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生物学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学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学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学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作者姓名:王瑾

单位:平罗二中

地址:宁夏平罗二中生化组

邮编:753400

电话:

E-mail: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方程式。

3、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实质和重要的意义。

4、应用所学的光合作用的知识,知道植物栽培与合理利用光能的关系。

(二)技能目标:

1、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了解科学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增强学生对科学认识模式的理解能力。

2、通过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初步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及相关仪器、药品的使用能力。

3、通过探讨光合作用的氧的来源,初步训练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4、利用精心设计的光合作用过程的多媒体动画,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综合能力。

5、利用巧妙设计的练习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1、通过科学家锲而不舍的追求真理精神的描述和再实验,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及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培养学生具有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和合作等科学精神。

2、借助光合作用的物质和结构及动态变化全过程的分析,认识普遍联系、运动变化、内因与外因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3、借助光合作用意义分析,增强学生关心爱护绿色植物,关心发展农业的意识,渗透生物学进化观点、生态学观点、生命科学价值观等的教育。

4、通过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提高作物的产量”这一问题,加强对科学、技术、社会(STS)的关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光合作用的过程和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

(1)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几个著名实验的设计思路。

(2)光合作用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三、教学课时:光合作用这节课分三课时学习。

第一课时:学生自主实验设计并操作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第二课时:光合作用的发现,叶绿体中的色素。第三课时: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四、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按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分析、讨论、归纳相结合,师生共同探究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从而增强直观效果。

第一课时采用实验法。第二课时采用(1)发现式教学法,即问题→假设→预期→实验→结果→结论。(2)自学讨论结合的方法、直观法。设计科学直观的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图解,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物质基础,理解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作用。第三课时“光合作用具体过程”采用自学与问题链教学法,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分析。“学生自学→伴CAI学生分步讨论具体过程→学生观察CAI演示的光合作用全过程→伴CAI学生对比光、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学生学法:

指导学生从本节的学习中掌握(1)探究学习法: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分离及作用,光合作用产物氧气的原子来源等采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2)观察对比法:对光合作用的过程,采用先观察CAI 课件,再比较该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3)归纳教学法:由光合作用过程归纳出它的实质和意义。

五、媒体选择:

计算机、CAI课件(多媒体课件将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实验以图、文两种形式再现出来、课件展示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色素的吸收光谱、光合作用的过程等)、实物展示平台(展示学生的实验结果)等。

六、教学设计思想:

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以体现“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目标,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课题。

“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人教版)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第三节中的知识点。本节内容既是对前面学过的(细胞、酶、ATP等)知识的复习、巩固,又是学习后面的(动物的新陈代谢、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等)知识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本节内容既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又是整个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光合作用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其对于自然界的极为重大的意义和极其复杂的作用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会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样地在学习活动中亦会因遇到困难而产生畏惧、厌烦。传统的授课模式中,比较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较少地考虑到学生的参与、学法和学生的情感、能力及发展方面的需求。如何在现代的课堂教学中,利用“光合作用”教学中知识性、实验性较强的特点,适度地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寻求课堂教学方式中主动学习和接受式学习之间的一种互补,一种结合,实现既打好学生的基础,又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学生的创造力的目的,使基础教育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基于上述的教学理念,本节课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着创新的模式:情景设疑---引导探究---科学抽象---归纳总结---迁移活用。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借助CAI优化教学过程(含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等要素的优化组合)把抽象的难于理解的瞬时发生的微观变化形象化、动态化,进行模拟展示。即教师创设教学情景,留给学生更多的时空,引导学生主动地学、合作地学,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教师只是提供相关的资料和材料(如多媒体动画课件),通过不同问题的引导,让学生独立观察发现、探索交流并归纳总结。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

目标,

同时,随着我校校园网的建成开通,如何更好的运用身边的现代网络技术为教学服务;怎样才能充分的挖掘利用校园网及其它丰富的网上资源开展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所以,这节课的教学将依托我校校园网,就现代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一个初步的探索,尝试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环境。

七、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双边活动与指导思想

说明:

媒体辅助师生活动学生活动

师生共同进行逻辑判断

八、课堂小结:

光合作用的概念

H 2

叶绿体中的色素

九、反馈检测:

1、、在进行植物实验的暗室内,为了尽可能降低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好安装。 A .红光灯 B.绿光灯 C .白炽灯 D.蓝光灯

2、请按要求连线(讲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将光反应相关内容用连线连起来 ,另一组将暗反应相关内容用连线连起来 。步骤是发题 ---- 答题 ---- 展示 ---- 评议。)

3、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请结合自身体会,写一篇与光合作用主题相关的小论文。

设计第一题有助于掌握色素吸收光谱的应用。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又是重点之一,所以设计的第二题就是关于这一知识点。由于在讲课过程中,学生已经总结了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暗反应的比较表,因此这一题的难度不算大,学生回答的正确率高达90%。学以致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是为了在生产、生活中运用,使之产生科学价值。因此,设计的第三题是让学生依据光合作用原理,发挥想象谈谈自己的想法。这一题可让学生课后讨论完成,一周后在班里进行交流。我想,这样做既达到了掌握科学知识的目的,又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动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十、板书设计:

光 合 作 用

(一)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概念及反应式:

O 2

ATP

CO 2 光 光反应 暗反应

场所 条件 主要原料 H 2O

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 主要产物 [H] (CH 2O)

基质 光

(二)叶绿体及其光合色素:

1、光合作用的结构和物质基础:

2、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实质:

(四)光合作用的意义:

基质

结构 基粒

片层结构薄膜,呈绿色,含有色素,主要是叶绿素

催化光合作用的一系列酶

C (H 2O )

光反应

暗反应

过 程

CO 2+C 5 固定

1、生物界中有机物的来源------ 绿色工厂

2、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 能量转换器

3、调节大气中CO2和O2的含量------ 自动空气净化器

4、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教学后记

1、“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体现了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强化“提出目标—→提供可供选择的实验材料—→学生设计实验—→实验结果分析—→结论”的训练: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技巧;注重相关学科间的知识联系;亲自体验科学思维方式、态度;提高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

2、本节课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课书,以探索式、启发式教学模式而设计的,教师通过媒体与学生交流,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注重每一个问题的引入与启发,在本节课,制作了大量的动画,再现了光合作用的发现、光合作用的过程等,使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由于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掌握准确、记忆清晰、理解深刻、分析透彻。结尾进行必要的归纳小结,疏理知识,以便于学习复习巩固。最后,有意的留下问题,提一些深层次、探究性问题,供学生思考,使学生头脑里不断存在疑团,心系悬念,从而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本课结束前提出的三个思考问题,就是出于这种意图。在教师宏观调控下,能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注重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转变了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了五个转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讲授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

学生地位的转变:被动的接受者—→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

媒体作用的转变:演示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

教学过程的转变:设疑、分析、讲授—→学生发现、探索、构建知识、培养能力。

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讲授式—→自主型与探究型的结合。

这五大转变努力让学生参与概念和原理的建立过程、生物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及生物问题的解决过程,充分体现了过程性、主体性、发展性的教学思想。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相关习题

高二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1、关于ATP 1 2??→←??酶酶ADP +Pi +能量的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上述过程中存在着能量的释放和贮存 B .所有生物体内ADP 转变成ATP 所需能量都来自细胞呼吸 C .这一反应无休止地在活细胞中进行 D .这一过程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2.下表是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20%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方法 ( ) A B .酶具有高效性 C .酶具有专一性 D .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 3.ATP(甲)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在主动运输过程中,乙的含量会显著增加 B .甲→乙和乙←丙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相同 C .丙中不含磷酸键,是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D .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 4.ATP 中的化学能储存于 ( ) A .腺苷内 B .磷酸基内 C .腺苷和磷酸基连接的键内 D .普通磷酸键和高能磷酸键内 5.如图为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叶片呈绿色是由于Ⅰ上含有大量色素 B .能够将光能转换为稳定的化学能的过程是在Ⅰ上完成的 C .Ⅱ中CO 2被固定并还原成图中的甲物质 D .Ⅰ、Ⅱ上酶的种类、功能不相同 6.下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 B.图中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水中会检测到放射性 D.图示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7.右图所示的图解表示真核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可以在细胞质 基质中发生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8.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①反应场所都有线粒体②都需要酶的催化③反应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④都能产生ATP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⑥都能产生水⑦反应过程中都能产生[H]⑧都能把有机物彻底氧化 A.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⑦ C.②③④⑤⑦D.②③④⑤⑧ 10.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 C.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原核生物也有可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11.利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在我国历史悠久。地窖中的CO2浓度较高,有利于() A.降低呼吸强度B.降低水分吸收 C.促进果实成熟D.促进光合作用 12.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是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B.ATP的组成元素和核酸的一致 C.温度或pH改变可以导致酶结构的改变 D.ATP转化为ADP时要消耗水 13.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中的A代表的是腺嘌呤,b、c为高能磷酸键 B.ATP生成ADP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不可逆 D.酶1、酶2具有催化作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14.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

