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略谈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思路

略谈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思路

广,人手少,又忙于事务而显得力不从心,强化财政监督成了一句空话,因而根本不能从外部监督上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五)会计法制不健全,执法不力。必须看到,我国会计法制建设还存在着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会计法规制度的不相协调,法规制度实施不配套,法规体系还不够规范科学;二是对现有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不力。主要表现在对会计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深入,执法不严等方面。

二、构筑预算会计信息保障体系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当前存在的问题必须将其放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考虑,从多方面着手才能见效。要加大立法的力度,努力创造公平合理的环境,与预算管理相关的各种法规应当互相衔接,互为补充,不造成漏洞。要加强会计准粤U的制度,使会计反映方法更科学、更先进。要建立以强化内部管理为中心的会计管理体系。

(一)建立公允、规范的预算会计核算体制

它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和贯彻执行两方面,它的覆盖面涉及所有会计主体。从而实现会计信息之间的客观性、可比性。当前重要的是要认真开展监督检查,保证预算会计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针对单位会计人员的特点和工作要求,科学地确定培训内容,做到教育对象层次化、知识结构系统化,为会计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提供保证。

(三)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与纪律教育

要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制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纪律与规范,并进行广泛宣传,同时结合会计证管理制度,加强对会计人员执业纪律的监督检查,引导教育财会人员坚持原则、遵守法纪、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以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四)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收入来源,从源头上纠正会计信息失真

预算会计反映预算资金的运行情况.行政事业单位收费收入形成的预算外资金的不规范账务处理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之一。从全国范围看,各级各部门行政事业收费居高不下,数目甚至几倍于税收,并且造成各单位乱收乱支,严重影响了经济秩序和财经纪律,结合“费改税”清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是纠正会计信息失真的治本之举。

(五)强化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不同职能,明确其职责

大力推行管理会计,是会计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将目前的会计队伍按其作用分为财务会计人员和管理会计人员,前者代表国家行使职权。后者代表单位行使职权,前者由国家统一的会计机构委派,后者属于单位职工。两种会计职能的划分,可以有效避免因会计人员双重身份带来的责任不清以及对所在单位利益的偏袒,有效地维护国家与单位的利益。

(六)完善会计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监控机制

要充分发挥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政府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的作用,强化财务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加大会计中介服务机构的督导力度,并在理顺关系的基础上,继续强化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对各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运行过程进行定期核查,不仅对财务账目和会计报表进行检查,还要通过实地调查核定情况,不仅要检查其经费来源是否正当,使用是否正确,开支是否合理,还要认真查对和分析其数据资料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如发现数字不准,账实不符,要查明原因,属技术原因要进行指导帮助,属责任问题要批评教育,对弄虚作假者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给予法律处分,通过监督检查。确保预算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信息真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需要;是营造公平、公正、透明、有序社会环境的需要;更是促进廉政建设,保持正常社会经济秩序的需要。总之,一方面要通过预算会计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促使会计单位的微观活动服从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促进单位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运用预算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为财政决策和宏观调控服务,共同支撑起真实反映会计信息这一片蓝天。

68北方经济.20帖年第7期

略谈我国产业

张文李雯剑

摘要:我国产业投资基金从概念的提出到现在,整体上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与发展。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一种新的投融资体制不但可以促进我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创业投资及企业重整并购等产业投资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社会资金的合理配置,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本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可以较好地解决我国产业投资的现状问题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产业投资基金投融资体制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企业重整基金

由于资金短缺,我国产业投资发展相对滞后,存在诸多的问题,而另一方面本国居民储蓄、保险资金又寻求不到投资渠道。如何构建一种高效的投融资体制,在资金需求与资金供给双方间形成一座良好的沟通桥梁,是我们急需探讨的话题。参照各发达国家的经验及结合本国的实践,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投融资方式,而且产业投资基金所具有的优越性可以促使社会资金达到合理配置,进行投融资体制的结构调整,从而促进国企改革并增加资金来源渠道。本文论述了在我国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产业投资基金的界定

产业投资基金这个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5世纪的创业活动(ventureactivities)。当时英国等一些西欧岛国为寻求远洋贸易,纷纷以入股合营方式设立一些企业组织,直接促成了“创业资本”(venturecapitaI)的起源。19世纪,美国的西部开发热使得美国的创业投资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但此前的创业投资还都只是由投资者个人直接投资于创业项目,或通过律师、会计师的介绍分散地投资于创业项目。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随着美国经济由军工产业向民用产业转变,大量新兴的中小企业的诞生,才促成了创业投资基金这种组织制度化的创业投资的诞生。

