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地理专业用书

地地理专业用书

地地理专业用书
地地理专业用书

地理科学专业

01033001高等数学 Advanced Mathematics 【110—6—1、2】内容提要:高等数学是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曲

线积分与曲面积分、微分方程和无穷级数的基本知识。一方面,它为学生学习后继课和解决实

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另一方面,它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

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基本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初步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高等数学》,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高等数学》,各院校的教材。

《数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数学辅导及教材习题解析》,海洋出版社。

《高等数学附册学习辅导与习题选解》,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数学习题集》,机械工业出版社。

01033002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 Linear Algebra and Probability Statistics 【72—4—3】内容概要:本课程包括线性代数与概率论两部分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随机事件及概率、随机变量及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等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基础。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工程数学—线性代数》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

《工程数学—概率论》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

01033003地球概论Fundamental Astronomy 【42—2—1】内容提要:《地球概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先行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研究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科学,是介于天文学和地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

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和世界观,并为学生继续学习地理科

学专业的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基础。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地球概论》,金祖孟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参考书目:《简明天文学教程》,余明,科学出版社,2001年。

《地球概论》,徐庆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01033004 自然地理学ⅠPhysical Geography(Ⅰ)【86—4—2】先修课程:地球概论

内容提要:本课程是在阐述地球表层的水、岩石和地貌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形成过程以及动态演变规律的基础上,将这些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地球表层系统学地角度,探讨各

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对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影响。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目:《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地球科学导论》,刘本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地质学基础》,宋春青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地貌学》,严钦尚,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

《水文学》,黄锡荃,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

01033005 测量地图学Surveying and Mapping 【54—3—3】先修课程:地球概论,自然地理学Ⅰ

内容提要:《测量地图学》是地理科学专业必修的基础技能课程。通过教学可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的地图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制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掌握读图、测绘、用图和绘制教学地图的

能力,是学习地理学科专业其他课程的必备基础。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新编地图学教程》,蔡孟裔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目:《地图学》,张力果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普通地图制图综合原理》,琢耀,测绘出版社,1996年。

《地图学》,许耿,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01033006自然地理学Ⅱ Physical Geography(Ⅱ)【86—4—3】先修课程:地球概论,自然地理学Ⅰ

内容提要:自然地理学Ⅱ主要研究气候、植物与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形成、演变以及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内容为大气的基本性状、气候的形成、气候带和气候型;生物圈的形成、生物与环

境以及生态系统;土壤的组成、性状、形成及分类与分布规律等。这些要素既是自然地理环境

的组成要素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生态部分,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景观部分以及地域分异

的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自然资源。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目:《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地球科学导论》,刘本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01033007综合自然地理学Integrated Physical Geography 【44—2—4】先修课程:地球概论,自然地理学

内容提要:本教材以地理环境整体性为基础,分别介绍了地理环境空间上的差异性,时间演化的规律性。

以及自然区划及土地分级和评价的有关理论,最后阐述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关系。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综合自然地理学》,陈传康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参考书目:《综合自然地理学》,景贵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现代自然地理》,赵松乔等,科学出版社,1998年。

01033008计量地理学 Quantitative Geography 【44—2—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机基础,自然地理学

内容提要:计量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方法论学科,研究地理系统的分析方法,地理数学模型的建立,地理要素统计分析、预测和地理决策的数量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本课程主要讲述地理

系统的基本概念,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系统要素的统计方法,空间分布的测度,地理系统要素

的预测,地理系统多要素关系的分析与预测,地理系统要素最优分析与预测模型,地理类型的

划分和地理区界线的确定,地理系统模拟与地理系统规划。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计量地理学基础》,张超,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参考书目:《计量地理学基础实习与计算程序》,张超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计量地理学导论》,张超等编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年。

01033009人文地理学 Human Geography 【44—2—4】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

内容提要:“人文地理学”课程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主要讲授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学科体系、研究对象,以及其分支学科,如人口地理、文化地理、历史地理、旅游地理、行为地理、政治地理,使学

生了解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生态伦理观、可持续发展观。该课程重点在于人地

关系地域系统的研究与讲授,运用理论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合理进行区域规划,达到

为政府决策服务的目的。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人文地理学》,王恩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目:《新概念人文地理学》,韩永学等,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0年。

《人文地理学》,【美】谢觉民,中国友谊出版社,1991年。

01033010经济地理学 Economic Geography 【44—2—4】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

内容提要:本课程以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为脉络,首先沿着单区位企业——多区位企业——跨国企业进行企业区位及空间组织分析;之后,从单一企业跳出,研究区域内、区域间的经济活动空间组

织;再后,又从一国内的区域跳出,研究经济活动全球化;最后,介绍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和新近理论研究上的一些观点。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经济地理学》,李小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参考书目:《经济地理学原理》,陈才,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经济地理学导论》,杨万忠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01033011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Database【36—2—5】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

内容提要:本课程主要学习数据库的基础知识,数据库的原理和数据库应用,从数据库基础入手,使学生

了解数据库的结构、关系型数据库的建立、SQL数据库查询语言的使用以及数据安全的机制,

从而达到能应用数据库的目的。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李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目:《网络数据库实用教程—SQL Server2000》,王恩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01033012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54—3—6】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数据库,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

内容提要:本课程主要讲授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原理与GIS软件的操作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是集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及计算机为一体的高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灾害评估、城市与

区域规划等众多领域,而且在军事、公安等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成为当前社会可持续

发展的有效工具,也是实现数字化的基础,学习该课程可以了解并掌握有关数字地球的基础知

识和GIS软件的基本操作。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张超,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目:《GIS、MapInfo、MapBasic学习教程》,姚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01033013旅游地理学Geography of Tourism 【36—2—6】先修课程: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

内容提要:该课程以旅游者、旅游资源和环境、旅游业发展为主线,从旅游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入手,通过旅游区划、旅游规划与开发和旅游活动中的人地关系分析,阐明了理论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旅游地理学》,保继刚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参考书目:《旅游地理学》,韩杰,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旅游地理学》,李永文,科学出版社,2004年。

01033014 城市地理学Urban Geography 【36—2—6】先修课程: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学

内容提要:本课程主要是阐述城市科学的基础理论、实践中的新问题及其对策。具体内容包括城市的基本特征、城市化及其规律、经济区与中心城市、城市规划和城市的经济建设、城市综合管理、开

发区发展与建设、城市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城市地理学》,许学强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参考书目:《城市经济学》,谢文蕙等,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

01033015 环境保护(双语)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ilingual Teaching)【44—2—7】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

内容提要:本课程以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为线索,阐述了环境的发生、发展;探讨了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各环境要素的污染、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介绍了环境质量评价、城市环境、区

域环境,以及人口、能源、资源与环境等问题。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环境学概论》,刘培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目:《环境学基础教程》,黄润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钱易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01033016遥感概论 Outline of Remote Sensing 【36—2—7】先修课程:测量与地图学,自然地理学,中国地理

内容提要:该课程主要讲述遥感的概念及特点,遥感在地理学中的应用。分别讲述了遥感的物理基础,航空遥感与航空像片的判读及具体方法,重点介绍了航空像片的目视判读,包括水体、地貌、地

质、植被和土壤、居民地和道路判读;航天遥感与卫星像片的判读及方法,主要介绍卫星图像

的目视判读,遥感图像及处理技术。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遥感概论》,梅安新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目:《遥感概论》,遥感概论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

《遥感地学分析》,陈述彭等,测绘出版社,1990年。

01033017世界地理 World Geography 【90—5—5】

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

内容提要:论述各大洲、大洋以及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它们间的相互联系、制约、互为条件的角度去揭示世界区域的人地关系。它以

世界区域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规律作为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从整个大洲论述自然

地理环境区域特征的形成和演变过程,突出全洲的整体性,同时强调各个国家的独特性和在大

洲内部的差异性。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世界地理》,杨青山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目:《世界自然地理》,刘德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世界地理》,韩中安,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01033018 中国地理 Geography of China 【90—5—5】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

