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历史新课程知识结构表解

高中历史新课程知识结构表解

高中历史新课程知识结构表解
高中历史新课程知识结构表解

高中历史新课程知识结构表解(人教版)

主干知识思考题: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试结合这一时期中国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

面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2、古代希腊和先秦时期的中国的政治体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试简要加以说明,并结合各自的社会现实简

析差异的成因。

3、先秦时期的中国思想家和古希腊思想家都重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试列举各自的主要代表人

物,并比较他们思想的异同,以及这种不同对各自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带来的不同影响。

4、从内容、影响两个方面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并结合各自的国情分析其历史影响不同的主要

原因。

主干知识思考题:

1、秦汉时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全面获得飞跃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试以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史实简

要说明这一问题。

2、有人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历史时期之一,并认为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生

了可怕的倒退。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史实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3、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古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几乎同时,法家代表人物也在战国各诸侯国崭露头角。分述古罗马法起源、发展和中国法家学派崛起的背景,归纳罗马法和战国法律

的主要特点,分析其在各自社会所起的作用。

4、改革是实现跨越式发展,达到国家和民族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

比较改革前后北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说明这一观点。

主干知识思考题:

1、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试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简述其表现。

2、从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以来,儒家思想便不断遇到了社会现实的挑战。但儒家思想家却总能与时俱进地发展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使之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逐步取得并巩固其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试以前5世纪至公元14世纪的有关史实说明这一问题。

3、战国至宋元时期,我国在传统科学领域取得了哪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原因何在?

4、同样是富国强兵的改革,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措施有何异同点?其结局又为何不同?

5、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概述中世纪欧洲社会的主要特征,并比较其与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同,简

要分析不同的原因。

主干知识思考题:

1、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迈入近代阶段。其主要表现是什么?此时中国出现了哪些社会转型的征兆?

中国的转型为何没能实现?

2、14-15世纪,中国明朝逐步确立了内阁制度。18世纪英国也确立了内阁制。比较这两个内阁制度

的不同。

3、中世纪的欧洲,传统科学远远落后于中国。然而近代以来,中国的科技水平却又被欧洲远远甩在后

面。分述其表现和原因。

4、列举欧洲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说明启蒙思想家是怎样发展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人文主义思想的?结合史实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的反封建民主思想,没有发展成为欧洲启蒙运动那样形成声势浩大的

思想解放运动的原因。

主干知识思考题:

1、19世纪40-60年代初,中国历史发生了剧烈转折。试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方

面的史实加以说明。

2、工业革命为何首先从英国开始?它又是怎样逐步向英法等国扩展的?工业革命的爆发对西方国家的经济与社会结构,社会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国际关系、民族解放运动以及世界市场的发展等方面

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随着工业革命兴起和发展,欧美列强和亚洲国家呈现出怎样不同的发展趋势?试以英国和中国为例从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等方面加以说明,并分析两国发展趋势不同的根本原因。我们从中可得出哪些

启示?

4、列表比较19世纪中期以前埃及、俄国、日本三国改革目的、内容的异同。三国的改革的影响有何

不同?试分析其影响不同的原因。

5、比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措施的异同。阿里改革和洋务运动的成效有何差异?其原因

何在?

6、19世纪中期的世界艺术几乎是浪漫主义的一统天下,请以音乐、美术、文学等方面的成就说明。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大大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试结合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发展及其影响加以说

明。

主干知识思考题:

1、1861-1919年,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试从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文化科学以及社会

生活的发展等方面加以说明。简析这一时期中国现代化举步维艰的原因。

2、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向西方学习又是怎样逐步深入的?结合经济、政治、外交等

方面的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不断深入的原因。

3、1840年以来至20世纪一十年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试简要叙述其表现。为挽救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方案,采取了怎样的行动?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同样是思想解放运

动,试比较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的异同。

主干知识思考题:

1、从背景、进程特点、科技成就和影响等方面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2、简述世界市场体系形成的过程,并分析世界市场形成的因素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

存在问题。

3、列表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联邦共和制,法国共和制和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并简

要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4、比较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措施、影响的异同,并分析二者内容及影响不同的原因。

5、结合1861年改革的措施及影响,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巴黎公社革命为什么失败

而俄十月革命却能取得胜利?结合二者的主客观历史条件简要分析其成败原因。

6、19世纪,欧洲文学艺术群星璀璨,试列表加以概括。20世纪初,自然科学的发展出现重大革命,

试述其表现及影响。

主干知识思考题:

1、简述近代后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和表现,概述其本质特征及成因,分析其对中国近代社

会发展的作用。

2、概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发展和走向胜利的曲折历程,并分析其胜利的主客观原因。

3、一战后的苏俄(联)和二战爆发前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分别面临了什么问题?各自分别以何措施来解决

问题?结果和影响分别怎样?