高三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讲解

2019高三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讲解 生物是高中生学好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直接影响着高考的成绩。下面是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分享的高三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讲解。 光合作用知识点讲解 名词:1、光合作用:发生范围(绿色植物)、场所(叶绿体)、能量来源(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 语句:1、光合作用的发现: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③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O和C18O,释放的是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2、叶绿体的色素:①分布: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②色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四种色素。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 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和叶素 3、叶绿体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光反应阶段的酶)和叶绿体的基质中(暗反应阶段的酶)。 4、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 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②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H2O)+C5 5、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①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②条件:光反应需要光、叶绿素等色素、酶,暗反应需要许多有关的酶。 ③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应发生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④能量变化:光反应中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⑤联系:光反应产物[H]是暗反应中CO2的还原剂,ATP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了能量,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 6、光合作用的意义:①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③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公开课教案设计

2016~2017学年下学期漳平市南片教研协 作片 教研活动 公 开 课 教 案 时间:二○一七年三月九日 科目:生物 开课老师:漳平市永福中学李华庆

复习课:光合作用 学校:漳平市永福中学 开课人:李华庆 班级:永福初级中学八年级(4)班 时间:2017年3月15日上午第三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解释有关的实际问题。3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4.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和产物; 5。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6。验证绿叶在光下能造淀粉; 能力目标1。锻炼学生对试验现象的分析讨论能力;2。正确分析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相关结论; 3。使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生理实验现象的基本方法,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情感目标 1。通过光合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生物科学的价值,增强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初中生物教学中,光合作用是第一个复杂的概念,在实验基础之上,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加以总结,让学生尝试用关系式的形式描述光合作用,并用语言加以描述。本课时中的内容之间相互联系,前后连续性强,每个实验在解决某个问题的同时,又发现和提出新问题,为整个光合作用提出新课题 教学重点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叶绿素等实验。 学情分析 学生此之前,已初步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发现史;通过不同类型的实验探究活动,形成了对光合作用的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通过联系生产实际使学生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教法学法 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思维能力。 讲练结合,导学,归纳总结。 复习上节知识 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3。动物结构层次多了什么? 4。植物体由六大器官组成,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 考向聚焦 1、题型分析: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光合作用的原理及过程。 以识图分析题形式考查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的理解能力。

