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筑表皮肌理设计的新手法

建筑表皮肌理设计的新手法

建筑表皮肌理设计的新手法
建筑表皮肌理设计的新手法

建筑表皮肌理设计的新手法- 建筑技术

建筑表皮肌理设计的新手法

关键词:肌理,现代技术,表皮形态

前言

建筑表皮的肌理效果越来越受到建筑师的关注。

我们把“肌”理解为原始材料的质地,“理”理解为材料表面纹理起伏的组织。同种材料经过加工,可以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肌理形态,因此,设计中对“肌”主要是材料的选择,对“理”却是材料表面纹理的二次创造。

建筑表皮肌理设计,有以下三种设计手法:

①材料质感的表达

②材料表面纹理的起伏编排

③运用现代加工技术与材料叠加,产生全新的肌理效果

三种设计思想属于不同的思维层次,反映了对质感、肌理的不同理解,在设计者创造能力和技术手段的体现上,呈递进关系。

本文重点阐述的是第三层次的设计。

正文

随着科技的进步,当代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因此而产生剧烈的变化。未来的建筑,对于现在的我们是神奇而陌生的,而材料对于形态的约束将不复存在,因为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可以被人们轻易控制和创造,材料加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现代加工技术和材料表现方式的进步,使

得人们对材料的处理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人们颠覆了立面处理中原有的虚实对比、比例尺度等观念,运用与传统观念完全不同的手法来创造全新的表皮视觉效果。

1运用平面印刷技术模糊立面原有的虚实关系,改变材料原有的质感

瑞士建筑师赫佐格和德默隆长期致力于运用各种特殊技巧创造表皮全新视觉效果的研究,在这个视觉消费的时代里,他们给自己作品灌输的正是视觉上无法形容的现代美感。他们追求建筑表面织物般的肌理纹样和微妙的光影关系。“丝网印刷技术”的发明使他们能够将常见的材料与现代科技叠加起来,制造出让人很难辨认真实材料质感的新的表皮效果。

他们在法国瑞克拉公司新厂房的设计中,将图案主题通过丝网印刷法在立面上重复使用,在混凝土表面上创造柔和的织物纹理。该建筑既是厂房又是库房,体形上犹如一个打开盖子的纸箱子。建筑的两个侧立面为素混凝土墙面,没有女儿墙,屋顶的雨水沿墙面流下,日久形成图案。建筑的前后两个立面为聚碳酸脂板,设计者对这两个立面作了重点处理,用丝网印刷法将摄影家卡尔?勃罗斯费尔的一个树叶作品为母题进行重复,重复的母题从墙面一直延续到整个挑檐的内侧,使由这两面围成的空间表面象柔软、延绵的织物。(图1-1) 在德国EBERSW ALDE的高级技术学校图书馆设计中,赫佐格及德默隆通过“丝网印刷法”将同种图案同时印刷在玻璃与混凝土两种表面质感完全不同的材料上,并把它们放在一起,交替出现。图案的

内容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体油画、早期的汽车、二次大战时的战斗机,等等。透明的玻璃与坚实的混凝土采用同样的表面处理方式,使它们在视觉上的界限变得含糊不清,建筑师用建筑学中非正统的方法处理虚实关系,给人奇特和虚幻的印象。(图1-2)图1-1法国瑞克拉公司厂房

2电脑加工技术的发展,使建筑师可以将平面进行任意的翻转和扭曲,形成不规则形状的三维曲面而创造肌理

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带来了视觉艺术领域的革新,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手段和新的灵感来源引起了建筑师的重视,并迅速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用计算机创作任意形的建筑,有两种常见手法:一是建筑师指挥计算机操作员对三维模型进行拉伸和扭曲变形,直至达到满意的效果。另一种是先制作图1-2德国EBERSW ALDE学校图书馆任意形的实物模型,再将其进行三维数字化,用计算机进行深入设计。

矶崎新的中国国家大剧院竞赛方案,使用了不规则的曲面屋顶,用的是第一种手法,这一曲面屋顶采用混合薄膜结构,材料为238MM 的混凝土加12MM的钢板,施工的方法是先按屋顶网格的形状用标准肋板做成框架,然后在肋下安装12MM厚,2500X2500MM大小的钢板,每四块钢板焊成光滑的曲面钢板,两端与柱子连接。然后,将安装好的曲面钢板相互焊接,并在上面浇混凝土,完成后在表面作陶瓷饰面。

弗兰克?盖里近年的创作一直使用前述第二种方法。他做模型时

经常把一张纸揉成一团,找出所需的造型,对其进行数字化以后,在计算机上进行修改,生成定型的网格。在计算机内部,图2-1矶崎新:中国国家大剧院竞赛方案

有两个模型同时得到加工:一个是用于视觉分析和表现的表面模型,另一个是用于结构分析的线框模型,建筑师的主要工作于表面模型上,而与之配合的结构工程师则将线框模型用于分析软件上。当计算机三维模型终于被确定下来后,把数字化的模型交给模型车间,通过

三维输出设备将模型制作出来。最后施工用的钢结构框架和围护板材也全部根据数字化模型进行划分、定型、编号,施工时的安装依据也是计算机模型给出的。他的名作:毕尔巴卾古根海姆博物馆正是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完成的,建筑疯狂扭曲的表皮、象花朵般向空中伸展的采光中庭、倾斜的展厅、水生植物般的天桥和在阳光下熠熠发光的钛金属面板——每块面板的形状都不一样,这一切,用传统的技术根本无法实现。计算机技术为建筑肌理的创造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图2-2)

3运用现代光电技术,改变建筑的表面形态,使表皮成为传达信息的媒介

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认为,传统的建筑是以固定的体量作为基础。这里边没有注意到光的首要性——正是光使得我们能够看到建筑。并且它忽视了光的可能性以及它的多样性。对于他来说,光是实体,是材料,是一个基本的材料,一旦你理解了光是如何的丰富多变,

并且感受到它的丰富性,你的建筑语汇就会立刻变得不同,是许多经典建筑所没有想到的。这样,一个暂时的建筑变得可能了——不是因为暂时的结构,而是因为光随时改变着建筑的形态。不仅仅是在白天发生变化也通过室内灯光发生变化。他致力于发现塑料和合成材料的新的光学特性,比如说,玻璃纤维,光学纤维等。这些材料给作品带来了亮点和生气,使建筑外表会随着季节和光线的变化而变化。

他在1992年的作品:柏林的拉法叶特购物中心,是利用天然和人工光源向人们传递建筑内外表皮丰富多彩的视觉信息的典型实例。建筑的外表皮由经过印刷处理的玻璃幕墙和金属网构成,引入了外部的光线,并将内部的彩色信息向外送出,犹如电脑的显示器(图6-4-1)。室内空间的主体是一个倒圆锥体,在它虚幻的表面上,视觉信息逐层而下地显现,以及经过准确的控制,将电子信息及影像如雪崩般地压下,投射在巨大的屏幕上。锥体表面印刷上镜面的花样造成光晕效果,花样在锥体内是三角形,在屏幕上则是四方形。在白天,建筑呈现光线穿越的效果,晚上则是一个巨大的视觉信息源。建筑表皮有着不同的光线效果,并与气候、时间及电子影像的内容相关联。(图3-1) 2002年,努维尔在丹麦哥本哈根音乐厅的设计竞赛中胜出。该方案在建筑表皮的塑造中,将光电效果的应用发挥到了极至。音乐厅的外表面仿佛是一面巨大的显示屏幕,从白天到黑夜不断地变化自身的外貌。尤其在晚上,它变成一个充满图像、色彩图3-1购物中心室内中庭

