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结题报告创建“问题式”教学模式,实现高效课堂的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创建“问题式”教学模式,实现高效课堂的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创建“问题式”教学模式,实现高效课堂的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创建“问题式”教学模式,实现高效课堂的研究结题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

教育部重点课题《优质课堂与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

实验研究子课题

《创建“问题式”教学模式,实现高效课堂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结题报告综述:

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即不仅注重知识的存量,更注重知识的流量、变量和增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教会学生善于学习的技巧。因此,作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教师,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进取,教师要积极探求适应创新教育要求的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通过实验教师对问题式教学模式的认识和课堂教学高效上都有所突破。首先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参与研修的热情,学校和教师研修的意识由被动转为主动,由外部控制驱动转为内在积极自觉,学校能够因地制宜组织研修活动,建设学习文化,开发研修资源,初步形成了学习型组织的校园文化。其次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包括会用数学解决现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或者提出问题,并能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它。第三探究出“问题式”教学模式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些策略。如把发现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把生成问题的自由留给学生、把展示的舞台交给学生等。最后通过实验与课堂教学实践,课题组围绕第一阶段实验提出的“三阶段六环节”教学程序构建了 2种“问题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类型:自主学习型课堂和探究学习型课堂。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的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

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这体现了数学课程多维价值。而知识与技能是能力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基础。“四基教学“应具有启发性、问题驱动性、示范性、层次性、巩固性等特征。四基教学的启发性是教师创设的,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体现,其关键是教师的引导和精心设计的启发性的问题情境,这一启发的根本不在于教师与学生的一问一答,而在于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思考提出新的、有层次的、有思维深度的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但在我们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没有充分体现,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课堂民主停留在表层。不少学科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被动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面对如此的窘境,我们冷静思考,确定了“科研先导”的意识,提出了“以课题促进教学,让教学催生课题”的解决策略,因此,产生了课题《创建“问题式”教学模式,实现高效课堂的研究》。2011年8月我校向中央教科所教育科技研发中心申请成立《创建“问题式”教学模式,实现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由罗小林校长担任课题第一主持人,担任第二主持人指导课题研究,杨国华主任担任课题总负责人。课题于2011年12月10号获得批准立项。我校教师群策群力,致力于教学探究,经过不懈努力,本课题研究实验完成了预定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初步成果。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即不仅注重知识的存量,更注重知识的流量、变量和增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教会学生善于学习的技巧。因此,作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教师,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进取,教师要积极探求适应创新教育要求的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问题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指的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问题

式学习简称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它以信息加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属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范畴。问题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本的教学形式,它能使课堂充满悬念,让学生的思维接受挑战,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与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之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生本教育

1、生本的教育观。生本教育解释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教育的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内在力量。人的智慧的发展延续这一万年生命发展的过程,人的起点并非是零。教育应该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充分尊重和依循生命的本质,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教育现代化就是人的现代化,使人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的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目标,也是根本途径。

2、升本的学习观。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教育的一切行为都是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

3、升本的课程观。建立以符号实践本体取代符号研究本体的课程观,真正实现“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宽限期限,紧着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而不仅仅是教材中。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感受的知识是死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上,应当将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发现、去研究。

4、生本的教师观。教师应从“拉动学生的纤夫”转变为“生命的牧者”。对普通的基础教育而言,教只是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在学生的放飞中获得自身的解放,同学生一起成长。这种信任是位教师

成长提供新的目标和途径。

(二)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的反省思维问题模式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杜威提出了“反省思维的分析”,认为思维或反省思维是一种观念,观念来自于事实。当一个含有困惑或疑难的情境产生时,置身于这一情境的人,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开始反省。反省包含观察,包含暗示,事实与观察室反省中相关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接着,杜威提出思维的五个步骤,他称之为“反省思维的五个形态”,即:(1)暗示,通过思维获得了一种可能解决;(2)感觉的(直接经验)困难或迷惑的理智化,成为一个待解决的问题,一个必须找到答案的疑问;(3)用一个又一个的暗示,作为领导观念或假设,以发起引导观察或其他心智活动,搜集事实材料;(4)推演观念或假设的涵义;(5)在外表的或想像的活动后中检验假设。反省思维的五个形态存在每个思维单位的两端:一端为“开始”,是一个迷惑、困难或纷乱的情境;另一端位“结束”,是一个澄清、统一和解决的情境。(三)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知识结构发现模式

布鲁纳阐明了结构主义教学论的实质·:学习就是建立一种认知结构,就是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及研究这一学科的基本态度和方法。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任何”的观点,即任何学科的基本结构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儿童。他发扬亮度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发现、探索活动促进学习的教学论,但与杜威不同,他特别重视知识结构本身的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价值。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问题的呈现方式的研究

研究如何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通过问题解决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也就是如何将学习内容设计成问题,或有学习者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性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2、问题式教学策略的研究

包括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提问的策略、处理学生回答的策略、指导学生研究问题的策略、指导问题解决的策略、指导学生合作的策

略等。

3、问题式教学流程的构建

问题式教学也需要教学流程来承载。从整体来讲,问题式教学应该坚持在团队中学习,在团队中成长,这里的团队指的是学习小组。也就是说问题式教学要求学要在合作探究的课堂流程中去完成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并将其升华为可操作的教学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通过老师创设情境,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质疑、解答,形成问题链。学校在整体推进时注重过程管理,注重经验教训的积累,形成科学的整体推进策略。

2、文献研究法:搜集、鉴别、整理与问题式教学相关的文献资料,并通过研究归类形成对问题的科学认识,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直接应用相关成果,寻求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3、实践法:有计划的在组内开展研究活动,通过实验教师上研讨课、评课、写课后反思等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经验或发现问题,进一步探索研究。

4、总结法:实验教师针对自己研究的子课题,在本人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后,及时做好资料收集和整理,写出阶段性总结和经验论文。

七、课题组成员:

第一主持人:罗小林校长

第二主持人:杨国华主任

课题组主要成员:杨红副校长、万梅映、吴桂英、刘春莲、王标赛、刘康民、黄婷、付燕、谢小平、李劲慧、胡云丽、四五六年级语数老师。

八、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三年左右,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8月——2011年10月(课题筹备阶段)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任务,组织并建立课题研究队伍,落实课题申报工作。

1.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对国内、外该课题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解,收集相关文献材料,对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作出初步论证。

2.组织研究队伍,加强组织管理,做好课题前期征集意见和宣传工作,统一协调,精心组织实施;

3.成立课题组,筹备并召开课题“开题大会”,分学科分层次落实课题申报工作。

4、形成立项报告、开题报告书与初步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11年10月——2013年12月(课题研究阶段)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落实课题的研究任务,要求领导及实验教师积极参与工作。

