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三历史限时规范训练

高三历史限时规范训练

高三历史限时规范训练
高三历史限时规范训练

一、选择题

1.2012年7月20日《国学》杂志评论我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我国上古社会是契约社会,其核心价值是严格的嫡庶,权益分配,嫡统庶,以庶辅嫡。”与此评论无关的制度应是( )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世官制度D.丞相制度

解析:选D。由“严格嫡庶权益分配”即可知涉及的制度强调血缘亲疏关系,结合所学可知备选项只有丞相制度不看重这一点,故选D。

2.据2013年7月4日菏泽信息港信息,山东鲁西南一带县区男女婴儿性别比例严重失调,部分县区甚至高达157∶100,还有部分家庭因此而破裂,从观念因素形成的源头考虑,根源当首推:( )

A.中央集权制的存在

B.对宗法血缘关系的重视

C.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

D.古代法律不完善的误导

解析:选B。备选项只有“宗法血缘关系”与题干中“观念因素”的要求一致,故选B。3.2012年的《文化周刊》评论我国古代某些政治制度时认为:“我国上古社会契约社会,其核心价值是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以嫡统庶,以庶辅嫡”。与此评论观点无关的制度是( )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世官制度D.丞相制度

解析:选D。由“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即可知涉及的制度强调血缘亲疏关系,结合所学可知备选项只有丞相制度不看重这一点,故选D。

4.(2013·全国卷·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有效信息: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而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体现了秦国已经走向集权,C项正确。A项是对题干材料的错误解读;B项表述本身错误,分封制下君主权力有限;D项表述本身错误,春秋时期分封制就已经遭到破坏。5.人民网《秦统一2234年祭》一文提出“秦始皇比较彻底地消除了旧宗制的羁绊,创建了一套系统完整的国家制度。”下列不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

A.“坏先王之制,废‘王’号,称‘皇帝’”

B.废旧时世官世职制,任命三公九卿处理中央政务

C.严格嫡庶权益分配,“封建亲戚,以为屏藩”

D.重视政治体制建设,推广郡县式管理模式

解析:选C。“严格嫡庶权益分配,封建亲戚”,属于对宗法制、分封制的描述,故选C。

6.2013年,欧盟因贪污造成的损失高达1万亿人民币,“网络反

腐”、“正能量”、“职务犯罪”等也成为中国媒体关注率最

高的词汇。以下我国古代的历史现象与以上材料主旨关系不大

的是( )

A.秦代推行御史制度B.汉代实行的刺史制度

C.宋代提点刑狱司的设置D.明代军机处的设置

解析:选D。反腐倡廉,对官员权力进行监督制约是材料反映的主旨,备选中的军机处是清代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体现,与题意不符,故选D。

7.“公平公正”、“有教无类”成为2013年以来“中国梦”的重要内涵,社会文明程度取决于阳光能否照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这也是古今人民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之一。以下重要制度能较好体现以上理念的是( )

A.按嫡庶身份分配政治权力

B.按道德声望推举官员

C.按门第出身决定官位高低

D.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解析:选D。不以出身门第高低、血缘嫡庶亲疏等人为主观因素,决定人的社会地位,而“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制度”,与公平公正理念最接近,故选D。

8.2013年7月,学者马未都针对大学生对舍友投毒致人死命,在

博客中倡议:“积善如垒土,纵恶如弯弓,罪莫大于无道,恶

莫大于无德,保持善恶平衡应靠道德而非仅依法制”。以下哪一

历史现象与其主张有一致性( )

A.按血缘亲疏继王位 B.按军功大小授爵位

C.按道德孝廉举秀才 D.按成绩优劣封官职

解析:选C。靠道德教育强化是非善恶观念是材料的核心主张,与推崇道德水平状况举孝廉的选官制有相似性,故选C。

9.光明网《分权VS集权》一文评价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说某制度是中央集权,形成的是由皇帝垂直型自上而下的大一统政治格局,而另一制度则是分权,中央犹在,但地方自治,政治权力不是一根线,而是多根线。材料涉及的制度应该是( )

A.分封制度VS世袭制B.宗法制VS科举制

C.郡县制VS分封制D.君主专制VS中央集权

解析:选C。材料论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两种制约中的不同体现,一个是地方服从中央,一个是地方割据中央,与郡县制、分封制的内涵一致,故选C。10.(2013·山东卷·12)图中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 )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礼部

