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石油发布信息化成果报告

中国石油发布信息化成果报告

中国石油发布信息化成果报告
中国石油发布信息化成果报告

中国石油发布信息化成果报告

2010-03-31 16:54: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 跟贴 0 条手机看新闻

2010年3月3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有关要求发布了《中国石油信息化成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公开发布信息化成果报告在中国石油还是第一次,也是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信息化管理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是主动与国际接轨,提高公司透明度,履行经济、政治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有关领导、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宜林出席发布会并讲话。

中国石油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一直致力于深入贯彻党和国

家“两化融合”战略部署,推进企业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信息化纳入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目标体系之中,列为实施“资源、市场和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保证措施之一。结合现阶段信息化特点,提出

了“统一、成熟、实用、兼容、高效”的十字方针,确立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六统一原则,明确了“化是过程、统是原则、建是重点、用是目的”的十六字工作要求,形成了“业务主导、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

“十五”以来,中国石油始终坚持按照总体规划建设集团公司级统一信息系统平台,持续加大信息化投入和推进力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和重大进展,实现了从独立分散向集中统一的跨越性转变,全面进入了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第二阶段。集团公司统一的信息网络体系全面形成,12个国内区域网络中心、5个海外区域网络中心,将国内大庆油田、兰州石化、西气东输等149家成员单位和45个海外分支机构就近接入广域网,为信息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保障。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气储运、市场销售等领域的生产运行管理系统全面上线运行,大幅提升了主营业务的生产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集中统一部

署的ERP系统在销售、天然气与管道、装备制造3个业务领域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全面建成应用;在勘探与生产、炼油与化工、海外勘探开发、工程技术、工程建设等业务领域搭建了统一平台,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支持作用日益凸显。全球规模最大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有效提升了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全球功能最全、用户最多的健康安全环保系统,有力支持了HSE管理体系建设。45万个用户的办公管理系统年收发文330多万份、年办理合同20万份、年处理报销单据175万张,电子邮件系统年收发邮件7000万封,信息门户年加载文档230万份、被国资委评为中央企业网站绩效第一名,视频会议系统年召开会议300余次,基础应用系统已经成为各单位和广大员工的日常工作平台。目前,中国石油已累计建成了40个集中统一的信息系统,为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全新手段,大幅提升了生产运行效率、经营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

报告总结了截止2009年底的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成果,概括了中国石油信息化工作全貌,展现了信息化能力和价值,彰显了中国石油不断增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化概览、信息化发展、信息化价值三个部分;从指导方针、实施方法、基础能力、组织架构、总体规划等九个方面介绍了中国石油信息化工作概况;从生产运行管理系统、经营管理系统、基础应用系统、基础设施、技术队伍、管理制度六个方面总结了“十五”以来中国石油信息化成果;从建设方法、建设过程和深化应用三个方面分析了信息化对提升中国石油生产经营管理的作用和价值。最后,报告对2010年及“十二五”的中国石油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展望。

中国石油信息化报告的发布,必将进一步激发广大员工关注信息化建设的热情,形成公司全员参与信息化的良好氛围;必将进一步加快信息化与各项业务的深度融合,大幅提升集团公司信息化整体水平;必将在中国石油与社会之间架起新的沟通桥梁,使社会各界能够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中国石油的信息化发展状况,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形象,促进企业与社会的互动和双赢

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和基本思路

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和基本思路 一、中国信息化的历史回顾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1993年以前)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我国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情况下,计算机工业界认识到,发展我国计算机工业,应该从过去的以研究制造计算机硬件设备为中心,迅速地转向以普及应用为重点,以此带动研究发展、生产制造、外围配套、应用开发、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等工作。 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事业是关系四个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战略问题,它不仅是直接从事这一事业的科研和生产部门的事,还要求冶金、石油、化工、轻工、建材、纺织等部门密切协同和大力支持,共同奋斗。为了振兴我国计算机和集成电路事业,为推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1982年10月4日,国务院成立了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同年12月8日至12日,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系列型谱专家论证会,确定了我国在此后一个时期,发展大中型计算机,小型机系列机的选型依据。 1983年5月15日,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规划会议。会议提出了若干政策措施,正确处理自己研制与技术引进的关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抓紧、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把品种、质量放在首位,要把发展中小型机、特别是微型机、单板机作为重点方向;要面向应用,大力加强计算机软件工作,迅速形成软件产业;把计算机的推广应用作为整个计算机事业的重要环节来抓;加速人才培养,建立一支强大的科技队伍。 1984年中央领导同志及时指出,新的“工业革命”表明,西方国家要从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这对我们向四化进军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强调要发展现代化的信息系统,要普遍应用电子计算机等。为研究我国新技术革命的对策,国务院成立“新技术革命对策”小组,组织了计算机专项和光纤通信专项研究。 1984年9月15日,国务院发出通知指出,为了迎接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加速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必须有重点地发展新兴产业。在现代新兴产业群中,信息产业是最重要、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核心因素。要逐步装备我国的信息产业,并以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为改造传统工业服务。应当把电子工业摆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为了加强对

