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学设计 教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学设计 教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学设计 教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2、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化学终将走向社会的正确观念。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乳化和溶解的区别

2、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①展示一组与水有关景色的图片;②展示硫酸铜、氯化铁、高锰酸钾、食盐四种溶液

以上四种溶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么漂亮,你想到了什么?其实,我们看到的液体都是溶液。

2、讲授新课:

二、[活动与探究一]学生实验

动手做:向实验桌上盛有2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药匙蔗糖或食盐,用玻璃棒搅

思考:如何从微观上理解这一现象?

动画:食盐溶解、蔗糖溶解的微观过程

小结: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并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

中去了。氯化钠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也均一地分散

到水分子中去了。

思考:我们刚才得到的液体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放置了这

么长时间,你有没有看到哪种液体析出沉?

(板书)一、溶液

(板书)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提问:水具有什么作用?

回答:分散其他物质的作用

(板书)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

(板书)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板书)2、溶液的特征

(1)均一:溶液的各部分组成、性质相同

(2)稳定: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也不会出现分层或沉淀

(3)混合物

讨论:①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

练习:判断下列物质哪些属于溶液?

①蒸馏水;②自来水;③海水;④汽水;⑤白酒;⑥碘酒;⑦牛奶;⑧酒精;⑨豆浆

讨论:当衣服上沾上油渍时,用水很难冼去?怎么办?

[活动与探究二]:

结论: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解决问题:衣服上的油渍用什么洗去?为什么?

回答:汽油。因为油在水中溶解能力小,在汽油中溶解能力强。

课堂小结

液-液互溶时:量多——溶剂;量少——溶质;水一般作溶剂。

溶质的状态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思考:请你能否再举出一些溶液?并指出溶质、溶剂。并谈谈溶液的用途?

[活动与探究三]:、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乳浊液特征:不

稳定)

动画:乳化的微观过程

[活动与探究四]: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活动与探究五] NaCl 、NH4NO3 、NaOH溶于水前后温度变化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NH4NO3 NaOH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结论

思考:同样是溶解过程,为什么有的吸收热量,有的放出热量?

溶质溶于水时温度变化的实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在水的作用之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被拆开,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

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结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

一过程放出热量。

结论:

不同的溶质,这两种过程吸或放出的热量不同,这就使溶液的温度发生了变化。有的

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此溶解过

程向环境放出热量;反之则溶液的温度降低,此溶解过程从环境吸收热量。

思考:如果没有温度计,你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你能

设计出几种方案。

板书

(板书)一、溶液

(板书)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提问:水具有什么作用?

回答:分散其他物质的作用

(板书)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板书)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板书)2、溶液的特征

最新工程热力学课程 高中其它科目课件教案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工程热力学 适用专业:化工机械 2006年4月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工程热力学课程是化工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物质的热力性质、热能与其它能量之间相互转换规律的科学,是培养化机专业技术人员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以热力学基本作为基础,通过物质的压力、温度、比容等宏观参数和受热、冷却、膨胀、收缩等整体行为,对宏观现象和热力过程进行研究,同时探讨各种热力过程的特性,达到提高热能利用率和热功转换效率的最终目的。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能量转换与利用的基本定律及其运用,掌握工质的热力性质分析,了解工程中节能技术的热力学原理及其分析方法,以实现能量转换的高效性和经济性,并为学习其他有关课程及从事有关生产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工程热力学是研究热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尤其是机械能)之间相互转换规律的一门学科。通过热能利用在整个能源利用中地位的阐述,使学生认识研究热能利用和学习工程热力学的重要性, 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向学生渗透爱课程、爱专业教育。通过对我国能源及其利用现状的介绍,增强学生对我国能源问题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激发学生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而努力学习的热情。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 1 教学内容体系结构 课程体系结构为: (1) 研究能量转化的宏观规律,即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这是工程热力学的理论基础。其中热力学第一定律从数量上描述了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时的关系;热力