内容提要:《中国地理》是研究中国及各地理分区包括自然和人文的地理环境结构的科学,分为总论和区域分析两篇:总论部分系统论述了全国性的主要地理问题,包括自然结构及其评价,海域与岛屿,

人口与经济规律,景观与区划,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等;区域分析部分将全国分为8个综

合区,分区阐述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经济发展特点,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区域发展方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区域分析能力。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中国地理》,赵济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参考书目:《中国经济地理》李振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中国自然地理》赵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01033019 地理教学论 Geography Education 【54—3—6】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

内容提要:本课程论述地理教学的基本原理及地理教学的一般问题。包括地理教学目的、任务、地理教学原则、地理教学过程、地理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中学地理教师的素质。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段玉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目:《地理教育学》,袁书琪,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中学地理教学法》,曹琦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01034001地理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Geography 【36—2—2】先修课程:地球概论,自然地理学,

内容提要:地理学导论阐述了地理学的性质、对象、学科体系、发展简史以及研究方法,通过叙述地理学发展史论述了地理学的理论学说、思想流派和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前沿及未来趋势。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地理学导论》,白光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参考书目:《地理学思想史》,【美】詹姆斯著,李旭旦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

《地理科学发展与地理学家》,刘向阳等,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4年。

01034002 地理绘画技法 Geographic Drawing Skills 【36—2—6】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

内容提要:本课程从美术绘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法入手,结合现行大、中、小学地理教材中的地理素描图,阐述了地理景观素描图、地理教学黑板画、地理区域轮廓图的设计思想和绘画方法与步骤。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地理绘画技法》,张毅,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参考书目:《地貌类型图》,金京模,科学出版社,1998年

《简易地理教学板图、板画、板书基本功系列》,宋济平,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01034003 黑龙江乡土地理Geograph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36—2—6】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

内容提要:该门课程主要讲述黑龙江省及哈尔滨的地理环境,同时进行客观而科学的评价,包括环境评价、资源评价等。重点在于经济地域系统的研究与讲授,进而制定省域或市域的产业发展战略、资

源开发战略,达到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统一,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黑龙江省地理》,张盛学等,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

参考书目:《黑龙江省自然地理》,徐庆华,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

《黑龙江省经济地理》,陶忠信,新华出版社,1989年。

01034004 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of Geography 【44—2—7】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教学论

内容提要:本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课件设计方法、课件的种类、结构、多媒体素材的加工处理,以及部分软件的操作与使用技巧。通过对中学地理教材的分析,利用计算机技术,帮助学

生完成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方正奥思6.0多媒体制作与教学应用》,周恕义等,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

参考书目:《多媒体创作工具》,黄荣怀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计算机辅助地理学习》,林培英,测绘出版社,1995年。

01034005 中学地理教材分析 Analysis of Middle-school Geographical Textbooks 【36—2—7】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教学论

内容提要:本课程系统介绍分析了中学地理教材的内容、结构、层次,为学生将来从事中学地理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思路。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王树声,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参考书目:《中学地理教材教法》,刁传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01034006普通生态学Ecology 【36—2—5】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

内容提要:本课程系统介绍了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括生态系统与环境、社会的联系,强调生态理论及其理论的应用性。最终目的是运用生态学原理从不同角度阐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为解

决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思路。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普通生态学》,孙儒泳,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参考书目:《生态学概论》,苏志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01034007可持续发展导论Introduction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36—2—5】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

内容提要:本课程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内涵,即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可持续性,三个层次相互制约。引用目前社会大量人地不协调实例来说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追根溯源来自于自然的

可持续发展性。最终阐明了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自然的持续发展基础上,并确立了

人地关系协调论的指导思想。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可持续发展引论》,叶文武,高等教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目:《可持续发展之路》,北京大学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可持续发展概论》,朱坚强等,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年。

01034008 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 【36—2—6】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内容提要:主要研究城市中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生物群落与人类社会、物理生物过程与社会经济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城市生态学》,宋永昌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目:《城市地理学》,许学强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现代城市地理学》,江美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

01034009 自然灾害学 Natural Disaster Science 【36—2—6】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

内容提要:本课程从地理学角度阐述各种自然灾害的类型形成机制、分布和演化过程,着重分析了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影响及自然灾害与地理条件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各种自然灾害的预防

机制,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资料。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自然灾害地理学》,东北师大出版社,1998年。

参考书目:《自然灾害学》,杨达源等,测绘出版社,1993年。

01034010自然资源及其评价 Evalu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36—2—6】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

内容提要:本课程围绕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吸收大量的国内外最新自然资源方面的研究成果,较系统地阐述了自然资源学的发展、性质、分布、生态、经济以及可持续利用等理论问题,并重点剖

析了一些部门自然资源。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自然资源评价》,张雪萍,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目:《自然资源学原理》,蔡运龙,科学出版社,2000年。

《自然资源概况》,刘成武,科学出版社,2000年。

01034011 环境质量评价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36—2—7】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环境保护

内容提要:本课程着重讲述区域经济开发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城镇体系形成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了解经济开发中最佳的环境背景条件和区域环境指标体系,水土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保护,掌握环境

质量分析和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环境质量评价》,王华东,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

参考书目:《区域环境分析与影响评价》,王景华,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年。

01034012土地利用与评价 Land Use and Assessment 【36—2—7】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

内容提要:本课程从土地的利用及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模式入手,建构了我国土地管理的规程和法律制度,土地经济的产生,土地供求关系的形成,影响土地价格的要素体系及各要素对土地价格的作用,

土地价格评估的具体方法及相关经济理论。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土地科学》,张序强等,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目:《土地估价理论与方法》,改革出版社,1995。

《资产评估概论》,国有资产管理局资产评估中心,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年。

01034013文化地理学Cultural Geography 【36—2—5】先修课程:人文地理学

内容提要:该门课程主要讲授文化现象、文化地域分异规律、文化景观、文化生态和文化区域,同时讲授文化起源、种族、民族、语言文化等。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文化地理学》,周尚意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目:《文化地理学导论》,王恩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新概念人文地理学》,韩永学,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0年。

01034014中国旅游文化地理 Tourist Cultural Geography of China 【36—2—5】先修课程:人文地理学

内容提要:该课程主要讲授旅游客体文化——历史、宗教、园林、建筑、服饰、饮食、民俗、文学、艺术的概念、分类、具体内容及特征等,突出旅游美学和旅游欣赏,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旅游审美能

力,并为将来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打基础。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中国旅游文化》,赵荣光等,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目:《中国旅游文化》,潘宝明等,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

《旅游文化》,尹华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01034015政治地理学Political Geography 【36—2—6】先修课程:人文地理学,世界地理

内容提要:政治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探讨的是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政治行为和决策的影响,以及人类政治行为和决策对地理环境格局的反作用。主要讲授国家的起源和组成要素,现代

世界的政治区位和政治格局。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政治地理学》,王恩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目:《地缘政治学》,张炳清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世界政治地理》,王国梁,海洋出版社,1993年。

01034016 区域经济学 Regional Economics 【36—2—6】先修课程: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

内容提要:《区域经济学》是以现代经济理论为指导,在充分吸收和利用国外有关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同时,大量吸收有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利用经济计量学、区域创新、信息经济学、案

例研究等方法和手段,研究区域经济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同时结合中国国情在充分利用市场

机制的条件下,从理论上研究和探索出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相适应的起指导作用的产业等

政策,对于促进中国经济在21世纪中尽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区域经济学》,丁四保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目:《区域经济学》,吴殿廷,科学出版社,2003年。

《区域经济学教程》,孙久文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01034017 区域经济地理学Regional Economic Geography 【36—2—7】先修课程: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

内容提要:《区域经济地理学》是一门以区域研究为宗旨的学科,重点研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本课程以劳动地域分工和经济地域运动理论为主线,以经济地域与经济地域系统为研究客体,系统地

