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童祥苓

童祥苓,1935年出生,京剧演员,工老生。江西南昌市人,自幼酷爱京剧,8岁学戏,先后向刘盛通、雷喜福、钱宝森等学艺,多演余(叔岩)派戏。后又拜马连良、周信芳为师,余、马、麒各派剧目均能演出。童祥苓文武兼备,演唱富有韵味,做功细致,善于刻画人物。擅演剧目有《龙凤呈祥》、《桑园会》、《群

英会》及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等。在《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中前饰鲁肃,中饰孔明,后饰关羽;在《龙凤呈祥》中前饰乔玄,后饰鲁肃,不同人物的表演各具特色。据悉,当年出演电影版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演员中,目前在世并且仍留在国内的,只有“杨子荣”童祥苓一人了。童祥苓的夫人张南云也是京剧演员,而且还是梅兰芳的弟子。“文革”中,京剧《智取威虎山》唱遍大江南北,成就了童祥苓事业上的辉煌,但那个特殊的年代也耽误了童祥苓两个儿子的学业。大儿子13岁当兵,转业后进了工厂,后来工厂破产,他被迫下岗;小儿子一心想学戏,可是几番努力没能进剧团,后来也一直没有找到工作。为了生活,童祥苓曾经和一家老小“下海”开了面馆,自己当起了“店小二”,在马路边上洗碗。直到今天,他几乎还是一人承担着3个家庭的生活重担。

艺术人生:

名伶的“卧底”生涯

最后一颗子弹,或者留给对手或者留给自己;抛弃过去,以卧底身份周旋在黑色的世界——这是他艺术生命里的颠峰。疏离亲人和朋友,拒绝信任、忍受孤独——这是他现实生活中的低谷。在八亿人看八部戏的年代里,《智取威虎山》作为这八分之一,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而这部戏里“杨子荣”的扮演者童祥苓更是因为饰演了“杨子荣”改变了自己台前幕后的整个人生。

《智取威虎山》最早在1958年由上海京剧院排演,之后经过1964年到196 7年的集中修改加工,成为了文革期间的八个“样板戏”之一。期间剧中的主要演员“杨子荣”走马灯似的一换再换,而最终被选中的却是当时已被打成反革命的京剧名角童芷苓的弟弟,“童家班”成员之一童祥苓。这一反复甄选后的决定让童祥苓在几年的时间里比任何人都要付出和忍受更多,演出“杨子荣”是他生活里的全部,是全体“童家班”得以昭雪的一丝曙光,但是演出“杨子荣”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不能演砸只能全力以赴。童祥苓像一名真正的卧底,没有回头路的卷进了那个特殊时代的风口浪尖里。

童祥苓自己形容他与《智取威虎山》剧组的关系是三进三出“威虎山”,他曾经写了一本书《“杨子荣”与童祥苓》,细述自己八岁学艺,师从马连良、后拜麒麟童的学戏经过,更详尽的回忆了自己饰演“杨子荣”一角的前后始末。在童祥苓的记忆里,《智取威虎山》是他人生的浓墨重彩。在1967年《智取威虎山》得到毛主席肯定并亲自修改后,童祥苓却因为和姐姐的关系离开了剧组。作为一名演员,那个时候他最多登上舞台的机会是挨批斗,在渐渐习惯了写检查挨批斗的生活的时候,童祥苓又被突击解放了。1969年他开始“戴罪立功”拍摄样板戏电影。1970年的“十一”国庆,《智取威虎山》在全国公映,它是第一部被搬上大

银幕的“样板戏”。此时,童祥苓却又一次离开了“威虎山”。“文革”结束后,童芷苓的冤案平反,童家班昔日的辉煌却难以追回。

与张春桥争辩埋下祸根

1935年,童祥苓生于天津。在他懂事时,大他13岁的四姐童芷苓早已是红透上海滩的头牌坤旦。为了培养这个童家最小的弟弟,姐姐不惜工本,为他广延名师。十几岁时,童祥苓便与二哥寿苓、姐姐芷苓、葆苓一起,令童家班扬名梨园。解放后不久,童芷苓率童家班一起进入上海京剧院,童祥苓每月可以领到3 50元工资,这在当时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到童祥苓20岁出头时,他在圈里已颇有名气,但真正让他声名远扬的,却是《智取威虎山》的主人公杨子荣。196 4年,现代戏《智取威虎山》剧组到上海选演员,童祥苓经过考试和面试,最终被选中。凭借自己的天资、功底和勤奋,他出演的杨子荣得到了各方肯定。

1966年,童祥苓的姐姐童芷苓遭到抄家和批斗。而童祥苓当时正在北京演出,并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他写了封信给姐姐,让姐姐好好交代问题,并且说相信姐姐是个好人。不料,这几句话成了他为姐姐“翻案”的证据。当时,童祥苓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脾气倔强的他甚至当面与张春桥争辩:“我说张书记呀,您说话好像没什么水平。你们说童芷苓是文化特务,可你们现在还在对她进行审查,并没有给她定案。没有定案,我给我姐姐翻什么案呢?”童祥苓就这样埋下了祸根。没过多久,他得了一个“为文化特务童芷苓翻案”的罪名。在批斗会上,冤愤交加的童祥苓,晕倒在他演出过的舞台上。“解放时我才14岁,我没有参加过任何反革命集团,还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我们一直是忠心耿耿的,我们怎么会是反革命?搞不懂!”屈辱、委屈、愤怒、绝望,让天性乐观的童祥苓想到了自杀,幸亏妻子当时拉住了他,并对他说;“你自己应该清楚,什么事都想开点,你不为自己想,还得为孩子想。”童祥苓听从了妻子的劝告,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决定“为了家,一辈子屈辱地活着”。

杨子荣

重演杨子荣名扬全国

1968年,因为要把《智取威虎山》拍成电影,杨子荣人选难以物色,童祥苓重新获得出演杨子荣的机会。当时在童祥苓看来,这不仅是一生中仅有的一次创作机会,也是童家唯一可能“将功赎罪”的机会。但这个机会又让他被人看作是“江青旗下的样板团成员”而遭到误解和排斥。尽管如此,童祥苓还是咬牙坚持了两年,最终将电影完成。由于被人误认为是XX的“嫡系”,童祥苓经常挨“整”。一次,他录“穿林海,跨雪原”一段,下午两点进棚,到夜里12点才出来,前后录了18遍,唱到后来实在唱不动了,童祥苓就开始给脖子上的声带肌肉注射,

唱一会休息一会,最后几乎跪在地上。他对周围人说:“你们录多少次都不累啊,我已经不行了,我的生死就在你们各位手里。”等到这段录完后,童祥苓已是大汗淋漓,瘫倒在椅子上。

在北京录电影的两年,童祥苓在剧团内被人误解和挨整的同时,还不能回家和亲人来往。受姐姐童芷苓问题的牵连,他已被定性为“敌我矛盾”。每日除了拍戏,还必须接受劳动改造。“早上起来吃完早点,两百人的碗筷要由我来洗干净。接着上班,上班回来吃中饭,吃完后两百人的碗筷又要洗完。洗完后又上班,晚饭吃完后两百人的碗筷还要洗,洗完了有时还要开会。”洗碗和拍戏成了童祥苓一辈子无法忘却的记忆。1970年,京剧《智取威虎山》终于被拍摄成电影。童祥苓也回到上海,不久即被“搁置”起来,直到1976年。在这段时间里,尽管他几乎没再排过戏,但电影《智取威虎山》的放映,却使他真正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艺术特色:

童祥苓文武兼备、他唱做全面,在学习余(叔岩)派的基础上,融入了麒派、马派的表演方法,演唱富有韵味,做功细致,表演洒脱自如,善于刻画人物。在《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中前饰鲁肃,中饰孔明,后饰关羽;在《龙凤呈祥》中前饰乔玄,后饰鲁肃,不同人物的表演各具特色。

代表剧目:

擅演剧目有《龙凤呈祥》、《桑园会》、《群英会》、《失空斩》、《定军山》、《四郎探母》、《战太平》、《淮河营》、《汉宫春秋》及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等。

生活历程:

“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又黄啦?”“防冷涂的蜡!”这是30多年前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的一段对白。“痛!痛!痛!”“贴!贴!贴!”“早贴早轻松!”这是时下在电视上热播的一个药品广告中的几句说唱词。

把它们联系起来的,是一位经历过人生浪尖和谷底的人物——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主人公杨子荣的扮演者童祥苓。

塑造一代英雄杨子荣,是童祥苓京剧职业生涯中最为闪亮的部分,也为他带来宠辱交加的一生。

1935年,童祥苓生于天津。在他懂事时,大他13岁的四姐童芷苓早已是红透上海滩的头牌坤旦。为了培养这个童家最小的弟弟,姐姐不惜工本,为他广延名师。十几岁时,童祥苓便与二哥寿苓、姐姐芷苓、葆苓一起,令童家班扬名梨园。

解放后不久,童芷苓率童家班一起进入上海京剧院,童祥苓每月可以领到3 50元工资,这在当时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到童祥苓20岁出头时,他在圈里已颇有名气,但真正让他声名远扬的,却是《智取威虎山》的主人公杨子荣。

1964年,现代戏《智取威虎山》剧组到上海选演员,童祥苓经过考试和面试,最终被选中。凭借自己的天资、功底和勤奋,他出演的杨子荣得到了各方肯定。

1966年,童祥苓的姐姐童芷苓遭到抄家和批斗。而童祥苓当时正在北京演出,并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他写了封信给姐姐,让姐姐好好交代问题,并且说相信姐姐是个好人。不料,这几句话成了他为姐姐“翻案”的证据。

当时,童祥苓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脾气倔强的他甚至当面与张春桥争辩:“我说张书记呀,您说话好像没什么水平。你们说童芷苓是文化特务,可你们现在还在对她进行审查,并没有给她定案。没有定案,我给我姐姐翻什么案呢?”

