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01_2010年鄱阳湖采砂规模及其水文泥沙效应_江丰

2001_2010年鄱阳湖采砂规模及其水文泥沙效应_江丰

2001_2010年鄱阳湖采砂规模及其水文泥沙效应_江丰
2001_2010年鄱阳湖采砂规模及其水文泥沙效应_江丰

地理学报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第70卷第5期2015年5月

V ol.70,No.5May,2015

2001-2010年鄱阳湖采砂规模及其水文泥沙效应

江丰1,2,齐述华1,2,廖富强1,2,张秀秀2,王点2,朱静瑄2,熊梦雅2

(1.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22;

2.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南昌330022)

摘要:在长江主河道采砂行为于2000年全面禁止之后,受中国长江中下游房产建筑行业的砂石需求的驱动,大量采砂船转移到鄱阳湖采砂,这种规模化的采砂行为对鄱阳湖的水文环境产生的影响还缺乏定量研究。本研究通过利用地形数据、水文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分析了鄱阳湖2001-2010年的采砂场的空间分布和采砂量,定量分析了采砂行为对鄱阳湖水文和泥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2001-2007年鄱阳湖采砂船主要集中于松门山以北的通江河道,2007年以后采砂行为扩张到鄱阳湖中部;②2001-2010年间,鄱阳湖采砂面积范围大约为260.4km 2,挖沙平均深度4.95m ,采砂量达到1.29×109m 3或2154Mt ,体积上相当于使鄱阳湖库容增加了6.5%,重量上相当于1955-2010年以来鄱阳湖自然沉积量的6.5倍;③鄱阳湖采砂通过扩大通江河道的过水断面面积,加快了湖水注入长江速率,是引起近年来鄱阳湖秋冬季枯水期提前、枯水期延长的主要原因之一;④鄱阳湖采砂过程中通过挖沙、洗沙使沙场附近的水体含沙量增加、水体透明度降低,从而影响长江河道的泥沙平衡。关键词:采砂;水文效应;泥沙效应;鄱阳湖DOI:10.11821/dlxb201505014

1引言

受房产建筑行业的需求驱动,在河道、湖泊、港口及沿海地区的采砂行为在世界范围都很普遍。近年来中国房产行业的繁荣使采砂行业利润相当丰厚。然而采砂行为对水文与环境都会带来显著的影响[1],包括水深、水流场、水体透明度、浑浊度等[2~5]。采砂行为导致的湖泊形态的变化,一方面增加湖盆的库容,另一方面通过扩大过水断面面积,促进湖盆泄流速率,从而改变湖泊的水文特征。

随着2000年长江主河道采砂行为的全面禁止,大量采砂船进入鄱阳湖开展采砂活动,这些活动引起生态学家广泛关注,比如Wu 等[6]利用Landsat 卫星的TM 传感器获取的中红外波段黑白影像提取采砂船的空间分布,并利用MODIS 数据分析采砂行为对鄱阳湖水体透明度的影响;De Leeuw 等[7]根据遥感提取采砂船移动情况,计算鄱阳湖2005-2006

收稿日期:2015-03-11;修订日期:2015-04-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61069);江西省重大生态安全问题监控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JXS-EW-00);鄱

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开放基金项目(TK2013001);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4241)[Foundation: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41261069;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Major Ecological Security Issues of Jiangxi Province and Monitoring Implementation,No.JXS-EW-00;Opening Fund from Key Laboratory of Poyang Lake Wetland and Watershed Research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Ministry of Education,https://www.wendangku.net/doc/b47596811.html,2013001;Key project from Educational Department of Jiangxi Province,No.14241]

作者简介:江丰(1980-),女,江西萍乡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鄱阳湖湿地生态水文研究。E-mail:Fengjiang2007@https://www.wendangku.net/doc/b47596811.html, 通讯作者:齐述华(1973-),男,江西婺源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生态环境遥感应用研究。E-mail:qishuhua11@https://www.wendangku.net/doc/b47596811.html,

837-845页

地理学报70卷

年的采砂规模;陈前金[8]根据船(港)务部门的统计,分析了2005-2007年在鄱阳湖的采砂规模,但是采砂行为对鄱阳湖的水文环境产生的影响还缺乏研究。

本文拟通过利用地形数据、水文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等,在提取采砂船的空间分布基础上,根据湖底地形的变化和采砂船分布,定量分析了鄱阳湖2001-2010年采砂量,并研究了采砂行为对鄱阳湖水文和泥沙的影响,为鄱阳湖管理提供参考。

2研究区概况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是长江中下游最主要的蓄洪湖泊之一。鄱阳湖承接流域内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等五大江河及清丰山溪、博阳河、漳田河、潼津河等区间来水,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是一个过水性、吞吐型的湖泊。据1955-2005年水文数据统计,经由鄱阳湖流域内五大江河来水携入鄱阳湖的泥沙量每年平均为1.33×107t [9],而经由湖口进入长江的泥沙量平均每年为1.02×107t ,长期以来的鄱阳湖泥沙净沉积为近年来采砂行为提供丰富的砂石资源。

2000年,随着长江主河道采砂禁令的发布,大量采砂船涌入鄱阳湖和赣江,形成鄱阳湖砂石资源无序开采的局面。经过10多年的规模化采砂,鄱阳湖

湖床和入江河道形态发生显著地变化。

近年来发生的鄱阳湖秋冬季干旱化趋势

引起广泛的关注,有研究将这种变化归

因于气候变化[10-11],更多的研究认为跟三峡水库的运行有关[12-14]。目前,只有少数研究认为这种水文变化与鄱阳湖中的采砂行为有关[15]。为了探讨鄱阳湖中采砂行为的水文泥沙效应,本文研究区范围与鄱阳湖天然湿地范围一致[16]。

3数据与方法

3.1水文数据与采砂行为的水文泥沙效应分析

本研究收集了1950s-2010年鄱阳湖流域五大江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水)入湖的主要水文控制站点监测的流量和含沙量日数据,有部分站点数据由于历史原因存在残缺,这些数据由残缺期近期的水位—流量关系、流量—含沙量关系推算补充,表1列出各站点的水文数据获取情况,这些水文数据用以计算1955年以来各年份的泥沙沉积速率,以对比采砂量的规模;同时1955-2010年湖口水文站观测的流量、含沙量日数据以及星子水位站观测水位日数据,用来定量评价采砂行为的水文和泥沙效应。

通过考察不同历史时期,鄱阳湖枯水期(9-12月)

湖口水文站观测的出湖流量与星

图1鄱阳湖流域水网和鄱阳湖水文控制站Figure 1The hydrological system and controlling

stations around Poyang Lake

838

5期江丰等:2001-2010年鄱阳湖采砂规模及其水文泥沙效应子水位站观测的水位关系的变化,反映采砂行为对鄱阳湖水文特征的影响,探讨采砂行为是否与近年来的秋冬季干旱存在联系;此外根据湖口水文站监测的含沙量变化特征,评价采砂行为对鄱阳湖泥沙平衡的影响。3.2地形数据与湖床形态变化分析

研究中采用了1952年和2010年获取的两套数字高程模型(DEM ),其中1952年的湖底地形由长江水利委员会工程局施测,制作比例尺为1:2.5万,该数据包含全部等高线、等深线、控制点、高程点、深度点,以及静止水体范围线、河流等地形特征要素,数字化形成矢量地形图,等高线间距是1m ,高程系统为吴淞基面;2010年的湖底地形由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施测,制图比例尺为1:1万,等高线间距是1m 。在ArcGIS 软件平台支持下,空间内插生成30m×30m 栅格DEM ,并利用空间叠加分析,计算鄱阳湖湖床高程变化和挖沙体积,作为采砂范围分析工作的基础。尽管这两个来源的湖底地形图比例尺不同,由于等高线间距都是1m ,通过空间内插形成的栅格图相减计算的湖床形态变化,引起的误差小于1m 。

