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摄影艺术中的线条问题

摄影艺术中的线条问题

摄影艺术中的线条问题
摄影艺术中的线条问题

线条是构图的骨架。任何形象化的作品,都离不开线条。通常起线条作用的有树、草、电线杆、河流、波浪等,不同的线条能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形象,如水平线能表示稳定和宁静,垂直线能表示庄重和力量,斜行线则具有生气,活力和动感,曲线和波浪线显得柔弱、悠闲,富有吸引力;浓线重,淡线轻,粗线强,细线弱,实线静,虚线动,构图时可晃活地加以运用。

摄影构图主要由两大因素组成,一个是线条,一个是影调。它们是一幅摄影画面的“肌肉”和“骨架”,任何一幅照片,它们的画面都是由不同形状的线条和影调构成的,那么如何在画面里根据主题和内容的需求来结构画面的线条呢?

线条提炼

1.神秘的线条。我们的祖先是世界上用线条作为艺术表现手段的最早民族之一,这甚至可以追溯到七千五百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就已有用线条勾绘出来的形形色色的彩陶纹。线条是客观事物存在的一种外在形式,它制约着物体的表面形状,每一个存在着的物体都有自己的外沿轮廓形状,都呈现出一定的线条组合。比如方形的桌子,长方形的柜子,它们有棱有角,有面有分界线;圆的球、圆形的柱子等有弧形的线条,树木有垂直线,河岸有曲线,车船、树、瓜果等生活中任何一样东西都有自己的形状和轮廓线条。物体的不同运动,也呈现出不同的线条组合。站立着的人和跑着的人线条结构都不同,由于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对各种物体的外沿线条轮廊及运动物体的线条变化有了深刻的印象和经验,所以反过来,通过一定线条的组合,人们就能联想到某种物体的形态和运动。因此,所有造型艺术都非常重视线条的概括力和表现力,它是造型艺术的重要语言。摄影艺术同样重视线条的提炼和运用,善于利用角度,光线,镜头等自身特有的手段,把不同物体的富有表现力的外沿轮廓加以突出和强调,使之清晰简洁,借以再现鲜明、生动的视觉形象。

说到线条的运用,一般理解为某种线型的排列组合或者某种线条的图案美和线条趣味,实际在画面上塑造可视的形象都离不开线条的提炼。比如,要想再现人的表情,动作,姿态,必须选择角度,光线等,将人的面部线条动作、姿态的外沿轮廊线勾画出来,展现在画面上,人们才能感受其表情,姿态和动作的内容,并受到感染,否则,形象就会消失。古今画家就是用这些丰富的线条技巧,线条的表现形式来表现人物和景物的质感,量感和空间感,运用线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说,线条是各种造型艺术表现形式的灵魂。

线条功能

线条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线条可以作用于画面的整体结构和主体形象的总的姿态。不管是大海、森林,还是高山、深谷,我们看到的自然现象,都可以根据其特点,选出横、直、曲、斜等线条形式,在画面结构中予以充分的表现。

2.线条可以通过对主体、陪体和背景等细部的刻划,显现不同的质感,量感和空间感。

3.线条在造成一件作品的旋律、节奏和意境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线条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它只不过是因光的作用形成的各种物体的轮廓线,不同影调之间的分界线和由过度色块所组成的线型,甚至是根本不存在的人的视觉以及断续模糊的虚线,这些不同的线条,大都是在作品完成后期才能看到。在实际生活中,从事摄影创作活动时,如果不认真分析、观察、体验,就有可能忽视或体会不到线条的存在。

线条特点

线条各自不同的特点,可以大致归纳为:

1.垂直线条:可以促使视线上下移动,显示高度,造成耸立、高大、向上的印象。

2.水平线条:可以导致视线上下移动,产生开阔、伸延、舒展的效果。

3.斜线条:会使人感到从一端向另一端扩展或收缩,产生变化不定的感觉,富于动4.曲线条:使视线时时改变方向,引导视线向重心发展。

5.圆形线条:可以造成人们的视线随之旋转,有更强烈的动感。

线条的形式看起来似乎很复杂,实际上只不过仅有直线和曲线两大类,直线包括着垂直线水平线和斜线;曲线的线条形式虽然比较丰富,但基本上都是波状线条的各种变形。

线条运用

1.运用线条来表达事物的特征

一幅画面要根据拍摄对象的特征,选择和提炼富有代表性的线条来表达内容,感染观众。任何艺术都不是自然主义照搬生活,都要对生活进行概括和提炼,摄影艺术也不例外,凡是用取景框选取到画面上来的景物,都应该经过作者的选择、安排和提炼,其中重要的是运用线条。将鲜明简洁的线条形式呈现于画面,用以发挥线条的表现力和概括力。

2.运用某种线条结构来传达感情

线条是造型艺术重要的抒情手段。由于人们在长期的现实生活中对某些物体的线条结构积累了深刻的印象和感受,因此一遇到某种类型的线条结构就会产生了联想,激发起相应的感情色彩,艺术家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对线条定格表达感情的能力非常重视,艺术理论中对线条的表现力有这样的详述:水平线表现平稳,垂直线表现崇高,曲线表现优美,放射线表现奔放,斜线富有动感,圆形线条流动活泼,三角形线条稳定等。

摄影者应该有诗人的心灵,要把现实生活中各种物体的线条结构看成是生命的对象。树木、花草、山、石等自然界的物体,要仔细研究它们外沿轮廊线条的形状,姿态和伸展方向,利用它们各种形态来抒情。

3.运用富有特征的瞬间所展示的线条来结构表现动作和情节

运动着的对象物体,其形状姿态、轮廓线条常常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的状态中,所以要提炼运动着对象的线条结构,抓取瞬间具有重要表现意义的线条构造。不同的瞬间,动体呈现的线条结构就不同,其造型表现力也不同。

