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 一题一课”教学研究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 一题一课”教学研究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 一题一课”教学研究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 一题一课”教学研究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一题一课”教学研究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何谓“一题一课”呢?简单地说,就是教师通过对一道题或一个材料的深入研究,挖掘其内在的学习线索,并科学、合理、有序地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数学探索活动,从而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以此达成多维目标的过程。此举对教研团队与教师个体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对教材呈现之“来龙去脉”的梳理,学生发展之“瞻前顾后”的把握,尤为关键。我们数学团队在此作了一些探索,以下是笔者对活动进行简要的梳理,愿与同行共商榷。

一、活动背景

(一)学生发展需要

毫无疑问,教学的直接服务对象就是学生。学生发展与否直接衡量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一题一课”研究其主要目的是想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学习起“穿针引线、线面结合、立体呈现”的作用。也就是我们教学很需要能为学生的学习最终形成一个立体网状、动态关联的系统,以此最大可能地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可持续地发展。

(二)教师专业成长需要

“一题一课”研究的顺利开展,其关键是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深入解读与学生的正确把握。解读教材与理解学生的程

度如何也正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内推力所在。因此,通过适当的教研方式引领教师团队与个体对教材的横向、纵向的理解,以及通过教研探索活动的开展,教师增加了对学生发展的把握,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因此,我们想通过“一题一课”教学研究活动倒逼教师成长不乏是一种有力的途径。

(三)当前课程建设需要

当前从上到下把课程建设摆在了学校工作比较重要的

位置上。作为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教师能做些什么呢?笔者认为: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当下教材的修补、重组、重构等系列的实践性活动,其实也是一种课程建设的实践行为。为此,我们可以借助“一题一课”等教研活动,把教师零散的课程建设行为调整为整体的、系统性的课程开发能力,通过教研团队一次次一年年的实践、反思、调整,提炼出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课例,让这些课例慢慢沉淀下来,学校课程建设工作也就顺其自然地推进了。

二、活动展开要素

(一)主题确立

浙江省小学数学教研员斯苗儿老师:我们知道,任何一次教研活动都会有一个背景,问题在于我们能否从中提取出适切的问题和议题成为活动的主题。主题的适切与否会直接

影响到活动的效果,如果主题过于“高、大、上”,教研活动就很可能变成走过场或无法深入。衡量主题适切与否,一方面要看研究的问题是否明确具体,能否急教研组教师之所急。换句话说,就是教研活动的价值定位不能一厢情愿,要与参与者的需求一致;另一方面要看主题与活动的定位是否

匹配。实际上,活动的定位与参加活动的对象有关,参加活动对象的需求不同,活动的具体定位和指向就应有所差异。

无论是课堂教学展示还是学科培训,都需要有适切的主题。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教研活动应针对学科研究的情况进行整体规划,每个活动应该纳入到学科教学研究的整体规划之中,以体现教学研究的长期性和前瞻性。同时,每次教研活动必须依据当时学科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立主题,以体现教学研究的阶段性和针对性。这样能使每次活动有鲜明而具体的主题,每个活动之间既有层次性又有连贯性。

因此,“一题一课”教研活动基于以上一些背景,结合平时教学实际,我们选择适切的主题来开展研究活动。课题的线索可以是教材中典型的例题、教学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学生作业中群体性错误的习题、教材中综合性题型以及阶段性教学目标达成的必要性的探究材料等。

(二)任务驱动

在“一题一课”教研活动过程中,学员在团队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或几个共同的活动任务,在较强的实践性问题

解决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所研究问题的教材资源的收集、修补、重组、重构等实践性活动,团队学员进行个体自主探索和团队互动协作的实践性研究,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团队中的成员最终能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自主提炼的研究性习惯。

我们知道,现在的教师不缺教学理念,缺的是什么呢?――如何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一题一课”教研活动就是如何把“题”的研究和“学”的研究很好地进行“无缝”对接,也就是帮助教师如何把“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实践行为找到一条适合常态教学的途径。再说,现在从上级业务部门到学校教研组不乏有不少教研方向在统领或指引着方向,可以说学校教研组中的教师也基本明白教学发展的方向,但是教师需要采取什么行为、方式或手段去把这些教研方向植入学校,融入自己的实践行为?还是有待于探索与思考的……

如“区级层面团体性说题比赛――研究团队‘一题一课’”的研讨活动――“学校教师个体围绕‘一题一课’典型课例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与展示”。三级层面的任务驱动,把区级层面教研部门的教研理念或教研方向,通过“一题一课”的教学课例的开发作为中介,把教研理念或教研方向植入学校,以此帮助教师打开研究思路,拓宽研究路径,形成研究成果。因此,笔者认为学校教研团队以“一题一课”教

研活动为任务驱动来展开探索,不乏是促进教学变革、学生发展、教师成长与课程建设稳步推进的一条比较有效的通道。

(三)活动展现

教研活动的方式有很多,“一题一课”教研活动最终将以课例方式展现给同行,这样对于一线教师能起借鉴作用。同时,也寄希望于更多的教师能参与到本研究中来,并对本研究活动提出意见或建议。活动展现主要经历两个核心环节:一是团队磨课;二是团队协作进行典型课例的教学展示。

1.团队磨课

(1)磨课方式――“四磨一理”。

(2)预期成效――“磨课?磨人?出境界”。

2.协作展示

(1)团队内成员之间的协作。

通常根据研究主题与线索(教材中典型的例题、教学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学生作业中群体性错误的习题、教材中综合性题型以及阶段性教学目标达成的必要性的探究材料等)把团队中的成员分成若干组,首先成员分散先行设计与自主磨课,接着进行集中磨课交流,最后课例基本成型后做相应的集体展示。

(2)团队间互相交流展示。

“一题一课”研究的课例基本成型后,我们就尽量为成员搭建平台进行自主展示(如表1),其目的之一是能促进团队成员把课例物化为行为,接受同行指正;其二是与团队间进行互动交流,取长补短,进一步优化教学行为;三是通过不断磨砺完善一些具有“一题一课”特质的典型案例,并慢慢积淀下来成为教学资源。

(四)反思跟进

浙江省小学数学教研员斯苗儿老师: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一线教师如果没有行为变化在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不可能深刻的。而要真正让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扎根于教师,运用于课堂,外显于学生的发展,要允许他们有一个感悟和累积的过程,有一个怀疑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过程,有一个借鉴和亲身实践,并体验成功的过程。况且,同样的活动,同样的课,每个人内心的体验是不同的。因此,即使是在亲临“一题一课”教学活动现场的教师身上也不见得能立竿见影,更何况是“道听途说”的场外教师呢!

