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时代的战略管理模式研究

信息时代的战略管理模式研究

信息时代的战略管理模式研究
信息时代的战略管理模式研究

0引言战略管理是关于企业发展方向的管理,它囊括了组织发展的关键[1]。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公司必须做出一系列的决策和行动,其中包括选择公司目标,确定所要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设计和形成相应的竞争策略,选择适当的业务范围,设计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等。这些决策和行动会深刻影响到一个企业的成功和失败。但是,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又是复杂而多变的。原因就在于信息的掌握不够,很多决策依赖于决策者的个人性格和其自身的预见力。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鬼谷子》符言第十二就提到:“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

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2]。”在信息封闭的古代,这仅仅是一个梦想。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从互联网资源中、企业公开报表中、社会各组织的公共数据库中、各类媒体中,都能得到一系列大量的信息。近年来,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3](CODATA,成立于1966年,是国际科学联合会建立的一个跨学科的科学委员会,其宗旨是提高科技数据的质量,推动对科技数据的编辑、评价和传播)、开放运动[4]及OA[5](openaccess,即开放存取,是近年来学术信息共享的自由理念和出版机制。这一新的模式使科学知识的传播更加趋于人性化、便利化,缩小了贫富之间人为的差距,实现人类信息资源共享的美梦)等组织及运动的促进,信息的获取广度、深度、及时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提

高,这必将引起战略管理的改进。如何综合利用这些资源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已经成为企业的新一代核心能力。本文着眼于企业如何在信息时代提升战略管理能力,探讨企业如何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战略管理中去,从而帮助企业获取和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1传统战略管理模型存在的问题分析

1.1传统战略管理基本模式

战略管理思想最早起源于古代军事战略。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真正受到重视始于20世纪60年代。钱德勒(AlfredChandler)1962年出版了《战略与结构》一书,标志着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兴起[6]。此后,战略管理领域逐渐形成了多种学派,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以波特(Porter)为代表的环境学派(亦称定位学派)和以巴尼(Barney)为代表的资源基础学派[7-8]。尽管这些战略管理学派的理论出发点各不相同,但也存在许多共性。他们大都将战略管理过程划分为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三个阶段,而且战略制定和战略分析大多采用通用的模型和工具。

战略制定包括战略分析和战略选择两个方面。战略分析模型以投资组合矩阵和产品生命周期最为常用。投资组合矩阵将公司业务分为现金牛、明星、瘦狗和问题业务,以此帮助公司比较和选择投资组合中的不同业务或不同产品。产品生命周期工具用以确定公司业务所处的阶段是增长、成熟还是衰退时期。这些分析工具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企业进行市场需求信息分析。此后,波特提出了“价值链”

收稿日期:2007-05-27

第一作者简介:鹿盟(1975-),男,山东高密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战略管理。

信息时代的战略管理模式研究

鹿

盟,李兴森,申爱华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北京100043)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环境的变化,使企业战略管理面临准确性和及时性的挑战。共享数据和数据挖掘技术为企业战略管理带来了新手段。提出信息时代的战略制定、实施和评价模型,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指导企业及时获得动态信息,在战略制定中获得广泛的信息和知识支持,在战略实施和评价中动态调整战略,并不断积累知识。关键词:信息时代;战略管理;企业环境;数据挖掘;知识管理中图分类号:C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41(2007)11-0105-06

理论和“五力模型”,成为行业分析的有效工具[7]。价值链框架描述了企业经营过程的不同阶段和环节,并分析了公司框架中的关键要素和增值点。五种力量(行业竞争者、供应商、顾客、替代品和潜在进入者)模型为公司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的行业分析清单。在此基础上,波特还提出了两种基本的业务层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

战略实施方面,钱德勒首先解释了战略实施的过程,即公司结构随战略而变化,因此,战略直接导致结构的调整[6]。明茨伯格总结出了5种组织类型:简单结构、机械科层结构、多部门结构、专业科层结构和团队式结构[9]。在此基础上,麦肯锡公司提出了战略实施的7S模型,认为战略实施包括7个关键要素,分别是共同原景(SharedVi-sion)、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文化(Style)、技能(Skill)、员工(Stuff)和系统(System)[10]。

战略评价和战略控制是公司对战略实施及其效果的控制手段。战略控制主要依靠基于财务绩效考核和过程控制形成的评价框架。平衡计分卡(BSC)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战略评价和控制的效率。平衡计分卡将公司战略化为一套全面的指标,这些指标为战略衡量和管理系统提供了架构,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4个方面评价和控制公司的成长[11]。

1.2传统战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以上理论和模型在较长的时期内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其中主观因素占较大比重,所依据的客观信息不足,使模型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显得力不从心。国内某著名大企业根据战略分析,收购了国外一家电器生产企业,计划通过实施跨国并购战略,以该国企业的品牌打开欧洲市场。然而,理想跟现实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收购的生产线一直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国外评论家认为,被收购公司的社会形象是一个保守的、不断破产转卖的私人企业,还不如直接用其中国的品牌更有效。该收购被评论家称为“高度近视”。后来在网上发现该品牌早就被看作落后产品的代名词了。

其次,信息时代的企业环境瞬息万变,传统的战略管理模式决策时间长,对变化的捕捉能力差,难以抓住转瞬即逝的历史性机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现在的竞争由“大鱼吃小鱼”变为“快鱼吃慢鱼”。如何使战略决策和实施更加快速、准确,易于捕捉机会和避免危险,成为信息时代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另外,传统的战略管理主要依赖定性分析,信息、知识利用率低,依赖大量数据进行定量决策的能力不足。战略管理过程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问题[12],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以及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出发,提出用综合集成思想来解决企业决策问题[13],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战略管理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系统。下面阐述信息时代的战略管理模型构想。

1.3网络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数据挖掘在生物、金融、保险、零售等行业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14-17],成为信息时代的关键技术之一。美国的许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将其数据库改造为数据仓库(DataWarehouse)。数据挖掘(DataMining)是一种数学模型、人——

—机系统和管理科学相结合的新的信息技术方法。这种方法利用关联(association)、分类(classification)、聚集(clustering)、预测(prediction)、相随模式(Sequentialpatterns)和时间序列(similartimesequences)等手段从数据中挖掘和产生新的知识,这些新的知识可以被公司用来制定有效的商业战略去吸引新的顾客和维持已有的顾客等。在美国和西方国家,数据挖掘作为知识开发和创新的高科技正在迅速和广泛地推动着各类风险分析、企业评估、医疗诊断决策和市场开发等众多的社会数据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以美国第一数据公司(FDC)为首的金融信息技术公司率先将数据挖掘技术用于商业银行或信贷公司的数据分析,以确定信誉不好或有潜在信誉风险的客户,规避信贷风险。数据挖掘作为高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正在显现其巨大的商业价值[18]。另一方面,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媒介,不仅改变了以往的新闻和信息传播格局,而且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网络的交互性特征为网络传播新闻、进行舆论监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得普通受众拥有了话语权,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发表关于社会事务、公司行为、新产品体验的意见与建议,网络正在成为民意表达和商业资讯展示的重要场所。网络新闻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

