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几点思考

教材内容和课程内容是不是相等的?它们绝对是不相等的,是两个外延不同的概念。

思考哪几个问题呢?罗列了一下几个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之间有一定的内在逻辑性,为此可以思考这样三个问题。

一、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究竟指的是什么?它的本质是什么?

二、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也就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资源整合优化的时候要遵循哪些原则?

三、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一般的方法有哪些?或者说常见的方法有哪些?

因为资源整合优化的范围很大,我这里要讲的主要是指教材方面的,教学内容这些方面的资源,其他的设施设备,课堂外的这些资源呢我就不作为重点,但是可能会有些涉及。

首先来讲本质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本质就是追求教学系统的一种平衡。我们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实际上就是一种教学场,也可以说是一种教育的生态环境,这就是从另外的领域来定义教学的本质了。

在这样的教学场或者教育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三个要素就是教师学生还有教材。其中的教材准确的说就是以教材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资源。只有当这些要素之间取得一种平衡,我们教学的双边活动才会取得成功,学生的发展才会得以实现。要取得这些系统的平衡,也就是要取得师生及教学资源这些要素之间的平衡,有这样两个注意点。1、对话。2、匹配。

对话是指什么?教学中对话的类型很多。其中有教师和教材之间的对话,也就是教师对文本教材的解读。比如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教材是怎么编写的,我是怎么理解这样的编写意图的,这就是教师跟文本的对话。再比如教师跟课程目标的对话,和课程标准的对话。教学平行四边形时,结合课程标准的学习,我们要思考我这节课我要达成哪些目标。再比如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之前有怎样的认知背景和方法积累。这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和学习的材料,或者说课程内容又有内在的一种关联,这就需要他们之间也要有相互的对话。这种教育生态环境中要素之间的多边复杂对话,其实在任何学科之间都是存在的,这可以说是一种教育特有的生存形式。

我们要充分重视对话,特别是在教学之前,也就是意味着我们要在教学之前对教材,学生做深层次的了解。越了解的透彻,那么对话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那么教育系统的平衡就

可以更好的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就能更完美的达成。

匹配是什么?通过我们对学生的解读,对文本的理解,我们要创设一种适切的的教学流程。寻找一种方法,甚至于要能创设一种独特的风格,来确保我们的要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匹配。越匹配越默契,课堂的效率就越高。反之越不匹配越不模切,课堂的效率就越差。资源的整合优化关键就是看这些要素之间的匹配度。比如,以前搞文艺活动,观众和演员之间是相互隔离的,演员在台上表演的热火朝天,观众在台下最多只要鼓掌叫好就可以了。现在的娱乐节目就开始关注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互动。这其实就是一种匹配。这种匹配不仅仅内容节目之间的一种匹配,也包含情感交流之间的一种匹配,甚至还包括更为广泛的内容之间的匹配。

教学资源整合优化其实就是追求教学系统要素之间的一种的平衡,这种平衡需要通过对话和匹配来达成。

三大原则:

学生中心原则,在整个课程系统中,假如在整个大的资源系统中来观望教育生态系统的话,我们会发现其中有很多资源,其中最重要的资源有教师、学生、教材,还有我们的课程目标。其中课程目标是重点资源中的中心,如果用一个图表来表示这些资源之间的关系的话,那么课程目标应该是在金字塔的最顶端。而其余的资源则是围绕课程目标,并以此为依托,为中心来开展的教学活动的基础素材。但是这样的话,就可能会是我们的课程实施出现学生边缘化的倾向,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课程实施中如何使学生从边缘走向中心?而且只有当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的时候,学生才会完善个人的一种理解,才能建构自己的知识。所以学生中心原则是最重要的原则,千万不要简单的认为,一堂课有了课程标准就可以把学生的利益弃之不顾。不要出现只管课程目标的设定,而把学生的状况,学生已有的基础,课堂上参与活动的现状等等都忽视不计。因为教育教学的直接指向就是学生的成长,获得和发展,所以学生中心的原则是必须具备的。

目标上位原则。

目标上位可以指导我们教学资源整合优化一系列的过程和方法。我们来观察一下以下这张表格,这个表格是新课程实施以来,专家们提出的三维目标。这三维目标中最基础的一维是知识与技能,这一维目标更多的关注的就是我们以前常提到的教学大纲中的双基。它的特点是具体的可测的,它的影响因素属于智能方面的。第二维目标是过程与方法,它的基本理念是要让学生可持续发展。

第三维目标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属于非智能的因素,这一维目标的提出和设定主要是体现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那么在这三维目标中,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人的生存的要求中,第一维更多的是讲究学会,对于知识技能要求会,第二维就是方法论上的要求,强调会学,第三维主要是非智力因素方面,怎样乐学。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种生活的状态,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事情,学习有充分而丰富的成功体验。这张纲要性的课程标准对于我们老师正确解读课程标准,明确我们教育教学的真谛是非常有帮助的。希望大家经常可以去分析探讨研究一下。

