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名军排座次之中原野战军

名军排座次之中原野战军

名军排座次之中原野战军

一:6纵(12军)。中野的部队可以说是各个都不错,要想挑第一还真不容易,但我还是选择了6纵(12军)。从历史看,6纵底子是红25军75师一部,其中的16旅46团是红军团,但是属于杂牌红军团,比起1、3、4纵是差远了,1纵拥有模范红5团和红12团,3纵拥有百将团和朱德警卫团,4纵拥有红93师,都是老牌红军部队。可以说中野四大主力属6纵资历最浅,所以46年巨野战役前王近山才会说“其他都是主力,我们6纵最年轻,让我们去牺牲拼消耗”的话。但是谁知道6纵竟然一步一步的打成了主力,战斗力(起码是勇猛)居中野之冠。

须知解放军的五个6纵除68军不是很厉害外其他四个都不是善鸟,基本都以勇猛善战著称,虽然纵队番号都是6纵,都比较靠后,但12军又和6军、24军和43军不同。其他三个军番号靠后却不代表部队年轻。6军纵队番号靠后可两个主力旅却都是老部队甚至是陕甘宁资格最老的部队,所以番号靠后(乍看挺矛盾,因为除6纵外其他纵队都是贺龙在山西编好才派过黄河的),战斗力却很强。24军纵队番号靠后是因为山东八路军和新四军合编造成的,而且2旅和6师又合编,改成6纵也方便,战斗力可不是第六,而是老虎军,连对整74师这种部队都敢记仇。43军则更可怕,底子最老无人能比,排6纵是因为辽东早早就把3、4纵番号给占了,林总那会又不象后来不介意5纵这个番号,再加上7旅单独抽出来和7师合编,战斗力可是牛的不行。

12军就不一样了,是实实在在的最新的部队,本应该当小弟弟的部队。可就是这样的新部队却硬是凭一股猛劲成为“中野常胜军”(这可不是我封的),这就不简单了。6纵究竟是如何由新部队变成中野第一号虎军(起码我认为是)的,我认为就在于那种精神,勇猛往前不怕死的精神。6纵的这种精神我最佩服,全纵队上起司令员王近山王疯子,下到普通战士,口头禅都是“烧铺草”,全纵队一到打仗就嗷嗷的,有股疯劲,而到了战场上这种疯劲却是敌人最畏惧的,以至于连南京国防部都承认6纵为“匪之主力纵队”。

之所以选6纵第一就在于这种精神,当然解放军都有这种精神,不然不可能以弱胜强,连霉菌都害怕,但各野战军都有自己的代表,也就是表现最明显的部队,如1军,20军、27军、38军和43军等,中野表现最明显的就是12军,老6纵。选6纵第一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认为中野最关键的一仗是6纵打出来的。哪一仗?47年跃进大别山的强渡汝河。若不是6纵18旅(旅长就是百战将星之一的肖永银少将)在敌人已经占领河对岸渡口的情况下从吴绍周的85师手中硬是又重新夺下这个大雷岗渡口,16旅(旅长就是后来的27军军长尤太忠少将,许世友的铁杆,他倒是与王牌军有缘)又拼命掩护了侧翼,中野12万大军将全军覆没,起码野战军司令部包括刘邓要被端掉,跃进大别山将成为笑话,32年后的改革开放就更不可能了。

当时这两个旅都不满员啊,各少一个团,而且还是疲惫之军,居然能强渡一条河并从敌人手里抢回桥头堡还撵了敌人20里远,连旅长都亲自带头拼刺刀(华野战斗激烈超过中野,师长也牺牲不少,但是师长亲自要拼刺刀的场面还没有过),真是当之无愧的勇者!可以说,没有6纵打好这一仗,就没有整个中野。所以当时刘伯承司令员才会将那句众所周知的名言送给6纵:狭路相逢勇者胜!6纵的闪光点当然不止这些,从首战兰封告捷缴获坦克11辆开始,继克杞县,接着参加定陶战役,主攻大杨湖,全歼守敌第59团,为取得战役全胜奠定基础。后参加巨野、鄄南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出现了闻名全军刘帅评价国军一个师也不换的战斗英雄王克勤:第52团第1连班长王克勤,作战勇敢,创造性地发挥了战斗互助作用,连续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守住了阵地,成为全军闻名的战斗英雄。延安《解放日报》1946

年12月以《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为题发表社论,在全军推广王克勤思想互助、体力互助、技术互助的带兵经验。1947年1月,晋冀鲁豫解放区《人民日报》先后发表《第六纵队执行群众路线和古田会议精神的成就》、《向六纵学习》两篇社论。一个纵队连着如此宣传,全军唯一吧?

