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髽鬏山战役历史背景

髽鬏山战役历史背景

髽鬏山战役历史背景
髽鬏山战役历史背景

髽鬏山战役历史背景

79年前,日寇在卢沟桥发动7、7事变,中华民族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当年8月南口战役打响,卫立煌的14军奉命增援南口的汤恩伯13军,途径门头沟区髽鬏山一带遭到日军阻击,爱国官兵英勇杀敌,不畏牺牲,与日寇展开了20余天的髽鬏山战役,在此也留下了数以万计的英魂,成功的拖住敌人,协助汤恩伯部顺利突围。

侵华日军在7、7事变后只有夺取山西,才能在华北稳住脚跟。因此,山西成为其战略重点。两路日军每路一个半师团分别沿津浦路和坪汉线南下;另以其主力三个师团攻击南口,出长城,沿坪绥路西进,企图采用一个大迂回的姿态去包抄山西。为攻占南口一线,打通沿坪绥铁路西进山西之路,日军以第二十师团全部,第五、十两师团各一部及酒井旅团等于8月9日对坪绥路上的要塞南口发动了疯狂的进攻,中国军队国民党汤恩伯的十三军主力和日寇展开了激战,战斗非常激烈,广大爱国官兵英勇杀敌,双方伤亡很大,后因顶不住日军的强大压力,于8月26日起陆续退出阵地,南口、居庸关被日寇占领。

在南口战役期间,国民党政府8月11日令其嫡系部队卫立煌部增援南口,会同汤恩伯抗击日寇。当时卫立煌任国民党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驻防石家庄。由于大雨和坪汉线铁路秩序混乱,卫部只能带领第14军的第10、83、85师三个师及军部等,乘火车到涿州集结,其它各军在原地待命。十四军在涿州集结完成后

即整装出发。拟绕行京西山区,进至南口附近,侧击日军。卫部主力经梁各庄、大安山到达百花山、史家营附近后,卫立煌即下达了行动命令。

第83师奉命经镇边城向北面的西沟子前进,对正在向怀柔侵犯的日寇板垣第五师团背后猛插一刀。同时,约集在南口、赤城、延庆的高桂滋所率的两个师,分南北夹击,猛击板垣第五师团;另外,第八十五师至大安山,相机向丰台前进,袭击日寇在华北最高司令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日军香月清司司令部,以达到牵制、消灭敌人,支援南口战役之目标。但这一部署却由于汉奸通敌,日寇飞机全力出动侦察,被敌人获知。香月清司急令板垣第五师团立刻停止原有行动,分兵阻击,保护它的后背,主力则在长城居庸关附近,回头与中央军激战于西沟子。同时,又派长野佑一郎的第十二联队对卫立煌部作包抄行动。卫部此时疫铲据新的情况变化及时调整了部署,从而拉开了髽鬏山战役的序幕。

8月25日,卫部85师从房山经千军台的南港沟秘密运动到千军台、大寒岭一线。南港沟山路狭窄崎岖,十分难走,运送物资弹药的骡马摔死了十多匹。到达千军台后,八十五师在千军台至北台一线架设帐篷,以备住宿。晚饭前后,从王平村村公所上来的公务员王玉书、王玉如来到千军台,告知日寇已快到东板桥的消息。接报后八十五师两个连(其中有一个机枪排)火速赶到东板桥后背岭,与来到东板桥四槽的日寇交火。卫部居高临下,毙

敌十余名,日军后撤。从大台附近的桃园村,向北山清水尖和南山顶爬行,企图抢占制高点。卫部在当地群众指引下,八十五师从庄户地界的墨石、黑牛寺和五台迅速爬上北部髽鬏山这一制高点。于是,敌我双方便在髽鬏山——清水尖这一地区展开了拉锯式的战斗。当时卫部装备较好,官兵均头戴钢盔,不仅有轻重机枪,还有平射炮等。战场上炮声隆隆,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喊杀声响成一片。在清水尖主峰东侧的一片开阔平地上,先后仅用了三四个小时,日寇一个骑兵连即被消灭。宛平县青白口、田庄一带,早在1920年代中期就有中国共产党的活动,至30年代初期,建立了中共宛平县委。当卫立煌部在髽鬏山与日军激战时,中共临时县委发动群众抬担架、筹军需、送给养。当时斋堂川各村成为卫部后方,广大群众积极支援前线。这一时期第十四集团军司令卫立煌及第十四军军部驻东胡林,军长李默庵;第十师驻灵水,师长由李默庵兼任;第八十五师驻吕家村,师长陈铁;第八十三师驻房山金鸡台,师长刘戡。卫立煌将军年仅11岁的长子卫道然也跟随在父亲身边,目睹了这场战役。日寇为阻击卫部增援南口,每天出动飞机狂轰滥炸,有的重磅炸弹的弹坑有一间房子那么大。卫部伤亡惨重,有个营仅剩十几个人。后来第十师上来接防,继续与敌激战,并将日寇从髽鬏山追击到清水尖一线,后又主动撤回,继续坚守髽鬏山阵地。残暴的日寇,为达到其战略目的,臵国际法于不顾,施放毒气弹,致使卫部官兵坐在战壕中就被毒气熏死。然而,卫部将士仍然越战越勇,板桥、庄户南

