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产品特性及其实现形式

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产品特性及其实现形式

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产品特性及其实现形式
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产品特性及其实现形式

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产品特性及其实现形式

中国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从20 世纪80 年代初开始,一直以来广受国内外学者、政治家及普通民众的热切关注. 这个基本状况表明:一方面,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事关重大,从中国人口基数之庞

大、城乡“二元”结构之复杂、影响众多民众人力资本或发展能力之深远以及对发展经济学理论和实践之重要,自毋容置疑;另一方面,从国际卫生经济实践看,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各式各样,由于尚未形成统一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标准,成为迄今理论界纷争不休的问题之一.

2000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发布191 个成员国的卫生总体绩效排序,中国名列144 位。而同样是该组织,20 年前却认为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奇迹”,投入小但效果却非常

理想。面对如此反差,人们难免疑问,20 年的医改对中国医疗卫生水平是“永久性”的倒退,还是市场化暂时无法回避的“阵痛”?2005 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 1 份报告中,对20 年的医疗卫生改革基本给予了否定。而现实中,近些年来普通民众生活中反映“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日益强烈,矛头也直指医疗卫生体制问题。在这些背景下,中国下一步的医疗卫生改革是坚持市场化方向,还是正确处理医改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及调整改革的思路和路径,无疑都是亟待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本文拟从医疗卫生服务的产品特性分析出发,研究医疗卫生服务有效供给须满足的基本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医疗卫生产品多元化提供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由此为政府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的责任和医疗市场中的正确定位提供逻辑依据 .

1 医疗卫生公共产品的一般范畴

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产品,即公共产品一般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性. 非排他性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能为其个人独享或专用。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享用,不会排斥其他人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他人享用的数量或质量,即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

根据公共产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情况,公共产品可进一步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称为纯公共产品,而将具有非排他性及非竞争性特点的不充分性和外部性的产品称之为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表现,还可以细分为 3 类:(1) 具非排他性且非竞争性不充分的准公共产品;(2) 具有非竞争性且非排他性不充分的准公共

产品;(3)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都不充分的准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公平性,公共产品的供给不仅可以弥补市场失效,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同时还要求实现社会总福利和人均总福利的最大化,要求政府必须按照社会公众的集体意愿提供公共产品,而不是以获取利润为最终目的。鉴于公共产品的此种公平属性,经济学将其喻为“灯塔经济”,说明它应当为所有人提供服务,即使穷人也可以“借光”。

医疗卫生服务一般可分为:(1) 对已经出现的各种人体疾病进行治疗,使人体恢复健康状态的临床医疗服务系统;(2) 保证整体人群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公共卫生环境不断改善的公共卫生维护系统。一般认为,公共卫生服务属于纯粹的公共产品,如卫生监督、计划免疫、传染病监测、传染性的预防与控制、安全的饮用水、环境卫生、健康教育、医学科研和医学教学等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的属性。有一些卫生服务项目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消费者在使用时其利益具有一定的外溢性,价格不能反映其全部成本或收益,符合准公共产品的特征。临床医疗服务需求就性质而言,属于一种

私人需求. 因为大部分医疗产品的消费和服务的享用是完成可以排他的,其价格也可以用市场的边际法则来确定。但笔者认为,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规定了医疗产品应归属于准公共产品的范畴。

2 医疗服务准公共产品的特殊性

医疗服务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具有不同于其他商品和服务市场的特点。从市场主体关系看,供需双方存在着信息严重不对称,供方的自然垄断和需求缺乏价格弹性等特殊性。医患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委托代理关系,患者将选择医疗服务的权力让渡给了医生. 供方往往可以利用其作为患者的“代理人”和“服务提供者”的双重身份,对服务的种类、数量、方式等作出主导性选择。同时,医患之间存在着双方激励不相容的可能性,如果缺乏调控和管制,将会导致服务质量下降或出现价格上升,以及诱导需求等一系列市场失灵问题。从市场条件看,由于医疗技术的复杂性和医疗服务高风险性构成的市场门槛所造成的进入障碍,使得医疗服务的竞争以及医疗资源的充分流动受到较大的限制。如果由第三方付费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其所形成的医疗产品和服务购买特殊支付方式,也会使医疗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远远偏离私人应承受的边际成本,从而使供需双方提供和购买医疗产品和服务成本最小化的激励严重缺乏。从消费特点看,医疗产品和服务在消费上虽然可以排他,但其效用具有外溢性。如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对第三方会产生医疗性感染等外部负效应。从需求特点看,医疗服务需求的形成还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性,如文化教育和人口素质的影响. 实际患病和自觉患病以及对健康的认知程度,决定了一个人进入医疗市场的时点;受教育程度可以导致家庭对不同医疗资源利用的差异等。又如社会状态的影响,战争综合症、职场焦虑症等身心性疾病直接就由社会状态引发。又如社会分配不公而导致的贫富差距的影响,因贫致病,因病致贫、病贫交加现象如河南爱滋病村的产生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因素影响。上述特殊性的存在,决定了医疗服务的需求不仅仅是私人需求,还同时具有公共需求的性质,理应列入准公共产品的范畴。

3 医疗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的必要性

对医疗卫生服务中公共卫生的公共产品属性,认识是比较统一的,公共卫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群体健康的基本保障。公共卫生问题影响着社会的公共安全,公共卫生是投入产出率很高的人力资本投资项目,因此,公共卫生既是体现政府作用的最佳领域,更是政府和公共部门的重要责任. 因此,对公共卫生这个公共产品政府必须保障供给的结论应该是没有争议的。