(1)高潮点的瞬间,动体的线条一般舒展流畅,刚劲有力,如跳高、跳远、戏剧、舞蹈跳跃等。在高潮点按下快门,形状线条优美舒展,能展示运动和力度的技巧,感情奔放。

(2)运动的力的积聚阶段,线条姿态富于变化,引而不发欲伸未展,婉转蕴藉。

(3)有些动作情节中富有表现力的姿态轮廓线条,常常是在动作已经开始,但未完成之际,这样的瞬间姿态会促使观众在想象中去完成动作的连续性。

(4)运用线条的排列组合,创造画面的节奏和韵律

线条的重复排列形成视觉上节奏相似线条的变化和差异产生韵律。画面上线条的形状不同,排列疏密不同给人不同的视觉节奏,有的明快、有的柔和、有的急剧、有的缓慢。

最后,应该强调,线条的运用,一定要有利于主题的表达,要与内容紧密关联,不能脱离内容单纯追求线条效果。线条在摄影创作中要灵活运用。

浅谈形式美

什么是形式美?广义地说,它是客观事物外观形式的美,狭义地说,它是大量具体美的形式提炼、概括出来那种抽象形式所具有的美。它是相对独立的外部形式诸因素的美,即点线面、色彩、空间、构图、质材等形式因素的组合构成的审美特性。 形式美的构成因素 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一般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之间的组合规律,或称构成规律、形式美法则。 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主要是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特定的刺激信息,具有情感属性,形成色彩美。如红色通常显得热烈奔放,活泼热情,兴奋振作;蓝色显得宁谧、沉重、悒郁、悲哀;绿色显得冷静、平稳、清爽;白色显得纯净、洁白、素雅、哀怨;黄色显得明亮、欢乐等。形状和线条作为构成事物空间形象的基本要素,也都具有极富特色的情感表现性。如直线具有力量、稳定、生气、坚硬的意味;曲线具有柔和、流畅、轻婉、优美的意味;折线具有柔和、突然、转折的意味;正方形具有公正、大方、固执、刚劲等意味;三角形具有安定、平稳等意味;倒三角具有倾危、动荡、不安等意味;圆形具有柔和、完满、封闭等意味。声音本是物体运动产生的音响,其物理属性是振动。它的高低、强弱、快慢等有规律的变化,也可以显示某种意味。如高音激昂高亢,低音凝重深沉,强音振奋进取,轻音柔和亲切等。把色彩、线条、形体、声音按照一定的构成规律组合起来,就形成色彩美、线条美、形体美、声音美等形式美。 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组合规律,也即形式美的法则主要有齐一与参差、对称与平衡、比例与尺度、黄金分割律、主从与重点、过渡与照应、稳定与轻巧、节奏与韵律、渗透与层次、质感与肌理、调和与对比、多样与统一等。这些规律是人类在创造美的活动中不断地熟悉和掌握各种感性质料因素的特性,并对形式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抽象、概括而总结出来的。 形式美的法则不是凝固不变的,随着美的事物的发展,形式美的法则也在不端发展,因此,在美的创造中,既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又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生搬硬套某一种形式美法则,而要根据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形式美法则,在形式美中体现创造性特点。以下是关于形式美法则在不同方面的体现: 建筑形式美 一个建筑给人们以美或不美的感受,在人们心理上、情绪上产生某种反应,存在着某种规律。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种规律:建筑物是由各种构成要素如墙、门、窗、台基、屋顶等组成的。这些构成要素具有一定的形状、大小、色彩和质感,而形状又可抽象为点、线、面、体,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些点、线、面、体以及色彩和质感的普遍组合规律。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内容和形式,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形式”是指将自然形态经过人为加工而成为一种新的美的形式。作为内容存在方式的形式,包含两方面的联系,首先是内容诸要素的内部结构和排列方式,称为内形式,其次是与内部结构相关联的外部表现形态,即呈现于感觉形象的外观,称为外形式。如建筑物的结构与造型,建筑物的内部结构根据设计要求,可采用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这是它的内形式;建筑物的外观造型、细部装饰、门窗柱及色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这是它的外形式。事物的外形式美,总是诱发人们去欣赏它。 绘画形式美 面对一幅画,先从哪里看起呢?古人说得好:“观看之法,先观气韵,次观笔意,骨法位置传染,然后形似。”一幅画的好坏主要不在画得像不像,而在于主题能否扣住鉴赏者的心弦,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从中受到教育、感染和启发。画得像不像只是一种手段,有的画需要像,有的画就不需要绝对像,像了反而不好。欣赏中国画一般依据南北朝时代谢赫在《古画品录》序言中首倡的“六法”,其中“气韵生动”已成为品评中国画优劣的最高标准。气韵生动是指画家借助于笔、墨、色等在画面上对于对象的本质特征的表现。这种表现不仅是对

浅谈摄影艺术讲课讲稿

浅谈摄影艺术

精品文档 浅谈摄影艺术 当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摄影艺术因为社会的需要和人们的审美需要,迅猛发展起来。这有力地证明了摄影艺术是当代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我们从以下四方面可以看出摄影艺术是当代现实生活迫切需要的艺术形式 一、摄影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 在摄影作品中内容决定形式的产生。摄影作品的产生首先是由摄影师雇主的某种需求或者是摄影艺术家受社会生活的事物的某种激发,而产生了创作欲望,确定作品内容,然后根据内容需要去寻找恰当的表现形式。 比如新闻摄影师是出于反映和报道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为根本出发点,其内容要求摄影作品确切、直观、形象的反映事件,所以其表现形式就要用 最直观、形象、清晰明确的语言表达事件。再比如商业广告摄影,他的创作目的是推销商品,其内容需要突出产品的特点,强化产品的形象使之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那么这就要求这类摄影作品的艺术语言要具有 很高的清晰度,并且能够突出和强化甚至夸张的表现商品的特点。 当形式与内容相适合时,就能深刻的、充分的表现作品内容;而当形式不适 合内容时就会造成摄影艺术作品的平庸乃至失败。比方说我们要表现花的艳丽,就不能用黑白的表达语言。艺术作品的形式表现内容,有的形式把内容表现的充分、感人,有的则不然。往往也会出现同表现一内容的多幅作品有的极具冲击力、震人心魄,有的却表现平庸;也往往会产生同一内容甚至同一现实主题,由不同摄影家去表现其作品也各不同,原因就出在形式的差别。而这种差别是源自摄影师的自身修养不同、风格不同和对事物的观察、理解的角度不同。 二、国内外摄影流派、名家作品及影响 抽象派摄影:该派摄影家受抽象绘画影响,他们力图使用“绝对抽象的语言”表现人类最真实、最有本质力量的潜意识世界,使被摄物体变成不能辨认的线条、斑点、形状的结合体,原来的被摄体只不过是借以随心所欲地产生表现摄影家想象和个性的“旋律”音乐.抽象派摄影的创始人泰尔博初期的作品,尚有一定程度的可辨认性.至1917年,摄影家科班用碎木片和玻璃片拍摄的《波尔多画报》就已完全不可辨认了.随后,抽象派画家康丁斯基、克勒等将显微摄影、X光摄影引进抽象派摄影,从而扩展了抽象派摄影的表现范围,建立了抽象派摄影的艺术体系,并风行于欧美等国.这一派的代表摄影家还有莫荷利纳基、史格特.芬宁格、夏德等. 新纪实派摄影:反写实主义的摄影流派.他们主张采取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来看待拍摄对象,与要求真实反映社会底层人民生活,并对人民的不幸遭遇给予深切同情的写实摄影的传统背道而驰.该派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并流行.它所反映的题材主要是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人群和畸形人,特别是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 纯粹派摄影:20世纪初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其倡导者为美国摄影家斯蒂格里茨.该派摄影家主张摄影艺术应该发挥摄影自身的特质与性能,把它从绘画的影响中解脱出来,用纯净的摄影技术去追求摄影所特有的美感效果,准确、直接、精微和自然地表现被摄对象的光、色、线、形、纹、质诸方面,而不借助任何其他造型艺术的手段.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流派对促进人们对摄影特性和表现技巧的探索研究起到一定作用.这一派著名的摄影家和作品是:斯蒂格里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摄影艺术赏析》学后感

