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验作业指导书

试验作业指导书

试验作业指导书
试验作业指导书

钢材

弯曲试验方法

1.概述

本规程对钢材弯曲试验作了具体规定,以确保加工质量和生产安全。

2.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钢材弯曲试验。

3.总则

在进行钢材弯曲试验时严格执行本规程。

4.实施步骤

4.1试验一般在10~35℃的室温范围内进行。对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试验温度应为23℃±5℃。

4.2由相关产品标准规定,采用下列方法之一完成试验。

4.2.1试样在所给定的条件和在力作用下弯曲至规定的弯曲角度;

4.2.2试样在力作用下弯曲至两臂相距规定距离且相互平行;

4.2.3试样在力作用下弯曲至两臂直接接触

4.3试样弯曲至规定弯曲角度的试验,应将试样放于两支辊或V型模具或两水平翻板上,试样轴线应与弯曲压头轴线垂直,弯曲压头在两支座之间的中心点处对试样连续施加力使其弯曲,直至达到规定的弯曲角度。

如不能直接达到规定的弯曲角度,应将试样置于两平行压板之间,连续施加力压其两端使进一步弯曲,直至达到规定的弯曲角度。

4.4试样弯曲至180°角两臂相距规定距离且相互平行的试验,首先对试样进行初步弯曲,然后将试样置于两平行压板之间连续施加力压其两端使进一步弯曲,直至两臂平行,试验时可以加或不加垫块.除非产品标准中另有规定,垫块厚度等于规定的弯曲压头直径。

试样弯曲至两臂直接接触的试验,应首先将试样进行初步弯曲,然后将其置于两平行板之间,连续施加力压其两端使进一步弯曲,直至达到规定的弯曲角度。

试验时,应缓慢的施加弯曲力。

5.试验结果评定

5.1应按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评定弯曲试验结果,如未规定具体裁要求,弯曲试后试样弯曲表面无肉眼可见裂纹应评定合格。

5.2相关产品标准规定的弯曲角度认作为最小值;规定的弯曲半径认作为最大值

焊接接头拉伸弯曲试验方法

1.概述

本规程对钢材焊接接头拉伸试验作了具体规定,以确保加工质量和生产安全。2.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钢材焊接接头拉伸的试验。

3.总则

在进行钢材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时严格执行本规程。

4.实施步骤

4.1根据钢筋的级别和直径,应选项用适配的拉力试验机或万能试验机,试验机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4.2 夹紧装备应根据试样规格选用,在拉伸过程中不得与钢筋产生相对滑移。

4.3 在使用预埋件T形接头拉伸试验吊架时,应将拉杆夹紧于试验机的上钳口内,试样的钢筋应穿过垫板放入吊架的槽孔中心,钢筋下端应夹紧于试验机的下钳口内。

4.4试验前采用游标卡尺复核钢筋的直径。

4.5用静拉伸力对试样轴向拉伸时应连续而平稳,加载速度宜为10~30MPa/s,将试样拉至断裂(或出现缩颈),可从测力盘上读取最大力或从拉伸曲线图上确定试验过程中的最大力。

4.6试验中,当试验设备发生故障或操作不当而影响试验数据时,试验结果应视为无效。

4.7当在试样断口上发现气孔、夹渣、未焊透、烧伤等焊接缺陷时,应在试验记录中注明。

4.8 抗拉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σb=Fb/S0

式中σb—抗拉强度(MPa),试验结果数值应修约到5 MPa,修约的方法应按现行规定

Fb—最大力(N)

S0—试样公称截面面积。

1.概述

本规程对钢材机械连接接头试验作了具体规定,以确保加工质量和生产安全。2.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钢材机械连接接头的试验。

3.总则

在进行钢材机械连接接头试验时严格执行本规程。

4.实施步骤

4.1根据钢筋的级别和直径,应选项用适配的拉力试验机或万能试验机,试验机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4.2 夹紧装备应根据试样规格选用,在拉伸过程中不得与钢筋产生相对滑移。4.3 在使用预埋件T形接头拉伸试验吊架时,应将拉杆夹紧于试验机的上钳口内,试样的钢筋应穿过垫板放入吊架的槽孔中心,钢筋下端应夹紧于试验机的下钳口内。

4.4试验前采用游标卡尺复核钢筋的直径。

4.5用静拉伸力对试样轴向拉伸时应连续而平稳,加载速度宜为10~30MPa/s,将试样拉至断裂(或出现缩颈),可从测力盘上读取最大力或从拉伸曲线图上确定试验过程中的最大力。

4.6试验中,当试验设备发生故障或操作不当而影响试验数据时,试验结果应视为无效。

4.7当在试样断口上发现气孔、夹渣、未焊透、烧伤等焊接缺陷时,应在试验记录中注明。

4.8 抗拉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σb=Fb/S0

式中σb—抗拉强度(MPa),试验结果数值应修约到5 MPa,修约的方法应按现行规

Fb—最大力(N)

S0—试样公称截面面积。

5.结果结果评定:

5.1当有3个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均符合相应的强度等级,则评定为合格。

5.2如有1个试件的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再取6个试件进行复检,复检中如仍有1个不试件的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则评定为不合格。

细集料取样方法及数量

须做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试样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可用同一组试样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

4.4 试样缩分

对于所取的每组试样,可以采用分样器或四分法将其缩分至质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必须的质量为止。

4.5 细骨料取样记录

细骨料取样完毕后,取样操作人员应及时填写如下细骨料检验取样记录。

试验作业指导书

水泥检验取样方法和数量

概述

本方法对水泥的检验取样所必须遵循的规则作了具体规定,以确保水泥取样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常用水泥的取样。

总则

水泥取样时必须严格执行本方法及GB12573—2008标准。

实施步骤

4.1 取样部位

4.1.1散装水泥:对同一水泥厂生产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标号的水泥,以一次进厂(场)的同一出厂编号的水泥为一批,每一批的总量不得超过500吨。随机地从不少于3个罐中各取等量的水泥。

4.1.2袋装水泥:对同一水泥厂生产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标号的水泥,以一次进厂(场)的同一出厂编号的水泥为一批,且每一批的总量不得超过200吨。随机地从不少于20袋中各取等量水泥。

4.2 样品分割

样品经混拌均匀后,采用分样器或四分法缩分样品至不少于12kg作为检验试样。

4.3 将采取的12kg水泥试样分成两份:一份由试验室按标准方法进行试验,一份密封并附水泥取样卡保存三个月,以备有疑问时用于复试。

4.4 水泥取样卡

水泥取样操作人员在水泥取样完毕后,应及时填写如下水泥检验取样卡。

水泥凝结时间检测方法

1. 凝结时间的测定

1.1 测定前准备工作: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

1.2 试件的制备:以标准稠度用水量按 1.1.2条制成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试模,振动数次刮平,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

1.3 初凝时间的测定:试件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测定时,从湿气养护箱中取出试模放到试针下,降低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2s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针30s时指针的读数。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1mm时,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初凝时间,用“min”表示。

1.4 终凝时间的测定:为了准确观测试针沉入的状况,在终凝针上安装了一个环形附件。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取下,翻转180°,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临近终凝时间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入试体0.5mm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终凝时间,用“min”表示。

1.5 测定时应注意,在最初测定的操作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杆,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但结果以自由下落为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沉入的位置至少要距试模内壁10mm。临近初凝时,每隔5min测定一次,临近终凝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到达初凝或终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到达初凝或终凝状态。每次测定不能让试针落入原针孔,每次测试完毕须将试针擦净并将试模放回湿气养护箱内,整个测试过程要防止试模受振。

水泥安定性检测方法

1.雷氏法(标准法)

1.1 测定前的准备工作

每个试样需成型两个试件,每个雷氏夹需配备质量约75~85g的玻璃板两块,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和雷氏夹内表面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

1.2 雷氏夹试件的成型

将预先准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将已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雷氏夹,装浆时一只手轻轻扶持雷氏夹,另一只手用宽约10mm的小刀插捣数次,然后抹平,盖上稍涂油的玻璃板,接着立即将试件移至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h±2h。

1.3 沸煮

1)调整好沸煮箱内的水位,使能保证在整个沸煮过程中都超过试件,不需中途添补试验用水,同时又能保证在(30±5)min内升至沸腾;

2)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A),精确到0.5mm,接着将试件放入沸煮箱水中的试件架上,指针朝上,然后在(30±5)min内加热至沸并恒沸(180±5)min。

1.4 结果判别:沸煮结束后,立即放掉沸煮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的距离(C),准确至0.5mm,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时,即认为该水泥安定性合格,当两个试件的(C-A)值相差超过4.0mm时,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做一次试验。再如此,则认为该水泥为安定性不合格。

2.试饼法(代用法)

2.1 测定前的准备工作:每个样品需准备两块约100mm3100mm的玻璃板,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

2.2 试饼的成型方法

将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取出一部分分成两等份,使之成球形,放在预先准备好的玻璃板上,轻轻振动玻璃板并用湿布擦过的小刀由边缘向中央抹,做成直径(70~80)mm、中心厚约10mm、边缘渐薄、表面光滑的试饼,接着将试饼放入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h±2h。

