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毕业论文正文王华

毕业论文正文王华

1 前言

企业经营战略作为战略体系,包含竞争战略、发展战略及其它战略。竞争战略,又称为经营战略或商业战略,其中心内容就是竞争力是所有战略的核心,企业要获得竞争力就必须作出选择在竞争市场中建立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所谓的企业竞争力,就是在竞争性的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更为简单的说法是,有竞争力的企业是那些短期和长期都有效益和有效率的企业。[5]

2 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

经营模式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来说是发展的基础,一个适合与本企业的销售模式,不但可以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商机,同时还能够奠定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基础,如当初联想起家的时候采取的是贸工技的经营模式,所以联想才能够走到今天。试想当初联想只是靠技术起家也许今天就不能够吞进IBM这头“大象”。有什么样经营模式就会有什么样的人财物配置,有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是垂直管理、横向管理、还是距阵管理,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模式。

3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新规则

什么是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能力就是展现在能力之间的竞争。能力之争是公司战略的新规则。公司、企业、集团之间,统统都是能力之争。竞争力一般反映在五个方面:即速度、一贯性、敏锐性、灵活性、创造性等方面。如图所示。

核心竞争力的五要素(图)

3.1 速度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中,速度成为一种特别重要的竞争力。一个企业能否快速向市场推出产品,是获得经营差别化优势的关键。企业竞争力有效地实施就是速度,快速推出新产品对于企业的赢利能力和长期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企业管理及运行效率,陆地、航海到航空运输,到快递,到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等都在竞争速度,谁赢得了时间谁就占有了市场。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速度就是竞争力。

3.2 一贯性

所谓一贯性就是从企业高层管理者到员工,都以客户为中心。有的企业,名义上是以客户为中心,但实际上恰好相反,越是在上面的领导,大概越重视客户;越在底下的越不重视,到门口的门卫,大概就更不重视了,这就没有一贯性。在一贯性方面,最值得称道的是麦当劳,麦当劳一般与肯德基比邻相居。如果遇到肯德基生意特别好,客人非常多时,麦当劳的小姐就会在窗口上露出脸,不断地招呼客人,直到客人掉头回来。从他们的老板到伙计,都非常注意招揽客户。而国内的企业一直都把客户称为上帝,最流行的一句话是“客户是上帝”,嘴巴虽然也常常这样说,但没有几个能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这就是没有一贯性的体现。

3.3 敏锐性

企业要积极敏锐地关注国内、外自身行业领域市场的需求变化,紧紧抓住一闪即逝的商机,对企业下一步的经营战略作出科学的判断,并开创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发展思路,这就是敏锐性。面对庞大的市场、消费者众多,企业可考虑采用成本领先(costleadership)战略去建立竞争优势。此种战略的要诀是通过规模经济以减低平均支出,同时借大量生产(mass producton)取得专业化的工作效率,使整体成本下降,产品价格得以定位于较同业低,竞争优势由此产生。

3.4 灵活性

任何东西都要具备弹性,没有东西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企业要获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企业应寻找到新的发展机会,选择多元化经营;密切注视竞争对手的一举一动和产业中的各种变化,结合实际情况,有的放矢。[7]

3.5 创造性

利用匠心独具的构思,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程序,新奇奥妙的原料配方,别具一格的服务形式,企业可以设计出一种与众不同的产品,即使产品本身并无稀奇之处,通过广告及包装也能树立产品的独特品牌形象,达到差异化的效果。

4产品的质量与功效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一个企业向社会提供什么样的产品质量与功效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问题。如果一个企业向市场提供的劣质产品,那么企业的信誉和自主品牌将会严重受损,产品也会被市场所遗弃,如发生在九十年代的温州鞋使得温州的鞋业遭受前所未有地打击;还有发生在医药保健品行业少数厂家的一些假冒伪劣产品,非但没有使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反而给企业乃至整个医药保健品行业带来沉重的打击。这就要求企业一定要注重产品质量与功效,一味地追求产品数量、以次充好,无论对企业近期发展还是企业品牌的长远发展都是及其不利的。

5产品的品牌与价格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企业的品牌是企业生命的保证。优秀的品牌在市场上畅销不衰,能够牢牢的在市场上保持这优势地位,起根源在于企业逐渐培养起来的的企业在消费者心中品牌信誉度。有眼光的企业都会非常珍惜企业的品牌,为了保护好自己创造的品牌,不惜一切代价。也从不为了近期的小利而毁了长远的利益。谁能够在市场上获得较高的声誉谁就会获得市场,谁就会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品牌做成功以后,会辐射到企业的其它衍生产品上去,像YSL和圣罗兰,本来是做时装和香水的,它们的品牌出售给一位做手表的人,YSL三个字一打到手表上,同样起到了轰动效应,这就是品牌效应的威力。