1.建立健全理论学习研究制度,积极组织并开展学习研修活动,不定期组织实验校教师进行教师培训活动;

2.积极探索并做好课题方面的实证研究;

3.做好课题组中期总结工作并开好“中期总结大会”,编辑并整理好课题中期总结研究,认真开展教师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的研究,为后续的结题工作做准备;

4.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严格整肃科研纪律,改善科研氛围,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第三阶段:2013年1月——2014年4月(课题结题阶段)

1、对课题研究和开展的工作进行系统反思,整理和升华。

2、整理课题研究期课题组成员在实验中取得的相关成果(如获奖的论文、案例、课件、优质课、观摩课和教研课的获奖证书,形成成果集。

3、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组织鉴定验收,开好结题会议。

九、研究的主要过程:

1.教学现状的调查:

在我校开展本课题之初,就对教师和学生对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认清现状,寻找根源,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把握课题的重点和基础,选准研究的方向,突出课题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通过调查得出存在问题的根源是:(1)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更新不彻

底;(2)教学实践活动缺乏理论指导;(3)没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有效的问题式教学模式”。(详见《创建“问题式”教学模式,实现高效课堂的研究》问卷调查报告)

2.学习相关理论,更新教师观念。

(1)建立常规学习制度,本课题组规定各备课组每周固定时间(语文学科每周四、数学学科每周三、综合学科每周二的第一节课)集体备课学习和反思学习,利用教师例会、教研组会议和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有关有效教学研修读本,每次不少于一节课的学习时间,不断强化教师的思想觉悟,让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师的头脑中扎下根,使之成为支配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

(2)理论联系实际,深刻反思,认真总结。

我们一方面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写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要求教师将学习的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际、教学现状联系对照起来,谈体会,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拟定改进的措施。

(3)开展常规校本教研活动,在同伴交流与互助中,发展自己。本课题组平均每月安排1至2节常规教学研讨课,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材重难点,讨论交流,研究教法。组织教师深入课堂听课,互相学习;课后组织教师认真评课,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要求教师认真听取同伴意见,并及时反思总结。并于2012年春季举行了“同课同研”校本教学开放日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老师们通过这个平台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或者,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从而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以此验证、反馈课题,并通过对子课题的中期检查。

3.在理论指导下,开展有效教学实践活动,总结实践经验,探究有效的教学模式。

自我校“《创建“问题式”教学模式,实现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开题至今,教师们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联系教学现实,不断探索,

反复实践,大胆创新,与同事为伴,以课堂为研究基地,在交流与互助中探究有效教学规律,在全体试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探索出了有效教学模式,从而找到了有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

4.理论指导实践,丰富和完善有效教学模式。

在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引导下,我校课题组成功地在2012年4月进行课题展示课活动——校本开放日,邀请了省、市、县教研员,《江西教育》期刊社的编辑和我县各小学的代表与会参加,课题展示课活动——校本开放日受到了省、市、县教研员,《江西教育》期刊社的编辑和我县各小学的代表的赞同,在全县教育教学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展示课后又及时地组织与会的省、市、县教研员,《江西教育》期刊社的编辑和我县各小学的教师代表,同我校教师一起进行了有实效性的评价和交流,在听取了同伴们的意见和建议后,授课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反思。

十、主要研究成果:

回顾我们的课题研究,通过检查反思,我们认为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初步实现了研究目的。从对问题式教学模式的认识、和课堂教学所取得效果上都有所突破。

1、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参与研修的热情

教师都渴望自己的专业水平快速发展进步,有效研修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我校通过调查发现,教师最迫切想要解决的是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效研修的内容正是源自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实际,来自教师实际需求,解决教师实际问题,学校发展问题,所以受到教师的欢迎,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参与有效研修的积极性和热情。与以前的学校苦心安排、教师敷衍应付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在老师们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研修活动,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请大家一起讨论,商讨解决办法。学校和教师研修的意识由被动转为主动,由外部控制驱动转为内在积极自觉,学校能够因地制宜组织研修活动,建设学习文化,开发研修资源,初步形成了学习型组织的校园文化。两年来共有一百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或获奖。

2、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

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包括会用数学解决现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或者提出问题,并能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它。

通过本课题实验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了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欲望,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及合作交流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

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四、五、六年级各两个班作为试验班级,其他班级作为对比班级。通过这两年多的实验,我们发现试验班级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与对比班级相比在问题意识、思维角度等方面有了明显的差别。从下面的表格中的数据就能看出:

的等;说明文重点从说明那几个方面的内容和说明方法来分析等等。在教学中,我们总结出一套快速生成问题、精准把握教学目标的好方法:课前预习抓题眼生成问题;初读文章抓重难点字词生成问题;感悟课文抓重点句子生成问题;课后总结抓重点句段生成问题。二是针对学生提问的不足,采取适当补充和追问的方法,让学生从这追问和补充中“恍然大悟”,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和成功感。教师绝不为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粗暴地代替学生,甚至直接否定学生生成问题。

(3)、把展示的舞台交给学生。首先建立组内良好的合作机制。在组内学习讨论学习中,组长的组织很关键,实验班用组与组之间比赛的方式,两周的时间改变小组内七嘴八舌的习气;用比赛的方式培养孩子们耐心听别人意见的习惯;用树立典型的方式消除小组内“以个人为中心”的不良习气。小组内的风气正了,学风浓了,各组都在讨论,但又互不干扰。组内成员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这个舞台让学习差一点的学生感觉到自由,获得了自信,让学优生在帮助别人过程中获得了快乐。其次课堂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因为分组合作学习,原有的教室一个大舞台,分成了八个小舞台。在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使每一个组员充分发表自己的简介。组内分工的不同,也使每个人在完成自己任务的过程中得到收获。课堂的交流反馈,组内学生学会了推荐,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我推荐某某同学发言……”、“我代表某某小组发言……”,小组给了大家展示的舞台,大家学会了把表现的机会给每个人,让每个组员都有在全班展示的机会。因为每个人的表现都是为小组争光。

4、总结出“问题式”教学模式,实现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类型

通过实验与课堂教学实践,课题组围绕第一阶段实验提出的“三阶段六环节”教学程序构建了2种“问题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类型:

自主学习型课堂:

(1)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之前出示学习目标,可以使学生目的明确,克服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出示自学思考题。小学生由于受知识经验与思维水平的限制,学习不容易抓着重点,有了自学思考题,一是能使学习有重点;二是有任务驱动;三是能让学生体验成功。

(3)学生自学后交流学习成果和问题。一是交流学懂、学会了什么,并能用举例、论证、操作等方式说明自己的观点;二是交流哪些还没有学懂或不会;三是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4)解决问题。简单问题学生解决,较难问题学生讨论解决,复杂问题师生共同解决,与教学目标无关的问题、费时问题、“怪”问题弹性解决。