.2.3 沸煮:调整好沸煮箱内的水位,使能保证在整个沸煮过程中都超过试件,不需中途添补试验用水,同时又能保证在30±5min内升至沸腾。

.2.4 脱去玻璃板取下试饼,在试饼无缺陷的情况下将试饼放在沸煮箱水中的篦板上,然后在30±5min内加热至沸并恒沸180±5min。

2.5 结果判别:沸煮结束后,立即放掉沸煮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出试件进行判别。目测试饼未发现裂缝,用钢直尺检查也没有弯曲(使钢直尺和试饼底部紧靠,以两者间不透光为不弯曲)的试饼为安定性合格,反之为不合格。当两个试饼判别结果有矛盾时,该水泥的安定性为不合格。

水泥标准稠度检测方法

1.试验前必须做到:

1) 维卡仪的金属棒能自由滑动;

2) 调整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

3) 搅拌机运行正常。

2 .水泥净浆的拌制

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先用湿布擦过,将拌和水倒入搅拌锅内,然后在(5~10)s内小心将称好的500g水泥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溅出;拌和时,先将锅放在搅拌机的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120s,停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120s 停机。

3.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步骤

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抹平后迅速将试模和底板移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2s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 时记录试杆距底板之间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完成。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水泥胶砂强度检测方法

1. 试体成型

成型前将试模擦净,四周的模板与底座的接触面上应涂黄干油,紧密装配,防止漏浆,内壁均匀刷一薄层机油。

胶砂的质量配合比应为一份水泥,三份标准砂和半份水(水灰比为0.5)。一锅胶砂成三条试体,每锅材料需要量如表1-1。

3 .搅拌

每锅胶砂用搅拌机进行机械搅拌,先使搅拌机处于待工作状态,然后按以下的程序进行操作。

3.1 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

3.2 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

3.3 当各级砂是分装时,从最粗粒级开始,依次将所需的每级砂量加完。把机器转至高速再拌30s;

3.4 停拌90s,在第1个15s内用一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在高速下继续搅拌60s。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差应在±1s以内。

4.试件的制备与养护

4.1 尺寸应是40mm340mm3160mm的棱柱体。

4.2 成型:用振实台成型。

1)胶砂制备后立即进行成型。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一个适当勺子直接从搅拌锅里将胶砂分二层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槽里约放300g胶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模槽来回一次将料层播平,接着振

实60次。再装入第二层胶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实60次。移走模套,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用一金属直尺以近似90°的角度架

在试模模顶的一端,然后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动,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体表面抹平;

2)在试模上作标记或加字条标明试件编号和试件相对于振实台的位置。

4.3 试件的养护

4.4 脱模前的处理和养护

去掉留在模子四周的胶砂。立即将作好标记的试模放入雾室或湿箱的水平架子上养护,湿空气应能与试模各边接触。养护时不应将试模放在其他试模上。一直养护到规定的脱模时间时取出脱模。脱模前,用防水墨汁或颜料笔对试体进行编号和做其他标记。两个龄期以上的试体,在编号时应将同一试模中的三条试体分在两个以上龄期内。

4.5脱模

1)脱模应非常小心。对于24h龄期的,应在破型试验前20min内脱模。对于24h 以上龄期的,应在成型后20~24h之间脱模;

2)已确定作为24h龄期试验(或其他不下水直接做试验)的已脱模试体,应用湿布覆盖至做试验时为止。

4.6 水中养护

1)将做好标记的试件立即水平或竖直放在20±1℃水中养护,水平放置时刮平面应朝上;

2)试件放在不易腐烂的篦子上,并彼此间保持一定间距,以让水与试件的六个面接触。养护期间试件之间间隔或试体上表面的水深不得小于5mm;

3)每个养护池只养护同类型的水泥试件;

4)最初用自来水装满养护池(或容器),随后随时加水保持适当的恒定水位,不允许在养护期间全部换水;

5)除24h龄期或延迟至48h脱模的试体外,任何到龄期的试体应在试验(破型)前15min从水中取出。揩去试体表面沉积物,并用湿布覆盖至试验为止。

5. 强度试验

5.1 试体龄期是从水泥加水搅拌开始试验时算起。不同龄期强度试验应在表1-2的时间范围内进行。

水泥胶砂强度检测方法

5.2 抗折强度测定

1) 将试体一个侧面放在试验机支撑圆柱上,试体长轴垂直于支撑圆柱,通过加荷圆柱以50±10 N/s的速率均匀地将荷载垂直地加在棱柱体相对侧面上,直至折断;

2) 保持两个半截棱柱体处于潮湿状态直至抗压试验;

3) 抗折强度Rf以牛顿每平方毫米(MPa)表示,按1-1式进行计算;

1.5FfL

Rf = ———……………….…………………………………………(1-1)

b3

式中

Ff——折断时施加于棱柱体中部的荷载,N;

L——支撑圆柱之间的距离,mm;

b——棱柱体正方形截面的边长,mm。

4) 试验结果的确定:以一组三个棱柱体抗折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三个强度值中有超出平均值±10%时,应剔除后再取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试验结果。各试体的抗折强度记录至0.1MPa,计算结果精确到0.1MPa .

5.3 抗压强度测定

1) 抗压强度试验通过规定的仪器,在半截棱柱体的侧面上进行;

2) 半截棱柱体中心与压力机压板受压中心差应在±0.5mm内,棱柱体露在压板外的部分约有10mm;

3) 在整个加荷过程中以2400±200N/s的速率均匀地加荷直至破坏;

4) 抗压强度Rc以牛顿每平方毫米(MPa)为单位,按式1-2进行计算;

Fc

RC =………………..….…..…….…………..…..(1-2)

A

式中

Fc ——破坏时的最大荷载,N;

A——受压部分面积,mm2(40mm340mm=1600mm2)。

5) 试验结果确定:以一组三个棱柱体上得到的六个抗压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如六个测定值中有一个超出六个平均值的±10%时,就应剔除这个结果,而以剩下五个的平均值为试验结果;如果五个测定值再有超过它们平均值±10%的,则此组结果作废。各个半棱柱体得到的单个抗压强度结果计算至0.1MPa.按规定计算平均值,结果精确至0.1MPa.

5.4 常用五种水泥抗折抗压强度应满足表1-3、表1-4,表1-5中的强度要求。

水泥流动度检测方法

仪器和设备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

水泥胶砂搅拌机

试模

由截锥圆模和模套组成。金属材料制成,内表面加工光滑。

尺寸:高度60㎜±0.5㎜;上口内径70㎜±0.5㎜;下口内径100㎜±0.5㎜;下口外径120㎜;模壁厚大于5㎜。

捣棒:金属材料制成,直径为20㎜±0.5㎜,长度约为200㎜。

卡尺:量程不小于300㎜,分度值不大于0.5㎜。

小刀:刀口品直,长度大于80㎜。

天平:量程不小于1000g,分度值不大于1 g。

2. 试验方法

2.1如跳桌在24小时内未被使用,先空跳一个周期25次。

2.2搅砂制备按GB/T 17671有关规定进行。在制备胶砂的同时,用潮湿棉布擦拭跳桌台面、试模内壁、捣棒以及与胶砂接触的用具,将试模放在跳桌台面中央并用潮湿棉布覆盖。

2.3将拌好的胶砂分两层迅速装入试模,第一层装至截锥圆模高度约三分之二处,用小刀在相互垂直两个方向各划5次,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5次,随后,装第二层胶砂,装至高出截锥圆模约20㎜,用小刀在相互垂直两个方向各划5次,再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0次。捣压后胶砂应略高于试模。捣压深度,第一层捣至胶砂高度的二分之一,第二层捣实不超过已捣实底层表面。装胶砂和捣压时,用手扶稳试模,不要使其移动。

2.4捣压完毕,取下模套,将小刀倾斜,从中间向边缘分两次以近水平的角度抹去截锥圆模的胶砂,并擦去落在桌面上的胶砂。将在截锥圆模垂直向上轻轻提起。立刻开动跳桌,以每秒钟一次的频率,在25s±1 s内完成25次跳动。

3. 结果与计算

跳动完毕,用卡尺测量胶砂底面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直径,计算平均值,取整数,单位为毫米。该平均值即为该水量的水泥胶砂流动度。

水泥烧失量检测方法

烧失量的测定(基准法)

方法提要;

1、试样在950~1000℃的马弗炉灼烧,驱除水分和二氧化碳,同时将存在的易氧元素氧化,由硫化物氧化引起的烧失量误差必须进行校正,而其它元素引起的误差一般可以忽略不计。

2、分析步骤

称取约1g试样(m1),精确至0.001g,置于已灼烧恒重的瓷钳锅中,将盖斜置于钳锅上,放在马弗炉从低温逐渐升高温度,在950~1000℃下灼烧15~20min,取出钳埚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反复灼烧,直至恒重(m2)。

3、结果表示

烧失的质量百分数X按下式计算

X=(m1- m2)/ m1

式中 X—烧失量的质量百分数,%

m1—试样的质量,g ;

m2—灼烧后试样的质量,g

矿渣水泥在灼烧过程中由于硫化物的氧化引起烧矢量测定的误差,可通过公式

进行校正;

