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上册生物: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生物: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生物: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生物: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读学识记(课前案)

?地球上所有的______________和与其_______________的总和就叫做生物圈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两大类:非生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鼠妇又称潮虫这些小动物总是在__________________里生活。在_______________的地方很少见到。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进行的除了_____________条件不同以外,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______________关系,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此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_______________才能生存下去。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_________环境

?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___________;生物也在______________,适应环境。

?合作探究(课中案)

?观察图1-12想一想: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有哪些?小麦正常生长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分别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是如何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子说明了光影响了生物的生活和分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子说明了温度影响了生物的生活和分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子说明了水影响了生物的生活和分布。

?研究教材14页的探究活动,完成讨论题。

?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子说明了生物具有捕食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子说明了生物具有竞争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子说明了生物具有合作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子说明了生物具有寄生的关系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对教材17页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完成讨论题

鸡西市第九中学高效课堂作业(课后案)

?填空题

?地球上所有的______________和与其_______________的总和就叫做生物圈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它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有一天太阳突然消失,地球上首先死亡的将是绿色植物,这是由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能适应环境,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能影响环境,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鼠妇的生活环境是( )

A.水中B.干燥的陆生环境

C.潮湿的陆生环境D.土壤里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相互影响,毫无作用B.相互影响,毫无影响

C.毫无关系D.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属于( )

A.生物因素B.非生物因素

三、简答题

?在某一农田里有庄稼、农业害虫、蛙、蛇、老鼠等,请你谈谈它们之间的关系。

?把一只小白鼠放于盛有足够食物和水以及栽有绿色植物的密闭容器内,它会不会死亡?试分析其原因。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之填空题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之填空题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之填空题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距今年约为170万年,北京人已经开始使用天然火。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分别是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早期居民。根据河姆渡和半坡遗址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3、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4、前21世纪启建立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后来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又称殷商。 5、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甲骨文,标志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为止考古发掘的最大的青铜器。 6、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7、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8、屈原的《离骚》是一篇抒情长诗,屈原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叫“楚辞”。 9、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秦长城东起临洮,西到辽东,用来抵御匈奴。 10、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接着,开始了刘邦、项羽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 11、公元前202年,刘邦推翻秦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12、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13、汉朝和西域沟通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西汉派张骞、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 14、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名言。 15、举世闻明的的秦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16、200年,曹操击败袁绍,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 17、三国鼎立:220年,曹丕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建立蜀;222年孙权建立吴。230年,孙权派卫温到夷洲,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 18、南北朝所凿的敦煌、云冈和龙门石窟是我国的雕刻艺术的宝库,为世界所瞩目。 19、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他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20、北魏的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名著。 21、在西汉早期人们已经使用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2、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动仪。 2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由于文字写在甲骨上,所以被称为“甲骨文”。 24、春秋战国的名医扁鹊创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测试题

第一单元测试题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小组:姓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 ①蝴蝶②珊瑚虫③黑木耳④智能机器人⑤青苔⑥流星 A.①③⑤ B.①②③⑤ C.②④⑥ D.④⑥ 2.济南大明湖景色优美,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去考察,发现湖内生活着水草、莲藕、鱼、鸭子等生物。下面是这些同学对这些生物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能生长和繁殖 B.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3.下列哪种现象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 A.鸟产卵 B.老鼠发现猫后迅速逃跑 C.松鼠不断寻找食物吃 D.动物的呼吸需要从空气中吸收氧气 4.小敏在湖边散步时,看到湖水中有一些活动的绿色小体,心想:这是生物吗?于是她取一滴湖水,做成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看求证。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属于( ) A.调查 B.观察 C.实验 D.推论 5.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他们将鲫鱼、水草、荷花、水鸭、螃蟹等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苍蝇、麻雀、玫瑰归为一类。则他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归类的( ) 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B.按照生物的用途 C.按照生物的数量 D.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6.神农架生长着一种小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被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把它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了(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7.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 C.所有变量都不同 D.所有变量都相同 8.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 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草盛豆苗稀” 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9.下列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资江河及河内的所有生物 B.南县万亩梨园内的全部梨树 C.植物园内的所有荷花 D.秀峰公园内的所有植物 10.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的是( ) A.老虎吃野兔 B.蛇吃老鼠 C.青蛙吃昆虫 D.蝗虫吃庄稼 11.下列食物链中,表述正确的是( )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案)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举例说出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4、尝试设计并进行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说出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在实验过程中,做到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取放动物时动作轻柔。 【学习重点】 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学习难点】 1、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 2、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学习方法】 通过老师提供的课件以及阅读课文,理解生态因素的含义,并能理解影响生物生活、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并通过讨论、交流,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是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通过这个探究,可以让我们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我以后学习其他探究实验打下基础。 第一课时 【问题导学】 我们知道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如:松、杉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很好;人参、三七只有在密林下层的弱光下才能生长得好;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物生活在一起,又会因为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可见,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自主学习】 【教材导读】 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那么什么是环境呢?什么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哪两类? 2.观察教材P13中的图1~12,思考一下,圈中影响小麦生活的因素中哪些是生物因素,哪些是非生物因素?小麦的正常生长需要怎样的环境?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的生活和分布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是否也会影响动物的生活和分布呢?请尝试举例说明 3.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的实验中.如何保证实验动物出现的变化只能是由于实验所要探究的因素引起的? 【收获与问题】 通过自学本节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遇到哪些问题,一并写在下面,与同学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测试题(带答案)

