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杭州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更是经济发展全面迈入新常态的重要一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加快“一号工程”推进为着力点,以集聚创新动能为支撑点,以深化改革增强体制活力为突破点,以发展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全力以赴推动经济行稳致远。全年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成为全国第十个进入“万亿”方阵的城市,增速重回两位数增长。“十二五”时期杭州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一、综合

(一)经济总量。

201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05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7.6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910.6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855.29亿元,分别增长1.8%、5.6%和14.6%。人均生产总值112268元,增长9.1%。按国家公布的2015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8025美元。

2010年-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及增幅

“十二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1%,低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3.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3.5∶47.3∶49.2升级为2015

年的2.9∶38.9∶58.2。

全市GDP三次产业比重(%)

(二)民营经济。

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951.72亿元,占全市的59.2%;实现财政收入912.56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40.8%。年末,全市私营企业33.4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1.3%;个体工商户38.61万户,增长11.8%。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分别为258.74万人、79.45万人,增长16.1%和10.3%。

(三)信息经济。

级现代农业园区18个,市级“菜篮子”基地42个,各级粮食生产功能区262个。

“十二五”期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低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一)工业生产。

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497.92亿元,增长5.5%,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2903.30亿元,增长5.4%。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877.35亿元,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086.1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212.60亿元,分别增长9.4%、13.5%和9.8%。新产品产值率由上年31.2%提高到35.2%。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46%。

“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1%,规上工业增长9.2%,低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2.8个和 5个百分点。

(二)工业效益。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538.55亿元,增长4.4%,其中利润882.63亿元,增长2.4%。企业亏损面18.0%。

(三)建筑业。

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14.04亿元,增长5.9%,全市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格的建筑企业1480家,完成施工产值4097.57亿元,增长3.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123.72万平方米,下降4.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137.08万平方米,增长6.5%。

“十二五”期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0.7%,低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 7.1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一)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5556.32亿元,增长12.2%。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31.47亿元,增长65.0%;第二产业931.78亿元,增长1.8%,其中工业930.01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4593.07亿元,增长14.3%。

“十二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1595.66亿元,年均增长15.9%,高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

2010年-2015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及增幅

(二)房地产业。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2472.07亿元,增长7.4%。房屋施工面积11142.68万平方米,增长6.1%;竣工面积1665.23万平方米,增长10.9%。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481.45万平方米,增长32.1%,其中住宅销售1291.64万平方米,增长35.9%。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开工47394套,竣工57530套。

“十二五”期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均增长20.9%,高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2.5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

全市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15.29亿元,增长2.3%。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9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其中商品零售额4241.5亿元,增长12.3%,餐饮收入455.73亿元,增长7.4%。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457.76亿元,增长11.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39.47亿元,增长13.2%。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家具类、饮料类商品分别增长65.8%和46.6%,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烟酒类商品分别增长18.5%、15.5%、10.5%,金银珠宝类、汽车类商品分别增长12.6%、7.1%,石油及制品类下降7.4%。

全市网络零售额2679.83亿元,增长42.6%,全市居民网络消费额1119.1亿元,增长38.2%。

“十二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4.8%,低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3.1个百分点。

2010年-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幅

六、对外经济

至年末,全市设立各类境外投资企业(机构)1341个,其中非贸易企业491个。境外合同投资26.49亿美元,其中非贸易性投资14.71亿美元,增长64.9%。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17.69亿美元,增长69.8%。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51.94亿美元,增长26.7%。

(三)利用外资。

全市批准外商直接投资475项,实到外资71.13亿美元,增长12.3%。新

批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30个,总投资140.09亿美元,占新批外商项目总投资的84.9%。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0个,至2015年末,有112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杭投资188个项目。

“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实到外资284.07亿美元,年均增长10.3%,低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10.2个百分点。

(四)跨境电子商务。

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215.07亿元(34.64亿美元),占全市外贸进出口的5.2%(5.2%)。其中,进口73.94亿元(11.91亿美元),出口141.13亿元(22.73亿美元)。

(五)浙商回归。

全市共引进内资项目2376个,到位资金1249.27亿元,增长18.5%。其中浙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660.58亿元,增长27.0%。

(六)开发区建设。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江国家高新区等7个国家级开发区全年实现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130.19亿元,企业利润586.3亿元,分别增长2.0%和3.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一)交通邮电。

全市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99.73亿元,增长8.9%。

全社会货物运输总量2.94亿吨,增长1.7%。旅客运输量2.39亿人次,下降0.5%。至年末,萧山国际机场已开通航线235条,其中国际航线32条,港澳台航线7条。内地航线进出港旅客2470.3万人次,增长10.1%;国际及地区航