学第二定律从质量上说明了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的差别,指出能量转换的方向性。 (2) 研究工质(能量转换所凭借的物质)的基本热力性质。 (3) 研究常用典型热工设备中的工作过程。即应用热力学基本定律,分析工质在各种热工设备中经历的状态变化过程和循环,并探讨和分析影响能量转换效果的因素,以其提高转换效果的途径。 从工程应用角度,全部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热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换规律和提高转换效率途径的研究主题。 2 课程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热力学基本定律及其运用; (2)理解工质的热力性质及各种机械装置中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的基本原理,正确运用各种公式和图表。 (3)从课程内容的角度,学生在学习了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初步了解和掌握了理想气体热力性质和过程基本规律之后,可以应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第一次初步理解和应用。然后,在进一步学习了实际气体热力性质和过程之后,更深层次的应用前面所学的基本知识,深入分析实际装置中的热力过程和多种循环,从而达到能在更高的认知层面上进一步综合、灵活应用工程热力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4)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像其他学科一样,在工程热力学中,普遍采用抽象、概括、理想化和简化的方法。这种略去细节、抽出共性、抓住主要矛盾的处理问题的方法,这种科学的抽象,不但不脱离实际,而且更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5)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模块和选学模块两个部分。基础模块是本课程的必修内容,为最低要求必学内容。选学模块是根据学期学时、学生基础好坏以及本届学

工程热力学第七章水蒸气教案

1) 第七章 水蒸汽 ) 水蒸气是工程上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工质,例如蒸汽动力装置、压气式 制冷装置都是以水蒸气作为工质来实现热能→机械能相互转化的。这些动力装置也可用燃气或其他工质代替,那为什么要用水蒸汽呢?原因如下 ) 1、水蒸气容易获得,只要通过水的定性加热即可获得。 ) 2、有事宜的热力状态参数,靠卡诺循环、朗肯循环 ) 3、不会污染环境 ) 由于水蒸汽处于离液态较近的状态,常有集态现象而且,物理性质也很复杂,所以不能把它看作是理想气体,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式以及由它推导的其他计算公式一般都不能用来分析和计算水蒸汽。所以必须对水蒸汽的性质另行研究。 ) 这章重点研究:1、水蒸汽产生的一般原理 ) 2、水蒸汽状态参数确立 ) 3、水蒸汽图表的结构及应用 ) 4、计算水蒸汽热力过程中的,q w ) ) 7—1 基本概念和术语 ) 1、汽化:物质有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 蒸发:在液态表面上进行的汽化过程,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 汽化的形式 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解释: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进行,它是由于液体表面总有一些能量较高的分子,克服临近分子的引力而脱离叶面,逸入液体外的空间,t 越高,能量较大的分子越多,蒸发愈激烈,汽化速度取决于温度。 沸腾时,实在液体内部产生大量的汽泡。汽泡上升到液面,破裂而放出大量的蒸汽, 工业上用的蒸汽都是通过沸腾的方式获得,液体在沸腾时温度不变,虽加热也保持不变,且液体和气体的温度相同。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ts f p = 2、液化:蒸汽转变为液体的现象,液化和汽化时相反的过程,他取决于(p) 3、饱和状态:当液体和蒸汽处于动平衡的状态 解释:当液体在有限的密闭空间里汽化时,不仅液体表面的液体分子蒸发到空间去,而空间的蒸汽分子也会因分子密度大,压力增大,撞击到液体表面回到液体中, 当液面上空的蒸汽分子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在单位时间内逸出液面和回到液面的分子数相等时,蒸汽和液体的无量保持不变,汽、液两相处于动平衡状态。 4、饱和温度:当汽体和液体处于饱和状态时,液体和汽体温度称饱和温度 5、饱和压力:()s ts f p = 6、饱和蒸汽:处于饱和状态的蒸汽 7、饱和液体:处于饱和状态的液体 8、温饱和蒸汽:饱和液和饱和蒸汽的混合物,称温饱和蒸汽

(完整版)课题一溶液的形成知识点+练习

课题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各部分的密度、颜色、浓度完全一样。②稳定性的混合物,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e、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且溶液时透明的。透明但不一定无色。 f、均一、稳定、透明的未必是溶液,比如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 g、溶液不一定就是液体。 注: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溶质是HCl,石灰水溶质为Ca(OH)2,食盐水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 2、溶液的组成 (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可以这样理解,比如:糖溶于水得到糖水溶液。其中,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分之间存在空隙) (2)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3)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如汽油能够去油污,酒精能溶解碘。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当固体和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质,液体做溶剂 (2)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把量多的作为溶剂,量少的作为溶质。如果有水参与,无

