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T8钢常见的热处理工艺

T8钢常见的热处理工艺

T8钢常见的热处理工艺
T8钢常见的热处理工艺

T8钢常见的热处理工艺:

①锻后球化退火:加热温度750~770℃,等温温度600~650℃,炉冷至500℃以下出炉空冷。

②正火:加热温度800~820℃,空冷。

③去应力退火:加热温度650~700℃,炉冷或空冷。

④T8或T8A钢淬火工艺:

1、水淬油冷,740~750 ℃先淬入20~40℃的水,冷至200~250℃,转入20~40℃油中冷却至室温硬度(HRC) 62~65 。或740~750℃先淬入20~40℃的5%食盐水,冷至200~250℃,转入20~40℃油中冷却至室温硬度(HRC) 62~65 。也可740~750℃先淬入20~40℃的5%~10碱水,冷至200~250℃,转入20~40℃油中冷却至室温硬度(HRC) 62~65

2 、油冷,760~770 ℃淬入20~40℃的油冷却至室温硬度(HRC) 60~6

3 。

3、分级淬火(直径尺寸或有效厚度不大于12mm模具零件),760~770 ℃淬入170~200℃的熔融硝盐浴,等温3~5min,出浴空冷硬度(HRC) 60~63。

⑤回火:加热温度160~180℃,保温时间1.2~2h,回火后硬度58~62HRC。

⑥调质处理:淬火加热800℃,保温0.5h,水冷;回火加热700℃,保温2h,炉冷至550以下,出炉空冷。

⑦固体渗铬:渗剂成分(质量分数)为50%铬粉+44%三氧化

二铝粉+6%氯化氨。渗铬加热1050℃,保温8h,出炉空冷。后续正火加热885℃,出炉用压缩空气吹冷。渗层厚度

0.02~0.03mm,硬度1225~1600HV。

⑧渗硼:渗硼加热950℃,保温4h,出炉空冷,渗层厚度

0.10mm,膏剂为50%B4C+50%Na3AlF6。

⑨液体渗钒:加热1000℃,保温5h,出炉空冷。渗层厚度

0.0085mm。硬度2300~1800HV。膏剂:11.2%Al2O3+44.4%FeV+9%NaF+22.2%NaCl+22.2%KCl。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参考答案

第六章钢的热处理 习题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名词 答: 1、奥氏体:碳在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过冷奥氏体:处于临界点A1以下的不稳定的将要发生分解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 残余奥氏体:M转变结束后剩余的奥氏体。 2、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索氏体:在650~600℃温度范围内形成层片较细的珠光体。 屈氏体:在600~550℃温度范围内形成片层极细的珠光体。 贝氏体:过饱和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混合物。 马氏体: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3、临界冷却速度V K:淬火时获得全部马氏体组织的最小冷却速度。 4、退火:将工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或在临界点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以十分缓慢的冷却速度(炉冷、坑冷、灰冷)进行冷却的一种操作。 正火:将工件加热到A c3或A ccm以上30~80℃,保温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 淬火: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1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快速冷却(一般为油冷或水冷),从而得马氏体的一种操作。 回火:将淬火钢重新加热到A1点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冷却到室温的一种操作。 冷处理:把冷到室温的淬火钢继续放到深冷剂中冷却,以减少残余奥氏体的操作。 时效处理:为使二次淬火层的组织稳定,在110~150℃经过6~36小时的人工时效处理,以使组织稳定。 5、调质处理:淬火后再进行的高温回火或淬火加高温回火 6、淬透性:钢在淬火后获得淬硬层深度大小的能力。 淬硬性:钢在淬火后获得马氏体的最高硬度。 7、回火马氏体:过饱和的α固溶体(铁素体)和与其晶格相联系的ε碳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回火索氏体:在F基体上有粒状均匀分布的渗碳体。 回火屈氏体:F和细小的碳化物所组成的混合物。 8、第一类回火脆性:淬火钢在250℃~400℃间回火时出现的回火脆性。 第二类回火脆性:淬火钢在450℃~650℃间回火时出现的回火脆性。 10、表面淬火:采用快速加热的方法,将工件表层A化后,淬硬到一定深度,而心部仍保持未淬火状态的一种局部淬火法。

钢的热处理工艺

钢的热处理 第一章钢的热处理 热处理工艺包括:将钢材或钢制件加热到预定温度,在此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一定的冷却速度冷却下来,达到热处理所预定的对钢材及钢制件的组织与性能的要求。 1□□钢的加热 1.1□制定钢的加热制度 加热温度、加热速度、保温时间。 1.1.1加热温度的选择 加热温度取决于热处理的目的。热处理分为:淬火、退火、正火、和回火等。 淬火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细小的马氏体组织,使钢具有高的硬度; 退火及正火的目的是获得均匀的珠光体组织,因此其加热温度不同。在具体制定加热温度时应按以下原则:热处理工艺种类及目的要求;被加热钢材及钢制件的化学成分和原始状态;钢材及钢制件的尺寸和形状以及加热条件来制定。对于碳钢及低合金钢的加热温度:亚共析钢淬火温度:A C3以上30~50℃; 过共析钢淬火温度:A C3以上30~50℃; 亚共析钢完全退火:A C3以上20~30℃; 过共析钢不完全退火:A C3以上20~30℃; 正火A C3或A CM以上30~50℃; 1.1.2加热速度的选择 必须根据钢的化学成分及导热性能;钢的原始状态及应力状态;钢的尺寸及形状来确定加热速度。如钢的原始状态存在着铸造应力或轧煅热变形残余应力时,在加热是应特别注意。对这类钢要特别控制低温阶段的加热速度。钢的变形与热裂倾向是以钢的化学成分及原始状态不同而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a) 低碳钢比高碳钢热烈倾向小; b) 碳钢比合金钢变形开裂倾向小; c) 钢坯和成品件比钢锭变形和开裂倾向小; d) 小截面比大截面的钢变形和开裂倾向小。 1.1.3钢在加热时的缺陷 a) 过热:过热就是由于加热温度过高,加热时间过长使奥氏体晶粒过分长大。粗大的奥氏体晶粒在冷却时产生粗大的组织,并往往出现魏氏组织,结果是钢的冲击韧性、塑性明显下降。已过火的钢可以在次正火或退火加以纠正。 b) 强烈过热:加热温度过高或加热保温时间过长,使氧或硫沿晶界渗入钢中或者钢中的

