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确新闻报道——现状、问题和教育

精确新闻报道——现状、问题和教育

精确新闻报道——现状、问题和教育

刘晓红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精确新闻报道的情况和问题,指出这些问题是缺乏必要训练的结果。同时,本研究对国内7所大学的新闻专业开设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精确新闻报道的工作步骤和写作、社会统计、计算机数据处理和统计软件等4方面课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认为开课情况尚不能满足精确新闻报道发展的需要。建议对在职的新闻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培训,并在新闻专业普遍开设相关课程。

一、精确新闻报道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目前,以民意调查结果为新闻的报道,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内媒体上,有些媒体并专门开设了专栏或专版,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栏目,北京青年报的“精确新闻”版,中国青年报的“公众调查”版等。这类新闻的采写使用与传统新闻报道不同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这种应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作成的新闻报道称为精确新闻报道(Precision Journalism)。[1]

(一)美国的情况

精确新闻报道方式产生于美国,1824年总统选举前,《宾夕法尼亚人报》记者调查了当地选民对当年四位总统竞选者的态度,并于7月24日公布了这项调查结果。这次行动被认为是第一次精确新闻报道的尝试。(McCombs等,1981,罗文辉,1991)从此开始的早期的这类活动,主要采用非正式的民意调查方式(straw poll 或 straw vote)[2]。1932年盖洛普发明科学抽样方法。(罗文辉,1991)1935年《幸福》杂志发表的关于美国人吸烟情况及购买汽车品牌意向的调查,被认为是由新闻机构所做的第一个科学的民意测验。(Demers,1987)1968和1972年两次总统选举,是精确新闻报道发展中的转折点。到 1976年的总统选举时,精确新闻报道已蔚然成风。(McCombs等,1981)到70年代末,美国超过三分之一的日报都曾作过至少一次精确新闻报道。 70年代,精确新闻报道成为美新闻界普遍重视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Demers,1987)从主题上看,竞选是早期精确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到1978 年,以大选为主题的报道虽仍占最大比例,为17.09%,但精确新闻的内容已不限于大选。(转引自:罗文辉,1991)从采用的方法看,到七十年代末以抽样调查为主,其他方法如实验、内容分析等则较少采用。(McCombs等, 1981)

美国的精确新闻报道可以说是和民意测验同时开始的,因为新闻界是民意测验的发起者和推动者,新闻界出于制作新闻的目的,采用社科方法制作新闻,并将它报道出来。

(二)中国的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民意测验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喻国明等,1993)但精确新闻报道方式是否和民意测验同时出现,是一个尚未确定的问题。如果不

考虑从1922年至70年代之间所进行的少量的民意测验,民意测验在中国(大陆)形成气候是从80年代初开始,(喻国明等,1993,陈崇山等,1989)而精确新闻报道风气的形成则是从90年代初开始。(王锋,1996,姜秀珍,1997)以《北京青年报》的“公众调查版”为例,创办人王林谈到:“长期以来,我们许多报道都是建立在‘观点+证据’的模式上,引进一些社会学,人类学的调查方法,有助于新闻手段的丰富”。该专版由报社拟定主题,以百姓的吃、喝、穿与生活压力为研究对象。(王锋,1996)这些观念和做法,均与传统新闻报道不同,即不是等某一事件发生了,再去报道,而是事先拟定主题,采用社科研究手段,去收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反映那些尚未被大众注意到的现象,并加以报道。到1995年底,国内有十几家报刊开设了精确新闻的专刊或专版,如《中国青年报》的“调查?观察”版、《北京青年报》的“精确新闻”版、《南方周末》的“社会观察”版等,还有数十家报纸不定期地刊出精确新闻报道。(姜秀珍,1997)1995年2月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北京,没听说过或不知道民意调查的人约为11.6%。[3]由于目前精确新闻报道的内容以民意调查为主,因此这个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精确新闻报道方式普及的程度。

从报道水平来看,由于我国精确新闻报道一开始,就有社科领域已发展非常成熟的研究方法、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和统计软件可供利用,未曾经历美国那种随着抽样技术的出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不科学走向科学的过程,因此,在专业调查机构和科研机构所做研究基础上产生的大部分新闻报道是科学、规范的。[4]目前国内的精确新闻报道,除个别报社由自己的调查公司完成外,主要是委托专业调查机构或专业研究人员进行。新闻记者或编辑的角色,主要是对研究结果进行新闻语言处理。(王锋,1996)

