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语言学 复习资料 讲义

社会语言学 复习资料 讲义

社会语言学  复习资料  讲义
社会语言学  复习资料  讲义

绪论

1、社会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学科。它从不同的社会科学去考察语言,进而研究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语言变异。

变素不同的社会条件和语言变异因此社会语言学是研究社会与语言的共变的一门学科。

2、语言

语言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的成员所说的话。这一定义简明扼要;缺点是:不好界定。因为:1)语言具有不同的形式;2)人们可能使用不同的语言。

3、语言和社会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1)社会结构影响或决定语言结构(行为);

2)语言结构(行为)影响或决定社会结构;

3)语言和社会相互影响;

4)语言结构和社会结构没有关系

1)分支说: ①人物:英国郝德森。②观点:社会语言学就是“社会+语言学”。

2)“两属”说: ①人物:前苏联德舍里耶夫。②观点:“社会语言学不仅仅属于语言科学的范围,它诞生于其他学科之间,是一门学科际的学科”。

3)“语用”说: ①人物:美国佐伊基。②观点: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who says what to whom on which occasion(什么人在什么场合对什么人说什么)。

4)“应用”说: ①人物:陈建民、陈章太。②观点: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共变、语言与文化共存的一门应用学科。

5)“边缘”说: ①人物:陈原②观点:“社会语言学是一门多学科性交叉学科;从它发展的趋向看来,它不只是社会科学若干学科的交叉,而且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的接合部之一。……边缘学科是富有生命力的,社会语言学也不例外”。

4、社会语言学和语言社会学

●有学者将“社会语言学”分为“宏观社会语言学”和“微观社会语言学”,“宏观社会语言

学”相当于“语言社会学”。

●一方面这种区分是必要的,前者侧重于联系社会研究语言,后者侧重于联系语言联

系社会。但两方面的研究需要互补,不可画地为牢,这样才构成完整的“社会—语言”

学。

●微观社会语言学——研究小群体的言语特征及其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

●宏观社会语言学——研究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及其与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的

三、研究对象

●社会语言学要研究语言和客观的社会诸因素(如社会结构的各种不同成分)之间的

关系,而且还要研究主观的社会诸因素(如社会态度、社会价值等)在语言活动中

的反映。

四、理论意义

●1、拓宽了语言的研究领域,为语言提出了一种更为细致同时又更为有用的概念。

●2、提出了语言研究的数量化的概念。

●3、在历时和共时之间提出了一个中间概念,把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结合起来。

五、实践价值

1、集中体现

1)从社会、民族、人类等角度考虑语言;

2)把语言作为国家、民族的文明程度的标志;

3)把语言研究作为信息时代的要求,开展调查、统计、分析和研究工作;

4)不仅仅停留在研究本身,而且还注意使语言在生活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进而丰富

语言学的内容。进一步认识到语言:①是一种资源;②是一项产业;③是生产力;

④具有市场价值。

2、具体表现

1)为制定语言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2)为语言教学提供理论和资料;

3)有助于认识社会文化和历史。

语言具有市场价值

●决定语言市场价值的三方面因素:

●①对某种语言和语言使用者的供求关系;

●②说某种语言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

●③掌握某种语言后可以获得的经济利益。

社会语言学的兴起

一、学科的诞生

1、术语的提出

1952年,美国语言学家哈佛·丘里在他的论文《社会语言学的设计:语言和社会阶层的关系》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语言学”这个概念。

2、学科的独立

1964年5月第一次社会语言学会议在美国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召开。会议接受了“社会语言学”这一术语,标志着社会语言学学科的诞生。

3、研究的重点

1)说话人和听话人即交际双方的社会身份;

2)言语事件发生时的社会环境;

3)对社会方言的共时和历时的分析;

4)说话人对不同言语行为的社会评价;

5)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实际应用。

二、学科兴起的外部原因

1、社会历史问题

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在世界范围内,新独立国家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的确立问题,民族划分中的语言识别问题,社会发展和文化教育中的语言使用问题等,这一系列与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密切相关的社会需求,成为催生社会语言学的主要外部条件。

2、社会现实问题

比如:全球范围内的人口大流动,使语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个人使用双语、家庭使用双语、社区使用双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些现象可能影响语言功能的正常发

挥,甚至还可能引发某些社会问题,因而促使许多语言学家关注社会生活中的语言

现象。

3、科技发展推动: 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相关学科研究也需要关注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结束语: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

社会语言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如双言制、双语、多语或多方言状况;

2)各种语言变体包括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标准语和土语、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等构造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3)交谈情景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

4)社会以及不同的集团对各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

5)由于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种种原因以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等等。

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发展与现状

1初创阶段(1978-1987)从自发到自觉

成果:

2迅速发展阶段(1987-1993)从引进到走向结合中国实际

3稳定深入发展阶段(1994- )从热潮走向冷静与成熟

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特点

1范围广泛

2注重实用

3紧扣时代

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成就

1社会员验血的性质研究对象范围和方法

2语言变异

3双语双方言问题

4言语交际

5语言与文化

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热点

1学科建设

2语言关系

3语言的变化一变异

4语言规划

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一、语言

语言: “语言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的成员所说的话。”

评价:(1)浅显易懂。

(2)在学理上有些麻烦。因为社会是各种各样的,如双语的、多语的等等,并且,有的人会使用多种语言。

同质理论做法

1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倾向于把语言看作是同质系统,把语言与社会的联系之类的因素都排除在语言之外的领域,认为它不属于语言系统的研究范围。

