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江苏卷生物试题解析版

高考江苏卷生物试题解析版

高考江苏卷生物试题解析版
高考江苏卷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6年高考江苏卷理综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

2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2

【答案】D

【解析】

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B错误;T

噬菌体营寄生生活,需先标记细菌,再标记噬菌体,C

2

噬菌体的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

2

遗传物质,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物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下列关于生物膜透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B.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须通过内质网输入叶绿体

C.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对葡萄糖具有选择透性

D.细胞外高浓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答案】C

【解析】

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通过内质网产生的囊泡运输至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进入高尔基体,不能自由透过高尔基体,A错误;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属于胞内蛋白,直接进入叶绿体,不需经过内质网,B错误;葡萄糖通过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拉的膜需载体协助,具有选择透性,C正确,超氧化物歧化酶是蛋白质,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透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虫发育过程中细胞数量减少,是细胞衰老死亡的结果

B.恶性肿瘤细胞有无限增殖的特性,所以不易被化疗药物杀死

C.人的造血干细胞是全能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

D.体外培养时,儿童的成纤维细胞传代次数多于成人的成纤维细胞

【答案】D

【解析】

线虫发育过程中细胞数量减少,是细胞分化的结果,A错误;恶性肿瘤细胞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强,不易被化疗药物杀死,B错误;人的造血干细胞是多能干细胞,C错误;儿童成纤维细胞分化程度低,成人的成纤维细胞分化程度高,体外培养时前者传代次数多,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蛋白质是决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A.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O中,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

B.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的H

2

C.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D.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而且也与功能基团有关

【答案】A

【解析】

细胞膜上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蛋白质,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 A错误;氨基酸之间脱去的水分子中氢来自氨基和羧基,氧来自羧基,B正确;细胞内蛋白质水解时需蛋白酶催化,蛋白酶属于蛋白质,C正确;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与碳骨架有关,也与功能基团有关,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还原糖、DNA的鉴定通常分别使用双缩脲试剂,二苯胺试剂

B.鉴定还原糖、蛋白质和DNA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C.二苯胺试剂和用于配制斐林试剂的NaOH溶液都呈无色

D.脂肪、蛋白质鉴定时分别可见橘黄色颗粒、砖红色沉淀

【答案】C

【解析】

还原糖鉴定试剂是斐林试剂,DNA鉴定试剂是二苯胺试剂,A错误;鉴定

还原糖和DNA需进行水浴加热,蛋白质鉴定不需进行水浴加热,B错误;二苯胺试剂和用于配制斐林试剂的NaOH溶液都呈无色,C正确;脂肪鉴定时可见橘黄色颗粒,蛋白质鉴定时呈紫色,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右图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载体①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

B.载体②具有ATP酶活性

C.载体①和②转运方式不同

D.载体②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比自由扩散快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载体①逆浓度梯度运输溶质分子,A正确;载体②顺浓度梯度运输溶质分子,不消耗ATP,不具有ATP酶活性,H错误;载体①和②转运方式不同,前者是主动运输,后者是协助扩散,C正确;协助扩散有载体协助,自由扩散没有前者快,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下列关于中学“腐乳的制作”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加盐主要是为了调节水分,利于毛霉生长

B.加料酒主要是为了灭菌,避免腐乳变质

C.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乳酸杆菌

D.实验室制作的腐乳不宜直接食用

【答案】D

【解析】

加盐主要是为了抑制微生物生长,防止豆腐腐败变质,A错误;加料酒主要为了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B错误;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C错误;实验室制作的腐乳可能灭菌不彻底,不宜直接食用,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腐乳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过氧化物酶能分解H

2O

2

,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黄色。为探究白菜梗中

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设计实验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1号管为对照组,其余不都是实验组

B.2号管为对照组,其余都为实验组

C.若3号管显橙红色,无需对照就能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

D.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可明白菜梗中无氧化物酶

【答案】A

【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自变量是白菜梗的有无,则1号和2号是对照组,3号和4号是实验组,3号与1、 2号对照,3号管显橙红色,1、 2号不变色,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C错误;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与3号对照,说明高温使过氧化物酶变性失活,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PEC是促细胞融合剂,可直接诱导植物细胞融合