《工程热力学A》(含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热力学A》(含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8242025 课程名称:工程热力学A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A 开课学期:4 学时/学分:54 / 4 (其中实验学时:6 )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开课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汽车发动机方向)、热能与动力工程(热能方向) 选用教材:陈贵堂《工程热力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陈贵堂王永珍《工程热力学》(第二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主要参考书: 1.陈贵堂王永珍《工程热力学学习指导》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华自强张忠进《工程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沈维道,蒋智敏,童钧耕.工程热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曾丹苓,敖越,张新铭,刘朝编.工程热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严家马录.工程热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执笔人:王永珍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该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基础课,是本专业学生未来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石。通过它的认真学习可以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种新的理论方法体系,了解并掌握关于能量转换规律及能量有效利用的基本理论、树立合理用能思想,并能应用这些理论对热力过程及热力循环进行正确的分析、计算,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充分的理论准备,同时培养学生对工程中有关热工问题的判断、估算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为将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参加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关于能量转换规律及能量有效利用的基本理论、树立合理用能思想,并能应用这些理论对热力过程及热力循环进行正确的分析、计算。同时学生还可了解并掌握一种新的理论方法体系——外界分析法(The Surrounding Analysis Method, SAM),有利与开阔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工程中有关热工问题的判断、估算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与素质,为将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参加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introduction(1学时)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经典热力学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SAM体系的逻辑结构及其主要特点。 一、热力学的定义、研究目的及分类Definition, Purpose, Classification 二、本门课的主要内容Contents 三、本门课的理论体系theory systems 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定义Basic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3学时,重点) 1-1 热力学模型The Thermodynamic Model of the SAM System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热力学系统、边界、外界等概念,了解并重点掌握外界分析法的基本热力学

课题1溶液的形成习题

溶液的形成习题精选(一)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合物 B.溶液里溶质只能有一种 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但溶剂只能是液体 D.透明、澄清的液体都是溶液 2.有一杯食盐水,若上部的密度是b g/cm3,则下部的密度是() A.大于b g/cm3 B.等于b g/cm3 C.小于b g/cm3 D.无法判断 3.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液不一定是混合物 C.溶液都是纯净物 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4.下列关于蔗糖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蔗糖溶于水就消失了 B.蔗糖水下部的浓度比上部大 C.蔗糖水恒温放置,不会析出晶体 D.蔗糖水不具有蔗糖的化学性质 5.对溶液基本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B.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C.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说明后面喝的糖水含糖少D.当条件不变时,溶液虽然放置时间较长,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6.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液、固体都可以 7.当两种液体互相混合形成溶液时() A.液体中有水时,水一般是溶剂 B.只能将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一种叫溶质 C.只能将量少的一种叫溶剂,量多的一种叫溶质 D.通常将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一种叫溶质

8.下列溶液中,不是以水作溶剂的是() A.10g硝酸铵跟8g水组成的溶液 B.10g水跟8g硝酸铵组成的溶液 C.1g水跟9g酒精组成的溶液 D.100g酒精跟5g碘组成的溶液 9.下列反应完毕后,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二氧化碳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 B.碳酸钙与足量的盐酸反应 C.锌粒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D.碳酸钠与适量的盐酸反应 10.下列各组物质全部是混合物的是() A.空气、石油、冰水 B.液化石油气、水煤气、甲烷 C.赤铁矿石、石灰石、氧化铁 D.酒精溶液、汽水、葡萄糖溶液 1l.动物摄取食物养料必须通过消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使食物充分发生化学反应 B.食物分解后便于吸收 C.食物被消化后变成溶液才便于充分吸收 D.食物搅拌均匀后便于吸收 12.如下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是()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固体 C.蔗糖固体 D.氧化钙固体 13.如下图所示,以下四个家庭小实验不能制成溶液的是() 二、填空题 14.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1)石灰水,(2)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3)食盐水,(4)80mL 酒精与20mL水组成的溶液。 15.硫酸铜溶液显色,溶质是,碘酒中的溶剂是,二氧化碳溶于水,溶质是。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学案