在资源整合优化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和挖掘资源的多重价值,要使这些资源的迁移价值。迁移价值主要指的是方法论上的一些价值。认知价值,认知价值主要指的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这方面的价值,还有情意价值,能充分体验其蕴含的情意。那么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养分就比较充裕、立体、多元,学生在课堂上的成长就显得很殷实。在数学课堂中,我们特别应该强调的就是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数学的文化的呈现和亲历。学生亲历数学方法思想的一种过程比学生间接的多种练习题要有效的多。我们要更多的促使学生思维的一种成长和发展。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些跨学科的人物史料,可以作为教学资源的一个方面。象前阶段进行的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比赛中就专门在最后有一个资料链接的环节,实际上就是关注了数学史料的一个体现。例如代数意识,集合图,极限意识等都可以寻找的相关的史料。促使学生去熟悉我们的前辈或者古人是怎么样去研究司空见惯的数学问题的。比如祖冲之研究∏,他花费的精力无法形容。他画了圆。然后在圆里面画内接多边形,外切多边形,他大胆的猜想,圆的周长肯定在外接多边形和内切多边形周长之间。画的圆不计其数,可想而知在古代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南北朝时期1000多年之前,他能把圆周率算的这么精确确实不容易。所以目标上位特别要注意目标的设定,而且我们要在目标的统帅之下选择资源,整合资源,优化资源。

过程适切原则。

过程要适应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切合学生学习的实际,要符合知识的生长规律。知识就像棵树,有根有枝叶,我们就是要让学生明白知识是怎么生长的。相关的问题我们前期已经做过一些研究,比如上次听《整十数的认识》,拨珠和写数,读数的过程,意义的理解,其实都是在寻求一种过程上的适应性的过程。再比如我们的操作活动,还有公式推导过程中的剪剪拼拼都其实是体现的这样一个方面。

在过程适切性原则中要特别避免的两种现象。

1、泛娱乐化现象。主要指任何时候都来合作一下,都来创设一些有趣的情景,再加上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也比较成熟。很多资源网上都能找到,别人的优秀课资源也可以共享。所以教学的时候完全可以靠学生脑子里想象出来的,可以体验到的情景也来依赖动画片播放完成。这样的泛娱乐化现象比较严重,已经有专家提出过相关的研究问题。比如尼尔波士曼的《教学一种保护性的活动》一书中就提到类似的问题。中国专门研究教学的大学教授也建议基层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者要共同努力,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2、泛合作化现象,比较容易理解,特别是在合作的组织上缺乏科学性,随意凑合起来,合作一下。实际上,合作探究学习不是这么简单,从成员的选择、分工、交流都有一系列的规定。比如有组际异质、组际同质、组间异质、组间同质等等。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开展。

所以过程适切性原则特别要注意兴趣的维持和思维的拓展。这是数学的学科特点,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方法(主要是针对学习材料这方面的)

1、合理增减:主要从数量的角度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丰富的感性材料,所以我们一定增加。当学生有了这方面的认知背景之下。我们进行大刀阔斧的缩减。比如《小数乘除法的法则》教学,主要利用的是商不变的规律,或者是小数点的移动引起数位、大小的变化的规律进行教学。所以从目标的设定,要使他习得一定的方法,靠1例来进行教学是收益不大的,学生只知道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这样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更多的尝试和创造。比如除以0、3.,学生可以把被除数扩大10倍以后除以3,也可以扩大100倍后除以30,当然也可以把被除数扩大1000倍后除以300,然后让学生比较,解题思路都是对的,但是竖式作为一种计算的过渡,哪一种更准确更为便捷呢?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只要看除数,只要通过小数点的移动把除数变成比较小的整数就是最为方便的。所以0、3变成3是最优化的方法,没必要变成300,这样的话,法则的形成就更有效,而且从中习得了方法。

再比如有一类计算题,多减了要加,少减了要再减。258-97.我们可以这样思考,先258-100+3,象这样类似的问题,我们要合理增减,创设一定的情景,比如买东西时在付钱找钱的过程中来感受。身上有258元,买一样东西需要97元,我可以怎样付钱呢?付钱的情况很多,但是其中有一种就是我先付100元,找我3元。象其他的付钱方法就是可以但是不可行。所以方法很多,但是要选择最优化的方法。这也是数学思想的一种体现。

2、分清主次:主要从知识点的重要和次要上来关注。正例:《百分数意义》分数可以表示分率也可以带单位表示不同的数字两种情况来导入。而现在有的教学,会用糖水来兑一兑,让学生尝一尝,哪杯甜,把课搞的非常复杂,学生就像个演员参与积极性很高。上的也还是不错,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把学生的时间全浪费在无关的具体事项中。反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分之1加3分之1等于多少?有一个学生说等于5分之2.老师问他怎么算出来的?他是这么解释的:他在篮球场投篮,第一次2个里面投进去1个,用分数表示是2分之1.第二次3个里面投进去1个,用分数表示3分之1.那么一共是5个人投进去2个,用分数表示就是5分之2。大家可以考虑一下,如果你遇到这样的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应对和处理呢?

3、调整先后:主要从呈现的顺序上来关注。在新授课中练习题的先后顺序大有文章可做。有的人把新课全部教完,然后从第一题做到最后一题,如何穿插进去,要考虑到我们的例题起什么作用。特别是复习课,比如六年级的复习次序。香港教育学院的一个教授发表在《江苏教育研究》上的一篇文章上提到:促进校本课程开发,香港课堂学习研究的经验,这里面讲到怎么样倍数因数这单元的知识进行重新的调整。他发现学因数,学倍数,再学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再学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他感觉问题不少。于是进行了调整,先学倍数,再学最小公倍数。然后因数,再学最小公因数。最后再学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发现效果不错。所以说我们要多思考现有的教材编写,找到最佳的教学程序也是我们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一大任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