《摄影艺术赏析》学后感 摄影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现在照相机已经普及了,手机上也都有自带的摄像头随时可以拍摄,但是我们只是处于简单的拍摄并无任何技巧而言,拍出的照片也没有美感。学会欣赏摄影作品是摄影者的基本功之一,因为会欣赏才能从别人的作品中吸收营养,学习到更多的东西。经过《摄影艺术赏析》这门课的学习,我对摄影艺术赏析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以下是我经过学习学到的知识和一些感想。 摄影艺术欣赏也叫摄影鉴赏。所谓鉴赏,是指“人们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飞跃”。因此,摄影欣赏和摄影创作一样,都是人类的审美创造活动。它具有以下的性质和特点: 1.摄影艺术欣赏是对摄影作品的接受与反馈 摄影家创造出来的摄影作品,必须通过观众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接受主义美学认为,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只能在欣赏过程中才能产生并表现出来。就如同文学作品无人阅读,就只是一叠印着铅字的纸张,雕塑作品无人欣赏,就只是一堆没有生命力的石块,摄影作品也是如此。只有通过观众的再创造,才能使它们获得现实的生命力。 2.摄影艺术欣赏是一种主体创造活动 观众在摄影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这是因为任何摄影作品无论表现得如何全面、生动、具体,其中总会有许多“不确定性”和“空白”。它们需要欣赏者通过想象、联想等多种心理功能去丰富和补充。 3.摄影艺术欣赏是审美经验与综合效应的活动 从根本意义上讲,摄影欣赏和摄影创作一样,都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在摄影欣赏活动中这种主体力量集中表现在观众总是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兴趣爱好、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补充丰富,将这多种经验综合起来进行审美的再创造。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同样可以享受到创造的愉悦,获得强烈的美感。 对于摄影艺术的受众,特别是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怎样才能在面对一幅摄影作品时不但能懂得摄影家所使用的艺术手法,而且能够捕捉到摄影家在作品中带给观众的激情,从而体会到美的感受呢?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欣赏一幅摄影作品时,首先要把自己的心情调整到一种“空”的状态,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在进行欣赏时,要把自己看作是一块海绵,随时准备吸收摄影画面中传来的一切信息,从而进行下一阶段的体验。 其次,要深入体会摄影画面所传达的情感。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和普通照片最大的不同就是优秀的摄影作品中蕴涵着人类的丰富的情感。不同的形象、线条、影调、色彩这些形式手段终究只是传递情感的中介物,摄影者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以情感动观众,让观众在欣赏过程中能体会到摄影者按下快门时那一刻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再次。要努力唤起自己内心的联想和想象。事实上,任何的艺术性活动都离不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对一幅摄影作品唤起想象和联想的时候,不要忽视标题所提供的信息。摄影作品的标题非常重要,它常常标示出这幅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另外摄影作品还非常注重画面的节奏,观众可以从画面提供的音乐性节奏展开联想,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 最后.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艺术理解力和感受力。艺术理解力和感受力不是一朝一夕形

浅谈摄影艺术语言的创造与提炼

浅谈摄影艺术语言的创造与提炼 摘要:随着如今人们对于生活艺术品质的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追求,在生活中摄 影艺术的魅力展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人们对于艺术的热爱,在当今先进摄影电子设备不断完善和进步的同时,人们对于自身摄影艺术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本文中先简要阐述了摄影艺术的发展,随后分析了摄影的艺术表达与创造,最后对于摄影艺术的语言运用和提炼予以了全面的探究。 关键词:摄影艺术;创造;提炼 前言 摄影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瞬间艺术,通过瞬间影象表现出真实的图像内容,也就是把思维、判断和构想在瞬间实现。面对被摄体,通过距离、接触、本体以及内部感觉等等,从而产生摄影艺术情绪的冲动,从而抓住生活中足以引起某种艺术感受的主题联想的刺激物,在大脑中迅速过滤、定位,并充分调动摄影艺术的语言,利用光线、色彩、取舍、构图、对比、虚实、夸大、压缩等,加大影像语言的程度和强度,并调配好需要的情绪色调,把它深刻的表现出来,这就是摄影艺术语言表现的根本所在,也是摄影艺术的魅力之处。 1.现代摄影艺术的发展 在目前很多的当代艺术表达中,摄影艺术可以说是其中最为年轻的之一,摄影的产生都源于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从1839年发明摄影这门技术,再到19世纪末期产生的绘画派摄影、纪实摄影以及肖像摄影。从那以后,摄影艺术的发展开始越来越明朗。可以毫无疑问的认为摄影技术的发展决定着是摄影艺术发展的前提。摄影器材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尤其是近几年摄影技术和设备的快速发展和更新,为摄影艺术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在摄影艺术发展过程中,它与当今社会的艺术潮流和思想潮流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 在如今摄影艺术语言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和摄影艺术表现形式日益多样化时,使得摄影者们的技术手段不断地变化到最终走向成熟,因而摄影艺术的流派也随之而产生了。要想认识摄影艺术的发展,就有需要进一步了解摄影艺术的流派,摄影流派是伴随着历史而产生、发展和消亡的。此外就是流派与风格的概念的区别,在平时,常常将流派与风格并提,但流派是指群体的,而风格则是指个体的。纵观摄影艺术史的流派,大致有以这些:写实主义摄影、绘画主义摄影、印象派摄影、自然主义摄影、抽象摄影、主观主义摄影和超现实主义摄影等等[1]。 2.摄影艺术的语言创造与表现 摄影艺术属于造型艺术中的一类,通过视觉感官来展现。这和美术绘画的静止性、空间性和造型性等的相似之处的存在的原因是摄影艺术也是平面空间的表达。然而,摄影艺术是一定要面对真实物体的,这就是所谓的“现实中实体再现”,也是与美术绘画的差异所在。无论是任何一种艺术都一定特有属于自身的语言,而对于摄影艺术来说,它的艺术语言是依赖光线、线条、影调、色调和空间感等构成它造型语言。正是通过这些语言来构建成摄影的艺术魅力。这些摄影艺术语言利用其独特的形式表达给人以真实的感官思维,运用色彩、光线、影调等语言

