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整理平面构成的点线面说课稿

最新整理平面构成的点线面说课稿

最新整理平面构成的点线面说课稿
最新整理平面构成的点线面说课稿

平面构成的点线面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美术教材课程的“平面构成点、线、面”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平面构成知识课程的重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初步了解平面构成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平面构成基本元素知识的了解,又是后面更深一步学习平面构成设计的基础。

这是因为:在平面构成中,点线面是三个基本要素,巧妙地使用点线面于各种设计中,能变化出很多不同的感情和视觉效果。掌握和了解了平面构成点线面的知识,可以更好地认识它在平面设计领域上的作用,可以说了解点线面这三个设

计基本元素,就是我们打开设计大门的一把钥匙。为学生通过对平面构成点线面

的抽象形态组合建立新的思维方式。也有利于学生审美上和设计应用上得到提

升。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的特点,我认为点线面在构成中的意义和重要地位作为

本节的重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学生通过对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的组合建立新的思维方式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职高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1)了解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他们之间的关系(2)点线面在平面构成中的意义和重要地位;(3)通过对平面设计中点线面的组合建立新的思维方式。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提问、讨论和总结(1)培养学生运用本节的知识,明确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的构成方法和学习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设

计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思想目标:结合本节的教学,向学生渗透平面构成点线面的基础意识,同时

开拓学生设计的思想。通过课堂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师生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对本学科更加热爱。

二、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平面构成点线面知识运用的教学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将采用的教法是:

1.目标导学法: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学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发

现。

3.演示法(图片、flash)

通过图片和动画演示,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图片和简易动画中点线面变化多样

的组合形式的给人以感情和视觉上发生不同的变化效果。

4.比较法:通过展示优秀的平面构成作业比较,启发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认识构成中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获得新知。

三、学法:如何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这是

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学的精华。本节教学,使学生掌握下列基本学习方法:

1.观察法,学会全面地观察老师展示的平面构成的图片,培养观察能力。

2.归纳法,学会根据现象、图片,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出平面构成点、线、面、的在构成中的意义和重要低位和他们的内在联系

3.阅读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自读自悟,培养自学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为了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反馈矫正和教学过程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本节的教学我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学程序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课堂引入:在本节课中首先师阐述构成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其次,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用品、住房、交通工具等方面寻找平面构成中的点、线、

面。进行分析并引入课题。这样引入使学生感到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是无处不在

并且充满趣味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为最后通过对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的组合应用和建立新的思维方式打下了伏笔。

2、讲授:接下来是对平面构成中点、线、面基本概念和关系的讲解;首先点,

点是最小的构成元素,最简介的形态;然后线是点移动的轨迹。最后引出面是线移动的轨迹,这样层层深入,然学生一步一步掌握新的只是和推敲他们之间的内

在联系。播放flash的一个小游戏(首先是一点,然后又出现了2点,连线,仔细观察屏幕,线慢慢变粗,就出现了面,)

让学生总结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如果延长点就成为了线,如果点加大就成为了面,线的宽度加大也能成为面,三者之间划界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分析点线面在构成中的意义和重要地位时,我拿一水杯,问学生,水杯的点线面是在哪里的,然后提问,如果水杯,没有了线会怎么样?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

再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讨论、设计方案,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包办,目的是为了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出本节课的重点,点、线、面在构成中的意义和重

要地位。加深学生的印象在美术的教学中,由于平面构成的点、线、面不同的

组合给以人不同的视觉美感,表达不同的设计意念一两句话很难讲清楚,所以我用运用ppt给学生展示不同的点线面构成组合所给人的视觉感受,目的是为了向学生渗透平面构成的点、线、面不同的组合给以人不同的视觉美感,表达不同的设计意念意识,同时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开拓。

为了更进一步地学习点线面的抽象组合,建立新的思维方式,我采用教案分析的办法目的是提醒学生不要孤立地分析某一个因素,更不能顾此失彼。

3、学生提问、

4、教师提问:

5、教学效果的反馈平面构成点、线、面的课堂练习有针对性、系统性。针对重

点、难点;系统于知识的内在联系;还包括提问

6、归纳总结:小结中重在把本课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加强知识之间的

联系,还可提出一些带思考性的问题,承上启下。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思想三个方面总结,这样,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培

养了学生用精练的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同时也注意了教学中学生易出现的问题。

总之,本节课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中以平面构成点线面的应用为基础,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共同讨论问题为主线,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传授知识、培养兴趣和能力、渗透方法有机

地结合到一起,目的在于全方位地培养学生。

7、布置作业:

五、板书

六、教学体会

课堂过程设计说明:

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本人尝试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改变教师

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灌输式教学",灌输式教学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教师给出结果,是教师在代替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而不是学生自己建立知识体系。

这样培养的学生欠缺发现新问题、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见解的能力,更缺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和"灌输式教学"截然不同,它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搜集、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主动建构良好的认识结构。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具有创新意识。

因为本人经验不足,整个说课过程一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专家们能给予批评和指正,谢谢。