光合作用探究公开课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教学设计萧县中学宏新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一节的教学设计 萧县中学宏新 设计说明: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生记住这段历史和结论,而是要将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方法整合其中,充分应用二手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重走科学家之路,体验科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认识的过程和探索的精神。本案例中,用二手资料探究光合作用发现的科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过程,既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又可以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并培养了他们学习的能力。 一、设计思想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学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科学发现史的探究性学习是实现此课程基本理念的极为有效的载体,生物学史能够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意发展三方面教育融合起来,很好地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的经典实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好素材。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只是照本宣科介绍几个科学家的实验,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不能调动,要通过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再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本课教学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经典实验为探究的载体,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作为探究的背景,以真正理解探究过程和实验设计策略并学以致用为中心目标,采用以问题(任务)驱动学习,引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从“课外”到“课堂”再到“课外”的开放式思想。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第高中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第二部分容“光 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第一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本册教材第五章介绍了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四节是对细胞的能量来源进行探讨,光合作用在绿色植物的新代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必修一的重点容之一。 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本节课的容是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生物光合作用的学习的基础上,主要介绍普利斯特利、、英格豪斯、梅耶、萨克斯、鲁宾和卡门、卡尔文等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的研究。课文还结合卡尔文等科学家的实验,介绍了同位素标记法这一生物科学领域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并通过这些经典实验归纳得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 这些容能利用科学史的“故事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从科学家三百多年的研究历程体会到科学发现的艰难;重温先人勇于探索的过程,懂得实验是探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实事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创新精神;可以从光合作用经典实验中学习到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智慧,培养实验设计能力;还能感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实验设计的巧妙,新技术、新理论的发现和综合应用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从中也可以深切体会到技术的发现和应用,特别是物理、化学技术的使用对生物学起到的推动作用,再一次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理念;在科学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精选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练习题 1.(2008·宁夏高考)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2.利用溴甲酚紫指示剂,检测金鱼藻生活环境中气体含量变化的实验操作如下。对此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溴甲酚紫指示剂在pH减小的环境中变为黄色 B.溴甲酚紫指示剂变为黄色是由于金鱼藻呼吸作用释放出CO2 C.这个实验可表明呼吸作用释放CO2,光合作用释放O2 D.实验操作3~5表明光合作用吸收CO2 3.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体内物质的转变情况,图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①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B.光合作用过程中[H]来源于①过程中水的光解,用于③过程C3的还原 C.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除了产生了[H]、ATP外,产物中还有丙酮酸 D.②、④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是④过程 4.下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蛋白等成分在膜上的分布。在图示结构上() A.生物膜为叶绿体内膜 B.可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 C.发生的能量转换是:光能→电能→化学能 D.产生的A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5.如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水参与C中第二阶段的反应 B.B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 C.A中产生的O2,参与C的第二阶段 D.X代表的物质从叶绿体的基质移向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沪科版生物第一册第二节《 光合作用》教案

沪科版生物第一册第二节《光合作用》教案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从表面上看,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似乎是一个简单的氧化还原过程(二氧化碳被还原成糖类,水被氧化成氧气)。但实质上包括一系列的光化学步骤和物质、能量的转变问题。通过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机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品质,在比较两个过程的学习中认识到光合作用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综合过程。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光合作用这一节内容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它涉及了大量的抽象的化学变化的过程,这在初中的学习中是没有任何基础的。与老教材相比,在光合作用的机理和过程的内容中,它对于过程的描述更加细致,比如反应的场所,变化中物质的来源和去路以及能量转化的方式、最后对于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实质的描述等。特别是对于“ATP 生成”的这一内容,它利用了“化学渗透假说”来解释,而这是在大学教材中出现的,学生可能比较难理解。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难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比较。 3、教学策略 通过光合作用过程的动态显示、图表等,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最终得出光合作用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综合过程。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理从未涉及过,尤其是其中很多的化学变化。高一年级的学生在“有机化学知识”方面是近乎空白的,同时在物理的“能量转换和守衡”知识方面也没学过,这些都要求我能够尽量运用浅显的语言、直观的过程以及贴近生活的比喻,可采取图解、表解和多媒体动画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亲眼看到”物质的微观化学变化,这可降低理解这部分知识内容的难度。尽量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具体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的过程,并对其进行比较。 2、更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具体过程能够更深体会“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的同时性”以及“结构与功能相统一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过程的学习,让学生逐步认识到生命世界是永恒变化与发展的。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为“认识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和世界观打下基础。 五、教学媒体设计 光合作用相关动画、PPt、板书。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1)金京生执教