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专门投资于重整老企业的“企业重组基金”(tumamundfund)。同时,创业投资基金制度在80年代传人亚洲地区,在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还出现了专门投资于基础设施创业项目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

1995年,国家计委开始对产业投资基金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所谓产业投资基金,指借鉴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规范的创业投资基金运作形式,通过发行基金券(如受益凭证、基金单位、基金股份等),将不确定多数投资者的不等额出资汇集成一定规模的信托资产。交由专门的投资管理机构按照资产组合原理投资于特定产业的未上市

万方数据

投资基金的发展思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武汉

430064)

企业,并通过资本经营和提供增值服务对受资企业加以培育和辅导使之相对成熟和强壮,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与回收.投资收益按出资比例分成的金融制度。

二、在我国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国各类产业投资发展存在着滞后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投融资体制方面的不健全出现的。归根到底,这些问题最终还是由于资金不足及供需双方的不平衡所导致的。而另一方面。我国居民储蓄资金与保险资金规模过于庞大,但由于一系列的政策体制问题,如此庞大的资金却难于寻求到理想的投资对象。

我国居民的定期储蓄存款滞留在银行(见图1),若这只“笼中虎”被释放,会随时冲击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害。

图1:2000一2004年人民币定期储蓄数量(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4年12月底.我国国内保险业保费收入达43181349.81万元,比2003年增长11.28%,资产总额更是达到118,535,4“.56万元,年增长率超过29.93%。在保险资金中80%以上为寿险资金,而寿险资金中约70%以上是10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保险资金的大幅度增长与现有的资金运用方式形成了很大的矛盾。从理论上来说,寿险资金由于具有长期储蓄的功能,拥有大量稳定的长期资金可用于投资大型基建项目及产业项目,居民定期储蓄也具备同样的功能。而且从投资风险来看,投资基础设施及一些产业项目既没有获得暴利的可能,也基本没有血本无归的担心,即使是投资于一些创业投资项目。由于组合投资的特性极大分散了风险,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加之投资家若谨慎地选择项目,也可以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因此这一风险低、回报相对稳定的投资领域正适合定期储蓄资金及保险公司负债资金运用的特点:安全性、收益性、支付的确定性。从国外经验来看,很多发达国家的共同基金、寿险资金的运用广泛涉及高速公路、桥梁、房地产等具有中长期性质的产业投资项目。

产业投资基金对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一)改善社会资金配置结构

首先,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在分流储蓄及增加保险资金等中长

期资金的投资渠道方面有重要积极的作用。能大规模引导闲散资金转化为生产建设资金。随着利率不断下调,储蓄和投资曰益分离,居民投资呈多样化趋势,除银行存款外,投资于股票、债券、基金越来越多。产业投资基金的推出,拓宽了投资渠道。可以满足多层次的投资要求,从而优化了资本市场结

构。另外,产业投资基金是以非上市企业的股权为投资对象的,而在我国非上市公司又占了绝大多数。改善未上市公司的产权制度与内部治理结构,

从而培植大批具有上市前景的股份公司,为股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二)进行结构调整,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利用产业投资基金可以将资金有效地引入产业投资领域,并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刨业投资及其他各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业,从而促进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并进一步促进投融资体制的改革。产业投资基金不仅有利于推进我国基础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领域的科技含量。

(三)深化国企改革

从欧洲各国及东欧国家的经验来看,产业投资基金可以对传统产业和国有企业的改造和重组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并在解决国有企业债务问题的同时。有助于国有企业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约束机制,从而能从根本上消除国有企业高负债的根源。由于产业投资基金在国有企业重组的运作过程中,除了要遵循基金运作的一般规律外,还要体现重组基金的特点,即基金应在企业重组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权。对企业重组的重大事项有权决策,至少要对企业的管理层有控制权。

(四)利用外资

产业投资基金运用于吸收外资,主要以海外中国基金(国家基金)的形式出现,它与国外贷款和发行债券相比,不仅不存在还本的压力,而且存在资金抽回的问题。有效地连接国外投资者和国内筹资者,加强联系。被投资的国内企业的经营管理

一般不会受到基金投资者的直接干预,企业较少受到国外资本所有者的控制。中外合资产业投资基金,变直接投资为间接投资,这样就更有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为非上市公司提供资本支持,减轻以冲击方式进入的压力。