和光亮的综合体。这种巨大的变化融合出一种复杂的外在美,建

筑在动态与静态之间相互来往穿梭,玻璃、钢、光线等素材循环涌动相应地折射出连续不断的变化。一幅幅相互交织连环的影像接踵而来,幻想与力度的表现摩擦出强烈的不可抵挡的魅力,充满了新奇。

64传感技术的发展,创造出了能随参观者的不同行为而变化形态的材料,人们可以以自身的行为来创造“动态“的建筑肌理,实现人与建筑的互动

动态的概念包括了形的发展和使其变化的外在力量;它引申出活跃性、有灵论、生长、冲动,活力和有效性等概念。

众多引申意义使“动态”这个词令很多建筑师担忧建筑的动态之“形”的结构。导致建筑师对此动态概念依然存有疑问的原因是他们已经习惯于在自己的领域中采用静态结构。由于静态结构对于建筑的耐久性非常有利,这反而迟滞了建筑学的变化。就像微积分对于传统数学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一样,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建筑学身上,“动态”的建筑将把建筑学从传统的静态结构中解放出来,进入一个动态的先进系统中。

当代社会技术的迅速进化影响了建筑师的世界观。荷兰建筑师事务所NOX认为,现在的世界、语言、性别及身体都体验到外界的变化,所有的事物、空间都由媒体加以融合,信息以混合的形式渗透到所有的形态中去,因而出现从事情到实态、从固体到粒状,转向细分化的现象。NOX把液体理解为可变化的实体,从外来的影响和内在的结合力形成的有形状态,反映其形态的可塑性和不安定性。他们追求流动的建筑形态,表现流动性的触觉和视觉感受是他们的愿望。

NOX设计的位于荷兰的尼尔特?詹斯的淡水馆,不仅是一座建筑,同时也是一个展品,建筑和装置物在这里融为一体。它不象传统博物馆那样陈列出展品,在这里表面形态的变化依赖于参观者的活动。参观者在游历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建筑的形状由若干个呈流动状扭曲的椭圆组合而成,在建筑内部行走如同水的跌落,建筑以各种方式表现“水”这一主题,以流动的水和变化的灯光来改变建筑的肌理。建筑的“变形”通过监测参观者活动的传感器与他们进行着交互式的应答,参观者的存在通过传感器引发了建筑内的变化,某些传感器连接在一个激光束上,激光束投射出一套网格,把参观者的动作转化为虚拟水的相应运动。其他的传感器连接在屋顶的蓝色灯光系统上,当它们被激活时,蓝色的波浪将扫过屋顶,如果得到反应,还会象心跳一样加速。通过4种不同类型的控制系统,参观者可以在这些波浪上创造任何类型的界面。在这个“液态建筑”中,建筑已经不再统统是固体了,通过融合地板和墙面,地板和屏幕,表面和界面,一座可变、液态和可触及的建筑形成了。

小节

在未来的建筑设计领域,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建筑表皮肌理的创造提供了物质基础,并在设计观念上引起了对原有的建筑表皮和肌理观念的批判性思考。尤其是电脑加工技术、光电技术、传感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建筑表皮的形态,肌理设计的概念也远远超越了物体表面纹理的起伏编排,而是已经摆脱了材料的约束,利用新技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表皮形态。

参考文献:

1.中文书籍

端木红主编《世界新建筑2001第一卷》,建筑出版事业文化有限公司,2001年

端木红主编《世界新建筑2001第二卷》,建筑出版事业文化有限公司,2001年

(日)渊上正幸著覃力等译《世界建筑师的思想和作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西班亚)FERNANDOMARQUEZCECILIA编李翩薛皓东译《作品集07——让?努维尔》,圣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西班亚)帕高?阿森西奥编侯振华宋晔皓译《生态建筑》,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2.中文期刊

王方戟《瞬间的永恒——赫佐格及德默隆建筑师事务所作品的时尚特征》,《时代建筑》2000/3

王群《空间,构造,表皮与极少主义——关于赫佐格和德默隆建筑艺术的几点思考》,《建筑师》84期

张利《早期的计算机艺术与当代建筑形式创作中的计算机应用》,《世界建筑》2001/11

格雷格?林著朱亦民译《论强烈的消失》,《世界建筑》2002/10

李虎《与STEVENHOLL一席谈》,《A+D建筑与设计》2001/4

3.外文期刊

《NEWDEYOUNGMUSEUM》,《109+110ELCROQUIS,HERZOG&DEMEURON》

ELCROQUISEDITORIAL,2002

《FRANKOGRHRY—GUGGENHEIMMUSEUMBILBAO》,《88+89ELCROQUIS,WORLDSMUNDOS》,ELCROQUISEDITORIAL,1998

《MUSEUMO》,《99ELCROQUIS,SEJIMA+NISHIZAW A》,ELCROQUISEDITORIAL,2000

《JEANNOUVEL—COPENHAGENCONCERTHALL》,《GADOCUMENT——INTERNATIONAL2002》68

建筑设计原则和基本方法

浅论建筑设计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各种建筑物的体量逐渐增大,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要求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墨守成规的设计方法已无法适应建筑发展的需要。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开始建造以前,设计者按照建筑任务,把施工过程以及使用过程中所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进行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和方案,并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这样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本文针对建筑设计原则和基本方法进行了论述分析。 一、建筑设计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三种人的利益。一,甲方,即建设单位的利益。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甲方对项目功能及经济性的要求。二,使用者的利益。使用者有时候是甲方,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使用者的职业各不相同,数量也不同。满足每个使用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的建筑师不可推卸责任。三,施工单位的利益。这里面也包含了对施工企业施工的经济性及便捷性、安全性的考量。同时也要照顾到农民工、设备安装人员甚至包工头的利益及安全。 2、整体性设计原则。就是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各种组成部分和各种功能需要,作为一个整体,体统性的研究其构成及其发展规律,从相互依赖、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体现建筑的特征和规律。

3、综合性设计原则。对建筑系统的研究,我们必须从它的功能、结构、要素、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综合地考察。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个体分析。每一个个体的分析结果都要反馈到上一层次的综合和整体分析对比中去,按照比较的差异从新进行分析、修改、整合,使部分与整体达到高度的统一。 4、循环利用原则。建筑的循环利用原则包括再利用、再循环两方面内涵。再利用是指将各种建筑产品以初始形式多次加以利用。再循环主要包括对早期建筑的改造利用以及对照明设施、各类设备以及砖石构件的重复利用。再循环是指建筑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经过一定加工处理使之变成可再次利用的资源。这表现在对旧建筑中可再生材料的重新加工、合成和利用。 5、绿色环保原则。现在,我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的重要性,我们也越来越注重生态,环保,越来越追求人与自然科学整体协调发展的社会。我国的大中城市普遍存在林木稀少,楼房与人口日益密集以及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居民的健康与生活。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设计区域的自然条件,利用城市的自然地貌特征和原有的植被、水体、花卉等,本着保护和恢复原始生态的原则,按照体现不同城市特点的要求,尽可能的协调绿地,水体和建筑物之间的关系。 6、刚柔相济原则。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除了以上原则以外,还应该是刚柔相济的。结构刚度过多则可能导致适应变形能力差,强人的破坏力瞬问袭来时,需要承受的荷载很大,容易造成局部受损至最

建筑细部处理做法

一、混凝土接茬处理 我们的工艺就是在以上存在上下层接茬的部位设置预埋螺栓。螺栓距离成型混凝土完成面为50—100mm,螺栓间距@500,距离剪力墙端部、转角处不大于100mm。上层模板下放到预埋螺栓位置,利用螺栓进行加固锁死。下层成型混凝土处贴双面胶,模板加固时将模板和剪力墙的缝隙锁死。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提高效果,另一个关注点时混凝土的上口成型尺寸和方正,如果不能保证其质量,即使使用了螺栓和双面胶,仍然可能存在漏浆现象。所以在浇筑混凝土时,要由专人对模板进行校核,一旦发生变形,必须立即加固恢复。只有两点都做好,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现场做法电梯井的接茬

