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0至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0至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0至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0至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

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闭塞.(sè)炮.制(páo)犬牙差.互(chā)袖.手旁观(xiù)B.污蔑.(miè)劫.难(jié)销声匿.迹(nì)天衣无缝.(fèng)C.怅惘.(wǎng)枷.锁(jiā)挑拨.离间(bá)强.词夺理(qiǎng)D.骤.然(zhòu)穹.顶(qióng)怒不可遏.(hè)接踵.而至(zhǒ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领或追溯大彻大悟叹为观止

B.缄默皎杰海枯石烂自圆其说

C.喧嚷缅怀担惊受怕行将就木

D.奠定哀竭轻歌曼舞瞬息万变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移动支付功能让电子社保卡成为名副其实

....的“电子钱包”。

B.中国有句古话“严师出高徒”,但是调查却显示,如今的家长更希望老师平易近人

....的。

C.面对赛场内外各种各样的困难,女足教练和队员凭借钢铁般的意志,奉献出天衣无

...缝.的表现。

D.看台上还在嘘个不停的球迷都愣住了,他们的嘘声戛然而止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学习雷锋,奉献爱心”的主题班会活动,使同学们有了很大的触动。

B.中国足球能否走向世界,关键在于我们的足球队伍要具有崇高的足球精神。

C.中学生迷恋手机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广大班主任老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D.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病毒

①病毒不同于其他所有生物,它不是由细胞组成的。一个细胞中的结构要进行生命

活动:进食、产生能量、生长、对环境的改变作出反应。但这一切都没有病毒。当它待在细胞外时,它实际上是很小的、无生命的、懒情的颗粒。它进入细胞后,灾难就来了。

②所有的病毒都由两部分组成:核酸构成的核和包住核的一层蛋白质,在有些情况下是脂肪或类脂的包膜。蛋白质外表或类脂包腰(如果有的话)使病毒依附上细胞腰—一然后离毒进入细胞。实际上这并不容易,病毒外衣的表面必须刚好依附在细胞腰的“接收器”的位置。即使在理想的条件下,病毒与合适的细胞的几千次被击中,也只有一次能使它们正确地连接。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通常的病毒只对特定的细胞起作用。狂大病和感冒则是最明显的例外,它们能感来的范畴极广。

③一旦病毒依附上细胞,它有凡种方法穿过细胞展进入细胞。在细胞疑上开一个小洞让它进去,有脂肪包膜的病毒能将它们的包腰与细胞膜融合而使它们进入细胞。

④当病毒进入细胞,它就开始变成它自己了。要理解它都干了些什么,我们必须更进一步了解它的核酸中心。

⑤核酸存在于每个活的细胞和病毒中。它们有两种基本种类——DNA和RNA。DNA

构成基因组合。这意味着一个特定的DNA里储藏了构造和维村一种特定生物体的信息。DNA是怎样决定生物的形式和功能的呢?它控制细胞和生物体制造蛋白质。不同的DNA 产生不同的要白质,不同的蛋白质构成不同的生物体。

⑥RNA是千什么的呢?RNA在细胞中的主要功能是充当信息的传送者。它将信息从DNA(在所有细胞的细胞核中)付递到合成蛋白质的地方(在细胞核外)。DNA像模板一样造出正确的RNA,RNA又同样制造出正确的蛋白质。

⑦病毒要么有DNA,要么有RNA,但不会两样都有。在病毒中,RNA不是信息的传递者而是基因物质。

⑧病毒进入并强迫细胞制造出更多的病毒,必须有一些蛋白质和核酸的组合与细胞的类似。这种与正常分子成分惊人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它来自病毒对细胞或它的宿主长期的适应。实际上,自从地球上有生命以来,病毒和细胞就共同存在,共同进化。

⑨有一种曾经很流行的说法,认为病毒是在加胞之前出现的。这种说法现在看来不太好。一种更可信的可能性是说,病毒是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选出来的基因物质。