七年级期末生物试题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绝大多数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A.艾滋病病毒 B.山羊 C.柳树 D.草履虫 2.自然界中生物的形态和特征多种多样,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逐年增粗、长高的小树 B.漫天飞舞的雪花 C.恐龙化石 D.溶洞中长高的石笋 3.某小组将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鲫鱼、金鱼、水草、螃蟹、荷花等归为一类,松、柏、鼠、苍蝇等生物归为一类。他们分类的方法为 A. 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 B. 按照生物的用途 C. 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D. 按照生物的数量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认为描写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5.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相互依存,在下列吃与被吃的生物关系中,构成食物链的是 A.白菜→菜青虫→食虫鸟 B.阳光→牧草→牦牛 C.蝗虫→青蛙→蛇→鹰 D.水分→牧草→绵羊→牧民 6.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C.食物链和食物网 D.全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7.“当你置身于一片树林中,你会看到高大的树木,不知名的花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枝叶间透过的阳光;你会听到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不远处溪水淙淙、虫鸣鸟唱,此起彼伏……”文中描述的树、花、草、虫、鸟、阳光、微风、溪水等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叫 A.生物圈 B.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C.食物链和食物网 D.生态系统 8.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最大的显微镜是 A.目镜5×,物镜8× B.目镜10×,物镜40×

C.目镜15×,物镜10× D.目镜20×,物镜15× 9. 用显微镜对光时,如果视野内光线较强,应选择下列哪项来进行调节? ①较大的光圈②较小的光圈③反光镜的平面④反光镜的凹面 A.①③ B.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10.在观察黄瓜果皮的表皮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些绿色的颗粒状结构,该结构最可能是 A.细胞核 B.叶绿体 C.线粒体 D.液泡 11.小明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一种细胞,这种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那么这种细胞肯定不是 A.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B.苹果的果肉细胞 C.菠菜的叶片细胞 D.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12.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把其他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 A.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七年级生物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

1.从2010年春季以来,云南省连续四年大旱,造 成某些地区植物干旱死亡.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无关 2.近几年,由于我市大力推广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前几年近乎销声匿迹的雉鸡、喜鹊等多种鸟类又重返家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C.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3.芦山地震导致部分地区山体滑坡,许多动植物被掩埋死亡.这一事例说明()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4.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 5.2008年贺州市遭受罕见的冰冻灾害,造成某些植物死亡,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 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6.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熊具有白色的体毛和较厚的皮下脂肪,这说明()A.环境能够适应生物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7.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B.枯叶蝶外形和体色象一片枯叶C.荒漠中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D.工业城市中深色的桦尺蠖较浅色的多8.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下列对不同动物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鱼用鳃呼吸适应水中生活B.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生活C.昆虫有外骨骼适应陆地干燥环境D.青蛙有肺适应水陆两栖生活 9.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A.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D.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10.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有利于捕食和御敌.这种现象体现了()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依赖环境C.环境改变生物D.生物改变环境11.生活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为刺,以减少水的散失;变色龙体色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有利于防御.以上事例说明()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改变生物D.生物与环境无关1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诗里暗含着生物知识,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赖环境13.下列不能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 A.人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应B.竹节虫形似竹节 C.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D.草蜥遇到敌害自动断尾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教案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的第一节内容。本节课安排两课时完成。我主要是对第一课时的教学作简要分析说明。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有:生态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等概念;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第一课时,突出概念教学,围绕材料中小麦田里各种生态因素对小麦影响分析。再通过搜集实例,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展示,帮助学生了解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密切关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建立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最终认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第一章学习,学生对什么是生物有一定了解,还没有把生物放到环境中去定位。本节课主要讲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其知识内容不深,自然界中的实例较多,通过演示实例后再进行归纳就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举例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思考、分析问题等能力。 学会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与相互影响的观点。 培养学生关爱生物,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对资料及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的能力等。 五、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相关图片,如:沙漠、草原和森林分布图和小麦田示意图,打斗的北极熊,竹节虫的拟态等图片。 六、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生活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诱导、多媒体、提问法,开展师生互动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七、教学课时1课时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填空练习题

