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_第十章 第二节 二.社会工作的研究范式_2010年版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_第十章 第二节 二.社会工作的研究范式_2010年版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_第十章 第二节 二.社会工作的研究范式_2010年版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61726767.html,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b61726767.html, 1、社会工作研究可以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和( )。

A:本体理论研究

B:本体实务研究

C:实务理论研究

D:知识研究

E:整体研究

答案:D

解析:社会工作研究可以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和知识研究两层次,后者又包含逻辑并列的本体理论研究和本体实务研究两部分。

2、( )是构造社会工作理论的基础。

A:研究方法

B:具体技术

C:研究范式

D:研究过程

E:方法论

答案:E

解析:方法论是社会工作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造社会工作理论的基础。科学的方法论有利于客观地描述、理解和解释社会工作中的各种现象,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的各自特征及其互动特性。

3、问卷设计的核心是( )。

A:封面信

B:问题和答案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第8章初级习题:社会工作研究

单项选择题 1.定量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是【】。 A.存在主义 B.实践主义 C.唯物主义 D.实证主义 【答案解析】:D定量研究基于实证主义方法论,在严格设计的基础上,采用定量测量手段,注重变量的操作与测量,收集资料并对此进行统计分析。其功能在于揭示和描述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问卷调查、实验研究都是定量研究的常用方法。2.下列属于定性研究特点的是【】。 A.注重研究问题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B.先有研究假设,后收集资料验证 C.注重研究对象的个别性和特殊性 D.其研究发现可作推论 【答案解析】:C定量研究注重研究问题的普遍性、代表性及其普遍指导意义,其研究结论在随机抽样时可以推论。定性研究则注重研究对象,有助于发现研究问题的个别性和特殊性,研究发现不作推论。 3.问卷的核心是【】。 A.标题 B.指导语 C.问题 D.答案 【答案解析】:C问题是问卷的核心所在,有态度、行为和状态三种类型。 4.下列关于社会工作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工作研究是以能力欠缺的个人为对象 B.社会工作研究注意采用个体工作视角 C.由于社会工作注重个人的价值与尊严,因此社会工作研究最好采用个案研究方法D.由于社会工作较注重实践,因此社会工作研究者可以同时是资料收集者、分析者与研究结果的应用者 【答案解析】:D社会工作研究的成果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指导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者也可以同时成为研究者和成果使用者。 5.在定量研究的准备阶段,假设“社会工作者实务能力越强,服务对象积极改变的可能性越大”是【】。 A.差异式假设 B.单一性假设 C.条件式假设 D.多重性假设 【答案解析】:C定量研究建立研究假设阶段,假设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假定。研究者可以根据实践经验、考察信息、资料回顾等方法,提炼所需探讨的变量关系。研究假设通常可以采用条件式和差异式两种形式。条件式假设,如“社会工作者应变能力越强,服务对象积极改变的可能越大”;差异式假设,如“男女失业者在得到同样的货币福利后,其求职行为有所区别”。研究者应该根据实际研究的目标,提出合适

深圳社会工作研究

深圳社会工作研究 深圳市民政局刘润华 一、基本架构 (一)格局定位:政府主导发展。 (二)路径定位:民间运作体制。 (三)队伍定位:专业化职业化。 二、主要措施 (一)学习香港:建立督导制度。 (二)拓展空间:设置社工岗位。 (三)购买服务:社工岗位起步。 (四)培育载体:发展社会组织。 (五)形成合力:整合各种资源。 三、总体评价 (一)主要数据:两千多名社工。 (二)全面推进:多层级多领域。 (三)把握关键:推进“去行政化”。

深圳社会工作研究1 深圳市民政局刘润华 1992年12月,深圳市成立社会工作者协会,开始关注、思考和探索社会工作。2006年12月,民政部在深圳召开“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成为深圳社会工作的新起点。2007年10月,市委市政府颁发《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及七个配套文件(简称“1+7”文件),对社会工作的体制机制,及其具体业务和操作方法等主要措施,都进行了制度性安排。经过多年探索,深圳已初步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模式。 一、基本架构 深圳社会工作的基本架构包括政府主导发展、民间运作体制和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三部分。这个架构决定了深圳社会工作的工作格局、发展路径和队伍建设。 (一)格局定位:政府主导发展。 各国经验告诉我们,社会工作一般需要经过缓慢的自然发展过程,基本上不是基于官方推动,而是源于民间,以及发展和完善于民间。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公共服1本文没有明确说明的数据均为深圳市的数据。