国内外信息化发展比较研究

摘要: 二十一世纪,已成为信息的时代,这个世纪哪行哪业想要立足于市场都离不开信息,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企业要实现基业常青,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必由之路,培育信息化文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然而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设计、制造等部门的应用,形成了一批分立的、单项应用系统。许多的发达国家在诸多领域信息化水平都远远超出了我国,作为我们中国企业必须认清现状,谋求进步与发展,全面达到企业管理信息化。 关键词:国内外;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信息化建设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发展比较研究 1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企业信息化(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1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主要体现的几方面: 1.可以加快企业的内外部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2.企业资料信息可以系统整理,快速调阅,防止人工出错遗漏 3.方便管理,信息技术无论作为企业的战术手段还是战略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益,但这并不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单方面可以实现的 1.2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有57.7%的中小企业都已经信息化。随着政府大力推广信息化建设和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我国企业已认识到企业网站的重要性。业内人士指出,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的增长,将会拉动整个IDC行业市场的迅猛发展,如虚拟主机,企业邮箱,智能建站,托管租用等。我们相信,企业信息化建设必将成为互联网基础行业的另一个亮点。 从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整个IDC行业由于各种类型企业的信息化需求而稳步发展。追溯中国IDC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国内的IDC是随着网站的迅速发展而超常规发展起来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商业网站上。进入2009年,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希望借助自己的网站来达成商业交易。 信息化建设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因此,把握市场发展的脉搏,充分利用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借助优秀互联网服务,打造优质信息化通道,将有助于

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与建设策略

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与建设策略 发表时间:2017-01-13T11:01:42.1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30期作者:孟显军[导读] 摘要:面对勘探开发新区和海外更加复杂的勘探开发对象、更高的要求、更加复杂的施工环境,井筒工程技术与管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 克拉玛依市金牛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 834008 摘要:面对勘探开发新区和海外更加复杂的勘探开发对象、更高的要求、更加复杂的施工环境,井筒工程技术与管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国际石油行业已经将信息技术作为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核心手段之一,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了石油工程施工方案优化、施工过程实时决策和精细化管理,国内企业在这方面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以中国石化为例,其石油工程领域信息化没有与勘探开发业务同步发 展,信息分散采集缺乏共享、工程软件系列化配套思路不明晰、对重点工程项目的决策支持能力弱,因此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更大的差距。按照中国石化打造上游长板和石油工程技术铁军的要求,需要针对存在的不足和实际需求,通过建立规范高效的现场数据采集模式,建设全面而又完善的石油工程数据中心、集成的生产运行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配套完善的专业软件系列,来全面提升石油工程领域的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石油工程;信息化;建设策略 【正文】: 一、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与建设策略的现状与趋势国外石油工程信息化的现状与趋势从世界范围来看,国外很多的石油公司已将信息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方向与核心战略,如Shell、ExxonMobil等石油公司的信息化水平已从单一业务领域发展到集成应用,实现了信息化技术与管理的有效地融合。信息化的发展与应用产生了效率和油气生产力的飞跃,在石油工程中占据越来越高的地位,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石油工程信息化的现状与趋势与国外石油工程的信息化发展模式相比,国内的石油公司在这方面做的不尽相同。其中,中国石化围绕自身的发展战略开展了信息化建设战略,它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明确目标积极发展,以尽快实现石油工程信息化的发展和整体技术的进步。 二、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分析 2.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 基础设施的建设是石油工程开展的前提,所以对基础设施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石油工程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了对主干网和重点油井卫星网一级企业内部主干网这三个方面进行建设,工程较大且复杂,并且每个地方的企业有各自的特点且在能力上、技术上有着显著的差异,良莠不齐。例如偏远地区企业和城市里小型企业之间的差异巨大,信息化建设就显得特别困难,但是要想落实好石油工程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先从源头上进行信息化,所以石油工程基础设施对信息化建设有强烈的需求。 2.2生产管理对信息化的需求 每个石油企业都有独特的对生产管理的方式,都能实现自身企业管理上的系统化管理,使信息在企业内部进行共享,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是,石油工程作为一个浩大且复杂的工程,光靠一家石油企业是远远不够的,往往需要多家企业的配合,从而完成这个复杂庞大的工程。既然每家企业生产管理的方式不同,那么就需要一个综合的管理方法来管理参加石油工程的企业,所以,生产管理对信息化的需求也是迫切的,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生产管理系统来完成石油工程。 2.3专业软件应用对信息化的需求 石油工程信息化建设需要对专业软件的应用,很多石油企业对专业软件的引进和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革新,而且在应用上也表现的很积极,实践效果也很显著,为整个石油工程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三、石油工程信息化发展重点及策略 3.1整合提升,建立规范高效的现场数据采集模式石油工程施工现场涉及到多种队伍,现有与石油工程生产数据采集相关的系统主要有三类:一是中国石化统一推广的勘探开发源头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在各专业基层队独立部署应用,可实现一部分数据的采集上传;二是各专业的现场业务处理系统,该系统具有现场数据采集和专业业务处理功能;三是中国石化统一建设的井场生产信息集成应用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实现钻井、测井、录井、试油专业的现场生产数据采集、传输和发布,但该系统尚未推广应用。下一步应该结合以上系统的特点,建设更加高效的采集模式。 3.2继承扩展,建设石油工程数据中心 随着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原有“分专业建库、纵向管理”的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业务的发展。为解决企业层面的数据集成难题,中国石化正在试点建设勘探开发数据中心,主要对各类数据进行统一组织管理,为油田综合研究和勘探开发生产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数据中心涵盖了地质研究成果数据以及大部分的测井、录井、试油数据。这些数据都是石油工程应用所需的数据,因此无须重复进行石油工程数据中心建设,只需在勘探开发数据中心基础上,扩展石油工程生产过程数据,实现对石油工程业务应用的全面支撑。主要开展的工作包括:扩展石油工程业务的源头数据采集、业务模型、数据模型和相关的信息化标准;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和服务等应用勘探开发数据中心已经建成的平台工具软件;按照一体化的部署,扩展石油工程数据(施工运行、队伍管理、市场管理、工程科研等)。 3.3优化流程,建设大生产运行系统 目前,由于不同专业之间、相同专业的不同单位之间存在生产管理流程和管理模式上的差异,自行开发建设的生产运行管理系统并不完全一致。需要建立标准化的生产运行管理流程,突破专业和单位局限,以井筒施工为主线,抽取主要流程开发建设多专业集成的生产运行系统。通过网络将现场施工和经营管理的各部门组织在一个“虚拟办公室”内,通过信息的实时采集和指令的实时传递,实现网络协同调度,提高生产运营的效率和科学性。 3.4提升层次,建设石油工程决策支持系统 通过集成施工过程数据和成果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和可视化技术,为钻井、井下特种作业、地面及海工等工程方案优化、施工关键环节参数优化和施工故障处理提供专家决策环境和信息支持,最终实现团队决策、远程决策、及时决策、科学决策的目标,实现石油工程技术从经验型决策向科学决策跨越。 优选优配,建立完善的石油工程专业软件系列