《商业周刊》选出的100个品牌中,大部分是欧美的。全亚洲只有7个,日本竟独占了6个,另外一个是韩国三星,占世界品牌第34名。而商品市场如此庞大、顾客数量如此众多的中国却连一个都没有。这从一个侧面充分表明国内的企业在努力地开展经营时,还没有注意到树立品牌效应的重要性。从可口可乐、奔驰等世界著名品牌的成功典例来看,我国企业的品牌之路还很长。

在产品同质化越来越近的今天,价格已经演变成企业的杀手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这样描述过:“竞争斗争是通过商品便宜来进行的。”我想价格合理的商品在市场一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今天,成本的降低,适当的调整价格是赢得市场的重中之重,格兰仕的成功就是一个例证,当初正是利用国内廉价的劳动力市场为国外的企业进行OEM生产,然后生产自己的产品,通过价格杠杆在市场呼风唤雨,逐步将竞争对手排出市场之外,成为微波炉行业的价格领袖。今天它同样还是要用价格手段来进军空调市场,并且要夺取空调市场的霸主地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但是降低成本并非企业最终目标,借通过降低成本而调低售价来吸引顾客才是企业最关心的事情。换言之,低成本只是手段,低价格方才是真正目的。因而可以视低成本为自成一体的战略,是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手段。[8]

6 资源是企业竞争力的保证和源泉

当今,国内许多企业提倡和推崇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般来说,企业的竞争力必须要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作为发展的支持,充分重视和利用好资源。在发展企业的竞争优势时,通常都会用策略来执行,所采用的策略要紧密地适应周围的环境,与企业的资源息息相关,因为资源是企业成功的条件,要与它契合。

企业要发展竞争力,离不开一个好的策略。那么,成功的策略应包括哪些要素呢?一般来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1)一个长期、单纯并一致的目标,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没有目标;

(2)要对竞争环境有深刻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要对资源做一个客观的评估。当然,策略制订出来后,要有效率地执行,否则,就达不到目标。[6]

6.1 技术(知识)

谈技术就不能不谈知识经济,因为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很多大企业,都设置了CEO(首

席执行官)和CFO(首席财务官),现在还有CKO(首席知识官)。人们常说知识就是财富,而国内很多企业却没有很好地认识到这一点,很少有哪家公司下设首席知识官来建立公司的知识系统。

中国加入WTO以后,很多外企带着资金、人才和技术都争先恐后地来到中国,把中国视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而有多少家外企真正有意愿把知识转移给中国呢?很难断言,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外企到中国来都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因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例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是碳酸饮料王国之王,可是可口可乐公司没把它的配方告诉中国的制造商。柯达胶卷也是一样,没有把做胶卷的所有技术统统转移给中国。摩托罗拉、西门子和英特尔等大公司也同样没有把电子科技100%地转移给中国。外企不把知识和技术转移给中国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知识和技术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开发,是有价的,要努力学习,用心开发才能拥有。因此,知识是一个很重要的资源。[3]

【案例】“在北京找中关村,无人不知”,这是北京中关村的一个广告语,平均每一周就有一位国际上的CEO来中关村。中关村当初很火,几乎全中国人都知道。听起来像是一个高科技的重镇,事实并非如此,国内经济学者张维迎的一句话一针见血:中关村其实就是一个村,就像一个农民今年种了土豆赚了钱,明年全村人都种土豆一样。中关村虽然看起来很火,其实就是一种农村经济。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成立三周年时张维迎尖锐地指出,与巨大的成绩相比,中关村的企业产品相互模仿,显得过于低级。这证明中关村在我国并不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因为它本身的科技层次没有提高到世界上所常常瞩目的最先进的高水准。换句话说,中关村的知识经济还没有达到一个最理想的地步。

国内很多公司现在都喜欢做IC、半导体、芯片、晶圆,其实做芯片与晶圆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它的长期投资是200亿元人民币,世界上大的经营企业都是在500亿元人民币以上。这就说明做晶圆、芯片、IC、半导体,其实要有庞大的资金和深厚的技术。而世界上在这方面有成果的国家,其技术开发的时间都在20年以上。由此可以想像,这得需要什么样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技术基础才能满足这样一个愿望?中国现在突然间也要开始做芯片、IC、晶圆、半导体,这难道不令人担忧吗?[2]

英特尔的广告上写着两个英文字“IntelInside”,不管做什么电子产品,它的核心部件里总有一块是英特尔的,换句话就是说核心是英特尔。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不管是产品还是技术,都离不了英特尔,这才是强大的知识经济。英特尔在电子界里始终站在最前面,主要靠的就是它强大的技术。