4、比较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有何新发展?诞生之初二者历史作

用有何差异?原因何在?

主干知识思考题:

1、一战前后,“亚洲觉醒”三先驱领导的民族解放和振兴的斗争方式有何差异?试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这一阶段,三者领导的斗争的结果又有何差异?试结合各自的国情分析其原因。

2、20世纪的上半期,中国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在看似“柳暗花明”的“巨变”后,逐步走进了“山重水复”的绝境。请回答:①“柳暗花明”的“巨变”指什么?简述其表现和影响?②资本主义现代化走进“山重水复”

的绝境,表现有哪些?请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加以阐述,并简析其原因。

3、以1949年为界的20余年间,中国现代化建设前期陷入困境,后期迅速发展。试简述其情况,并

分析前后状况不同的原因。

4、简述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三次巨变,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的三位巨人的业绩、20世纪中国的三大

政治理论成果形成过程及主要内容。这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试简要加以阐述。

5、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经曲折,简述其表现。中国现代化建设历经曲折的主要原因何在?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原因又在哪里?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启示?

主干知识思考题:

1、20世纪30年代及20世纪晚期,在美、苏、中三国分别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大影响深远的经济运行模式。分述其形成的过程、模式特点以及

各自的影响,并谈谈你对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

2、近代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中国带来截然不同

影响的原因。

3、20世纪以来,世界市场体系化、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不断发展。简要叙述其发展的背景、过

程和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4、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哪三次剧变?背景、过程和影响分别怎样?

5、20世纪以来现代主义成为艺术发展的主流。其共同特点是什么?简述其在音乐、文学、美术等领

域的表现。

6、工业革命以来社会主义运动曾经历了三次大飞跃,请简要加以阐述。苏东剧变使之遭到严重挫折,

我们应从中汲取哪些教训?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结构】 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①背景: 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 (夏商周时期) (1)分封制③主要封国 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概括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西周政治制度⑤影响: ①含义: (2)宗法制②特点: ③影响: (1)前提:秦的统一。(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 ①皇帝制:特点、地位 确立 (2)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 (秦) 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3)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古 代①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 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 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 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 制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 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 (秦朝至清朝) (2)地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 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 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 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 ①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 ②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 (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 ④宋:提点刑狱司 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 ①世官制:含义 (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75586

精品文档考试教学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诸侯的权利:1、在封疆内可对卿大夫再分封 2、职位世袭 3、设置官员 4、建立武装 (1)分封制 5、正派赋役 早期政治制度诸侯的义务:1、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2、镇守疆土 3、随从作战 4、缴纳贡赋 5、召见述职 (夏商周时期) (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 西周政治制度 ①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宗法制②特点:a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 b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 制 c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且有双重关系 (嫡长子与其他之后再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③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 稳定和团结。 御史大夫 建立:秦朝:皇帝制→中央官制丞相→郡(守)→县(令)→乡(里) 太尉 古郡国、郡县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与朝廷对抗)代①汉朝 推恩令(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中②唐朝:节度使制和藩镇(削弱中央集权) 国(1)中央集权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各地调派精兵,充当中央禁军 ③宋朝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置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管理 ④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的 政①汉朝:内外朝制度(加强军权) 治②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拟)门下(审)尚书(执) 制演进与强化(2)君主专制③宋朝:分割相权:军事、行政、财政→(加强军权) 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④元朝:中书省(削弱军权) (秦朝至清朝) 汉:察举制