外墙接茬顺直平整 二、三小间模板支设 卫生间止水梁与现浇混凝土板同时浇筑,放好卫生间支模控制线,根据现浇板厚度用ф10钢筋焊制马凳,马凳间距500mm 设置一道,采用胶合板模板支设,在现浇板底部设一根50×80mm 方木对顶,上部设一根50×80mm 锁口方木,间距均为1000mm 设置一道,止水梁高度均为200mm,具体见下图: 卫生间止水梁示意图 50*80方木 50*80方木间距1m 胶合板 现浇板 镰刀卡 钢筋撑棍 10@500 马凳

三、楼梯 楼梯底面模板采用覆膜胶合板,侧模也采用覆膜胶合板,踏步模板采用覆膜胶合板。踏步模板与楼梯踏步高度相同,支设方法见下图,支设时先支设楼梯平台梁底,待绑扎完钢筋后支设平台梁侧模,然后再支楼梯底模,楼梯底模根据与平台梁成的角度倒角,使角度与所成角相同。

基于现有模板体系,现提出“1CM”工艺:即加固模板的方木,下部的模板上提1cm,上部的模板下降1cm。目的使下部的方木离开混凝土面,铁抹子可以方便的深入到15mm厚的模板内,可以将阴角抹压到位; 上部下降同样是减少混凝土的粘连,在抹压上部面层时,首先清理干净模板上的灰浆,并用铁抹子将混凝土抹压到位。注意的是,模板的高度一定要和构件尺寸一致,否则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楼梯抹压示意图剖面示意图 摸压成品示意图完成后楼梯间四、构造柱加固 构造柱、过梁支设图示,为了增加二次结构的外观质量,减少二次构件的施工难度,在主体施工时,对于门洞口处≤240mm的砖垛,洞口高度≥2100处的

制作肌理的常用材料有

制作肌理的常用材料有: (1)石灰粉。可研制成细粉状和沙粒状,能与油画颜料混合使用,但不能添加过多,否则将减弱附着性。 (2)大理石粉。类似石灰粉,但此石灰粉硬且重,不易磨碎。 (3)沙子。使用前需用水清洗,易于油画颜料混合。 (4)赤铁粉。需和油画颜料调和充分才能获得均匀的肌理。不适合浓厚用法。 (5)其它。玻璃、锯末、杂草等均匀使用。 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添加物,都会影响颜色的附着力。若使用极多的添加物,可利用上光油增加此媒材的附着力,而且使表面产生光泽。下面介绍几种制作肌理的简单方法: (1)利用大白粉或立德粉调白乳胶成膏状,利用画笔或画刀在需要的地方制作出斑驳的笔痕肌理,或将白粉膏涂于底层,用刀具、梳子、滚子等制作出所需要的肌理。 (2)将达玛或玛蒂树脂溶解于松节油再调和白颜料,达到一定粘稠度时再用画笔或大画刀在刮过胶的画布上制作理想的肌理。松节油挥发后,铅白会很快变硬(约二分钟),因此要恰当地掌握时间,如果太迟,涂料变硬,肌理制作就难以进行。 (3)使用丙烯颜料或丙烯塑型膏制作肌理非常方便,因丙烯材料干得快,亦可以堆砌。但如果在油底子或着色后的油膜上使用,丙烯颜料易剥落,所以使用前应先用砂纸打磨一下。 (4)作画过程中可以通过稀、稠、薄、厚等色彩变化,借用笔触与刀法直接做出凹凸不平的粗糙效果,或在颜料中掺入砂子、锯末、玻璃碎末、面包渣等颗粒状材料制作肌理。 如何借用肌理来表现物象的质感 借用肌理作画,以求得视觉的满足是古典写实绘画常用的技法。现代派画家更注重肌理,甚至将布片、草根、树叶等实物直接贴于画面之上。这里介绍几种借用肌理表现物象质感的油画技巧: 毛绒感:用小笔触有规律地点成一片或在铺好颜色的地方使用小笔杆、硬木棍等点出绒毛状。传统方法中有使用木屑、沙粒等物的,具体作法:将胶液涂于所

建筑外表皮材料艺术表现研究

建筑外表皮材料艺术表现研究 作者:天天论文网日期:2016-7-58:32:25点击:4 建筑表皮材料是建筑的一层外衣,越是精美、充满艺术感的材料越能够将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概念和设计灵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给观赏者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建筑外表皮材料的环保性也成为了设计师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之一。 1建筑外表皮的概述 1.1建筑外表皮的定义 所谓的外表皮就是指物体的表面部分,而建筑外表皮并不能够简单的理解为是建筑物的表面部分,建筑外表皮其实指的是建筑物外围用类维护结构或结构表层的部分,在建筑当中,建筑外表皮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建筑能够为人类提供遮风挡雨、舒适生活的场所,而建筑外表皮就是为建筑为提供遮风挡雨的作用,并且将人或者是建筑物与外界事物隔离开来,保障人或建筑物的安全性的同时也能够有效保障一定的隐私性[1]。 1.2建筑外表皮的内容 通常情况下,建筑外表皮就是指建筑四周的表面部分,但是在某些极具设计感的建筑物中,建筑外表皮连同屋顶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因此在一些特殊设计的建筑物中,建筑外表皮除了是指在外围保护的建筑的部分之外还包括屋顶,因此屋顶也被人们称作是建筑物外表皮的“第五立面”[2]。 2建筑外表皮材料的艺术表现 2.1相近材料的艺术表现 为了能够使得建筑看上去更加浑然天成、更加完整一体化,有一部分的建筑设计师会选择使用材质相似、颜色相近的材料作为建筑外表皮,甚至还有一部分设计师从头到尾都只使用同一种材料作为建筑外表皮。比如说在某一年的世博会上,日本馆就是采用木材和竹材搭配使用作为日本馆外表皮材料。木材和竹材的颜色都比较相近,呈现出淡淡的浅褐色,而且木材与竹材的纹理非常相近,日本馆采用编织的手段将木材和竹材组合在一起,木料的横纹与竹材的竖纹纵横交错、整齐划一,使得整个日本馆从外表看上去就彰显出一种极简主义,营造出清新质朴、自然和谐的感觉。再比如在德国的柏林,人们为了纪念在二战期间惨遭灭族之灾的犹太人,专门建设了一个博物馆。而该博物馆的建筑外表皮材料就是从头到尾都完全一样的灰色金属板,一大块灰色金属板围绕在博物馆的顶端和四周,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闷有十分庄严肃穆的艺术感,尤其是灰色的金属板表面并不光滑,而是刻上了无数道凌乱的斜纹,远远望去像是博物馆上一道道撕裂开来的伤口,设计师将博物馆的外表皮设计成这样,就是希望大家能够铭记历史,铭记大屠杀给犹太人和全人类带来的巨大伤痛,进而能够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2.2不同材料的艺术表现 大部分设计师为了能够巧妙的展现出建筑物的丰富性和层次感,会选用不同的材料相互搭配、拼接、组合形成最终的建筑外表皮,每一种材料的颜色都不会完全一样,每一种材料的质感给人的感觉也不尽相同,因此使用不同种的材料作为建筑外表皮材料,也能够给观赏者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和艺术魅力。这同样非常考验建筑设计师的设计能力,简单的材料拼接重组无法全面的彰显出建筑物的艺术冲击力和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而建筑外表皮材料数量过多、拼接重组工艺过于复杂又会给人一种眼花缭乱,抓不住重点的感觉,同样会大大影响建筑物的美感和艺术感,因此建筑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颜色与特性,并且结合自身最初的设计想法和设计理念,经过精挑细选之后再确定建筑外表皮的材料。比方说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当中,英国馆就是一个绝佳的设计典范,场馆设计师为了表现出英国的时尚感和包容性,选