中国石油天然气信息化报告.doc

背景资料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行业地位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中排名第5位 总经理:蒋洁敏 2010年3月3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有关要求,向社会发布了《2000——2009中国石油信息化成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该报告是中石油首次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公开发布,在中石油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报告的发布在提高公司透明度、履行经济、政治和社会责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报告总结了截至2009年底中石油信息化的工作成果,概括了中石油“十五”以来的信息化工作全貌,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化概览、信息化发展、信息化价值三个部分,从指导方针、实施方法、基础能力、组织架构、总体规划、十年历程等9个方面介绍了中石油信息化工作的发展和建设轨迹,从生产运行管理系统、经营管理系统、基础应用系统、技术队伍、管理制度6个方面总结了“十五”以来中石油信息化建设成果。 IT整体规划 中石油的信息化工作管理体系由集团公司领导小组、集团公司信息管理部及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部构成。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审查和批准信息技术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和经费预算,协调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集中统一和资源共享等重大事项。信息管理部是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组织编制信息化建设规划、年度计划和经费预算,组织和指导所属单位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实施和运行维护,制定和实施信息技术管理制度、政策、标准和规范。 包括油气田企业、炼化企业、销售企业、海外企业和天然气与管道储运企业等在内的9家专业分公司信息部门按照集团公司统一安排,负责组织本业务领域相关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所属企业事业单位的信息部门负责本单位的信息化工作。

