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桂林工学院实验室评估办法

桂林工学院实验室评估办法

桂林工学院实验室评估办法

桂工院教〔2002〕27号

实验室在高等学校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对于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实验室评估的目的

开展实验室评估的目的在于:

1、促进实验室的基本建设,使实验室在设置、教学、设备、环境、队伍、制度等方面普遍达到基本条件和要求。

2、改进实验室管理工作,通过评估可以诊断、找出存在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增强管理的有效性。

3、改善实验教学手段,提高实验室工作水平与教学、服务质量。

4、为其它教学工作评估的实施提供有用的信息和依据,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评估对象和时间

1、评估对象:各系(院)所属实验室、院直属实验室。

2、评估时间:每五年进行一次。

三、评估程序及要求

1、实验室评估工作由各系(院)或直属实验室负责实施。

2、各实验室按“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要求准备好材料,做好有关数据的统计工作。

3、系(院)评估小组根据评估指标逐项对实验室进行自评。

4、分析评估结果,写出评语,提出改进意见。

5、向学院提交自评有关材料和自评结果。

6、学院对系(院)的自评结果进行抽查。

四、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及量化方法

根据实验室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建立以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为主要评估方面,含七项评估因素、二十八项评估项目及附特色指标的“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

量化方法:采用等级量化方法,每项评估项目分三个等级,根据实际条件按评价等级指标一次量化评分,将各指标得分相加即得实验室所得评分,满分为100分;并设特色指标附加分10分,以鼓励有突出贡献的实验室。

五、评估结果

实验室评估结果分为三个等级:优秀、合格、不合格,综合评分为:优秀≥85分,85分>合格≥60分,不合格≤60分。

附:《桂林工学院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及等级标准》

桂林工学院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及等级标准 评估等级 评估结果 评

面 评估因素 评估项目 分值 A B C A B C

评估方式 1、实验室主任 2 1、 从事实验室工作两年以上;

2、 履行实验室主任6项职责,执行较好;

3、 具有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

4、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全室团结。

有1—2项不符合A 级要求 有3项以上不符合A 级要求 2 1 0.5检查学校任命或聘任文件,检查实验室主任岗位日志。 软件 8 2、专职人员 6 1、人员数量符合定编要求,能满足实验教学

工作需要;

2、人员职称结构合理,高职称人员>20%;

3、人员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1:2:2

4、骨干人员稳定(工作5年以上人数占

50%) 有1-2项不符合A 级要求 有3项不符合A 级要求 6 4 2 实地考察;由计算机管理数据库调出分析 3、实验室设备状况 3 1、设备满足实验教学要求,能按大纲规定开出全部实验课程。 2、仪器设备配套齐全,实验人数1-2人/组;3、符合要求的仪器数大于总数的95%。 1、能按教学计划开出全部实验课程,现有设备尚能满足教学需要 2、实验人数3人/组; 3、符合要求的设备总数大于80% 设备总体水平低,实验人数4人/组,符合要求设备总数小于80% 3 2 1 查看记录 4、实验室用房状况 2 1、实验用房面积满足教学需要,本科 5平米/人,专科4.5平米 /人以上; 2、实验室水、电、气管道齐备,布局合理安全。 面积尚能满足需

要3平方米/人以

上,其它方面尚可

面积难以满足需要 2 1 0.5现场检查及查阅有关记录 实

15 硬

7 5、实验室经费状况 2 1、 经费可保证实验教学需要; 2、 设备费、实验费、实验室修缮费使用合

理,能按计划执行。

3、 无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经费能最低限度

满足需要 经费难以维持实验室正常工作或有违法违纪事件发生 2 1 0.5查看记录及有关材料

桂林工学院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及等级标准 评估等级 评估结果 评

面 评估因素 评估项目 分值 A B C A B C

评估方式 6、规划、计划完善及实施情况 3 1、据实验室任务及发展方向和现有条件有发

展规划,有文字材料

2、有年度工作计划并正实施,有文字材料

3、实验室建设(教学、管理、环境等)有较

大成效。

至少具备A 中的第3项 3项均不符合A 3 2 1 查阅文件等 7、规章制度建立及实施情况 4 1、 规章制度健全。

2、 能贯彻制度,经常教育,定期检查。

3、 具有良好的工作秩序。

1、建立大部分规章制度。

2、执行情况尚好。1、制度不健全 2、执行不认真。

3、管理混乱 4 2.5 1.5查阅文件,现场考察 日常管理 10 8、实验室环境及安全 3 1、环境整洁,仪器布局合理。

2、重视安全,防火、防盗措施得力,定期检

查,有记录。

3、无安全事故。

有1项未达到A 级要求 2项未达到A 级 3 2 1 查阅记录,现场考察 9、人员考勤 2 1、有专人管理,严格考勤。

2、坚持正常上下班制度,出勤率90%以上。

有1项未达到A 级 2项均未达到A 级 2 1 0.5检查记录 10、岗位责任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 4 1、岗位责任制上墙。

2、分工明确,有检查措施。

3、岗位职责考核严格,奖惩分明。

有岗位责任制,但执行不严格 无制度,考核走过场。 4 2.5 1.5检查记录 人员管理 10 11、人员培训及考核 4 1、有培训计划及措施,目标明确。

2、业余培训为主,人员素质提高较大。

有计划,但执行不力 无计划 4 2.5 1.5查看计划、培训、进修证明材料 12、仪器设备帐物卡相符情况

3 设备帐、物、卡记录完整,抽查10件其设备

编号、名称、型号规格、单价、厂家完全相

符 1件不相符 2件以上不相符 3 2 1 现场抽查 实验室管理 35 设备管理 15 13、低值耐用

品管理 1.5 抽查10件物品,帐物完全相符。 1件不相符 2件以上不相符 1.5 1 0.5现场抽查

桂林工学院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及等级标准 评估等级 评估结果 评

面 评估因素 评估项目 分值 A B C A B C

评估方式 14、设备完好率 3 抽查10件全部完好。

1—2件不完好 2件以上不完好 3 2 1 现场抽查20件不同类型设备的3项主要性能指标。 15、设备使用率 4 抽查20件,2件以下未使用

2—4件未使用。 5件以上未使用。 4 2.5 1.5查看使用记录本 16、设备维修 2 1、建立设备保养、维护制度。

2、有维修记录。

有制度,无维修记录 无制度 2 1 0.5查看文件及记录 实验室管理 ︵ 续︶ 设备管理 ︵ 续︶17、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 1.5 1、技术档案齐全。