正因如此,我们需要做的是:活动后及时跟进对教研活动成果的梳理和提升,以进一步促进对相关主题的研究、思考和实践。所以,如何梳理和提升活动的成果,怎样扩大活动的受益面,便逐渐成为教研活动策划的组成部分。首先,我们把磨课过程中的种种“煎熬”“磕磕碰碰”和“争议分歧”作为上课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宝贵财富。活动结束后,

让每一位上课教师依据自己的磨课经历写出详尽的教学设想、教学过程和反思,让他们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梳理过程,把自己即时的感受积淀下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上一个台阶,才能使这节课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真正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能让旁观者分享他们的经历,不仅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特级教师工作室学员陈春艳老师: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师过度的引导是会阻碍学生思考发展的。如果教学一味地讲规则、方法,而不给学生尝试实践的机会,那学生就不可能学得扎实,就比如斯苗儿老师举了生活中常见的“妈妈教孩子爬”的例子,妈妈不会教孩子爬的动作要领,也不会示范动作让孩子模仿,而是找一个孩子喜欢的东西,诱导孩子自己尝试着爬过来拿,孩子在尝试中就学会了。同样,对于我们的教学,教师也要大胆地给学生尝试的机会,允许学生出错,学生的错误可以是很好的资源,我们要学会利用这些资源,从学生的错误中去读懂学生,研究教学,设计我们的课堂活动……

特级教师工作室学员刘友富老师:“一题一课”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应该说选择“一题”很重要,是否可以围绕“一题”将所有的知识点都串联起来,如何设计一些好题就是重中之重,这些正是我们数学一线教师要去思考的,从课的设计过渡到题的设计。怎样才能设计出好题?最终还是要回归

到学生,要去关注学生的错题,要去思考学生的思维障碍在哪里。我们是否有必要设计一道铺垫题帮他们克服思维障碍,这就是为学生搭脚手架。我们还要清楚知识的整个教材编排体系,而不是仅仅关注到学生本年学习的一个知识点……

特级教师工作室学员王小娟老师:特级教师张翼文老师的观点报告引起我们很多的共鸣,平时教学经常在赶时间,由此造成了“伪高效”、出现“跑马式”的课堂节奏,学生累,教师也累。可是怎样杜绝这样的现象呢?张老师报告中的一道题给出了答案――寻找缺失的中间地带。在日常教学时,从规律运用到模型建立的过程中,缺失了一个中间地带,即从具体―半抽象―抽象的过程,学生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才会真正理解知识点并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解题的方法才会多元。关键时段“花”时间是为了以后教学中更好地“省”时间……

三、实践案例呈现

以下是为了比较充分地展现“一题一课”教学案例的设计与操作流程。同时,为了能便于同行更好地理解设计意图与过程展开的操作要素,现以“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79页至81页练习十九第11题”作为一课教学的内容来展示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路径一:传统教学背景下的习题教学操作方式及思

例如练习中第11题的教学,教师一般会这样处理:独立思考(即学生先行自主解决这个问题)―汇报交流(即根据个体自主解决的结果进行组内与组际交流)―归纳概括(即这类问题解决的一般思考方法)―巩固练习(即增加一组相类似或变式练习加以巩固)。应该说以上的“四步”教学线索已经成为一线教师习题教学的一种“典范”。那么有没有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地方呢?笔者认为,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些好的方面我们应该坚守,但是面对孩子之变化,我们如果用“千人一面”的课堂节奏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学生是否缺少些什么?

反思一:课堂结构的“标准式”禁锢,学生对教学情节“索然无味”

大家一定知道小学生的好奇心相对是比较强的,也就是一些新奇、富有挑战性事件容易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以上传统意义处理习题教学的“标准式”一直沿袭下来,主宰着我们当前的数学课堂,可以说学生对这样的“套路”是非常熟悉的。也就是说对学生而言,习题教学情节是“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没有任何悬念可言。同时,有一部分学生心知肚明,当自己独立解决不能完成时(即使自己不去思考),紧接着汇报交流环节,一定有同学或老师会讲解与交流,从而来获取解决问题的结果。因此,这样的教学“催生”不了学

生的学习欲望,久而久之,学生厌倦情绪就油然而生了。

反思二:追求课堂节奏的“短、平、快”,教学目标达成仅停留在知识点状解决上

沿袭传统习题教学“四步曲”来解决以上第11道练习,有如下几个过程:一般3分钟左右独立思考(甚至会有部分学生接了任务就急着发言),5分钟汇报交流,1~2分钟概括总结,3~5分钟的强化练习。这样教学“短、平、快”,其成效就是直接趋向知识点的解决,既省时又省力,似乎没有什么破绽可言。然而,什么是教育呢?怀特海曾经说过:“当一个人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都忘记,剩下的就是教育。”那么,我们又将如何来看待这样“短、平、快”的课堂节奏呢?因此,“一题一课”的教学研究活动不乏是一条破解“短、平、快”之功利性课堂比较有效的途径。我们对于一些有着丰富背景的材料(包括典型教材习题、普遍教学问题、大众学生疑惑、学生普遍性错题等)可以进行深入研究,适当收集、组织与挖掘其内在的学习线索,并科学、合理、有序地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数学探索活动,从而组织教学来完成教学任务,发展学生。

教学路径二:“一题一课”教研活动背景下教学案例的实践及思考

【教学过程】

(一)基础部分

1.出示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的复习。

(设计意图:这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直白,让学生明白整节课的目标与方向,自然也唤起了学生对旧知识的提取状态,为课堂顺利进行铺平道路。)

2.基本梳理。

(1)基本问题,自主解决。

①求出下列长方形的面积与周长。

师:同学们为什么不动手,有问题吗?