第九章-金属学与热处理-热处理工艺习题

第九章热处理工艺 (一)填空题 1. 淬火钢低温回火后的组织主要是;中温回火后的组织是;高温回火后的组织是,用于要求足够高的及高的的零件。 5.淬火钢低温回火后的组织是,其目的是使钢具有高的和;中温回火后的组织是,一般用于高的结构件;高温回火后的组织是,用于要求足够高的及高的的零件。 5 根据铁碳相图,碳钢进行完全退火的正常加热温度围是它仅用于钢。 6 钢球化退火的主要目的是,它主要适于钢。 7 钢的正常淬火加热温度围,对亚共析钢为;对共析和过共析钢则为℃。 8 把两个45钢的退火态小试样分别加热到Acl~Ac3之间和 Ac3以上温度快速水冷,所得组织前者为; 后者为。 9 把加热到Accm以上温度后缓冷下来的T10钢小试样重新 加热到Acl以下温度,然后快速水冷,所得到的组织为加。 10 淬火钢进行回火的目的是;回火温度越高,钢的强度与硬度越。 12.碳钢高温回火的温度一般为,回火组织为,高温回火主要适于类零件。 13.淬火钢在(250~400)℃回火后产生的脆性通常称为或或。 14 作为淬火介质,食盐水溶液(NaCl)浓度为 15.淬火应力主要包括和两种。 16.淬火时,钢件中的应力超过钢的强度时,便会引起钢件的变形;超过钢的强度时,钢件便会发生裂纹。

17.热应力的大小主要与冷却速度造成零件截面上的有关,冷却速度,截面温差,产生的热应力愈大。 19.为便利切削加工,不同钢材宜采用不同的热处理方法。 w(C)<0.5%的碳钢宜采用, w(C)超过共析成分的碳钢宜采用,w (C)=在0.5%至共析成分之间的碳钢宜采用。 20.常见淬火缺陷有、、和等。21.感应加热是利用原理,使工件表面产生而加热的—种加热方法。 25.目前生产中用得较多的可控气氛渗碳法有和两种。 (二)判断题 1.回火索氏体和过冷奥氏体分解时形成的索氏体,两者只是形成过程不同,但组织形态和性能则是相同的。 (×) 2.硬度试验操作既简便,又迅速,不需要制备专门试样,也不会破坏零件,根据测得的度值还能估计近似的强度值,因而是热处理工人最常用的一种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 5.当把亚共析钢加热到Ac1和Ac3之间的温度时,将获得由铁素体与奥氏体构成的两组织,在平衡条件下,其中奥氏体的w(C)总是大于钢的w(C)。(√) 7.表面淬火既能改变钢表面的化学成分,也能改善其心部的组织与性能。(×) 8.淬火理想的冷却速度应该是在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即C 曲线)的“鼻部”温度时要快冷, 以避免奥氏体分解,则其余温度不必快冷,以减少淬火应力引起的变形或开裂。(×) 9.高碳钢淬火时,将获得高硬度的马氏体,但由于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终止温度在0℃以下,故淬火后钢中保留有少量残余奥氏体。(×)

钢热处理工艺

45号钢热处理工艺 学号: XXXXXX 姓名: XXXXX 指导老师: XXX

目录 一、综述 (4) 1.调质淬火 (4) (1)淬火加热温度 (4) (2) 淬火冷却 (4) (3) 淬火冷却方法 (5) 2. 45钢的调质淬火 (5) 3.回火 (6) (1)回火目的 (6) (3)常用回火方法 (6) 4. 45钢淬火后的回火 (6) 二、选题依据 (7)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8) 1. 实验设备 (8) 2. 实验材料 (8) 三、实验过程 (8) 1. 试样的热处理 (8) (1)淬火 (8) (2)回火 (9) 2. 试样硬度测定 (9) 3. 显微组织观察与拍照记录 (9) (1)样品的制备 (9) (2)显微组织的观察与记录 (9)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0) 1. 样品硬度与显微组织分析 (10) 2. 硬度测试数据 (11) 3. 淬火对试样性能的影响 (11) (1)淬火温度的影响 (11)

(2)淬火介质的影响 (12) 4. 回火对试样的影响 (12) (1)回火温度对45钢组织的影响 (12) (2)回火温度对 45 钢硬度和强度的影响 (13) (3)以45钢和T8钢为例分析碳含量对钢的淬硬性的影响 (13) 六、结论 (14) 1. 淬火条件影响样品的组织和性能 (14) 2. 回火温度影响样品的组织和性能 (14) 3. 碳元素影响样品的组织和性能。 (14) 七、参考文献 (14)

一、综述 【内容摘要】: 45钢是中碳结构钢,冷热加工性能都不错,机械性能较好,且价格低、来源广,所以应用广泛。它的最大弱点是淬透性低,截面尺寸大和要求比较高的工件不宜采用。45钢淬火温度在A3+(30~50)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是取上限的。偏高的淬火温度可以使工件加热速度加快,表面氧化减少,且能提高工效。为使工件的奥氏体均匀化,就需要足够的保温时间。 【关键字】:调质淬火 45钢的调质淬火回火 45钢淬火后的回火 1.调质淬火 调质是淬火加高温回火的双重热处理,其目的是使工件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为使调质件得到好的综合性能,一般含碳量控制在0.30~0.50%。调质淬火时,要求工件整个截面淬透,使工件得到以细针状淬火马氏体为主的显微组织。通过高温回火,得到以均匀回火索氏体为主的显微组织。 淬火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C3或AC1点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快速冷却获得马氏体或(和)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提高强度硬度,以便在随后不同温度回火后获得所需要的性能。 (1)淬火加热温度 淬火温度主要是根据Fe—Fe3C相图中钢的临界点确定。亚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AC3以上30℃~50℃,使钢完全奥氏体化,淬火后获得全部马氏体组织。共析钢、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AC1以上30℃~50℃,得到奥氏体和部分二次渗碳体,淬火后得到马氏体(共析钢)或马氏体加渗碳体(过共析钢)组织。 (2) 淬火冷却 淬火冷却时,要保证获得马氏体组织,必须使奥氏体以大于马氏体临界冷却速度冷却,而快速冷却会产生很大淬火应力,导致钢件的变形与开裂。因此,淬火工艺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既能获得马氏体组织,又要减小变形、防止开裂。 常用冷却介质: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淬火冷却介质是水和油。实际生产中,使用的冷却介质较多,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一种介质,能完全符合理想淬火冷却速度的要求。水具有较强烈的冷却能力,用作奥氏体稳定性较小的碳钢的淬火,水冷却介质最为合适。油的冷却能力比水小,因此,生产中用油作冷却介质,只适用于过冷奥氏体稳定性较大的合金钢淬火。