阐述了区域经济地理学地基础理论、基本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从研究尺度上看,它重点是解

决区域宏观问题的,为企业、政府的宏观决策服务;就地域范围而言,既包括企业与企业集团,

更包括区域与区域系统。面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诸问题,运用地理思维,综合地分析与解决这

些区域问题。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区域经济地理学》,陈才,科学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目:《区域经济地理学原理》,陈才,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

01034018区域分析与规划Regional Analysis and Planning 【36—2—7】先修课程: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

内容提要: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前半部分以区域分析为主,介绍了区域分析的基本内容、程序和方法;后半部分以区域规划为中心,阐明了区域规划的理论、方法和程序,探讨

了区域发展战略,并对区域规划中的各项具体规划进行了阐述。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区域分析与规划》,崔功豪,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参考书目:《区域分析与规划高级教程》,吴殿廷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区域开发规划原理》,史同广等,山东地图出版社,1994年。

01034019地球信息科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Geo-Information Science 【36—2—5】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地球概论,测量地图学

内容提要:数字地球是当今地球科学和信息科学的高度综合,是地球科学的最新分支。数字地球计划是继信息高速公路后的又一全球性的科技发展战略目标,它将深刻地改变未来人类社会的生产和人

们的生活方式。本课程主要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数字地球的基础知识:信息社会与数字地球;地

球系统的信息模型和系统模型;地球系统的非线性与复杂性特征等问题。还介绍数字地球的技

术系统:国家空间信息和空间数据的基础设施;地球观测系统与全球信息网络;地球空间数据

的共享标准与规范化;高分辨率数据获取与海量信息的存取;数据融合与仿真虚拟技术;虚拟

地球系统模型等,使学生能对数字地球的概念、关键技术以及如何应用等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

解。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数字地球导论》,承继成,科学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目:《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与数字地球》,承继成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01034020计算机地图制图 Computer Assisted Cartography 【36—2—5】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地图学

内容提要:本课程主要对计算机地图制作的操作与应用进行阐述并用一个强大的软件进行练习。CorelDRAW 是一个基于Windows平台的向量绘图软件,功能强大,尤其是它卓越的图形和文字编辑处理功

能,它已经受到了地图制图和地图出版部门的青睐。CorelDRAW软件还具有很多非常特殊甚至

于是非常神奇的功能,而这些功能恰恰都是地图制图最需要的。掌握了该软件的使用,是完成

计算机地图制作的一项基本要求。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CorelDRAW地图制图》,姚兴海等,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目:《CorelDRAW 10 科技绘图教程》,刘泓滨,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

《中文CorelDRAW 11 标准教程》,广林等,中国宇航出版社,2003年。

01034021 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28—1—5】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内容提要:“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全球定位系统可实时连续地为用户提供三维空间的位置信息、测定用户的运动速度,本课程主要介绍它的组成,控制,误差分析,及在军事和现代技术中的应

用,并介绍它的使用方法,该课程是“3S”技术的主干课。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GPS原理及其应用》,(美)Elliott D.Kaplan著,邱致和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参考书目:《GPS原理及应用》,李天文,科学出版社,2004年。

01034022数字地球导论 Introduction to Digital Earth【34—2—6】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地球概论、测量地图学

内容提要:数字地球是当今地球科学和信息科学的高度综合,是地球科学的最新分支。数字地球计划是继

信息高速公路后的又一全球性的科技发展战略目标,它将深刻地改变未来人类社会的生产和人

们的生活方式。本课程主要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数字地球的基础知识:信息社会与数字地球;地

球系统的信息模型和系统模型;地球系统的非线性与复杂性特征等问题。还介绍数字地球的技

术系统:国家空间信息和空间数据的基础设施;地球观测系统与全球信息网络;地球空间数据

的共享标准与规范化;高分辨率数据获取与海量信息的存取;数据融合与仿真虚拟技术;虚拟

地球系统模型等,使学生能对数字地球的概念、关键技术以及如何应用等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

解。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数字地球导论》,承继成,科学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目:《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与数字地球》,承继成,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01034023 GIS专题地图制作 Thematic GIS Map Cartography【36—2—6】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测量地图学

内容提要:本课程主要研究各种地理信息的收集、分析、分类与综合,以及如何用GIS软件来制作出各种专题地图,该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手工专题地图制作,除了要掌握制作专题地图的基本要求外,

还要求掌握计算机操作和GIS软件应用,通过严格的训练,使学生能在掌握已有资料的基础上,

制作出精美的专题地图。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专题地图编制》,黄仁涛,科学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目:《电子地图技术与应用》,刘光运,中国测绘出版社,1996年。

01034024 软件工程 Software Engineering【36—2—7】先修课程:计算机技术

内容提要:本课程从软件的开发、维护和软件管理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的方法。

详细阐述了软件系统需求的内容、过程和描述方法,介绍主要类型系统的设计问题和重要的设

计方法,分布式系统设计、实时系统设计和用户界面设计,同时从体系结构、面向对象以及复

用等视角对设计过程进行讲解;对软件工程过程的诸多管理方面(如人员管理、项目管理、过

程管理、成本估计和质量管理等重要方面)有极为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软件工程》,郑人杰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目:《软件工程》,Ian Sommerville,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软件工程》,张海藩,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

01034025数据结构 Database Structure 【36—2—7】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

内容提要:数据结构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不仅是计算机学科的核心课程,而且为信息类相关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从抽象数据类型的角度,详细介绍了各种数据结构及其应用,以及查找、排序的

各种实现方法,对每一种类型的数据结构以实例为切入点,详细叙述了基本概念、逻辑结构、

存储结构和常用算法。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C语言版)数据结构》,严蔚敏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参考书目:《(C语言版)数据结构》,刘喜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

01035001地理科研与论文写作 Geography Research and Thesis Writing 【36—2—5】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

内容提要:本课程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出发点,介绍了地理科学研究和地理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系统阐述了地理科研的概念、类型和步骤,以及地理学术论文的写作格式、撰写步骤

和方法,同时还详细介绍了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与答辩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科研的方法,并为学生学年论文

的撰写和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做准备。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科学研究概念与科技论文写作》,张才骏,华文出版社,2002年。

参考书目:《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陈燕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科学研究方法概论》,林定夷,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

01035002书法 Introduction to Calligraphy 【36—2—5】先修课程:大学语文

内容提要:本课程讲授中国书法的基本知识,着重讲解书法的特征及其技巧,从笔划、部首、结构、章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练习使之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能力。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及其他专业本科生

教材:《大学书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目:《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01035003历史地理学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36—2—5】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

内容提要:本课程介绍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中国自然环境历史变迁在某些方面的表现,中国历代疆域与行政区划的演化历程。重点放在中国行政区划体系与历代政治形势、政治制度和

地理环境如何整合的描述。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及其他专业本科生

教材:《中国历史地理概述》,邹逸麟,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

参考书目:《中国历史地理纲要》,史念海,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01035004 国际贸易地理 Geograph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36—2—5】先修课程:经济地理学,世界地理

内容提要: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理分布和地理格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其阐述的内容主要有世界自然地理因素及人文地理因素分布、

特点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当前经济的特点、产业部门的构成及其分布、

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国际贸易运输的主要方式、航线和港口等。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及其他专业本科生

教材:《国际贸易地理》,竺仙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目:《国际贸易》,陈宪等,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年。

《国际贸易》,薛荣久,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

01035005宗教史 History of Religion【36—2—5】先修课程:世界通史、人文地理学

内容提要:本课程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客观、系统地介绍、分析了基督教的历史,进而正确地理解宗教关系、国际关系、自觉维护世界和平。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及其他专业本科生

教材:《宗教史概论》,林中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参考书目:《宗教通史简编》,罗竹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01035006中国民俗地理学 Folk Custom Geography of China【36—2—6】先修课程:人文地理学、中国历史地理

内容提要:本课程拟通过电视录像、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我国各民族风情,通过本课的开设,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有利于素质

