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09-11-11 15:18:28 发布者:武威市水务局水利部确定我市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进全社会节约用水工作,把我市建成节水型社会示范区,不

断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和武威实

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解决武威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的

根本举措。我市属资源性缺水地区,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4.937亿m3,石羊河

流域属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700 m3,约为全省的1/2、全国的1/3。耕

地亩均水资源量220 m3,约为全省的1/3、全国的1/9。水资源短缺,供水

不足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多年来,我们通过兴

建蓄水工程和

调配水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局部的供水压力,但受制于水资源先天

不足的客观因素,在外流域调水不增加的情况下,破解缺水问题的根本出

路,还在于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保障武威生态安全的必由之路。近些年

来,由于上游来水量的逐年减少,导致中下游河道断流,泉水溢出带上

移,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不断恶化,土地沙化和荒漠化等一系列生态

问题凸现。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的基本控制要素,是绿洲赖以维持和存在的

基础。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转变水资源利用模式与管理方式,大力实施

节水措施,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的协调统一,才能逐步遏制生态恶

化的趋势,实现石羊河重点治理的目标和要求。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解决行业用水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

手段。由于供水紧张,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用水户之间的

矛盾较为突

出。2006年全市总用水量23.26亿m3,其中工业用水量1.17亿m3,农业灌溉

用水量21.25亿m3,生态用水量0.31亿m3,生活用水量0.53亿m3。行业用水

差距大,农业用水份额高,水资源利用效益较低,供需矛盾突出。通过节

水型社会建设,进一步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完善水价制

度,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指导的水

资源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作用,才能确

保用水安全,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四)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水和谐的重

要体现。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体现在水

利工作中就是要坚持新的治水思路,在保障供水安全的同时,更加注重水

资源的节约与保护,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水和

谐。从当前我

市实际出发,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

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根本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

现。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石羊河流域重

点治理为主线,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改革水资源管理

体制,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机制为重点,将水权制

度改革同区域实际相结合,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多种措施,加

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逐步形成节约用水的生产模式和

生活方式,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水和谐的原则。妥善处理流

域上、中、下游

及近远期生产、生态、生活用水的关系;坚持以水定发展规模,以水定产

业布局,以水定经济结构调整,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协调的关

系。

2、坚持水权制度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原则。发挥水权配置的基

础性作用,加大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力度,促进全社会自觉节水,促进经

济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逐步形成节约用水的生产模式和消费

模式。

3、坚持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促进重点治理的原则。充分满足城乡生

活用水、保障稳定人工绿洲的基本生态用水、基本满足生态用水、基本满

足工业用水,公平保障农业用水,协调分配其他生态用水。实行总量控制

与定额管理,抓好水源涵养林的建设与保护,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改善

生态环境,促进流域治理。

4、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高效节水技术的原则。坚持工程措施

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先进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强制节水与效益引导

相结合,完善节水综合措施,建立长效节水机制。

三、奋斗目标

(一)总体目标:全面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加快三县一区节水

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进程;普及节约用水宣传教育,形成比较完善的节水

体系和节水制度;建立政府调控、用水单位和公众共同参与、符合武威实

际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内部结构调

整,实现全社会用水的高效合理,提高水资源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初步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基本框架。

(二)农业节水目标:全面进行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普及小畦灌、

沟灌、膜上灌等常规节水灌溉技术,小提灌和井灌区全面推行管道输水;

大力推广管灌、大田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模式,设施农业实现微灌化,改

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推行非充分灌溉措施;优化种植结构,控制农业灌溉

规模。到2010年,农业灌溉渠系水利用率达到0.63,灌溉水利用率达到

0.57,综合农田灌溉净定额降低到307m3/亩,高效节水面积达到30万亩以

上。

(三)工业节水目标:建立健全工业节水标准体系、节水技术服务体

系、节水质量、节水计量监控体系和节水管理制度保障体系。工业万元产

值用水定额预测由现状的135m3/万元~160m3/万元降低到64m3/万元~90m3/

万元,新增工业用水的50%靠节水解决,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55%,工业废

水90%达标排放。

(四)生活节水目标:全面进行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城镇供水管网漏

损率由现在的28%降低到15%。新建房屋100%采用国家标准型节水器具,旧

便器改造率达到95%。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提高中水回用率。

(五)生态修复目标:上游天然林管护切实得到加强,人工生态林草

面积增加到47.74万亩,林草灌溉用水定额更为合理。基本实现六河水系中

下游地下水采补平衡,基本遏制生态恶化趋势。

四、主要工作任务和重点

(一)主要任务

1、调整经济结构,建立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

体系

(1)编制以水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市县区政府要根据水资源和水环

境的承载能力,依据水量分配方案确定的可用水量,确定本区域经济社会

的发展规模和产业结构布局,合理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保障经济

社会发展的用水安全。

(2)控制用水总量。通过关闭机井和压减配水面积等措施,促进农业

内部结构调整,降低农业用水规模,转变用水方式,提高用

水效益;限制

高耗水产业,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益,降低单位产

品的水资源消耗量;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发展制造业、酿造

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物流业,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整体提高区域经济