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

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 先声明一下,我们这一次课的重点是解构,我们先要做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我们以后再回复自然。 上次课我们已经讲了平面设计理论的一些概念,知道了所谓的理论就是清理出自然美背后的规律,并且按规律来搞设计;同时,我们也讲了平面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基础性地位,不过我想,可能有同学对为什么要学平面构成还是有点疑惑,现在我就讲讲平面构成的目的。 小时候我们学画画,复杂的东西我们都画不出来,所以老师多半会教我们用一些简单的方型、三角型和圆型来画,这样,复杂的世界在我们孩子的眼中,就变成了一些几何图形。(如下图:) 平面构成也是一样的,上次课我已经讲过,自然的图案,它们之所以看起来美丽,是因为它们背后蕴含了美的规律,比如美女(见下图) 这个女孩绝大多数正常的人看了都会觉得美,为什么会有美的感觉呢?有人说是眼睛大,有人说是嘴小,其实,最重要的不是五官单个的表现,虽然每一项的好看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因为比例协调,比如双眼的宽度与眉心到鼻子相等,眉角、眼角与嘴角成一条线的结构等等,其实美与不美,我们心中都有分寸,但整容行业,就得靠这些比例来制造人造美女。整容行业所依据的比例,就是一些美的基本规律,我们平面设计,好比整容的行业,如果了解了自然中美的规律,按这个规律来设计图案,不就能够得到绝大多数人看上去很美的东西了吗?

平面构成就是需要从自然美的背后发掘一下比例、对称、统一之类的规律(见上图,对称的设计使这个音乐会的招贴体现出了美感)。 平面构成强调组合,它分为自然构成和抽象构成,更强调抽象构成, 自然构成也就是自然的图案之间的分割、组合、排列等。 抽象构成就是将自然界中的复杂图案解构为点、线、面这三种最基本的构成元素,然后 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构成。 刚才我们不是讲了孩子时候的画吗?其实这种抽象构成就可以理解为孩子时的画,为了不受复杂图案的影响,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我们可以将上面三幅图中的许多钞票看成一个个的点,将上图那个人与车的剪影看成一个面,将右图建筑物中的装饰看成线。这样,复杂的图形在我们的设计里就成了点、线与面,那么,我们就可以运用点、线、面之间组合、 排列、分割等规律来对付我们手里的设计素材了。

立体构成说课稿

立体构成说课稿 便于大家的了解,此图为立体构成的构成形态,如图中所示,立体构成是使用各种较为单纯的材料来训练造型能力和空间构成能力的一门学科,目的是要求学生对立体形态进行解剖,重新组合,继而进行抽象化的形态构造。 一、课程设置 立体构成课程是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其内容主要是制作立体的创意作品并了解其操作技巧,为学生将来从事建筑装饰造型创意等工作领域打下基础。 立体构成作为研究形态创造与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境、新的视觉产物。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它是以点、线、面、对称、肌理由来,研究空间立体形态的学科,也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其任务是,揭开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本课程是一门兼技术性和艺术性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制作能力、艺术创意以及艺术审美能力。本课程是我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基础设计课程三大构成中的一部分,是学好其他专业的理论基础和依据。三大构成包含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

本课程的前期课程是中外建筑史、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中外建筑史是让学生了解中外建筑的一些构造和形态风格的学科,平面构成是让学生在二维的空间中进行图形分割的学科,色彩构成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的色彩知识。 后期课程是计算机制图软件AotoCAD、3DMAX,和家具设计,同期课程是设计素描色彩、透视学、装饰材料,由此可见。本课程在训练学生从二维空间转向三位空间的造型设计方面起到承上启下、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利用抽象的材料和模拟空间构造,创造纯粹的形态造型,从而引导学生从形态要素的立场出发,熟练掌握三维形体的造型规律。 教学目标:(PPT)+目标主要是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培养自己创作思维的同时感受造型形态上的不同变化,锻炼学生在今后设计中能够具有的抽象思维能力,色彩的构成思维能力,工艺手工制作能力,对形式美法则的灵活应用能力,造型综合运用能力,对点线面体的综合运用能力等。 理念(PPT) 思路(PPT) 章节(PPT) 模块(PPT) 教学重点难点(PPT)

立体构成教案详案

立体构成教案详案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立体构成》教案(2017年-2018年第一学年度)系部:应用技术系 编制人:姜静

章节名称绪论 授课方法 和手段 课堂讲授与视频赏析教学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目的和要求: 1.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2.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3.了解构成的含义 4.熟悉构成的源流 5.形态构成的基础 6.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教学基本内容 纲要 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1)从时代发展分析现代设计的百年变迁 2)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行业——现代设计行业 3)构成教育所需的科学领域 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通过问答形式分析形态与形式的不同 问:形状与形态的区别形态和形状是否都具有立体感 答:形状是平面的,形态是立体的。 它们都具有立体感,形状的立体感是通过透视原理创造的虚幻空间或 矛盾空间。形态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变化或观者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空