教育,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中国民俗地理学》,高曾伟,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

参考书目:《中国民俗旅游》,巴兆祥,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

《民俗学概论》,钟敬文,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01035007东北亚经济合作研究 Studies of Northeast Asia Economic Cooperation【36—2—6】先修课程:经济地理学,世界地理

内容提要:本课程以作为经济合作区域的东北亚地区的地理范围界说为开篇,回顾了亚太的探索、实践的进程和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的问题的提出,并从国际政治和经济背景等角度论述东北亚地区经

济合作发展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再探讨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组织制度模式及发展模

式的问题,最后分析东北亚经济合作未来可能的发展模式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研究》,何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

参考书目:《内陆边境地区对外开放的区域模式研究——论绥芬河辟健自由贸易区》,丁四保等,东北师范大学社出版社,1994年。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进展、成效和未来》,张蕴岭,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

01035008亚太研究 Analysis of Asia and the Pacific Region【36—2—6】

先修课程:经济地理学,世界地理

内容提要:国际经济合作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组合与配置的运动规律以及这一领域里进行国际经济协调的宏观机制。本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对亚太的研究与中国经济发展

实际密切结合起来,总结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探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意义。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太平洋世纪之谜:论亚太》,杨冠群,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4年。

参考书目:《中国:面对亚太的挑战》,党大建等,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年。

《东盟的今天与明天—东盟的发展趋势及其在亚太的地位》,陆建人,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年。

01035009人口地理学 Geography of Population 【36—2—6】

先修课程: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

内容提要:从空间角度研究人口数量、质量与各种人口构成(性别、年龄、职业、民族、文化等的构成)、居住方式的地域特征及其分布、迁移规律。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人口地理学概论》,张善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参考书目:《世界人口地理》,张善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中国人口地理》,张善余,科学出版社,2003年。

01035010旅游资源与开发 Tourist Resources and Exploitation【36—2—6】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

内容提要:本课程内容由旅游资源和旅游资源规划开发两大块构成,突出旅游资源的序列性和完整性,以及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侧重基本理论的阐述,把握各

类旅游资源的成因、评价分析各旅游资源的特征、分布规律、吸引力因素、旅游功能、美学欣

赏和开发规划等,为学生今后从事旅游管理、研究以及规划开发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旅游资源学》,苏文才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参考书目:《旅游规划与开发》,马勇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01035011人文科学基础 Basics of the Humanities 【36—2—7】先修课程:大学语文、人文地理学等

内容提要:本课程阐述人文社会科学的具体内涵、内部结构和历史脉络;近现代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哲学、历史学、文艺学以及经济学、社会学、法学、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重要突

破;阐述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主要趋势,人文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关系以及人文社会

科学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丁柏铨等,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参考书目:《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学习指导书》,胡治华,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01035012现代应用文写作Practical Writing【36—2—7】先修课程:大学语文

内容提要:本课程主要讲授应用写作的基本原理及各种常用文体的写作规律。内容包括:特质论、源流论、作者论、分类论、模式论、方法论、通用公文(如调查报告、简报)、法律文书(如诉状、答

辩状、辩护词)、经济文书(如经济合同、经济报告)、新闻宣传文化(如消息、通讯、演讲稿)、

科学研究文体(如科研论文、科研报告)。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现代应用文写作大全》,陈纪宁,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2年。

参考书目:《应用写作教程》,张达芝,杭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

01035013地理摄影 Photography 【36—2—7】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

内容提要: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使他们了解地理摄影的发展与应用,掌握照相设备的使用方法,使学生能把摄影技术应用到地理科学专业中去,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要

的基础。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基础摄影教程》,邵大浪,吉林摄影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目:《旅游风光摄影》,卢平,广东旅游出版社,2000年。

《大自然摄影》,马夫,浙江摄影出版社,2001年。

01035014欧洲一体化研究Studies of European Integration【36—2—7】先修课程:经济地理学,世界地理

内容提要:世界范围的经济协调往往首先从区域一体化展开。一个地区中若干国家通过条约组成集团,建立一系列国际或超国家的组织机构,实行一定程度的政策协调和紧密合作,甚至制订和执行共

同政策,这就是经济一体化的表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

有关知识。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欧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白英瑞等,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

参考书目:《欧共体的历程——区域经济一体化之路》,黄嘉敏等,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2003年。

《国家与超国家:欧洲一体化理论比较研究》,陈玉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01035015经济全球化与WTO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WTO【36—2—7】先修课程:经济地理学,世界地理

内容提要:本课程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世贸组织发展出现的新特点、新趋势等进行研究,对世贸组织本身的规则变迁及其时代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把对经济全球化与世贸组织的研究和中国经济发展

实际密切结合起来,总结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和世贸规则中发展经济的经验与教训,促进中国经

济发展。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经济全球化/世贸组织与中国》,张汉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目:《中国经济安全——融入WTO和全球化的战略思考》,柴尚金,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年。

《WTO与中国经济发展》,李永恒,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

01035016美国研究Analysis of the USA【36—2—7】先修课程:经济地理学,世界地理

内容提要:在整个二十世纪,美国一直是世界第一强国。冷战结束后美国所占据的惟一超级大国地位,至少可以再保持二三十年。今天,美国是中国最重要的外交对手,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稳

定的最大外部力量;同时,美国又是中国事实上最大的贸易伙伴,在中国的第一大投资国,是

同中国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等领域交往最多的国家。无论是总结二十世纪的历史经验、展

望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未来,还是分析我国的国际环境,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都必须

全面了解美国,深入研究美国。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当代美国经济》,陈宝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目:《繁荣与泡沫:全球视角中的美国经济》,(美)罗伯特·布伦纳,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01035017文献与信息检索Literature and Information Retrieval 【36—2—7】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

内容提要: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在科学的发展中,信息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检索工具使用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的检索和利用能力。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宋如忆,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目:《科技信息检索》,邓要武等,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

01035018地理专业英语 English for Geography【36—2—7】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区域地理

内容提要: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科学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用英语学习地理科学的相关内容,扩展和巩固地理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地理学的基本规律,深入了解地球岩石圈、水圈、

生物圈和大气圈的相互作用,认识自然灾害及防治,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通过学习,使

学生掌握地理学专业基本词汇和基本的表达方法,从而具备基本的阅读、查阅英文相关专业文

献,以及用英文进行基本的专业表达的能力(对外交流和用英文撰写论文或摘要)。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地理专业英语文选》,南京大学外语系公共英语教研室,商务印书馆,1987年。

参考书目:《地质专业英语文选》,成都地质学院外语教研室,地质出版社,1979年。

Lutgens,F.K.,Tarbuck, E. J., 2002. Earth Science. Third edition. Prentice Hall.

Tarbuck, E. J., Lutgens, F. K., 2002. An 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geology. 7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McKnight, T. L., Hess, D., 2002. Physical geography: a landscape appreciation. 7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A. N., Strahler, A. H., Strahler,1999. 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geography. Wiley & sons.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1单元 单元活动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鲁教版必修3

元活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鲁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假期研究环境条件对作物始花期的影响,他们通过上网、查阅报纸、杂志等获得如下资料。据此回答1~3题。 1.高纬度地区的大豆品种移往低纬度地区种植,开花时间和产量与原地区相比分别是( ) A.提前,减少B.提前,增加 C.延迟,减少D.延迟,增加 2.影响大豆开花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地形条件 B.土壤条件 C.光热条件 D.降水条件 3.该地理兴趣小组收集资料和探究区域差异的方法分别是( ) A.直接收集法,定量的方法 B.间接收集法,定量的方法 C.直接收集法,定性的方法

