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溶液练习题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溶液练习题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溶液练习题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溶液练习题

初二科学溶液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一定量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食盐水蒸发掉50 g水后,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A. 8 g

B. 6.4 g

C. 3.2 g

D. 4 g

2. 10 g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硝酸钾溶液与4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 8%

B. 16%

C. 24%

D. 25%

3. 100克A溶液中水的质量分数为98%,现在要使溶液中水的质量分数变为99%,则应加入水的质量为( )

A. 1克

B. 10克

C. 50克

D. 100克

4. 某温度下,将A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分成等质量的2份。向第一份加入9克A 物质,充分搅拌,还有1克固体不能溶解;将第二份溶液蒸发掉40克水,并恢复到原温度,溶液恰好饱和(无A析出),则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

A.40克B.20克 C.8克 D.无法计算

5.氢氧化钙在80℃时的溶解度为X克,20℃时的溶解度为Y克。取20℃时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蒸发掉W克水后再恢复到20℃,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Z%,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Y>X,Y>Z B.X>Y>Z C.Y

6. t℃时,220克某硝酸钾的溶液,蒸发掉15克水后,析出2克晶体,又蒸发掉10克水,再析出6克晶体,继续蒸发掉10克水时,又将析出晶体( )

A. 4克

B. 2克

C. 6克

D. 8克

7. 含硫酸质量分数为90%和10%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小于50% B.等于50%C.大于50% D.无法确定

8. 密度为0.91g/mL的氨水,溶质质量分数为25% ,该氨水用等体积水稀释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

A. 等于12.5%

B. 大于12.5%

C.小于12.5%

D.无法确定

9. t℃时,把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恒温蒸发掉10克水析出1克硝酸钾晶体,另一份恒温蒸发掉15克水,析出2克硝酸钾晶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时,若将原溶液恒温蒸发掉25克水,可析出3克硝酸钾晶体

B. t℃时,若原溶液中再加入2克硝酸钾晶体便成为饱和溶液

C. 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克

D. t℃时,原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2%

10. 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不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A.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 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C. 氯化钠晶体不纯

D. 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11. 室温下140克某溶液,第一次蒸发10克水时,溶液中析出2克溶质,再继续蒸发20克水时,溶液中又析出5克溶质。则原溶液至少需蒸发多少克水可变为饱和溶液:()A. 2克 B. 8克 C. 10克 D. 20克

12.在t℃时,物质A的溶液蒸发掉a克水,当温度回到t℃时析出溶质b克,将剩下的溶液再蒸发掉a克水后当温度回到t℃时又析出溶质c克(c≠b),则在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克。

A.100b/a克B.100c/a克 C.50(b+c)/a克 D.100c/(a+c)克

13. 某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20克,在20℃时将该物质20克投入80克水中充分溶解,则该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25% B.20% C.16.7% D.无法计算

14.20℃时,甲、乙两烧杯内依次放入蔗糖饱和的溶液100g、200g,若各蒸发5g水,再恢复到20℃后,两杯中析出晶体质量为()

A.甲>乙 B.甲<乙C.甲=乙 D.不一定

15.t℃时,有质量分数相同的两份食盐溶液:A和B,A为100g,B为80g,将其恒温蒸发20g 水后,A刚好饱和,则关于B溶液正确的说法是()

A.也刚好是饱和溶液 B.仍是不饱和溶液

C.是饱和溶液,并有晶体析出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16.不能影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

A.温度高低B.溶质、溶剂的量C.溶剂种类 D.溶质种类

17. 已知20℃时,硝酸钾溶液100克,经过加热蒸干水后得硝酸钾晶体15克,则下列各种推断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5克

C、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7克

D、无法判断以上是否正确

18. 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为36克,在该温度下,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可能为

A. 20%

B. 26.5%

C. 25%

D. 30%

19. 已知60℃的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克。现有500克60℃的硝酸钾溶液,若蒸发掉10克水,温度恢复到60℃,不可能有的情况是

A.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等于11g B.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小于11g

C.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大于11g D.没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二、填空题:

1. 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S克,现将b克A物质放到c克水中充分溶解。

(1)如果b克A物质全部溶解,则所得溶液中A物质的质量分数为

(2)如果b克A物质不能全部溶解,则所得溶液中A物质的质量分数为。

2. 根据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变化所得的结果,在表中填上相应的文字。

溶液中各部分变化情况溶质质量不变不变增加减少溶剂质量减少增加不变不变

变化结果溶液质量

溶液浓度

3. 除去K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泥沙,所进行的实验操作次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步操作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玻璃棒】