2、有专人管理。

3、每台设备年使用机时不低于400学时。

有1项不符合A 级 有2项不符合A 级 1.5 1 0.5检查管理人员名单、报表、技术档案及原始记录 18、实验教学文件建设 5 1、重视实验教学文件建设,教学大纲、教学

计划、教材、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齐全。

2、实验教学文件内容充实,简明扼要,富有

启发,紧密结合科技发展,对学生实践能力

的培养起积极作用。 1、实验教学文件齐备。 1、质量一般。 实验教学文件不齐全或质量较差。 5 3 2 查看实验教学文件。 19、实验开出率 3.5 实验开出项目数/大纲规定应开出数×100%≥100% ≥90% < 90% 3.5 2.5 1.5从计算机库中调出分析,并实地考察 实验室

50 实验教学效益 38 20、实验教学

人均负荷量 3.5 1、实验教学工作饱满,完成学校教学定的90%以上。 2、语言清晰,表达生动,重点突出,启发思

维。 完成定额的85%以上,教学效果较好。 完成定额的80%以下,效果一般。 3.5 2.5 1.5查看记录,随班听课

评估等级 评估结果 评

面 评估因素 评估项目 分值 A B C A B C

评估方式 21、实验教学改革 6 1、不断开出新的实验项目,年更新率=改进

与更新实验个数/实际开出实验个数×100%≥

10%。

2、改进实验内容与方法,有2—3项成果显

著,有材料。

1、更新率<10%

2、改进内容与方法有1—2项 1、无更新 2、效果一般 6 4 2 看材料,听课 22、实验教学研究成果数 6 1、重视实验教学研究,定期交流经验,不断

提高实验水平,有记录。

2、人均成果数=(经验总结+论文+院级以上

获奖)/实验人员数≥1 (权重:院级1,

省(部)级2,国家级3)。

能开展实验教学研究,但未经常化、制度化。 1、实验教学研究工作开展得少。 2、人均成果< 0.8 6 4 2 查看记录及有关材料 23、学生实验效果 6 1、实验课为学生提供了好的操作条件(设备

材料、能源、环境、空间)。

2、实验考核项目能反映学生各个环节的水

平,实际操作内容占考核项目比重>1/3,有

材料。

3、学生实验考核优秀率≥30%。

1提供较好的操作条件。 2、考核项目一般化,不能完全反映动手能力。 1、操作条件得不到保证。 2、对学生动手能力帮助不大。 6 4 2 现场抽查学生,查看其掌握原理程度;操作准确、熟练程度;结果准确程度。 24、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情况 4 利用实验条件开展活动,取得较好的成

果。

个别学生自发开展,成果一般。 未开展活动。 4 2.5 1.5检查记录。 实验室效益 ︵ 续︶ 实验教学效益︵ 续︶25、实验教学中教书育人情

况 4 以身作则,技术熟练,严格要求,认真辅

导,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有生动事例。 对学生有要求,效果一般。 对学生要求和管理不严格。 4 2.5 1.5问卷调查

评估等级 评估结果 评

面 评估因素

评估项目 分值 A B C A B C 评估方式 26、科研活动情况 4 1、有一个以上水平较高的科研及技术开发成果, 有材料。 2、成果对实验人员技术水平或实验质量有显著作用。 3、成果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对实验室建设有较大贡献。 作用一般,效果一般。 3项均差于B 级 4 2.5 1.5看资料 27、自制及改造设备情况 3 自制2台(套)以上单价500元以上设备或改造单台(套)设备节约经费500元以上。 均达不到A 级 无此项工作。 3 2 1 现场查看 实验室效益 ︵ 续︶

12 28、实验技术研究及实验技术成果 5 利用现有资源条件,开展技术研究、开

发、自制、改造、扩展等,且有2项成果。 开展了工作,有1项成果。 未开展工作或未有成果。 5 3 2 看材料 实

10

实验教学有重要改革、科学研究有重要突破、技术开发有显著成效、实验室建设有特殊成绩 国家级的为10分,省部级的为6分,院校级的为4分。 现场查看及查阅有关材料

外包服务项目招标评分细则

用友外包服务项目招标评分细则 1使用说明 本文档用于外包服务项目招标过程中,对供应商的投标文件进行评分。 本文档涉及的外包服务项目评标采用综合定量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技术标、经济标。 评标组依法按照下述原则进行评标: 客观、公平、公正、科学、优中选低; 依法评标、严格保密; 反对不正当的竞争。 2名词解释

3评委构成 评分过程由评标组负责评分。 评标组由集团、客户经营机构的招标人代表、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关键角色组成,人员组成和数 备注: 项目经理有可能来源于集团各事业部实施总部,也有可能来源于客户经营机构。视具体情况而定。4评分办法 4.1评分过程 开标后,评标组评标的过程如下:

评标组首先对技术标进行评分。 在供应商述标后,评标组根据《附件1.评分用表-实施外包》/《附件1.评分用表-开发外包》 中【指标库】页签中的评分指标对技术标进行打分,并将结果记录在【技术标评分记录】页 签。 评标组根据各位评委在 《附件1.评分用表-实施外包》/《附件1.评分用表-开发外包》中【技 术标评分记录】页签的打分记录进行排序。 在技术标评分后,评标组将对所有投标供应商的经济标进行评标。 发外包》对经济标进行评分,记录在【经济标评分记录】页签。 中。 评标组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得出最终中标的供应商,并记录在《附件 《附件1.评分用表-开发外包》--【评委意见】中。 在技术标的评分过程中, 评标组个别成员的评分与其他评标组成员的评分平均差异在 者有重大意见分歧时,评标组负责人应当提醒其进行复核,经复核后该评标组成员仍坚持其独立 意见的,应当做出书面说明。 在经济标的评分过程中,如果出现经济标评分相同的供应商,则以技术标中的排名顺序为准,技 术标排名靠前的供应商优先于排名靠后的供应商。 4.2评分计算与细则 评分办法采用综合定量评估法进行评标,即由评委根据投标内容,按照技术标、经济标分别进行 量化打分,最终在所有供应商中按照【优中选低】的原则选择最合适的供应商,上述过程均采用 暗标评标。 技术标 技术标的评分采用基于《附件 1.评分用表-实施外包》/《附件1.评分用表-开发外包》中的技术 标评分标准指标库进行打分。标准指标库提供了对技术标进行评分的各类评分指标、以及评分细 则,评委根据指标、评分细则进行评分,并将结果记录在【技术标评分记录】页签中。 评标组计算经济标的基准价,并根据《附件 1.评分用表-实施外包》/《附件1.评分用表-开 评委组在分别完成了技术标、经济标的评标工作后, 评标组将评分结果汇总到 《附件1.评分 用表钱施外包》/《附件1.评分用表-开发外包》中 【综合得分】页签,根据技术标、经济标 所占投标总比重的比例进行计算, 得出最终的总分, 评委组将结果记录在【各评委综合得分】 1.评分用表-实施外包》/ 20%以上或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方案报告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 风险评估报告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15年3月,按照检验科制定《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YX-BS-011],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 炭疽芽孢杆菌、布鲁氏菌、鼻疽伯克菌、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鼠疫耶尔森菌等。 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 2、防控措施: 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培养物封存。 2.2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 2.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 感控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质量部控制实验室风险评估

质量控制实验室风险评估 1.概述 成都恒瑞制药有限公司位于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百草路18号。作为药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实验室涉及到成品、原料、辅料、化工原料、包装材料、工艺用水、中间产品等的质量检验等。质量部实验室分为三个组,分别为仪器组、化测组、生测组。为进一步提高对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发现并尽可能消除一些潜在的风险对产品质量造成的威胁,质量部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开展了对实验室的风险分析。 2. 评估目的 消除实验室存在的风险。 3. 评估范围 目前公司口服固体制剂分为片剂和硬胶囊剂,正常生产的片剂有17个,硬胶囊剂有4个。 所以此次主要评估片剂的工艺。 4.评估标准 应用失败模式效果分析,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评估,并确定相应的标准,根据评估

说明: ●严重性 ◆可忽略(1级) 无影响或对生产线造成很小破坏,对产品有微小影响,可能会引起该批或该批一部分损失或小的返工,很少有顾客发现缺陷。 ◆微小(2级) 对生产线造成较小破坏,对产品造成较小影响,可能引起目前批的损失,很多顾客可能会发现缺陷。 ◆中等(3级) 造成生产线的较小破坏,对产品造成中等影响,可能会造成目前批损失,还会影响本班次后续批次,顾客感觉不方便。 ◆严重(4级) 造成生产线极大破坏,对产品有高的影响,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或造成产品全部报废,且严重影响产品供应,可能会导致顾客不满意,但无人员死亡。 ◆毁灭性(5级) 影响操作人员和机器安全或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极其严重的失败模式,对产品有严重影响,可能会持续几周、几个月,会严重影响到整个连续生产的所有后 续批次,需要较高的成本才能消除影响。 ●可能性 ◆频繁(5级) 事故频频发生,几乎每次都有可能,控制措施不到位 ◆很可能(4级) 1年发生1次或多次,不会感到意外 ◆可能(3级): 1~5年发生1次,事件可能发生,控制措施可能被破坏 ◆偶尔(2级) 5~10年发生1次,事件发生概率非常低,但可预见 ◆罕见(1级)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 一、检验职业感染的现状 经血、呼吸道、粘膜传播疾病直接危害着检验工作者身体健康。我国是HBV 感染的高发区,约有1.3亿人携带HBV,HBV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8%-20%;自90年代以来HCV感染也呈上升趋势,其感染率为3%。目前艾滋病感染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增长期。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病毒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经调查显示,针头和玻璃碎片是主要锐器致伤因子,经常接触针头者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是不经常接触者的23倍。多种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染的,而血液检验中的职业暴露大多数来自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和标本采集过程中,意外被带病原体的血液污染破损的皮肤或被病原体感染的针头、血常规采血针、采血玻璃管、吸头等锐器刺破皮肤,呼吸道吸入气溶胶也是传播方式之一。因此,检验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 1.传播途径 检验人员感染疾病的一般传染途径有: (1)皮肤破损:带有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的血液,长时间接触小伤口、溃疡、擦伤等破损皮肤,将会造成机体的感染。 (2)穿刺:由于针头、刀片等对皮肤的意外损伤,使带有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造成感染。这种针头意外损伤是职业性HBV和HIV 感染最重要的原因。带有HIV的针头意外穿刺皮肤后,HIV感染的可能性在0--0.9%之间,平均为0.4%。而对于HBV,这个可能性在6%-30%之间,平均为18%。有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统计推算,每1000个艾滋病病人,每年会产生1例由于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IV感染;而每1000个乙肝患者,每年会产生45例类似职业性HBV感染。由于HB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比HIV高得多,在一定人群中,每年产生的因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BV感染比HIV多得多。 (3)粘膜:由于试管未封闭、离心意外等造成的血液飞溅,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与口腔、鼻腔黏膜或眼结膜等接触,可以造成感染。还有被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污染的电话、仪器、工作台面等接触,也可以造成感染。 (4)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引起感染:在采血窗口或发放化验单时,直接与病人面对面接触交谈,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此外,能引起气溶胶的操作或事故有离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的具体要求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 险评估报告的具体要求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的具体要求 这两天忙于准备迎接卫生部“质量万里行”检查。其中有内容要求有:微生物实验室生物风险评估报告内容,这很是让我头晕。好在我以前看过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培训教材相关内容。并找到这样一份资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生物安全评估管理规定(试行)》,具体上就明确了评估报告的框架,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哦! 生物风险评估依据 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3)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4)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生物风险评估要素 1)病原微生物特征; 2)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 3)实验活动人员; 4)实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和环境; 5)风险认定和评估结论。 生物风险评估实施 4.3.1病原微生物特征的评估 1)一般生物学特性:病原微生物起源、基因组及编码、产物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细菌或病毒属别和型别内容或技术鉴定。 2)致病性:临床症状、潜伏期、病程、感染剂量、入侵部位、宿主类型、否产生毒素等。 3)感染途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媒介、皮肤感染等。 4)环境中的稳定性:是指其抵抗外界环境的存活能力,不同的微生物的稳定性不同,对病原微生物的稳定性评估除考虑其在自然界中的稳定性外,还应考虑其对物理因素与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 5)致病性和感染剂量:不同病原的致病性不同,即使同类病原不同菌(毒)株也有不同强度的致病力;另微生物的致病性与被感染者的免疫状态、易感性有关;暴露后果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抵抗力;不同属、种、亚种、型的病原微生物,甚至不同株的病原微生物,其致病性各异;还取决于所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剂量,当大量病原微生物侵袭人体时,潜伏期一般较短,而病情则较为严重;不同个体被传染后,可产生各种不同的结局。 6)传播途径:传播方式包括呼吸道传播、通过水和食物等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媒介传播等;传播结果包括一种病原可有多种传播途径和多种病原可以引起相同的症状。 7)实验动物研究、实验室感染。 8)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有效的药物、有效疫苗、疾病监测手段、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手段。 1)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人病原微生物的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培训、检测等活动。 2)实验活动的类型包括:标本或样品处理、离心、匀浆、超声、移液操作、锐器的使用、生物安全柜使用、医疗废物消毒或高压灭菌处理等。 3)实验活动风险影响因素: 3a.气溶胶产生:离心、旋转、匀浆、接种环等。 b.潜在伤害:注射器等锐器、酒精灯、玻璃器皿等。 c.标本的浓缩:来自临床、现场、培养、浓缩等。