第九单元溶液教学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溶液 问题:喝过雪碧、可乐吗,啥味道?喝过纯净水吗,啥味道? 结论:生活中的液体多数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 下面我们重复两个生活中的实验。 解释:。 思考:我们得到的液体都是混合物。每种液体各部分的性质都一样;只要条件不改变,无论放置多长时间,每种液体都没有沉淀析出。如此,你能给溶液一个定义? 一溶液 1.溶液:。 溶液的特征:。 均一:。 稳定:。 2.溶质:。如食盐、蔗糖等。 3.溶剂:。如水(水是较好的溶剂,许多物质能溶解在 其中)。 溶质、溶剂、溶液三者之间的质量关系 【讨论】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思考: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衣服上沾上油滴时,用水很难洗去,解决的方法有以下三种:可以用肥皂水洗;可以用洗衣粉洗;可以用汽油洗。用谁洗效果更好呢? 【实验探究2】

结论: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高锰酸钾易溶于水,难溶于汽油;这说明:。 思考:看来衣服上的油滴用汽油洗效果更好;因为油在水中溶解能力弱、在汽油中溶解能力强。前边我们谈到的溶质大部分是固体,那么溶质还能否是别的状态呢? 二溶质与溶剂的辩证关系 【实验探究3】乙醇溶于水。 【实验步骤】取少量高锰酸钾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少量乙醇,观察现象。 液—液互溶时,。 2.通常:有水时,。 3.溶质可以为:。 【提问】同学们能否举出溶质是气体的例子?如等。 【溶液的用途】 1动物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溶解在血液中进行循环的。 2.医疗上葡萄糖和生理盐水、各种注射液都是按一定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 3.现在农业上的无土栽培技术就是利用溶液代替土壤,提供植物所需养料。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完整版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 *** 本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沈维道、蒋智敏、童钧耕编,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手册: 严家騄、余晓福着,水和水蒸气热力性质图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5 实验指导书: 华北电力大学动力系编,热力实验指导书,2001 参考书: 曾丹苓、敖越、张新铭、刘朝编,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 王加璇等编着,工程热力学,华北电力大学,1992年。 朱明善、刘颖、林兆庄、彭晓峰合编,工程热力学,清华大学出版,1995年。 曾丹苓等编着,工程热力学(第一版),高教出版社,2002年 全美经典学习指导系列,[美]M.C. 波特尔、C.W. 萨默顿着郭航、孙嗣莹等 译,工程热力学,科学出版社,2002年。 何雅玲编,工程热力学精要分析及典型题精解,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4 概论(2学时) 1.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从人类用能的历史和能量转换装置的实例中认识理解:热能利用的广泛性和特殊性;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本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乃至专业培养目标的关系。 2. 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0-1 热能及其利用(0.5学时) 0-2 热力学及其发展简史(0.5学时) 0-3 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0.2学时) 0-4 工程热力学研究的对象及主要内容(0.8学时) 3. 重点难点 工程热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与本课程四大部分(特别是前三大部分)之联系;工程热力学的研究方法 4. 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热力学基本定律的建立;热力学各分支;本课程与传热学、流体力学等课程各自的任务及联系;有关工程热力学及其应用的网上资源。 5.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视频片段 6.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4、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2.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联系实际→知识升华→联系实际→激起兴趣。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烧杯、玻璃片、玻璃棒、五试管溶液(品红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钾溶液)、硝酸铵固体。 学生用具:仪器:小烧杯、玻璃棒、小试管、药匙、滴管、酒精灯、火柴、温度计; 药品:食盐、蔗糖、碘、高锰酸钾、汽油、水、乙醇、植物油、洗涤剂、洗衣粉、纯碱、硝酸铵、氢氧化钠。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溶液。 第二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展示五种液体:红色(品红溶液),蓝色(硫酸铜溶液),黄色(氯化铁溶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无色(氯化钾溶液)。 (设问)看到这五种液体,你有什么想法? 如:1.想知道它们各自的味道。 2.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3.想到它们可能是不同颜料与水混合而成的。 4.它们颜色各不相同,可能是混合物。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引导)同学们桌子上都摆有食盐、蔗糖及别的用品,下面就按“活动与探究一”的内容进行实验。 (活动与探究1)几种固体物质溶于水 试验用品:食盐、蔗糖、水、烧杯、玻璃棒、药匙 (学生分组活动) 蔗糖、食盐都可以溶解在水中。 (提问)如何从微观上理解这一现象? (讨论、总结)蔗糖微粒、食盐微粒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中去了。(教师指出:物质在水中以什么形态存在,将在以后的章节中学习)。 (引导提问)我们刚才得到的液体,都是混合物。拿出开课时的五种液体,让学生观察:1.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说课稿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溶液的形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一,隶属新课标中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是初中化学对混合物体系进行研究的主要部分,是学生后期学习酸碱盐之间的化学反应的基础; 在前面的八个单元中学习过的很多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学生接触到的很多试剂就是溶液,在后面酸、碱、盐的的教学中绝大多数反应又将涉及到溶液,因此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集中和系统地学习有关溶液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本课知识是关于溶液的初步认识,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溶液的形成,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等。 这一课题主要是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液体。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以后的教学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溶剂组成的。 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用的溶剂。 ③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记录、汇报交流、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从而认识溶解的过程,构建溶液的概念。 ②运用多媒体动画,将抽象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通过游戏化的练习,让学生在快乐中巩固新知。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初步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及科研中的重要意义,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 ②在分组实验与小组讨论中,体会交流与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发展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及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热力性质、热能有效利用以及热能与其它能量转换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运用热力学的定律、定理及有关的理论知识,对热力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的能力;初步掌握工程设计与研究中获取物性数据,对热力过程进行相关计算的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1、绪论 了解热能及其利用,热能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 掌握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发展概况。 2、基本概念 了解工程热力学中一些基本术语和概念:热力系、平衡态、准平衡过程、可逆过程等。 掌握状态参数的特征,基本状态参数p,v,T的定义和单位等。 熟练应用热量和功量过程量的特征,并会用系统的状态参数对可逆过程的热量、功量进行计算。 3、气体的热力性质 了解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混合气体的性质、气体常数、通用气体常数、比热容等。 掌握气体的状态方程及其应用。 熟练应用气体状态方程解决气体的变化过程参数的变化。 4、热力学第一定律 了解能量、储存能、热力学能、迁移能、膨胀功、技术功、推动功的概念,深入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表达式、掌握体积变化功、推动功、轴功和技术功