以及后来的滑县战役,豫北战役(连王近山都差点挂了可见6纵多拼命),定陶战役,血战六营集、羊山集的战斗,可谓出色表现(可惜王克勤就是当时牺牲的),在后来的襄樊战役中6纵更是独当一面,可见刘邓的信任。淮海战役作为南线核心在阻止黄维突围(尤其是110师起义那次)是立了头功的,何况后来还吃掉了18军最有名的老虎团和威武团(和华野一起),虽然最后歼敌人数不是最多的,也足以称赞。

这里有个疑问,电影《大决战》上110师起义前夜去指挥部见刘邓的纵队领导人究竟是哪个,从台词看不是王近山,也不象,估计也不是肖永银,难道是政委杜义德?49年改编成12军,号称“中野常胜军”,在整个中野都是狂的不得了的角色,威风八面的不仅盖过了太行老大哥11军,连王牌13军比之也要稍逊风骚。这样一支部队相信排第一是没说的。建国后,12军撤消36师番号,调入中野虎师31师,上朝鲜又热闹了一翻,在上甘岭让霉菌闻风丧胆。可惜15军会抢功,秦基伟会赖帐,用12军的部队给自己写功劳簿,否则说不定今天还有个空降12军呢!回国后,12军归属南京军区,先是驻扎金华,后来又调苏北淮阴,再调安徽蚌埠,一个军区内几次换防区倒也少见。最后与济南军区68军闹矛盾闹的替南京军区争了口气,不仅把68军赶出了防区自己占了下来,还把原来归济南军区的徐连地区给重新划归南京军区管辖,从南京军区看,12军可是功劳不小啊,难怪许世友喜欢这个部队。

69年重排番号,31师改称36师,逐渐成为12军头号主力师。这里我要多句嘴。就是老12军的三个师究竟哪个是第一主力师是中野乃至全军最难分的。刘邓曾经有份报告对中野各部队有介绍,其中说16旅有个红军团,战斗力最强。我个人斗胆推翻这个结论,原因是从那份报告中刘邓太看中红军团。如在他们看来1纵1旅和2旅是最强的,可实际上20旅却是该纵最能打的部队,表现远好于1旅和2旅。尤其2旅,失误不断,在浍河阻击黄维时因为失误连红12团都差点全军覆没。所以刘邓的报告不能完全作为判断的凭证。

17旅,倒有个襄阳团,可我最看不好的也是这个旅,因为除了襄阳主攻外17旅在整个12军战史都没有什么闪光之处,而襄阳之战除了绕山攻城在战术上值得称道外本身并没有什么难度,康泽当时靠的都是什么部队啊。当时6纵担心白崇僖增援把最强的部队用来阻援了。后来裁军时王近山与其说是想保留35师不如说是想保留103团这个12军唯一荣誉团。我还是最喜欢18旅,因为从6纵成军开始18旅基本上各战都是6纵的主攻旅,无论在内线作战还是外线挺进(这可不是平常行军可以主力居中,挺进大别山的紧急性决定开路的必然是第一主力,就象长征时的红4团,否则换个菜旅汝河就全军完蛋了),可以说6纵的战史18旅谱写了大半。

许多人反对的意见莫过于后来36师最先撤消番号,我觉得当初可能是这么回事:34师有红军团,不能撤,而且可能刘邓印象也不错,35师有个荣誉团,撤了也说不过去,而36师老师长那时又已经高升副军长,无论从平衡角度还是做姿态,肖都会同意撤消36师的,何况36师的主力团106团还保留下来与34师102团对调了呢。所以我认为12军的头号主力师应该是老36师,当然后来则是新36师。