B.用原生质体制备人工种子,要防止细胞破裂

C.骨髓瘤细胞经免疫处理,可直接获得单克隆抗体

D.核移植克隆的动物,其线粒体DNA来自供卵母体

【答案】D

【解析】

PEG是促细胞融合剂,但植物细胞不能直接融合,需先去壁形成原生质体才能融合,A错误;制备人工种子应用完整的植物细胞,不需用原生质体,B错误;骨髓瘤细胞不能产生抗体,C错误;核移植克隆的动物,线粒体DNA来自供卵母体,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0.定量分析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能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的是

A.海拉细胞悬液

B.浓缩培养的噬菌体

C.自来水中大肠杆菌

D.蛙卵

【答案】A

【解析】海拉细胞悬液是癌细胞培养液,能用于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A正确;噬菌体是病毒,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B错误;自来水中大肠杆菌数量太少,不能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C错误;蛙卵相互聚集在

一起,不能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计数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印度沙漠猫是一种珍惜猫科动物,通过胚胎工程技术,可以让家猫代孕而繁育,主要步骤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步骤甲、乙分别是指精子获能、胚胎分离

B.诱导超数排卵所注射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细胞

C.受精卵发育成早期胚胎所需营养主要来源于营养液

D.步骤甲使用的培养液和早期胚胎培养液成分基本相同

【答案】B

【解析】步骤甲、乙分别指受精作用、胚胎移植,A错误;诱导超数排卵所注射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只能作用于性腺,B正确;受精卵发育成早期胚胎所需营养主要来自受精卵,C错误;受精过程使用的培养液是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与早期胚胎培养液有区别,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

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C

【解析】pen基因突变后形成了抗药靶位点,A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错误;基因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属于同一物种,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变异和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 感染

【答案】D

【解析】HIV感染人群中多种免疫细胞损伤,对H1N1流感的抵抗力下降,A正确;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HIV具有高度变异性,导致记忆细胞和抗体不能消灭HIV, B正确;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有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C正确;HIV感染初期,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大量抗体,可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

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4.右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

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

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

【答案】B

【解析】个体甲的变异属于缺失,影响表型,A错误;个体乙发生的变异是倒位,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呈“十字型”,B正常;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一般是败育的,故其后代一般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但发生倒位,表型异常,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5.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史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时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

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

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

【答案】C

【解析】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相反,表现为拮抗作用,A错误,胰岛素产生后直接通过体液运输,与胰腺导管无关,B错误;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C正确;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指须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患者胰岛素受体正常,否则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6.右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 L清水、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c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

B. 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

C.曲线d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

D. 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体尿激素减少

【答案】B

【解析】

生理盐水与人体体液是等渗溶液,饮用1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没有明显变化,曲线为b,由于人体排出增多的钠盐,排尿量略为增多,应为曲线d, A, C错误;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进入血浆,导致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B正确;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分泌。

考点:本题考查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7.下列用鲜菠菜进行色素提取、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应该在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CaCO

,防止酸破坏叶绿素

3

B. 即使菜叶剪碎不够充分,也可以提取出4种光合作用色素

C.为获得10ml提取液,研磨时一次性加入10mL乙醇研磨效果最好

D. 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叶绿素条带会很快随溶液挥发消

【答案】B

可防止酸破坏叶绿素,应在研磨时加入,A错误;即使菜中【解析】CaCO

3

叶剪碎不够充分,但色素并没有减少,也可提取出4种光合作用色素,B 正确;由于研磨时乙醇挥发,故为获得10ml提取液,研磨时加入多于10mL 乙醇,C错误;叶绿素条带不会随层析液挥发消失,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近年诞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简单、准确地进行基因定点编辑。其原理是由一条单链向导RNA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通过设计向导RNA中20个碱基的识别序列,可人为选择DNA上的目标位点进行切割(见右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Cas9蛋白由相应基因指导在核糖体中合成

B. 向导RNA中的双链区遵循碱基配对原则

C. 向导RNA可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合成

D. 若α链剪切点附近序列为……TCCACAATC……

则相应的识别序列为……UCCACAAUC……

【答案】C

【解析】蛋白质由相应基因指导在核糖中合成,A正确;向导RNA中双涟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正确;向导RNA可通过转录形成,逆转录酶认RNA为模板合成DNA, C错误;由于a涟与识别序列的互补序列相同,故两涟碱基相同,只是其中T与U互换,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9.下列实验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现象描述合理的是