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时间“清代”及图片中的信息。中书省在明朝即被裁撤,因此排除A项;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年间,后来职权不断扩大,可以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等政务;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清史稿》)所以C项正确,排除B项。礼部主要掌管全国的学校事务、礼仪等,没有拟圣旨的权力,故排除D项。故答案为C。

11.(2014·曲阜月考)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穿越到2013年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 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明成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帝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他们的言论( ) A.都符合史实

B.只有明成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

C.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

D.都与史实不符

解析:选C。秦始皇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说法符合史实;唐朝三分相权确保君权独尊,唐太宗的说法符合史实;明太祖废丞相,设立殿阁大学士,到明成祖始设内阁,明成祖说法不符合史实;中国自秦始皇就开始皇位世袭,雍正帝说法不符合史实。故答案为C。

12.(2014·衡水月考)某同学通过查找材料确认了以下史实: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丞相为三公之一;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就以上史实得出的正确认识应是( )

①从秦到明皇权不断加强②从秦到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断加强③从秦到明相权

不断削弱,直到消亡④丞相始终是中国古代政治权力的核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属于专制主义的范畴,由此可排除

②,丞相在明朝初年就被废除,由此可排除④,故答案为C项。

二、非选择题

13.(2013·天津高考·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

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

一措施导致的后果。

材料三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答案:(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承袭秦制。

(2)分封诸侯王国。

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

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

(3)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

的防范。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

14.(2014·潍坊五校联考)通史观念、史学研究前沿理论成果,最新史料、考古成果越来越引起高考命题的关注。阅读材料,请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

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

(2)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

方面?运用全球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答案:(1)政治结构: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或者从贵族制度向官僚制度转变。)经济格局: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

(2)政治方面:如废宰相,设内阁、军机处,加强皇权,实行特务统治等;对外经济与

文化交往方面:中止西学东渐,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等。

在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中国社会面临深重的危机。

高三历史 限时训练(2)

限时训练(2)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读下图,在对全国的有效管理方面,图二较图一出现的主要变化是() ①对全国藏族聚居地区进行直接管理 ②对地方的管理出现本质变化 ③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官员要受中央监督 ④对东南海域的联系和管理加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5.钱穆在评价科举制度时说:“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钱穆意在强调科举制度 A.维护了社会公平B.有利于专制统治 C.促进了文化融合D.加强了民族团结 26.郑板桥在《兰石图》中题诗“敢云我画竟无师,亦有开蒙上学时。画到天机流露处,无今无古寸心知。”诗意体现了下列哪种观点 A.孔子的“仁” B.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C.朱熹的“理学” D.王阳明的“心学” 27.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巨大成就,后世将其与唐诗、宋词并称。后人则充分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种风格反映了元代 A.城镇经济繁荣B.统治者政治清明 C.戏曲创作者文化水平不高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答案】A 28.某博物馆馆藏梁廷相《夷氛闻记》,书中记载“方议款时,夷兵以船泊泥城,登岸肆扰,沿西及北。……大肆淫掠,奸及老妇,村民大哗。……举人何玉成,即柬传东北南海、番禺、增城连

路诸村,各备丁壮出护。附郭西北之口口口九十余乡,率先齐出拒堵。……夷兵方舍命突围出,无奈人如山积,围开复合,各弃其鸟枪,徒手延颈待戮,乞命之声震山谷。”书中口口口为残缺,据材料推测,口口口处应该是 A.香港岛B.三元里C.旅顺口D.大甲溪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即柬传东北南海、番禺、增城连路诸村,各备丁壮出护。附郭西北之□□□九十余乡,”可知地点在广东(南海、番禺属广东省),再联系近代广东抗击夷敌的事迹可以排除A、C、D。 29 该表从侧面反映了 A.人口增长过快影响近代化发展B.晚清和民国政府忽视近代化建设 C.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D.当时中国的民生状况未根本改变 【答案】D 30.1937年11月,张伯伦派遣不管部大臣哈利法克斯到柏林,同希特勒进行秘密会谈,向希特勒阐明英国“欧洲总解决”的设想。此时日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行动是 A.对中国发动全面进攻,企图在中国速战速决 B.美日矛盾激化,日本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发动进攻 C.扶植清朝末代皇帝,建立伪“满洲国” D.集中力量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全面“扫荡” 【答案】A 31.《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 “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分别指 A.个体经营、集体经济B.精耕细作、平均主义 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 【解析】把握材料中的“集体经济”、“家庭经营”、“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即可判断本题主要涉及农业的经营方式,选择A项。 【答案】A 3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柏拉图在此主要强调的是 A.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精神 B.民主和人权思想在当时的雅典已经深入人心 C.加强中央集权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由之路 D.雅典的直接民主制面临体制性的危机 【答案】D