2事实上,比如在“乔姆斯基时代”,人们只研究“完全同质的言语社团中理想的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语言能力,从而把大批活生生的语言现象纳入“运用”范畴而不加理睬。

同质理论要求

1 语言同质理论要求齐整性、对称性和规律性,害怕语言的变异性,因为变异会破坏结构的系统性。

比如,索绪尔虽然承认语言共时状态中存在着变异,但认为变化很小,不重要,因而可以忽略不计。又比如,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的核心是替换,它想用替换的原则,即分布,来控制语言的变异,使之以变体的面目出现。但语言中的变异有多种形式,替换的原则无法分析各

种变异。

同质理论实质

“同质说”只着眼于语言的共时状态,绝对排除历时的干扰。“同质说”不能帮助我们找到语言从一个共时态过渡到另一个共时态的原因。

同质理论问题

按照同质理论,语言只能是一个僵化的系统,缺乏交际中运转着的语言活生生的具体内容。这是不符合语言事实的。

同质理论出路

只有把语言的各种变异引入语言研究的领域,从中考察语言发展的机制和历史上已经发生变化的特点,才能在共时状态中找出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途径,才能把共时和历时联系起来。

“有序异质”理论

文莱奇等语言学家提出,语言是一个“有序的异质体”。这一理论认为,语言不是一种同

质的系统,而是一种有序异质的结构。

“有序异质”的核心是“有序”。

语言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变异,杂乱而无序,呈随机分布。

二、方言

1方言: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变体。

地域方言:一种语言的地域变体叫地域方言,比如,汉语的方言就是汉语的地域变体。

这是传统意义上的方言的概念。

同言线又叫”等言线”:是方言地图上的界线,用以表示某种方言特征的分布境界

“方言”使用的地方(罗亨罗宾斯)

1不同的但说话者不经过专门训练就能彼此听懂的几种语言形式

2在政治上统一的地区内通用的集中语言形式

3在共同的文字系统和书面古典作品的人们所说的几种的语言形式

2社会方言:一种语言随社会阶级、性别、职业和年龄等社会范畴不同而出现的各种变体叫

社会方言。

语言和方言的区分标准

1用什么标准区分语言和方言,这成为社会语言学上的一大难题。

2 语言和方言区分的互通性标准是靠不住的。

3一般认为,区分语言和方言应包括两个标准:语言标准;社会标准。

4区分“语言”和“方言”,更多的取决于说这些话的人在文化上的认同。

关于社会方言的一般结论

1)来自不同地区的同一社会群体在语言上表现出的相似性,比来自同一地区不同社会群体在语言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大得多;

2)社会下层语言中的地理变异大大多于位居社会“顶层”的人。

两类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

1“姐妹”关系(地域方言和共同语)

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地域方言不是从民族共同语派生或衍生出来的,它们之间是“姐妹”关系。

“父子”或“母女”关系(社会方言和共同语)

有些社会方言是从民族共同语派生或衍生出来的,它们之间是“父子”或“母子”关系。

2语音系统是否独立完整

地域方言一般有独立完整的语音系统,而社会方言一般没有独立的语音系统,也没有

自己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

3使用对象的广狭

地域方言通常是该地区全体成员都使用的交际工具,而社会方言只在特定的行业或集团内部使用。

4发展前途的不同

一种地域方言可以成为该民族的共同语,甚至可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社会方言的发展前途却是非常有限的。

三、语标、语言变素和语言变体

语标:把具有标记作用的语言或语言成分叫做语标。可以是一种独立的语言,一种方言,也可以是语言中的一些要素

语言变素:表现在一种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诸要素的语标称为语言变素

四、言语社区理论

早期的言语社区是指“一个讲同一种语言的人群”。

一些社会语言学家对以上定义提出批评,认为它是循环论证:在定义社区时用语言标准;在定义语言时用社区标准。

布龙菲尔德观点

布龙菲尔德认为,言语社区的基础是讲话人之间频繁的交际活动,社区间的界限由交际密度的减弱自然形成。

甘柏兹的观点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甘柏兹指出,言语社区是一个言语互动场所,社区成员不一定都讲同一种语言,但是每一个言语社区都有一套自己的交际规范。

徐大明的观点

徐大明提出“社区第一”、“语言第二”的观点,他认为,言语社区在很大程度上与一般意义的社区是重合的,但不一定总是这样。

确定言语社区可以通过客观性的标准来进行,比如:人口聚集于某一地理范围,内部言语互动、认同和归属意识,共同的生活方式,共有的社区设施和财产等要素,都可作为标准。

新加坡华社

新加坡华人社区,简称新加坡华社,是一个民族社区。一般认为,新加坡华人社区是一个双语社区:一是华语,一是英语。

马来西亚槟城华社

马来西亚槟城(槟榔屿)华社。这是一个典型的多语社会。大多数槟城华人懂两种以上语言,受过教育的槟城华人会四种话:华语;英语;马来语;汉语方言(多为福建话,也有客家话等)。

槟城华人在正式场合常使用三种语言,依次是:华语;英语;马来语。

一些华人把不会华语的华人称为“香蕉人”,因为他们只有皮肤看起来像华人。

五、语言的传播

1、语言的自然传播:一个社会为了实现特定的交际功能而采用某种语言或语言变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这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规模得以扩大,这种现象就是语言的传播。