2021年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评估制度

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评估制度 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评估制度 1.吸烟 ①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 ②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 ③香烟、雪茄或烟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 2.食物、饮料及其它 ①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及存在“手-口”接触可能的其它物质 ②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专用存放食物的冰箱应放置在允许进食、喝水的休息区内。 3.化妆品 实验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化妆品进行化妆,但允许并建议经常洗手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 4.眼睛和面部的防护 ①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面罩或其它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 ②工作人员在实验室的危险区内不要佩戴隐形眼镜,除非同时使用护目镜或面罩。 ③使用、处理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必须佩带护目镜、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 5.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 ①应穿着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服装,工作服应干净、整洁。当工作中有危险物喷溅到身上的可能时,应使用一次性塑料围裙或防渗外罩。有时还需要佩戴其它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披肩或面罩等。 ②采血员和其他需要接触病员的工作人员,在接触病员时需穿实验服或工作服。 ③个人防护服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遇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则应立即更换。 ④不得在实验室内设值班床,严禁在实验室内住宿。 6.鞋 在工作区内,应穿舒适、防滑、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在有可能发生液体溅溢的工作岗位,可加套一次性防渗漏鞋套。帆布鞋可吸收化学物品和有传染性的液体,所以最好穿皮革或其它防渗漏的合成材料的鞋。 7.头发和饰物 留长发的工作人员应将头发盘在脑后,以防止头发接触到被污染物和避免人体脱屑落入工作区。头发不得垂肩,应与离心机、切片机等正在运转的器械保持一定距离 8.胡须 蓄有胡须的男性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上面第7项的规定。 9.洗手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脱下手套后、离开实验室前、接触患者前后、以及在进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57885

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书 -----河南曙光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按照检验科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生物安安全委员会成员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人类变异缺陷病毒、幽门螺旋杆菌等。 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 2、防控措施: 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封存。 2.2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 2.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 感控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6 对接触者进行严密的健康监护。 二、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

实验室人员培训与能力评估管理制度汇编

学习-----好资料 1 .目的(Purpose) 规范实验室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保证中心人员技能满足病人质量服务要求和中心学科发展 的J需^<。 2. 范围(Scope) 本文件所发放科室所有工作人员、实习人员、进修人员等。 3. 培训方法(Training methods) A. 阅读相关文件。 B. 由合格人员进行示范或演示。 C. 在合格的带教人员监督下执行操作。 D. 其他:包括自学、讨论、上课等。 4. 考评方法(Evaluation methods) A. 评估试验操作:对盲样、已知结果的样本、或室间质评样品进行操作检测。试验结果备 存一份。 B. 理论考核: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试卷一同备存。 C. 直接观察病人标本操作:常规操作是否满足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包括样品处理,检测过程分析,及结果报告,仪器维护操作等。 D. 评估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口头提出的相关的问题的反应等。 E. 回顾关键要素的记录:如质控记录、室间质评记录、仪器维护记录等。 F. 直接观察仪器维护与功能检查情况。 G监测试验结果报告与记录。 5. 培训与考评时机(Opport un ity for training and evaluati on) A. 新员工入职后一般三个月内需进行培训和考评,详见“培训/考评内容及目标”章节。 B. 老员工轮岗到新科室后一般六个月内需进行培训和考评,详见“培训/考评内容及目标” 早节。 C. 新员工正式录用后第一年内,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能力评估,老员工工作一年内至少进 行一次工作能力评估,对每个员工的能力评估必须包括详见《实验室人员工作能力评估表》

实验室风险评估的 个要点

实验室风险评估的18个要点 实验室应进行风险评估,需要按照下列内容进行评估: 1)化学、物理、生物等风险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过往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等; 2)与实验室本身或相关实验室已发生的事故分析;借鉴过往和其他实验室的案例; 3)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包括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可能涉及的人员(如:合同方人员)的活动;实验室的活动,例如检测活动,采购,清洗器皿等都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和这些活动相关的人员都要纳入风险评估的范围; 4)设施、设备等相关的风险;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风险需要评估,包括设备本身的风险,和可能造成的风险; 5)适用时,实验动物相关的风险;某些实验室会涉及到实验动物; 6)人员相关的风险;比如人员的身体状况、能力、可能影响工作的压力等; 7)意外事件、事故带来的风险; 8)被误用和恶意使用的风险; 9)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性,识别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有助于更好控制风险;集中主要力量对应风险。 10)危险发生的概率评估; 11)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后果分析;