争议的焦点是关于医疗服务的性质和政府在此领域中的角色. 现在比较占主流地位的认识是将医疗服务划分为基本医疗服务和特需医疗服务2 个层次。然后将基本医疗服务归属准公共产品范畴,由政府和公共部门为主供给;将特需医疗服务定性为私人产品,由市场供给. 但从基本医疗服务和特需医疗服务的概念可看出,此种分法作为政府在制订具体的供给或干预政策时的依据是需要的,但作为产品的定性并不成立。特需医疗服务的定义似乎是明确的,即指以满足个人超出基本医疗服务之外医疗需求的医疗产品和服务。但作为这一定义中基准地位的基本医疗服务概念,到目前依然是模糊不清. 有人将基本医疗服务概括为“为满足基本人群的基本医疗需求,由基本医疗服务机构应用基本项目手段提供的基本医疗产品和服务”. 在此说法中,在对象、需求、机构、手段、内容等环

节中都运用了“基本”这一难以定性定量的词汇,导致在实践中,基本医疗服务的边界实际无法界定。因此,本人认为在医疗服务的性质确认上,不必划分基本医疗服务和特需医疗服务,而是从医疗市场的特征性出发,即医疗产品的外部效应、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医疗消费购买的逆向选择、个人需求中的社会因素等,统一定性为准公共产品. 以此,坚持卫生事业公益性和福利性的基本定位,强调政府在医疗市场中的责任,而着重在政府供给的供给内容和供给方式上寻求解题的答案. 如政府投入式供给、采购式供给、

引导性供给、干预性供给等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有效供给,体现和发挥政府在医疗市场中的责任和作用。

4 医疗卫生公共产品供给中的“政府失效”和“政府失责”

近20 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实践的基本取向,是在社会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长而政府又无力承担公共卫生产品的生产与供给时,亦即出现“政府失效”时,试图通过市场化途径来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但为什么医疗卫生改革被社会垢病多时,原因在于政府在这一领域的改革,一方面推行着市场化、民营化改革,另一方面对医疗市场必要的供给、干预、监管责任履行不到位,即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政府失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医疗卫生作为公共产品的基本属性,背离了公平优先的原则。由此出现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政府卫生投入严重不足,投入比例逐年下降. 我国财政政策历来重视生产性投入,而对公共支出的认识不足,特别是对公共服务支出的认识不足。改革开放以来,为促进卫生事业发展,虽然各级财政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也增加了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但是事实上各级卫生部门均普遍反映政府财政补助相对不足。有统计表明,政府筹资比例在卫生总费用中比例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卫生资源使用效率也呈现低下状态. 由于政府财力的分散和不足,导致公共卫生支出规模不仅总体偏小,广大农村地区医疗条件更是相对落后,全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相当脆弱,造成公共卫生领域和群众的基本医疗得不到有效保障,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隐患。

(2) 卫生资源配置失当,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卫生发展不协调. 由于长期受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卫生资源重复配置、部门所有、条块分割、所有制形式单一,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卫生发展不协调,国家大量投入形成的医疗资源过分集中于大部分城市公立医院,要么表现为一些大医院的高端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要么流失于体制性损耗;而低端医疗机构,尤其农村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医疗机构等逐步萎缩,甚至到了难以生存的地步。

(3) 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医疗价格管理混乱。由于国家财政投入比例不断下降,事实上是政府致使医疗机构靠医疗收费维持其运行和发展,纵容其采取一些违背公益的市场化行为 . 有些大型医疗机构为增强其在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实力,获取更大经济收益,无序地扩大医疗机构的经营规模,使医院盲目发展. “干预终端化、技术高端化、服务‘物本’化”倾向愈演愈烈 . 医院规模越大,维持需用就越高,医疗价格上涨的压力就越大. 而政府在医疗价格的管理上权力分散、权责分离、方法落后,导致管理无序、监管无效。有专家早就提出制定以病种计费为主的价格管理机制,增加医疗价格的可控性和可监督性,但至今尚未见政府研究实施。现在有的地方政府鼓励卫生部门绕过价格管理部门搞顺价作价、“平民医院”,更是让医疗信息缺乏的普通群众无所适从。

(4) 个人卫生支出比例过高和现金支出比例过高。由于政府在卫生总费用中支出比例逐年下降,个人支出占主要比例。同时,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比例也过高,我国医疗保险覆盖面太小,目前多数群众靠自费就医. 个人卫生支出比例过高和现金支出比例过高,意味着医疗风险主要由个人负担,而且互助性联合抗风险机制也不健全. 在这样的状况下,个人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弱势群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几率就必然明显增加。

(5) 医疗市场中“政府失效”现象依然存在。由于公立医疗机构的产权制度改革在绝大部分地区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政府垄断医疗服务的格局总体没有改变。政府依然直接拥有和管理医疗机构,大包大揽办医院,在一定程度上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公立医院利益的保护者,限制了其他产权形式医疗机构的发展。政府垄断经营医疗服务但又投入不足,迫使医疗机构以各种方式创收以弥补经费短缺;而创收又与医务工作者的特定利益联系在一起,致使医疗机构和医生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乱收费、滥检查、滥开药、服务质量差,医疗

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形象严重受损。同时,医疗市场因缺乏多

种产权形式的竞争而使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如区域卫生规划不合理,卫生资源配置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结构失衡,导致医疗卫生资源浪费与短缺并存,可及性差。

5 医疗卫生公共产品多元化供给中的政府角色

健康是人人都应享有的基本权利。组织提供必要的医疗卫生服务,保证公众在健康水平上的公平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府的应尽职责。尤其是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个反映强烈的突出民生问题,更应该列入各级政府优先发展的重要目标. 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卫生事业发展中,必须努力克服和纠正“政府失效”、“政府失责”的弊端。显而易见,政府在医疗卫生公共产品供给中的正确角色定位,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能力、提升政府效能、改善服务质量,打造责任政府、效能政府、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形象,实质是一体和必须同步推进的。

(1) 保证公共卫生产品的足额供给,体现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的要求. 加大对公共卫生的财政投入,采用直接投入或政府采购等方式,足额保障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

治、卫生监督、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考虑到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应以人口的基本公共卫生支出为重要基数,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与此同时,要加快公共财政支出的民主化、规范化管理制度建设,增加财政预算的完整性和透明度,落实公共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估和责任追究,加强行政支出的管理和监督,努力减少垄断供给的低效和消费.