山顶等处也发生过肉搏战。敌人伤亡也很惨重,仅在木城涧沟火化的日寇骨灰,就深达一米多,战斗的白热化程度可想而知。

战役持续到9月上旬。时值秋季,山高气温低,但广大爱国官兵还穿着短衫、短裤、草鞋;由于粮草没有及时运到,仅以少量玉米、土豆等充饥。也算天公作美,这年山区各种作物丰收,果实累累。否则,卫部将士将会饿肚子。在当地群众支持下的卫部爱国将士一直坚持浴血奋战。吕家村设有卫部战地医院,群众积极参与抬运伤员。拉锯战打了二十几天,互有进退。9月18日,卫部始沿西山南撤。在撤离前卫部曾动员战区群众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有的群众来不及转移,被敌人残酷杀害,仅庄户、板桥两村群众被日寇杀死的就有40余人。香月清司命令他的第二十师团拼命向房山、涿州一线堵截,地面骑兵和汽车载运兵力三面包围,天上飞机扫射,以滞迟卫部行动。由于卫立煌将军指挥得当,部队行动敏捷,在日寇合围之前,冲出西山,越过拒马河,南渡易水,直抵徐水以西的遂城镇和保定以西的满城,兵力未受大的损失。本来他们还准备参加保定的会战,但由于刘峙不战而逃,全线崩溃,只好继续南撤。沿平汉路西侧,夜行昼伏,徒步涉唐河、大沙河,抵达石家庄集结待命。

一江山岛战役

一江山岛战役 毛泽东说:“形势变了,准备打大陈,先解决浙江沿海岛屿……” 位于浙东台州湾口外的大陈岛,分上大陈和下大陈两岛,距离解放军舰艇锚地海门仅46公里。其西北方向和南北两侧有一江山岛、渔山列岛、披山岛、南麂山岛等多个岛屿。 1953年驻扎大陈岛的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有一万多人,占国民党驻浙东岛屿总兵力的一半,由胡宗南担任司令,并有舰队司令齐鸿章和“海上突击纵队”司令黄八妹协助。大陈岛成为国民党海军在浙东沿海的军事指挥中心。 1953年6月20日,人民解放军成功地夺回大鹿山、小鹿山、鸡冠山和羊屿4岛,并乘胜追击夺回积谷山岛后,胡宗南被蒋介石调回台湾。接任大陈防卫司令部司令的是陆军中将刘廉一。此人亦出身陆军,对海军虽不甚了解,但心高气傲。刘廉一重整旗鼓,撤的撤,换的换,进行了一番整顿。 1953年底,在杭州召开的中央军委会议上,毛泽东再次指出,朝鲜停战了,我们可以腾出手来准备解决台湾问题了。 其时,朝鲜战场上,历时三年的大规模战争已经结束,毛泽东在这个时候重提解决台湾问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美军在朝鲜战场的失败,无疑“山姆大叔”有些不甘心。其时,美国正和蒋介石阴谋酝酿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美国企图通过“条约”来控制台湾和台湾海峡,并以台湾作为干涉中国“不沉的航空母舰”。而蒋介石却利用“山姆大叔”来给自己撑腰杆子,阻止解放军的军事行动,做起反攻大陆的美梦。 早在1951年3月,刚刚调任华东军区参谋长的张爱萍,就把解放大陈岛和浙江沿海岛屿列入了自己的计划。7月,陈毅把他叫到上海,要他主持研究浙江和福建沿海岛屿问题,这正好是不谋而合。不久,在张爱萍的主持下,提出了一个“从北往南打”的作战方案,旨在首先解决大陈岛,然后依次由北向南,逐个由小到大,解放浙江沿海岛屿,然后接着一直到解放福建沿海的马祖列岛和大小金门等岛屿。张爱萍率领工作组经过反复研究和实地勘察,将成熟的方案呈送给司令员陈毅。 陈毅将这一“从北往南打”的方案报告了毛泽东主席。 毛泽东批示说:“朝鲜停战前,不要进行,停战以后再说。” 朝鲜停战后,毛泽东在中南海的一次高级别的会议上说:“形势变了,准备打大陈,先解决浙江沿海岛屿,估计美帝不会有大的干涉。你们就准备吧!”

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戊戌变法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的政治改良运动,那么你知道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希望能帮到你。 在19世纪中期的时候资本主义正在快速的发展着,很多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都非常的强大,在加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导致一些国家发展得越来越快。西方的有些国家一旦强大就想着如何采取一些措施使自己的国家更加强大,虽然这些措施是他们为了扩大自己的国力便开始瓜分一些落后的国家,中国就是被瓜分的国家之一。因此很多爱国人士,发起了拯救国家的爱国运动,而戊戌变法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发生的。 在当时中国国内的情况和国际的情况完全不同,尤其是面对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国家,中国显得十分落后。自从鸦片战争开始之后,民族的危机越来越严重,中国的领土、主权、经济、政治都受到重挫。 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之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了初期的发展,在这之前面对国家的危难,中国人也进行了一些举措,比如洋务运动等,在戊戌变法爆发之前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亲自参加了洋务运动,所以他们有一定的经验。戊戌变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 戊戌变法发生的时间是1898年6月11日,当时资本主义国家