间体验。 了解构成的含义 构成是只一定材料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 熟悉构成的源流 1)20世纪初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2)包豪斯学校(德国1919~1933) 3)包豪斯的创造者是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4)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贡献 (1)艺术与技术结合 (2)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墨守成规 (3)强调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开始双轨制教学模式(形象大师、作坊大师)(1925年包豪斯从魏玛迁校到德绍) (4)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5)创造基础构成教学模式(三大构成是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模式最大的贡献之一) 形态构成的基础 1)首先是分解的过程,即将复杂的视觉表象彻底分解还原成为单纯 的造型元素(点、线、面、体、空间等造型元素) 2)整合的过程(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将造型元素整合为符合视觉传 达目的的形态。) 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1)拓展思维空间,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2)培养三维空间的造型能力 3)提高构思创意能力 4)提高对材料和工艺的理解和思考 5)增强造型审美形式的感受能力 欣赏:《工业设计》影片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形态与形式的区别;难点:形态构成的基础。 作业布置 无

立体构成教案 (1)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的概念 除开平面上塑造形象与空间感的图案及绘画艺术外,其它各类造型艺术都应划归立体艺术与立体造型设计的范畴。它们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境、新的视觉产物。由此,人们给了它们一个最摩登的称谓:"空间艺术"。 既然共属于"空间艺术"。那么无论各自的表现形式如何,它们必有共通的规律可循。近年来人们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以"立体构成"作为空间艺术基础的经验(类似绘画中的基础是素描、色彩一样),并已由实践证明,它直接有助于创作与设计,是用于基础教学的新学科。了解和研究立体构成,并通过训练,掌握其原理及构成形式、过程和方法,对每一位艺术家或设计家所从事的创作而言,便如同医生熟知了各种药的药性,只待在医疗实践中对症下药了。 一、立体--三次元 (一)、立体的概念 立体是实际占有空间的实体。它较之于在二次元的空间中(即平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立体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 平面中表现的空间深度和层次,是单纯视觉的,它运用透视法来表现立体的效果。而立体,则是在空间实际占有位置的实体,我们可以围绕着它变换成任意角度,前后左右地观看。小的立体形态,我们还可以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观赏,盲人还可以靠手的触摸体会到它的形象,所以立体的"形"与面的"形"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它的形不是绘画平面中的轮廓的概念,而是从不同角度观看时产生的不同形态。 如果根据以前的定义推测,立体应该是面所移动的轨迹。面在移动时,不只是顺着自身长或宽的方向滑动,而是必须朝着和面成角度的方向移动。另外,通过面的旋转也能产生立体。这种动的定义是理念的、概念的,有助于我们对立体形态的理解。 立体的类别及性格 1、立体的类别 立体是有形的实体,而这实体的表面形象均是由线和面组成的(或者说,可以分解成线和面)。如果把各种二次元的形三次元化,就会产生各种相应的立体形,所以,立体形与线、面的形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因此与线和面一样,立体也可划分为直线系、中间系、和曲线系三大类。进而立体又可分为几何形立体和自由形立体两大类。综合起来,立体的类别可分为: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课程授课教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立体构成 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课程类型: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总学时:36 (其中理论12学时,实验4学时,课程设计16学时) 总学分:3 二、课程地位 1、课程性质 《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中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既是独立的基础造型课,又对各艺术设计专业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国际上称为“构成学”,是一门实践性强、交叉性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根据我校具体情况和专业基本特点,本课程集中研究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立体设计创意的方法。除了理论教学外,授课教师要做好相应的资料收集、课程策划、课堂组织和管理等一系列工作,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艺术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使他们受到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创意思维方法与实践的训练,了解立体构成的发展和与现代商业活动发展之间以及各个设计专业之间的密切关系。 2、课程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三次元的空间中,善于利用各种材料、各种连接方式、设计制作各种立体空间形态,发掘色彩、肌理、质感的潜在作用,并从生活和自然界中提炼、再造出具有生命动力、自由韵律和形式美感的丰富形态,掌握各种空间及形态的正确关系。学习研究有机形体造型的特点,培养学生三次元空间的想象能力和造型能力,提高学生实际动手制作的能力,从而为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①通过理论教学,全面地向学生讲授立体构成与现代设计艺术中各类立体形态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种全新的造型观念。 ②研究三维实体的形态美,按照形式美的法则进行训练,学习运用立体空间思维在三维空间里组织形态的方法,掌握造型规律,开拓设计思维,锻炼对造型的感受力、直观判断力,开发潜在的思维能力。 ③培养合理协调眼(观察)、脑(理解)、手(表现)的能力。

