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8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1.什么是传播制度?为什么说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答:(1)传播制度的含义

传播制度是指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传播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反映,其内容是十分复杂的,它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

(2)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其主要原因有:

①传播制度是社会制度的反映。社会制度是一个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围绕着一定目标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的和正式的社会规范体系,它体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传播制度作为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反映,也同样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②传播制度中包括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传播制度中既包括媒介与政府的关系问题,也包括媒介与社会群体以及广大受众的关系问题;既包括言论出版的自由与权利问题,也包括言论出版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问题;还包括竞争与秩序、生产与消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因此,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2.国家和政府对传媒的政治控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是媒介控制的主要方面。这种控制的目的,是通过规定大众传播体制,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媒介活动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的实现服务。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

规定所有制形式是政治控制的主要内容,是确立传播体制的前提。采用什么样的所有制形式,主要取决于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社会历史文化以及传媒本身的性质也对所有制形式的确立产生重要影响。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报纸、书籍等印刷媒介的控制较为宽松,一般采用私有企业制度;对广播、电视等电波媒介的控制则比较严格。社会主义国家的大众传播媒介所有制是公有制。

(2)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

包括对传媒的创办进行审批、登记;分配传播资源;对媒介活动进行多方面的监督管理等等。由于大众传播是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媒介经济活动的规范化管理也是国家和政府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许多国家,商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经济法规对传媒活动也是适用的。

(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

限制或禁止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社会制度下是不同的,但一般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与国家制度或意识形态有关的内容;

②国家安全及国防机密;

③名誉侵权和隐私侵权;

④淫秽和非法出版物;

⑤对公众利益和社会文明风气有害的其他内容。

(4)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

国家和政府的控制并不都是限制性的,积极的指导和扶持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历史上,许多国家都为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过优惠政策,例如降低印刷品邮费、对某些亟待发展的媒介行业实行免税制或津贴制等等。近年来,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各国政府都对

发展传播事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如果说过去国家和政府对传播事业的宏观调控的重点在于国内,那么在今天,这种调控已经有了明显的全球战略的性质。

3.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垄断资本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控制传播事业?

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传播媒介的控制权主要掌握在垄断资本手中。垄断资本控制传播事业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以强大的资本做后盾成立超大型媒介联合企业,对大众传播事业的主要部分实行垄断;

(2)通过他们控制的议会党团或院外活动集团对公营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干预;

(3)通过提供广告或赞助来间接地控制和影响其他中小媒介的活动。

4.为什么说受众对传媒活动拥有监督控制的权利?受众行使这种权利的手段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1)受众对传媒活动拥有监督控制权的原因

广大受众对传播媒介的活动拥有进行社会监督的正当权利,这时因为:在现代社会里,大众传播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许多传播内容,例如报道的新闻或传播的信息是否真实、刊登的广告是否可靠、提供的文化和娱乐内容是否健康有益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受众的利益。

(2)受众行驶监督控制权的主要手段

受众对媒介活动进行社会监督控制的手段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①个人的信息反馈

即以来信、来电和来访等形式直接表达对媒介活动的意见、建议、批评或抗议。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受众监督方式。

②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体运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

例如日本有一个“大众传播市民会议”的受众团体,他们从一般受众的立场出发对传媒活动进行分析和批评,并发行自己的月刊《传媒市民》,具有较广泛的社会影响。

③诉诸于法律手段

如果媒介提供的虚假报道或广告直接损害了受众的实际利益,或媒介内容侵犯了公民的名誉权或隐私权等等,公民可以向法律机构提起诉讼,要求对传播媒介的违法行为进行法律制裁和补偿自己的损失。

④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

大多数传媒机构都有经营目的,发行量和收视率是它们的生命线。对那些性质恶劣的媒介或信息产品,受众可以采取拒买、拒看、拒听行动,这也是受众对媒介活动发挥控制影响的最后手段。

5.简析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

答: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体现了极权主义政治制度理论的观点,它的最大特点,是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

(1)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产生的背景

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是在15世纪中叶近代印刷技术发明后不久欧洲封建专制主义的气候下产生的。其目的是为了维护专制统治。

15世纪中叶的欧洲,印刷术的发明导致了近代报刊的诞生,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革命的发展,欧洲各国出现了不少反对封建专制、宣传新兴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书籍和报刊,封建王朝和专制政府把这些出版物视为对自己统治地位的巨大威胁,迅速采取了严厉的管制和镇压措施。极权主义的媒介制度以及它所内含的规范理论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

(2)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

②报刊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力或权威,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政治价值;

③政府有权对出版物进行事先检查,这种检查是合法的;

④对当权者或当局制度的批判属于犯罪行为,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3)对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的分析

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是与极权主义制度相适应,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媒介规范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极大地限制了现代新闻传播业的发展。

6.简析自由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

答: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也称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其核心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即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

(1)自由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产生的背景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是在17世纪、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同极权主义制度及其规范理论的斗争中形成的。

17、18世纪遍布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在媒介方面就表现为自由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

(2)自由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的主要内容

自由主义理论的主要原理原则包括:

①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

②除人身攻击以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

③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

④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

(3)对自由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的评价

①自由主义理论对打破极权主义专制制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早期自由主义理论对打破极权主义专制制度和等级支配观念,确立自由、平等和权利思想起了巨大的作用。

②自由主义理论与资本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它保障的只能是私有资本的利益。以后的历史发展也证明,自由主义理论没有也不可能实现它最初设想的社会理想。相反,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自由主义理论本身也发生了蜕变,成了维护垄断资本利益的理论;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则进一步演变成了个别传播大国推行文化帝国主义的理论。

③自由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强调的是传播者的权利,而没有涉及作为公众的受传者的权利。

④这个理论谈论的对象是意见、观点或思想的自由,而没有更多地考虑到作为私有企业营利活动的信息传播的性质和影响问题。

7.简析“社会责任”理论。

答:社会责任理论是继自由主义理论之后出现的又一种媒介规范理论。它由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40年代提出,其代表性著作是1947年出版的《自由与负责的报刊》一书。社会责任理论是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的理论,它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

(1)“社会责任”理论产生的背景

①传播媒介的垄断使大多数人越来越失去表达意见的手段和机会

进入20世纪以后,传播媒介的垄断程度越来越高,传播资源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所谓“观点的公开市场”的理念与实际的社会现状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媒介集中和垄断的加剧使媒介越来越被少数人所控制,而大多数人则越来越失去表达自己意见的手段和机会。

传统的自由主义理论强调的是传播者的权利,而没有涉及作为公众的受传者的权利。受传者的传播权、知情权、媒介接近权日益受到媒介垄断的威胁。

③媒介内容浅薄化、刺激化、煽情化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谈论的对象是意见、观点或思想的自由,而没有更多地考虑到作为私有企业营利活动的信息传播的性质和影响问题。私有媒介的传播内容在营利动机的驱使下,越来越有浅薄化、刺激化、煽情化的倾向,严重地危害了健康的社会道德规范,并带来了不少深刻的社会问题。