4. 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硝酸钠固体,充分溶解后,现

象如图一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填序号);

(2)图二能表示硝酸钠溶解度曲线的是(填“甲”或“乙”);

(3)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填序号)。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5. 将一块塑料板放入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塑料板漂浮于液面上(如

右图)。若将溶液降温到20℃时,可观察到的现象

是;。若要看到塑料

板上浮,应采用的方法是。

6. 在20℃,把一定量20% 的某物质溶液加热蒸发去10g水,再冷却至20℃,析出2g不含结晶水的溶质,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5% ,则20℃时该物质溶解度为。

7. 在60℃的恒温条件下,200g的甲物质溶液蒸发掉20g水,能析出10g不含结晶水的甲物质,再蒸发20g水又能析出20g不含结晶水的甲物质,那么原溶液中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在此温度下甲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

8. 将30℃的含有某溶质的溶液136g分成等量的两份,向其中一份加入该溶质10g,结果只溶解了2g就不再溶解了;另一份冷却至0℃,析出溶质(不含结晶水)5.5g,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则该物质在30℃时的溶解度为。40g

9. t℃时,将V毫升密度为d克/厘米3、质量分数为c%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发掉m克水,得到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则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

10. 20℃时将一种可溶性盐与一种不溶物组成的30克固态混合物投入40克水中,搅拌、溶解、过滤,还剩15.6克固体。将此固体15.6克再加到40克水中,搅拌、溶解、过滤,最后还剩余5克固体。在此混合物中,可溶性盐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它在20℃时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 对牲畜动手术时常用1.5%的硝酸银溶液做清毒剂。现用4.5%的硝酸银溶液200g来配制1.5%的硝酸银溶液,问需用多少克蒸馏水?

2. 已知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现要在20℃时配制20g硝酸钾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各几克?