12)确定可接受的风险; 13)消除、减少或控制风险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及采取措施后残余风险或新带来风险的评估; 14)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适应程度评估; 15)应急措施及预期效果评估; 16)为确定设施设备要求、识别培训需求、开展运行控制提供的输入信息; 17)降低风险和控制危害所需资料、资源(包括外部资源)的评估; 18)对风险、需求、资源、可行性、适用性等的综合评估。 在以下情况,要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采用新设备、材料、方法、人员、环境发生变化或者改变实验室结构功能时 包括:物质存储或使用的实验室分区执行的任务发生改变之前 变更检验工作流程 发生安全事故或事件后 风险控制措施 在控制风险时,按有效顺序选择可以获得的最有效的控制措施,顺序如下: 消除来自实验室的危险源 采用替代物或者替代方法来减少风险 隔离危险源来控制风险 应用工程控制抑制或者减少接触。如,局部排风通风 采用安全工作行为最小化接触,包括改变工作方法 采用其他有效控制危险源的方法不可行时,使用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 如果以上措施无法降低风险到可以接受的水平,需要停止工作。

软件外包服务项目招标评分细则

XX软件外包服务项目招标评分细则 1使用说明 ●本文档用于外包服务项目招标过程中,对供应商的投标文件进行评分。 ●本文档涉及的外包服务项目评标采用综合定量评估法,评估的内容包括:技术标、经济标。 ●评标组依法按照下述原则进行评标: ?客观、公平、公正、科学、优中选低; ?依法评标、严格保密; ?反对不正当的竞争。 2名词解释

3评委构成 ●评分过程由评标组负责评分。 ●评标组由集团、客户经营机构的招标人代表、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关键角色组成,人员组成和数 量要求见下表: 备注: 项目经理有可能来源于集团各事业部实施总部,也有可能来源于客户经营机构。视具体情况而定。 4评分办法 4.1评分过程 ●开标后,评标组评标的过程如下: ?评标组首先对技术标进行评分。 ?在供应商述标后,评标组根据《附件1.评分用表-实施外包》/《附件1.评分用表-开发外包》

中【指标库】页签中的评分指标对技术标进行打分,并将结果记录在【技术标评分记录】页签。 ?评标组根据各位评委在《附件1.评分用表-实施外包》/《附件1.评分用表-开发外包》中【技 术标评分记录】页签的打分记录进行排序。 ?在技术标评分后,评标组将对所有投标供应商的经济标进行评标。 ?评标组计算经济标的基准价,并根据《附件1.评分用表-实施外包》/《附件1.评分用表-开 发外包》对经济标进行评分,记录在【经济标评分记录】页签。 ?评委组在分别完成了技术标、经济标的评标工作后,评标组将评分结果汇总到《附件1.评分 用表-实施外包》/《附件1.评分用表-开发外包》中【综合得分】页签,根据技术标、经济标所占投标总比重的比例进行计算,得出最终的总分,评委组将结果记录在【各评委综合得分】中。 ?评标组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得出最终中标的供应商,并记录在《附件1.评分用表-实施外包》/ 《附件1.评分用表-开发外包》--【评委意见】中。 ●在技术标的评分过程中,评标组个别成员的评分与其他评标组成员的评分平均差异在20%以上或 者有重大意见分歧时,评标组负责人应当提醒其进行复核,经复核后该评标组成员仍坚持其独立意见的,应当做出书面说明。 ●在经济标的评分过程中,如果出现经济标评分相同的供应商,则以技术标中的排名顺序为准,技 术标排名靠前的供应商优先于排名靠后的供应商。 4.2评分计算与细则 ●评分办法采用综合定量评估法进行评标,即由评委根据投标内容,按照技术标、经济标分别进行 量化打分,最终在所有供应商中按照【优中选低】的原则选择最合适的供应商,上述过程均采用暗标评标。 ●技术标 技术标的评分采用基于《附件1.评分用表-实施外包》/《附件1.评分用表-开发外包》中的技术标评分标准指标库进行打分。标准指标库提供了对技术标进行评分的各类评分指标、以及评分细则,评委根据指标、评分细则进行评分,并将结果记录在【技术标评分记录】页签中。 ●技术标评分指标库 对技术标的评价使用了标准评分指标库,它将以往凭借评委经验对供应商的技术能力、方案能力

实验室生物风险评估程序

一、生物风险评估依据 (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3)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4)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二、生物风险评估要素 (1)病原微生物特征; (2)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 (3)实验活动人员; (4)实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和环境; (5)风险认定和评估结论。 三、生物风险评估实施 1、病原微生物特征的评估 (1)一般生物学特性:病原微生物起源、基因组及编码、产物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细菌或病毒属别和型别内容或技术鉴定。 (2)致病性:临床症状、潜伏期、病程、感染剂量、入侵部位、宿主类型、否产生毒素等。 (3)感染途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媒介、皮肤感染等。 (4)环境中的稳定性:是指其抵抗外界环境的存活能力,不同的微生物的稳定性不同,对病原微生物的稳定性评估除考虑其在自然界中的稳定性外,还应考虑其对物理因素与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 (5)致病性和感染剂量:不同病原的致病性不同,即使同类病原不同菌(毒)株也有不同强度的致病力;另微生物的致病性与被感染者的免疫状态、易感性有关;暴露后果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抵抗力;不同属、种、亚种、型的病原微生物,甚至不同株的病原微生物,其致病性各异; 还取决于所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剂量,当大量病原微生物侵袭人体时,潜伏