生:图中没有告知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我们无法进行计算。

师:哦,意思是计算长方形的必要条件是应该知道长和宽的长度。

(设计意图:复习课中知识的梳理途径有很多,关键在于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知识与学法的回忆及整理,本环节通过这样一个细小环节,其目的是让学生能立即整理与顿悟出求长方形面积与周长的必要条件。)

②求出下列长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生口答)

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6×4

=24(平方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6+4)×2

=20(厘米)

(2)关联问题,自主探索。

师:如果在这个长方形内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分别是多少?剩余部分的面积与周长分别是多少?

①学生自主解答问题;

②汇报交流。

师:如果在这个长方形内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生: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

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4×4

=16(平方厘米)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4

=16(厘米)

师板书:剩余部分面积=长×宽

=4×2

=8(平方厘米)

剩余部分周长=(长+宽)×2

=(4+2)×2

=12(厘米)

(设计意图:复习课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对以往知识的梳理与沟通,然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计算的基本方法是这节课学习的基础,教学进程中可以采取边练边理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唤起记忆,也可以起到巩固练习的作用,以此加强教学的保底工作。)

(3)对比观察,引发思考。

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

= (长+宽)×2

=6×4 =(6+4)×2

=24(平方厘米)=20(厘米)

剩余部分面积剩余部分周长

=长×宽

=(长+宽)×2

=4×2 =(4+2)×2 =8(平方厘米)=12(厘米)

师:从以上观察,我们显然可以知道,当在一个长方形内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后,面积减少了,剩余部分的周长也减少了。

师:如果在一个长方形内剪去一部分(长方形或正方形),剩余部分的周长一定比原长方形的周长小吗?

生:不一定的!

师:那请你把自己的想法用图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数学课堂向纵深推进过程的质量高低与否,关键是看能否有引起学生深入思考的核心问题,尤其是这样的复习课,如何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探索中不断让思维走向深刻,是教学设计中要思考的问题。因此,本环节中没有沿袭传统的以练习训练来整理知识,而是以问题驱动为载体,以探索的形式来验证数学的思考,从而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

(二)探索部分

第一阶段:

1.问题驱动,以探促练。

出示问题:如果一个长方形剪去一部分(长方形或正方形),剩余部分的周长一定比原长方形的周长小吗?请画图说明。

(1)学生探索说明;(略)

(2)展示汇报;(师收集4~5张相类似的作品)

(3)概括总结。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作品在剪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它想说明什么问题?

生:顺长方形其中一个角剪。

生:当一个长方形剪去一部分(长方形或正方形),剩余部分的周长与原长方形的周长相等。

师:我们把它叫作“破一角”的方法吧。(板书:周长不变→破一角)

生:(指指说说)剩余部分的周长与原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是相等的?

……

师:展示第二类相似的作品4~5张,这些作品在剪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它想说明什么问题?

生:顺长方形其中一条边剪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剩余部分的周长比原长方形的周长大。

师:能结合图形来说明为什么吗?

生:(指指说说)剩余部分的周长比原长方形的周长大。

……

师:那我们把它叫作什么方法呢?

生:可以叫作“破一边”吗?

师:完全可以!(板书:周长增加→破一边)

……

(设计意图:学生的发展是需要教师提供广阔空间的,本环节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来说明自己得出

结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在“悟”问题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时间与空间越充分,他们的数学思考就会越深刻。)

2.策略梳理,练习跟进。

(1)媒体演示,系统感知。

①长方形的面积减少,剩余部分的周长不变;

……

②长方形的面积减少,剩余部分的周长变大;

……

③长方形的面积减少,剩余部分的周长变小。

……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的学习总是从零散到系统的过程,这个过程就需要借助于不断辨析、观察、概括与整理等数学活动,本环节学生先汇报自我策略,然后教师通过媒体动态演示,以帮助进一步梳理策略的统一性,为此让学习质量的提升成为可能。)

(2)练习反馈,整体跟进。

①“6×4+3×2”这个算式可以表示下列哪个图形的面积或周长?

②说说、量量、算算,如果要计算出下列图形的周长,

需要量出几条边的长度?请量出相应的边长,并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了以上的周长变与不变的规律理解与感悟后,然后接着来解决本环节的两个问题,就比较容易,尤其对在新授课学习中,知识与能力不够牢固的学生,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这样的教学会更扎实些。)第二阶段:

1.问题驱动,以例悟道

师出示:

6×4=24(平方厘米)

师:如果长方形的面积相等,那么它们的周长也一定相等吗?

生:不一定!

师:请举例说明,可以用老师提供的例子,也可以自己举例来说明。

(设计意图: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基于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与教材的精确解读之上的,列举法是小学生学数学过程中破解难题或发现结论性问题的一种有效的途径,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周长是否相等或存在什么规律性联系?要想破解这样的结论性问题,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退”到简单处,然后去发现规律,所以列举法不乏为一条捷径。)

2.举例说明,验证结论。

(1)学生自主举例。

(2)学生汇报。

生: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及其周长如下表:

长(厘米)宽(厘米)周长(厘米)面积(平方厘米)

24 1 50 24

12 2 28 24

8 3 22 24

6 4 20 24

生:我以长方形的面积为36平方厘米为例,它的长和宽及其周长如下表:

长(厘米)宽(厘米)周长(厘米)面积(平方厘米)36 1 74 36

18 2 40 36

12 3 30 36

9 4 26 36

6 6 24 36

……

(3)观察发现。

师:从以上例子中你发现了什么吗?

生:长方形的面积相同时,周长是不一样的。

生:长方形的长和宽越来越接近,周长就越来越小!