(2) 保证医疗服务准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体现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的要求。加大对基本医疗服务必要的财政投入,并同时

加强有效调控。对卫生资源进行合理调整布局,操控医疗卫生资源向“安全、有效、方便、低廉”的社区基本医疗服务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避免盲目规模扩张和重复建设,扼制公立医疗机构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中的逐利冲动。加快放开医疗市场并同时加强有效干预。为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社会个体对医疗保健的多样

化需求,运用市场机制激发生产者的积极性,优化资源配置的医疗市场,使其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政府可以采取税收优惠、贷款优惠、经营权转让、财政补贴、招标代购买及完善的收益补偿机制等方法,激发私人部门投资医疗卫生的热情,使之与保留的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形成医疗服务的主体。社会资本的进入,既可以缓解政府投入的沉重负担,使国家有限的卫生资源配置到更有公共效益的卫

生服务项目和更需要关注的弱势人群上,以此整体提高卫生服务绩效;又可以通过引入市场机制鼓励不同所有制,不同组织形式医疗机构的竞争,让患者在多元的供给者之间有选择的权力和用以选择的资源,给公众提供“用脚投票”的机会,迫使医疗机构对患者的需求作出反应,从而实现消费者主权与公众主权. 政府在为医疗服务的私人供给者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和激励的同时,必须要加强有效的干预. 一方面对私人部门提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某些负外部性问题进行规范制约,制止如虚假广告、假医假药等欺骗消费者行为;另一方面对公共产品的消费者给予必要的保护,如提供医疗信息服务、医疗价格听证或采取价格限高制度等。积极鼓励第三部门介入并同时加强有效引导。以组织性、自愿性、自治性和非营利性为主要特征的第三部门在医疗市场的健康发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如以社会弱势群体或边缘性社会群众为服务对象的助残、助老、大病救助等公益性的各类基金会或志愿者团体;如以消费者互助和信息共享为特点的各类健康教育、慢性病干预俱乐部及抗癌协会等民间协会;如介与医患之间参与各种医疗卫生辅助类服务的志愿者组织等。第三部门作用的发挥,既可以逐步发展成为公共产品的辅助提供者,拓展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又可以为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提供机会,让公民在参与中增加对政府和公共

部门的监督;并且还可以成为医患之间的沟通桥梁,缓解医患矛盾,增进人际和谐,减少市场机制的负面效应.

(3) 建立全覆盖的医疗保障救助体系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体系,体现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的要求。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卫生的任务日趋沉重,市场化、全球化使公共卫生经济风险和危机加剧,仅靠个人的经济基础和健康投资已经无法抵御重大疾病和交发病情的威胁,必须依靠政府的公共支持力量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风险的保障机制,降低社会公共健

康风险. 现行的各类医疗保障保险项目,是在同一套医疗技术服务体系上建立的不同人群、不同筹资标准、不同享受水平、相互隔离的操作系统,公平性、可及性差. 如果不作根本性的改革,只作局部修补性的发展,是不符合和谐社会这个社会主义社会本质属性的价值取向的. 因此,必须要下决心通过税收以公共财政支出和强制性分摊为保证,建立全面覆盖、水平适宜、同等享用的医疗保障制度。同时,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公共卫生管理的法制化进程,规范医疗卫生行为和医患之间的关系,促进医疗机构在规范的制度环境下进行良性竞争,制约政府不作为和乱作为. 建立政府对医疗市场的正常干预机制,不断创新,不断规范. 如建立医疗机构认证标准和服务要素准入制度,健全医生声誉激励机制和医疗服务评价机制,以及医疗信息发布、医政投诉、调节、处理与仲裁制度,监控服务收费,反垄断、反倾销,防止价格欺诈,取缔不符

合质量要求的服务提供者,依法保护公众享有的正当健康权益.

总之,应该明确医疗卫生服务公共产品( 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的属性,坚持卫生事业作为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的基本定位,促进政府切实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在纠正“政府失责”中克服“政

府失效”,当前尤其要注意避免“政府一负责就包办,政府不包办就不负责”的两种不良倾向,充分发挥政府在医疗市场中的主导作用,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矛盾,提高全体国民的健康水平,优化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性保障作用。

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

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 试点的指导方案 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现就做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制定如下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明确定位。坚持政府主导,根据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结构与布局,有序推进医共体建设;强化政府办医责任,落实财政投入,切实维护和保障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坚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治结合的功能定位,医共体内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原则上保持不变。 (二)权责明确,分工协作。医共体牵头医疗机构重点承担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统筹管理医共体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重点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提供接续性医疗卫生服务,并按要求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 (三)资源下沉,提升能力。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共享,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到基层。改革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管理,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绩效和基层医

疗卫生服务能力。 (四)创新机制,群众受益。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加强“三医”联动,进一步健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和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机制。坚持以居民健康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和体验,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方便、经济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 二、工作目标 通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保基金得到有效利用,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合理控制,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力争到2020年底,县域就诊率达到90%,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65%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能力开展的技术、项目不断增加。 三、工作内容 (一)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每个县根据地理位置、服务人口、现有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布局等情况,组建若干个(一般为1-3个)以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医疗机构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医共体。医共体牵头机构原则上为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达到二级医院水平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牵头组建医共体。鼓励社会力量办医疗机构和康复院、护理院加入医共体。医共体内成员单位法人资格保持不变。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学习要点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学习要点 的?从何时开始实话?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的法规,2016年10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自2016年10月27日起实行。 答:一是完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 二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 三是解决党内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需要 答:第一板块是序言,阐述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作用和历史经验、存在的突出问题、面临的形势任务以及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性紧迫性,提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目标要求。 第二板块是主体部分,从12个方面对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规定。 第三板块是结束语,主要讲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高级干部带头示范,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确要求、作出具体规定?