的概念及计算式。注意焓的引出及其定义式。 熟练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来分析计算工程实际中的有关问题。 5、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及气体压缩 了解理想气体热力学能、焓和熵的变化。了解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影响及多级压缩的过程 掌握正确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4种基本过程以及多变过程的初终态基本状态参数p,v,T之间的关系。 熟练应用4种基本过程以及多变过程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功量的计算。能将各过程表示在p-v图和T-s图上,并能正确地应用在p-v图和T-s图判断过程的特点。 6、热力学第二定律 了解用可用能、有效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在深刻领会热力学第二定律实质的基础上,认识能量不仅有"量"的多少,而且还有"质"的高低。 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和实质,掌握熵的意义、计算和应用;掌握孤立系统和绝热系统熵增的计算,从而明确能量损耗的计算方法。 熟练应用孤立系统熵增原理、可用能的损失及计算对热力过程进行热工分析,认识提高能量利用经济性的方向、途径和方法。 7、水蒸气 了解水蒸相变过程、蒸气图表的结构及有关蒸气的各种术语及其意义。例如:汽化、凝结、饱和状态、饱和蒸气、饱和液体、饱和温度、饱和压、三相点、临界点、汽化潜热等。 掌握水蒸汽的定压汽化过程及水蒸汽的P—V图和T—S图。 熟练应用水蒸气图表分析水蒸气基本热力过程中热量及功量的变化。 8、湿空气 了解湿空气的组成,及焓湿图的绘制方法、了解实际应用的湿空气过程。 掌握湿空气状态参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并能区别哪些参数是独立参数,哪些参数存在相互关系。熟练掌握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含湿量等概念。 熟练应用含湿图分析湿空气的状态变化过程。 9、气体和蒸汽的流动

