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如何增强学生对老师的心理认同感

浅析如何增强学生对老师的心理认同感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对教学活动以及素质教育的展开都有重大影响。由于有些老师工作方法不当,导致学生对新接任的老师不认同而出现了师生关系紧张的状况。作为新接任的老师想办法增强学生对自己的心理认同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更是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

一、轻松自然的导入,创设温馨的课堂气氛

温馨的课堂气氛是使学生愉快地参加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享受获取知识乐趣的心理条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良好环境。因此,教师的导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的教学经历中已经经历过多次“半路接班”的情况了,有一次我接任初三毕业班的思想品德课,前任的老师年轻漂亮,教学方法很受学生欢迎。我在接这个班的时候虽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在我进班时,学生的一片唏嘘声还是带给我了一丝不安。但是这种情绪并没有影响我的开场白:“大家好,今后有我来担任这个班的政治课教学,我姓梁。”正说的时候,我看到学生眼睛里充满了不屑和猜疑。我给学生鞠躬后接着说:“其实我非常理解大家现在的心情,你们之前的兰老师,是

我的好朋友,她年轻、漂亮,非常受同学

们欢迎,要不是因为工作需要,学校这

样安排,我也不愿意取代兰老师。”说

到这里,学生的眼神由不屑和猜疑开

始转向好奇。接着我提了两个问题:

“你们认识我吗?”学生们摇摇头,“那

你们听过我讲课吗?”学生们又摇摇头。

“你们既不认识我,又没有听过我的课,

有什么理由否定我呢?至于我的相貌,

托尔斯泰说过‘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

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对吧?”学生开

始点头微笑。“好,对我的评价还是等

我上完这节课再说,大家说好吗?”学

生异口同声的说:“好!”接下来的一节

课,经过我的精心准备,讲的很精彩。

这时学生彻底接受了我。多年的教学

工作让我体会到了融洽的师生关系,

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合力”,教学实践

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

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我国教育名

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

是这个道理。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可以

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

机。

二、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

教育方法要妥当

学生对教师的心理认同感源于学

生对老师的信任。要想取得学生的信

任,教师对待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不

能感情用事,不要见到好学生就喜笑

颜开,见到差学生就紧皱眉头,冷脸相

对。在感情上不要有亲有疏,把学生分

成等级。表扬好学生不夸张,批评差生

不过分,批评学生要讲方法,对学生要

多做些引导、耐心的说服工作,态度要

和风细雨,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这

样师生之间经常交流思想、感情,关系

就融洽和谐了,这既有利于防止学生出

现逆反心理,又能够增加学生对老师的

信任度。

在我的教学工作中始终有一个信

条:“要增加后进生的自信心!”班级是

一个集体,只有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进

步才有整体的进步。因此在我的教学

工作中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后进生。总

是想方设法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在

课堂教学中时常关注他们,把简单的问

题留给他们,让他们能体会到学习的乐

趣。同时也给他们一些奖励。比如:我的

一个学生基础很差,而且年龄小,有一

次,我承诺如果他考试及格就给他买糖

吃。结果他刚刚及格,我兑现了承诺。他

非常高兴,回家告诉他的父母。以后的

每一次考试他都能多考一两分,而每一

次我都不忘给他奖励。一年下来,他进

步了很多,中考后他的妈妈专程到学校

对我表示感谢。

三、“多一份爱心,多一分宽

容”

学生对老师的心理认同感不是一

成不变的。学生还不成熟,正在成长。在

教学中,有的老师往往忽视学生正在成

长的特点,而要求学生十全十美,对学

生求全责备。其实,作为发展的人,学

生的不完善是正常的,而十全十美则是

不符合实际的。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

浅析如何增强学生对老师的心理认同感

⊙梁淑娟

摘要: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

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如何更好的进行创造教育;对我们教师都提

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在工作中深有体会,与学生

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相当重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建立良好的师

生关系的前提是需要增强学生对老师的心理认同感。下面就如何增强学生对

老师的心理认同感谈谈自己的几点经验。

关键词:师生关系心理认同感教师素质修养

67

┃2009.2下魅力中国┃

science education┃科学教育┃

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如果身为人师者斤斤计较,喜欢小题大做,你的学生又怎么会是一个宽容的人呢?