A.实验①

B. 实验②

C. 实验③

D. 实验④

【答案】A

【解析】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时,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液泡大,占据整体细胞体积的绝大部分,呈紫色,不同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不同,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A正确;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时,不能观察到核糖体,B错误;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洋葱根尖伸长区高度分化细胞长,液泡大,分生区细胞分化程度低,呈正方形,染色体经龙胆紫染色后呈紫色,形态清晰,但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呈紫色,C错误;线粒体需染色后才能观察到清晰的形态,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课本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0.位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

生物组成的符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答案】B

【解析】加入菌剂增加土壤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正确;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

促进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错误;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C正确;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个选择题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21.为了使牛仔裤呈现“穿旧”效果,在工业洗衣机中用酶洗代替传统的浮石擦洗,是目前重要的生产手段(工艺流程见下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纤维素酶在仿旧中的作用机理与其在洗衣粉中去污的机理相似

B.在上述工艺中,为重复使用纤维素酶,可选用适当的包埋剂固定化酶C.在上述工艺中,通过调节温度、酸碱度、处理时间可控制仿旧颜色的深浅

D.纤维素酶催化葡萄糖残基间磷酸二酯键的水解分解纤维素

【答案】BD

【解析】在仿旧和去污中,纤维素均作用于衣物,二者作用相似,A正确,A错误;由于纤维素酶较小,不能用包埋法固定化酶,B错误;改变温度、酸碱度和处理时间会影响酶作用的结果,控制仿旧颜色的深浅,C正确;纤维素酶催化葡萄糖残基之间的糖苷键水解分解纤维素,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加酶洗衣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

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2.为在酵母中高效表达丝状真菌编码的植酸酶,通过基因改造,将原来的精氨酸密码子CGG改变为酵母偏爱的密码子AGA,由此发生的变化有A.植酸酶氨基酸序列改变

B.植酸酶mRNA序列改变

C.编码植酸酶的DNA热稳定性降低

D.配对的反密码子为UCU

【答案】BCD

【解析】改变后的密码子仍然对应精氨酸,氨基酸的种类和序列没有改变,A错误;由于密码子改变,植酸酶mRNA序列改变,B正确,由于密码子改变后C (G)比例下降,DNA热热稳定性降低,C正确;反密码子与密码子互补配对,为UCU,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3.突变酵母的发酵效率高于野生型,常在酿酒工业发酵中使用。下图为呼吸链突变酵母呼吸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突变酵母乙醇代谢途径未变

B.突变酵母几乎不能产生[H]

C.氧气充足时,野生型酵母种群增殖速率大于突变体

D.通入氧气后,突变酵母产生ATP的主要部位是线粒体

【答案】BD

【解析】突变酵母细胞能进行正常的乙醇代谢途径,A正确;突变酵母细

胞可通过乙醇代谢途径产生[H],B错误;氧气充足时,野生型酵母可进行正常的有氧呼吸,突变体不能进行正常的有氧呼吸,前者释放能量多,增殖速率大于后者,C正确,突变酵母产生ATP的主要部位是细胞质基质,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糖代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4.人类ABO血型有9号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 A,I B和i)决定,血型的基因型组成见下表。若一AB型血红绿色盲男性和一O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婚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他们生A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8

B.他们生的女儿色觉应该全部正常

C.他们A型血色盲儿子和A型血色盲正常女性婚配,有可能生O型血色盲女儿

D.他们B型血色盲女儿和AB型血色觉正常男性婚配,生B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4

【答案】ACD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5.漆酶属于木质降解酶类,在环境修复、农业生产等领域有着广泛用途。下图是分离、纯化和保存漆酶菌株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是分离产漆酶菌株的首选样品

B.筛选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漆酶的底物,通过菌落特征挑出产漆酶的菌落

C.在涂布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在通过划线进一步纯化

D.斜面培养基中含有大量营养物,可在常温下长期保存菌株

【答案】BC

【解析】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但不一定含有产漆酶的菌株,A错误;筛选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B正确;在涂布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在通过划线进一步纯化,C正确,斜面培养基中含有大量营养物,可在低温下长期保存菌株,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的选择的相关知识,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三、非选择题

26.(8分)为了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下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下表),以保持标本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_______,其Na+/K+比与体液中______的Na+/K+比接近。