住宅建筑细部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住宅建筑细部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更需要 合理优化的使用空间。在现在的生活中住宅建筑是人们生活中一项非常巨大的投资,因此,住宅的质量更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然而在建筑设计中,经常忽视 了对建筑的细部设计,导致住户在经济、生活上的损失和不便。所以,我们要在 细部设计上面下功夫,精益求精,提高住宅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功能。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细部设计 引言: 在建筑市场的全面发展中,人们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愈发的细节化,良好的 居住环境、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较高的审美性与舒适度都决定了我国的建筑设 计应当朝着精细化的方向有所突破。以住宅建筑设计为例,针对部分细节的优化 应当从多角度体现出来,从而给用户营造舒适的感觉。 1住宅建筑细部设计原则 细部设计应当灵活多变,大量的实践表明层次清晰、色彩搭配适宜的细部设 计可以提升建筑整体的美观性,在当代建筑施工设计中,细部设计应用要非常的 灵活,若隐若现,从力学、审美、功能性上填充主体建筑设计的不足,为住宅建 筑整体设计的可行性提供有利的支持,新型住宅更是有现代的轻钢结构装配式住宅。 2住宅细部构造设计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2.1空调的设计安装问题 一般来讲,家用空调常用壁挂机和柜机,如果户型较大客厅和多间卧室分设 室外机易使得立面显得零乱,集中设置空调平台则可以将空调机位作为立面装饰 构件,打破次要立面平淡缺乏立体层次,强化突出其视觉效果,弥补立面的单调 造型。当然如果单纯从房间具体使用面积反推空调功率,可能有些小房间的室外 机搁板尺寸可适当缩小,但考虑部分住户入住时可能用的是以前购买的空调,因 此建议在条件许可时尽量留出适当的余量,以免给住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或浪费。 2.2住宅建筑设计阳台细部设计问题 2.2.1阳台的功能 阳台是室内空间的延伸,是室内外交流的功能空间,它的主要功能很多,比 如欣赏窗外的美景、营造家庭绿化小环境、晾晒衣物、存放食物、休闲纳凉等, 总之,阳台是个多功能多变化的功能空间,它能为住宅室内空间增添无穷的趣味。 2.2.2布局 中小户型一般在起居室设一处阳台,有条件厨房、卧室可增设。南方气候好 可设开敞式阳台,北方冬季寒冷和春秋季风沙多宜设封闭阳台。起居室的阳台可 用落地玻璃窗加护栏,使起居室视觉开阔。阳台的进深应大些,在1.5m以上, 方便养花、养鱼,美化环境,丰富生活。 2.3细部设计注重住户毛坯房二次装修的面层问题 目前在国内的住宅很多还是毛坯房交房制度,这就存在毛坯房的竣工验收界 面与住户二次装修的衔接问题。就目前情况来看,主要矛盾集中在房间地坪、门 窗安装方面。一般设计单位为考虑住户二次装修,会预留30~50mm厚的装修面

设计手法

建筑设计手法笔记 建筑设计手法 手法的涵义:建筑形象的构图、建筑形象的气质、以及通过什么方法达到形态的和谐性,手法比技巧抽象和有情趣,它贯穿于立意构思到细部处理。 建筑设计手法的基本内容:立意性手法:通过什么素材和手法,表现什么意境和思想。解决心理需求、情态和审美的内涵。如空间的缓冲处理、空间的延伸作用、形态的人情味。布局性手法:将意具体化,把形式转化为形象。如将建筑语言化、符号化,产生众所周知的共识性符号,然后纳入自己的作品中,门窗、檐部、栏杆、踏步等。[把朦胧、抽象的想法落实到具体的建筑形象,首先要善于思考,即形象思维,或称视觉思维,心目中的建筑形象,既包括历史和现实的,也包括自己萌发出来的形象。]单体处理手法:布局完成后要研究具体形象的细节安排,如门窗要考虑比例、高低、大小、前后、明暗、色调,材质。细部处理手法:细部即细小处、局部,室内装饰视距近、对象具体,细部很重要,尤其材质、色泽、转 折、过渡、收头更为重要。 建筑造型设计手法实例:古希腊波赛顿神庙(正三角形的稳定)。日本京都人脸住宅(明喻)。美国纽约利华大厦(垂直与水平裙房的比例、高层下端内缩收头、高层顶端的收头)。美国科罗拉多州空军士官学院教堂(尖三角隐喻飞机,群体的秩序感、韵律感)。苏州拙政院香洲(仿船坊,由平台、廊亭、外廊、内厅组成,整体比例确当、既分又合、虚实-全虚、半 虚、实-处理有序、高低错落)。 几何分析 把建筑抽象为最简单的基本形体,研究其形式关系,这就是几何分析法。是一种从大处着眼 的方法。 黄金分割:直角三角形直角边比2/1,以短边长截钭边,钭边剩下长度截长直角边,交点 两侧比为黄金比。此比构成的矩形最和谐。 古典主义三段式:檐部、柱廊、基座之比为1/3/2。 几何分析实例:北京故宫太和殿(等边三角形的下半部叠两个圆形)。美国芝加哥西尔斯大厦(九宫母题,渐次减少方柱体)。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位于国会前广场三角地,贝聿铭大胆把它安排成两个平面为三角形的建筑,用块体的切割、挖补、移位的手法设计立面。建筑形象的轮廓线:上海外滩建筑群、巴黎埃菲尔铁塔、阿尔及尔英雄纪念碑、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西安小雁塔、印度泰姬陵,都是抛物线、圆尖顶外隐含圆尖线。 建筑的轴线 中轴线或视觉重心线。把握轴线是很有用的设计手法。 对称轴线:特征是庄重、雄伟、空间方向明确,有规则。性质1:左右物对于对称轴线的对称性越强,轴向强度越强。性质2:限定物的自对称性越强,轴向强度反而减弱。 非对称轴线:一般与建筑形象的重心相一致。 轴线的暗示:1、用功能性的墙体、坡道。2、用形的有序排列,如柱列、窗。3、线型连