这种状况,引起了人们对自由主义理论及其媒介制度的强烈不满,“社会责任”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2)“社会责任”理论提出的目的

社会责任理论提出的目的可以说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了防止由传播事业的高度垄断而引起的资本主义内部的社会矛盾激化;二是为了防止由传媒内容的浅薄化、煽情化、刺激化而引起的社会道德和文化的堕落。

(3)“社会责任”理论的主要内容

现代社会责任理论大体包括了以下几个原理原则:

①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因而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②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

③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不能煽动社会犯罪,不能传播宗教或种族歧视的内容;

④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活动,这种干预是正当的。

(4)“社会责任”理论的现实影响

①没有改变少数人垄断媒介的现状。“社会责任”理论提出的第一个目的就是防止由传播事业的高度垄断而引起的资本主义内部的社会矛盾激化,但它只把希望寄托于“媒介自律”,其效果是微乎其微的,没有改变少数人垄断媒介的现状。20世纪70年代民主参与理论的兴起,就反映了一般民众对社会责任理论的失望心理。

②在防止传媒内容的浅薄化、煽情化、刺激化方面有了一些制度化措施。例如美国《1996年电信法》规定了限制暴力和色情内容的“V芯片”制度和节目内容分级制度。

8.简析“民主参与”理论。

答:民主参与理论也称受众参与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媒介集中垄断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在美国和欧洲、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介规范理论。

(1)“民主参与”理论产生的背景

①信息社会中信息与和传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使得信息与传播的问题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与每个社会成员发生了越来越直接的联系

②媒介集中垄断程度达到新的高度。现实的媒介垄断使传播资源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在资本主义的排他性私人占有制下,一般民众接近和使用传播媒介的机会越来越少。

民主参与理论正是在一般民众要求自主利用媒介的意识不断提高,而现实中又缺乏可以利用的传播资源的矛盾状态下出现的。

(2)“民主参与”理论的主要内容

民主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体的自主参与。它的主要观点有:

①任何民众个人和弱小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接受媒介服务的权利。

②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应主要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或广告赞助人而存在。

③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

④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性的媒介比大规模的、单向的、垄断性的巨大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民主参与理论的核心价值是多元性、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性或平等性。

(3)“民主参与”理论的现实影响

①“民主参与”理论在公共性较强的媒介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公共性较强的广播、电视、有线电视以及社区媒介领域,民主参与理论有着广泛的影响。例如,在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不少地方自治体规定,商业有线电视必须开设“开放频道”(open channel),允许一般受众自主参与。在这些频道里,受众个人或团体可以根据排队原则,按申请时间先后顺序播出自己制作的节目。

②“民主参与”理论仍然是一种体制外规范理论。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参与理论属于一种体制外的规范理论,虽然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它仍然只不过作为民众的要求在体制外起着一种牵制作用。西方媒体高度集中垄断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改变。

9.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理论经历了一个由“自由主义”到“社会责任”再到“民主参与”的变化过程,试析这种变化的原因和背景。

答: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经历了一个由“自由主义”到“社会责任”再到“民主参与”的逐渐演变的过程。每一种理论都是与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相适应的,他们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历史背景和原因。

(1)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①产生的原因和背景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是在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与极权主义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斗争的过程中产生的。

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革命遍布欧洲,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而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极大的限制了资产阶级媒介的发展。在与极权统治的斗争中,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产生。这种理论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不应该受到政府的管制和制约。这种理论反映了发展中的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是与资本主义早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的。

②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现实影响

早期自由主义理论对打破极权主义专制制度和等级支配观念,确立自由、平等和权利思想起了巨大的作用。但自由主义理论与资本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它保障的只能是私有资本的利益。以后的历史发展也证明,自由主义理论没有也不可能实现它最初设想的社会理想。

(2)社会责任理论

社会责任理论是继自由主义理论之后出现的又一种媒介规范理论。它由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40年代提出,其代表性著作是1947年出版的《自由与负责的报刊》一书。社会责任理论是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的理论,它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

①产生的原因及背景

a.传播媒介的垄断使大多数人越来越失去表达意见的手段和机会。进入20世纪以后,传播媒介的垄断程度越来越高,传播资源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所谓“观点的公开市场”的理念与实际的社会现状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媒介集中和垄断的加剧使媒介越来越被少数人所控制,而大多数人则越来越失去表达自己意见的手段和机会。传统的自由主义理论强调的是传播者的权利,而没有涉及作为公众的受传者的权利。受传者的传播权、知情权、媒介接近权日益受到媒介垄断的威胁。

b.媒介内容浅薄化、刺激化、煽情化。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谈论的对象是意见、观

点或思想的自由,而没有更多地考虑到作为私有企业营利活动的信息传播的性质和影响问题。私有媒介的传播内容在营利动机的驱使下,越来越有浅薄化、刺激化、煽情化的倾向,严重地危害了健康的社会道德规范,并带来了不少深刻的社会问题。

这种状况,引起了人们对自由主义理论及其媒介制度的强烈不满,“社会责任”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②“社会责任”理论的现实影响

a.没有改变少数人垄断媒介的现状。“社会责任”理论提出的第一个目的就是防止由传播事业的高度垄断而引起的资本主义内部的社会矛盾激化,但它只把希望寄托于“媒介自律”,其效果是微乎其微的,事实上并没有改变少数人垄断媒介的现状。20世纪70年代民主参与理论的兴起,就反映了一般民众对社会责任理论的失望心理。

b.在防止传媒内容的浅薄化、煽情化、刺激化方面有了一些制度化措施。例如美国《1996年电信法》规定了限制暴力和色情内容的“V芯片”制度和节目内容分级制度。

(3)民主参与理论

民主参与理论也称受众参与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媒介集中垄断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在美国和欧洲、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介规范理论。这种理论强调任何民众个人和弱小群体都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接受媒介服务的权利,其核心价值是多元性、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性或平等性。

①“民主参与”理论产生的背景

a.信息社会中信息与和传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使得信息与传播的问题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与每个社会成员发生了越来越直接的联系

b.媒介集中垄断程度达到新的高度。现实的媒介垄断使传播资源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在资本主义的排他性私人占有制下,一般民众接近和使用传播媒介的机会越来越少。

民主参与理论正是在一般民众要求自主利用媒介的意识不断提高,而现实中又缺乏可以利用的传播资源的矛盾状态下出现的。

②“民主参与”理论的现实影响

a.“民主参与”理论在公共性较强的媒介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公共性较强的广播、电视、有线电视以及社区媒介领域,民主参与理论有着广泛的影响。例如,在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不少地方自治体规定,商业有线电视必须开设“开放频道”(open channel),允许一般受众自主参与。在这些频道里,受众个人或团体可以根据排队原则,按申请时间先后顺序播出自己制作的节目。

b.“民主参与”理论仍然是一种体制外规范理论。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参与理论属于一种体制外的规范理论,虽然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它仍然只不过作为民众的要求在体制外起着一种牵制作用。西方媒体高度集中垄断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改变。