(5)教师讲解。一、二年级教师的讲解不能超过20分钟(一年级上期除外),三、四年级教师的讲解不能超过15分钟,五、六年级教师的讲解不能超过12分钟。教师主要对学生的自学素材进行综合分析,进行规律与方法的讲解,重点知识的强调等。

(6)当堂训练。学生的练习是做到“活练”,学生通过解答教师设计的练习和书上的练习,由知道规律和方法到能用规律和方法解决问题,不只是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灵活运用规律和方法。探究学习型课堂:

(1)提出问题。提出探究的问题。问题要提在教学重点处、难点处、关键处;问题的难易要适度,既要有挑战性,又要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解决问题所花的时间要适当,太费时的问题没必要在课堂上探究。

(2)形成猜测。

(3)进行探究。

(4)汇报探究结果。

(5)多方求证,形成共识。

5、课题组成员在课题实验期间所取得的教研成果:

(一)、论文发表

1、罗小林、敖小英撰写的论文《识知音,悟知音》发表于《江西教育》2012年第12期

2、杨国华撰写的论文《“同课同研”校本教研模式》发表于《新课程》2013年第5期

3、杨国华撰写的论文《那声“我认为不好”的精彩》发表于《小学教学参考》2012年第5 期

4、杨国华撰写的论文《课堂教学设计应以生为本》发表于《小学时代》2012年第2期

5、吴桂英撰写的论文《和美教法,动静相宜》发表于《新课程》2013年第12期

6、吴桂英撰写的论文《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巧用》发表于《新课程》2012年第11期

7、刘春莲撰写的论文《“面积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发表于《小学数学教育》2014年第3期

8、刘春莲撰写的论文《评价让课堂充满活力》发表于《江西教育》2013年第4期

9、刘春莲撰写的论文《思维在认知冲突中激活》发表于《江西教育》2012年第3期

10、王标赛撰写的论文《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数学》发表于《新课程》2013年第12期

11、周燕华撰写的论文《低年级识字教学初探》发表于《读写月报》2013年第7-8期

12、周燕华撰写的论文《小学评议教学生活化的思考》发表于《语文周报》2014年第17期

13、李劲慧撰写的论文《谈追求有效小学数学课堂的几点做法》发表于《素质教育》2013第3期

14、李劲慧撰写的论文《如何指导小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发表于《民风》2013年第5期

15、刘美兰、黄婷撰写的论文《阅读教学新思维》发表于《新课程学习》2012年第11期

16、黄婷撰写的论文《优化口语教学,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发表于《新课程学习》2013年第10期

17、黄婷撰写的论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发表于《新课

程学习》2013年第10期

18、黄婷撰写的论文《谈谈写字教学》发表于《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2年第15期

19、周春华撰写的论文《特殊的考试》教学设计发表于《新课程》2012年第1期

20、周春华撰写的论文《识字教学要有趣有效》发表于《读写月报》2013年第7-8期

21、敖小英撰写的论文《平等对话让课堂充满魅力》发表于《江西教育》2012年第11期

22、敖小英撰写的论文《难忘的暑假生活》作文教学说课稿发表于《语文建设》2012年第8期

23、刘权老师撰写的论文《关注情感体验,促进和谐发展》发表于《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第2期

24、吴桂英老师撰写的论文《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发表于《抚州教育》2013年第5期

25、冯琼老师撰写的论文《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高刍议》发表于《抚河教育》2010年第12期

26、谢辉霞老师撰写的论文《让灵性之花在语文课堂中飞》发表于《抚河教育》2012年第11期

27、谢辉霞老师撰写的论文《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发表于《抚河教育》2012年第12期

(二)、教学骨干

28、罗小林老师2013年1月被评为江西省第二批小学思品学科带头人

29、杨国华老师2013年1月被评为江西省第二批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

30、刘春莲老师2013年5月被评为第三届小学数学“教学能手”

(三)、荣誉

31、杨国华老师2014年2月被评为2013年度全省学校后勤与产业工作先进工作者

32、杨国华老师2013年11月被评为全市教育系统教代会制度建设工作先进个人。

33、杨国华老师2012年2月被评为抚州市电教工作先进个人

34、杨国华老师2012年2月被评为第二届教科研先进个人

35、杨国华老师2012年11月被评为江西省义务教育学科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工作优秀执教教师

36、吴桂英老师2013年9月被评为抚州市优秀教师

37、吴桂英老师2013年5月被评为2012年度全市教研工作先进教研工作者

38、盱江小学数学教研组2012年2月被评为抚州市第一届中小学先进教研组

39、刘春莲老师2012年9月被评为抚州市优秀教师

40、刘春莲老师2012年11月被评为江西省义务教育学科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工作优秀执教教师

41、黄婷老师2012年11月被评为江西省义务教育学科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工作优秀执教教师

42、黄婷老师2012年12月被确定为江西省小学语文学科优秀教师重点培养对象

43、敖小英老师2013年2月被评为抚州市优秀少先辅导员

(四)、优秀课、录像课、示范课

44、罗小林老师执教的优质课《传承感恩》荣获省二等奖

45、杨国华老师执教的录像课《统一长度单位》荣获全国一等奖

46、杨国华老师执教的《数字的用处》被评为“省级学科德育精品课程”

47、万梅映老师执教的优质课《比一比——平均数》荣获市二等奖。

48、吴桂英老师的说课荣获市一等奖

49、刘春莲老师执教的优质课荣获省一等奖

50、刘春莲老师执教的优质课荣获市一等奖

51、刘春莲老师执教的市级示范课《认识面积》

52、敖小英老师执教的优质课《观书有感》荣获省二等奖

53、敖小英老师执教的优质课《装满昆虫的口袋》荣获市一等奖

(五)、论文获奖

54、罗小林老师主持的优秀案例获市三等奖

55、杨国华老师撰写的教学设计《平移与旋转》获省一等奖

56、杨国华老师撰写的论文《推进同课同研教研模式努力构建智慧课堂》获市一

等奖

57、万梅映老师撰写的教学设计《确定位置(一)》荣获省一等奖

58、万梅映老师朗诵的《中国梦》获市三等奖

59、吴桂英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江西教育〉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启迪》荣获省一等奖