效益,同时加强城市废污水治理和排放控制。

(3)发展劳务经济。各县区政府要进一步探索多层次、多方位的劳务

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就业

渠道,改变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在政府帮助和支持下,让农民凭借自

身技能有序流动,减轻水土资源压力。

(4)发展设施农业。要全力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实施,要

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全方位服务农民群众发展特色和设施农业,提高土

地的产出效益。

2、深化水权制度改革,建立与用水权指标控制相适应的水资源管

理体系

(1)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水行政主管

部门统一组织与监督,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负责的水资源管理体

制。

(2)建立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依据《石羊河流域重点

治理规划》确定的地表水供水量和地下水控制开采量目标,制定各年度的

水权配置方案,明晰各级行政区域的可用水量。以县区为单元,严格实施

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措施,地表水以水库出库断面计量,地下水以井口计

量。将用水总量分解到每个灌区(乡镇)、用水者协会(每一眼机井)和

用水户,实行按计划和灌溉轮次配水。

(3)加强用水户配水用水的计量管理。河水灌区进一步完善田间配套

设施和末级渠系量水设施;井水灌区加强地下水取水智能化计量设施的管

理和运行,实现用水计量化管理。

(4)完善配水用水的公众参与管理制度。由用水者协会参与水权制度

改革、水量分配、管理和监督,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

分发挥用水户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积极性。

(5)完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配套制度。根据区域实际,科学

合理的制定或完善水权制度改革、用水定额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规范

性文件,加强对水事活动的规范管理,严格取、用、排水的全过程管理,

全面推进计划用水,加强用水计量与监督管理,足额收取水费和水资源

费,以保证节水指标的落实。

(6)实施水功能区管理制度。加强水功能区管理,依据水环境和水资

源承载能力,对排污量进行指标核定和动态管理,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建

立入河排污口登记制度和审批制度,对重要水功能区和重要排污口进行实

时监控,重点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确保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7)实现水资源论证评估制度。今后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进行

水资源论证,未通过水资源论证的建设项目不予核准或备案。

3、推进节水工程建设,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利工程

体系

(1)加大对现有水资源利用设施的配套与节水改造,推广使用高效用

水设施和技术;加大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力度,完善田间配套措施。

(2)修建西营河向民勤蔡旗专用输水渠,提高分调水渠系水利用率,

保障水资源的有效配置。

(3)大力推进城市节水,完善城市节水设施,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

造,降低管网漏失率。积极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尽快淘汰不符合节水标

准的生活用水器具。建立和完善城市再生水利用技术体系,大力发展污水

集中处理再生利用技术,推广建筑中水处理回用技术,重视和推行雨洪水

利用。

(4)推动节水科技开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高效节水技

术,加强对节水示范点的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高节水型社会

建设的整体水平。

4、加强宣传教育,建立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

按照集中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相结合、面向全社会与重点宣传相结合的

原则,采取行之有效、丰富多彩的形式,要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

周”集中开展大规模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节水宣传

教育,倡导节水的文明生活方式,培育珍惜水、爱护水的道德意识和自我

约束意识,鼓励公众参与节水,增强全民节水的自觉性,营造全社会“节

水光荣、浪费可耻”的节水文化。加强舆论监督,设置节水监督电话,对

浪费水、污染水的不良行为公开曝光,树立人人节水、自觉节水的社会风

尚,为建设节水型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工作重点

1、科学编制武威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根据水利部节水型社会建

设试点工作大纲的编制要求,市水务部门负责组织力量,在充分调研的基

础上,结合《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和武威实际,编制《武威市节水

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大纲》。同时,尽快编制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理清

思路,明确工作目标与重点任务,指导节水型社会建设有序进行。

2、全力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作。全力推进实施关闭机井、压

减耕地、调整产业结构、设施农业建设、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生态移民、

水资源保障工程等重点工作,全面实现《重点治理规划》确定的目标。

3、全力推进三县一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三县一区要按照

省水利厅和市政府联合批复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施方案,采取有力措

施,加快建设步伐,全面普及宣传和教育工作,完善节水政

策和节水管理

办法,建立以水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努力完成分年度目

标。

4、抓好农业、工业、生活和服务业的节水工作。积极推进农业节

水,加大灌区节水改造力度,改革灌区管理体制,推广应用高效节水技

术,因地制宜的发展管灌、滴灌、膜下灌等节水技术;强化对灌溉制度的

研究,分类制定主要农作物的用水定额,明晰水权。大力发展和推广工业

用水重复利用技术,积极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约用水,大力推广节

水技术、工艺和产品,强化节水管理。普及节水器具,淘汰更新现有不符

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规范节水产品市场。建设、质监、工商部门要加

强监管,不符合要求的用水器具必须退出销售市场。

5、抓好防污治理和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工作。建立节水优先、治

污为本的节水机制,严格限制并关停高耗水、高污染、低效

益的企业,加

速淘汰浪费水资源、污染水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全面推行

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用水,促进节能降耗。在科学利用地表水、地下水的

同时,大力开发利用再生水、雨洪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增加可供水量,缓

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6、抓好水资源管理的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工作。本着有利于促进水

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有利于充分发挥水资源效

益,有利于改善水环境的原则,进一步推行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法

规制度,严格取水许可,规范各级水资源管理组织的职能,规范全社会的

节约用水义务和行为。研究制定适合本区域、本行业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制定节约用水管理办法,修正行业用水定额,细化节水工作的奖惩措施,

