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局部血管活性物质和内源性介质释放对胃粘膜微循环的影响详细内容(精)

局部血管活性物质和内源性介质释放对胃粘膜微循环的影响详细内容(精)

局部血管活性物质和内源性介质释放对胃粘膜微循环的影响详细内容(精)
局部血管活性物质和内源性介质释放对胃粘膜微循环的影响详细内容(精)

局部血管活性物质和内源性介质释放对胃粘膜微循

环的影响详细内容

[关键词]局部血管活性物质胃粘膜微循环健康网讯:

近年来,与应激相关的急性胃粘膜病变(acutegastricmucosallesion,AGML)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AGML多见于多发性创伤、休克、败血症、严重烧伤、中枢性神经系统损伤、梗阻性黄疸及外科大手术后。目前AGML确切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多数观点认为与胃粘膜屏障破坏、胃粘膜血流量减少、胃酸分泌增多、上皮细胞再生能力降低及胃壁内pH值下降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胃粘膜微循环障碍是重要原因。粘膜血流量减少和微循环障碍可引起细胞物质及能量代谢紊乱,细胞结构和完整性遭破坏而致胃粘膜损伤,因此是胃粘膜病变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14]。

1 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

近来许多研究证实,NO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具有介质、信使或细胞功能调节因子的作用[57]。万军利等[8]在大鼠浸水应激性胃溃疡模型中发现,浸水应激后大鼠胃粘膜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及硝酸根/亚硝酸根(NO-2/NO-3)含量均明显下降,提示NOS活性下降并使NO合成减少与浸水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生有直接关系。中药川芎嗪能通过抑制浸水应激引起的胃粘膜中NOS活性与NO含量下降、抑制应激导致的胃运动亢进等作用保护胃粘膜。管洪庚等[9]研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大鼠断流术后胃粘膜中内皮素1(ET1)、NOS的基因表达,发现断流术后胃粘膜ET含量不足使缩血管能力下降、NO释放过多使血管过分扩张,ET/NO表达比例失调可能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断流术后微循环紊乱再出血的重要原因。

2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

现已证明,胃内灌注辣椒素可使胃粘膜血流量增加,保护胃粘膜免受乙醇、酸化阿斯匹林及胆酸等各种致溃疡因子的损害,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传入神经元释放CGRP有关。胃粘膜粘膜下血管均有丰富的CGRP受体,以其拮抗剂hCGRP(837)行近胃动脉灌注后,胃内灌注辣椒素或灌注乙醇及盐酸引起的血流增加效应显著受到抑制或完全消失,同时胃粘膜损害加重。在胃肠道,以胃部的CGRP放射免疫活性最高。全身使用大剂量辣椒素后,其浓度下降95%。胃内灌注辣椒素可以使乙醇及盐酸引起的胃粘膜血流量增加效应消失。辣椒素敏感神经元含有多种血管活性肽,其中包括肠血管活性肽、P物质、神经激肽A及CGRP,其中CGRP是胃内最强的血管舒张剂。动脉输注大鼠αCGRP 能增加基础胃粘膜血流量,而输注感觉神经肽、P物质或神经肽A,基础粘膜血流量则无变化。因此,CGRP可能作为内源性血管活性因子参与胃粘膜微循环调节。

3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PGs)

PGs大多具有较强的舒张血管作用,特别是前列腺素A(PGA)、前列腺素E(PGE)和前列环素(PGI2)等,其中PGE、PGI2是胃十二指肠粘膜中最重要的PGs,能增加胃粘膜血流量[10,11]。消炎痛可抑制胃粘膜环氧化酶,使PGE合成、分泌减少,粘膜失去PGE保护而易受胃酸与胃蛋白酶损害。白音夫等[12]在动物实验中证实,筚茇挥发油可作为胃粘膜保护剂,其机制可能与促进PGE合成、增强胃粘膜屏障作用及显著抑制胃酸分泌和胃液酸度等有

关。向爱民等[13]曾观察到肝胃宁能通过增强胃粘膜Na+K+ATP酶活性并增加胃粘膜PGs分泌而改善胃粘膜血流和微循环,起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Ohno等[14]在动物实验中证实,PGE2具有扩张血管及保护胃粘膜的双重作用,其扩张血管作用是通过位于动静脉上的前列腺素E2受体而实现的。

4 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

各种应激因素都可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和肾上腺髓质的兴奋性增强,从而引起NE分泌入血。沈德凯等[15]采用荧光光度法测定应激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胃及血浆中NE的影响,结果显示,各脑区、胃及血浆中NE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为高,当应激因素撤除后,自然恢复24小时,随着溃疡的愈合,其增高的NE仍居高不下,因此,表明应激性胃溃疡的形成与中枢神经系统、胃和血浆中NE水平升高有关。李晓强等[16]应用α1受体在应激性溃疡中作用的实验研究显示,应激时交感肾上腺素系统兴奋通过α1受体引起胃血管收缩,使胃粘膜血流减少,是胃粘膜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应用小剂量α1受体阻断剂,能明显改善胃粘膜血流,预防和减轻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5 内皮素(endothelins,ET)

ET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一种含有21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具有较强的收缩血管作用。据文献报道,ET1刺激可引起胃粘膜中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增加,并伴有纤溶系统激活,而PAF受体拮抗剂能减轻ET1造成的粘膜损害。但也有相反的结论,其观点认为PAF增加及纤溶系统激活是一种粘膜损伤的继发反应,因此应用PAF受体拮抗剂并不能有效防止ET1导致的胃粘膜损害。有研究发现,ETmRNA表达能通过旁分泌形式使胃局部动脉平滑肌收缩,以维持胃微循环。静脉注射CGRP能逆转ET1对大鼠颈内血管的缩血管作用,而局部注射CGRP也能减轻ET1引起的兔皮肤缩血管反应,表明ET与其他神经肽在调节交感神经功能方面能相互作用,对粘膜微循环的调节可能与局部调节因子释放及对血管内皮细胞持续性作用有关。胡虞乾等[17]在研究门静脉高血压性胃粘膜病变与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和ET关系中发现,患者外周血中TNF、ET的浓度变化与胃粘膜病变的产生与发展呈正相关,胃粘膜病变的实质是胃粘膜的微循环障碍,而且胃粘膜微循环变化有细胞机制和免疫反应参与。TNFα还可引起胃肠道缺血或出血性损害及炎症改变[18]。Akimoto等[15]在胃粘膜上皮、胃平滑肌中均证实有ET阳性细胞存在,而且胃粘膜中ET、NO、NOS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进一步表明ET、NO、NOS引起的胃粘膜微循环障碍是胃粘膜损伤的重要因素。

6 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

PAF具有较强的致溃疡作用,静脉或动脉内输注一定量PAF后,可引起广泛的胃粘膜损伤,包括粘膜下血管收缩、粘膜坏死,其损伤程度与PAF剂量呈正相关。Whittle等[19]认为PAF导致胃粘膜损害是通过破坏胃粘膜微循环、降低胃粘膜防御能力等途径实现的。因此,PAF是一种参与应激性溃疡发生的较为重要的局部血流调节因子。