浅谈对摄影的认识。。

浅谈对摄影的认识 一段文字可以记录一个故事,一段声音可以讲述一个故事,而一张孤零零的图片却只是故事里某个瞬间的再现,这样的瞬间呈现叫做摄影。摄影一词是源于希腊,意思是“以光线绘图”。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有时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 有人说,摄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是的,摄影既能真实纪录客观世界一切事物,也能完成人类想象中最具有创意的表现。 摄影师能够还原瞬间真实的再现。严格意义上的摄影无疑是真实的,由于摄影师心中的悸动而促使他把眼中的真实保留下来,这个过程是去功利化的。而且作为第三只眼睛的镜头是没有丝毫偏颇的。就算拍出的照片有优劣之分,那也是当时的光线、景物、角度等因素造成的结果。摄影是一种瞬间的真实,它反映的不是一个准确无误的故事,而只是故事中的一个场景。这样的真实有无限多个过去,有无限多个未来,当它孤零零地摆在那里,很少有人能猜出整个故事的全面真实。然而这样的真实性还是拥有巨大的魅力的,一方面观者希望看见这种真实,这也就是为什么电视这种视听媒介比报纸、广播更大众化的原因,因为它对真实的还原度更大,至少看起来是这样的。另一方面,使摄影更迷人的原因也许就是它本身的不完整性吧!这种片面的真实往往是一种悬念、一种诱惑,引起人们无限的猜测和向往。

摄影是一种向善的诉求。美学中有移情之说,摄影中同样有移情的存在。事实上,摄影大部分时间是在把他者“我化”,当你看到小路旁一朵漂亮的花儿,当你看到夕阳下牵手散步的老夫妻,当你看到草坪上亲密无间的母女…如果你手中刚好有摄影设备,你无法控制自己不去把她们拍下来装进永恒。摄影是人性之善的外现,是一种美的冲动。再或者,当你看到满目苍夷的灾难现场,当你看到悲伤失望、充满不安的人群,当你看到残暴血腥、不忍一睹的场景,你会因为心中悲伤而举起相机,对这样的瞬间的凝固,是你对镜头里“他者”产生悲悯之情的体现。同样的,一张引起轰动的摄影作品,之所以引起观者的共鸣,必定是因为它从正面或反面提出了向善的诉求。人无法对不能引起自身情感触动的事物产生关注,对于一个摄影者而言,让他打开镜头凝固眼前的事物必定需要一个理由,而这个理由就是把他者“我”化过程中的触动,而这种触动,触及的是主体一条向善的神经。 摄影也会造成美的假象。摄影追求的是一种瞬间的永恒与不朽,正如世间万物没有不消逝的一样。这种永恒和不朽理所当然的是一种假象。没有不凋谢的花朵,没有不老去的美人,摄影却妄想把种种的美种植到相框里。当人们沉浸在这种永恒的美的假象里时,作品的现实里的主体已经不见了,已经被人们遗忘了。在这个过程中,能指与所指已经严重脱离互不相干,摄影之初震撼摄影师的那种真实之美已经被一种假象之美所代替。这种假象之美是经过了观者的注视和理解、经过了时间的流逝、经过了空间的变迁之后所产生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作品折射出的情感意向早已被观者的主观倾

浅谈戏曲形式美

浅谈戏曲形式美 在世界戏剧表演艺术三大体系中,中国的戏曲艺术独具一格,有其自己的特色。除了程式化,虚拟化等这些审美特征外,戏曲艺术还特别注重形式美。 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和外在形式。所有的舞台艺术都讲究一定的形式美,再好的内容,也要有好的、美的形式来包装,这一点,戏曲艺术尤其如此。戏曲艺术注重形式美,不仅体现在化装服装,舞台美术等方面,也体现在演员的表演上。 中国戏曲表演是唱、念、做、打的综合艺术,特点是溶歌、舞、剧于一炉。其实,一切舞台表演艺术(如话剧,歌剧,舞剧,杂技等)都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在其表现手段上都或多或少地综合着几种艺术美。但中国戏曲艺术,却有它自己独特的美学个性。首先,戏曲艺术它几乎溶合了包括语言、诗词、音乐、舞蹈、雕塑、武术、杂技、绘画、工艺、建筑等一切的艺术美。任何一种表演艺术,都没有象戏曲这样,把自己的形象全部溶化在如此丰富多彩的艺术美之中。其二、戏曲艺术所综合的诸美,其中有些环节虽然有其一定的客观独立性。但戏曲不同于其它表演艺术形式的是,在戏曲舞台艺术上,每一种艺术美,都被溶化到表演中来,成为塑造形象的直接手段,成为形象本身。其三,在戏曲艺术的审美活动中,戏曲艺术和它的受众都特别地注重形式美。而且形式美贯穿于戏曲表演艺术的始终和各个层面。 一、语言形式美 话剧和戏曲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思想情感、塑造人物的。但戏曲和话剧不同,话剧的语言关键要规范化,而戏曲的语言

和语音却是丰富多彩的。我国的戏曲剧种众多,构成各个剧种除了音乐,其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语言。各种地方戏曲,都有各自的语音美。它们或悠扬,或豪爽,或俏丽,或激越…… 这些各不相同的语言,到了戏曲舞台上,它们便和同是舞台表演的话剧不同,戏曲语言的念白,它的表现形式特别讲究吟诵美。此时它的音韵和生活中的话语很不一样,它讲究抑扬顿挫,四声的抑扬回旋,声音的韵律节奏。 很多剧种都有两大声系的念白,如京剧的念白分为韵白和京白,黄梅戏的念白分为大白和小白等。京剧的京白和黄梅戏的小白,都是比较生活化的语言,音调也很接近生活化。但韵白和大白就不同了,它的声调比较夸张,吐字讲究“喷口”,分清“尖团”,严守“出声、行音、归韵”,依照“突阴平,抑阳平、回旋去声、扬滑上声”这一处理语音语调的艺术规律,进行拖腔行韵。 “千斤白,四两唱。”从这个话里可见戏曲对道白的重视程度。戏曲的语言,不管你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表现什么情感,但首先一条,你语言道白的外在形式一定要美,给人以极强的感染力。 二、音乐形式美 语言和音乐结合,便产生了剧种音乐。戏曲音乐是剧种的生命,失去了这个剧种的音乐,就没有这个剧种了。这一点和话剧电影不同,后者只是把音乐作为某些场景的配乐、插曲,音乐基本上还是客观的,主要起烘托气氛的作用。而在戏曲表演里,它是塑造形象直接的和主要的艺术手段。 戏曲音乐又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部分。 声乐当然就是指剧种的唱腔了。“言为歌之本”。这一点,