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服务的方法和技巧也日臻完善,进而形成科学的社会工作方法和制度。在这个过程中,从简单的经验积累到严谨的科学探索,乃至制度性安排,其主要推手都是非官方的社会组织。 由于种种原因,无论是发达程度,还是在公共服务中扮演的角色,乃至民间性等方面,深圳的社会组织都远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如果坐等其自我发展,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为解决社会组织功能缺位问题,深圳市政府主动走上前台,开展试点,构建制度,引领发展,探索出一条由政府主导发展社会工作的新路子。 1.强化决策系统。成立由市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并将其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内设社会工作处),从而形成统一的决策系统。领导小组作为市级架构,有足够权威,但作为非常设机构,容易被“虚”化。为避免出现类似问题,该领导小组将具体的职责和工作交由民政部门承担,有效地统筹和协调全市开展社会工作2。 2.形成上下联动机制。深圳推进社会工作的主体包括市属部门和区、街道,形成“上下联动的机制”。一是各试点单位都自觉接受该领导小组的统筹,凸显了市级决策系统的领导地位;二是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和基层的主体作用,更贴近服务对象,更好地提供服务;三是保证政策信息传导真 2各区均构建了类似的管理体制。

第十章矫正社会工作

第十一章矫正社会工作 教学目的:矫正社会工作因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而使其服务有很多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独特内容与方法。本章主要教学目的在掌握矫正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与价值观的基础上,有效的开展矫正社会工作专业的服务活动。教学重点:矫正社会工作的内涵、特点、功能,矫正对象的需求及问题。教学难点:运用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开展矫正社会工作。 教学方法与手段:情境引导法、案例分析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矫正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特点、功能,矫正社会工作对象的需求与问题。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及发展,矫正社会工作主要工作内容与基本工作方法。自学内容:中国内地的社区矫正制度。 课外作业: 1.什么是矫正社会工作?它包括哪些内容? 2.矫正社会工作是如何产生的? 3、矫正对象有何种问题与需求? 4、矫正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有哪些? 5、什么是社区矫正,我国社区矫正包括哪些内容? 6、简述个案管理模式的概念、程序及应注意问题? 参考文献:社会工作方法实务,邓恩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库少雄,社会工作实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第2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社会工作实务》,2012 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初级,中国社会出版社 第一节矫正社会工作概述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矫正原是医学上的专门用语,意指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使身体部位的形状或机能方面发生畸变的患者得到康复,以重新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的过程。 矫正社会工作是指将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是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罪犯 (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或刑释期问,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服务,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活动。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

社会工作18种常用理论

社会工作18种常用理论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二、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四、镜中我理论 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 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1901~1972),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和理论生物学创始人,50年代提出抗体系统论以及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系统论,并倡导系统、整体和计算机数学建模方法和把生物看作开放系统研究的概念,奠基了生态系统、器官系统等层次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六、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研究

研究:一个人真的提出问题,并以系统的方法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社会研究是一种有社会学家、社会科学家以及其他一些寻求有关社会世界中各种问题的答案的人们所从事的一种研究类型。 社会学研究方法是只社会学研究经验的方法。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社会研究的过程的逻辑和哲学基础。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 方法的体系。分为:实证主义方法论(定量),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定性研究)包括哲学基础、逻辑、范式,客观性 研究方式: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具体方法和技术: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 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处于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最具体的层面,具有专门性,技术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包括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抽样方法、测量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定性