(2) 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显着降低,主要是因为______。

(3)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______。

(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______、______。

(5) 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

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______。

【答案】(1)NaHCO

3和NaH

2

PO

4

组织液(2)细胞失水

(3)传出神经、效应器

(4)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5)肉毒杆菌毒素、箭毒

【解析】(1)任氏液中NaHCO

2和NaH

2

PO,可以和对应物质构成缓冲对,维

持酸碱平衡,任氏液可以保持标本活性,成分应和组织液相似。

(2)任氏液中葡萄糖浓度提高到15%,会使细胞发生渗透失水,从而使代谢强度下降。

(3)该标本脑和脊髓损毁,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被破坏,则刺激感受器或传入神经不会有反应,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有反应,能发挥功能。(4)刺激坐骨神经,弓}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同时突触小泡通过胞吐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

(5)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会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肌肉表现为持续收缩;肉毒杆菌毒素阻断乙酰胆碱不能释放或箭毒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均会使突触后膜不能兴奋,导致肌肉松弛。

考点:神经调节

27.(7分)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下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_________分解产生的。

(2)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_________元素营养。

(3)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_________法,分别统计_________的种群密度。

(4)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着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_________(填序号)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

①好氧②光合放氧③厌氧④兼性厌氧

(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径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_________。

【答案】(1)蛋白质(2)N、P (3)五点取样法各种害虫(4)①③④

(5)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

【解析】(1) s是蛋白质中的标志元素。

(2)富营养化是水体中的N、P元素含量过高造成的。

(3)该稻田呈正方形,可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分别统计各种害虫的种群密度。

(4)稻田中有机物的分解主要通过好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以及兼性厌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5)水稻与藻类竞争光照和营养、同时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导致藻类数量减少。

考点:生态系统,种群

28.(8分)海带中含有植物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等激素,为研究激素对海带生长的影响,某研究组开展了系列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开展海带的组织培养,取海带的叶状体基部切块作为_____,转到含激素______的培养基上,经_____形成愈伤组织,再生成苗。

(2)右图为海带中的IAA和ABA与海带生长变化的关系。海带增长率与IAA含量呈_____(填“正相关”、“负相关”或“不相关”),海带在后期生长缓慢,原因是_________。

(3)已知海带成熟区段各部位ABA的分布无显着差异,则其在成熟区段中的运输方式____(填“是”、“不是”)极性运输。某研究组参照11月和5月海带样品的数据,配置了两份IAA+ABA的混合液,研究了在增加紫外线光照射条件下,混合液对单细胞绿藻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右图,分析可知IAA和ABA对绿藻的生理作用分别是______。

【答案】(1)外植体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脱分化

(2)正相关 IAA降低,ABA增高

(3)不是 IAA促进生长,ABA有提高抗紫外的能力

【解析】(1)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称为为外植体。组织培养过程中需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培养基中应含有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2)图中生长素含量减少,海带生长减慢,海带增长率与IAA含量呈正相关。ABA含量的增加,抑制了后期海带的生长。

(3)海带成熟区段各部位ABA的分布无显着差异,说明其在成熟区段中的运输方式不是极性运输。在正常培养和增加紫外光条件下,IAA和ABA对

全国卷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 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C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 ..的是( B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各界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 错误 ..的是( B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二、非选择题 (一)必做题 29、(10分)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和表示ATP或dA TP(d 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 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 TP的γ (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带有32P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α (填“α”、“β”或“γ”)位上。 (3)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1个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双链DNA分子经过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与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2带有标记。

2020高中生物高考题汇编

2020高中生物高考题汇编 一、单选题 1.豌豆子叶的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种子的圆粒对皱粒为显性,并且两对性状独立遗传。以1株黄色圆粒和1株绿色皱粒的豌豆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其自交得到的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则黄色圆粒的亲本产生的配子种类有 A.1种B.2种C.3种D.4种 2.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1与Ⅱ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 C.Ⅱ3与Ⅱ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D.若Ⅱ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 3.科学家通过对线粒体研究发现,线粒体的进化速度很快,线粒体上一个基因的突变速度大约是核基因的6~17倍。对该现象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线粒体内含有丰富的有氧呼吸酶,产生大量的ATP,为基因突变提供更多的能量B.线粒体DNA是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 C.线粒体中的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命活动没有影响,所以突变的基因容易保留下来D.线粒体中的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无核蛋白保护,易受诱变因子影响而发生基因突变 4.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S酶会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转化为溶酶体酶;