浅谈摄影艺术的形式美

浅谈摄影艺术的形式美 艺术的目的,是通过表现手段创造美的作品,现实生活的美,经过艺术家的反映、加工,提炼而产生艺术作品。美的事物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它必须具有目的性,规律性的内容,。摄影艺术和其它艺术一样是人类创造审美价值的实践活动。它利用其特有的视觉可以感受的艺术形象来对现实生活进行独特的审美反映。任何艺术虽来源干生活,但又不是生活的简单复制品,所谓“按照现实生活本身的 面貌来反映生活”,并不是要求机械地再现现实生活中个别对象的外貌。哲学家 黑格尔就坚决反对“把对外在现象的单纯模仿作为艺术的目的”。摄影是用具有鲜明具体的可视的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在艺术创作中不仅要努力选择那些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最富有艺术表现力,最能激动人心的生活场景和细节,而舍弃一切无助于表现创作意图的不必要的东西。而且要在这种选择的基础上加以提炼、概括和创造。摄影艺术是审美的艺术,随着时代进步,摄影艺术也随人们审美能力和审美要求变化、发展。单凭熟练的摄影技术、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将摄影技术技巧与摄影艺术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摄影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构图美、光线美、造型美、线条美、影调美和色彩美等。风格、手法的多样,作品能否使人感动.缘于作者审美意识的深度,思维的活跃与感情的变化等。我认为还应有“慧眼”,应该用眼去发现,用心去感受.用情感去溶合,用脑去思考。只有这样,拍摄出的摄影作品才能真正地称得上是摄影艺术作品,才会有个性,有感染力.根据摄影学习、作品观赏和创作实践,就此谈谈初浅的体会。摄影艺术的形式美,什么是摄影艺术的形式美?这是一个不容易表达清楚的精髓,它的规律以及在摄影创作中的意义和作用,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浅谈形式美与艺术美(论文)

浅谈形式美与艺术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美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到了现代,人们更是将“美”变成了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啊!既然“美”是在人类追求的精神享受,那么什么才是美呢?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不同,自身文化修养的高低,还有各地风俗习惯的差异等,种种因素导致了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不同。有的人喜欢那巍峨的高山,因为只有站在峰顶才会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叹。有的人喜欢那波澜壮阔的大海,以内那惊涛拍岸,海天一色的景致会使人心旷神怡。还有的人喜欢色彩斑斓的夕阳晚景,因为看着那太阳从西边落下的时候,会让人不自觉的回忆起从前的时光。无论是高耸入云的山峰,波澜壮阔的大海,还是那色彩斑斓的夕阳。这都是源于人们在生活中的积累,才使我们逐渐的发现了美,进而产生了美学思想。直到近代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学科名称的,是被称之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Baumg arten1714---1762).他是普鲁士哈列大学的哲学教授。他继承了莱布尼茨和沃尔夫等人的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并进一步加以系统化。美,需要基本的表现形式及法则才能将美的朱笔表达出来。像本文前面所提的山峰.大海和夕阳。就是形式美和艺术美的完美体现,才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我认为形式美与艺术美的法则有以下几条: 形式美法则: 1.对比与统一 2.对称与均衡 3.比例与视觉重心 4.节奏与韵律 5.和谐与自然 艺术美法则: 1.意境与意象 2.美的灵魂及其原动力 先说形式美的法则: 1.对比与统一 对比与统一,顾名思义就是将两个反差极大的要素,成功的搭配在一起。虽然让人感觉对比鲜明强烈,却并不相互矛盾。 对比(对立) 例如,色调中的冷色调与暖色调的对比,生活中的大与小,长与短,高与矮。季节中的冬季与夏季,春季与秋季等。 统一(调和),就是将各种差异因素调和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调和是在差异中趋向与“同”(一致),对比差异中倾向于“异”(对立)。调和是把两个相接近的东西并列。例如色彩中的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蓝.蓝与青.青与紫.紫与红.都是临近的色彩。2 在现实生活中,将两种差异因素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会让人感觉鲜明.活跃.主题突出却不失整体。 例如,在音乐会里,一首乐曲的高音与低音,长声与短声的巧妙搭配会让听众发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有几回闻”的感叹。 唐代诗人陈陶写的《陇西行》

艺术作品中的意境和典型都是艺术创作的高层次形象

艺术作品中的意境和典型都是艺术创作的高层次形象,也是最富于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和境界。 毕加索曾说过:“艺术是时代的索引,任何一个时代的特殊感情都会诱导出与这些意境一致的艺术形式。”意境是人对自己,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一种主观态度和评价,它与人的需要、欲望和理想密切相关,具有强烈的主观倾向性。意境在审美心理活动中,一方面,诱发各种心理因素积极参与创造活动,另一方面,融入其他各个环节的心理活动中,使整个创作活动都感染上意境的色彩。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端木蕻良《关山月的艺术》:“画梅花的,很少能闯出林和靖式的梅花品格,总是强调暗香疏影这般意境。” 意境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其美学思想贯穿于中国文学艺术的整个历史过程,并体现在每个具体的艺术领域。书法艺术的意境是书法艺术作品的灵魂,它使作品氤氲着灵虚之气,其特征表现为:语言寓意的模糊性、审美时空的无限性、格调审美的超逸性。简逸玄淡而饱蕴张力的线条,是意境创造的基础,旷达空灵的构图是意境创造的关键。书家具有与“道”冥合的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才能使作品意境天成,而达到天籁自鸣的自然之境。佛道哲学思想对意境论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道家所阐述的“道”的最高境界和玄妙的特征及“言不尽意”的思辨性,给文学艺术家审美创造以深刻的启迪,为意境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道家的哲学思想形成了中国的艺术精神,开辟了中国的审美之路。印度佛教的输入及中国禅宗哲学的兴起,对中国文学艺术理论的建构与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野,并直接导致了意境论的诞生。 意境论萌发于魏晋,形成于唐,宋至清代得到了发展和完善。意境论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它贯穿于中国文学艺术的整个历史过程,并体现在每个具体的艺术领域。书法艺术将其丰富的审美内涵熔铸在精湛的笔墨线条之中,使作品韵味无穷,意境深邃。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以艺术化了的汉字形象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的境界。书家将自己的诗意憧憬、情感意绪倾注在笔墨之中,通过线条的枯润浓淡和结体章法的虚实相生、起伏迭宕来表现自己的审美趣味及书法艺术的意境之美。书法艺术的意境美是书法作品的总体审美意向和审美氛围,氤氲荡漾着一股灵虚之气,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它使作品超越有限的形质,而进入一种无限的境界之中。1.语言寓意的模糊性如孙过庭所说:“夫心之所达,不易尽于名言;言之所通,尚难形于纸墨”。2. 审美时空的无限性。 书法作品中的结体章法,是以笔墨点线巧妙地分割纸面的空白,使有墨处呈现出牵丝、仰俯、向背、疏密、长短、参差等变化之美;空白处浩渺无际,荡漾着一股灵虚之气,蕴涵着无穷的意象,这虚象即“象外之象”,使作品超越有限的形质,而进入一种无限的境界之中,它提供给欣赏者的是自由想象和驰骋情感的心理空间。