研究过程:确定课题并将其系统化,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资料的收集,资料的处理和分析,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社会研究中的理论是指: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建设和命题 分为三个层次:宏观理论、中观(中层理论)和微观理论 宏观理论:一般性理论,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巨星理论,一种理论视角或所依据的一种理论背景 中观理论: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 微观理论:是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这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检验:它是由一组命题组成的,这些命题在逻辑上是相互联系的,这些命题中的一部分是可以通过经验来检验的 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理论,解释越精确的理论越是好理论,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理论 理论的构成要素: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 概念:对现象的一种抽象,他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潜在可观察,精确的,理论重要性 变量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子范围,不同属性或不同亚文化的概念)的概念,而那些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取值的概念叫做常量,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中介变量(处在在复杂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出于自与因之间的位置,表明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一种途径和方式) 命题是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之间的陈述,在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命题形式就是假设 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之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命题是有概念构成的,理论是由命题构成的 关于一个概念之间的特征或多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叫陈述, 假设的三种陈述方式:条件式,差异性陈述和函数式陈述 理论的两种推理模式: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从一组具体的观察结果推导出一般性的规律或法则,系统的提出问题,提出带规律性的结论,建构解释先行的理论至关重要 演绎推理:是一般到特殊,从所检验的一般性理论开始,然后到现实中去观察、收集资料,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领域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章节练习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工作是一种()。 A.营利活动 B.提供物质救助的活动 C.专业助人活动 D.自发助人活动 2、在本职工作之外从事的、不计报酬的服务性或公益性工作,可称为()。 A.普通社会工作 B.行政性社会工作 C.福利性社会工作 D.专业社会工作 3、社会工作在社会层面的目标为()。 A.解救危难 B.促进发展 C.缓解困难 D.促进社会公正 4、下列关于社会工作目标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社会工作有为服务对象和社会两个层面的目标 B.在服务对象层面上,社会工作的目标是提供物质帮助、给予心理支持、和促进能力发展C.在社会层面上的社会工作目标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D.社会工作的目标是促进能力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5、在当代社会中,某些极度贫困者,因经济破产、家庭关系破裂而精神崩溃者,有自杀倾向的人,需要社会工作的专业援助,对此,社会工作者的主要目标是()。 A.解救危难 B.促进发展 C.缓解困难 D.促进社会公正 6、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基本功能之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是指()。 A.为贫困家庭提供所需物资 B.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援助 C.让服务对象过上富裕的日子 D.增进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增强他们的能力和权利 7、社会工作对社会的重要功能之一即是维持社会秩序,关于这一功能,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社会工作的这一功能是通过间接途径实现的 B.社会工作既强调社会秩序的重要,也强调通过完善制度解决问题 C.社会工作通过服务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这一功能 D.维持社会秩序这一功能是通过从上而下的管理实现的 8、“人在环境之中”的含义是()。 A.个人的问题产生于环境中 B.个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依存的 C.个人的社会性问题与环境有关,个人的生理问题与环境无关 D.在环境中解决个人的问题 9、社会工作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是()。 A.解决服务对象目前面临的问题 B.改善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 C.增强服务对象的能力和权利 D.“人在情境中” 10、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指()。 A.儿童和老人 B.所有社会成员 C.由于个人、社会或自然原因而陷人生活极度困难的群体 D.遭受各种灾害的人员 11、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是指()。 A.贫困群体扩大了 B.社会工作服务于全体社会成员 C.弱势群体的人数扩大了 D.社会工作服务的人数增加了 12、社会工作活动的主体是()。 A.社会工作者 B.社会工作机构 C.督导者 D.服务对象 13、下列不属于社会工作者直接服务角色的是()。 A.服务提供者 B.资源筹措者 C.支持者 D.倡导者 14、社会工作者面对服务对象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也要鼓励其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即“助人自助”。这体现了社会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 A.服务提供者