……

师:如果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相等,那么,

()的周长较小。

……

(设计意图:归纳推理是小学阶段主要的数学思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个环节先通过学生的举例,然后进行观察、发现规律,让学生不断经历变与不变的归纳过程,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第三阶段:

1.动手实践,探寻规律。

(6+4)×2=20(厘米)

师:以上是同学们求出的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长方

形的周长,你能在格子图中画出周长为20厘米的长方形吗?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从中又有什么发现呢?

(1)学生自主实践。

(2)汇报交流。

生:周长是20厘米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及其面积如下表:长(厘米)宽(厘米)面积(平方厘米)周长(厘米)

9 1 9 20

8 2 16 20

7 3 21 20

6 4 24 20

5 5 25 20

生:张老师,我自己举了一个周长是24厘米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及其面积,如下表:

长(厘米)宽(厘米)面积(平方厘米)周长(厘米)

11 1 11 24

10 2 20 24

9 3 27 24

8 4 32 24

7 5 35 24

6 6 36 24

实践教学研究结题汇报

《高职教育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课题 结题汇报 《高职教育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课题为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度院级立项课题,课题负责人高小芹,课题组主要成员为易红燕、姚冬梅、陈启新、黄代淼、陈云芳、李雪琴等。课题实施时间为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 一、立项背景 1、旅游业快速发展亟需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决定了市场需求大量掌握一技之长、有创新和服务意识、从事旅游经营管理和接待服务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这也是我们进行高职教育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的目的所在。 2、高职教育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脱节 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但现实中却存在旅游人才需求错位的现象。这种现象表明我国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与行业企业对高技能型人才要求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是整个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整个教育质量和学生未来出路问题,因而加强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的研究是解决高职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的必然选择。 3、学院自身建设与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湖北省唯一的旅游高职院校,成立以来

以培养三峡区域旅游人才为己任,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旅游人才的培养必然涉及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而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主体性教学之一,是高职教育内涵的核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成功与否,是高职教育能否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关键。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课题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旅游专业实践教学进行系统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在规律,结合学院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提高学院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增强实践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改革的意识和自觉性;构建三峡区域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等方面探求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优势,进一步推进高职教育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促进我国高职教育旅游专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调查研究阶段。2009年12月31日前。进行课题前期准备,走访、调查同类院校、相关研究机构、行业组织、旅游企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用人单位、游客市场等,搜集、掌握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继而采用文献法搜集、掌握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完成各成员所负责领域的研究综述。 第二阶段:实证研究阶段。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选拔并培养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并在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组建专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贴近生活,让综合实践活起来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内容提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走进生活,亲近实践。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生活合作探究 【正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自我意识,勇于参与活动,积极动口、动手、动脑,体现出“动”的特点,并将“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能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此,只有将“活”与“动”有机的结合,才能使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 一、发掘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 1、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明确,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教学题材的广泛新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特质。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体现“实践”与“活动”的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 如:在教学主题《平安每一天》时,我首先让他们进行危险活动的调查以及

该怎样处理遇到的危险。这类主题是每个学期每个年级每个学生每一天都必须注意的问题,然而每天的强调却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我首先把安全话题列入本学期的学习目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并没有直接让他们对安全进行调查,而是对危险进行调查。他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了危险的存在与发生危险时付出的代价。所以在进行本主题时,他们格外的认真。一开始让学生觉得很没有必要研究的课题,却让我们越研究越深,甚至在研究危险在哪时,他们想到了工厂,想到了医院,想到了在工厂和医院出现的安全标志。孩子们对于图画总是比对文字感兴趣,当安全主题研究到安全标志图时,每个学生都积极踊跃,主动动脑,让我们的这个主题在生活中发挥到极限。以至于以后在进行其它主题时,孩子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注意安全,不知不觉运用到了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2、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实践,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做”。而学生实践的载体就是生活,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水之源,真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所在,对学生而言,只有经过生活的体验,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所以,我们要切实关注孩子们的生命轨迹,把学生的精彩生活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用自己的心灵去探寻综合活动之源,以积极的心态去参与活动,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还学生一个原生态的自我。 如:我们学校在开学初进行了《我们的压岁钱》的主题活动,让他们去自由组成小组,自己采访、调查、询问,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由于这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在进行本主题时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并且教会了他们要合理理财。这为学生以后的生活理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综合实践就是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二、实践活动为主线,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研室活动记录表

贤达学院教研室教研活动记录表 (201 ——201 学年第学期) 教务处制表

教研室工作制度 一、开展各项教学研究活动 1. 研究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组织经常性的集体备课、探讨、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研究、改进教学方法,组织听课活动,并及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 2. 研究、提高实验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3. 研究考试、考查方法和评分标准。审核考题,保证考试、考查方法的正常进行,并及时进行总结分析。 4. 根据教学需要,组织教师编写教材、讲义、教学参考书、实验指导书和设计任务书等。做好教学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工作。 5. 组织教师学习教学计划和有关教学文件、规章制度。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和先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 每学期至少安排十次以上教研活动,安排活动有内容,有记录。 二、开展学术活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1.安排教师业务进修,注意基本素质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与业务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培养新教师的工作。 2.开展学术研究活动,鼓励教师结合教学、进修与研究撰写学术论文,积极参加教育理论研究工作。 三、安排教学工作 1. 制定好每学期的工作计划:根据学校下达的工作任务,结合教研室的具体情况,安排工作,做到任务、人员、时间三落实。计划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任务、教学研究项目、实施教学的措施、教学资料的建设、教师业务进修、实验室建设、观摩教学、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与总结等。 2.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学期授课计划。 3.组织和领导好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时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4.做好教师和实验员的思想与业务考核工作,执行考勤制度。 5.协助学校其它部门完成临时安排的工作。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结 题 报 告 市三十八中:冬青雄伟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结题报告 市三十八中:冬青雄伟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大潮,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课堂教学效果没有明显提高。一些教师仍旧喧宾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致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还有些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但结果仍然是投入多,收效低。针对这些问题,经过两年多的学习、思考,学校把“构建高效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总目标,课堂教学严格遵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构建了“四步”“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四步”是指:自学—展示—点评—检测;“五环”是指:目标导学—学案促学—讨论展示—评点归纳—检测生成。)。 本课题的提出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校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深入研究此课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首先,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需要。其次,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采用备课、讲课、观课、说课、评课和课后反思等形式,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促进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从而培养了教师的教学研究习惯,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再次,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培养了我校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