三、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一)基础设施投资基金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随着经济建设的持续进行,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在未来中长期内将维持较高水平。但是,由于没有实施基础设施投资基金.西部地区面临资金严重短缺现象,目前西部地区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国家财政投入、金融机构贷款、资本市场融资及引进外资等几个渠道。但从以下分析来看传统的投融资体制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完全支持西部开发的资金需求,而且西部地区资金外流严重,形成严重的“马太效应”,使之跌入“贫困陷阱”。表现

为:

1.国家财政投入

相对于庞大的西部资金需求来讲,中央财力毕竟有限。虽然2003年中央对西部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投资额的比重由1999年的18.7%上升到19.9%。但对于开发土地面积占全国55%的西部广大地区所需要的巨额资金来说只是沧海一粟。

2.金融机构贷款

北方经济?20嘶年第7期

69

万方数据

随着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的进行,商业银行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资金运用坚持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原则,而西部地区的预期收益率低和投资风险相对较高,从而出现东部银行资金流入少,西部银行资金流出多的局面。据测算,西部地区近年来获取的银行信贷资金量不足全国的20%.且通过资金上存、净拆出、直接向东部投资等渠道流失的资金达10%。

3.资本市场融资

西部企业的竞争能力由于种种原因,往往赶不上东中部企业,从而造成资本市场融资能力低下,证券化和票据融资受阻,使得股票和债券发行较少,融资额度低。再加上近几年来中国股市的低迷状况。对西部地区企业的融资困难更是雪上加霜。

4.引进外资

与东部相比,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交通、通讯信息产业不发达,开放程度低,投资环境不够理想,虽然在利用外资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实际利用外资数量大大低于东部,而且西部直接利用外资比例低,质量不高,其中B股和H股以及海外上市公司太少、规模太小,与东部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国际上目前盛行的BOT和TOT引资形式在西部地区发展缓慢。

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存在,它不仅能提供一个长期的稳定的资金来源,而且回报率高,因此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来改变我国西部地区落后的局面是非常必要的。

(二)创业投资基金

我国的创业投资从1998年走上全面发展历程以来。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清科最新资料统计数据:中外创投机构在2004年共对253家大陆及大陆相关企业进行投资,投资额总计12.69亿美元,其中投资案例数量较2003年增加43%,投资金额上升28%。中国创业投资2001至2004年接受的投资额呈明显加快的上升趋势(见图2),其行业分布也适应国际潮流的发展(见图3)。

图2:中国创业投资2001~2004年度投资额(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清科统计

图3:2004年中国创业投资行业分布(按投资金额)

资料来源:清科统计

70北方经济?20嘶年第7期

我国的创业投资资金来源目前仍是财政科技拨款和银行科技开发贷款为主。由于国家财力有限。拨款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逐步下降,银行因控制风险也始终把科技开发货款控制在较小规模,使得风险资本增长缓慢并且质量不高。创业投资产业基金的资金来源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经济的发展,并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1.创业投资发展不够成熟

国内创业投资80%都投资于处于发展期或成熟期的产业。这与创业投资具有的高风险、协助创业的原始精神相违背,形成了创业投资公司过分偏重并购上市的增资且持股期缩量。投机性较重,有违背创业投资的本质。

2.创业投资的资金规模较小

现在许多大型国际投资公司都能利用各种资源为各国投资企业提供服务。而我国创业投资缺乏有效的全国性筹资渠道和高效的投融资体制,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资金的筹集,造成投资规模偏小,分散风险度低。

3.企业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目前创业投资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金融机构、政府。而国外的创业投资资金大都依赖于法人机构和个人。这主要是因为创业投资的本质是高风险、高回报,而且其流入、流出量不稳定,对风险缺少担保机制,对投资的价值不容易认定.缺乏长期性资金注入,致使创业投资资金来源不足。

(三)企业重整并购基金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近十几年来一个热门话题。事实上我国有些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是巨额存量资产的盘活。目前陷于困境的许多周有大中型企业,人员素质较高,生产经营环境也不错,但由于缺乏大量资金的启动,只能坐看一些高技术、重工产品市场机会的丧失。如果这些企业能借传统优势。并在产业基金的推动下再入市场,就可以焕发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