第章钢的热处理练习题

钢的热处理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整体热处理分为、、和等。 2.热处理工艺过程由、和三个阶段组成。 3.共析钢在等温转变过程中,其高温转变产物有:、和。 4.贝氏体分和两种。 5.淬火方法有:淬火、淬火、淬火和淬火等。 7.按回火温度范围可将回火分为:回火、回火和回火三种。 8.化学热处理是有、和三个基本过程组成。 9.根据渗碳时介质的物理状态不同,渗碳方法可分为渗碳、渗碳和渗碳三种。10.除外,其它的合金元素溶入奥氏体中均使C曲线向移动,即使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淬透性。 11.淬火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大致包括,,,等四个阶段。 12.碳钢马氏体形态主要有和两种,其中以强韧性较好。 13、当钢中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原奥氏体中碳含量越高,则Ms点越,转变后的残余奥氏体量就越。 1.钢加热时奥氏体形成是由()、()、()和()四个基本过程所组成。 2.在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中,珠光体与屈氏体的主要相同点是( ) ,不同点是()。 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上贝氏体的组织特征呈()状,而下贝氏体则呈()状。 4.与共析钢相比,非共析钢C 曲线的特征是()。 5.马氏体的显微组织形态主要有()、()两种,其中()的韧性较好。6.钢的淬透性越高,则其C 曲线的位置越(),说明临界冷却速度越()。7.钢的热处理工艺是由()、()、()三个阶段组成。一般来讲,它不改变被处理工件的(),但却改变其()。 8.利用Fe-Fe3C 相图确定钢完全退火的正常温度范围是(),它只适应于()钢。 9.球化退火的主要目的是(),它主要适用于()。10.钢的正常淬火温度范围,对亚共析钢是(),对过共析钢是() 11.当钢中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时,原奥氏体中碳含量越高,则M S点越( ),转变后的残余奥氏体量就越()。 12.在正常淬火温度下,碳素钢中共析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比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临界冷却速度都()。 13.钢热处理确定其加热温度的依据是(),而确定过冷奥氏体冷却转变产物的依据是()。 14.淬火钢进行回火的目的是(),回火温度越高,钢的硬度越()。15.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过程是由()、()、()和()四个阶段所组成。 16.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包括()、()和()三个阶段。

钢的热处理工艺知识大全

钢的热处理工艺知识大全 热处理是将固态金属或合金采用适当的方式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 热处理工艺它能提高零件的使用性能,充分发挥钢材的潜力,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此外,热处理还可改善工件的工艺性能、提高加工质量、减小刀具磨损。 钢的热处理方法可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及表面热处理等五种。 热处理方法虽然很多,但任何一种热处理工艺都是由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所组成的,因此,热处理工艺过程可用在温度一时间坐标系中的曲线图表示,如下图所示,这种曲线称为热处理工艺曲线。 一、退火 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退火。 退火的主要目的是: (1)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 (2)细化晶粒,均匀钢的组织及成分,改善钢的性能或为以后

的热处理作准备。 (3)消除钢中的残余内应力,以防止变形和开裂。常用的退火方法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等几种。 (1)完全退火完全退火是将钢加热到完全奥氏体化(AC3 以上 30?50C),随之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工艺方法。 在完全退火加热过程中,钢的组织全部转变为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奥氏体变为细小而均匀的平衡组织(铁素体+珠光体),从而达到降低钢的硬度、细化晶粒、充分消除内应力的目的。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中碳钢及低、中碳合金结构钢的铸件、锻件、热轧型材等,有时也用于焊接结构件,过共析钢不宜采用完全退火,因过共析钢完全退火需加热到AS以上,在缓慢冷却时,钢中将析出网状渗碳体,使钢的力学性能变坏。 (2)球化退火是将钢加热到AG以上20?30C,保温一定时间,以不大于50C /H的冷却速度随炉冷却下来,使钢中碳化物呈球状的工艺方法。 球化退火适用于共析钢及过共析钢,如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轴承钢等。这些钢在锻造加工后进行球化退火,一方面有利于切削加工,同时为最后的淬火处理作好组织准备。 (3)去应力退火是将钢加热到略低于A i的温度(一般取500? 650C),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的工艺方法,其目的是消除由于塑性变形、焊接、切削加工、铸造等形成的残余应力。 工件和零件中存在的内应力是十分有害的,如不及时消除,会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影响其精度,因此,铸造、锻造、焊接及切削加

“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工艺”作业题

“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工艺”作业题 第一章固态相变概论 1、扩散型相变和无扩散型相变各有哪些特点? 2、说明晶界和晶体缺陷对固态相变成核的影响。 3、为何新相形成时往往呈薄片状或针状? 4、说明相界面结构在金属固态相变中的作用,并讨论它们对新相形状的影响。 5、固-固相变的等温转变动力学图是“C”形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章奥氏体形成 1、为何共析钢当奥氏体刚刚完成时还会有部分渗碳体残存?亚共析钢加热转变时是否也存在碳化物溶解阶段? 2、连续加热和等温加热时,奥氏体形成过程有何异同?加热速度对奥氏体形成过程有何影响? 3、试说明碳钢和合金钢奥氏体形成的异同。 4、试设计用金相-硬度法测定40钢和T12钢临界点的方案。 5、将40、60、60Mn钢加热到860℃并保温相同时间,试问哪一种钢的奥氏体晶粒大一些? 6、有一结构钢,经正常加热奥氏体化后发现有混晶现象,试分析可能原因。 第三章珠光体转变 1、珠光体形成的热力学特点有哪些?相变主要阻力是什么?试分析片间距S与过冷度△T的关系。 2、珠光体片层厚薄对机械性能有什么影响?珠光体团直径大小对机械性能影响如何? 3、某一GCr15钢制零件经等温球化退火后,发现其组织中除有球状珠光体外,还有部分细片状珠光体,试分析其原因。 4、将40、40Cr、40CrNiMo钢同时加热到860℃奥氏体化后,以同样冷却速度使之发生珠光体转变,它们的片层间距和硬度有无差异? 5、试述先共析网状铁素体和网状渗碳体的形成条件及形成过程。 6、为达到下列目的,应分别采取何热处理方法? (1)为改善低、中、高碳钢的切削加工性; (2)经冷轧的低碳钢板要求提高塑性便于继续变形; (3)锻造过热的60钢毛坯为细化其晶粒; (4)要消除T12钢中的网状渗碳体; 第四章、马氏体转变