语言的自然传播事实与影响

一般情况下,任何一种语言,不是在传播,就是在缩小使用的范围。

一种语言的传播常常导致别的语言缩小使用范围。

2、语言扩张:对某种语言有意识的传播通常被称为语言扩张。

二战后,一些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一天也没有放弃语言扩张。美、英、法等政府对语言扩张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的。

语言竞争:语言传播带来语言竞争:一是语言传播中的竞争;一是语言接触中的竞争。

拉丁语是西方古代的“超级语言”,一直到中世纪,拉丁语都是西欧的通用语。

十七世纪,法语取代拉丁语成为外交用语,二战后,英语势力急剧扩张。

谱系树模型

对历史语言学来说,谱系树模型的主要价值在于,它澄清了各种语言或语言变体间的历史关系,也说明了变体之间的等级关系,这种关系不分什么“语言”还是“方言”。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谱系树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它体现的是各种变体之间理想的关系,尤其是它没有考虑到一种变体能够影响另外一种变体。

“波浪”说“物种分布”说

1、“波浪”说:十九世纪初提出的“波浪”说,试图替换谱系树模型。

2、“物种分布”说:郝德森提出的“物种分布”说,把语言形式比作是长在田野上不同种类的植物,每种都把种子散布在某一地区,向外扩展。

超规范的语言现象

举例

不必要的浪费;

毫无根据的捏造;

亲自到会;

贵宾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等等。

相应的语言应用观

1)无所谓型;

2)纯洁型;

3)调和型;

4)求异型;

5)实用主义型。

语言同化:强迫同化和自愿同化

第四章语码

1、语码:社会语言学家把任何一种语言或它的变体都看成是一种语码。

2、双语或双语现象:是一定言语社区具有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或方言的能力,以及在同一交际过程中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或方言的社会现象。

3、双语制:一个国家或地区实行的语言兼用制度。

我国双语状况的类型

1.普通话与民族语并存型

2.民族语与方言并存型

3.民族语言与民族语言并存型

4.普通话、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并存型

5.汉语和外语并存型

我国汉语双方言类型

1方言和普通话并存型

2不同方言并存型

3多方言型

语码的选择:一方面是一个多语码的社会对语码的选择和确定,另一方面是个人在社会交际中对语码的选择。

社会对语码的选择

社会对语码的选择就是语言规划。

语言规划的目的在于确立一种标准语或官方语言。

语言问题绝对不是纯粹的语言问题。

台湾当局推行的“去中国化”政策就很能说明问题。

个人对语码的选择:个多语码的人在具体的交际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语码的调整或转换,就是个人对语码的选择,即语码转换。

影响语码转换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社会领域、社会角色关系、语言忠诚、语言优越感或卑下感,等等。

语码的混合:凡是操作几种不同的语言或方言的人生活在同一区域,由于交往密切,往往会自然地采用其中的一种语言或方言作为彼此的共同交际工具,并且是这种语言发生类似皮钦的变化,这些比那化的语言都可以称为混合语

中国从宁夏经陇东、青海、川西到云南、贵州,是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相互接触比较集中地地区,人称“语言走廊”,这条走廊中流行的所谓“土汉语”就是这类型的混合语

语码的混用就是指在使用一种语码时,由于特定的原因,大量混合使用另一种语码要素的情况。

香港社会语码混用的原因

1)少数人以为懂英文才有派头,所以说中文夹杂英语;

2)很多人时英文学校毕业的,对一些字眼不知用中文该如何表达,只好用英文代替;

3)传媒的影响。

语码转用:原本以某语码为母语的言语社团放弃使用母语而转用其他语码的现象,典型的如满族转用汉语。如回民族由原来的突厥语、波斯语和阿拉伯语转换为汉语

类型: 1民族语转为汉语。阿昌族语言兼用中的语码转用

2一种民族语转为另一种民族语。乌兹别克族和塔塔尔族一部分专用维吾尔语,一部分转用哈萨克语

3汉语转为民族语

又可分整体、主体和局部转用

语码的转换:把随社会领域或社会角色的变化而发生的从一种语码转换为灵一种语码的情况

人名的社会特征:重视行辈之别和长幼之分;同辈之间要用同辈分的字;人们通过名字反映对后代的期望;常常起吉利的名字

人名的地域特征:

社会语言学练习

Revision Exercises for Sociolinguistics I. Decide whether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or False: 1. Sociolinguistics is the sub-discipline of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social contexts。 2. Language as a means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is a homogeneous system with a homogeneous group of speakers。 3. Language use varies from one speech community to another, from one regional group to another, from one social group to another, and even from one individual to another. 4. The goal of sociolinguistics is to explore the nature of language variation and language use among a variety of speech communities and in different social situations. 5. The linguistic markers that characterize individual social groups may serve as social markers of group membership. 6. From the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 the term “speech variety ” can not be used to refer to standard language, vernacular language, dialect or pidgin。 speech varieties are known as regional dialects。 8. The most distinguishable linguistic feature of a regional dialect is its grammar and uses of vocabulary。 barriers are the only source of regional variation of language。 10. A person’s social backgrounds do not exert a shaping influence on his choice of linguistic features。 speakers of the same language or dialect use their language or dialect in the same way。 12. Every speaker of a language is, in a stricter sense, a speaker of a distinct idiolect. 13. The standard language is a better language than nonstandard languages。 14. A lingua franca can only be used within a particular country for communication among groups of people with different linguistic backgrounds。 are linguistically inferior to standard languages。