3. 6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55g硝酸钾。若把60℃时的210g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50g 水后,再降到60℃,则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答案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八年级科学(下)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90分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C-12 O-16 Na-23 H-1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选项属于符号的是() 2. 生活中常接触到“加铁酱油”、“高钙牛奶”等用品,铁、钙指的是()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单质 3.世界首个铟金属交易中心已在我国成立并开业。铟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9,相对 原子质量为115,则铟原子的质子数为( ) A.49 B.18 C.66 D.115 4. 三聚磷酸钠(Na 5 P 3 O 10 )过去常用作洗衣粉的辅助剂,我国部分省市为防止水体 富营养化已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衣粉。在Na 5 P 3 O 10 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4 C.+5 D.+6 5.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6.过氧化氢(H 2 O 2 )是隐形眼镜的洗涤成分,关于过氧化氢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它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C.它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它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7.有一条酸河,经分析发现是由于河水中含有的物质R在氧气的作用下发生反应所 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 H 2 O +7O 2 =2 FeSO 4 +2 H 2 SO 4 据则R的化学式为() A. FeS B. Fe 2 S 3 C. FeO D. FeS 2 8.下面有关分子的正确说法是() ①分子由原子构成;②分子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③分子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④分子构成了所有物质;⑤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 A.①②⑤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⑤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认为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绕原子核运行 B.卢瑟福建立的“卢瑟福模型”认为电子像云雾一样出现在原子核周围 C.波尔建立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 D.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像西瓜籽似地嵌在原子中 10.下列试剂瓶标签上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1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 A.A为原子序数 B.B为元素名称 C.C为元素符号 D.D为中子数 B.危险标 志 C.细胞结构 图 D.甲烷分子 A.眼球结 构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电和磁 1、简单的磁现象: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只有两个磁极即:南极S 、北极N 。磁极间存在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2、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 体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 N 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物理学家用磁感线来形象地描述空间磁场分布的情况。磁体周围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 N 极出来,回到磁体 S 极。 3、地磁场:地球的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叫地磁场。磁针指南北就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地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拟,地磁的N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理的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之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4、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也存在磁场,即电流的磁场;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方向跟电流方向的关系可用安培定则来判断: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是: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无铁芯。 5、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叫电磁铁。电磁铁的优点是:(1)磁性的有无可由通断电来控制;(2)磁性的强弱可由电流的大小来控制;(3)磁的极性可由电流的方向来控制。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由电磁铁控制的开关。应用:电铃、电磁起重机、电磁选矿、电磁继电器、电话等. 6、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 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电动机就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的原理制成的,它把电能转化成为机械能。直流电动机中换向器的作用:当线圈转到平衡位置时,自动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从而使线圈沿原方向继续转动,改变直流电动机转向的方法:改变电流方向。直流电动机模型通电后不能转动的原因可能是:_在平衡位置(还有很多可能)_____. 7、电磁感应:闭合电路里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闭合电路、2、一部分导体、3、切割磁感线运动。若电路不闭合,则无感应电流,但有感应电压。这种现象由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切割磁感线方向和磁场方向方向有关。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发电机就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发电机线圈中产生的电流是交流电。我国交流电周期0.02秒,频率:50赫兹一个周期内电流方向改变两次,1秒内电流方向改变100次。大型发电机包括转子和定子两部分。一般采用线圈不动,磁极转动的方式。 8、家庭电路:火线与零线间的电压是 220 , V,分辨火线、零线的工具是测电笔 电能表的作用:测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220V 10(20)A ”的意 义:。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一杯浓盐水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杯底有少量食盐结晶出来,此时,杯中的盐水() A.各部分一样咸B.下面的淡,上面的咸 C.上面的淡,下面的咸D.咸淡分布情况是不确定的 2.在正常工作时,电流最大的用电器是() A.100瓦灯泡B.普通石英钟C.40英寸液晶电视机D.1.5匹空调 3.在下列所列举的各种事例中,没有受到浮力的是() 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与实物电路对应的是() 5.如图是小明为家里的盆景设计了一个自动供水装置,他用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后倒放在盆景中,瓶口刚刚被水浸没,这样盆景中的水位可以保持一定的高度。