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酵母分离株分子鉴定及其挥发性香气成分检测分析

酵母分离株分子鉴定及其挥发性香气成分检测分析

酵母分离株分子鉴定及其挥发性香气成分检测分析
酵母分离株分子鉴定及其挥发性香气成分检测分析

酵母分离株分子鉴定及其挥发性香气成分检测分析

付俊淑,庄世文,徐丹丹,刘莹,曾琳姣,黄金海

(天津大学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天津,300072)

摘 要 测定了8类不同食品来源的12株酵母分离株26S r DNA D 1/D2序列,与G enbank 登陆序列比较分析,12株分离酵母鉴定为:3株酿酒酵母,2株戴尔有孢圆酵母、1株马克斯克鲁维氏酵母、1株喜仙人掌毕赤酵母、1株鲁西坦念珠菌、1株膜噗毕赤酵母、2株K udr i avzev ii 毕赤酵母,1株疑似新种。选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 M E-GC /M S)方法,完成了各分离株挥发性成分的检测。结果表明,酵母发酵后的香气组分主要为酯类,包括乙酸乙酯、辛酸乙酯、乙酸苯乙酯、癸酸乙酯等,其中菌株A 1发酵后产生多种含量较高的挥发性组分及独有组分己酸乙酯。结果表明,酵母产生的香气组分、含量与酵母分离来源、种类有关,这可能与不同酵母代谢途径的差异相关。

关键词 酵母菌,分子鉴定,26S r DNA,酵母产香,SP M E -G C /M S

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黄金海副教授为通讯作者)。收稿日期:2009-10-15,改回日期:2009-12-10

酵母分离株种属的传统鉴定主要基于酵母形态

和生理生化特性上的差异,其种水平上的分类,主要依据对糖类化合物的发酵和对碳、氮源化合物的同化能力,对外源维生素的依赖性和不同温度下生长能力

等生理学特性[5]

。这些特征多是表型性状,难以反映种间亲缘关系,而且因试验条件不同重现性不好。大量研究表明,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酵母菌进行鉴定,可很好的区分种间及种内差异,缩短鉴定时间,可靠性高,目前典型的方法是对酵母26S r DNA D1/D2序列测定分析。

酵母菌广泛应用于啤酒、白酒和果汁饮料的生产,其生物合成过程中会形成多样的代谢产物,从而

对食品风味产生重要影响[2,6]

。本研究利用SP M E -GC /M S 的方法对不同食品源酵母分离株在培养基中的产香进行研究,旨在了解不同酵母产香的差异,探讨酵母产香的代谢途径,为筛选有食品开发潜力的酵母菌株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11111 菌种来源及培养基

试验所用菌株12株:天津葡萄酒渣酵母分离株

P3;宁夏苹果果渣酵母分离株A 1;内蒙农家干酪分离酵母5株,分别编号为S2、S3、S4、S5、S6;西藏牦牛酸奶酵母分离株XZ ;宁夏胡萝卜渣中酵母分离株H;新疆羊奶酪酵母分离株Y;新疆牛奶酪酵母分离株N;

自制酸奶酵母分离株YOH 。所有菌株由天津大学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安全实验室提供。

试验所用培养基:麦芽汁液体培养基、豆芽汁培养基、YEPD 液体培养基,配制方法参照文献[4]

11112 主要试剂

DGL2000DNA M arker(北京普博欣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dNTPs 、Taq DNA Po ly m erase (215U /L L)(天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蜗牛酶(天津华生生物技术公司);山梨醇(天津科威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购于天津各试剂公司。11113 主要仪器

DYCZ -24D 双垂直电泳槽,北京市六一仪器厂;P @E 012PCR 仪,赛默飞世尔公司;GIS -2009紫外凝胶成像仪,Tanon 公司;手动SP M E 进样器;100L m PDM S 纤维萃取头,美国Sup leco 公司;GC -14C 气相色谱仪岛津公司;15m L 进样瓶;H P5890/5975GC /M S 联用仪(美国安捷伦公司)。112 试验方法11211 PC R 扩增

酵母DNA 提取参照文献

[8]

,26S r DNA D1/D2区

序列扩增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引物序列为:NL -1:5-'GC ATATCAATAAGCGGAG -GAAAAG-3,'NL -4:5-'GGTCCGTGTTTCAAGACGG-3,'反应条件:94e 3m i n ;94e 40s ,48e 45s ,72e 45s ,5个循环;94e 40s ,53e 45s ,72e 45s ,25个循环;72e 8m i n 。PCR 产物测序由上海生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完成。

11212 序列比较分析

测序的26S r DNA D1/D2区序列在GenBank 数据库中进行同源序列搜索(BLAST),比较供试菌株与已知酵母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确定酵母种属。11213 固相微萃取(SP ME )

取3种培养基各50mL 分别按1%比例接种不同酵母分离株,30e 培养48h,室温放置24h 。取发酵液8m L 于15mL 的样品瓶内,加入2g N a C l 加盖封口,将老化好的萃取头插入样品瓶的顶空部分,于45e 的磁力搅拌器上1000r /m i n 萃取30m in ,在进样口解吸5-10m in(温度250e ),用于气相的检测。11214 GC /M S 分析条件