四、政策建议

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是有益的并且是迫切的。产业投资基金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化解国有银行不良信贷资产、解决亏损国企的债务、推动资本市场的培育、促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西部大开发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在资本运作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当然,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并不是毫无风险可言。我国近几年来由于投资结构失衡,造成部分投资领域过热。而且地方政府“圈钱”现象严重,一窝蜂地“寻租”。如房地产领域,虽然其过热的现象大部分是由于银行贷款大量流人造成的,但我们仍然要警惕一些外资无序的流入与非法的产业投资基金的筹集,因此,要克服这些困难,最重要地是将产业基金合法化,并制定一系列法规政策确保产业投资基金的健康有序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作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洪波,刘传葵.2004中国基金前沿报告叫.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季敏波.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研究『M1.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l李康,顾宇萍,恽铭庆等.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理论与实务[M1.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4】刘东生,刘健钧.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的几个问题Ⅱ1.宏观经济管理,2003,(3).

【5】叶翔.美国产业投资基金们.金融研究,1998,(10).

[6】纪尽善.发展中国风险投资基金问题研究卟社会科学辑

刊,2000,(1).万方数据

略谈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思路

作者:张文, 李雯剑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武汉,430064

刊名:

北方经济

英文刊名:NORTHERN ECONOMY

年,卷(期):2006,""(14)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6条)

1.王洪波.刘传葵2004中国基金前沿报告 2004

2.季敏波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研究 2000

3.李康.顾宇萍.恽铭庆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理论与实务 1999

4.刘东生.刘健钧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的几个问题 2003(03)

5.叶翔美国产业投资基金 1998(10)

6.纪尽善发展中国风险投资基金问题研究 2000(01)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毛煜国外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2009

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有着资金聚合放大、股权资本,投融资效率高等的优势,能够有效地引入民间资本,缓解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压力,减轻中对银行贷款的高度依赖,是解决我国长期以来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问题的有效途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等一批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试点运行,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的实践探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随着我国投融资体制和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入,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将会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一个重要的投资品种。

我国对于产业投资基金的研究尚属于起步阶段,有关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研究专业文献很少,而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模式方面的研究基本属于空白。国外的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起步较早,规模较大,目前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本文力图充分研究国外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经验,具体包括资金来源、组织形式、运作机制和监管模式等各方面,并将其与我国国情有效结合起来,为我国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提供借鉴。希望笔者的研究能够为我国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2.学位论文张鑫鑫中国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运作及其支撑环境研究2009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巨大的投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阻碍了我国基础建设的顺利发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正是弥补基础产业投资缺口、挖掘民间资金潜力投资基建事业的一种新型的投融资体制。

尽管之前已有不少学者提出将产业投资基金作为基础产业融资的新渠道,但是,这些探讨只停留在描述性的分析和建议这上,没有涉及到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具体运作模式。本文则详细提出并论证了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希望为我国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文以产业经济学及金融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基础设施产业的特点,对发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现实背景、实践经验作了归纳分析。研究探讨了基金的运作模式,包括对基金设立、资金筹集、项目评估、投资后管理、资金退出等各个环节。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所需的支撑环境,包括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人才环境、社会环境等,提出了一些对策及建议。

3.学位论文陈亚林我国环保投资基金的构想1999

环保投资基金孕育于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之中,也是中国环保投融资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建立和发展环保投资基金对于中国环保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推动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该文第1章介绍了目前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概况.第2章从环保产业和环保基金业的自身发展两个方面,论述了环保产业与环保投资基金的关系,以及建立环保投资基金与中国环保投融资改革之间的关系.第3章就环保投资基金与上述各种环保基金类型进行了综合对比评价,从环保产业的市场、效益、成长性、政府政策、高科技、机械工业的能力等多视角,论证了环保产业具备了进行环保投资基金试点的可行条件,并阐明了环保投资基金的巨大作用.第4章着重介绍了关于中国中投资基金的设想.第5章指出了中国环保投资基金探索中所存在的观念误区和外部限帛因素,最后,提出了建立和发展中国环保投资基金的结论与建议.