60、吴桂英老师撰写的论文《读〈教师博览〉,做快乐教师》获省一等奖

61、吴桂英老师撰写的论文《“教学赏析”真给力》获省二等奖

62、吴桂英老师撰写的教学案例《三角形边的关系》获市一等奖

63、吴桂英老师撰写的论文《小学数学学法有效途径新探》获市一等奖

64、刘春莲老师撰写的教学设计《什么是面积》获省一等奖

65、刘春莲老师撰写的论文《思维在认知冲突中激活》获省一等奖

66、刘康民老师撰写的论文《读(教师博览)有感》获省一等奖

67、周燕华老师撰写的课例《燕子妈妈笑了》获全国二等奖

68、周燕华老师荣获“育人故事叙述”和“情景案例评析”综合竞赛市二等奖

69、周燕华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议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性》获省一等奖

70、谢辉霞老师撰写的教学课例《圆圆的沙粒》获省二等奖

71、冯琼老师撰写的论文《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作业批改》获全国二等奖

(六)、课件制作

72、罗小林老师制作的教学课件《传承感恩》获省二等奖

73、杨国华老师制作的教学课件《生活中的推理》获省一等奖

74、杨国华老师制作的教学课件《认识厘米》获省一等奖

75、万梅映老师制作的教学课件《确定位置》获省一等奖

76、万梅映老师制作的教学课件《回收废品》获市三等奖

77、吴桂英老师制作的教学课件《分米的意义》获省一等奖

78、吴桂英老师制作的教学课件《圆的认识》获市一等奖

79、刘春莲老师制作的教学课件《什么是面积》获省一等奖

80、刘春莲老师制作的教学课件《6的乘法口决》获省二等奖

81、李劲慧老师制作的教学课件《组合图形的面积》获省一等奖

82、李劲慧老师制作的教学课件《有多少粘贴画》获省三等奖

83、黄桂仙老师制作的教学课件《露在外面的面》获省一等奖

84、冯琼老师制作的教学课件《点阵中的规律》获省二等奖

85、黄芫老师制作的教学课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获省一等奖

86、罗雪莉老师制作的教学课件《动手做》获省一等奖

87、刘权老师制作的教学课件《长方体的认识》获省二等奖

88、敖小英、罗小林老师制作的教学课件《难忘的暑假生活》获省三等奖

89、周春华老师制作的教学课件《幸福在哪里》获省二等奖

(七)、综合技能

90、刘春莲老师荣获教学能手比赛省一等奖

91、刘春莲老师获专业技能比赛市一等奖

92、刘春莲老师获教学能力综合比赛市一等奖

93、刘春莲老师获素养及知识比赛市一等奖

94、付燕老师获班主任专业技能个人综合全能市二等奖

95、付燕老师获班主任专业技能专业基础知识竞赛市二等奖

96、付燕老师获班主任专业技能专业实务竞赛市三等奖

(八)、指导老师、学生竞赛

97、罗小林老师指导老师优质课《观书有感》获省二等奖

98、付燕老师指导学生写作比赛获第十四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三等奖

99、熊细莲老师指导学生获读刊用刊活动获省三等奖

100、王标赛老师指导学生读刊用刊活动获省二等奖

101、谢辉霞老师指导学生读刊用刊活动获省三等奖

102、刘权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征文竞赛获市一等奖

103、刘康民老师指导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市二等奖

104、刘康民老师指导学生参加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获全国三等奖

105、黄婷老师指导学生参加读刊用刊活动获省二等奖

(九)、专著、专辑

106、付燕老师编写了《特高级老师点拔》一年级语文下册(北师大版)十一、研究反思

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有利有弊。在实验中它留给了我们诸多值得深思和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1、问题要怎样安排才适当、适度、适实?

所谓“适当”,就是有些教学内容可以提出问题,有些则不能,运用不当,却适得其反。所谓“适度”,就是提出的问题应具有难度适当、形式多样、具有一定挑战性等特点。一些难度高、费事多、复杂的问题不应被课堂引用。一些简单、普通、无思维价值、与教学内容不相干的问题也不应被引用。所谓“适实”,就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教学媒体等实际需要来选择问题,把问题融入教学活动中。问题式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整节课都要充满问题,教师在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等具体情况如何巧妙安排,灵活运用问题式教学模式呢?是我们今后研究的一个重点。

2、如何根据学生特点提出问题?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各个学段学生特点以及不同类型的知识特征,教师采用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步骤会有很大的不同。一般说来,低年级的学生,应采用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而展开教学;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他们的数学素养已经有相当水平,因此可以有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从中提炼、归纳出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教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问题?或如何组织学生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等的不同提出问题?是我们今后研究的又一个重点。

3、问题的设置要怎样才切合学生实际,让学生确实有能力解决?

4、问题的设置要如何由浅入深,才能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不自觉的深化对知识的认识?

5、问题设置要怎样有针对性?

6、问题的设置要怎样有层次性?

十二、研究结论

通过这一阶段的实验研究,我们课题组所有成员都觉得“问题”——是课堂的“课眼”,文本的“文眼”,是课堂教学的主线。它强调的是问题的“质”,有一定的开放性或自由度,能够给学生的独立

思考与主动探究留下充分的探究空间。“问题”必须触及课堂教学的本质,这个本质,不仅仅是知识,是技能,更是思想与活动经验。而“问题式”教学模式,实现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旨在生命化教育的视野下,让课堂教学更是充满了对生命的关注,让学生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涌流,让师生在“问题”的探索过程中点燃智慧的激情。同时也能让学生在40分钟的时间内充分解放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充分解放自己的双手,主动操作;充分解放自己的嘴巴,表述观点;充分解放自己的眼睛,勤于观察。这就是创建“问题式”教学模式,实现高效课堂课题研究的价值所在。

《创建“问题式”教学模式,实现高效课堂的研究》

课题组

2014年5月

高效课堂结题报告

《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探索与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概要 (一)课题立项背景 我市初中英语教材使用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一套以初一为起点的中学英语教材《新目标英语》。此套教材共5册,是一套具有新课改理念的教材。该套教材的教学理念为:强调语言应用,发展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突出实践能力。该套教材主要凸显以任务为基础,其任务设计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情况,大部分任务实施起来比较切实可行,符合《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要求;在设计编排上理念新颖,单元话题趣味性浓,话题的实用性也比较突出,学生在完成各种真实任务的过程中有助于综合语言能力的形成。教材遵循了自然言语、情境真实、阶梯型发展语言能力、做中学等最新英语教学原则,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文化差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该教材在教学内容上的最大特点是单词量大,语法难度大,阅读量大,作为一套非零起点的教材,在起始阶段就有如此多的大难度,使部分从来没接触过英语或程度一般的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对一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挑战。而我校多数学生在小学阶段很少甚至没有学过英语,底子薄,基础差,致使学生英语学习困难、自信心严重受挫、两极分化现象非常严重。而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扩展能力和提高素质的主渠道,是实施课程计划,展开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的主阵地。所有教学内容都要依赖于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时空来完成。因此,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课堂高效教学的研究实质上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如果进行统一的、模式化的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挑战。在初中英语课堂上进行教学教法的改革和课堂高效教学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探索一条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新途径,并加以推广应用是当务之急。 (二)课题开展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强调学校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强加”、“灌输”知识,而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教育改革一直都在提倡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一直以来初中英语教学都着重于以应试教育为主,忽略了教师的语言技能传授,忽视了