3.3Landsat 卫星遥感数据与采砂船分布的分析

采砂活动在鄱阳湖盛行初期,丰水期采砂行为更多,枯水期受低水位影响,大吨位采砂船难以通行,采砂活动受限,考虑到这种情况,本文选择2000-2010年丰水期Landsat 卫星遥感影像各1幅(表2),用于2001-2010年各年度采砂船数量和空间分布的

表2

采用的2000-2012年Landsat 影像成像日期及相应的水位

Tab.2The remotely sensed images used for counting sand vessels or evaluating morphologic change in lakebed

编号

12345678910111213

影像获取日期(YYYY-MM-DD)

2000-08-222001-06-302002-09-292003-08-072004-06-222005-08-122006-06-122007-08-022008-05-162009-06-042010-07-252009-02-121993-01-31

卫星/传感器名称Landsat7/ETM+Landsat5/TM Landsat7/ETM+Landsat7/ETM+Landsat5/TM Landsat5/TM Landsat5/TM Landsat5/TM Landsat5/TM Landsat5/TM Landsat5/TM Landsat5/TM Landsat5/TM

湖口水文站(m)

13.6315.0212.3714.8313.5513.8014.3415.9810.7313.3717.995.686.68

用途a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注:a :采砂船的提取;b :采砂引起的湖床形态变化分析。

表1

鄱阳湖入湖主要水文控制站及其观测的水文数据资料情况

Tab.1The hydrological controlling stations around Poyang Lake and the hydrological dataset from these stations 水文站名称外洲李家渡梅港石镇街虎山渡峰坑虬津万家埠湖口

所处河流赣江抚河信江

乐安河,饶河的支流昌江,饶河的支流修河干流

潦河,修河的支流鄱阳湖通江河道

控制面积(×104km 2)

8.121.581.550.940.650.50

0.991.4816.22

平均水流量(×109yr ?1)

66.87812.37717.466

7.3604.5258.5183.424146.139

流量、含沙量数据年份

1955-20131955-20131952-20131953-20012002-20131953-20131956-19801983-20011955-20131955-2013

839

地理学报70卷遥感提取;另外选择两幅具有近似枯水位的遥感影像,成像时间分别是1993年和2009年,通过这两幅影像的对比,反映采砂对湖床的影响。所有这些影像利用鄱阳湖区1:5万的DEM数据,通过最近邻采样算法,生成UTM投影的正射影像。

由于在采砂作业过程中,挖沙和洗沙等生产行为会导致作业区附近水体浑浊度显著提高,利用波段5、4和1的RGB彩色合成可以确定浑浊水体范围,然后在浑浊水体附近,利用中红外波段的黑白影像判别采砂船的位置[6],以点图层保存每个影像反映的采砂船位置。尽管在采砂生产链中有专门负责挖沙、运沙的船只,从30m空间分辨率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难以区分,但本文认为挖沙和运沙的船比例在不同的时间是相似的,因此卫星遥感影像提取的采砂作业船只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采砂规模。

4结果与讨论

4.1采砂船时空分布特征

根据鄱阳湖丰水期获取的Landsat影像中红外波段提取2000-2010年采砂船分布情况如图2。从图2可以看出:2000年在鄱阳湖的通江河道只有9艘采砂船,但是2001年采砂

船数量显著增加,而且2006年以前采砂船主要集中在松门山以北的通江河道作业,

2007

图22000-2010年鄱阳湖采砂船空间分布

Fig.2Distribution of dredging vessels detected from Landsat image during2000-2010(the red dot is sand vessel)

(Note:The red dot was used as legend for vessel.)

840

5期江丰等:2001-2010年鄱阳湖采砂规模及其水文泥沙效应年采砂船作业范围显著南移,采砂区

域扩大,这与崔丽娟等[17]的研究结果一致;从采砂船数量来看(图3),2007年之前采砂船数量增加趋势明显,受江西省政府2006年颁布实施《江西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和2008年颁布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赣江中下游及鄱阳湖采砂管理的意见》等条例的影响,采砂船的数量在2008年和2009年显著减少。但是受采砂行业高利润的驱动下,盗采现象普遍,

采砂船数量在2010年有所增加。

4.21952-2010年鄱阳湖的湖床形态

变化

利用1952年和2010年湖底DEM 的差值叠加运算,可以得到近50多年来的湖床形态变化(图4)。这些变化可以反映1952-2010年间上游主要江河的泥沙自然沉积和长期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从图4可以看出:①泥沙自然沉积主要发生在赣江三角洲前沿的河湖交错地带;②受强冬季风和地形条件影响形成的“狭管效应”影响[18],冬季低枯水位下的鄱阳湖湖床裸露,导致松门山附近风沙沉积为特征的地形变化显著;③鄱阳湖北部的通江河道表现出明显的人为挖沙侵蚀特征,大量区域的湖底高程降低10m 以上;④而位于一些子湖泊周边的湖床地形降低,主要是由于历史上,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圩堤修建过程中的土方挖掘造成[19]。

根据2001和2009年枯水期的卫星遥感数据的彩色合成影像对比(图5),可以看出鄱阳湖的主要采砂场分

布,采沙场在枯水期的湖泊形态变化

体现为:①湖床高程显著降低;②水

陆边界不平滑,呈现锯齿状湖岸线;③水面显著加宽。4.3采砂规模及空间分布

由图4可以看出,采砂深度显著大于湖泊自然沉积,因此在估算采砂规模中,忽略采砂区域自然沉积引起的高程变化。另外,由于围湖造田为主的圩堤修建也引起部分区域的地形显著降低,所以需要结合采砂船的空间分布,确定采砂范围(图6)

。由此确定

图32000-2012年采砂船数量的变化情况

Fig.3Number of dredging vessels in Poyang Lake during 2000-

2012

图41952-2010年间鄱阳湖湖床形态变化

Fig.4The spatial pattern of elevation change during 1952-2010

841

地理学报70卷

2001-2010年间鄱阳湖的采砂场范围

大约为260.4km2,由ArcGIS软件的

土方量算工具计算的挖沙体积达

1.29×109m3。根据鄱阳湖水位—库容

曲线[20],当鄱阳湖水位为18m(黄

海高程基准)时,库容总量约为20×

109m3,因此可以认为由于采砂,鄱

阳湖的库容增加了近6.5%。砂石容

重按1.65t m-3计算,采砂量大约为

2154Mt。陈前金(2010)根据船

(港)务部门的统计数据估算2005-

2007年的年均采砂量为230~290Mt,

在数量级上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这

样的采砂规模意味着:2001-2010年

的采砂量在重量上相当于1955-2010

年鄱阳湖自然沉积泥沙量的6.5倍。

4.4鄱阳湖采砂的水文效应

近年来,鄱阳湖秋冬季干旱化的趋势明显,湖泊水文干旱必然与水平衡有关。湖口水文站距离鄱阳湖入江口约1km,是鄱阳湖的出口控制站,但是其流量不仅受自身水位的影响,同时还受长江干流的顶托作用的影响,湖口水位与湖口流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散乱[21],因此利用枯水期(9-12月)位于鄱阳湖中段星子水位与湖口流量的关系,分析1951-2010年以来不同年代或年份的水位—流量关系,从图7可以看出: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水位—流量关系比较稳定;20世纪90年代受1998年长江流域大洪水的影响,水位—流量关系拟合直线斜率显著增加;2000年代以来,在相同星子水位下的湖口流量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其中2000-2002年,相同水位下的流量已经显著高于1950s-1980s,这与鄱阳湖采砂初期主要集中在入江河道有关;2006-2010年期间,在相同水位下流量增加的趋势依然明显。尽管诸多研究认为鄱阳湖近年的秋冬季干旱主要与鄱阳湖流域上游来水量[10-11]