第十章 老年社会工作

第十章老年社会工作 案例: 李奶奶今年已82岁了,老伴去年去世。李奶奶共生有二子一女,均已成家立业。大儿子15年前留学美国,一家人现在美国定居;二儿子1969年到江西插队落户,早在1978年就上调县城工厂,娶妻生子,现在夫妻俩都被选拔在县政府当干部;小女儿从戏剧学院毕业当了演员,结婚后住在婆家,经常出外景拍戏。现在老房子里就李奶奶一人“留守”着,前几年李奶奶身体还算硬朗,这两年每况愈下,特别是老伴撒手人寰后,李奶奶总感觉到“下一个该轮到我了”。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临着诸多问题和需要,比如健康、生活照料精神或心理、社会需要等,案例中的李奶奶即是一例。那么什么是老年人,他们面临着哪些普遍的问题和需要?以老年人为工作对象的老年社会工作及工作内容和基本原则是如何? 第一节老年社会工作概念 一.老年期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一般称老年群体中60~69岁的人为低龄老年人,70~79岁的人为中龄老年人,80岁以上的人为高龄老年人。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在身体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参与社会活动、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心理需求等方面都有不一样的特点。许多低龄老人并不需要特别的服务,而大部分高龄老人都或多或少地需要一些社会服务。对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在服务规划和提供上要做特别的考虑。 二.老年人的需要 包括: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如重新就业工作、外出旅游等)、社会参与(如意愿表达、利益维护等)、婚姻家庭、居家安全、后事安排等(如子女生活、财产处置、后事操办等)。 三.老年人的问题 老年人问题,是由老化而引起的社会问题。包括因个人的老化而导致的问题,以及由于社会人口老龄化而出现的问题。 1.由老年人的特殊情况而产生的老年人自身的社会问题,称之为老龄问题的人道主义方面的问题。 2.由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绝对值和相对值上升,而导致的人口年龄化对整个社会所产生的问题,国际上称之为老龄问题在社会发展方面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 (1)国民寿命延长与老年慢性病增加; (2)家庭结构改变与无人照顾老人增加(“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增加); (3)工业化都市的迅速发展与老人生活环境的恶化; (4)教育文化进步与严重的代际隔阂; (5)医药发达与老人医疗费用负担; (6)老人闲暇的增多与社会交往的减少。 四.老年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资格 社会工作研究的一般过程

社会工作研究的一般过程 (总分:37.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总题数:15,分数:15.00) 1.社会工作定量研究准备阶段的首要工作是( )。 ?A.提出研究假设 ?B.进行研究设计 ?C.确定研究问题 ?D.进行研究操作化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 2.一般而言,定性研究的研究对象以( )方式获取。 ?A.概率抽样 ?B.非概率抽样 ?C.公开招募 ?D.街头访问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定性研究的准备阶段也需要选择调查对象和确定研究方法。一般而言,其研究对象多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抽取。与定量研究需要基于一定精确程度要求而确定较大容量不同,定性研究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个案,也可以有数十个。 3.定性研究的基本特色是( )。 ?A.从大量资料中寻找意义、模型或架构 ?B.把握当事者视角的事实和知识 ?C.与被研究对象进行互动 ?.将理论概念转化为可测量指标D.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分析解释是研究的核心所在。定性研究注重事实的本质和整体性,以当事者视角看待事、物、人和环境,细致探讨人与人、人与事的互动。从大量资料中寻找意义、模型或架构,以获取最真实、最丰富、最具意义的信息,但是这些目标很少有能被一致接受的标准。因此,把握当事者视角的事实和知识,是定性研究的基本特色。 4.研究报告是社会工作研究的最终成果,它可以分为普通报告、学术报告和学位论文三种。其中普通报告至少必须包含的内容是( )。 ?A.研究标题、研究发现、作者简介 ?B.研究问题、讨论与建议、成果应用 ?C.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发现 ?D.研究方法、讨论与建议、成果应用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质量良好的社会工作研究报告要大致体现如下的内容结构:①标题;②引论;③研究问题、目标和意义; ④文献问题;⑤研究方法;⑥研究发现;⑦讨论和建议;⑧附录;⑨参考文献。 5.定量研究的基本程序不包括( )。 ?A.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假没和制定研究方案 ?B.确定研究方法 ?C.通过分析、抽象和综合,得出研究结论 ?D.对事实进行归纳、概括或检验研究假设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定量研究是在严格研究设计的基础上,采用定量测量手段收集资料,并对此进行统计分析。它分为下列四个基本程序:①研究准备,包括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假设和制订研究方案;②资料收集,即采用具体方法收集资料; ③资料研究,对事实进行归纳、概括或检验研究假设;④总结阶段,通过分析、抽象和综合,得出研究结论。. 6.比较两个或儿个变量的关系,看看是否合乎情理指的是( )。 ?A.幅度检查

