于了解整体情况。 a) 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简称为幅相曲线或极坐标图、奈氏曲线等。横轴为实轴,纵轴为虚轴,当频率ω从零变到无穷大时,)(ωj G 点在复平面上留下频率曲线。曲线上的箭头表示频率增大的方向; 极坐标形式: 直角坐标: 实轴正方向为相角零度线,逆时针方向为角度的正角度,顺时针为负角 度。 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缺点:不易观察频率与幅值和相角的对应关系。

b)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又称伯德)(Bode 图。伯德图将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绘制在上下对应的两幅图中;横轴为频率轴,单位是弧度,对数刻度;幅频特性的纵轴为对数幅度增益轴,|)(|log 20 j G , 单位是分贝db ,均匀刻度;相频特性的纵坐标为相移轴,单位是度(也可以用弧度),均匀刻度。 对数幅频特性图 对数相频特性图 采用对数分度优越性:1把串联环节的幅值由相乘变为和的形式。 2。可以展宽低频率段,压缩高频率段。 对数幅相曲线 对数幅相曲线又称尼科尔斯图。将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绘制在同一幅图中,纵轴为对数幅度增益轴,单位是分贝db ,均匀刻度;横轴为相移轴,单位是度,均匀刻度。 5-3 开环系统的典型环节分解和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绘制 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通常易于分解成若干典型环节串联,了解典型环节的频率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