7 组胺(histamine,HA)

HA对管径不同的血管具有截然不同的作用,即HA可使大血管收缩,而使微血管舒张及通透性增加,胃泌素能刺激胃酸分泌,使胃粘膜血流量增加,但研究证实,胃泌素对胃血管并无直接的舒张作用。HA和选择性H2受体激动剂都能增加胃酸分泌和粘膜血流量,均可被H2受体拮抗剂所抑制。选择性H1受体激动剂只增加粘膜血流量,而不影响胃酸分泌。目前认为HA主要是

通过H1受体与H2受体而分别发挥缩血管作用与舒血管作用。HA可能主要选择性地影响微循环血管床的静脉端,引起胃壁充血、胃微血管通透性增强,并造成胃壁局部水肿和粘膜有效灌注量减少及胃缺血,在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8 白细胞三烯(leukotrienes,LTs)

LTs是花生四烯酸经脂氧合酶途径氧化的代谢产物,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活性。白三烯C4(LTC4)和白三烯D4(LTD4)均能引起血管和支气管收缩,减少胃血流量,其中以LTC4对大鼠胃粘膜下微循环的血管收缩作用更强。PGs、血栓素和LTs等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可引起一系列广泛、强烈的生物学作用[20]。LTs作为一种内源性介质,在AGML形成过程中有重要意义。胃内灌注乙醇可导致胃粘膜中LTs含量增加及粘膜损害,而脂氧合酶抑制剂则能抑制乙醇诱发的局部静脉收缩,减少胃粘膜损害的范围,并可导致毛细血管后静脉壁通透性增强。冷束缚应激后,大鼠胃粘膜LTs的合成量明显增加,认为应激期间可能是由于花生四烯酸浓集在粘膜内,组织缺氧导致PGs合成减少,同时刺激LTs合成加速。以上结果表明,LTs能通过收缩胃粘膜下微血管而引起粘膜充血、血浆外渗、血流瘀滞及血流量下降,进而导致胃壁出血性坏死。

综上所述,充足的胃粘膜血流对维持胃粘膜防御机制是十分重要的,局部血管活性物质和体液因子的释放以及舒、缩血管调节因子之间的失衡均可使胃粘膜血流量减少,发生微循环障碍,最终导致急性应激性溃疡的形成。

作者简介:姜霞(1965-),女(汉族),天津市人,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1]

KawanoS,TsujiS.Roleofmucosalbloodflow:aconceptionalreviewingastricmuc osalinjuryandprotection.JGastroenterolHepatol,2000,15(Suppl):D16.[2]

KaliaN,BardhanKD,ReedMW,etal.EffectsofchronicadministrationofHelicoba cterpyloriextractsonratgastricmucosalmicrocirculationinvivo.DigDisSci ,2000,45(7):1343-1351.[3]

BrzozowskiT,KonturekPC,KonturekSJ,etalRoleofgastricacidsecretioninpro gressionofacutegastricerosionsinducedbyischemia-reperfusionintogastriculcers.EurJPharmacol,2000,398(1):147-158.[4]TsujiS,KawanoS,TsujiiM,etal.Mucosalmicrocirculationandangiogenesising astrointestinaltract.NipponRinsho,1998,56(9):2247-2252[5]AkimotoM,HashimotoH,ShigemotoM,etal.Relationshipbetweenrecurrenceofga striculcerandthemicrocirculation.JCardiovascPharmacol,1998,31(Suppl1):S507-S508.[6]

IshiharaT,TakadaT,ShojiY,etal.Hyperammonemiareduceswaterimmersionrest raintstressgastriculcersinrats.GenPharmacol,1998,31(1):87-91.[7]YuH,SatoEF,MinamiyamaY,etal.Effectofnitricoxideonstress-inducedgastricmucosalinjuryintherat.Digestion,1997,58(4):311-318.[8]万军利,王昌留,崔胜忠.川芎嗪对大鼠浸水应激性胃溃疡的影响.中草药,2000,31(2):115-117.[9]管洪庚,陈易人,钱海鑫,等.门静脉高压症大鼠断流术后胃粘膜内皮素-1及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中华医学杂志,1998,78(9):702-703.[10]

MatsuzakiY,EdagawaM,MaedaM,etal.BeneficialeffectofprostaglandinE1onbl oodflowtothegastrictubeafteresophagectomy.AnnThoracSurg,1999,67(4):90 8-910.[11]

SugimotoI,NarimiyaN,OdagiriM,etal.Protectiveeffectofavasopressi-

n1selectiveantagonist,OPC-21268,againstethanol-induceddamageoftheratgastricwall.DigDisSci,1999,44(3):503-509.[12]白音夫,杨宏昕.筚茇挥发油对动物实验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中草药,2000,31(1):40-41.[13]向爱民,周德端.中药与胃粘膜屏障.华人消化杂志,1998,6:537-538.[14]

OhnoT,KatoriM,MajimaM,etal.Dilatationandconstrictionofratgastricmucos almicrovesselsthroughprostaglandinEP2andEP3receptors.AlimentPharmacol Ther,1999,13(9):1243-1250.[15]沈德凯,章复清,韦多,等.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形成与中枢神经系统、胃和血浆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关系.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7,9(7):394-397.[16]李晓强,杨乃众,李占文,等.α1受体在应激性溃疡中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8,10(3):140-142.[17]胡虞乾,杨镇,阮幼冰,等.门脉高血压患者胃粘膜微循环障碍与外周血中血管活性物质的相关性研究.微循环杂志,1998,8(3):52-53.[18]林跃萍,张训,侯凡凡.免疫吸附清除循坏肿瘤坏死因子-α对内毒素休克兔肠道改变的影响.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9,11(8):469-471.[19]WhittleBJR,MorishitaT,OhyaY,etal.Microvascularactionofplateletactivat ingfactoronratgastricmucosaandsubmucosa.AmJPhysiol,1986,251:G772-778.[20]杨建东,陈德昌,景炳文,等.大黄抗内毒素性休克大鼠炎性介质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8,10(8):470-473.