社会工作者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第八章社会工作研究

第八章社会工作研究 社会工作研究是社会工作和社会研究的交叉领域,也是与社会工作实务和理论紧密相关的工作技术,其目的在于获取客观、全面和深入的资料。 第一节社会工作研究的含义与功能 1、社会工作研究是获取和发现与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 相关的知识及事实的过程。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 会工作本土导向、民众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度、都可以 进行社会工作研究。 2、社会工作研究的主体是谁进行具体研究工作。可以是 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的直接关联者,也可以是其他人 士。前者是社会工作领域的实务工作者、教学研究人 员、政府工作人员、社会组织人员等;后者如第三方 市场研究企业、民间研究爱好者。 3、社会工作研究可以探究社会工作的理论、包括基础理 论(即说明为什么)和本体知识(即说明怎么办)。 4、社会工作研究可以剖析社会工作的实务,包括实务阶 段、人群、议题和场域。 5、社会工作研究的目标与社会工作的目标相呼应。其基 础目标是获取和发现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相关的知 识及事实;其中间目标是协助服务对象成长(即助人 自助)和促进火罐场景改善(即促“境”美好),从

而促进民众生活质量;其最终目标是促进社会的公平 正义。 6、社会工作研究必须遵守社会研究的基本伦理。 7、社会工作有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种范式。整合多种 方法的多角度测量可以更好地保证研究的整体质量。 8、社会工作研究的特征:1)以困难群体及其议题为主 要对象;2)采用社会工作视角;3)恪守社会工作伦 理和社会研究伦理;4)旨在促进实务、提升理论和 推进福利;5)提现研究者的角色多样性。 9、社会工作研究既要遵循社会工作伦理,又要恪守社会 研究的伦理。 10、社会工作研究的伦理:1)研究选题的伦理;2)社会 研究的伦理;3)社会工作的伦理。 11、社会工作者应该恪守研究选题的伦理。具体而言:1) 要注意研究的正当性、2)要注意实务的应用性、3) 要清楚经费来源。 12、社会工作研究者应该遵守社会研究的伦理。具体而言: 1)不采用欺骗手段获取资料;2)凑集资料时应该在 对方愿意的情况下进行;3)保持价值中立,不凭个 人意志筛选及运用信息;4)保证被研究者表达意见 的权利和机会,5)不给呗研究者带来危险和伤害;6) 对呗研究者隐私予以保密,不随意泄露;7)研究成

社工考研-社会心理学试题 第10章

第10章课堂小测验 1.下列哪种说法不是进化心理学家解释亲社会行为的说法? A 社会交换 B 亲属选择 C 互方式好感 D 群体选择 E 学习社会规范 2.艾米在校园里行走,突然看到一个人正跪在地上寻找从手指滑落的戒指。根据移情-利他假说,下面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艾米: A 对陌生人产生移情,于是她停下来帮助陌生人找寻戒指,不管这是否出于她的个人利益 B对陌生人产生移情,但她认为不能从帮助中得到多少回报,于是她决定不去帮忙 C 没有对陌生人产生移情,但是认出这个人是她所在的英语班级的助教。艾米希望在这门课程得到高分,她还是会停下来帮助陌生人找寻戒指D没有对陌生人产生移情,而且她认为不能从帮助中得到多少回报,于是她决定不去帮忙 3.下面哪种说法不是愉快心情会促进助人行为的原因? A 愉快心情让我们对情境进行积极的解释,因此我们认为他人都是好人 B 助人能延长愉快心情 C 愉快心情让我们更为关注社会规范,因而我们更容易意识到利他行为规范 D 愉快心情提升我们对自身的关注,使得我们更愿意践行自己的价值观 4. 弗兰克最近从大学毕业,从纽约搬家到旧金山自己出生的小镇上。现在他发现自己比从前更愿意参加亲社会行为。下面哪一种说法能够解释他这种改变? A 在小城镇的成长经历让他形成内化的利他主义价值观 B 他助人的意愿随周围情景的改变而改变 C 由于在校大学生更容易受到旁观者效应的影响,因而更不愿意提供帮助 D 在小城镇弗兰克更容易参加这种释放消极心情的行为 5.约翰在历史课上听到一个演讲时对很多问题都感到困惑,但是当教授在下课时询问学生有没有不理解的内容时,约翰却没有举手。因为教室里没有一个人举手,约翰猜想其他学生都理解了所讲内容。这个例子代表了下面哪种现象? A 网络学习小组 B 自证预言 C 终极归因错误 D 多元无知 E 规范从众 6.对亲社行为的研究发现有宗家信仰的人们: A 总是比无宗教信仰的人更多地帮助他人 B 在调查中报告自己和非宗教信仰的人有一样数量的助人行为 C 事实上,只有在能向自己和他人显示自己的虔诚的情形里,他们才比非宗家信仰的人更多地帮助他人 D 事实上比非宗家信仰的人更少地帮助他人 7.相比于西方文化,在互倚文化中的人们: A 更倾向于帮助团体内成员而非团体外成员 B 更倾向于帮助团体外成员 C 更倾向于参与亲社会行为 D 更不愿意表现英雄主义式的行为,而愿意持续地助人