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三、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 四、严明党的政治纪律 五、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六、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七、发扬党内民主和保障党员权利 八、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九、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 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十一、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十二、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一、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二、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三、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四、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是什么?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

医疗服务需求调查表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调查问卷 为了掌握卫生服务需求和需要的变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调控各种供求关系,制定卫生政策,我们真诚地邀请您参与本次调查,有您的支持,我们将做得更好。 一.调查对象个人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男()女() 2.您的年龄:18岁—30岁()30岁—45岁() 45岁—60岁()60岁—75岁()75岁以上() 3.配偶情况:在婚()离异()丧偶() 4.文化程度:未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二、医疗需求 5、您一般就医所选择的医院() A、社区卫生服务站,B、乡镇医院,C、市级医院,D、民营医院、私人诊所,E、小病一般不去医院。 6、你选择就医地点的原因是()(可多选) A、距离家近,B、服务态度好,C、医生专业水平高,D、医疗费用低,E、医疗设备齐全,F、就医环境好,G、能报销,H、其他。 7、您觉得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改革的投入( )

A 很大B较大C一般 8、您认为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能否满足现阶段人们的需求( ) A能满足B一般C不能满足 9、您觉得医院药价( ) A比药店高,B差不多,C比药店低,D不清楚 。)、您清楚合作医疗的报销制度吗(10. A .很清楚,B.知道,C.知道报销一说,不知道怎么实现,D .不知道。 11、您觉得合作医疗的报销制度怎么样()。 A.太麻烦,难以顺利完成所有程序。 B.有点复杂,但是可以接受, C.很简单,非常方便, D.不知道。 12、卫生室是否对孕、产妇进行定期随访并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和健康指导? A、有, B、没有, C、不知道有该项服务 13、据您了解,卫生院或者卫生室是否为新生儿童建立了保健手册? A、有, B、没有, C、不知道有该项服务。 14、您是否知道卫生院和卫生室实行药品“三统一”,零差价销售?() A、知道, B、不知道。 15、您是否知道国家实行基本药物制度() A 不知道, B 知道。 16、您觉得《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出台对您就医看病是否有帮助?()

论新形势下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

论新形势下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 随着医学的进步,医疗方式的“非人性化”及媒体的过分渲染,使医患关系之间的温情趋于淡化。医生对患者,重医疗程序服务,注重患者躯体上的疾病治疗,忽视患者心理感受,患者进医院,像进入一座迷宫;患者住院,一个号码成了他的象征,这些都是缺少人性温暖和缺乏医患双方沟通的表现。同时,患者在不了解疾病治疗风险的前提下,对医护人员期望值过高。一旦医疗效果不尽人意,患者及其家属往往迁怒于医护人员,甚至对医护人员造成精神上或者身体上的伤害,导致医护人员既肩负着繁重的工作负担又承受沉重的心理压力。双方种种不满的心理感受、压抑等不良情绪一旦爆发出来,将成为医患矛盾的导火线。 相关调查指出患者对医院满意度造成影响的因子包括:高超的医术(30.1%)、人文关怀(26.8%)、较低的医疗费用(18.4%)、便利的后勤保障、伙食(14.7%)、优越的住院条件(8.8%)、其它(1.2%)。这些统计数据表明,患者对医疗技术和人文关怀同等关注。因此,在医疗服务中,提倡人文关怀,是医院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人文关怀不仅提倡医护人员用爱心和高超的医疗技术治疗患者,帮助患者摆脱病魔的折磨,摒弃生物医疗模式中忽视患者心理需求的弊端;同时,笔者认为,人文关怀更是双向的,同时医院管理层和患者及其家属应体谅医护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和繁重性,从人性角度去思考,关心医护人员内心深处的需要。此时便需要医疗机构制定完善的制度作为支撑,

既尊重患者的生命权和满足患者被尊重的心理需要,又维护医护人员的权利,从而冰释医患关系,创建和谐的就医环境。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笔者根据自己在实习中的观察和思考,肯定了本课题对我国现代医疗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确定了毕业论文的题目之后,笔者翻阅文献和检索期刊,收集各方的信息和资料,结合时事和自己对人文关怀的看法、理解以及不断的思考,完成这次论文。 一、人文关怀是医疗服务中的题中之义 (一)医疗人文关怀的内涵 人文关怀又称为人性关怀、关怀照护、爱护。医学的人文关怀要求医务人员在医护过程中,以人道的精神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利、人格尊严给予真诚的关注和关心,即既要求医护人员向患者提供医学科学服务,又要给患者提供医学人文服务。 医疗服务的过程其实就是医学科学服务和医学人文服务相结合的过程。医学科学服务是患者疾患痊愈的物质保证,它利用医学技术解除患者躯体上、生理上的痛苦。而医学人文服务则是为患者身心康复提供精神支持,它强调尊重患者情感世界、尊重患者意愿、依循整体观念、遵照仁术的信条;强调临床客体的感受性、追问医学的价值性、追求医学的人性化,重视情感因素的倾入。医学人文服务以求善、求美和关注情感体验为特点,生命的价值被置于一个重要的地位。(二)医疗人文关怀的历史发展 在我国悠悠历史的长河中,中医学――我们祖国的国粹,早在古