号钢热处理工艺

号钢热处理工艺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1 45号钢要求硬度HRC40-50,是不是要淬火+低温回火 换算成布氏硬度大约是380~470HB,根据一般热处理规范,热处理制度与硬度关系大致如下: 淬火温度:840℃水淬 回火温度:150℃回火,硬度约为57HRC;200℃回火,硬度约为55HRC;250℃回火,硬度约为53HRC;300℃回火,硬度约为48HRC;350℃回火,硬度约为45HRC;400℃回火,硬度约为43HRC;500 ℃回火,硬度约为33HRC;600℃回火,硬度约为20HRC 一般情况下热处理工艺都指标准范围内中间成分,且热处理温度都存在一个调整范围,如成分在范围内存在偏差,可以相应调整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 2 1.临界温度指钢材的奥氏体转变温度。不同含量的钢材有着不同的临界点,但临界点有着一个范围内的浮动,所以下临界点温度指的就是奥氏体转变的最低温度。 2. 常用碳钢的临界点 钢号临界点 (℃) 20钢 735-855 (℃) 45钢 724-780 (℃) T8钢 730 -770(℃) T12钢 730-820 (℃) 3 20Cr,40Cr,35CrMo,40CrMo,42CrMo:正火温度850-900℃,45号钢正火温度850℃左右。 4 20CrMnTi Ac1 Ac3 Ar1 Ar3 740 825 680 730 5

Cr12MoV热处理知识 Cr12MoV钢是高碳高铬莱氏体钢,常用于冷作模具,含碳量比Cr12钢低。该钢具有高的淬透性,截面300mm以下可以完全淬透,淬火时体积变化也比Cr12钢要小。 其热处理制度为:钢棒与锻件960℃空冷 + 700~720℃回火,空冷。 最终热处理工艺: 1、淬火: 第一次预热:300~500℃, 第二次预热840~860℃; 淬火温度:1020~1050℃; 冷却介质:油,介质温度:20~60℃, 冷却至油温;随后,空冷,HRC=60~63。 2、回火: 经过以下淬火工艺,可以达到降低硬度的作用,具体回火工艺如下: 加热温度400~425℃,得到HRC=57~59。 说明:在480--520度之间回火正好是这种钢材的脆性回火区,在这个区间回火容易使模具出现崩刃。最为理想的回火区间在380--400℃,这个区间回火,韧性最好,并且有良好的耐磨性。如果淬火后,采用深冷处理(理想的温度是零下120)与中温回火相结合,会得到良好使用效果和高寿命。Cr12MoV的回火脆性温度范围在325~375℃。 CR12MoV380-400回火后硬度在56-58HRC做冷冲模冲韧性好的材料具有不易开裂的优点,特别是在原材料质量不是很好的情况下,用此方法经济实惠。 Cr12MoV 分级淬火工艺:

第九章钢的热处理原理第十章钢的热处理工艺课后题答案

第九章钢的热处理原理 第十章钢的热处理工艺 1,.金属固态相变有哪些主要特征?哪些因素构成相变阻力? 答:金属固态相变主要特点:1、不同类型相界面,具有不同界面能和应变能2、新旧相之间存在一定位向关系与惯习面 3、相变阻力大4、易于形成过渡相5、母相晶体缺陷对相变起促进作用6、原子的扩散速度对固态相变起有显著影响…..阻力:界面能和弹性应变能2、何为奥氏体晶粒度?说明奥氏体晶粒大小对钢的性能的影响。 答:奥氏体晶粒度是指奥氏体晶粒的大小。 金属的晶粒越细小,晶界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晶界数目越多(则晶粒缺陷越多,一般位错运动到晶界处即停),在金属塑变时对位错运动的阻力越大,金属发生塑变的抗力越大,金属的强度和硬度也就越高。晶粒越细,同一体积内晶粒数越多,塑性变形时变形分散在许多晶粒内进行,变形也会均匀些,虽然多晶体变形具有不均匀性,晶体不同地方的变形程度不同,位错塞积程度不同,位错塞积越严重越容易导致材料的及早破坏,晶粒越细小的话,会使金属的变形更均匀,在材料破坏前可以进行更多的塑性变形,断裂前可以承受较大的变形,塑性韧性也越好。所以细晶粒金属不仅强度高,硬度高,而且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塑性也较好。 3..珠光体形成时钢中碳的扩散情况及片,粒状珠光体的形成过程?