后宅中学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填空练习题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1、社区:有一定数量的,居民具有共同的、某些共同的、相关的 和比较密切的。 2、地图上最基本的“语言”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 3、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是___________ ,它又称缩尺。 4、地图上表示比例尺的方式有、、。 图上距离 表示公式是:比例尺==- ------ ---- 实地距离 5、_________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___________ 包括地理名称和数字。 6、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有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和一般定向法。如果地图上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通常是用“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来确定方向。 7、社区具有_________功能、________功能、_________功能和________ 功能。 第二课多种多样的社区 1、识记并理解不同类型的社区表P10 不同类型的社区有_________社区、___________ 社区和___________ 社区。功能社区包括 工业区、大学区、高科技园区、农场、生活小区等,自然社区包括村落、城镇等,行政社区 包括街道、乡、镇、县、市等。 2、社区的特色各异。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 是差异比较明显的两种社区类型。 3、北京中关村属于社区,王府井大街属于社区。 4、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 、、等各个方面。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辨认一些常用图例:P8页 2、例举地图的种类: 3、在等高线地图中,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地势比较;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地势比较。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大洲和大洋 1、生命最早出现在中,因此人们把地球称为“”。地球表面总面积有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________,陆地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_____ 。

七年级上册生物测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认识生命) 班级姓名分数 一、我能填: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表的答题框中(每题3分,共 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 B、钟乳石 C、珊瑚虫 D、珊瑚 2、在做“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实验时,将一只没有被蛇咬过的死老鼠用于实验的目的是() A、作为重复实验以减少误差 B、将它与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形成对照 C、研究响尾蛇是习惯袭击死的还是活的老鼠 D、将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作为实验组 3、某班同学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中,甲、乙、丙、丁四组同学所使用的鼠妇数量依次是3只、2只、1只、10只,使用鼠妇数量比较科学的小组是() A、丁B、丙C、乙D、甲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A、捕食 B、合作 C、竞争 D、食物网 5、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6、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A、生长现象 B、应激性 C、繁殖 D、呼吸 7、下列关于生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动物能呼吸、植物不能 B、动、植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C、动、植物都能排泄体内废物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8、我国科学家通过努力,终于摸清了野生东北虎的数量。这项活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分类法 9、按照正确方法对同一地区内的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测量湿度,三处湿度大小的关系应是() A、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B、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C、草地>茂密的灌丛>裸地D、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10、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 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B、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1、以下哪一项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A、森林面积减少 B、环境污染 C、生物进化 D、生物入侵 12、到了冬天,杨树和柳树的叶子纷纷落下,而松树、柏树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表明() A、杨树和柳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B、松柏比杨柳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C、松柏和杨柳进行着生存斗争 D、它们都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13、在稻田中,影响水稻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①阳光②杂草③水分④土壤⑤田鼠⑥空气⑦蝗虫⑧稻螟 A、①②⑤⑥B、③④⑦⑧C、①③④⑥D、 ②⑤⑦⑧ 14、下列不能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棵桃树B、一片果园C、一条小溪D、一块稻田 15、小亮调查完公园的生物种类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动物、植物和其 它生物三类。他所采用的分类依据是() A、生活环境B、形态结构C、生物用途D、个体大小 16、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的生态系统是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选择题 1.(2009黔东南州)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2.(2018锦州)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话体现了( ) A.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 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 互影响 3.(2018长沙)樟树上下相邻的叶片互不遮挡,能使每片叶都尽可能多地接受阳光的照射,这种现象可说明 A.环境能适应生物 B.环境不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4.(2018德城区)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的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5.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A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6.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中的植物特征不符的是() A.具有发达的根系 B.具有肥厚的肉质茎 C.具有较大的叶片 D.具有厚厚的角质层 7.按照正确方法对同一地区内的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测量湿度, A.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B.茂密的灌丛>草地>裸 C.草地>茂密的灌丛>裸地D.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二、非选择题 8.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经过多次测量,得到几组平均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请回答问题: 三种不同地点的空气湿度平均值 (1)小组内的四个同学,在测量过程中的不同做法,哪个是正确的?() A.甲在裸地看到一个小水洼,非常高兴地把干湿计放在小水洼边测量空气湿度; B.乙在裸地、草地和灌丛三个不同地点,早中晚各分别测量了一次,并认真记录;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 一、选择题 1、德化戴云山上,枫叶林分布在海域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分布在海域较高的地方.影响这一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B.空气C.温度D.水 2、“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是草本植物)是烟台乡村保持多年的习俗,从谚语中可知影响这两种植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阳光B.温度C.水分D.空气 3、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绿色植物,其原因是海沟深处() A.没有二氧化碳B.没有阳光 C.没有营养物质D.水温太低 4、北极熊的毛色是白的,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扎得很深,这些现象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依赖环境 5、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现象 C.生物永远适应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则生存,否则死亡 6、成语是汉语中人们熟识并广泛使用很久的词组或短句,其中蕴含丰富的趣味生物学知识.下列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成语是()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7、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与此相似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B.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 C.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 D.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二填空 1、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环境.请分析下列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回答问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个诗句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2)在沙漠地区植物造林可以防风固沙,这个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3)莲“中通外直”,其地下茎(莲藕)和荷叶叶柄中都有贯通的气腔,适于在环境中生活;沙棘的地下根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在环境中生活;鱼类适于在水中呼吸的结构是;家兔必须通过四肢来和运动以适应陆地环境.上述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2、阅读下列材料,请你回答问题. 资料一:下图中两个狐(A、B),一个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另一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七年级历史上册基础知识填空题(修改稿)