的“第四媒体”。在一些商业问题、事件、案件的解决过程中,互联网传播在其中的推动作用显然是不应低估的。2007年1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37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0.5%,北京市网民普及率已经超过30%。与2006年同期相比,中国网民人数增加了2600万人,是历年来网民增长最多的一年,增长率为23.4%,对比2005年及2006年18.2%和18.1%的增长率,2007年网民增长率出现回升。自1994年中国全功能联入国际互联网,在10多年的时间里,每十人中就有一人是网民。报告显示,10%的网民普及率将是互联网发展的高速拐点,突破10%之后,中国互联网将迎来更快速的增长期。报告同时显示,我国域名总数显著增加,其中,CN域名总数超过180万,我国域名总量达到4109020个,半年增长116万,平均每月净增20万个。CN域名总数与2005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达到64.4%,在全球国家顶级域名的排名上升到第四位。报告结果显示,截至2006年底,全国网页数和网页字节总数分别为44.7亿个和122306GB,与2006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86.3%和81.7%。另外网站数、IP地址等也迅速增长,分别达到84.3万和9800万。从域名、网站数、IP地址、网页数等增长情况来看,我国互联网资源得到了全面提升[19]。外国专家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也非常看好。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年会上,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阿萨德?贾马尔在“互联网在中国的未来”分会演讲时透露,中国互联网将以每年百分之十六的速度增长,至2010年,中国互联网用户将达到2.3亿[20]。如此巨大的互联网资源中包含了用于企业决策的大量信息,关键是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为战略管理服务。

2信息时代的战略管理模型设计

信息时代的战略模型由战略选取、战略实施与战略评价三部分组成。该模型将充分利用各类信息进行决策、监控和动态调整战略的执行。

2.1战略选取模型

信息时代的战略选取模型首先在传统战略分析的基础上,构造能够有效支持战略的企业内部知识库,知识库中存储多方面的知识,包括外部环境知识、竞争对手知识、企业内部知识以及各类环境变化的动态知识等,通过知识平台,全面、深入、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了解企业自身的特长、弱点,执行力、反应力等,达到“知己”。然后以企业内部知识库为基础,以各种网络信息和公共知识库等外部数据为依据,充分利用数据挖掘和文本挖掘、web挖掘等技术支持战略决策,以战略的制定为最终目标(如图1所示)。

图1战略选取模型

知识的获取建立在一系列现代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尤其是以数理统计、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据挖掘和文本挖掘的研究基础之上。通过在Web上实时搜集整理的社会新闻、政治事件、行业信息,经过数据的清洗、整理并进行文本挖掘是获得环境知识的主要途径。竞争对手的知识可以通过分析行业数据库、竞争对手的财务信息以及市场反应的文本信息得到。同时,对企业内部环境和业务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分析企业内部非结构化数据例如企业执行力、企业经营业绩以及人员管理的情况,结合信息系统进行数据挖掘从而得到企业内部知识。以环境知识、竞争知识和内部知识为主搭建的企业信息知识平台充分发挥决策支持作用,结合信息的历史资料按时间序列的分析,供应链上下游的信息整合分析,以及对决策影响不同角度的分析,甚至计算机模拟仿真,制定企业发展战略。

另外,在知识库中建立信息自动处理并提示的机制,及时提醒最高决策层的信息变化情况,帮助决策者抓住转瞬即逝的历史性机会。

战略制定和选取并非一成不变。以业务信息系统为支撑的企业动态知识模块通过对企业经营信息的动态反

馈进而及时更新,一方面经过工作流驱动引擎影响业务信息系统,从而构成动态信息的闭环管理,另一方面又影响企业战略进而对已存在的战略进行动态调整,最终达到企业战略管理的动态平衡。

2.2战略实施模型

战略制定和选取之后是战略的实施,战略实施过程中同样会产生各类信息,并形成各种知识,这些知识通过知识管理平台的整合又会检验战略选取的正确性、有效性,并影响到战略的实施效果,促使战略模型根据实施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从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作用(见图2)。

图2战略实施模型

通过战略实施过程与知识平台的交互作用,企业战略得到层层分解,形成了企业各部门的行动指南。战略的成功执行与否经由企业员工业务操作与及时的反馈梳理形成评价知识。部门执行情况及时通过业务信息系统存储到数据库,通过挖掘战略执行的业绩,形成企业的绩效知识;同时对企业业绩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人脑知识的处理,得到操作知识,通过对MIS系统直接的数据挖掘得到战略影响知识。加上环境知识,共同形成了知识管理平台,形成员工自我学习成长的环境,技能的提升促使了战略执行能力的提高,在实施过程中收集的反馈信息和经验知识又可以作为企业下一轮战略调整的依据。2.3战略评价模型

作为战略管理模型的主要组成部分,战略评价模型是战略制定模型和战略实施模型的总结和延伸。经过实施过程,企业积累了战略实施前后的大量文件、报告。对比战略实施前后的效果,可以得到战略实施对企业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既有正效应,有可能存在负效应,需要企业及时总结战略执行成功和失败的影响及其原因。由于企业员工处在企业战略实施的第一线,员工的反馈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改进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件、资料等文本信息通过文本挖掘过程,与数据库中发现的新知识和战略实施过程中知识管理平台得到的知识一起,共同沉淀到企业的知识平台中去,为企业的下一步战略的制定提供支持(见图3)。

图3战略评价模型

三个模型之间相互联系,以知识平台为核心,形成一个信息互通、动态预警、持续改进的战略管理机制。它使决策者从更广泛的全局来分析问题,选取战略并以自动反馈、自我适应的方式执行战略。

3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信息环境变化和传统战略管理模型的分析,本文认为,单纯用传统的战略管理模型已经不能完全适合企业的需要。随着网络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战略管理模型。该模型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使企业在决策时有更广范围的信息支持,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可以及时动态调整战略,在战略评价过程中积累知识、经验,为后续的战略选取服务。

目前是由人工分别利用网络搜索技术收集资料和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提供初步结果供企业高层参考。如何把这二种技术有机结合,并实现自动预警和提醒功能,将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Rumelt.R.P.,Schendel.D.,Teece.D.J..StrategicMan-agementandEconomics[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

1991(12):5-29

[2]潘承烈,虞祖尧等.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之今用[M],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1.8:200-216

[3]http://www.codata.org[EB]

[4]RalfSchimmer,TheMovementforOpenAccess:Fundamen-talforInternationalResearchoftheFuture,http://www.co-dataweb.org

[5]任胜利.开放存取(OpenAccess):现状与展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2)

[6]A.D.钱德勒.战略与结构[M].昆明:云南出版社,2002[7]Porter,M.E.CompetitiveAdvantage[M].FreePress,NewYork,1985