加强监督检查,使各项节水制度落到实处。

7、抓好节水示范点的建设工作。坚持试点先行,示范

引导,以水权

制度改革为重点,抓好35个农业综合节水示范点的培育和建设,继续扩大

规模、提高效益,集结高新技术和高素质人才,把节水增效的灌水技术、

灌水方式、灌溉制度与高产高效的种植结构、栽培措施、施肥技术、优良

品种、耕作制度、机械化作业等农业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培育和壮大节水

示范工程,由点到面,引导群众依靠科技节水增效。并积极组织开展节水

示范社区、节水示范学校、节水示范单位的创建活动。五、保障效措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市上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长任副

组长,市发改委、水利、农牧、财政、林业、经贸、国土、城建、环保、

科技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

室设在市水务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市节水办主任任副主任,市节水办

作为领导小组日常办事机构,具体承担“拟定节水政策、编制节水规划,

制定有关标准”的职能;市水务局指导、监督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市发改委、国土局负责以水定经济结构,以水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市

农牧局负责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设施农业建设及技术指导;市经委、建委

负责工业节水及城市供水管网的改造与节水技术、设施设备的推广应用;

市环保局负责废污水的处理和达标排放;市科技局负责科技平台的建设和

交流工作。县区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负总责,把建设节水型

社会的责任和实际效果纳入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中,明确目标,落

实责任,确保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在抓好全社会节水工

作的同时,各部门要从自身做起,带头厉行节约,在建设节水型社会中发

挥表率作用。

(二)加大投入力度,拓宽筹资融资渠道。建立节水专

项基金,用于

节水技术推广、节水管理及节水设施建设等。在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专

项经费支持的同时,加大地方配套资金的筹措力度,将节水型社会建设资

金纳入财政预算,增加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资金投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

筹措建设、管理、运作资金,鼓励市内外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城镇供水、农

业节水灌溉、中小型水电、污水处理等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对于

投资少、见效快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项目,在政

府适量补助支持的同时,采取租赁、承包经营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逐

步建立以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为主,以企业和社会投资为辅,积极引进外

资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三)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深入贯彻落实《中

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建

立和完善符合我市市情、水情的节水型社会政策法规体系,将节水型社会

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鼓励生产、销售和使用节水设备(产品);各级财

政要将节水设备(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对重大节水技术开发和改造

项目,要给予资金补助和贷款贴息支持。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差别

价格和信贷供给等政策杠杆,鼓励开发和利用再生水、雨洪水、苦咸水等

非传统水源。

(四)建立节水监督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各类用水产品和设备的节

水标准,实行由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参与的节水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

对达不到节水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流通。建立高耗水落后工

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加强节水统计工作,建立由综合评价指

标、行业用水评价指标和节水管理评价指标组成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体

系,通过一系列量化指标来衡量用水效率和用水效益状况,

对永济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和建议

2012年6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June2012 第11期总第261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11T o tal N o.261对永济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和建议 张艳丽 (山西省永济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山西永济 044500) 摘 要:针对山西省永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导致的水资源严重超采,地下水位下降,出现漏斗现象的问题,指出应加强强势宣传,不断增强全民节水意识;积极创新节水理念;加强节水管理机制建设;进一步提升水资源管理能力,才能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永济市 中图分类号:T V212(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11—0055—01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随着永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山西省永济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和相关涉水部门以及广大群众,已经逐步认识到水资源对于工业、农业、生活的重要性,在生产工作和实际生活里也都采取了一些比较有力的相关措施。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节水新观念的确立、节水新技术的采用、节水新措施的实施等方面还远远不够,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还有着一定的差距。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连年干旱,地处山西西南部、位于黄土高原的永济市,境内的涑水河、弯弯河源头已经断流,伍姓湖面积大为减少,以及引黄工程供水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等,致使永济市水资源严重不足。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永济市人均水资源量231.4m3,每公顷均12.67m3,是全省人均占有量的1/2,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10。目前,全年需水总量为10511万m3,缺口2791万m3/年,主要靠开采地下水来维持。年开采地下水9017.4万m3,超采量高达2304.4万m3。地下水静水位以每年平均2m 的幅度持续下降,出现了两个漏斗区,即:以小张为中心的城区漏斗区和以曾家营为中心的卿头漏斗区。特别突出的是,永济整个市区已成为一个较大幅度的降落漏斗。预计到2020年,全市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总量将达2亿m3,缺水情况更加严重,将达1.1亿m3以上。 更加严重的现实令人担忧。目前,无论是永济市的工农业生产,还是广大农民、市民群众的节水意识不强,节水措施不力,工业上水的利用率普遍还不够高,农业上大水漫灌状况依然存在,生活中一些水龙头长流水、中水回用还不够普及和全面等现象比比皆是。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水资源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是目前永济市一项紧迫的战略性任务。 2011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作出了“关于加快水利事业发展,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永济市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广大居民群众的生活实际,笔者特做出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1 强势宣传,不断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我们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到加强水资源保护,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举措。要大张旗鼓地开展各种水法律法规以及节约用水常识的宣传活动,广泛印发宣传材料,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板面、宣传单,以及在主要街道悬挂条幅等方式,向群众进行广泛宣传活动,让群众进一步认识水资源、珍惜水资源,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2 积极创新节水理念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绿色经济理论为指导,根据永济市现有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以水定发展规划,以水定经济规模,以水定建设项目,将产业结构布局、城市建设规模、人口增加数量等,控制在水资源可以承载能力的范围之内,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科学配置水资源,将水从低效益用途配置到高效益领域,形成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互相适应的工农业产业结构。 3 加强节水管理机制建设 我们要千方百计调动各涉水部门的积极性,全面建立和完善以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为核心的水资源和节水管理机制体系,全面推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在工业上采取节水新设备,增加水冷却循环系统,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在万元工业总产值水能耗下降方面大做文章;尤其要加强企业用水设施的维护管理,防止跑冒滴漏,减少水能源损失;对于事关国计民生的重点企业,要在保证用水量的前提下,同时要逐步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制度等。 在农业上严格控制群井开采,防止严重超采,维持地下水采补平衡;同时要积极教育、引导农(下转第58页) ? 55 ? 收稿日期:2012-03-28 作者简介:张艳丽(1977-),女,200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助理工程师,现在山西省永济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工作。