七年级历史上册基础知识填空练习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生活在云南省的,距今约年。 2、北京人生活在北京龙骨山,距今年,北京人会使用 火,但头部还保留着人的某些特征。 3、河姆渡人生活在下游的省,居住在具有通风防潮功能的 式房屋,种植,使用石器和骨器,烧制黑陶(刻画猪纹的黑陶钵))。半坡人生活在中游的省,居住的是适应北方干燥寒冷气候的式房屋,种植和,使用石器,烧制陶(尖底瓶、彩陶盆)。4、帝,姓姜,号神农氏。帝,姓姬,号轩辕氏。黄帝和炎帝结成部落联盟,形成华夏族的主干,成为中华民族的祖先。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尊称为“人文初祖”。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民主推选制度 叫,、、就是通过这种制度担任部落联盟首领。 5、公元前年,建立夏朝,定都。,夏朝亡国之君是。 继承父位,代替禅让制,代替“公天下”。 6、公元前年,建立商朝,定都,商朝亡国之君是。 7、公元前年,建立西周,定都,西周亡国之君是。 8、西周的分封制,周天子把和分给诸侯,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9、公元前年,西周被灭亡。公元前年,建立东周。 10、殷墟出土的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汉字是由发展而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 11、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 12、春秋五霸:、、、、。 13、战国七雄:、、、、、、,东、南、西、北到中间。 14、战国时的著名战役有和战役。 15、我国的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于,推广于。 16、商鞅变法:原因:⑴战国时期,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⑵新兴地主阶级实力的强大;⑶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时间:公元前356年,内容: ①。②。③。

影响:①成为战国时期最为彻底的一次改革运动;②它废除了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③使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17、都江堰是由战国时秦国的太守父子主持修建的。 18、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品是《》。 1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儒家在战国时的代表人物是。主张“依法治国”的战国思想家是。 20、、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朝,建立时间:公元前年,都城在,建立者是。意义是:①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②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和发展;③有利于融合,促使汉民族形成。 21、秦始皇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⑴政治上:建立制,在中央设、太尉、,在地方推行制。⑵经济上:统一(圆形方孔钱)、度量衡,修筑驰道,统一车轨。(3)文化上:统一(小篆);(4)思想上: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5)军事上:派大将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长城东西起止点:西起,东到。 22、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秦的。包括:⑴刑法苛严; ⑵沉重;⑶徭役、兵役繁重;⑷焚书坑儒;⑸的统治更加残暴。 23、秦朝的疆域,东到,南到,西到,北到一带。 24、公元前年,陈胜、吴广在发动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表现了反抗暴政的斗争精神。 25、巨鹿之战:时间年,指挥,特点。 26、秦朝于年被灭亡,秦朝存在年。 27、公元前年,建立西汉,定都,汉高祖就是。 28、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⑴政治上:颁布,削夺列侯的爵位,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⑵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⑶军事上:派、北击匈奴,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⑷民族关系上:派开通西域,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往来。意义:形成了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的大一统,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巩固了秦朝开创的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9、西域:指的是现今甘肃、阳关以西的新疆和中亚地区,甚至更远的地方。公元前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共同反击匈奴。公元前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意义:建立了西域与内地的