2014年医院感染三基训练习题1

2014年医院感染三基训练习题1 一、填空题 1.外源性医院感染的病原体来自;内源性医院感染的病原体来自。 2.外源性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3.我国医院感染常见发生部位为、、、。 4.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和。 5.医院感染根据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可分为感染和感染。 6.医院感染中,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病人入院小时以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7.医院感染中,有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自病人入院时算起,超过 期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8.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导管48小时内患者出现 部位感染、或隧道感染、或感染等的临床表现。 9.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手术后天以内发生,仅累及切口或 组织的感染。 10.深部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无植入物手术后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年以内发生的感染,累及和的深部软组织。 二、是非题 1.内源性医院感染可表现为散发,也可表现为暴发形式。() 2.呼吸道是我国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 3.泌尿道不是我国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 4.长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者不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 5.指导、督促本科室医务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等制度是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的职责。() 6.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患者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这是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表现之一。() 7.由床上或非生物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属于医院感染。() 8.带血管内导管期间,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在排除了其他明确的感染源以后,可诊断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9.患者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10.住院患者在皮肤开发性伤口分泌物中培养到细菌,即可诊断为医院感染。() 三、选择题 1.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是( ) A.五官科B.消化科C.新生儿病房D.皮肤科E.心脏科 2.下列选项不是外源性医院感染的感染源的为( ) A.病人B.病人自身的常居菌C.污染的医疗器械D.病原菌携带者 E.污染的血液制品 3.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的是( ) A.患者住院次日晨尿常规检查显示,WBC 30个/高倍镜视野 B.患儿住院48小时内出现麻疹C.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D.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切口局部红、肿、热、痛,并可见化脓性分泌物E.手术缝线通过处有轻微炎症

微循环检测基础知识手册

微循环检测基础知识手册 第一章微循环的基本概念 一、定义: 微循环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活动。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膜直接进行传递活动,肢节动物是通过组织间隙中的血淋巴进行传递,但进化至哺乳动物阶段(如人),只有肺和胃肠分别通过气管和食管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其他组织器官的位置、功能、代谢已经定型,构成器官的组织、细胞、不能直接和外界环境沟通,只有通过组织液、血液、淋巴液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 微循环就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能量、信息传递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通过微循环显微镜可以直接观测到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内的血液流动,而不做特殊处理是看不清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的,因此,临床上通常认为微循环就是指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微循环。 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信息、能量传递的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的流动,称为微循环(田牛教授于1993)。 二、微循环的组成 血管系统是连续管道,小动脉进一步分枝成直径为15微米左右的细动脉,细动脉再分枝成直径为5-8微米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汇集注入细静脉(8-30微米),细静脉汇合成小静脉。微血管包括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等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物质交换的血管部分。

从血管壁的结构看,小动脉管壁厚,有内弹力板、一至数层平滑肌细胞;小静脉管腔大、管壁较厚、内压低。现有材料都证明,不能通过小动脉、小静脉壁进行物质交换。毛细血管壁的基本结构是内皮细胞、基底膜、外周细胞组成。细静脉管腔增大,外周细胞向平滑肌转化。细动脉管壁稍厚有一层平滑肌细胞。毛细血管、细静脉以及细动脉的管壁结构适合于物质通过。 大量医学实验工作证明,毛细血管、细静脉、细动脉及毛细淋巴管是血液、淋巴液和细胞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微血管是血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血管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与循环血液之间物质交换的血管部分。毛细血管是微血管中最细小的部分,位于细动脉和细静脉之间,管径一般在5-9微米,红细胞需要通过变形才能通过管径小于红细胞直径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最重要部位。 三、微循环的特点 微循环和一般循环相比,具有以下五个显著的特点: 1、微循环在属性上既是循环系统的最末梢的部分,又是脏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院感染分类

医院感染分类 1.按病原体来源分类 按病原体来源可将院内感染分为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医源性感染、带人性感染4种。 (1)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 指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外,即来自其他住院患者、医务人员、陪护家属和医院环境,如诊疗器材和制剂污染造成的医源性感染。这类感染在经济落后国家占的比例较大,可导致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交叉感染可通过加强消毒、灭菌、隔离措施和宣传教育工作来预防和控制。 (2)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指病原体来自患者自身菌群(皮肤、口咽、泌尿生殖道、肠道)的正常菌丛或外来的已定植菌。在医院中,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体内生态环境失衡或发生细菌易位时即可发生感染,如做支气管纤维镜检查可将上呼吸道细菌带至下呼吸道引起感染。这类感染呈散发性,从目前而言,内源性感染的预防较困难,主要靠自身免疫力增强。 (3)医源性感染:即指在诊断治疗或预防过程中,由于所用器械、用物、材料及场所的消毒不严,或由于制剂不纯而造成的感染。 (4)带入性感染:患者人院时已处于另-~种传染病的潜伏期,住院后发病,传染给其他患者。如痢疾患者人院前已感染上腮腺炎,入院后发病,致使腮腺炎在医院内传播蔓延开来。 医院内发生的感染与其他人群密集的地方,如托儿所、学校、旅

馆、饭店、公共场所等发生的感染是不同的。 2.按病原体种类分类 按病原体种类可将院内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及原虫感染等,其中细菌感染最常见,其次是病毒感染,每一类感染有可根据病原体的具体名称分类,如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分枝杆菌感染、柯萨奇病毒感染、爱柯病毒感染等。 医院是患者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

微循环与微循环障碍的现代概念

微循环与微循环障碍的现代概念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微血管血液循环。微循环的血管,肉眼不易看清,口径小于1001μm。广义的微循环还包括淋巴微循环在内,因此,近年来有人把血液微循环与淋巴微循环分开。本节讨论血液微循环。 各个不同的组织器官有各自不同的微血管构形,由此组成各自的微循环单位,它是各组织、器官内最小的功能·形态联系单位,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微循环单位组成了体内器官(组织)的最小功能单位。由于各处微循环单位的构形随脏器、组织不同而异,而它们起的作用却类似。因此有人把微循环称作是一个结构不同而功能相似的“匀化”系统。 微循环单位是循环系统中最基层的结构,它的基本功能是向全身各个脏器、组织运送氧气及营养物质,排泄代谢产物,并且调节组织内液与血管内液。因此,微循环是关系到气体营养的转运以及代谢废物排泄的管道系统,从这个观点来看,又可将其认为是一个“交换系统”。健全的微循环功能是保证体内重要脏器执行正常功能的首要前提。为此,各脏器必须具有一个正常的微血流循环,并且保持一种正常的灌注状态。进一步的研究指出,灌注分为组织灌注与细胞灌注。灌注量的正常主要取决于微血管功能状态、微血流与血液成分。 微循环可以作为很多病理过程和疾病的原发或继发的应答器官,从而出现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主要指微血管与微血流水平发生的功能或器质性紊乱,从而造成微循环血液灌注的障碍。此时微循环血液灌注障碍既可有组织、器官灌注障碍,也可有细胞灌注障碍,并导致相应病变。 在很多疾病中均有微循环灌注障碍,但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灌注障碍大致有以下几种: 1、低灌注状态:或称低血流状态主要指在病因作用下,体内重要脏器微循环血液灌注在短时间内急剧降低,从而临床出现一系列低灌注引起的症状与体征,故有人称其为低灌注综合征(hypoperfusion syndrom e)。以严重感染为例,当其发展到出现低灌注综合征时,患者出现严重的乳酸血症、少尿、神志障碍等表现。 2、无复流现象:指局部血管严重痉挛、阻塞时,相应组织器官缺血(一般缺血40—60分钟),此时如使血管再通,重新恢复血流,但缺血区并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注,此现象称其为无复流。无复流现象常见于心肌,但也可见于脑、肾、骨骼肌等处。无复流造成的组织损伤实际上是缺血在时间上的延续和程度上