10.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新闻传播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我国目前的传播制度及其基本规范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新闻传播事业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这是防止私人和资本垄断、保障传播媒介和传播资源掌握在全体人民手中的根本制度,也是实行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重要基础。

(2)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事业,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党性原则要求在思想上,要宣传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以党的指导思想为新闻工

作的准绳;在政治上,要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使之成为亿万人民的实际行动;在组织上,要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

(3)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执行多方面的社会职能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执行报道新闻、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提供娱乐等多方面的社会职能。报道新闻、传递信息是新闻传播事业的基本职能。引导舆论,包括反映舆论、影响舆论、组织舆论、代表群众进行舆论监督等各个方面。与此同时,社会主义传播媒介还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娱乐活动的提供者,满足广大社会成员精神生活的各种需求。

(4)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

①新闻传播事业通过沟通生产、流通和消费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服务作用;

②新闻传播事业本身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兴的信息和知识产业的骨干,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国家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11.发展中国家的媒介规范理论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制度是多种多样的,但就国家发展的状况和条件来说也有不少相同的特点,例如经济比较落后,发展经济是国家的首要目标;政局相对不稳定,有些国家甚至经常面临内战、政变或外来势力颠覆的威胁;从大众传播的状况而言,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依赖程度都很高。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理论从总体上反映了这种现实状况。

根据英国学者D.麦奎尔的归纳和概括,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大致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1)大众传播活动必须与国家政策保持同一轨道,以推动国家发展为基本任务;

(2)媒介的自由伴随着相应的责任,这种自由必须在经济优先的原则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下接受一定限制;

(3)在传播内容上,要优先传播本国文化,优先使用本民族语言;

(4)在新闻与信息的交流合作领域,应优先发展与地理、政治和文化比较接近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

(5)在事关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利害关系上,国家有权对传播媒介进行检查、干预、限制乃至实行直接管制。

媒介发展与媒介文化

目录 导言………………………………………………………………………………1    一、媒介文化的界定………………………………………………………………… 1    二、媒介文化的特性………………………………………………………………… 4 1、全能性………………………………………………………………………  4    2、动态性及可易性……………………………………………………………  5 3、复杂的多面性………………………………………………………………  6 三、媒介文化的发展规律…………………………………………………………… 7 四、具体媒介文化形态的变迁……………………………………………………  12 五、媒介文化的未来走向…………………………………………………………  24 结 语…………………………………………………………………………… 26    注 释…………………………………………………………………………… 27

参考文献…………………………………………………………………………… 31    论文摘要(中文)……………………………………………………………………1 论文摘要(英文)……………………………………………………………………1    媒介发展与媒介文化 导言 传播媒介的形态变化,通常是由于可感知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术革新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技术的发展使新型媒介的崛起成为可能,新型媒介的出现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媒介环境,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规定人们的相互关系和行动的因素,根据媒介的发展阶段,可将文化史作如下时代划分:口头媒介文化,书写媒介文化,活字媒介文化和电波媒介文化。按照麦氏的观点,媒介的发展可以一一嵌入文化史相应的发展区段中,即各种媒介文化同各种社会形态之间是相互对应的---口头文化象征着部族社会;活字文化所代表的是作为同质化个人组成的集合体的近代社会;电视文化则产生出将地球全体居民连结起来的大部族社会。 一. 媒介文化的界定 德福勒在1966年曾提出,“媒介不仅直接地作用于个人,而且还影响文化、知识贮存,一个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念”。(1) 随着时间的推移,传播媒介愈发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交织在一起,与传播媒介的交往已经成为我们社会交往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将日常交往活动看作是文化活动的一部分,那么传播媒介则成为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这里,传播媒介不仅指社会传

第九章 传媒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九章传媒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传播制度:既包括媒介与政府的关系问题,媒介与社会群体以及广大受众的关系问题;既包括言论出版者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问题。 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是媒介控制的主要方面,目的是保障媒介活动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的实服务。 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政治控制的主要内容,确立传播体制的前提 2、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 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一般包括: ①与国家制度或意识形态有关的内容; ②国家安全及国防机密 ③名誉侵权和隐私侵权 ④淫秽和非法出版物 ⑤对公众利益和社会文明风气有害的其他内容 4、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 二、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传播媒介的控制权主要掌握在垄断资本手中。垄断资本控制传播事业的方式有: ①以强大的资本做后盾成立超大型媒介联合企业,对大众传播事业主要部分实行垄断 ②通过他们控制的议会党团或院外活动集团对公营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干预 ③通过提供广告或赞助来间接地控制和影响其他中小媒介活动 三、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 受众对媒介活动进行社会监督控制的手段可以分为四种: ①个人的信息反馈,来电、来信、来访等。最常见的受众监督方式 ②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体运作的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 ③诉诸法律手段 ④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 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英国学者麦奎尔曾经将各种规范体系中所内含的观点和主张称为关于传播制度或媒介制度的“规范理论”,并归纳了六种主要类型: ①极权主义理论 ②自由主义理论 ③社会责任理论 ④苏联的共产主义媒介理论 ⑤民主参与的媒介理论 ⑥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 前四种是美国学者施拉姆在《报刊的四种理论》(1956年)一书中概括的,这些概括未必正确,而且其中充满了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偏见。 一、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二、

认识媒介文化-笔记

尼克·史蒂文森,现任教于英国诺丁汉大学社会学和社会政策学院。主要讲授《社会文化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the Sociology of Culture)和《公民权利、身份认同与全球化》(Citizenship, Identity and Globalization)等课程。 1987年,尼克·史蒂文森以一等奖获得克立大学的历史学和社会学学士。19991年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于1995年出版,收录于《文化、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一书(Avebury出版)。从1991年起,担任谢菲尔德大学社会研究系讲师。2001年赴诺丁汉大学任教。 1996年,史蒂文森和他的同事彼得·杰克逊、凯特·布鲁克斯有机会进行一项对男性生活方式杂志的研究。研究成果于2001年与由政体出版社(Polity Press)出版,书名为《男性生活方式杂志的意义生成》(Making Sense of Men's Life Style Magazines)。史蒂文森最近的著作有朗曼(Longman)出版的《媒介转型:全球化、伦理和道德》和编著的《文化和公民身份》(公司出版)。他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公民身份、世界主义和文化等等。