0.8x (水泥灼烧后的SO3百分数—水泥未经灼烧的SO3百分数)

校正后的烧矢量(%)-测得的烧矢量(%)+吸收空气中氧的百分数

允许差

同一试验室的允许差为0.15%

水泥比表面积检测方法

一、定义与原理

1.水泥的比表面积,以1克水泥所含颗拉的表面积表示,其单位为厘米[2]/克。

2.水泥的比表面积,主要是根据通过一定空隙率的水泥层的空气流速来测定。因为

对一定空隙率的水泥层,其中空隙的数量和大小是水泥颗粒,比表面积的函数,也决定了

空气流过水泥层的速度,因此根据空气流速即可计算比表面积。

二、仪器

3.试验仪器采用透气仪,仪器的装置见图1、2和图3。其构造主要包活四个部分。

(1)圆筒(图4):放置水泥粉未试样用,为一内径25.1±0.1毫米的钢质圆筒1,

断面相当于5厘米[2]。在圆筒内壁下部有一凸边上面放有一穿孔圆板2,下面为螺旋底盖3

,旋紧在圆筒底部,在穿孔板以下圆筒壁上装有一个通气管4。穿孔板为一钢质薄板厚2毫

米,直径25.1±0.1毫米,具有90个孔,孔径1.2毫米,均匀分布在板面上。

(2)捣器(图5):为捣实圆筒内试料至一定体积时用。由圆柱捣体1、支持环2及把

手3组成。

捣体中心有垂直于底面的通气道,捣体的大小应与圆筒内径相适应,可自由伸人,其

与圆筒壁接触的空隙应为0.1毫米。

支持环与捣器下平面之间的距离应当是:当捣体伸人圆筒内,当支持环与圆筒口相接

触时,捣器底面至穿孔板之间的距离恰好为15±0.5毫米。

(3)气压计(图6):由内径5毫米高250毫米的玻璃管制成。气压计的一端是开口的

,具有直径为28毫米的整个扩大部分1,另一端连接负压调整器和圆筒,具有直径为26毫

米的两个扩大部分2。上面的扩大部分用以测定比表面积大的粉未,下面的扩大部分用来

测定比表面积小的粉末。两个扩大部分上下的细颈上,均刻有标记(B,C,D),气压计

中注入带颜色的水。

(4)负压调整器(图7),为高310毫米,直径38毫米的玻璃容器1。容器内插入固定

的排水管3,容器侧面带有一个三通管2,用以连接仪器其他各部分。容器内注入饱和的食

盐水。食盐水的量,必须使抽气时气压计中的水位能升至规定的高度A。

除以上四部分外,还需备有抽气球、中性密度定性滤纸、精确至1℃的温度计、精确至0.5秒的秒表。

五、仪器的校准

4.仪器漏气的检查

进行试验前,必须检查仪器是否漏气。检查的方法是,用胶皮塞塞紧圆筒口,抽气,

关闭活塞,在5分钟内液面如未下降,就证明仪器并未漏气;否则必须找出漏气处加以密

封。

5.圆筒中试料层体积的测定

用水银代替法测定料层体积。先在圆筒中穿孔板上填二片滤纸,然后在圆筒中汪满水

银,用薄玻璃板使水银面与圆筒口平齐。倒出水银称量,精确至0.05克,重复几次测定

,使数值不变为止。然后取出一片滤纸,在圆筒中加入适量的试样,再把取出的一片滤纸

盖在上面,用捣器压实试料层,压到规定厚度即支持环与圆筒边接触,再把水银装满圆筒

压平,同样倒出水银称量,重复几次测定,至水银重量不变为止。圆筒内试料层体积V

(厘米[3])按下式计算:

V=( P1-P2 )/ Υ水

式中:P1──未装试料时充满圆筒的水银重量(克);

P2──装试料后,充满圆筒的水银重量(克);

Υ水银──在试验温度下水银密度(克/厘米[3])见表1。

试料层体积的测定,采取二次相差不超过0.02厘米[3]的平均值,每隔一季度至半年

应该重新校正试料层体积,以避免由于圆筒磨损而造成的试验误差(使用滤纸改变时亦应重新校正)。

6.仪器常数的测定

用已知比重、比表面积的标准试样,按第8、9、10、11各条规定的操作方法,分别测定空气流过水泥层而进入气压计上下两个扩大部分所需的时间,然后按12条计算公式算出

相应的仪器常数K上和K下。仪器常数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该重新校正:(1)圆筒内试料层体积改变时;

(2)应用滤纸的种类和质量改变时。

仪器常数,至少应采取三次试验的平均值。每次试验结果之间的差别不得超

过2%。

7.试验前,观察气压计中颜色水静止时的液面,是否保持与测定仪器常数时的波面一致(即图6标记E),否则须予以调整。

四、试样的制备

8.检验用的水泥试样,必须先在烘干箱中,以110±5℃干燥1小时,然后放人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9.装人圆筒中的水泥的重量,应使在捣器捣实后,恰能达至所规定的体积,其重量可按下式算出:

P=Υ2V(1-m)

式中:P──水泥称量(克);

Υ──水泥比重;

V──圆筒中试验用的试料层体积,亦即圆筒的有效体积(厘米[3]);

m──水泥层捣实后的空隙率,即圆筒中水泥空隙的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水泥层

空隙率规定采用m=0.48±0.02。

注:如果按上列公式算出的水泥重量,在圆筒的有效体积中容纳不下,或者经捣实后

未能充满圆筒的有效体积,则允许适当地变更空隙率以减少或增添水泥称量。 10.水泥装人圆筒内的方法如下:将穿孔圆板安装于圆筒内,上面铺口张圆形滤纸。

将称量好的水泥(精确至0201克)放人圆筒内,在桌面上以水平方向轻轻描动圆筒,使

水泥层表面平坦,然后在水泥层上再铺一张圆形滤纸,以捣器均匀捣实试料至支持环紧紧

的接触到圆筒边并旋转一周为止。然后将捣器抽出。

注:滤纸不得重复使用。

五、测定方法

11.将圆筒中称量的水泥捣实后,打开仪器阀门。用抽气球抽气,使液面上升至一定

高度(图0中刻度A处)。关闭阀门,当液面下降到B处时,开始计时,当液面徐徐下降到C

处时,记下液面从B到C所需的时间,及试验时的温度。这样重复测定二次。

注:当液面从B至C所需时间小于35秒时,就应采用下面的扩大部分,记录液面从C到

D所需的时间。在计算时用下面扩大部分的仪器常数K下计算。

六、计算

12.按下式计算比表面积

K m[3] 1

S=──2(─────)1/22(──)1/22(T)1/2

Υ (1-m)[2] μ

式中:S──水泥的比表面积(厘米[2]/克);

K──仪器常数,根据已知比重,比表面积的标准试样,对两个扩大部分,分别进行

测定,上面扩大部分的仪器常数为K上,下面扩大部分的常数为K 下;

Υ──水泥的比重; m[3]

m──压实后水泥层的空隙率,(─────)1/2可由表2查得,

(1-m)[2]

T──气压计中液面经扩大部分从B(C)下降至C(D)所需的时间(秒);

μ──试验温度下的空气粘度(泊), 1

(──)1/2见表1。

μ

13.如果水泥比表面积试验中,采用的空隙率与测定仪器常数时所用标准试样的空隙

率一致,而且温度相差在±2℃范围内时,则计算公式可简化如下:

Ss2Υs(T)1/2

S=─────────

Υ2(Ts)1/2

式中:Ss──标准水泥样的比表面积(厘米[2]/克);

Υs──标准水泥试样的比重;

Ts──标准水泥样测定时,气压计中液面由B(C)下降至C(D)所需的时间(秒)。

14.水泥比表面积由二次试验的结果的平均值确定,计算应精确至10厘米[2]/克,10

厘米[2]/克以下的数值按四舍五入计。每次试验结果与所得平均值的相差不得超过±2%

否则应进行第三次试验,以误差在2%以内的二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来确定。

细集料筛分析、细度模数检测方法

1、仪器设备

1)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3)试验筛—孔径为10.0mm、5.0mm、2.5mm的圆孔筛和孔径为1.25mm、0.630mm、0.315mm、0.160mm的方孔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

4)摇筛机;

5)浅盘,毛刷等。

2、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按照缩分方法进行缩分,用于筛分析的试样,颗粒粒径不应大于10mm。试验前应先将来样通过10mm筛,并算出筛余百分率。然后称取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分别倒入两个浅盘中,在(105±5)℃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时间不大于3h的情况下,其前后两次称量之差不大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下同)

3、筛分析试验步骤

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大孔在上、小孔在下)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即5mm筛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筛分时间为10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依次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和下一个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进行,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

注:①试样为特细砂时,在筛分时增加0.080mm的方孔筛一只;

②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则应先用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再进行筛分;

③无摇筛机时,可改用手筛。

2)仲裁时,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2-2)式的量

A√d

mr= ………………………………………(2-2)

300

生产控制检验时不得超过(2-3)式的量

A d

mr= …………………………………………(2-3)

200

式中

mr—在一个筛上的剩留量,g;

d—筛孔尺寸,mm;