和长江

图62000-2010年鄱阳湖采砂范围及深度Fig.6The region with elevation lowered by sand dredging

in Poyang Lake during

2000-2010

图5鄱阳湖采砂引起湖床形态的变化

Fig.5The morphologic changes in Poyang Lake caused by the

sand dredging

842

5期江丰等:2001-2010年鄱阳湖采砂规模及其水文泥沙效应上游的三峡蓄水导致长江水顶托作用

的减弱有关[12-14],而这段时间发生在鄱阳湖的采砂行为显著改变鄱阳湖的形态,特别是入江河道被挖深、挖宽,增加过水断面面积,使相同水位下鄱阳湖水注入长江速率加快,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促进了鄱阳湖枯水期提前和延长。

4.5采砂的水体泥沙效应

根据湖口水文站观测的日流量和

含沙量数据,计算1955年以来鄱阳湖每年注入长江泥沙总量除以总径流量作为该年度平均出湖含沙量,同时根据入湖主要控制水文站观测的日流量和含沙量数据,计算1955年以来每年的入湖泥沙总量除以总径流量作为年度平均入湖含沙量。考察年度平均含沙量的变化(图8),可以看出:鄱阳湖注入长江的水体平均含沙量受入湖水体含沙量影响明显,入湖泥沙含量越大,出湖泥沙的含量也越大,20世纪80年代以来,鄱阳湖流域上游来沙量的减少,出湖泥沙也显著降低;但

2001-2005年鄱阳湖出湖水体含沙量呈

显著增加趋势,随着采砂船作业区的南移、以及采砂船数量的减少,出湖水体含沙量又表现下降的趋势,因此

采砂显著影响鄱阳湖泥沙平衡,甚至对长江中下游的泥沙沉积、河床地貌产生影响,据Gao 等[22]的研究表明,自长江三峡运行以来,长江中下游泥沙主要来自于鄱阳湖。

5结论

本文通过利用1952年和2010年两期湖底地形分析湖底地形变化,并结合Landsat 卫星遥感影像提取的采砂船分布范围,确定2001-2010年的主要采沙场和采砂量,在此基础上,结合1955-2010年鄱阳湖湖口水文站流量和含沙量资料,分析采砂行为的鄱阳湖水文泥沙效应。得到以下认识:

(1)2001-2007年鄱阳湖采砂船主要集中于松门山以北的通江河道,2007年以后采砂行为扩张到鄱阳湖中部。

(2)2001-2010年间,鄱阳湖采砂面积范围大约为260.4km 2,挖沙平均深度4.95m ,采砂量达到1.29×109m 3或2154Mt ,体积上相当于使鄱阳湖库容增加了6.5%,重量上相当于1955-2000年鄱阳湖自然沉积量的6.5倍。

(3)

鄱阳湖采砂通过扩大通江河道的过水断面面积,加速湖水注入长江,是引起近

图71951-2010年鄱阳湖湖口流量与星子水位关系的变迁Fig.7Change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lake level at Xingzi gauging

station and water discharge rate from Poyang Lake into Yangtze River

at Hukou gauging station during 1951to

2010图81955-2010年鄱阳湖年平均入湖和出湖水携带的泥

沙含量变化

Fig.8The annual average sediment content for the water inflow to Poang Lake and outflow to Yangtze River from Hukou gauging station 843

地理学报70卷844

年来鄱阳湖秋冬季枯水期提前、枯水期延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4)鄱阳湖采砂过程中通过挖沙、洗沙使沙场附近的水体含沙量增加、水体透明度降低,从而影响鄱阳湖湖底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影响鄱阳湖和长江下游的泥沙平衡。

基于以上认识,认为:有关当局有必要根据水文环境变化产生的原因,对症治理鄱阳湖存在的问题,对鄱阳湖采砂行为进行规范和加强管理。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Kondolf G M.Hungry water:effects of dams and gravel mining on river channels.Environment Management,1997,21:

533-551.

[2]Wu G F,De Leeuw J,Skidmore A K,et al.Concurrent monitoring of vessels and water turbidity enhances the strength

of evidence in remotely sensed dredging impact assessment.Water Research,2007,41:3271-3280.

[3]Cui L J,Wu G F,Liu Y L.Monitoring the impact of backflow and dredging on water clarity using MODIS images of

Poyang Lake,China.Hydrological Processes,2009,23:342-350.

[4]Lu X X,Zhang S R,Xie S P,et al.Rapid channel incision of the lower Pearl River(China)since1990s.Hydrological

Earth System Science Discussion,2007(4):2205-2227.

[5]Feng L,Hu C M,Chen X L,et al.Human induced turbidity changes in Poyang Lake between2000and2010:

Observations from MODIS.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2012,117,C07006,doi:10.1029/2011JC007864.

[6]Wu G F,De Leeuw J,Skidmore A K,et al.Performance of Landsat TM in ship detection in turbid wat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2008,doi:10.1016/j.jag.2008.07.001.

[7]De Leeuw J,Shankman D,Wu G F,et al.Strategic assessment of the magnitude and impacts of sand mining in Poyang

Lake,China.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09,10:95-102.

[8]Chen Qianjin.Effect of unified managing sand-excavating on Poyang Lake in Jiujiang city.Jiangxi Hydrologic Science

&Technology,2010,36(2):147-148.[陈前金.九江市对鄱阳湖采砂实行统一管理初见成效.江西水利科技,2010, 36(2):147-148.]

[9]Sun Peng,Zhang Qiang,Chen Xiaohong,et al.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sediment and runoff changes in the Poyang

Lake Basin and underlying causes.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10,65(7):828-840.[孙鹏,张强,陈晓宏,等.鄱阳湖流域水沙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机理.地理学报,2010,65(7):828-840.]

[10]Guo Hua,Hu Qi,Zhang Qi.Changes in hydrological Interaction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Poyang Lake in China

during1957-2008.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11,66(5):609-618.[郭华,Hu Qi,张奇.近50年来长江与鄱阳湖水文相互作用的变化.地理学报,2011,66(5):609-618.]

[11]Zhang Q,Liu Y,Yang G,et al.Precipitation and hydrological variations and related associations with large-scale

circulation in Poyang Lake basin,China.Hydrological Process,2011,25:740-751.

[12]Xu Jijun,Chen Jin.Study on the impact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on Poyang Lake and some proposals.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13,44(7):757-763.[许继军,陈进.三峡水库运行对鄱阳湖影响及对策研究.水利学报, 2013,44(7):757-763.]

[13]Feng L,Hu C M,Chen X L.Dramatic changes of China's largest freshwater lakes linked to the Three Gorges Dam.

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2013,47(17):9628-9634.doi:10.1021/es4009618.

[14]Liu Y B,Wu G P,Zhao X S.Recent declines in China’s largest freshwater lake:Trend or regime shift?Environment

Res.Lett.,2013(8):014010(9pp).doi:10.1088/1748-9326/8/014010.

[15]Lai X J,Shankman,D,Huber C,et al.Sand mining and increasing Poyang Lake's discharge ability:A reassessment of

causes for lake decline in China.Journal of Hydrology,2014,doi:https://www.wendangku.net/doc/b47596811.html,/10.1016/j.jhydrol.2014.09.058. [16]Zhang Fangfang,Qi Shuhua,Liao Fuqiang,et al.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the emerged grassland in Poyang

Lake based on remote sensing.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2011,20(11):1361-1366.[张方方,齐述华,廖富强,等.鄱阳湖湿地出露草洲分布特征的遥感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11):1361-1366.] [17]Cui Lijuan,Zhai Yanfang,Wu Guofeng.Dredging being moved southward enlarges the impacted region in Poyang

Lake:The evidences from multi-remote sensing images.Acta Ecologica Sinica,2013,33(11):3520-3525.[崔丽娟,翟彦放,邬国锋.鄱阳湖采砂南移扩大影响范围—多源遥感的证据.生态学报,2013,33(11):3520-3525.]