20141108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1)金京生执教 教学目标: 1、知道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与条件 2、了解证实光合作用的实验探究 3、体会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4、体现实验探究的方法与思想 5、深透逻辑实证主义科学教学思想。 教学重点 光合作用原料、产物的实验探究 光合作用科学史的渗透 教学难点: 体现实验探究的方法与思想 教学时间:2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在诺贝尔奖的获奖历史中,曾有一个反应被诺贝尔奖基金委员会称为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从1915年到现在的100年里,有8位科学家因为在这一反应中突破性的研究而获诺贝尔生理学奖。是什么反应如此重要,如此博大精深,而让这些科学家痴迷研究呢?师: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师:什么是光合作用? 生:光合作用就是植物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板画) 师:植物在阳光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难道植物不是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有机物吗?认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举手? 师:大家都认为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但为什么我们常说植物生长靠土壤,大地是万物之母?你们能否设计实验证明: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不是(或没有)从土壤中吸收的?生:无土栽培。(学生介绍无土栽培) 师:无土栽培确实证明了植物可以不依靠土壤,获得营养物质。其实不单是现代农业中的无土栽培。在1629年荷兰的科学家海尔蒙特已经做了相类似的实验。 介绍海尔蒙特实验 分析海尔蒙特实验现象土壤的质量减少了0.057千克,而土壤的质量增加了74.5千克。师:根据海尔蒙特实验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并不是来自于土壤。海尔蒙特实验很好的推翻了植物的营养来自于土壤的观点。 那海尔蒙特得出了什么结论?构成植物体的营养物质全部来自于水。 师:你觉得海尔蒙特的结论对吗?生:不对师:你知道他的研究忽略了什么? 生:海尔蒙特的实验过程没有考虑空气对植物营养物质合成的影响,认为植物的营养物质全部来源于水是不全面的。 师:能否猜想为什么海尔蒙特会忽略了空气对植物营养物质合成的影响? 师:不是海尔蒙特分析的不仔细,而是那时根本没有发现空气的存在。 师:那空气与植物的生长有没有关系?生:有关 师:有没有实验证实空气与植物的生长有关呢? 师:介绍:1771年普里斯特利的实验。 分析:实验1:蜡烛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蜡烛燃烧消耗了二氧化碳,产生了氧气。植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说课稿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1、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章教材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的基本 单位——细胞的基础上,比较详细地讲述了酶和ATP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植物、动物和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过程和特点,以及新陈代谢 的基本类型等知识基础。使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更加深 入地理解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实行一切生命活动地基础,是生物地最基 本的特征。所以说它是我们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2、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中的色素、光 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1)光合作用的发现,是建立在初中教材中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基 础知识上,安排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从 产物和场所等方面讲述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的几个的实验。 (2)叶绿体中色素的探索,教材通过实验中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分离,使学生自己动手,亲自看到从上到下依次的橙黄色、黄色、蓝 绿色和黄绿色的出现。 (3)光合作用的过程及重要意义,首先,教材从光合作用的总反 应式入手,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从而引出根据 是否需要光,将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之后教材 对这两个阶段分别从反应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等方面实 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得出两个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

中,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辨证结论。紧接着讲述了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最后还补充了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意在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小结】:所以说节内容既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又是整个高中生物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B:理解) (2)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A:知道) (3)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过程及其相关问题;(C:掌握) (4)光合作用的过程;(D:应用) (5)光合作用的实质;(D:应用) (6)光合作用的意义。(D:应用) 2、水平目标 (1)通过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学习科学家们研究科学的精神和方法; (2)通过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使用对比法实行学习的方法。 (3)初步掌握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方法,渗透“线条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 3、情感目标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2019-11-16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一、应牢记知识点 1、追根溯源,绝大多数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光能. 2、将光能转换成细胞能利用的化学能的是光合作用. 3、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吸收光谱⑴、叶绿素(含量约占3/4)①、叶绿素a ——蓝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②、叶绿素 b ——黄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⑵、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占1/4)①、胡萝卜素——橙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②、叶黄素——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 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⑴、提取方法:丙酮做溶剂. ⑵、碳酸钙的作用:防止研磨过程中破坏色素. 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 ⑷、分离方法:纸层析法⑸、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酒精:1份丙酮混合⑹、层析结果:从上到下——胡黄ab ⑺、滤液细线要求:细、均匀、直⑻、层析要求: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 5、叶绿体中光和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6、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膜上,分布着与光化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7、光合作用概念: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8、光合作用反应式:光能 CO2 + H2O ——→ (CH2O)+ O2 叶绿体光能 6CO2 + 12H2O ——→C6H12O6 + 6H2O + 6O2 叶绿体 9、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J .Priestly,1773—1804)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空气. 10、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J .Ingen – housz)发现:只有在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 11、1785年明确了: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2、1845年,各国科学家梅耶(R .Mayer)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3、1864年,德国科学家