理想课堂结题报告

《构筑理想课堂》课题总结报告 开元小学韩金玲 参加新教育实验来,我围绕“构筑理想课堂”这个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新教育实验是一项以“人的教育”为旨要,通过实施具体的行动项目,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传统的教育科研和教育改革范式的教改实践。其核心理念为: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的人”表明的是一种“全民教育”的理念,“为了人的一切”表明的是一种“全人教育”的理念。社会的发展是一切社会人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最终是老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只有一切人的发展才能带动一切,人的发展就是能够撬动地球的那根杠杆。特别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急待提高,表现在教学效率不高,学生被动学习、高耗低效的状况还在不同程度的存在。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我们想通过“三性六度”课堂的研究,充分体现新课改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新教育实验作为新课改的最佳切入点。打破原有课堂中绝对规范化、科学化的模式,将墨守成规、循规蹈矩、丧失学生自主性和主体性的课堂在我们新教育理念的思维中解构,重塑理想的课堂。 二、课题总体设计 (一)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理论价值:新教育实验构建于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和伦理学三大基础之上,吸收马克思人的发展的学说、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与"学校即社会"的理论、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陶行知的创新教育民主教育理论的精粹,提炼我们自己的新教育发展核心理念即:“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在具体实施中着力于"校园"、"社区"的建设,以"成长"、"超越"为本质追求,符合当代基础改革的发展趋势,形成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以马克思“人的发展”学说、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与“学校即社会”的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民主教育理论等为理论支撑,以朱永新《新教育之梦》一书中集中体现的新教育理论为理论指导。 (二)研究目标 旨在通过新教育实验研究,建立“以先进的理念+积极的实践+不断的反思+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制度保障”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工作思路,探索出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不同层次教师的潜能并加以实现,使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充分生成”的“理想课堂”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与途径,使学校真正成为“成才的沃土,精神的家园”。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教育、学习生活,促进专业发展。除了写之外,还将作一些细化的研究,研究由日常教育叙事连缀而成的教师教育传记,研究这种日常教育叙事与教师专业发展成长的关系;研究如何对典型教育案例进行多角度的理解和解释,日渐积累以期形成“自己的典型教育案例库”。 (三)研究策略 课题坚持实践性,着眼过程,注重发展,重视操作,强调行动性、开放性与生成性。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征,创造不同的教育形式,从盲目性走向科学性,从零散性走向系统性。 三、主要措施与取得的成果

分层教学结题报告

《因材施教实施有效分层教学的研究》 结题报告 宝坻五中课题组

内容提要:我校于2011年5月开始,承担了《因材施教实施有效分层教学的研究》实验研究。制定出"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有效分层教学思路。在班级授课制下,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按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层辅导、分层评价,通过在初中英语、数学、化学三个学科开展分层教学实验研究,构建了全方位的有效分层教学模式。经过四年的实验工作,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并取得预期成果,积累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主题词:因材施教有效分层个性差异 一、课题的提出 (一)提出的背景 1、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我国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这无疑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分层教学法体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它真正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最起码的基础知识,能力和技能。分层教学就是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产生的,是优化单一班级授课制的有效途径。 2、符合本校生源实际 我校是一所位处城乡结合部的农村中学,生源复杂,既包括本学区片农村家庭子女,还包括一些外来打工子女和一部分体校借读学生。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并且学困生(不仅学习基础差,思想品质方面也较差)占了相当比重。这种“层差”悬殊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难以排除的矛盾。让这些存在个性差异、学习基础不同、家庭教育和影响迥异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最大限度内满足“个别化”教学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二)课题概念界定 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在不打破原有班级框架的基础上实施的教学研究,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分成几个层次,按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通过设定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寻找不同层次的教学方式,设定不同层次的练习反馈,选择不同层次的评价手段,来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需求与心理需求,以达到不同的学生获取不同发展之目的,以此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永恒理想和目标,是教育教学改革和进步的归属所在,是永远不会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五里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二、课题背景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我县的全面铺开,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教改,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我们根据市、县教育 局的有关文件精神,曾经承担了县总课题中的子课题《有效教学各 学科教学设计》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模式研究 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许多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章法,随意 性太强;很多教师仍旧喧宾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致 使课堂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教师在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形成了高消耗、重负担、低效率的局面。一句话,落实目标“少、慢、差”;少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和学生有效沟通,从而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变成了学困生,给教育教学带来极大的影响;在新课程实施中,由于种种原因,也出现了新的倾向,如噱头多,课件多,语文味淡。自主、合作、 探究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内化”的效果,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00后的孩子,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渴望展示自己,而我们的课堂没能够给孩子提供足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 在问题面前,我们认识到,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的 教育对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处在教育改革风口浪尖中的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大胆进行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研究与改革,才能真 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改变“鸠占鹊巢”现象,把课堂真正 还给学生,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

性、独立性、创造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真正实现 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此背景下,有县教体局教研室领导的大力支持,有“有效教 学各学科教学设计”课题研究成果作为基础,我学区全体语文教师 愿意进一步探索“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的成功 模式,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课题界定与理论支撑 1、课题概念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 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 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 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具体表现在:让学生在 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 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会探 索新知,愿意与他人合作并分享学习成果,教学目标达成且正确率 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 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 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 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 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_吴亚坤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新课程下的新理念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的和方法都要有进一步的提高,现在课堂教学不单是要求教师传授课本知识给学生,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学业优异的“高才生”,最关键是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要努力培养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 1、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美国教授加里鲍里奇基于25年的课堂教学研究,著成《有效教学方法》,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一些有效教学实例,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理于教学实践,为世界范围内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2、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二是“有效

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3、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建构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追动刑和创造性……”,要求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对有效语文课堂进行研究。此外,教育新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育的有效性问题,也为广大教学进行语文课堂有效策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4、在我们对我校《学生课堂学习现状调查问卷》的分析(具体分析附后)中,我们发现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我们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并没有真正领悟新课标的精神。 (1)有的整堂课在教师的安排下“忙碌”地交流、汇报、表演、操作、检查,很难看见学生静静地思考。 (2)有的整堂课教师淡化出场,一切学生说了算,在没有充分引导、创设高级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说哪一段就说哪一段,想知道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把自主等同于放任自流,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 (3)在学生合作学习时,各组成员在合作的目标和任务的分工上不明确,乱哄哄一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看似热闹,实质空洞。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还有一种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课堂平淡,气愤压抑沉闷,缺乏情感、单调枯燥,教学过程中过多灌输验证,