摄影艺术与技法论文

浅谈摄影用光技巧 摘要光在艺术摄影和艺术造型的表现力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摄影的灵魂,摄影技术需要光,要想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更离不开光,只有调到和利用好光,摄影的创意才能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在日常的摄影中,摄影师通常要通过光与影来传播媒介,通过光线的结合来达到更好的艺术造型效果,有了光的存在,摄影作品就很容易表达出摄影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能够渲染出周围的环境与气氛。 关键词:摄影艺术;光线;用光 1 摄影艺术 摄影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种。以照相机和感光材料为工具,运用画面构图、光线、影调(或色调)等造型手段来表现主题并求得其艺术形象。拍摄者使用照相机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表达思想感情。根据艺术创作构思,运用摄影造型技巧,经过暗房制作的工艺程序,制成有艺术感染力的照片。就概念而言,根据中文中心词后缀的惯例,“摄影艺术”可通俗理解为:摄影的艺术,广义上包括一切与摄影有关的艺术活动;狭义上特指可以作为一个艺术品种存在的那一部分摄影,是《辞海》所说的“造型艺术的一种”。 摄影的真实性原理构成了摄影本身的反身与参照的特质,而摄影的本质特征,引用哲学家希拉的话,就是摄影在于构建事物的真实模式的产生与传播的过程当中,所以,事物真实与否的可解释的方式最终要通过图片的形式进行加强,进而像受众传播,摄影历史其实就是对事物可视性及其真实性的历史积淀,它想法设法把塔尔博所称摄影为“自然之笔”的客观性与日常外在的主观性结合起来,照片是记录历史的真实写照,在摄影历史上,摄影不仅是对真实的诠释,也是一种客观的认知态度,同时这也是摄影所独有的魅力所在。即使摄影的记录的历史时代已经消亡,但当时记录的照片却能带给后人一种可视的真实。 2 光线对摄影的影响 2.1光线影响拍摄的整体效果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所看到的一个物体本身的亮度,都是有照射在物体表面的光线和物体本身的反射能力所决定的,例如一根黑色天鹅毛,尽管它自身的反光能力非常弱,但是,如果把它放在强烈的光线下面,天鹅毛的亮光值就会远远高于在弱光下白纸的亮光值。事实证明,拍摄对象在不同的光线中,就会呈现不同的亮度,正是因为这种主客观光线的强烈影响,所拍摄的对象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结果,在拍摄时,亮度值会因为某种或者极小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所以说,亮度值直接影响着拍摄对象的整体效果,亮度值是相对产生的。

摄影课感悟

摄影感悟 自从这学期开了摄影课后,对摄影的认识有人很有的改变。以前认为摄影只是简单的拍摄,现在发现摄影不仅是对现实的表现,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唯有好的生活态度,才能拍出好的影像。认识了摄影,也就认识了时尚,这不仅需要仔细的观察世界,也要用心的体会世界。摄影不仅可以留住那短暂而又美好的记忆,更可以让我们永远保持一种年轻的心态。学摄影让我学会仔细观察生活,观察周围的事物。摄影课让我对摄影有了新认识,摄影不仅是对实物的记录,更是对大自然的灵活运用,让每一花,每一草都能发挥它的作用。 我记得有人说过“摄影之所以诞生它的,它的目的就是为了记录”。我想摄影诞生之后所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它的记录功能,也就是它可以拍下人这一生所有美好的瞬间,也可以拍下人世间最美妙的事物供人欣赏......所以我觉得摄影这门艺术是无法取代的。摄影的出现,很大程度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摄影对于设计及人类生活的影响也不可估量。信息时代的生活也随着摄影的发展而发生翻天地覆的变化,摄影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有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很大程度上,摄影已经成为了现代信息传达的主要表现手段了。所令我感动的这张照片。我想除了感动过我之外想必也曾感动过无数人,而这一切也是因为摄影的存在而存在。一张吸引人的照片为什么会吸引人,它一定有个吸引人的地方,这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主题。也是最能表达这张照片意涵之所在。而通常这个主题点也正是我们镜头的对焦点,为的就是要突显主题,让人一看就明了。这是我们按下快门前首先要思索的地方。 有人喜欢静静地一个人拿着相机拍摄周围的生活,以前我也觉得是这样。后来老师布置作业后,我们都是寝室一块出去采风。带上水和食物。像是去野餐一样。在大自然中尽享摄影的乐趣和友情的乐趣。在美丽的风景中留下了我们珍贵的回忆…… 摄影给我的感受太深了,不仅在学习上,也在生活上。摄影既扩展人的视野,也陶冶了人的情操。我很喜欢摄影。以后也会拿起相机经常到外面转转、看看、拍拍。一边学习,一边感受…… 外拍摄影给予了我无限的摄影空间,使我更热爱关注社会百态和生活的每个角落,懂得欣赏和捕捉美景,