童祥苓就这样埋下了祸根。没过多久,他得了一个“为文化特务童芷苓翻案”的罪名。在批斗会上,冤愤交加的童祥苓,晕倒在他演出过的舞台上。“解放时我才14岁,我没有参加过任何反革命集团,还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我们一直是忠心耿耿的,我们怎么会是反革命?搞不懂!”

屈辱、委屈、愤怒、绝望,让天性乐观的童祥苓想到了自杀,幸亏妻子当时拉住了他,并对他说;“你自己应该清楚,什么事都想开点,你不为自己想,还得为孩子想。”童祥苓听从了妻子的劝告,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决定“为了家,一辈子屈辱地活着”。

1968年,因为要把《智取威虎山》拍成电影,杨子荣人选难以物色,童祥苓重新获得出演杨子荣的机会。当时在童祥苓看来,这不仅是一生中仅有的一次创作机会,也是童家唯一可能“将功赎罪”的机会。但这个机会又让他被人看作是“江青旗下的样板团成员”而遭到误解和排斥。尽管如此,童祥苓还是咬牙坚持了两年,最终将电影完成。

由于被人误认为是江青的“嫡系”,童祥苓经常挨“整”。一次,他录“穿林海,跨雪原”一段,下午两点进棚,到夜里12点才出来,前后录了18遍;唱到后来实在唱不动了,童祥苓就开始给脖子上的声带肌肉注射,唱一会休息一会,最后几乎跪在地上。他对周围人说:“你们录多少次都不累啊,我已经不行了,我的生死就在你们各位手里。”等到这段录完后,童祥苓已是大汗淋漓,瘫倒在椅子上。在北京录电影的两年,童祥苓在剧团内被人误解和挨整的同时,还不能回家和亲人来往。受姐姐童芷苓问题的牵连,他已被定性为“敌我矛盾”。每日除了拍戏,还必须接受劳动改造。“早上起来吃完早点,两百人的碗筷要由我来洗干净。接着上班,上班回来吃中饭,吃完后两百人的碗筷又要洗完。洗完后又上班,晚饭吃完后两百人的碗筷还要洗,洗完了有时还要开会。”洗碗和拍戏成了童祥苓一辈子无法忘却的记忆。

1970年,京剧《智取威虎山》终于被拍摄成电影。童祥苓也回到上海,不久即被“搁置”起来,直到1976年。在这段时间里,尽管他几乎没再排过戏,但电影《智取威虎山》的放映,却使他真正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1976年,受尽折磨的姐姐童芷苓从牛棚里放了出来。虽然童祥苓因为在“文革”中演过样板戏,成了说不清道不白的人物,但是童家班终于又能同台演出了。20世纪80年代,还想做一番事业的童祥苓同妻子一起承包了京剧团,一年下来上交了十几万元的利润。然而年终时,童祥苓却因为历史问题不能被评为先进。为此,他伤透了心。

1993年,因为“大儿子的工厂破产,小儿子想学戏没学成,两个人失业在家”,58岁的童祥苓决定提前退休,回家开店。为了筹措本钱,童祥苓参加了各种演出。经过一年奋斗,终于凑够本钱,在上海的一条小马路边上,开了个能够摆放五张台子的小面馆。

刚开店时,为了减少亏损、节约成本,童祥苓和家人一齐干起了洗菜、配菜、洗碗、扫地等力气活。有一次,童祥苓蹲在马路边洗碗,一个戏迷认出他后说:“童老师,您老辛苦了。”童祥苓朗声应答:“没关系,…文化大革命?时咱洗碗洗惯了,有基本功。”

开面馆的8年,是童祥苓感觉最开心的一段时光。过去聚少离多的一家人,因为开饭馆,倒是经常待在一起了。2001年,因为饭馆生意越来越难做,童祥苓把它转了出去。童祥苓依然是家里的经济支柱,除了受邀演出,剩余时间就是照顾前几年患眼疾的妻子。

今年是童祥苓和妻子的50年金婚。对于这段50年的“包办婚姻”,童祥苓非常得意而又欣慰。童祥苓说,他的爱情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妻子,另一部分便是京剧。

如今,童祥苓和妻子居住在上海一套170平米的寓所里。这是他为了让妻子“过上安逸舒适的晚年”,倾尽毕生积蓄买来的。在他们的客厅里,悬挂的杨子荣剧照和童祥苓与毛主席、周总理的合影,记录着童祥苓此生最引以为豪的时刻。

个人轶事:

令人羡慕的婚姻楷模

童祥苓在上个世纪60年代因扮演京剧《智取威虎山》里的杨子荣而名噪全国,张南云是梅兰芳先生的亲传女弟子,原名张兰云,毛泽东为其改名张南云。1956年,童祥苓和张南云由父母做主结婚。张南云在半个世纪的婚姻中,伴随丈夫的起落沉浮,始终不离不弃。在童祥苓反复进出“威虎山”的日子里,他的妻子张南云一直陪伴在身边。排练的时候送汤送饭,挨批斗的时候衣不解带地陪在身边;拍电影的时候,夫妻两人分开近两年,张南云独自拉扯两个孩子,担当起家庭。一个原本柔弱的女子在丈夫最困难的时候显示出了她的坚韧。

停电,妈妈坐在中间

童祥苓和张南云是同年同月生的一对“金童玉女”,虽然如今有着秤不离砣的默契,当年却绝对是“包办婚姻”。结婚前,他们只在大连演出时见过一面,他们的结合纯粹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媒人”就是童祥苓的小姐姐童葆苓。张南云出生在大连,16岁就在鞍山京剧团挂头牌了,她一脑门子都是工作、学习,从没考虑过自己的个人问题。“那时演出任务很重,第一次见面,他也是刚下了戏就过来的。穿着双排扣的列宁装、大头皮鞋,一点也不帅,要是我以貌取人,可能就看不上了……反正我那时很害羞,用他的话说,就是很封建,手一直揣在口袋里,就怕他上来握手,赶紧远远地低头鞠了一躬。”

张南云的话没说完,童祥苓就赶紧说:“你是没看清,我都把你看清了,靓女啊,辫子到腰……后来有人给了我一张照片,我还想,照片没本人漂亮,留着没意思。”两个年轻人被单独搁在一个房间里,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据张南云反映,基本都是童祥苓在说话),聊着聊着忽然停电了,保守的她第一反应就是害怕他“图谋不轨”,连声大喊“妈妈”,结果灯一亮,童祥苓发现他们中间忽然不声不响多坐了个人——张妈妈!

“当时把我吓了好大一跳!”他笑呵呵地说着。面对“警惕性极高”的张南云,童祥苓直到1956年结了婚,才牵到“靓女”的手。

马车上,“严肃点”

因为分别在东北西北演出,夫妻两人很长时间都没有见面。1958年,童祥苓跟团里打了个报告:“8个月没见了,我要去看我老婆。”趁着演出空闲就来到了长春。张南云演出散场从剧院出来,就看见童祥苓雇了辆马车在等她。上了车,思念心切的他就一把搂住妻子的腰,没想到她却身手利落地把他一推,正色道:“严肃点!”“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对她没魅力!你知道吗,1976年我在日本演出的时候,那些女观众尖叫啊,她们涌到台前掐了花盆里的花扔上来,戏唱完盆里就剩土了……”童老佯做叹息,换来张南云一顿数落:“都怪你老作弄我!当年结婚后,我老不好意思喊他的名字,就…哎、哎?地叫他,他跟我说你就喊我的英文名字ILoveYou(我爱你)吧。我那时候哪懂啊,每天喊他ILo veYou……后来有天一个懂英语的人听了,笑得差点岔气,我才知道的……”

(二)童祥苓与杨子荣

童祥苓 1935年出生,京剧演员,工老生。江西南昌市人,自幼酷爱京剧,8岁学戏,先后想刘盛通、雷喜福、钱宝森等学艺,多演(余)(叔岩)派戏。后又拜马连良、周信芳为师,余、马、麒各派举目均能演出。童祥苓文武兼备,演唱富有韵味,做功细致,善于

刻画人物。擅演剧目有《龙凤呈祥》、《桑园会》、《群英会》及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等。在《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中前饰鲁肃,中饰孔明,后饰关羽;在《龙凤呈祥》中前饰乔玄,后饰鲁肃,不同人物的表演各具特色。

“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又黄啦?防冷涂的蜡!”30多年前童祥苓塑造的杨子荣深深镌刻在一代人的记忆中,他浓眉大眼,身披大氅,完美地诠释了那个时期的审美观,成为时代精神和英雄主义的代名词。杨子荣使童祥苓成为“文革”中闻名遐迩的明星,样板戏也带给他宠辱交加的一生。

在上海长宁路中山公寓一间宽敞、雅致的会客室里,笔者见到了京剧《智取威虎山》中剿匪英雄杨子荣的扮演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童祥苓先生。当年,他那“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的高亢、激越的唱腔一下子传遍了全国,以致老人小孩都会唱。他也成了全国家喻户晓的明星。如今童老年已七旬,只见他穿着一条丝绸碎花黑裤,戴着一付褐色框架的眼镜,说话平和,没有一点名角架子。他正从楼下的小区花园里做完30分钟健身操归来,额头上汗水涔涔。这是他每天必做的“功课”,已坚持了数年。