[8]Barney.J..FirmResourcesandSustainedCompetitiveAdvan-tage[J].JournalofManagement,1991(17):99-120

[9]HenryMintzberg,BruceAhlstrand,JosephLampel.StrategySafari:AGuidedTourThoughtheWildsofStrategicMan-agement[M].ChinaMachinePress,2001

[10]JohnKay,FoundationsofCorporateSuccess[M].OxfordUn-iversityPress,1993

[11]RobertS.K,DavidP.Norton,TheBalancedScoreard:Trans-latingStrategyintoAction[M].HarvardBusinessPress,

1996

[12]顾基发,唐锡晋.综合集成与知识科学[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10):2-7

[13]王丹力,韩永生,戴汝为.用综合集成方法解决企业决策问题[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3):31-36

[14]J.Han,K.Micheline,DataMining:ConceptsandTechni-ques[M].2ndedition,MorganKaufmann,ISBN1558609016,

2006:454-459

[15]HillolKargupta,Byung-HoonPark,SwetaPittie,LeiLiu,DeepaliKushraj,KakaliSarkarContributedarticlesonon-

line,interactive,andanytimedatamining:MobiMine:mo-nitoringthestockmarketfromaPDA[C].ACMSIGKDD

ExplorationsNewsletter,Volume3Issue2,ACMPress,

January2002:37-46

[16]YongqiangChen,LeifangHu,Studyondataminingappli-cationinCRMsystembasedoninsurancetrade[C].Proce-

edingsofthe7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lectronic

commerceICEC'05ACMPress,August2005:839-841[17]LarryT.H.Yu,Fu-laiChung,StephenC.F.Chan,Si-monM.C.Yuen,Usingemergingpatternbasedprojected

clusteringandgeneexpressiondataforcancerdetection

[C].ProceedingsofthesecondconferenceonAsia-Pacific

bioinformatics-Volume29CRPIT'04,AustralianCom-

puterSociety,Inc,January2004:75-84

[18]Y.Shi,M.Wise,M.LuoandY.Lin,Dataminingincreditcardportfoliomanagement:amultiplecriteriadecision

makingapproach[C].In:M.KoksalanandS.Zionts(Eds.),MultipleCriteriaDecisionMakingintheNewMillennium,Springer,Berlin.2001:427-436

[19]http://www.cnnic.cn/html/Dir/2007/01/22/4395.htm[EB][20]http://news.xinhuanet.com/it/2006-04/25/content_4471288.htm[EB]

(责任编辑殷得民)

AResearchontheStrategyManagementModeinInformationAge

LUMeng,LIXingsen,SHENAihua

(SchoolofManagement,MSCAS,Beijing100043)

Abstract:Thecorporatestrategyisfacingthechallengeofaccuracyandtimelinessforthedevelopmentofinformationtechnologyandchangesinthebusinessenvironment.Sharinginformationanddataminingtechnologyhasbroughtnewmanagementtoolstobusinessstrategy.Thispaperpresentsthemodelsofstrategyformulation,strategyimplementationandstrategyevaluationininformationage.Thispaperputforwardthebasictheoryofhowtoaccessdynamicinforma-tionintheprocessofstrategyformulation,andhowtoadjuststrategycorrectlyintheprocessofstrategyimplementa-tionandstrategyevaluation.

Keywords:informationagerstrategymanagementrcorporateenvironmentrdataminingrknowledgemanagement

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各大单位管理工作的重点,人力资源是一种新鲜的力量。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仍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因此,受到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对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人才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如今,人力资源的竞争程度较高,对于资源的配置以及管理工作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建立健全高效的用人体制,发挥企业员工的潜在能力。努力为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还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的现状和实际的特点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高效性。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 1.人才聘用的任意性 在实际的人才聘用工作中,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的主要方式就是采用科学的聘用方式,但是,在实际的人才聘用工作中,聘用机制和聘用办法体现出较高的随意性,具体来

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力聘用规划。企业在做招聘工作时,很少会对招聘的内容以及规划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采取招聘的措施,主要是由于单位人力资源短缺,为了填补人力资源的空缺,往往对应聘人员的素质以及工作技能等方面的考察程度不够,出现专业人员缺乏、聘用机制不合理的现象。 第二,招聘渠道比较单一。在招聘的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报纸以及网络上的相关网站进行招聘,或者是到各大高校中参加招聘会。但是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对企业内部人员产生了忽略性。这样不仅提升了招聘的相关成本,同时还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现象。 第三,甄选次数较少。通常情况下,企业为了节省时间往往采用的是笔试和面试两个过程,如果应聘人员的分数合格就可以直接到单位来工作。但是,通过这两个环节根本无法从本质上了解到应聘人员的内在能力。 2.人才培训不科学 在企业中,采用人才培训的方式主要是为了对企业内部的人才进行鼓励,通过培训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但是,现如今,在多数的企业中,很少会对人才培训的问题进行重视,管理者往往将这一工作看成是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过程。因此,职工的视野和思维只是局限于工作岗位上,很少对其外部的变化进行思考和重视。即使

新形势下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探讨

新形势下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探讨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也在不断的进行更新和完善,从而较好的满足档案信息越来越繁重的要求,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已经不能较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管理的工作需要,需要对其进行数字化的升级改造,从而形成了城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的建设需要。文章通过对建设城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的意义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对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的一些见解。 标签: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 引言 城建档案作为现代社会城市规划及其建设的重要支撑,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对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现代社会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城建档案信息也在不断的增加,而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也承受着较大的考验,因此,在传统的城建档案管理中,要不断的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在管理当中不断融入先进的技术进行有效支撑,从而推动城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的建设,促进城建档案管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俱进和完善,从而使其在服务效率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1 城建档管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所知道的传统的城建管理主要是利用人工管理的手段和纸质档案的方式来进行日常的档案信息的处理,因纸质档案所占用的空间也比较大,而在档案的信息上也只是建立了一些档案的分类目录,其进行查看还需要进行人工操作,从而导致查看的速度过慢、效率过低等问题的发生。还有就是在档案的存储上也比较的零散,使其信息智能通过人工的手段进行调阅和调整,传统的纸质档案在进行查阅的过程中也容易遭受损坏,而其中特别是那些时间比较长的档案资料更容易遭受认为的损坏,在自然灾害中一旦发生水灾或者火灾的情况下,其将会遭受较严重的损失。城建档案在信息的整理分析中缺乏意思能够的完整性和系统化的运作模式,而其在广义上来讲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其在调阅的空间上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们智能在档案存放的地方进行查阅,不能够进行远程的查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实现资源上的共享,更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交换运用。而其中的一些信息资源海存在着重复保存的现象,这也在储存空间的利用上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因此,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建档案管理的发展以及服务效率的提升。 2 城建档管数字化的意义表现 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锁着现代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对城建方案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其更好的满足城市化的发展。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城建档案管理的服务效率,而且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存进城建档案管理的创新转型。而从城建档案管理的具体工作中来看,档