塑料瓶中的水不会立刻全部流掉的原因是() A.受浮力的作用B.外界大气压的作用 C.受盆景盘支持力的作用D.瓶口太小,水不易流出 6.下列现象与解释相对应的是() A.盆景弯向窗口生长——向光性 B.小偷看到警察就跑——非条件反射 C.人出现中暑现象——散热大于产热 D.呆小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7.春季,樱桃上市后人们出现的反射活动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A.听说樱桃上市而分泌唾液B.吃着樱桃感觉酸而分泌唾液 C.看到樱桃而分泌唾液D.看到“樱桃”两字而分泌唾液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L的亮度,若要求滑片P向右端滑动时灯L 逐渐变暗,应选择哪种接法() A.M接A,N接B B.M接C,N接B C.M接A,N接D D.M接C,N接D 9.读图,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常到a、c两地避暑的原因是() A.a处地处迎风坡,降水多;c处沿海降水多 B.a在山顶海拔高,气温低;c在海边,有海水对气温的调节 C.a处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弱;c处空气稠密,太阳辐射强 D.a处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c处空气稠密,太阳辐射弱 10.选体重近似、发育正常的4只雄性小狗,甲小狗不做处理,乙、丙、丁三只小狗分别做不同手术处理。几个月后,测得各自血液中3种激素的含量如表(单位:mg/100 mL),请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上述四只狗中,行为呆笨、身体发育停止的是() A.乙狗B.丙狗C.丁狗D.乙、丙、丁三只狗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1.下面是我市气象台发布的一条气象消息:我市今天夜里到明天多云,明天白天最高气温10 ℃,最低气温2 ℃,空气质量等级优,请回答: (1)气象消息中说明天最高气温10℃,出现的时间应在__________左右。 (2)北京市寒风刺骨之时海南岛却温暖如春,造成两地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____。 12.大枣中维生素含量高,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种植户经常在枣的盛花期喷施赤霉素药液,这样可以提高产量。 (1)在枣的盛花期喷施赤霉素药液,赤霉素起到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浙教版科学八下 八年级下第一章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 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及稀有气体 原子结构的模型 质子(带正电) 夸克一、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夸克(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负电)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子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五、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 【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 实验现象: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 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的组成元素不止一种)。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组成物质的元素 1、由多种物质组成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叫纯净物。 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期末试卷A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I—127 K—39 O—16 S—32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60分) 1、下列是光源的是( ) A、月亮 B、宝石 C、烛焰 D、看电影时的电影幕布 2、下列动物的受精方式不相同的一组的是() A、金鱼和鲸 B、蛇和龟 C、鸽和猫 D、大鲵与鲫鱼 3、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废墟中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铁制的管道,这种做法是利用铁管能( ) A、传声 B、传热 C、响度 D、通风 4、为了制作一束平行光,班里的同学提出了以下的方法,你认为可行的方法是( ) A、选用凹透镜并把一小灯泡放在凹透镜的焦点上 B、选用凸透镜并把一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选用凹透镜并把一小灯泡放凹透镜的2倍焦点处 D、选用凸透镜并把一小灯泡放凸透镜的2倍焦点处 5、一位同学在使用电流表测电流时,发现指针向左边没有刻度的一方偏转,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电流表的量程选错了节 B、电路中的电流过小 C、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D、电流表被短路了 6、下列现象中,属于非条件反向的是() A、海狮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分泌唾液 B、学生听见铃声,跑进教室 C、司机看见红灯,停止前进 D、风沙吹进眼里,出现流泪现象 7、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月食现象 B、阳光在浓密的树荫下形成的圆形光斑 C、平静湖面上群山的倒影 D、岸边看到清澈见底的湖水中嬉戏的小鱼 8、为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 A、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C、吹响小号后,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 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9、如图所示中能正确测出电灯L1的电流的是() 10、下列关于敲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的响度越大 B、鼓面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的频率越高 C、用大小不同的力量敲鼓,鼓声的响度不同 D、敲鼓的力量越大,鼓声的音色越好 11、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知识点汇总(2013版)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地球上的水 1、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还有0.94%是陆地咸水。 2、地球上的淡水(包括陆地淡水和大气水)仅占水总量的2.53%,陆地包括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小循环 4、水的循环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 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① 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 再生。 环节:蒸发(蒸腾升华)-水汽输送-降水-下渗-沿地表 (地下)径流 原 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因 内因:水的三态变化 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途径 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海陆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 6、径流=降水量-蒸发量 7、水资源的定义: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能不断更新的天然淡水,主要指陆地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往往东南部的地区,水资源越丰富。 8、我国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不均衡。 9、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10、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5、 水 循 环