高一历史知识框架(完整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禹传子,家天下——王位世袭制的产生 2、夏商的统治 王权和神权的结合 初步建立起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加强对全国有效的统治 2、分封物:土地和人口 3、分封对象:(以血缘宗亲为主)王室、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4、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5、形成的等级结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6、评价: 一方面: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另一方面:诸侯国有很大的独立性,随着王室的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 2、实质: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4、作用:保证了贵族的世袭特权和政治的垄断。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秦的统一 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二、皇帝制度的确立和特点 1、独尊——皇帝地位的至尊 2、独裁——皇权的至高无上 3、世袭——皇权的不可转移 三、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结构 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 特点:相互配合,彼此牵制,服务于皇权

四、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1、特点:直接向中央负责,完全服从于中央;地方官僚都直接由皇帝任命。 2、作用: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第三课从汉到元中央集权制的发展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总体特点:这一时期,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时隐时现,但总体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受到分割和限制。 1、汉武帝的“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割据 地方藩镇权力很大,发展成为割据势力,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形成了分裂割据之势。3、北宋的“强干弱枝” 表现: 军事上:收兵权; 行政上:文官主政地方,相互牵制;

高中历史线索及知识结构详解

高中历史线索及知识结构 中国历史 (一)古代史(距今170万年前——1840年前) 一、原始社会时期 1、按生产力发展水平来分:旧石器时期(打制)新石器时期(磨制) 2、按社会组织形式来分:原始人群、氏族公社(血缘) (1)原始人群阶段:(距今170万年—前2070年)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左右。 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左右 山顶洞人:距今1.8万年前左右 (2)氏族公社时期: ①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7000年----5000年左右: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 ②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4000年----5000年左右: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炎帝,黄帝,蚩尤部落时期、尧,舜,禹部落联盟时期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公元前476年 1、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间阳城 2、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间殷奴隶制度确立 3、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间镐京(今西安附近) (1)政治上:王位世袭制(夏)、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西周)确立 (2)经济上:井田制形成,青铜铸造技术高超,出现瓷器,商人出现,商业官控(工商食官)。 4、东周: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洛邑(今洛阳) 春秋:公元前771年-----公元前476年奴隶制瓦解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封建制确立 (1)经济上:春秋时:铁犁牛耕出现,私田出现,鲁国税制改革,垄作法。 战国时:铁犁牛耕得到推广,土地私有确立 (2)政治上: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商鞅变法、李悝、吴起)——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 (3)文化上:诸子百家、百家争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孔子:核心是“仁”为政以德,有教无类。——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儒家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荀子:仁义、王道,以德服人,君民舟水关系。性恶论,法治。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法家——韩非子:法治、中央集权 道家:老子: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代表没落的奴隶主庄子:继承和发展老子的学说;追求“逍遥”贵族的利益(消极)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提倡节俭——代表平民的利益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公元1840年 1、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形成、初步发展 (1)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秦朝(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咸阳—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知识网络结构】: 【背景知识与单元线索】 1、“中国近代史”: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划分标准:社会性质),开始于1840 年鸦片战争,结束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止时间及标志)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革命任务及性质),因领导阶级不同,又分为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者的分水岭1919 年的五四运动。 2、基本线索: ①中国遭受外来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1840-1901):包括四次战争及五个不平等条约。 ②中国各阶级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包括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③图示 旧民主主义革命示意图 1840 1842 1851 1856 1858 1860 1864 1894 1895 1900 1901 1911 1919 侵略战争鸦片第二次甲午八国联 战争鸦片战争战争军侵华 不平等条约《南京》《天津》《北京》《马关》《辛丑》 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示意图 1919 1921 1924 1927 1931 1934 1936 1937 1945 1946 1948 1949 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五四中共成立第一次南昌红军七七日本三大 运动(一大)国共合作起义九一八长征事变投降战役 【专题总结】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发动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简表(1) 名称时间发动者影响 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国、法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日本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英美俄日法 德意奥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境地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937-1945年日本 2、强签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图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D少数民族抗日: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 A 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 ①背景 B中共七大召开:内容、意义 C 1945年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a1945年7月,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b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 抗战胜利②胜利 c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关东军作战 d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 e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 A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的反对外来侵略取得了完全胜利; ③意义 B 洗雪了民族耻辱,扞卫了民族尊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C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社会基础: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1)背景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旧民主主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兴中会、同盟会义革命(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 民国成立:时间、性质、都城、国旗、纪年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性质、法令措施 (3)中华民国成立颁布时间:1912年 《临时约法》 制定的机构:孙中山代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着的里程碑 ①原因: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第一阶段:中心在北京;主力学生;口号 (1)五四运动②过程第二阶段:6月初,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①条件:1.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 2.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 3.