[18]Han Zhiyong,Li Xusheng,Zhang Zhaogan,et al.Genesis of ridgelike landform on sand hill on the shore of the Poyang

Lake.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10,65(3):331-338.[韩志勇,李徐生,张兆干,等.鄱阳湖湖滨沙山垄状地形的成因.地理学报,2010,65(3):331-338.]

[19]Qi Shuhua,Liao Fuqiang.Study on the lake level regulating scheme of Poyang Lake dam.Acta Geographica Sinica,

5期江丰等:2001-2010年鄱阳湖采砂规模及其水文泥沙效应

845 2013,68(1):115-122.[齐述华,廖富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水位调控方案的探讨.地理学报,2013,68(1):115-122.] [20]Jiangxi Provincial Academy of Sciences,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Limnology under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Office of the Mountain-River-Lake Development Committee of Jiangxi Province.The Atlas of Poyang Lake.

Beijing:Science Press,1993.[江西省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西省山江湖开发与治理委员会办公室.鄱阳湖图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21]Fang Chunming,Cao Wenhong,Mao Jixin,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Poyang Lake and Yangtze River and influence

of Three Georges Reservoir.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12,43(2):175-181.[方春明,曹文洪,毛继新,等.鄱阳湖与长江关系及三峡蓄水的影响.水利学报,2012,43(2):175-181.]

[22]Gao J H,Jia J J,Albert J K,et al.Changes in water and sediment exchange between the Changjiang River and Poyang

Lake under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conditions,China.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4,481:542-553.

Hydrological and sediment effects from sand mining

in Poyang Lake during2001-2010

JIANG Feng1,2,QI Shuhua1,2,LIAO Fuqiang1,2,ZHANG Xiuxiu2,WANG Dian2,

ZHU Jingxuan2,XIONG Mengya2

(1.Key Laboratory of Poyang Lake Wetland and Watershed Research,Ministry of Education,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330022,China;

2.School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330022,China) Abstract:Sand mining has been practiced in rivers,lakes,harbors and coastal areas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 mostly because of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building materials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Sand mining in Poyang Lake has been intensified since2001because such practice was banned in the Yangtze River and profitable.Meanwhile,the decline of water level of the Poyang Lake has aroused much more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The decline has been ascribed to a decrease in precipitation in Poyang Lake watershed,attenuation of congestion effect because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and sand mining in the Poyang Lake.

In this study,we analyzed the magnitude of sand mining in Poyang Lake using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data from two periods and sand vessels distribution detected by remote sensing images.Another two Landsat image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morphologic change compared with natural sedimentation,inundation extent and shoreline shape.And a hydrological dataset including water level,water discharge rate and sediment content for a long time serie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hydrological effect and sediment effect from sand mining. Results showed that:(1)sand mining region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northern Poyang Lake before2007,but was extended into the central region and even to the channels of major tributary rivers into the Poyang Lake;(2)the area of sand mining was about260.4km2.The magnitude of sand mining in Poyang Lake was about2,154.3Mt or1.29×109m3during2000-2010with the assumption of sand bulk density of1.67t m-3.It is almost6.5times of the natural sedimentation in volume during1955-2010;(3)sand mining affected the hydrologic regimes including increased areas of water discharge sections and water turbidity.Sand mining could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at caused the decline of water level of Poyang Lake in drought season.It also affected the sediment pattern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Keywords:sand mining;hydrology effect;sediment effect;Poyang Lake

ArcGIS环境下基于DEM的水文特征提取研究

论文题目ArcGIS环境下基于DEM的水文特征提取研究姓名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109042010006 指导老师 二○一三年一月四日

数字高程模型10GIS姜婷109042010006 ArcGIS环境下基于DEM的水文特征提取研究 ——以闽江流域建溪水系为例 姜婷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省福州市350108) 摘要:选择闽江流域建溪水系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 Elevation Models)为基础,利用ArcGIS软件的水文分析工具从DEM数据中提取研究区域的流域水文特征的详细过程。主要包括:DEM的生成和预处理、水流方向的确定、水流累积量提取、河网的提取和子流域的划分。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提取的河网与利用手工方法提取的河网基本一致,从而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水文特征;ArcGIS;提取;建溪水系 21世纪以来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水文模型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水文学研究的热门课题。随着“3S”技术的发展,为水文科学注入了新的血液。目前水文模拟技术趋向于将水文模型同GIS 与RS集成,以便充分利用GIS在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及可视性方面的功能。数字高程模型DEM (Digital ElevationModel)是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点的平面坐标(x,y)和高程z的一种实体地面模型。它包含了大量的地理信息,是构成GIS的基础数据,其用途十分广泛,利用DEM可以提取流域的许多重要水文特征参数,如坡度、坡向、水沙运移方向、汇流网络、流域界线等。目前,利用DEM进行流域分析的工具很多,ArcGIS的水文分析模块(Hydro logymodel)是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公司(ESRI)为ArcGIS推出的一个水文分析模块,主要用于地形和河流网系的提取和分析,实现地形模型可视化,其强大的流域特征分析功能可以满足各种流域DEM处理的需要。 1流域概况 建溪是闽江上游三大溪中最大的溪流,是一个树枝状水系。水系源头在武夷山脉和仙霞岭余脉,南平以上流域面积16396平方公里,占闽江流域的27%。河系贯通崇安、建阳、浦城、松溪、政和、建瓯、南平七个县市。河流总长635.6公里,流域内有大小溪流120多条。流域内气候温和湿润,处于高雨区,年平均降雨量1800~2200毫米。建溪的年均流量每秒521立方米,年径流量164亿立方米,约占闽江总流量的1/3。流域内山区海拔差异明显,因而该水系具有河流比降大、源短流急、易发洪水等特点。本文基于该流域的数字高程提取流域水文信息为不同尺度的水文模型提供参数,并可满足各种水文模拟的应用需求。 2基于DEM的流域水文信息提取 流域水文信息是进行水文模拟的必要信息,提取流域信息也是构建现代化水文模型、进行水文模拟以及其他相关研究的前提。作为研究水文模型和水文状态变量空间分布的基础数据,DEM 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提取地貌指数。本文采用ArcGIS中的水文分析模块进行流域水文信息的提取。流域水文特征提取的主要过程包括:DEM 的生成和预处理、水流方向的确定、汇流累积量的计算、河网的提取和子流域的划分。 2.1DEM数据的来源和预处理 本文的栅格DEM数据采用国际科学数据服务平台(https://www.wendangku.net/doc/b47596811.html,/index.jsp)提供的SRTM90米空间分辨率基础高程的数据。根据闽江流域建溪水系的经纬度坐标,确定出该数据的列号为60行号为7。 首先利用ArcGIS软件切出建溪流域所在区域的DEM,其中包括崇安、建阳、浦城、松溪、政和、建瓯、南平七个县市,从而生成本实验所需的DEM数据,见图1。

宜川县采砂管理规划

2014年-2019年黄河宜川段 采砂规划 2014年9月

前言 宜川县地处陕西省延安市东南部,位于北纬35°42′39″至36°23′39″,东经109°41′36″至110°32′44″。东隔黄河与山西吉县、乡宁相望,西与富县、洛川接壤、南与黄龙、韩城为邻;北与延长、宝塔区毗连。 全县国土总面积2938.5平方公里,辖6镇3乡,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202个行政村,总人口11.8万,人口密度40人/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9.4万人,农业劳动力 4.71万人。201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 20780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65700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8496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965万元;全县财政收入13121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505万元;中央税收4431万元:非税收收入5074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67元。 县境内地势由西向东缓倾,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簸箕状地形。地貌演变过程以流水侵蚀为主,形成构造侵蚀型地貌类型。黄河沿岸薄层黄土覆盖的石质丘陵沟谷区,两岸地形较陡,基岩峭壁矗立,丘陵顶坡光秃裸露。河流有由汾川河、仕望河、鹿川河、白水川河、如意川河和猴儿川河六条主要河流,属黄河一级支流,平行排列,由西向东注入黄河。 黄河宜川段采砂产业始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采砂方式主要以黄河发洪水淤积岸边沙为主,根据建筑市场需要该方式