4、试比较贝氏体转变、珠光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的异同。 答: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形成温度、相变过程及领先相、转变时的共格性、转变时的点阵切变、转变时的扩散性、转变时碳原子扩散的大约距离、合金元素的分布、等温转变的完全性、转变产物的组织、转变产物的硬度几方面论述。 试比较贝氏体转变与珠光体转变的异同点。对比项目珠光体贝氏体形成温度高温区(A1以下)中温区(Bs以下)转变过程形核长大形核长大领先相渗碳体铁素体转变共格性、浮凸效应无有共格、表面浮凸转变点阵切变无有转变时扩散Fe、C均扩散Fe不扩散、C均扩散转变合金分布通过扩散重新分布不扩散等温转变完全性可以不一定转变组织α+Fe3C α+Fe3C (上贝氏体)α+ε—Fe3C(下贝氏体)转变产物硬度低中 5..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的特征、性能特点是什么? 片状P体,片层间距越小,强度越高,塑性、韧性也越好;粒状P体,Fe3C颗粒越细小,分布越均匀,合金的强度越高。第二相的数量越多,对塑性的危害越大;片状与粒状相比,片状强度高,塑性、韧性差;上贝氏体为羽毛状,亚结构为位错,韧性差;下贝氏体为黑针状或竹叶状,亚结构为位错,位错密度高于上贝氏体,综合机械性能好;低碳马氏体为板条状,亚结构为位错,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高碳马氏体为片状,亚结构为孪晶,强度硬度高,塑性和韧性差。 5、简述钢中板条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的形貌特征和亚结构 板条马氏体和的形貌特征和亚结构 并说明它们在性能上的差异。 1、简述钢中板条马氏体片状马氏体的形貌特征和亚结构并说明它们在性能上的差异。 (10 分) 一般认为板条马氏体为位错马氏体 马氏体内部有很多位错。片状马氏体为挛晶马氏体 马氏体内部亚结构为挛晶。板条马氏体的组织特征 每个单元呈窄而细长的板条 板条体自奥氏体晶界向晶内相互平行排列成群 其中的板条束为惯习面相同的平行板条组成。板条宽度0.1 0.2 微米 长度小于10 微米 板条间有一层奥氏体膜 一个奥氏体晶粒内包含几个板条群。一个奥氏体晶粒有几个束 一个束内存在位向差时 也会形成几个块。板条群之间为大角度晶界 板条之间为小角度晶界。板条的立体形态可以是扁条状。片状马氏体的特征 马氏体片互不平行而是呈一定的夹角排列 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呈针状或竹叶状。初生者较厚较长 横贯整个奥氏体晶粒 第一片分割奥氏体晶粒 以后的马氏体片愈来愈小。 但一般不穿透晶界 次生者尺 寸较小。初生片与奥氏体晶界之间、片与片之间互相撞击 形成显微裂纹。当WC≈1.4 2.0%时除具有上述特征

钢的五种热处理工艺

钢的五种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工艺——表面淬火、退火、正火、回火、调质工艺: 1、把金属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700度)以下,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在空气中冷却叫回火。 2、把金属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800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在炉中缓慢冷却叫退火。 3、把金属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800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在特定介质中(水或油) 快速冷却叫淬火。 ◆表面淬火 ?钢的表面淬火 有些零件在工件时在受扭转和弯曲等交变负荷、冲击负荷的作用下,它的表面层承受着比心部更高的应力。在受摩擦的场合,表面层还不断地被磨损,因此对一些零件表面层提出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疲劳极限等要求,只有表面强化才能满足上述要求。由于表面淬火具有变形小、生产率高等优点,因此在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 根据供热方式不同,表面淬火主要有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等。 感应表面淬火后的性能: 1.表面硬度:经高、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工件,其表面硬度往往比普 通淬火高2~3单位(HRC)。 2.耐磨性:高频淬火后的工件耐磨性比普通淬火要高。这主要是由于淬硬 层马氏体晶粒细小,碳化物弥散度高,以及硬度比较高,表面的高的压应力等综合的结果。 3.疲劳强度:高、中频表面淬火使疲劳强度大为提高,缺口敏感性下降。 对同样材料的工件,硬化层深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硬化层深度增加而疲劳强度增加,但硬化层深度过深时表层是压应力,因而硬化层深度增打疲劳强度反而下降,并使工件脆性增加。 一般硬化层深δ=(10~20)%D。较为合适,其中D。为工件的有效直径。 ◆退火工艺

退火是将金属和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退火后组织亚共析钢是铁素体加片状珠光体;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则是粒状珠光体。总之退火组织是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退火的目的 ①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 ②细化晶粒,消除因铸、锻、焊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和成分,改善钢的性能 或为以后的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③消除钢中的内应力,以防止变形和开裂。 ?退火工艺的种类 ①均匀化退火(扩散退火) 均匀化退火是为了减少金属铸锭、铸件或锻坯的化学成分的偏析和组 织的不均匀性,将其加热到高温,长时间保持,然后进行缓慢冷却,以 化学成分和组织均匀化为目的的退火工艺。 均匀化退火的加热温度一般为Ac3+(150~200℃),即1050~ 1150℃,保温时间一般为10~15h,以保证扩散充分进行,大道消除 或减少成分或组织不均匀的目的。由于扩散退火的加热温度高,时间长, 晶粒粗大,为此,扩散退火后再进行完全退火或正火,使组织重新细化。 ②完全退火 完全退火又称为重结晶退火,是将铁碳合金完全奥氏体化,随之缓慢 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退火工艺。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一般是中碳钢及低、中碳合金结构钢锻 件、铸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它们的焊接构件。完全退火不适用于 过共析钢,因为过共析钢完全退火需加热到Acm以上,在缓慢冷却时, 渗碳体会沿奥氏体晶界析出,呈网状分布,导致材料脆性增大,给最终 热处理留下隐患。 完全退火的加热温度碳钢一般为Ac3+(30~50℃);合金钢为Ac3+ (500~70℃);保温时间则要依据钢材的种类、工件的尺寸、装炉量、 所选用的设备型号等多种因素确定。为了保证过冷奥氏体完全进行珠光 体转变,完全退火的冷却必须是缓慢的,随炉冷却到500℃左右出炉空 冷。 ③不完全退火 不完全退火是将铁碳合金加热到Ac1~Ac3之间温度,达到不完全奥氏体化,随 之缓慢冷却的退火工艺。 不完全退火主要适用于中、高碳钢和低合金钢锻轧件等,其目的是细化组织和 降低硬度,加热温度为Ac1+(40~60)℃,保温后缓慢冷却。