二、精确新闻报道所需知识技能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能够被应用于新闻报道,并形成了精确新闻这一特殊门类,是由于:

(1)新闻工作和社会科学研究,在操作对象——社会现象、任务——描述和解释社会现象、态度——追求客观等方面是很相似的,这是很多学者都注意到的事实。(Tankard, J. W., 1976,McCombs等,1981,Demers,1987,)社会科学界长期以来针对各种复杂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发展出了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促进了社会科学的进步。方法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是同样重要的,传统的采集新闻的办法,只能发现个别人物的态度、意见、行为或个别的事件,而且必须是已经表现出来的事件,因为所使用的只是记者的感官及直接加强感官能力的工具(如速记、照相、录像、录音等)。采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则还可以了解和预测公众的而不是个别人的态度、意见,报道那些存在的但尚未表现出来的事实,理解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解释事件的原因等等。因此,学习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可以加强记者观察、了解和解释社会的能力。

(2)学习社科研究方法,还可以使传统的做法更科学、更有效。例如,采访、观察等是常用的获取新闻的手段。了解社科研究方法中的科学观察和科学访谈的逻辑与规则,可以更好地克服由个人经验的局限所造成的先入之见和偏见。

进行精确新闻报道,仅具备传统新闻报道的知识技能是不够的,一些更为专业化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从事精确新闻报道应具备四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社科研究方法、精确新闻报

道的工作步骤和写作、社会统计、计算机数据处理方法及统计软件的使用。

精确新闻是应用社科研究方法制作的,因此社科研究方法是应具备的最基本知识。

社科研究方法应包括社科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具体的研究方法,具体研究方法可分为两类:定量和定性(也可以按接触性和非接触性分类)。调查研究(survey research)、内容分析和实地实验是社会科学研究常用的定量方法。笔者研究了美国、我国台湾省、国内精确新闻报道,调查是采用最早、使用最多的方法,内容分析和实地实验使用虽然相对较少,但在美国新闻界已有诸多的实践,在介绍内容分析和实验的著作或论文中可看到相应的实例。[5]

定性研究方法目前已多达几十种,(卜卫,1996)但在新闻报道中,相对于定量方法,定性方法采用较少,据梅耶介绍,(Meyer,1997)美国在新闻报道中采用最多的定性方法是焦点组访谈(focus group interview)。另一方法是参与性观察,包括公开观察和隐蔽观察。这两种方法在传播学研究方法的著作中也有介绍。[6]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定量定性方法,都是在不断发展中。,专门从事方法问题研究的专业人员和所有采用实证方法进行研究的专业人员,以及专业调查机构,都在不断探索新的、更有效的研究方法,也在探讨如何更科学有效地使用已有的研究方法。因此,在新闻报道中,适宜采用何种方法,也必然是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中。前面所说的,只是目前已在新闻报道中采用过的方法。

统计是实证研究方法的最基本技术手段,实际上,它更是科学的观察世界的方法。学习统计的目的不仅是学会一些计算技术,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培养科学的观察世界的态度,形成对各种数据结果的评价能力。因此,统计学不仅是从事精确新闻报道所必需的知识,也是正确进行任何涉及统计数据的新闻报道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对统计来说,计算机数据处理方法及统计软件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但对于那些自己不直接从事研究,而主要把专业机构的研究结果改写为新闻稿的记者来说,则并不是必须的。

掌握了研究方法及其使用过程,就掌握了精确新闻报道的工作步骤。但精确新闻写作则与研究报告撰写不同,因此需要专门学习。

从事精确新闻报道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核心内容是社科研究方法和统计学。但是,如前所述,新闻工作者学习社科研究方法和统计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精确新闻报道,否则,不准备从事精确新闻报道的记者,接受传统的新闻训练也就够了。

三、国内精确新闻报道中的问题

西德缅兹大学传播学教授纽曼曾指出,新闻记者如果缺乏完整的社会科学训练,可能在进行精确新闻报道时产生五方面问题:1.对必须满足什么前提,才能使测量更可靠的概念模糊不清。2.不了解预测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意义。3.不了解访问在收集新闻材料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的意义之不同。4.不习惯以概率方式思考,不习惯通过系统的比较获得知识。5.对关联和因果的分别认识不清。(转引自罗文辉,1991)另一学者(Tankard., 1976)也指出了记者在使用社科方法时最易出的五种错误:1.从不具代表性的样本中概括结论。2.不理解“随机”的意义而误用。3.第1点的特例:用街头调查(man-on-the-street)结果