期一般较短,而病情则较为严重;不同个体被传染后,可产生各种不同的结局。 (6)传播途径:传播方式包括呼吸道传播、通过水和食物等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媒介传播等;传播结果包括一种病原可有多种传播途径和多种病原可以引起相同的症状。 (7)实验动物研究、实验室感染。 (8)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有效的药物、有效疫苗、疾病监测手段、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手段。 2、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评估 (1)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人病原微生物的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培训、检测等活动。 (2)实验活动的类型包括:标本或样品处理、离心、匀浆、超声、移液操作、锐器的使用、生物安全柜使用、医疗废物消毒或高压灭菌处理等。 (3)实验活动风险影响因素: a.气溶胶产生:离心、旋转、匀浆、接种环等。 b.潜在伤害:注射器等锐器、酒精灯、玻璃器皿等。 c.标本的浓缩:来自临床、现场、培养、浓缩等。 d.毒株和细胞:野毒、减毒、疫苗株、毒素产生等。 e.操作指导书。 (4) 废弃物处理风险影响因素: a.标准的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程序。 b.化学消毒剂选择、配置和使用。 c.物理消毒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d.各种实验材料、器具,尤其是锐器处理。 3、实验活动人员要求评估 (1)健康状况和健康历史、耐药和过敏。 (2)人员资质和心里素质。 (3)生物安全知识。 (4)微生物学专业知识。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内容是生物安全风险评估,而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是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内容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内容包括: 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 动物实验风险评估 实验室活动风险评估 实验室仪器、设备相关的风险评估 实验人员方面的风险评估 实验室环境有关的风险评估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风险评 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是基于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及相关背景资料,同时考虑实验活动中可能涉及的传染或潜在传染因子等其他因素,对病原微生物造成的伤害、损害或者导致疾病发生的可能性所进行的全面评估。 根据在实验活动中病原微生物可能对个体或群体造成的危害大小,①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制度和操作程序,②选择相应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及设备配置,③实验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使用相符的安全防护装置,达到确保实验工作人员不被感染、实验对象和环境不被污染的目的。 二、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用途 1. 确定所需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包括实验室的空间、设施与设备等能满足生物安全的需要,确保所开展的实验活动安全进行。 2. 制定相关操作或管理规程 微生物操作规程; 仪器设备使用的操作程序; 微生物保藏、运输、灭活、销毁程序; 潜在危害分析与意外事故处理程序; 人员培训、个人防护及健康监测程序 3. 提供相关病原微生物的背景信息 危害评估中有关病原微生物的背景信息,是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学习的参考资料,是人员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 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原则 坚持“结合实际、科学评估”原则 坚持“简明扼要,科学可行”原则 坚持专业人员协作完成的原则 危害程度评估应由生物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指定的专业人员进行,专业人员必须对实验室情况十分了解,并且熟悉涉及的知识领域。 危害评估应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前进行,在实验室正式启用前和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进展进行再评估。 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主要依据 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 病原微生物的相关背景资料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 试剂技术部 目的:风险评估的目的就是确定实验室防护等级,建立生物安全防护机制,配备适当的防护用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范围:实验室所有涉及到的病原微生物,以及所有与病原微生物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岗位和人员。 职责:部门负责人统筹安排,实验室管理员具体实施。危害性评估始于实验室设计建造之前,实施于实验活动之中,在使用之后还需进行定期的阶段性再评估。当发生实验室意外时,应特别注意要安排此项工作。 内容: 1. 实验室风险评估的内容 (1)生物因子危害评估 , 危害评估内容包括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如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案等。 , 制定评估报告:各种因素的风险发生概率程度、针对这些风险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及风险发生后的补救方法。 (2)实验室工作风险评估 , 实验意外事件:容器破裂、标本泼撒;标本污染台面或实验室;化学试剂腐蚀或损伤;离心时产生气溶胶等。 , 预测风险等级 , 预防措施: , 工作人员应了解样本,接受预防措施的培训; , 在免疫低下及或疲劳状态不允许进入实验室;

, 应使用密闭工具箱运送标本; , 尽量采用塑料容器留取标本,避免使用玻璃容器; , 做好个人防护; , 被污染的台面或实验室应用高效消毒剂和紫外进行处理; , 谨慎操作避免气溶胶产生,离心机停稳后30秒开盖; , 定期检测生物安全柜性能; 1 , 工作结束后,用酒精消毒安全柜,并用紫外线消毒20分钟; , 当皮肤暴露时,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皮肤,挤压伤口旁端,将伤口血液尽量 挤出,75%酒精消毒清理伤口。当粘膜暴露时,用流动的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粘膜。 2.实验室风险控制措施 (1)规范操作程序 , 各类医疗废物、垃圾必须分类放置。及时消毒后,再由保洁人员取走。特别注意对损伤性医疗废物的及时处理。严格防止感染或致病因子外泄而污染环境。 , 在样品制备间内工作,要穿隔离服,戴帽子、口罩和手套。 , 超净台内操作尽量防止各种液体飞溅,必需避免手或皮肤直接接触,若有意 外污染应及时消毒、冲洗并擦干飞溅出的液体。 , 在离心机停止转动前时,不要打开顶盖,以减少气溶胶的产生。勿用手去使离心机减速,避免机械损伤的发生。 , 要严格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2)避免锐器损伤 , 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使用,感染性的各种针管、吸管、吸头、试管、玻片等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及实施办法(试行).doc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及实施办法( 试行 ) 一、总则 1. 为了加强省重点实验室的管理,更好地贯彻 "开放、流动、竞争、协作 " 的运行机制 ,不断提高省重点实验室的综合实力,根据省政府粤府 51 号文有关省重点实验室考核评比要求,特制订本规则和实施办法。 2. 凡经省政府资助建设并验收合格的省重点实验室,都应参加统一组织的定期评估。原则上每二年进行一次评估。 3. 评估原则是 :实事求是 ,客观公正 ,公平合理。评估工作实行 "三结合 ", 即定量评估与定性评议相结合 ; 学术专家与管理专家相结合 ; 书面材料与实地考察相结合。 4.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对优秀实验室,省科委将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继续给予重点扶持。对评估结果不合格者,将取消 " 省重点实验室 " 资格。 5.各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主动配合、密切合作,共同搞好评估工作。 二、评估的主要内容 1.评估内容包括定量数据统计评估(简称定量评估 )和定性评议两部分。 2. 定量评估内容 :通过量化指标评估重点实验室的综合实力(科研成果、学术、技术水平、应用效益、人才培养等)。 3. 定性评议内容 :通过专家定性评议 ,考核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及学术、技术水平 ; 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 经费及设备实力 ;管理水平。 三、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 1.广东省重点实验室评估,采用《广东省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规定的评估指标进行。该指标体系由定量数据统计指标体系 和定性评议指标体系两个子系统组成。定量权重和定性评议权重之比为1:1。两者满分值各为标体系》和《评估计分标准及统计方法》见文件二。 2.定量评估由参加评估实验室填报" 定量数据指标统计表", 经依托单位或主管部门审批上报1000 分。《广东省重点实验室评估指, 然后由组织评估单位进行计分,排 序。 3.定性评议由评议专家用投票方式,按定性评议指标打分,然后由评议专家综合评议,并写出书面意见。定性评议应实事求是地肯 定成绩 ,指出不足 , 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 四、评估的组织和程序 1.评估的组织单位为省科委条件财务处。其主要任务是: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和有关配套文件;确定评估时间及参加评估实验室名 单;印发有关评估材料 ;组织评估计分 ; 组织专家评议小组考察、听证、评议 ; 综合评估情况 ,写出评估总结报告 ;公布评估结果。2.评估程序 (1)公布评估时间和参加评估实验室名单。在评估时间的二个月前, 发送评估需要填报的 " 评估申请书 " 及其他有关材料。 (2)参加评估的实验室应如实填报"评估申请书 ",经依托单位 (或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 ,按规定的时间要求报送评估组织单位。 (3)按学科性质分别组织评议专家小组。每个小组由学术专家和管理专家7—9 人组成 ,设组长一人。评估专家小组负责定性评议 工作。具体任务是 :对参加评估的实验室进行实地考察,听取汇报 ,进行评议、评分 ,并提出评议意见。在评议过程中实行回避制度。 3.统计计分 (1)统计各实验室定量评估得分及排序。 (2)统计各实验室定性评议得分及排序。 4.评估组织单位及部分定性评议专家对各专家组评议结果审核后,综合定量评估得分和定性评议得分,确定实验室评估综合得 分、排序和等级 ,上报省科委领导批准。尔后将审定后的评估专家组的评估意见,综合得分和等级以书面形式正式通报实验室。 5.被评估实验室根据评估意见提出整改报告。 文件二 -1 文件二 -2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评估定量数据统计指标计分标准 分类权 基大类指标小类指标单位序 础 指标重号 分 承担承担项目200 国际合作项目项30 1