什么是微循环

什么是微循环? 微循环中的毛细血管非常长,约9万-11万公里,能绕地球两周半,分布在各个角度无处不有。 微循环的血管非常多,约有300亿支;微循环的血管的管壁非常薄,仅是普通白纸的百分之一,有利于物质交换和白细胞出入,血管的通性大,无主动脉的扩张和收缩能力。 毛细血管非常细,仅是人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毛细血管管腔内压力低,压差小,正常微循环平均压力约为20毫米汞柱。 正因为此,微循环的改善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的眼睛、耳朵、心脏、胃、肾都存在微循环。坚持长期体育锻炼的人,微循环远远比锻炼少的人丰富,因为长期不锻炼微循环会闭塞,自然界也是一直存在“用进废退”的法则。 现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很多,长期久坐,全身血液循环很不好,就会发生眼皮发紧、发沉、视力模糊的现象;耳朵里的微循环不畅,人们会发现中青年人就常耳鸣,晚上会失眠、多梦;心血管系统如果发生微循环障碍,胸闷、憋气不容易缓解,还有人总觉得心慌、心悸;胃肠部微循环障碍,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引发腹胀、腹痛、便秘;肾部微循环不好,男性会过早出现性功能障碍;四肢如果出现微循环障碍,人们容易发生肢体发麻、无力、冰凉等症状。毫无疑问,饭局过多,饮食中糖、盐、胆固醇过多以及心理因素都会加重微循环障碍。在人们发现自己有微循环障碍时,就需要积极去改善了,运动、饮食治疗、药疗可酌情采用。因为这些微循环障碍如果被放任发展,就会引发血管闭塞、功能丧失,病人失明、失聪,心梗、脑梗就会不期而至,到时治疗不仅是花很多钱的问题,效果也不会太好,直接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 一旦人体的微循环发生障碍,其相应的组织系统或内脏器官就会受到影响而不能发挥正常功能,就容易导致人体的衰老、免疫功能的紊乱以及疾病的发生。人体的血管中,经常有杂质混杂在血液中,如胆固醇、酒精、尼古丁、药物残渣、化学残留物等,它们不但使血管壁变厚,有时经常堵塞血管,造成血液运行不畅。因此,人体如果不注意保健预防,微循环很容易发生障碍,产生瘀滞,新陈代谢不能正常进行,轻则造成机体功能退化,严重时就导致疾病的发生。

三基训练指南习题集医院感染管理

三基训练指南习题集医院感染管理 第一蛮医院感染管理概论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医院感染 2. 医源性感染 二、填空题 1. 外源性医院感染病原体来自于 ___________________ :内源性医院感染病原体来自 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外源性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 。 3. 我国医院感染常见发生部位为__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 o 4.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5. 医院感染根据病原体来源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 感染和__________ 感染。 三、是非题 1. 内源性医院感染可表现为散发,也可表现为暴发形式。() 2. 呼吸道感染是我国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 3. 泌尿道不是我国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 4. 长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者不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 5. 指导、督促本科室医务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等制度是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 组的职责。() 四、单选题 1. 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是:() A. 五官科 B.消化科 C.新生儿病房 D.皮肤科 E.心脏科 2. 以下选项不是外源性医院感染的感染源的为:() A.病人 B.病人自身的常居菌 C.污染的医疗器械 D.病原菌携带者 E.污染的血液制品

三基训练指南习题集医院感染管理 第二章医院感染诊断 【练习题】 一、填充题 1、医院感染中,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泄病人入院 __________ 小时以后发生 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中,有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左自病人入院时算起,超过 __________ 期 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3、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导管48小时内患者出现的 ___________ 部位感染、或隧道感染、或__________ 感染等临床表现的感染。 4、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手术后—天以内发生,仅累及切口 ________或______ 组织的感染。 5、深部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无植入物者手术后 _____ 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 后_____ 年以内发生的感染,累及到 _________ 和_________ 的深部软组织。 6、输血相关性感染常见病原体有肝炎病毒(乙、丙、丁、庚型等)、 __________ 病毒、___________ 病毒、疟原虫、弓形体病等。 二、单选题 1、下列属于医院感染的是() A患者住院次日晨尿常规检查显示,WBC 30个/高倍镜视野。 B患儿住院48小时内岀现麻疹。 C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D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切口局部红、肿、热、痛,并可见化脓性分泌物。 E手术缝线通过处有轻微炎症。 2、下列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是() A住院期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B患者住院1周后出现无症状菌尿症。 C病人肌肉注射后出现注射部位明显肿胀、疼痛,穿刺有脓性分泌物。 D想者在拔牙后出现化脓性牙龈炎。 E因肺炎链球菌肺炎住院治疗,治疗期间痰培养又发现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征象。 3、下列哪项不符合呼吸机相关肺炎诊断的是

药物化学自考复习题

药物化学总复习题 第一~四章总论 一、选择题 1.药物的亲脂性与药理活性的关系是( D )。 A. 降低亲脂性,有利于药物在血液中运行,活性增加 B. 降低亲脂性,使作用时间缩短,活性下降 C. 降低亲脂性,不利吸收,活性下降 D.适度的亲脂性有最佳活性 2.用于测定药物分配系数P值的有机溶剂是( D )。 A. 氯仿 B. 乙酸乙酯 C. 乙醚 D. 正辛醇 3.药物在生物相中物质的量浓度与在水相中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称为( A )。 A. 药物分配系数 B. 解离度 C. 亲和力 D. 内在活性 4.可使药物亲脂性增加的基团是( A )。 A. 烷基 B. 氨基 C. 羟基 D. 羧基 5.可使药物亲水性增加的基团是( C )。 A. 烷基 B. 苯基 C. 羟基 D. 酯基 6.药物的解离度与药理活性的关系是( C )。 A. 增加解离度,有利吸收,活性增加 B. 增加解离度,离子浓度上升,活性增强 C. 合适的解离度,有最大活性 D. 增加解离度,离子浓度下降,活性增强 10.作用于的中枢药物以( B )形式通过血脑屏障产生药理作用。 A. 离子 B.分子 C. 盐 D. 络合物 11.药物分子以( B )形式通过消化道上皮细胞脂质膜而被吸收。 A. 离子 B.分子 C. 盐 D. 离子对 12.由于药物与特定受体相互作用而产生某种药效的是( A )。 A. 结构特异性药物 B. 结构非特异性药物 C. 原药 D. 软药 13.产生某种药效并不是由于与特定的受体相互作用的药物是( B )。 A. 结构特异性药物 B. 结构非特异性药物 C. 原药 D. 软药14.药物与受体结合的构象称为( D )。 A. 反式构象 B. 优势构象 C. 最低能量构象 D. 药效构象 15.经典的电子等排体是( D )。 A. 电子层数相同的 B. 理化性质相同 C. 电子总数相同的 D.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6.生物电子等排体是指( D)的原子、离子或分子, 可以产生相似或相反药理活性。 A. 电子层数相同的 B. 理化性质相同 C. 电子总数相同的 D.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7.水解反应是( C )类药物在体内代谢的主要途径。 A. 醚 B. 胺 C. 酯 D. 羧酸 18.下列药物的体内代谢途径中属于第I相生物转化的是( B )。