关于《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的政策解读

关于《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的政策解读 一、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必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随着社会可持续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水资源的紧缺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是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的重要举措,对加快实现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粗放用水方式向高效用水方式转变,从过度开发水资源向主动节约保护水资源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节水型社会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举措。 二、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目标和原则 (一)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目标 节水是在不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前提下,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取用水过程中的损失、消耗和污染,杜绝浪费,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科学合理和高效利用水资源。节水型社会要求人们在生活和生产的全过程中具有节水意识和观念,在全社会建立起节水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宣传等措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实现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逐步杜绝用水的结构型、生产型、消费型浪费,使有限的水资源保障人民饮水安全,发挥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二)基本原则 1.全面推进。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举,在农业、工业、生活服务业节水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同时推进。 2.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其用水需求,科学制定规划,组织实施。 3.政府主导。发挥政府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投入,整合各类资金,加强部门协作,建立“政府主导、多元投资、群众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长效投入机制。 4.严格管理。把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主要任务,落实水资源管理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用严格的制度管理好、保护好水资源。 5.以供定需。因水制宜,量水发展,优化调整工农业生产结构,使经济社会发展有可靠的水资源支撑和保障。 三、如何做好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在工农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方方面面,大力提高水的利用率,要使水危机的意识深入人心,养成人人爱护水,时时、处处节水的局面。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开展建设节水型社会工作的重要意义 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在全世界致力于应对水问题的21世纪,我国作为经济高速发展的人口大国,面临着更为紧迫的压力。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成为未来20年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中国 国情、水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节水是一项重大国策,也决定中国必须走节水型社会之路。 我国水资源形势严峻,人均水资源量少,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水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与此同时,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近年来,在国务院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全国节水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总的来看,节水使农业、工业用水定额减少,用水效率提高,延缓了总用水量的增长势头。但是,目前中国节水水平与严峻的水资源形势还很不相称,从1980年到现在,中国总体缺水形势未得到缓解,水资源质量总体呈恶化趋势未 得到有效控制。节水的战略地位还不够突出,全民的节水意识还有相当差距,节水工作仍停留在传统的行政推动层面。如何在水权水市场理论指导下,改革水的管理体制,建立节水的运行机制,更多地依靠经济手段、科技进步促进全社会水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建立节水型社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道路,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能否实现全社会的节约用水、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关键。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就是明晰水权,培育水市场的形成,确立科学合理的水价机制,用市场配置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推进水利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只有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科学管理、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明确了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对新时期水利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把节约保护水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统筹兼顾,把推进水利协调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与时俱进,把水利改革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现代化方向,把推进水利现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经验 2001年以来,汪恕诚部长发表了以《水权管理与节水社会》为代表的一系列

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86966074.html, 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作者:高雁文 来源:《山西农经》2020年第03期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每个国家都在大力提倡的生活和发展方式,节约用水,保护淡水资源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应该落实在行动上。应由每个人和企业群体共同建设打造节水型社会,为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地球贡献力量。论述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的方法。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3-0082-02 ; ; ; ; 中国图书分类号:TV213.4 ; ; ; ;文献标志码:A 建设节水型社会并不是控制人们和企业的用水量,而是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形式。传统的节水更偏重于节水的工程、设施、器具和技术等方面,偏重于发展农业生产力,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推动。建设节水型社会主要通过制度建设,注重变革生产关系,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进一步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整个社会走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道路。当社会群体都有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想意识的时候,节水型社会就容易实现,并且这种共同意识将会在社会、世界乃至全球发挥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1 ;创建节水型社会,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 1.1 ;需求量日益增加,供给量明显不足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预计在未来的20年中,我国的人口数量将会剧增,再加上现代人更加注重健康和养生,老龄化的年龄段也会延长,所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我国人口将会达到一个小高峰[1]。随着人口不断增加,人类对淡水的需求就越多,但是淡水资源是有限 的,再加上乱排乱放对淡水资源的污染,更是减少了人类可食用淡水的数量,这就造成了供需上的矛盾。 1.2 ;节约用水成为标语,浪费现象屡见不鲜 水资源的珍贵性不用多说,但是仍有社会公民和企业浪费水资源或私自开采地下水,最常见的就是在商场或公共场所的卫生间,经常有人忘记关水龙头,使用公共场所的水时过度浪费,因为使用的不是自家水,所以意识不到水资源的珍贵性。公共设施的损坏也会浪费水资源,例如消防栓遭到人为破坏后,大量的清水就会涌出,即使通过抢修也避免不了浪费。以上只是生活中比较小的几个例子,但是如果每一个人都能避免这些情况,相信会对地球水资源的可持续使用产生巨大的影响[2]。