社会语言学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社会语言学》课程考核要 求 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提交作业,完成后请保存为WORD 2003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能够下载,并且内容无误即为提交成功)。 1. 作业要求 1. 认真学习课程,广泛查阅文献资料,高质量完成课程作 业。 2. 必须由自己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请人代写,雷同作业按照零分 处理。 2.作业内容 论述题 (1) 中国社会语言学发展的三个阶段(25分) 答:一)初创阶段(1979-1987):从自发到自觉 一般认为,中国的社会语言学是舶来品,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中国最早提出社会语言学的学者之一陈原则指出,社会语言学发源比较早。自古以来,中外语文学家都曾讨论过古语与今语、文语与口语、标准语与方言在社会功能上的差别。欧洲19世纪初的方言学家对于自己民族语言内部各种变体的调查,其实即是进行社会语言学的工作。事实上,社会语言学的诞生和有没有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是两回事。进行某一方面的研究并不等于建立了某一个学科。当然,一个学科的出现决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它一定是长时间学科积累的结果。现代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语言运动,如20世纪初期的国语运动、20年代的白话文运动、30年代的大众语讨论以及北方拉丁化运动,50年代的推广普通话、现代汉语规范化等等,都可以算是社会语言学的工作。但是这些运动或工作可以说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的。7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语言学”这个术语的出现,人们对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从自发走向自觉[7]。 这一阶段,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成果主要表现在通论性的著作和理论的译

介方面。前者除上述陈原的两本著作外,还有陈松岑的《社会语言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游汝杰、周振鹤的《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许国璋早在70年代末开始引进社会语言学,有关论文后来收入《许国璋论语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1980年到1982年,英国语言学家特鲁基尔的《社会语言学导论》由林书武等翻译,在《国外语言学》连载。198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祝畹瑾编的《社会语言学译文集》和前苏联什维策尔的《现代社会语言学》(卫志强译)。此外,《国际社会科学杂志》1985年第5期(中文版)以 “语言与交往:社会语言学研究个案与应用”的专刊形式,发表了一大批社会语言学的论文,很有指导意义。可惜因为发行上的原因,许多人没有看到。 这一时期有两大缺点:一是结合中国社会实际不够,二是对社会语言学的对象和范围的认识还相当模糊。例如有的学者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之类问题也列入社会语言学,这显然是不妥的。此外,受国外的影响,也有热衷于无谓的名份之争的现象。 迅速发展阶段(1987-1993):从引进走向结合中国实际 1987年12月1日至5日,中国社科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在北京举办了首届社会语言学讨论会。会议展示了7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和水平,它标志着中国社会语言进入了一个火热的阶段,对推动我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988年8月,深圳教育学院深港语言研究所主办了首次“双语·双方言”讨论会。1990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和苏州大学在苏州召开了首届应用语言学讨论会,其中有不少的论文也是关于社会语言学的。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社会语言学的专题研究。著作有张清常的《胡同及其他——社会语言学的探索》(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高天如的《中国现代语言计划的理论和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等。论文数量很多,结集出版的有《双语双方言》(1-4集)(分别由中山大学出版社等出版)、《语言·社会·文化——首届社会语言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语文出版社,1991)等等。 这个阶段,继续出版了一批关于社会语言学的译介、概论性著作和教材。在译介国外社会语言学研究成果方面,除了《国外语言学》等杂志连续刊登译介文章(例如Lesley Milroy的《语言和社会网络》等)外,还出版了佐伊基的《社会语言学演讲录》(刘明霞等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9)、郝德森的《社会语言学》(丁信善译,中国社会

语言学概论复习大纲讲课讲稿

语言学概论复习大纲

导言 一、解释以下概念并指出其区别 语言学语文学小学 二、语言学理论在指导语言实践上有哪些作用? 第一章第一节 一、名词解释 语言的主观性 二、举例说明 1、语言的两大社会功能 2、信息传递中接受存在的方式 三、论述:语言是人类社会传递信息第一性的、最重要的手段第一章第二节 一、名词解释 语言能力 二、举例说明:语言的民族性 三、简答 1、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2、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 3、聋哑人的语言问题与思维特点 四、论述 1、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的发展过程基本一致

2、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 第二章第一节 一、名词解释 1、征候 2、心理现实 二、辨析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定义区别相同点分点答题) 1、语言和言语 2、征候与符号 3、语言与符号 三、简答 1、语言符号与心理现实之间的关系(分点答题不举例) 2、怎么理解“人的心理现实是不断增量的” 第二章第二节 一、名词解释 1、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2、语言符号的组合关系 3、语言符号的聚合关系 二、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三、论述 1、语言符号系统是一种分层装置 2、语言层级装置靠语言单位的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第二章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语言能力 二、简答 1、人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但后天的语言环境决定着人的语言能力的现实和维持 2、语言是其他动物与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三、论述 人类语言符号和其他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第三章第一节 一、名词解释 1、音标 2、国际音标 二、辨析区别和联系 语音学和音乐学 三、简答 1、语音与自然界声音的异同 2、语音学研究的诸方面 第三章第二节 一、名词解释 1、纯音