七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认识生物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认识生物单元测试题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人教版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选择题。 1.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实验法B.观察法C.文献法D.分类法 2.以下哪项不能作为判断生物的依据的是() A.生活需要营养B.能自由运动 C.能进行呼吸D.能生长和繁殖 3.以下哪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A.含羞草B.狮子C.蘑菇D.流感病毒 4.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直接或间接来自() A.其他动物B.真菌C.植物D.以上三项都不是 5.下面是一位同学选取的几种生物,他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将1、2、3、5、8五种生物归为一类,而将4、6、7三种生物归为另一类。请问:他是按什么方法归类的() A.按照这些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B.按照这些生物的用途 C.按照这些生物的数量D.按照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 6.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A.地震因素B.火山因素C.战争因素D.人为因素 7.请仔细分析下列各现象,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一项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大树底下好乘凉 8.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阳光、温度和水属于非生物因素 B.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合作关系 C.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只能适应环境 D.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 9.管理不善的玉米地里杂草丛生,会影响玉米的产量,这主要是因为() A.杂草与玉米互利共生的结果B.杂草寄生在玉米上影响玉米生长 C.杂草使玉米的品质受到影响D.杂草和玉米争夺生活条件的结果 10.前进中学某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以下几组对照,符合他们实验要求的是() A.阴暗潮湿与阴暗干燥B.阴暗潮湿与明亮潮湿 C.阴暗潮湿与明亮干燥D.明亮潮湿与明亮干燥 11.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分早、中、晚三次,分别测量篮球场、草地和树林中的湿度,并记录数据,他们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比较法 12.山坡阳面的玉米生长情况比阴面的要好,其主要原因是()

中考生物试题分考点汇编-----生物与环境(非选择题2)

近两年中考生物试题专题分类----- 生物与环境(非选择题2) 1.(2012年滨州)图5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5中的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没有表示出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2)图5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蛇和蛙之间属于捕食关系。 (3)该生态系统中含能量最多的类群是植物,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均来自于这一类群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4)假若在生态系统中施用了不易分解的农药,该食物网中农药含量最高的生物类群是鹰。 (5)如果蝗虫的数量大量增加,食虫鸟和蛙的数量将随之增加,使蝗虫的数量增长受到抑制,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2012年福州)黄岩岛是我国南海一座美丽的珊瑚岛礁。岛礁周围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最有名的是金枪鱼。它是游动速度最快的海洋动物之一;它的种类包括蓝鳍金枪鱼、黄鳍金枪鱼、长鳍金枪鱼等。金枪鱼还是该海域的顶级消费者,它捕食章鱼,而章鱼所捕食的小鱼要吃大量的浮游藻类。 (1)黄岩岛水域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这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金枪鱼的呼吸效率高,它的呼吸器官是鳃。 (3)请你根据资料内容,写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浮游藻类→小鱼→章鱼→金枪鱼。