概括结论。4.无效的因果推论。5.把先发生的事件作为后发生事件的原因。

上述这些问题,在目前国内的精确新闻报道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无效的因果推论。这是转述专业结果中最常见的问题。

在一则转述一项以“生活时间分配”为目的的研究结果的新闻中,记者对15-19岁这一年龄组参加公益活动比例最高这一调查结果的解释是:“这足以说明这一代人是具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并不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独生子女自私、缺乏同情心’,同时也说明,社会和家庭对他们的教育基本上是成功的。”从这个报道可看到两个问题,一是记者未能区分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即以“是什么”为目的的研究和以“为什么”为目的的研究的区别。二是未能了解无论对数据做出何种解释都只能是研究的结果。显然在“生活时间分配”这个研究中,“爱心”、“奉献精神”、“同情心”、“社会和家庭教育”等并不是研究主题。因此,基本成功的社会和家庭教育—→使独生子女并非自私和缺乏同情心而是具有爱心和奉献精神—→参加公益活动在所有年龄段中最高,这一因果推论是无效的。

●从不具代表性的样本中概括结论

常见的是把非概率样本(nonprobability sample)中得到的结果按概率样本对待。例如一项由专业机构在北京作的调查,调查对象是104位住宅电话号码后两位为“97”的北京居民,这是典型的非概率样本,调查结果仅能代表这104位居民本身。仔细阅读该报道发现,报道的正文中采用的措词均为百分之多少的“被调查者”如何,而报道的标题及摘要则用的是百分之多少的“北京人”如何。据笔者分析,这个调查应是该调查机构的一个游戏之作,意在为当时的政治事件添一“花絮”,而非正式的民意调查,因为这种样本能不能推论到北京人总体,对专业调查机构不应是问题,因此很可能是在改写为新闻稿时出的问题。说明记者不了解概率样本与非概率样本的不同。

●用自愿样本推论

自愿者样本(volunteer sample)是非概率样本的一种,之所以作为专门问题提出,是因为这种样本在笔者所见的精确新闻报道中使用较普遍。典型的是报纸的读者调查,常采用在报纸上刊登问卷,由读者填写后寄回的方式。而寄回问卷的人,显然是一些自愿者。对自愿者样本的特征,有许多专门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自愿者在许多方面不具有典型意义,自愿者的某些特征与一般公众相比存在着系统偏差。(贝蒂?H?齐斯克,1981,Wimmer and Dominick,1987)一项在报纸上刊登问卷,由读者填写寄回的中小学生及家长调查,共收到回信5千多封,对其中1111封进行了数据处理,最初发表的调查报告由专业人员撰写,并附有调查的技术报告,说明了样本获得的过程。但在被一报纸转述时,使用了“六千万家长坦言我是一个失败的家长”的标题,另一报纸对这个转述又进行了转摘:“全国家庭中有近20%的父母坦言‘自己是失败的父母’。这次调查在全国各省抽取了1111个答卷作为样本”。这是用自愿者样本推论的较典型的例子。

●不了解调查题目设计规律

调查题目如何措辞、顺序如何安排才能获得提问者想要知道的情况,是调查技术研究的课题之一,这主要体现了对被调查者在回答问题时的心理规律的认识,在这方面,有关领域——如心理测量、社科研究方法、专业调查机构——的专业人员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已掌握了许多规律。不了解这些规律,以为调

查就是问几个问题,调查所得结果就可能是没有意义的,或者是有偏差的。在这方面常见的问题是:①题目太专业,超过被调查者的知识范围。如一个关于传媒工作者性别意识的调查中有个题目是:“在社会决策中应该体现性别意识吗?”,调查结果是“只有51%的传媒工作者做出了肯定回答”。性别意识这个概念目前仅在相关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员中使用,尚未普及到一般传媒工作者。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被调查者答同意还是不同意,都可能是没有意义的。②问题不明确。如一个调查的问题是问被调查者的“婚姻状况”,有答“已婚”的,有答“还不错”的。③对反应心向缺乏控制。如一个调查是问对发现有人偷厂里东西你怎么办,给出3个选择:1.装作没看见。2.他偷我也偷。3.与他作斗争。这3个选择都有很强的道德评价意味,人们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容易美化自己。调查结果是百分之四点几的人选择了“3.与他作斗争”,被新闻撰写者认为比例太低,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在考虑了社会称许性后重新措辞,比例还会更低。