D.间接收集法,定性的方法 【解析】第1、2题,分析材料可知,高纬度地区的大豆品种在低纬度地区从播种到开花比在原地区所需要的天数少,温度和光照是影响植物开花的主要因素,低纬度地区光热条件优越,产量比高纬度地区高。第3题,由于该地理兴趣小组主要利用上网、查阅报纸、杂志获取资料,对区域内大豆始花期用数字进行量化研究,所以是间接收集法和定量的方法。 【答案】 1.B 2.C 3.B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乐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即“关中十大怪”):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据此完成4~5题。 4.由于陕西关中地区以种植________为主,才形成了“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 ) A.玉米 B.小麦 C.大豆 D.高粱 5.“帕帕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这里风沙大,在陕西冬春季节常刮( ) A.东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D.西北风 【解析】陕西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位于季风气候区,冬春季节以西北风为主。 【答案】 4.B 5.D 读我国气候资源类型图。每个气候资源类型的3个数字,左边的一位为水资源,中间一位为热量资源,右边一位为光照资源,数字1~4表示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多。完成6~8题。

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目录(全)

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目录(全)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附: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本书常用地图图例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 第二节人文环境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 第二节东南亚 第三节印度 第四节俄罗斯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中东 第二节欧洲西部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第四节澳大利亚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美国 第二节巴西 第十章极地地区 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第三节多民族的家庭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第二节土地资源 第三节水资源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 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5

文化地理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文化地理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文化地理学(Cultural geography) 课程号(代码):10621820-0 课程类别:选修课 学时:54 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目的: 1、了解文化的概念:包括广义上的和狭义上的两种。 2、结合实例了解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包括聚落、建筑、服饰、习俗、艺术、语言、宗教等与地形(包括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等)、水体、气候、植被、土壤方面内容。 3、培养学生灵活看待“文化”这一现象,文化与环境密切相关。 4、学会分析不同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现象或文化事物,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与方法,并把实际生活中得到的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要求: 学生在了解文化地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深入社会生活去仔细观察,并用所学理论进行具体分析。做一个“身边的文化与地理”专题讨论与研究,做为中期考试内容。 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以下划线或*等方式注明 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主要分专题讲解各种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关系(主要以中国为例)。 绪论:文化及文化地理基本理论介绍。*(8学时) 一、文化的概念:包括广义上的和狭义上的两种。 二、文化地理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 三、中国近代对“地理与文化关系”的讨论及中国文化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四、文化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地形与文化(12学时) 一、山地(包括丘陵)与文化 二、平原与文化 三、高原与文化 四、盆地与文化

第二章:水系与文化(6学时) 一、河流与文化 二、海洋与文化 第三章:气候与文化*(6学时) 一、中国近5000年来气候的变迁 二、气候变迁与中国历史 三、气候变化与中国历史上人口的几次大起大落 四、气候变迁与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南下及文化带的移动 第四章:城市与文化(9学时) 第五章:景观地理学简介(3学时) 第六章:身边的文化与地理(12学时) 一、我们生活的文化区 在确定一个观察地区以后,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观察身边的文化事物和文化现象,进而总结所观察 地区的文化特点。 1.语言。所观察地区的主要语言是汉语,还是其他语言?如果是汉语,是否是普通话? 2.宗教信仰。所观察地区的人们有无宗教信仰?如果有,以什么信仰为主? 3.艺术。所观察地区有无地方艺术形式?如果有,是什么? 4.经济活动。所观察地区的主要经济类型是什么?农耕、牧业、渔业还是其他类型?如果是其他类型,又 属什么性质? 5.生活习俗。所观察地区人们的生活习俗有什么特点? 从以上的五个调查项目,我们就可以简单归纳我们身边的文化属那一类文化区,当然文化区的划分有不同 的标准,可从最直观、有代表性的意义上考虑。 二、无处不在的文化扩散 文化扩散的例子,在前面几节中所列不少,通过这些例子,我们不仅让学生了解历史上的各种文化事物和文化现象是通过何种形式扩散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文化事物和现象空间扩散的观察能力。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文化扩散的媒体日益丰富,并逐渐普及到人们的生活领域中,如我们熟悉的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等。如普通话的扩散、流行服饰的扩散等等。我们身边的文化扩散现象比比皆是,传统文化的弘扬,现代和当代文化的流行和普及,都离不开文化扩散。 文化扩散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各个文化区在不断吸收其他文化区的文化优势,并将其与地方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同时,便赋予了地方文化新的生命意义。世界文化就是在不断的趋同和趋异中发展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文化扩散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构成了英语这种精神文化要素的扩散过程;农民或工人使用某种新的机器,是一种物质文化要素的扩散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没有文化扩散,就没有社会的发展。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也在发展,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扩散这种文化扩散的主要形式,一种情况是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提高,文化扩散在时间上、空间上日益变短、变小,一种是文化扩散促进了文化交流,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教学重点: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文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1、通过有关的图片、资料给学生较为直观的知识。 2、从学生具体生活实例,通过其讨论得出结论。 3、以学生自学为主,精讲多练,讲练紧密结合。 四、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初中地理课本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中地理课本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天津高中地理会考 一飞冲天知识点电子版

第一部分考点梳理基础练习 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内容标准: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知识要点1: 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天系 体系其他恒星系 系 统系其他行星系 系 系:由和组成 知识要点2: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才生命物质的行星的原因或条件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普通性() 特殊性() ①() 宇宙环境 ②() 地球上存在的生命条件 ①()原因() 自身条件②()原因() ③()原因() 内容标准: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知识要点3:太阳辐射为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变化及人类活动提供了能源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维持为生物生存和繁衍提供,为大气、水体提供动力。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是一种没有污染,取之不尽的新能源 知识要点4: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活动的周期,以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光球层上的---------和色球层上的--------。 2、黑子: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年 耀斑;段时间释放巨大的能量;周期-----年。 3、影响;许多地方降水量多少与黑子活动年变化周期有关 影响扰乱地球上空,影响无线电通讯 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现象 内容标准: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比较项目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示 意 图 少图 方向自____向____,从北极上空看呈____时 针,从____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自____向____,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 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1.昼夜交替 昼夜现象成因:()昼夜交替成因:() 晨线:()晨昏线:昏线:()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

百汇大课堂(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区域地理 专题20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新人教版

专题二十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考纲展示重点关注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 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 护措施 (1)通过教材案例的学习,总结某一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危害、防治 措施,结合教材构建答题模板。 (2)结合区域图掌握典型区域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对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不同区域的成因、防治等进行对比记忆。 (3)关注新出现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联系教材与所学知识从整体的角度进 行分析,学以致用 考点五十四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高考指数★★★★☆) 1.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1)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 (2)荒漠化的成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而人为因素大大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这一过程的发展,并且常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3)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砍柴 伐薪、破坏植被← 能源 缺乏 ← 能源 问题 → 解决 措施 → 营造薪炭林、 兴建沼气池、 推广省柴灶 ⑤控制人口增长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与治理 (1)危害 ①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②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③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2)治理措施 ①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建设基本农田。 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 ④矿区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1.我国不同地区的荒漠化治理对策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形成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的分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分析要点如下图所示:

文化地理学读后感

《文化地理学》读后感 我读了这本书之后知道了当代的地理学的文化倾向,对它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讲诉了文化地理学从地理的角度的角度研究文化,着重研究文化是怎样在实际生活中起作用的,并将文化视为实际生活情景可定位的具体现象。由于时间的原因,我没能太细致品读这本书,只是把这本书通读了几遍,能大概了解其中的能容,对其有些比较浅显的读后感。 我从中得知了文化是怎样塑造日常空间的?也从中得知了“地图”的新概念,知道了人们对“地图”绘制方法有了新的审视。这本书论述了精神与文化,人的实践活动与地域以及各种文化与地理空间之间的相互联系。书中的出了不止一个答案,而是提供了许多的不同的实例以及研究这些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标准的答案出现,与世界多元化是有莫大的的联系的,熟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水土造就不同的种族么,当代的经济也影响着文化和地理。 当我看到了这个书的名字时,以为只和文化和地里有关,当我读下去之后才发现它是包括很多方面的一门科学,而后的结构主义者的批评,大体上来说是针对关注社会模式是如何运转的。从这本书中也得知文化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必须超出高雅文化的范畴,它不仅研究西方的生后方式,也研究了边远民族的生后方式。人们利用空间的方式研究民族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文章中还提到了地理景观,,认为众多地理景观的形成过程表现了当前社会的意识形态,而社会意识形态又也通过各种不同的景观得意保存和发展下来。它也反映了一种社会的或者说是一种文化的信仰,实践和技术,地理景观就像文化一样,是这些因素的集中体现。而且地理景观本身向我们阐明为什么一个国家要建立在当下这个特有的模式下,而这个模式又是如何作用于地理景观,并使地理景观如此和谐的表现在人们面前,并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这本书也谈到了如何用“历史重写本的思想”来诠释了这种地理景观。他完美地将不同时期地理景观的发展于文化的空间融合起来。