第2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 电极产生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 正极 (阳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 体是氧气 负极 (阴极)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 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 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 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分子式:H2O)。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无色 气味无味 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 沸点100℃(1标准大气压下) 凝固点0℃(1标准大气压下) 水的异常现象反膨胀现象:4℃以下时热缩冷胀, 4℃以上时热胀冷缩。 (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八年级上科学笔记物质的溶解

八年级上科学笔记物质的溶解冲糖水的故事: 女孩:“妈妈,我要喝糖开水。” (妈妈将一玻璃杯放在桌上,向玻璃杯中倒水,然后向其中加两勺糖,搅拌,糖全部溶解;又取了一勺糖放入杯中,搅拌,杯底有糖剩余。) 女孩:“妈妈,再加点糖吧~” 妈妈:“已经很甜了,再加也不会更甜了。” 女孩:“为什么呀?” 【提出问题】:某种物质在水中能无限制地溶解吗? 一、物质的溶解性 定义:一种物质(溶质)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溶解能力。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P25) 3.物质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P26) 实验结论:有的物质溶解时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浓硫酸。有的物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还有许多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如氯化钠、蔗糖。 4.影响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 搅拌能够加快溶解; 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更快溶解;

颗粒变小是溶解加快。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注意:在描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时候,①必须要指明“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因为是否饱和不仅与温度有关,也与溶剂质量有关;②必须要指明是何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2.溶液是否饱和的判断方法 根据溶液中是否有剩余的溶质固体判断:在一定条件下,若溶液底部有稳定存在的溶质固体,且该固体不再减少,则该溶液属于饱和溶液。 在溶液中加入溶质固体判断:一定温度下,向溶液中再加入少量原溶质,如果不能继续溶解,说明该溶液是饱和溶液;若果还能继续溶解,标明该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一般情况下,对于大多数溶液来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注意:以上适用于大多数固体溶质,极少数固体和所有气体物质不熟用,如氢氧化钙、氧气、二氧化碳等。 【思考】 一杯硫酸铜的饱和溶液,能否继续溶解食盐呢? 硫酸铜的饱和溶液指不能继续溶解硫酸铜,但还能溶解其他溶质 4.浓溶液和稀溶液 1、定义: 浓溶液:在溶液配制过程中,有的溶液溶有较多的溶质,称为浓溶液。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初二科学(下)期末基础知识复习 第1章符号与粒子 三、计算题 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设化学式为 AxBy A元素:B元素=A原子个数(x)×A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个数(y)×B的相对原子质量 2. % 100 * % 100 * * 物质的总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原子个数 元素的质量分数= = 3. % 100 * % 100 * 的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式求得该元素 分数 实际测得某元素的质量 混合物的总质量 纯物质的质量 物质的质量分数= = (也是计算该物质的纯度或百分含量) 4.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四: 1. 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 2. 核电荷数=质子数(带正电)=核外电子数(带负电),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3. 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 道尔顿 ;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 汤姆森 4. H2O 有那些意义 (1)、表示为水这种物质(物质); (2)、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元素); (3)、表示一个水分子(分子) ; (4)、表示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原子): (5)、 表示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 (相对质量)。 5. 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 单质 ,如 氧气O2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 化合物 ,如 水 H2O ;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 氧化物 ,如 氧化钙CaO 。 6. “2”的含义:2Ca 2+ 前2:2个钙离子 ,后2:每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2 2H 2O 前2:2个水分子 ,后2:每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 CaO (Ca 上方的+2) :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7. 地壳中元素含量:氧 > 硅 > 铝 > 铁 。 8. 在元素周期表中“行”称为 周期 ,“列”称为 族 ; 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 增大 。在同一族,各元素的 化学性质 都很相似。 第2章 空气与生命 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 78% ;氧气约占 21% ;二氧化碳约占 0.03% 。 2.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略大,通常用排水集气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方法来收集。 3.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能溶于水的气体,不支持燃烧,能和水反应生成 碳酸(H2CO3,遇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通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方法来收集。通入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方程式为 Ca (OH )2 + CO2 =CaCO3 ↓+H 2O )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会造成 温室效应 效应。 5.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分解 H 2O 2 和加热分解 KMnO 4 或 KClO 3 ,化学方程式为 (1) H 2O 2 ====== H 2O + O 2↑ (2) 2KMnO 4 ====== K 2MnO 4+ MnO 2 + O 2↑ (3) 2KCl O 3 ======= 2KCl + 3 O 2↑ 工业上用 分离空气 制取氧气。利用两种气体的 沸点 不同,属 物理 变化。 6.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用二氧化锰作为 催化剂 ,它的作用是 改变反应速度 ,本身的 质量 和 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 7.我们把物质和 氧气 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我们把 发光 、 发热 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 燃烧 ,如果这种反应以极快的速率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就会引起爆炸 。 而自燃是 缓慢氧化 引起的。 8.可燃物自燃的2个条件是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有充足的氧气并与之接触 。 9.质量守恒定律从宏观上看,就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 MnO2 △ △ MnO2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溶液专题

溶液 一、单选题(共7题;共14分) 1.如下表是物质 A 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现向 100g 水中不断加入固体 A 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 的溶液①—⑤。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 A.②中 A 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③⑤中 A 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2.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 t1℃时,a 的溶解度等于 c 的溶解度 B.c 的人家的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 C.a 的饱和溶液从 t2℃降温至 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 a 中含有少量 b 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a 3.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g.在此温度下,向50g水中加入20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 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A.40.0% B.30.0% C.28.6% D.23.1% 4.下表是固体甲和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0 20 40 100 甲溶解度/克0.173 0.165 0.121 0.076 乙溶解度/克13.3 31.6 63.9 246 A.20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B.100 ℃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但溶液仍饱和 C.20 ℃时,甲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20 ℃时,100克乙物质加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50% 5.今有6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NO3溶液,欲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用的方法是 ( )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B.加入6gNaNO3晶体 C.把溶剂蒸发掉30g D.加入20%的NaNO3溶液30g 6.20℃时,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 应)各10g,充分溶解后,情况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甲乙丙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7 0 3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 C.升高温度,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改变 D.20℃时,甲的溶解度最小 7.烧杯中盛满一定浓度的醋酸溶液(溶液密度约为 1 g/cm3),全部倾倒后烧杯内仍残留0.5 mL溶液,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教学方案】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用符号和模型来表示复杂的事物或过程的科学方法。 2.举例说明学习和生活中所见过的符号和模型。 3.学会用模型解释简单的科学现象和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用符号和模型来表示复杂事物或过程这一科学方法。 2.了解模型的各种不同类型及作用。 3.能用物质粒子模型解释水的状态变化,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三、教学准备 1.随身听、饮料罐。 2.地球仪图片、细胞模式图图片、眼球模型图片、水分子模型图片等。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谈话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程引入 1.观察与思考。(展示一部随身听给学生看) 师:请大家看一下这部随身听,你能告诉老师如何使用它吗?假如你要在巴黎都市购买一套住房,你会去销售大厅看什么?