微循环检测基础知识

什么是微循环? 微循环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活动。人体血液由心脏流出后,经动脉至微动脉,再进入毛细血管后由微静脉及各静脉回到心脏,这种在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 微循环的组成: 血管系统是连续通道,小动脉进一步分枝成直径为15微米左右的细动脉,细动脉再分枝成直径为5-8微米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汇集注入细静脉,细静脉汇合成小静脉。 医学研究证明,毛细血管、细静脉、细动脉、毛细淋巴管是血液与细胞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甲襞微循环显微观察仪的工作原理与作用 甲襞微循环显微观察仪是通过高倍的摄像显微显示系统,对人体甲襞微循环毛细血管的显微动态透视检查,清晰的显示甲襞微循环毛细血管的形态、流态、袢周图像。临床上广泛用于由微循环发生改变而对心血管、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疾病发生的早期诊断、病情预报,疗效判断和预后观察等方面。 微循环3条途径及其作用 (1)迂回通路(营养通路): 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T后微动脉T毛细血管前括约肌T真毛细血管T微静脉的通路; ②作用: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2)直捷通路: 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T后微动脉T通血毛细血管T微静脉的通路; ②作用:促进血液迅速回流。此通路骨骼肌中多见。(3)动-静脉短路: 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T动-静脉吻合支T微静脉的通路; ②作用:调节体温。此途径皮肤分布较多 甲襞微循环的观测指标 毛细血管形态,毛细血管流态,毛细血管周围状态。 1、毛细血管形态: 1)、管袢清晰度:管袢清晰度是镜下观察甲襞毛细血管不可缺少的指标。甲襞是手指远端的皮肤,由于职业或工作的原因(如搬运工人、清

医院感染管理三基有答案

三基训练题 一、填空题 1、外源性医院感染的病原体来自_病人体外;内源性医院感染的病原体来自_病人自身的常居菌或暂居菌。 2、外源性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 3、我国医院感染常见发生部位为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和_手术部位。 4、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_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5、医院感染根据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可分为外源性_感染和内源性_感染。 6、医院感染中,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病人入院_48小时以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7、医院感染中,有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自病人入院时算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8、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导管48小时内患者出现的静脉穿刺部位感染、或隧道感染、或血流感染等的临床表现。 9、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仅累及切口皮肤或皮下组织的感染。 10、深部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无植入手术后_30_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感染,累及筋膜和_肌层的深部软组织。 11、输血相关性感染常见病原体有肝炎病毒(乙、丙、丁、庚型等)、_艾滋病病毒、巨细胞病毒、疟原虫、弓形体等。 12、医院感染病原体的特点主要有:_机会致病菌为主、多为多重耐药菌株及_主要侵犯抵抗力低下的患者。 13、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根据其监测范围可分为全院综合性监测和_目标性监测。 14、洗手能去除手部皮肤污垢_和部分_暂居_菌。 15、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称卫生手消毒。 16、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_卫生消毒_和外科手消毒_的总称。 17、医务人员对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患者进行支气管镜_检查、_非封闭吸痰和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18、医务人员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时,应戴无菌手套;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_手套。 19、医务人员从前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区_进入负压病房时应穿鞋套。 20、医务人员在有创操作中,为防止血液、体液飞溅,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47 / 1 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21、医务人员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急性无菌操作等时应戴_防护帽_。 22、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铺大无菌_单(巾);置管人员应戴帽子、口罩、_无菌 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3、在为成人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置管部位应首选_锁骨下_静脉,尽量避免选择颈静脉和_股静脉。 24、在紧急状态下进行的中心静脉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操作,应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

院感试题,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试题 科室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50题) 1、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多少时间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A、36小时 B、24小时 C、12小时 D、48小时 E、2小时 2、下述哪项不属于微生物() A、病毒 B、支原体 C、细菌 D、衣原体 E、钩虫 3、潜伏病毒的激活感染是() A、麻疹恢复期 B、隐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 C、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D、单纯疱疹反复发作 E、慢性活动性肝炎 4、通过空调冷却水传播最常见的细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沙门氏菌 C、大肠杆菌 D、军团菌 E、棒状杆菌 5、下述不属于灭菌剂是() A、2%戊二醛 B、过氧乙酸 C、环氧乙烷 D、甲醛 E、含氯消毒剂 6、妊娠妇女不宜用的抗菌药物是() A、青霉素 B、磷霉素 C、林可霉素 D、四环素 E、头孢菌素 7、不属于高危物品的是() A、腹腔镜B、导尿管C、体温表D、穿刺针E、手术器材 8、下述各项中错误的是() A、小儿呼吸道感染不需要隔离B、医院污物应分类收集、分别处理,以防止污染扩散C、大面积烧伤或多重耐药菌感染应进行接触隔离D、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E、传染病区应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9、发生医院内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诱因是() A、长期卧床B、留置导尿管C、膀胱冲洗D、膀胱内注射E、膀胱镜检查 10、下列消毒剂中属于高水平消毒剂的有() A、戊二醛B、络合碘C、新洁尔灭D、乙醇E、碘酊 11、关于医院感染的概念错误的是() A、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不是医院感染B、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C、慢性感染急性发作是医院感染D、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是医院感染E、婴幼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不是医院感染 12、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 A、门诊、急诊病人B、探视者C、医务人员D、住院病人E、陪护人员 13、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的是() A、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临床症状或体征者B、由损伤而产生的炎症或由非生物因子刺激产生的炎性反应C、婴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如CMV、弓形虫发生在出生后48小时以内者D、住院中由于治疗措施而激活的感染E、由于输注苏打外渗引起的局部炎性反应 14、医院污物的处理原则错误的是() A、防止污染扩散B、分类收集C、分别处理D、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一同处理E、尽可能采用焚烧处理 15、目前国内医院感染最常发生的部位是() A、泌尿道 B、外科切口 C、血液 D、下呼吸道 E、胃肠道 16、灭菌速度快、灭菌效果好、对经济、环境污染小的是() A、环氧乙烷灭菌法 B、戊二醛浸泡灭菌法 C、辐射灭菌法 D、过氧乙酸浸泡灭菌法 E、压力