全市共有小学443所,在校学生52.45万人;初中243所,在校学生21.3万人;普通高中75所,在校学生11.00万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98.8%,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中比例为99.7%。优质学前教育覆盖面由上年的76.7%提升到78.6%;优质高中招生比例为86.4%,提高0.8个百分点。普通高等院校39所,在校学生47.56万人,其中在校研究生5.02万人,比上年分别增长0.2%和4.5%;毕业生12.5万人,比上年增长1.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上年的59.8%提高到60.4%。全市累计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26.71万人。

(二)科技。

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17777件,发明专利授权量8296件,增长20.3%和49.4%。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311家,累计达1986家。年内新增14个中国驰名商标,累计146个。年末培育认定研发中心1438家,其中省级研发中心517家。技术市场共吸纳科技成果6243项,实现交易额77.42亿元。科技企业孵化器83家、其中国家级21家,孵化总面积239.36万平方米,国家级孵化器总量连续3年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纳入国家科技孵化器体系的众创空间达到14家,全市研究和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3%。

“十二五”期间,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累计达到2.88万件,年均增长20.7%,低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15.7个百分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一)文化。

全市实现文化创业产业增加值2232.14亿元,增长20.4%。

全市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1个、文化馆15个、公共图书馆15个,图书馆藏书1785万册。图书馆实现与全球49个国家和地区1万余家图书馆间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业务,“数字图书资源进学校”项目已成功覆盖774所城乡中小学校。全年拍摄电视剧29部,共1221集。生产原创动画片14500分钟。摄制完成19部电影。出版报纸22亿份,各类杂志1800万册,图书2.9亿册。全市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34个。

(二)卫生。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443个,其中医院244个,比上年末分别增加245个和26个。拥有床位6.3万张,其中医院床位5.6万张,分别增

所,比上年增加8所,床位6.19万张,增长10.3%,收养人员2.3万人。开展第十五次“春风行动”,共募集社会帮扶资金5057万元。

十二、城市建设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55.18亿元,增长34.8%。地铁4号线首通段、1号线下沙延伸段建成运营,轨道交通初步成网。秋石路三期四期、环城北路地下通道、吉鸿快速路等一批治堵重点工程建成通车,东湖路、文一路地下通道等建设快速推进。萧山机场公路改建工程西兴互通两对匝道正式开通。建成杭新景建德段等高速公路。

(二)公用事业。

全年杭州电网建设投入64.68亿元。新开工110千伏及以上输电工程42项,容量513万千伏安,线路403.94公里。全市用电量646.38亿千瓦时,增长1.0%,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90.26亿千瓦时,增长7.6%。

市区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到382万立方米。新辟公交线路14条,优化公交线路42条。

新增公交专用道133.2公里,新建停车泊位50156个。年末拥有公共交通运营线路716条。

全年地铁客运量达到2.23亿人次,增长53.9%。公交分担率有新提高。

十三、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一)环境保护。

市本级通过国家生态市技术评估,萧山、富阳通过国家生态区考核验收,桐庐、淳安入选首批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临安市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杭州经济开发区被评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市区完成截污纳管项目416个,新增截污量4.63万吨/日。完成84条137公里黑臭河整治。关停转迁落后产能企业426家。淘汰黄标车8.11万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5.5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主要水系监测断面水质三类以上比例为85.1%。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42天,优良率66.3%,PM2.5年平均浓度为57μg/m3,下降12.3%。至年末,市区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1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0.5%。市区垃圾分类生活小区1836个,分类收集覆盖率80%,评为全国第一批

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全年单位GDP综合能耗预计下降3%,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2%。

(二)安全生产。

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2555起、死亡688人、受伤2616人,分别下降3.8%、0.6%、2.3%。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由上年的0.077人降至0.0688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困难与挑战:一是工业经济持续低位运行,投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二是消费外流现象日益突出,国内消费环境亟待改善;三是部分行业产能状况没有实质性改善,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仍然较多;四是城市国际化程度还不够高,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够平衡,就业、养老、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仍有差距。

公报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三次产业划分执行国家统计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社保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农业园区、粮食功能区数据来自市农业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货物进出口数据来自杭州海关;低保、社会服务和救助、福利彩票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公路里程、公路货运量、水运货运量、公路客运量、水运客运量数据来自市交通局;货物出港量、客运出港量、通航线路数据来自萧山机场;地铁客运量来自市地铁集团;春风行动捐款数据来自市总工会;免费自行车租赁量、截污纳管项目、垃圾分类小区数据来自市城管委;停车泊位、城市污水处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数据来自市建委;生态建设、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环保局;各类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数据来自市安监局;网络零售额数据来自省商务厅;实际利用外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数据来自市商务委;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旅游数据来自市旅委;货币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保险业数据来自中国保监会浙江监管局;高新技术企业、研

发中心、专利数据来自市科委;艺术表演团体、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公共电子阅览室数据来自市文广新局;上市公司数据来自市金融办;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计生委;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价格、城乡居民收支、人均住房面积、百户居民耐用品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杭州调查队;其它数据均来自于市统计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