童老是古稀老人,但身板硬朗,说话中气十足,活动自如,没有什么大病,有时走起路来比年轻人还快。谈到老年养生,童祥苓颇为感慨地说:一个老年人要想健康长寿,每天有个好心情至关重要。身体的各器官、各个部分都是受大脑指挥的,体内的精气神都是受情绪

调节影响的。好的心情会增加人的食欲和肺活量及其提高四肢的活动量,促进人的新陈代谢,增强人的抗病能力,使人延年益寿。可以这样说:好的心情是躯体健康的“龙头”,它胜过百帖良药。他还说:一个人如果经常被烦恼、忧愁、生气所包围,健康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要使自己每天有个好的心态,就必须做情绪的主人,莫做情绪的奴隶。人生道路上主要有两类情况会使人情绪波动:一是人生道上大量遇到的磕磕碰碰的小事。如果每件事都要顶真对待,都要计较,那么烦心、气恼的事太多了。“小事不计较,做人糊涂点”,这是童老人生的态度。比如在拥挤的公交车上脚被人踩了、与人讲话被对方喷了一脸口水等之类小事,都要去争个面红耳赤、你赢我输的,实无必要。情绪能伤人,没有必要为这些事而气恼。二是人生旅途中会有高潮,也会有低谷,会遇到高兴的事,也会遇到不高兴的事。当不良情绪袭上心头时,童老总是采取一些方法,如听听音乐,看看电视节目,到小区散散步;或者做一套健身操等来排除心中的不良情绪。他说:“人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让情绪开“无轨电车”,到处乱闯。否则首先受害的是自己体内的脏器。

童祥苓刚退休时,常与自己辉煌的过去相比,一度有一种失落感。后来他从生活中找到了乐趣,心态很快恢复了平和。童祥苓说:要使自己每天有个好心情,就要把退休生活安排得丰富精彩。每天都觉得有事干,每天都陶醉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和活动中。童老的退休生活确实安排得很丰富:他把过去家庭及个人的老照片翻出来,写上说明,整理成几大本。兴致来时,拿出来翻翻,颇有趣味;与三五好友相约,

聚会在茶馆、餐厅,回忆过去,畅叙友谊,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兴奋感;携夫人、孩子到一些名胜古迹游玩,阖家团聚,享受天伦之乐;应一些单位、企业邀请,为他们演唱脍炙人口的《智取威虎山》唱段,看到群众对京剧如此痴迷,他又重新找回了艺术巅峰时的感觉。有一段时间,为了帮助儿子就业,童祥苓帮他开了一家餐馆,还协助他打理餐馆里的一些业务……这样的生活安排,童老每天都感到很开心,不再感到生活的寂寞,刚退休的那种失落感已荡然无存。

在采访快要结束时,童祥苓说:规范化的起居饮食生活,是打造好心情的基础。生物钟人人都必须遵守,只有睡得好,吃得合理科学,每天精神饱满,好心情才能培养起来。起居颠倒,生活杂乱无章,心中一团乱麻,何来好心情?他希望生活无常的老年人多学点健康知识,莫要在不健康的道路上走下去。

童祥苓缘何姐弟相残

大多数人都知道“样板戏”《海港》中“方海珍”的饰演者是著名的京剧演员李丽芳,却很少有人知道第一个扮演“方海珍”的演员是童芷苓。当时《海港》还叫做《海港的早晨》,“方海珍”还叫做“金素英”。童芷苓的弟弟童祥苓则是闻名遐迩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饰演者。姐弟俩都为“样板戏”立过汗马功劳。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姐弟俩却被同台批斗。

昔日名伶大祸临头

1964年6月,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期间,上海京剧二团把《海港的早晨》带到北京继续加工,并在驻地进行过几次内部彩排,得到了北京文艺界的一致好评。江青却一反常态,不但蹊跷地对这出经她提议改编的京剧现代戏骤然失去了热情,看也不看一眼,还对张春桥恶狠狠地说了句:“与童芷苓在一个党内,我感到耻辱!”

江青所指是什么呢?此时的童芷苓还不知道,在原军统特务沈醉的回忆录中,提及军统头子戴笠过生日那天曾叫童芷苓唱过堂会。其实,在梨园行里向来有“唱堂会与政治无关”的共识,但在那个极“左”的年代,无风还起三尺浪呢,就这轻巧的一笔,日后带给了童芷苓无尽的苦难。

1965年1月,修改完成后的《海港的早晨》经张春桥同意,在上海人民大舞台试验公演,由童芷苓、小王桂卿主演。公演一个多月后,在观众的一片赞扬声中,江青才勉强看了演出。当时她并没有提出什么修改意见。不料,3月8日,张春桥忽然把剧组领导和创作人员召去,板着面孔说,客人(指江青)看了戏,很生气。童芷苓等几个主创人员随后被扣上“抵制现代戏”的帽子,逐出剧组。

自此,童芷苓被上海京剧院搁置起来,不准她上台演出。

一天,弟弟童祥苓兴冲冲地前来看望她,并告知《智取威虎山》的“杨子荣”一角选中他来饰演时,童芷苓大感意外,这可能吗?这个从天而降的喜讯使她兴奋得不知所措,只是一个劲儿地嘱咐弟弟要争气,拼上一切也要成功。童芷苓心里明白,此时惟有弟弟演好《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才能洗刷童家“反对现代戏”的罪名。

“文革”伊始,童芷苓以“美蒋文化特务”的罪名,被红卫兵抄了家,抄出的黄金被抬了出来,童芷苓披头散发地低着头。其时,房子、汽车早已上缴国家,只留下这点黄金记录着她往日的辉煌了,可她不想对疯狂的人群解释什么。令童芷苓想不到的是,这只不过是她苦难的开始。

六和塔下永远的谜

此时,身为“中央文革小组”副组长的江青,大权在握,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除文艺圈中有可能知道上世纪30年代自己作为“蓝苹小姐”的上海滩种种行迹的知情人,企图将了解她底细的人一网打尽。她编织的这个网里全部是当年的旧友和同事,其中就有童芷苓。为此,江青找到叶群,叶群又向江腾蛟进行了布置,让军人化装成“红卫兵”,于1966年10月9日凌晨,在上海兵分五路,对赵丹、郑君里、顾而已、陈鲤庭、童芷苓五家进行毁灭性抄家。

江青要找的东西就是当年在六和塔下举行婚礼的照片和两本落入前夫唐纳手中的日记。江青认定唐纳出国后,这些物品准是留给了他这几位好友中的某一个。

随着弟弟童祥苓扮演的“杨子荣”顺利排练,对童芷苓的批斗就愈加频繁和狠。童芷苓常被勒令跪在乒乓球台上,被人揪头发、拉膀子,四周还画着暗喻童家“黑势力”盘根错节的蜘蛛网,目的就是为了刺激年轻气盛的童祥苓,让他心情烦躁,演不好“杨子荣”,继而从舞台上消灭童祥苓,消灭“童家班”。

一封家书姐弟相残

1966年,《智取威虎山》晋京演出,得到毛泽东的肯定,兴奋的童祥苓在给妻子的信中,顺便也给他的姐姐童芷苓写了几句话,因为他知道,姐姐对悬系着童家人命运的《智取威虎山》剧的动向很是关心。弟弟首先告诉姐姐,主席看了戏还改了词,然后他写道,我们文艺工作者,应积极去表现工农兵,我希望姐姐若有什么问题就交代,但我相信姐姐不是坏人。

不料,这封信落入了“造反派”的手中,就这几句简简单单的话语,竟成了弟弟为姐姐翻案的白纸黑字的铁证。童芷苓知道糊涂的弟

弟闯下大祸了,童家将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果然,弟弟刚一返沪,姐弟俩就同台被批斗。连远在北京的妹妹童葆苓也未能幸免,年迈的父母双亲更是被惊吓得主动带领红卫兵查抄早已一贫如洗的家。

为了保全弟弟及全家人,童芷苓决定牺牲自己。1967年的一天,姐夫陈力悄悄地进入了童祥苓的家,转达了童芷苓的话,姐姐说,看到弟弟被连累,她非常难过,她吩咐弟弟一定要揭批她,哪怕一次也行,事已至此,大家何必同归于尽。倔强的弟弟哪里肯听从姐姐的劝告,姐夫临别时无奈地说,童芷苓为一家人的命运都操碎心了,暗示童祥苓别再犟了,想法儿活下去最要紧。

深夜,斗争大会在《海港》剧组举行。当批斗到童芷苓时,童芷苓如愿地看到弟弟主动起身,缓慢而机械地交代了与姐姐见面和通信的问题。弟弟终于听话了,肯揭批姐姐了!欣慰与心痛同时向姐姐袭来。

上世纪80年代,童芷苓虽然回到上海京剧团,恢复了演员身份,没收的财产也相继退还给她,衣食无忧,生活富足,但关于她的历史问题有关单位却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1987年5月,童芷苓离开了上海,定居美国。

(三)童祥苓:靠开小面馆维持生活

青岛新闻网日期: 2006-11-22 来源: 老年生活报

“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又黄啦?”“防冷涂的蜡!”这是30多年前样板戏《智

取威虎山》中的一段对白。

塑造一代英雄杨子荣,是童祥苓京剧职业生涯中最为闪亮的部分,但也为他带来宠

辱交加的一生。

1968年,电影《智取威虎山》选角,童祥苓获得出演杨子荣的机会。但这让他被人看作是“江青旗下的样板团成员”而遭到误解和排斥。电影拍完后,童祥苓也被搁置起来。

但电影《智取威虎山》的放映,却使他真正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20世纪80年代,还想做一番事业的童祥苓同妻子一起承包了京剧团,一年下来上交了十几万元的利润。然而年终时,童祥苓却因为历史问题不能被评为先进。为此,他