采砂一直延续到1980年前后,80年代中期因周边建筑市场对砂石需要,黄河宜川段河滩地有人开始以承包方式和沿岸村组签订协议进行开挖;依据政策我县矿产办、防汛办同时征收砂石资源费,防汛办主要在黄河设点收费,矿产办办证收费,造成管理混乱,砂石资源费流失;上世纪末,经济发展需要砂石量进一步扩大,原来采砂方式不能满足宜川县和周边县建筑市场需要,采砂方式变为采用抽水取沙方式进行。县政府针对当时情况于2003年成立了宜川县河道站,按照2006年县政府要求对黄河宜川段采砂进行整顿,并对具备采砂条件的四个采砂场采砂权拍卖,拍卖期限为三年,同时关闭违法采沙场一处;2012年旅游环境整治,县政府要求关闭原来景区内二个采砂场,至始黄河宜川段采砂开始有序管理。 黄河宜川段采砂从无序到有序,依据相关法律、政策及我县目前实际用砂量情况和周边需要,本次规划按照2014年为基准年,主要针对2014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1日年进行采砂规划。采砂规划共分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采砂区划分为四个采砂区,八个采砂点,计划年开采量40-60万m3;第二部分设禁采区一处;第三部分设保留区一处。

河流水系、水文特征分析

河流水系及水文特征分析 流域内具有同一归宿的水体所构成的水网系统。组成水系的水体有河流、湖泊、水库、沼泽等。河流是水说的主体,单一由河流组成的网络系统又称河系。水系包含的范围较河系广,但习惯上这两种概念经常通用。 从全球范围而言,以海洋为归宿的水系称外流水系,如太平洋水系、大西洋水系、印度洋水系、北冰洋水系等;没有出海口的水系称内陆水系,多注入湖泊、沼泽或消失于沙漠。外流水系一般按干流名称命名,如长江水系、尼罗河水系;内陆水系则多以地域名称命名,如中国新疆的塔里木水系、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水系等。一般来说,最长的或水量最大的河流是河系的干流,但在某些情况下,则需要尊重历史习惯。例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较同一河系中的密苏里河短得多,但人们还是按习惯把密西西比河作为该河系的干流。河系的支流以等级相称,流入干流的支流为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支流为二级支流等。为研究工作的需要,有时可把级数颠倒排列,即将最初形成地表水流的支流称为一级支流,流入干流的支流称为末级支流。每个河系的支流级数不等,少则一、二级,多的可达20级左右。河系级数是表征河系发育程度的指标之一。(图1) 形状 水系具有各种形状,表现出复杂的几何特征。常见的水系形状有:①树枝

状水系。河流排列成树枝状,干流与支流之间以锐角相交,主要发育在地面倾斜平缓、岩性比较一致的地区。平原地区的河系常属于此种类型。②辐合状水系。河流由四周山岭或高地向中心低洼地汇集,多发育在盆地中,如中国新疆的塔里木水系。③放射状水系。河流在穹形山地或火山地区,从高处顺坡流向四周低地,呈辐射(散)状分布。④平行状水系。河流在平行褶曲或断层地区多呈平行排列,如中国横断山地区的河流和淮河左岸支流。⑤格子状水系。河流的主流和支流之间呈直线相交,多发育在断层地带。⑥网状水系。河流在河漫滩和三角洲上常交错排列犹如网状,如三角洲上的河流常形成扇形网状水系。(图2) 特征参数 水系的特征可以用各种计算参数表示。 ①河网密度。水系总长与水系分布面积之比,表示每平方公里面积上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分析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分析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 征分析 河流是自然地理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对河流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提就是要认识河流水系特征和河流水文特征。河流水系、水文 特征是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因为它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联系密切,所以高考中经常以此为载体考察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有那些呢?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一、河流水系特征 河流水系特征主要有河流的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水系归属、河道(河谷的宽窄、河床深度、河流弯曲系数)。影响河流水系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为地形决定着河流的流向、流域面积、河道状况和河流水系形态。

常见的河流水系形状有:?树枝状水系:支流较多,主、支流以及支流与支流间呈锐角相交,排列如树枝状的水系。多见于微斜平原或地壳较稳定,岩性比较均一的缓倾斜岩层分布地区。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水系形状是树枝状的,如中国的长江、珠江和辽河,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南美的亚马孙河等。?向心状水系:发育在盆地或沉陷区的河流,形成由四周山岭向盆地或构造沉陷区中心汇集的水系,如中国四川盆 地的水系。?放射状水系:河流在穹形山地或火山地区,从高处顺坡流向四周低地,呈辐射(散)状分布,例如亚洲的水系特征。?平行状水系:河流在平行褶曲或断层地区多呈平行排列,如中国横断山地区的河流和淮河左岸支流。?格子状水系:河流的主流和支流之间呈直线相交,多发育在断层地带。?网状水系:河流在河漫滩和三角洲上常交错排列犹如网状,如三角洲上的河流常形成扇形网状水系。 二、河流水文特征 河流水文特征有河流水位、径流量大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含沙量、汛期、有无结冰期、水能资源蕴藏量和河流航运价值。 1(水位、径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 水位和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和流量季节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例如: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地区的河流水位和径流量变化很小,但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水位和径 流量变化较大;以冰川融水补给和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特点决定,例如: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夏季流量大,冬季断流,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在春季由于气温回升导致冬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另外径流量大小还与流域面积大小以及流域内水系情况有关。 2(汛期及长短

高考地理河流水文特征

中国的河湖 一、关于河流以及河流特征的概念厘清(知道) 河流:河流是指由一定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狭长凹地流动的水流。 流域:流域指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集水区有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两类,平时所称的流域,一般都指地面集水区。 水系: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等各种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称作水系。 干流:是水系中主要的或最大的、汇集全流域径流,注入另一水体(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水道。 外流河: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 河谷:河水所流经的带状延伸的凹地。河谷内包括了各种类型的河谷地貌。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为谷底和谷坡两部分。谷底包括河床(亦称“河槽”,河谷中被水流淹没的部分。随水位涨落而变化。)、河漫滩;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河流阶地发育。从纵剖面看,上游河谷狭窄多瀑布(V型谷),中游展宽,发育河漫滩、阶地,下游河床坡度较小,多形成曲流和汊河,河口形成三角洲或三角湾。 河床比降:河床落差(上下游海拔之差)与其长度之比。 流量:流量Q 。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常用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3/s)。各个时刻的流量是指该时刻的瞬时流量,此外还有日平均流量、月平均流量、年平均流量和多年平均流量等.径流总量W。时段Δt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以所计算时段的时间乘以该时段内的平均流量,就得径流总量W,即W=QΔt。它的单位是立方米(m3)。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流量为纵坐标点绘出来的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就是流量过程线。流量过程线和横座标所包围的面积即为径流量。 洪峰流量:当发生暴雨或融雪时,在流域各处所形成的径流,都依其远近先后汇入河槽,这时河水流量开始增加,水位相应上涨。随着汇入河网的径流从上游向下游汇集,河水流量继续增大。当流域大部分高强度的径流汇入时,河水流量增至最大值,称此时流量为洪峰流量,单位为立方米/秒,即洪水过程线上最高点流量 汛期:是指在一年中因季节性降雨、融冰、化雪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有规律地显著上涨时期,其实质就是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 凌汛:由于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有时冰凌聚集,形成冰塞或冰坝,大幅度地抬高水位,轻则漫滩,重则决堤成灾。