现代建筑师对建筑表皮原生性材料的

现代建筑师对建筑表皮原生性材料的探析 冉继承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重庆市江北区400012)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领域很多高新产品都被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建筑表皮材料,其选择性以经摆脱了传统表皮材料,而更多的添加了很多创新材料。这就使得建筑的表面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建筑给人们的概念已经将内部结构使用性和外部观赏性有效的结合起来,而建筑的表皮以起到了定义建筑风格和使用功能上,成为了建筑的“身份证”下面笔者就针对国际和国内几大建筑表皮设计的经典范例进行分析,望同行给予指导。 1建筑表皮的作用 建筑的表皮和人的皮肤一样,不仅承担着建筑外围护界的作用,而且可以作为形成空间的基本物质条件,它可以为人类提供舒适、温馨的居住环境。建筑表皮对其一个地域的结构空间也有很强的影响力,只要设计合理它就可以和所在地区的建筑物构成和谐、统一的建筑景观,在当代很多设计师都在针对建筑表皮进行研究,目前原生性材料是建筑表皮应用的主流,它将地域性、生态性、社会人文完美的相会结合。 2建筑表皮生态性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会对其建筑所在的自然环境进行考察,尤其对气候因素和地域性的考察已经成为了建筑设计方案选择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建筑表皮设计没有将生命的因素加入到建筑设计中,指示将其看作一件衣服。随着近些年生态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态学因素加入了建筑设计中,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在充分了解建筑学理论的同时还要具备相应的生态学和环境学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设计中将建筑学和生态学有机的结合。建筑生态学是一种有具体系统设定的学科,他需要很多工种和不同的专业人士来共同完成,其设计在实施要需要很长的时间,其设计过程主要分为如下几个阶段:模型设计、计算、模拟、风洞试验、荷载试验和设计合理性研究。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针对每一个设计阶段进行深化,要将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外观形态相互结合,将建筑的表皮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 3建筑表皮的地域性 建筑表皮有着强烈的地域性。它体现出该地域特有的文化底蕴,而且可以将人类文明进行丰富的展示,对于建筑表皮的研究要以当地实际情况为原则,要遵循传统的文化出发点,使其在不脱离当地的文化氛围。在表皮研究中对地域的理解一般包含两种含义:①根据具体环境,针对当地自然环境、地形地貌进行分析。②遵循自然环境中的实体要素,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4表皮材料新构成及当代建筑应用 现代技术的应有使很多建筑材料都进行了升级和换代。建筑表皮材料也不例外。这些经过高科技手段处理过的材料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设计与创作的空间。建筑界对后现代主义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从此建筑表皮中增加了很多新鲜的内容,使其在本质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很多建造师都是通过原生性材料对建筑的表皮进行设计。 (1)我国著名建筑师张永和在他的设计作品《竹化城市》中结合当地实际地域情况,引用竹子作为建筑表皮的原材料。竹子的生产周期短,再生能力强。而且竹子有良好的装饰性,它的表面有着自然的纹理,而且色泽淡雅,质地坚硬。是一种优质的可持续性材料。如果作为一个城市建筑的表皮在适合不过,而且通过竹子的生长与建筑巧妙的进行结合,创建出一个城市的基础和可持续更新系统。 建筑的表皮在材料的选择上与居住的人群有着紧密的联系,经典建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利用最少的材料创建出适合人类实际使用的环境。所以材料的使用要尽可能的达到严谨、实用。尤其是现代建筑表皮设计是建筑学应用的一个延伸。在材料的使用上会发生很多变化,这时就要求建筑表皮自身的含义反映出建筑美学和科学技术以及地域文化相互结合,形成特有的城市风貌和历史性。 (2)二分宅(见图1)作为另外一个经典设计由我国建筑设计师张永和进行设计,其外围采用两道夯土墙与旧长城相互结合,其建筑的结构形式采用钢木相互结合,将建筑中缺点进行合理的覆盖,原建筑中的夯土墙厚度达到了60cm,原设计构想是将此墙用来承载的,但是由于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这座墙并发挥不了结构上的作用,最后只能作为幕墙进行使用,但是幕墙的厚度通常很薄,超厚的夯土墙可以对室内形成很好的维护性和防护性,所以在建筑中使用的夯土墙技术,都融合了建筑师在建筑开始前就从超时空的普遍性落实为以建筑的特殊性。二分宅建筑注重的对建筑基础的处理,以及将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相互结合,并在建筑的过程中将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点。 (3)柿子林别墅(见图2)中对原生性材料的探索则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建筑师张永和多年追求真实感与纯粹性的建筑句法学。据建筑师自己阐述,使用当地花岗岩的目的,是试图建立起建筑的当代性与地域性,建筑师试想以装饰的贴面来产生纯石墙的想法。原本建筑师完全可以采用当地原生的垒石砌墙的民间工艺,然而这个贴面处理,却用了300mm厚的石料,因此 摘要:在建筑的发展过程与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建国初期我国人民对建筑的要求只存在着遮风避雨 的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要求已经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建筑师在对建筑的设计上要下足功 夫。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建筑表皮是能为人们提供充分的视觉感官和想象空间,针对现代建筑师对建筑表皮原生性材料的生态。地域特 性进行分析,总结出建筑表皮在原生性材料使用和设计特点。 关键词:地域性;表皮;生态性;应用 191 广东科技2013.1.第2期

建筑外表皮

建筑外表皮 摘要:源于生物学的概念“表皮”(skin)已经在建筑领域频繁出现,建筑外表皮的艺术表现力除了表达本身以外,更在建筑创作中起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当下一些时髦的建筑师已经将设计的焦点从空间转移到表皮,从立面的几何划分转到材料的多元表现。如明星建筑师托马斯·赫佐格以及赫佐格&德穆隆是在这个方面很活跃的世界级建筑师。设计的出发点,材料的运用,以及对建筑艺术与技术侧重的不同,造就了他们设计手法的差异。但他们都设计出了优秀的作品,实现了技术与艺术完美的结合。 关键词:建筑表破,材料,技术,艺术,创新 1.表皮设计的历史回顾 西方建筑中的表皮处理是有悠久历史的。从古埃及的壁刻到古希腊的浮雕,从拜占庭的马赛克画到哥特教堂的彩窗,不一而足。文艺复兴时期,阿尔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尝试将建筑的主题(如柱子、拱券等)以及其他的母题以大理石镶嵌的方式进行处理,从而将建筑的物体性转化为以表皮来组织的视觉秩序。它设计的新圣母教堂(S.Maria Novella)的主立面就是经典性的一例。从文艺复兴后到学院派,严格意义上的阿尔伯蒂式的二维立面虽不多见,但建筑表皮的处理如内部的天花、藻井、外部立面的壁柱脚线等仍是建筑师设计工作的重要内容。19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时期,表皮设计风格主要是表面上的装饰,但是它用抽象的自然花纹与曲线,脱掉了守旧、折衷的外衣,是现代设计简化和净化过程中的重要步骤。 20 世纪上半叶,随着现代建筑的兴起,体量、空间的重要性大大超过了表皮。“空间”成为建筑现代性的标志。其创新与变化垄断了整个时代的建筑话题,而建筑的表皮设计,即便只是物质表面的装饰,也是“清教徒式现代主义建筑”的莫大禁忌。倡导现代建筑的柯布西耶给建筑师提出三项备忘[2(] les trios rappels):体量、表皮和平面三个基本要素。尽管柯布西耶给表皮一定的重视,但认为表皮最多只是为体量服务的。 20世纪后半叶,现代建筑的一元化局面开始遭遇挑战。建筑表皮开始呈现多元化倾向。1966年,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出版了划时代的名作《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将建筑问题分解为空间问题与表皮问题,指出在有限的空间创造之外,还有无限丰富的表皮创造的可能。后现代主义把独立于空间之外的表皮的意义提升到了第一性的重要位置。随后,建筑表皮受到的重视日渐彰显,20世纪90年代已经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 2.当今明星建筑师对表皮的关注 托马斯.赫尔佐格(TH)是德国著名建筑师,关注工艺和生态,他通过发展最佳气候条件下的建筑物的表皮设计,通过太阳能技术的融入,最有效地运用建筑材料而大幅度地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另外瑞士著名建筑师组合赫尔佐格&德梅(H&D)隆试图开发在“方盒子”的老命题中可能蕴含的新手法和新概念。他们的作品几乎全是简单的建筑形体,目的是让人们将注意力引向建筑的表皮。可以这么理解,他们的设计作品穿越了意识和时间和空间,打破了文脉和文化的界限,直达我们的“知觉”。建筑表破的强烈冲击是他们富有特色的设计风格。 TH和H&D都以关注建筑表皮著称,但设计的出发点不同导致了设计手法的差异。TH表皮设计从功能出发,表现出表皮形式随从生态功能,而HD则受A罗西的影响,从意向的角度出