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6P标志的形成过程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 B.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溶酶体酶的合成 C.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 D.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会聚集在高尔基体内 5.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大量吸收葡萄糖 B.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ATP C.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 D.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少 6.黑藻是一种叶片薄且叶绿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分布广泛、易于取材,可用作生物学实验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黑藻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 B.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宜选用黑藻成熟叶片 C.质壁分离过程中,黑藻细胞绿色加深、吸水能力减小 D.探究黑藻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种类时,可用无水乙醇作提取液 7.人体内一些正常或异常细胞脱落破碎后,其DNA会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称为cfDNA;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脱落破碎,其DNA进入孕妇血液中,称为cffDNA。近几年,结合DNA测序技术,cfDNA和cffDNA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通过检测cfDNA中的相关基因进行癌症的筛查 B.提取cfDNA进行基因修改后直接输回血液可用于治疗遗传病 C.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能来自于脱落后破碎的胎盘细胞 D.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以用于某些遗传病的产前诊断 8.CDK1是推动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的关键蛋白。在DNA复制开始后,CDK1发生磷酸化导致其活性被抑制,当细胞中的DNA复制完成且物质准备充分后,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而被激活,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大麦黄矮病毒( BYDV )的M蛋白通过影响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而使农作物患病。正常细胞和感染BYDV的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017年高考新课标3生物试卷含答案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和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 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6.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2018全国卷1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答案、解析

2018全国卷1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6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解释】答案D考试知识点为生物膜系统,检测学生理解能力,光合作用光反应形成ATP在类囊体膜上,固有催化ATP合成的酶,A正确;细胞器溶酶体含有众多水解酶,功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其膜破裂后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正确;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小分子和一些大分子如mRNA可以通过核孔固C正确;线粒体DNA 位于线粒体基质,且生物膜的成分为蛋白质与脂质,呼吸作用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编码的酶与线粒体无关 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解释】答案B考试知识点为生物大分子\DNA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检测学生理解能力,原核生物拟核DNA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并不代表不与蛋白质结合,否则,如何转录?固本题答案为B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解释】答案A考试知识点为物质运输\植物细胞的失水,检测学生理解能力,酸性土壤中N2不能直接被小麦吸收,A错;植物根部可以通过主动运输选择性吸收土壤中的离子,松土有利于作物根的有氧呼吸,提供吸收矿质元素所需能量,过多施肥造成根部细胞外的渗透压比细胞内的高,进而失水烧苗。 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 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 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解释】答案C考试知识点为细胞培养,检测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甲组为对照组(其中甲组未加药物),乙丙为实验组,乙组为加X后的曲线,丙组为先加X后加D的曲线,若先加D,据题干中提供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其起始曲线应同甲组;选项D测试的是蛋白质结构决定蛋质质的功能。 5.种群密度是种族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面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生物试题试题(含答案)

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生物试题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答案】D 【解析】哺乳动物卵巢分泌的雌激素通过血液循环或体液运输作用于乳腺细胞,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结合,进入卵细胞内完成受精作用,是直接接触,所以D正确,A、B、C错误。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 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 【答案】B 【解析】细胞膜的完整性,可以选择性吸收物质,而台盼蓝染色剂是细胞不需要的有机物,若细胞膜 完整,则无法进入,而破坏后则可以进入,A正确;氨基酸不含有肽键,而双缩脲试剂用来检测蛋白 质中的肽键,B错误符合题意;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通过用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溶液或改良 的苯酚品红溶液,C正确;斐林试剂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还原性葡萄糖在水浴加热下还原成砖 红色,D正确。 3.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 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高中生物2020高考二轮复习:5生态题模块—高考考试试题分析

近6年高考题试题分析+答题策略 生态题模块 分析1:近6年16套题中选择题出现的概率75%,填空题出现概率75%。该模块16套试卷共185分,每套平均11.5分,占总分比重12.8%。 建议1:该模块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出现率与分值比重都比较高,明知必考且比重高,所以要深入研究该部分的答题策略。争取少丢分。 二、近6年高考试题汇编和分析 1.【2014年Ⅰ卷】30.(11分)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时间短,分析其主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 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3)据调查,近5(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未发生改变”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 “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度_____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填“ 个种群。5分)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年Ⅱ卷】31.(92.【2014,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20%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效率为10%~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戊丁乙丙种群甲 226.50 0.48 能量12.80 10.30 3.56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_____________。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_______________(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 之间的循环主要以和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 __________ CO的形式进行。2 分)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牌食物链10年Ⅰ卷】31.(3.【2015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64 62 42 63 69 55 72 个体数92 64 187 121 39 70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类类推。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