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近(2)中共成立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嘉兴 代②中共一大 中内容: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国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的时间:1922年 民③中共二大内容: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诸侯的权利:1、在封疆内可对卿大夫再分封 2、职位世袭 3、设置官员 4、建立武装 (1)分封制 5、正派赋役 早期政治制度诸侯的义务:1、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2、镇守疆土 3、随从作战 4、缴纳贡赋 5、召见述职 (夏商周时期) (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 西周政治制度 ①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宗法制②特点:a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 b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 制 c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且有双重关系 (嫡长子与其他之后再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③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 稳定和团结。 御史大夫 建立:秦朝:皇帝制→中央官制丞相→郡(守)→县(令)→乡(里) 太尉 古郡国、郡县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与朝廷对抗)代①汉朝 推恩令(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中②唐朝:节度使制和藩镇(削弱中央集权) 国(1)中央集权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各地调派精兵,充当中央禁军 ③宋朝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置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管理 ④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的 政①汉朝:内外朝制度(加强军权) 治②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拟)门下(审)尚书(执) 制演进与强化(2)君主专制③宋朝:分割相权:军事、行政、财政→(加强军权) 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④元朝:中书省(削弱军权) (秦朝至清朝) 汉:察举制 (3)选官用官制度魏晋:九品中正制 隋—清:科举制 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 顶峰:明清:君主专制清:议政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归纳框架图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归纳框架图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归纳框架图》的内容,具体内容:学习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因为历史学习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太多,时间、地点、人物、时间,都要记得一清二楚,很多学生备受困扰,下面由我为你提供的,希望大家喜欢。欣赏12... 学习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因为历史学习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太多,时间、地点、人物、时间,都要记得一清二楚,很多学生备受困扰,下面由我为你提供的,希望大家喜欢。 欣赏 1 2 3 4 5 高中历史知识点一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强化 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压力增设了:内阁; 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牢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 4、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 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5、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6、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中历史知识点二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 "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结构】 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①目的: 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 (夏商周时期) (1)分封制③主要封国 西周政治制度⑤影响: ①含义: (2)宗法制②特点: ③意义: (1)前提:秦的统一。(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 ①皇帝制:特点 确立 (2)确立②三公九卿制:三公名称及职权、特点(配合、牵制;朝议) (秦) 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3)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代①汉朝:三公九卿、中外朝制度 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 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 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 制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 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 (秦朝至清朝) (2)地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 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 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 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 ①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 ②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 (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 ④宋:提点刑狱司 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 ①世官制:世袭制 (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 ③科举制:含义、创立、意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框架(大括号)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 必修二经济(物质文明)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提示】 本专题主要涉及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古代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古代经济政策四部分内容。古代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小农经济是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模式。古代手工业主要有三种形态: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古代手工业发展技艺世界领先。在重农抑商的古代社会,商业及明朝中后期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压抑,发展缓慢。 【知识结构】 1、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 ①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2、耕作技术的演进②生产工具:汉代的生产工具、牛耕的演变、灌溉工具。 ③水利事业:战国时期兴修的都江堰、郑国渠 一、农业经济①商周时期的井田制; 3、古代土地制度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三种形式; ③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现象 4、古代赋役制度 5、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三种形态: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 古①纺织业:类型、发展概况 代二、手工业经济 2、主要成就②冶炼业:类型、发展概况 中③陶瓷业:发展概况 国 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经 济 1、古代历朝商业活动概况: 在三、商业经济2、历代“市”的发展: 基 3、商业都会的崛起: 本 4、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特点:结 构①含义: 与 1、重农抑商政策②产生标志: 特③产生原因: 点四、经济政策④特点(表现): ⑤评价 ①秦朝:统一度量衡和统一货币 ②历代对私营工商业的管理 2、工商业的管理 A含义 ③“海禁”政策 B产生原因: C影响 ①产生概况: 3、资本主义萌芽②特征:雇佣关系 ③发展状况及原因: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体系25256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结构】 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①背景: 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 (夏商周时期) (1)分封制③主要封国 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西周政治制度⑤影响: ①含义: (2)宗法制②特点: ③影响: (1)前提:秦的统一。(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 ①皇帝制:特点、地位 确立 (2)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 (秦) 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3)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古 代①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 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 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 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 制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 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 (秦朝至清朝) (2)地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 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 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 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 ①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 ②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 (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 ④宋:提点刑狱司 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 ①世官制:含义 (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 ③科举制:含义、创立、评价。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