迅速地发展,中国正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瓜分下身处危难,这是当时中国的情况,也是戊戌变法发生的历史背景。所以戊戌运动是一场发生在特殊时期特殊背景下的运动,它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能被遗忘的。 戊戌变法的时间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发生很多改革,其中戊戌变法就是一场重要的改革,除此之外它还是一场让人们思想启蒙的运动。戊戌变法发生的时间是1898年6月11日,那时的中国正处于近代史阶段,已经经历了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的条约,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在这样的危险之际,中国的清政府并不能救国,这就引发了很多爱国人士的救国的心,为了可以使国家强大,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人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开始了戊戌变法。但是戊戌变法主要以学习西方为主,这遭到了慈禧为首的守旧派的制止,在种种的原因下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但是戊戌变法也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比如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等。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戊戌变法的内容很多,主要关于诊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具体如下: 1.政治方面:光绪皇帝下诏开放言路,就连普通的百姓都可以发表意见,同时撤销了很多衙门,精简机构,在制度上效仿康熙和乾隆的旧制。 2.经济建设:戊戌变法代表人物康有为强调工商立国,鼓励发展民办企业、农工商总局等,并且在各省设立分局,广泛地开展农会。 3.教育改革:戊戌变法期间所有的书院、社会、祠庙等都改成了

2019年度广东惠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文综历史试题

2019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 文综历史试题 2018年7月 24. 西周初年,周王对殷王的祖先神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而 是整个天下的保护神。周王此举有利于 A.强化血缘宗法 B.维护尊卑关系 C.凸显宗教信仰 D.加强文化认同 25. 东汉实行“郡察孝廉,州举茂才”的制度,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 判断人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一制度 A.导致儒学独尊局面 B.说明察举制名存实亡 C.利于世家大族掌权 D.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26. 有学者指出,古代城市修建的外在空间形态受王权至上的权威严格限制,然而这种权威却难以 制衡人性的内在力量,人们往往不自知地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攫取无限的终极价值关怀。下列选项中最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城市手工业发展 B.坊市界限的突破 C.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D.草市夜市的出现 27. 在明神宗册立太子的问题上,士大夫群体始终反对神宗将个人意愿(不立长子)凌驾于礼法 之上,为此与神宗争吵长达15年。期间无数大臣被斥被贬被杖,但最后还是以立长子为太子而告终,史称“国本之争”。这表明 A.专制皇权日益膨胀 B.群臣思想保守顽固 C.传统文化力量强大 D.改革面临政治风险 28. 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预立上下议院基础为宗旨”。同时规定行政部门不对资政院 负责,行政部门若有侵夺资政院权限或违背法律,资政院亦无权直接纠弹或更有效地加以阻止,只能请旨裁夺。这反映了 A. 清朝统治陷入危机 B . 君主立宪制已确立 C. 民主政治取得突破 D. 专制色彩依然浓厚 29. 下图为1912—1932年中国海关棉花、棉纱、棉织物进口数据统计表(单位:10万两)。据此 可知当时

近代史题目

强租山东的胶州湾,把山东划为自己势力范围的国家是:德国 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外国殖民侵略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利用和管辖钓鱼岛。1895年,请朝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署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钓鱼岛等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一并被割让给日本。1941年12月,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宣布废除中日之间的一切条约。日本投降后,依据有关国际文件规定,钓鱼岛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应与台湾一并归还中国。这些国际文件是:《日本投降书》《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 下列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无产阶级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1939年,国民党成立“防共委员会”,其方针为:防共、限共、溶共、反共 下列有关中共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在革命面临危机的背景下被迫转移的 经历了一个先实践后理论的认识过程 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 下列关于“八七”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强调了“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 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是: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以及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正确领导 在抗战困难时期,中共采取的巩固统一战线的措施有①建立三三制政权②开展大生产运动③进行整风运动④实行减租减息政策⑤实行精兵简政 1、4 19世纪下半期,沙俄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是通过下列不平等条约

高中历史戊戌变法知识要点

高二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主要内容包括变法的背景、代表人物以及变法内容以及产生的各种意义等,小编整理了高二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戊戌变法的内容给大家作为参考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 戊戌变法的背景(原因)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了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 变法过程:康有为的两部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梁启超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发表《变法通议》等论文,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守旧,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 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所有内容中唯一没有被废除的是“京师大学堂”,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大学。 戊戌变法受到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拥护,得到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 戊戌变法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 上册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案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台儿庄战役基本史实和意义、武汉会战的过程和意义、第三次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激发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的背景、经过、意义和武汉会战。 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三、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七七事变以后,骄横的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一系列著名会战。正面战场的形势如何?中国军队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 (二)、新课讲授 一:台儿庄战役: 1、正面战场的含义: 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正面战场日军伤亡100余万,国民党伤亡321万。 2、台儿庄战役的背景: 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南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同时, 一部分日军从山东半岛登陆,沿着胶济铁路西进,企图同津浦路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李宗仁 3、经过: 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进,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同日军展开了