水利建设发展规划报告

四川省遂宁市市中区水利建设发展 规划报告 第一章综合说明 第一节概况 一、自然概况 遂宁市中区位于川中腹部丘陵区,嘉陵江、涪江中下游,东经105°04′22″至105°45′58″,北纬30°10′50″至30°39′25″之间,东西宽67km,南北宽53 km,幅员面积1876 km2。东邻蓬溪,东南与潼南、安岳相连,西与乐至、大英接壤,海拔多在280~350 m之间,全区辖33个乡镇,729个村 ,7008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142.14万人,耕地面积102.22万亩(其中田37.47万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苕、油菜、花生等。 全区地形以丘陵为主,约占全区幅员面积的88%,丘陵平缓,地面坡度一般为10~20°,地貌类型和地形特征明显,以褐皱微弱的侏罗系中上统砂泥岩的剥蚀构造地形为主,砂泥岩互层地带呈台阶状,以泥岩为主的地区多呈馒头状。区内浅丘面积占幅员面积的42.7%,中丘占37.7%,深丘占7.6%。涪江和琼江两岸冲积而成的阶地占耕地面积的12%。

1、水系 全区大小溪河49条,总长896.2km,总集雨面积1873.3km2,均属长江二级支流的涪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涪江和琼江,涪江从蓬溪、大英交界线入境,由北向南出境,境内主河道全长67.1km,多年平均流量472m3/s。琼江系涪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安岳、乐至的涪沱分水岭,由西部入境蟠龙河、白安河于安居坝汇合后,折向南出境,至铜梁县注入涪江,境内主河道全长116.6km,多年平均流量9.73 m3/s。区内大小溪流47条,总长712.5km,绝大多数发源于境内,源短流小,受降雨的年际变化影响,故区内的小溪流经常出现断流,而5~10月则是产生径流的主要时期,径流总量占多年平均的80%左右,所以易发生洪涝灾害。 2、气象、水文 我区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多年平均气温17.4℃,最高气温39.3℃,最低气温–3.8℃,多年平均无霜期296天,多年平均日照1333.4小时,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最大风速18m/s,多年平均降雨993.3mm,降雨在年内分配不均,5~10月降雨占全年雨量的80%以上,多年平均蒸发量991.4mm,多年平均径流深214.5mm,径流总量3.97亿m3,径流系数0.2288,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21.5万m3,比全省平均产水低50%。全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351立方米,为全

西双版纳地区水文特性分析

西双版纳地区水文特性分析 摘要:本文从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条件等基本情况入手,然后从径流、降水、水质等方面分析了西双版纳地区的水文特性。 关键字:西双版纳;水文;分析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topography characteristic of xishuangbanna, climate conditions, etc. Basic situation to obtain, and then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runoff, precipitation and water quality in xishuangbanna region of hydrological features. Key words: xishuangbanna; Hydrology; analysis 中国分类号:P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西双版纳自然地理状况简介 1位置。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的南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和泰国、越南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 2地形。西双版纳地区的地形主要为丘陵、盆地、山地等,其中以山地和丘陵居多。总体地势南低北高,且北、西、东三面较高,中间低,呈马蹄状。 3气候条件。西双版纳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一年之中雨季和干季分别最为明显。且终年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 4水系。西双版纳境内的河流均属于澜沧江水系,流经经缅甸、老挝、泰国等地,在越南南部胡志明市南面注入南海。澜沧江上中游河流深切,两岸高山对峙,下游多河谷平坝。澜沧江水系由干流和众多的支流组成,支流落差大、水资源丰富。中游降水量少,有雪水等补给,水量较为稳定,下游降水量大,水量充沛。昂曲是澜沧江最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海拔5664米。漾濞江是澜沧江在云南境内最大的支流,同时也是澜沧江第二大支流。另外还有威远江、南班河(又称补远江)、西洱河等较为著名的支流, 5土壤。西双版纳地区以赤红壤为主,占到了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0%以上。南部为砖红壤,约占15%。另外,澜沧江以北地区还有大量紫色土壤分布,约占7%。其余分布的为红壤、黄壤以及盆地内水稻田的暗灰色水稻土等。 6植被。西双版纳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地质和土质情况也适宜各种植物生

乌鲁木齐河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2010年10月枣庄学院学报O ct.2010 第27卷 第5期J OURNAL OF Z AOZ H UANG UN I VERSI TY Vo.l27NO.5 乌鲁木齐河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古丽巴哈 扎依提1,迪丽努尔 阿吉1,2 (1.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乌鲁木齐 830054;2.新疆干旱区湖泊环境与资源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54) [摘 要]本文根据乌鲁木齐河流域内主要控制站的多年水文资料,从气温、降水、径流、洪水等方面对流域的水文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于2009年11月对乌鲁木齐河上游进行野外水样采集,对上游水质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河上游水体矿化度不高,含盐量均为500m g/L,总硬度为145~175mg/L,P H值在7.0~8.2之间,电导率为250~ 350uS/㎝,高锰酸盐指数含量较低,六价铬未检出.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上游的水质良好,属!类水域. [关键词]乌鲁木齐河流域;气温;降水;径流;洪水;水质;水文特性 ?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77(2010)05-0131-06 1 流域概况 乌鲁木齐河流域位于天山北坡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介于东经86#45?~87#56?E和北纬43#00?~44#07?N之间.流域南起乌鲁木齐河上游天山山脉依连哈比尕山分水岭,北至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东道海子,西接头屯河流域,东到柴窝堡洼地及米泉县的东缘[1]. 乌鲁木齐河流域由乌鲁木齐河水系和东山水系组成,乌鲁木齐河水系包括南山的乌鲁木齐河和10条小河.东山水系包括源于东山的水磨沟、芦草沟、铁厂沟、白杨沟等15条小河和山泉(图1).流域内较大的河流有乌鲁木齐河、板房沟、小东沟、水磨沟、铁厂沟. 流域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南部海拔高度2000m以上的山区年平均气温2%,降水量500mm,蒸发量953.4mm;北部年均气温5%-7%,降水量150mm,蒸发量2200mm.乌鲁木齐河流域面积不大,主要依赖降水和裂隙泉水,其主流大西沟为古今冰川补给河流[1]. 2 气温特征 2.1 气温年分布特征 乌鲁木齐河流域年平均气温随海拔高度而变化,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冬季有逆温层出现.从表1可以看出[2],在高山,高原区域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如,从海拔高度440.5m处的蔡家湖至海拔高度3804.6m处的空冰斗区,高差为3364.1m,而年平均气温从5.9%~-7.1%,相差13%.在平原前山至沙漠区域,却出现逆温现象,如,从海拔高度600.3m处的米泉到海拔高度440.5m处的蔡家湖,高差为159.8m,温度差1. 1%,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 ?[收稿日期]2010-06-19 [基金项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0211A18)、日本 水 环境科学振兴财团科研基金(19198)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1.古丽巴哈 扎依提(1984-)女,研究生,主要从事干旱区环境演变;2.迪丽努尔 阿吉(1968-)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干旱区水文水资源及GIS应用研究.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流速: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凌汛: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流程(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特征(宽窄,深浅,曲直) 6.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水系归属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 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 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 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 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 4.资源条件 「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条件2.政治因素3.军事因素4.宗教因素5.科技因素6.旅游因素

☆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 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 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 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 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 3.其他(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1.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2.加快了物资流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政治: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繁荣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 3.农业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5.市场因素 6.科技因素 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 8.历史因素 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eg.归国华侨投资办厂> ☆工业区经济综合整治措施: 1.调整工业布局,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保证各业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各类资源 3.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 4.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 5.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社会地理3