(4)金枪鱼的蓝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这些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 (5)如果该海域被铅污染,体内铅含量最多的生物是金枪鱼。 3.(2012年菏泽市) (7分)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2)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且能量传递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 (3)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人们研究其能量流动的目的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一面。我市牡丹区杜庄村的一些瓜农,利用农作物秸秆反应堆技术在大棚内种植甜瓜,使甜瓜提早上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这种技术不但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而且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它主要是利用了细菌真菌等分解者,将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供甜瓜利用的简单物质,并释放出能量。 4.(2012年泸州)图一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除了捕食关系外还有竞争关系。 (2)在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中,图一未画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非生物 部分和分解者。 (3)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蛇和食虫鸟的数量能够 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通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来实现的。 5.右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水循环的图解,请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②代表绿色植物参与碳循环的部分生理过程,其中进行①过程的细 胞结构是叶绿体,①过程所发生的变化是二氧化碳和水变成有机物和氧气(或无 机物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进行过程②时伴随着物质变化所发生的能量变化 是释放有机物中的能量(意思对即可)。 (2)图中③④所代表两类生物其中④(用代码表示)是以生态系统分解者的角 色参与碳循环的。 (3)除了碳循环,自然界还时刻进行水循环,如绿色植物还可以不断地从根部的根毛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向大气中散失水分,从而促进自然界的水循环。 (4)综上所述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三大生理过程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对自然界的碳循环,水循环起到重要的作用。 6.(2012年潍坊)某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沂山某地域内的动、植物种类进行调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活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的亲密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能力目标: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情感目标: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1.探究实验设计要点。 2.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教学设计(设计者:) 图中有两只狐,一只生活在北极,另一只生活在非洲沙漠。请你推测:哪一只是北极狐?哪一只是沙漠狐?为什么同是狐,它们的形态却不同呢?(PPT3) 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自主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P12~17内容,结合教材中图形,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自主活动二:阅读分析教材P14~16的内容,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学法指导:实验法、控制实验变量。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1.两人合作探究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1) ①非生物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 ②生物之间存在哪些关系? ③生物和环境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问题(2) 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②如何来设置科学探究中的对照实验? 完成“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活动。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合作交流分析得到:(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一类是生物因素。在自然界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环境。(2)对照实验中要保证变量是唯一的。 3.师生互动 问题:哪个鱼缸更适合鱼的生长? (PPT4) 教师点拨、示例讲解问题: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PPT5~7)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练习题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知识梳理 1时间:距今约年。 2发现地点:云南省。 3生产生活状况:已经会工具,知道用。 4意义: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1时间:距今约年至年。 2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3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北京人的进化过程,说明了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4生产生活状况: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还会保存。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社会组织:共同劳动,共同分享,过着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三山顶洞人 1时间:距今约。 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也就是活动过的地区。 3体质特征:他们的模样和人基本相同。 4生产生活状况:(1)山顶洞人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了技术。(2)山顶洞人已会,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3)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4)他们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5)他们死后还要埋葬。 5社会组织: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他们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梳理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约年。 2地点:今浙江。 3生产生活状况:①已使用,用耒耜耕地,种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②住着的房子,过定居生活,已经挖掘水井。③他们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年。 2地点:陕西。 3生产生活状况:①普遍使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等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②饲养猪狗等动物,还打猎捕鱼。 ③居住在的房子里,屋内有灶坑,供炊煮和取暖用。④能够制造陶,陶器上还出现一些刻画符号,可能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⑤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1时间:距今约千年。 2地点:山东。 3生产生活状况:①农耕经济有更大发展,农具有磨制等。②原始手工业比以前有更大的发展,陶器有了、。③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分化出现了。 第3课华夏之祖 知识梳理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测试卷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测试卷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生物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姓名:班级: 一、单选题。 1.飞机、机器人、海带、电脑都是我们熟悉的物体,其中属于生物的是() A飞机B机器人C海带D电脑 2.狮子捕食斑马,其生理意义在于() A获取营养B强者欺凌弱者C游戏D将它驱除出领地 3.完成下列哪项活动不需要使用调查方法() A.全国性人中普查? B.中学生对网络游戏的看法 C.某一保健品的市场销售预测D.人物外貌的 4.下列能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出反应的是() A.动物以植物为食B.含差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会合拢 C.鲸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雾D.西瓜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5.下列叙述中,能说明病毒属于生物的是() A.具有细胞结构B.能使动物和植物致病 C.能够繁殖后代D.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 6.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必须借助仪器用眼观察? B、可利用照相机帮助我们观察 C、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 D、可利用录音机等工具观察 7、果树能产生种子,种子可以萌发并长成新的植物体,这说明(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C、生物多由细胞构成? 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8.珊瑚虫大多群居生活,在其体内生活的还有藻类植物,藻类依靠珊瑚虫排出的废物生活,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珊瑚虫一般生活在浅水区,与什么有关() A.呼吸?B.取食?C.生长?D.繁殖