社会语言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二章理论与方法学 一、什么是语言变项?社会语言学是怎么调查语言变项和社会变项之间的共变关系的?请举例说明 1、语言变项和社会变项: 人们使用各种语言变体 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说话人使用某些语言变项与其社会背景有关 研究者必须判定哪个社会变项与某个语言变项相关:地位,性别,年龄 (语言变项,社会语言学常用术语之一,英文为Linguistic variable,指语言变异的项目。语音、句法、词汇都可能成为语言变项。社会语言学奠基人拉波 夫所做的纽约语言调查,其中的(r)就是语言变项。一个语言变项一般包含几个“变式”,比如(r)变项包括两个变式,一个是(r)变式,第二个是零变式。又如北京话中零声母(w),是一个变项,它有两个变式,一个是(w),第二个是(v)。) 2、拉波夫(William Labov)的著名例子 car, card, fourth 语言变项:在元音前的辅音/r/发音或者不发音 社会变项:地位 结论:社会地位越高的人,越倾向于发出词语中的r音。

二、拉波夫(William Labov)对纽约[r]音的调查 拉波夫:探索语言变异的个别理论 纽约流行的r音 假设:假如纽约市本地人中有任何两个集团在社会分层的阶梯上处于高低不同的地位,那么他们在发[r]音上也会表现出相应的差异。 假设被证实:越是社会地位高的人,或越是正规的场合,就会有越高的卷舌率 语言变项:发r音/不发r音,w/v ,公交车/巴士 语言变项可选择音位、词素、句法、词语等各层次上的某个结构单位 语言变项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同相应的社会变项发生有意义的共变。 60年代前半期拉波夫运用定量分析法研究语言变量与社会变量之间的关系拉波夫感觉到下层黑人倾向不发[r]音 做出假设:假如纽约市本地人中两个集团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那么他们在发[r]音上也会表现出相应的差异。 怎样证实这个假设呢?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网络语言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网络语言 内容摘要: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网络交际语言,是信息化发展下的产物,它和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章从社会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分析网络语言出现的源头及其产生的形式,网络语言的社会影响和由混乱的语言现象而产生的担忧,从而预测网络语言的生命力。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网络语言流行语 在信息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被大多数人所熟练运用。中国互联网信心中心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是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是用户增长最快的应用,预示着更多的经济活动步入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深入地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娱乐,网络中。网民已然成为一个特殊的社区群体,在网络社区里,人们有自己的语言习惯,有自己的名称地位,有自己的权利自由。 一、网络语言产生的源头及形式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而且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这一新型传播方式的发展而出现的不同于传统书写使用的语言。它是在网络这种特定的语境下产生的一种语言变体,是在网络这种特殊的场景下用来交际的语言。如今,这种语言的使用不再局限于网络社区,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日常的社会生活。 一种语言的出现,并不是凭空出现的,有着其源头和原因的。 “给力”一词的出现至今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它的来源是东北或闽南方言,有“很棒”的意思。还有一派认为它是网络上恶搞现象引发的。网络语言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由于社区群体表情达意、信息传递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源头可能是热点新闻,如“我爸是李刚”;可能是网络恶搞,如“神马都是浮云”;”;可能是电影台词,如“大哥,你是懂我的”。而近年的网络语言特点,可以归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方言形式 方言也是语言的一种变体,它一般可以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之间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由于语言发展在地域上的不平衡性导致,像粤方言、吴方言等各大方言区可以理解为地域方言。社会方言是指在同一地域内部的社会成员因为身份、地位、受教育程度不同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的语言变体。虽然现在的普通话很普及,但是同属于一个方言区的人还是习惯用方言来进行交流,这种习惯也会蔓延到网络空间。中国的有些地区如四川,它的方言中唇齿清擦音“f”和舌根清擦音“h”不分,闽南语中的前鼻音韵母“en”和后鼻音韵母“eng”不分,在网络上悄然兴起的“灰常(非常)”、“小盆友(小朋友)”便是以方言形式出现的网络流行语。 (二)简写形式 网络语言中的缩语是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而出现的。网络语言中的缩语有三种:1、图片式。人们在聊天的时候会考虑娱乐心理,往往不会输入许多的字来表现情感,而是用简单的图像来代替文字或者心情。这些表情符号“使原本冰冷的网络世界披上了一层温情,这种幽默的表情打消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对话时的某些顾虑”。2、数字式。例如,很早就在网络聊天中出现的“88”“9494”分别是“拜拜”和“就是就是”的简写形式。用数字