社会工作常用的18种理论

社会工作常用的18种理论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二、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四、镜中我理论 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 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1901~1972),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和理论生物学创始人,50年代提出抗体系统论以及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系统论,并倡导系统、整体和计算机数学建模方法和把生物看作开放系统研究的概念,奠基了生态系统、器官系统等层次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六、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研究

` 研究:一个人真的提出问题,并以系统的方法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社会研究是一种有社会学家、社会科学家以及其他一些寻求有关社会世界中各种问题的答案的人们所从事的一种研究类型。社会学研究方法是只社会学研究经验的方法。 社会研究的特征:研究的主体是社会,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研究的问题是科学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社会研究的过程的逻辑和哲学基础。规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分为:实证主义方法论(定量),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定性研究)包括哲学基础、逻辑、式,客观性 研究方式: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具体方法和技术: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处于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最具体的层面,具有专门性,技术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包括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抽样方法、测量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定性资料分析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

文档Word ` 资料的处确定课题并将其系统化,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资料的收集,研究过程:理和分析,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理论是社会研究的中心和目的,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在相关的命题社会研究中的理论是指: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建设和命题分为三个层次:宏观理论、中观(中层理论)和微观理论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宏观理论:一般性理论,框架,巨星理论,一种理论视角或所依据的一种理论背景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会行为为对象,中观理论:框架是一组述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这些命题可微观理论:这些命题中的它是由一组命题组成的,这些命题在逻辑上是相互联系的,以通过经验检验:一部分是可以通过经验来检验的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解释越精确的理论越是好理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解释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理论,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理论理论的构成要素: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精确的,潜在可观察,概念:对现象的一种抽象,他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理论重要性而那些只不同属性或不同亚文化的概念)的概念,变量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子围,(处在在复杂的因因变量和中介变量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取值的概念叫做常量,分为自变量、表明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一种途径和方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出于自与因之间的位置,式)命题是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之间的述,在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命题形式就是假设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之间关系的尝试性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命题是有概念构成的,理论是由命题构成的关于一个概念之间的特征或多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叫述,假设的三种述方式:条件式,差异性述和函数式述理论的两种推理模式: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系统的提从一组具体的观察结果推导出一般性的规律或法则,是从特殊到一般,归纳推理:出问题,提出带规律性的结论,建构解释先行的理论至关重要演

社会工作理论框架

社会工作理论框架

————————————————————————————————作者: ————————————————————————————————日期:

第二章社会工作理论范式:四个传统 (1)认识论: 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 (2)实证传统: 孔德。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虽然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证感觉经验的原则,并无太大差异。实证主义的目的,在建立知识的客观性。只要应用科学的方法就一定能找到客观事实。 (3)人本传统:卡尔罗杰斯。 主要观点: 1.强调人的责任;人们自己最终要对所发生的事情负责,这就是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基础。2.强调“此时此地”;只有按生活的本来面貌去生活,我们才能成为真正完善的人。只有生活在此时此刻,人才能充分享受生活。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会常常告诫你“今天是你剩余生命里的第一天”。 3.从现象学角度看个体;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他们鼓励自己能够克服自己所遇到的暂时的困境。 4.强调人的成长。让所有需要立刻得到满足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当人们眼前的全部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不会感到满意或幸福,而要得到满意或幸福则是永远地积极地寻求发展,这就是人的“自我完善”。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除非有困难阻碍我们,我们会不断朝着这种满意状态。 (4)激进传统: 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思潮并在后期结合女性主义理论等而产生,寄希望从更大的社会层面推动社会运动与变迁,实现改变。认为知识和兴趣不能二分,倡导结构分析,个人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在他们看来,个人解放和社会变迁也是社会工作的目标,变迁的脚垫在于政治行动和广泛的社会变迁。 (5)社会建构传统: 概念:现实是由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个人生理、发展进程,认知结构)构建而成的。 关键点:语言、知识、文化、环境 理论观点: 1.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现实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自己体验世界,并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字向他人描述他们的现实,进而打造属于自己的现实。 2.人们在发展对世界认知的过程都是积极的参与者、他们会与环境进行互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刺激。创造现实,主动或被动接受现实的塑造。 3.每个人的现实和知识是被旋转在历史和文化情境中的;现实是由这一历史和文化情境中的社会互动发展而成。 4.语言被用来表达个人的现实。文字是专制的。不同的人、行业或阶层使用的语言是不同的。 5.没有客观的现实,也没有一个所谓的真实。个人所构建起来的现实是别人无法完全理解的。 第三章心理动力理论(上)——精神分析和自我心理学 评价:关于自我取向的研究比较有效果,但是聚焦于个人,没用重视环境因素。