85年裁军12军作为中野常胜军,邓主席的老部队当然不会波及,但是不幸的是老对手20军走了,又来个更横的1军,虽然战功一般却是西野独苗,不然12军肯定稳居南京军区头把交椅的。85年改编为集团军,调入原60军大名鼎鼎的“临汾旅”179师(也是南京军区有名的甲种师,对外表演部队),成为5师两旅制,比1军也“瘦”不到那里去,可不几年,179师缩编为名副其实的“临汾旅”,35师改编为江苏省预备役步兵35师,34师也缩编为旅,只有36师还风光依旧,并且由于调入原100团(就是发明大比武的那个12军唯一嫡系红军团),使36师成为全军唯一的一师三个红军团(原来保持了几十年记录的11师正好同时给喀嚓了一个红军团,巧合的很),又有个快速反应的传说,使的36师一下子名气直追天下第一师,而且36师也确实有地理位置之便,每年全师都要拉到海边锻炼身体练游泳,俨然对台第二师的味道。结果离台湾太远,台湾人还没什么感觉,附近的鬼子倒吓的半死,把吹上天的第7装假师一个劲西调,估计就是给36师吓的,没看到小犬蠢一狼至今脑袋上的狼毛还竖着落不下来吗?

可惜36师一师三红军团的记录才保持五年,去年就缩编为旅了,一下子一个红军团都没有了,真不知道军委怎么想的,一家伙就喀嚓了三个红军团,还都是大名鼎鼎的大牌红军团,真是晕头了(11师又该心中窃喜了)!今天的12军是典型的轻型军,只是不知道装甲2师是否也缩编了,不然就怪异了。从人事看,12军也是名将辈出啊。第一任司令员就不说了,第二任是全军大名鼎鼎的王疯子,连毛泽东都说他疯的有水平,搞的全军都跟着疯,一下子就疯成了王牌军(是否该建议全国所有精神病人都集中起来搞一支特殊的军队专对付鬼子?),可惜最后疯子难过美人关,白白抛弃了大好前途。

下面三个师长也很争气:34师师长的尤太忠后来是27军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35师师长李德生后来是12军军长,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副主席;36师师长肖永银是南京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协助许世友掌握南京军区大权达数十年,让丁盛硬是做个光杆司令没脾气。总的看,12军是忠军,所以12军出身的将领也基本都是对人民对党忠心耿耿的。12军历经百战,靠一股疯劲保存至今,不愧为“中野常胜军”!

二:4纵(13军,14军)。许多朋友对我把12军排中野第一非常的不满,因为他们认为排第一的应是13军(除此之外我还没遇到有提名第二个军的)。我在这里解释一下我的个人见解。12军我欣赏的理由前面已经说了,为什么我不选13军呢?原因只有一个:我觉得13军的辉煌更多的可以说是陈庚将军个人的辉煌,可以说整个13军都被陈庚将军的光环笼罩了,以至于13军军史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硬仗恶仗或者体现部队特点的东西(相对其他部队而言的),所有的仗打的都好象很轻松,敌人仿佛在陈大将的谈笑中就灰飞烟灭了,整个13军战史简直就是陈庚大将的个人英雄史(这可不象华野和东野,粟林的指挥天才是公认的,可两大野战军的战斗力也是公认的)。

当然无可否认的是4纵在双堆集最后歼灭12兵团的战斗表现的是比6纵强(前面没的比,各有各的亮点),可因为南线是黄维可能趁总攻时突围的方向,而且南线部队前面在黄维突围战中伤亡很大,所以当时野司的布置是由东集团的4、9纵先对敌人发动总攻,到核心阵地时再将重心转到南线接着总攻。可谁知道12兵团基本东集团一捶就不行了,何况南线又还有华野7纵(在华野不行可战斗力总的来说还是比残破的中野6纵强的),中野6纵的战果怎么可能很强呢,就象洛阳战役中野4纵一样也抢不过华野3纵一样,而且不管怎么说12兵团最强的老虎团和威武团都是6纵和华野一起吃掉的,足以抵消4纵歼敌数字上的优势了吧。很多时候我们看一个部队不能单纯的看战果的,还要客观分析实际情况。