●不了解数字的差异与统计上差异的区别

在一个对北京居民的调查中,有一项是调查是否“在家中悬挂先辈照片”,三代以上世居北京的为14%,北京人总体为13%,报告中得出前者平均值高于后者的结论。从数字表面看,14%大于13%,但如果考虑了抽样误差,则这两个数字就不应存在统计上的差异,因此不能得出原来的结论。

●新闻撰写不规范

社科研究者评价一个研究结果,要检验该成果的研究过程,看其是否遵循了科学研究的规则和程序。(卜卫,1997)同样,评价一个精确新闻报道的主要手段,也是考察其制作过程。美国是精确新闻发展较早的国家,其精确新闻报道的质量,曾受到学者的不断质疑,为了提高精确新闻报道水平和增加可信度,1975年,美国民意测验研究协会(AAPOR)建议在报道民意测验结果时,应对与研究方法有关的8方面情况作说明,即:①样本数,②负责机构,③抽样误差,④抽样总体及抽样框,⑤访问方法,⑥测验时间,⑦问卷问题,⑧研究结果的依据并非全体样本时应加以说明。台湾学者罗文辉曾把这8条修订为10条。(罗文辉,1991)国内的精确新闻报道应有什么规范,目前笔者尚未见到讨论。从报道中看,对研究过程的最详细的说明,如《北京青年报》的精确新闻版的部分报道,可包括AAPOR的前7条,有时还指出样本结构。但也有的报道,对研究过程没有任何说明,或提供信息太少,如一个报道的有关说明是“由××公司完成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据此不足以对报道的可信度做出评价。

除上述几点外,目前精确新闻制作使用的方法较单一,主要是定量,其中又主要是调查。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记者对社科研究方法缺乏了解。在我国的台湾省,就出现过“为了迎合民意调查的潮流,完全不懂民意调查原理的记者,开始热衷报道民意调查的结果;对研究方法一知半解的记者,也勇于进行民意调查;”的情况,在美国也有过类似现象。(罗文辉,1991)要预防这种现象在国内新闻报道中发生,使精确新闻报道更加健康的发展,出现更多更高质量的精确新闻报道,就应使记者掌握社科研究方法最基本知识和技术。

四、教育和培训

前面各部分讨论了精确新闻的概念、国内的现状和问题、从事精确新闻报道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及意义。要使精确新闻报道在我国得到更高质量的发

展,关键在于培养具备上述必要知识和技能的记者。

美国从1970年后,新闻学院大都开设了研究方法方面的课程,至1978年,美国77所设有新闻硕士班的大学有61%把研究方法列为必修课,使新闻机构容易雇用到精通研究方法的毕业生,据分析,这可能是美国精确新闻报道在70年代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罗文辉,1991,4)据一项1994年对美国七所大学的新闻传播院系课程设置分析可见,这七所院系均把研究方法列为专业核心课程。台湾三所大学(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化大学、辅仁大学)的传播学院的各系(新闻、广电、广告)也把传播研究方法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潘家庆等,1996)为了解国内新闻教育相关课程开设情况,本研究对国内7 个新闻院系新闻专业本科(不包括研究生,不包括其它专业如广告。)开课情况作了调查,[7]这7个院系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暨南大学新闻系,武汉大学新闻学院,华中理工大学新闻系,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系。

调查包括开课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内容指前述的4个方面,形式指各内容是作为一个独立课程开设还是作为综合课程中的一部分,一般来说,前种形式比后一种对内容的讲解应更详细、深入,但并不等于说,后一种形式的效果就一定比前一种差。这7个院系开课情况如下:

院系数方法导论调查实验内容分析观察

综合 1 3 3 3

独立 1 1 2 1

(1)研究方法

本次未调查定性研究方法,但从被调查者提供的情况看,厦大国际新闻专业的观察方法是唯一专门开设的定性研究方法课程。

(2)精确新闻报道的工作步骤和写作

只有人大新闻学院开设。

(3)社会统计

独立必修选修综合介绍+选修

院系数 1 1 1

(4)统计软件的使用

独立课程公共电脑课中部分介绍

院系数 1 2

从上面列出的7个院系的开课情况至少可以看到,开课的普遍程度不高。

由于本次调查未详细了解各院系的各种课程内容是作为知识来介绍,还是作为技能来训练,因此无从了解已学习了该内容的学生能否独立从事精确新闻报道。因为这些内容对于准备从事精确新闻报道的记者来说,就像驾驶技术对于司机一样,仅作为知识来掌握是不够的。