最新立体构成教案

精品文档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的概念 除开平面上塑造形象与空间感的图案及绘画艺术外,其它各类造型艺术都应划归立体艺术与立体造型设计的范畴。它们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境、新的视觉产物。由此,人们给了它们一个最摩登的称谓:空间艺术。 既然共属于空间艺术。那么无论各自的表现形式如何,它们必有共通的规律可循。近年来人们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以立体构成作为空间艺术基础的经验(类似绘画中的基础是素描、色彩一样),并已由实践证明,它直接有助于创作与设计,是用于基础教学的新学科。了解和研究立体构成,并通过训练,掌握其原理及构成形式、过程和方法,对每一位艺术家或设计家所从事的创作而言,便如同医生熟知了各种药的药性,只待在医疗实践中对症下药了。 一、立体--三次元 (一)、立体的概念 立体是实际占有空间的实体。它较之于在二次元的空间中(即平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立体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 平面中表现的空间深度和层次,是单纯视觉的,它运用透视法来表现立体的效果。而立体,则是在空间实际占有位置的实体,我们可以围绕着它变换成任意角度,前后左右地观看。小的立体形态,我们还可以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观赏,盲人还可以靠手的触摸体会到它的形象,所以立体的形与面的形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它的形不是绘画平面中的轮廓的概念,而是从不同角度观看时产生的不同形态。 如果根据以前的定义推测,立体应该是面所移动的轨迹。面在移动时,不只是顺着自身长或宽的方向滑动,而是必须朝着和面成角度的方向移动。另外,通过面的旋转也能产生立体。这种动的定义是理念的、概念的,有助于我们对立体形态的理解。立体的类别及性格 1、立体的类别 立体是有形的实体,而这实体的表面形象均是由线和面组成的(或者说,可以分解成线和面)。如果把各种二次元的形三次元化,就会产生各种相应的立体形,所以,立体形与线、面的形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因此与线和面一样,立体也可划分为直线系、中间系、和曲线系三大类。进而立体又可分为几何形立体和自由形立体两大类。综合起来,立体的类别可分为: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如果从基本形态而论,又可将立体分成块立体、线立体和面立体三大类。

立体构成教案

第一课《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时间:第一周 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学习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提高对形式美规律的认识,培养造型的创造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用具:立体构成成品,PPT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画面,渗透设计意识,合理利用材料。 难点:制作得新颖、生动观,富于个性。 导入新课: 展示立体构成作品,引起学生注意力。 讲授新课: 一、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做好笔记) (一)构成与立体构成 1.起源: 1)1919年4月,格罗皮乌斯在德国创立了“包豪斯”设计学院。是世界第一所设计学院。 2)伊顿(瑞士人)创立了“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2.概念

1).构成:造型、组合、形成、构造。 2).立体:立体是实际占有空间的实体。 它较之于在二次元的空间中(即平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立体感, 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 二)立体构成的分类 点的立体构成 线的立体构成 面的立体构成 块的立体构成 1、点的立体构成 点是立体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它具有求心性和醒目性,在视觉艺术信息的传达中总是先取得心理的表象。 立体构成里的点线面为点材,线材,面材,不为点线面,因为立体构成是立体的,强调空间感。他们是构成形体的基本要素,也是构成立体形象的材料和空间特征,所有立体形态都是由点材,线材,面材和块材基本要素加工组合而成的。 点的体积有大有小,形状多样,排列成线,放射成面,堆积成体。 点的空间表现:空为虚,实为体,两点含线,三点含面,四点含体。立体构成中的点材有乒乓球、玻璃碎片、小木块、豆子、米粒、纽扣、瓶盖、各种珠子等等。 2、线的立体构成 线材,是以长度为特征的型材。线材构成分为软质线材和硬质线材。

立体构成教案 详案

《立体构成》教案(2017年-2018年第一学年度)系部:应用技术系 编制人:姜静

章节名称绪论 授课方法 和手段 课堂讲授与视频赏析教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和要求: 1.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2.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3.了解构成的含义 4.熟悉构成的源流 5.形态构成的基础 6.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教学基本内容 纲要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1)从时代发展分析现代设计的百年变迁 2) 3)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行业——现代设计行业 4) 5)构成教育所需的科学领域 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通过问答形式分析形态与形式的不同 问:形状与形态的区别?形态和形状是否都具有立体感? 答:形状是平面的,形态是立体的。 它们都具有立体感,形状的立体感是通过透视原理创造的虚幻空间或矛盾空间。形态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变化或观者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空间体验。

了解构成的含义 构成是只一定材料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 熟悉构成的源流 1)20世纪初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2)包豪斯学校(德国1919~1933) 3)包豪斯的创造者是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4)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贡献 (1)艺术与技术结合 (2)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墨守成规 (3)强调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开始双轨制教学模式(形象大师、作坊大师)(1925年包豪斯从魏玛迁校到德绍) (4)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5)创造基础构成教学模式(三大构成是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模式最大的贡献之一) 形态构成的基础 1)首先是分解的过程,即将复杂的视觉表象彻底分解还原成为单纯的 造型元素(点、线、面、体、空间等造型元素) 2)整合的过程(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将造型元素整合为符合视觉传达 目的的形态。) 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1)拓展思维空间,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2)培养三维空间的造型能力 3)提高构思创意能力 4)提高对材料和工艺的理解和思考 5)增强造型审美形式的感受能力 欣赏:《工业设计》影片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形态与形式的区别;难点:形态构成的基础。