四野公认战斗力最强可战果却不是最多的,华野4纵淮海歼敌最多,可大家还是认为不如9纵能打。所以我觉得中野4纵应该排第二。中野4纵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具体说来就这么几点:一、出了个大将司令员,这个全军只有两个,可许光达除了留过学外其他都不能和陈庚比的。陈庚是解放军中传奇色彩最重的将领,早期就在“黄埔三杰”位居第二,救过一个后来恨不能活捉的人的命,早期在上海搞特科扮什么象什么,还是有名的万金油,除了林彪外没听说谁不喜欢他(网上有人说刘帅不喜欢他,不知道有证据没),还是有名的搞笑专家(这个像我,呵呵),后来又办了个今天在中国仍然遍地是踪影却又好象那里也不存在的意义深远的哈军工。所有这一切都是别人基本没有的。这么个活宝就足足直接领导13军及其前身长达十几年。

二、编制最大,别的解放军纵队都基本是三师(旅)制,有的还可怜巴巴的只有两个,可4纵好,先是强占了个13旅的番号(反正没有5纵,不怕有人不乐意),后来又把原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8纵(60军)的主力22旅给强要来不还了,害的60军长期只有两个旅,最后整编后最前面的178师居然是最垃圾的一个师。4纵编制高峰期达到5个旅四万多人,真是不仅是解放军中最大的纵队,而且大的离谱,一个顶俩!三、4纵和别的纵队不一样49年基本都只整编为一个军,4纵是给拆成了两个军(19军虽然是4纵12旅为主干组成的,4纵其实是一个纵队3个军的,是全军唯一,但19军49年后一直归西北军区指挥,所以我就放一野了),即13军和14军,足以让其他纵队羡慕要死了。这也就罢了,让其他纵队最羡慕的是4纵这两个军至今还保留着,一个是公认的王牌军,威慑阿三不敢轻举妄动;一个是有名的“丛林猛虎”,收拾老司令的学生毫不手软,打的他们屁股啪啪响直叫娘。

从历史看,4纵应该有至少两个红军团才对,当年的386旅771和772团哪个不是能征善战之师,可后来硬被眼红的老彭强撬一个去,而且还不珍惜,建国初就喀嚓了。害的4纵只剩下772团一个宝贝了,自然倍加珍惜。772团(俗称老二团)也不愧是大牌红军团,绝对争气,到解放战争时也不过番号改称28团,却将整个4纵的架子撑了起来,战斗力一直是4纵第一,以至于洛阳城从华野身上找脸面从上到下都想起这个团。这个团现在也是13集团军乃至整个成都军区唯一的红军团,痛心的是却不再被珍惜。

现在再看看4纵解放战争中的表现。4纵(13军)的闪光点全在50年前,先是上党搞掉史泽波,让阉军从此不敢打太岳纵队的主意,转而一心一意的对徐帅的那点部队下手(谁知道还是打不过,谁让他们是全中国最垃圾的军队呢)。再是独立歼灭“天下第一旅”,号称胡军的第一王牌,刚开打就被轻松吃掉,不知道是4纵牛还是胡军太垃圾,反正心疼的胡宗南这个陈大将一期同窗宁愿用未婚老婆换,如果可以的话。47年全军8万多人强渡黄河,逼近潼关,又吓得胡草包一身冷汗,这才发现原来4纵魅力比西野大多了,吸引的胡军纷纷回关中。

接着免费带着整三师李铁军武装旅游豫西山区后才歼灭,人道待遇到极点,连国际人权组织都不得不佩服。再后来强攻洛阳,生擒邱行湘,只是有点小丢人,洛阳营没争到手,不过华野确实船坚炮利,主攻的又是全军闻名的攻坚老虎,所以也不怪4纵,只能怪邱小虎(碰上华野3纵这个真正老虎,邱行湘敢不改叫小虎吗)不该在4纵方向设防。

作为补偿,淮海大战4纵可捡了个大便宜,同野战军的主力都实力大减,1纵阻击黄维就损失惨重,2纵本来实力就不行,又被调去打阻击了,3纵刚攻打过宿县,疲惫的很,还一直

负责次要方向,6纵光阻击黄维的四个师突围就使出了吃奶的劲,力量耗差不多了,结果老天要把立头功的机会让给4纵真是拦都拦不住。一个总攻下来斩获惊人。(怪了,淮海战役两大野战军歼敌最多的都是4纵,看来不愧是“4”纵啊,真是国军名副其实的死神啊)