关于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与建设策略的思考

关于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与建设策略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9-08-02T10:48:51.6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作者:徐锐 [导读] 摘要:石油能源作为世界范围各类型资源中最重要能源形式之一,能源开发情况直接反应出一个国家能源实力及经济实力,换言之,石油工程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红岗采油厂吉林省大安市 131300 摘要:石油能源作为世界范围各类型资源中最重要能源形式之一,能源开发情况直接反应出一个国家能源实力及经济实力,换言之,石油工程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信息化背景,为实现石油工程高水平管理,应全面实现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应用与管理,以促进石油工程信息化建设,这对石油工程整体建设及发展都尤为重要。文章主要针对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与建设策略进行分析,结合石油工程信息化发展现状,通过对信息化发展需求与建设策略进行深入探索,更好实现石油工程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 关键词:石油工程;信息化建设;数据库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石油资源重要性不断提升,各行业对于石油需求量逐渐增加,各国家对于石油工程建设越来越重视,而实现石油工程信息化建设可有效促进石油行业快速发展,并确保石油效益最大化。信息化技术自身具备显著优势,如何发挥其技术最大价值以实现信息技术与石油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机融合是目前石油工程领域人员高度关注的问题。在石油工程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切实结合实际需求,对石油工程信息化建设与需求进行科学分析,避免盲目跟风,出现信息化建设问题等。 一、石油工程信息化近况 在信息技术发展影响下,发达国家石油企业都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主要战略目标,同时信息化建设也逐渐渗透到企业各业务流程之中,确保了业务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1]。一些企业还以先进数据库为核心,实现了石油产业板块科学划分,为世界一体化决策平台形成创造了良好条件,使得石油运营效率快速发展。一些企业则利用IT信息服务研发与并购措施,研发了符合企业发展的软件体系,更好促进自身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我国在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同时,也有效运用其先进信息技术,并引进地球科学与钻井系统,将其与生产信息系统有效整合。这不仅确保地质勘探数据信息标准具有较强统一性,各管理体系也到完善,数据整合能力快速提升,并取得了良好成果。 二、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 (一)创建数据库 石油企业在发展期间都创建了数据库,但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数据库缺乏科学性现象逐渐明显,数据收集缺乏科学性与完整性、数据分析水平较弱等,使得石油数据系统与石油工程信息化结合存在问题。因此应提高数据库创建重视程度,其中数据信息科学收集、整理与分析也是所有石油企业关注重点[3]。在优化石油企业数据库时,才可实现石油工程信息化发展。 (二)建设基础设施 良好的基础设备是促进石油工程信息化发展能力提升的基础。在地势与经济规模因素影响下,各企业石油工程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着不同,使得石油工程信息化发展受到一定影响[2]。为了实现石油工程信息化发展,需要提高经济与技术投入力度,确保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这才可在基础上实现石油工程信息化发展,缩短与发达国家石油工程之间的距离。 (三)生产管理需求 在石油企业运营期间,不仅技术与资金具有重要作用,生产管理也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力。因此石油企业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创建科学合理的石油生产管理体系。石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仅结合个体力量就会出现相应问题,因此还需要通过科学方法科学调整与控制内部所有力量,并与外部进行有机整合与协调,想要实现某一目的也需要符合其需求的生产管理体系,确保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技术与资源共享,其中还应不断强化与企业外部交流与合作能力。与此同时,石油企业在实现生产目标与发展方向时,生产管理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在客观因素影响下,许多石油企业还不能实现这一目标,使得生产管理缺少先进性,管理模式局限性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应利用科学方法确保我国石油企业生产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四)系统软件的运用 石油企业想要科学运用信息化技术,还需要具有符合自身需求的配套系统与软件,以此实现石油工程信息化发展。当前在科学技术发展作用下,所有石油企业都提高投入力度确保信息化软件开发力度快速提升,同时在石油业务中有效运用研究成果,确保石油工程信息化发展具有良好保障与技术支持,但还需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利用专业软件的开发实现石油企业信息化快速发展。 三、石油工程信息化建设措施 (一)制定数据系统 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创建数据系统可有效实现与强化石油工程信息化建设力度,因此结合石油企业发展需求创建数据系统具有较为重要作用。以我国石油工程信息化发展状况为基础,需要进行石油工程数据信息科学分析与统一处理,这时需确保数据信息存储在相同的数据系统中,这可为石油工程规划与开发期间有效运用数据资源提供良好保障,同时还可实现数据信息共享与交流,而其还可为石油地质勘探工作提供具有较强精准性数据信息[4]。为了常见数据系统就需对现场数据信息收集与整理,进而确保数据信息来源集聚科学性与真实性。相关工作人员也需要不断优化与改进数据系统,促进数据分析与整理能力不断提升。 (二)发展策略 石油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还需要以发展策略为依托,确保其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因此想要实现石油企业与石油工程信息化建设,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确保决策具有较强科学性与合理性,为生产目标实现奠定坚实基础。良好的决策措施可确保石油工程在运营期间具有明确的发展流程与方向,并有所缩短实现目标时间[5]。石油企业制定决策方案时还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以时效性为条件,通过石油发展状况、技术能力以及投入资金等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与研究,保障决策方法的科学性。 (三)制定生产管理模式 由于石油企业在发展期间,生产管理模式极为重要,因此所有石油企业需要选择科学生产模式,并结合实际需求强化自身生产管理能力。在社会发展环境因素影响下,所有石油企业都具有明显特征,这使得生产管理差异性相对较大,想要实现石油工程信息化建设,就需要确保生产管理模式具有较强标准性与统一性,结合实际需求将企业所有数据信息通过数据库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在结合石油企业发