⑩随着时间的变迁,这些“逃出来的基因”提高了独立的能力,能自我复制,在细胞中寄生——病毒。对它们的宿主细胞越适应的病毒,危害性越小。这就是病毒进化的形式。大部分的病毒感染完全没有危害,但那些进化得不完美的病毒引起的危害和痛若则是巨大的。病毒有修复4000种人类混乱基因的特殊能力。把准确的基因附在经过处理没有感染性的病毒身上,使它进入有缺陷的细胞,这是修复这些细胞最好的方法。这种基因疗法还可能用来修复癌细胞的DNA。

5.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病毒不同于其他所有的生物,它不是由细胞组成的。它实际上是很小的、无生命的、懒惰的颗粒。

B.病毒都由两部分组成,它通常只对特定的细胞起作用。

C.RNA在细胞中的主要功能是充当信息的传递者,但在病毒中RNA不是信息的传递者而是基因物质。

D.病毒和细胞在地球上有生命以来就共同存在,共同进化。病毒对它们的宿主细胞越适应,危害就越小。

6.下列对文本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病毒是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走的基因物质,这种说法现在看来不太好,认为病毒在细胞之前出现的说法相对可信。

B.把准确的基因附在经过处理没有感染性的病毒身上,使它进入有缺陷的细胞,这种基因疗法可能用来修复癌细胞的DNA。

C.一个特定的DNA里储藏了构造和维持一种特定生物体的信息。它控制细胞和生物体制造蛋白质。

D.所有的病毒都由核酸构成的核和包住核的一层蛋白质(有些情况下是脂肪或类脂的包膜)组成

7.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病毒强迫细胞制造更多病毒,必须有一些蛋白质和核酸的组合与细胞的类似,这种惊人的相似性来自病毒对细胞或它的宿主长期的适应。

B.病毒作为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逃出来马上就提高了独立的能力,能自我复制。

C.病毒想进入细胞其实并不容易,它与合适的细胞的几千次撞击中,也只有一次能使它们正确地连接(狂犬病和感冒病都除外)

D.不同的DNA产生不同的蛋白质,不同的蛋白质构成不同的生物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乡村的瓦

冯杰

(1)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2)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来的雨的清气里漂浮。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大的会跳起,多情的会悄悄滋润到瓦缝。最后才开始从这面蓑衣上滑落,从屋脊上,再过渡到屋檐。浩浩荡荡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归大地,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

(3)瓦有对称之美,任何人看到乡村的瓦,都会想到一个成语,叫“鳞次栉比”,如观黄河的鱼鳞与母亲的梳篦。瓦在骨子里是集体主义者,它们总是紧紧地扣着,肩并肩,再冻再冷也不松手。在冬天它们能感到彼此的体温,像肌肤相亲的爱人,贴得密不透风,正团结在月亮缓缓上升的乡村里。

(4)当瓦还没有走上屋顶,生命里的“籍贯”一栏早就填上了,是两个粗拙的字,叫“乡村”,像一个孩子或者老人用颤巍巍的笔所写。是的,瓦更是一种对乡村的坚守。在瓦的记忆里,所有的飞乌鸟是浪子与过客,都是浮云与苍狗。

(5)籍贯属于乡村的瓦有一天走进城市,它晕头转向,无所事事,毫无用途。城市里的幻影夜色与镭射霓虹拒绝它。有一片瓦迷路了。它被开往城市里的一辆大卡车用来垫上面的器物,最后被拉向城市,当它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又被远远地抛弃在公路边。城市人就爱过河拆桥,瓦看看身上“籍贯”一栏,早己被风的手擦模糊了。

(6)瓦上的风景只有一种,那就是“瓦松”,我们那里叫“蓝瓦精”。这称呼多气派啊!那一棵棵站在瓦上的小小生灵,因为听风观雨的缘故,已经一位位聪明成精了。且慢,它们还是“乡间郎中”呢。乡村药谱如是说:瓦松,又名天蓬草、瓦莲草、向天草,清热解毒。我小时候得过恶性疟疾,久不见愈,姥姥就从旧屋顶上采到几棵瓦松,炖汁连服,止住了。

(7)小时候我常在梦里想到,那些瓦松站在我外祖母的屋脊上,跷着脚丫,在我不知不觉的夜半时刻,正一颗颗摘星呢。那一辆北斗七星的长勺低低地垂落下来,一如在汲瓦松上一颗颗透清的露珠。终于,一不小心,有两颗最大的掉下来,缓缓地,落在我的眼角。