49年,4纵整编为13军和14军,同归4兵团,其中13军主力是原来的10旅和13旅,14军主力是原来的11旅和22旅,陈庚倒是很会平衡战斗力啊。渡江后解放两广,云南,两军功劳多的简直没法数,不爽的就是老蒋一人而已。建国后,13军和14军基本都原地踏步驻地只在西南范围内做过小范围的调整,也都没入朝作战,不用说和当时越南一直在被法军和霉菌大爽有关。13军先是驻防云南,后来54军北调后移防四川,一直到现在就没动过。新时期作为刘邓大军的主力,13军自然沾光多多,85年同军区的50军撤消后主力149师(师长就是前段时间炒的很热的王西欣,据说现已任13集团军参谋长)转归13军,同时39师改编为13集团军装甲旅。1996年38师改编为武警机动师。现在13军就剩两个步兵师,即37师和149师。

奇怪的是拥有红军团的37师现在地位远不如外来户149师,虽然149师在对印和对越战争都表现出色。149师不仅在13军,就是在整个成都军区都是最受重视的第一主力师,据说《突出重围》中的A师原型就是149师,而C师原型就是38师,幸亏不是37师,不过就这样37师也一定很郁闷了,真的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啊,不知道陈庚大将在九泉之下会不会和杨勇上将打嘴仗!

14军,原本在4兵团的老二,从进云南后至今五十多年就没挪过窝(指省内),在全军是很少见的,我算算也就还有个31军也是这样。本来14军是默默无闻的,能在建国初期的裁军潮中保留我觉得应该谢谢法军的。但是谁知道14军一叫就惊人,和平数十年后却还能把老首长的学生揍的哭爹喊娘,一下子博得了“丛林猛虎”的美名,吓的安南人听到14军就小便失禁,同时也在85年的百万大裁军中保住了自己的位置。今天14军的头号主力师还是当年的11旅,即40师,这点比兄弟13军强。另外一个师就是原17军49师,后来的11军31师(新),这个师在越南前线也打的很好,所以盖过了原来的22旅41师被保留了下来,而41师却可怜巴巴的成了武警。从人事看,14军的军长廖锡龙在主政成都军区若干年后总算熬到了军委,可见14军的人气还不错。最近的裁军13军没听说有什么事,14军的炮兵师缩编为旅了,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动静不,大家翘首等着看吧。

三:3纵(11军)。最近在舰船上看见友人把11军评价为杂牌军,真不知道这个家伙怎么想的,11军要是杂牌军那中野大部分部队就是杂牌中的杂牌了。怎么看,11军都是中野主力军啊。从领导人看,3纵司令陈锡联绝对是大名鼎鼎的虎将,人称“军中赵子龙”(谁能说说这个外号怎么来的,我不知道,据说他年轻时很帅?),一个37年的团长能变成后来的385旅旅长,解放战争主力纵队的司令,官拜上将,绝对是打出来的,别忘了这可不是老毛嫡系115师。从阳明堡开始,陈锡联一战成名,从此不可收拾,战功彪炳,建国后长期为老毛信任,作为四方面军的将领,能盖过大部分一方面军出身的,老实说,除许世友和他我还没发现第三个。67年武汉军区司令要是他,所谓兵变绝对吹不出来。后来长期掌握北京军区军权直到老毛逝世,可见“龙恩浩荡”了!

从部队历史看,3纵和6纵一样是太行山走出来的,是6纵的老大哥,而且老部队就是385旅的精华都在这个部队。385旅的两个老团,769团和770团,当年是许世友、王建安带出来的四方面军第一主力(我觉得4军是四方面军最能打的部队,超过李先念的31军即386

旅)红4军的10师和12师,可惜的是张才千任团长的770团长期留守陕甘宁,最后白白糟蹋在中原突围中,是八路军最老的14个团中唯一没有留下任何余脉的部队,要是在太行就将又是一个王牌军啊,真令人扼腕叹息!