一江山岛战役分析

一江山岛战役分析 一江山岛,这座实在荒寂得有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小岛,一眼望去,全岛遍布的只有怪异无规则的岩石。再靠近,依稀可以看到一丝绿意,从岩缝中探出的杂草,点缀着裸露的地面。“哗~”不时地,一个巨浪激起,撕命般地拍打着礁岩。天低浪高,脚下的小岛似乎就要被海浪和天空击碎了、吞噬了。 半个世纪过去了,时间冲刷和销蚀了许多往事,但是当年栽种的马尾松依然在呼啸的海风中挺立,似乎要告诉世人当年的凶险和悲壮。台州土地上最后一场解放战役,在这里结束了,并给这个海边城市留下了难忘的红色印记…… 1955年的冬天 “海军作战的环境是残酷的。海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不打则已,打则必胜~败了,唯一的去处就是葬身海底。” 身为机械员的徐永祥,回想起1955年那个残酷的冬天,仍然忍不住打了一个哆嗦。战争期间,大陈海域严寒得残酷。风高浪急的季节,所有的渔船都休眠了。 有谁会顶着日夜呼啸的狂风、冒着六七级的涌浪去横渡海峡呢,敌军怎能料到,在这样一个多风和阴雨的冬季,我军会发起大规模的渡海登陆作战呢, 通过分析综合,1月16日至20日是好时段~风力不大于5级,浪高不大于4级,能见度、云量和云高,适于炮兵、舰艇和航空兵执行战斗任务的天气。 1月18日8时整 “那是1955年1月18日上午的,时整。” 至今,当初担任文化教员的老军人张钦增依然清晰地记得:1月17日,他们还在温州练兵,然后接到命令前往宁波象山港。这一绕道远行,令很多战士都不知道明天就是大战的时刻了。为了隐蔽企图,部队由象山港出发,黄昏时再折转到头门山西南伏击,给盘踞在一江山岛的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目标,一江山,高地,两个齐射,放~”炮兵开火了~ “目标,一江山,分三个批次,起飞~”航空兵空中轰炸~ “目标,一江山,成展开队形,冲击~”登陆兵登陆~…… 全国第一场海陆空战役爆发了。 “轰!轰!轰!”……刹那间,一江山岛顿时火光闪烁、烟雾腾腾,成了雾岛。一发发炮弹、 一排排照明弹、一颗颗求救信号弹划破长空,整个天空和海洋都战栗了。一江山,顺势成了一个燃烧的岛。 1月18日12时左右 不可否认,岛屿登陆作战,是所有战斗中最惨烈的一种作战。登陆兵在海上似完全暴露的活靶子。另外,登陆上岸后向纵深发展时,更是困难重重。 滩头阵地易守难攻,敌人在滩头阵地上,布置了许多水雷、铁桩和铁丝网,构筑在水平面上和岩礁缝里的碉堡和暗堡到处皆是。 1955年1月18日12时左右,由100多艘登陆舰艇和运输船组成的编队,满载着3600名陆军指战员向一江山岛进发。 “岛上草丛足足有1米多高,当时你根本看不到埋伏,我们只能一个劲地拿枪扫射。”在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中曾为突击队队员的陈龙岗对当时的场面记忆犹新:枪声接连不断,子弹在身体周遭穿过,身旁的战友什么时候倒了下去也不知道。 “脑海里唯一的想法就是往前冲,占领高地……”在充满了敌意的草丛间,我军战士连遮蔽的战壕也很难找到。 1955年2月8日至12日 一江山岛总面积不足,平方公里。在地图上,只能用放大镜才能找到它。然而,就这么个“弹丸之地”,却成为国民党“反攻大陆”的跳板和重要的前哨阵地。

2019新课标创新人教历史选修3 第五单元 第7课 海湾战争共13页

第7课海湾战争 [学习目标] 1.了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原因及过程。 2.了解国际社会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反应,分析美国出兵海湾的目的。 3.简述海湾战争中“沙漠盾牌”计划、“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的实施状况及结果。 4.认识海湾战争的特点,探究其对中东和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① 1.原因 (1)领土问题:伊拉克认为科威特本是属于自己的一个省,两国长期存在边界纠纷。 (2)债务纠纷:两伊战争使伊拉克负债累累,伊拉克要求科威特将债务一笔勾销,并“租借”岛屿,均遭拒绝。 (3)资源纠纷:伊拉克认为占领科威特就将掌握世界石油已探明储量的20%,其国际地位将极大提高。 (4)国际局势:随着两极格局逐步走向解体,中东地区原有的力量均势失去平衡。 2.经过: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对科威特发动袭击,8月8日,伊拉克宣布同科威特“合并”。 二、“沙漠盾牌”行动┄┄┄┄┄┄┄┄② 1.背景 (1)国际社会一致谴责伊拉克侵略邻国的野蛮行径。 (2)联合国安理会要求伊拉克从科威特无条件撤军。 (3)美国为维护自身石油利益和战略地位,显示世界领导作用,立即对伊拉克的侵略行为做出反应。 (4)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努力失败。