伤透了心。

1993年,因为“大儿子的工厂破产,小儿子想学戏没学成,两个人失业在家”,58岁的童祥苓决定提前退休,回家开店。为了筹措本钱,童祥苓参加了各种演出。经过一年奋斗,终于凑够本钱,在上海的一条小马路边上,开了个能够摆放五张台子的小面馆。

刚开店时,为了减少亏损、节约成本,童祥苓和家人一齐干起了洗菜、配菜、洗碗、扫地等力气活。有一次,童祥苓蹲在马路边洗碗,一个戏迷认出他后说:“童老师,您老辛苦了。”童祥苓朗声应答:“没关系,…文化大革命?时咱洗碗洗惯了,有基本功。”

开面馆的8年,是童祥苓感觉最开心的一段时光。过去聚少离多的一家人,因为开饭馆,倒是经常待在一起了。2001年,因为饭馆生意越来越难做,童祥苓把它转了出去。童祥苓依然是家里的经济支柱,除了受邀演出,剩余时间就是照顾前几年患眼疾的妻子。

今年是童祥苓和妻子的50年金婚。对于这段50年的“包办婚姻”,童祥苓非常得意而又欣慰。童祥苓说,他的爱情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妻子,另一部分便是京剧。

如今,童祥苓和妻子居住在上海一套170平米的寓所里。这是他为了让妻子“过上安逸舒适的晚年”,倾尽毕生积蓄买来的。在他们的客厅里,悬挂的杨子荣剧照和童祥苓与毛主席、周总理的合影,记录着童祥苓此生最引以为豪的时刻。刘友文

各京剧院演员

中国国家京剧院。 第一代,以著名表演艺术家李少春、袁世海、叶盛兰、杜近芳、李和曾、叶盛章、张云溪、张春堂、云燕铭、李宗义、雪艳琴、黄玉华、侯玉兰、孙盛武、李洪春、李盛藻、王玉让、景荣庆、乍金泉、李慧芳、江新蓉、品玉俏、阎世善、李金鸿 第二代,以五、六十年代中国戏曲学校优秀毕业生为骨干,刘秀荣、杨秋玲、孙岳、刘长瑜、巴1 志孝、钱浩梁、李光、李维康、上晶华、吴钎璋、张曼玲、刘琪、寇春华、孕欣、俞大陆、耿其11、高牧坤、李岩、陈真治等与八十年代吸收的李壯济、杨春復、齐啸云 第三代,选拔引进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中国戏曲学院毕业生及其他社会优秀人材,于魁智、全胜素、刁丽、张妃国、张火丁、耿眇云、陈淑芳、李海燕、江其虎、赵永伟、乍文林、袁慧琴、邓敏、宋小川等,北京京剧院,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李万春、吴素秋、姜铁麟、李慧芳、李宗义、李元春、李韵秋、赵荣琛、王吟秋、马长礼、谭元寿张学津、孙毓敬、杨淑 蕊、迟小秋、阎桂祥、宋丹菊、赵葆秀、马玉璋、叶金援、王树芳、关静兰、王蓉蓉、秦雪玲、李宏图、董圆圆、安云武、杜镇杰、黃彦忠、叶江翔、李宏图。 梅葆玖、李崇善、陈志清;赵世璞、、赵乃华、、王文祉、刘建元、谭孝曾、赵元侠;朱强、陈俊杰、尚 伟、年金鹏、杨少彭、李红艳、王怡、张笠媛、康静、郭伟、包飞、常秋月、张淑景、谭正岩、张馨月、张建峰、韩胜存、姜亦珊、王雪青、李丹、穆宇、窦晓璇、朱虹、詹磊、王盼、杜甜、于帅等贯振山、沈长春、旦角李玉芙、、王玉珍、叶红珠、秦占玲、岳惠玲、,武生遂少春、,净行马永安、罗氏徳、姚宗儒、丑角黄德华、口其麟、等。刘山丽、丁桂玲、王文增、、张大环、李师友、李宏斌王新纪、逾、徐春兰、朱绍玉、郑传恩上海剧院主要演员(日前):尚长荣、李炳淑、孙正阳、夏慧华、方小亚、陈少云、张达发、唐元才、奚中路、何潮、李军、史敬、严庆谷、胡璇、安平、赵群、李国静、王佩瑜等。 天津以京剧表演艺术家杨宝森、厉慧良、张世麟、周啸天、丁至云、林玉梅、杨荣环、杭于和、周子厚、杨宝忠、王则昭、赵慧秋等 如:马少良、杨乃彭、李经文、李莉、邓沐玮、康万空、张学敏等,王平、张幼麟等山东白玉昆、方荣翔、周亚川、尚长麟(四大名旦尚小云先生之子)、王影侠、俞砚霞、袁金凯、李师斌、殷宝忠、虜世辛、张春秋及宋玉庆、曾广发、张秀莹、周文林、徐富元、路登云、王信生、薛亚萍、程青、王玉瑾、周明仁、白云明 山西:任岫云、曹佛生、白承宗、赵昆翔、赵婉茹 湖北剧院朱世慧、杨至芳、李春芳,涌现出张慧芳、江峰、李兰萍、尹章旭、张晓波、易艳等河南剧团许翰英、许振华、?吴韵芳、李民华、吴晓琳、刘连荣、、陆宝林、郑凤琴、魏友宝、李莉、冯冠博、杨双赫、金鑫、张锋、曹建红、张帅等。

京剧音乐

京剧音乐 以歌舞演故事,是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而音乐又可视为戏曲艺术的灵魂。京剧由“秦腔”“昆曲”“汉调”“徽调”等等发展而来,形成了自己的“皮黄腔”(即“西皮”“二黄”)。京剧中西皮腔、二黄腔发展的较为完善,影响很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皮黄在戏曲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至今仍然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西皮定弦为6―3,(定弦的标准是建立的演员的嗓音音高的基础上)西皮腔有很多种板式:“西皮原版”、“西皮慢板”、“西皮快三眼”、“西皮二六”、“西皮导板”、“西皮回龙”、“西皮流水”、“西皮快板”等等。西皮的曲调活泼跳跃,节奏紧凑,例如:现代京剧《沙家浜》中郭建光唱段“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还有《龙江颂》中江水英唱段“一轮红日照胸间”。而有的西皮腔旋律

是刚劲有力的,例如:现代京剧《红灯记》李玉和唱段“屈膝投降是劣种”;现代京剧《沙家浜》郭建光唱 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等都充分证明以上的观点。西皮原板的主要特点就是:眼起板落,即上句眼起,下句板落。(民族音乐称为弱拍起,强拍落)而西皮慢板,西皮快三眼上句是在中眼起(民族音乐称为次强拍起)下句板落。例如:传统京剧《空城计》诸葛亮唱段“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等可以说明以上观点。 西皮腔分生腔,旦腔,西皮生腔的落音,上句一般落为6、2、3音,下句多落1音。旦腔的落音,上句一般落低音6、3、1。下句多落5音。生旦腔所用的过门也基本相同,但两者唱腔的旋律,句子的落音以及音区,音域都有所不同。在调高相同的情况下,生腔与旦腔是同调异腔的关系,可以组成对唱的唱段,例如《四郎探母》中铁镜公主与杨延辉在“坐宫”中精

彩的对唱。反西皮是由西皮变化而来,单板式不够完整,传统戏和现代戏都不常见。 京剧二黄分二黄腔、反二黄腔,另外还有四平调和唢呐二黄,唢呐二黄与二黄腔的区别只是在于伴奏的乐器不同,唢呐二黄的伴奏是以唢呐伴奏为主,其他乐器为辅,不用胡琴,但是在唱腔旋律上基本上是相同的,四平调也属于二黄类,旋律非常优美,委婉动听。 二黄、反二黄也分生腔、旦腔两大类,这两种板式的生腔,在皮黄戏中占着很大的比重。具有重要的位置,无论是传统戏,还是现代戏,在京剧音乐的创作上,总是综合二黄、反二黄的大部分板式。写成中心唱段来反映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二黄生腔与二黄旦腔伴奏乐器定弦也是相同的,都是5、2弦。 正、反二黄伴奏的胡琴与汉剧,徽剧的伴奏胡琴

当代京剧领军人物

当前京剧领域代表性艺术家名录 国家京剧院 李维康(70岁,国家京剧院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已退休),工青衣,是家喻户晓的京剧界泰斗级人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于魁智(国家京剧院副院长,老生),1961年出生于辽宁沈阳,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现任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国家京剧院副院长、艺术指导,国家一级演员,研究生学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李胜素(梅派青衣名家,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工青衣、花衫。京剧界领军当红名角,梅葆玖先生的入室弟子。2004年,作为中国京剧第一人,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专场演唱会,开历史之先河。 耿其昌(国家京剧院老生名家),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工老生。曾在红色经典剧目《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作品中担任主要角色。 张建国(奚派老生,国家京剧院三团团长),1989年他只身闯上海,连唱三天一炮打红,被称为“小演员轰动大上海”。次年,随团赴沪公演,盛况空前。。1996年被推荐为“中国京剧之星”。 袁慧琴(国家京剧院著名老旦演员)国家京剧院一级演