(完整版)立体构成教案—详案

《立体构成》 教案 2017 年-2018 年第一学年度) 系部:应用技术系 编制人:姜静

章节名称绪论 授课方法和手 段 课堂讲授与视频赏析教学 教学目的与要 求目的和要求: 1. 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2. 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3. 了解构成的含义 4. 熟悉构成的源流 5. 形态构成的基础 6. 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3)构成教育所需的科学领域 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通过问答形式分析形态与形式的不同 问:形状与形态的区别?形态和形状是否都具有立体感?答:形状是平面的,形态是立体的。 它们都具有立体感,形状的立体感是通过透视原理创造的虚幻空间或矛盾空间。形态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变化或观者的位置变化所形成 教学基本内 容 纲要1) 从时代发展分析现代设计的百年 变迁 2) 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行业——现代设计行业

的空间体验。 了解构成的含义构成是只一定材料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 熟悉构成的源流 1)20 世纪初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2)包豪斯学校(德国1919~1933) 3)包豪斯的创造者是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4)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贡献(1)艺术与技术结合(2)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墨守成规(3)强调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开始双轨制教学模式(形象大师、作坊大师)(1925 年包豪斯从魏玛迁校到德绍)(4)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5)创造基础构成教学模式(三大构成是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模式最大的贡献之一) 形态构成的基础 1)首先是分解的过程,即将复杂的视觉表象彻底分解还原成为单纯的造型元素(点、线、面、体、空间等造型元素)2)整合的过程(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将造型元素整合为符合视觉传达目的的形态。) 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1)拓展思维空间,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立体构成》教案知识讲解

《立体构成》教案 1、课程名称:立体构成 2、学时学分:72学时 3、先修课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 4、指定教材 胡介明主编《立体构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年1月版。 5.教学参考书 《立体构成》金剑平湖北美术出版社 新编《立体构成》邱松辽宁美术出版社 6.教学方法:教师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提问式教学。 7.教学手段 教师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传统讲授。 8.考核方式 课堂发言,平时作业,课堂参与,课堂表现,考勤要求。 9.学习方法 课堂理论教学中注重重点与难点的透彻讲解结合欣赏国内外构成作品,来体现构成思想和造型语言在现实设计中的运用,加强课题训练,培养学生造型的构思能力,立体感觉提高表现技巧。10.辅导答疑:随堂答疑 11.本课程的其它要求 上课时应关掉所有通讯工具;上课时不得讲话,不得低声耳语,不得迟到早退;上课时严格考勤;注重学生课堂发言、课堂表现及课堂参与情况;重视当堂测试、课下作业、调研报告、市场调查、课程评论等方面的比率作用。 一、学习立体构成的意义 1、本章教学时间:4学时 2、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立体造型元素,按照构成的规律和法则去组合出不同的立体造型,探讨更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材料和空间的运用上展开广泛的探讨和研究。3.本章教学重点: 从侧重技法训练转为培养立体感觉和表现技能并重,以提高视觉的感知能力。从美学角度出发,将立体构成的知识融入设计案例。 4.本章教学难点:培养实际设计中运用立体构成的能力。 5.本章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参与,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提问式教学,课程论文,师生互动。 6.本章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 培养实际设计中运用立体构成的能力。 7.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传统讲授,其它教学道具与教学条件。 8.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9.本章课程引入方法:向学生提问,案例引入,举例引入,其它开始新课的方法。 10.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立体构成》金剑平湖北美术出版社 2)新编《立体构成》邱松辽宁美术出版社