生: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这部随身听上并没有汉字,而且你也没有看过说明书,你是怎么知道它的使用方法呢? 生:学生思考并回答。(根据机身上的符号,特别是按键上的符号)。师:我们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那么假如你要在巴黎都市购买一套住房,你会去销售大厅看什么? 生:回答问题(楼房沙盘)。 2.讲述。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些类似的符号来表示事物,有时我们也会用到模型来表示事物。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科学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二、模型 1.列举。 师:在生活中,我们曾听说过“模型”这个词。例如我们常见的地球仪、动物细胞模式图等。请你说说什么是模型,并列举几个模型的例子。 生:(学生回答:航模、船模、宇宙飞船模型、建筑模型等)。 2.提问。 师: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我们都用过哪些模型呢?(地球仪、细胞模型、眼球模型、皮肤模型、水分子模型等。(注:老师可以下载这些模型的图片并播放。) 师:我们为什么要用地球仪和植物细胞模式图呢? 生:学生思考并回答。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试题

一、 我会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小题,40分)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就是( ) 2.某同学对一些科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有如下的理解,其中错误的就是( ) A . O 2:可表示一个氧气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 B . 2C:可表示两个碳原子 C.S 2- :可表示一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D.NH 3:可判断出该物质中N 、H 元素的个数比为1:3 3.盐碱地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根本原因就是( ) A.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根细胞液的浓度 B.土壤溶液浓度小,植物吸水过多 C.土壤溶液浓度大,根吸水过多 D.盐碱物质植物不能吸收 4.下列五种物质中均含有氮元素,它们就是按氮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 ①NH 3 ②N 2 ③NO ④X ⑤N 2O 5。根据排列规律,X 不可能... 就是( ) A 、N 2O 3 B 、 NaNO 3 C 、 NaNO 2 D 、 N 2O 4 5.我国新一代气象卫星“风云三号”于今年5月27日成功发射,运载火箭的主要燃料就是偏二甲肼(用R 表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为:R+2N 2O 4 === 3N 2+4H 2O+2CO 2。偏二甲肼的化学式就是( ) A.C 2H 4 B.N 2H 4 C.C 2H 8N 2 D.C 6H 7N 6.如图所示的演示实验,可以验证( ) A.电磁铁磁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B.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C.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 D.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7.小明把几滴香水加到小花瓶的水中,瓶内放入 几株插花,不久花叶 上能闻到此香水的缕缕香气,这主要与植物哪个功能有关( ) A.导管的输导作用 B.筛管的输导作用 C.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 8.科学家研究发现,以Y 2O 3,BaCO 3与CuO 为原料经研磨烧结后可以合成一种高温超导物质,其化学式可写成Y 2Ba 4Cu 6O 13,且在合成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则( ) A.此合成过程的反应类型就是化合反应,Y 的化合价为十2 B.此合成过程的反应类型就是化合反应,Y 的化合价为+3 C.此合成过程的反应类型不就是化合反应,Y 的化合价为+2 D.此合成过程的反应类型不就是化合反应,Y 的化合价为十3 9.植物的根长度能够不断增加,这就是因为( ) A.根冠部分的细胞不断地增多 B.成熟区的细胞不断地分裂 C.伸长区的细胞不断地伸长 D.成熟区的部位不断向上延伸 10.下面就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错误的就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 B.示意图中的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 A .熄灭酒精灯 B .倾倒液体 C .气体验满 D .液体过滤 火柴熄灭 点燃