4.学位论文程悦我国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模式研究2007

渤海产业投资基金2006年12月30日在天津设立,这标志着我国发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实践探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随着中国投融资体制和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入,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将会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一个重要的投资品种。

国内关于产业投资基金的研究刚刚起步,有关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研究专业文献很少,而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模式方面的研究基本属于空白。但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我国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确又非常重要,所以笔者不自量力,努力以金融学理论为基础,根据金融理论和实践,结合基础设施产业的投资特点,对我国发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理论模式进行了探讨。笔者尝试在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缺失的背景下,进行前瞻性研究,提出建立我国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理论模式。希望笔者的研究能够为我国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本文的主要内容:

1.基础设施产业投资概述,首先对本文研究的基础设施的概念和基础设施产业投资的概念给予了明确的定义,即基础设施是指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它包括能源、供排水、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生态环境、城市防灾等六大系统。就投资对象而言,基础设施产业投资所说的基础设施,是指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中可以产业化和市场化的部分。在概念清晰的基础上,本文对基础设施产业投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具有自然垄断性;较长的投资期限和投资回收期;独特的投资收益模式(由垄断的市场地位带来的收益稳定性和长期性,较强的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化解能力,政府监管具有保证企业的成本可收回并获得合理利润的作用);以及政府为了防止垄断权力滥用而对产业的监管。目前我国基础设施的投融资需求巨大,然而银行贷款是主要资金来源,产业内企业自有资本金严重匮乏,因此解决产业的资金来源和资本结构问题,成为产业发展亟须解决的迫切问题。

2.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概述,产业投资基金的说法实际上是”中国制造”,国内关于产业投资基金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而对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很多领域,研究更是属于空白,即使已有的研究文献,也是介绍国外经验和对国内实践描述多,深入分析研究少理论创新少。参照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关于产业投资基金的定义,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是指对未上市基础设施产业企业提供直接资本支持的集合投资制度,属于产业投资基金中的专业投资基金,其特点可以概括为:长期投资、回报稳定;集中投资、控股为主;积极管理并为所投资企

业提供增值服务。相对于其他投资方式,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优势:股权投资优势、投融资效率优势、风险控制优势以及投资规模优势。这一章的最后阐明了发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化解基础设施产业目前存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有利于优化资本市场结构,促进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合理均衡发展;有利于促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提高基础设施产业效率。

3.澳大利亚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研究,本文介绍和分析了澳大利亚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监管框架,并以麦格理银行为例介绍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运作模式,在此基础上思考了澳大利亚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认为我国应积极发展有针对性的、有明显投资取向的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通过专业化的管理,提高投资效率并有效控制投资风险。

4.影响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分析,本文从国家政策方向入手,并结合了相关部门的政策导向,分析了我国发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政策环境、金融环境和法律环境。认为目前发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政策环境金融环境是有利的,法律环境是可行的,国家相关部委积极鼓励试点。可以预期,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将会在试点中逐步成长,国家也将在试点的基础上,及时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和法规。

5.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资金来源研究,分析了我国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保险资金、社保资金、银行资金、私人资本、企业资本和政府资金。保险机构投资者资金充沛,资金运用渠道狭窄,且保险公司资产与负债不匹配,急需合适的资金投资渠道,所以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是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的理想选择。保险资金将成为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社会保障基金资金规模巨大投资渠道狭窄,将是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重要资金来源;商业银行资产运用效率低且资金使用渠道狭窄,目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收益组合特性契合了商业银行提高资产配置水平和资本充足率管理的需求,从长期来看,银行业改革的深化将使银行逐步成为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大量私人资本是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重要的潜在资金来源,能否创造性地设计出符合私人资本需求特征的基金产品,是能否有效拓宽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资金渠道的关键要素之一;企业资金也可以成为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资金供应者;鉴于政府在金融市场的资金配置上具有明显的“示范"和“诱导”效应,为了鼓励和支持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政府应该投入部分资金作为引导资金。从资金来源分析,资金不是限制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主要问题,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积极发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选择有效的机制和工具,引导各种投资资金进入存在资本困境的行业。

6.我国发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实践探索,本章首先对我国的第一只具有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特征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进行了介绍,然后分析了我国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未来发展方向到底是行政主导还是市场主导;其次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结构设计能力薄弱影响基金发展;第三政府监管思路模糊不清也影响基金发展;第四法律法规的缺失,也给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7.我国发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模式探索,本文针对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深入分析基础上,提出发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基本思路在于基于市场化和金融创新。在基金发展过程中政府的监管是必要的,但是政府的角色仅在于创设市场条件,维护市场秩序。从长期来看,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应如何发展,应该交给市场决定,应把市场的选择作为最佳选择。