基层医疗社区卫生服务

基层社区医疗服务 随着我国医改政策的发行和实施,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等新政策正在稳步实施,其中基层社区医疗服务是重点,基层社区医疗能够顺利的践行,将是医改的关键。 近些年,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升,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多,大医院供不应求,导致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一现象,实现“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基层社区医疗的建设尤为重要。 基层社区医疗服务的重要性 我国老龄化加速,因老年病、慢性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所以老年人需要长期看护身体情况的变化,所以需充分发挥基层医疗的作用,新医改以来,一系列医改政策都着重加强基层医疗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建设将是分级诊疗的关键,医院门诊服务逐步将转向至基层医疗,成长空间近万亿,并将急速增长。 开设在小区周边的基层医疗更具成长性,在居民身边建立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以预防、保健、全科、康复、结合医保政策,给居民将带来极大的便利! 基层医疗社区连锁化 北京东方祥医基层医疗连锁化经营,已经开始逐步迅速的落地到每个小区,每一年的将飞速覆盖,民营化给连锁化提供了成长的条件,规模化加上精细的管理,基层社区医疗的服务能力与盈利将大幅度提升。并不断引进高素质高质量的医疗人才和医疗管理人才,完成社区医疗“六位一体”的服务,并打造基层医疗特色项目“祥医服务包”,家庭医生+家庭护士+营养师+运动师+康复师+居家医养师,专业化制度管理,以“视病犹亲,关爱体贴”的理念为基层老百姓提供优质、放心、满意的医疗服务。 基层医疗前景展望 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数据,为居民提供多方位的健康服务和分级诊疗,结合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及智能终端技术手段以多种形式的基层医疗健康服务,不断让居民享受到现代化的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医疗服务的作用。

全科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

(五)全科医疗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关系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s)是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核心任务,是涉及多学科领域的卫生技术服务,2017年服务内容已增至14项: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全科医疗为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连续性和协调性服务,是立足于社区的基本医疗,其任务包括患者首诊与处置、慢性病管理、临床预防、健康教育等。所以,全科医疗的部分业务也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一部分,如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等,只有通过全科医疗服务才能有效地完成。其他项目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等,也不同程度涉及全科医疗工作,全科医生应根据实际情况参与。 (六)全科医疗与舒缓医疗的关系 舒缓医疗(palliative care)又叫姑息治疗,是为无法治愈患者提供对症治疗。舒缓医疗的原则是:重视生命并承认死亡是一种正常过程,既不加速也不延后死亡,解除患者临终痛苦和不适。舒缓医疗不建议患者在追求“治愈”和“好转”的虚假希望中苦苦挣扎,也不容许借“安乐”之名自杀,而是要在最小伤害和最大尊重的前提下,让患者的最后时日尽可能舒适、宁静和有尊严。 无法治愈的终末期患者,特别是晚期癌症患者,可以在大型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接受舒缓医疗,也可以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居家接受舒缓医疗。从节约资源和亲情的角度看,在社区或居家开展舒缓医疗更具有优势。随着舒缓医疗知识的普及和居民生死观的进步,许多终末期患者或晚期癌症患者更愿意回到社区或家中接受舒缓医疗,安宁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 全科医疗是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照顾的专科医疗。全生命周期包括生命的终末期,而生命终末期的医疗照顾常以舒缓医疗为主。全科医疗关注的是人,提供个体化、综合性的照顾,与舒缓医疗关注患者、以对症治疗为主的理念和目标是一致的。所以,生命末期患者的舒缓医疗也是全科医疗服务的内容之一。全科医疗利用基本临床技术为社区居民和患者提供优质基本医疗服务,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也能满足终末期患者减轻或消除病痛的需求。