战略预算管理模式

战略预算管理模式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战略预算管理模式一、传统全面预算体系的局限性 1911 年,美国工人出身的泰罗( F . Taylor , 1856--1915 )发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标志着管理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 科学管理(又称“泰罗制”)的诞生。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主要方法是标准化(制定合理的日工作量,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在标准化的工作环境中操作)以及采用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即制定合理的工作定额,实行差别计件制,完成任务正常报酬、未达到标准低酬、超标准高酬)。科学管理一经产生,迅速在美国许多企业得到广泛应用。为配合科学管理的应用,标准成本 ( standard cost )、预算控制( budget control )、差异分析( variance analysis )等专门方法于是引进到成本会计体系之中。 1922 年着名学者麦金西的《预算控制》一书问世,该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实行科学的预算控制方面的问题。在1922 年美国全国成本会计师协会第三次会议上,还以《预算的编制和使用》为专题展开研究,这次会议的研究成果不仅把对有关“预算控制”方面的内容引向深入,而且掀起了 1923 年至 1929 年全美会计师与工程师协同研究预算控制问题的高潮。这些表明,预算作为一种管理方法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已经产生。“实际上到 1925 年,所有管理会计实践已经得到了发展:为人工、材料和制造费用设置了成本帐户;为现金、收入和资本编制了预算;弹性预算;销售预测,标准成本,差异分析,转移价格和部门业绩的评价,这些实践已经展示企业发展的复杂性和管理人员对信息的需求。”美国着名的管理会计学家罗伯特· S. 卡谱兰在其名着《管理会计的兴衰》中的这句话就是当时预算管理实践以及其他管理会计实践的概括总结。但是,应当指出,由于当时企业环境相对稳定,市场基本处于卖方市场,企业之间竞争不激烈,所以预算的职能主要是控制,故当时将预算这种管理方法称为“ 预算控制( budget control )”。

企业新管理模式分析

企业新管理模式分析 一、引言管理与人类几乎同时产生,它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共同劳动和集体协作。作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管理也是生产力,特别是在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网络经济、知识经济作用凸显的年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企业经营环境不同,管理的作用也迥然不同。自20世纪以来,有三种因素对企业的经营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其一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新经济特性的形成;其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显现;其三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经济的出现。在这三种因素的作用下,企业外部环境日趋开放,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加强管理,应对新经济环境下的激烈竞争,这既向我国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为企业提供了实现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本文将对这三种因素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研究。二、企业管理面临知识管理的挑战世界经济的发展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发展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也日益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的变化将对企业管理产生巨大影响,从而推动着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1.知识经济将使企业的管理基础向知识资本转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形态的转换,企业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制度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迄今为止,企业管理经历了以经验管理为特征的第一代管理、以科学管理为特征的第二代管理、以行为管理为特征的第三代管理、以现代管理为特征的第四代管理和以知识管理为特征的第五代管理(知识管

理咨询公司的认为知识管理包括强调技术重要性的第一代知识管理和更多考虑人力资源和过程主动性的第二代知识管理。)企业知识管理就是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分析企业知识的存在形态和运行规律,以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提高其他资源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枢纽,以实现各种类型资本同时增值的管理思想、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就一个企业而言,知识有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两种形态,企业可以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建立公司外部知识网络和企业内部网络,以建立递增收益网络;并通过设立知识仓库、建立专家系统、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和建立知识联盟,有效地管理、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知识资源,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提高其竞争力。由于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的,知识在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方面所起的作用正在成为企业最为关注的,也是决定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从而对企业知识资源的管理即知识管理已上升为企业管理新的重心。而知识管理是以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化为基础,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干,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2.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知识经济发展的主导要素是人才,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企业管理创新,使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把人当作一种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发掘、科学地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大使命。这些变化表明:知识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是企业管理的新理念,

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模式转变

Management 经管空间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f7603468.html, 2012年6月 079 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模式转变研究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鹰潭分校 刘娟 摘 要:企业管理模式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成为了当前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更是管理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旨在剖析企业当前管理模式现状,构建适应时代背景,适合企业发展的完善的企业管理模式,以解决企业经营现存问题,指导实践工作。企业项目管理作为当下众多企业发展的生存之道,通过提高企业的项目管理整体能力、控制成本、提高效率等科学有效的方式,实现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推进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本文将视角触及项目管理这一核心概念,展开对于企业管理模式创新转变的再探讨。关键词:项目管理 企业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6(c)-079-02当今世界,多变的商业环境中涵盖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企业需要根据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对自身进行调整,任何固有的常规管理模式必将被不断创新的管理模式所取代,不断强化的管理创新也必将成为现时代企业管理的主旋律。企业资源的重新组织、工作流程的重新设定、风险管理的不断加强,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表明变革企业管理方式必将成为企业适者生存的基本出路,项目管理具有实践性和理论性成功结合的有效管理方式。 1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现状剖析 1.1 企业管理模式的概念 企业管理模式是指企业在实践管理工作中,根据企业价值观,组织和控制员工的一种管理手段和方式,将企业管理系统化指导手法和控制方式进行有机综合。它通过将企业的各项资源,例如:人、财、物、信息等,以高质量低成本的快速转换方式,形成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也就是说,管理者实现低成本的效益最大化,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 企业管理模式的内容,也需要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展开分析。从广义上讲,企业管理模式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其中,软件部分包括企业发展目标,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价值观等等。而硬件方面则指的是技术设备、规章制度、组织机构框架等等;企业管理模式的狭义层面主要指“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决策和领导体制,管理技术、管理体制和规章”四部分。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管理模式是从狭义概念上来理解的。1.2 当代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 当前社会是多变化且多元化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也呈现多极化的走势,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包括经营也都不再是单一的,企业经营的产品和营销覆盖的地区都必将朝着国际化的路线发展。而针对企业内部来讲,企业内部员工需求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都是多元和立体的。正因为企业处于这样一种动态的、复杂多变的发展背景中,企业必须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适应和面对社会的飞速变化,战略性管理显得十分重要。与此同时,当代管理模式应强调文化渗透和管理,将员工视为“文化人”努力营造文化氛围,以此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并强调团队协作的力量,将个人融入团队中提升和进步团队化,学习型都是当代企业管理亟待突出的重点。 2 浅析企业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企业项目管理是指运用项目管理的思想,在整个企业范围内 的项目的基础上,以项目管理的方式来计划和控制公司各项资源,即已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管理方式。企业项目管理中涵盖着企业的各项日常管理,是将多项目管理和企业战略方向融合在一起的,是一种具有指向性的,针对目标和成果设定的系统的管理方法。其重点是以项目管理为基点的一种组织管理体系,实现的是一种面向职能向对象的转变。 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中,项目管理已经实现了对各种经营活动的项目化管理的探索,比如工程、新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都按照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工作,形成一整套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在具体的企业管理过程中,项目针对的是一个被计划解决的问题,可以分解成不同的下属任务,有开始有结束,也就是在预先设定的期限和允许的预算范围内需要完成的既定目标,这是一项团队的协作组织活动。按照这种项目化的管理方式,企业中的各种部门间的管理活动都可以进行具备目标、进度、预算的项目,实现的是一种公司战略的再分解。 在当下,项目管理已经显示出了极强的生命力和卓越的管理优势,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必将成为未来长期组织管理的长远走向。由此,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模式应运而生,将人的因素、柔性、变革放在较高的位置,这样一种模式和企业必将成为一种主流的组织形态和方式。 3 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理念——项目管理 3.1 分析项目管理与传统的企业管理的技术优势 第一,传统的运营管理范围相对固定,每一次项目管理过程的起始都必须符合特定的需要,但项目管理则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由于项目管理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和起始点,可以根据需要的不断变化而随时撤销和更新,面对多样的市场需求时,原有组织结构对他的束缚相对较小,消费者的特定需要能够实现更好的满足。 第二,项目管理中的每个项目都预先设定有清晰的目标,及时应对不同的可变因素,也会使大家目标一致,通过明确的分工随时监控项目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些都大大提升了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的可操控性。 第三,项目管理中包括风险管理,它可以降低项目中不确定因素的干扰,降低项目风险。同时,项目管理中较强的进度控制机制,存在对于潜在风险的敏锐感知,具有较强的灵敏性,便于管理人员第一时间化解风险。 3.2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考 作者简介:刘娟(1970-),江西贵溪县人,本科,讲师,主要从事企业 管理研究。