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中职生创新思维在实践活动中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主持人:张永亮 项目组成员:李信卿常永雷王冬 李胜伟王红丽杨文娜 所在单位:长垣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结项时间:2020年3月10日

一、课题的提出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技术技能人才”是对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类型的最新界定。“技术技能人才”主要是指掌握技术并能应用操作的人才,是既“会”又“懂”、知行合一的人才,是能够持续发展的人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不应只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一技之长的技艺性工匠,还应该将他们培养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培养学生成为学会学习、能够适应工作需要,能够自立于社会的人,学生有了宽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就会极大地提高广泛就业的适应能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全能型人才。 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对职业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符合单位需求的技能技术人才,是当前职业学校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入职业学校以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已是大势所趋。创新性思维能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从一点向周围创新开去,并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寻找更新更多的设想、答案或方法。创新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创新思维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等特点。但纵观我校近几年的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状况,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在实践活动中应用

浅谈我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

浅谈我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增设了"实践与综合运用"这种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其 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实践与研究的历程,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的正确态度,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普遍反映综合实践活动难教,由于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 容及特点把握不准,老师们平时不愿意多花时间去潜心研究。我却认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这种活动能有效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已成为 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这与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出的重要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基于以上这些理解,本学期本人对这一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尝试,下面,根据本人的理解和实践,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谈一些想法。 1.恰当确定实践课的内容 上数学实践课,首先要确定实践课的内容。在确定实践课教学内容时,我认为教师要按照4条原则进行选择: 1.依据新教学大纲。“新大纲”对各个年级实践课的内容都提出了原则性的 意见,这些意见是教师确定实践课内容的主要依据。 2.依据各册教学内容。“新大纲”对实践课内容只是原则性地规定,并没有具体规定,教师在确定实践课内容时,要依据各册教学内容,哪一部分教学内容适宜学生联系实际,教师就根据这部分教学内容确定实践课的内容。 3.从各地实际出发。根据城乡不同情况,从学生所在周围环境出发,恰当地确定实践内容。 4.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小学里,每个年级学生的知识范围、独立活动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等存在着较大差异,各个年级在确定实践内容时,应考虑该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恰当确定实践课的内容。 2.着眼活动的实践性,灵活运用实践课的活动形式 数学新标准中提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活动中应着眼让学生深入实践,自己收集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 例如:“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这是个现实的问题,又是个开放的问题,因为问题的结论是不 唯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为了解决这个现实的、开放的、富有挑战的问题,首先 把这节课的内容渗透至课前,让学生走向社会,调查本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把学到的统计知识运用于实践。其次是在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一定统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作多角度地猜想。最后让学生设想出提高空气质量的方法,并请各小组以空气质量为题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告诫人们或呼吁大家一起来保护环境,通过 "设想"与"设计"环节的安排,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空气质量的好于坏对大自然所造成的影响,唤起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在实践课的内容确定之后,实践课的活动形式就成为重点研究的问题。根据实践课的内容, 可以在室外上,也可在室内上。如有的老师上三年级的“我们的试验田”实践课时,在学校操场上把学生分成麦地主人、玫瑰园主人、菊花园主人、白菜园主人、萝卜园主人等5个小组,由小组长带领活动,每组活动后再变换活动,使每个学生各项活动都能参加。而四年级的“图案的欣赏与设计”就在室内上。还有的实践课,先让学生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或实际测 量,在调查或实际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和解决办法,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在室内进行交流。 如有的老师在上四年级的“我们去春游”的实践课,我先让学生用15分钟帮向阳小学的学生 们解决在春游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方法,完成任务后回到室内再进行交流。在上实践课时要注意: 1.分组活动时,确定每组人数,选好小组长,确定小组交换的顺序。 2.准备好实践课的用品。 3.室内交流时,组织好教学环节,一般

科学组教研活动记录

主题:灵活使用新教材内容: 一、做好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就是一个循序渐进得过程,教师不能一开始就把活动准备完全放手给学生,而就是要分步骤、有目得地让学生进行活动准备。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准备。其次,在学生对活动准备有一定硬性认识得基础上,教师要激励学生自己做准备。最后,使活动准备成为学生得良好学习习惯。 二、灵活开展探究活动。 教师要引信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并将研究到课外,包括两个方面:一就是将活动过程与自由活动中得研究活动拓展到课外,二就是将拓展活动中得研究活动拓展到课外。三、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教师不仅就是课程改革得为一体,同时还承担着验证科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得任务,不仅遵循实事求就是得原则,以怀疑得精神与研究得态度对待教材,还应该创造性得使用教材。四、灵活运用评价形式。 根据学生课堂上得表现、作业、测验或考试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得评价,学生得每一次发现,每一个进步,每一次小小得成功,教师都要给予相应得鼓励,让学生每一步得付出都得到肯定,调动学生得学习科学得兴趣。五、灵活利用教学资源。要根据自己得教学实际,充分利用本地得教学资源,让学生有更多得机会直接感知大自然,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科学探究得过程。

内容:提高自身水平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内容: 结合校长召开得科学教师会,重点研究探讨如何提高自身得教学能力与水平,加强促进实验教学。 一、要加强业务理论得学习,掌握现代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己得专业知识水平,对教材所涉猎得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争取做一个专业型教师。尽管我们得工作都很多,不仅仅就是科学教学一项,还担任着其她得工作,但科学教学就是我们工作得重点,大家一定要重视,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不断地充实,不断地完善。 二、要加强对实验教学得研究与提高,实验教学就是科学教学中得一种重要得形式与手段,同时也就是科学教育发展得必然。对教材中得实验,要提前进行准备,不成熟地及时探讨向老师请教,不能在课堂中请老师去帮忙,,而要把工作做在前,提高请教,进行操作演示。 2015年小学科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科学教研组活动就是以新课程得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评价分析活动”为契机,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扎实做好科学学科得实验教学工作,抓好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努力培养好学校科学学科得师资力量,充分发挥现任常科学老师各自得优势,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得有效途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工作计划,加强教学流程管理,关注课堂,关注学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优化