(信息化知识类)中国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点击

中国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点击 〖报告内容〗 信息化:撬动转型的支点 10.9%与10.7%,两个不大不小的数字在最近一段时间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我们为GDP10.9%的过热增幅感到忧虑,尤其这一数字是建立在能耗同比上升0.8%这样一个基础上实现的。另一方面,电信业务收入增长的10.7%也让我们感到忧虑,毕竟电信业务收入增长低于GDP增长在改革开发以来还是第一次。日前信息产业部最新快报显示,1~7月份全国通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05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无论是上半年的增幅10.7%还是1~7月份的增幅11.4%,都表示大幅超前已然不在了,于是我们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电信业是不是已经从辉煌步入了“微利时代”?通过转型是否能够走出“微利”困境?对于转型这样一个相对“抽象”、“虚幻”的理念而言,信息化与之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在这个转型及信息化的时代,关于信息通信行业的思索还远不止这些。 “未来电信业务的增长将会与经济增长相适应,成为一个稳定发展的微利服务行业。” 掘金“微利时代” 在第六届中国信息港论坛上,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电信总工韦乐平指出,“未来电信业务的增长将会与经济增长相适应,成为一个稳定发展的微利服务行业,像2002年大规模的、不计成本的、全社会的投资都投向电信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一时间关于电信业“微利说”的争论此起彼伏,其中反对者居多,纷纷指责电信业是暴利行业。然而在笔者看来,“微利”的提出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我国经济步入“微利时代”的大背景下,某一个行业长期获得高利润是不可能的。而且从电信业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技术的日新月异、业务的更新换代以及服务的日益普及,这些都使得传统电信业的高速增长已成为历史,利润越来越低,并将不得不面临所谓的“微利”困境。 转型突破“微利”困境 在一定的经济状况和市场发展水平之下,受需求、资源、技术和产品价值的限制,无论是一个产品,还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产业,都会经历这样一个生命周期的曲线,出现增长的极限。电信业也不例外。现在我国电信业面临着极限竞争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量收不平衡在加剧。现在个人客户的通信选择在增加,大部分移动客户的工作地点和家中仍有PSTN网的连接,同时越来越多的固定线路客户拥有移动和宽带的连接手段,运营商面临业务量在增加而收入却相对静止不动的问题;其次,固网话音被V oIP 替代的趋势明显。在国外,V oIP用户的规模增长非常迅速,这是世界范围的趋势;再次,语音低值化倾向明显;最后,成本压缩的空间越来越有限。理论分析认为,成本压缩空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全文)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全文)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 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6年12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信息 通信技术变革实现新突破的发轫阶段,是数字红利充分释放的扩展阶段。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围绕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信息化发展,直面“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产业链重组,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体系变革;加快信息化发展,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塑持续转型升级的产业生态;加快信息化发展,构建统一开放的数字市场体系,满足人民生活新需求;加快信息化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

竞争力,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与文明进步;加快信息化发展,统筹网上网下两个空间,拓展国家治理新领域,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已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践行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举措和必然选择。 本规划旨在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家信息化 发展战略纲要》,是“十三五”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十三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工作的行动指南。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成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十二五”时期特 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和决策体系,加强统筹协调,作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开启了信息化发展新征程。各地区、各部门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我国信息化取得显著进步和成就。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宽带网络建设明显加速。截至2015年底,我国网民数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互联网用户、宽带接入用户规模位居全球第一。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3G)覆盖全国所有乡镇,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4G)商用全面铺开,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研发步入全球领先梯队,网络提速降费行动加快推进。

中石油信息化规划

中石油信息化规划 战略规划并不是要预言将来要发生什么事,也不是提前做好以后5年的决策。战略规划只是一种思考的工具——思考为了取得未来的结果现在应该做些什么。战略规划的最终结果并不是信息,不是一本装订精美的战略规划书,而是工作。诚如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的一句名言:“A plan is nothing ; planning is everything.”(规划书没有用,规划过程有用。) 李兵元——中央企业首批高级企业信息管理师职业资格获得者,经过几番信息化的风风雨雨,不禁感慨道:千里之行规划始。 李兵元所在的新疆石油管理局信息化的规划并不轰轰烈烈,但如春草一般顽强,在历经一个漫长的冬眠期后,经历了一曲冬去春来的“春天进行曲”,最终蓬勃生长染绿了大地。 信息化“冬眠” 新疆石油管理局是一个5万多人的国有大型石油企业,其前身为1950年成立的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现有机关职能处(室)18个,直属局属单位达44个之多。1999年中国石油大重组,作为优质资产的新疆油田独立运营。在此之后,新疆石油管理局一直处于转型状态,管理局总部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暂时的“冬眠期”,信息化建设总体上处于分散、放任甚至停顿的状态。 与此同时,在需求的引导下,各处室和二级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却如向阳的春草般肆意的发芽、成长,钻井、录井、测井、试油、井下作业等关键业务环节根据自己的需要,纷纷开发出自己需要的管理和业务系统,整个集团信息化呈现出一股“草根革命”,一股熊熊的烈火在一线部门燃烧。但由于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的整合与沟通,资金浪费和效率低下难以避免。各自为战最多只能带来局部的、暂时的缓解,并不能全面解决问题从而真正带来持续、健康的发展。李兵元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当时公司整体处于艰苦奋斗的转型期,信息化规划还难以提到日程上来,信息化建设的激情也只能暂时积蓄,等待春风。 从2003年开始管理局已经度过以求生存为主题的时期,进入以求发展为主题的新阶段,提出在未来若干年建设具有“强、精、特”特色的现代企业的发展战略。目睹公司整体的发展变化,李兵元敏锐地意识到信息化规划的春天就要来临了! 深耕精种 为支持公司的发展战略,管理局决策层从战略的高度把握信息化工作,提出系统规划、整体出发的要求,一场前所未有的信息化规划战役打响了。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战略规划不是魔术箱,不可能从左边输入一些东西,从右边就会生出战略。李兵元从工作经验中深深感到,必须把企业内部的经验、人才和外脑的智慧、成功经验结合起来才能做好企业的信息化规划,于是咨询公司的选择就提上了日程,最终互联网实验室进入了李兵元等人的视野,并最终成为了管理局的咨询顾问。 2003年11月,由咨询公司、科技处、局属单位业务骨干、各局属单位信息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规划队伍紧锣密鼓的开始工作了。“咨询公司的加盟使我们明确了工作的步骤,由于管理局规模非常大,各个处室、局属单位之间又存在横向和纵向的信息断层、分裂,所以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家底,所以第一步就是要摸清家底,明确需求”。项目组深入各个部门开展问卷、访谈调查,在经过近一个月的工作后,终于第一次准确地对自己的信息资源有了量化的把握。“这次我们的信息资源调查与以往不同,以前只认为计算机、网络、系统是资源,没有意识到人、信息内容这些资源是更宝贵的资源,这次普查是我们第一次对公司的信息资源有了整体的把握。” 调查的结果并不令人乐观,李兵元用“两个断层”来概括公司的信息资源所处的尴尬局面:“信息资源在横向上也和各个部门一样存在一堵无形的墙,每个部门都有一套软件,每