必修一生物《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钟祥三中王晓翠 一、设计思想 【设计理念】 以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来设计教与学的过程。最想突出的处理: 1.还原科学研究的历史面貌,突出生物学的“实验学科”特点;2.以实验探究贯穿整个教学。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整个第三章乃至整个高中教材中处于重要地位。本章节内容按照课标安排应2课时完成,我准备改为3个课时:第一课时只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第二课时“通过实验学习有关光合色素的知识”,第三课时具体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本节教学设计是该节的第一课时内容。光合作用研究的历史,本来不需一个课时的时间,但我准备让学生以经典的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为线索,遵循科学家的探索思路,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了解科学家探究科学的艰辛历程和学会探究的一般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生活实践中也对光合作用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却很陌生,关键对于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①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②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理解假设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同时,理解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关注“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 ②讨论科学史上的经典人物和实验,避免知识“去背景”和“简单化”。 ③明确科学的研究态度在实验探究中的重要性 ④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 ⑤学会参与、合作和交流 4、能力方面 ①掌握科学实验探究的一般原则,重点是对照实验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 ②培养观察、分析综合能力。 三、教学重点 ①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分泌蛋白的合成微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河南商丘市永城实验高级中学王磊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永城实验高级中学王磊 一、设计思路 本节教材的编写不仅仅是介绍有关细胞器的基本结构以及功能的知识,而是把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引导学生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细胞,探讨组成生物体的各个细胞是怎样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细胞的生命活动是怎样通过各组成成分的协调配合完成的。本节课用二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学习细胞器的结构、形态和功能,学生已完成以上的学习任务。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为例,通过设计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分泌蛋白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体会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和协调配合,明确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的联系和功能上的分工协作,深入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二、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用二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通过引导学生识图,感知科学过程和方法,了解细胞器的结构、形态和功能,达到从理性上认识细胞器,为下一步学习其功能打下伏笔。本节课是第二课时,通过本课学习,将为后面学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丝分裂等知识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微观水平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学生在学习了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后,脑子里还是一个个独立的细胞器的印象,还没有把这些细胞器作为一个系统的组成成分联系起来,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本课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因此教学过程既要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又要强调教师的主导。教学内容要增加直观性,促进学生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 1. 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2.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难点 1.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2.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最新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专题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细胞的下列结构中,哪一种可以使能量发生转换 A 、细胞核 B 、叶绿体 C 、液泡 D 、细胞壁 1、光合作用生成的产物是 A 、有机物和二氧化碳 B 、有机物和氧 C 、二氧化碳和氧 D 、二氧化碳和水 2、做“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①选叶遮光 ②酒精脱色 ③黑暗处理 ④碘酒显影 ⑤清水漂洗 ⑥观察变化 A 、①③②⑤④⑥ B 、③①②④⑤⑥ C 、③①②⑤④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3、若把许多观赏植物安放在卧室里过夜,卧室里的空气中将 A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B 、氧气含量增多 C 、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不变 D 、有毒气体增多 4.下列四位同学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A .小王认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无法进行呼吸作用 B .小柯认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时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 .小明认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D .小张认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人和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气 5. 下列各实验装置中,能迅速、安全地脱去绿叶中叶绿素的是 A B C D 6.二十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下图这个实验,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 的是 A .装置b 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 .装置c 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 C .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 .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7.将放置于黑暗处24小时的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无叶绿体),作如图(C 处用 黑纸片上下包裹,A 、B 处不作任何处理)处理后,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取下实验叶片脱 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不会变蓝的是 A.A 处、C 处 B.A 处、B 处 C. .B 处、C 处 D. .ABC 三 处a .绿叶 b .叶绿体滤液 c .叶绿体滤液 (叶绿体有气泡产生) (叶绿体无气泡产生) 研磨过滤 遮光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识点梳理名词: 1、光合作用:发生范围(绿色植物)、场所(叶绿体)、能量来源(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 语句: 1、光合作用的发现: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③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O和C18O,释放的是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2、叶绿体的色素:①分布: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②色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四种色素。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橙黄色)和叶黄素(黄色)