(8)当我的灵魂有一天回归大地,就请瓦在上面扣上小小的一方,有泥瓦的余温,还有泥瓦的纹络。这一方故乡的小房子,泥与水组合的小房子,草气上飘摇的小房子,你罩着我。像夜半耳语:“睡吧,孩子,这叫归乡。”

8.本文围绕乡村的瓦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9.第(6)(7)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10.品味下列句子。

(1)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2)像谁夜半耳语:“睡吧,孩子。这叫归乡”。

11.文中第(5)写道:“有一片瓦迷路了。”为什么“瓦”会“迷路”?如何理解这其中的含义。

三、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谐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异: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B.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C.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没有出路的困境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忘路之.远近

B.豁然.开朗欣然.规往

C.得其.船其.真不知马也

D.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14.下列关于文本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人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十分纯朴,听闻渔人到访,“咸来问讯”“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招待。

B.“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刻画了桃花源人和谐、安宁的幸福生活。是“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理想生活的真实再现。

C.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个环境优美、人人幸福,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的美好世界。

D.“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为后文渔人“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埋下伏笔,暗示了后文中桃花源觅不可得。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6.文中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联系全文,说一说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四、诗歌鉴赏

17.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材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自经丧乱少睡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诗中的哪个词相照应?诗人叹息什么?

五、句子默写

18.默写。(任选六句)

(1)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

(2)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式微》)

(3)_______________,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4)_______________,宛在水中央。(《蒹葭》)

(5)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6)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庄子《北冥有鱼》)

(7)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8)_______________,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六、名著阅读

19.依据下面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后面的问题。

保尔给这些新来的人派了活。有一个高个子男人,穿着皮领子的铁感制服大表,戴着羔皮帽。正跟旁边的一个青年妇女说话。那青年妇女戴着一顶海狗皮帽,顶上还有个绒球。

(1)这段文字出自苏联作家的小说。

(2)选段中的青年妇女是谁?

七、综合性学习

20.综合性学习·语言运用。

近期,学校正开展“话说英雄”的主题活动,根据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做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最近历史教科书把岳飞从民族英雄中移除,为此,同学们对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请写出你的观点和理由。(80字以内)

(2)(撰写对联)下面有一副未完成的对联,请围绕活动主题,补写上联。

上联:下联:英雄美名驻人间

八、作文

21.请以“藏在中的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从“书本”“故事”“诗词”“竞争”“节日”等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不限(有明确的文体特征),除诗歌外;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的汉字书写;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⑤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差”读“cī”;

C.“拨”读“bō”;

D.“遏”读“è”。

故选B。

2.C

【解析】

【详解】

A.“或”应为“域”;

B.“杰”应为“洁”;

D.“哀”应为“衰”。

故选C。

3.C

【解析】

【详解】

A.名副其实:名声或称谓(号)与实际一致、相符合。正确;

B.平易近人:比喻态度温和,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正确;

C.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句中主要指表现毫无破绽,与句意不符,可以用“无懈可击”;

D.戛然而止: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

故选C。

4.D

【解析】

【详解】

A. 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B. 两面与一面不能搭配,将“能否”改为“要”;

C.并列不当,删去“班主任老师和”。

故选D。

5.A

6.A

7.B

【解析】

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第①自然段最后两句,应该加一个前提“当它待在细胞外时”。故选A。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A.原文是“认为病毒是在细胞之前出现的。这种说法现在看来不太好。一种更可信的可能性是说,病毒是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故选A。

7.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B.不是“马上”而是“随着时间的变迁”,这些“逃出来的基因”提高了独立的能力。故选B。

8.瓦蓝;瓦在雨中的神韵与魅力;瓦的对称之美;瓦的籍贯;瓦松;瓦魂。

9.瓦松名称及药用功能,以及梦中的瓦松。关于瓦松的回忆历历在目,与前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和乡村生活的怀念。