社会语言学与方言学专题

“社会语言学与方言学专题”讲义3 分类:我的阅读 2006.9.1 00:34 作者:ittho | 评论:0 | 阅读:323 “社会语言学与方言学专题”讲义(四) 复旦大学游汝杰 第五节底层语言、上层语言和傍层语言 一、关于底层语言理论 底层语言理论(Substratum theory)认为在一种上层语言里有可能残留底层语言的成分;底层语言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对上层语言产生影响;上层语言的演变与底层语言的影响有关;如果一个地区的语言被另一种语言所替代,那么前者就有可能成为后者的底层。所谓底层语言(Substratum)是指两种不同的语言互相接触、竞争的结果,战胜的语言所吸收的战败的语言成分。战胜的语言即是上层语言,战败的语言即是底层语言。 语言底层须有民族底层作为前提。外来民族在征服土著民族或移居到土著民族的住地的时候,同时带来一种新的语言。新的语言如果在文化、经济或使用人口上占优势,那么就可能成为上层语言。土著民族不得不放弃土著语言,改而使用新的语言。他们在使用新的语言的时候,一方面受到原有的语言习惯的制约和影响,造成有规律的错误;另一方面有时候在新的语言里找不到相应的表达方式(多是词汇),就保留原来语言中那些有用的成分。这些有规律的错误和保留下来的有用的成分,即是底层语言成分的两大源流。底层语言成分可以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三方面,但是以词汇为最常见。 底层语言的产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借用现象。底层成分和一般的所谓借 词(loan word)都是指从一种语言渗透到另一种语言的成分。但是借词的产生不必以底层民族作为前提;底层成分的渗透更深入、更隐秘、更不易觉察;底层成分 可以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 底层语言理论最初是由意大利语言学家雅科夫布列兹托尔夫(J H Bresdoff 1790-1841)奠定的,其代表作是“Om aarsagerne til spiogenes forandringer”(1821),法译本名“Des causes des changements Linguistiques”(1933,哥本哈根)。而后意大利语言学家阿思科里在1881年的著作里,具体运用底层影响的概念来说明语音演变。

期刊-中国社会语言学

NO.1217195812 《中国社会语言学》杂志创刊 ( 2003-11-3 16:48 ) 《中国社会语言学》杂志创刊并即将出版 《中国社会语言学》(The Journal of Chinese Sociolinguistics)于2003年10 月在澳门创刊,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1729-5173。《中国社会语言学》由中国社会语言学会(The Association of Chinese Sociolinguistics)编辑出版,每年出版一或二期。 《中国社会语言学》刊登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各类文章,包括研究论文、调查报告、评论、报道、书讯等,尤其欢迎关于海内外华人、中国各民族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成果。 《中国社会语言学》园地公开,文责自负。本刊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审稿时间为收到来稿之日起6个月。无论稿件采用与否,编辑部均会在6个月内以书面形式通知作者。本刊暂不设稿酬,稿件一经刊用,即赠送该期刊物10册。 来稿注意事项 (一)来稿长短不拘,繁简体皆可,中英文皆可。 (二)来稿时请寄:打印件两份,word电子文件一份,txt电子文件一份。稿件内容请按以下顺序排列: 1.中文标题; 2.中文提要; 3.中文关键词; 4.英文标题; 5.英文提要; 6.英文关键词; 7.正文;8.附注;9.参考文献(先中文后外文,请按作者姓名音序排列)。 (三)在另纸上写明:作者姓名,学历学位,职称,工作单位,通信地址,联系电话,E-mail地址,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四)所有来稿均需以显著方式注明“《中国社会语言学》投稿”字样。 (五)在来稿审稿期限内切勿另投他刊(包括会议论文集),否则如发生重刊事故将追究作者的责任。 联系方式 (一)澳门邮政信箱956号,联系人:邵朝阳博士,电话:(00853)6691003,E-mail:acs@https://www.wendangku.net/doc/b54708457.html,.mo。 (二)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联系人:张世方博士,电话:(0086)10-82303573,Email:zhangshf@https://www.wendangku.net/doc/b54708457.html,。 订购方式

如何学好汉语言文学专业讲课稿

如何学好汉语言文学 专业

马景仑教授谈如何学好汉语言文学专业——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马景仑教授博士生导师 汉语言文学专业(简称中文专业)是大学里比较普遍的一个专业,学习该专业的学生众多,本文就如何学习该专业,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要努力培养对中文专业的学习兴趣。 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就是渴望熟悉、了解、研究、领会某种对象的一种心理指向性,它在人的需要和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人们常说:“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如果广大学员培养了对中文专业的浓厚兴趣,那么,就会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渴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就会有一种昂扬、奋发、不怕任何困难的斗志,就会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莫大的快乐。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知之”到“好之”到“乐之”,是治学过程中的三个台阶,而兴趣则是攀登这些台阶的重要动力。 其次,要注意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的好坏。 学习中文专业,要注意运用哪些学习方法呢? (一)要认真分析各门功课的特点,了解各门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抓住学习重点,避免平均用力。 中文专业的专业课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 1、文学类。包括古代、现代和外国文学作品选、文学史;以及文学理论等。作品侧重在介绍古今中外各种主要的文学作品,要把功夫花在理解和熟悉有关作品的作者、创作时间、创作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主题思想、情节、矛盾、表现手法、艺术特色、写作线索、段落结构、主要人物形象、社会影响、体裁、作品的隐含深义、构思特点等等方面。学习作品选,必须认真阅读原著不能只看教材不看作品。文学史重在介绍文学发展的历史情况,因此,要从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状况入手,抓住各个时代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文学流派、文学团体、文学现象及其兴衰过程、原因、历史影响等等。学习文学史,既要抓纵的历史发展线索,又要抓横的时代剖析。文学理论重在介绍文学的本质、构成、特点、流派、创作过程、创作手法、文学鉴赏、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及外部因素、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对文学和文化的论述、古今中外美学名家对美的本质、特点以及审美问题的种种探讨,等等。自学文学理论,应当在理解概念、术语、基本观点、基本理论上着力。