A—筛的面积,mm2。

否则应将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筛余量。3)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重量(精确至1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4、筛分析试验结果应按下列步骤计算

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的各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1%;

3)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

4)砂的细度模数按前(2-1)式计算,结果精确至0.01;

5)筛分试验应采用两个试样平行试验。细度模数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精确至0.1)。如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取试样进行试验。

5、砂的细度模数

5.1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μf)分粗、中、细三级其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

粗砂μf =3.7~3.1

中砂μf =3.0~2.3

细砂μf =2.2~1.6

5.2砂按0.630m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以重量百分率计),分成三个级配区。其颗粒级配应处于2-1表中任何一个区以内。除5.00mm和0.630mm外,允许稍有超出分界线,但其总量百分率不应大于5%。

5.3砂的细度模数计算式如下:

(β2+β3+β4+β5+β6)-5β1

μf = ………………………………(2-1)

100-β1

式中

μf—细度模数;

β1、β2、β3、β4、β5、β6—分别为5.00mm、2.50mm、1.25mm、0.630mm、0.315mm、0.160mm各筛上的累计余百分数。

细集料表观密度检测方法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砂的表观密度。

2、表观密度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容量瓶—500mL;

3)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4)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5)烧杯—500mL。

3、试验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温,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4、表观密度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取烘干试样300g(m0),装入盛有半瓶冷开水的容量瓶中;

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质量(m1);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与2)款水温相差不超过2℃的冷开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m2)。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

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以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从试验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

5、表观密度ρ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m0

ρ=(-αt )…………………………(2-4) m0+m2-m1

式中

m0—试样的烘干质量,g;

m1—试样、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m2—水及容量瓶总重,g;

αt—考虑称量时的水温对水相对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见2-4表。

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细集料堆积密度和空隙率检测方法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砂的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及空隙率。

2、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案秤—称量5000g,感量5g;

容量筒—金属制、圆柱形、内径108mm,净高109mm,筒壁厚2mm,容积1L,筒底厚为5mm;

漏斗—或铝制料勺;

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直尺、浅盘。

3、试验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用浅盘装样品约3L,在温度(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温,取出并冷却至室温,再用5mm孔径的筛子过筛,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试样烘干后如结块,应在试验前先捏碎。

4、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铝制料勺,将它徐徐装入容量筒(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口不应超过50mm)直至试验装满并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角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质量(m2);

紧密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二层装入容量筒。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再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的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的钢筋方向应与第一次所垫的钢筋方向垂直);二层装完并颠实后,加料直至试样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角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质量(m2)。

5、试验结果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积密度(ρ1)及紧密密度(ρc),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m2-m1

ρ1(ρc) = 3100(kg/m3)…………………………(2-5)

V

式中

m1—容量筒的质量,kg;

m2—容量筒和砂总质量,kg;

V—容量筒容积,L。

以两次的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2)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ρ1

空隙率υ1=(1 -)3100%………………………………(2-6)

ρ

ρc

υc=(1 -)3100%…………………………………(2-7)

ρ

式中

υ1—堆积密度的空隙率;

υc—紧密密度的空隙率;

ρ—砂的表观密度,kg/m3;

ρ1—砂的堆积密度,kg/m3;

ρc—砂的紧密密度,kg/m3。

6、容量筒容积的校正方法

以温度为(20±2)℃的饮用水装满容量筒,用玻璃板沿筒口滑移,使其紧贴水面。擦干筒外壁水分,然后称重。用下式计算筒的容积

V=m2?-m1?………………………………………………………(2-8)

式中

m1?—容量筒和玻璃板质量,kg;

m2?—容量筒、玻璃板和水总质量,kg。

细集料含泥量检测方法

1、含泥量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2)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3)试验筛—孔径0.080m及1.25mm各一个;

4)洗砂用的容器及烘干用的浅盘等。

2、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用四分法缩分至约11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立即称取各为400g(m0)试样两份备用。

3、含泥量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取烘干的试样一份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150mm充分拌混均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或溶于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1.25mm及0.080mm的套筛(1.25mm筛放置上面)上,滤去小于0.080m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砂粒丢失;

再次加水于筒中,重复上述过程,直到筒内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将0.080m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0.080m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剩留的颗粒和筒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来冷却室温后,称试样的质量(m1)。

4、砂的含泥量(ωc)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m0-m1

ωc= 3100%……………………………………(2-10)

m0

式中

m0—试验前的烘干试样质量,g;

m1—试验后的烘干试样质量,g。

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述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的差超过0.5%时,应重

新取样进行试验。

细集料云母含量检测方法

1、试验步骤

称取经缩分的试样50g,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先筛去大于4.75mm和小于0.3mm的颗粒,然后根据砂的粗细不同称取试样10g~20g(m0),放在放大镜观察,用刚针将砂中所有云母全部挑出,称量所挑出的云母质量(m1)。

2、计算公式:

按式(1)砂中云母含量按式(T0337-1)计算,精确至0.1%。

Qe=m1 / m0 3100 (T0337-1)

式中:Qe——砂中云母含量(%)

m0——烘干试样质量g;

m1——挑出的云母质量g

3、数字处理

3.1(末)的概念:所谓(末)指的是任何一个数最末一位数字对应的单位量值。

3.2有效数字:任何一个数通过位数截取都可得到一个近似数,该近似数的绝对误差的模小于0.5(末)时,从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字算起,直到最末尾为止的所有数字。

3.3近似数运算:

3.3.1加、减运算:

参加加减运算时以各数中(末)最大的数为准,其余的数均比它多保留一位,多余位数舍去。计算结果的(末)应与参与运算的数中(末)最大的那个数相同。若计算尚需参与下一步运算,则可多保留一位。

细集料泥块含量检测方法

1、本方法用于测定砂中泥块含量。

2、泥块含量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天平—称量2000g,感量2g;

2)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3)试验筛—孔径0.630m及1.25mm各一个;

4)洗砂用的容器及烘干用的浅盘等。

3、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用四分法缩分至约30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用1.25mm筛分,取筛上400g分为两份备用。

称取试样200g(m1)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150mm,充分拌混均匀,浸泡24h,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0.630mm筛上,用水淘洗,直至水清澈为止;

保留下来的试样应小心地从筛里取出,装入浅盘后,置于温度(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后称量(m2)。

4、砂中泥块含量(ωc,1)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m1-m2

回弹模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回弹模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1 承载板法 1.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试验适用于不同湿度和密度的细粒土。 1.2 仪器设备 1.2.1 杠杆压力仪:最大压力1500N 1-调平砝码;2-千分表3-立柱4-加压杆5-水平杠杆6-水平气泡7-加压球座8-底座气泡9-调平脚螺丝10-加载架 1.2.2 承载板:直径50 毫米,高80 毫米,如图19.1.2-2 所示。欠图 1.2.3 试筒:内径152 毫米、高170 毫米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 毫米;筒内垫块,直径151 毫米,高50 毫米;夯击 底板与击实仪相同。 1.2.4 量表:千分表两块。 1.2.5 秒表一只。 1.3 试样 按击实试验(T0131-93)方法制备试样,根据工程要求选择轻型或重型法,视最大粒径用小筒或大筒进行击实试验,得出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然后按最佳含水量用上述试筒击实制备试件。 1.4 试验步骤 1.4.1 安装试样:将试件和试筒的底面放在杠杆压力仪的底盘上,将承载板放在试件中央(位置)并与杠杆压力仪的加压球座对正;将

千分表固定在立柱上,将表的测头安放在承载板的表架上。 1.4.2 预压:在杠杆仪的加载架上施加砝码,用预定的最大单位压力p 进行预压。含水量大于塑限的土,p=50--100k Pa,含水量小于塑限的土,p=100--200kPa。预压进行1--2 次,每次预压1min。预压后调正承载板位置,并将千分表调到接近満量程的位置,准备试验。 1.4.3 测定回弹量:将预定最大单位压力分成4--6 份,作为每级加载的压力。每级加载时间为1min 时,记录千分表读数,同时卸载,让试件恢复变形,卸载1min 时,再次记录千分表读数,同时施加下一级荷载。如此逐级进行加载卸 载,并记录千分表读数,直至最后一级荷载。为使试验曲线开始部分比较准确,第一、二级荷载可用每份的一半,试验的最大压力也可 略大于预定压力。 1.5 结果整理 1.5.1 计算每级荷载下的回弹变形L: L=加载读数-卸载读数(19.1.5-1) 1.5.2 以单位压力p 为横坐标(向右),回弹变形L 为纵坐标(向下),绘制p--L 曲线 1.5.3 按下式计算每级荷载下的回弹模量: E=πpD/4L(L-μ2) 式中:E--回弹模量,kPa; p--承载板