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doc

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石油工程企业是对外从事石油各工程业务、参与全球竞争的综合一体化承包商和技术服务商,也是技术最密集、产业链最完整、专业门类最齐全、的工程综合一体化服务公司。随着石油勘探进一步深入,各石油工程企业已有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将不能完全满足现行工程施工体系架构下的运行要求,进行必要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石油工程;信息化;发展;原则;趋势 1.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现状 石油工程板块的经历多次专业化重组,而石油工程企业的信息化也经历多次飞速发展,信息化是推动各业务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步骤,大规模的信息化也标志着石油工程企业专业化企业走向现代化企业的建设征程,通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石油工程企业将整体转变发展方式,大力促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走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道路,为石油工程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提升国际竞争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商。 2.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在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在各企业总部的建设推动下,在信息化基础建设、生产运行管理、经营管理等方面,已经部分建设了相应的信息化应用,但由于其石油工程企业的主要业务仍是工程建设,随着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原来的信息化不能很好满足满足工程建设的信息化要求,石油工程是一种多学科交叉的工程,石油工程施工厂所多集中在沙漠或者交通极不发达区域,工程工程密集的技术需求、使得信息化在石油企业发展中面临一定

的挑战。同时石油工程的信息化发展相对其它行业,即是挑战也是机遇,石油工程企业施工的厂所不固定,信息化基础建设需要多次投入,石油工程企业的密集技术需求对应着信息化深度发展需求,这些也是信息化能够在石油企业飞速发展的基础。着眼于石油工程企业未来发展以及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建设以生产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建立信息化运行保障体系势在必行。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的技术体系建设,牵涉到的业务面广泛、技术体系结构复杂。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体制下,由于信息和网络的开放性,石油工程企业的信息安全建设也受到一定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建立安全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才能保障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和正常运转。 3.石油工程企业未来信息化建设原则 3.1石油工程企业发展建设定位 建立以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系统为代表的现代化信息系统。完善信息化与工程企业中心业务的高度融合,根据石油天然气行业综合数据信息标准与规范,实现勘探开发数据信息采集、管理、应用与发布,为油田勘探开发生产、经营及油田地质研究、采油工程提供结构化的应用数据元和录井基础地质研究成果提供综合性信息平台,全方位的体现信息化技术在石油工程企业中心业务上的服务水平、建立符合中石化油田勘探开实际的综合数据信息服务模式,扩大信息化在石油勘探生产中的服务领域。 3.2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发展指导思想 石油工程细分企业众多,部分企业已经部分建立了各自的信息化系统,包括初步的基础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和相关规程的制定。但以往的信息化管理规程适合原有的管理体制,信息化系