省级优质课参评《立体构成》说课稿

说课稿《立体构成——设计制作实践》 体艺教研室:张荷心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立体构成是我校高中年级劳技课程中新开设的内容,是一门旨在培养高中年龄段学生创造思维、创新意识和设计技能的课程。立体构成作为艺术设计课程之一,它的价值体现在基础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简单地说,学习立体构成的主要目的是熟悉立体构成设计的要素与技法,培养学生的感知和创新能力。总目标是使学生在较为系统地学习本课程的基础上,提高对抽象形式美的认识,培养创造性地表达设计目的及其动手能力;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之,立体构成就是使用各种基本材料将造型要素按照美的原则组成新的立体的过程。本次课的教学是立体构成课程体系中的一个单元。它是建立在高二年级学生具备了相关能力的条件之上的一次针对思维、技术提高的训练课。 (二)探究目标 1、知识目标: 本次课为“设计制作”实践探究课。探究的目标是通过对立体构成中形态的创作思路、设计制作的表达方法等方面的学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一次思维与技术的训练。使学生认识抽象形态与有目的的构成设计之间的有机联系,初步了解立体构成的要素,构成原理以及材质组成的基本知识。并且能够在实际操作的体验中,领略“抽象形态以具象形式表达”这样一个有目的的构成的创意过程,从而学习对抽象形式美感的审美。 2、能力目标: 运用这些知识进行集体合作制作,训练动手能力。本次课的探究内容将集中于对能力的“认识”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 “认识”方面,着眼于创意想像、创新思维的启发和设计思路的介绍,制作方法的讲解。 “操作”方面,通过模拟自然环境,以现代雕塑为设计的主题,进行创作练习,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 【篇一: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 教师:杜晓坤 第一课概述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立体造型课程的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的立体意识,为后几课学习打下一定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解、作品观摩和分析 【教学内容】: 立体构成的认知 一、基本概念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它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此前学习的平面构成是二维空间的构成,而立体构成是三维空间的构成,三维造型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呈现不同的外形。由于视点与角度的增加,也大幅度的扩展了三维造型的表现领域。 三维造型具备一定的力学结构。例如建筑 立体造型的形态概括来说可以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两种类型二、自然形态的立体造型 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各种形态,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现象,我们把这些靠自然界本身的规律形成的形态称为自然形态,自然形态可以说是一切形态的根源。刚刚我们有提到立体造型由于视点与角度的增加,造型的表现领域也有了很大的扩展,所以,同一对象由于观察角度和距离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形态。比方说,当我们面对群山和大海时,会感觉心旷神怡、心胸开阔;近看则可以看到某种单个形态的面貌,甚至它的肌理,都会给你一定的美感;而剖视某些自然形态,更会发现很多奇妙有趣的造型。自然形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偶然形,例如天上的云、奇形怪状的石头。一类是规律形,其形态虽然变化丰富,但是可以预测。剖视鹦鹉螺,贝壳的螺旋轮廓线,是按照黄金分割比例形成的对数螺旋线。线叶茅膏菜卷曲的叶子、美洲变色蜥蜴的尾巴都是按照黄金分割比例的螺旋。 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形态,从中学习造型的原理并且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自然的巧妙带给人们很多启示。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 第一章概述 一、立体构成的概念 我们生活在一个立体的世界中,我们的房屋、家具、日常生活用品都是立体的,立体就是具有三维的空间和形态。我们生活的环境就是一个三维世界。 构成是指组合、拼装、构造的意思。立体构成就是在在三维的空间中把具有三维形态的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构成原理进行组合、构造,从而创造出一个符合设计意图的、具有一定美感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三维形态的过程。 立体构成的训练目的,首先是理解并运用形式美的基本原理,立体构成不是简单的拼装,组合,而是在审美的要求下有目的的进行。形式美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学习立体构成的指导原则。 其次,立体构成的训练目的是研究探索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立体构成是设计的基础课程,它不同于强调功能第一性的设计专业课程,没有具体的功能要求和经济要求,是纯粹形式美的探索。可以为现代设计提供宽泛的思考方法和创造意识。为现代设计积累有效的立体造型规律。 立体构成训练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掌握一定的造型方法。立体构成的过程是对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进行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对构成理论的探讨研究,也是实践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不同的物质材料,以及材料的结构、加工工艺、技术等都为立体构成积累了大量的立体形态的资料和方法。 , 所以立体构成是研究立体空间造型的基础学科,是进行立体造型设计的专业基础。 二、立体构成的沿革 构成意识最早萌芽在风格派(De stijl)和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运动中,1918年,荷兰的艺术家组成了一个名为“风格派”的造型艺术团体,强调几何单体的组合造型。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一些知识分子发起的前卫艺术和设计运动,被称为构成主义。构成主义和风格派都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成效果。 构成教育的形成发展却在包豪斯学院。包豪斯(Bauhaus)学院是以建筑为主的设计学院,在1919年4月1日在德国的魏玛,现代设计教育的先驱格罗毕乌斯(gropius)把魏玛的工艺学校和美术学校合并而创立的第一所设计学校。 1921年,荷兰“风格派”的代表人物凡.杜斯伯格(van dusiboge)来到包豪斯设计学校。他也带来了构成主义和风格派的现代设计思潮,致力于科学和艺术、工业和生活的结合,反对约翰.伊顿(johannes ltten)为代表的神秘主义的旧教学体系。并且在康定斯基(kandinsky)、保尔.克里(paul klee)、莫霍里.那基(moholy nagy)三位杰出的造型大师的共同参与下架构起构成教学的课程体系。 三、立体构成的教学 我国的构成教育起步比较晚,在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在国外设计思潮的影响下,构成教育也逐步进入我国。首先广州美术学院的尹定邦开设了色彩构成,随后陈钰盛和辛华泉先生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开设了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教学。 到20世纪80 年代末,构成教育经过十年左右的培育,已在大专院校普及,并以确定了三大构成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 …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 目的:掌握立体造型的构成方法,了解立体造型设计中形式美的规律,提高设计能力。 要求:1、了解不同材质的基本特征,掌握不同材质的构成规律。 2、充分运用不同材质的不同特征设计制作有创意的作品。 作业:1、线材(软、硬)、面材(板式、柱式)、块材(石膏、苯板等)练习 2、不同材质组合设计制做(装潢:庭院沙盘或小区沙盘设计 制作服装:服装立体造型设计制作) 概述 立体构成是研究空间立体造型的学科,它是进行立体设计的专业基础,任务是揭示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及美学规律,阐明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 按照构成材料的形态分为:线材构成、面材构成、块材构成 第一章线材构成 线材是以长度为特征的型材,分为软质材和硬质材两种。 构成特点:是通过线群的积聚表现出面的效果,多个面的组和形成一定封闭式的空间立体造型。 表现效果:具有半透明的形体性质和较强的韵律。 构成方法:以框架为基础。