高三历史课时限时训练30

知识改变命运 单元过关训练(九)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在最近几年中间,农村中的资本主义自发势力一天一天地发展,新富农已经到处出现。”这一描述反映出( ) A .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不均衡性 B .农业合作化运动正加速推进 C .工业化建设带动了农业发展 D .毛泽东有改革农村关系的意愿 D [材料侧重表达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没有表述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故A 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正是为了改变材料所述现象,故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工业化建设,故C 项错误;毛泽东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生产关系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地考察和分析,站在发展社会主义的立场上,提出了改革农村生产关系的想法,故D 项正确。] 2.(2017·太原模拟)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民用企业布置在东北地区的有50个,中部地区有32个,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但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均是空白。这反映了( ) A .便于苏联就近对中国援助 B .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 C .东南地区的工业体系完善 D .加强中国工业实力的要求 B [苏联就近对中图援助主要是在东北地区,与材料“中部地区有32个,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不符,故A 项错误;通过企业的空间分布,不难看出军用企业在内地的目的是保障经济安全,故B 项正确;东南(只涉及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在军用企业均是空白)工业体系完善无法体现,

故C项错误;加强中国工业实力要求与企业空间分布不同并无直接关系,故D 项错误。] 3.(2017·银川质检)有位学者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历史事件是:“第一次改变了几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这场“历史性变革”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与材料中“改变了几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不符,故A项错误;广大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材料中“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相符,故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材料中“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不符,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之后,故D项错误。] 4.1956年,中共领导人展开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刘少奇指出:“我们国家有百分之九十几的社会主义,有百分之几的资本主义,我看不可怕,它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补充嘛!”这表明当时中国() A.深受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B.尚未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灵活务实 D.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C[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国家资本主义,而材料提到仅“有百分之几的资本主义”,故A项错误;根据“我们国家有百分之九十几的社会主义”可知三大改造已经完成,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故B项错误; 知识改变命运

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限时练习(一)

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限时练习(一) 2020年2月27日 班级:座号:姓名: 24.在商朝,征伐、祭祀、施政等政治要务都要进行占卜;西周时期,君主管理国家往往关注百姓的议论。这反映了() A.商朝政治制度被西周抛弃B.国家管理不再借助神权 C.西周治国理念发生了变化D.君主利用民意加强集权 25.唐中后期,官府在雇佣工匠比较普遍的情况下,仍规定“巧手供内”者不在“纳资”的范围之内。这一规定意在() A.抑制商业经济的发展B.垄断手工业生产市场 C.保证官府作坊的优势D.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26.“良知”之说源于《孟子》,指“不虑而知”的天赋道德观念。王阳明把“良知”二字看得很高,将“良知”说成儒家文明最精华、最具永恒性的观念,能让人超脱患难生死。在此基础上,王阳明逐渐形成“致良知”的主张。由此可见,王阳明的“致良知”说() A.推动了儒学思想的世俗化B.尊崇了儒学的传统风尚 C.显著提升了“四书”地位D.背离了理学的基本思想 27.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这一变化() 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 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的开辟 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8.1865年,天津海关税务司抱怨“外国商人和轮船主越来越变成中国贸易商人的代理人,变成他们的搬运工”;1875年,烟台海关税务司也谈到烟台“外国商人进口的棉布占八分之一,当地中国商人从上海进口另外的八分之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列强为扩大侵略权益制造借口B.中国的传统商业体系仍具活力 C.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有较大优势D.中国的新式交通运输迅捷便利 29.19世纪末,梁启超认为“由科举出身者,于西学辄无所闻知,由学堂出身者,

高三历史限时训练(必修三)