外包管理办法

外包管理办法

模板一 XX银行服务外包管理办法 导读:XX银行业务外包实施办法(试行),第一条为进一步推动全行经营管理转型和创新,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管理体系,根据《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外包风险管理政策》和外包有关工作要求,制订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业务外包,是指本行将原本由自身负责处理的某些业务活动委托给服务供应商进行业务处理的行为,该业务活动涵盖与对外服务密切相关的各种业务活动,本办法中的外包人员,是指服务供应商为完成本行委托的业务活动而派出 XX银行业务外包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动全行经营管理转型和创新,调整优化用工方式和用工结构,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管理体系,根据《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外包风险管理政策》和外包有关工作要求,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业务外包,是指本行将原本由自身负责处理的某些业务活动委托给服务供应商进行业务处理的行为,该业务活动涵盖与对外服务密切相关的各种业务活动。 本办法中的外包人员,是指服务供应商为完成本行委托的业务活动而派出的专业人员。

第三条本行业务外包范围应遵循法律及监管部门有关规定。经过风险评估后,一般能够将IT、后台营运、后勤服务、大堂引导、客户服务等非核心管理工作或其它专项工作予以外包。战略管理、核心管理、内部审计以及监管明确禁止外包的业务或职能严禁外包。 第四条业务外包实施的原则: (一)质量效益原则。实施业务外包要确保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 (二)风险可控原则。实施业务外包要符合监管部门规定,风险可控。 (三)规范实施原则。外包使用单位应结合经营管理实际,认真梳理工作职责,按照规定流程实施业务外包。 (四)统筹管理原则。外包使用单位要从人员编制、用工结构、财务管理及风险控制的角度,统筹考虑业务外包实施效果,将业务外包纳入本单位工作统一规划管理。 第五条业务外包的分类。 (一)简单业务外包。指外包使用单位经风险评估后,将后勤服务、行政助理等简单岗位上的相关业务职能外包。

实验室风险评估

实验室风险评估和控制 一、检验职业感染的现状经血、呼吸道、粘膜传播疾病直接危害着检验工作者身体健康。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有1.3亿人携带HBV,HBV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8%-20%;自90年代以来HCV感染也呈上升趋势,其感染率为3%。目前艾滋病感染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增长期。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病毒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经调查显示,针头和玻璃碎片是主要锐器致伤因子,经常接触针头者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是不经常接触者的23倍。多种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染的,而血液检验中的职业暴露大多数来自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 和标本采集过程中,意外被带病原体的血液污染破损的皮肤或被病原体感染的针头、血常规采血针、采血玻璃管、吸头等锐器刺破皮肤,呼吸道吸入气溶胶也是传播方式之一。因此,检验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 1.传播途径 检验人员感染疾病的一般传染途径有: (1)皮肤破损:带有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的血液,长时间接触小伤口、溃疡、擦伤等破损皮肤,将会造成机体的感染。 (2)穿刺:由于针头、刀片等对皮肤的意外损伤,使带有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造成感染。这种针头意外损伤是职业性HBV和HIV感染最重要的原因。带有HIV的针头意外穿刺皮肤后,HIV感染的可能性在0--0.9%之间,平均为

0.4%。而对于HBV,这个可能性在6%-30%之间,平均为18%。有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统计推算,每1000个艾滋病病人,每年会产生1例由于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IV感染;而每1000个乙肝患者,每年会产生45例类似职业性HBV感染。由于HB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比HIV高得多,在一定人群中,每年产生的因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BV感染比HIV多得多。 (3)粘膜:由于试管未封闭、离心意外等造成的血液飞溅,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与口腔、鼻腔黏膜或眼结膜等接触,可以造成感染。还有被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污染的电话、仪器、工作台面等接触,也可以造成感染。 (4)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引起感染:在采血窗口或发放化验单时,直接与病人面对面接触交谈,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此外,能引起气溶胶的操作或事故有离心、溢出或溅洒、混合、混旋、研磨、超声以及开瓶时两个界面的分离等。 2.危害因素 (1)血源性危害:调查研究发现,检验人员被针刺伤占第2位。最常见危害较大的职业传染病有以下3种: 1)乙型肝炎: HBV是检验人员面临传播危险性最大的血源性疾病,HBV在血液中的浓度可以高达108-109拷贝/ml,检验人员感染率较高。HBV主要传播途径是经血液的传播,病毒携带者血液中HBV的浓度很高,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模板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 1、目的 风险评估的目的就是确定实验室防护等级,建立生物安全防护机制,配备适当的防护用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适用范围 实验室所有涉及到的病原微生物,以及所有与病原微生物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岗位和人员。 3、职责 生物安全委员会统筹安排,实验室负责人具体实施。危害性评估始于实验室设计建造之前,实施于实验活动之中,在使用之后还需进行定期的阶段性再评估。当发生实验室意外,或新发传染病,或严重疫情时,应特别注意要安排此项工作。 4 、实验室风险评估的内容 4.1、生物因子危害评估 生物因子概念:可能引起感染、过敏或中毒的所有微小生物体,包括基因修饰的、细胞培养的和寄生于人体的。 (1)、危害评估内容包括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如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关系、致病性、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等。 (2)、制定评估报告:各种因素的风险发生概率程度、针对这些风险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及风险发生后的补救方法。