初中地理教材目录(人教版)

七年级上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3.纬线和经线 4.利用经纬网定位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2.地球的公转 第三节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 2.地形图的判读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1.地球?水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沧海桑田 2.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3.板块的运动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我们 2.气温的变化 3.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与我们 2.降水的季节变化 3.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地区差异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3.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的增长 2.世界人口的分布 3.人口问题 4.不同的人种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世界的语言 2.世界三大宗教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乡村和城市 2.聚落与环境 3.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1.国家和地区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3.国际合作 附: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本书常用地图图例

七年级下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 1.世界第一大洲 2.地形和河流 3.复杂的气候 第二节人文环境 1.人口最多的大洲 2.多样的地域文化 3.经济发展差异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 1.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2.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3.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第二节东南亚 1.十字路口的位置 2.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3.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4.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第三节印度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水旱灾害频繁 3.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 4.发展中的工业 第四节俄罗斯 1.国土辽阔 2.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3.发达的交通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中东 1.长期的热点地区 2.三洲五海之地 3.丰富的石油资源 4.匮乏的水资源 5.文化差异 第二节欧洲西部 1.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2.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 3.传统的畜牧业 4.繁荣的旅游业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黑种人的故乡 2.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3.人口、粮食与环境 第四节澳大利亚 1.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3.“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美国 1.移民国家 2.农业地区专业化 3.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4.资源消耗大国 第二节巴西 1.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2.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3.热带雨林的危机 4.城市化问题 第十章极地地区 1.冰雪覆盖的地区 2.科学考察的宝地 3.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2019届三维设计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 12第一章 区域地理——辨其地、知其征

[编者按] 区域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紧密相违的,这是因为:高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考查,常以某区域图为载体,让考生辨其地、知其征、析其因、究其理、想其法。辨其地、知其征,是区域地理解决的问题;析其因、究其理、想其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解决的问题。将“区域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一幵复习,符合高考考查实际,能很好地帮助考生廸立违贯、系统思维。乊所以先复习区域地理,这是因为:准确定位区域是解答区域类试题的第一步,区域定位错误,将导致“满盘皆输”。 第一讲世界地理概冴 读图析图(一) 世界主要半岛、岛屿及群岛分布图 1.半岛: A堪察加半岛B朝鲜半岛 C 中南半岛 D 马来半岛 E 印度半岛 F 阿拉伯半岛

G 小亚细亚半岛H 巴尔干半岛 I 亚平宁半岛J 伊比利亚半岛 K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L 索马里半岛 M 南枀半岛N 下加利福尼亚半岛O 阿拉斯加半岛P 拉布拉多半岛 Q 佛罗里达半岛 2.岛屿: ①加里曼丹岛②爪哇岛 ③苏门答腊岛④斯里兰卡岛 ⑤马达加斯加岛⑥大不列颠岛 ⑦爱尔兰岛⑧冰岛 ⑨新几内亚岛⑩塔斯马尼亚岛 ?新西兰南岛?新西兰北岛 ?火地岛?古巴岛 ?栺陵兰岛 3.群岛: ?日本群岛 ?马来群岛 ?马尔代夫群岛 ?夏威夷群岛 ?波利尼西亚群岛 ○21美拉尼西亚群岛 ○22密兊罗尼西亚群岛 ○23西印度群岛 读图析图(二) 世界主要海、海湾、海峡及运河分布图

1.填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牨名称。 A 白令海 B 鄂霍次兊海 C 日本海 D 黄海 E 东海 F 南海 G 孟加拉海 H 阿拉伯海 I 波斯湾J 亚丁湾K 红海L 地中海 M 黑海N 比斯开湾O 北海P 波罗的海 Q 挪威海R 珊瑚海S 哈得孙湾T 墨西哥湾 U 加勒比海V 加利福尼亚湾W 几内亚湾 2.填写出数字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牨名称。 ①莫桑比兊海峡②曼德海峡③霍尔木兹海峡④苏伊士运河⑤土耳其海峡⑥直布罗陀海峡⑦英吉利海峡⑧丹麦海峡 ⑨白令海峡⑩朝鲜海峡?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 ?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德雷兊海峡 3.填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牨名称。

文化地理学复习题

文化地理学课后思考题 1.何为文化特质?判断下面几组名词中那些是文化特质。宗教与道教;语言与汉语;收入分配制度与按劳分配;交通工具与火车。 2.文化结构包括哪些?根据身边的事物,在不同的文化层中列举数种文化特质。 3.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两个主要方向是什么? 4.文化地理学概念?文化地理学研究课题(内容)有哪些? 5.试论述生产文化的地域性。 6.试述生活文化的地域性。 7.影响物质文化地域性的因素有哪些? 8.怎样理解语言与地理、社会环境的关系? 9.地名的概念?地名的主要性能是什么?地名景观的种类有哪几种? 10.宗教与地理环境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11.文学有何地域差异?文学和地理环境有何关系? 12.什么是文化生态学? 13. 举例论述自然环境在文化形成和发展中的印记(文化发展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 14.形形色色的自然观主要可以归纳为哪几类? 15.什么是文化转型?引致文化转型的因素有哪些? 16.文化转型与生态承载间有何关系?

17.何为文化特质?何为文化综合体? 18.何为文化源地?文化源地有哪些种? 19.举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20.关于文明产生的地理条件有几种学说? 21.比较文化扩散和文化传播的异同。 22.文化扩散有几类?每类又分几种? 23.文化传播与地理环境之间有何关系? 24.何为刺激扩散?请举出身边的三个例子。 25. 简述文化传播的规律。 26.什么是文化区?文化区的类型包括哪几种? 27.世界和中国的主要的文化区有哪些? 28.文化整合的概念及文化地理学中的意义何在? 29.什么是文化景观? 30.如何区分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 31.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有哪些? 32.为什么说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折射物? 33.文化景观的野外考察有何重要意义?

人教版高中地理电子教材.doc

编写说明 为了帮助教师理解并使用好《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地理》,我们编写了这套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用书,共分两册,分别与教科书上、下册配合使用。 本书各单元的结构分为教材分析、练习篇参考答案、参考资料三个部分。在教材分析中,对整个单元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编排作了总的说明,对每一课的具体内容作了分析说明,同时对教学方法和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供教师参考。由于缺乏教学实践的反馈信息,编写时间又很仓促,因此这套教师教学用书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希望广大教师提出宝贵意见。 本书的编写者:第五单元:高俊昌;第六单元:刘健;第七单元:韦志榕;第八单元:覃燕飞、丁尧清。责任编辑:刘健;审定:吴履平。 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会室 2003年9月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教材分析 在前四单元学习了自然地理的基础上,从本单元开始,将要学习人文地理。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与自然环境联系最紧密、相互影响最深刻的就是生产活动。因而教材将人类的生产活动安排成人文地理的开篇。人类的生产活动也是多方面的,教材按照大纲的要求,只讲述了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两种生产活动,即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 为社会发展服务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我国现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目前以至今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经济建设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为此,教材对本单元内容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第一,突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教材无论讲述农业生产活动,还是讲述工业生产活动,侧重点都不在生产活动的本身,而是在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上。教材在本单元的引言中概要地阐述了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全单元教材就是本着具体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而逐渐展开的。在人类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人类的生产活动同样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由于可持续发展问题将在第8单元作单独讲述,本单元教材只是在自学园地中,安排了“持续农业”的内容,供学生自学。 第二,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以典型案例论证基本原理。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从分析实例入手,阐述基本原理(如农业区位选择和工业区位选择),并用大量事实材料进行说明。(2)从教材结构看,本单元分别用2课时讲述农业地域类型,用2课时讲述工业区域,目的是通过诸多不同类型的具体地域的分析,来论证基本原理。这也使学生认识到地理所具有的地域性特点。(3)讲述每一种农业地域类型或工业区域,都是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来说明普遍规律的。典型案例的选取,除考虑到其代表性外,还照顾到世界各地,以使学生从小见大,了解世界各地人类生产活动的一般情况。(4)讲述基本原理或进行地域分析,都尽可能举中国的实例,或联系中国以及学生家乡的实际。 第三,体现发展的观念。教材无论是阐述基本原理,还是分析具体案例,都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例如,教材分析区位因素,重点在于分析其发展变化;讲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别关注各地域类型的形