浅谈摄影艺术的普及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c6278182.html, 浅谈摄影艺术的普及性 作者:古迎春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7期 摘要:在现代社会,摄影艺术不仅是传媒文化的一部分,更是群众文化的一部分。而伴随着人们对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摄影的满足也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照相。如今摄影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行为艺术。摄影艺术的大众化普及,为民间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不仅可以通过民众深刻的诠释我国的民族文化,还能有效的放大大众的审美角度,令群众的生活更具有艺术感,有效地推动了群众文化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摄影艺术;群众文化;科技发展;普及性 [中图分类号]:J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7-0-01 一、摄影艺术的特点和发展 摄影艺术的特点使得艺术突破了传统艺术的局限,能够在广大群众中流传。传统艺术的主要创作主体一般都是长期从事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其大多为专家、精英等。而摄影艺术的创作主体并不要求其为长期从事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只要有摄影设备,每个人都可以从事摄影创作,随心所欲地将他们的创作表达出来。而这也正是摄影艺术能够在广大群众中流传的原因。不过,摄影艺术的发展是随着摄影设备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摄影艺术的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往往也比传统艺术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正是由于摄影设备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傻瓜相机、各种数码相机的出现,使得寻常百姓家都能够从事摄影,使得摄影艺术成为人人都能够从事的一种群众文化活动。而这种大众群体的参与,也使得摄影艺术具有群众普遍性,并将大众的审美意识、日常生活状态和文化习俗比较完美地表达了出来。 二、摄影艺术的大众普及程度 1.审美角度的普遍性 照片是现代人非常熟悉的东西,最明显的就是身份证上自身的那张照片。在摄影设备还不是特别普及的年代,照片或许更多地体现在了一种身份的证明,而今随着摄影设备的普及,照片已经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时代思想。人们更多的通过摄影这一媒介,将自身的情感、思想表达出来。通过照片这一静态载体,其中多表现出来的事物和人物,通过大众的欣赏、想象,表达出了无限的意境。而且在这个审美的过程中,并没有限定审美角度,这就使得摄影艺术对大众的“门槛”要求也不是很高,因此才使得摄影艺术变得通俗化、群众化。 2.摄影工具的普及性

艺术摄影论文

艺术摄影论文 一:浅谈艺术摄影用光技巧的重要性 光与影这两者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不管是自天还是夜晚,影子都会因为光的存在而 存在。在现实生活中,光表现得较为现实,在此种背景下,光与影的完美组合成功的转移 了人们的注意力,也影响了人们对事物的准确判断。在摄影过程中,摄影师要借助自身的 艺术修养,通过光影技术等多种手段来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一、摄影艺术的概述 所谓摄影是指借助镜头来表现真实画面的艺术媒介。从这一点来看,摄影媒介不能将 自己诊释出来,正因为如此,这种艺术介质影响着人们对摄影的看法。我们平常所看到的 照片具有明显的真实性。摄影师借助照片将真实的场景呈现出来,与此同时摄影师也具有 表现真实场景的欲望。摄影摄像技术借助不同的形式来持续、分化其所涉及的领域。 二、光线对生活与拍摄的影响 一拍摄的整体效果受到光线的影响 从物理学的方面来讲,照射在某一物体表面的光线、物体本身的反射能力都会影响着 某一物体本身的亮度。比如:一块黑色的抹布,虽然这块抹布自身具有较弱的反光能力, 但是如果将这块抹布放置在强烈的光线下,此时这块抹布的亮度值会增加。经过实践证明,拍摄对象在不同的光线中,所呈现出来的亮度是不同的。究其原因在于由于主观光线与客 观光线的影响,因此所拍摄的对象所呈现出来的结果是不相同的。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某 一种因素都会影响着亮度值。因此拍摄对象的最终效果会受到亮度值的影响。 二摄影过程中,光线的季节变化 我们都知道,太阳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照射在被拍摄物体上的光线 也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由于角度的变化,此时被拍摄物体表面的阴影与质 感会发生变化。通常情况下,最适宜的拍摄时间是从1o点到14点这一段时间;最合适的 采光角度是被拍摄物体上方的4-5度左右。虽然有时候所用的测光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所 选择的角度并不相同,因此所呈现出来的阴影却是不相同的。如果摄影师所采用的角度是 高角度,那么所呈现出来的阴影较短;如果摄影师所采用的角度是低角度,那么所呈现出 来的阴影较长。在拍摄过程中,摄影师要根据环境、季节、时间等因素来运用好光线。 三光线的软、硬区分 从光质的角度上来讲,可以将光线分为软光与硬光这两种。软光是指不会产生明显阴 影的光线。比如:阴天时候的光线就是软光。由于光线并不能直射到物体上,因此阴影部 分与受光部分会形成较小的反差,因此能见度较高的阴天往往是最佳的拍照时间。硬光是 指没有云彩遮挡下太阳光,又或者是人造光。比如:照明灯等。在直线光线的照明下,阴

浅谈现代油画的形式美

浅谈现代油画的形式美 形式美就是现实形象或艺术形象的形式之美、它包括构成形象的色、线、形、音、这些形式因素有规律的组合的美。形式美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对象,而油画作品的艺术形式美对构成的规律和语汇的探索是不可回避的课题,同时也为油画的艺术创作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油画天然石二维的一部浩瀚的油画史,一方面一直伴随着真实空间对二维的表现形式的挑战和二维依托媒介对空间描绘的幻觉;另一方面是平板画面表现的物理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油画作品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一是油画艺术的依托媒介的物理事实;二是客观形态作为油画形象自身所包含的抽象意味。我们可以把这两点称作油画艺术的装饰美感。无论是具象还是抽象形式油画艺术的画面结构方式是艺术家创作风格的一个重要标志。其组织要素往往表现出节奏、韵律、比例、均衡等组织秩序和排列关系,这些视觉符号在形式上的延展与进退关系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形,应该说这些情形是把握了油画艺术形式美感的重要尺度。 在一幅好的油画作品中,色彩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形式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力印象派画家所表现出来的大胆的奔放的笔触绚丽的色彩、意蕴的边线等营造了作品较为深远的意境,在当代绘画中画面中的形式构成了画面的骨架,构成了的元素极其重要如果说色彩和形式是画面的内在美,那么构成则是画面的内在美那么,构成则是最直接的外在表现。 按照美的规律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概括、提炼构思出主观交融的审美意象,然后再使用物质材料将审美意象表现出来,最终构成内容没与形式美相统一的艺术作品。另外在艺术创作中,首先要艺术构思,是“形之于手”。是更为艰辛的实践操作过程,同时是前者的实现过程,也是艺术构思的深化、充实、修正和提高的延续过程、还是不断检验原来的旧构思、探索、推进新构思的过程。我想每一个艺术家的的创作经历是不同的但创作的理念应是相近的。艺术创作过程就画家不同因素,创作过陈是不同的。艺术创作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艺术媒介创作形式的过程,是艺术产生过程中一个复杂的审美创作活动,创作过程伴随作者强烈的心理活动因素遵循绘画产生的特殊规律。艺术传递是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式转化为艺术作品。无论是什么画种都是由一定的物质材料用你的绘画语言表现出来我在艺术传递我重点表达色调,意象,构成,技法,因为我是用这些因素来表达自己的心灵,每一张新画的开始,都是一个新生命的脱变。 中国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这样写到“我爱绘画中的意境,不过这意境是结合在形式之中,首先通过形式才能体现。用绘画的眼睛去挖掘形象的意境,这就是我艺术生涯的核心........《油画实践甘苦谈》” 他对传统中国画和油画形式的融合有专门的探求。作品《富春江畔》(1963)、《富春江》(1963)、《微山湖》(1962)等作品可以看到他对传统山水和树木画法的采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审美意境."空灵"、"萧疏"、"淡泊"、"飘逸".时而直接时而含蓄地流露于画面之中。显然这些情调与油画材料的凝重、具有塑造性等性质有距离,为此吴冠中运用了水彩画法,让水性稀释油性的"滞重"感。但是要看到,吴冠中最有中国特色的作品还不仅仅是发挥"水性"的形式,而是更有综合内容的,包括对色彩的平面化处理,点、线、面的抽象结构和简化了的具体物象关系,以及油画色彩的浓重和丰富性与中国民间艺术清新明朗的格调和传统中国画淡雅清澄趣味的结合等等。 这一阶段的一些作品颇能体现他70年代的艺术风格,如《人寿年丰》(1959)、《蓖麻》