员、中国京剧院三团主要演员,工京剧老旦。任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京剧院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戏曲研究中心主任 李海燕(著名程派青衣,国家京剧院二团团长) 北京京剧院 杜镇杰(北京京剧院余派老生),祖籍山东省烟台莱州市,师从刘盛通、王世续、李世霖、李甫春、杨韵清、叶蓬、吴泽东等。第二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朱强(北京京剧院著名马派老生)辽宁沈阳人。师从尹月樵、迟金声、马崇仁、王世续、李甫春、杨韵青等,1997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首届京剧研究生班。 张建峰(北京京剧院奚派老生)1978年出生河北。第五届CCTV全国青京赛金奖得主。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入室弟子。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杨少彭(北京京剧院杨派老生)生于1976年,第五届CCTV 全国青京赛金奖得主。第三届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学员。当今国内炙手可热的杨派老生人才,他的父亲是我国著名京剧演员杨乃彭,他的妻子蓝恭欣工花旦同为北京京剧院演员、梨园伉俪。 李宏图(北京京剧院叶派小生)1960年生,河北省廊坊人,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常务副团长。叶少兰先生的入室弟子。

京剧名家丁晓君

京剧名家——丁晓君 京剧名家——丁晓君 丁晓君,女,汉族,辽宁大连人,1981年2月25日出生,工青衣。解放军文职干部、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的入室弟子。 艺术经历 1998年9月毕业于辽宁省艺术学校;1998年10月考入北京战友京剧团;2003年6月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启蒙于国家一级演员李国粹老师;后从教于李蓉芳、姜凤山老师、现拜师于杜近芳老师。从艺多年受到著名马派须生朱宝光团长的提携。活跃在当今京剧舞台的好友有:刘魁魁、王好强、李阳鸣、刘宏建、窦晓璇、马佳等。 京剧《谢瑶环》丁晓君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b6191266.html,/v_show/id_XOTIxMTYyMDA=.html 代表剧目 《二进宫》《宇宙锋》《坐宫》《凤还巢》《玉堂春》《廉锦枫》《红鬃烈马》《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天女散花》《穆桂英挂帅—捧印》《野猪林》《谢瑶环》《白蛇传》《红灯记》等剧目。曾以《天女散花》一剧多次获奖。

京剧《天女散花》丁晓君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b6191266.html,/programs/view/J7PBfxYmp38/isRen he=1 奖项和荣誉称号 2002年参加中国京剧艺术节在新编历史剧《沧海忠魂》中饰施小玉一角色,荣获个人表演二等奖。 2003年参加全军小品大赛在京剧《抢水中》饰王娜娜,荣获个人表演一等奖。 2004年参加全国第二届戏曲红梅大赛在《天女散花》中饰天女,荣获金奖,并获得“红梅之星”称号。 2005年参加第五届“CCTV”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在《天女散花》中饰天女,荣获银奖,并获得“最受观众喜爱演员”称号。 2008年参加第六届“CCTV”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在《谢瑶环》中饰谢瑶环,荣获金奖 现代京剧《红沙河》安平丁晓君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b6191266.html,/ent/xiqu/cctvkongzhongjuyuan/classpa ge/video/20091109/119888.s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b6191266.html,/ent/xiqu/cctvkongzhongjuyuan/classpa

歌舞伎的详细介绍范文

歌舞伎详细介绍 一、歌舞伎的历史与发展 歌舞伎是十七世纪初江户时代始于出云地方的舞踏而演变的一种舞蹈艺术。德川幕府建立初期,出云大社的一位叫阿国的巫女创作了一种“念佛踊”(注1)。她和她的丈夫名古屋山三郎组织了一个戏班演出。山三郎善于唱歌,而阿国善于舞蹈。为了修缮某社殿,他们带领戏班从出云来到京都,进行了募捐演出,表演轰动了京都。而“出云的阿国”也因此而闻名于天下。这种令人耳目一新、感官刺激强烈、贴近庶民生活的新潮艺术,于庆长八年(公元1603年)起始称“歌舞伎踊”,意即“超出常轨之舞蹈”,受到男女老少的狂热欢迎,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消遣。由此,歌舞伎也为大家争相模仿。“16世纪中叶的日本女性,从禁制女性的宗教观、战国隶属观中,刚刚获得了公开出入日本社会的权利。她们春风得意欣喜若狂,追求女性的解放,极力寻求实现生活享乐目标的生存途径。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以女性为中心,以表演男女恋歌恋舞为内容的歌舞团体,尤如雨后春笋似地纷纷建立。”(《日本歌舞伎的艺术变迁》李颖)阿国歌舞伎的出现,触动了江户庶民阶层长期被压抑的心境,唤起了庶民大众欲求人性解放的内在情感;拉开了日本歌舞伎艺术生成的序幕。 继“阿国歌舞伎”之后,歌舞伎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即“游女歌舞伎”时期,这一时期的歌舞伎是由女性演员为主进行表演,甚至以此为媒介进行情色交易。其演员的身份多为“游女”。这一阶段的观众基本是欣赏演员的姿色,至于歌舞伎本身的内容则并不关心。后来因为歌舞伎的演出引发了多次的观众骚乱,甚至发生了歌舞伎演出现场的杀人事件(载于《歌舞伎草纸》的“拔刀骚”)。于是,宽永六年(公元1629年)德川幕府取缔了全国的游女歌舞伎演出。其后的“若众歌舞伎”(注2)则引起男风盛行,道德败坏,于承应元年(公元1652年)再次被禁。后经协商改为由成年男性来演出,歌舞伎进入“野郎歌舞伎”(注3)时代,以此为契机,歌舞伎传人们开始专心研究技艺,以演出内容来吸引观众。 元禄时期(公元1688-1704年),歌舞伎逐渐发展到了成熟阶段。让人不禁感叹,曾两度被幕府取缔的歌舞伎的艺术生命力是如此的旺盛,这一切都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其深刻根源都来自于江户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江户时代结束了战火纷飞的战国时代,进入了日本商品经济的大发展时期。“町”一级的组织,作为日本早期近代化的“毛坯”,几乎凝结了社会发展论的主要原则以及这些原则在日后发展的可能性。其中通行无碍的首要和基本原则,就是利益原则。以山鹿素行为首的古学派率先“脱儒入法”,将利益原则合法化,合理化,合人情化。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了元禄时代。明确的利益主义,务实主义,日趋强烈的对自由人性的追求欲望和自然写实主义与唯美主义交织并茂的元禄文化,里面充斥的是彻底的商业价值观念--一种被称之为“市民精神”的观念(丸山真男《讲义录》),佛教带有悲观厌世情绪的用以指无常人生的“浮世”观念在江户时代,已经被町人反其义而用之,成为歌舞伎世界、游里世界(花街柳巷)以及弥漫期间的浮华享乐世风。近松左卫门在描绘人情与封建义理之矛盾时对“人情”的赞颂更加的说明了这一点。如果说当时已经非常成熟的能乐,是寺庙神社的保护和武家阶层的援助下成长起来的,经过观世父子的改革以后更加的贵族化了。那么作为市民文化代表的歌舞伎,完全是在庶民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世俗演剧。 此时的歌舞伎不再如初级阶段,表演中仅仅只有歌舞,更加入了剧情。歌舞伎艺人通过表演故事的离奇情节来吸引观众。同时,歌舞伎的歌舞元素也并没有消失,在有剧情的歌舞伎剧中起一个烘托剧情的作用。同时也在艺人的改进下,形成了一批优美的舞蹈戏。这个阶段出现了一大批的剧作家,他们将能和狂言的剧目以及木偶净琉璃的剧本改变成为歌舞伎剧

京剧艺术简介

京剧艺术简介 中国传统戏剧与印度梵剧、古希腊悲喜剧一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种戏剧。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不分,是我国的国宝。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将文学、音乐伴奏、表演等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京剧具有很强的虚拟性,突出表现在道具上,如夸张的衣袍、帽子,以及舞台装饰,重意而不重实。同时,京剧的表演模式具有一定的程式性,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构成中国戏剧表演体系——梅兰芳表演体系。 梅兰芳表演体系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苏联)体系、布莱希特(德国)体系共同构成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梅兰芳表演体系是指在中国戏剧的长期发展历史中形成的一整套包括表演技巧、舞台设计、人物造型等一系列内容的表演形式的总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文化。梅兰芳表演体系而非特指梅兰芳一人的表演,应该说,梅兰芳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和过去的传统,再加上自己的刻苦练习,形成了一个完美的舞台形象,被中外观众所认可,是中国戏剧艺术的杰出代表。以“梅兰芳”来命名也是因为自梅兰芳始,中国戏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所喜爱。 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讲究四功和五法。 四功是指唱、念、做、打;五法是指手、眼、身、法、步。京剧形成于北京,1790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进京,进京后与京地其他戏剧相融合,形成皮黄戏,皮黄戏传至上海后被称为“京剧”、“京戏”,后确定下来。京剧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时至今日,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恢弘,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 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表现手段,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唱”指演唱,分为带乐器演唱的彩唱和不带乐器演唱的清唱;“念”即带韵律