关于全面推进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全面推进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的意见》(皖政办[20XX]57号,以下简称《意见》),全面推进我市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加快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使群众就近享受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全面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到2018年,实现医共体建设全覆盖。已试点的东至县、贵池区、青阳县等地要不断完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石台县应及早谋划,制定方案,于2018年初正式实施,实现县域医共体试点全覆盖。到2018年,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较20XX年底上升3-5个百分点,县外住院人次占比下降3个百分点。到2020年,县域内医疗资源进一步整合共享,医共体内部运行机制趋于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基本形,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以上,将医共体建设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发展共同体,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 二、组织模式 (一)组建方式。坚持政府主导,根据县域内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统筹规划医共体建设。按照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双向选择、自愿结合的原则,实行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地处偏远、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的中心卫生院,可探索整合周边一般卫生院(含分院),单独建立医共体。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加入医共体,经评估具备相应服务和管理能力的,可作为医共体牵头医院。每个县区要建立2个及以上医共体(石台县可建立1个),形成协作竞争机制。 (二)管理方式。县级卫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医共体建设和运行。新增试点县医共体牵头单位与各成员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成立理事会或建立相应机制,制定医共体章程和相关制度,规定相应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各医共体成员单位在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人员培训等方面执行统一标准,相对独立承担相应的医疗责任。在医共体内部,统一核算医疗服务成本、统一成员单位绩效考核办法,统一管理和分配医疗收入以及节约的医保基金,统筹薪酬分配;探索由牵头公立医院统筹人员调配、实行县乡医护人员定期轮岗,中心(乡镇)卫生院院长可由县级牵头公立医院任免并按程序报备。在保证中心(乡镇)卫生院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性质不变的前提下,探索由医共体牵头公立医院领办或托管中心(乡镇)卫生院。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医保基金预算包干机制。实行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按人头总额预算包干支付方式,超支原则不补、结余全部留用。新农合暂按不超过当年筹资总额提取风险金(按财政部有关规定提取)后的95%作总预算,城镇居民医保按当年筹集基金总额的85%作总预算,并将其转换成参保(合)人头费(对应下去每位参保参合居民),交由医共体包干,负责承担辖区居民当年门诊和住院、按规定支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县外住院以及大病保险等规定的费用报销。城乡居民基金市县统一管理后,另行确定预算标准。辖区居民在县域内可自由就医,对医共体之外的其他定点医疗机构收治的医保病人,由医共体牵头单位以购买服务方式与之结算。预算包干基金超支部分原则上由医共体牵头医院承担,结余基金经考核后由医共体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原则上按6:3:1比例分配、自主支配。 (二)落实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县级医院主要负责“100+N”病种以及重症患者收治,对基层提供技术帮扶,对县外实行集中转诊。中心(乡镇)卫生院主要负责“50+N”种常见病住院、急诊转诊、接收下转患者康复,并继续做好公共卫生、协助卫生执法、管理村卫生室等工作。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收治的病种,县级医院应严格控制收治数量。村卫生室主要负责门诊、导诊、签约服务、健康管理和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村医导诊作用,引导群众养成“有序就医、逐级转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1、(单选题)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 A.政治优势 B.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C.优良传统 D.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正确答案:B用户选择:B 解析:展开解析↓ 2、(单选题)《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要以()等制度为主要抓手,各级党组织要定期开展集体学习。 A.党员自觉学习 B.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 C.领导干部集中学习 D.党员监督 正确答案:B用户选择:B 解析:展开解析↓ 3、(单选题)《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以任何理由违反的制度是()。 A.情况报告制度 B.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 C.情况反馈制度 D.定期培训制度 正确答案:B用户选择:B 解析:展开解析↓ 4、(单选题)《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是()。 A.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 B.坚定理想信念 C.参加党内政治思想教育 D.参加党内培训 正确答案:B用户选择:B 解析:展开解析↓ 5、(单选题)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 A.少数服从多数 B.民主集中制 C.下级服从上级 D.集中统一 正确答案:B用户选择:B 解析:展开解析↓ 6、(多选题)根据《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规定,下列关于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的说法正确的有()。 A.中央政治局要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 B.建设廉洁政治,坚决反对腐败,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务

C.禁止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家属亲友谋求特殊照顾,禁止领导干部家属亲友插手领导干部职权范围内的工作、插手人事安排 D.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正确答案:ABCD用户选择:ABCD 解析:展开解析↓ 7、(多选题)《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都要()。 A.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 B.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 C.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D.向党中央看齐 正确答案:ABCD用户选择:ABCD 解析:展开解析↓ 8、(多选题)根据《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规定,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A.坚持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 B.坚持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 C.坚持谈心谈话制度 D.坚持“三会一课”制度 正确答案:ABCD用户选择:ABCD 解析:展开解析↓ 9、(多选题)根据《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规定,下列关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A.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 B.领导干部下基层要接地气,轻车简从,了解实情,督查落实,解决问题,坚决反对作秀、哗众取宠 C.对一切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行为,要严肃问责追责,依纪依法处理 D.坚持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同干部群众谈心、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制度正确答案:ABCD用户选择:ABCD 解析:展开解析↓ 10、(多选题)根据《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规定,发扬党内民主和保障党员权利的说法正确的有()。 A.必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 B.畅通党员参与讨论党内事务的途径,拓宽党员表达意见渠道,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 C.党员有权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纪违法的事实,提倡实名举报 D.党内选举必须体现选举人意志,规范和完善选举制度规则 正确答案:ABCD用户选择:ABCD 解析:展开解析↓ 11、(判断题)各部门各地方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可以向党中央提出建议,但不得擅自作

新形势下医院建设面临地挑战及发展建议

新形势下医院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建议 社会变革的大背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带给医疗卫生工作许多新情况、新变化,医院建设面临重要转折和挑战,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深人研究。 1、医院建设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医院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和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要把“科教兴国”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强调指出,“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关键是要加强和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我们必须把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质的飞跃,摆在经济建设的首要地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既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紧迫要求,也是应对国际竞争、确保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抉择。 展望新世纪,世界科学技术将会出现更为迅猛的发展,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合将更加紧密,人类将更多地依靠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世界将进人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产业结构、生产工具、劳动者素质等生产力要素和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将发生新的革命性变化。 展望新世纪,医学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发展将成为研究和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分支学科最多的科学领域,逐渐成为带头学科之一。随着基因克隆技术趋向成熟和基因测序工作的进展和完善,后基因时代正在到来以分子生物学为核心的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酝酿着新的重大突破,人类对生命现象本质将有更深刻的认识,将为农业、医药和人类健康带来全新的革命性进展。 认知科学与脑科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进展,将为科技、教育、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推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人文科学的交叉和综合,将成为认识和解决未来经济、生态、健康和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 作为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深刻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特点,充分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论断,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科学创新和技术发明,培养同形势发展和医院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必须深化医院内部科技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完善有利于科技进步政策机制和管理体制必须了解和把握世界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态势和进展,制定医院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必须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科技文化交流,消化吸收先进的优秀成果,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先进技术,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XX市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2019年版医联体方案)

温岭市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化我市综合医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更好满足群众的医疗健康需求,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的意见》(浙委办发〔2018〕67号)、省医改办《关于做好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方案制定工作的通知》(浙医改办〔2018〕5号)和省卫生计生委、省编办、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物价局 (浙卫《关于推进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 发〔2018〕9号)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以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出发点,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创新市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升市域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可及性,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新秩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主要目标 2019年,市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全面推开,综合医改不断深化,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 -2-