内容提要 《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和大众传播》(以下简称《认识媒介文化》)一书是1995年由塞奇(Sage)公司出版的。该著作先后被译为西班牙语和汉语,中文版由王文斌翻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2002年,《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在英国出了第二版,主要是增补了一些有关网络等新媒体的内容。 《认识媒介文化》对当代社会理论试图探讨媒介在文化生产和文化再生产中的地位的种种方法做了批评性的审视,阐述了一般社会理论与一系列有关媒介和信息的传播理论之间的关系,并重新评价了意识形态、结构和行动者以及媒介等等在道德准则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日益全球化的大众传播已经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经验的内容。然而,媒介文化到底有何意蕴?和其他研究领域相比,传播领域的重要性有多大?大众媒介的研究与社会实践的其他各个方面有何关系?不同的传播媒介已怎样改变了时间的和空间的关系?媒介文化是否再生产了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而电子传播又培育着什么样的身份认同?最后,在思考上述问题时,我们应当了解的主要理论家都有哪些?——这些问题,

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控制研究两个方面P129 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国家与政府四个方面的控制P130-131 二、利益禾逵刖 檬屏Φ目刂疲郝⒍献时究刂泼浇榈娜 种饕 绞絇132 三、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受众对媒介控制的四种手段P132-133 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麦奎尔的“规范理论”的六种类型P134 一、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极权媒介规范理论产生的背景P135;理论的四个坚持主要内容P135 二、资本注意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一)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产生的背景P136;主要原理原则P136 (二)社会责任理论:产生的背景P138;主要原理原则P1339 (三)民主参与理论:产生的背景P139;主要观点P1339-140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一)渊源:马恩关于党报思想的要点P141;列宁主要观点P141-142 (二)苏联:五个原则和规范P142 (三)我国:我过传播制度极其基本规范的四个方面内容(公有制、党性原则、多方面职能、经济功能)P143-144 四、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 麦奎尔概括的五个方面内容P145 这一章要重点掌握的几个问题:集权主义媒介规范理论,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社会责任理论,民主参与理论 一般来说第一节不做重点把握,把社会制度,传播制度大概把握一下就可以了。 第二节是本章重点,特别是上面提到的四种媒介规范理论,一定要重点把握。特别要强调的是他们形成的背景! 如集权主义理论主要知道134面的定义, 135面第一段的形成背景。内容适当知道下就可以了。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三个媒介规范理论:自由主义(17,18世纪)——社会责任(20世纪40年代)——民主参与(20世纪70年代)。这三个内容是个联系且修正的关系,要联系把握,注重背景。 *自由主义制度除了把握“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这些关键词外,还要注意到137面最后一段第一句所说到的其优点,还有138面第一段提到的其缺点。 *社会责任理论138面背景牢记!还要补充点的就是其媒介垄断的形成原因就是:世界大战的结果和电子媒介使用资源的有限。139面第三段由背景引到了该理论的目的,而最后一句话“仅仅把希望寄托媒介自律”体现了其缺点。 *民主参与理论同样背景重点掌握,其主要观点:知晓权,传播权,媒介接近权的定义要明确记得(178面),140面第一段最后一句“核心价值”要记得,最后一段要知道其缺点。这样把握就可以了。146面的第5题就是一个整体把握的题目,所以线索要清晰。 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中国家的媒介制度大概了解下,个人觉得不必做重点了解。这一章看似很难把握,但是认真看下,还是很清晰的,不用死背,当历史一样认真看下就明了了。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会把大众传播纳入社会制度的轨道,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传播。

第六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主题:第六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六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引言:从“潜网”说开去 2002年7月1日,有一个叫周耀民的小伙子刚刚大学毕业,他来到了一家杂志社工作,成了一名期刊记者、编辑。这个年轻人充满理想、朝气蓬勃、无所顾忌、敢作敢为,犹如常山赵子龙,浑身即是胆,虎虎有生气。然而时隔不久,他感到自己的手脚似乎被一张无形而有力的潜在的网所束缚,纵有盖世的才华也施展不开。久而久之,屡屡碰壁,他的热情便日渐冷却,锐气也日渐消磨,最终就变得同老编辑一样循规蹈矩、安分守己,将自己逐渐地融人那张潜网。后来,他怎么想也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这几乎成了他一个心结。 那么,都有哪些因素纠缠着他,使他不能大展身手,一展抱负呢? 他所工作的杂志社在传播学上被称为“专业化的媒介组织”,所从事的工作称为“大众传播活动”,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会把大众传播及社会信息系统纳入社会制度的轨道。因此,大众传播也是一种制度化的传播。考察和分析各种制度和制度因素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作用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这种研究称为“控制研究”(control Studies) 。“控制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察外部制度对传媒机构及其活动的控制和影响,二是考察传媒机构的内部制度对信息的生产、加工和传播活动的制约。 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大众传播是在特定的社会制度条件下进行的。社会制度,“指的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围绕着一定目标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的和正式的社会规范休系”,它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等。一定的社会制度对大众传播的控制,体现为一定形态的传播制度,因此,传播制度也就是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有的学者认为,“传播制度问题主要是大众传播工具与政府的关系同题,即言论、出版自由问题”。我们认为,言论出版自由问题是传播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它的全部。传播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反映,其内容是十分复杂的,它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传播制度中既包括媒介与政府的关系问题,也包括媒介与社会群体以及广大受众的关系问题;既包括言论出版的自山与权利问题;也包括言论出版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问题。一句话,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从这个基本立场出发,以下我们主要从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各种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对传播媒介的控制,以及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特定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下的媒介控制问题。 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是媒介控制的主要方面。这种控制的目的,是通过规定大众传播体制,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媒介活动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的实现服务。美国学者Dominick在其《The Dynamics of Mass Communication》一书中概括为“Formal Controls”,他写道:“Formal controls over the media include laws, court decisions that refine those laws, and rules and regulations administreted by government agencies. 意即从法律、法规与条例等传播制度层面考察分析大众传播的控制问题。

国内媒介文化

国内媒介文化 一、阐释性研究 所谓“阐释”并非“罗列”也非“翻译”,而是一个理解与再探究的 过程,它试图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虽说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 阶段,但是它对于澄清理解、深化理解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阐释性研 究的意义并非仅仅在于“表现”,而更在于通过“表现”阐明研究对 象的意义,或者说被表现的并非仅仅是作为能指的对象,而更应是其 所指。因而,阐明“是什么”绝非易事。 就2008年此类研究的内容来看,大致能够分为“对西方媒介文化研 究代表人物及其理论的阐释性研究”和“对媒介文化现象的阐释性研究”两类。 (一)对西方媒介文化研究代表人物及其理论的阐释性研究 汪振军勾勒了西方媒介文化研究的大致图谱及重要代表人物的基本观点,他认为总的来看,西方的媒介文化研究注重大众传媒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他同时认为,媒介文化研究作为媒介研究的新思路、 新方法,对于改变以往技术主义的新闻传播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 他指出,伴随理论日益发展,文化研究思潮对文化概念实行着持续改 写和扩展,从单 一、不变的文化观扩充到多元、复合、变动不居的文化观。主流文化 和边缘文化的界限日渐蚀解,多种亚文化持续浮出水面,与主导性文 化平起平坐。从对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揭露到文化霸权观点的提出, 再到工人阶级文化、大众文化、媒介文化、女权主义、多元文化主义 等等众彩纷呈的描述,文化已经成为一个没有边界、包罗万象的概念。4