《建筑设计空间构思方法》读书笔记

《建筑设计空间构思方法》 ——读书笔记 广义的设计,通常是指通过分析,综合与创造满足某种特定功能系统的一种构思活动。 事实上,建筑在创造人们所需要的生产,生活,娱乐和文化的空间时,是在进行着一种城市组织结构的延续工作。以往较多的注重解决建筑的内系统(内部空间),现已被同等重视内系统与外系统(外部空间)所代替,即环境系统设计,包括环境艺术设计。 第一篇序列设计方法论 序列系统有如下意义:序列系统是一种开放式的构架,可以不断的更新和补充设计内容;它能提供后一个脉络,通过识别建筑物的各元素,然后再使其组合起来;有利于把复杂的设计问题简单化。 建筑设计的本质就是编序的过程。 有元素,性质,准则组成的序列可分成机能,空间,几何学,环境系统,外壳等五种序列系统。五个系统在设计时同时使用。 一机能 机能系列中最重要的是使用建筑物的活动方式。这些活动在图纸上将变成面积分配,空间及材料的运用,表面及出入口的安排,以及编入关系序列。活动不单是在建筑内部,还有杂建筑物附近及四周的活动。从内外活动中确定其重要活动和次要活动。 机能准则包含各种相同性质聚集而成的活动集群以及因为行动顺序而产生的有序活动。把活动分群分区,从而可能出现在垂直剖面和水平面上。 二空间 设计建筑时,空间编序前,建筑师必须决定于各种不同类型活动的分离聚散,并应恰好地将活动包含其中并与活动和谐。然后依据平面面积的要求和剖面所需的空间尺度来研究空间的实际尺寸。这些空间必须容纳除人以外的附加面积。空间的高度既是对平面面积比例的反映,也应反映出人类心理层次的舒适程度。 空间形状取决于活动模式,得出一个可能是不规则的理想空间形状,再由其它序列系统修正它。 尺度是空间最重要的性质,包括一般尺度,纪念性尺度,震撼性尺度等。 建筑入口是体现建筑序列的关键部位。(后面将专门谈到入口设计) 三几何学 几何学研究几何序列与建筑物表面,边缘,高度等之间的关系。 建立几何序列的目标是使建筑物各元素之间尽可能达到有机的几何关联。 空间一几何关系组成的系统是线和点。 空间可以沿一条线或沿线的两侧安排,也可以沿着几条线安排。空间与线型之间的相对距离形成的体系,可以用来作为空间与线型发生序列关系的基础。 点可以是一个空间,也可以是一个区域。 几何组合可以造成强烈的次序感,在所有的建筑元素之间形成高度的几何关联性。因活动分析所形成的空间性质要与几何序列空间的排序完全一致。 空间的一般形态有立方体,圆拱,半拱,圆柱体,半圆柱体,拱廊,金字塔形和晶体。这些

建筑表皮的定义

1建筑表皮的定义 建筑表皮作为建筑理论范畴的概念被关注和研究,其最初的来源是英文中的两个概念:“Surfaceofarchitec.ture”和“skinofarchitecture”。’这两个英文概念,所指虽有交叉,但区别也很明显。一般来说,surface所指较广。可以泛指一切形式的建筑表面的形态;而skin这个概念更强调建筑表皮的功能性和相对独立性,而与建筑主体结构脱离可以被看作是skin这一概念使用的先决条件之一。 所以,可以认为,surface这一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包含skin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陈志华先生译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时将surface翻译为“表面”,“与本文中的(建筑)表皮是同一个概念。本文中所指建筑表皮对应英文中的“surfaceofarchitecture”,并有明确的定义和所指范围。 本文中的建筑表皮,指的是建筑和建筑的外部空间直接接触的界面,以及其展现出来的形象和构成的方式,或称建筑内外空间界面处的构件及其组合方式的统称。 一般情况下建筑表皮的所指包括除屋顶外建筑所有外围护部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特定几何形体造型的建筑屋顶与墙体表现出很强的连续性并难以区分,或为了特定建筑观察角度的需要将屋顶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来处理时,也可以将屋顶作为建筑表皮的组成部分。对于以柱廊为代表的灰空间的建筑界面,建筑表皮这个概念含有两个层次的意义。作为界定空间的要素来看,应当将其整体的认为是外部空间和半室外的灰空间之间的建筑界面,也就是说,应整体作为建筑表皮来研究。而针对组成柱廊的单独的构件来说,其构件本身的外表面的处理也属于建筑表皮研究的范畴。也就是说,灰空间建筑界面的建筑表皮处理可以在整体和局部两个层次上加以探讨。 下面通过将建筑表皮这个概念与其它相关和相近的概念的比较,来进一步说明这个概念的特点和研究的范围。 2建筑表皮和建筑外墙 与建筑表皮这个概念直接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建筑外墙。除了建筑的屋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必然不会属于建筑外墙的概念范围之内以外,两概念的所指对象基本一致。都是建筑的外围护部分。外围护部分的构造方式、围合方式、与建