土工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土工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试样制备 1.1.1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径小于60mm的原状土和扰动土。 1.1.2 根据力学性质试验项目要求,原状土样同一组试样间密度的允许差值为0.03g/cm; 扰动土样同一组试样的密度与要求的密度之差不得大于±0.01 g/cm;一组试样的含水率与要求的含水率之差不得大于±1%。 1.1.3 试样制备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细筛:孔径0.5mm,2mm。 2 洗筛:孔径0.075mm。 3 台秤和天平: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4 环刀:不锈钢材料制成,内径61.8mm和79.8mm,高20mm;内径61.8mm,高 40mm。 5 其他:包括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缸、喷水设备等。 1.1.4 原状土试样制备,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取出土样。检查土样结构,当确定土样已受扰动或取土质量不符合规定时,不应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2 根据试验要求用环刀切取试样时,应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至土样高出环刀,根据试样的软硬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整平环刀两端土样,擦净环刀外壁,秤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3 从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比重、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项试验的取样,应 按本标准第1.1.5条2款步骤的规定进行。 4 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对低塑 性和高灵敏度的软土、制样时不得扰动。 1.1.5 扰动土试样的备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从土样筒或包装袋中取出,对土样的颜色、气味、夹杂物和土类及均匀程度进行 描述,并将土样切成碎块,拌和均匀,取代表性土样测定含水率。 33

钢筋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

钢筋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钢筋原材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和意义: 本次比对试验活动依据 GB/T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 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对钢筋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下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最大力总伸长率)进行测试。本次比对试验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和掌握各试验室试验人员测试水平,检验万能压力机经期间核查后精度要求,促进各试验室人员试验检测业务能力提高,以适应渭武高速公路全面施工检测的需要;同时对各试验室试验来说,本次比对试验是一种有效的外部质量活动,也是对内部质量控制技术的补充。 二、样品描述及结果评价 1、本次比对试验选用了HRBE400、直径 16mm 的热轧带肋钢筋作为样品。根据参加人员领取试样先后顺序,随机分发样品。 2、试验时,力学室温度应符合GB/T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 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的要求。 3、结果评价设计与能力评价 本次钢筋比对试验统计方法采用《利用实验室间比对进行能力验证的统计方法》(GB/T 28043-2011),以所有参加工地试验室试验结果的计算中位值、标准四分位数间距(IQR)测试值,计算各参加工地试验室测试结果的 Z 比分数,按下式计算 Z 值: Z= (A-中位值)/标准(IQR) 式中 A –参加人员测试结果;

标准(IQR)=IQR*; 本次比对试验涉及的统计量有:结果数、中位值、标准(IQR)、最大值、最小值和极差。本次比对试验以 Z 比分数的评价各工地试验的能力。 │Z│≤2 满意),2<│Z│<3 基本满意,│Z│≥3 不满意。 4、在本次比对试验实施过程中,严禁参加试验室相互串通结果,如发现结果直接定为不满意。 三、时间安排 样品领取时间:2016年**月**日至**月**日,结果提交时间2016年**月至至**月**日。 四、试验报告、记录格式及其他注意事项 1、本次试验报告、记录格式按照东方星软件报告及记录格式填写。检测人员应在原始记录及检测报告单中签字,并在检测报告上加盖试验室公章,试验报告结论不作评价。 2、各单位试验时由中心试验室旁站,中心试验室试验时由项目办旁站,旁站人员应在记录备注栏及报告取样见证人栏签字。 2016年**月

分析实验室用水检测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规范实验室用水,保证分析测定结果的准确可靠,确保实验数据的科学性和公证性,特制订此管理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检测中心分析实验用水的管理。 3. 责任 3.1 试剂管理员负责实验室用水的制备、检查分析、参与检验和贮存管理。 3.2 技术员在使用纯水的过程中应保证器皿或容器等的清洁,避免水的污染。 4. 内容 4.1 实验室用水的要求 4.1.1 外观:实验室用水目视观察应为无色透明的液体; 4.1.2 实验室用水分类、用途和检验标准: 表1 实验室用水的技术指标与检验频率

4.2 实验室超纯水的制备及检验检测(参照GB/T6682“一级水”检测) 4.2.1 按照超纯水机的说明书要求制备超纯水; 4.2.2电导率检验:Arium 611超纯水机具有电阻率的“在线”监测功能,并按校准周期要求进行校准。4.2.3吸光度检验:将水样分别注入1cm和2cm的石英比色皿中,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于254nm处,以1cm比色皿中水为参比,测定2cm比色皿中水的吸光度。 4.2.4可溶性硅检验:量取520mL超纯水,注入铂皿中,在防尘条件下,用亚沸蒸发至约20mL,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加 1.0mL钼酸铵溶液(50g/L),摇匀,放置5min后,加 1.0mL草酸溶液(50g/L),摇匀,放置1min后,加1.0mL对甲氨基酚硫酸盐溶液(2g/L),摇匀。移入比色管中,稀释至25mL,摇匀,于60℃水浴中保温10min。溶液所呈蓝色不得深于标准比色溶液。 标准比色溶液的制备是取0.50mL二氧化硅标准溶液(10mg/L),用水样稀释至20mL后,与同体积试液同时同样处理。 4.3实验室纯化水的检验检测(按《中国药典》二部“纯化水”项下检测)

击实试验实施细则

土工作业指导书击实试验实施细则 文件编号: 版本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击实试验实施细则 1. 目的 为了规范标准固结试验中的各个环节,特制定本细则。 2. 适用范围 本试验分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粘性土,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0mm的土。采用三层击实时,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 3. 引用文件 GB/T50123-199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4. 检测设备 本试验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a、击实仪的击实筒和击锤尺寸应符合下表规定: b、天平: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c、台秤: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 d、标准筛:孔径为20mm、40mm和5mm。 e、试样推出器:宜用螺旋式千斤顶颧液压式千斤顶,如无此类装置,亦可用刮刀和修 土刀从击实筒中取出试样。 5.操作步骤进行: 5.1试样的制备: 5.1.1干法试样制备:

a .用四分法取代表性土样20kg (重型为50kg ),风干碾碎,过5mm (重型过20mm 或40mm )筛,将筛下土样拌匀,并测定土样的风干含水率。根据土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率,并制备5个不同含水率的一组试样,相邻2个含水率的差值宜为2%。 注:轻型击实中5个含水率中应有2个大于塑限,2个小于塑限,1个接近塑限。 b .湿法制备试样按下列步骤进行:取天然含水率的代表性土样20kg (重型为50kg ),碾碎,过5mm 筛(重型过20mm 或40mm ),将筛下土样拌匀,并测定土样的天然含水率。根据土样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率,并选择至少5个含水率的土样,分别将天然含水率的土样风干或加水进行制备,应使制备好的土样水分均匀分布。 5.2击实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 .将击实仪平稳置于刚性基础上,击实筒与底座联接好,安装好护筒,在击实筒内壁均匀涂一薄层润滑油。称取一定量试样,倒入击实筒内,分层击实,轻型击实试样为2~5kg ,分3层,每层25击;重型击实试样为4~10kg ,分5层,每层56击,若分3层,每层94击。每层试样高度宜相等,两层交界处的土面应刨毛。击实完成时,超出击实筒顶的试样高度应小于6mm 。 b.卸下护筒,用直刮刀修平击实筒顶部的试样,拆除底板,试样底部若超出筒外,也应修平,擦净筒外壁,称筒与试样的总质量,准确至1g ,并计算试样的湿密度。 c.用推土器将试样从击实筒中推出,取2个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2个含水率的差值应不大于1%。 d.对不同含水率的试样依次击实。 6.计算结果: 6.1试样的干密度按下式计算: i d ω01.01ρρ0 += 6.2干密度和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应在直角坐标纸上绘制。并应取曲线峰值点相应的纵坐标为击实试样的最大干密度,相应的横坐标为击实试样的最优含水率。当关系曲线不能绘出峰

试验检测中心作业指导书

试验检测人员配置要求 1.本中心的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及质量检测管理人员应熟悉国家、部门、地 方关于产品质量检测方面的政策法令、法规、规定;熟悉工程技术标准;熟悉抽样理论,能熟练地应用各类抽样标准,确定其样本大小;具备编制审定检测实施细则、审查检测报告的能力;熟悉掌握检测质量控制理论,具有对检测工作进行诊断的能力;熟悉国内外工程质量的检测方法、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国内外检测仪器设备的信息;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2.本中心的技术负责人要对整个中心的技术工作全部负责,应有工程师以上职 称,精通所管辖的业务,在业务上应该有较高的水平,并具有十年以上专业工作的经验;另外,由于技术负责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检测工作的质量,因此,当技术负责人变动时,应检查在技术负责人变动后中心的工作水平。 3.质量负责人协助技术负责人对整个中心的全部检测工作的质量负责,在技术负 责人不在时代行其职权;质量负责人不一定要求精通所管辖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但必须熟悉本单位的主要业务,并且有一定的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质量负责人必须是中心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这有助于质量工作中的有关决定能够得到贯彻执行。 4.中心的人员应按所进行的业务范围进行配置,各类工程技术人员不得低于 70%。各业务岗位的配置应与所从事的检测项目相匹配,重要的检测项目应有两人,每人可兼作几个项目。 5.检测人员应熟悉检测任务,了解被测对象和所用仪器设备的性能。检测人员必 须经过考核合格,取得上岗操作证后,才上岗操作。检测人员应掌握所从事检测项目的有关技术标准,了解本领域国内外测试技术、检测仪器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具备制定检测大纲、采用国内外最新技术进行检测工作的能力。检测人员应了解误差理论数理统计方面的知识,能独立进行数据处理工作。检测人员应对检测工作、数据处理工作持严肃的态度,以数据说话,不受行政或其它方面影响和干扰。