建德市2018年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建德市2018年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工作总结 根据上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要求,2017年我市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县市,2018年在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围绕省、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整体工作部属,以转变观念促发展、节水增效上水平为目标,牢牢抓住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两颗纽带,转变群众用水观念、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为“节水优先的战略目标”,全面推动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又好、又快开展。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节水型社会建设开展以来,建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2017年创建文件下达后,我市立即成立了节水型社会领导小组,完成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编制的招投标及《方案》的报批工作。 根据《建德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成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并于18年2月2日召集节水型社会建设各成员单位开展了2018年节水型社会建设方案布置会,集中部署2018年建德市节水型社会工作任务。并与2月5日下发了《关于下达2018年度建德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任务计划的通知》(建节水领办[2018]1号)及《关于印发《建德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资金补助方案》的通知》(建节

水领办[2018]2号)。 二、突出重点多策并举 依据《2018年度建德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任务计划》,我市2018年完成水平衡测试企业20家,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核11家,创建节水型企业20家,创建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28个,创建节水型居民小区2个,节水型教育宣传基地已开展工作,超计划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1、管理和制度建设 管理和制度建设是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基础,我市从水资源管理、水价改革、节水奖励制度、节水宣传教育等各个方面制定管理和建设方案,规范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爱水、惜水、节水”的意识,我市利用世界水日等节日,结合全市打击非法取水工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点面结合、重点突出的宣传活动,广泛利用广播电视及现场宣传的契机,宣传节水知识,树立节水意识。 进一步落实取水许可管理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严格执行浙江省用水定额,根据取水户前三年用水趋势初步计算,加以企业当年实际需求(增产、搬迁、基建),反馈完成后下达正式取水计划。按照省水利、物价、财政、住建系统要求,会同出台我市居民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非居民用水差

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

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 水,是人类最保贵的财富,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人们可以想象得出没有水的世界将会是个什么样子。因此,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迫在眉捷。水是极其稀少的,水量与可利用量也是十分有限的。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生产、生活需求的提高,可用水资源已经变得越来越稀缺。出于对水资源稀缺性的重新认识,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水资源的稀缺是长期的、全局的。特别是在春灌、秋种期,天气干旱、降雨稀少,节约用水,合理运用,科学调度,优化配置也就是建设节水型社会优为重要。 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制度建设,是一场革命。节水型社会和通常讲的节水,既互相联系又有很大区别。无论是传统的节水,还是节水型社会建设,都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要看到,传统的节水,更偏重于节水的工程、设施、器具和技术等措施,偏重于发展节水生产力,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推动。而节水型社会的节水,主要通过制度建设,注重对生产关系的变革,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整个社会走上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道路。节水型社会的制度建设要解决的是全社会的节水动力和节水机制问题。一个人做某件事情要有动力,一个社会做某件事情也要有动力。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靠社会成员内心的自觉,靠道德和良知的引导;一个是靠外界的约束和激励,靠压力和推力,并把这种约束、压力和推力转化为自觉的行为。搞节水型社会建设,固然要进行宣传教育,使得全社会都能了解我国的基本水情,了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从而增强节水的意识,自觉节水。但根本的还是要建立一整套制度,建立一种体制、机制,使得各行各业、社会成员受到普遍的约束,需要去节水;通过制度创新,使得全社会能够获得制度的收益,愿意去节水,使节水成为用水户自觉、自发的长效行为,而不是仅靠行政推动的权宜之计。 建设节水型社会,简单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明晰初始水权。明晰初始水权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工作基础。初始水权是国家根据法定程序,通过水权初始化而明晰的水资源使用权。通常,水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水权包括水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转让权等。在我国,水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国家通过某种方式赋予水的使用权给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因此,我们所讲的水权是狭义的水权,也就是水的使用权。(2)确定水资源宏观总量与微观定额两套指标体系。明晰初始水权是水权管理的第一步,还要建立两套控制指标体系,一套是水资源的宏观总量指标体系,一套是水资源的微观定额指标体系。水资源的宏观总量指标体系用来明确各地区、各行业乃至各单位、各企业、各灌区的水资源使用权指标,实现宏观上区域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水资源的微观定额指标,用来规定单位产品或服务的用水量指标。通过控制用水定额的方式,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达到节水目标。(3)综合采用法律措施、工程措施、经济措施、行政措施、科技措施,保证用水控制指标的实现。(4)制定用水权交易市场规则,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5)用水户参与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要鼓励社会公众以各种方式广泛参与,使得相关利益者能够充分参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如成立用水户协会,参与水权、水量的分配、管理、监督和水价的制定。用水户协会要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调动广大用水户参与水资源管理的积极性。 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分配初始用水权;制定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和公平的水市场交易规则,监督水权交易;保障公民,特别是弱势群