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汇报材料【精品】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汇报材料》的,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现向各位领导和专家简要汇报我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初步构想,以达到抛砖引玉、不断丰富我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目的。 一、切实转变治水思路 建立现代水利发展模式,必须要坚持科学的水利发展思路,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等关于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指示,以强化水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更加注重水安全、水、水环境统筹,更加注重大中小工程配套,更加注重城乡水利协调,进一步落实最严格水管理制度,更大力度推进节水减污型社会建设;加强水与河库保护,强化河库空间管理和功能管理,加大河库水系连通力度;加强水系流域综合治理和管理,推进城乡水利协调发展;深化水利改革创新,建立健全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现代化之路,为我县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水利支撑保障。 二、科学确定规划目标 目标是发展的方向,是规划的核心。目标设置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体现延续性。启动**水利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的修订完善工作,在制定“十三五”水利规划目标时,要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利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为重要依据,保持必要的连续性;二是要体现针对性。结合我县实际,在对“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实施情况总结评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十三五”水利发展的目标与重点。既要提出带有方向性和指导性的目标,也要提出一些能检查、易评估的量化指标;三是要突出约束性。在“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中,明确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农村饮水安全、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刚性约束指标。针对当前我县工程性缺水、区域性缺水、水保障能力不足、水环境污染的新情况,要进一步增加一些在水、水环境、水生态等方面的约束性目标指标。 三、着力解决发展瓶颈 在规划编制中,要按照习总书记关于国家水安全战略重要讲话的要求,根据我县实际,认真梳理水利发展中制约因素,系统研究解决对策措施。一要着力解决水短缺问题。我县城郊片区、大楠片区的水短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伴随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水短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将更加凸显。一方面,工程性、性、水质性缺水并存,另一方面,用水粗放的现象仍十分严重,用水效率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规划编制中要深入研究加快推进转变用水方式、热门思想汇报大幅度提高用水效率的重大举措,提出综合性对策措施;二要着力解决水生态损害问题。当前,我县河、库管理和保护仍然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不少河、库开发已经接近或超出水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河道侵占、工业污水排放、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瓶颈。规划编制中要牢固树立

高中地理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高中地理知识百科(三) 河流水文特征总体分析 分析要素: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水能蕴藏量、汛期等 1、流量(米3/秒)--------反映水资源的多少 (1)流量的大小 总流量:河流主要补给形式;流域面积的大小 分段流量:上游来水;附近支流汇入情况;其他因素 (2)流量的变化 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季节变化、日变化 2、水位(米)变化 流量的大小----决定于河流的补给类型。分布在润湿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分布在干旱地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 ; 其他因素:人类活动 3、汛期长短及出现的时间 (气候) 4、有无结冰期 影响因素:气温 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凌汛形成的条件 有结冰期;低纬流向高纬;结冰和融冰时期。 凌汛产生的危害—冰坝抬高水位,浮冰冲击河岸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5、水能蕴藏量 河流落差大(解释为什么),水量大(解释为什么) 水量大小取决于流域内降水量(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水系特点;流域面积; 6、含沙量(克/米3) (1)河流总体含沙量大小:下垫面、地形、土质状况、植被状况人类活动 (2)某一河段:流速、人类活动(水利工程) 7、航运价值:流量、地形、经济发展水平等 分析中国各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 1、东北地区河流水文特征(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 水量丰富(流经湿润半湿润区) 汛期较短(有春汛-季节性结雪融水、夏汛-温带季风气候,大气降水) 含沙量少(森林茂密、地势起伏小) 结冰期长(纬度高,位于寒温带、中温带) ,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有凌汛现象

《河道采砂规划编制规程》编制工作大纲(修订本)

《河道采砂规划编制规程》编制工作大纲(修订本)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局点击数:120 更新时间:2004-11-22 《河道采砂规划编制规程》 编制工作大纲 (修订本)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局 《河道采砂规划编制规程》编制组 二OO四年十一月

前言 国务院2001年10月颁布并于2002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20号,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国家对长江采砂实行统一规划制度。 长江水利委员会于2001年~2002年依据《条例》规定,会同长江中下游有关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完成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报告》,对采砂规划的编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据了解,河北、湖南、湖北、江西等省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流域管理机构也尝试开展了中小河流采砂规划或采砂应急规划的编制工作。 依据《水法》规定,国务院正在制定全国河道采砂许可制度实施办法。该办法拟规定国家对河道采砂实行规划制度。为规范和指导河道采砂规划的编制工作,统一河道采砂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主要工作内容、深度和有关技术要求,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已将《河道采砂规划编制规程》列入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并委托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局负责组织该规程的制定工作,计划2005年9月提出该规程(报批稿)。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局于2003年6月组织成立该规程编制组。2004年7月编制组提出了《河道采砂规划编制规程》编制工作大纲(送审稿),并报请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审查。2004年10月19日,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在武汉召开该规程编制工作大纲(送审稿)审查会议。根据审查意见,编制组对该规程编制工作大纲进行了修改,提出了本修订本。

农村水利综合规划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文件备案编号:) 农村水利综合规划 工程名称: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日期:年月日 目录

1 综合说明 (1) 2 基本情况 (6) 2.1自然条件 (6) 2.2社会经济状况 (11) 2.3自然灾害情况 (12) 2.4农业生产现状 (14) 3 农村水利现状及存在问题 (15) 3.1农村水利现状 (15) 3.2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做法与成效 (22) 3.3农村水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6) 3.4加快农村水利事业发展的必要性 (31) 4 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34) 4.1水土资源总量 (34) 4.2水土资源利用现状和需求预测 (37) 4.3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40) 4.4水土资源供需评价 (40) 5 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目标 (42) 5.1规划范围和水平年 (42) 5.2指导思想 (42) 5.3发展原则 (43) 5.4发展目标 (44)

6 工程建设规划 (46) 6.1工程建设标准 (46) 6.2总体布局 (46) 6.3工程建设规划 (47) 7 工程管理与服务体系 (55) 7.1建设管理 (55) 7.2服务体系 (56) 7.3水利信息化管理 (57) 8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9) 8.1投资估算 (59) 8.2资金筹措 (60) 8.3分期实施计划 (61) 9 经济和环境影响评价 (63) 9.1经济影响评价 (63) 9.2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64) 9.3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及方法 (65) 9.4环境影响评价 (66) 10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68) 附表: (70) 附图: (70)

渠江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47596811.html, 渠江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作者:刘萍 来源:《房地产导刊》2015年第01期 【摘要】本文根据多年收集的水文资料从降水、径流、泥沙、蒸发在年内及年际间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出渠江流域独特的水文特性。 【关键词】渠江降水;径流;蒸发;泥沙水文特性分析 一、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渠江流域地处四川省东北部,长江二级支流,嘉陵江左岸最大一级支流,位于东经 106°28~108°24、北纬30°26~33°05之间。河口集水面积39200km2,域内支流纵多,呈扇形分布,渠县三汇镇以上分巴河与州河两大支流。 巴河发源于米仓山南麓,属米仓山暴雨区,集水面积19927km2。巴中市三江口以下为巴河主干,以上分南江与恩阳河两大支流。平昌县城纳通江,通江在通江县城以上分大通江与小通江。 州河发源于大巴山南麓,属大巴山暴雨区,集水面积11165km2,宣汉县城以下为州河主干,以上分前、中、后河。 渠江流域总的地势为东北高西南低,以大巴山、米仓山为分水岭,域内最高处海拔2500m 以上,至三汇镇海拔245m,源头多崇山峻岭,山高沟深,坡度较大,至下游浅丘区河道比降逐渐变小。域内植被较好,喀斯特地貌发育,众多峰丛、地下河、槽谷等。河谷深切,山谷高差800~1200m。河道蜿蜒曲折,滩沱相间,水位变化很大,丰、枯流量差值可达近万倍。 二、降水 1、降水特性 渠江流域处于大巴山以南地区,大巴山为四川盆地与汉中盆地的分界山,属褶皱山,它西延即为米仓山。域内气候易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水汽向上输送强劲,又处于盆地北部边缘地带,极易受北方南下冷空气的侵袭而形成强降水过程。因此越是上游的站降雨量越大,为降水高值区,位于后河源头的皮窝站实测最大年降水量为2637.9mm,大通江上游的碧溪站实测最大年降水量2113.7mm,而处于下游的三汇站实测最大年降水量1483.6mm,为本流域降水低值区。各站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050~1600mm之间。流域汛期较长,从3月到10月底、有时甚至到11月中旬都有可能出现强降雨过程,在实测资料中通江及上游大通江1994年11月中旬出现全年最大洪水,当月降水量多站位居第二。