预拌混凝土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预拌混凝土实验室作业指导 书

(此文档为Word 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 预拌混凝土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工程名称: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日期:年月日 1

一、水泥试验操作细则 ( 一) 相关标准 GB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176-2008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 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GB/T 1345-200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um筛筛分析) 》; GB/T 1346-201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T 12573-2008 《水泥取样方法》; JC/T 738-2004 《水泥强度快速检验方法》; GB/T 8074-2008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 二) 取样方法 1、对同一水泥厂生产的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 以一次进厂 ( 场) 的同一出厂编号的水泥为一批。但一批的总量不得超过500t. 随机地从不少于 3 个车罐中各取等量水泥, 经搅拌均匀后 , 再从中取不少于12kg 水泥作为检验试样 . 把试样均匀分成两等份, 一份由实验室按标准进行试验, 一份密封贮存 , 以备复验用. 2、对以进厂( 场) 的每批水泥 , 视在厂(场) 存放情况,应重新采集试样复验其 强度和安定性 . 存放期超过三个月的水泥, 使用前必须进行复验, 并按复验结果仲裁 . ( 三) 必试项目 1、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2

(1)、材料 a. 当水泥从取样至试验要保持24h 以上时,应把它贮存在基本气密的容器 里,容器应与水泥不发生反应。 b. 标准砂应符合GB/T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的质量要求。 c. 仲裁试验或其它重要试验用蒸馏水,其它试验可用饮用水。 (2)温、湿度 a. 水泥试体成型试验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大于50%。水泥试样、标准 砂、拌和水及试摸的温度与室温相同。 b. 养护箱温度为20±1℃,相对湿度大于90%。养护水的温度为20±1℃ (3)、试体成型 a. 成型前将试摸擦净,四周的模板与底座的接触面上应涂一些黄干油,紧 密装配,防止漏浆,内壁均匀刷一薄层机油。 b. 水泥与标准砂的重量比1:3。水灰比为0.5 。 c. 每成型三条试体需称量的材料及用量见下表: 材料用量 水泥(g)450± 2 标准砂(g)1350± 5 拌合水(g)225± 1 a. 胶砂搅拌时先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 位置,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 后,在第二个30s 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当各级砂是分装时,从最粗粒级开始,依次将所需的每级砂 量加完。把机器转至高速再拌30s。停拌90s,在第一个15s 内用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中间,再高速搅拌60s。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 3

试验室资质评审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作业指导书

目录 一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试验作业指导书 (1) 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3) 三石灰的有效氧化钙含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5) 四石灰的氧化镁含量试验作业指导 (6) 五水泥稳定土中水泥剂量测定试验作业指导书(EDTA滴定法) (10) 六粉煤灰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12) 七粉煤灰烧失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13) 八粉煤灰比表面积试验作业指导书 (14)

一、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试验作业指导书 1.依据标准:《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2.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 2.1目的: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土(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土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土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土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2.2适用范围:试验集料的最大粒径宜控制在37.5mm以内(方孔筛)。 3.试验环境:进入试验室内先检查温湿度仪,并在记录中注明试验时室内的温湿度。 4.试验准备: 4.2试样制备 4.4.1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在50℃烘箱内烘干)用木锤或

木碾捣碎。土团均应捣碎到能通过5mm的筛孔。但应注意不使粒料的单个颗粒破碎或不使其破碎程度超过施工中拌和机械的破碎率。 4.2.2如试料是细粒土,将已捣碎的具有代表性的土过5mm筛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4.2.3如试料中含有粒径大于5mm的颗粒,则先将试料过25mm的筛,如存留在25mm筛孔的颗粒的含量不超过20%,则过筛料留作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4.2.4如试料中粒径大于25mm的颗粒含量过多,则将试料过40mm的筛备用(用丙法试验)。 4.2.5每次筛分后,均应记录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 4.2.6在预定做击实试验的前一天,取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量。对于细粒土,试样应不少于100g;对于中粒土(粒径小于25mm的各类集料),试样应不少于1000g;对于粗粒土的各种集料,试样应不少于2000g。 5. 试验步骤: 具体试验步骤依据《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T 0804-1994的方法进行试验。 6. 试验结果整理: 6.1按下式计算稳定材料的干密度: Pd=P w/1+0.01w 式中P w—试样的含水量。 6.2制图: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量为横坐标,绘制含水量—干密度曲线。将试验各点采用二次曲线方法拟合曲线,曲线的峰值点对应的含水量及干密度即为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内容:○1.检测项目名称;○2.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3.试验日期及时间○4.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5.试样的最大粒径、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6.无机结合料类型及剂量;所用试验方法类别;最大干密度(g/cm3);最佳含水量(%),并附击实曲线;○7.执行标准;○8.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8. 试验注意事项: 8.1. 2011版中试验仪器和操作步骤与2000版有所不同,应注意区分,勿延用老标准。

土工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土工试验检测作业 指导书

一试样制备 1.1.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径小于60mm的原状土和扰动土。 1.1.2 根据力学性质试验项目要求,原状土样同一组试样间密度的允许差值为0.03g/cm3;扰动土样同一组试样的密度与要求的密度之差不得大于±0.01 g/cm3;一组试样的含水率与要求的含水率之差不得大于±1%。 1.1.3试样制备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细筛:孔径0.5mm,2mm。 2 洗筛:孔径0.075mm。 3 台秤和天平: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4 环刀:不锈钢材料制成,内径61.8mm和79.8mm,高20mm;内径61.8mm,高40mm。 5 其它:包括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缸、喷水设备等。 1.1.4 原状土试样制备,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取出土样。检查土样结构,当确定土样已受扰动或取土质量不符合规定时,不应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2 根据试验要求用环刀切取试样时,应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至土样高出环刀,根据试样的软硬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整平环刀两端土样,擦净环刀外壁,秤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3 从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比重、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项试验的取样,应按本标准第1.1.5条2款步骤的规定进行。 4 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对低塑性和高灵敏度的软土、制样时不得扰动。 1.1.5 扰动土试样的备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从土样筒或包装袋中取出,对土样的颜色、气味、夹杂物和土类及均匀程度进行描述,并将土样切成碎块,拌和均匀,取代表性土样测定含水率。 2 对均质和含有机质的土样,宜采用天然含水率状态下代表性土样,供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试验。对非均质土应根据试验项目取足够数量的土样,置于通风处凉干至碾散为止。对砂土和进行比重试验的土样宜在105~110℃温度下烘干,对有机质含量超过5%的土、含石膏和硫酸盐的土,应在65~70℃温度下烘干。 3 将风干或烘干的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橡皮锤碾散。 4 对分散后的粗粒土和细粒土,应按本标准表B.1.1的要求过筛。对含

实验室设备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设备作业指导书 拉伸试验作业指导书 1、试验目的 测定金属材料、冶金产品和石油管材的各种拉伸性能指标。 2、试验标准 GB/T 228-2002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3、试验程序和步骤 3.1 检查试样的表面质量,有裂纹等缺陷的试样不得进行拉伸试验。 2012年2月1日发布2012 年3月1日实施

3.2 检查试样表面尺寸,不符合要求的试样不得进行拉伸试验,特殊情况除外;同 时记录试样的宽度、 厚度和直径,并计算试样原始面积,至少保留4位有效数字。 3.3 用小标记、细划线等标记原始标距,但不得用引起过早断裂的缺口做标记。 3.4 根据试样的尺寸和钢级选择适当的载荷范围。 3.5 根据试样的形状选择适宜的夹具。 3.6 按工作台升降按钮,以调整试样尺寸的试验空间。 3.7 将试样一端夹于钳口。 3.8 开动油泵,并闭回油阀,开启送油阀,使工作台上升约10mm然后关闭送油阀。 3.9 调整指针对正零位。 3.10把工作台降至适当高度,将试样另一端夹在下钳口中。 3.11进入试验窗口,输入相关参数。 3.12 首先夹持试样上夹持部位,调整试样使其中心线和试验机中心线一致,然后再夹持 下夹持部分,试样夹持部分最少要为夹块长度的3/4。 3.13 装引伸计时应使引伸计夹持部分位于试样标距内。 3.14开始试验,软件自动切换到试验界面。 3.15按试样要求的加荷速度,缓缓开启送油阀,进行加荷试验。 3.16依程序提供的提示窗口,卸去引伸计后,继续拉伸直至试样断裂。并关闭送油阀,并停 止油泵工作 在试验结果栏中,程序将自动计算出的结果显示其中,保存并打印试验数据。 3.17 先卸掉下部分残样,再卸下上部分残样;然后把试样断口接在一起,根据打印的标 点测量相应的L K值,测量时尽可能使断裂位置位于测量中心,当断于标距外三分之二 位置时应按标准要求进行补偿,测量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19 妥善保管残余样品。 3.20 计算并填写运转记录、记录开机、关机时间、试验时温度和试验情况等。