社会语言学

An Analysis of the Features and Causes of Female Language 1401 全雪萍1430100137 Introduction: The study of gender language has a long history. As early as 1922, Jens Otto Harry Jesperson has specially opened up a chapter of “ The Women” in his book Language, which discusses the language differences between men and women. Since the 1970s, some famous scholars such as Lakoff , Trugill and others advanced the study to systematize the study of gender study. In recent years, the studies of “female language” are increasing in many magazines and books, which draws much attention. Many researchers have almost reached the same conclusion that women have their own language. Crosby and Nyquist got the conclusion from their studies: the so-called female language is not existed since women are born, but this kind of language reflects the people in the society always put the female in this position that is hard to change. In our society, the female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a lack of social status. In this paper, I will start from the features of female language, and simply discuss the factors of its formation. I.The features of female language Many observers believe that men and women are different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The female language exists in any language as a widespread phenomenon. Men and women have different choices in expressing ideas when they use the same language. For example, abstract nouns have gender differences in grammar, men call women as “ feminine”, while women call men as “masculine”. The education received by women is that they tone should be soft when they talk; do not refute others; be gentle and modest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void arbitrary or offending others; be aware of overconfidence. The features of female language can be summarized from following aspect:the choice of words, the choice of syntactic and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1.The choice of words Both men and women have their partial words, which can be said that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words have been given the label of “feminine” or “masculine”. Men don?t use( scorned, unwilling to use) some peculiar words in female language that is “ feminine” words. At the same time, women also avoid the “ masculine” expressions. Women often express their feelings without control, they like exaggeration when they talk, so they have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of choosing words: 1)Like using exaggerated adjectives, such as divine, charming, cute, gorgeous, heavenly” and so on. Men sometimes also use these words, but they rarely use these words to express the same meaning in terms of tradition. “ What a divine idea!” obviously comes from a woman?s mouth. 2)Like using some degree adverbs to emphasize, also like choosing some adverbs to strengthen adjectives, such as “ so” “quite” etc. Lakoff( 1972) and Tarone (1979) prove that men like using “very” and “really” while women like using “so”. 3)Are good at using some color words, especially some rare color words, such as “ lavender, magenta, aquamarine”.

《中国社会语言学》读书笔记

《中国社会语言学》读书笔记 《中国社会语言学》读书笔记 徐君善 从语言史研究的观点出发,有理由认为,社会语言学的产生,从本质上说,是折衷主义思想的直接产物。最能体现这种折衷主义思想的,则是社会语言学本身所具有的跨学科、应用型特征。这一特征,充分反映出20世纪末以来,全球新兴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与趋势。因此,当我们面向新世纪,展望语言学发展之时,有必要对社会语言学这门新兴学科的主要特征做一研讨,旨在促进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社会语言学的产生背景不同于其他语言学流派。它不是源于一个理论构造的种子,而是从一个关系错综复杂的社会科学领域里蔓生出来。由于这一特定的学术背景,社会语言学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始终没有形成明显的门户之见,而以其宽厚的学术胸怀,包容了来自各种不同学术背景与传统的研究者。正是这种海纳百川的学术气派与折衷主义精神,才使得其广泛的跨学科研究潜势成为现实中的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社会语言学才体现出理论模式多样性、研究方法随机性、研究群体广泛性,以及研究内容驳杂性的学科特征。社会语言学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特色,这是不可置疑的事实。回顾社会语言学的历史,从早期的开拓者身上,即可见到这一点。北美学派的几位首领人物鲍厄斯、萨丕尔、沃尔夫,以及英国功能学派的创始人马林诺夫斯基、弗斯等人,有的从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的角度观察语言的具体使用现象,有的从文化传统与语言结构的关联探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语言学异军突起这一事实本身,更是社会学和人类学对于语言问题持续的关注,以及语言学内部对于跨学科研究的渴望这两种力量协同作用的结果。由于跨学科交叉研究的这一特色,导致了社会语言学理论模式的多样性。研究方法的随机性,是社会语言学跨学科研究特色的另一种体现。虽然,20

语言学期末复习练习及答案

英语语言学期末预测及答案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terms into Chinese: %×10=5%) 1) affricate 2)distinctive feature 3) parole 4) generative grammar 5) bilingualism 6) felicity condition 7) design feature 8) denotation 9) labiodental 10) linguistic relativity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terms into English:%×10=5%) 11)人际功能 12) 真值条件 13)女性语域 14)音节划分 15)结构主义 16)社会语言学 17) 论元 18)单元音 19)衔接 20)对比分析 III. Read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refully. Decide which one of the four choices best completes the statement and put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A, B, C or D on the answer sheet. (1%×20=20%) 1).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_________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A. cultural B. conventional C. decoded D. vocal 2). A word with several meanings is called _________. A. an abnormal word B. a polysemous word C. a synonymous word D. none of the above 3). There are different types of affixes or morphemes. The affix “ed” in the word “learned” is known as a(n) __________. A. derivational morpheme B. free morpheme C. inflectional morpheme D. free form 4). The syntactic rules of any language are ________ in number. A. large B. small C. finite D. infinite 5). “I picked some tulips.” __________ “I picked some flowers.”. A. entails B. presupposes C. is inconsistent with D. is synonymous with 6). Y's utterance in the following conversation exchange violates the maxim of __________. X: Who was that you were with last night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初探语言与性别的关系-社会语言学与性别选题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初探语言与性别的关系|社会语言学与性别 选题 内容摘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很惊奇地发现男士与女士的语言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同,并且当我们在面对一些词语时,头脑中总会有相应的画面,比如当遇到“美丽”这个词时我们脑海里浮现的一定是位窈窕淑女,而非一位翩翩君子,这其实就是我们潜意识中对语言与性别下的定义。事实上,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由于性别不同而造成的语言差异比比皆是。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就是社会历史条件和男女自身不同的生理特征,且表现在语音,语调,词语,话题,语义等各个层面。关键词:语音词汇句法性别歧视众所周知,男人和女人生理上的差异与生俱来。受到文化和社会角色等的影响,人类个体之间的差异不能被简单的从生理角度贴上标签,因此“性别”这个词随之诞生了。它通常用来形容不同或相同的性别。然而,在日常交流中,由于受到不同性别之间文化差异的影响,异性交流中经常出现困惑的地方。语言与性别之间的关系主要涉及到结构,词汇和具体使用之间的联系。在社会语言学中,这个话题受到了许多语言学家的关注。本文一方面陈述了目前的相关研究,同时也从以下的四个方面进一步阐释了不同性别在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异,即:语音,词汇,句法,性别歧视,一文献综述语言就像我们生活中的百科全书,对语言和性别之间的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现代语言学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丹麦著名语言学家Jespersen(1922)在他的著作”Language:ItsNature,Development and Off-gin”中介绍了女性语言,他列举了男性和女性使用的不同语言,并且认为女性更倾向于使用委婉语;而另一方面,