10.(1)全文的总起句,后文的内容都围绕“童年”“乡村旧事”展开。奠定了全文怀念之情的基调。(2)全文的总结句,表达了一个离开乡村的游子对瓦的思念,灵魂对归宿的渴望。11.这里暗指乡村的人对乡村的背弃,又被城市拒绝和抛弃的处境。表现现代人在追求新生活过程中的困惑,强调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生活不要丢掉过去美好的东西。

【解析】

8.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通读全文可知,第1段写瓦的颜色,第2段写瓦在雨中的神韵和魅力,第3段写瓦的美,第4、5段写瓦的“籍贯”,第6段写“瓦松”。据此作答。

9.本题考查语段的内容及作用。通读第6、7段可知,第6段回忆了瓦松的名称和瓦松的药用价值,第7段回忆儿时经常梦到的瓦松的样子。这两段,从第6段的“我小时候得过恶性疟疾,久不见愈,姥姥就从旧屋顶上采到几棵瓦松”及第7段写的儿时经常梦到的瓦松的样子,表明这是在回忆往事,因此与开头“能冲洗出乡村旧事”相照应,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和乡村生活的怀念。

10.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赏析句子时首先考虑运用了描写,还是使用了修辞,或者词语运用准确。然后结合句子的含义内容进行赏析。

(1)该句把瓦比成底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瓦”真实记录了“我”的童年生活,能勾起“我”对童年时代乡村生活的回忆,总起全文,奠定了全文怀念童年和乡村生活的基调。

(2)这句作者以自己的想象,突出了内心对瓦的思念,对家乡的怀念和向往,升华了主题,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11.本道题是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对文本信息深入理解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答案。“迷路”的原因:①依据第5段“籍贯属于乡村的瓦有一天走进城市,它晕头转向,无所事事,毫无用途”可知,是瓦背弃了乡村;②依据第5段“城市里的幻影夜色与镭射霓虹拒绝它”,“当它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又被远远地抛弃在公路边”可知,瓦遭到城市的拒绝和抛弃。意义:作者赞美瓦的坚守、瓦松的美妙用处、追忆过去的乡村生活,批判城市人“爱过河拆桥”,实则表现了现代人在追求新生活过程中的困惑,强调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生活不要丢掉过去美好的东西。

12.D

13.B

14.B

15.(1)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一类的东西。(2)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16.庆幸自己有幸福的家园,也为世人饱受战争之苦而惋惜。

【解析】

【分析】

1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D句意为: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故选D。

13.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

A.代词,指渔人看到的奇异景色/助词,的;

B.形容词后缀,都解释为“……的样子”;

C.代词,他的/副词,表猜测,大概;

D.介词,向/动词,成为。

故选B。

14.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因而桃花源人的生活也是虚构而非真实的再现。故选B。

15.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句中重点词语有:旷: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

(2)句中重点词语有:扶:沿着;向:原来的;志:做标记。

16.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词句,分析其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的意思是: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世人经历了许多朝代,经历了许多战乱,饱受了许多疾苦,而桃花源的人则在桃花源中过着和平宁静的生活,桃花源的人因自己没有受到战乱之苦而庆幸,又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而感到惋惜。

【点睛】

参考译文:

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

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

17.(1)诗人从眼前的处境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想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老无力。叹息的内容: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时代背景等来分析完成。“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诗人处境艰难,被迫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经历种种痛苦,眼下茅屋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然后诗人由个人的痛苦经历想到目前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这是诗人忧国忧民之情的体现。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情感。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倚仗”表明诗人年老体弱,与前面的“老无力”照应。而叹息的内容可结合“自经丧乱少睡眠”“茅屋为秋风所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等来分析,可概括为:叹息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日子以后怎么过?叹息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叹息常年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18.窈窕淑女胡为乎中露斗折蛇行溯游从之寂寞沙洲冷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心忧炭贱愿天寒挥手自兹去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写错字、别字、形似字。重点字有:“窈

窕”“折”“溯”“洲”“兹”。

19.(1)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冬妮娅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文学常识的把握。由“保尔”这个小说的主人公可知,该段文字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出自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性小说。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把握。依据“戴着一顶海狗皮帽,顶上还有个绒球”这一打扮可知,选段中的青年妇女是冬妮娅。