2017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新课标3卷)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部分)试题 全国卷3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和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理综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tRN 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 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 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

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 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6.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 二、非选择题: 2

安徽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答案

2012年高考安徽理综(生物部分) 1.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 B.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 C.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线粒体 D.经苏丹III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 1题。经吡啰红甲基绿染色,DNA被染成绿色,RNA被染成红色,因此可观察到细胞质被染成红色,细胞核被染成绿色,故A、B错。苏丹Ⅲ可将细胞内的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故D错。健那绿可将活细胞内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故C正确。 2.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2.题。Na+流入细胞是由高浓度流入低浓度,故为被动运输。Na+排出细胞是通过Na泵排出,也为被动运输。故本题选C。 3.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中产生了过量的运动神经元,它们竞争肌细胞所分泌的神经生长因子,只有接受了足够量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元

才能生存,并与靶细胞建立连接其他的则发生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脊椎动物细胞凋亡仅发生在胚胎发育时期 B.一个存活的神经元只与一个靶细胞建立连接 C.神经元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细胞编程性死亡 D.神经元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自动的细胞死亡 3题。脊椎动物的细胞凋亡在生命活动的每个时期均可发生,故A错,神经元细胞凋亡与否与是否接受了足够量的神经生长因子有关,所以,神经元的细胞凋亡并不仅仅由基因所控制,故C、D错,选B。4.假若某植物种群足够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A、1/9 B、1/16 C、4/81 D、1/8 4题。因感病植株在开花前死亡,故在杂交产生后代时,RR和Rr所占的频率均变为1/4,因为是随机交配,故为1/4R r×1/4R r→1/16rr,选C。 5.图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发 生在 A.真核细胞内,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 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B.原核细胞内,转录促使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以

高中生物 选修一高考题

选修一、三高考真题 1、(2013全国课标卷Ι)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习题: (1)制作泡菜是,所用盐水煮沸,其目的是。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目的是。 (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的过程。 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的中。 (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和等。 (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质量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原因是:。 2、(2013全国课标卷Ⅱ)临床试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实验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菌落,可用____ ___法或______ ___法将样本借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 (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_____ _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 (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A,B,C,D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A___ ____;含B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B_____;含C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D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D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择抗生素_______。 3、(2014新课标Ⅱ卷)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 是。 (3)示意图A和B中,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 后得到的结果。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

2018年北京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北京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A.Na+ B.二氧化碳 C. RNA D.胰岛素 2.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 A.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 B.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TP合成 C.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 D.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 3.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照光后DCIP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该反应过程中 A.需要ATP提供能量 B.DCIP被氧化 C.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 D.会产生氧气 4.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 B.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 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 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 5.用Xho I和Sal I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同一DNA片段,酶切位点及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分离结果如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1中两种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 B.图2中酶切产物可用于构建重组DNA C.泳道①中是用Sal I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 D.图中被酶切的DNA片段是单链DNA

29.(17分)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1)癌细胞具有无限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系统 发挥清除作用。 (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 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 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 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 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免疫。 (3)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请在下图中选择A或B填入④处,从C~F中选择字母填入①~③处。 (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