对中山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

对中山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 作者:黄宏照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年第04期 [摘要]文章分析中山市水资源现状,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路以及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水资源;节水;措施;中山市 [作者简介]黄宏照,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水利所工程师,广东中山,528436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0)04-0089-0002 一、引言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但是随着中山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愈来愈严重,已经成为制约中山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设节水型社会就成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由之路,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历史性任务。尽管在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上有着多种选择,但最重要也最有潜力的还是节水。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对于南方丰水地区的中山市,应如何转变观念,逐步建设节水型社会呢?对于经济发达地区,面对高收入阶层对水价的高承受能力,节水除了涨价还应该做些什么呢? 二、现状 中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下游,水量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1759.4mm,当地水资源量17.61亿m3,多年平均入境水资源量2671亿m3,但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可利用量仅82.5亿 m3。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山市用水量呈逐年增长趋势,2004年全市总用水量达到16.33亿m3,其中生活、工业(不含火电)用水共8.16亿m3。近5年全市总用水年均增长率达到15%,工业用水年增长率最高超过20%。 由于节水管理不严、节水投入不足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现在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26%,在珠三角九个地级市中列第四,但距排在第一的深圳51.3%和肇庆51%还有一定差距,与全国先进水平85%更是相距甚远。家庭生活中节水器具的普及率较低,并且生活用水跑、冒、滴、漏等管网损失高达17%。 粗放式的用水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也导致了水环境的日益恶化。根据1991~2000年的水质资料分析,中山市河段水质主要受有机污染,氨氮、BOD5、溶解氧等污染物浓度呈逐年上升趋势。石岐河水质恶化的趋势最为显著。

什么是节水型社会

版报宣传内容: 什么是节水型社会? 所谓节水型社会,是这样一种社会运行状态,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在全社会建立起节水的管理体制和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运行机制,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上,实现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最终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节约用水就是不让用水吗? 不明白“节水”二字真正含义的人,总是错误地认为,节水就是限制人们的用水,甚至是不让人用水。其实,节水是让人合理地用水,不要浪费。专家们指出,就目前到处存在的浪费情况来说,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农业可以减少10%—50%的需水,工业可以减少40%—90%的需水,城市可以减少3%的需水,却丝毫不会影响经济和生活质量的水平。可见,节约用水并不是不让人用水,而是让人科学地用水,更好地用水。 节水工作“三同时”、“四到位”的含义是什么? 节水工作“三同时”指建设项目的主体与节水措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四到位”指取水用水单位要做

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理制度到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摘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2013年修正本)第十六条禁止在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从事取土、挖砂、采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国土资源、水行政、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主管部门划定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并予以公告。 第十七条禁止非法开垦、开发等活动,严格保护植被、沙壳、结皮等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原生地貌,防止水土流失。 第十八条开办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项目批准部门的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按照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生产建设单位未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或者水土保持方案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生产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生产建设单位在项目开工建设时,应当向项目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流域管理机构书面报告开工信息。 第十九条生产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一)实行审批制的项目,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前报批; (二)实行核准制的项目,在提交核准项目申请报告前报批;

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要求,结合我县水资源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 我县水资源贫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的三分之一,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并存。水资源的匮乏,致使我县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较弱。随着工业化进程、城市步伐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水资源将成为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缓解这一矛盾,必须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减少取用水过程中水的损失、消耗和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抑制用水量的过快增长,实现水资源、水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扎实搞好我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路和目标 (一)工作思路。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通过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建立与我县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提高全民的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意识,实现生产和生活上用水的高效合理。 (二)工作目标。到2010年,全县年用水总量不超过3.9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310立方米以下;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0.5;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覆盖率6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00立方米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50%,污水处理率达40%,污水回用率达到25%;居民人均日用水量控制在170升; 。 扩建的宾馆、饭店、商场、公寓、综合性服务楼、住宅小区等项目,要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省的有关规定,配套建设用水设施,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对污水采取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模式。县城区新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城区的生产及生活污水;逐步实现乡镇场镇的生产及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以有效改善水质。全县广场、街道人行道路面要逐步采用高透水材料和有利于渗水的施工工艺,园林绿化要建设渗水设施,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逐步实现中水、雨水和污水资源化,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六)加强供水管网和用水器具改造,减少水的浪费和消耗。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以减少城市供水管网的漏失率。按照国家《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标准》,大力推广应用经国家认证机构认证的节水便器、节水水嘴、淋浴器等节水器具。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逐步更换非节水型用水器具,以减少水的浪费和消耗。 (七)抓好农村供水、排水体系建设,逐步改善农村水环境。采用多元化融资方式,统筹规划,先试点后展开,加快推进农村供水、排水体系建设,保障农村集中安全供水。同时做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污水集中收集处理与水质监测,逐步改善农村水环境。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安全后方便”的原则,优先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 (八)加强宣传,转变观念,树立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各乡镇、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从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通过多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宣传水资源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节约用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宣传节约用水的新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使全社会充分认识我县的水环境,掌握科学的水知识,树立节水的新观念,增强全民的水忧患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社会氛围。 (九)加强水资源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管理工作现代化。水资源信息系统建设,是

节水型社会建设题目及答案电子教案

通过节约用水,可以达到以下()目的:[5分] A. 解决或缓解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 B. 产生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 C. 减少废水和污染物排放,取得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 D. 进一步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的合理调整,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 7. 凡采取工程节水技术、农艺节水技术和化学节水技术组装配套,达到()的农业,都可称为节水型农业:[5分] A. 节水 B. 增产 C. 增地 D. 增效 我的回答:ABCD 8. 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方面内容:[5分] A. 建设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B. 建设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 C. 建设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系 D. 形成与培养区域水资源形势相适应的用水与节水意识形态 我的回答:ABCD 9. 西北地区水资源的条件与特点():[5分] A. 节水增产重点县 B.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C. 节水灌溉示范项目 D. 节水灌溉示范市 我的回答:ABCD