本文进一步展开了对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基金结构设计的研究,本文认为,基金的各种组织形式各有利弊,在我国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起步阶段,契约型基金相对而言具有优势,同时基于目前的市场条件,封闭式基金更符合实际情况。交易结构模式是基金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在深入分析基础上,笔者认为,在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对象在目前市场条件应该仅限于未上市的基础设施企业股权,并应采用私募方式募集资金。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退出机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所投资企业上市或出售或基金清算都是基金的退出渠道。笔者认为,基金上市而不是基金投资企业或项目上市是目前应该优选的投资退出机制安排。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治理结构模式,关系到基金能否健康成长和发展。由于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未上市企业的股权,这种投资性质决定其具有独特的风险特征,因此基金治理结构需要与风险特征和风险控制需求相匹配。本文认为

,基金持有人利益的保护,是治理结构的核心,充分地信息披露、独立董事制度和基金持有人适当的投资和风险控制权力分配是有效治理结构的三大基本要素。而基金持有人适当的投资和风险控制权力安排机制十分重要,在基金治理结构设计中,应该给予基金持有人适当的投资和风险决策的控制权。 充分的信息披露是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监管的核心理念,而行业自律管理是重要的监管形式,在监管中要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立法是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规则和政府监管的准绳,只有如此,才能促进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长期健康发展。应尽快出台《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促进基金发展。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论文通过对澳大利亚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模式介绍和分析,结合中国政策、金融、法律环境,探讨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道路,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的政策环境、金融环境和法律环境适宜发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

第二,我国的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资金来源充沛,现阶段的资金来源有保险资金、社保资金、银行资金、私人资本、企业资本和政府资金。其中,保险资金将会是最重要的资金来源。银行资金和私人资本今后也将会是主要的资金来源。

第三,基于市场化和金融创新应该是我国发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基本思路。

第四,我国发展的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应为契约型封闭式基金。我国现阶段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以私募方式比较合适。基金上市而不是基金投资企业或项目上市是目前应该优选的投资退出机制安排。

第五,基金持有人利益的保护,是治理结构的核心,充分地信息披露、独立董事制度和基金持有人适当的投资和风险控制权力分配是有效治理结构的三大基本要素。

第六,应尽快出台《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促进基金发展。

5.期刊论文栾雅钧西部大开发中的产业投融资问题-广东社会科学2000,""(5)

产业结构非优化和低级化是我们整个经济当中,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存在的制约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调整和优化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成为此次大开发的必然重心,然而造成这种产业结构非优化和低级化的根本的制度原因,恰恰就是我们传统的产业投融资体制,因此,改革传统的产业投融资体制和如何构建新的产业投融资体制,将成为我们开发大西部过程中的首要问题,这将直接决定我们西部开发的效率和速度.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建立以产业投资基金为主体的产业投融资体制,越来越成为我们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制度保证.本文就如何建立新型的产业投融资体制以及传统的产业投融资体制的弊端和不足,做出了尝试性的分析和解释.

6.学位论文薛艳我国林业投融资问题研究2006

本文首先研究了林业投融资依托的基本理论,包括制度变迁理论、公共物品理论、森林资源的外部性理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分类经营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林业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理论,分类经营理论是分析林业问题的前提,林业分类经营的理论与实践为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商品林生产打下了基础,为非公有资本进入林业第一产业提供了前提条件和生产对象。

借助有关文献资料,研究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林业投入政策的特点和共性,着重分析了俄罗斯的林业投入政策;在借鉴国外林业投入政策的基础上,对我国林业投入的来源渠道、林业财政投入和产业投资存在的问题以及制度缺陷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在对国内外林业投融资体制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能够适应我国林业发展需要的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架构,建议采取产业投资基金和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工具,进一步拓宽林业的投融资渠道,保障林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分析我国林业财政贴息贷款的基本内容、构成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林业财政贴息贷款和林业商业性信贷政策的对策建议,指出推广林业小额信贷是调动林业建设的主要主体—广大林农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根据公共财政理论,确定了我国公共财政对林业投入保障的基本原则、范围、重点,提出公共财政在确保加大对公益林投入同时,也应对商品林建设和林业产业建设给与适当的政策扶持,并把政策性林业保险纳入公共财政的范围;分析了公共财政对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投入;提出了财政资金补贴林业保险的方案设想,根据黑龙江垦区农业保险实践的实证分析提出了财政补贴林业保险的比例。

通过对产业投资基金一般组织形式、交易方式、退出途径的分析,结合林业产业投资的特点,选择出适合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框架。