新形势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升

在经济大势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未来一个时期内人力资源管理注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如何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是摆在所有人力资源管理者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形势 下面的很多问题已经不是新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2012年都表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一)劳动力供给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近几年春节过后,用工荒在东南沿海地区都如期上演,这已经不算做什么新闻。但随着2011年4月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发布,可以发现,我国劳动力供给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而从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形中可以更直观地看到:老龄化社会正在急速到来,而今后的劳动力供给数量将快速减少。 因此,可以预见,季节性用工荒将逐步加剧,并将转化为常态性的、结构性短缺;劳动力短缺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展到各行业和部门;企业员工年龄结构将逐步改变,不仅80、90后员工比重增加,老龄员工所占比重也将扩大;而可以肯定的是,企业招聘难度将进一步提高。 (二)人工成本持续上涨 多年来,人工成本一直上涨,在未来这一趋势将得到持续,而可以肯定的是其速度还将加快。以北京市为例,社会平均工资、最低工资分别从2006年的3008元/月、640元/月上升到2011年的4495元/月和1160元/月,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37%、12.63%. 在2012年2月发布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显示,十一五期间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率为12.5%,而该规划进一步提出十二五期间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率将大于13%.即使按照上述13%的比例低限计算,截至2015年十二五结束时,最低工资将上涨到目前的1.84倍。而如果再考虑到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变化,人工成本上升幅度将更大。 (三)劳动政策法规继续加强 以2007年6月《劳动合同法》颁布为标志,我国劳动立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2011年以来,我国劳动政策法规规制加强则表现出一些新特点: 一是各地劳动争议群体事件增多,推动劳动集体协商进程加快,工会作用得到加强。一方面沃尔玛等大型外企均建立工会、广东南海本田事件等标志性事件使集体协商得到广泛关注;另一方面,中华全国总工会2011年1月出台了《2011一2013年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工作规划》和《2011-2013年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规划》,前者提出“全国企业法人建会率达到90%以上”,后者进一步提出“到2013年底已建工会组织的企业80%以上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价值管理-王家荣价值链战略管理模式研究 精品

价值链战略管理模式研究 在变革的时代,企业面临着种种挑战,这势必导致管理思想的变迁。目前,理论界对这一变化一致的看法体现在4个方面:由过程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由内向管理向外向管理转变;由产品市场管理向价值管理转变;由行为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毫无疑问,企业战略管理将是这场变革的中心,它将引发许多新动向,对这一趋势能作出前瞻性把握的企业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鉴于此,笔者试图对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以价值链为分析工具旨在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管理模式——价值链管理进行“新”视角研究,以确立其在提升企业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核心地位。 一、价值链管理及价值链管理的传统观念与误区 价值链管理就是对价值链的管理,即对企业各项战略活动本身及其之间物流和信息流等进行的计划、协调和控制。为此,探讨价值链管理就须界定价值链的科学内涵。 1.价值链的内涵 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价值链表示出来。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和它所从事的单个活动的方式反映了其历史、战略、推行战略的途径以及这些活动的根本效益。为了加深对价值链的理解和认识,现作以下几点说明:(1)价值链分析的基础是价值,而不是成本。(2)价值链是由各种价值活动构成的,即由基本增值活动和辅助性增值活动构成。(3)企业的价值链体现在价值系统的更广泛的一连串活动之中(见图1)。(4)一条基本价值链可以进行再分解,如作为基本增值活动的市场销售就可再分为营销管理、广告、销售队伍管理、销售业务、技术文献、促销等活动。(5)价值链的各环节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6)在同一产业中,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价值链,对于同一个企业而言,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会有不同的价值链。正确地理解价值链的内涵是进行价值链管理的有效基础。进行价值链管理就要摒弃关于价值链管理的传统观念与误区。 图1价值系统 2.价值链管理的传统观念与误区 传统价值链管理在观念上存在许多不足和误区,导致实际中价值链管理水平低,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现为:

全新企业管理模式与旧模式的区别

全新企业管理模式与旧模式的区别 发表时间:2018-11-26T16:09:26.69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中作者:赵亮 [导读]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指的是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妥善处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企业、社会与环境的共同发展。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日益加快,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随之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与以往的企业管理模式相比 (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指的是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妥善处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企业、社会与环境的共同发展。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日益加快,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随之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与以往的企业管理模式相比,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具有更加鲜明的优势:管理内容的全面性、管理定位的全局性、管理体系的融合性以及管理范围的覆盖性等。这一模式的应用,将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更加和谐。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模式;意义 1 引言 企业既是社会成员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发展的脚步加快,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使得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竞争压力日益上升。以往的企业管理模式是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做为主要的生产目的,在这种模式的指导下,企业的责任意识越来越淡薄,在发展的过程中忽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这既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降低了公众对企业的认可程度。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这一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将有效弥补传统模式的不足,提高企业的责任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全新企业管理模式与旧模式的区别 2.1 企业本质改革 2.1.1 在过去的企业发展中,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是企业生产的主要目的,忽视社会责任的承担,因此出现了许多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企业与公众矛盾等等,这既破坏了社会环境,也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在这背景下,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这一新型管理模式开始崭露头角,并得到公众、企业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全面社会责任模式下,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重新塑造企业的发展价值观,摆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这一传统模式的束缚,将目光投向发展的持续性、和谐性,将重心放在服务社会、承担责任方面,在提升企业利益的同时也保证了人民公众的利益。 2.1.2 为了与价值观的重塑相配合,企业发展的战略也需重订。以往的发展战略并不利于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活动的开展,企业需将自身重新置于社会责任管理中,调整发展战略,将保护环境、服务社会等因素纳入发展的考虑重点,积极响应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号召,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2.1.3 完善有效的责任组织管理体系能够推动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能够对企业责任意识进行及时的管理与监督。在不同国家,责任组织管理体系也不尽相同,日本的企业以总经理直接管理体系为主,而欧美多数企业以董事会直接监管的体系为主,这些管理体系对我国企业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责任组织管理体系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但也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发展策略、企业的自身需求,综合分析不同责任组织管理体系的优缺点,以便选择出适合自身的企业管理体系。 2.2 企业员工参与 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仅依靠管理层的努力是不够的。企业各个部门、各岗位的员工都需要参与其中,积极履行全面社会责任的要求,并将其付诸行动,这样,从领导阶层到普通员工都能够对社会责任管理的意义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同时,企业还应该将实现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理念传递给企业利益的相关方,相互携手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共同推动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建立与普及。 2.2.1 领导重视。作为企业的核心阶层,上级领导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工作重心和发展战略,因此更要意识到社会责任管理模式的意义和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这一模式的建立。并且,上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也是有效推动企业员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动力。为此,领导阶级应该树立长远的眼光,重视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公开向社会承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推进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建立。并且领导阶层应该以身示范、言行一致,切实成为基层员工践行社会责任的模范,成为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榜样。 2.2.2 员工了解。基层员工是一个企业的根本,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这些员工的参与。因此,建立全面的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必须加强对基层员工责任意识的培养,转变企业员工的思维模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可以通过上级领导带头、加强内外部交流、实施全面培训等方式来帮助全员树立长远利益观、系统思考观、环境保护意识等,强化全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在社会责任识的指引下,员工才能更好的将社会责任服务作为工作的重心。 2.2.3 提高社会责任能力。领导阶层的重视、基层员工的了解,更加确定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意义和重要性,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企业的发展有了正确的方向。与此同时,只有具备了履行责任的能力,才能将履行责任的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因此,提高企业全员的社会责任能力也是必不可少。在社会责任意识的指导下,履行社会责任能力的提高能够充分激发全员工作的积极性。 2.3 产品质量体现社会责任。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除了掌握最新的技术外,产品的质量也是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一个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关系到企业的生命力,直接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2.3.1 企业产品原料的选择。产品原料的选择是影响产品质量的直接因素,好的材料能够使产品的质量得到提高。产品原料采购的这一环节,必须得到企业的重视与监督,在采购过程中,不能仅将采购的成本作为唯一关注的重点,而是应该将质量放在第一位,将是否能够对环境,对社会起到积极作用纳入重点考虑之中,充分体现企业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思想。 2.3.2 产品结构。企业生产产品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因此,在产品的结构设计方面,企业技术人员应当将眼光投向社会群众,切实了解社会群众对产品的需求,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设计出优质量的产品满足社会群众的要求,既能够实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浅析企业的三大基本管理模式

浅析企业的三大基本管理模式 一、基本管理模式的认知 谈到管理模式,有太多种。个人认为,业务(商业)模式、运营模式和组织模式是企业管理的三大基本模式也是必要模式。 业务模式要回答以何种方式、为客户创造何种价值的问题,是企业盈利的前提;运营模式要回答如何为客户提供价值并在过程中获取自身收益的问题,是企业盈利的能力保障;组织模式要回答如何为以上两种模式提供健康、活力的

组织保障的问题,是企业基业常青的根本,也是判断一个企业能否长久的唯一标准。 运营模式是为业务模式服务的,判断一个企业的运营模式好坏是基于企业的业务模式,而不能孤立的来看。业务模式和运营模式的持续进化,则取决于一个健康并充满活力的组织发展。 这三种基本模式是有着严密的逻辑存在,一个成功的企业离不开它们的逻辑设计和协作共生;同时,这三种模式也是构成企业管理生态的基本要素。名企乱评:华为、海尔与阿里简评. 华为: 业务模式:通过技术为客户创造价值。 运营模式:略(IPD、ISC等)。

组织模式:金字塔形 简评:华为的业务模式与运营模式结合紧密、相当成功,正是其运营模式创造了伟大的华为,并为美国所关注,不累述。组织模式目前也很成功,但弊端已在逐步显现;健康与活力都有问题,主要体现在组织僵化、官僚腐败等方面,显著特征是组织活力和进化能力在降低。如果华为的组织模式不进行调整,其真正的寒冬是组织寒冬,这种寒冬会消灭一切。 海尔: 业务模式:通过平台为客户创造价值。 运营模式:略(人单合一等)。 组织模式:倒金字塔形 简评:海尔的业务模式与运营模式也是可圈可点,与华为各有千秋,所以转型能成功,不累述。组织模式中的平台+小微主设计,让其健康与活力明显高于华为;其独特的管理哲学让海尔无法复制、显得独一无二;但是否能走的久远还要看其灵魂的净化。