我国东北部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点是()和辽宁沿海城市群:[5分] A. 辽河中下游 B. 松花江中下游 C. 辽河中上游 D. 松花江中上游 我的回答:A 12. ()是诸多农田灌溉节水措施中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主要节水措施之一,同时又是当前农田灌溉节水工程改造的关键环节:[5分] A. 秸秆覆盖 B. 渠道防渗 C. 地膜覆盖 D. 管道灌溉 我的回答:B ()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根本保障:[5分] A. 用水高效 B. 制度完备 C. 公众参与 D. 生态良好 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目标是:到()年,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节水型社会:[5分] A. 2010 B. 2015 C. 2020 D. 2025 我的回答:C 20. ()年修订的《水法》中,将“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法律形式固化下来:[5分]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导则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一总则 (一)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指导和规范规划编制工作,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导 则。 (二)本导则是试点地区编制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的主要参考依据,也可供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指导其它地区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时参考。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分析评价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用水水平、节水状况、节水潜力,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实际出发,认真研究节水标准与指标,依据不同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需要,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和开源与节流相结合、节流为主的方针,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实施 方案。 (四)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应遵循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流域、区域水资源规划相协调的原则,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五)节水型社会建设应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重点突出制度建设。 通过制订流域和区域水资源规划,确定水资源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明晰初始用水权。通过制定水权转让的政策法规,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引导水资源实现以 节水、高效为目标的优化配置。 (六)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目标确定、体制机制建设、节水方案与工程建设、总体与分期实施方案以及保障措施。 (七)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现状水平年为2000年,近期规划水平年为2010年,远期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试点阶段3-5年,试点完成2010年。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统筹考虑流域与行政分区,以行政分区为主。 (八)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应与水资源综合规划已有规划成果相一致,并与其他相关规划相协调,以现有资料为主,视情况进行必要调查补充。资料的引用,要进行可靠性、合理性分析。(九)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试点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的协调。 流域管理机构负责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宏观控制指标的协调。 二基本情况 (十)基本情况即为试点地区的现状情况,是规划编制的基础。论述和分析清楚试点地区的区域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用水节水水平以及节水潜力等。 (十一)自然地理与经济社会概况。论述试点地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候气象的

珍惜水资源 建设节水型社会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相匹配,是我国的基本水情。而长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则加剧了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严重程度,也加大了这些问题的解决难度。水利不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长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不适应水资源和水环境条件。这两个不适应是我们对当前水资源问题的基本判断。 我国水利事业发展还受到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制约。随着可持续发展水利的不断推进,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日益突出。 水危机将始终是国家安全的心腹之患,如何保障水安全,包括水资源安全、水环境安全和水生态安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发展问题之一。 解决水资源问题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广大人民节水意识,建立节水动机激励机制,全民节水。要规范人类自身活动,,切实从对大自然的无序开发、无限索取向注重合理开发、节约保护的方向转变,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要统筹经济社会和水利发展,把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统一起来。要统筹流域和区域间水利发展,合理配置水资源。要统筹考虑城乡水利发展,构筑城乡协调、各具特色的水利发展体系,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要统筹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在确保生活用水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其他方面的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对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控能力。按计划建成南水北调工程。继续实施并开工建设一些区域性调水和蓄水工程。 坚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路子。通过转变水利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步入科学发展轨道。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全面推行各项节水措施,建立健全促进节水的体制和机制,形成节水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节水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节水型社会。要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大力发展水的循环利用,严格限制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减少污染排放,逐步改善水质。大力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对环保技术及设施的投资力度。国家应当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使其提高废水污水的治理能力,提高水的循环使用率,全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加强对农业节水技术的支持力度。国家应当加强对农业节水科技的支持和投入,以建立一种更加高效节水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生态体系及科技支撑体系。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推广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提高生活用水效率;加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鼓励使用再生水,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节水型社会建设主要通过对社会管理制度的变革,调整生产关系和产业结构,进行制度建设,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要实施综合措施,重点是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利用经济手段促进节水。 我国目前的节水意识和节水水平与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极不相称,目前全民的节水意识仍然比较淡薄;水的浪费现象仍然严重;节约用水管理缺乏强有力的措施;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要转变发展观念,从浪费水资源、污染水环境的粗放式用水向节约水资源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集约型发展思路转变;从强调供水管理向加强需水管理转变;从向大自然无节制地索取,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转变,珍惜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打造节水型社会教案

《打造节水型社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水资源面临的问题,认识到自己的一些行为会浪费水资源。 2、利用课堂教学所学知识来指导生活,学会在生活中节约利用水资源、减少水的浪费。 3、树立一定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积极参与身边力所能及的节水活动。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节水意识。 教学难点: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水资源相关资料,完成家庭用水小调查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一猜:用手拿不起,用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得请我来。 一物生得奇,人人不能离,刀切切不断,钩子钩不起。 指名回答后,师出示谜底:水。指名说:你对水有哪些认识?(生谈),师:是的,水是生命之源,万事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今天老师就要来和大家聊一聊如何打造节水型社会。板书课题:打造节水型社会。 二、感受水资源的有限、缺水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1、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视频和一些照片,请同学们先看要求,课件出示要求: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教师播放视频、图片。 2、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图片后谈自己的想法。指名回答后,教师引导概括:水资源是有限的。水资源的缺乏影响到人类的生活与生存。 3、谈话引入水资源相关资料,学生汇报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世界水资源状况和我国水资源状况。 三、学生活动。 (一)师:同学们,你们家平时的用水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交流一下。 活动一:家庭用水小调查 1、学生课前完成调查表,指名汇报交流。 2、通过“自来水价格、人口数、一个月水费、个人用水量”推算:①一个班级40名同学,一个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②一所学校1000名同学,一个月的用水量又是多少呢? 3、师:同学们一吨水有多少呢?拿教室里这种桶装水来举例,一吨水大约等于52桶水。 4、由以上的调查表和我们的推算,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指名说。概括:人类对水的需求量太大了! (二)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活动二:节水意识测试,请看要求: 1、说一说在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 2、针对这些浪费现象,你有什么好建议呢? 3、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出生活中的浪费水现象,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三)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非常善于观察,现在我们来举办一场比赛吧。 活动三:节水创意大赛 1、师课件出示要求:小组内讨论、交流,如何减少水的消耗,重复使用水,打造节水型社会?组长执笔写出本组的节水小妙招,每个小组写三条。再写出一条