《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新沂市棋盘镇小冲小学朱红波 一、课题的界定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但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学生大多只重视学习那薄薄的一本教科书,知识面窄,阅读和写作水平较低。 《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教学研究》是指围绕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实际上,它就是“小练笔”,小练笔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是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必要练习。通过长期系统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一旦作文需要时就可以信手拈来,灵活运用,从而分解作文的难度。 二、课题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的练习形式灵活多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以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这样的练习还可以使长期沉淀在头脑中的感知、记忆得以复苏,或喜或怒,尽情表达,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练笔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激发学生浓厚的读写兴趣,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2、创造条件,拓宽训练的时空,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 3、把握好读写的结合点,有效组织学生“围绕中心句或一个重点”进行练笔。 三、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2、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习作兴趣来源于“有话可写”,有话就是有素材。素材丰富,他们就会跃跃欲试,习作就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3、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顺畅,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2008年,我申报了市级课题《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教学研究》,立项之后,我按照课题研究方案首先对本班30名学生进行了习作能力的调研。借助情境,我设计了这样的习作命题:以“春天,花园里真美啊!”为中心句写一段话。结果显示,学生只知道写这朵花美,那朵花美,很笼统。后来,我又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得了这样一些反馈信息: 学生缺乏习作的兴趣。他们更多的只是把习作看作老师布置的作业,需要按时完成。他们不能体会到习作真正的意义是在于内心情感的倾吐,是自己与别人文字交流的平台。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一件事,如果有了兴趣,做事者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要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更好地服务于课题研究,我积极阅读一些教育专著——《面向未来的母语教育》、《给教师的建议》、《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语文课程新探》等,帮助我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使理论能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课题的研究工作。 我认真研读了习作教学策略,结合“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教学研究”这一课题,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每当学到课文中有中心句的,我总是不放过让学生练笔的机会,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再让学生自主拟题,找到适合的话题,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由说到写,哪怕只是几句话,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次感悟的过程,实践证明,这样的训练是行之有效的: 1、从仿到写,范文引路。语文教科书的每一次习作,都有一篇范文,儿童习作有模仿的印记。古人主张写作从仿写开始,正所谓“读写结合”。比较阅读与作文,总能找到它们的对应关系,学生读了这些文章,就能从中学习写作,这也是习作的一个过程。

最新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资料

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倡导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得到切实提高。动手实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动手实践来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效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人合作,也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使其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世界观。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 1、本课题所强调的“中高年级数学动手实践的有效性”,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能够体现正确的学科价值取向和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单位时间内学生素养在课程标准意义获得的发展与进步。 2、提高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动手实践的有效性,真正的使动手实践在课堂上行之有效。 3、探索“动手实践活动”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的眼、耳、脑、口、手等多个感官并用,协同作战,使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新知。 研究的意义 动手实践作为对传统教学形式的一种补充,已被一线教师越来越广泛地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动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大胆实践的能力是当前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中增设“实践活动课”,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我们“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对人教版教材教学内容的学习研究,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科学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流程,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机会,使每个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实践活动发挥真正的有效性。

实验小学体育教研活动记录文稿

实验小学体育教研活动记录(一) 活动时间: 2016年2 月 29日 活动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苏秋平 X洪林杨新友常艳华晋艳芳孙丽娜夏少将 活动过程: 主讲人:孙丽娜 活动主题:怎样有效地开展全校师生健身健康活动 孙丽娜: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只重智育而忽视体育,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和出色的社会工作者都是些技术过硬而身体太软的人才,致使我国的知识分子平均寿命比我国人均寿命要短十年。体育运动对人类有机体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在进行身体教育的过程中,不管哪一个年龄阶段,何种性别,也不论是哪一种体育X畴,只要合理选择和运用某些体育活动练习,就能确保人体机能和形态,以及身体素质得到最佳发展 苏秋平:在学校定期开展体育比赛活动,建立单项奖,以班级为基础,学校老师进行指导,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也促进了师生健身的积极性,增强全体师生的身体素质。 杨新友:在学校开展以班级为主题的课间操比赛,班级广播操做的比较好的年级进行全校展示,鼓励学生们更好地热爱体育健身活动。 夏少将:积极参加上级部门要求的各种比赛,在比赛活动中增强热爱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活动给班级和个人带来的荣誉,增强集体和个人荣誉感,是健身活动更好地进行。常艳华:建立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人学生们在有趣的活动中健身,在运动中健康成长。 X洪林:建立可靠和可操作的长效机制,是学生认识到体育健身活动是必不可缺少的,是和学习一样重要的地位。

孙丽娜:是啊,我们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定的运动项目,是学生的课余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使教师在指导示X运动项目的过程中增加了自己本身的活动量,让我们学校的身体健康理念更强。 小学体育教研活动记录(二) 活动时间: 2016年3 月7日 活动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苏秋平 X洪林杨新友常艳华晋艳芳孙丽娜夏少将 活动过程: 主讲人:孙丽娜 活动主题:如何避免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不安全因素 孙丽娜:预防伤害事故,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教师不仅自身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1 做好卫生安全教育工作 2 充分掌握学生基本情况 3 传授技术动作要正确 4 组织教法要科学合理 5 注意场地器材的安全性总之,对于体育教学中如何预防伤害事故,每位教师都有很多的经验,希望我们在一线的体育教师都能以积极的方式去思考,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能更好的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杨新友: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不安全因素有很多,安全事故重在预防,首先体育老师在课前要一方面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要全面了解学生,并且提前仔细的检查每一件器材,