新形势下加强城建档案管理的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城建档案管理的对策 发表时间:2019-07-02T14:11:24.34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07期作者:杨燕平1 王卫岗2 [导读] 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随着档案数量的增加,其管理作用也发生了变化。 河南省同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在新的社会制度下,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稳步加快,实现了新一轮的发展。城市建设档案馆的春天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全国大中型城市,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过程中采取了一定的管理对策和手段,实现了新的管理。但是,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随着档案数量的增加,其管理作用也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新形势;城建档案;管理;对策 1.新形势下加强城建档案管理的意义 首先,城市建设档案可以为管理、扩充和维护提供技术依据。一些建筑物已达到或超过使用寿命,导致原有排水管道、电线电缆逐渐老化,或由于一些外部因素导致原有容量逐渐减小。应重新扩展和修理。应有准确、完善的竣工图,以确定原管道的位置、方向和尺寸。为了满足使用的需要,如办公楼成功改造成住宅区、商业楼等,内部结构应该改变,但在改造之前,我们必须对其内部结构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其次,城市建设档案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为建设审批、城市规划等提供非常重要的依据,尤其是对地下空间的规划,从而有效地避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第三,城市建设档案可以为司法决策提供一定的法律依据。在对一些工程事故的分析和审核中,将从档案中提取一些相关图纸进行校对。通过比较,可以检查施工是否严格按照图纸进行。因此,对变更部位进行标识和解释,检查施工是否严格按规定进行检查,有助于减少施工事故,解决相应问题。 最后,城市建设档案是防震减灾的主要保障。城市建设档案是灾后重要文献。灾害发生后,为了快速恢复城市的一些基本设备,有必要从城市建设档案中提取相关信息。交通、通信、供电、供水等工作不能与城市建设档案中的有关资料分离。此外,还包含一些灾后恢复的相关数据,对城市建设和未来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城市发展往往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我们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促进城市自身的全面发展。 2.新形势下加强城建档案管理的对策 2.1科学管理, 完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城市建设档案是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真实历史记录,对社会和国家具有重要价值。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下,城市建设档案作为城市建设的信息基础,在城市建设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管理机构的建立和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可以有效地保证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建设档案在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公众对城市建设档案的认识也越来越丰富。目前,许多施工单位都在积极咨询,要求提交管理意见。如果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很难保证管理体系的完整性,不能有效地收集和利用档案。做好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是十分艰巨的。城市建设档案是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的精神产物,必须进行科学管理。 2.2加强档案收集工作 档案收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基础。没有收集工作,档案就不完整。档案的收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利用收集、接收的方式,将分散在各单位、机构和个人的档案、分散在社会上的档案集中到相关档案中,实现统一管理。首先,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导下级部门,使其充分了解档案归档等相关业务,有效保障档案收集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城市建设档案业务指导人员应根据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要求,在国内提供更多的服务,并向基层部门提供有效的帮助,使基层部门能够建立工作流程,提高档案保管水平。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大对档案整理、编目等基础工作的指导,把主动在家收集档案与单位定期移交相结合,实行严格的档案移交程序。二是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档案工作网络化建设,组织建设体系和所属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形成密切协作网络,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开展档案基础知识和档案业务知识培训活动。第三,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者要积极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勇气和积极性,努力提高全社会对城市建设档案的重视。 2.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提高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档案业务的水平、质量和效率密切相关。因此,建设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高素质的档案人才队伍至关重要。因此,档案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统筹规划。档案管理人员要更加勤勉、自觉,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学习、开拓,共同推动档案管理的深入发展。 2.4强化城建档案管理的安全建设 城市建设档案的安全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城市建设档案的安全性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的安全。因此,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保证城市建设档案体系的安全。一方面,要建立严格的防火墙系统,确保城市建设档案网络的安全,通过病毒检测和防火墙防止病毒和黑客入侵,造成数据泄露。同时,要控制出入账户,通过保密隔离卡和出入账户控制等手段限制出入人员,做好异地城市建设档案备份恢复系统。另一方面,在管理过程中,要选择高素质的外包企业,增强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意识,加强必要的安全保密措施建设,做好档案出库的登记、审核和清点工作,检查出库情况。进入仓库时的文件数量,以防丢失和损坏。 2.5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创新 档案编制是系统开发利用城市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档案编辑工作的创新,对提高相关管理部门的服务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从用户对城市建设档案信息需求的角度来看,合理需求、盲目需求和潜在需求是用户展示的主要需求模式。从城市建设档案馆相对合理的需求来看,这类用户将从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中选择档案资料。因此,工作人员只需要提供温暖和耐心的服务,以满足这些用户的阅读需求。对于一些有盲目和潜在需求的用户,档案管理员需要对档案编辑工作进行优化和研究。优质服务的互动强化了自身服务的质量。例如,在处理一些潜在用户的过程中,档案管理员可以通过合理的信息刺激方式来刺激用户的真实需求。为了有效地创新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制,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的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与专业系统供应商的合

全面社会新的企业管理模式

全面社会新的企业管理模式 发表时间:2019-02-18T14:50:13.7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作者:胡琨 [导读] 摘要: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指的是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妥善处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企业、社会与环境的共同发展。 身份证号码:32058319910224XXXX 江苏昆山 215300 摘要: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指的是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妥善处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企业、社会与环境的共同发展。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日益加快,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随之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与以往的企业管理模式相比,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具有更加鲜明的优势:管理内容的全面性、管理定位的全局性、管理体系的融合性以及管理范围的覆盖性等。这一模式的应用,将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更加和谐。本文将主要针对企业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能促进企业管理模式的进步。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模式;意义 1 引言 企业既是社会成员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发展的脚步加快,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使得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竞争压力日益上升。以往的企业管理模式是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做为主要的生产目的,在这种模式的指导下,企业的责任意识越来越淡薄,在发展的过程中忽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这既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降低了公众对企业的认可程度。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这一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将有效弥补传统模式的不足,提高企业的责任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介绍 2.1 企业本质改革 2.1.1 在过去的企业发展中,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是企业生产的主要目的,忽视社会责任的承担,因此出现了许多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企业与公众矛盾等等,这既破坏了社会环境,也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在这背景下,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这一新型管理模式开始崭露头角,并得到公众、企业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全面社会责任模式下,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重新塑造企业的发展价值观,摆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这一传统模式的束缚,将目光投向发展的持续性、和谐性,将重心放在服务社会、承担责任方面,在提升企业利益的同时也保证了人民公众的利益。 2.1.2 为了与价值观的重塑相配合,企业发展的战略也需重订。以往的发展战略并不利于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活动的开展,企业需将自身重新置于社会责任管理中,调整发展战略,将保护环境、服务社会等因素纳入发展的考虑重点,积极响应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号召,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2.1.3 完善有效的责任组织管理体系能够推动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能够对企业责任意识进行及时的管理与监督。在不同国家,责任组织管理体系也不尽相同,日本的企业以总经理直接管理体系为主,而欧美多数企业以董事会直接监管的体系为主,这些管理体系对我国企业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责任组织管理体系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但也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发展策略、企业的自身需求,综合分析不同责任组织管理体系的优缺点,以便选择出适合自身的企业管理体系。 2.2 企业员工参与 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仅依靠管理层的努力是不够的。企业各个部门、各岗位的员工都需要参与其中,积极履行全面社会责任的要求,并将其付诸行动,这样,从领导阶层到普通员工都能够对社会责任管理的意义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同时,企业还应该将实现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理念传递给企业利益的相关方,相互携手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共同推动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建立与普及。 2.2.1 领导重视。作为企业的核心阶层,上级领导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工作重心和发展战略,因此更要意识到社会责任管理模式的意义和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这一模式的建立。并且,上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也是有效推动企业员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动力。为此,领导阶级应该树立长远的眼光,重视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公开向社会承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推进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建立。并且领导阶层应该以身示范、言行一致,切实成为基层员工践行社会责任的模范,成为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榜样。 2.2.2 员工了解。基层员工是一个企业的根本,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这些员工的参与。因此,建立全面的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必须加强对基层员工责任意识的培养,转变企业员工的思维模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可以通过上级领导带头、加强内外部交流、实施全面培训等方式来帮助全员树立长远利益观、系统思考观、环境保护意识等,强化全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在社会责任识的指引下,员工才能更好的将社会责任服务作为工作的重心。 2.2.3 提高社会责任能力。领导阶层的重视、基层员工的了解,更加确定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意义和重要性,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企业的发展有了正确的方向。与此同时,只有具备了履行责任的能力,才能将履行责任的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因此,提高企业全员的社会责任能力也是必不可少。在社会责任意识的指导下,履行社会责任能力的提高能够充分激发全员工作的积极性。 2.3 产品质量体现社会责任。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除了掌握最新的技术外,产品的质量也是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一个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关系到企业的生命力,直接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2.3.1 企业产品原料的选择。产品原料的选择是影响产品质量的直接因素,好的材料能够使产品的质量得到提高。产品原料采购的这一环节,必须得到企业的重视与监督,在采购过程中,不能仅将采购的成本作为唯一关注的重点,而是应该将质量放在第一位,将是否能够对环境,对社会起到积极作用纳入重点考虑之中,充分体现企业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思想。 2.3.2 产品结构。企业生产产品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因此,在产品的结构设计方面,企业技术人员应当将眼光投向社会群众,切实了解社会群众对产品的需求,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设计出优质量的产品满足社会群众的要求,既能够实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够达到服务群众的要求。 2.3.3 产品售后服务保障。企业建立全面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就是为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因此,企业必须完善产品的售