我国的林业建设迫切需要引入新的融资机制,资产证券化是一种以资产为基础的信用经济,特定金融机构以一定资产产生的未来现金流为支付保证,经过信用增级,以及严格的风险隔离安排,面向社会发行的一种资产支持证券。通过对部分盈利性林业项目的整合,增强资产的信用度和流动性,保证这些资产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稳定的现金流,以其作为证券收益的支付来源,发行盈利性林业资产支持证券,从一个崭新的渠道筹集林业建设资金,可以大大缓解财政融资的压力。论文研究了资产证券化的运作过程、分析了资产证券化在林业发展的可行性以及目前我国实施林业资产证券化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提出现阶段我国林业资产证券化模式的构想,并以吉林森工为例设计了一个林业资产证券化方案。

7.学位论文李昱民中国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研究2006

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从经济学属性来看,基础设施具有自然的垄断性。基础设施中包含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和非公共物品。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体制指基础设施的投资、融资、建设、运营管理和投资回报等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和形式及其相应的制度安排,内容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筹措、资金运用和投资者收益实现等各个方面。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体制不仅体现了基础设施项目自身的技术经济和投资收益特点,也反映了项目不同参与方之间的经济关系。当前的中国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初步具备了多元化融资的渠道,但是目前投融资体制中占主导性的还是政府或者政府背景的企业的投资和银行贷款,其他的一些多元化的,比如信托、债券或者其他类型的融资形式,占的比重非常有限。

本文从竞争状态、信息的完全性、外部效应、道德风险、监督机制等方面对中国现行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进行详细的效率和现状分析,指出由于缺乏竞争机制和投资管理机制,存在道德风险,融资渠道狭窄,投资主体单一,产权关系不清,财政资金来源缺乏,产业效率低下等原因,现有的投融资体制已不能满足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需要,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通过分析美英等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成功经验,指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借鉴国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先进经验,改革现有投融资体制与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固有缺陷,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政府管理水平,引入竞争,拓宽融资渠道,完善投资管理、项目管理方式,提高金融系统效率,营造公平、自由、竞争、透明的市场化的投融资体制。本文运用相关经济学理论,根据基础设施的不同特点,将基础设施项目分为经营性项目、准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提出只要条件具备,政府就应该放松管制,引入竞争机制,借用市场竞争的力量来达到抑制垄断、造福社会公众的目的。

要建立市场化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就必须引入市场竞争,放松管制,引入多元投资主体,转变经营机制,准确定位政府职能,完善和规范金融体系,规范和完善价格保证体系,拓宽融资渠道,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灵活使用各种融资工具。同时,还要发展新的投融资工具和模式,运用如专营权融资、市政债券、产业投资基金等新模式,尤其要大力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BOT和PPP等投融资模式。

建立市场化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采用新的投融资模式和方法,新的投融资指导思想,还需要建立适应市场化的政策环境及制度环境。推进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绝不能一放了之,一卖了之,而是要同步推动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和完善,切实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的监管与服务。

8.学位论文谢玲中国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2005

基础设施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水平、社会福利等也息息相关,因此当今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发展基础设施。近十多年来,我国基础设施的总量已有了很大改善,但在现行投融资体制下,政府垄断了绝大部分基础设施的投资和经营,市场机制被排除在外,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不能得到发挥,进而导致了投融资渠道不畅、投资效率低下和投资不足等各种问题。因此改革现行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

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应朝着什么方向进行,如何通过改革在基础设施领域引入市场机制以改变当前效率低下的投融资局面,如何抓住改革的关键问题以便促使改革尽快见到成效,是本文思考和研究的核心问题。

全文由引言和五部分组成,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

引言部分主要是陈述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主要研究的问题。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基础设施投融资及投融资体制相关基本概念和理论的阐释。笔者首先对投融资体制和基础设施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基础设施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基础设施投融资内在要求的一些特点。其次论述了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含义并对其进行了分类。

第二部分主要考察了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沿革和现状。首先对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改革进行了简单回顾;然后指出了我国基础设施由政府财政主导的投融资体制的具体表现以及形成此种投融资体制的原因;最后对由政府垄断基础设施投融资导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第三部分在对美、德、法等国家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特点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得出了对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启示:即我国应建立由政府引导市场机制运作的政策性投融资体制。其中特别强调了实行市场运作的两个关键:一是打破垄断,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参与竞争;二是借鉴别国经验,发展适合我国实际的基础设施市场化融资方式。