HP5890/5975GC /M S 联用仪,HP-5M S 型30m @01250mm @0125L m 色谱柱。程序升温:45e 。保留4m in ,以5e /m i n 升到180e ,再以25e /m i n 升到250e ,保持515m in 。其中进样口250e .检测器280e ,载气为高纯氦气。各组分经面积归一法计算相对百分含量,经N I ST05a L 谱库检索进行组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1 十二株酵母分离株的分子鉴定21111 十二株酵母分离株的PCR 结果

酵母分离株PC R 扩增产物均在500-750bp 之间,大小略有差异,如图1所示。

21112 酵母菌株的同源性比较

用DNAMAN 软件分析,结果表明12株不同分离株间大亚基r RNA 基因(26r DNA )中D1/D2区域的碱基序列相似性在68%-100%,比较的结果见图2。21113 十二株酵母分离株的鉴定结果

M -DGL2000m arker ,2-泳道为水对照;3-14泳道分别为菌株S2,S3,S4,S5,S6,H,

A1,XZ ,YOH,N,P 3,Y 的扩增结果图1 12株酵母分离株PCR 的扩增结果

比较供试菌株与已知酵母菌26S r D NA D1/D2区序列的同源性,按照Ku ttz m an 所定的同种内不同

菌株间差异不超过1%的标准[7]

,把其中11株酵母分离株鉴定到种,并将测序结果登录到GenBank 。另有S4菌株与G enbank 上登录的菌株最高同源性为87%,疑为一未定新种。12株酵母的鉴定结果见表1。

图2 12株酵母分离株的同源性比较

表1 十二株酵母分离株26S rDNA 鉴定结果

菌株序列长度/bp

比较酵母登录号

同源性/%

鉴定结果

GenBank 登录号A1565EU386757100Sa cc haro myces cere v isiae GQ148783H 570EU31394799P ic h i a kudriavze v ii GQ179980N 563FJ468458100Torulaspora de l brueckii GQ179981P3553DQ46653499P ic h i a m e mbranifaciens GQ179982S2

565EF116905100Sa cc haro myces cere v isiae GQ179983

S3564EF11690599Sa cc haro myces cere v isiae GQ179984S5558EU35982399P ic h i a kudriavze v ii GQ179985S6532EF48940899K l uyvero m yces marx i anus GQ179986XZ 495A J 539567100C l av is p ora l usitaniae GQ179987Y 564FJ468458100Torulaspora de l brueckii GQ179988YO H 568PCU7573199P ic h i a cac t ophila GQ179989S4

564

FJ627986

87

Uni d e n ti fied species

未登录

212 SP ME -GC /M S 检测结果

21211 不同菌株挥发性香气成分气相的结果

3种不同培养基所得到的组分基本相同,但含量有差异。选定麦芽汁培养基作为发酵底物,对酵母分

离株(S2除外)挥发性香气组分的检测峰进行列表,结果见表2。

表2十一株酵母分离株麦芽汁发酵挥发性组分检测结果

峰号保留时间/m i n

菌株

A1S6S3S5S4H N Y YO H P3XZ

111498+++++++++++ 221732+++++++++++ 321885+---++---++ 431098+-+-+------531801+-++---+++ 641606+++++--++++ 751375+-+++------861676+-+++------9101906+-+--------10111235+++-+------11121996+++-+------12131944+++-+------13141364+-+-+++++--14151625-+-++++++++ 15171086+++++-+++++ 16171322+-+--+-----17171918+++--------18181297+++--------19191096+++--------20191765+++--+-----21201674-+-+++-++-+ 22211925+++++-+++++ 23221208+-+++-+++++ 24221457+-+++-+-+--25221774+-+++---+--26231542+++--+-----27241241+++-++++--+ 28251236++--++-----29261983++---------30271306+++----+--+ 31271616+----------32291609+++--------33301904-+-----+--+ 34311187+---+------35311436+-----+----36321208-----+--+--37331130--+-+-+++++

由表2知,菌株A1出峰率最高,说明产生的香气组分较多,并且分离到特有的峰。而菌株H,N,Y, YOH,XZ出峰率低,说明其产生的香气组分较少。21212挥发性香气成分GC-MS分析

把菌株A1,S6麦芽汁培养基发酵后的总离子色谱图和麦芽汁的总离子色谱图选用同一丰度标准进行比较,结果见图3和图4。

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成分测定结果见表3。

从表3知,酵母分离株产生的挥发性成分大多为酯类,包括乙酸乙酯、辛酸乙酯、乙酸异戊酯、癸酸乙酯等,还有一些醇类如苯乙醇,其中酯类是主要的呈香物质。这些酯类产生的香气相互综合,赋予发酵后麦芽汁浓郁的酯香。其中菌株A1麦芽汁发酵后产生的各种酯类含量均较高,其特有的呈香物质为己酸乙酯。菌株S6发酵后的主要香气成分是带有蜜样底香的花香味的乙酸苯乙酯。本试验以麦芽汁液体培养基作空白对照。