从过往的研究来看,对西方媒介文化研究代表人物及其理论概览式的介绍与描述居多,而对其每一个人、每一种理论的深入研究比较少。这种局面在2008年有所改观,出现了一些有所聚焦的研究。 首先是基于具体文本的研究。 殷琦的研究聚焦于美国文化研究代表人物约翰费斯克的《电视文化》这本书,对其中的受众观实行解读。他认为,费斯克的观众理论最大的硬伤在于,其研究观众的积极性的过程中缺乏对历史维度的强调。时代不同,受众所表现出之状态亦不同,每个时代的受众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一言以蔽之。5 刘宝娜和苏冠元则对罗兰巴特的《神话——大众文化诠释》一书作一分析,他们认为该书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媒介文化的研究,敏锐地发现了意识形态被自然化的神话,并提出了解神话的策略。从传播符号的角度对中产阶级或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实行文化批判,并大大发展了索绪尔的理论,创建了带有文化批评色彩的符号学理论,对以后的大众文化、媒介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6 其次是不同逻辑主线下展开的对于不同代表人物的思想研究。 钟丽茜对雷蒙德威廉斯对都市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关系、传媒技术与传媒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实行了梳理和评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现状展望传媒文化的发展方向。她认为威廉斯对城乡两种文明的研究,对今天我们理解自己的文艺很有启示意义。因为英国(最早实行工业革命的国家)城市化变革相当早、都市文明发展得非常成熟,而中国至今仍有很多地方处在由乡村向城市转变的进程中,两种文明的交织与抗衡正是我们面对的论题,借鉴西方学者对都市文化的评析有助于理解我们当下的社会和艺术创作。同时,如果我们能清醒地把握当代中国文化表现的东西方文明与新旧模式混合、错置和交叉的状态,有可能扬长避短,在多种艺术场域的叠合中激发创造的活力、找到深入把握现代生活的审美路径。7

《传播学概论》讲义第八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1、传播制度的概念 2、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3、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4、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 5、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6、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7、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8、发展中国家的媒介规范理论 ◆传播制度的概念 传播制度是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包括: 与政府的关系; 与社会群体以及广大受众的关系; 既包括言论出版的自由与权利问题,也包括言论出版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问题。 一句话,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各阶层、政党或团体都拥有创办自己的媒介的平等权利。这些社会群体能够通过自己的媒介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传播自己的主张,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作为能动的主体在我国的大众传播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老年、妇女、农民等等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传播媒介的控制权主要掌握在垄断资本手中,一般社会群体的传播权利是不能得到保障的。这种垄断控制常常比任何政府机构所起的作用更大。 ◆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 广大受众对传播媒介的活动拥有进行社会监督的正当权利,有四种方式: 1、个人的信息反馈。(意见、建议、批评或抗议) 2、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体运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如工会 3、诉诸于法律手段。(名誉权、隐私权)

4、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如BBS传播可影响发行 量或销售量) ◆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是为了保障媒介活动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的实现服务。 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例如英国和日本的广播电视事业采用以公营为主、私营为辅的制度,德国和部分欧洲国家采用公营和私营的“双轨制”,意大利是公私合营制度,美国主要采用私有企业制度,但规定实行特许制,社会主义国家是公有制。 2、法制和行政管理。如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 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传播。如国家公众利益 4、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现划或实行国家援助。 ◆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极权主义的媒介制度以及它所内含的规范理论是在15世纪中叶印刷术发明后产生的,它的主要内容包括:(1)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2)报刊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力或权威,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政治价值;(3)政府有权对出版物进行事先检查,这种检查是合法的;(4)对当权者或当局制度的批判属于犯罪行为,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体现了绝对支配与服从) 在二次大战中的德意日法西斯的传播体制是一种现代极权主义,它通过积极的强制改造使传播媒介成为国家和战争的宣传机器,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古典的极权主义。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有多种媒介规范理论对大众传播活动发生着影响,但它们的性质是不一样的。民主参与理论作为民众的要求在体制外起着一种牵制作用;占统治地位的媒介规范是自由主义理论和社会责任理论,政府和法律机构主要是通过这两种理论来协调和平衡国家内外的传播关系。 以美国为例,当媒介的垄断和集中引起普遍的社会不满之际,政府和法律机构利用社会责任理论对媒介的活动加以某种制约,防止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需要保障垄断资本利益的时候,则往往以自由主义理论为决策依据。 ◆文化帝国主义 在跨国传播或全球传播领域,美国强调自由主义理论,主张信息流通的绝对自由,反对发展中国家对外来信息进行自主管理。

媒介文化

《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和大众传播》《认识媒介文化》对当代社会理论试图探讨媒介在文化生产和文化再生产中的地位的种种方法做了批评性的审视,阐述了一般社会理论与一系列有关媒介和信息的传播理论之间的关系,并重新评价了意识形态、结构和行动者以及媒介等等在道德准则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中的作用。日益全球化的大众传播已经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经验的内容。不同的传播媒介已怎样改变了时间的和空间的关系?媒介文化是否再生产了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而电子传播又培育着什么样的身份认同? 按照史蒂文森的看法,现代文化是依靠大众传播媒介来传达的。而许多理论家是在对一般的现代文化的分析过程中建立起各自的媒介文化观的。因此,对媒介文化理论的理解,需要放在一般的学术思想史的语境中理解。 史蒂文森把大众传播研究中的社会理论划分为3种范式。 第一种范式是批判研究,主要是英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这些研究认为,大众传播是社会权力的重要资源。研究主要围绕大众媒介、民主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关注焦点是大众传播的政治经济学、意识形态以及公共领域等。 第二种范式是受众研究。研究从受众和媒介文化的关系角度,阐释受众参与的日常实践。关注焦点有无意识自我认同过程、家庭内部的权力关系以及符号意义的产生过程等。 第三种范式是媒介研究。研究集中在传播媒介本身。加拿大的麦克卢汉是这一范式的典型代表。其他的理论家还有英国的杰克〃古蒂、安东尼〃吉登斯和法国的博德里亚、美国的杰姆逊等等。 而在全书的最后一章,史蒂文森试图阐明这3种范式之间的区别。并对这3种范式所忽视的公民权利、义务和身份等方面进行了补充。史蒂文森认为,这些范式各自强调了媒介文化的一个方面,而由于媒介文化的多元性,这3种范式不可偏废。试图建立一种统一的宏大理论,对于媒介文化并无实质意义。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与大众传播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媒介理论对阶级社会中所谓“思想的自由交流”进行了批判。史蒂文森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优点,在于它指出了所有制和媒介生产的文化内容之间的联系,不平等的社会关系滋长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形象和表达。而马克思主义媒介理论的劣势,在史蒂文森看来,在于忽视了阶级统治以外的其他统治关系,比如性别和种族。 史蒂文森探讨了英国马克思主义者在媒介理论方面的3种研究成果。分别是雷蒙德〃威廉斯对传播制度的研究,斯图尔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格拉斯哥大学媒介小组对电视新闻