5 、实验室风险控制措施 5.1、规范操作程序。 5.1.1 、各类医疗废物、垃圾必须分类放置,及时消毒后,再由卫生清洁人员取走。特别注意对损伤性医疗废物的及时处理。严格防止感染或致病因子外泄而污染环境。 5.1.2 、在微生物实验室内工作,要穿隔离服,戴帽子、口罩和手套。 5.1.3 、超净台内操作尽量防止各种液体飞溅,必需避免手或皮肤直接接触,若有意外污染应及时消毒、冲洗并擦干飞溅出的液体。 5.1.4 、在离心机停止转动前时,不要打开顶盖,以减少气溶胶的产生。更不要用手去使离心机减速,避免机械损伤的发生。 5.1.5、要严格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5.2、避免锐器损伤。 5.2.1 、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使用,感染性的各种针管、吸管、吸头、试管、玻片等用后及时放在专用锐器盒内。 5.2.2 、锐器损伤后立即挤出伤口处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水清洗伤口,2%碘伏消毒后纱布包扎,可套橡皮指套(或橡皮手套),下班前洗手再重新消毒包扎,并准确记录上报,确认损伤器械是否来自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以使受伤者及时得到监测和治疗。 5.3、重视手部清洁。 5.3.1 、在进行无菌操作或接触病原微生物的操作前、后用洗手液认真洗手。

实验室风险评估

实验室风险评估 一、检验职业感染的现状 经血、呼吸道、粘膜传播疾病直接危害着检验工作者身体健康。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有1.3亿人携带HBV,HBV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8%-20%;自90年代以来HCV感染也呈上升趋势,其感染率为3%。目前艾滋病感染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增长期。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病毒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经调查显示,针头和玻璃碎片是主要锐器致伤因子,经常接触针头者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是不经常接触者的23倍。多种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染的,而血液检验中的职业暴露大多数来自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和标本采集过程中,意外被带病原体的血液污染破损的皮肤 或被病原体感染的针头、血常规采血针、采血玻璃管、吸头等锐器刺破皮肤,呼吸道吸入气溶胶也是传播方式之一。因此,检验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 1.传播途径 检验人员感染疾病的一般传染途径有: (1)皮肤破损:带有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的血液,长时间接触小伤口、溃疡、擦伤等破损皮肤,将会造成机体的感染。 (2)穿刺:由于针头、刀片等对皮肤的意外损伤,使带有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造成感染。这种针头意外损伤是职业性HBV和HIV感染最重要的原因。带有HIV的针头意外穿刺皮肤后,HIV感染的可能性在0--0.9%之间,平均为0.4%。而对于HBV,这个可能性在6%-30%之间,平均为18%。有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统计推算,每1000个艾滋病病人,每年会产生1例由于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IV感染;而每1000个乙肝患者,每年会产生45例类似职业性HBV感染。由于HB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比HIV高得多,在一定人群中,每年产生的因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BV感染比HIV多得多。 (3)粘膜:由于试管未封闭、离心意外等造成的血液飞溅,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与口腔、鼻腔黏膜或眼结膜等接触,可以造成感染。还有被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污染的电话、仪器、工作台面等接触,也可以造成感染。 (4)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引起感染:在采血窗口或发放化验单时,直接与病人面对面接触交谈,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此外,能引起气溶胶的操作或事故有离心、溢出或溅洒、混合、混旋、研磨、超声以及开瓶

2016年检验检测实验室《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于本公司检测活动范围内所涉及到的危险源进行识别、风险的评价与控制,以减少或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及发生后的处理,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特编制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质量活动的安全评估与控制。 3 职责 4 工作程序 4.1 风险识别 根据引发事故的原因进行分类,实验室风险主要包括: 4.1.1 物理性危险: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及工作环境不良等。 4.1.2 化学性危险:易燃、易爆、高腐蚀及有毒有害化学品。 4.1.3 行为性危险:操作失误,管理不善引起的危险。 4.2 风险评估 4.2.1 风险评价可从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两方面进行评价。 1、可能性可分为三级,其含义如下。

2、伤害严重程度分可三级,其含义如下。 3、在判断伤害及可能性时,应考虑以下方面。 a)暴露人数及持续暴露时间和周期。 b)供应(电、水)中断。 c)设备及安全装置失灵。 d)恶劣气候。 e)个人防护用品的提供及使用状况。 f)人的不安全行为,如人员未意识到危险源的存在或不具备操作资格等。 4.2.2 风险分级确定(计算公式) 1、风险等级=风险可能性赋分×风险伤害严重程度赋分,详见下表。

2、根据上表,风险等级可分为五级,对应风险控制措施如下表。 4.3 风险实施 4.3.1 安全计划 由质量总监组织制定和审批[()年度安全计划],内容主要包括法律法规要求、人员安全教育及监督检查等。 4.3.2 安全检查 质量总监指定专人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在[安全检查记录表] 上做好记录,内容主要包括: 1、法律、法规、认证和认可条款有关实验室安全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情况。 2、安全计划、安全教育工作的贯彻执行情况。 3、防护用品的保管和使用情况。 4、各种设备、设施的安全装置、防护设施等是否齐全、完整、有效。 5、防火、防爆、及危险化学品贮运等的安全情况。 6、消防设施是否完好,安全通道是否通畅。 4.3.3 设备设施要求和管理 1、设备设施的采购按《服务与供应品采购管理程序》执行,设备管理部负责设备的管理,具体按《设备管理程序》执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