土的击实试验培训

土的击实试验培训 培训人志良 时间2017.05.30 1 依据标准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2 目的和适用围 2.1本试验目的是求出土的最佳含水率及最大击实密度,本方法适用于细粒土。(注:细粒土即粒 组划分图中细粒组含量≥50%的土,粗粒土为巨粒组含量≤15%且巨粒组与粗粒组之和>50%的土) 2.2 本试验的若干概念及规定: 2.2.1本试验分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 轻型击实只适用于粒径≤20mm的土,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40mm的土。 2.2.2击实试筒有尺寸有径10cm试筒、15.2cm试筒、大尺寸(尺寸由土的最大粒径确定)试筒, 一般试验室常见前两种。 a、径10cm试筒只适用于最大粒径≤20mm土; b、径15.2cm试筒适用于最大粒径≤40mm土; c、当土中最大颗粒粒径≥40mm,并且≥40mm颗粒粒径的质量含量大于5%(前提:土 仍然属于细粒土)时,则应使用大尺寸试筒进行击实试验(注:当≥40mm颗粒含量大 于5%且小于30%时,也可按6.4进行最大密度和最佳含水率校正)。 大尺寸试筒要求其最小尺寸大于土样中最大颗粒粒径的5倍以上,并且击实试验的分层 厚度应大于土样中最大颗粒粒径的3倍以上。单位体积击实功能控制在 2677.2~2687.0kJ/m3围。 2.2.3当细粒土中的粗粒土总含量大于40%或粒径大于0.005mm颗粒的含量大于土总质量的 70%(即d30≤0.005mm)时,还应做粗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注:有振动台法和表面 震动压实仪法),其结果与重型击实试验结果比较,最大干密度取两种试验结果的最大值。

2.2.4击实试样制备方法分为干土法和湿土法。 干土法:将土样自然风干或晾晒至含水量很小(或绝干)的状态后,测其含水率量,按照预估最佳含水量,通过计算加不同量的水拌和闷土,制备5个或以上含水率以2% 左右递增的土样,其中至少有2个大于和2个小于最佳含水率。 湿土法:采集5个以上的高含水率土,按施工时能进行碾压的最高含水率,分别晾干至不同含水率(不必像干土法一样先风干再加水,而是直接分别风干至预定的不同含 水率),其中至少3个土样小于最高含水率,至少2个土样大于最高含水率。 湿土法适用于高含水率的土,干土法和湿土法土样均不得重复使用。 3 仪器设备 3.1 标准击实仪。击实试验方法和相应设备的主要参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击实试验方法种类 注:根据规程T 0131-2007 击实试验中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0mm的土的规定,上表中I-2方法中最大粒径应是20mm。 3.2 烘箱及干燥器。 3.3 天平:2000g,感量0.01g;15kg,感量0.1g 3.4圆孔筛:孔径40mm、20mm和5mm各1个。 3.5 拌和工具:400mm×600mm、深70mm的金属盘,土铲。 3.6 其他:喷水设备、碾土器、盛土盘、量筒、推土器、铝盒、修土刀、平直尺等。 4 试样 4.1 本试验可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准备试样。各方法可按表2准备试料。

室温拉伸试验作业指导书

**************有限责任公司 拉伸试验作业指导书 受控状态: 发放编号: 编制日期:实施日期:

1.目的 制定拉伸试验作业指导书,规定拉伸试验操作过程及控制方法,目的是作为该岗位试验员日常工作的操作指导和规范,要求其必须严格按照规程执行。 2.适用范围 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材料复验,焊接工艺评定,产品试板试验的操作。 3.职责 1.试验员负责试验的全过程,检测报告的编写。 2.监督员负责对检测人员试验过程的监督。 3.技术主管应维护本文件的有效性。 4.样品的要求 执行GB/T228.1-2010《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2975-1998《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规定。 4.1样品应在外观及尺寸合格的钢产品上取样。 4.2 样坯截取的部位、数量以及试样的纵轴方向按有关标准技术条件或双方协议之规定执行. 4.3由金属材料和金属制品中截取样坯时,必须严防因冷加工或热影响而改变金属性能。 4.4 从铸件、型材、原材及管材上截取板、条园状试样时, 应保留其原轧制面不予加工或损伤.试样尖锐棱边应至圆,圆弧半径不宜过大。 4.5不切削加工的单铸圆形试样表面上的夹砂、夹渣、毛刺、飞边等必须清除. 4.6 试样表面有显著横向刀痕或机械损伤, 有明显变形或淬火裂纹的不允许用于试验。 5.万能试验机的调试准备工作 5.1电液伺服万能材料试验机的准备工作: 5.1.1 开机顺序:先开电脑,其次开试验机,再打开软件。 5.1.2 启动伺服泵:启动伺服泵。调整试验平台的位置,使之上升5~10mm。 5.1.3 输入试样信息:按将要实验试样对应软件表格输入试样相应信息,设置要求的试验数据。

预拌混凝土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预拌混凝土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工程名称: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日期:年月日 1

一、水泥试验操作细则 ( 一) 相关标准 GB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176-2008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 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GB/T 1345-200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um筛筛分析) 》; GB/T 1346-201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T 12573-2008 《水泥取样方法》; JC/T 738-2004 《水泥强度快速检验方法》; GB/T 8074-2008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 二) 取样方法 1、对同一水泥厂生产的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 以一次进厂 ( 场) 的同一出厂编号的水泥为一批。但一批的总量不得超过500t. 随机地从不少于 3 个车罐中各取等量水泥, 经搅拌均匀后 , 再从中取不少于12kg 水泥作为检验试样 . 把试样均匀分成两等份, 一份由实验室按标准进行试 验, 一份密封贮存, 以备复验用. 2、对以进厂( 场) 的每批水泥, 视在厂(场) 存放情况, 应重新采集试样复验其 强度和安定性 . 存放期超过三个月的水泥, 使用前必须进行复验, 并按复验结果仲裁. ( 三) 必试项目 1、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1)、材料 a. 当水泥从取样至试验要保持24h 以上时,应把它贮存在基本气密的容器 里,容器应与水泥不发生反应。 b. 标准砂应符合GB/T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的质量要求。 c. 仲裁试验或其它重要试验用蒸馏水,其它试验可用饮用水。 (2)温、湿度 a. 水泥试体成型试验温度为20± 2℃,相对湿度大于50%。水泥试样、标准 砂、拌和水及试摸的温度与室温相同。 b. 养护箱温度为20± 1℃,相对湿度大于90%。养护水的温度为20± 1℃ (3)、试体成型 a. 成型前将试摸擦净,四周的模板与底座的接触面上应涂一些黄干油,紧 密装配,防止漏浆,内壁均匀刷一薄层机油。 b. 水泥与标准砂的重量比1:3。水灰比为。 c. 每成型三条试体需称量的材料及用量见下表: 材料用量 水泥(g)450± 2 标准砂(g)1350± 5 拌合水(g)225± 1 a. 胶砂搅拌时先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 位置,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 后,在第二个30s 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当各级砂是分装时,从最粗粒级开始,依次将所需的每级砂 量加完。把机器转至高速再拌30s。停拌 90s,在第一个15s 内用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中间,再高速搅拌60s。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

击实试验作业指导书 (2)

击实试验作业指导书 7.3.1试验目的:通过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确定该土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7.3.2 依据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7.3.3 仪器设备 标准击实仪 烘箱及干燥器 天平台秤感量 圆孔筛 拌和工具 金属盘 土铲 喷水设备 碾土器 盛土盘 量筒 推土器 铝盒 修土刀 平直尺等。 7.3.4 本试验可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准备试样:

1、干土法(土重复使用)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或在50℃温度下烘干的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圆木棍碾散,然后过不同孔径的筛(视粒径大小而定)。对于小试筒,按四分法取筛下的土约3kg,对于大试筒,同样按四分法取样约6.5kg。 估计土样风干或天然含水量,如风干含水量低于开始含水量太多时,可将土样铺于一不吸水的盘上,用喷水设备均匀地喷洒适当用量的水,并充分拌和,闷料一夜备用。 2、干土法(土不重复使用)按四分法至少准备5 个试样,分别加入不同水份(按2-3%含水量递增),拌匀后闷一夜备用。 3、湿土法(土不重复使用)对于高含水量土,可省略过筛步骤,用手拣除大于38mm的粗石子即可。保持天然含水量的第一个土样,可立即用于击实试验。其余几个试样,将土分成小土块,分别风干,使含水量按2-3%递减。 7.3.5 试验步骤: 1、根据工程要求,按规定选择轻型或重型试验方法。根据土的性质(含易击碎风化石数量多少,含水量高低),按规定选用干土法(土重复或不重复使用)或湿土法。 2、将击实筒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取制备好的土样分3-5次倒入筒内。小筒按三层法时,每层约800-900g(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3);按五层法