而385旅的独苗769团则不愧主力的声誉,“百将团”的名气,成为3纵乃至整个中野最能打的团(我个人感觉31师强过37师,769团强过772团,当然抗战时772团战绩确实多),这是3纵的第一个红军团。3纵第二个红军团是八路军总部白送的,人称“朱德警卫团”,名气也不比“百将团”低多少。这两个团就撑起了3纵的架子,尤其两个红军团所在的7旅,被刘邓称为“战斗力极强”,我认为两大红军团所在的7旅应该是中野战斗力最强的旅,后来上甘岭证明31师的战斗力确实极强。

从战史看,和4纵长期在豫西晋南独当一面不同,3纵则和6纵一样参加了刘邓大军的几乎全部战役,战功显赫,被誉为“老虎纵队“。在3纵战史上最有名的是三个战役,也是刘邓大军相当关键的三个战役。第一个是喋血羊山,在羊山集为了消灭国军战斗力相当强的整编66师,3纵将士和2纵一起前仆后继,伤亡惨重但是却最终吃掉了这个硬骨头,从而延缓了全军在鲁西南的困难局面。第二个战役是在大别山的高山铺战役,3纵全歼国军整5*师(不记得了,呵呵),从而成为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转折点,极大鼓舞了全军的士气,给当时实际已经陷入困境的全军以希望。同时也吓的老白慌手慌脚的向老蒋要兵要将(最终大别山国军达到33个旅,3纵该居首功,虽然这个首功让3纵弟兄很不爽,呵呵),使国军将士能更多的到大别山进行战时旅游,开发了当地的旅游资源,为当地经济做出了贡献。

3纵打的最关键也是最漂亮一仗是抢占宿县。宿县是津浦路的重要枢纽,城高兵多,可3纵在9纵配合下一夜就喀嚓搞定了,从而实现了淮海战役中的关门打狗,可谓意义深远,否则华野不可能最终能吃掉老杜三个兵团的几乎全部。要是当时3纵战斗力不行,打宿县就拖不决大家想象一下会如何,历史将

3纵的这个温柔一枪还吓的刚过宿县和快到宿县的16兵团和12兵团一个护着屁股一个捂着头的狂叫“侥幸”,延长了一两个月生命。可见3纵是随着刘邓的脚步指哪儿打哪儿,素来在关键时刻被作为主力来使用,一直到淮海战役最后双堆集生擒黄维。

49年3纵改编为11军,与兄弟12军一起追着四川的国军屁股一路猛踹,一直挺进大西南,最后解放重庆,作为西南第一重镇的重庆入城式是11军搞的,可见11军在刘邓心中的地位了(同年41军在北平、6军在西安、43军在广州、60军在成都还搞过大规模的入城式,都是各自的主力啊,上海南京好象没有)。

建国后,11军番号很快撤消(我觉得可惜),但三个师都保留下来了,主力31师编入亲兄弟12军,后来入朝为15军的功劳簿重重的写了一笔,同时也让霉菌狠狠龇牙咧嘴了一番,回国后 69年改番号为36师,至今在12军内,现为12集团军36旅(可惜了两个红军团,呜呜)。32师调归堂兄弟16军,也参加了朝战,69年该称48师,98年缩编为旅,在这次裁军前也还在16集团军编制内,不知道现在如何。33师调归陌生人26军,69年改称76师,现为山东省预备役步兵76师。

后来11军于69年重建,属于昆明军区,将原来的17军49师拿来作为31师,又重建了32师和33师。可惜新11军还是没挺过85年。85年裁军后,新31师归14集团军,现还在,32师现为云南省预备役步兵32师,33师撤消。从人事看,我觉得严格说老廖应该算11军

的人,所以部队虽然不在了,人还在啊,而且官还不小呢,算是对英雄11军的安慰吧,哈哈!

四:1纵(16军、18军)。一般各野战军1纵都是老部队,甚至基本是第一,起码也是前三,中野不行,怪异啊,可能1、2、3、4各纵队都基本是同时建立的,称“第一纵队”并不代表最老最强吧!1纵的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1纵,头头是杨得志上将,本来1纵按中央的意思是要挺进东北的,可后来不去了,不去就不去吧,到河北部队回来了,可头头给老聂扣下了,刘邓无奈,只能对这种挖人方式(哪里是挖,压根就是明抢,今天的NBA和各国足球俱乐部可以效仿,呵呵)表示默默愤慨!