四步教学法结题报告

四步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结题报告 四川威远中学吴茂良 内容提要:为了扭转教师登台就讲,独霸课堂,学生少数表演,多数陪读的状况;为了打破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写,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为了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受益。我们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理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构建了“阅读质疑,自主探究“阅读质疑,自主探究——多元互动,合作探究——训练检测,目标探究——迁移应用,拓展探究”四步教学法——多元互动,合作探究——训练检测,目标探究——迁移应用,拓展探究”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并在教学过程及教学管理上实施了八项策略。这一模式的实施,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益,促进了学生健康发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四川威远中学校虽地处县城,但学生65%以上来自农村。学校条件、学生基础、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都较差,同时教师的课堂教学常常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念、学生写,学生跟着老师思维转;受陈腐教学观念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课堂成了学生少数表演的舞台,学生横排就座、被动静听。教师备课流于形式,不动脑、抄参考,教案本上大都是知识点的罗列,或例题搬家,缺乏教法设计,对上课几乎没有用,备课归备课,上课归上课,备课上课两张皮。 学生作业成了摆设,作业常常是做一遍誊一遍,每一本作业都

写得整整齐齐,老师判作业大都是一对到底,正确率几乎可以说是100%。无效作业掩盖了学生学习的差异,起不到反馈作用。 教师的教学艺术跟不上,一样的面孔,一样的表情,一样的方法,一样的套路,今天重复着昨天,明天重复着今天,课堂用时少,收效甚微。 经过对教学现状的反思,我们认为:(一)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老师和家长不能代替,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讲出来的。(二)课堂不是展示教师表演风采的舞台,而是体现驾驭能力和教学智慧的领地;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每个学生都应在课堂得到发展。(三)要去掉无效备课和无效作业,解放老师的手脚,做到备为教用,作业反馈教学。(四)改革教学模式,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学生自主发展搭建平台。(五)学习借鉴兄弟县校的先进经验,转变教与学行为,但不可照搬现成模式。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结合本校实际和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借鉴学习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全体教师转变观念,实践探索新模式。 二、课题研究意义及价值 “阅读质疑,自主探究——多元互动,合作探究——训练检测,目标探究——迁移应用,拓展探究”教学模式作为学与教的创新模式,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提纲引导之下,主动、自觉、独立的自学。能有效地促进课堂优化,使学生拥有迅速学习掌

《自主高效课堂研究》课题结题总报告材料

Lxkt ——2016 《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王伟刚 二O—六年五月六日

【摘要】我们学校学生学生的基础普遍薄弱,学习习惯差,课堂上学生参与度低,昏昏欲睡者多。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够强,喜欢按照习惯思维的方式进行被动的学习;有的学生不会深入开展合作学习,特别是分层合作不力现象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效率不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知识僵化依然存在,缺少向课外的拓展、向生活的拓展;部分学生学习缺少自信,有厌学情绪。为尽快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素养,促进教师授课方式的转变和专业成长,实现学校的跳跃式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们选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一课题进行研究。该课题被列为枣庄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规划课题。于2015年7月开始筹备,同年11月经陇县教研室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于2016年4月结束,历时两年,分启动、初步、深入、总结等阶段进行。两年来,在教科所、教研室各位专家精心指导下,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下,经过课题组老师辛勤的工作,艰苦细致的探索,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现代社会是一个文化多元、复杂的社会,信息更新迅速,这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让学生掌握多种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因素,因为,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渊博,大多数都是靠自主学习得到的。只要学生获得了这种能力,就相当于获得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就能不 断的更新观念,掌握更多的知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新课程改革以来,各个学科的课时相应减少,在规范双休日后,学生的自主支配时间增多,文化课课时锐减,在教学内容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课时较以往要减少一半甚至更多,如果我们不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我们的教学进度极有可能推进不下去。加上我们学校学生大多数是中考几千名之后的学生,他们的基础普遍薄弱,学习习惯差,课堂上学生参与度低,不愿自主学习,不知道怎样去自主学习。在新教材中,有很多部分是要求学生去自主探究,去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自主地去获取新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等,这些都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努力营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的结题报告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的结题报告 Posted by 水仙王子 2010-6-13 8:06:00 32 推荐 自主阅读自主探索张扬个性促进提高 ——对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 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阅读教学的效益决定了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但是,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教师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分析串讲轻整体感悟,重求同理解轻求异创新的弊端,束缚了学生的脑、口、手,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扼杀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 为扭转语文阅读教学的弊病,克服语文阅读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视发现和探究的不良认识取向,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真正把《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及阅读教学目标落实到阅读教学之中,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我校及时提出了“自主阅读自主探索张扬个性促进提高——对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这一课题。 该课题的研究,旨在引导广大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提高”的教学理念,充分解放学生的脑、口、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自能读书内化,自我建构吸纳,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开发学生的语文潜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模式的出发点在于还给学生读书的自主权,让学生有充足的时

间读书,有探究思考、启迪思维、发展思维的空间。 在读的过程中,实现智慧的启迪,知识的构建,情感的陶冶,能力的迁移;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探究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使之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另外,通过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问难,能很好的唤起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通过合作学习,师生间、学生间多向交流,使师生间心绪相同,在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学习气氛中,能使学生阅读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总之,大量的阅读对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有着显而易见的作用。因此,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大课堂与小课堂相结合,让学生用课内掌握的学习方法,能够颇为有效的进行广泛的阅读,增加语文积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基本理念说明: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这种策略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教学意义的生成起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教学中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3、协调理论。 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要素构成的系统。各种要素如果配合得合理、恰当,达到一种协调状态,就会形成一种

中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千顷学校蔡文静 一、课题的提出: 高效课堂的构建,已经成为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核心课题。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学科教师几乎都在进行着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那么如何改进教育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课堂作用,建设高效的“生本”课堂,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升教学成绩,也就自然成为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是主角,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一节英语课,教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真正愿意学习、认真学习的不多,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很好。英语学习习惯和方法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直接制约着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直接制约着学生英语成绩的提升。由此可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培养和训练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和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途径。并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充分发挥师生的互动作用,优化教学,最终达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也有助于一线教师准确把握学科特点,更新自己的观念,提升自己的能力,积极探索更有效的策略。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期待能减轻教师教学压力,学生能减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能够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学方式方法的一次有较大意义的创新和变革。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果的策略:1.教学准备的高效性;2.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3.训练练检测的高效性;课后辅导的高效性; 4.教学评价的高效性 课题研究的难点:高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重点:打造高效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教学方式的策略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以课题组为单位,由负责人具体实施,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加强理论学习,根据学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英语学科的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当前教改的前沿理论,在平时的教学研究基础之上,结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在具体的教学课堂中进行实践,通过句型研讨课,发现问题,完善操作思路,进一步补充、完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使之更具有针对性,更具有实效性。开展课题组内研究,组织小组听课、评课,围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讨会,总结经验教训,提升理论知识,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形成课堂