3、叶绿体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光反应阶段的酶)和叶绿体的基质中(暗反应阶段的酶)。 4、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②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 H2O)+C5 5、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①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②条件:光反应需要光、叶绿素等色素、酶,暗反应需要许多有关的酶。③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应发生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④能量变化:光反应中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⑤联系:光反应产物[H]是暗反应中CO2的还原剂,ATP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了能量,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 6、光合作用的意义:①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③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7、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包括光照的强度、光照的时间长短)、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主要影响酶的作用)和水等。这些因素中任何一种的改变都将影响光合作用过程。如:在大棚蔬菜等植物栽种过程中,可采用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减少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方法,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再如,二氧

高考生物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 1、呼吸作用的本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不一定需要氧气,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 进行,原料是糖类等,产物是 丙酮酸 、氢 、 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 进行,原料是丙酮酸和水 ,产物是 C02 、ATP 、氢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进行,原料是 氢 和 氧 ,产物是 水、 ATP ,第一、二阶段的共同产物是氢 、 ATP ,三个阶段的共同产物是 ATP 。1mol 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能量 2870 KJ ,可用于生命活动的有1161 KJ ( 38molATP ),以热能散失 1709 KJ ,无氧呼吸产生的可利用能量是 61.08 KJ ( 2 molATP ),1molATP 水解后放出能量 30.54 KJ 。 场所 发生反应 产物 第一阶段 细胞质 基质 丙酮酸、[H]、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第二阶段 线粒体 基质 CO 2、[H]、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第三阶段 线粒体 内膜 生成H 2O 、释放大量能量,形成大量ATP 3、无氧呼吸反应式 C 6H 12O 6 2C 2H 5OH (酒精)+2CO 2+能量 C 6H 12O 6 2C 3H 3O 3+能量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分 2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与 有氧 呼吸的相同,是由 葡萄糖分解为 丙酮酸 , 第二阶段的反应是由丙酮酸分解成CO 2和酒精 或 转化成 C 3H 3O 3(乳酸)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乳酸菌、动物、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 根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植物、酵母菌 4、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 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2、氧气: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 6H 2O 酶 2丙酮酸 少量能量 [H] + + + 6CO 2 H 2O 酶 大量能量 [H] + + O 2 葡萄糖 酶 2丙酮酸 少量能量[H] + +

生物教学设计和教案分析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试卷(作业)封面(至学年度第学期) 题目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科目生物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 姓名范晓斌 专业学科教学生物 入学年月2013 08 简短评语

成绩:授课教师签字: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以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来设计教与学的过程。整个设计突出的理念:1.还原科学研究的历史面貌,突出生物学的“实验学科”特点;2.以实验探究贯穿整个教学。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1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色素的种类和功能、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提取、分离色素的实验方法。光合作用在高中生物的整个教材中都是处于特别重要地位。 本章节内容按照课标安排应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和通过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来学习有关光合色素的知识,第二课时具体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本节教学设计是该节的第一课时内容。第一课时我准备让学生以经典的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为线索,结合自己所

动手完成的实验,遵循科学家的探索思路,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了解科学家探究科学的艰辛历程和学会探究的一般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生活实践中也对光合作用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却很陌生,关键对于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光合作用的结构和物质基础; (2)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反应方程式、概念、过程、意义; (3)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和实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专题汇编

学习-----好资料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专题训练一、选择题 1、细胞的下列结构中,哪一种可以使能量发生转换、叶绿体 C、液泡 D、细胞壁A、细胞核 B 1、光合作用生成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二氧化碳和水 C、二氧化碳和氧 DA、有机物和二氧化碳 B 、做“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正确的实验顺序是2 ⑥观察变化⑤清水漂洗①选叶遮光②酒精脱色③黑暗处理④碘酒显影、①②③④⑤⑥、③①②⑤④⑥ DA、①③②⑤④⑥ B、③①②④⑤⑥ C 、若把许多观赏植物安放在卧室里过夜,卧室里的空气中将3 B、氧气含量增多A、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C、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不变 D、有毒气体增多 4.下列四位同学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A.小王认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无法进行呼吸作用.小柯认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时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 .小明认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C .小张认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人和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气D 下列各实验装置中,能迅速、安全地脱去绿叶中叶绿素的是5. A B C D 二十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下图这个实验,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6.... 研磨过滤遮光 c.叶绿体滤液a.绿叶 b.叶绿体滤液 (叶绿体无气泡产生)(叶绿体有气泡产生) .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A D.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C.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处用(C24小时的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无叶绿体),作如图将放置于黑暗处7.处理后,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取下实验叶片脱处不作任何处理)、黑纸片上下包裹,AB 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不会变蓝的是处三D. C处C. 处、B.A处A.A处、C 处B .B、处 .ABC