溶液的形成教案

溶液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实验准备 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点评情境创设 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 学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 学生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 …… 教师引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 学生齐答:想! 教师活动:下面请同学们做: “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三个、药匙 展示不同颜色的溶液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食盐糖硫酸铜晶体现象结论 教学目标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实验准备 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

工程热力学教学大纲-山东大学课程中心

山东大学 “工程燃烧学I”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号:0183100310 课程名称:工程燃烧学I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CombustionⅠ 总学分:2 总学时:34 授课学时:30 实验学时:4 上机学时:0 适用对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热工学流体力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汪军,工程燃烧学,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7 2、霍然等,工程燃烧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9 3、岑可法等,高等燃烧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12 4、严传俊,范玮等,燃烧学(第2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7。 5、刘联胜,燃烧理论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6 6、黄勇,燃烧与燃烧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9 7、(美)特纳斯著,姚强,李水清,王宇译,燃烧学导论:概念与应用(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4 8、C. K. Law, Combustion Phys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9、Poinsot, T. and Veynante, D., Theoretical and Numerical Combustion, 2005. 10、Irvin Glassman, Richard A. Yetter, Combustion, 4th Edition- Elsevier,2008 11、徐通模,燃烧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7 * 在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中第1项为教材,其它为主要参考资料。 一、课程教学目的 工程燃烧学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也是该专业的必修主干课。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属热动类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对燃烧现象和基本理论的认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燃烧技术中所必须的热化学、燃烧动力学及燃烧过程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掌握热能与动力机械工程中典型燃料的特性、燃烧特点和规律,包括着火的形式和条件、火焰的传播、燃烧产物的生成机理、新型燃烧技术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对锅炉、内燃机、涡轮机、火灾、家用炉灶、焊枪等燃烧现象从宏观上能有所认识,微观上能有所解释。为改进燃烧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分析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和过程、避免不正常的燃烧现象、控制和降低有害排放物的生成,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科学研究及开拓新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由燃烧热力学、燃烧反应动力学、着火理论、火焰传播与稳定性、煤燃烧原理与技术、燃烧污染物控制技术、新型燃烧技术等部分组成。学完本大纲规定的内容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题1溶液的形成 小试身手 1 [基础题] 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蔗糖水B.牛奶C.果粒橙D.豆浆 2 [基础题] 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 D.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3 [基础题] 杨刚同学按教材中的课外实验自制汽 水,可是家里没有冰箱,为了使自制的汽水变 得冰凉可口,他想到可以购买一种商品来产生 制冷效果,他应该购买的是() A.硝酸铵B.小苏打 C.生石灰D.食盐 4 [基础题] 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因为洗涤剂()A.可以软化水B.具有乳化作用 C.可以沉降杂质D.溶于水时放热 5 [提高题] 要使如图9-1-13 所示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硝酸铵和水 ②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 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 C.②③⑤D.②④⑤ 6 [提高题] 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可能是NaOH、CuSO4、NaCl、CaCO3中的一种,小兰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 (1)若不溶于水,则是。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 (3)若,则是NaOH。 (4)若,则是NaCl。 7 [提高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NH4Cl 、CaCl2、NaCl 三种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药品] 水、NH4Cl 、CaCl2、NaCl。 [器材] 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 [实验探究] 小组同学取三种物质各1 药匙于烧杯中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数据分析] (1)表中x 为。 (2)比较实验2 与实验4,可获得结论: 。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反思评价] (4)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填选项,可多选)。 A.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溶液的形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一,隶属新课标中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是初中化学对混合物体系进行研究的主要部分,是学生后期学习酸碱盐之间的化学反应的基础;溶液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多数学生知道海水的滋味,都喝过糖水,打过点滴,品尝过汗水的味道等。在实验中也多次用到溶液,如:盐酸,硫酸铜溶液等,所以在本节的学习中,本课知识是关于溶液的初步认识,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溶液的形成,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等; 本节内容不仅能使学生初步认识溶液,又能进一步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究未知知识,并且为将来学习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与酸碱盐的知识打下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节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实践课。同时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集中和系统地学习有关溶液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以后的教学做准备。【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糖水、汽水等,在化学课上接触过硫酸铜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等,对溶液有一定的了解,但没有从化学的角度对溶液进行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课程前八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对一些化学研究的方法(如对比法、归纳法等)已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合作学习的方式也有了一些体验。 【课标解读】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 2.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和汽油也是最常见的溶剂; 3.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设计思路】 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合作,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的教学形式,着重做到两个体现,四个突出。 两个体现:1.体现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学科理念。 2.体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四个突出:1.以实验为基础,引导科学发现 2.以思维为核心,开展问题研究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 *** 本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沈维道、蒋智敏、童钧耕编,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手册: 严家騄、余晓福著,水和水蒸气热力性质图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5 实验指导书: 华北电力大学动力系编,热力实验指导书,2001 参考书: 曾丹苓、敖越、张新铭、刘朝编,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 王加璇等编著,工程热力学,华北电力大学,1992年。 朱明善、刘颖、林兆庄、彭晓峰合编,工程热力学,清华大学出版,1995年。 曾丹苓等编著,工程热力学(第一版),高教出版社,2002年 全美经典学习指导系列,[美]M.C. 波特尔、C.W. 萨默顿著郭航、孙嗣莹等译,工 程热力学,科学出版社,2002年。 何雅玲编,工程热力学精要分析及典型题精解,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4 概论(2学时) 1.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从人类用能的历史和能量转换装置的实例中认识理解:热能利用的广泛性和特殊性;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本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乃至专业培养目标的关系。 2. 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0-1 热能及其利用(0.5学时) 0-2 热力学及其发展简史(0.5学时) 0-3 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0.2学时) 0-4 工程热力学研究的对象及主要内容(0.8学时) 3. 重点难点 工程热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与本课程四大部分(特别是前三大部