第五章体内药物分析

(一)最佳选择题 .体内药物分析中,最常用地体内样品是 .血浆.尿液.唾液.胃.十二指肠 .血浆占全血量地比例是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常用地去蛋白质地试剂是 .醋酸.冰醋酸,甲醇.盐酸.硫酸 .在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地建立过程中,实际生物样品试验主要考察地项目是 .方法地定量限.方法地检测限.方法地定量范围 .代谢产物地干扰.内源性物质地干扰 .使用唾液作为治疗药物监测样本,应满足地条件是 .血浆中药物浓度足够大.唾液中药物浓度够大.足够大 .下列研究目地中,体内分析使用毛发样品地是 .生物利用度.药物剂量回收.药物清除率 .体内微量元素测定.以上均不是 .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计算回归方程时,权重因子(形)一般选用地是 ..1C i. .血浆样品地稳定性考察内容通常不包括地试验是 .血浆样品地室温放置.血浆样品冰冻保存

.血浆样品冻一融循环.经处理后溶液地冰冻保存 .经处理后溶液地室温或特定温度放置 .在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地建立过程中,用空白生物基质试验进行验证地指标是 .方法地定量范围.方法定量下限( ).方法地特异性 .方法地精密度.方法地准确度 .当采用液,液萃取法测定血浆中碱性药物()时,血浆最佳是 . (二)配伍选择题 [] .血清.尿液.头发.心脏.粪便 下列试验目地宜选用地体内样品是 .临床治疗药物监测 .药物体内代谢类型研究 [—] .准确度.精密度.定量下限 .样品.提取回收率 .用于评价样品处理方法将体内样品中待测物从生物介质中提取出来地能力.用于分析过程中,对分析方法进行质量监控 .是指在确定地分析条件下测得地体内样品浓度与真实浓度地接近程度 (三)多项选择题

改善你的微循环

改善你的微循环 黑芝麻、黑豆、核桃仁、何首乌等打成粉,调粥喝,像市面上的黑芝麻糊 天热中老年人容易出现胸闷、头晕、失眠多梦、手脚麻木、听力下降等症状,其实这是微循环障碍导致的。科学研究发现,当气温升高到30℃以上时,人的微循环系统压力增大,容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专家认为,改善微循环是中老年朋友减少疾病和延年益寿的关键。记者采访北京电力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肖青时了解到,微循环是指人体中微小动脉、毛细血管、微小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由于微小血管特别细,只有人的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而且特别多,人体内约有一百亿根,连起来长达十一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圈半。血液在这么多、这么细的血管中流动,很容易因各种原因造成血流缓慢受阻。特别是夏季出汗多,血液黏稠,微循环中的血液很容易形成小血栓,出现局部循环障碍,使部分器官组织缺血缺氧,诱发多种老年性疾病。 肖大夫告诉记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中的红细胞会衰老,携氧能力下降,造成微小血管管腔狭窄和血流受阻,容易形成微循环障碍,而且年龄越大微循环功能会变得越差。此外,吸烟、过量饮酒、吃得过于油腻、运动少、喝水少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造成微循环障碍。因为血液中的胆固醇、酒精、尼古丁、药物残渣等杂质过多,就会堵塞微小血管,中老年常见病高血压,就是全身的微小血管痉挛性收缩所引起的血压增高。而高血脂、高血糖等,都与微循环血流缓慢及受阻有关。 中老年人微循环障碍的早期症状多为手脚发凉、发麻,抬高时变苍白,下垂时变红紫;皮肤干燥、角化(变厚、硬)、变脆(容易破损),毛发脱落;睡眠不好,记忆力下降,头痛头晕等。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来疏通微循环。 末梢微循环:出现障碍可表现为手脚冰凉、发麻及指尖发紫等。由于末梢血液循环较差,血液容易淤滞,血液含氧量下降,导致手脚发麻、指尖变紫。末梢微小血管变细还可引起植物神经调节功能下降,出现即使在夏季也十白冷的情形。 解决办法。可采取拍打、抖动的方法来改善末梢微循环,降低外周阻力,防止血压骤然大幅波动诱发中风等疾患。每天早晚用双空心拳或健身锤,从上到下拍打全身,重点拍打背部及小腿、足底,每个部位拍打30下,可促进击打部位的血液循环,防止细胞聚集成团,改善全身末梢血液供应。同时配合身体抖动,挺胸站立,以脚跟和膝盖为轴,有意识地进行全身上下肌肉和内脏颤抖,保持1—2分钟。长期坚持效果尤佳。 眼部微循环:出现障碍会有视物模糊,眼周皮肤发黑,看东西时头晕、头痛等症状,常常看书时间稍长会感到眼涩、眼胀、疲劳。这与随年龄增大动脉山现粥样硬化、血管壁粥柞斑从脱落,导致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寒仃关,仙供应视网膜营养的微循环受阻,早期往往会出现黑眼圈,伴随看东西时常感眼涩、不适。解决办法。通过冷热敷,使得眼部微血管收缩和舒张,在一缩一张中,微血管被激活,微血管内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将袋装绿茶用开水浸泡.待茶水变得温热(约45℃),取出茶袋(茶水放入冰箱冷藏室中冷却),在眼部热敷10分钟,再把茶袋放到冷却后茶水中2分钟,将冷茶袋敷在眼部10分钟,每日1—2次。也可将双手十指交叉固定颈部,头用力向后或左右抻.然后用手抓捏颈后部皮肉由下至上反复20遍每日3次。 耳部微循环:出现障碍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微循环障碍导致耳内细胞组织缺血、缺氧是诱发耳鸣的主要原因。内耳组织血供减少,养分及营养物质缺失还会造成毛细胞损伤、丢失,最终表现为听力下降或丧失。 解决方法。水中锻炼和喝麦冬茶。研究显示,水中运动可促使毛细血管管壁的中膜增