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 一篇规范、合格的结题报告,需要回答好3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即这项课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研究这项课题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是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要着重讲清研究的理论依据、目标、内容、方法、步骤,讲清研究的主要过程。三是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 下10个部分(也可分为8个部分):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部分); 这两个部分着重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6、课题研究的方法; 7、课题研究的步骤; 8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从第3部分到第8部分,回答的是上面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结题报告的这8个部分,除了第8部分外,从第1到第7部分在填报课题立项申报表、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中,都有要求,内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写结题报告时,只须照抄或作适当修改就可以了。而第8部分,则需要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提炼。有时候,第7、8两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写。 9、课题研究成果; 这个部分是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三个问题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10、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执笔者:朱爱香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课程改革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枢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2)教学现状背景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诸多问题:评价目的片面、评价范围狭窄、评价手段单一、评价主体局限。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往往是“以知识为本”的,重心是评价数学教师“教”的设计、“教”的过程和“教”的效果,是对教师知识传授水平的一种评估,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的方式、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发展,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不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得不到正确评价,而且还不时产生误评,因而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实践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3)学校生源背景 近年来,我乡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同时他们的子女也随之大量涌入我乡。目前,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人数已经占全校学生总数的70%以上,而绝大部分外来民工子女来都自于山区,另一部分学生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农村孩子,这些学生诚实而又朴实,但基础等问题造成了他们在学习上特别是数学学习有较大的困难。这在客观上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采用正确的策略,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行正确评价显得尤为迫切而重要。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如何从农村小学实际出发,通过切实可行的评价策略,推进学校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在时空上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研究,提升教师不断完善和创新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主要内容: 1、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为基本出发点,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重点,在数学课堂上有针对性地通过对不同性格、程度、背景的学生进行多元的评价,使各种类型的学生能真正找回自我,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人格得到尊重,学习成绩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1)本体目标: 形成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使之在以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 (2)发展目标: (a)通过正确的评价,促进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习方式上,从“被动接受型”向“自主探索型”转型,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b)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现教师自我数学教学的意识形态,从“专制型”向“民主型”转型;在教学内容和时空上,从“封闭型”、“单一型”向“开放型”和“多元型”转型。 2、研究的内容 《课程标准》倡导——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进步,促进教师反思与提高,促进数学课程不断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所以,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意义是要借鉴相关研究理论为铺垫,联系我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开拓思维,不断在课堂教学中尝试新的评价方式方法,从而在研究、实践、再研究、提炼中充分运用各种可操作的相对科学的手段,改变我们的陈旧的评价体系。在前期对课堂评价范畴课题研究现状进行了解并联系我校课堂教学评价现状问卷调查、汇总报告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确定我们研究的内容为以下两大方面: (1).新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一般模式。 (2).新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不同群体学生进行的评价模式。 ①课堂上针对能力较强孩子的一般评价方式;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老师的角色

搭建舞台放飞青春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老师的角色中国古云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当中的“阅人无数”可以理解为:生活阅历、生活实践经验丰富。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今天会出现“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初衷吧! 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用书中是这样定义这一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一类新型课程①。从中我们不难理解,所谓的综合实践活动主体是学生,并以学生的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也就是说,“实践”是这课程的主线,这地位之重可想而知。 纵观本地区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很多教师拿着课本可以讲是“老鼠拉龟”——无从下手。要不就是跟孩子们呆在教室里,就着教科书上的问题,看着书中的图案一个一个讨论,一个一个分析,一个一个总结,如教改前上语文课一般。为何导致这种现象?我大胆分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农村小学的教师其实都是身兼多科教学的全能教师。就我自己而言,我就身兼6个学科的教学了。迫于其它科或学校其它杂务的压力,没能分身或已经没有精力研究这门课程。导致对这门课程的落实不到位。其二,由于任教综合实践的教师们是没有经过任何专门培训的,导致有部分教师对这一课程认识度不足,缺