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和基本思路

一、中国信息化的历史回顾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1993年以前)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我国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情况下,计算机工业界认识到,发展我国计算机工业,应该从过去的以研究制造计算机硬件设备为中心,迅速地转向以普及应用为重点,以此带动研究发展、生产制造、外围配套、应用开发、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等工作。 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事业是关系四个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战略问题,它不仅是直接从事这一事业的科研和生产部门的事,还要求冶金、石油、化工、轻工、建材、纺织等部门密切协同和大力支持,共同奋斗。为了振兴我国计算机和集成电路事业,为推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1982年10月4日,国务院成立了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同年12月8日至12日,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系列型谱专家论证会,确定了我国在此后一个时期,发展大中型计算机,小型机系列机的选型依据。 1983年5月15日,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规划会议。会议提出了若干政策措施,正确处理自己研制与技术引进的关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抓紧、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把品种、质量放在首位,要把发展中小型机、特别是微型机、单板机作为重点方向;要面向应用,大力加强计算机软件工作,迅速形成软件产业;把计算机的推广应用作为整个计算机事业的重要环节来抓;加速人才培养,建立一支强大的科技队伍。 1984年中央领导同志及时指出,新的“工业革命”表明,西方国家要从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这对我们向四化进军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强调要发展现代化的信息系统,要普遍应用电子计算机等。为研究我国新技术革命的对策,国务院成立“新技术革命对策”小组,组织了计算机专项和光纤通信专项研究。 1984年9月15日,国务院发出通知指出,为了迎接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加速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必须有重点地发展新兴产业。在现代新兴产业群中,信息产业是最重要、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核心因素。要逐步装备我国的信息产业,并以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为改造传统工业服务。应当把电子工业摆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为了加强对电子和信息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有效地推动这项工作,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改为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 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于1984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发布了“我国电子和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指出我国电子和信息产业要实现两个转移:第一,把电子和信息产业的服务重点转移到为发展国民经济、为四化建设、为整个社会生活服务的轨道上来,为此,必须把电子信息产业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放在首位;第二,电子工业的发展要转移到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装备为主体的轨道上来,并确定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和软件为发展的重要领域。 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为推动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七五”期间,重点抓了十二项应用系统工程,即邮电通信系统、国家经济信息系统、银行业务管理系统、电网监控系统、京沪铁路运营系统、天气预报系统、科技情报信息系统、民航旅客服务计算机系统、航天实时测控与数据处理系统、公安信息系统、财税系统、军事指挥系统,并建立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贴息贷款,支持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这些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为以后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广泛的技术和社会基础,培养了一大批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1986年3月,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宜速作决断,不可延误”,启动了国家高技术研究

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风险与控制

浅议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风险及控制措施 孙晓斌 (中石化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中心山东东营257001) 摘要:分析了当前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现状,论述了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结合中石化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提出了对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石油工程造价信息化风险控制 目前石油工程造价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预结算的编制和造价管理;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石油专业工程定额的编制;利用信息网发布相关价格及定额信息;通过实施办公自动化和运用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造价管理日常业务处理,提高办公效率;利用人工智能与数据仓库技术建立报表及造价分析系统,实现对石油工程造价信息的处理等。石油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在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石油工程造价、为决策部门提供造价信息等诸多方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但是在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着诸如技术、组织等方面的风险,影响着信息化建设的效率及效果。下面结合中石化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实践,探讨在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进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以及控制措施。 一、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面临的风险 所谓信息化风险是指在现实的信息化建设活动中,由于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选择方案上难以达到目标最优,使得内部业务流程不能得到有效实施,从而无法实现其战略目标;或者内部人员所使用的或消耗的实物资产、金融资产、智力资产或信息资产未得到最优配置及有效的保护。依据风险的发生先后时期不同分类,可以把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进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分为环境风险、过程风险和后期风险等。 (一) 环境风险 指内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风险,如国家的相关产业政策、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等发生了变化,使得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或者相关的业务流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及实施信息化的单位内部目标的变化、战略的调整、资金政策、对信息系统的政策以及人事变动等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 过程风险 1.组织风险: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范围广、知识综合性强,组织难度之大是其他一般项目很难比拟的。它需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经济管理、定额管理、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除了涵盖各级职能部门外,还要将甲方、乙方、设计、施工、中介机构等价值链上的各方都纳入其中,涉

石油天然气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预测

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预测 1、石油天然气行业信息化三大热点 热点之一:勘探开发信息化 随着勘探开发生产活动的深入与科技进步的加快,采集的数据量每年急剧增长,规模越来越大,这些数据是靠巨额的资金投入换取来的,是石油工业宝贵的财富,亦是增加油气储量的重要基础信息。数据处理量平均每3年增长一个数量级,因此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率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的成本和发展速度。 目前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数据不全不准,数据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而这又直接影响到勘探开发的准确度,低质量的数据管理,不能获得准确的数据以及数据的浪费或重复使用,造成勘探开发成本的居高不下,大量资金浪费,产业利润率无法提高,从而影响到相关行业的发展。因此,数据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是石油天然气行业信息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由于石油天然气行业发展的需要,数据管理已不再是简单的数据处理,而是从使用数据扩展到对已有的数据库进行挖掘,从大量的业务数据中探索业务活动的规律,从中寻找推动产业发展、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决策依据。 目前经过多年的储备和发展,石油行业的信息化已经逐渐从硬件发展为先,转移到“以软件发展为主导”的新定位,这也正适应了行业发展的需要,将数据处理以及勘探开发软件的发展提升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位置上,因此,在未来几年内,勘探开发的信息化投入将大幅度增加,信息化程度也将大大提高。 热点之二:网络建设 1、网络基础建设 为适应CNPC重组后的需要,迫切需要在现有网控中心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功能完善而强大的石油网控中心。 网络应用对中海油而言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应用的增多,对网络的安全性、可靠