高中地理河流水文特征分析打印版

河流水文特征总体分析 分析要素: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水能蕴藏量、汛期等 1、流量(米3/秒)--------反映水资源的多少 (1)流量的大小 总流量:河流主要补给形式;流域面积的大小 分段流量:上游来水;附近支流汇入情况;其他因素 (2)流量的变化 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季节变化、日变化 2、水位(米)变化 流量的大小----决定于河流的补给类型。分布在润湿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分布在干旱地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 ; 其他因素:人类活动 3、汛期长短及出现的时间 (气候) 4、有无结冰期 影响因素:气温 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凌汛形成的条件 有结冰期;低纬流向高纬;结冰和融冰时期。 凌汛产生的危害—冰坝抬高水位,浮冰冲击河岸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5、水能蕴藏量 河流落差大(解释为什么),水量大(解释为什么) 水量大小取决于流域内降水量(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水系特点;流域面积; 6、含沙量(克/米3) (1)河流总体含沙量大小:下垫面、地形、土质状况、植被状况人类活动 (2)某一河段:流速、人类活动(水利工程) 7、航运价值:流量、地形、经济发展水平等 分析中国各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 1、东北地区河流水文特征(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 水量丰富(流经湿润半湿润区) 汛期较短(有春汛-季节性结雪融水、夏汛-温带季风气候,大气降水) 含沙量少(森林茂密、地势起伏小) 结冰期长(纬度高,位于寒温带、中温带) ,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有凌汛现象 水位变化较小:河流补给多样 航运价值:季节性航运(夏季) 水能资源贫乏(地势落差小) 2、秦岭—淮河以北-辽河、海河、黄河 水量较小:流经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 水位变化大:补给主要是7、8月的降水 汛期较短,季节变较大:降水季节短 含沙量大:河流上、中游植被少,且流经疏松土质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结冰期较短:冬季较短 航运价值低:中、上游地势起伏大,下游地势平坦,但泥沙淤积严重,加之水量小 水能资源:中上游落差大的地方水能资源相对丰富,形成梯级开发 3、秦-淮以南地区河流水文特征 水量丰富:流经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雨季长,流域面积广) 水位变化小:降水的季节长 汛期较长,季节变较小:降水多,且季节长 含沙量小:植被保护较好 结冰期无:冬季气温在0℃以上 航运价值高: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水量大) 水能资源丰富:中上游水能资源较为丰富(水量大、落差大) 4、西南地区河流水文特征 水量丰富:流经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 水位变化小:降水的季节长 汛期较长,季节变较小:降水多,且季节长 含沙量小:植被保护较好 结冰期无:冬季气温在0℃以上 航运价值低:山高谷深,多峡谷 水能资源丰富:落差大,多峡谷,水量丰富 5、西北地区河流(多内流河)水文特征 流量小: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冰川融水补给和山地降水补给) 水位季节变化大: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受气温影响较大,多为季节性河流(冬季断流)或时令河 汛期:短(夏汛) 航运价值和水能价值都较低 流程:不长(蒸发、下渗、灌溉用水多) 例3:松花江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河流,请描述该河流的水文特征。

闽江七里街流域洪水实时预报修正方法研究(可编辑)

闽江七里街流域洪水实时预报修正方法研究 维普资讯 ////0>. . .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卷第期 . . 年月 闽江七里街流域洪水实时预报修正方法研究 胡海英包为民王涛胡宇新。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南 京 ; .湖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长沙 摘要:根据江七里街流域水文实测资料信息,利用新安江三水源模型对该流域实时洪水预报进 行了研究,分别采用自回归模型和自适应洪水修正方法对预报洪水过程进行了实时修正.分析结 果表明,对预报洪水过程进行实时修正,能大大提高预报精度,采用自适应洪水修正方法具有较强 的卖时跟踪系统动态变化的能力,其修正效果优于自回归模型, 关键词:洪水预报; 自回归模型; 自适应实时修正方法; 七里街流域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 . ?;? . ? .;?;;

的实测信息,对预报模型的结构、参数、状态变量、输 洪水预报是一项重要的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其 投资不大,收效显著.准确、及时的预报可以确保合理入向量或预报值进行某种校正,使其更符合客观实 调度与有计划采取分、蓄、疏、排洪等措施;可以及时际,以提高预报精度】. 实时修正技术的研究方法有很多 ,常用的有 采取防洪抢险、避洪疏散等紧急行动,力求使灾害损 误差自回归实时修正算法、递推最小二乘估计算法、 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卡尔曼滤波算法等,这些实时校正方法的共同特点是 益.洪水预报,由于受实际流域影响大,特别是山区性 能实时地处理水文系统最新出现的预报误差,并以此 小流域,洪水陡涨陡落,再加上实时系统众多误差信 作为修正预报模型结构、参数或预报输出值的依据, 息的影响,难以获得高精度的预报结果,需要实时修 正.实时预报修正是指每次预报作出之前,根据当时从而使预报系统迅速适应现时的状况.根据七里街流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程 通讯作者:胡海英一 ,女.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水文水资源.维普资

(工作计划)甘肃省重要河道采砂管理规划编制工作意见

甘肃省重要河道采砂管理规划编制工作意见 甘肃省水利厅 二○壹○年五月

目录 1 任务缘由1 2 规划指导思想及编制原则1 2.1 规划的编制依据1 2.2 规划指导思想1 2.3 编制原则2 3 规划范围及工作分工3 3.1采砂规划范围3 3.2工作分工3 4 规划期及规划任务3 5 主要工作内容4 6 规划编制要求及主要成果9 7 工作进度计划9

1任务缘由 2010年元月13日,水利部组织召开全国江河重要河道采砂管理规划编制工作会议,要求关联流域机构应于规定时间内提交本流域规划正式成果。考虑到流域采砂管理规划编制工作的工作量、时限、管理需求等因素,需要有关省区积极配合开展规划编制工作,且按计划进度要求提交所属河道采砂管理规划成果。 2规划指导思想及编制原则 2.1规划的编制依据 (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采砂收费管理办法》等; (2)技术标准:《河道采砂规划编制规程》(SL423-2008)、《河道演变勘测调查规范》(SL383-2007); 2.2规划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和促进人水和谐的理念,正确处理砂

石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关系;综合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及关联专业规划之间的关系,尊重河道演变及河势发展的自然规律,通过对采砂分区的合理规划、采砂总量的科学分配和规划实施的有效监管,于保障防洪安全、河势稳定、供水安全和满足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实现砂石资源的依法管理、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3编制原则 (1)以维护河道河势稳定,保障防洪、通航、供水和水环境安全为原则,充分考虑防洪安全和通航安全以及沿河涉水工程和设施正常运用的要求,符合各流域或区域综合规划以及防洪、河道整治以及航道整治等专业规划,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2)采砂管理规划编制应当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当前和长远,体现人水和谐、协调发展的治水理念,按照“于保护中利用、于利用中保护”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规划和实施、实施和监管的关系,适度、合理地利用江砂资源。 (3)采砂管理规划编制应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做到各专业规划相互结合,处理好流域内各河流之间、流域上下游、以及各地区之间的关系,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利用河道治理和航道治理中的疏浚弃沙,满足新形势下河道采砂管理的需要。 (4)采砂管理规划编制应坚持总量控制、分年实施的原则,突出规划的宏观性、指导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使采砂规划的成果体现科学性,富于创造性,为河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