社会语言学总结

社会语言学总结 1.定义 Sociolinguistics is the study of language variation and language change. (German Llamas & Peter Stockwell, 2008) 社会语言学研究“什么人对什么人,为了什么目的,什么时候,说了什么”。(费什曼Fishman,1972) 简而言之,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个语言学分支。 详而论之,社会语言学研究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语言结构,二是社会语境。通过研究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试图透过社会文化现象分析研讨言语行为,并通过语言使用现象说明社会结构及其内在机制问题。(杨永林,2001) 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多方面关系的学科,它从不同的社会学科(诸如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心理学,历史学等)的角度去考查语言。《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 社会语言学即联系社会与语言的研究----(英国语言学家)Hudson 系统研究语言形式同其社会意义相互之间关系的学说(心理学)Ervin-Tripp 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那些只有通过社会及语境关联因素才能得到解释的语言特性。 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语言系统、言语行为和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祝畹瑾 2.学科性质 社会语言学的学科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边缘”说,认为社会语言学是“边缘学科”(陈原,1983:1);(2)“应用”说,认为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共变、语言与文 化共存的一门应用学科”(陈建民、陈章太,1988);(3)基础学科说,这是针对“应用”说提出的,认为社会工程属于社会语言学的应用,应该纳入“应用语言学”,与其把社会语言学定义为一门应用学科,不如把它看成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郭熙,1999) 我们认为:边缘学科的提法符合社会语言学学科产生的历史,也符合社会语言学目前的研究现状,同时也是社会语言学生存发展的基础。(苏金智,2004) 3.研究内容、范围 从研究方向上说,社会语言学可分为理论与应用两大部分。 理论社会语言学关注的问题是,在考察语言变体和言语群体结构相关性时应当采取什么模式与方法,并为交际能力的讨论提供一种普遍性的解释; 应用社会语言学则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考察隐藏在语言使用不平等现象背后的社会和政治含义上,尤其是在法庭、医院、学校这样一些涉及语言使用问题的公众生活领域(Romaine,1994;转引自杨永林,2001) 从观察视野上说,分为宏观和微观。 宏观社会语言学(macro-sociolinguistics),又称“社会的语言社会学”(sociolinguistics of society)或“语言社会学”(sociology of language),是以社会本身作为研究起点,,同时将语言作为研究不同社团组织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关注整体性、全局性的语言问题,如双语、多语、语言态度、语言维护、语言规划、语言政策、语言教育等宏观问题。 微观社会语言学(micro-sociolinguistics),又称为“语言的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 of

语言学考试复习重难点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一、定义 1.语言学Linguistics Linguistics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2.普通语言学General Linguistics The study of language as a whole is often called General linguistics. 3.语言language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际的任意性的有声符号体系。 4.识别特征Design Features It refers to the defining properties of human language that distinguish it from any animal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语言识别特征是指人类语言区别与其他任何动物的交际体系的限定性特征。 Arbitrariness任意性 Productivity多产性 Duality双重性 Displacement移位性 Cultural transmission文化传递 ⑴arbitrariness There is no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meanings and sounds. P.S the arbitrary nature of language is a sign of sophistication and it makes it possible for language to have an unlimited source of expressions ⑵Productivity Animals are quite limited in the messages they are able to send. ⑶Duality Language is a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two sets of structures ,or two levels. ⑷Displacement Language can be used to refer to contexts removed from the immediate situations of the speaker. ⑸Cultural transmission Human capacity for language has a genetic basis, but we have to be taught and learned the details of any language system. this showed that language is culturally transmitted. not by instinct. animals are born with the capacity to produce the set of calls peculiar to their species. 5.语言能力Competence Competence is the ideal user’s knowledge of the rules of his language. 6.语言运用performance Performance is the actual realization of this knowledge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语言运用是所掌握的规则在语言交际中的体现。 7.历时语言学Diachronic linguistics The study of language change through time. a diachronic study of language is a historical study, which studi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over a period of time. 8.共时语言学Synchronical linguistics The study of a given language at a given time. 9.语言langue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