我自己就有过这样失败的例子。在我的学生中有一位班干部,各方面素质都不错,我对他的期望也非常高,一直把他做其他学生的榜样。一次音乐课后,教师告诉我这堂课纪律非常不好,还指出几个人的名字,其中就有这位班干部。听了之后,我很生气,急匆匆走进教室,大声的责问全体学生是怎么回事,并当众训斥了这个班干部。事后我对自己发那么大的脾气很懊悔,但没想到的是我的小题大做给这个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来话就不多的他言语更少了,轮到他值日的时候,登记本上总记了一大串名字。刚开始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直到后来在意见箱中看到学生给他提的意见,说他动不动就记人名字,我才知道他的心理因为我的那一次过激的行为变得有些狭隘了。虽然后来我通过多种渠道帮助这个学生纠正过来,也让每一个学生和我一起懂得宽容对每个人的重要性,但这件事留给我的教训的确是非常深刻的。

其实学生对教师的心理认同感最根本的源自于老师自身的素质,智商高而情商低的教师很难让学生产生信任感。作为一名老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一)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有作为的教育家大都十分重视德育,将之视为国家民族强盛的关键。陶行知在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会上,对学生提出了“每天四问”的要求,其中之一是“‘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么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本质

不好,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

甚用处。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

大,就更能为非作恶。建筑人格长城的

基础就是道德。作为教师,在培养学生

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同时,一定要加强自

身的道德修养,否则学生就会认为老师

言行不一,会影响教育的效果。

(二)爱国是一种责任

爱国,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一种责

任。我国素有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历

史上留下的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

典范。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是每个人、每

个学校、每个学科共同的教育任务,不

能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上,而应当付诸

于实际的行动中。2008年,当奥运圣火

在国外传递时,我把法国留学生的演讲

带到了讲台上,当我读到“我们受委屈

了,但是我们宁愿自己受委屈也不愿意

让我们的祖国受一点点委屈!”我激动

的眼泪止不住的流淌下来。在座的每

一位学生都和我一起潸然泪下。我给

学生讲到:“只有依靠我们每个中国人

的智慧和双手才能建设一个强大的祖

国。”当学生看到自己爱戴的老师对祖

国有如此的情感之时,爱国主义教育就

已经渗透在教学中了。

(三)公民意识是做人的准则

做一个好公民,要遵纪守法,要有

社会责任感,要忠于职守。如果没有很

强的社会责任感,整个社会就很难有凝

聚力,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社会发展都

会受到影响。比如,在一些场合,我们常

常看到不如人意的现象,如污言秽语、

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恶拳相向、冷眼相

对、毁坏公物、不讲秩序、低级趣味等。

这些都说明公民意识水平不高。造成

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人受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

影响,受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一些腐朽思

想、庸俗风气的侵蚀等等原因。作为一

名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有强烈的

公民意识,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

(四)爱心和宽容是做人的根本

古人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在不涉及大是大非的

情况下,爱心和宽容是最为人所称道的

品质。人生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

难、挫折和打击,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

的不尽人意。身处困境,若能得到他人

的同情、关怀、支持与鼓励,就能够增强

战胜困难的力量,就会有生活的信心和

勇气,这是巨大的精神支柱。然而,今天

不少家庭中的“溺爱”行为,造成了不少

骄扬跋扈、自以为是、自私、偏狭、惟我

独尊、为所欲为的“小太阳”。自私将导

致缺乏同情心,没有关心他人的意识和

行为;偏狭必然产生宽容心的欠缺和集

体主义思想的淡薄。教师要以自己的爱

心教学生爱别人,以自己的宽容教会学

生宽容别人。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对教育工作者

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

先进行教育改革,积极提高思想素质,

提高个人能力,改进教学方法,不走形

式主义,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对学生

进行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像一个

纽带,把教师和学生紧紧的连在了一

起,而这个纽带正是用伟大的心来建造

的。来吧,让我们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

自己的学生,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祖

国的教育事业。正如夏沔尊说的:“没有

爱,就没有教育!”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教师实用

心理学》开明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

版。

2.《中国教育报》1999年9月版。

3.《现代教育思想专题》

4.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

教育指导纲要》,2002年8月颁布。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四十

一中学)

68

┃魅力中国2009.2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