京剧与音乐是什么关系

京剧和其他戏曲一样,也是由文学、音乐、表演、美术、舞蹈等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艺术。而京剧音乐则在所有艺术组成部分中占重要地位。它由唱腔、念白、曲牌、打击乐四个部分组成。唱腔在京剧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唱腔是戏曲音乐的中心,是戏曲剧种最显著的艺术特征。中国的三百余种戏曲剧种,其主要区别就在于唱腔的不同。 京剧唱腔是京剧音乐的中心,它不仅是区别于其他剧种的主要标志,也是区分京剧中不同艺术流派的重要标志。京剧的唱腔虽然也有联曲体的结构形式(如昆腔等),但它的主体部分皮黄腔,却是典型的板腔体结构。京剧的唱腔为多声腔结构,皮黄腔为主,其他声腔也有体现,如昆腔,吹腔和杂腔小调。京剧的念白有节奏感,旋律发展线条既有韵律美又有旋律美,也具备一部分唱腔的特征,区别在于没有乐器伴奏,因此念白也可列为京剧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 曲牌就是京剧所用的配曲音乐。京剧曲牌大部分来自昆曲,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群众集体演唱的声乐曲牌(又称大字牌子或群曲),另一类则是没有唱词的器乐曲牌。器乐曲牌又以两种形式分类:一是以演奏的乐器分类。如唢呐、海笛、笛子、胡琴曲牌。二是以表现功能来分类。如喜乐、哀乐、宴乐、神乐、军乐、舞乐等。京剧打击乐是京剧表演节奏的支柱、骨架和灵魂。自成体系,具有相对独立性。它虽然要依附于表演,但又制约表演。演员的唱、念、做、打都要受它制约,都要用它来加以贯串和调节。打击乐虽然不能演奏旋律,不善于对人物的思想感情做深入细致的描写,但它却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功能。它能通过节奏、音色、音量、速度等的变化对比表现戏剧的矛盾冲突,渲染舞台气氛。京剧舞台艺术节奏性强的特征,主要通过打击乐来体现。 京剧的乐队,圈里人称为场面。有文场和武场之分。文场是京剧乐队中的管、弦乐的总称。文场包括京胡(即胡琴)、京二胡、月琴、弦子(小三弦)等弦牙乐器;笛子、笙、唢呐、海笛子(即小喇叭)、挑子等管乐器。武场是京剧乐队中打击乐的总称,它的乐器包括单皮鼓、檀板、大锣、铙钹、小锣。由于鼓和板要一位乐师掌握,所以合称为鼓板。京剧的唱腔,有二黄、西皮、反二黄、反西皮、四平调、南梆子、高拨子以及一些民间杂曲、小调等。京剧唱腔中的西皮、二黄等凡用胡琴伴奏的唱腔,均有不同的板式结构。

歌舞伎与艺伎有什么区别

歌舞伎与艺伎有什么区别 艺伎其实算是日本的文艺人,并不等同于中国的妓女,她们很多都只是卖艺不卖身的戏子,下面是分享的歌舞伎与艺伎有什么区别,一起来看看吧。 歌舞伎和艺伎有所区别,也有所相似:艺伎历史比歌舞伎长,歌舞伎只是做歌舞方面的工作,而艺伎工作内容除为客人服侍餐饮外,也有很大一部份是在宴席上以舞蹈、乐曲、乐器等表演助兴。所以说艺伎工作范围广些。 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演艺术,歌舞伎三字是借用汉字,正名以前原来的意思是"倾斜",因为表演时有一种奇异的动作。后来结它起了雅号"歌舞伎":歌,代表音乐;舞,表示舞蹈;伎,则是技巧的意思。 歌舞伎的主题大致有两类:一是描写贵族和武士的世界,二是表现民为生活。剧目可分四种:"义大夫"狂言,通过舞蹈表演滑稽的故事剧;"时代物"狂言,是借古喻今的历史剧;"世话物"狂言,描写庶民生活和爱情故事剧;称作"所做事"狂言的舞蹈剧,内容涉及忠孝仁义等道义,对二般市民进行勤俭、行善、惩恶的道德教育。 目前在日本歌舞伎比任何一种古典戏剧更受欢迎,歌舞伎与中国京剧素有"东方艺术传统的姊妹花"之称。外国人虽然听

不懂它的高度风格化的舞台语言,但它强调戏曲效果的姿势、动作、眼神以及它的摆架子、玩特技和夸张的出场、快速的换装、神奇的转变,吸引在人们去欣赏而经久不衰。 知识拓展:歌舞伎与艺伎区别的其他解释众所周知,日本的歌舞伎就像中国的京剧一样,是著名的传统艺术,今天日窗君就带大家一起走进这个神秘而又极具特色的歌舞伎世界。 许多来日本旅行参观歌舞伎后的朋友会说,这跟来之前所想象的歌舞伎完全不同,难道不应该是华灯初上夜色昏暗时,身着长袖五彩花纹和服、头上高高发髻上插满花朵缎带等饰物、在三味弦和鼓点伴奏中翩翩起舞的“歌舞伎”吗?其实大多数人对“艺妓”、“舞妓”与“歌舞伎”这三个身份有所混淆。 艺妓和舞妓,在古代甚至近代,都有一定的“暧昧”含义。艺妓最初的形式,其实是在高级餐厅和旅馆就餐时,客人叫来给酒席助兴的女孩子们,说起来也算是“陪酒女”的一种。 但因为毕竟艺妓和舞妓属于风雅的范围,所以服务内容和演唱“三味线”(日本风格的三弦曲调)和表演舞蹈为主,待客人兴致渐起时同客人玩一些酒席助兴的小游戏。但需要知道的一点是,艺妓并不是国人以为的那种喝多了就可以推倒的“陪酒女”,在古代和近代日本,那些卖身为生的女子反而不被称为“妓”,而是“游女”。 “舞妓”这一词几乎仅仅在京都使用,指的是尚未出师的艺妓。也可以说舞妓是艺妓的前身。一个艺妓出道前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学习包括礼仪、舞蹈、音乐在内的传统文化和教养。

中日文化比较之京剧与歌舞伎

从京剧与歌舞伎中看中日文化差异 曾读过晚清诗人黄遵宪在《日本杂事诗》中一首小诗:“玉箫声里锦屏舒,铁板停敲上舞初,多少痴情儿女泪,一齐弹与看芝居。”当时不理解“芝居”的意思,后来经过查阅得知,“芝居”是一个日语词,意为戏剧,自此,对比较中日戏剧的异同兴趣浓厚。 中国的戏剧以京剧为国粹,而日本的戏剧又以歌舞伎为国粹,所以,经过一学期的中日文化比较课程的学习,特此以京剧和歌舞伎的异同来比较中日文化差异。 黄遵宪把歌舞伎看作“异境里遇故知”没错,歌舞伎和京剧确实有着很多的共同点。 日本的歌舞伎与中国的京剧都属于举世闻名的传统艺术和古装喜剧,两者均是以歌舞为主体的综合性的艺术类型。京剧虽然是形成于北京,但它是多种戏剧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演变出来的产物。京剧是在“徽剧”“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弋腔”“秦腔”和一些地方小调的精华,又结合了老北京的语言特点,经过融合,才发展成现在的京剧。而歌舞伎的发展,是在江户时代初期,一位叫做阿国的年轻巫女,在京都表演歌舞伎舞蹈。当时身着男装翩翩起舞的她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之后慢慢各地都出现了追随和效仿者,因而歌舞伎便流行了起来。歌舞伎后来经过几次日本幕府的禁止与修改,最终演变成由成年男性演出的形式。歌舞伎也由最开始的注重美貌来吸引观众,转变成追求演技,并且只由男演员进行的纯粹演艺。因此,京剧和歌舞伎都不是简单而纯粹的艺术形式,而是融合了多个剧种,兼容和包含了多个艺术形式而发展形成的,这儿体现了以他们为代表的中日文化各有的文化包容,都博采众长,大胆吸收、存留、扬弃并且自成一体。 但是,中日艺术上的差异有在这两者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作为不同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们又有着极大的不同之处。 比如,在表演方面,两者演员面部均绘有脸谱,脸谱的着色均有道德意义上的象征性,但歌舞伎脸谱比京剧更有写实性。演员表演上,两者均有自成一格的程序化规定,但京剧的程式化区域审美化,美观在于程式自身的表现性,歌舞伎的程式仍有较强的写实性,处于程式性与写实性之间,被称为“程式的自然主义”。相较于京剧在舞台表现上重在唱、念、做、打并重 , 常用虚拟动作,重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歌舞伎华丽的舞台装饰 , 写实的舞台制景极具写实性。众所周知,中国文化以写意为特色,不仅在国画、书法、刺绣上有体现,对比发现,在戏剧上也有极其鲜明的体现,京剧运用虚拟、象征的表现手法,超越舞台的限制,形成其独特的舞台表现形式;而日本的歌舞伎舞台表现就相当豪华了,结构独特的“花道”与旋转舞台,是歌舞伎舞台艺术的独特性,同时也是两种戏剧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之一。(“花道”是从舞台左边的前沿, 穿过观众席延伸到入口,尤如一道长廊, 它不仅仅是剧中人物上下场的必经之路,而且是整个舞台的一部分,是导演设计舞台调度的最好区域之一。) 就像我们不得不感慨“京剧和歌舞伎从古以来就有很深的姻缘”一样,由于日本在大化改新后像中国全面学习所致,我们不得不承认,中日两国文化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是,其地域、制度、经济等方面长久的差异,又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差异,比如老师所说的,日本人欣赏烟花般的美,向往强大又自卑的心理,而中国文化中大多是长久的、圆满的的美。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国土面积不大却能够迅速崛起的日本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了,它虽然有些苛刻却极具工匠精神的企业制度,它对创新和高质量的追求等,都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歌舞伎和京剧都拥有悠久的历史,都代表了两国戏剧的最高境界,作为各自的国粹,作为一种综合艺术,都比较集中的体现了各自国家的风格和魅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本国