八年级上册科学《溶液》单元培优训练试题

八年级上册科学《溶液》单元培优训练试题 1.20 ℃时,在三个各盛有100 g水的容器中加10 g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待充分溶解后,情况如表所示,正确的是() A. C.丙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D.20 ℃时,甲的溶解度最大 2.分离混合物要根据各成分不同的性质选用不同的方法,是人们改造、利用自然界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结晶法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B.化学沉淀法是根据混合物各成分的化学性质不同 C.过滤法是根据混合物各种成分的粒子大小不同 D.蒸馏法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的沸点不同 3.30 ℃时将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到20 ℃,另一份加入少量生石灰,温度仍保持在30 ℃。则两种情况下均不改变的是() A.溶剂的质量B.溶质的质量C.溶质的溶解度D.溶质的质量分数 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把烧杯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直接加热 B.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5.能证实20℃时,原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A.降温到10℃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g水,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C.加热到30℃后,再加入硝酸钾晶体仍能继续溶解 D.在2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溶液的质量不变 6.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在室温时难以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A.硝酸钾B.酒精C.二氧化碳D.氯化钠 7.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 A.28℃时1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g B.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 C.①②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③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8.如图所示,甲、乙试管中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科学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电与磁 一、磁现象: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1、磁性:能够吸引、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磁铁:铁质的磁体)2、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3 种类:如果磁体能自由转动,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①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磁铁吸引铁钉的原因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二、磁场: 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线:在磁场中一些带箭头的曲线。 ①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②说明:A、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B、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模型法。 C、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 D、磁感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E、磁感线不相交。 F、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③熟练掌握条形磁铁磁感线的画法。

三、地磁场: ①定义:在地球产生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②磁极: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③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不重合。 四、电生磁: 1.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直线电流周围的磁感线是环绕导线的同心圆,距离直线电流越近,磁场越强。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很相似。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 安培定则:右手握螺线管,四指弯向螺线管的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的一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无铁芯。 3、电磁铁 A、定义:带铁芯的通电螺线管。 B、优点:磁性有无由通断电来控制,磁性强弱由电流大小来调节,磁场方向由电流方向来控制, C、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通过线圈的电流越大,磁性越强;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控制的开关。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进行远距离操作和自动控制。分为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 电话:话筒把声音信号转化成强弱变化的电流(发电机),电流沿着导线流入对方听筒,听筒又把变化的电流通过电磁铁转化成声音信号(电动机)。 五、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如果改变其中一个量,则受力方向将改变;如果两个量同时改变,则受力方向将不变。 2、应用——直流电动机 ①构造:线圈(转子)、磁铁(定子)、换向器、电刷; ②工作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③能量转换: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④平衡位置:线圈处于平衡位置(线圈面与磁感线垂直)时受平衡力作用。 ⑤换向器作用:当线圈转过平衡位置时,通过换向器改变电流方向,从而改变线圈的受力方向,保证线圈持续转动。 六、电磁感应(磁生电): 1、物理学史:该现象1831年被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

浙教版八下科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八下期末测试题 友情提示: 1、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 2、全卷满分150 分,共 4 大题,其中 37 小题为自选题( 5 分),所得分数计入总分,但全卷 得分不超过 150 分。 3、本卷可能用到得相对原子质量:Ca-40 O-16 H-1 P-31 注意: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 A.2H B.H2C. 2H2D. 2H+ 2.下列土壤组成模型中,最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是() 矿水矿水 矿 水矿 水物物 物 质空气质空气物 质空气质 空气有机有机有机有机 A B C D 3.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金属的锈蚀 B、食物的腐败 C、酒精的挥发 D、动植物的呼吸 4.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方向如图所示,则磁体的N、 S 极标注正确的是 S N N S S S S N A B C D 5.下列各种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点燃 B.4P+5O2=点燃 A.2Na+Cl2= NaCl2P2 O5 通电 ↑D. CO2+Ca(OH)2 = CaCO3↓+H2 O C.2H2 O= 2H↑ +O2 6.右表是我市某地空气质量周报的部分内容。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 生影响的是()A、用天然气作燃料 项目 空气空气质空气质 污染量级别量描述总悬浮颗料52

C、汽车排放的尾气 D、用煤和石油产品作燃料 7、在下图所示的家庭电路中,连接正确的是() 8.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A B C D 9 .既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又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应具有的性质是( ) A.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B.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小,不易溶于水D.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 10.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法制氧气时,加入的少量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 ) A.质量不变,性质不变B.质量增加,性质改变 C.质量减少,性质不变D.质量不变,性质改变 11.在两个烧杯(一杯装清水,另一杯装盐水)中各放入一个同样大 小的萝卜条。过一段时间,观察到甲、乙两个杯里的萝卜条的形 态如右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盐水里的萝卜条变得软缩 B、乙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浓盐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 C、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变得软缩 D、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 12.如图所示是研究电和磁内在联系的三个重要实验,发电机所依据的实验原理是 A B C A.A实验B.B实验C.C实验D.都不是 13.今年我国许多城市已开始使用西气东输工程送来的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下列四位同学在讨论化学式CH4的意义,其中错误的是()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 1、模型的作用: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符号的作用: (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 (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 二.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的种类由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决定。 2、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水分解过程的模型你能说出多少相关的信息? (1)、分子由原子构成。 (2)、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 (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成分更小的原子。 (5)、在化学变化过程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4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从分子角度看,其变化的本质是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已。 三.原子结构的模型 1、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道尔顿:实心原子结构模型→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卢瑟福:“核式模型→玻尔:“分层模型”→“电子云模型”。 2、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道尔顿;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汤姆生。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如:铁Fe、钠Na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碳C、磷P、硫S、硅Si等)。 4、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 质子: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带正电) 原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氢原子没有中子) 核外电子(带负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说明:(1)、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3)、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变化,而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浙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模拟卷