9.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一些能运动的绿色颗粒。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 A.有细胞结构?B.能生长和繁殖?C.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D.身体呈绿色 10、在调查社区的生物种类时,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正确的做法是( ) A、记录数量最多的生物? B、记录最珍贵的生物 C、记录自己最喜欢的生物? D、记录看到的全部生物 11、金鱼按其形态结构特点,应归为( ) A、植物? B、动物? C、其它生物? D、宠物 12.地球上的人口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否则会影响人类的生活, 这主要是因为生物的生存需要() A.一定的空间B.适宜的温度C.空气D.阳光 13.若将绿藻甲、乙、丙、丁甲组分别放置于湖泊、100m深的海中、800m深的海中,50m深的海中,首先死亡的是生活在何处的绿藻( ) A.甲?B.乙?C.丙?D.丁 14.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最好是() A.一只B.两只C.三只D.十只 15.在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是() A.鱼类的季节性洄游?B.仙人掌叶变成针刺状 C.蛾类的夜间活动?D.养在小瓶中的鱼都浮向水面 16.下列探究活动的哪一步属于提出问题:() A.某同学发现池水中有一运动的白点B.心想这是生物吗 C.于是取一滴池水,做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D.原来是草履虫 17.大气圈的空气主要含有( )等气体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柳树0中学11-12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案一体化”讲学稿课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科生物课型新授主备人王艳丽审核人李磊课时设置 1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理解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2、通过实例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习重点、难点:同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 【复习导学探究质疑】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 2、探究过程包括、、、、、等方面 3、对照实验指 4、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部分比地上部分长很多,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说明 蚯蚓能疏松土壤,树木能防风固沙,说明 5、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是,另外还有、关系 【分组合作互动释疑】 1、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6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6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将这6块马铃薯 分别埋进6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1)该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其中1号和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 (3)5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会,原因是___________ 。 (4)你认为该实验设计(选填是或否)存在缺陷,理由是: 。 2、雷鸟冬天换上白色的羽毛,就能够大减少被捕食的机会。有时候冬季少雪,或迟下雪,这种情况下,雷鸟换上白色的羽毛反而容易被捕食,这种现象表明 (1)(2) 【训练反馈应用提升】 1.在同一块地里同时栽培大蒜,若栽培在露天环境中,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在遮光条件下栽培,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该探究实验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是() A.水分 B.光 C.无机盐 D.空气 2、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指()教师修改及学生笔记

七年级上册生物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单元测试能促进七年级学生复习功课,巩固和加深所学生物知识,了解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与缺陷,明确努力方向,不断提高知识水平。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上册生物的单元测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上册生物单元测试卷题目第三单元 一、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填入下表,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茎的结构中,运输水和无机盐与运输有机物的结构分别是( ) A. 导管和筛管 B. 筛管和导管 C. 都是导管 D. 都是筛管 2、面粉的形成是加工小麦种子的( ) A、子叶 B、胚 C、胚乳 D、种皮 3、在验证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实验组最好选用( ) A. 干的种子 B. 煮熟的种子 C. 萌发的种子 D. 刚收获的种子 4、下列不能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是( ) A. 根尖 B. 叶片 C. 叶柄 D. 嫩茎 5、我国有不少特有的珍贵树种,被称为鸽子树的是( ) A. 水杉 B. 银杉 C. 桫椤 D. 珙桐 6、提高植被覆盖率对保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也有重大意义。这是因为绿色植物能通过( )

A.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B.光合作用吸收氧气和二氧化碳 C.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D.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和二氧化碳 7、揠苗助长会使幼苗死亡,这是因为损伤了( )导致的。 A. 幼苗的老根 B. 幼苗的幼根和根毛 C. 幼苗的茎 D. 幼苗的叶 8、青菜堆放久了会发热,原因是细胞进行( ) A. 呼吸作用 B. 光合作用 C. 吸收作用 D. 蒸腾作用 9、人类生命活动中所利用的能量最终来自( ) A. 地球 B. 植物 C. 太阳 D. 食物 10、农业生产中一次施肥过多农作物会出现萎蔫的现象,这是因为( ) A. 根细胞吸水过多 B. 根细胞失水过多 C. 根细胞吸收无机盐过多 D. 根细胞吸收无机盐过少 11、下列哪一组是胚的结构( ) A. 胚芽、胚轴、胚根、胚乳 B. 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C. 胚芽、胚轴、胚乳、子叶 D. 胚芽、胚轴、胚根、种皮 12、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 ) A. 根冠 B. 根毛区 C. 伸长区 D.分生区 13、叶芽中发育成叶的结构是( ) A. 芽 B. 芽原基 C. 叶原基 D. 幼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