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修订稿

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 水,是人类最保贵的财富,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人们可以想象得出没有水的世界将会是个什么样子。因此,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迫在眉捷。水是极其稀少的,水量与可利用量也是十分有限的。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生产、生活需求的提高,可用水资源已经变得越来越稀缺。出于对水资源稀缺性的重新认识,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水资源的稀缺是长期的、全局的。特别是在春灌、秋种期,天气干旱、降雨稀少,节约用水,合理运用,科学调度,优化配置也就是建设节水型社会优为重要。 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制度建设,是一场革命。 节水型社会和通常讲的节水,既互相联系又有很大区别。无论是传统的节水,还是节水型社会建设,都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要看到,传统的节水,更偏重于节水的工程、设施、器具和技术等措施,偏重于发展节水生产力,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推动。而节水型社会的节水,主要通过制度建设,注重对生产关系的变革,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整个社会走上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道路。 节水型社会的制度建设要解决的是全社会的节水动力和节水机制问题。一个人做某件事情要有动力,一个社会做某件事情也要有动力。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靠社会成员内心的自觉,靠道德和良知的引导;一个是靠外界的约

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与探索

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与探索 贾竑骥 (山西省水利厅,山西太原 030002) [摘要]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水资源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局面的根本出路,其中建设节水型社会是重中之重。以清徐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为项目研究基础,按照“保证生活用水、调控工业用水、稳定农业用水、维系生态用水”的指导思想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总体目标,提出了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总体思路、管理措施、科技创新等具体做法,针对影响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有关问题,提出对策措施。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节水;技术创新;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S27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7042(2006)02-0009-03 未来15年将是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其中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是重中之重。2003年至2005年间,山西省水利厅确定以太原市清徐县为试点,批复投资1221.5万元,组织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队伍开展了“县域节水型社会示范建设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调研,旨在探索和总结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管理的思路、方法与技术,为山西省乃至中西部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样板和经验。围绕该项目我们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实现“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为核心,按照“保证生活用水、调控工业用水、稳定农业用水、维系生态用水”的水资源配置原则,以用水监测体系、节水工程体系和水权科学分配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县域水资源的分配原则、方法和方案、用水定额管理指标体系、水价改革、水权流转和水市场建设、用水计量控制、地下水动态监测、节水型社会建设信息管理、节水园区的大规模建设等为主要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入和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开发和实践。 1 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县概况 1.1 社会经济情况 清徐县位于太原市南端,晋中盆地的西北边缘,属太原市管辖。全县总人口29.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33万人。全县总土地面积609km2,总耕地面积2.76

节水型社会建设计划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节水型社会建设计划

节水型社会建设计划 *县水务局: 你局上报的《*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年实施计划》(怀水行…*?20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年实施计划》,按照试点方案总体要求,应于*年12月31日前完成年度任务。 二、原则同意*县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制定的*年度经费预算计划,初步估算投资为3746.3万元(其中暂定省补助资金100万元,具体实施内容以省水利和财政部门下达文件为准)。要规范资金使用与管理,本着厉行节约、注重实效的原则掌握费用支出,货物采购要按照国内招标程序进行,市、县级配套资金要足额到位,以保障各项建设任务顺利进行。 三、要重点抓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改善节水灌溉面积1.2万亩,发展棚式蔬菜3500亩,在左卫镇洪塘河灌区实行支渠衬砌4000亩、管灌工程3000亩、土地整理1000亩、大棚蔬菜微灌200亩,灌区计量设施安装7处;工业以张家口双环化肥有限公司为重点,促进污水回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生活以县城新区文苑小区为试点,建立“节水型住宅”示范小区,全部安装计量设施和节水器具,在农村生活方面安装计量设施300套。同时,要建立地下水监测点8处,地表水监测点2处。 四、要探索“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城乡一体、水权流转、建立水市场”的做法和“用水双控,计量到户,节奖超罚,协会自治”的自主 第 2 页共 4 页

节水管理模式,完善制度建设,健立长效运行机制。加快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管理制度改革进程,继续完善和实践《*县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县水权管理办法》、《关于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通告》等多项县级规章,全面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开展。 五、要按照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的工作思路,及时总结试点建设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县、乡(镇)、村建立健全领导组织,加强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领导,在左卫镇的解放街、尖台寨、刘家堡、东房子、西房子、大众等村和其他10个乡镇各成立1个农民用水者协会,同时制定《*县用水者协会章程》、《农民用水者协会节水专项资金征收管理办法》。 六、要按计划搞好宣传扩大影响,提高全社会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认识,依靠政府主导推动,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用水户积极参与,争取全社会的大力支持。 第 3 页共 4 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