浙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模拟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 15 小题,每小题 4分,共 60 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台州各地河水治污采用“河长”制,如果你是一位“河长”,下列做法应该制止的是( ) A .将生活、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河内 B .适当放养鱼苗,恢复生物种类多样性 C .及时打捞漂浮物、清除河道垃圾 D .在河面放置种有净水植物的生态浮床 2.在粗盐(含泥沙等不溶性杂质)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A .粗盐称量 B .粗盐溶解 C .浊液过滤 D .蒸发结晶 3.概念图的建立有助于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下列选项中的概念能分别代表图中abc 的是( ) A. 周围神经系统、脑、脊髓 B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C .内分泌腺、甲状腺、垂体 D .通路、断路、短路 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 L 的亮度,若要求滑片 P 向右端滑动时灯L 逐渐变暗,应选择哪种接法( ) A .M 接A ,N 接 B B .M 接 C ,N 接 D C .M 接C ,N 接B D .M 接A ,N 接D 5.小明暑假乘飞机旅行,飞机起飞时,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起飞一段时间后,突然窗外阳光明媚,天碧蓝碧蓝的,白云竟都在她的脚下,看上去像无际的雪原!小明对这些现象作出了如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描述的是当时的气候 B.在飞机上升的过程中,小明感到耳朵有点疼,这是因为随着高度的升高,氧气含量逐渐减小的缘故 C.地面阴雨绵绵,高空却阳光灿烂,这是因为飞机从平流层进入了对流层 D .雨、雪、冰雹等均属于降水 第5题图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答案)

八年级科学(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C-12 O-16 Na-23 H-1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选项属于符号的是( ) 2. 生活中常接触到“加铁酱油”、“高钙牛奶”等用品,铁、钙指的是( ) A .元素 B .分子 C .原子 D .单质 3.世界首个铟金属交易中心已在我国成立并开业。铟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 为115,则铟原子的质子数为( ) A .49 B .18 C .66 D .115 4. 三聚磷酸钠(Na 5P 3O 10)过去常用作洗衣粉的辅助剂,我国部分省市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已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衣粉。在Na 5P 3O 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3 B .+4 C .+5 D .+6 5.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6.过氧化氢(H 2O 2)是隐形眼镜的洗涤成分,关于过氧化氢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它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C .它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它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7.有一条酸河,经分析发现是由于河水中含有的物质R 在氧气的作用下发生反应所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 H 2O +7O 2=2 FeSO 4 +2 H 2 SO 4据则R 的化学式为( ) A. FeS B. Fe 2 S 3 C. FeO D. FeS 2 8.下面有关分子的正确说法是 ( ) ①分子由原子构成;②分子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③分子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④分子构成了所有物质;⑤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 A .①②⑤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⑤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认为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绕原子核运行 B.卢瑟福建立的“卢瑟福模型”认为电子像云雾一样出现在原子核周围 C.波尔建立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 D.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像西瓜籽似地嵌在原子中 10.下列试剂瓶标签上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 B .危险标志 C .细胞结构图 D .甲烷分子 A .眼球结构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 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 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5.水的循环: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l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 d地表径流e下渗(地下径流) l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水的组成 1. 水的电解 电极 气体的量 检验方法及现象 结论 正极 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负极 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 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第三节.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l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l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1、密度的公式: m ρ= —-- (公式变形:m=ρv v=m / ρ)v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l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 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或克/厘米3, (2)两者的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1kg/m3=1×10 -3g/cm3 (3) 水的密度: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 (4)单位转化::1毫升= 1cm3 = 1×10 -6 m3 1吨=1000千克=1×10 6克 1毫升= 1×10 -3升1升=10 -3 m3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 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 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水的压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