京剧表演艺术家【老照片】

京剧表演艺术家【老照片】 32032981 拍摄时间: 1935年,身穿西装的马连良。32032980 拍摄时间: 民国,京剧《审头刺汤》剧照。左起:张君秋饰演雪艳, (32032979) 拍摄时间: 20世纪40年代,奚哮伯在京剧《上天台》中饰演刘秀。32032978 拍摄时间: 20世纪40年代,杨宝森在京剧《空城计》中饰演诸葛亮。32032977 拍摄时间: 20世纪20年代末,马连良在京剧《四郎探母》中饰演杨四 (32032975)

拍摄时间: 民国,余叔岩在《沈浮山》中饰演贺天保。32032974 拍摄时间: 民国,言菊朋与女儿言慧珠合演的《打渔杀家》剧照。言 (32032973) 拍摄时间: 民国,言慧珠在梅派名剧《凤还巢》中饰演程雪娥。32032972 拍摄时间: 言菊朋(1890-1942),原名锡,北京人,蒙古族,曾在 (32032971) 拍摄时间: 1942年12月,梅兰芳在上海“蓄须明志”期间收言慧珠为 (32032970) 拍摄时间: 1938年,京剧名伶余叔岩收李少春为徒时合影。

拍摄时间: 民国,孟小冬在《四郎探母》中饰演杨延辉。32032968 拍摄时间: 20世纪30年代,京剧名伶孟小冬。32032967 拍摄时间: 1920年,梅兰芳在戏曲影片《春香闹学》中的演出剧照。32032966 拍摄时间: 1930年5月,美国洛杉矶,梅兰芳与卓别林合影。32032965 拍摄时间: 1935年3月17日晚,梅兰芳(左)与胡蝶(右)出席苏联对 (32032964) 拍摄时间: 民国,梅兰芳(右)与萧长华合演京剧《女起解》剧照。

京剧的“四大”

京剧的“四大” 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于1921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以京剧四大名旦最为知名,他们指的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四大名旦合影 四大名旦的表演艺术各有特色,每人都有自己的代表剧目。 上世纪“四大名旦”:1931年由上海《戏剧月刊》发起征文评论梅、尚、程、荀“四大名旦”,梅兰芳以565分的成绩名列榜首,程砚秋获540分,荀慧生获530分,尚小云获505分。次年,长城唱片公司约请“四大名旦”联合灌制《四五花洞》唱片,他们这次珠联璧合的合作,使“四大名旦”之称得到社会的公认。 梅兰芳 梅兰芳(1894年-1961年),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

梅兰芳清光绪二十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他八岁学艺,11岁登台。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梅派”艺术创始人;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在西方人的眼中,梅兰芳就是京剧的代名词,他的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游园惊梦》、《断桥》等。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在1918年,梅兰芳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炉火纯青的巅峰时代。 梅兰芳1926年出演《贵妃醉酒》剧照 程砚秋 程砚秋(1904.1.1 - 1958.3.9),男,著名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艺术的创始人。 程砚秋原名承麟,满族索绰罗氏,满洲正黄旗人。北京人,后改为汉姓程,初名程菊侬,后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 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21日的《华北日

流行歌曲与京剧

流行歌曲与京剧 京剧和流行歌曲的异同 1.首先是旋律不同。京剧音乐特别是唱腔,是特征性、体系性非常强的。西皮、二黄两大系列统贯全局,其旋律虽可以有无穷变化,也可掺入其它剧种及民族音乐的成份,但基调不变,必须遵循固有的板、眼起落规律。一般人是唱不好京剧的而歌曲的旋律的设计却无所谓框框,比京剧“自由”得多,比京剧简单得多得多了,越简单的东西越容易让人接受,因而“空间”也大得多。 2.字韵不同。京剧语言的特定性、专用性很强,它是多种方言的提炼、融合。京剧字韵的特定性、专用性也和越剧必须用浙江绍兴方言、沪剧必须用上海方言、京韵大鼓必须用北京方言、豫剧必须用河南方言一样,不能随便置换。否则就会失去京剧原有的特色和韵味。歌曲歌词的语音则一般不强调其特定性、专用性,因而同一首歌曲可以用普通话,也可以用某一种方言;可以用汉语,也可以用外语,京剧却绝对不可以。 3.字腔关联不同。京剧的曲调高低起伏与字调的四声调性、调值、调向走向是基本一致的。不可以有填词式的唱腔,即不可以用现成的唱腔改换其它唱词,原因在于改换其它唱词就改变了字调走向,与原有的曲调走向就不能吻合了(当然仅仅改动个别字的情况不在此列,不过即使是这种情况,也要考虑与原字阴阳平仄的一致)。而歌曲则不强调曲调与字调的对应一致,故一曲多词以及改词、填词的现象是常见的。 4.出字方法不同。歌曲演唱,出字行腔,是该字韵的延长,某一个字对应的曲调有多长,则这个字的韵就延到多长。京剧出字强调头、腹、尾的依次出音,不管某字的行腔有多长,该字的头、腹、尾的出音过程的长度应与该行腔的长度相等,而且只是一次,不是数次。即以字头吐字,以字腹归韵,以字尾收韵。头起曲始,韵收曲尽。行腔的过程就是出字的过程。比如“江jiang”字,歌曲行腔过程是这样的:jiang……………;而京剧行腔过程却是这样的:ji…a………ng。 5.用嗓不同。歌曲一般用谈话时的大嗓子演唱,而京剧却不一定了。旦角用小嗓,而小生则大小嗓兼用,老生和老但用大嗓子且有特定的技巧,花脸也是大嗓子但又有特定韵腔;就是青衣花旦那各个派别的发音方法各有异同,譬如梅派,发音用鼻后中音,张君秋的发音是鼻前音等等很多很多,另外发声原理也不同。 总之,越简单的东西越能够普及,大众化,反之,就很难推广。但是,什么艺术都有层次不同,也就有难易之分,就像人的智商一样有高有低,因此,京剧永远是最高雅的、最顶端的、最难学的、也最难普及的魅力无穷的艺术! 1

日本歌舞伎和中国京剧

日本歌舞伎与中国京剧 摘要:日本的歌舞伎和中国的京剧是人类文化的宝库,可以说集合了各种艺术的精华。歌舞伎和京剧可以集中的体现民族的文化素养,具有数百年的历史。正因为歌舞伎和京剧随着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道德等各个要素的变化而兴衰,所以可以说真实的记载了历史。本文通过对歌舞伎和京剧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青年学生对中日两国的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对两国历史文化的研究也有帮助。 关键词:歌舞伎,京剧,程式性,女形,艺术,渊源 要旨:日本の歌舞伎と中国の京劇は人類文化の宝庫で、各種類の芸術の精華の集まったところと言える。歌舞伎と京劇は集中的に民族の文化素養を体現できる.数百年ほどの長い歴史を持っている。歌舞伎と京劇は社会の経済、政治、軍事、文化、道徳など諸要素の変化につれて盛衰していたからこそ、歴史のもっとも真実で生き生きとしている記載ともいえる。したがって、この論文は歌舞伎と京劇の研究を通して、我々青年学生は中日両国の伝統的な文化をもっと深く了解できるうえに、両国の歴史文化を研究することに役立てる。 キーワード:歌舞伎;京劇;程式性;女形;芸術;淵源 1.はじめに 日本の歌舞伎と中国の京劇は伝統的な東方文化から生まれ、そして、発達してきた。また、中日中日両国の友好往来の歴史は「源遠流れは長し」であって、両国戯曲も千年以上の相互交流と影響の歴史を持っている。したがって、京劇と歌舞伎の間には似ているところもあるし、違うところも存在している。本文は歌舞伎と京劇を概論的に説明して、ふたつの劇種の歴史淵源と表現形式を分析することを通して、皆さんに中日伝統的な文化の粋をもっとはっきりに了解させられるように書かれた。 2.歌舞伎と京劇について 2.1歌舞伎について 歌舞伎は日本人のとっておごりとしての伝統的な芝居である。日本の一番っ代表的な芸術の粋である。江戸時代の初期から生み出された。今まで400年の歴史を持っている。歌舞伎はいつも目新しくて、ユーニク与表現方法と達者与演技で観客を引きつける。人々に高い人気があ

京剧人物介绍

MeiLanfang, ChengYanqiu, ShangXiaoyunand XunHuisheng are recognized as the four greatest artists of Beijing Opera.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和荀慧生被合称为京剧四大名旦 1、梅兰芳 2、程砚秋 Cheng Yanqiu is a famous performing artist of Beijing Opera, a famous female leading role of Peking Opera, and the founder of school of Cheng Yanqiu. His representative works are Wujiapo, Queen Dowager Was Furious, etc. The singing style of Cheng Yanqiu is peculiar. He strictly adhered to rhyme rules,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drama plot and characters’ mood, the singing fluctuates up and down, and the rhythm is changeable. Meanwhile, it requires a high combination of “sound, emotion, beauty and forever. His performance is very meticulous and profound, and it not on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integrity and beauty of stage performance form but also attaches importance to be close to the real life. 程砚秋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旦角,程派艺术的创始人。程砚秋的代表作有《武家坡》、《贺后骂殿》等。程派的唱腔别具一格。他严守音韵规律,随着戏剧情节和人物情绪的发展变化,唱腔起伏跌宕,节奏多变,要求达到“声、情、美、永”的高度结合。他的表演非常细致深刻,讲究舞台表现形式的完整与美感,同时注重贴近生活的真实。 3、尚小云 Shang Xiaoyun whose given name is De Quan and who styled himself