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课题结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师生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也是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我们在素质教育面前摒弃了“应试教育”之后,似乎开始有些不安和骚动了。“狠抓质量”的呼声越发的高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最理想的教育效果,但是有些教师在“狠抓质量”的同时已经渐渐忽视了真正的素质教育。开始走进了“变相素质教育”的怪圈,教师由“狠抓质量”而引发出来的“自然权利”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好奇心、求知欲等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为了考出好成绩,教师们在面对如此多的后进生、在几经努力而学生进步仍然不明显时失去了耐心,产生了焦躁的情绪,再把这种情绪带到课堂上,课堂教学氛围呆板、沉闷,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表现出机械、拘谨、盲目迷信权威、缺乏自信心和独立自主意识,师生之间的沟通明显减少,师生关系紧张的局面重新出现,从而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同时,2017年5月,我们对全校七至九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师生关系调查问卷,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对当前的师生关系深感不满和失望,其中,“心里有话最想找谁说”,只有4%的人找教师说。只有21%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学习生活很快乐,只有32%的学生对师生关系很满意。鉴于以上背景和本校师生关系的现状,我们决定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二、理论思考 (一)概念界定 1、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里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是教师与学生在日常的正式与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2、和谐师生关系 “和谐”是从音乐中呈现的强与弱、密与疏、急与缓的差异和变化中而产生

五步教学法探究与实践

《五步教学法探究与实践》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我校教科室《五步教学法探究与实践》课题组,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个学期的探究与实践,圆满组完成了课题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将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结论进行归纳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简介 1、课题产生的背景和课题名称 随着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进程,我校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深入,2012年8月,教导处提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高一年级试行“五步教学法”(预习——讨论——讲解——练习——总结)的改革措施。这表明我校课程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开始了新的历程。同时感觉到“五步教学法”真正成为一个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需要弄清很多问题,需要探索与实践。为了配合教导处积极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全面有效地实施“五步教学法”,教科室决定组建课题组,重点探索和实践使用“五步教学法”的途径和方法,为我校的课程改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我们把课题命名为《五步教学法探究与实践》。 2、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切入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三个转变,即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和评价方式的转变,其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是重点。我们在课题论证时发现,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五步教学法”能够达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对改进“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探索了“五步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使用途径、方法和课堂教学评价,其中重点研究和实践了使用途径、方法。我们采取了“行动研究”研究的方法,努力做到实践中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题组探究过的问题归结起来有以下8种: (1)怎样命名“五步教学法”及其五个环节? (2)“五步教学法”的含义(包括理论依据)是什么? (3)“五步教学法”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怎样的? (4)“五步教学法”的使用方法(技巧)是怎样的? (5)怎样评价“五步教学法”的课堂教学? (6)怎样了解学生? (7)怎样编写和使用“导学案”? (8)怎样进行班级小组建设? 我们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和实践创建了“五步教学法”模式,达到了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创建我校课堂教学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的课题目的。

省级课题结题报告范本

学科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2016年10月,我们向运城市教育局申报的教研课题《学科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经评审立项。两年来,我们认真组织课题组撰写开题报告,落实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目前,课题组已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现将相关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新课程为英语教学改革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也使我们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重新进行审视和认识。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与研讨过程中,我们全体英语老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地研讨与剖析。大家认识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继承前人知识和以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学习方式上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探究,缺乏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独特的体验。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建立生动活泼、开放自由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英语交际。 2、追求教学效率是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

目标,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前学校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质量又不高的问题,因此,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之一。 二、对课题概念的提出的必要性 1、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的难点之一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新课程要求教师实现由“教会学生学习”到“教会学生会学”的转变,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学习方式改为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创造者”。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要求不是掌握这一种或那一种具体的学习方式,而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促进人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学会自主学习实现自主发展。金字塔学习理论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从金字塔塔尖到塔基依次是:阅读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10%;聆听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20%;看图能够记住30%;看影像,看展览,看演示,现场观摩能够记住50%;参与讨论,发言能够记住70%;做报告,给别人讲,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90%。由此可见,被动学习(Passive)的效率要比主动学习(Active)低得多。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_吴亚坤综述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新课程下的新理念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的和方法都要有进一步的提高,现在课堂教学不单是要求教师传授课本知识给学生,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学业优异的“高才生”,最关键是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要努力培养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 1、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他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因此,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美国教授加里鲍里奇基于25年的课堂教学研究,著成《有效教学方法》,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一些有效教学实例,融教育学、心

理学、社会学等学理于教学实践,为世界范围内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2、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3、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建构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追动刑和创造性……”,要求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对有效语文课堂进行研究。此外,教育新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育的有效性问题,也为广大教学进行语文课堂有效策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4、在我们对我校《学生课堂学习现状调查问卷》的分析(具体分析附后)中,我们发现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我们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并没有真正领悟新课标的精神。 (1)有的整堂课在教师的安排下“忙碌”地交流、汇报、表演、操作、检查,很难看见学生静静地思考。 (2)有的整堂课教师淡化出场,一切学生说了算,在没有充分引导、创设高级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说哪一段就说哪一段,想知

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人们面临着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体系全球化的不断加速,英语成为在社会生活和国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小学英语课的开设是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需要,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由于小学英语是一门新兴的课程,英语教学还缺少宏观指导和相关的教学理论研究。从近几年我镇小学英语教学调研中发现,教师对小学英语教学目的还不明确,再加上对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了解不够,教学上仍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这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很难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鉴于这种教学现状,我们必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为目标,探索一种符合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促进小学英语教学健康发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在2011年提出了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研究课题。 (二)理论依据 1、《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要让学生在玩中学英语。近年来,国外外语教学理论界特别强调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强调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外语。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说:“小学生生来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这些说明:游戏,是孩子们永不厌倦的学习方式。因为游戏是儿童生

活中最具有乐趣的组成部分,他们有了兴趣后,就会在无形中为自己的学习减轻压力和负担,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充分肯定了中小学外语教学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然而,由于缺少语言环境以及“应试”等原因,很多教师往往本末倒置,轻听说重读写,结果培养出大批的只学会“聋哑英语”的学生,而游戏教学将英语听、说、读、写的教学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其中的听说能力。 3、儿童的普遍心理特征是:好奇、好玩、好动、好强、好胜、好表现,因此,设计新颖的趣味性强的游戏自然很容易把学生吸引到学习中来,教学效果定然事半功倍。另外,游戏教学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这和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利用游戏无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研究目标 1、研究出游戏教学的方法策略和课堂模式运用于课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在游戏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水平。 三.研究过程 (一)大体的研究阶段