社会工作考研资料—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工作 王思斌认为“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这个定义指出了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即以利他主义的价值观为主导的帮助他人的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更确切地说,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服务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行善活动。这个定义还指出,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 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NASW)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活动,用以协助个人、群体、社区去强化或恢复能力,以发挥其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助于达成其目标的社会条件。 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2.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标准,以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为指导,运用专业的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 3. 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中处于较差的社会地位和缺乏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依靠自身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群体。 4.社会工作伦理 社会工作伦理:就是指社会工作人员在社会工作过程中自身所应具有的伦理价值以及在处理与案主、同事、服务机构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所应遵守的伦理准则。 5.伦理困境 伦理困境:由于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人们伦理价值观念的多样化,社会工作实践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冲突,面对这些冲突,社会工作者可能会左右为难,这就是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 6.案主自决 案主自决:是指社会工作实务中要确定的案主需要拥有的自由决定的空间,在其中,社会工作者有一定的义务去尊重案主做决定的权利,或肯定案主自我做决定的需要,并进而引进各项适当的社会资源或倚重其个人的力量,使案主在适当的时候做出适当的决定。 7.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既是一种社会运动,更是一种随着西方女权运动兴起而逐渐形成的妇女争取自己的权利、要求男女平等的社会思潮。 8.人类行为 人类行为:人类行为指个体一切外表行为、思想、感受、期望、自我观念等,是一个广义概念,

第十章社会工作研究题库8-1-8

第十章社会工作研究 题库8-1-8

问题: [多选]某青少年服务中心社会工作者小张为社区青少年开展成长小组以提高其自信水平,并采用实验 法进行设计。他首先招募了20名社区青少年,将其随机配对为A、B两组;其次运用自信量表对所有20名社区青少年进行测量,发现两组的自信水平非常接近;小张随后对A组开展了若干次小组活 动,B组则无任何专门安排;最后测量两组社区青少年的自信水平,并比较其差异。在此过程中()。 A.A组是控制组 B.自变量是几次小组活动 C.研究者采用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D.B组是控制组 E.两组最后测量结果的差异可以视为几次小组活动的效果 实验研究法。

问题: [多选]报告撰写和成果应用阶段,撰写的研究报告要与方法论和研究方法呼应,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报告结构应该依照定量研究范式展开;采用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的方法,研究报告要体现二者结合的特性。报告撰写还有注意的原则包括()。 A.研究标题应该引人入胜 B.研究建议应该重点突出 C.研究资料完整性和逻辑性 D.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结合 E.研究报告风格朴实积极 报告撰写的原则。

问题: [多选]社会工作研究是社会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社会研究的组成系统,下列关于社会工作研究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有()。 A.研究的对象是困难群体 B.采用社会工作视角 C.恪守社会工作伦理和社会研究伦理 D.治疗和预防社会问题 E.旨在促进实务、提升理论和推进福利 社会工作研究的特征。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61726767.html,/ 旅游景点

问题: [多选]社会工作研究并不只是完成类似于其他社会研究的阶段任务,在临床或宏观层面推动社会工作实务也是其目标之一。关于社会工作研究推动社会工作实务和宏观层面的目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研究应该有助于解决问题,从而对服务对象有所帮助 B.研究应该恪守社会工作伦理 C.研究的成果应该是可以上升到理论层面 D.研究应该可以预防社会问题的产生 E.研究应该改善服务对象的需求评估 社会工作研究的特征。