精选-微循环障碍的表现

微循环障碍的表现 微循环障碍时,在体内可出现微循环功能障碍、微血流紊乱、微血管管壁损伤、微血管压力异常,和微血管周围的改变等一系列病理现象,见表1。在临床实验中,一个有经验的医师也有一些办法鉴别组织灌流情况,见表2。 表1微循环障碍的主要表现 发生部位表现形式 舒缩异常(缺血或瘀血)、微血池形成动-静脉短路开放异形、扭曲、微 血流 膨胀形成 微血管自律运动减弱或消失 血流内皮细胞损伤、坏死、脱洛,胶原纤维暴露、基膜破坏管壁与血小板、和 异物颗粒粘附 缓慢、淤泥化、静止、瘀滞,压力梯度和切边速度下降 血粘度升咼、毛细血管逆转现象 白细胞附壁、填塞 红细胞变形性下降、聚集、凝聚、嵌塞 出血和渗透液积聚(水肿) 白细胞 微血管周围静水压和渗透压的改变 网状细胞、成纤维细胞、各种纤维和机制改变 发生在微循环水平上的血管和血流的形态异常和功能紊乱称为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可导致组织血液营养性灌流明显减少,引起一系列缺血、缺氧性病变,和再灌性损伤,严重时甚至造成脏器功能不全和衰竭。 表1 检杳项目灌流好灌流差 唇色及口腔黏膜红润灰白 压唇试验苍白区消失快苍白区小时慢 皮肤表现温,干燥无紫绀斑纹灰白、潮湿、寒冷、紫绀斑纹 皮肤毛细血管充盈试验苍白消失快苍白消失慢 肢端温度温暖厥冷 甲床微红灰白 眼底动静脉比A:V=2:3A:V=1:3 或1:4 脉率、脉压不快,>4kPa快>120次/分,脉压<2.67kPa 血压收缩压12kPa以上收缩压<10.66kPa 舒张压5.33kPa以上舒张压<5.33kPa 尿量成人30ml/小时尿少或尿闭 双腿抬咼试验阴性30秒内血压升高1.33kPa 化验血小板、血钾、转氨酶正常血小板减少,血钾升咼,转氨酶活性 升高 意识状态清楚淡漠或昏迷 40余年来,我国学者钱潮、祝寿河等在对爆发型流脑及中毒性菌痢等疾病进行仔细的临床和实验室观察的基础上提出,急性微循环障碍是此类疾病发病初期的主要变化,并且是引起一些列严重症状的基础。当时我们在乙脑和感染性休克患者也有类似发现。因此,建议将此类疾病统称为“急性微循环障碍性疾病”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考试题与答案-(10996)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 感染。 2、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 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3、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 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单选题:(每题0.5分,共25分) 1.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在( A )应当设立独立的医院感 染管理部门? A、100张以上 B、1000张以上 C、 100张以下D、50张以上 2.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在( B )内 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A. 12小时 B. 24小 时 C. 36小时 D. 48小时 3、床单位首选消毒方法为( C ) A、日光曝晒 B、紫外线照射消毒 C、床单位臭氧消毒 器消毒 D、甲醛薰蒸 4.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次序应为( A ) A、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 B、感染伤口-隔 离伤口-清洁伤口 C、清洁伤口-隔离伤口-感染伤口 D、隔离伤口-感 染伤口-清洁伤口 5.置于无菌储槽中的棉球、纱布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 不得超过多少小时?( D )A、2小时 B、4小时 C、8小时 D、24小时 6.手术器械、腹腔镜、膀胱镜、导尿管、口腔科牙钻、输 液器械、输血器按医用物品的危险度应属于哪一类( A ) A.高度危险用品 B.中度危险用品 C. 低危险用品 7.启封抽吸的各种溶酶超过多少小时不得使用?( C ) A、4小时 B、8小时 C、24小时 D、12小时 8.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表现为:( D ) A. 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B. 不适当的联合用药 C. 无适应证或适应证不明确 D. 以上都是 9.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少量药物性废物应当分别投入以下那种颜色垃圾袋中( A ) A、黄色垃圾袋B、黑色垃圾袋C、红色垃圾袋 D、以上都可投 E、以上都不可投 10.医疗活动中用过的医用针、缝合针、备皮刀、手术刀 等锐器应投入以下那种颜色容器或垃圾袋( D ) A、黄色垃圾袋 B、黑色垃圾袋 C、红色垃圾袋 D、黄色标志容器盒 E、以上都可 投F、以上都不可投 11.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除应设置明显的警 告标识外,还应有相关的安全措施是( G ) A、防渗漏 B、防鼠 C、防蚊蝇 D、防蟑螂 E、防盗 F、预防儿童接触 G、以上都是 H、以上都不是 12.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国际洗手日为哪一天?( C ) A、10月5日 B、10月10日 C、10月15日 D、10月25日

先导化合物发现的来源

先导化合物发现的来源 ------------------------------------------------------------------------------------- 发表日期:2007-01-18 阅读次数:678 先导化合物发现的来源 A. 天然活性物质 在19世纪至20世纪期间,从植物中提取、分离得到了许多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药物。这些药物不需修饰, 可直接应用于临床,是这一时期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药物包括:吗啡(morphine)、阿托品 (atropine)、东莨宕碱(hyoscine)、奎宁(quinine)、睾酮(testosterone)、雌二醇(estradiol)、紫 杉醇(taxol)、苔藓抑素1(bryostatin)等等。不仅如此,历史上还有许多药物以从动植物中提取的物质 为先导化合物,然后进行结构修饰,获得了很好的结果。这且药物中较典型的有:以从菊科植物黄花蒿 (artermisia annula)中分离的活性成分青蒿素(artermisinin)为先导物,经优化获得了二氢青蒿素 (dihydroartermisinin)、蒿甲醚(artemether)和青蒿琥酯(artesunate);以从喜树中分离出的喜树碱 (camptothecin)为先导物,优化得到的伊立替康(irinotecan)和拓扑替康(topotecan)等等。近年来, 随着先进技术广泛对应用于天然活性成分的分离、提取及鉴定,活性天然物的发现及对其进行结构优化 而开发新药变得更为快捷,因而从动植物中发现和提取新的先导化合物仍然是开发新药的重要途径。如 从植物石杉中分离得到的石杉碱甲(huperzine A)是强乙酰胆碱酶抑制剂;从番荔枝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的內酯化合物uvarcin也具有广泛的抗肿瘤作用。 自20世纪40年代出从青霉菌中发现得到青霉素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细菌和霉菌的分离产物可以当作抗 生素使用。后来,多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天然抗生素被分离出来,如四环素、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 等。但在进一步的实验中,这些抗生素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性质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从而限制了临 床使用。这一时期,对天然菌类提取物的优化蓬勃发展,创制了100余种抗生素,包括后来在临床中得 以广泛应用的阿莫西林(amoxicillin)、头孢哌酮(cefoperazone)和阿齐霉素(azithromycin)等。其 间,大量的非抗生素类药物也从这类先导物种被提取或优化出来,包括从橘青霉素中提取得到的酶抑制 剂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美伐他汀(mevastatin)、从蒜曲霉菌属中得到的非 肽类胆囊收缩素拮抗剂阿斯普尼辛(asperlicin)以及由此优化得到的地伐西匹(devazepide)。 还有一类天然活性物质是先导物的重要来源,即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也就是人类或哺乳动物体内天然 存在的具有生理功能和生物活性的物质。这类物质多由肽、蛋白质、糖类和小分子组成。随着生命科学 的发展,大量的体内息量生理活性物质被发现,如小分子内源性物质及其受体和调节其含量的相应酶 类、活性多肽和蛋白质及其受体等内源性活性物质。开发和应用体内这些微量的内源性物质为先导化合 物寻找新药是目前新兴的领域。如下丘脑分泌的调节激素中,促黄体释放激素(LHRH)作用于垂体, 促使分泌黄体素(LH)与促卵泡素(FSH)。对LHRH的结构改造获得的LHRHA被称为“超级激动 剂”,后者对动物及人体的实验表明能使睾丸酮与精子的产量急速下降,为男性计划生育药的设计开拓 了前景。 B. 现有药物改进 许多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因种种缺陷而受到限制或被淘汰,如半衰期短,导致服用不便等。因此为 增加药效,改善吸收,延长作用时间及减少副作用等,将一些以应用于临床的药物作为先导化物进行研 究已是新药研发的主要来源之一。 现有药物改进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小范围改变药物的取代基。这里有两个成功的实例。奎诺酮类是近20年 内治疗细菌感染的一大类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并在全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种药物的副作用较大,如 中枢神经系统和光敏等不良反应,使一些患者的耐受性较差。在研究中发现,C8位的H被甲氧基取代可 大大降低药物的光敏反应,提高安全性。基于这一发现,格雷沙星(gatifloxacin)和莫西沙星 (moxifloxacin)于1999年上市,弥补了三代奎诺酮类药物的不足。用于治疗过敏的抗组织胺类药物苯海 拉明(diphenhydramine)和氯苯那敏(cholorphenamine)等经典药物因有嗜睡的副作用从而使其患者人 群受到了限制。经改造,一系列非镇静性抗组胺药物相继上市,包括西替利嗪(cetirizine)、氯雷他定 (loratadine)、美喹他嗪(mequitazine)等。 另一种巧妙的方法是适当地利用药物的副作用,使之成为希望出现的作用。新型噻嗪类碳酸酐酶抑制剂 利尿药是一个成功的实例。传统磺胺在临床大剂量给药是造成患者出现碱性尿和尿量增多等副作用,是 因为磺胺在肾内抑制碳酸酐酶引起Na+和HCO3-排泄增加所致。对此合成了许多N1取代的磺胺类衍生 物,体外实验结果验证用N1-杂环取代的衍生物可明显的抑制碳酸酐酶,后又将磺酰胺基导入杂环,获 得了乙酰唑胺(acetozolamide)成为第一个碳酸酐酶抑制剂并开创了噻嗪类利尿药。 药物学家在进行一些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时发现代谢后产物的活性更强,由此以药物活性代谢产物为