分)之联系;工程热力学的研究方法 4. 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热力学基本定律的建立;热力学各分支;本课程与传热学、流体力学等课程各自的任务及联系;有关工程热力学及其应用的网上资源。 5.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视频片段 6.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特别注意:本课程作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进入专业学习的第一门课程(专业基础课),要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另,用例应尽量采用较新的事实和数据。 7. 思考题和习题 思考题:工程热力学的宏观研究方法与微观方法的比较 作业: (短文,一、二页即可)网络文献综述——能源利用与工程热力学8. 师生互动设计 讲授中提问并启发讨论: 从本课程教材的四大部分的标题看,对于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内容有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可以“猜想”)? 知道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吗?第三、第零定律呢? 请举例并比较:宏观研究方法和微观研究方法。 你认为你(本专业的学生)将来会“干什么”? 9. 讲课提纲、板书设计 绪论 0-1 热能及其利用 ★视频片段:人类用能历史 能源——为人类生产与日常生活提供各种能量和动力的物质资源 自然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燃料化学能等可见:从自然能源中获取能量的主要形式是热能(仅风能、水能、潮汐能是机械能形式—指流体的动能和位能) 热能利用的两种基本方式: ——直接利用[举例和请学生举例]

《课题1 溶液的形成》习题1

《课题1 溶液的形成》习题 一、选择题 1、名称中有“水”字的物质可能是溶液,下列有“水”字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硬水 B、油水 C、泥水 D、蒸馏水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盐水的沸点比水低 B、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 C、只有固体能作溶质 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 3、市场上有一种“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文帝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A、硝酸铵 B、固体氢氧化钠 C、食盐 D、生石灰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质和溶剂化合而成的化合物叫溶液 B、溶液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冰和水混合在一起,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D、油脂溶解在汽油中,油脂是溶质,汽油是溶剂 5、将沾有油渍的衣物放入洗衣机中,加水喝适量洗涤剂搅拌搓洗,油污被除去的原因是() A、加入洗涤剂后,使油滴溶于水中 B、加入洗涤剂后,使油滴分散,稳定地乳化在水中 C、加入洗涤剂后,使油滴聚集,上浮分层 D、加入洗涤剂后,使油滴密度增大,下沉分层 6、如下左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的组合不可能是() 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B、水喝生石灰 C、水和双氧水 D、水和硝酸铵 (第6题图)(第7题图) 7、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上右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