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课后习题-第一章至第十章【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 上篇社会工作总论 第一章社会工作导论 1.什么是社会工作?试比较各国对社会工作的不同理解。 答:(1)关于社会工作的,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义 ①陈良瑾等人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助人自助的专业性社会服务工作,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和专门的职业。 ②社会工作是为帮助人们满足那些仅凭个人努力无法满足的需求而采取的各种有组织的做法;它视受助者为积极能动的主体,而不只是被动消极的客体;它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运用专业的方法使受助者发挥潜能,以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它是一门以现代科学所提供的知识为基础的应用性社会科学。 ③我国学者李宗派、李增禄、徐震和林万亿等对社会工作的定义也是采用综合式的。 ④我们也倾向于从综合的角度给社会工作下定义,因为只有这样的定义才能使人们对社会工作产生全面、完整的认识。只是这样的定义表述起来稍嫌哕唆、累赘。鉴于此,我们认为,社会工作是遵循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平等公正的专业价值观,在社会服务及社会管理等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专业和职业。 (2)国际上关于社会工作的三种认识角度 ①把社会工作视为一种个人慈善事业。认为社会工作是社会中上层成员出于人道主义或

宗教信仰的驱使,对社会上贫苦及不幸者举办的慈善、施舍。 ②将社会工作视为由政府或私人社团举办的以解决各种因经济困难所导致的问题为目的的各种有组织的活动。如对社会上由于失业、贫困、疾病、老年、残障、精神疾患、孤寡等各种原因面临经济方面困难的人们的扶助与救济事业。 ③将社会工作视为一种由政府或私人社团所举办的专业服务。它不分性别、年龄与贫富,以协助个人发挥其最大潜能,使其获得最美满、最有意义的生活为目的。它的工作重心已不仅仅局限于对被救助者社会关系的调整与革新,也不仅仅局限于对被救助者物质的扶助,而且有专业的咨询服务,以协助他们自觉、自立及发挥潜能。其工作对象不只是若干贫困或遭遇其他社会问题的人,而且已延及一般大众或全体人民。 上述第一类大体上代表了社会工作发展的初期阶段的认识,第二类代表了目前大多数国家的认识与实践,第三类尚主要存在于发达国家。不过,随着世界各国不断向现代化社会迈进,第三类认识和实践正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同。 2.试述社会工作的几种主要分类方法。 答:社会工作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这些被学者所经常采用的标准包括社会工作所针对的问题的性质、社会工作的方式方法、社会工作的对象、举办机构的性质以及综合性标准等。社会工作主要的分类方法包括: (1)按社会工作方法进行分类 ①个案社会工作:以个人及单个家庭为对象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 ②小组社会工作:以一群人、团体或社团为对象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又称社会群体工作。 ③社区社会工作:以一群人共同生活的地区即社区为对象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

南京大学社会工作考研真题汇总

2010年南京大学 331社会工作原理社工的构成要素简答题 社工功能(联系我国社会工作联系实际)论述题 转型期社工模式特点简答题 价值观对社工的意义论述题 大卫豪的社工理论结构模式简答题 社工与社会福利的关系(此题为论述题) 小组工作三模式内容简答 社会行政的功能(督导激励)简答题 2010年南京大学 437社会工作实务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30分) 1.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2.基线测量 3.预估 4.社会救助 5.社区照顾 6.学校社会工作

二.简答 1.优势视角 2.通用过程模式四个基本系统及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 3.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接案阶段怎样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 三.论述 1.什么是直接介入策略?直接介入有哪些具体行动策略 2.爱登选择模式 四.案例分析(一个案例分析,总共50分) 关于学校社会工作的 2011年南京大学 331 社会工作原理 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什么是社会工作 1 2、对社会工作的多重理解 3、慈善组织会社及其基本工作方法 4、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特点

5、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中的服务传递者 6、社会福利的模式和类型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 1、社会工作的功能 2、社会工作的道德要求和伦理守则 3、联系实际简述社会工作的角色 2011年南京大学 331 社会工作实务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社会工作实务 2、改变媒介系统 3、社会工作服务协议 4、直接介入 5、反移情 6、结案 二、简答(共70分) 1、儿童的需要(10分) 2、老人社区照顾的内容(10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