2.行动:1990年8月,美国实施“沙漠盾牌”行动,以联合国的名义组成多国部队进驻海湾,以阻止伊拉克进一步扩大侵略。 三、“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 1.“沙漠风暴”行动 (1)1991年1月,多国部队多次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空袭,伊拉克军队遭到沉重打击。 (2)伊拉克以各种方式同多国部队对抗。 2.“沙漠军刀”行动 (1)1991年2月24日,多国部队兵分三路向伊拉克军队发动代号为“沙漠军刀”的地面攻势。 (2)伊拉克军队全线溃退,27日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决议,战争基本结束。 四、海湾战争的特点和影响┄┄┄┄┄┄┄┄③ 1.特点 (1)是一场高科技战争。 (2)是二战后参战国家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 2.影响 (1)给伊拉克和科威特两国人民带来灾难。 (2)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登上世界军事舞台,向传统的战争观念提出了挑战。 (3)深刻影响中东和世界格局。 ①美国等西方大国加强了在海湾地区的作用,美国控制海湾地区的能力有所加强。 ②阿拉伯世界发生严重分裂,中东地区的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①[点拨] 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由于得到海湾地区多数阿拉伯国家和美国的支持,以战争胜利者自居,自以为已经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滋生了称霸海湾地区的野心。侵占力量弱小、石油蕴藏量丰富的科威特成为

血战台儿庄历史背景

血战台儿庄历史背景 1938年春,日本侵略军调集大量部队涌向了津浦路和陇海路的枢纽、中国南北交通的中心之一——徐州。著名的徐州会战就此打响。 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军队保卫徐州的一次外围战役。台儿庄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既是陇海、津浦两条铁路的一个战略据点,又是运河的一个咽喉要道,是徐州的门户。 日本人深知台儿庄的重要性,派出矶谷师团从山东的徐州南侵,企图迅速拿下台儿庄,然后渡过运河包抄徐州。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下的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附近集中了40万人的优势兵力。 3月下旬,矶谷师团在飞机的掩护下,集中4万人,配以坦克、大炮,向台儿庄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国民党守军进行了顽强抵抗,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日军猛攻三天三夜,才冲进城内。城内中国守军同日寇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尽管日军占据了全庄的三分之二,但坚守在南关一带的中国守军至死不退,死守阵地,目的是为了外线部队完成对日军的反包围。 这是李宗仁早已制定好的作战计划,以部分兵力死守台儿庄,守军尽量拖住敌人,以便庄外的大军将日寇团团围住,来个翁中捉鳖。 4月初,外围部队切断了敌军的退路,并集中优势兵力向矶谷师团发动猛攻。城内的日寇一面疯狂抵抗,一面向板垣师团求救。但赶来救援的板垣师团在向城一带遭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被歼灭3000余人。 矶谷师团见救援无望,决定以死相拼,一个个杀红了眼。国民党军队虽以5倍的的兵力围攻,并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但竟难以将敌人消灭,战争一时呈胶着状态。 4月6日,中国军队向矶谷师团发起了全线出击。由于中国军队的优势兵力难以在城内展开,双方便展开了巷战、肉搏战,一时间,台儿庄城内枪林弹雨,血流成河。日军头一次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如此顽强进攻,很快便溃不成军。矶谷见大势以去,便率残兵仓皇逃走。 台儿庄战役以国民党军队的胜利宣告结束。这次战役,共歼灭日军2万人左右,是国民党战场在抗战初期取得的一次大胜利。

一江山岛战役给我们的启示

一江山岛战役给我们的启示 解放一江山岛的先头部队抢占岛岸一江山岛战役,是我军历史上首次三军联合登陆作战。这标志着我军作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我军未来登陆作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探索我军渡海登陆作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江山岛作战概况 一江山岛位于我国浙江台州湾椒江口海面、大陈列岛的中间位置,西距大陆30余公里,北距头门山岛9公里,南至大陈岛1公里,该岛总面积不足1.3平方公里,但却是国民党军的重要前哨阵地。国民党军构筑了以154个坚固工事为骨干的完整防御体系,易守难攻。距一江山岛不远的大陈岛有国民党海军舰船十余艘,吨位大,火力强。1954年,中央军委作出了解放浙东沿海岛屿的决定,以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解放一江山岛。 经过充分准备,浙东前线指挥部报请中央军委批准,决

定在1955年1月18日发起登陆作战。1月18日拂晓登陆部队在头门山附近海域集结完毕,由四艘护卫舰、12艘鱼雷艇在登陆海域进行海上掩护,对一江山岛前沿和两翼火力点实施破坏性射击;以炮舰二艘、护卫艇八艘、武装渔轮四艘组成火力支援队,负责掩护登陆部队突击上陆;以各型舰艇、运输船组成四个步兵营和物资器材的运输任务。六艘渔轮改装的火箭炮船担负突击上陆前的火力压制任务。18日8时,我空军四个轰炸机大队、三个强击机大队分别对一江山和大陈实施猛烈突击。9时支援炮兵开始火力准备,配置在一江山附近岛屿上的50余门火炮准确覆盖了一江山岛上的目标区。12时15分,运输登陆部队第一梯队三个营的三个登陆输送大队开始向一江山岛航渡。13时16分,战役掩护队实施破坏射击。13-14时,火箭炮船和火力支援队向预定目标射击。至14时5分,按计划完成火力准备,并在第二梯队协同下,于17时30分粉碎了守军有组织的抵抗。至19时全歼守军。至此,一江山岛登陆战役胜利结束。 一江山岛作战特点 我军赢得了一江山岛作战的胜利,全歼了一江山岛敌守

世界史上的主要战争

世界史上的主要战争 战争是政治集团之间、民族(部落)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最高的斗争表现形式,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最高、最暴力的手段。人类出现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我们总结世界历史,其中重要的战争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发动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中东战争、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等,有关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的内容在其他专题中已述,此专题不再赘述,本专题力求紧扣初中历史课程课标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同 学们备战中考有所帮助。 一、知识链接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过程: 爆发: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重要战役:1914年,马恩河战役;1916年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结束:1918年,德国投降。 影响: ⑴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30多个国家卷入 战争。⑵性质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⑶一战后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民族 解放运动的发展。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 过程:

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战火扩大标志: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 战火进一步扩大,大到最大规模: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战争的转折点: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 结束标志:1945年5月,德国签署投降书,欧洲战场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 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影响: ⑴前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人口卷入,范围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世界范围的战争,也是一场空前浩劫,几千万人失去生命,无 数财产被毁。 ⑵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三)冷战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时间:1947年-1991年 含义: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 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的 实施。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影响: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在两极格局下,美苏展开了一系列争霸斗争,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和各国的发展与安全。霸权野心会使某些大国违背客观的历史潮流,威 胁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四)中东战争

山东革命的热血历史

共产党探索中的周年大事 一、专题解读 1.中国共产党在近代史上的探索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探索中国革命的出路、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主要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1919年至1949年;另一部分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主要发生在建国后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从中国共产党的探索过程来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共产党探索中的周年大事主要有:2010年是百团大战的70周年,是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60周年,是“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40周年,是设立经济特区30周年;2011年是共产党诞生90周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二、命题展望 1.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了中国革命的重任,它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正是有了共产党,才有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北伐战争的胜利,才有了第二次合作中抗日战争的胜利,才有了新中国的成立,才有了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正因为如此,2011年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将成为今年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也必将是今年只招考试重点考查对象。 2.对于共产党探索事件的考查多侧重于取得的重大成就,如北伐战争中的胜利进军、抗日战争的重大胜利、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等等。考试多以选择题和组合型材料题出现,需要我们在复习时对此部分进行分时期分类别整理。 三、新闻聚焦 1.上海市民元旦期间前往中共“一大”会址参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不少市民元旦期间前往中共“一大”会址参观,用心聆听讲解员讲解建党历史,认真体会一件件展品中铭刻的光荣与历史。据介绍,元旦三天假期,平均每天有近2000人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在纪念馆二楼,根据原景复制的蜡像栩栩如生,再现了当年一大召开时的情境。 2.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八年锁定三农据报道,今天(12月6日)上午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主要议题是讨论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据悉,明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仍把焦点放在了三农问题上,文件主要指向为明年将大幅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尤其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3.在新起点上再创航天事业新辉煌今年4月24日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40周年纪念日。“东方红一号”卫星遨游苍穹,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中华民族勇攀科技高峰的见证。“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进军太空的序幕,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40余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在新起点上再创航天事业新辉煌奠定了坚实基础。 4.台湾媒体评深圳改革三十年:标竿意义还会更大中新网8月27日台湾《中央日报》27日刊出评论《深圳的标竿意义还会更大》。文章说,三十年来,深圳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未来深圳能否继经济建设之后,在下个三十年,也在政治建设取得成就,从而为所有大陆城市的综合发展树立新标竿,值得期待。 四、考点链接 1.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2.1935年遵义会议 3.1940年百团大战 4.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 5.1950年抗美援朝 6.1950年土地改革

戊戌变法的历史地位介绍

戊戌变法的历史地位介绍 戊戌变法是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的一次政治改良运动,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戊戌变法的历史地位,希望能帮到你。 关于戊戌变法地位,首先要明确的是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面对强大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做出了第一步尝试。所以说戊戌变法地位是很高的,下面就来看看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戊戌变法的主要引导者是资产阶级的维新派,他们在看到了西方的制度等之后,开始对中国的封建制度产生了新的想法,试图通过改革来使得中国摆脱封建制度的禁锢,从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一点是符合社会的发展潮流的。 其次,戊戌变法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无法应对,只能被迫挨打。所以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但是因为其发展的主要方面是政治,所以它又是一场政治运动。在民族危亡时刻,维新派率先觉醒,他们希望通过变法使中国摆脱挨打的局面,从而走上富强之路。所以戊戌变法又是一场爱国图存的政治运动。 同时,戊戌变法还是一场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隶属于资产阶级行列的维新派人士在中国倡导新学,主张实施君主立宪制度,也就是改变封建体制,广兴民权。同时他们强烈的抨击封建思想对人们

的禁锢,将西方先进的思想广泛传播,使得更多的人看清了现实,开始加入到维新派的行列。简单说,戊戌变法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着思想启蒙的作用。 以上就是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就这三点来看,戊戌变法在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其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戊戌变法的启示戊戌变法发生在清朝末年,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这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中,民族资产阶级第一次尝试着在中国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并且积极的推行了一些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虽然这场改良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戊戌变法的启示对于中国来说却是意义深远的。 戊戌变法的启示一:在戊戌变法这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中资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主导了这一变法行动。由于资产阶级本身缺乏必要的反帝反封建运动的革命彻底性,只能是寄希望于改良,并且在这场运动中将成功的所有希望都寄托于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将成功的砝码放在了袁世凯的身上,脱离了广大的群众,这是导致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告诉后来人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纲领一定要依靠群众,而不是腐败的政府和官僚。 戊戌变法的启示二:当时中国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是非常强大的,帝国主义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出现,那样会损害他们的利益,而封建势力则是既得利益者,所以也不希望改革成功。在当时的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第五单元 第7课 海湾战争