从这七个院系开课的普遍程度可以推测,具备必要知识和技能的记者数量,尚不能满足精确新闻报道发展的需要。

五、结论

一、我国精确新闻报道正在发展过程中,有较高质量的报道,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与记者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有关。

二、从事精确新闻报道应具备4方面知识和技能: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精

确新闻报道的工作步骤和写作、社会统计、计算机数据处理和统计软件。

三、从目前我国7所新闻院系开设相应课程的情况来看,具备必要知识和技能的记者数量,尚不能满足精确新闻报道发展的需要。

本研究的建议是,应对在职新闻工作者进行有关知识和技术的普及工作,应在新闻院系开设前述的四方面课程。培训所应达到的最低目标是,应使记者具有确定适于作精确新闻报道的恰当选题的能力,具有对专业调查公司或专业研究机构所做研究的判断能力,能将专业结果改写为规范的精确新闻报道。

注释:

[1] 这种报道方式曾被称为“新新闻学”(new journalism)、“计算机辅助新闻学”(computer assisted reporting)、“科学新闻学”(Science Journalism)、“量化新闻学”(Quantitative Journalism)等,(Demers,1987)新新闻学和计算机辅助新闻学现已有明确的不同于精确新闻学的含义,前者特指用小说的笔法写新闻故事的报道方式,(罗文辉,1991),后者则指任何利用计算机采集、分析信息的调查性报道。(Semonche,1993,Meyer,1997,Ells,1997)量化新闻学的量化指把事件、人物、行为、态度等用数字来描述和分析。(Demers,1987)如美国AUGSBURG学院演讲/传播与戏剧艺术系及英语系学生可选的量化新闻学课程,内容为如何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收集和数据处理,并据此撰写解释性评论和新闻报道。(资料来源:互联网。课程代号:ENG 347)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实证方法包括定量和定性,而后者是非数据资料的收集方法,(Cold,1980转引自卜卫,1996)因此用量化新闻学不能概括这种报道形式的特征。科学新闻学从互联网中资料分析来看,主要指对物理、生物等自然科学领域的事件所作的报道,即以自然科学为内容的新闻报道。如1997 年夏季,美国大众媒介协会(Mass Media Fellowship)由美国科学进步协会资助,为科学工作者(scientists)提供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机会,这被认为是获得科学新闻报道经验的一个途径,由此是否也可推论,科学新闻报道,指对自然科学事件的报道。(资料来源:互联网:In-response-to: Answer to Science Journalism Date: Wed May 24 11:07:41 EDT 1995 From: Karen Fox (kfox@https://www.wendangku.net/doc/bf7450697.html,))“精确新闻学”这个术语产生于1971年,发明人是Everette E. Dennis,为了与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现的“新新闻学”相区别。(Semonche, 1993)Dennis并建议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新闻系教授梅耶(Philip Meyer)把“精确新闻学”作为他当时即将出版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新闻实践中的应用”一书的书名。(Demers,1987)梅耶是公认的开创精确新闻报道风气的人,他在1973年出版的《精确新闻学》是这个领域的经典著作,成为美国各大学新闻学院采用的教科书。(罗文辉,1991)[2] “straw poll”(或“straw vote”)这个术语通常指非正式的、非科学的街头调查(man-on-the-street)。(Maxwell E. McCombs等,1981)

[3] 《北京青年报》第8版:“关于社会调查的调查”。

[4] 对报道质量的评价是笔者在阅读几个精确新闻专版的过程中形成的,不是定量分析,包括下面谈到的报道中的问题,均不能给出百分之多少是科学的、欠科学的、不科学的等定量性结论。

[5] 内容分析和实验的实例可见本文参考文献中的:Demers D.P.,1987;McCommbs等, 1976;McCombs等,1981;Wimmer等,1987。

[6] 如本文参考文献中的Demers D.P.,1987和Wimmer等,1987。

[7] 调查采用电话采访方式,调查日期为1997年11月10日至12月1日,调查执行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卜卫,被调查者每单位一至二人,为

相应院系的系主任、或负责教学的副系主任、或相应课程的任课教师、或了解情况的一般教师。调查的具体内容见附录1。

参考文献:

贝蒂?H?齐斯克,1981,《政治学研究方法举隅》,马萨诸塞希斯公司。沈明明,贺和风,杨明译,1985,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卜卫,1997,“理解社会调查——论社会调查方法的逻辑及价值”,《国际新闻界》,1997年1期。