钢的五种热处理工艺精编版

钢的五种热处理工艺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钢的五种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工艺——表面淬火、退火、正火、回火、调质工艺: 1、把金属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700度)以下,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在空气中冷却叫回火。 2、把金属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800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在炉中缓慢冷却叫退火。 3、把金属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800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在特定介质中(水或油) 快速冷却叫淬火。 ◆表面淬火 钢的表面淬火 有些零件在工件时在受扭转和弯曲等交变负荷、冲击负荷的作用下,它的表面层承受着比心部更高的应力。在受摩擦的场合,表面层还不断地被磨损,因此对一些零件表面层提出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疲劳极限等要求,只有表面强化才能满足上述要求。由于表面淬火具有变形小、生产率高等优点,因此在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 根据供热方式不同,表面淬火主要有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等。 感应表面淬火后的性能:

1.表面硬度:经高、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工件,其表面硬度往往比普通 淬火高 2~3 单位(HRC)。 2.耐磨性:高频淬火后的工件耐磨性比普通淬火要高。这主要是由于淬硬层 马氏体晶粒细小,碳化物弥散度高,以及硬度比较高,表面的高的压应力等综合的结果。 3.疲劳强度:高、中频表面淬火使疲劳强度大为提高,缺口敏感性下降。对 同样材料的工件,硬化层深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硬化层深度增加而疲劳强度增加,但硬化层深度过深时表层是压应力,因而硬化层深度增打疲劳强度反而下降,并使工件脆性增加。 一般硬化层深δ=(10~20)%D。较为合适,其中D。为工件的有效直径。 ◆退火工艺 退火是将金属和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退火后组织亚共析钢是铁素体加片状珠光体;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则是粒状珠光体。总之退火组织是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退火的目的 ①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 ②细化晶粒,消除因铸、锻、焊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和成分,改善钢的性能 或为以后的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③消除钢中的内应力,以防止变形和开裂。

第九章热处理炉内气氛及控制2013.2

南京工程学院教案【教学单元首页】 第17-18 次课授课学时 4 教案完成时间:2013.2

第九章热处理炉内气氛及控制 研究炉内气氛目的:1)防止工件加热过程氧化、脱碳;2)对工件进行化学热处理。 §9.1热处理炉内气氛种类(P124-129) 热处理炉内气氛即炉内气体介质,主要有空气、真空和可控气氛等。可控气氛指成分和性质可适当控制的气体,包括反应生成气氛、分解气氛和单元素气氛,在热处理炉生产中常用可控气氛包括吸热式气氛、放热式气氛、氨分解气氛、滴注式气氛、氮基气氛和氢气等。P124什么是可控气氛? 一.吸热式气氛 定义:燃料气与少于或等于理论空气需要量一半的空气在高温及催化剂作用下,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的气氛。因反应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系统的吸热和散热(即不能维持反应温度),须借助外部热量维持反应的进行,故称为吸热式气氛。 成分:吸热式气氛主要成分是H2、CO和N2,还有少量的CO2和CH4。 用途:1)吸热式气氛碳势约0.4%,对低碳钢是还原性和渗碳性气氛。2)吸热式气氛主要用于渗碳载气、中高碳钢加热时的保护气氛(光亮淬火),但不宜作为高铬钢和高强度钢的保护气氛,因为碳与铬反应生成碳化物会使高铬钢贫铬;气氛中的氢易导致高强度钢氢脆。3) 吸热式气氛经过再处理除去CO和CO 2后获得的以H 2 和N 2 为主的气氛可用于不锈钢和硅钢光亮 加热保护气氛。(见P124表10-2) 二.放热型气氛 定义:原料气与理论空气需要量一半以上的空气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因反应放出的热量足以维持反应进行而不需外加热源,故称为放热型气氛。 成分:放热型气氛主要成份是N 2、CO、CO 2 。为提高气氛还原性,常再进行净化处理,以 除去其中氧化性成分CO 2和H 2 O。 通过改变空气和燃料气比以及净化处理,可在较宽范围内改变气氛成分和性质,一般又把这类气氛分为淡型(混合气中加入较多空气)、浓型(混合气中加入较少空气)和净化型(净化处理的放热式气氛)三种。 气氛性质:视气氛成分、工件含碳量和工作温度而定。可能是还原型和增碳性的,也可能是氧化型和脱碳性的。 用途:1)浓型放热式气氛是还原性、弱脱碳性气氛,常用于低、中碳钢光亮淬火保护气氛;2)淡型放热式气氛是为微氧化性和脱碳性气氛,常用于低碳钢和铜光洁加热保护气氛;3)净化型放热式气氛由于气氛中氧化性、脱碳性成分CO 2 被去除,主成分由氮气和一定量的CO和H2组成,属于还原性气氛,可用于中高碳钢光亮加热保护气氛;4)净化型气氛再加少量富渗碳气,可用作高碳钢保护气氛和化学热处理介质。 三.氨分解气氛及氨燃烧气氛 分类:分加热分解气氛(吸热式)和燃烧气氛(放热式)两类。燃烧气氛又分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气氛两种。 制备原理:将无水氨加热到800-900℃,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成氢气+氮气的气氛。 氨分解气氛(75%H2+25%N2)特点和应用:具有强还原性和弱脱碳性,常用于不锈钢、硅钢、铜和高铬钢光亮加热保护气氛。 完全燃烧气氛组成和应用:主要由氮气(99%)和少量氢气(1%)组成,属于中性气氛,可用于铜和碳钢光洁加热保护气氛。 氨不完全燃烧气氛组成和应用:主要由氮气(76%)和氢气(24%)组成,具有还原性和

钢的热处理(答案)