第7课海湾战争 [课标要求]了解海湾战争,认识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1.原因 (1)领土问题:伊拉克认为科威特本是属于自己的一个省,两国也长期存在边界纠纷。 (2)资源诱惑:伊拉克认为占领科威特就将掌握世界石油已探明储量的20%,其国际地位将极大提高。 (3)国际局势:随着两极格局逐步走向解体,中东地区原有的力量均势失去平衡,动荡不定的国际局势,被伊拉克领导人看作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2.经过: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对科威特发动袭击,伊军很快就占领了科威特王宫,8月8日,伊拉克宣布同科威特“合并”。 [知识点拨] 海湾战争的爆发有着复杂的背景,一是伊拉克和科威特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二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为了保证他们在海湾的石油利益和战略地位,维护西方经济命脉,决定对伊拉克发起军事行动。 二、“沙漠盾牌”行动 1.背景 (1)联合国决议: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要求伊拉克从科威特无条件撤军。1990年11月安理会通过的决议规定,如果伊拉克不在1991年1月15日以前执行联合国决议,安理会成员国将“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地区安全”。 (2)西方国家:海湾地区的石油资源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的重要经济命脉,美国为了保证它在海湾的石油利益和战略地位,维护西方的经济命脉,显示它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立即对伊拉克的侵略行为做出反应。 2.“沙漠盾牌”计划:1990年8月,美国实施“沙漠盾牌”计划,以联合国的名义组成一支由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38个国家组成的

多国部队进驻海湾,以阻止伊拉克进一步扩大侵略。 3.和平努力: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和各国领导人为和平解决海湾危机进行了多次努力,美国、伊拉克代表也进行了直接会谈,但都未能达成协议。[误区警示] 海湾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提出一系列公正、合理解决海湾问题的建议,探索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可能性。 三、“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 1.“沙漠风暴”行动 (1)1991年1月,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空袭,给伊拉克造成巨大损失。 (2)伊拉克以各种方式同多国部队对抗。 2.“沙漠军刀”行动 (1)多国部队兵分三路向伊拉克军队发动地面攻势。 (2)伊拉克军队全线溃退,最后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决议,战争基本结束。 [知识点拨] “禁飞区”和“石油换食品”计划分别是海湾战争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和联合国对伊拉克实行的军事和经济制裁。 四、海湾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是一场高科技战争。 (2)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参战国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 2.影响 (1)给科威特和伊拉克两国人民带来灾难。 (2)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登上世界军事舞台,向传统的战争观念提出了挑战。 (3)美国等西方大国加强了在海湾地区的作用。 (4)阿拉伯世界发生严重分裂,中东地区的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误区警示] 海湾战争是一场高科技战争,空袭与反空袭既是主要的作战形式,也是不接触式战争的重要阶段。 主题一海湾战争的背景和过程

一江山岛与20军60师

一江山岛与20军60师 一江山岛战役是我军史上独有的陆海空联合作战,60师是陆军史上唯一参加三军联合作战的部队。 1954年8月10日,华东军区发出解放一江山岛的预先号令,摧毁美蒋海防协约和反攻大陆的美梦。 8月13日,中央军委批准华东军区设立浙东前线指挥部,由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任前指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陆海空三军部队的林维先(浙江军区代司令员)、聂凤智(华东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彭德清(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马冠三(华东军区海军参谋长)为副司令员,王德(华东军区副参谋长)为参谋长。指挥部设在宁波天主教堂的大院,下设海、空、登陆指挥所和华东军区政治工作组、后勤联合指挥部。 兵种、兵力、兵器部署: 陆军:步兵第60师178团、180团(欠1个营);炮兵122榴弹炮2个营、76.2野炮1个营、75山炮2个连、120迫击炮2个连。 空军:轰炸航空兵第20师60团、歼击航空兵第3师、第12师。 海军:航空兵5个团,舰艇、船186艘(其中护卫舰4艘、炮舰2艘、鱼雷艇12艘、炮艇24艘、火箭炮船6艘、各种登陆舰艇、运输船138艘)、2个海岸炮兵连。 三军参战达17个兵种、28个战术群。从数量上来看,其中步兵4个加强营,3600人,3倍于敌军;炮兵4个营又12个连,火炮119门,高炮6个营60门,5倍于敌军,可以说是用牛刀在杀鸡。 1954年9月15日和9月21日,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对大陈和一江山进行侦察。11月1日至18日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舰炮队对目标岛屿实施迷惑性轰炸,18日12时,

我陆军登陆编队3700名官兵,乘138艘登陆艇,在51架战机和迷雾炮火的掩护下,经过3小时的激战,成功登陆,插上红旗,一江山岛宣告解放。 这次战役,击毙蒋军该地区长官王生明以下519名,俘虏敌突击四大队王辅弼以下567名。 我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一江山岛战役中牺牲429名(其中海军13名)。这429名烈士中营级1名;连级12名;班级101名;战士292名,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18岁。这些长眠在一江山岛的军人,来自20多个省市,200多个县(区)和十多个民族。 这次战役是我军建军82年中,唯一的一次陆、海、空三军联合协同作战,也是我国目前最后的一次解放战役,这次战役为我军战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此文参照60师178团5连荣誉室资料)