土工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试样制备 1.1.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径小于60mm的原状土和扰动土。 1.1.2 根据力学性质试验项目要求,原状土样同一组试样间密度的允许差值为0.03g/cm3;扰动土样同一组试样的密度与要求的密度之差不得大于±0.01 g/cm3;一组试样的含水率与要求的含水率之差不得大于±1%。 1.1.3试样制备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细筛:孔径0.5mm,2mm。 2 洗筛:孔径0.075mm。 3 台秤和天平: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4 环刀:不锈钢材料制成,内径61.8mm和79.8mm,高20mm;内径61.8mm,高40mm。 5 其他:包括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缸、喷水设备等。 1.1.4 原状土试样制备,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取出土样。检查土样结构,当确定土样已受扰动或取土质量不符合规定时,不应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2 根据试验要求用环刀切取试样时,应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至土样高出环刀,根据试样的软硬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整平环刀两端土样,擦净环刀外壁,秤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3 从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比重、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项试验的取样,应按本标准第1.1.5条2款步骤的规定进行。 4 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对低塑性和高灵敏度的软土、制样时不得扰动。 1.1.5 扰动土试样的备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从土样筒或包装袋中取出,对土样的颜色、气味、夹杂物和土类及均匀

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部分水样采集、贮存和运输操作实施细则 一.水样的分类 (一)综合水样把从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起来所得到的样品称为“综合水样”。 (二)瞬时水样对于组成较稳定的水体或水体的组成在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大的空间范围变化不大,采瞬时样品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三)混合水样是指在同一采样点上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样的混合样。 (四)平均污水样对于排放污水的企业而言,生产的周期性影响着排污的规律性,在排放流量不稳定的情况下,可将一个排污口不同时间的污水样,依照流量的大小按比例混合。 (五)其它水样例如为监测洪水期或退水期的水质变化,调整水污案事故的影响等都须采集相应的水样,采集这类水样时,须根据污染物进入水系的位置和扩散方向布点并采样,一般采集瞬时水样。 二.地表水和地下水样的采集 (一)水样的类型 (1)表层水 在河流、湖泊可以直接汲水的场合,可用适当的容器如水桶采样,要注意不能混入漂浮于水面上的物质。 (2)一定深度的水 在湖泊、水库等采集一定深度的水时,可用直立式或有机玻璃采水器。(3)泉水、井水 (3)对于自喷的泉水,可在涌口处直接采样,采集不自喷的泉水时,将停滞在抽水管的水汲出,新水更替之后,再进行采样。从井水采集水样,必须在充分抽汲后进行,以保证水样能代表地下水水源。 (4)自来水或抽水设备中的水 采集这些水样时,应先放水数分钟,使积留在水管中的杂质及陈旧水排出,然后再取样。 采集水样前,应先用水样洗涤采样器容器、盛样瓶及塞子2-3次(油类除外)。 (二)采样前的准备 a.确定采样负责人 主要负责制定采样计划并组织实施。 b .制定采样计划 采样负责人在制定计划前要充分了解该项监测任务的目的和要求;应对要采样的监测断面周围情况了解清楚;并熟悉采样方法、水样容器的洗涤、样品的保存技术。在有现场测定项目和任务时,还应了解有关现场测定技术。 采样计划应包括:确定的采样垂线和采样点位、测定项目和数量、采样质量保证措施, 采样时间和路线、采样人员和分工、采样器材和交通工具以及需要进行的现场测定项目和安全保证等。 c.采样器材与现场测定仪器的准备 采样器材主要是采样器和水样容器。关于水样保存及容器洗涤方法见表1-1。本表所 列洗涤方法,系指对已用容器的一般洗涤方法。如新启用容器,则应事先作更充分的清洗,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方法作业指导书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方法作业指导书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1.1本试验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土(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土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土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土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1.2试验集料的最大粒径宜控制在25mm以内,最大不得超过40mm (圆孔筛)。 1.3试验方法类别。本试验方法分三类,各类击实方法的主要参数列于表T0804-1中。 表T0804-1试验方法类别 类别锤的 质量 (kg ) 锤击 面 直径 (cm) 落高 (c m) 试筒尺寸 锤 击 层 数 每层 锤 击次 数 平均 单位 击实 功 容许 最大 粒径 (mm ) 内 径 (c m) 高 (c m) 容积 (cm3 ) 甲 4.5 5.0 45 10 12.7 997 5 27 2.687 25 乙 4.5 5.0 45 15.2 12.0 2177 5 59 2.687 25 丙 4.5 5.0 45 15.2 12.0 2177 3 98 2.687 40 2 仪器设备

2.1击实筒:小型,内径100mm,高127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底座;中型,内径152mm、高170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直径151mm和高50mm的筒内垫块,底座; 2.2击锤和导管:击锤的底面直径50mm,总质量为4.5kg。击锤在导管内的总行程为450mm。 2.3天平:感量0.01g。 2.4台秤:称量15kg,感量5g。 2.5圆孔筛:孔径40mm、25mm或20mm以及5mm的筛各一个。 2.6量筒:50mL、100mL和500mL的量筒各1个。 2.7直刮刀:长200~250mm、宽30mm和厚3mm,一侧开口的直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粒料大试件的表面。 2.8刮土刀:长150~200mm、宽约20mm的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小试件的表面。 2.9工字型刮平尺:30mm×50mm×310mm,上下两面和侧面均刨平。 2.10拌和工具:约400mm×600mm×70mm,的长方形金属盘,拌和用平头小铲等。 2.11脱模器。 2.12测定含水量用的铝盒、烘箱等其它用具。 3 试料准备 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在50℃烘箱内烘干)用木锤或木碾捣碎。土团均应捣碎到能通过5mm的筛孔。但应注意不使粒料的单个颗粒破碎或不使其破碎程度超过施工中拌和机械的破

电线电缆检测作业指导书

电线电缆 1 范围 1.1本细则规定了电线电缆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判定依据、检测环境条件、检测程序、原始记录、检测报告等。 1.2本细则适用于电线电缆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GBl250—1989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2.2 GB/T2951—2008《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实验方法》 2.3 GB5013-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2.4 GB5023—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2.5 GB/T3956—2008《电缆的导体》 2.6 GB 8170-1987 《数据修约规则》 2.7 GB/T3048—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3 检测项目参数及仪器设备要求

4接样或抽样 4.1委托检测 4.1.1接样人员检查样品数量及样品技术要求是否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 4.1.2检查样品是否见证送检或伴送,委托单是否签字盖章齐全等。 4.1.3检查委托单填写是否明确,如产品种类、数量、检测项目、技术要求等。 4.1.4检查样品状态,与委托人进行必要的确认,判定所检测样品是否满足检测标准要求。 4.2抽样检测 4.2.1同一规格电线抽取2x100m作为被测试样,(从被测电缆或软线试样或电缆的护套试样上切取足够长的样段,供制取老化前拉力试验用试件至少5个和供电缆标准对护套材料规定的老化后拉力试验所需试件数量。注意制备每个试件需要长度约100mm。) 4.2.2抽取样品时需有受检方代表及第三方代表在场的情况下共同抽取,并在抽样单上签章:一旦抽样完毕,立即对样品贴上加盖本中心公章和受检方代表及第三方代表签字的封条,并对抽取样品采取有效保管、运输措施。 4.2.3如是工程上使用的材料,严格按照<苏建质(1998)270号>的规定进行。 4.2.4检查抽样单、登台账是否要求内容逐项填写清楚明确。 5 检测前检查 5.1检查检测任务(流程)单与样品和有关资料是否相符。被

力学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范文

力学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范文 1目的 为使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的操作有所依循,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2范围 凡本公司拉力试棒、冲击试样的检测作业,均适用。 3作业内容 3.1抗拉试验 3.1.1试验步骤及标准 3.1.1.1 试样加工(GB/T 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3.1.1.2检查试棒是否符合实验要求 具体操作如下:测量试样直径应在标距的中部和两端两个垂直的方向各测一次,取其算术平值。 a)用快干墨水均匀涂在试棒上,用画笔刻画出标距,标距尺寸精确到0.5%。 3.1.1.2电液伺服微机控制万能试验机操作步骤 ●开机顺序: 显示器→打印机→计算机→工控机→启动试验软件→液压源 ●拉伸试验步骤 a)按软件启动方式进入软件; b)在输入用户参数窗口选择欲做试验方案; c)选择存盘方式; d)测量试样尺寸; e)输入试样尺寸及相关试验参数,可以一次输一根试样的尺寸,也可以一次输入所有试样尺寸;

f)把试样夹持到近力传感器端的夹具上,远端不夹; g)试验力清零; h)通过小键盘调节横梁位置,把远力传感器端也夹好; i)位移清零; j)运行试验。软件自动切换到试验界面; k)观察试验过程; l)试验结束,在试验结果栏中,程序将自动计算出的结果显示在其中。如您想清楚点 观看结果,可双击试验结果区,试验结果区将放大到半屏,方便您观看结果数据,再 次双击,试验结果区大小复原。如您想分析曲线,双击曲线区,曲线区将放大到半屏,方便您分析曲线,再次双击,曲线区大小复原。 m)如还有试样,如已输入试样尺寸,请重复6-13步,如还未输入试样尺寸,请重复5-13步; n)打印试验报告; o)做完试验,关闭软件。 ●压缩试验步骤 a)按软件启动方式进入软件。 b)在输入用户参数窗口选择欲做试验方案。 c)选择存盘方式。 d)测量试样尺寸。 e)输入试样尺寸及相关试验参数,可以一次输一根试样的尺寸,也可以次输入所有试样尺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