2015—2016学年高二(4)部限时针对训练 历史第(18)期2015.11.24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 测试内容:必修三测试时间:5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重用中原的儒士如王猛,大兴儒学。北魏孝文帝时期,儒学兴盛,更是“比隆周汉”。这说明( ) A.动荡时期统治者更依赖儒学巩固统治B.儒学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主流思想 C.该时期实现三教合一,儒学发展兴盛D.北方少数民族完成了封建化的进程 2.清代帝王尊礼朱熹,认为孔孟之后,只有朱熹“注释群经,阐发道理,凡所著作及编纂之书,皆明白精确,归于大中至正,经今五百余年,学者无敢疵议”,功劳“最为弘巨”。这表明清朝统治者( ) A.认为朱熹对儒学的弘扬超越了孔孟B.融合满汉文化以实现民族同化 C.沿袭前代文化政策以维护统治秩序D.弘扬理学并使之处于独尊地位 3.18世纪中叶,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大力加强专制统治的同时,改进司法制度,放松新闻检查,禁止驱逐农民。这反映他受到了哪位思想家的影响?( ) A.伏尔泰 B.杰弗逊 C.圣西门 D.卢梭 4.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明清时期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C.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D.李贽挑战理学权威 5.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 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 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 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 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 6.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 A.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B.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 C.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 7.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2020年高考前30天历史限时训练套题10

2020年高考前30天历史限时训练套题10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左丘明在《春秋左氏传》中说:“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这表明“礼”在当时 A.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B.被各诸侯国严格遵循 C.是稳定社会秩序的规范D.与《论语》同为经典 25.先秦儒生仅仅是“士”的一员,孔孟也不过是诸子之一;到了两汉,儒生的身份由“士” 变成了“士大夫”,成为一支庞大的政治力量。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儒生社会地位的提高B.封建官僚制度的成熟 C.儒家思想得到了重视D.封建专制体制的强化 26.佛教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东晋时“飞天” 着色大胆、运笔豪放,画面原始、拙朴。北魏时“飞天”形象较飘逸、轻盈,已脱离西域“飞天”的笨拙之感。唐代中期的“飞天”积极奋发,奔放豪迈,有突出的灵动之美。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两晋时期飞天开始摆脱模仿痕迹B.唐代飞天体现盛世时期的审美理想 C.北朝时期中国化的飞天完全成形D.佛教对唐代的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27.明代,个别地区开始出现押租制,即佃农向田主交纳高于一年地租额的货币量作抵押,退佃时归还押金,不计利息。租佃关系存续期,地主不能随意换佃。清代,押租制在四川、湖南、江西等地获得一定发展,其他各省也有出现。押租制的实行和发展 A.加重了地主对佃农的剥削B.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的成熟 C.确保了佃农的生产经营权D.表明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

文综历史限时训练题11(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文综试题)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每日一练(11) 24.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玉立嫡也……立贤之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籍,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意在揭示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 C.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利交接制度了 D.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25.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26.黄宗羲在《山居杂咏》诗中写道:“锋镝(贬官)牢囚(牢狱之灾)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贫困)亦其能奈我何?”诗人创作这首诗的主要目的在于 A.批判中国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腐朽 B.歌颂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的斗争精神C.要求实行“工商皆本”,发展手工业和商业 D.诗人主张采用革命和暴力的手段改变现状27.“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贫贱者亦步趋恐后。”上述表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 B.外来文化被广泛地接受 C.接近社会发生剧烈变革 D.女性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 28.据统计,1895年-1913年,中国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年均速度为15%,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清政府谕令各省“多社机局,广为制造” B.民族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占主导C.一战给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绝好时机D.专制统治的推翻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道路29.宋庆龄说:“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她话中的“国际局势”和“内部条件”是指 A.日本侵略加深和国内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B.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共对孙中山的真诚帮助C.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和五四运动的爆发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蒋介石集团被判革命 1957年3月25日签订罗马条约的,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 能联管。两个组是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职能。 11月14日到16日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 部的帝国主意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 12月19日北约组织在已答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 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2015届高三历史限时训练答案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意在揭示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嫡长子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 C、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D、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答案】 A 【解析】解答此题注意理解“封建”的概念,所谓“封建”实质是指西周时期的封邦建国——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亲戚或功臣,使之在该区域内建立邦国的分封制,结合所学,分封制与实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二者互为表里。 3.据史书记载,秦朝皇帝玉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钮,上刻文是丞相 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这本质上反映了()。 A.上供玉玺,臣子谄媚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D.皇权至上,丞相左右 【答案】 C 【解析】“受命于天”说明皇权是上天赋予的,“既寿永昌”反映的是皇位世袭,故选C项。A项不符合“本质反映”限定,排除;B项错在“专有”,不符合史实。 4.(济南三模)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 A.王位世袭制度B.中央集权制度 C.选官制度D.监察制度 【答案】 B 【解析】根据史实,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武帝建立中外朝制、解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4次限时训练历史试题(高补班)含答案