中国信息化的发展进程-2019年精选文档

中国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当前, 世界经济正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之一, 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和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我国政府强调必须加快对当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推广, 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提高各个产业和产品的科技含量, 尽快建立起新的现代化生产和交易体系, 全面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因此,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推进信息化,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争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是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宏观背景。 1 信息化问题的提出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 我国学术界开始提出信息化问题并展开讨论。这个时间比法国晚10 年, 比日本晚20 年,比美国晚20~30 年。1986 年2 月, 首届中国信息化问题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 1987 年11 月在温州召开了亚太地区信息化与商品经济研讨会; 1991 年10 月在上海召开了亚太地区促进信息化研讨会; 1994 年7 月召开了国家经济信息化发展战略研讨会等, 这些会议广泛讨论了信息技术应用的方向和路线、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信息资源的开发、信息化的重大意义、传统产业信息化的途径等问题, 为国家制定信息产业发展政策和选择有效的信息化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依据。

2 我国信息化管理体制的建立及现状 为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统一指导, 我国在宏观管理体制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1987 年, 国家信息中心正式成立。1993 年12 月, 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 作为国务院抓好经济信息化工作的参谋议事机构, 并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这是最早成立的国家级宏观协调机构,标志着国家对信息化工作形成了全面的指导。联席会议成立后, 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网络的建立都是以各职能性政府部门为基础分别进行的局面, 提出“统筹规划, 统一标准, 联合建设, 专通结合”的指导方针。1996 年1 月, 国家成立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处理日常工作,以加强对全国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这是全面推进我国信息化工作的又一重要举措。1998 年3 月,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撤销了邮电部、电子部和广电部, 组建了信息产业部, 成为国务院主管信息化工作的统一职能部门, 将原先分散在不同部门的资源和职权集中到一个部门。至此, 我国信息化有了实体性的、进行集中管理的政府主管部门, 从而使分散、起步的信息化进程纳入统一管理的轨道, 具备了集中布局、优化资源调度的组织条件。 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掀起, 为中国带来了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在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下, 中国信息化建设取得可喜的成绩。国家信息化重大工程逐步实施, 以计算机应用为标志

2009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IDI)研究报告

2009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IDI)研究报告 杨京英熊友达姜澍 信息化发展指数(IDI)是全面衡量和评价中国各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及中国在国际比较中地位的综合统计评价指数,该指数“从基础设施、使用、知识、环境与效果、信息消费五个方面诠释国家信息化的总体水平,对国家信息化发展状况做出综合性评价”;同时,“力求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设定目标,使指数更具代表性”。信息化发展指数(IDI)可作为衡量国家或地区信息化发展的综合评价尺度(指标体系见附件)。 据最新统计数据资料测算,2008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总指数为0.645,比上年增长14.48%。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和广东信息化发展水平居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前五位。中国信息化水平在世界信息化发展中处于中等水平国家行列。 【2008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概况】 2008年,中国信息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发展指数达到0.645,比2007年提高了0.015个点。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北京和上海依然占据前两位,信息化发展指数分别达到0.892和0.844,京沪两地信息化水平的差距较上年有所减小,差距从0.069减小到0.048;天津、浙江、广东分别位居全国第三至第五,信息化发展指数分别为0.737、0.735和0.730,与上年相比,天津比上年提高了0.018个点,增长17.46%,从上年的第五位上升至第三位;而广东仅上升0.010个点,增长10.42%,从上年的第四位下降至第五位。 表6.1 2000-2008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与分类指数比较

在信息化发展指数的五个分类指数中,除信息消费指数外,其余四个分类指数值都较上年有所上升,各分类指数的情况是:使用指数最高,为0.887,比上年提高0.040个点;其次是知识指数,为0.794,比上年提高0.013个点;环境与效果指数为0.555,比上年提高0.019个点;信息消费指数为0.516,比上年下降0.033个点;基础设施指数为0.409,比上年提高0.008个点。 1995-2008年,中国信息化在五个方面呈现非均衡发展的特点。由于互联网应用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国民基础教育和文化素质稳步提升,使用指数和知识指数保持较高的发展水平,指数值均高于总指数;但环境与效果指数和基础设施指数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表明目前中国经济实力较低,信息产业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城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差距较大等严峻现状。同时,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近两年中国信息消费增长缓慢,信息消费指数较上年有较大幅度下降(见图6.1)。 图6.1 1995-2008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总指数及各分类指数比较 为便于与上年度比较,本报告延续采用雷达图比较的方法,对全国、北京和上海信息化结构差异进行比较。如图6.2所示,全国信息化发展指数偏向于知识指数和使用指数,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尚显不足;北京偏向于环境与效果指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