【免费下载】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系列连载之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系列连载之 新课程高中地理教材解读 第三单元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一、版本异同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异(人教版)指出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鲁教版)在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分析上与人教版类似,但分析的比较简略。(湘教版)指出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各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并用【活动】、【案例】栏目引导学生分析砍伐森林引起水文、土壤等要素的连锁反应,说明某一要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变化。(中图版)在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的分析上同人教版类似。自然地 理环境的组成 同就地球整体而言,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理圈层组成的。就某区域而言,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各要素组成的。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圈层,可分别对应联系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各地理要素。异(人教版)以生物循环为例,分析自然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过程,并指出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鲁教版)以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为例,说明各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湘教版)以土壤为例,从“成土母质与土壤”、“气候与土壤”、“生物与土壤”、“地形与土壤”、“人类活动与土壤”等方面展开,说明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中图版)以气候为例,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及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指出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是各种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各自然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同学会在不同案例中认识各自然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共同观点。异(人教版)以【案例】、【活动】栏目,展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湖泊演化”、“东北森林变化导致环境整体变化”等实例,说明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等要素的统一变化过程,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和表现。(鲁教版)以【活动】、【知识窗】栏目,展示“厄尔尼诺现象及影响”、“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 地理环境”等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具体表现。 (湘教版)增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知识,并通过【阅读】、【活动】等栏 目引导学生认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环境的重要意义。 (中图版)对地理环境整体性仅作简要介绍。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表现 同都涉及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及具体表现(中图版除外)。强调每个要素变化都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改变的整体性观点。(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世界陆异(人教版)联系旅行经历,认识地域差异的普遍性;展示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认识自然带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文化地理学

当前位置:北京文艺网>> 文学>> 文学研究>> 浏览文章文艺批评的文化地理学视角2014-2-24 14:41:59 来源:中国作家网我要评论我要投稿0作者:刘金祥 文化地理学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分支和文化学的重要维度,是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和人类所创造的文化在起源、传承、流布等方面与地理环境内在关系的学科,其主旨在于探讨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人类社会的文化定型活动,以及这些文化定型活动在改变人文环境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和所发挥的作用。近年来一些论者将文化地理学引入文艺批评的视域,发掘和解读文艺作品的文化地理意蕴,提升了文艺批评的品位和层次。鉴于文艺批评的文化地理学方法尚处于不自觉状态,笔者认为有必要从理论上加以梳理和解析。 文艺批评的文化地理学方法,发轫于文化社会学与现代文化地理学的交汇与融和。文化社会学强调社会环境,包括历史、人文、宗教、风俗、法律、民族性格、时代精神等因素对文学艺术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影响,这就决定了文艺批评必须从社会环境角度对文艺作品进行观照和审视。文化地理学研究人类地理观念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关注地理观念对于文艺叙述在审美世界里所涵育的新的地理空间形式,它与文学艺术对地理环境及其生活于其中的民族的认识和表达,在本质上迥然有别,因为文学艺术是叙述者经过所在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等中间环节加以实现和体现的。文艺批评既包含一定的思想内涵,同时又带有评论者的价值判断,而发掘思想内涵和建构价值判断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文化地理学方法的支持和引导,换言之,文艺批评只有准确揭示一定历史条件下文艺作品对地理环境的状绘和摹写,以及这种状绘和摹写所形成的审美个性和审美风格,才能深透地袒露蕴含其中的意识形态意蕴。所以,文艺批评的文化地理学方法,不仅能够扩展人类审美的地理空间,而且能够彰显社会发展的人文风貌。 把握和处理好文学艺术创作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不仅直接影响着文艺创作的品质,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文艺批评方法的生成。西方早期的文艺理论家既把文学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作为阐释内容,也把文学艺术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纳入论述范畴,并将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融为一体加以考察言说。18世纪意大利历史哲学家维科在其所著的《新科学》一书中,就把对诗歌起源的探究放在远古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之中。法国斯达尔夫人在其《从文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论文学》中,从宗教、社会风俗和法律等社会因素层面打量文学艺术,并阐述了文学对宗教、社会风俗和法律的反作用,强调文学艺术与社会环境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她对地理环境对文学艺术的影响表现出浓厚兴趣,指出西欧南方文学与北方文学的差异与地理要素似乎密不可分。19世纪欧洲文化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从客观唯心主义“理念”论出发研究环境与文学艺术形成的内在肌理,他把文学艺术看作是“绝对理念”的演化形式,认为文学艺术是时代、环境、民族观念的综合体现,其中的环境既包括社会环境也包括自然环境。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最早系统地提出了地理环境对文学艺术本质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论断,是西方较早从地理环境视角诠释文学艺术起源和创作的重要哲学家之一。19世纪法国历史学家和文艺批评家泰纳,在吸纳孟德斯鸠德的文学地理学方法、斯达尔夫人的文学社会学方法和黑格尔的“理念论”的前提下,提出了种族、环境和时代是文学艺术本质的三个决定性元素。在这里,尽管泰纳所讲的“环境”仍然是指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但与斯达尔夫人等文学社会学家不同的是,泰纳鲜明地指出,“居住在寒冷潮湿地理环境下的民族,受环境困扰生成忧郁性格,倾向于狂醉、贪食,渴望战斗流血的生活;而居住在地理环境美丽的海岸的民族,则向往航海和商业,偏爱社会的事物、雄辩术、科学发明、艺术等”,更加注重强调自然环境对文学艺术发展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材分析