传播制度媒介规范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2002年7月1日,有一个叫周耀民的小伙子刚刚大学毕业,他来到了一家杂志社工作,成了一名期刊记者、编辑。这个年轻人充满理想、朝气蓬勃、无所顾忌、敢作敢为,犹如常山赵子龙,浑身即是胆,虎虎有生气。然而时隔不久,他感到自己的手脚似乎被一张无形而有力的潜在的网所束缚,纵有盖世的才华也施展不开。久而久之,屡屡碰壁,他的热情便日渐冷却,锐气也日渐消磨,最终就变得同老编辑一样循规蹈矩、安分守己,将自己逐渐地融人那张潜网。后来,他怎么想也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这几乎成了他一个心结。 那么,都有哪些因素纠缠着他,使他不能大展身手,一展抱负呢? 他所工作的杂志社在传播学上被称为?专业化的媒介组织?,所从事的工作称为?大众传播活动?,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会把大众传播及社会信息系统纳入社会制度的轨道。因此,大众传播也是一种制度化的传播。考察和分析各种制度和制度因素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作用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这种研究称为?控制研究?(control Studies) 。?控制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察外部制度对传媒机构及其活动的控制和影响,二是考察传媒机构的内部制度对信息的生产、加工和传播活动的制约。 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大众传播是在特定的社会制度条件下进行的。社会制度,?指的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围绕着一定目标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的和正式的社会规范休系?,它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等。一定的社会制度对大众传播的控制,体现为一定形态的传播制度,因此,传播制度也就是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有的学者认为,?传播制度问题主要是大众传播工具与政府的关系同题,即言论、出版自由问题?。我们认为,言论出版自由问题是传播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它的全部。传播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反映,其内容是十分复杂的,它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传播制度中既包括媒介与政府的关系问题,也包括媒介与社会群体以及广大受众的关系问题;既包括言论出版的自山与权利问题;也包括言论出版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问题。一句话,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从这个基本立场出发,以下我们主要从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各种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对传播媒介的控制,以及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特定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下的媒介控制问题。 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是媒介控制的主要方面。这种控制的目的,是通过规定大众传播体制,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媒介活动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的实现服务。美国学者Dominick在其《The Dynamics of Mass Communication》一书中概括为?Formal Controls?,他写道:?Formal controls over the media include laws, court decisions that refine those laws, and rules and regulations administreted by government agencies. 意即从法律、法规与条例等传播制度层面考察分析大众传播的控制问题。 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章 西方媒介文化理论绪论

第一章西方媒介文化理论绪论 课时:1周,共2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西方媒介文化理论的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节为什么要了解西方媒介文化理论: 1、西方媒介文化理论:(1)、顾名思义主要是关于电视、电影、网络、报纸和广播这些媒介现象的理论研究。 (2)、西方媒介文化理论,顾名思义是关于西方的媒介文化理论,因为关于媒介文化理论主要还是从西方过来。 2、西方媒介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西方媒介文化理论是一门“综合理论”,实际上是一门关于现代社会媒介文化现象的理论,许多学者越来越意识到现代社会实际是一个媒介社会。 其次,媒介文化理论综合或者说借鉴了其它学科的理论,是一种有典型的跨文化理论,因为媒介文化涉及到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所以各种各样的文化和社会理论经常被用来解释传媒现象。譬如社会学理论、文化理论、文学和艺术理论、心理学、伦理学、符号学、法律学都经常被用来解释某一种媒体现象。 第二节几种主要媒介文化理论 1两个学派:尽管媒介理论比较复杂,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我们要知道西方媒介文化理论分成两个大的流派:一个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经验学派,二是以欧洲为主的批判学派。 2、几种媒介文化理论:结构主义、符号学与传媒,传媒政治经济学派、文化研究和文化霸权理论,公共领域理论、媒介效果理论、女权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符号学与传媒主要是从文本理论的角度理解大众传媒。传媒政治经济学强调是关注政治经济学在传媒中的价值。文化研究与文化霸权理论主要是讨论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等等。 3、了解西方媒介文化理论的意义:(1)、了解西方媒介文化理论的学术传统和研究进路。(2)、解释当代媒介文化现象。(3)、加强媒介研究的理论深度。 思考题: 1.你接触过何种西方媒介文化理论?对你理解媒介现象有帮助吗? 2.你认为这样的理论课程有必要开设吗?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8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1.什么是传播制度?为什么说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答:(1)传播制度的含义 传播制度是指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传播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反映,其内容是十分复杂的,它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 (2)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其主要原因有: ①传播制度是社会制度的反映。社会制度是一个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围绕着一定目标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的和正式的社会规范体系,它体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传播制度作为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反映,也同样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②传播制度中包括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传播制度中既包括媒介与政府的关系问题,也包括媒介与社会群体以及广大受众的关系问题;既包括言论出版的自由与权利问题,也包括言论出版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问题;还包括竞争与秩序、生产与消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因此,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2.国家和政府对传媒的政治控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是媒介控制的主要方面。这种控制的目的,是通过规定大众传播体制,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媒介活动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的实现服务。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 规定所有制形式是政治控制的主要内容,是确立传播体制的前提。采用什么样的所有制形式,主要取决于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社会历史文化以及传媒本身的性质也对所有制形式的确立产生重要影响。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报纸、书籍等印刷媒介的控制较为宽松,一般采用私有企业制度;对广播、电视等电波媒介的控制则比较严格。社会主义国家的大众传播媒介所有制是公有制。 (2)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 包括对传媒的创办进行审批、登记;分配传播资源;对媒介活动进行多方面的监督管理等等。由于大众传播是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媒介经济活动的规范化管理也是国家和政府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许多国家,商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经济法规对传媒活动也是适用的。 (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 限制或禁止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社会制度下是不同的,但一般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与国家制度或意识形态有关的内容; ②国家安全及国防机密; ③名誉侵权和隐私侵权; ④淫秽和非法出版物; ⑤对公众利益和社会文明风气有害的其他内容。 (4)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 国家和政府的控制并不都是限制性的,积极的指导和扶持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历史上,许多国家都为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过优惠政策,例如降低印刷品邮费、对某些亟待发展的媒介行业实行免税制或津贴制等等。近年来,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各国政府都对发展传播事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如果说过去国家和政府对传播事业的宏观调控的重点在于国内,那么在今天,这种调控已经有了明显的全球战略的性质。