建筑细部设计的探讨

建筑细部设计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9-05-07T14:13:47.537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第21期作者:谢宇锋1 方正燃2 [导读] 本文研究了建筑细部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建筑细部设计具体部位、分类以及表现手法、建筑细部的原则、建筑细部创新设计、建筑细部的产生部位与表现手法等。阐述了建筑细部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呼吁建筑师重视建筑细部设计。 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312000 摘要:本文研究了建筑细部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建筑细部设计具体部位、分类以及表现手法、建筑细部的原则、建筑细部创新设计、建筑细部的产生部位与表现手法等。阐述了建筑细部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呼吁建筑师重视建筑细部设计。 关键词:建筑细部;设计;探讨 ? 1 引言 细部是由于设计者在建筑设计时.为了体现建筑的美观、展示建筑的坚固实用而设计的结构性和装饰性的部件.这些部件在建筑中所占比例很小,所以称为细部建筑中,细部除了满足功能性的要求外,还有别的作用和意义。既然我们讲到了建筑细部,那么细部又到底是什么呢?就我个人的想法而言,建筑细部可以说是最接近人体尺度的,给人最直接建筑感的建筑构成元素。细部可能更多的是为了引起我们五官上那些微小却又精妙的共鸣,以我们的身体尺度作为基础去满足我们感官上追求丰富细致体验的要求。我们再回到建筑物本身,从外立面的角度来看,细部主要部位自下而上依次为台阶、勒脚、门窗、栏杆、阳台、檐口、屋顶。那么我们进一步研究能够发现这些部位在形式和功能上有着特殊的含义,比如门起到连接室内、外空间的功能;梁柱又能够将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的力进行转换。因此,细部主要位于有着功能、造型、结构上发生某种转变的部位。 建筑细部具有自身的特征、特性。建筑细部的发展带有历史性和发展性和时代性.细部在过去发展的状态基础上演变,又是未来演变发展的基础模型。无论建筑细部的如何发展,只要坚持“实用、美观、和谐”的原则坚持建筑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整体和部分的协调、感性和理性一致的原则,就能设计和建造出令人称奇的细部[1-2]。 2.细部设计原则 建筑细部设计各不相同、表现形式也各种各样.但建筑的细部和整体都表现出一个特点:和谐相处,相互融合.融会贯通。在上文中黑川纪章也讲到建筑细部就是建筑的一个局部”,但是它也是在遵从整体性的原则上去定义的。细部是整体的部分,细部离不开整体。传统意义上.细部是整体的一部分,依赖于整体存在。细部不能脱离整体各个部位细部设计必须要符合建筑整体的风格,使得不同部位的细部有机组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局部为整体而服务,不能脱离整体而存在[3]。细部的存在应是服务于整体建筑的总体构思之下,通过细部的和谐配合、完善处理来彰显整体的完美。整体和细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 建筑细部的创新设计 3.1 屋顶细部设计 屋顶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在建筑造型和功能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建筑技术的不断革新过程中,建筑屋顶也有着很大的变化。从最开始的平屋顶、坡屋顶发展为现在的薄壳、悬索结构、大跨度屋顶,屋顶造型有着极大的丰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屋顶有着极佳的观景高度,具有开阔的视野。同时屋顶的作用也不仅仅只是为了遮风挡雨,屋顶花园、屋顶车库、屋顶游乐园等皆已被建筑师所应用到实际案例中去。 3.2 门窗细部设计 门窗在建筑中的地位就如同眼睛一般重要,是连接室内和室外的唯一构件。门窗的平面形式、明暗程度、图案雕刻、使用材料、颜色等在设计的时候都需要细细斟酌。门窗在平面形式上有分简约的、粗犷的,形式不一,可以从这种抽象层面上体现整体格调。注意门窗立面分隔比例的协调性,尽量接近黄金分割比,同时既要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是又不能千篇一律,体现变化性。最重要的在门窗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的整体效果,局部服务于整体,切不可只关注门窗效果而忽略整体协调性[4]。 4建筑细部的产生部位与表现手法 建筑细部的处理手法有很多种。色彩、形式、质感、材料、细部构造是构成建筑细部整体美的要素。母题可以形式出现,也可以色彩或艺术装饰来体现,只有如此才可产生空间的连续性、秩序性、流动性也就是说,建筑往往通过对比,均衡,渐变,分离,对称等手法来体现建筑的理念及构思,但要具体实现这些想法,必须从最根本的建筑细部来体现建筑细部主要产生于建筑不同功能部位、不同结构部位、不同形态部位的连接处。具体来讲,室外有屋顶、檐口、女儿墙、阳台、门、窗、墙体转折处等,室内有柱、梁、楼梯等细部。所谓不同结构部位的连接处是指在结构上起着一定的连接作用的部位。表现建筑细部的手法有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相似和对比。但不管是哪种手法,最终都会落实到用什么加以相似或对比的内容上,即相似和对比的对象:形式、颜色和材料这3个方面。在特定的环境中,必须有一个主色调,才能创造富有特色和有倾向性的、从而也具有感染力的环境气氛。没我们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细部的处理手法,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才能得心应手。细部元素的象征性不仅在形式上使人产生视觉联想,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唤起人们思索联想,进而产生移情,达到情感的共鸣,建筑也因而更具有意义[5]。 5 建筑细部与整体的关系 整体风格与细部的精致表现相互协调,加上建筑本身的风格和各元素之间互相辉映.就能向人们呈现出具体、精致的美感。从整体到局部再到细部,是由各个细小的细节细部构成的,它们之间的组织关系相对善于其它的关系来说基本上没有受到整体理念的限定。表现细部的独立性要求设计师去研究具体的处理方法,这些方法蕴含哲学和美学的原理.与整体设计一样值得重视。 6 结语 总之,建筑细部的意义在于建筑的外观、材料、用途等等,都从各自的使用功能中抽象出来,获得非建筑学的文化意义,从而形成一个类似语言符号的系统。建筑细部主题的要素是多样的,作为当代中国建筑师,我们应该踏踏实实地深入进行一些有风格特点的细部设计,才能更全面地表达建筑师的设计、反映出建筑师独有的个性。同时使我们的建筑创作作品不再看上去落后于国外同行。细部必须与整体保持一致,必须在风格上、形式上、意义上体现整体的意象。正是细部与整体的一致性,决定了细部设计应从整体意象人手,是对整体

材质与肌理--教学案例

材质与肌理--教学案例

《材质与肌理》的教学案例 授课者: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金水中学李奕平 一、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多感官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艺术活动体验,来丰富独特的视觉感受。本课程是一个单元的内容,将“欣赏·评述”、“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相结合,是属“综合·探索”的单元性学习领域,其中第一课以“欣赏·评述”为主,第二课以“造型·表现”为主,适当结合“设计·应用”的学习内容。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将两课并为一个课时来完成该教学任务,通过教学引导,让学生在观察、发现、探求、制作的美术活动过程中,既了解材质、肌理等美术语言和形式美感和特点,又学习利用自然肌理和人造肌理来丰富美术作品的表现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的知识内容,是对美术特有语言——肌理的认识了解,主要通过肌理视觉材料观察和文字解析,让学生对肌理的形式特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引导学生围绕美的形式要求发表各人的见解与感受,进而揭示生活与美术的一种必然关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视觉审美要素,达到领会美术源于自然生活的基本涵义。通过对肌理艺术作品的欣赏分析,了解肌理在各种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表现,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或探索课本中介绍的两种造肌理制作方

法(拓印法、抗水法),让他们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获得操作经验和艺术创作乐趣,增强对艺术的感悟力和审美体验。 三、教学设计 课题材质与肌理 教学目标 1、能对肌理的形式特点作出基本明确的描述,尽可能表述个人对肌理形式美感的见解。 2、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和寻找肌理美的形象素材,能对人工与自然形成的肌理作出分析比较。 3、能对肌理艺术作品进行分析研究,着重是对作者如何运用材质表现情感的探讨。 4、了解各种制作肌理的方法,通过动手尝试过程,学会制作技巧和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要点 1、重点:对肌理素材根据根据造型要素点、线、面、色彩、质感进行描述;引导学生对肌理美术作品的赏析,并能借鉴人造肌理的方法制作一幅肌理美术作品。 2、难点:能否说出对肌理形式美感的个人独到见解;能否控制肌理作效果,并作出审美判断。 教学准备 1、教师:相关的肌理实物教学材料、肌理美术作品的图像资料、教学课件。 2、学生:收集各种肌理资料、备好可制作人造肌 理的各种材料工具。

表皮,表层,表面:一个建筑学主题的沉沦与重生

引言 如果说建筑的基本功用在于把人的生活环境从自然界中分离,那么达成这一点的媒介便是包裹住内部空间的多向界面。它既要遮挡来自天空的雨雪,也要抵御横向贯穿的风暴,还要阻绝来自土地的湿气。但因为人的直立行走与活动的属性,在长期的演化中,建筑竖直向的界面获得了远胜于其他向围护体的重要性。从最基本的防护与安全到微环境上的气候调节,它在实践手段上反映着技术的进步,并为技术可能性所决定;从对于文化的承载到作为生活实践的再现,它在原初动机及实现结果的双重层面上,则都关涉着更为广泛的文化变迁。这些共同使得它成为建筑学的一个基本主题,并通常被以“表皮”(skin)来指称。 而从古希腊的彩饰,到文艺复兴的饰面,到19,20世纪之交的层叠式建造,到后现代时期的联想与隐喻,直到当代建筑中材料与建造的回归以及对效能的强调,对表皮的理解有多重取向,介入表皮也有多种方式。在国内学界,由于对“表皮”的关注在时间起点上与“建构”的话题基本同步1) [1],复加其时国际上对于表皮的兴趣在于其物质性层面,于是,材料、建造、以及表皮与结构的关系等都毫无悬疑地成为这一话题的核心,而不再是此前的表意或者象形。此时,我们惊讶地发现,“建构”与“表皮”这两个看似对立的话题,在中国的特殊时段和独特语境下竟然关注着非常类似的问题,甚至看上去不过是同一个问题的两张面孔而已。建筑的物质性便是这一问题的核心关注,而建筑内里的结构以及包住这一结构的外部包裹,则是这一问题的两张面孔。虽然二者之间呈现出多种关系2),但是各自的重点仍然不难分辨:建构强调结构的视觉可读性;而表皮则更为关注材料的知觉特征。 不过,虽然“表皮”与“建构”的话题几乎同时在国内展开,但是与建构在其后的十几年中得到较为充分的讨论所不同的是,同样具有悠久历史和学术内涵的“表皮”话题却几乎是昙花一现,很快便因为其被曲解为只是表面的“花活”而淡出实践尤其是理论的视野。但是这并不能减损它在历史上的丰富内涵和在当代条件下的重要意义,相反,这一状况恰恰彰显了严肃探讨这一主题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由于表皮是一个外来而非本土的建筑主题,这使得我们的讨论不能脱离语言的具体环境—汉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困难与机遇—在这里,我具体指的当然便是“表皮”、“表层”、 表皮,表层,表面: 一个建筑学主题的沉沦与重生Skin, Cladding, Surface: The Degradation and Resurrection of an Architectural Theme [ 史永高 ] Shi Y onggao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收稿日期 2013/07/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109)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6201000015)摘?要 通过对“表皮”、 “表层”、 “表面”3个相似概念的辨析, 明晰其各自隐含的指向,并在对“表面”概念的 进一步阐释中,使这一主题不再囿于物质和视觉 属性,而敞向物理与社会双重意义上的空间;同 时也破除习惯认识中它与“建构”的对立,呈现它 们共享的诸多基本价值,回应当代条件下此类实 践的困境;进一步从理论上恢复这一主题本身的 内涵与厚度,并在对当下和本土实践的直面中,使 其获得更为丰富而持久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表皮?表层?表面?空间?建构 abstract This paper speculates on three relevant and similar notions “Skin”, “Cladding”, and “Surface”, clarifies the connotation and pertinence of each of them. In the further elaboration of “Surface”, the concept is emancipated from its material and visual properties, opened and redirected to the idea of Space, at both physical and social levels. Moreover, the elaboration helps breaking w ith the conventionally perceived opposition between “Surface” and “Tectonic”, instead, the author presents common values shared by them, aiming at tackling the dilemma in the contemporary conditions. This research resurrects the connotations and richness embedded within this architectural theme which was once degraded, more importantly, it helps renewing and sustaining the theme’s academic significance by confronting it with the practice in the local and present-day circumstances. key words skin; cladding; surface; space; tectonics 设 计 与 理 论 Design & Theory