步建成,综合医改各项主要指标趋好。 2020年,医共体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保障机制更加健全,基层就诊率达到62%以上,市域就诊率达到90%以上,群众满意率不断上升。 2022年,市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基层就诊率达到65%以上,市域就诊率达到92%以上。 三、组建方式 根据地理位置、服务人口、现有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布局和能力情况等,以市一院、市中医院、台州市肿瘤医院为牵头医院,全市设立3个医共体,分别为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共体、温岭市中医院医共体、台州市肿瘤医院医共体。全市除市妇幼保健院、市精神康复医院和市惠民医院外,其他公立医院和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纳入医共体建设范围。市域医共体人财物全面整合,实施集团化管理、一体化运行和连续式服务。 (一)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共体:市一院、市四院、箬横中心卫生院、温西中心卫生院、城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横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松门镇卫生院、石塘镇卫生院、坞根镇卫生院、东部产业集聚区卫生院。 (二)温岭市中医院医共体:市中医院、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大溪中心卫生院、太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泽国镇卫生院、城南镇卫生院、石桥头镇卫生院。 (三)台州市肿瘤医院医共体:台州市肿瘤医院、城北中心 -3-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应知应会50题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应知应会50题 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坚持把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党的建设重要任务来抓,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 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

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全党同志必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也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 0.全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要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物质基础。 1.全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矢志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勇于自我革命,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紧密型医联体)建设2019年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紧密型医联体)建设2019年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 康需求,现就做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紧 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制定如下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明确定位。坚持政府主导,根据区域 内医疗卫生资源结构与布局,有序推进医共体建设;强化政 府办医责任,落实财政投入,切实维护和保障公立医疗卫生 机构的公益性。坚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治结合的功能定位,医共体内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原则上保持不变。 (二)权责明确,分工协作。医共体牵头医疗机构重点 承担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统 筹管理医共体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 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重点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 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提供接续性医疗卫生服务,并按要求 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 (三)资源下沉,提升能力。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共享,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到 基层。改革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县乡一体、乡 村一体管理,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绩效和基层医

疗卫生服务能力。 (四)创新机制,群众受益。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加强“三医”联动,进一步健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和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机制。坚持以居民健康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和体验,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方便、经济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 二、工作目标 通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保基金得到有效利用,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合理控制,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力争到2020年底,县域就诊率达到90%,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65%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能力开展的技术、项目不断增加。 三、工作内容 (一)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每个县根据地理位置、服务人口、现有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布局等情况,组建若干个(一般为1-3个)以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医疗机构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医共体。医共体牵头机构原则上为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达到二级医院水平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牵头组建医共体。鼓励社会力量办医疗机构和康复院、护理院加入医共体。医共体内成员单位法人资格保持不变。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全文)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全文) 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也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必须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偏离和动摇。 全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物质基础。 全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矢志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勇于自我革命,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决不能安于现状、墨守成规。新形势下,党领导人民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全党必须把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贯穿于执行党的基本路 线全过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既反对各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又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坚持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出发,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全党必须坚决捍卫党的基本路线,对否定党的领导、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否定改革开放的言行,对歪曲、丑化、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言行,对歪曲、丑化、否定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人民军队历史的言行,对歪曲、丑化、否定党的领袖和英雄模范的言行,对一切违背、歪曲、否定党的基本路线的言行,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 考察识别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首先看是否坚定不 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态度暧昧,不能动摇基本政治立场,不能被错误言论所左右。当人民利益受到损害、党和国家形象受到破坏、

新形势下医院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

新形势下医院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 市中医医院李新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不断深入推进,医院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医院体制机制的变革、群众就医需求的快速增加和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等新形势对医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挑战与机遇并存。面对新的形势,如何主动作为、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实现医院持续、健康发展是医院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下面从三个方面浅谈一下新形势下医院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概括起来就是“理好路、定好位、管好院、做好事、服好务”。 一、医改政策给医院带来的新变化 医改的实施进程、我市医改基本情况、四年医改主要变化、十二五期间的医改 医改的实施进程 2009年4月,中央作出了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2009年4月国务院专门出台了近期三年重点实施方案,提出了五项重点改革的任务(四基本、一试点)。 2012年4月,国务院在总结三年医改的基础上,又发布了“十二五”时期医改规划和实施方案,对2012年到2015年的医改工作作出了统一的部署,将主攻的方向进一步聚焦到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等三个重点。同时,推进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

章丘市作为医改的前沿征地,按要求分步落实了各级医改政策。回顾四年多的时间,中国的医改坚持了“三个基本”:坚持把基本医疗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基本路径。这“三个基本”是推动改革的指导思想,很多改革的举措都源自这“三个基本”。 四年医改主要变化(经济):一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体制机制建设);二是政府投入增加。 1、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同时带来的医药卫生行业的体制机制变化(倒逼机制—配套改革)。 医院:提高服务能力;保障医疗质量;加强成本控制管理;绩效分配制度改革; 医生: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制度保障)。 药品集中招标、集中采购:药品价格合理降低,生产、流通企业重新布局--市场调节。 2、政府投入增加(保需方、促供方):医保水平的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施,设施不断完善;对医院投入加大,补偿机制建立(药品差价、医院建设、经费保障等)。 把增加的投入和建新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投入来促进改革,用新的投入换来新的机制,“政府花钱买机制,花钱建机制”。 十二五期间医改:医保、医药、医疗,完善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三重点、一配套),“三轮驱动”。 医改大的方向、目标、和任务都已明确。 二、新形势下医院面临的挑战和功能定位