英尼斯的媒介理论

四、英尼斯的媒介理论 四、英尼斯的媒介理论 1、概况 哈罗德·英尼斯(Harold lnnis) 是一位经济历史学家,加拿大多伦多学派的鼻祖,也是麦克卢汉的老师。 他一生的事业可以1940 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早期的英尼斯是一位经济史学家;后期的英尼斯则沉浸在从古到今的经济与传播关系的研究之 中。《报纸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940) 是英尼斯的第一篇传播研究论文,认为报纸是推动市场的动力。此后,他着重将传播技术作为一切历史运转的轴心来探讨。 主要著作包括《传播的偏向》《帝国与传播》 他在世时,其传播研究并未受到传播学界的重视。他的学生麦克卢汉如明星升空之后,人们才注意到星光照耀下的英尼斯,人们也在麦氏的著作中看到了英尼斯

对这位学生的深刻影响。 英尼斯有着深刻的加拿大民族主义意识,对美国继法国、英国之后力图征服加拿大的帝国野心,保持着高度警惕。他认为,美国报业的强大实力使它能够垄断加 拿大的纸张市场,进而形成文化垄断和知识垄断,于是美国的文化轰炸威胁着加 拿大人民的生活。 2、主要观点 (1))媒介偏倚论 媒介的时间偏倚(time bias) 和空间偏倚(space bias) 的特性。 前者是质地较重、耐久性强的媒介,如粘土、石头和羊皮纸等,较适于克服时间 的障碍,较能长久保存。后者是质地较轻、容易运送的媒介,如纸草纸、白报纸 等,较适于克服空间的障碍。任何传播媒介若不具有长久保持的特性来控制时间, 便会具有便于运送的特点来控制空间,二者必居其一。 人类传播媒介演进史,是由质地较重向质地较轻、由偏倚时间向偏倚空间发展的 历史,而且与人类文明进步阶梯相协调。 用树枝在潮湿的粘土上书写符号而后烘干或晒干,或者在石上刻画符号,这类媒介反映了人类远古时代的文明特征;树皮和纸草纸的媒介反映了古埃及和希腊罗 马时代的文明特点;羊皮纸则是由罗马帝国到公元10 世纪的通用媒介;纸和笔则是15 世纪中叶的主要媒介;纸与手工印刷是文艺复兴至法国大革命(18 世纪) 期间的重要媒介;进人19 世纪,相继迎来报刊时代、电影时代和广播、电视时代。 (2))传播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媒介文化

消费时代大众传播媒介与中国“女人味”神话 零七级新闻二班张剑83 内容提要:在消费社会的经济概念中容纳了文化经济的概念,而在文化经济中“商品变成了一个文本,一种具有潜在意义和快感的话语结构”,其特点是推行以满足商品象征意义为目的的消费观念和实践这些观念的行为。将商品变成上述观念和行为的主要途径是大众传播媒介(以下简称媒介)。媒介在此过程中不断地传播和制造消费理念,并且迅速地把这种理念变成普遍的社会理念,将文化价值移位到商品的实用价值中,通过媒介的行为直接影响和指导人们的消费。“女人味”一旦对应于具体的实用商品后,神话就出现了。 关键词:建构“女人味”促成消费媒体现象体现 一、媒介建构的“女人味” 品牌消费是消费时代的一个特点,品牌消费又被认为是品位消费或品质消费。这类产品的无形价值一象征意义高于有形价值——使用性,无形价值是由意义一概念体现的。品牌化妆品最重视的就是象征“女人味”。化妆品作为一种奢侈消费品(是市场认为的品牌产品),其热销的首要原因是让人们相信使用它可以让女性获得具有(或梦想成为)“女人味”的快感。之所以有快感产生,是因为它集中地反映了大众消费走向,引领时尚消费的潮流。对品牌的消费又凸显了女性爱美的特点。作为女性用品的化妆品的消费越来越倾向于消费其象征意义,例如“成功女性专用”、“某某名流推荐”等广告语的影响力往往大于产品本身的实用性,媒介在制造“象征意义”的过程中始终承担着重要责任。以电视媒体为例,图像传播的可视性与女性身体的“可看性”(出自男性窥视欲需求)一拍即合。由于女性化妆品的消费群体是女性,如何使这类化妆品的意义被女性认可就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媒介对“女人味”知识的建构一再地强调女性身体的差异:“悦人”的相貌(社会认定的)、娇美的身材(瘦身产品需要的)——这是获得成功(梦想成真)的基本条件。实现这个梦有一大堆必须消费的项目紧紧跟进。尽管也有媒体搞“智性女性”选拔比赛,但是其操作模式与美女选拔如出一辙,只不过是在强调女性相貌的同时,加上一条漂亮的女人也有智慧的标语。 纵观大众传播媒介热衷炒作的各种选美活动,女性在电视剧、广告等各种秀场中出现的比例是男性望尘莫及的。各种各样以女性为主题词的活动把女性放在消费语境的焦点上,女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机会占据着大众传播媒介的舞台。同时,女性与“美女”两个词在这些场合变成了同义词。例如,凡是在公共场合活动的女性,经常会在其称谓前面加“美女”二字,如“美女教授”、“美女总理”、“美女老板”等。“美女”又与成功联系在一起。这些人在媒体的出镜率(或见报率)使她们成为其他女性成功的梦,并最终归到化妆品等用品上。我们看到记者在采访女性名人或者报道她们时,经常关心的是她们如何保持青春容貌,很少关心她们的成就。消费“女人味”的逻辑是这样的:“女人味”集中在可看性上——可看是成功女性的共同特征——获得可看(成为美女)需要化妆品。同时,还要积极参加社会为你搭建的各种“秀女”的舞台:国际小姐、洲际小姐、会展小姐、汽车小姐、售楼小姐,当然还有白领丽人、智性小姐等等评比活动,以在活动中获得被社会认可的“美女身份”。 除了相貌之外,另一个看点是女性的生物器官——三围(胸围、腰围、臀围)加上容貌。在选秀或选美活动中,女性独有的生物器官不仅成为越来越多的针对女性用品的“样板”,同时,这些商品的用途和效果被放置在优先位置,不断满足被刺激起来的男性的“窥视欲”。图像传播的优越性使这样的欲望满足模式从小范围的使用到几乎没有范围限制的使用,它已经伴随电视等传播图像的媒介的普及,进人大众视野。例如,秀场里三点式泳装成为不可或缺的节目(不论是美女的羞花闭月之貌,还是“丑女”的翘首弄姿),女性的生理特征一次又一次被抽离出来,被夸张地、海报式地展示着,例如,电影中女性突出的超低领衣服和被挤压在