(完整word版)高三生物光合作用高考题精选

C 化合物3C 化合物4 C 含量14C 化合物4C 化合物3 C 含量14C 化合物3C 化合物4 C 含量14C 化合物3C 化合物4 C 含量140000A B C D 《光合作用》高考题精选 15、(05全国二.30、)(27分)回答下列(1)、(2)小题。 (1)植物叶片表皮上分布有大量的气孔,气孔结构如图所示。 当组成气孔的细胞(保卫细胞)吸水后,会膨胀变形,气孔开启; 反之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请以放置一小段时间的菠菜为材料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气孔具有开启和关闭的功能。要求写出实验材 料与主要用具、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解释。 实验材料与主要用具: 实验步骤: 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解释: 16、(05全国一.2)在光照下,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14CO 2,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 在光合作用固定CO 2形成的C 3化合物和C 4化合物中,14C 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17、(05全国III.2)右图表示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CO 2 条件下,两种 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 增加,即达到饱和 B . C 3植物比C 4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更容易达到饱和 C .C 4植物比C 3植物光能利用率高 D .水稻是 阴生植物,玉米是阳生植物 18、(05上海35.)(9分)回答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下图表示当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X 、Y 和Z 变化时,光合作用合成量和光强度的关系。 (1)图中X 1、X 2、X 3的差异是由于某种原因______________影响了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 所导致。要提高大棚作物的光合作用合成量,由X3增加为X1,最常采取的简便而有效的 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思路光合作用是植物体最基本的新陈代谢,是生物界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来源。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奠定基础,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粮食、资源、环境等问题与光合作用有着密切联系, 所以光合作用知识在全书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重点,也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 本节教学设计意图沿着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这两个阶段从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的高度作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引导学生从物质和能量转变的角度去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掌握本节重点;同时希望通过对教材中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探究过程的经典实验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体会经典实验所蕴含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建立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对于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的基本情况如下:?对光合作用大体 内容基本了解 ?对光合作用发现史有待于系统研究?对光合作用详细的过程有待深入探究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学生能够描述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2)描述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2、能力目标: (1)尝试进行实验设计,学会控制自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学生能体验前人设计实验的技能和思维方式,同时 能认识到 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和探索中前进的。通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关系的分析,能树立科学的辨证观点。 四、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1.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2. 教学难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学生了解了在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等于沿着科学家的发现思路作了一次思维的探究。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同时为讲述光合作用的原理做好知识铺垫。因此,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是教学的重点。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课标要求 1、掌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过程、生理作用和意义 2、识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3、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4、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呼吸作用与温度、水分的关系 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二、知识疏理 (一)教材解读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是个重点,经常考) ①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让叶片内的有机物运走消耗干净; ②用黑纸片将叶的一部分遮住后再移到阳光下的目的:进行对照; ③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让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最后叶片变成黄白色; ④叶片的见光部分遇碘变蓝。说明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结论: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光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3.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场所 ①原料:二氧化碳+水②条件:光能 ③产物:有机物+氧④场所:叶绿体中 4.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制造的有机物为自身提供营养物质,也是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 ②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所必需的最终能量来源。 ③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碳——氧平衡)。 5.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种植农作物时,

应该合理密植。 6.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①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②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7、呼吸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及场所 呼吸作用——植物体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场所: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8、呼吸作用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供给植物各种生命活动需要,一部分转变成热量散发出去。 9、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10、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合成的。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 11、教材中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实验(教师重点讲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