摄影艺术精品赏析论文 (2)

现实中的一瞬,镜头下的永恒 ——纪实之眼 摘要 摄影,将光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的技巧,是一种精确复制客观对象的技术手段和逼真再现客观对象的技术形式,既是一种传递知识的手段,也是一种交流感情的媒介。 摄影在历史实践中逐渐两极分化。注重外部形态,以纪实再现的方式反映现实世界成为纪实摄影;以纪实表现的方式反映现实世界发展成为艺术摄影,且注重对情感内涵的表现。 纪实摄影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政治与摄影艺术是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与所有的艺术创作的一样,成功的纪实摄影必须具备审美的特征。在纪实摄影中,虽然真实性的原则是首位的,但艺术表现力的影响是绝对不可忽视的。一幅优秀的纪实作品真实的背后是发人深省的艺术,耐人寻味而又是现实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可以让我们对历史,对过去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这是其他的史册及文学作品无法替代的,通过自己的欣赏与感悟挖掘的永恒之作。纪实摄影具有作为社会见证者的独一无二的资格。纪实摄影包括见证重大历史事件、关注特助人群、定格当下生活、捕捉重要现象、记录社会文化等。 关键词 摄影纪实艺术投射记录 一、纪实摄影的介绍 1.1纪实摄影的概念 纪实摄影,顾名思义就是真实的记录、反应事件和对象的摄影。真实就是不干涉被摄对象的摄影,不破坏现场环境气氛,原原本本的利用照片记录被拍摄对象的,这是纪实摄影的本质特征。换句话说,纪实摄影有记录和保存历史的价值,所以,纪实摄影具有作为社会见证者的独一无二的资格。纪实摄影并不太注重太多的创作技巧,而是着力于最直接的记录社会存在,只要用照相机“凝固”住那特定的时空以及那特定时空所承载的有价值的信息。纪实摄影就像是一双眼睛抓住了那一瞬,将现实成为永恒,为我们展现了那真实的、触人心弦的一幕幕。 1.2纪实摄影的题材

(精)心得体会:上摄影课的心得体会范文5篇(最新)

(精)心得体会:上摄影课的心得体会范文5篇(最新) 上摄影课的心得体会(1) 全省高速路政系统20xx年摄影培训班就要开班了,此次培训班主要面向全省高速路政职工,邀请了著名的摄影大师刘加子老师前来授课,而且会前往实地采风。这可是难得的提高摄影技术的机会,我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立即报名参加了本次摄影培训班。 对于摄影,我其实既陌生又熟悉,很小的时候就喜爱摄影,总认为照相机能把美好的事物原封不动的保留在照片上,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后来渐渐长大了,有了手机之后,在遇到令人美好又感动的瞬间,我总会用手机抓拍下来,虽然一直是一名“手机业余摄影爱好者”,但是却从来没有用单反这类专业设备拍过照片,一直是个遗憾,培训班开班前我便暗暗下决心,一定要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让自己的摄影技术更上一个台阶。 为期两天的摄影课程分为理论授课与实地采风摄影,由刘加子老师全程指导。在理论课上,刘老师既为我们展示了他本人的部分国家级参赛获奖作品,又教学我们摄影的取景、构图、光线、意境等摄影技巧,边听边记,慢慢的笔记本上全是刘老师多年摄影经验的结晶,实在是令人受益匪浅。 终于到了实景拍摄,我们分别来到了上饶高速路政支队梨园治超站、五大队、六大队,领略了我们路政人深入扎实的党建工作、矫健的军姿、清廉的作风、文明的执法服务、严明的纪律以及法治路政的建设过程,在看到如此优秀

的路政队伍时,我迫不及待的用刚刚学到的摄影技巧,按下快门,记下一个又一个动容的镜头。 经过两天紧张又充实的摄影培训课,我感悟颇深。一是聆听老师讲课之后明白原来摄影是如此博大精深,必须不断钻研、不断实践,方能出好作品;二是领略了我们江西路政人“护路兴赣、执法为民,守道护路、尚法保畅”的决心,今后,我也会用更多的镜头对准我们江西路政人,把他们高大伟岸的形象展示给世人;三是我的摄影技术还需要不断提高,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看过同行的学员们的作品后,我的摄影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需要不断的提升自我,也希望在本次课程后,能取其精华,将来能拍出更好的作品。 上摄影课的心得体会(2) 上大二的第一个学期的专业课,迎来的是摄影课程。 关于摄影我还是挺有兴趣的,倒不是说专业的学习和拍摄,我就是喜欢在生活中抓互美好的瞬间,用相机也好,用手机也好,拍下来,记录到我的生活相册里,等着以后慢慢欣赏。这次,学校给了我一个正式学习摄影的机会,我当然很高兴,把家里的相机拿过来了,为了更好的学习摄影的技术。 虽然摄影课程才两周,太短太短,这也许是学校的安排,只是让我们初步了解摄影的意义,以便以后在设计中有更好的灵感。摄影 通过两周的基础及构图与用光的不断实践、不断学习,我逐步提升了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处理画面(事物)的方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