媒介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自己整理的,人大考研专用)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规范理论产生背景核心思想原则原理影响及评价备注 极权主义制度极权主义理论 15世纪中叶的欧洲,印刷术 发明导致了近代报刊的产 生,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革 命的发展,欧洲各国出现不 少反封建宣传新兴资产阶级 革命思想的书刊。封建专制 王朝迅速采取了严厉的管制 和镇压措施。 极权主义,也称权威主义。 对社会事物进行评价和判 断时,从与外部权力或权威 的关系上考虑问题的认知 态度和思维方式。是维护专 制统治的理论。主张媒介必 须一切以权利的意志为转 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 ①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 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② 报刊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力或权 威,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 德和政治价值;③政府有权对 出版物进行事先检查,这种检 查是合法的;④对当权者或当 局制度的批判属于犯罪行为, 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是与极权 主义制度相适应的,其目的是为了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媒介规范 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极大地限制 了现代新闻传播业的发展。 《星法院法令》 《大清报律》 法西斯传播体制 资本主义制度 自由媒介主义 理论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 期,在同极权主义制度及其 规范理论的斗争中形成。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也 称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其 核心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 主义的观点,即认为报刊应 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 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 ①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 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 ②除人身攻击以外,报刊有权 批评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 正当合法的;③新闻出版不应 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 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④在 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 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 同样得到保证。 ①早期自由主义理论对打破极权主 义专制制度和等级支配观念,确立 自由、平等和权利思想起了巨大的 作用。②但自由主义理论与资本主 义制度结合在一起,它保障的只能 是私有资本的利益。以后的历史发 展也证明,自由主义理论没有也不 可能实现它最初设想的社会理想。 ③自由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强调的 是传播者的权利,而没有涉及作为 公众的受传者的权利。④这个理论 谈论的对象是意见、观点或思想的 自由,而没有更多地考虑到作为私 有企业营利活动的信息传播的性质 和影响问题。 密尔顿《论出版自 由》,提出出版自 由是人的与生俱 来的权利。 现代自由主义理 论中两个重要原 则:“观点的公开 市场”和“自我修 正过程”。 米尔《论自由》: 假如全人类都意 见相同,而只有一 个人持有反对意 见,即使在这种场 合,人类也没有迫 使这个人沉默的 权利。 社会责任理论 ①传播媒介的垄断使大多数 人越来越失去表达意见的手 段和机会; ②媒介内容浅薄化、刺激化、 煽情化,严重地危害了健康 社会责任理论是强调大众 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 该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的 理论,它是对自由主义理论 的一种修正。 ①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 性,因而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 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 和义务;②媒介的新闻报道和 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 ①没有改变少数人垄断媒介的现 状。“社会责任”理论提出的第一个 目的就是防止由传播事业的高度垄 断而引起的资本主义内部的社会矛 盾激化,但它只把希望寄托于“媒介 由美国“新闻自由 委员会”在40年代 提出,其代表性著 作是1947年出版 的《自由与负责的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一、简述 (一)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也称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产生于17、18世纪,是在资产阶级同极权主义制度及其规范理论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其核心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即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其代表人物是弥尔顿1、米尔2、托马斯·潘恩3和托马斯·杰佛逊4。 (二)社会责任理论 社会责任理论是现代资本主义世界最为流行的新闻传播理论,它强调大众传媒对社会和公众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它由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其代表作是1947年出版的《自由与负责的报刊》一书。该理论实际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新闻传播的理论基础。 (三)民主参与理论 民主参与理论也称受众参与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媒介集中垄断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在美国和欧洲、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介规范理论。其核心价值是多元性、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性或平等性。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巴隆5、巴格迪坎6。 二、评价 (一)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1约翰·弥尔顿:英国诗人、政治家,1644年出版《论出版自由》,提出出版自由是人的与生俱来的权利。2约翰·斯图亚特·米尔:19世纪英国哲学家,1859年出版《论自由》,强调意见表达自由的重要性。 3托马斯·潘恩: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4托马斯·杰弗逊: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提倡强调政府的新闻自由。 5 J.A.巴隆:《媒介接近权:为了谁的出版自由》,1973年出版。 6 B.H.巴格迪坎:《传播媒介的垄断》,1983年出版。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浅析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浅析 一、自由主义思想是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诞生的土壤。 自由主义文化思想在西方比较盛行。以电影《勇敢的心》为例,西方的观众会因为主人公苏格兰勇士威廉?华莱士临行前的大喊:“Freedom”而大快朵颐,成为西方的一句长盛不衰的流行语。自由主义理想也是美国长期探索的民主自治的核心。自由女神像成为美国的标志。美洲殖民地反抗英国的革命因为自由主义理想而得以合法化。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国”,帕特里克?亨利的一句名言说得更狠:“不自由,毋(wu)宁死”。为了追求所谓的自由或者其他原因,我们的赵本山、巩俐、陈凯歌、李连杰、斯琴高娃等等都加入外国国籍。 自由和民主是一对双胞胎,西方的思想家认为只要有自由就会有民主,为什么奥巴马当选具有划时代意义,就是因为在总统候选人上实现了民主、自由和平等,但也不是最高峰,如果奥巴马是个女性那才是美国政治的真正进步,因为迄今为止美国还未选出黑人女总统。 相对于西方而言,有人问我国有没有自由主义思想,答案是肯定有。只不过,我国自由主义思想在香港和台湾表现的较为明显。好像是李敖说过:“于二十八年前,在读物管制的国民党伪政府黑狱中,我有幸看到一本《读者文摘》,书中一个故事,吸引了我。故事写广州的一对青年情侣,觉得他们在祖国的生活太苦了、太不自由了,一起朝香港用游泳方法偷渡。游到半途,男的淹死了,女的却以无比的毅力与深情,拖着男的死尸,终于游到香港,她在香港海滩上对着情人的死尸说:我们成功了,我们死也要死在我们向往的地方!” 但是,我国的网络还是比较自由的。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央视因坊间流行对央视新大楼的称呼“大裤衩”不雅而曾经公开征集文雅命名,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网友发挥集体智慧给取了个雅观的“智窗”命名,但是我想这次央视是彻底被激怒了。 有人会问,我国为什么没有采用自由主义媒介规范思想?我国和西方文化传统的区别。中国强调“和”的文化,西方强调“个性”。从餐具可以看得出,中餐使用筷子,是一对,重感情,讲究和为贵,注重群体能力(牛胰岛素本来可以获诺贝尔奖,可是因为参与者太多,群体观念重的中国人与之擦肩而过)。西方是刀叉文化,讲究个性和自由,注重个人能力。 二、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主要原则 1. 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独立宣言》的作者托马斯?杰弗逊说过:“如果要让我来决定,我们应该需要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 2. 除人身攻击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说奥巴马因为忙竞选皮肤晒黑了只是开个玩笑。) 3. 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实现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 4. 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席伯特指出现代自由主义两个重要原则——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