高补部第一学期历史第四次限时训练 1.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负责通神事务的是商王和巫师(往往出身贵族)。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神灵主导着商朝的人事B.商王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 C.祭神是生产力落后的结果D.商朝阶级矛盾比较尖锐 2.杜佑《通典》卷一九《职官》载:“周成王既黜殷命,参改殷官,制为周礼,以作天地四时之名,谓之六卿。立天官冢宰掌邦治,地官司徒掌邦教,春官宗伯掌邦礼,夏官司马掌邦政,秋官司寇掌邦刑,冬官司空掌邦事。各有徒属,周于百事。”材料主要表明西周() A.践行了“阴阳五行”之说B.确立了森严的社会等级 C.官僚政治日趋完善成熟D.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化 3.周代大封同姓,“割天下之半而归之姬氏之子孙,则渐有合一之势;而后世郡县一王,亦缘此以渐统一于大同,然后风教日趋于画一,而生民之困亦以少衰”。据此可知,周代分封() A.推动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与认同B.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 C.为秦汉的政治统一奠定了基础D.促进了郡县制的产生 4.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各家() A.不同阶级争夺国家统治权B.不同的社会发展规划之争 C.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D.学术思想以及智慧的创新 5.《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孔子() A.依赖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B.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C.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D.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 6.孟子说过:“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统治者如果违背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据此可知,他们() A.反对君主绝对专制权力B.政治主张根本对立 C.实质是在反对君主制度D.具有民主化的倾向 7.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仆,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

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限时练习(七)

班级: 座号:姓名: 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限时练习(七) 2020年2月27日 24.周公强调,天命的转移并非不可把握,上天实际上是以德的要求来检验下界统治者,想要长久保有天命,就必须吸取前代和祖先执政的经验教训,时刻敬天、明德、保民。周公的这种天命观() A.意在阐释周人代商取得统治的合法性 B.强调脱离天命关注现实政治的重要性 C.蕴含着中国古代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 D.成为后世统治者强调仁政的理论来源 25.在埃及开罗附近的遗址中,发现唐至宋初的瓷片数以万计;叙利亚沙玛拉遗址发现大批唐代陶瓷器;印度勃拉名纳巴特遗址也发现唐瓷片。以上信息表明唐代() A.瓷器是海外贸易的最主要商品 B.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较广 C.私人海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 D.中国已经成为东亚文化圈中心 26.右图为南宋画家林椿所作《果熟来禽图》。图中小鸟的动态用细劲柔和的笔致勾勤,蓬松的羽毛则以浑融的墨色晕染,木叶的枯萎、残损、锈斑,果子上被虫儿叮的痕迹都被一一描绘出来,显示出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追求细节表现的真实性。据此可知,此画() A.具有写意画的特征B.开风俗画创作先河 C.受到理学思潮影响D.体现世俗化的趋势 27.《农政全书》卷三十五记载:“今之搅车(棉花去籽工具),以一人当三人矣,所见句容式,一人可当四人,太仓式两人可当八人。”材料说明明朝() A.私营手工业规模已超过官营手工业 B.纺织原料呈现出多样化 C.工具的改进大大提高棉纺织业效率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28.《科学苦旅》中指出:洋务派虽呼吁变法,自己却并不清楚所谓西方文明、近代工商业究竟是怎么回事,故办起洋务来错误百出。作者意在说明洋务派() A.仅从制度变革必然失败 B.认识与指导思想具有局限性 C.救国道路是完全错误的 D.肯定了西方文明是救国之道 29.1898年,光绪帝发布“自开商埠”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并且着重强调“不准划分租界,以均利益而保事权”。清政府“自开商埠”反映出() A.近代中国自强道路的探索 B.商埠成功阻止了列强侵略 C.清末新政的经济成效有限 D.使列强侵略开始深入内地

2020届高三历史限时训练2

2020届高三限时训练 历史2 班级姓名得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2019·海南)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他强调的是,科举考试( ) A.实现王公子弟与百姓平等B.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 C.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D.促成了国家统一 2.(2018·全国Ⅱ卷)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3.(2018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南宋(62) 高级官员20 8 中级官员15 10 低级官员12 8 无官职记录24 36 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4.(2017·海南)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5.(2016·全国Ⅱ卷)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6.(2014·海南)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女性地位低下B.婚姻讲究门第C.择婿方式独特D.大臣拉帮结派 7.(2014·海南)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8.(2012·海南)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2019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巩固限时练(三)(A卷) 1