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化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的质量增加 B、溶剂的质量减少 C、溶液的质量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用水做试剂,不可能区分开来的一组物质是() A、石灰石、食盐、烧碱 B、汽油、酒精、浓硫酸 C、无水硫酸铜、大理石、碳酸钠 D、氯化钾、硝酸铵、硫酸钠 9、在一定温度下将a g氯化钠溶于b g水中,向得到的食盐水中加入c g氯化钾,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A、a g B、(a+b)g C、(a+c)g D、(a+b+ c)g 10、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②溶液中各部分都是均一稳定的;③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④气体、液体、固体均可做溶质;⑤任何条件下的溶液都是稳定的;⑥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少的一定是溶质;⑦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速率快;⑧食物里的养料经消化变成溶液才能被吸收;⑨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⑩溶质在溶解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热量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⑦⑧ C、②④⑥⑦⑧⑩ D、②④⑦⑧⑨⑩ 11、乳化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下列各用途与乳化有关的是() ①用洗衣粉洗去衣服上的油渍;②用盐酸洗去铁块表面的铁锈,得到黄色液体;③农药、医药制剂的配制;④将浓硫酸加入水中放出的大量的热;⑤金属表面油污的清洗;⑥各种日用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制 A、①②③④⑤⑥ B、仅①②③⑤⑥ C、仅①③⑤⑥ D、仅①③④⑤⑥ 12、下列化学反应后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 A、CO2通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B、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的产物溶于水 C、镁带投入足量的稀硫酸收集H2后的剩余物 D、把KClO3和MnO2加热制O2后的剩余物溶于水震荡 二、填空题 13、某同学进行“物质溶解的吸热或放热”的探究实验。他取三支试管,向试管中分别注入5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再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3gNaOH、NaCl、NH4NO3固体,震荡。 (1)“震荡”试管的目的是。 (2)用温度计分别测三支试管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的是溶液,这是因为。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邓家民 摘自:《新思考网》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3、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三、实验准备 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设计 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活动。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 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 学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 学生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 …… 2、教师引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 学生齐答:想! 3、教师指导:下面请同学们做:"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mL烧杯三个、药匙 食盐糖硫酸铜晶体现象 结论 4、学生们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个别加以辅导。等同学们大部分完成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本小组的实验情况: 5、学生汇报:我们这组的实验现象是: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在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结论是:它们都能溶于水中。 6、教师:很好。还有没有不同的现象和结论的? 7、学生甲:我们这组还发现有少量固体物质仍存在液体中。 8、教师:很好,这说明这些固体没有被水溶解完,谁能说出有什么办法使它完全被水溶

课题1溶液的形成2九年级化学第9单元

课题l 溶液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 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 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的正确观念。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包含两部分内容,即“溶液”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溶液这部分内容 主要以探究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对于乳化现象的要求较低。第二部分的知识是使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扩散、溶质分子 与水分子发生水合这两个过程(溶剂一般指水),在宏观方面则表现为放热和吸热。理解这两 个过程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策略分析 在课前教师应了解学生有哪些有关溶液的知识,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 在教授“溶液”这一部分内容时,探究实验贯穿始末,利用四个探究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小结的步骤,使学生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这部分 知识的教学中,始终把生活实际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溶液的重要用途,并能够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授第二部分一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时,应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设计实验方 案并绘制简图,然后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一方面可以认识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同时又能体验研究的乐趣,探讨研究问题的 方法并检验自己设计的方案的正确与否。在分析中引导学生从微观世界来想象扩散和水合的 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1.乳化和溶解的区别。 2.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配制硫酸铜、氯化亚铁、高锰酸钾、食盐四种溶液。 (展示) 展示以上四种溶液。 (设问)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前面试管中的液体,这么漂亮,你 想到了什么? (小结) 其实,我们看到的液体都是溶液。 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第一课题——溶液的形成,学了 本课题后同学们的猜想与假设自然有了答案。 学生观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 题。并且各抒己见,发表白己 的见解。 五颜六色的溶液,让 学生体验到化学的 美,并让学生在猜想 假设中对即将学习 的内容产生浓厚的 兴趣。对学生提出的 见解不急于回答,为 下面的学习留下悬 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