八年级地理下册说教材 说课人刘新孔 一、说课程目标 八年级下册地理 ,讲述中国的区域地理部分。就是本册教科书的主体。对于这一部 分内容,《地理课程标准》的设计具有开创性的变革。与以往同类地理教学大纲的省区 罗列或地区分列方式不同,《地理课程标准》只就是列出了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与学习 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而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个别特殊的除外)。这就为教科书的编写留有较大的空间。在编写本册教科 书时,有以下考虑。 第一,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课时的限制,本册教科书不可能全面系统地讲述中国区域地理,而就是结合《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某些区域作为案例讲述。因此,教科书的重点不就是使学生了解系统的中国区域地理知识,而就是教会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分析与认识区域地理特点的方法。 第二,所选区域,除了《地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4个区域(北京、港、澳、台湾)以外,以典型、有特色为原则,又选择了其她5个区域,这样本册教材共选择讲述9个区域,符合课程标准中“至少学习5个区域”的要求。 这9个地理区域分别就是: 特别行政区──香港与澳门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南方地区──长株潭城市群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南地区--------贵州省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从区域选择的情况瞧,首先就是适当照顾到覆盖面,上述区域基本上涵盖了我国的 北方、南方、西北、西南以及几个特殊地区;其次,就是突出区域的典型性。除标准规 定的必选区域外,上述几个区域都就是我国非常具有特色的地区,在同类区域中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再次,展示区域的多样性。既有特色多样的区域(包括行政区、地形区、旅游区、综合区等多种区域),也有尺度不同的区域(小到省区内部的二级行政区,大到地跨数省的流域区)。我们希望学生在通过这些案例学习后,能够形成对中国区域地理初步的感性与理性认识。 二、说课程内容 本册教科书由以下四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就是对中国地理区域差异的宏观介绍。简略介绍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 分”“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等内容。希望起到两方面的作 用,一、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点作知识上的铺垫;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以偏盖全。 第二部分就是以案例的方式,对中国的区域差异进行具体介绍。所选区域按照省级 区域—省内区域—跨省区域的方式组合。省级行政区作为我国建制历史悠久的一级行 政区划,既就是行政区,又就是经济区、文化区,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选择了较多的省区案例(5个)。其次,一些各省区内部在自然、人文或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地理单元,我们选择了珠江三角洲与西双版纳作为 省内区域的案例;此外,由于自然或人文等方面的联系,我国还有许多跨越省界的区域。我们选择了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作为案例,来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 第三部分就是全书,乃至全套地理教科书的结束语。由于就是中国地理的最后一章,因此,先从中国出发,介绍我国在综合国力上的整体提高,再从世界着眼,分析当今世界就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当代世界的挑战,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这样设计,一方面与七年级世界地理部分相呼应,另一方面始终把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使教科书有比较高的立意。 三、课程结构 (一)、教科书章节与课标内容的对照 章节内容课程标准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不同的地理区域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二节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南北方的自然差异 南北方生产与生活的差异 第三节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 干旱的西北地区 高寒的青藏地区 以牧业为主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 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 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3.说出各地例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 产、生活的影响 第八章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政治文化中心 历史悠久的古城 1.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 历史文化传统与城市职能。 2.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并对区域 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020版江苏高考地理大二轮教师用书:答题模板5 特征描述类

答题模板5  特征描述类 特征描述类试题考场答题“三步法” 第一步,精准定位,确定描述主体。 通过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确定某区域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然后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第二步,结合图文,分析区位特征。 (1)区域自然特征:包括区域内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自然带、自然资源等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 (2)区域人文特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 第三步,抓关键词,术语规范准确。 紧扣题干要求,把握答题要点,规范使用地理术语,避免口语化。类型 描述的方向和角度地理位置特征可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 枢纽、港口)、经济和军事位置、相邻地区等方面描述 地形特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地貌类型(山谷或河谷、 冲积扇、三角洲)、地势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名称及分布 地势特征地势起伏状况(如西北高、东南低)、地势高低(如青藏高原地势高) 地表环境特征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 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 水文特征水量、汛期(长短、次数)、水位季节变化、结冰期、凌汛、含沙量、 水能蕴藏量等 河流特征水系特征发源地,流向,是否注入海洋,长度,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对称 与否)及河网密度,水系形状,上、中、下游的划分,河道状况(宽窄、 弯曲程度) 气候特征 气温(季节变化、积温)——热量条件,降水(季节变化、总量)—— 水分条件,气温和降水的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水热组合好) 农业生产特征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部门结构、生产水平(产量高低、商品率高低、机械化水平高低、生产经营方式、集约化程 度、区域专业化水平) 工业生产特征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科学技术水平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 中国地理分区教师用书含解析

第41讲中国地理分区 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 中国南方、北方、西北、 青藏地区的划分、界 线、特征及影响因素, 主要省区的位置、自然 及人文特征、区位优 势、经济发展特点和环 境问题 1.理解并掌握我国南方、北 方、西北、青藏地区的主要区 域特征、区域间差异及其影响 因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2.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对 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综合 思维) 3.理解并掌握北京、香港、 澳门、台湾等不同尺度区域的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掌 握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存在的 主要自然灾害、环境问题及综 合治理措施。(人地协调观、区 域认知) 4.学会运用区域综合分析的 方法分析、对比各区域的发展 条件、区域间的联系与差异。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1.高考将集中在重要区域或小尺 度区域的定位、自然特征及工农业 发展、环境等方面,题型选择题与 综合题兼有。 2.以区域图呈现多种地理要素, 突出区域典型的自然地理特征分 析、区域发展或环境问题解决措施 等的考查。 3.重大的工程建设和重要的社会 经济、文化活动等涉及到的区域是 重要命题背景,区域内与其相关的 地理特征是重要考查点。 [梳理知识体系]

[再现基础知识] 一、中国四大区域地理特征 1.中国四大区域概况 读中国四大区域概况图,回答问题。 (1)四大区域:1南方地区、北方地区、2西北地区、青藏地区。(2)四大区域重要的分界线。 a.1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B.2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约与400__mm年等降水量线相当;C.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分界线主要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3)划分的主要依据错误! 2.北方地区 读北方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文化地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论述题(10*10=100) 1:试论述生产文化的地域性 2:怎样理解生活文化的地域性 3:影响物质文化地域性的因素有哪些? 4:怎样理解语言与地理、社会环境的关系? 5:地名的主要性能(性质和职能)是什么?地名景观的种类有哪几种? 6:宗教与地理环境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7:你对文学的地域差异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有怎样的理解? 8:文化生态学: 9:怎样理解文化发展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 10:应用文化生态学研究文化地理学问题应注意些什么(简答) 1:(1)农业文化具有地域性,世界农业文化文化区的存在就是农业文化区域性的充分表现。根据其鲜明的地域特点,分布上可分为热带雨林农业文化区、草原农业文化区、干旱沙漠农业区文化区等8大农业文化区。(2)工业产业文化的地域性,一般遵循工业产业分布的特点和区域差异。由于不同的工业生产的所要 求的各类要素的配置不一样,所以工业产业就形成了明显的的地区差异。此外,特定时期的国家政策也会对工业生产的布局带来影响。 2:主要可以分为衣、食、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服饰文化:在衣着方式、制衣布料、服饰色彩、服装形态等方面都有鲜明的地域性。如制衣布料,因其衣料资源的分布差异,早期的地区差异明显:中国广泛使用丝绸,南亚多用黄麻,靠近北极都用兽毛衣料。

(2)饮食文化:在食物原料、烹饪等方面,区域间都出现了差异。因各地食材不同,人们口味不一,形成了“南甜北咸”的八大菜系。 (3)居住文化: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和居住形式。因地域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不用,就形成了口袋房、四合院、洞穴式、干栏式等风格形式的建筑。 3:(1)自然因素:主要指自然地理环境:气候通过对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而形成与各地气候条件相符的物质文化;地形和水文因素对于生产和生活方式有重要影响;而地质和生物对居住文化、交通运输、饮食结构都有一定影响。 (2)社会、人文因素:首先经济条件决定了物质文化的内容、发展的水平和方向,其变化还影响着居住文化;再者民族文化与宗教信仰对信仰宗教的民族的物质文化有重要影响;其次文化交流、民族交往可以使个民族、各地区的物质文化相互交融和吸纳。 4:语言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以及分布格局等于地理环境及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环境与语言的产生:首先语言中的词汇受环境的影响的最大、最直接;其次,环境过语言来作用于语音,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人心理上、生理上的差异,从而引起人语音、声调以及表达感情方式的不尽相同;环境还对语言的语法产生有影响,环境塑造出的民族心态会在语法上体现。 (2)环境对语言插播、演进的影响:语言自身的发展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变化的影响。自然环境条件的差异往往会促进或阻碍语言的传播,从未形成了方言;而人文环境的对语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行政区域、移民、国家政策及经济水平等因素对语言发展的强烈影响。行政区域的划分和建制往往对语言的传播扩散骑着决定性作用。国家的方针则往往通过影响移民来影响语言的扩散。 5:地名的主要性能是:社会性、历史性、文物性、指位性、地域性、稳定性、可变性和衍生性。地名景观的种类:山水地名(赤峰、华山)、示位地名(山南水北为阳,衡阳)、寄意地名(西安、宝鸡)、特产地名(盐城)、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