人体微循环的基本知识简解

人体微循环的基本知识简解 微循环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活动。单细胞生物可以通过细胞膜进行这种传递活动,但进化至哺乳动物阶段,人只有肺和肠胃分别可以通过气管和食管才能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其他器官的位置、功能、代谢已经定型,构成器官的组织、细胞已经不能直接和外界环境沟通,只有通过组织液、血液、淋巴液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微循环就是指直接参与组织和细胞的物质、能量、信息传递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由于血红蛋白呈红色,显微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到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内的血液流动,而不做特殊处理是看不清楚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的。因此,在临床上常常认为微循环就是指血液微循环,血液微循环也是人们研究较多,认识较为清楚的领域。 微循环和一般循环比较,具有5个特点,认识了这些特点才能初步了解微循环。 1.微循环既是循环系统的最末梢部分,又是脏器的重要组成成分 微血管、毛细淋巴管都是循环系统的最末梢部分,属于循环系统。很多脏器的实质细胞、组织都和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以及毛细淋巴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以微血管为重要支架的立体结构,所以它们又是脏器的重要组成成分。 2.微循环既具有脉管的共性,又有脏器的特征

微血管、毛细淋巴管在形态上呈空腔管状,便于血液、淋巴液的流动。但微血管的形态和结构在不同脏器都各有特点,如小肠绒毛、肺泡、肝、骨髓微血管的排列、形态和结构都不完全相同。甚至同一脏器不同部位,如脾脏其小体和髓质部位的微血管形态各具特点。 3.微循环既是循环的通路,又是物质交换的场所 微血管是循环的通路,全身的循环血液,除部分流经动、静脉短路支路外,几乎全部流经微血管,以灌注组织和细胞。组织液存在于组织和细胞之间隙,流动于微血管、细胞、毛细淋巴管之间,毛细淋巴管是细胞、组织的重要输出通道之一。因此微循环是细胞、组织与血液、淋巴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4.微循环既具有血管、淋巴管、组织间隙等代谢的共同性质,又表现出其所在脏器实质细胞代谢的一些特征。 5.微循环既受全身性神经、体液的调节,又主要受所在脏器局部的调节 总之,微循环不同于一般循环的特点,具有“二重性”,即在属性、形态、功能、代谢、调节方面,既具有一般循环系统的共性,又有脏器的特殊性。 微循环的组成:微循环是指微动脉(细动脉)于微静脉(细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微循环是组织液、淋巴液生成和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微循环的组织、构造,因器官的不同,虽略有差别,但基本结构大致相同。微循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医院感染的分类5

医院感染的分类 医院感染可按病原体来源、感染部位、感染的微生物种类等分类,一般采用前两种方法分类。 一、按病原体来源分类 医院感染按其病原体来源分类,可分为内源性医院感染和外源性医院感染两大类。 (一)内源性医院感染 内源性医院感染(endogenous nosocomial infection)也称自身医院感染(autogenous nosocomial infection),是指在医院内由于各种原因,病人遭受其本身固有细菌侵袭而发生的感染。 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的体内或体表,大多数为在人体定植、寄生的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感染力,并不致病;在一定条件下当他们与人体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时,就成为条件致病菌,而造成各种内源性感染。一般有下列几种情况: 1.寄居部位的改变例如大肠杆菌离开肠道进入泌尿道,或手术时通过切口进入腹腔、血流等。 2.宿主的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下降局部者如行扁桃体摘除术后,寄居的甲型链球菌可经血流使原有心瓣膜畸形者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全身者如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及放射治疗等,可造成全身性免疫功能降低,一些正常菌群可引起自身感染而出现各种疾病,有的甚至导致败血症而死亡。 3.菌群失调是机体某个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超出正常范围的现象。由此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称为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 4.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即在抗菌药物治疗原有感染性疾病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感染。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体内正常菌群因受到不同制菌作用而发生平衡上的变化,未被抑制者或外来耐药菌乘机大量繁殖而致病。引起二重感染的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白色念球菌等为多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感染(鹅口疮、肠炎等)、肺炎、尿路感染或败血症等。若发生二重感染,除停用原来抗生素外,对检材培养过程中过多繁殖的菌类须进行药敏试验,以选用合适的药物。同时要采取扶殖正常菌群的措施。 (二)外源性医院感染 外源性医院感染(exogenous nosocomial infection)也称交叉感染(cross infection)是指病人遭受医院内非本人自身存在的各种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 这种感染包括从病人到病人、从病人到医院职工和从医院职工到病人的直接感染,或通过物品对人体的间接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身体以外的地方,如其他病人、外环境等。因此,所谓医院内的环境感染(如通过空气的感染),亦应属于外源性感染。 1.病人大部分感染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病人在疾病的潜伏期一直到病后一段恢复期内,都有可能将病原体传播给周围他人。对患者及早作出诊断并采取治疗措施,是控制和消灭传染源的一项根本措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