君主专制 高三复习高中历史知识体系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上位世袭制 中央:相、卿士 地方:侯、伯 分壬寸制宗法制 夏朝商朝西周 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中央村L枸汝岂冊輕 1<<皇权且梅机曲才睛) 权” 化 r崇土三乞、/匕躺I制匹叙=中外#j制应m =三 省六部;1刑采二二府三司三衙w:摩丞相” 设内陶 I请=牟机处 西仅: 右机枸诳冴沿卒 < 屮央隼权与地右旳才丹、 公 抑 三 九 制 中外朝、 扩大尚 书台权力 秦朗两色 早 期 政 治 制 度 4彤阿并行丽J “ m飜毎吁川匕冋 之舌L” 4 "粧曲令仁舸史兀=幵窃制 明=他右邊三司 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逐步加强口口 六部 制 二府制、 参知政出 和三司使宣政院 元钢 废中书省 和丞相设 内阁 明朝 封建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加强口 眾始社会夏朝商钢叫周仝元前却恥年公元師1颂年督元fiintwi年 禅让制夏商政治制度 设军. *机处 消诩 封 建 专 制 主 文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逐 步 加 强 A 战国秦缰聲禅汉东汉 ?■ ■ ■■ ■■ ■■ ■ ■ ■.■■■ ■■■ I■■一■ ■ ■ ■■■■■ ■ ■■ ■■ ■■■ ■■ ■ ■ ■ 公元和Tl年公元師4恥年公元前4巧年舍无蘭221年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苗年220年春秋 宗社制 分封制 皇帝制度中外朝制度 鹫2卿制度豔器

勉年 刑年 112睥 1ZM 1彌年 1⑷年 ISM- "Il 年I 乳眸 二府制 行省制度内阁制度鞫L 处设立鸦片辛袤能壯咖尉束 战争 第1页 第二单兀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三国前晋 Mm 『北来 南宋 元朝 m 懈统治前期淋缆治晚期 九品脚年 屮正制 眈年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爲T 应 S 3OQO 牟11和年 1100年 歳芥士「士r 爱琴文明 公元前 800年 雅典城 邦萌芽 公元前 巧0年 磐马 城粗立 企元舸 506年 克利斯 提尼改革 公元前 449年 公元前 430年 400年 < + :帽我迭} 产生 公元前 公兀前 13(*年 100 年 耳苴顿土国 征BR 聆 腊" 希腊城邦制 度开 始莊蒂 公元舸 200年 万民袪出现 龙鬲一孟ji 年 27年 頊耳帝 別4年 棱伦改革 罗马共 利国建立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知识归纳 必修课 中国史:必修①第一单元:1.商周政治制度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3.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 政治史: 世界史:必修①第六单元: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 中国史:必修②第一单元:1.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发展4.资本主义的萌芽、 “重农抑商”、“海禁” 经济史 世界史: 古代史 中国史:必修③第一单元:1.春秋战国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3.宋明理学4.明清儒学思想 文化史 世界史:必修③第六单元第一课: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中国史:必修③第二单元: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2.汉字的演变及书画3.文学成就4.戏剧的发展 科技史 世界史: 只供学习与交流

中国史:必修①第二、三单元:1.1840-1900列强侵略中国及中国人民反抗2.日军侵华战争及中国军民抗日3.辛亥革命 4.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 5.新民主主义革命 政治史: 世界史:必修①第七、八单元: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的确立 4.《共产党宣言》 5.巴黎公社 6.俄国十月革命 中国史:必修②第二单元: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和民族工业兴起2.民国时期我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经济史 世界史:必修②第六单元:1.新航路的开辟2.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 近代史 中国史:必修③第三单元: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文化史 世界史:必修③第六单元: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 中国史(生活史):必修①第四单元:1.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 科技史 世界史:必修③第七单元: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只供学习与交流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