钢的热处理 一、选择题 1.加热是钢进行热处理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使钢获得(B )。 A.均匀的基体组织 B.均匀的A体组织 C.均匀的P体组织 D.均匀的M体组织2.下列温度属于钢的高、中、低温回火温度范围的分别为(A )(D )(B )。 A.500℃ B.200℃ C.400℃ D.350℃ 3.碳钢的淬火工艺是将其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采用的冷却方式是(D )。 A.随炉冷却 B.在风中冷却 C.在空气中冷却 D.在水中冷却 4.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采用的冷却方式是(C )。 A.随炉冷却 B.在油中冷却 C.在空气中冷却 D.在水中冷却 5.完全退火主要用于(A )。 A.亚共析钢 B.共析钢 C.过共析钢 D.所有钢种 6.共析钢在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产物中,不可能出现的组织是( C)。 A.P B.S C.B D.M 7.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采用的冷却方式是(A )。 A.随炉冷却 B.在油中冷却 C.在空气中冷却 D.在水中冷却 二、是非题 1. 完全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cm以上30~50℃,保温一定的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2. 合金元素溶于奥氏体后,均能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 3. 渗氮处理是将活性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然后再进行淬火和低温回火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4. 马氏体转变温度区的位置主要与钢的化学成分有关,而与冷却速度无关。× 三、填空题 1. 共析钢中奥氏体形成的四个阶段是:(奥氏体晶核形成),(奥氏体晶核长大),残余Fe3C溶解,奥氏体均匀化。 2. 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均由以下三个阶段组成,即(介质分解),(工件表面的吸收),活性原子继续向工件内部扩散。 3. 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溶液)组织。 4. 在钢的热处理中,奥氏体的形成过程是由(加热)和(保温)两个基本过程来完成的。 5. 钢的中温回火的温度范围在(350~500 ℃),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托氏体)。 6. 钢的低温回火的温度范围在(150~250 ℃),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 7. 在钢的回火时,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淬火钢的组织转变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马氏体的分解,残余奥氏体的转变,(铁素体中析出 Fe3C ),(铁素体多边形

常用钢材热处理工艺守则

1 适用范围 本守则作为我公司常用钢材的各种热处理规范及注意事项。为一般件热处理的主要技术依据,对结构复杂和工艺上有特殊要求的零件和成批生产的零(部)件,则按专用工艺规程执行。 2 名词术语 2.1 正火 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m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2.2 退火 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2.3 淬火 将钢奥氏体化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使工作在横截面内全部或一定的范围内发生马氏体等不稳定组织结构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2.4 回火 将经过淬火的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 2.5 有效加热区 炉膛内炉温均匀性符合热处理工艺要求的装料区域。有效加热区的确定,按JB2251—78《电阻炉基本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有关试验方法进行。 2.6 冷却速度 在冷却过程中某一时间或者一定时间间隔内工件表面或心部温度下降的变

化率。 2.7 热处理变形 工件热处理时所引起的形状尺寸偏差,垂直于长度向上的变形叫弯曲。 3 热处理加热设备 3.1 正火和退火所使用的加热设备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3.1.1 在加热设备正常装炉的情况下,有效加热区内的温度偏差应按下表所列的精度进行调节和控制。 3.1.2 燃料加热炉,其火焰尽量不直接接触工件,以免使工件局部过热。当火焰直接与工件接触时,加热炉结构应使处理工件质量不显著损坏。 3.1.3 热浴加热炉,其热浴对工件不能有腐蚀及其它有害作用。 3.1.4 工件加热后在随炉冷却的过程中,应尽量保证各部位的冷却速度均匀一致。 3.2 淬火、回火加热设备 3.2.1 淬火、回火加热设备必须满足下列要求,有效加热区的温度按下表所列的精度进行调节和控制。

钢的热处理(答案)

钢的热处理 (答案 ) 钢的热处理 一、 选择题 1.加热是钢进行热处理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使钢获得( B )。 A .均匀的基体组织 B .均匀的A 体组织 C .均匀的P 体组织 D .均匀的M 体组织 2.下列温度属于钢的高、中、低温回火温度范围的分别为( A .500C B . 200C C .400C D . 350C 3.碳钢的淬火工艺是将其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 (D )。 A ?随炉冷却 B ?在风中冷却 C ?在空气中冷却 D.在水中冷却 4.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采用的冷却方式是( A ?随炉冷却 B ?在油中冷却 C.在空气中冷却 D ?在水中冷却 5.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 A )。 A .亚共析钢 B .共析钢 C .过共析钢 D .所有钢种 6. 共析钢在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产物中,不可能出现的组织是( A .P B .S C .B D .M 7.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采用的冷却方式是( A .随炉冷却 B .在油中冷却 C .在空气中冷却D .在水中冷却 二、是非题 1. 完全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 Acm 以上30?50C,保温一定的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的 一种热处理工艺。V 2. 合金元素溶于奥氏体后,均能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 A )(D )(B )。 然后采用的冷却方式是 C )。 C )。 A )。 3. 渗氮处理是将活性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然后再进行淬火和低温回火的一种热处理 方法。 X 4. 马氏体转变温度区的位置主要与钢的化学成分有关,而与冷却速度无关。 三、填空题 共析钢中奥氏体形成的四个阶段是: ( 奥氏体晶核形成 ),残余Fe3C 溶解,奥氏体均匀化。 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均由以下三个阶段组成,即( ),活性原子继续向工件内部扩散。 马氏体是碳在(a -Fe )中的(过饱和溶液 在钢的热处理中,奥氏体的形成过程是由( 1. 大 2. 3. 4. 加热 奥氏体晶核长 介质分解 ),(工件表面的吸 )组织。 )和( 保温 )两个基本 过程来完成的。 钢的中温回火的温度范围在( )。 钢的低温回火的温度范围在( 5. 体 350?500 回火后的组织为( 回火托氏 6. 体 150? 250 回火后的组织为( 回火马氏 )。 在钢的回火时, 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淬火钢的组织转变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 马氏体的分解,残余奥氏体的转变, ( 铁素体中析出 Fe3C ),( 铁素体多边 形 7.

第九章 钢的热处理原理

第九章 钢的热处理原理 (一)填空题 1 起始晶粒度的大小决定于 及 。 2 在钢的各种组织中,马氏体的比容 ,而且随着w(C)的增加而 。 3.热处理后零件的力学性能决定于奥氏体在不同过冷度下的 及其 。 4.板条状马氏体具有高的 及一定的 与 。它的强度与奥氏体 有关, 越细则强度越高。 5. 淬火钢低温回火后的组织是 和 ;中温回火后的组织是 ,一般用于高 的结构件;高温回火后的组织是 ,用于要求足够高的 及高的 的零件。 6.钢在加热时,只有珠光体中出现了 和 时,才有了转变成奥氏体的条件,奥氏体晶核才能形成。 7.马氏体的三个强化包括 强化、 强化、 强化。 8.第二类回火脆性主要产生于含 、 、 等合金元素的钢中,其产生的原因是钢中晶粒边界的 增加的结果,这种脆性可用 冷来防止,此外在钢中加入 和Mo及 热处理等方法也能防止回火脆性。 9.共析钢加热至稍高于727℃时将发生 的转变,其形成过程包括 、 、 等几个步骤。 10 根据共析钢转变产物的不同,可将C曲线分为 、 、 三个转变区。 11 根据共析钢相变过程中原子的扩散情况,珠光体转变属于 转变,贝氏体转变属于 转变,马氏体转变属于 转变。 12.马氏体按其组织形态主要分为 和 两种。 13.马氏体按其亚结构主要分为 和 两种。 14.贝氏体按其形成温度和组织形态,主要分为 和 两种。