音乐(京剧)教案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是一节以京剧念白《报灯名》为学习内容的一年级音乐教学,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的内容,我力求遵循“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在听、说、看、模仿、表演等音乐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京剧表演的特征与魅力,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热情”的指导思想设计教学。 (二)理论依据 1、“推进京剧进音乐课堂”相关文件指出:京剧进中小学音乐课堂要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应该面向试点学校全体学生,让学生学习一点基本的戏曲知识,听懂、学唱一些经典的唱段,了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感受京剧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喜爱之情,由衷的为我们有这样伟大的艺术感到自豪。 2、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京剧的学习同样以此为依据,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京剧,在亲身参与聆听、模仿、表演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和学习京剧艺术。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灯官报灯名》这个唱段选自传统京剧《打龙袍》。是京剧丑角的一段念白(京白)。讲述的是包拯回朝,趁元宵节请仁宗在午门观赏花灯,灯官报灯名,巧施妙计教育宋仁宗认母的故事。 丑行的人物角色都是小人物,但性格开朗、乐观,从扮相到表演滑稽幽默,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这段念白里包含了很多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和传统典故,非常生动有趣,是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观念的很好素材。教师主要选择张继宝的故事来教育学生孝敬父母、知恩图报的道理。 京剧中的念白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韵律化的“韵白”,一种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接近于生活语言的“京白”。《报灯名》是一段经典京白,内容通俗,语音、语调接近生活,很有节奏感和音乐性,读起来铿锵悦耳,比较易于一年级学生学习。所以这一内容编排在一年级音乐教学中作为学习和了解京剧的起点,非常恰当。

京剧艺术家周啸天(上)

京剧艺术家周啸天(上) 周啸天(1914—1980),字比云,马庄村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毕生致力于人民的艺术事业。 周啸天天姿聪慧,受其父周东明影响,自幼爱舞枪弄棒。7岁时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练功。11岁拜著名琴师郭仲霖为启蒙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艺业精进。12岁首次登台演出《击鼓骂曹》,由于其天赋的嗓音,再加上多年的习练,又经名师指点,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博得了广大观众的阵阵喝彩,由此而一举成名。 后来又相继拜吴春山、张春樵、吴铁庵为师,汲取各家所长,丰富自己的艺术实践,并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他从18岁领衔演出,红遍了津、平、沪、宁,成为引人注目的文武老生演员。成名后,又拜马连良为师,与马先生切磋技艺。马先生颇为看重周啸天,曾说:“我演《四进士》不如麒麟童,演《打登州》不如周啸天。” 周啸天的代表剧目《打登州》,在京剧界堪称一绝,无人能及。因此当年论“四大须生”时,曾有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周(啸天)之说。后来因种种变故,奚啸伯才代替了周啸天,而成为马、谭、杨、奚。也有人说,周啸天拜了马连良为师,就不能与老师齐头并坐。又因周啸天与奚啸伯是盟兄弟,情同手足,也愿抬爱奚,不与之竞争。不论排位如何,周啸天在京剧界的贡献和影响是巨大的。 周啸天对艺术精益求精。他的演唱别具一格,尤其是高腔,被人称之为“周嘎调”。他讲究气口,讲究舌音。一个舌头四个音,舌尖、

舌根、舌面、舌底,发声各有不同。他的“沉、浮、提、抱、突……”等10字气法,为人称道,尤其是腮腭音,为其独创。他的表演讲究的是“刚、柔、软、赖、婉、华、美”,一招一式见功力。 他主张“腔要随情”,要切合剧情,切合人物的感情,不能卖弄。他在《战太平》一剧中的表演,扣胸缩肩,蛇腰拉胯,缩小肚子,身段优美,吐字清晰,唱腔婉啭,既表现出剧中人物的老态龙钟,又显露出潇洒飘逸,赢得观众阵阵喝彩声。在《四进士》一剧中,他饰演的宋士杰与别家不同。在“盗书”一场中,其他演员,包括马连良先生在内,都是唱后“拍吹灯”。而周啸天则是把髯口甩至半空吹灯,堪称一绝。在艺术上,他向马连良学习,在山东省聊城、烟台等地演出时被观众誉为“山东马连良”。所到之处,剧场火爆,一票难求,有时连走道都站满了人。他师承众家,独成一派。行内人说:周派难学,没嗓子唱不了,使人望而生畏,故也难以普及。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至四十年代末,周啸天活跃在天津国民戏院、天宝戏院、光明戏院、北洋戏院、大舞台戏院,同多名京剧名角合作演出。 1946年2月至5月,他在光明戏院领衔主演《林冲夜奔》、《英雄义》、《界牌关》、《南阳关》、《法场换子》、《搜孤救孤》等剧目。同年6月,天津赈灾义演,周啸天与谭富英、王泉奎、李多奎、张君秋、叶盛兰、肖长华、哈宝山等在中国大戏院演出了《龙凤呈祥》等剧目。8月19日又为海员子弟学校募集基金义演,在中国大戏院演出压轴戏《打登州》。同年11月1日至30日,他又和赵晓岚、傅德威合作,在天华景戏院演出《黄巢造反》、《三气周喻》、《秋胡戏妻》、

第六章 京剧的音乐简介

第六章京剧的音乐简介 戏曲是综合艺术。京剧和其他戏曲一样,也是由文学、音乐、表演、美术、舞蹈等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艺术。而京剧音乐则在所有艺术组成部分中占重要地位。它由唱腔、念白、曲牌、打击乐四个部分组成。 一、唱腔 1、唱腔在京剧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 唱腔是戏曲音乐的中心,是戏曲剧种最显著的艺术特征。我国的三百余种戏曲剧种,其主要区别就在于唱腔的不同。京剧唱腔是京剧音乐的中心,它不仅是区别于其他剧种的主要标志,而且也是区分京剧中不同艺术流派的重要标志。唱腔是表达和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内心思维活动,刻画人物性格,展现故事情节,表现戏剧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在众多京剧剧目中有许多剧目以唱为主。京剧演唱具有旋律性强、优美抒情、生动活泼、富于变化和对比、通俗易懂和较强的表现力等优点。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很多剧目都有其代表性的唱段在群众中流传,京剧艺术之所以能有巨大的发展和雄厚的群众基础,脍炙人口并在群众中广为传唱,京剧唱腔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京剧的唱腔体制和声腔结构 我国戏曲声腔分两类:一为“联曲体”,另为“板腔体”。联曲体系由各自独立的曲牌组成。板腔体则由不同的板式组成,板腔体唱腔的曲式结构虽比较简单,但由于演唱速度的不同、音区运用的不同、节奏、结束音的变化,衬字托腔的使用,转调以及唱法上的变化等,使它非常富于表现力。同一种板式,不同的行当和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思想感情都可应用和表达。京剧的唱腔虽然也有联曲体的结构形式(如昆腔等),但它的主体部分——皮黄腔,却是典型的板腔体结构。 京剧的唱腔为多声腔结构,皮黄腔为主,其他声腔也有体现,如昆腔,吹腔和杂腔小调。 3、京剧唱腔的板式分类及节奏形态 京剧唱腔中的西皮、二黄等凡用胡琴伴奏的唱腔,均有不同的板式结构,在传统戏中,大致由以下几类组成: 二黄:原板、慢板、快三眼、散板、摇板、滚板、导板 反二黄:原板、慢板、快三眼、散板、导板 西皮:原板、慢板、快三眼、二六板、流水、快板、散板、摇板、滚板、导板 反西皮:二六、散板 四平调:原板、导板、反四平 高拨子:原板、散板、摇板、导板 30

幼儿园大班:京剧(音乐)

幼儿园音乐新课程标准教材音乐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大班 /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京剧(音乐)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音乐可以提高气质与生活品位,社会上对学音乐的人最常见的评价是有气质有品位,学习音乐可以提高想象力,音乐是声音的表现艺术,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园大班音乐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活动目标: 1、了解京剧中老生、花旦、丑角的外形及演唱特征。 2、能有情趣地模仿和表演,体验京剧欣赏和表演带来的乐趣。 3、萌发喜爱京剧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老生、花旦、丑角的录象片段; 2、道具:胡子、水袖、小丑帽、玉带、白鼻梁等; 3、老生、花旦、丑角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示花旦剧照,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小朋友见过吗?他与我们现在穿的衣服有什么不同? 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演员们穿着这种特殊的服装,带上好看的道具边唱边做动作,这

就叫戏曲,我们看见的这种叫京剧。 二、幼儿看录象,体验欣赏、模仿京剧的乐趣。 1、幼儿欣赏老生的片段。 (1)、观察老生的打扮,找出特点。 (2)、欣赏、感受老生的唱腔。 (3)、模仿老生的表演。 小结:我们刚才学的这位脸上有长长的胡须,腰间佩玉环,脚穿厚底鞋,走路四方步的老爷爷,在京剧里叫老生。 2、欣赏花旦片段: (1)介绍花旦:在京剧中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花旦。 (2)你们喜欢她吗?为什么?仔细看看花旦的打扮是是怎样的? 重点介绍水袖:这长长的袖子叫水袖。 (3)模仿花旦的表演 (4)花旦唱戏时候的声音是怎样的?感受花旦的唱腔和表演。 3、欣赏丑角片段: (1)刚才小朋友都笑了,能说说为什么吗?你觉得他那里滑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