谈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讲解学习

学习资料 仅供学习与参考谈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发展政策、措施,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已成为基层卫生机构的重点工作。而随着公共卫生服务走进千家万户,人民群众逐渐接受并积极参与欢迎加入公共卫生服务之中,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同时也是公共卫生服务的践行者,如何处理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关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在这里我谈一点在工作中的认识与体会。 首先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二者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因为二者同样重要,不可偏废,任何重视一方而忽视另一方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只有同时做好两方面的工作,才能起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在工作中,只有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广大群众才能欢迎,接受我们的进步医疗服务,而通过基本医疗服务的良好开展,才能得到广大患者及群众的信任,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其次,我认为基本医疗服务蕴含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之中,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之中,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是以人的健康未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为重点,以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因此,现阶段重点开展的十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囊括了目前基本医疗服务的绝大部分内容。如妇女、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糖尿病、高血压等健康管理服务正是平时基本医疗工作的重点。 第三,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离不开基本医疗服务的开展,没有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就成为没有重要内容的“空架子”,最终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就难以发展、开展下去。因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离不开基本医疗服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除了包括健康人民树立健康意识,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从而防治疾病,获得健康长寿,也包括处于亚健康人群开展健康保健,通过中西药物调理达到健康还包括已经处于痉挛状态的患者家庭药物治疗,住院治疗及康复锻炼,而所有这些都是要建立在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之上,离开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综上所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相互促进的关系,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不但是基本医疗的主体,也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力军,随着公共卫生服务的深入开展,基层医疗工作者工作压力、工作数量会更加繁重。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技术人才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才会更加欢迎、更加满意。 2015年10月16日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试行)

附件1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 评判标准(试行) 选项说明: A.有明确的制度安排且已经组织实施; B.有明确的制度安排但仍在筹备,尚未实施; C.没有制度安排。

指标说明: 1.党委政府主导。一是建立由县级党委政府牵头,机构编制、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及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等利益相关方代表参与的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机构设在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二是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包括:根据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结构与布局,有序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落实政府办医责任,保障财政投入,切实维护和保障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协调各部门权责,落实“三医联动”等。三是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决策医共体的规划建设、投入保障、人事安排和考核监管等重大事项,如制订医共体领导班子成员选拔、任免原则和程序,明确医共体内统筹使用资产的核算、调配、使用规则等。四是明确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决策流程和机制,建立定期会商制度。 2.医共体决策权限。一是制定清晰合理的县域医共体治理架构,明确县域医共体与其他医联体,以及区域内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关系。二是建立县域医共体牵头单位与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定期协商的议事决策制度和工作章程,明确权责清单,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三是明确县域医共体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具体管理权限,如对乡镇卫生院院长的绩效考核及任命提名权。 3.医共体有效考核。一是建立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评估主体应该是代表党委政府的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二是考核指标以结果为导向,至少包括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医疗卫生资源有效利用、医保基金使用效能提升4个方面。在贫困地区应当将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作为评估重点。三是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每年组织对县域医共体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综合绩效评价,并指导县域医共体完善内部基本公共卫生服

《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发言稿

《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发言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发言稿: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就要经常、广泛、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不懈把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用好。 笔者认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首先要消除思想顾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谁都不是十全十美。共产党员也是人,不可避免也会犯错误。敢于亮丑,严于解剖自己,是进步的开始,得到的将是组织和同志的赞许和肯定;善意地、实事求是

地指出他人的缺点和错误,是关心和帮助同志的善举,得到的将是同志的理解和感激;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批评,展示的是自己的宽广胸怀,得到的是同志的更加信任。我们一定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决反对“多栽花少栽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好人主义,放下包袱,消除顾虑,切实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 其次,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要以诚恳的态度、切实的措施广泛地征求群众意见,认真地对待群众意见,虚心地接受群众意见。不仅要充分听取党校教职工的意见,特别是听取老同志的意见,而且要广泛听取党校学员、基层党员、群众的意见;不仅要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而且要认真分类整理并原汁原味地反馈给党组织和党员个人。 最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准则》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

医疗服务的新形势

新型医疗服务方式的发展 随着电子医学兴起、无线传感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出现,新生的物联网医学渐渐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物联网医学将可能改变未来社会的就医模式:在将来的整合超大智能型网络中,存在计算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集群,对整个网络内的医生、病人、设备完成实时的管理和调控,一个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将有条不紊地运行。新型的医疗健康模式和工具,将改变人们传统的监测、看病、保健的方式,并逐步形成一条新的产业链。从预防到看病、就医、恢复,大批初创企业在医疗产业链的各个点上切入。 历史上医疗服务的发展情况: 当下,关于信息技术用于医疗领域而产生出的概念非常多,远程医疗、移动医疗、互联网医疗、数字医疗等等,这些概念相互交叉重合,但在内涵和外延上又略有差异。 1、远程医疗 除了字面上的理解之外,远程医疗首先是一个医疗行为,范围比较窄,必须由医疗机构和具有医疗资质的人员提供。按照比较接地气的描述,远程医疗有两种模式,一种是B2B,就是机构对机构,两个不同的医疗机构的合作;一种是B2C,直接对医疗机构以外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2、移动医疗 这在国外叫mHealth,2010年美国移动医疗峰会上对mHealth给的定义是“通过移动设备提供的医疗服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主任Francis Collins博士曾表示“移动设备提供了不可思议低成本和实时的方式,用于评估疾病、运动、影像、行为、社会交往、环境毒素、代谢产物和一系列生理变量”。国内的移动医疗概念基本是在2011年被引入的。?2011年3月,好大夫发布其iPhone版App,?2011年11月,春雨掌上医生上线,?2011年12月,丁香园健康互联频道开始发布相应的专题文章,?2012年上半年一大批移动医疗初创企业产品开始上线,?2012年下半年针对单科领域的移动医疗产品开始逐渐出现,?2013年该领域开始成为投资热点,各种会议和学术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