15.珠光体按其组织形态可分为 珠光体和 珠光体;按片间距的大小又可分为 体、 体和 体。 16 描述过冷奥氏体在A1点以下相转变产物规律的曲线有 和 两种;对比这两种曲线可看出,前者指示的转变温度比后者 ,转变所需的时间前者比后者 ,临界冷却速度前者比后者 。 17 当钢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组织的转变时,原奥氏体中w(c)越高,则Ms点越 ,转变后的残余奥氏体量越 。 18 钢的淬透性越高,则临界冷却速度越 ;其C曲线的位置越 。 (二)判断题 1.相变时新相的晶核之所以易在母相的晶界上首先形成,是因为晶界处能量高。( ) 2.随奥氏体中W (C)的增高,马氏体转变后,其中片状马氏体减少,板条状马氏体增多。( ) 3.合金元素使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延慢的原因是合金元素在奥氏体中扩散很慢,另一原因是合金元素的存在使碳的扩散速度减慢。 ( ) 4.第一类回火脆性是可逆的,第二类回火脆性是不可逆的。( ) 5.马氏体降温形成时,马氏体量的不断增加不是依靠原有的马氏体长大,而是不断形成新的马氏体。( ) 6.钢经加热奥氏体化后,奥氏体中碳与合金元素的含量与钢中碳及合金元素的含量是相等的。( ) 7.所谓本质细晶粒钢,就是一种在任何加热条件下晶粒均不粗化的钢。( ) 8.当把亚共析钢加热到Ac1和Ac3之间的温度时,将获得由铁素体与奥氏体构成的两组织,在平衡条件下,其中奥氏体的w(C)总是大于钢的w(C)。 ( ) 9.马氏体是C在a-Fe中所形成的过饱和固溶体,当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时,体积发生收缩。 ( ) 10 钢在奥氏体化时,若奥氏体化温度愈高,保温时间愈长,则过冷奥氏体愈稳定,C曲线愈靠左。 ( ) (三)选择题 1 钢在淬火后所获得马氏体组织的粗细主要取决于 。

T10钢热处理工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综合及创新实验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吴双全 学号 1308010318 所属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材料13-3 所用材料 T10钢 要求硬度 50~55HRC 阅卷人 阅卷日期 成绩评定:

T10钢热处理工艺设计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设计一组热处理工艺方案提高T10钢试样的硬度,使其硬度达到50~55HRC。 2、设计热处理工艺使试样金相组织中最终出现屈氏体。 二、实验材料及设备 1、T10钢圆柱试样(15×15mm)若干 2、硝酸 3、酒精 4、砂纸 5、抛光膏 6、玻璃板 7、箱式电阻炉及控温仪表 8、抛光机 9、金相显微镜 10、洛氏硬度计 三、实验内容 1、T10钢概述 目前常用的碳素工具钢有T8、T10、T12,其中T10用量最多。T10钢优点是可加工性好,来源容易;但淬透性低、耐磨性一般、淬火变形大。因钢中含合金元素微量,耐回火性差,硬化层浅,因而承载能力有限。虽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但小截面工件韧性不足,大截面工件有残存网状碳化物倾向。T10钢在淬火加热(通常达800℃)时不致于过热,淬火后钢中有过剩未溶碳化物,所以比T8钢具有更高的耐磨性,但淬火变形收缩明显。由于淬透性差,硬化层往往只有1.5~5mm;一般采用220~250℃回火时综合性能较佳。热处理时变形比较大,故只适宜制造小尺寸、形状简单、受轻载荷的模具。 2、T10钢化学成分 碳 C :0.95~1.04(Tχ,χ:碳的千分数)

硅 Si:≤0.35 锰 Mn:≤0.40 硫 S :≤0.020 磷 P :≤0.030 铬 Cr:允许残余含量≤0.25≤0.10(制造铅浴淬火钢丝时) 镍 Ni:允许残余含量≤0.20≤0.12(制造铅浴淬火钢丝时) 铜 Cu:允许残余含量≤0.30≤0.20(制造铅浴淬火钢丝时) 注:允许残余含量Cr+Ni+Cu≤0.40(制造铅浴淬火钢丝时) 3、T10钢适用范围 这种钢应用较广,适于制造切削条件较差、耐磨性要求较高且不受突然和剧烈冲击振动而需要一定的韧性及具有锋利刃口的各种工具,如车刀、刨刀、钻头、丝锥、扩孔刀具、螺丝板牙、铣刀手锯锯条、还可以制作冷镦模、冲模、拉丝模、铝合金用冷挤压凹模、纸品下料模、塑料成型模具、小尺寸冷切边模及冲孔模,低精度而形状简单的量具(如卡板等),也可用作不受较大冲击的耐磨零件等。 四、实验原理 C平衡相图及过研究T10钢经退火、淬火、回火后的组织,需要运用Fe-Fe 3 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图—C曲线从加热和冷却2个方面进行分析,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规律是由C曲线确定的。因此,研究钢热处理后的组织通常以C曲线为理论依据。 按照不同的冷却条件,过冷奥氏体将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发生不同类型的转变。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过冷奥氏体各种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各不相同。T10钢是过共析钢,过共析钢的C曲线跟亚共析钢的相似,先析出的是渗碳体。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钢的显微组织变化是:渗碳体+珠光体→渗碳体+索氏体→渗碳体+托氏体→托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为了使渗碳体呈球状并且均匀分布,改善切削加工性能,为最终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碳素工具钢必须先进行球化退火。碳素工具钢经不完全淬火和中温回火,硬度在50~55HRC范围,可作为低切削的刃具和形状简单的冷冲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