专题巩固限时练 三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A卷) 一、选择题 1.孔子主张对民众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荀子却主张“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这种变化体现了( ) A.士阶层开始崛起并受到重用 B.战国时期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C.儒家治国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D.荀子摒弃了儒家的德治思想 【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孔子主张“德治”,而荀子主张礼法并施,体现了儒家在治国方面的继承和发展,故C正确。 2.(2018·苏锡常镇四市一模)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这反映出董仲舒( ) A.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B.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C.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D.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 【解析】选A。根据材料“天立王……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可知,强调了“德足以安乐民者”的重要性,此为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故A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道家、法家思想,故B错误;C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董仲舒的话与道家的“无为”思想无关,排除D。 3.萧公权在评述某思想家时指出:“良知学说似远承孟子,而含有打破偶像,动摇传统思想权威之倾向。朝廷官吏视为邪说,东林首领顾宪成亦斥其不守礼教,一任心裁。”该思想家应是( )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黄宗羲 【解析】选C。董仲舒与材料中“良知学说”不符,故A错误;朱熹与材料中“良知学说”不符,故B错误;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的学说,同时材料中“东林首领顾宪成”表明是明朝,故C正确;黄宗羲与材料中“良知学说”不符,故D错误。 4.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生活在宋朝的人们可能见到 ( ) ①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②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③关汉卿的《窦娥冤》④曹雪芹的《红楼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选A。宋代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故①正确;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故②正确;元代关汉卿创作了《窦娥冤》,故③错误;清代曹雪芹创作了小说《红楼梦》,故④错误,选择A符合题意。 5.李泽厚先生这样评价中国书法:“人的情感和书法艺术应该是对整个大自然的节律秩序的感受呼应和同构……它们是真正美学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有学者认为该评论同样适用于中国古代的美术作品。下列名画最能体现此种“有意味的形式”的是( ) 【解析】选D。《女史箴图》(局部)是人物画,不能体现“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是指注重意境,故A错误;《清明上河图》(局部)是风俗画,不能体现“有意味的形式”,故B错误;《仕女图》是人物画,不能体现“有意味的形式”,故C错误;《竹石图》是文人画,注重意境,能体现“有意味的形式”,故D正确。

高三历史课时限时训练32

课时限时训练(十九)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中引用了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归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材料中提到的两次土地所有制的变革相同之处是() A ?都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 B ?都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 C. 都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都使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A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两次土地制度的变革指的是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是变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是将 土地私有制变为土地公有制,都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故A项正确;两次变革都没有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故B项错误;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无从体现,故C 项错误;土地改革是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性质 仍然是私有制,并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故D项错误。] 2. 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 A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 D .平衡发展国民经济 C [此时中国积极建设“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并不完全等于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可知,民生的内容只占一小部分,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工业建设占58.2%”可知,“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的数据可看出,国民经济比例发展不平衡,故D项错误。] 3. 三大改造后,陈云指出:“节制资本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

2019届高三历史限时训练2

2019届高三历史限时训练2 24、史书对于周代礼制记载说: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在举行祭祀、宴享、朝聘、婚冠、丧葬等活动时,均使用礼乐器。礼乐器是表明器主身份、权位的标志物。这表明周代礼制的制定和实施() A、旨在烘托宗教政治活动气氛 B、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 C、促进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产生 D、有利于维系当时的等级秩序 25、长期以来,我国学者大都肯定中国封建社会时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但随着史料的增多和时间的推移,我国大部分学者发现战国以后特别是秦汉时期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远非欧洲中世纪所能比拟。这一学术研究上的两难境地() A、证明人文学科的结论主观性较强不可相信 B、推动有关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走向深人 C、宜用考古发掘的办法求证何种经济占主导 D、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提出了严重挑战 26、下图是敦煌石窟所保存的唐代壁画中的飞天形象。飞天形象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 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产物。唐代飞天形象印证了() A、中华文明受国外文化的影响较深 B、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扩展 C、唐文化兼收并蓄开拓创新的特征 D、唐代奉行三教并行的统治思想 27、1715年,意大利传教郎世宁来中国传教,但康熙却立刻派郎世宁为宫廷画师,并要求每日 清晨从北京东华门附近的寓所步行进宫,七时向宫门禁卫报到,不准迟误。这实际上表明 A、西学东渐促进中国绘画发展 B、康熙皇帝对传教士有所限制 C、人文主义者更关注艺术世界 D、西方宗教冲击了清朝的统治 28、近代中西文明碰撞以来,一部分主张学习西方的人,提出“西学中源论”,他们把一切需 要引进的西学都说成是中国古已有之,现在不过是“礼失求诸野”,不必大惊小怪,更不是离经叛道。据此可知“西学中源论() A、与“中体西用论”存在某些共通之处 B、反映了洋务派对西学仍存在一定歧视 C、其提出旨在促进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D、消除了封建顽固势力对学习西学的疑虑 29、张謇曾说:“棉铁为国家基本工商业,十年前,以国人留心者鲜,謇与前农商次长刘垣讨论有年,曾著《棉铁世界》一书,冀唤起国民之注意。”他又说:“现时吾人所用之棉铁,皆来自外洋,今后正宜努力使此二者皆可由本国供给。”这印证了() A、民族工商业以轻工业为主 B、张謇主张“实业救国” C、植棉冶铁是国家基本任务 D、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30、下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领导的根据地政府发行的战争公债券,该证券的发行()