【案例】拿航空母舰来说,航空母舰里什么东西是不能缺少的呢?美国航空母舰的制造都要依靠凯创的产品,其实凯创做的只是一个电子产品,叫IDS入侵侦测系统。航空母舰和战斗机都离不开这个产品,这就是它强大的技术,也是知识经济发挥威力的地方。

可见,拥有知识和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如果企业掌握了这个技术,那么,小到一个英特尔的电子“心脏”,大到航空母舰和战斗机,或是一般人常常喝的碳酸饮料,都实时能呈现出技术的层次。[10]

6.2 人脉(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先生,曾经在哈佛大学讲过海尔的一些案例。他总结出一个结论:

在中国做生意:第一要靠关系,第二要靠关系,第三还是要靠关系。这说明了人际关系的重要。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最讲究人际关系,相对来说比世界各国都更重视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本身在企业里的经营成为一种人脉。不管是政府,还是在产业、学界,一般有人脉的人的发展会比较顺利,渠道就比较宽广,他的产品比较容易打进市场。这是一个大家都公认的事实。海尔能有今天,也可以大胆地断言,人脉(人际关系)对他们来讲是一个非常丰厚的资源。所以当人们说到中国企业国际化时,海尔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关键词,这是对海尔的一种恭维,也是对人际关系重要性的另一种阐释。[4]

6.3 集约化管理

集约化管理,就是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就像是对传统企业进行“调理健身”,使之机能发达,协调敏捷。一方面是集合重组,改变传统企业中各经营单位和作业单元职能错综混杂,工种专业小而全、散而弱的状况,进行组织上、职能上和人员上的重组整合,强化专业管理和分工协作;另一方面,在日常管理中倡导“依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的理念,推崇“严、细、实、恒”的作风,把各项工作做精做优。[9]

7 竞争力的源泉是人才

企业获得竞争力的最后一个方面是人才,如果一个企业缺乏优秀的人才,也是难以有竞争力。笔者了解的一家电子企业,一个产品在市场上持续销售了十年,具体负责该产品的销售经理换了一任又一任就是很难达到理想销售额;而且该企业的领导人也不是销售专家,因为不了解市场行情,却盲目制定经营战略,甚至有时会推广一些已经过时的销售方式来推进销售,市场负责人也只好听从,否则就得另谋出路,因此,产品的市场很难能够形成规模化销售。所以人才的重要性就成了企业成功之路的又一个要素,人才不但能为企业带来所在领域的经验同时也能带来其智慧,为企业源源不断的创造效益。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未来的优势就是人才的优势,谁获得的优秀的人才,谁就能获得在行业中竞争力。

8 结论

市场竞争状况的特征之一是瞬息万变,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取得竞争力,就要集中稀有的宝贵资源重点出击,使之用于某一关键性的经营职能,是此项战略的核心指导思想,一家企业,即使其人力、物力与竞争对手相差无几,也可获得竞争优势,办法就是事先确定什么是提高市场占有率及盈利能力的成功要素,然后明智地将资源重新调度分配,借以改进在该成功要素方面的表现。

[1]一般来说,在不同的产业领域中,成功要素分别维系于竞争者如何发挥最具决定性的经营职能。只有发掘更多打破常规、价值非凡的企业经营管理意念,并把这些意念应用到生产、市场营销和产品设计上来,必然会为企业带来强有势的竞争力。

后记

在这里本人首先感谢培养我的大学,特别是中农大网络学院各位老师们,感谢他们在四年的学习中对我的教育、指导和帮助,才能让我顺利完成学业,得到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在整个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唐蕾老师的悉心指导,使我的专业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经过我们这段时间的不懈努力,终于顺利完成了本次毕业论文的写作任务,并为我今后继续学习、深造奠定了基础。

最后,衷心地祝愿各位尊敬的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参考文献

1.李群,马敏象,安华轩.情报科学.2002,05期.

2.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3.徐绪松,金鑫,胡则成.中国软科学.2000,04期.

4.戴维.贝赞可,戴维.德雷诺夫.公司战略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刘翼生.企业经营战略[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6.王方华,吕巍.企业战略管理[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7.白锐.论专业化与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选择[J].北京:煤炭经济研究,2002,(2)

8.明兹伯格,一般战略——走向综合结构,1988.

9.企业现代化勿忘重塑职工忠诚感, 张威,企业管理-hc360慧聪网慧聪网首页,企业胜经

10.市场竞争策略分析与最佳策略选择,余世伟,北京大学出版社

11.曹如中彭福扬.如何评估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人民日报,2004.11.25

12.[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13.李志明.企业核心竞争力乏在何处?. 中国企业报,2002年8月22日

14.李洪涛.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四种途径.中国经营报 2001年5月10日

15.房正国.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01年第4期。

16.张光建.论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企业管理,2003.8.18

17.马先征.企业核心竞争力初探.人民日报,2004.11.2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