20.(1)岳飞是英雄,但不是民族英雄。宋金战争实际上是中华民族内部之间的战斗,不符合关于民族英雄的定义。所以他只能算作英雄。(2)示例:伟大事迹感天地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自由发表观点的能力。作答本题时,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岳飞是英雄,但不是民族英雄。然后陈述理由: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做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宋金战争实际上是中华民族内部之间的战斗,不符合关于民族英雄的定义。最后得出结论:岳飞是英雄,但不是民族英雄。

(2)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对联分上联和下联,两联语义相关,格式一致,相对应的词语词性要一致。示例:上联:爱国精神垂青史下联:英雄美名驻人间

21.例文:

藏在角落中的精彩

有悲伤的地方也会有圣地,有角落的地方也会有芬芳。

----------题记

太阳慵懒地拨开厚厚的云层,把阳光洒向大地。

这是早晨的第一缕阳光。

楼上贪玩的小男孩不听妈妈的话,随意地玩着小雏菊的种子,一颗种子调皮的从他的小手中滚落到庭院中,安安静静地躺在草地上,但它没有得到阳光的恩惠,它被抛弃在了墙角的草地上,无人问津。

楼上传来妇人念叨儿子的声音,种子只是默默地听着,它有点沮丧。“我应该是呆在

阳光充足、有氧有甘泉的地方!”他这样想着。

次日,它还是没有被人发现,因为它实在是太小了。在这片绿茵茵的草地中,它只是其中的一员。这儿有盛放的鲜花,有高大的树木,还有歌唱的鸟儿和一只有着红宝石样眼睛的小白兔。哦,对了,还有那茂盛的草地。人们是看不见它的。

不一会儿,它看见妇人拿着个花盆,手里还拿着些种子,是雏菊,是它的小伙伴们。

“嘿,兄弟们快看这!我在这!不!那花盆也是我的家!我不应该呆在这!”它这样叫着,喊着,可是没有人发现它。

“瞧那!快看,我们的兄弟。噢不,是曾经的了,它怎么呆在那儿。”那些种子说,它们在嘲笑他。

它更加沮丧了。好吧,其实角落里也不错,会好的…

不知什么时候,下雨了。一滴、两滴…更多的雨扑面朝向它,它想躲,可是躲哪里好呢?这个角落是它的家了,没有花盆,没有阳光,没有甘泉,它开始默默地成长,雨滴给予它水分,土壤给予它营养,它与身旁的绿草为伴,与花朵谈天。成长的条件是需要自己去创造的,它要发芽,它要开花!

后来,一抹阳光轻轻打在它的身上,迷迷糊糊睁开眼,它发芽了!这是奇迹,也是惊喜。

再后来,清晨的鸟儿在啼叫,蚂蚁也搬着食物经过它身边,瞧,它开花了!白色的雏菊在风中轻轻摇曳,诉说着生命的美好。男孩惊讶地发现角落中开花的雏菊,叫嚷着让妇人来看…

角落里也有美,只是你不曾发现,不曾探寻。

也许,在某个角落,有一抹绿意跃起,有一种美丽绽放,夺人眼球--只是你不知道,它也曾经历过风雨,才看见了彩虹。

开一朵花吧,在角落。

【解析】

【详解】

审题立意: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藏”,一个是“精彩”,“藏”是隐藏,比较隐蔽的意思。表现该事物不被人发现或者被人忽视,“精彩”表现这件事情美感,也可引申为体会到的令人感动的感情,可贵的品质,高尚的精神和美好的心灵等。我们补充的词语,可以是物:书本、唐诗、书包等;也可以是一段时间:童年、初三、回忆等;也可以是一个地点:老家、角落等,补写词语时,要有发散思维,尽量补写一些别人想

不到的词语,这样容易获得高分。

创新指导:本文可以写一件不被人发现或者被人忽视的事情;也可以写几件不被人发现或者被人忽视的事情。如按照第二种思路来写,可以采用小题目引领的方式来写,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文体选择:本文适合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如把角落里的美理解为在历史上不被人们关注的人和事,写写那些为国家和民族牺牲、默默无闻的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