中国近代史试题3

模拟试题(三)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 《虎门条约》 B. 《南京条约》 C. 《望厦条约》 D.《北京条约》 2、近代中国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3、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 A. 《天朝田亩制度》 B. 《筹海篇》 C. 《土地改革制度》 D. 《资政新篇》 4、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是( ) A.天京事变 B.北伐失利 C.永安建制 D.洪秀全病逝 5、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其指导思想是()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C.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D.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6、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 中华革命党 B. 华兴会 C. 中国同盟会 D. 华兴会 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共同纲领》 C. 《中华民国约法》 D.《变法通议》 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A.新文化运动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五四运动D.新中国的诞生 9、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和纲领是() A .三民主义 B .新三民主义

C .资本主义 D .新民主主义 10、中国共产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的会议是() A.瓦窑堡会议 B.遵义会议 C.洛川会议 D.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11、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 A.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B.军事问题和社会问题 C.军事问题和政治问题D.军事问题和经济问题 12、全国抗战爆发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取得的第一个大的胜利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淞沪会战 D.台儿庄战役 13、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 A. 《兴国土地法》 B. 《中国土地法大纲》 C. 《五四指示》 D. 《井冈山土地法》 14、针对国民党当局积极从事内战的准备,1945年底,昆明学生发动了() A. 一二九运动 B.五四运动 C. 一二一运动 D.五卅运动 15、新中国成立后制定并通过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A.1954年一届人大一次会议B.1975年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C.1978年五届人大会一次会议D.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 16、在中共八大上,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可以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是() A. 朱德 B.毛泽东 C. 陈云 D. 周恩来 17、1966年—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 A. 严重灾难的内乱 B.对资产阶级的革命 C. 对旧有文化的革命D.敌我矛盾的较量 18、中共中央集中阐述“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和劳动互助积极性”的文献是() A.《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 B.《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C.《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D.《关于解放区农村工作的策略问题》 19、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的伟大转折的会议是()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B.1979年中央理论务虚会

历史试题

陵川一中201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权’归于吏部” A.加强了政府对官吏的监察权的控制 B.完全剥夺了地方举荐人才的权力 C.有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使政权的贵族政治色彩更加浓厚 2.“阁臣之预务(参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管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 奏事,亦不得相关白(陈述)。”这说明,此时的内阁 A.成为下辖六部的重要中枢机构 B.成为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C.由皇帝的亲属组成且把握决策大权 D.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不是权力机构 3. 亚当·斯密曾指出:“在古代希腊各共和国,特别在雅典,普通的法院都是由许多无秩序的人民团体组成的。 他们所做的判决,几乎常是胡乱的,常是决定于一时的宗派意见或党派精神的。”其意在说明 A.古代雅典民主是典型的人民民主B泛滥的直接民主将背离社会正义 C雅典民众有较充分的言论自由权D古代雅典法院的判决具有随意性. 4.《十二铜表法》第九表条款之一:“不得为任何个人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从当时背景看,该条款之规定 A.有利于稳固城邦的统治 B.缓和了帝国的内部矛盾 C.体现出对个人权益的漠视 C.有助于保护平民的利益 5.《日落斜阳:20世纪英国》中指出,“在专制时期,国王是权力的重心;专制制度消灭后,上院成为权力重心;19世纪开始,重心明显向下院转移……”19世纪开始,权力重心的“转移” A.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C.说明国王退出了政治舞台 D.体现出英国议会内部的分裂 6.下图摘自某同学的课堂笔记内容(部分)。可见,该国政府成立遵循的原则是 这个国家 1.她不是“打出来的”,而是“谈出来的”。 2.体现这样的顺序 建国理想与精神宪法政府和总统 A.打谈结合 B.分权制衡C以法立国 D.联邦制 7.如果把俾斯麦称作“白色革命家”,“革命”表现为历史进步性,“白色”则说明了历史保守性。当时,德意志民 主政治明显具有“白色”特征的是 A.确立了君主立宪体 B.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 C.皇帝有权召集和集散议会 D.各邦拥有一些自治权 8.有学者分析,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社会上层精英一直把民主看作洪水猛兽。洛克、伏尔泰、孟德 斯鸠、康德这些先哲们,对民主最大的恐惧是所谓“多数暴政”。而19世纪中期,“到处都在促进民主”。这位学者认为民主制度形成的动力是 A.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B.民众广泛参与的革命 C.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D.欧洲君主制普遍瓦解9.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C.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D.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10.阅读下列两幅图片。导致图一到图二贸易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图一黑奴贸易路线图图二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A.政治文明程度B.经济发展水平C.物质利益驱动D.交通工具革新 11.《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 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 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 B.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 C.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 D.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 12.以下是“清政府学部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中学堂课程及课时统计表”,从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A.教育出现近代化趋势B.殖民地教育特征明显 C.传统教育仍占主导地位D.近代教育已取代传统教育 13.“如批准条约,不仅台湾人民反抗闹事,各省军民也‘必致痛哭深怨,断不甘心。……”结果会弄得“战争无 能布置而海防又立穷,中国将来必无可办之洋务”。此处所指“条约” A.使台湾全岛面临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境地 B.规定在北京设立的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C.中国人民开始肩负起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D.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14.陈独秀指出,“辛亥革命本身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而非民族革命,更非其他阶级的革命”。据此,陈独秀认为辛亥革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