2018天津高考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及标准答案

生物部分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不受激素影响 C.不存在信息传递 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 2.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XY,雌株为XX;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高。以下为两种 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形成愈伤组织可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 B.幼苗乙和丙的形成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C.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X X D.与雄株甲不同,雄株丁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3.生物膜上不同类型的蛋白质行使不同的功能。下表中依据膜蛋白功能,对其类型判断错误的是选项膜蛋白的位置、功能膜蛋白的类型 A.位于突触后膜,识别并结合神经递质受体 B.位于靶细胞膜,识别并结合激素载体 C.位于类囊体膜,催化ATP合成酶 D.位于癌细胞膜,引起特异性免疫抗原 4.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 B)对无节律(X b)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在基因型为AaX B 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 B X b 类型的变异组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B.该细胞的核DNA数是体细胞的一半?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和a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 D.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 5.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mL锥形瓶中,加入40 mL活化酵母菌和60 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见下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B.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C.若降低10 ℃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 D.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 6.某生物基因型为A1A2,A1和A2的表达产物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即N1N1、N1N2、 N1N2三种蛋白。若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倍,则由A1和A2表达产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N1N2型蛋白占的比例为 A.1/3? B.1/4?C.1/8 D.1/9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4题,共44分。 7.(10分)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功能受多种物质影响,与血管健康密切相关。 (1)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可降低VSMC膜上Ca2+运输蛋白的活性,导致进入细胞内的 Ca2+__________(增加/减少),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上述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调节。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全国高考生物题(旧)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l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A.实行ATP的合成B.实行mRNA的合成 C.存有血红蛋白D.存有纤维蛋白原基因 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A.甲<乙,被动运输B.甲>乙,被动运输 C.甲>乙,主动运输D.甲=乙,主动运输 3.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乙组培养在光照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乙组来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 A.叶片不实行光合作用,只实行呼吸作用 B.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 C.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 D.维管柬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实行光合作用 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准确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水平。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进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31.(1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某同学从温度为55~65 C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回答问题: (1)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____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____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 (2)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____。 (3)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32.(11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回答下列与生态学相关的问题: (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有着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高考浙江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4年高考浙江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 1.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细胞胞吞的一定是固体物质 B.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易化扩散 C.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转运 D.胞吐过程一定会发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 2.下图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会抑制主根的伸长 B.施用IAA对诱导侧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C.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 D.与施用10-4 mol·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 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连续细胞系的细胞大多具有二倍体核型 B.某些癌细胞在合适条件下能逆转为正常细胞 C.由多个祖细胞培养形成的细胞群为一个克隆 D.未经克隆化培养的细胞系细胞具有相同的性状 4.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5.某哺乳动物体细胞在培养中能够分裂,在培养过程中将适量的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和某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加入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可观察和测 量到() A.G1期变短,该期有大量3H-TdR进入细胞核 B.S期变长,该期有DNA复制和核糖体的增生 C.G2期变短,该期细胞核中有组蛋白

D.M期相对较短,该期细胞的核膜始终完整 6.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30.(14分)某种细胞分裂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细胞分 裂素浓度(g·L-1)叶绿素含量 (mg chl· g FW-1) 光合速率 (μmolCO2· m-2·s-1) 希尔反应活力 (μmol DCIP Red· mg chl·h-1) 叶片氮含量 (%) 生物量 (g·plant-1) 0 1.58 6.52 13.55 1.83 17.65 0.5 1.82 7.82 25.66 1.94 22.95 1.0 2.34 8.64 32.26 1.98 27.44 2.0 2.15 8.15 27.54 1.96 2 3.56 注:①chi-叶绿素;FW-鲜重;DCIP Red-还原型DCIP;plant-植株。 ②希尔反应活力测定的基本原理:将叶绿体加入DCIP(二氯酚靛酚)溶液并照光, 水在光照下被分解,产生氧气等,而溶液中的DCIP被还原并发生颜色变化,这 些变化可用仪器进行测定。 请回答: (1)希尔反应模拟了叶绿体光合作用中阶段的部分变化。氧化剂DCIP既可用于颜色反应,还可作为。希尔反应活力可通过测定DCIP溶液的颜色变化得到,也可通过测定得到。 (2)从表中可知,施用细胞分裂素后,含量提高,使碳反应中相关酶的数 量增加。 (3)幼苗叶片中的细胞分裂素主要由产生。合理施用细胞分裂素可延迟,提高光合速率,使总初级生产量大于,从而增加植物的生产量。 31.(12分)为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某同学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取蛙1只,捣毁该蛙的脑,将其悬挂起来。 ①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如图),观察是否 屈腿。 ②洗去H2SO4,再用1% 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 测量该刺激与屈腿是否同时发生。 ③分离得到该蛙左后肢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用电刺激直接 刺激腓肠肌观察其是否收缩。

2018年高考全国卷1生物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

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三、非选择题:共174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生物试题 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B.三者都含有DNA 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2.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3.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皮肤血管舒张 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D.用酒精擦拭皮肤 4.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 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

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6.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 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 A.250、500、0B.250、500、250 C.500、250、0D.750、250、0 29.(11分)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合理施用氮肥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内,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___,在细胞核中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___,叶绿体中含氮的光合色素是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