历史限时训练1

高三历史限时训练(1) 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训练内容:必修一5,8单元 一、单选题(12小题,共48分) 1.一部影片有一个镜头: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这个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 A.法国大革命B.俄国十月革命C.巴黎公社起义D.法国里昂工人起义2.(河北省正定中学2013届高三月考历史)《共产党宣言》在1848年2月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但是鲜为人知的是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对《共产党宣言》做了修改。在《共产党宣言》德文新版上由两位作者签名的最后一篇序言中加了这么一句话:“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已的目的。”依据你所学史实判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加上这句话的最可能原因是()A.第一国际的瓦解B.修正主义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D.巴黎公社的伟大尝试 3.(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1986 年第3 期载文指出:“巴黎公社基本上是按照蒲鲁东(法国政治家,经济学家,小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地方自治原则和布朗基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建立起来的一个城市自治政权。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A.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无产阶级革命B.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自治政权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D.并没有实施维护无产阶级利益的举措4.(山西省太原五中201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北大历史学家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持续动荡……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改变了法国社会力量对比B.共和制和君主制之间的斗争逐渐平息C.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法国人的思想D.巴黎公社失败后工人运动再度高涨5.(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中2013届高三第三次段考历史)“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充分发挥革命首创精神的体现”。下列各项中,与上述观点能互相印证的有() 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决不是西方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纯粹是“历史的偶然性” ②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④十月革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③ 6.(黑龙江大庆第三十五中学2013届高三上期期末历史)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5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五) 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 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 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 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 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 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 答却实有其事。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又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会的 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肯同流合污。这当然会陷入孤立,但他不怕孤立,决不会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正如他所说的“吾不能变心 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独立不迁”的人格还表现为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屈原批评那种“背绳墨以追曲”的行为,发出“伏辩以 死直”的誓言。在《涉江》中,他表示:“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在儒家的典籍中,治水有功却被天帝处死的鲧一直是个反面人物,那么鲧到底犯了什么天条会被天帝 处死呢?《山海经》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原来,鲧的罪行是私自窃取了天帝的息壤去填洪水以拯救人类。这样说来,他简直就是一个普罗米修 斯式的英雄。屈原对这样一个英雄深表同情和赞赏,从这可以看出屈原自己人格的崇高。屈原明知自 己的结果会和鲧一样悲惨,但是他决不屈己从俗,而始终保持着“独立不迁”的人格,这需要何等的 勇气啊! (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独立不迁”使屈原的人格臻于更坚实、更 完美的境地。 B.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包含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以及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而决不随波逐流两 个方面。 C .“独立不迁”贯穿于屈原的一生:坚持理想,虽遭打击而不动摇;依恋故土,虽然不被理解 而不他迁,等等。 D.“独立不迁”体现了屈原和隐者截然不同的人格:隐者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决不投合 世俗而改变自己。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结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最后投身汨罗,以死明志,这是因为楚国国君没有理解他,重用他,他的“美政”理想无 法实现。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1次限时训练试题高补班[含答案]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1次限时训练试题 (高补班) 1、单选题(每题3分,共99分) 1.中国的宗法制度形成于商朝后期,到西周发展成为最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西周尤其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宗法统治体制。这个“特殊的宗法统治体制”主要是指( ) A.中央集权 B.家国同构 C.神化王权 D.忠孝同义 2.元朝时,“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种变化反映了( ) A.人口增加推动边疆开发 B.君主专制统治更加强化 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D.地方管理制度模式一致 3.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 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 ) A.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B.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 C.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 4.有史学家认为,秦汉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所有制,而非国家土地所有制,因“从战国以来,土地所有制就从封建领主的世袭所有向着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个人所有转化”。 由此推知,判断秦汉土地制度的依据是( ) A.最高统治者代表的阶级利益 B.看占据社会支配地位的所有权 C.社会制度是否发生根本变化 D.土地兼并与买卖之风是否盛行 5.据《邦计部·河渠二》记载,唐代宗“大历初,李栖筠为工部侍郎,时关中沃野千里,旧资郑、白二渠,为豪家贵戚雍隔上流,置私碾(磨面)百余所,以收末利,农夫所得十夺六、七”。这说明当时( ) A.农田水利工程严重失修 B.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明显 C.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D.家庭手工业的规模扩大 6.表1 出土地点考古发现 河北武安县午汲赵城陶器上大多刻有陶工私名,如文牛陶、爱吉等