最有意思的因为和华北有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关系,弄的华北很被动,例如华北一兵团始终沿用晋冀鲁豫野战军的番号,所以才会部队不多却能冒出全军唯一的14纵、15纵这样的天文数字(一野绝对只能仰视,偶尔可以梦见,呵呵),东北70万野战军也没这么夸张(林总入关后肯定后悔没把独立师全编成纵队,不然至少可到18纵,华野也肯定后悔没把鲁纵、勃纵和胶东部队编成数字纵队,不然可以到16纵呢)。而晋察冀野战军则长期不设1纵,让人怎么感觉都好象中野1纵是他们借给中野用的,不知道刘邓心里什么感受,要是我肯定很不爽的。以至于弄的最后堂堂华北野战军1纵(66军)居然是全野战军第N个建立的纵队,而且长期是地方部队(足以让其他几个1纵嘴巴合不拢),在华北只是二流,连前五名(63军,67军,64军,60军,65军)都排不进,这在五大野战军是绝无仅有的。

杨得志留下了,刘邓心说看你们穷,人才少,不和你们计较,我们人才多着呢,杨勇上。于是老的晋冀鲁豫1、7纵就合编为中野1纵了(我倒觉得再提拔一个纵队司令还搞两个纵队好,不知道刘邓怎么想的),老聂倒是帮了杨勇的忙,否则5兵团他肯定是副司令。不过杨勇本人我很佩服,从军事素养来说虽然在上将中也就中等偏上,但是光是对蒙哥马利露了一手就值得现在的高级将领们学习。老蒙蒂怎么会得出那个至今让我们解放军和全国人民自豪的结论的(不要和中国军队在地面作战,这是军事禁条),除了观看了当时解放军大比武的成果外,杨勇上将的枪法也是另一半原因啊,试问现在那些大腹便便的高级将领们还有几个行?这个与军事素养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却代表了一支军队的精神面貌,试问连五六十岁的高级军官都能做到的惊人成绩有什么理由怀疑二十岁的普通士兵做不到呢!(我姨夫那个老四野做高干几十年身上却始终保持军人风范,而且非常正直,很象“石光荣”,80年代时就连警卫员从军区拿个普通窗帘给他家安上都被臭骂一顿还了回去,可这样的人却被命令提前离休,最后郁郁而终,他要是文化再高一点,人不那么直,现在就不好说了。现在的军队,哼哼,人事方面我是不太信任)而且从文革看,杨勇上将也是比较正直的,当初向另一个上将开炮三杨可是主力啊,呵呵!

1、7纵两军一合并不大紧,也大的吓人,虽然3旅和21旅都打散并入其他旅了,还是达到4个旅,即使不如4纵夸张,也不简单了,和其他纵队比起来一样巨无霸。而且这么一来没有任何红军底子的7纵一下子冒出两个红军团来,而且都是大牌,都是大家很熟悉的。一个是苏区就大名鼎鼎的“模范红5团”,战斗力很棒,以至于湘江一战湘军唯一没有一个一个检验尸体的(俘虏活的有赏)就是红5团的阵地,因为他们不认为经过那么激烈的战斗后(连团政委都牺牲了,不然也是一个上将)还能有活人剩下来,连红4团都没享受这种“待遇”,当时番号1旅1团。

另外一个是老彭的老部下,红3军团战斗力最强的红4师的12团。大名鼎鼎的红3军团第一师的战斗力有多强介绍一下其他两个团就可以看出来。红4师三个团各个不孬种,红10

团就是今天整个解放军中最狂的38军334团,红11团是华野3纵的第一主力团8师23团,整个攻坚老虎的架子就是23团给扛起来的,王麓水,王吉文都是这个团出来的,一个23

团(前身只是686团2营而已)就弄的陈庚的772团整团都很没面子。可见红12团的战斗力也绝对不差,结果前些年张震去红12团视察时写下“平江起义团”,搞的38军的334

团很不爽还没办法。当时的番号是2旅4团。拥有这么两个宝贝的1纵按理战斗力应该不弱的,何况原7纵的20旅也是以打硬仗著称的,19旅旅长吴大明更是刘邓爱将。结果呢,1纵在解放战争中可谓跟随刘邓转战大半个中国,可翻开二野战史,1纵值得我们称道的战役并不多,没留下什么很为史学界称颂的经典战役。可以说有点随大溜,通俗的说,就是仗都打了,可功劳都是别人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