新形势下城建档案管理之变化探究 卜颍涛

新形势下城建档案管理之变化探究卜颍涛 发表时间:2017-10-20T12:58:38.023Z 来源:《建筑科技》2017年9期作者:卜颍涛 [导读] 城建档案作为城市建造活动的实在记载,是城市规划、建造、管理、保护所必备的手法和条件。 身份证:411122198705XXXX10 周口市婧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城建档案作为城市建造活动的实在记载,是城市规划、建造、管理、保护所必备的手法和条件。1980年,国务院公布《科学技能档案工作条例》,其间规则:“大中城市应当树立城市基本建造档案馆,搜集和保存本城市应当长时间和永久保存的基本建造档案。”自此,全国各地城建档案管理组织如漫山遍野一般纷纷树立,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由专门组织掌管连续有效地展开起来。城建档案管理应该说与工作展开初期比较,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改动。 关键词:新形势;城建档案;管理;探求 1.建档案效劳手法上改造分析 1.1树立城建档案馆网页,展开网上使用效劳。随着档案馆内部局域网的树立,城建部门将充分使用建造、施工单位的网站制造自己的网页,活跃安排上网数据和信息,使城建档案管理效劳体系联上建造、施工单位网站,完成城建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供给更好的效劳。现在,许多档案馆使用互联网展开的网上效劳,已成为为社会和单位供给档案使用效劳的一种重要方式。档案工作者要以网站为根底,进一步加速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造,尤其是城建档案文件全文数据库建造,在网站上完成电子文件的实时管理与使用,完成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数据库化,档案信息效劳使用网络化,档案管理工作主动化,档案信息管理法制化。如:输入目录管理数据库,在网上揭露部分档案目录,便利查询检索;城建档案棺与宣扬部门密切配合,能够将一些重大城建活动中构成的新闻录像档案数字化,并及时归档,树立数字化视频档案数据库,以便于宣扬和使用。 1.2树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档案馆与建造、施工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树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该中心设在建造、施工单位档案馆,是建造、施工单位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会集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供给有限制性或非保密城建档案电子文件查询、使用效劳,完成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长处是掩盖面广,使用率高。 1.3电子文件的主动上传搜集。现在在单机上构成的电子文件的搜集工作,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与传统纸质档案搜集有很大差异的是,许多电子文件的构成经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档案管理部门能够改动传统工作形式,在网页上树立电子文件主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在第一时间将其搜集到,并在档案馆的效劳器上归档。例如:为了便利建造、施工单位互联网上用户经过网站传送自己单位的档案资料,档案馆研制开发了“电子文件全文主动上传归档体系”。该软件能够使用身边联入网站的计算机,足不出户就可将电子文件全文主动上传到档案效劳器归档,而不需跑到档案馆,也不用交任何光盘或软盘。 2.档案管理重心改动 2.1由纸质档案管理向电子档案管理转移。现在的城建档案工作添加了电子文件归档、电子档案管理的环节,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的现状,必定使得城建档案管理的重心不再彻底放在纸质实物档案上面,而是向电子档案管理偏移,保证电子文件的实在性、完整性、有效性和安全。 2.2从单一房屋建筑档案为主变为房建、市政工程档案偏重。市政要点工程档案作为工程档案搜集的难点,在早期一向难以接纳进馆,收藏工程档案简直全是房屋建筑类。随着年代的前进,城建档案工作力度的加大,城建档案价值的日益闪现,市政工程的类别空白逐渐添补。市政工程档案的接纳保管成为城建档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2.3地下管线档案工作作为新的要点方向稳步推进。城市地下管线档案因管理体制等原因,多年来一向是城建档案管理的盲区。2004年《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出台,各地城建档案馆乘势而行,尽力寻求地下管线档案工作的突破。将之归入建造工程管理程序,清晰规则管线工程竣工后管线档案移送要求;活跃展开城市地下管线普查与建档工作,树立完善城市地下管线信息体系,并将其融入“才智城市”建造渠道。 3.档案管理程序改动 3.1电子文件接纳和电子档案管理。依照相关标准,清晰建造电子文件的搜集规模、要求、程序等,做好电子档案的保管、存储、搬迁、判定、使用、毁掉、计算等管理,保证其质量与安全。 3.2档案数据库树立保护。树立城建档案目录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加强设备及网络保护,定时对数据进行多重备份和异地寄存,保证信息安全。 3.3城建档案数字化扫描。拟定收藏数字化计划,对收藏档案展开数字化扫描工作,将现有的实体档案资源转变成数字信息资源。 4.档案管理手法改动 4.1城建档案管理体系。各地城建档案馆均开发或采用了合适的城建档案管理体系,履行各类城建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与使用,包含工程项目盯梢指导,城建档案接纳挂号,档案收拾著录、审阅入库、保管计算、查询使用等首要业务流程全部归入体系管理,而且融入GIS(地舆信息体系)技能,将孤立的档案资料与城市的地舆要素彼此相关,使城建档案信息与其空间地舆位置对应,完成城建档案信息的可视化管理。 4.2建造职业归纳监管体系。将工程档案管理归入建造职业归纳监管体系,强化城建档案馆对工程文件编制归档的监管力度,完成在建工程档案资料同步上传,以改动部分档案资料滞后工程进度、存在抄袭假造的不良现象,保证工程文件归档的及时性、实在性、准确性。 4.3互联网体系。城建档案馆树立档案网站,借助互联网完成城建档案信息的长途效劳与使用。网站具有宣扬与揭露信息功用、信息导航(查找与查询、链接引导)功用、大众反馈信息功用、网上就事功用、学术研究功用等,为全社会供给了疏通的城建档案工作宣扬、在线效劳和档案资源使用渠道。 5.城建档案管理部队改动 城建档案管理作为一门边缘学科,涉及到档案管理、工程建造、声像技能、信息管理、学术编研等许多专业范畴,需求具有相应专业常识的技能人员,才干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城建档案工作展开初期,管理部队多由建造体系相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也客观存在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