乏理论和实践的准备,缺乏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素质。 由于以上两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变成了自编、自导、自演的“绝对主角”,而学生则成了“忠实观众”。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以什么角色出现?又将起哪些作用呢? 我觉得要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势必要先转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同时必须落实“实践”这条课程的主线。我们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来转型与落实。 一、做好学生的“参谋长” 陶行知先生提出,要改变以“科学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弊端,加强教育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的联系。综合实践课程正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这里说到的“引导”我们该如何引导呢? 在国家军队当中,只要是团以上的单位都有“参谋长”一职,他的主要职责是整理战斗信息,为军事首长提供资料并提出一定的建议。我觉得这“参谋长”一职也适用于班级的综合活动中。因此我们在活动的开始就要把活动的“策划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童年眼光去关注那些自己所感兴趣的人和事,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去研究那些贴近自己生活的问题。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教师会提出质疑“在综合活动的开始阶段就有一系列的‘大动作’要准备,如‘选择研究课题’、‘设计活动研究方案’等,这么繁重的任务要求小学生自主完成,能行吗?还不是老师越俎代庖的事!”是啊,以前我们的老师总是喜欢走在前面,牵着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研究》 结题报告 伊通满族自治县三道乡中心小学校金永贵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伊通满族自治县三道乡中心小学校金永贵 一、问题的提出 (一)本课题目前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可以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新一轮的课堂改革更关注人文教育与创新教育,并提出了更多新的问题、新的理念。各地实验区也开展了很多相关的研究。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由模糊的初浅认识到逐渐清晰的了解,再到深刻地理解。但在深入推进课改的今天,我们的教师是否全面了解各方面的理论体系?是否自觉地运用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选取的教学手段是否与我校的实际情况相吻合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必将影响素质教育的实现,难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对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艺术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 (二)本课题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 学习是学生自觉、积极、主动的心理认知活动,学生只有分析、理解并掌握了学科的结构与规律之后,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才能激发思维与智力的发展,加速学习进程,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效率是指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增幅三者之和所达到的效果。影响和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方法。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扎根课堂,认真观察、研究和改进常态课堂教学下师生课堂教学行为,真正解决课堂教学效率问题。 (2)探索不同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通过课题研究,积累一批适合小学课堂教学实际的课件及教学案例。 (4)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 2.研究内容 (1)以“有效教学”为核心,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2)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调控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 3.主要观点 (1)三个基本主张:一是让教师更会教,二是让学生更爱学,三是让课堂更具创新与实践。 (2)两个基本理念:一是让知识有更多的教育价值,二是让课堂更加自主开放。 4.创新之处 (1)由于本课题研究的是课堂教学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又回到教学第一线,服务于课堂教学。因此,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2)在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指引下,有效探索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它具有很强的先进性。 (3)作业方式的变革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有机结合,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基本思路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1.为确立课题做好准备 由于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所以,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一旦停止学习,势必会落后。鉴于我们身处这样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教育管理部门大力宣传终身学习理念,大力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学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应该责无旁贷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型人才。然而,要培养这种学习型人才,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一方面要使自己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积极学习处于时代前沿的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务必提高学习能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能。面对更新迅速的知识和飞速发展的教育技术,教师如果仍然将学习方式局限于个人学习,其专业发展速度势必跟不上社会发展速度。这时,学会通过与他人共同学习、共享经验、取长补短来提高学习效果就显得格外重要。 历经多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教师至关重要,改革最终发生在教室中”。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日常的课程与教学活动正成为课改的重点,于是如何通过日常教研改进教师职业行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正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与此同时,如何提高全体教师教研能力的课题日益突兀,共同体建设的策略研究成为我们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2.明确课题方向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研组织没有共同的愿景 如果提问某一个教研组织的成员,你们组织的共同的愿景(指共同意愿的景象)是什么?可能十有八九答不出,或者根本没有思考过。 学校的教研组织是整个学校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教研组、备课组集体研究制度也是存在的。要求教研组、备课组积极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究活动,搭建起同伴互助的平台。确定研究主题,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研究、案例分析、问题会诊、专题研讨、教研沙龙、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等形式,加强教师间的教学切磋,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汲取营养,共同分享教学经验与成果,彼此支持,共同发展。这都在日常的教研组织中发挥一些作用,但这些作用是在教育行政管理下完成的,说白了就是由领导布置教师完成或应付的过程,而不是共同愿景下的行动。这对于一个团队共同的愿景建设还是很不够。 (2)个人超越与组织学习的问题 现实中个人和教研组织会有不同矛盾,有时会很尖锐。我们一方面承认有的教师学习能力强,业务上精益求精。虽然个人学习并不保证整个组织也在学习,但是没有个人学习,组织学习无从开始。但是我们想进一步提出的是,如果我们的教研织组能够共同学习,对于教师的整体提高才是至关重要的。 3.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逐渐进入信息化社会,其所带来的新思潮和新实践对于人们重新认识自己的知识、学习和社会关系都产生了全新的视角与启示。在教育领域也

综合实践活动中方法指导课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中方法指导课

————————————————————————————————作者:————————————————————————————————日期: 2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中方法指导课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探究方法,是指活动过程中问题解决的实际操作方法。就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需要来看,这方法主要涉及的是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何设计活动方案、如何搜集与处理资料、如何撰写活动总结或报告、表达与交流、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进行调查、怎样进行访谈、怎样进行实验、怎样进行手工设计与制作、怎样利用网络与计算机开展活动等。对于学生而言,在活动中不断地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方法,是学生顺利地开展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必要的保障。对教师而言,方法指导则是一个系统的活动操作过程,这为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具有最真实、最实用的指导价值,使得学生在今后的活动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方法指导,就是为了服务学生,服务于活动,其本身就是关注着学生的需求,具有直接的价值。 所以,方法指导课,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在原先的活动操作过程中,我们会感觉教师自己对指导比较松散,比较拖沓,因而造成学生信息处理的无效性增多,活动收效性不大,活动成果的收益较少。因而,使得教师在后期的活动指导和学生在后期的成果汇报中,显得结论散,内容空,体验浅,指导难! 方法指导的形式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和课堂教学等途径来实现,而对认知结构较浅,认知水平不高的小学生来说,联系活动实际的方法指导课是比较直观可行的操作方式。 一、活动总结方法,有物可感 活动方法的集中指导,并不等同于学科知识的系统讲授,应当借助学生参与的具体主题活动,结合实际的活动过程来进行,引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边体验,边反思,边总结,边提高。 在具体的活动中,学生围绕活动的主题,在教师指导下经过了一个周期的探究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果”。这些成果包括大量的资料和信息,也包括丰富的体验和感受。然后,在交流课中,把这些学生活动阶段性成果有效地展示出来,进行分享和交流,这是活动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在这些阶段中,学生展示自己活动成果,也是学习如何有效地进行展示交流的过程。所以,结合具体的主题活动,在适当的阶段进行有关方法的集中指导,能贴近学生的活动实际,避免学生出现被动接受的感觉,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方法的学习和形成典型方法。 二、明晰活动目标,体现需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虽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带来教师角色的根本性变革,由传统的主导者、支配者转变为引导者、参与者,但这一阶段小学生发展的水平决定了教师还是要给予他们切实的指导,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实际操作上,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说,教师对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高课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相关研究的概述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为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并且对这三个阶段的指导策略都有所研究。但是,对具体主题的指导缺乏深度的探究,因此在活动过程中还存在教师指导目标不明,各环节的指导缺乏策略,指导方式单一,指导力度不当等问题,学生也很难获得丰富的活动体验。

(三)研究的现实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这五个特征,它的目的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综合性课程的开发者,学生活动的引导者,更是活动过程的分享者。通过教师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积极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包容,还学会信任并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等。 (四)概念的界定 教师指导策略——指教师指导中的思维策略及行为策略。思维策略体现指导内容的产生途径及着力点,行为策略体现指导方式。 二、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 高综合实践能力。 2、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教师的指导策略和方法。 (二)内容 1、制定相关调查问卷并对学生进行调查。 2、反思教学指导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并分析其原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