必修1基本考查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Array 夏商的政治制度 行政管理制度 ①武王分封 ②周公旦进行更大规模的分封 过程③春秋时期,分封制受到破坏 ④战国时期,分封制完全瓦解 西周分封制 ①周王将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 诸侯国 内容②诸侯国有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等义务 ③战国时期,分封制完全瓦解 加强了统治 作用: 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另外统治区域 定义: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嫡长子继承制 西周的宗法制特点: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影响 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的统一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①秦朝疆域不断扩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 国家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 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以及形成以华 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 和完善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西汉:皇帝制、三公九卿制;汉武帝时,中朝——尚书令、外朝——三公 九卿制度 东汉:扩大尚书台权力 中央政治制度魏晋: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 北宋:二府制(中书门下、枢密院);后设参知政事、三司使 元:中枢省、枢密院、宣政院 西汉:汉初郡国并行制,后郡县制,并设州为监察区 东汉:州郡县制 隋代:州县制 地方政治制度唐代:道州县制 北宋:路州县制 元代:行省制,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宣慰司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太祖废宰相,权分六部宰相制度从此废除 中央:内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的形成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明朝明宣宗时,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明神宗时,“部权尽归内阁”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议政王大臣会议削弱皇权 中央康熙帝设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 地方:推行行省制度 影响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归纳框架图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归纳框架图 学习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因为历史学习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太多,时间、地点、人物、时间,都要记得一清二楚,很多学生备受困扰,下面由为你提供的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归纳框架图,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归纳框架图欣赏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强化 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压力增设了:内阁; 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牢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 4、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 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5、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6、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中历史知识点二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体系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体系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新课标)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归纳 中国史:必修①第一单元:1.商周政治制度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3.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 政治史: 世界史:必修①第二单元: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中国史:必修②第一单元:1.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发展 4.资本主义的萌芽、“重农抑商”、“海禁” 经济史 世界史: 古代史 中国史:必修③第一单元:1.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 3.宋明理学 4.明清儒学思想文化史 世界史:必修③第三单元第一课: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中国史:必修③第二单元: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2.汉字的演变及书画 3.文学成就 4.戏剧的发展 科技史 世界史: 1

中国史:必修①第四、五单元:1.1840-1900列强侵略中国及中国人民反抗 2.日军侵华战争及中国军民抗日 3.辛亥革命 4.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 5.新民主主义革命 政治史: 世界史:必修①第三、五单元: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的确立 4.《共产党宣言》 5.巴黎公社 6.俄国十月革命 中国史:必修②第二单元: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和民族工业兴起 2.民国时期我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经济史 世界史:必修②第二单元:1.新航路的开辟 2.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近代史 中国史:必修③第五单元: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文化史 世界史:必修③第三单元: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中国史(生活史):必修②第二单元:1.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科技史 世界史:必修③第六单元:1.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2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必修一知识结构图

讲学稿()世界史知识结构与框架(必修一部分) 年级:高三学科: 历史主备人:杨臣时间:2016年10月23日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导课: 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①地理:希腊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1)形成的历史条件③经济:商品经济发达,有利于平等互助、自由、民主观念形成 ②政治前提:城邦政体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 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背景: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崛起。 颁布“解负令”,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措施颁布财产等级制度,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古①梭伦改革恢复公民大会 希(公元前六世纪初)改革国家权力机构新设“四百人会议” 腊设立陪审法庭 的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 民(2)雅典民主政治演变过程 主②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六世纪末)——雅典民主的确立 制 A除十将军外,以抽签方式产生各级官职 度③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 B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 (“黄金时代”)百人会议、陪审法庭。 C公职津贴。 意义: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3)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公民平等、法律至上 早期习惯法:贵族担当法官,随心所欲解释法律, 平民利益受损 ①习惯法到成文法标志:《十二铜表法》公元前五世纪中期 成文法诞生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清晰 评价:贵族对法律随意解释受到限制, 平民利益得到保护 古 代时间:罗马共和国时期 罗马(1)罗马法的发展演变公民法使用范围:罗马公民 的缺陷:有明显的狭隘性 法②公民法到万民法形成时间:由共和国到帝国过程中(三世纪)律适用范围: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 万民法作用:使法律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 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