第四部分主要是对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展开分析。具体内容包括我国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现状、可行性研究和当前可行的具体参与方式三个方面。

本文最后指出应创新当前基础设施市场融资方式,即发展债券融资、股票融资,同时通过发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来拓宽融资渠道。

9.期刊论文蓝庆新构建我国产业投融资体系的思考-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2,""(5)

产业结构低级化是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心.本文从调整产业结构中搞好增量资产层面入手,分析了传统产业投融资体制的弊端,论述了产业投资基金的经济意义,并对建立以产业投资基金为主体的产业投融资体制进行了探讨.

10.学位论文刘颖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2009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区位、自然和历史等因素,社会、经济、文化的整体发展水平与经济发达地区和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且这种差距还在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因此多方面筹集资金投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但是,当前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制度有待规范,这就决定了现阶段民族地区无法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改变资金短缺的状态。因此,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协调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政府的资金供给和制度供给,最终启动民间资本,建立有效的投融资体制,解决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然而

,长期以来由于政府投融资理论及制度的缺失,导致在实践中民族地区政府投融资范围不明确、决策不科学、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健全,政府投融资效益低下,严重背离了政府投融资的初衷。因此,对民族地区政府投融资体制的研究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相统一的论述与写作原则展开。文章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民族地区政府投融资体制范畴的形成,对政府投融资体制的相关概念、范畴和运行机理进行了阐述。以此为理论分析框架,详尽梳理了民族地区政府投融资体制研究的相关理论,包括民族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并深入分析了这些理论成果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同时,结合政府的经济职能以及政府投融资的一般功能,结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论述了政府投融资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以此为理论基础,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投融资体制的发展历史、现状、主要问题以及问题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投融资体制的发展演进,可以划分为政府财政单一投融资主体阶段、投融资体制改革初步探索阶段、扩大市场机制作用阶段、确定市场经济型投融资框架阶段、市场经济型投融资体制初步形成阶段。在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投资总量、投资质量、投融资体制、投融资环境等方面对民族地区投融资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府投融资体制在观念、范围、决策、实施、管理方式及监管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着重从商品经济基础、统制经济体制、经济结构以及经济政策等角度深入分析了民族地区投融资体制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指出政府投融资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本文最后提出了系统的政策建议。在从总体上规定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原则、目标与路径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投融资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以有利于实现民族地区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弥补市场失灵,政府、市场协调发挥作用,统一性和差异性相结合,提高民族地区资本的自生能力和再造能力,投融资重点随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而调整等为改革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府投融资体制的主要原则,以投融资主体多元化、资金运用集约化、投融资管理科学化、体制规范法制化为主要目标,进而以调整政府投资范围、实行倾斜性财政政策、政府投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完善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为改革路径。并具体提出了从完善税收制度、积极利用公债融资、大力发展财政投融资、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等方面入手改革民族地区政府的传统融资方式;从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大力发展项目融资、推行彩票融资等方面尝试民族地区政府融资方式的市场化创新;并进而从政府投融资决策机制、政府投融资项目管理方式、政府投融资约束监督机制等方面对完善民族地区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本文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

一是研究范围的整体性。本文以民族地区政府投融资体制作为研究对象,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同时对于民族地区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本文并没有

单纯从政府投融资本身进行论述,而是从民族地区投融资全局入手,全面分析了民族地区投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完善和改革政府投融资在民族地区的必要性。

二是概念规定的完整性。本文对民族地区政府投融资概念的规定为“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强化宏观调控功能,以财政和信用手段筹集资金,以投资或融资的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单位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这一规定相比以往的规定更具完整性

,从而使论文对民族地区政府投融资的分析更全面。

三是政策建议的系统性。本文在明确民族地区投融资体制改革原则、目标和路径的基础上,尝试从民族地区政府投融资方式、投融资决策机制、项目管理方式以及约束监督机制等涉及民族地区投融资体制的各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力争全面、系统地提出改革民族地区投融资体制的思路。

引证文献(1条)

1.郭玉芳.张文亮.李建中陕北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建立及风险管理的探讨[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 2007(8)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bc6500889.html,/Periodical_bfjj200614035.aspx

授权使用:复旦大学图书馆(fddxlwxsjc),授权号:4408684f-ac53-4d4c-a3a9-9df4010ff172

下载时间:2010年9月17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