建筑表皮材料的精细化设计探讨

建筑表皮材料的精细化设计探讨 发表时间:2016-08-03T16:48:57.9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9期作者:赖燕儿 [导读]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在经济和物质基础得到了基本保障的现代。 广东中美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515041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在经济和物质基础得到了基本保障的现代,人民的生活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在满足基础的生活要求和实用性之外,还需要注重对外观的设计,尤其是建筑表皮材料的处理。建筑行业中的表皮处理技术涵盖了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保持初始外形的前提下,还需要紧随时代潮流对表皮进行总体设计规划,人们对建筑的表皮要求达到了外在美观独特,内在实用长寿的高要求。该篇就对建筑表皮材料的精细化设计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建筑表皮材料精细化设计方案应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建筑美感的要求也愈发强烈。由于人与人不同的审美角度与层次,建筑物所呈现的形态也愈加多样。因此基于科学发展而产生的新材料,新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与建筑行业之中,这些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支撑使得以往难以实现的建筑形式真正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尤其是其中对于建筑表皮材料的精细化处理技术,使得建筑产生了独有特色及美感,形式也更加绚丽,对建筑行业不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建筑表皮材料精细化的历史 对建筑表皮材料进行精细化处理不仅可以使表皮更加彰显气质和独特性,还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建筑的整体价值。在对建筑表皮材料精细化处理之前,需要对材料进行充分的分析与理解,寻找最适合材料的精细化方法,以提升表皮材料的美感和使用寿命。在国内,建筑表皮材料精细化的历史非常悠久。古建筑群落中雕梁画栋上的彩绘就是建筑表皮材料精细化历史最有利的证明,这些精细化处理使得我国古代建筑均拥有独特的美感,精细化的区别也体现了时代变迁与历史背景的变化,是一项唯美典雅且历史悠久的建筑技术。在近年来,由于建筑科技的不断发展演变,建筑表皮材料已经不再负责建筑的主要承重任务,建筑行业也一度忽视了建筑表皮材料在建筑中的地位,开始对建筑空间的最大化进行研究和设计。但由于国内建筑空间相关研究陷入瓶颈,一系列建筑空间技术如平面形式和空间内部变化等不再受到人们的重视,行业专家将目光又转回了建筑表皮材料精细化这项历史悠久的技术之中。另一方面也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建筑形式的要求变得多种多样,单一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要求,因此行业领域开始在原本的建筑形式上假如对材料的加工,展开了不同形式建筑的研究。 二、建筑表皮材料精细化的原则 优秀建筑在提供良好的居住体验和实用体验的同时,还提供了感官的享受,拥有了不菲的艺术价值。历史上体现艺术价值的优秀建筑不胜枚举,如国外的圣米歇尔山、凡尔赛宫、英国国家图书馆等等,以及国内的故宫建筑群落、苏州园林等等,这些建筑都或多或少的使用了建筑表皮材料精细化设计,建筑历史悠久,在沉淀文化底蕴的同时体现着浓厚的艺术价值。因此对于建筑表皮材料精细化设计的原则,应该借鉴这些历史悠久的优秀建筑进行设计。 (一)突出平面 在对建筑进行搭建组装的同时,应突出平面细节,从而实现建筑设计的精细化。平面的精细化能够很大程度上加强建筑整体的精细化效果,这是因为对表皮材料平面的大面积精细化扩大了建筑的可视范围,从而呈现了建筑整体精细化的效果。为了达到表皮材料平面精细化的效果,需要与建筑其他部分相互结合,利用视觉效果达成遥相呼应的目的,这也会使建筑呈现出多样性和独特性,体现艺术价值。(二)结合材料实际情况 建筑表皮材料精细化设计是以建筑材料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前提而展开并实践的,建筑材料不支持精细化设计方案或是没有达成相应精细化方案的建筑技术,那么建筑表皮材料精细化就只能停留在理念与设计阶段,无法进行实际施工。在进行精细化设计前,应该充分认识需要对其进行设计的建筑材料情况,了解其质量、密度、防晒防潮程度等多方面的数据,选用科学可行的建筑技术对建筑表皮材料进行精细化处理,否则整体的精细化设计理念就会毫无意义,凭白耗费人力与物力。 三、设计措施 (一)建筑建造方式 在建筑表皮材料精细化的初始设计阶段,需要充分认识需要对其进行设计的建筑材料情况,选用科学可行的建筑技术对建筑表皮材料进行精细化处理。是一种经过常年的经验与实践得出的优秀方法。 1.混凝土浇筑 在使用混凝土作为建筑表皮材料的情况,可以通过对模具处理和对支模方式的控制进行精细化处理。这种处理是对细节的把控和调整,比如对施工过程中会使用的对拉螺杆等工具进行处理,施工后会在混凝土表面留下独特印记,使用这种措施会呈现一定程度的建筑肌理,达到精细化处理效果,体现建筑美感与个性。这种对细节的把控会因为建筑设计师独有的理念而产生差异性,这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形式,如安藤忠雄所设计的直岛地中美术馆、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等便是清水混凝土风格的代表作品;在国内,如汕头大学图书馆、上海的龙美术馆、四川的安仁桥馆等等都是混凝土建筑的代表作品。 2.使用砖进行砌筑 砖是建筑行业历史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建筑材料之一,在之前的建筑形式中广泛额使用砖作为基础建筑材料,其中的优秀建筑以赫尔辛基火车站、米拉公寓等等为代表,国内目前也有很多以砖为代表的房屋建筑存在。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建筑材料不断的创新,砖已经退出了以往主要的建筑材料层次,成为了现代建筑中表皮材料的主要角色,对砖墙表皮进行不同的搭配和集合,能够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或建筑师本身的建筑理念,体现出建筑的个性和美感。 3.新型材料建筑外表皮 除了上文所述建筑表皮材料之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新型的建筑表皮材料。比如人造材料ETFE膜,这种建筑材料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