2019届高三历史限时训练1

2019届高三历史限时训练1 24、春秋战国时期,商业主要是以迎合统治者的奢侈消费为急为先,连城市手工业也竞相生产“悦在玩好”的奢侈品。这反映出当时 A、工商业发展受到抑制 B、下层民众消费水平低 C、市场消费的水平提高 D、工商业服务群体单一 25、公元前191年,汉惠帝废除了秦代焚书的法令;在文帝和景帝的统治下,朝廷的博士制度仍被保留,但这些博士不限于儒家传统;汉武帝时期设置众多五经博士。这表明 A、西汉时期儒学地位发生巨变 B、西汉儒学具有一定包容性 C、西汉时期的治国理念分歧大 D、汉武帝赞成“儒学大一统” 26、唐高祖时,尚书省在中央体制中居核心地位;太宗贞观年间,门下省取代了尚书省在中央体制中的核心地位;唐高宗与唐中宗之际,中书省又取代门下省在政治体制中的核心地位;唐玄宗开元年间,中书门下成 了超越于三省机构之上的宰相机构。这表明 A、唐朝在政治实践中开创三省体制 B、三省间相互制约的作用逐渐减弱 C、三省体制导致唐朝时期政治动荡 D、门下审议是治世局面的必要保障 27、清朝初年,汉官不断上书要求皇帝重视为帝王讲解经史的“经筵”制度。康熙时期的“理学名臣”、讲官汤斌曾说:“讲官所职者大,君心正而天下治。”这体现出清朝初年汉族士大夫 A、恢复儒学正统地位的决心 B、消除传统夷狄观念的努力, C、对儒家理想化政治的追求 D、变革君主专制体制的尝试 28、以林则徐、魏源、徐继畬、冯桂芬为代表的经世致用派经过鸦片战争的阵痛,纷纷著书立说以探索自强之道,到1861年,以经世致用为目的,中国人写了22部有关世界地理的著作。这反映出鸦片战争后 A、儒家文化内涵逐渐转向抵御外侮 B、工业文明的冲击拓展了学术视野 C、中国学者对西方政治文化的关注 D、社会各个阶层主动参与救亡图存 29、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开业后,刺激了附近地区的棉花生产,棉花种植占到该地区耕地的十之六七。而通海地区农民扩大土布生产,产生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工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这体现出该地区 A、城乡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 B、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C、外国商品的市场日益缩小 D、洋务企业取得快速发展 30、1927年1月,毛泽东回到韶山,他发现此时的农村已经大不一样了,祠堂成了农民协会的会址,韶山成了农民的天下,而且妇女也来开会了。造成农村情况变化的原因是 A、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成功探索 B、平均地权全面实施缓和了矛盾 C、大革命发展推动农民运动高涨 D、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民当家做主 31、以下图片中商业繁荣的原因是: 【20世纪80年代上海繁荣的商场和菜市场】 A、上海成为首批经济特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确立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企业陆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2、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高度繁荣,城邦大量职务以抽签的方式在公民中产生,但部分职务在任职期间的所 有费用需自己负担,因此长期被城邦富裕阶层把持。这说明古代雅典 A、财政困难制约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公民难以参与城邦事务管理 C、工商业发展加剧城邦的贫富分化 D、经济能力影响公民参政程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