第二章面材构成 面材是长、宽两度空间的素材,从结构上分为:板式结构(包括仿生结构)、柱式结构、几何形单体结构(包括多面体的变异结构)、群聚结构(包括单体集聚结构、面群结构)。 构成特点:1、将面材加以刻划、切割和折屈,形成面材包围的空间立体造型,是一种折面构成。 2、将类似形的面材重复叠加形成的造型为面群结构。 表现效果:具有平薄和扩延性。 构成方法:折屈和切割、粘合和插接。 第三章块材构成 具有长、宽、厚三度空间的立体量块实体,按素材分为石膏、苯板、雕塑泥等。 构成特点:最有效表现空间立体的造型,具有量感。 构成方法:添加法、削减法。

概述 立体构成是研究空间立体造型的学科,它是进行立体设计的专业基础,任务是揭示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及美学规律,阐明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 按照构成材料的形态分为:线材构成、面材构成、块材构成 空间立体造型的基本因素、基本形态及感情特征 一个物体具有长度、宽度和深度,这就是它所占据的三度空间。立方体是最基本的形体之一,此外还有更为复杂的组合体,其形态有圆有方、有平有滑、有凸有凹等,归纳有如下几种: 1、平面几何体 以四个以上的平面,以其边界直线互相衔接在一起,所形成的封闭空间;或立方实体,皆可谓平面几何形体。如三角锥体、长方体……表现特征:形体表面为平面,棱线为直线。简练、大方、庄重,稳定性强。 2、几何曲面体 是由几何曲面构成的方块体或回转体。如圆球、圆台…… 表现特征:秩序性强,严肃端庄又有曲线变化,是家用器皿等设计的理想造型。 3、自由曲立面体 其立体造型包括:自由曲面体和自由曲面所形成的回转体。如电熨斗、异型酒瓶等。 表现特征:既有优美活泼,又有较强的秩序。

立体构成教案—详案

《立体构成》教案(2017年-2018年第一学年度) 系部:应用技术系 编制人:姜静

章节名称绪论 授课方法 和手段 课堂讲授与视频赏析教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和要求: 1.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2.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3.了解构成的含义 4.熟悉构成的源流 5.形态构成的基础 6.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教学基本内容 纲要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1)从时代发展分析现代设计的百年变迁 2)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行业——现代设计行业

3)构成教育所需的科学领域 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通过问答形式分析形态与形式的不同 问:形状与形态的区别?形态和形状是否都具有立体感? 答:形状是平面的,形态是立体的。 它们都具有立体感,形状的立体感是通过透视原理创造的虚幻空间或矛盾空间。形态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变化或观者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空间体验。 了解构成的含义 构成是只一定材料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

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 熟悉构成的源流 1)20世纪初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2)包豪斯学校(德国1919~1933) 3)包豪斯的创造者是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4)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贡献 (1)艺术与技术结合 (2)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墨守成规 (3)强调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开始双轨制教学模式(形象大师、作坊大师)(1925年包豪斯从魏玛迁校到德绍) (4)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5)创造基础构成教学模式(三大构成是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模式最大的贡献之一) 形态构成的基础 1)首先是分解的过程,即将复杂的视觉表象彻底分解还原成为单纯的 造型元素(点、线、面、体、空间等造型元素) 2)整合的过程(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将造型元素整合为符合视觉传达

立体构成教案设计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立体构成》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专业必修课。是艺术领域中研究空间造型的公共必修课程之一,在设计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中利用材料进行模拟构造,创造纯粹的形态造型,从而引导学生从形态要素的立场出发,熟练掌握三维形体的造型规律,为以后的环艺和工业设计奠定基础。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色彩构成》、《平面构成》,后续课为《包装设计》;本课程所属的二级学科是艺术设计学,研究对象为立体元素和空间构成设计,主要方法为熟悉、掌握立体空间的造型规律,以便学生在实践运用中能够独立完成设计工作。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立体构成国内外应用动态、前沿理论,理解三维空间设计元素的组织规律,掌握三维空间中点线面的构成法则,使学生具备空间设计能力以及室内外、景观设计的应用能力。为下一步进行视觉传达、环艺设计、工业设计教学做好前期准备。在此基础上通过系统教学,为以后的设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能胜任在设计研究机构、设计公司及高等院校从事设计开发、教学科研等工作。 三、教材教参 教材:《立体构成教程》,愈爱芳,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教参:《立体构成》,李刚,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 《立体构成》,文增,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 四、教学方式 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示范,自习和讨论为辅的方式组织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内容及时数

根据《山西大同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8年修订)》,本课程总教学时数为36学时,其中讲授12学时,实践24学时。具体如下: 理论教学:理论12学时,基本内容如下: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述(2课时) 一、立体构成的概念及起源 1、概念:立体构成也称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和视觉为基础,以结构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审美,进行组合拼装,构造,从而创造一个符合设计意图的、具有一定美感的、全新的三维形态的过程。 2、起源:“立体构成”这门课程起源于1919年,是德国包浩斯学院在创办后确立的。西方绘画领域:立体主义;俄国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包豪斯:三大构成 二、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体 三、立体构成的形式法则 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比例与习性、稳定与轻巧 四、立体构成的材料表现 第二章半立体构成(2课时) 一、半立体概念 半立体构成是介于平面与立体之间的形态,又称为浮雕,是三维空间的半立体状态。 二、半立体构成方法 1、由平面形态转变为有厚度的立体。 2、采用正负形与图底分离后再进行立体化