卜卫,1996,“论传播学定性研究方法”,《国际新闻界》,1996年6期。

布赖恩?布鲁克斯,达于?莫昂,乔治?肯尼迪,唐兰雷,1980,《新闻写作教程》,圣马丁出版公司;褚高德译,新华出版社,1986,8

陈崇山,弭秀玲主编,1989,3,《中国传播效果透视》,沈阳出版社。

姜秀珍,1997,1,“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精确新闻报道”,《现代传播》,1997年1期。

罗文辉,1991,4,《精确新闻学》,正中书局。

潘家庆,罗文辉,臧国仁,1996,7,“传播教育核心课程规划”,《新闻学研究》第五十三集。

Victor Cohn著,陈世敏,钟蔚文译,1989,6,《新闻与数字》,正中书局。

王锋,1996,8,“公众调查:给你一个数据中国”,《中国青年》,1996年8期。

喻国明,刘夏阳,1993,8,《中国民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钟蔚文,臧国仁,陈百龄,1996,7,“传播教育应该教些什么?——几个极端的想法”,《新闻学研究》第五十三集。

Demers D.P.1987,”Precision Journalism A Practical Guide”,Sage Publications.

Tankard, J. W., 1976, “Reporting and Scientific Method”, Chapter 3 in Maxwell E. McCommbs, Donald Lewis Shaw, David Grey, “Handbood of Reporting Methods”,Houghton M ifflin Company.

McCombs Maxwell E., Cole Richard R., Stevenson Robert L., and Shaw Donald L., 1981,”Precision Journalism: An Emerging Theory and Technique of News Reporting”, Gazette 27:1.

Meyer,Philip,1990,\"Polling as Political Science and Polling as Journalism,\"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Fall 1990.

Mosier, Nancy R. and Ahlgren, Andrew(1981). “Credibility of Precision Journalism.” Journalism Quarterly 58:3, pp.375-381,581.

Wimmer Roger D. and Dominick Joseph R., 1987,Mass Media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2nd Edition)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互联网资料:

Semonche Barbara, ed.,1993,”Computer-Assisted Journalism: An Overview”

Meyer,Philip,1997,11,11、12,7给本文作者的Email。(内容见附录2)McKean Mike, 1997, “J-351 Glossary”,Missouri School of Journalism。Ells Rick,1997,1,“New Technologies Change the Pursuit of Journalism”,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on Computing & Communications。Email:

newsltr@https://www.wendangku.net/doc/bf7450697.html,。

附录1:调查表

一、是否开设过“新闻学研究方法”方面的课程 (1)是 (2)否

二、是否开设过“精确新闻学” (1)是 (2)否

三、是否开设过以下课程,分四种情况:①作为一门独立课程,②作为“研究方法”的一部分,③作为“精确新闻学”的一部分,④未开设过。

课程名称独立课程研究方法精确新闻学首次开设学年学时未开

社会统计

调查方法

抽样方法

态度或心理测量

社会实验

内容分析

计算机统计软件

精确新闻报道的工作步骤

精确新闻报道的写作

附录2:梅耶给本文作者的email

Date: Sun, 7 Dec 1997 23:03:19 -0500 (EST)

From: Philip Meyer

The most common qualitative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method that is used in journalism is the focus group interview. I did not cover it in \"The New Precision Journalism\" but there is a chapter in another book of mine, \"The Newspaper Survival Book.\" It is curre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public journalism movement. A reporter recruits a group of 8 to 12 citizens to hold a guided discussion of some public policy issue.

Another qualitative tool is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 some times open and sometimes covert. The covert style is used in investigative reporting.

A reporter pretends to be somebody else in order to observe illegal activity. For example, a Washington Post reporter got a job as a migrant worker so that he could report first hand the way the workers are treated by their employers. An overt example (going way back in time) is my spending a day with Angier Biddle Duke, chief of protocol in the Kennedy administration, while he entertained the Shah of Iran on a state visit.

I was doing a story on how the protocol office operates. ——————————————————————————————————————

ABSTRACT

The study described the situation of and problems in precision journalism reporting in some newspapers. The problems show that the journalists have not well trained on precision journalism. The study also investigated 7 main communication and journalism colleges or departments in China for whether they offer the courses including research methodology, how to write precision journalism reporting, statistics and statistical software for the graduate students major in journalis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ew of these colleges or departments have offer all these courses. The study suggest that the journalists should be trained on precisio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and journalism colleges or departments should offer courses which is necessary for precision journalism.

(《新闻与传播研究》,1998年1期)

有关版权及文章转载事宜,请见首页网站说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