高效课堂小组展示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学科高效课堂小组展示策略研究》结题报告研究单位:xx 学校语文课题组分课题负责人:xxx 研究人员:xxx 执笔人:xxx 时间:2018.5 一、课题题目 我的分课题是在学校《高效课堂模式化教学研究》的总课题下的子课题《小学语文学科高效课堂小组展示策略研 究》下的分课题。 二、课题的目的及意义:研究小组展示的策略,对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该课题的研究,旨在对“独学、对学、群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通过追问质疑,提升学习目标,拓展出更多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此环节中重点在于利用学生的“表现欲”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不但展现“合作”学习的成果,要在于显现个人的风采,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是小组团体智慧的集中体现,也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语文展示环节是高效课堂的最高层次,是学生知能转化的一个 重要环节,是学生认知提升的环节,是新知的运用、拓展、 完善、提高的环节,是充分地暴露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的环节,是培辅、培优最好的环节,是一个综合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质疑评价能力、协调互动能力、参与竞争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养成的环节。为教师创造性 地开展个性化教育和特色教育拓宽了渠道,积累了经验,为 学校的教育科研管理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全新的理念和理论支持。 三、研究方向和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展示学习模式下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教法研究与学法指导相整合积累 一定的实践经验,并形成相关的理性认识,从理论和实践层 面为推动区域内语文新课改发挥积极的作用。在研究过程中,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十九大”精神为指针,结合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把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起来,并及时取得县教研部门的支持,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研究工作主要面对基础教育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功能。 四、研究方法1.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调查法,同时辅之以访谈法和统计法。 这一年来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我发现,学生永远是可爱的,学习再差的学生,也有可能成为成功的典型,因而也更 加坚定了我们要把这项工作做下去的信心和使命感。 2.充分动员学生,师生共同研究,把课题研究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五.计划及步骤 研究进程:分三个阶段完成 1.资料搜集阶段(2017年9月——2018年12月)以查资料、阅读文献、了解学生等形式搜集。 2.资料整理阶段(2018年2月——2018年4月)把文字资料、图像资料及图片资料整理出来。 3.形成论文(2018 年5 月——2018 年6 月)把整理出来的资料、研究成果撰写成总结论文,在县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六、总结论文

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的实施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高度重视,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力求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为创建学习型学校做自身的努力。 ①认真学习了有关合作、互动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科研论文和科研成果,鼓励课题成员加强自我学习,掌握“互动”的内涵,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学校对课题研究也应采取特殊政策,允许教师自己购买有关的书籍,优先予以报销。 ②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中与课题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④鼓励教师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充实理论水平。鼓励组内成员互相观摩,在实践中共同提高。 在认真学习、领会各实验阶段计划基础上,我们确立了课题研究的目标,即通过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具有合作互动的情感,养成合作互动的品质。通过互动让学生找到互动的途径,掌握互动的方法。通过互动的研究让教师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 (二)明确要求,保证实验内容的实施 1、逐步提出要求,学会合作和互动 任何学习方法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时间的培养,需要老师耐心地指导,也就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指导方法。 刚开始进行课堂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反映课堂秩序混乱,喧闹声很大,学生各行其是,没有合作意识。合作学习方法虽然好,但真正实施起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老师耐心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为解决此类问题,要求教师采用鼓励的方法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学会合作。人人都要勇敢地发言,经过一个多星期的鼓励,班级几乎每个学生都参与了。再提出第二个要求:一个人说话时,其他同学认真听,且不能弄出响声。就这样一点一滴地进行引导,逐步形成学生之间有序的、科学的、友爱的合作互动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各班学生的合作互动意识得到很好的加强。 2、学习内容丰富多样 互动使每个孩子都参与学习,成了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只作为“观众”、“听众”。为了充分运用这种优势,在学习内容上应丰富多样,不仅仅让学生在学习有困难的时候才进行合作讨论,像互相认读生字,互相检查书写,交流学习方法,小组游戏学习、学习评价等等都可以进行合作和交流。另外,课堂教学中的同伴合作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分析结题报告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居于主导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班级人数较多,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仍然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只能被动的听、抄、背,没有积极思考、发问、质疑的机会。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他们上课开小差,甚至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有必要引进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总体目标的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 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组织形式。新课改将促进教学策略的重大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由传统的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助者。我们提出并研究本课题,就是要彻底废除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寻求一种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用“任务型”的教学,能让学习者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有更多的机会以口头或笔头的形式去进行语言交际,由此产生更多的语言互动或磋商性的活动,最终将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学习语言。任务型教学不但能促使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而且也能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记忆、想像和创新的能力,这就是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课题的界定 (一)什么是任务 任务这一概念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按照M. Long对任务的广义界定,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的每一件事都可称为任务。而D. Nunan 、P. Skehan和

J. Willis等学者从语言学习认知法和交际法的角度去讨论“任务”这一概念。他们把任务或称交际任务看作外语(英语)教学的一种活动,特指通过理解目的语或非语言信息输入之后所从事的活动或行为。在执行“任务”时学生使用目的语(target language)来解决交际中的实际问题;在语言交际中要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意义表达上而不是语言形式上;在评价“任务”时要看做事情的结果。国外还有学者使用“任务”这一概念去描述语言教学中某种练习语言形式的活动,如句型转换练习、语言项目的替换练习等(参见P.Nation 2000)。但是由于这类活动重点是语言项目的操练,而非意义的表达,所以也有学者认为它们不应属于交际活动教学中的任务。(参见P. Skehan 1998 J. Willis 2001)。 (二)什么是“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国外学者把“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based approach)分为强式和弱式两种。强式任务型是将任务看作教学单位,它将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语言知识的学习过程都转化成一系列的任务。弱式任务型则是先讲授语言知识,再设计一系列的任务让学生用语言练习做事,然后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再归纳和总结语言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与我们传统的,也是许多教师较熟悉的3P 教学模式有相似之处,但在最后的P 阶段却不是那种控制式和呆板的语言产出性活动,而是让学生按任务要求自己表述的交际活动。所以按照我国目前英语教学的实际,例如教材编写的实际和教师队伍对“任务型”教学认识的实际,我们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途径应属于Skehan所指的“弱式的任务型教学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任务型”教学模式与以往强调语言结构的教学模式(form-based approach)有明显不同,前者强调以意义为中心,而后者强调以结构形式为中心。在“任务型”教学中,学习者参与交际任务实施,参与解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