初二下册美术教案:立体构成

初二下册美术教案:立体构成 第七课立体构成(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与手工制作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形体变化的训练,培养学生对造型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形象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平面和立体的过渡------半立体构成。 2、难点:什么是构成和构成制作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1)立体和半立体构成图片;(2)立体、半立体构成成品若干;(3)实物彩印包装盒和湖南竹编半笠等;(4)画好并剪下的六面平面正方形;(5)由十二根塑料管串成的立方形六面体;(6)学生平面构成的优秀作业若干并贴好。 2、学具准备:剪刀、单面刀片、直尺、圆规、铅笔、硬纸板。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并检查学生所要求带的工具。 2、拿出学生做的平面构成作业挂在黑板的一头,启发和回忆学过的平面构成。 提问:什么是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在二维平面上进行的造成活动,它的构成元素是点、线、面、按一定的法则,用规则或不规则的方法造成新的美的形态,使人产生有规则的起伏,有节奏的韵律、有条理的动感和新颖、奇特的视觉感受。 3、出示半立体构成的制成品和一张根据平面构成做成的半立体构成的三角点构成。 提问:这个制作演示的过程叫什么?(在黑板上的中上部板书“构成”二字。) 构成-------是一种造型或造物的活动和形式。构成是三项构成的总称,即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 而立体构成即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内容。(在黑板上部“构成”两字前加“立体”二字。)4、前面我们回忆了平面构成是在二维平面里的造型活动,它所产生的效果只是平面的图案,而立体构成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法则创造出实际占据三维空间的立体形态的造物活动。 5、立体构成有半立体构成,线立体构成,面立体构成,块立体构 图四图五图六 成和混合构成。请同学们看课本P21,左上图是线立体构成,左2是面立体构成,左3是面立体构成,右上为块立体构,右下为混合构成。 6、立体构成应用于建筑设计、商品、产品、工业设计等。 7、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卡纸将其裁成四个正方形小方块。(图四) ①拿出其中一小块,在它中间画两条虚线(图五),要使用权面能凸起一块,必须画两条虚线。 ②用剪刀背尖或刀背尖用力在虚线上画印痕。 ③在实线的位置上用刀切口,把中间的小方块切割下来。(图五) ④用手指进行折叠、边讲解边示范、边检查学生制作的情况。 8、待大部分学生作业完成了,问同学们是否可得出结论。 小结:用一张平面的纸(材料)通过加工,使部分立体化,而形成平面与立体之间的造型,这就是半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教案

第一章立体形态概论 一、立体构成的涵义 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中一门基础造型课,也是一门艺术创作设计课。作为研究形态创造与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如何才能尽快理解并掌握这门课程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它的实质内涵,才能做到行之有效。学习这门课程的重点,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1)首先,它是以抽象的形式语言去表现社会现象和自然形态。在现代艺术美学中,这种构成的抽象美是传统艺术具象美的升华,是人类在总结了历史美术的发展规律基础上产生的; 2)培养三维立体感觉,把握物体的体积量感。对各种形态的造型进行“简化”,以最简单的方式简化到几何形块中去,用立方体、圆锥体、球体、矩形体等形状来塑造实践。 3) 掌握立体形态中最基本的元素:点、线、面的造型手段。因为任何形体都可还原到点、线、面的构成中,并且从分割到组合或从组合到分割地去变化进行。既可表现形态造型实体,又可表现实体中的空洞虚体, 4) 运用综合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把握形态传递方式。从而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 5) 从造型审美形式拓展到装置观念设计。甚至还可以向造型之外更为广阔的领域渗透,融进数学、力学、文学、哲学、宗教、戏剧、音乐、电影等各种门类之中。 二、立体构成的概念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它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其任务是,揭示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格的规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立体构成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 立体构成通过材料、结构将形态制作出来,这与产品设计相同。立体构成只要变化一下材料本身就可成为产品。立体构成的原理已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设计、展示设计、环艺设计、包装设计、POP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 三、立体构成的起源 20世纪初,在印象派画家塞尚的方块风格和高更的原始主义神秘感召之下,一批反叛之士拉开了现代艺术的序幕。他们纷纷阐述自己的艺术观点,并强调个人内心世界联想,颠倒时序和空间,形成了一股现代意识潮流。其中最初的艺术流派是:原始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结构主义,达达主义和风格主义。 四、立体构成的三个条件 立体构成的因素,就宽泛意义而言,可分为视觉基本特征(关系因素)、环境条件(必要因素)、形态本身(对物像——条件因素)这3个方面。 1、视觉的基本特征 任何造型都是服务于人的。人的视觉条件具有特征性,涉及到视觉效应,而视觉效应往往与人的生理、心理、情绪、文化背景等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