3结论

311不同食品源酵母分离株的特点

12株酵母分离株中共检测到3株酿酒酵母,2株戴尔有孢圆酵母、1株马克斯克鲁维氏酵母、1株喜仙人掌毕赤酵母、1株鲁西坦念珠菌、1株膜噗毕赤酵

图3A1麦芽汁发酵液挥发性成分的

G C-M S总离子流色谱图母、2株K udriavzevii毕赤酵母。菌株S4疑为一未定新种。从分离源来看,毕赤酵母属的分离率最高,可以分布于奶酪、酸奶和葡萄酒渣和果渣等食品或其副产物。表明毕赤酵母可以利用多种农产品底物发酵。从食品源来看,农家奶酪中酵母分布具有复杂性。这种差异可能与奶源来源、地域差异有关;多种酵母在农家奶酪中大量存在,也表明不同种的酵母在奶中均具有较强的生存或增殖能力。

图4S6麦芽汁发酵液挥发性成分的

GC-M S总离子流色谱图

表3菌株A1,S6麦芽汁发酵后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其相对面积

物质名称

保留时间/m i n相对峰面积/%

A1S6麦芽汁A1S6麦芽汁

乙酸乙酯2114721142-21965135-

甲酸异戊酯3153231521-2619110183-

2-甲基-1-丁醇3160131595-111937156-

A-呋喃甲醇-61828--3190-

乙酸异戊酯7153271532-201533148-

苯甲醛--101284--9143正己酸--101999--13160正己酸乙酯111686--29149--

苯乙醇151325151325151337191037152101873正辛酸171356--9191--

辛酸乙酯1719231719-1000184-

5-羟甲基糠醛-181764--4177-

乙酸苯乙酯191628191651-29159100-

3-苯丙酸乙酯221151--1118--

丙酸-2-苯乙酯-221226--2147-

正庚酸221592--2134--

10-十一烯酸乙酯231153--26177--

癸酸乙酯23137231359-581262164-

月桂酸乙酯281211--2186--

丁酸-2-苯乙酯29135--1137--

异戊酸苯乙酯321794--0153--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3333330148112738163麦芽糖-331681-9133双酚A35132335131835131801731170100注:/-0表示未检测到。

312挥发性香气成分检测分析

不同酵母分离株挥发性成分的检测结果表明:

(1)不同种属酵母分离株中检测到挥发性组分大部分相同,多数为酯类,还有少量的醇类和糠醛类物质,

其中酯类是主要的呈香物质;(2)各酵母分离株挥发性组分的种类以及各组分之间的相对含量因株而异;

(3)筛选到产香较好的酵母分离株A1:产生独有的组分己酸乙酯,并且各组分比例均匀。另外检测到癸酸乙酯以上的月桂酸乙酯,可能与A1酵母细胞的自溶有关。

313关于酵母菌的产香代谢

酯类由醇类和脂肪酸的乙酰辅酶A衍生物反应,在酵母细胞内形成,反应还需要酰基转移酶[3]。因此乙酰辅酶A在酵母代谢中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目前还不能确定每个活性脂肪酰Co A分子是否都有自己唯一的酰基转移酶,或者几个这样的酶能否催化所有酯类的形成。直链醇和低链醇较侧链醇和高链醇易形成酯类,乙酰辅酶A和乙醇、丁醇、活性戊醇、异戊醇、B-苯乙醇反应形成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乙酸丁酯等,不同碳数C4和C6的脂肪酸的乙酰辅酶A衍生物与乙醇反应形成己酸乙酯和辛酸乙酯。因此进一步克隆有关酯酶基因,研究酯酶催化功能对认识产香脂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Fe ll JW,Boekhout T,F onseca A,e t a11B iodi ve rs i ty an

system ati cs of basidi om ycetous yeasts as de ter m i ned by

large-subunit rDNA D1/D2dom ain sequence ana l y si s[J]1

Int J Syst Evo lM i crob i o1,2000,50(3):1351-13711 [2]C all e j n R M,T esfaye W,T o rija M J,et a11V o l a tile com-

pounds in red w i ne v i neg ars obta i ned by sub m erged and

sur f ace acetificati on i n d iffe rent woods[J]1Food Che m i s-

try,2009,113(4):1252-12591

[3]薛业敏1啤酒发酵中酯类的形成与控制[J]1中国酿

造,2002,20(1):7-91

[4]杜连祥,路福平.微生物学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轻

工业出版社,2006:78-791

[5]李金霞,刘光全,程池1酿酒酵母26S rDNAD1/D2区域

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研究[J]1酿酒科技,2007,34

(1):37-391

[6]王国良,宋俊梅,曲静然1生香酵母及其应用[J]1食品

工业,2004,2(4):16-181

[7]K urtz m an C P,Robnett C J1Identificati on and phy log eny o f

ascom yce tous yeasts fro m ana l ys i s of nuc lear l arge subun it

(26S)ri bosom al DNA parti a l sequences[J]1A ntonie van

L eeu w enhoek,1998,73:331-3711

[8]Barros M,Soden A,A nna L1e t al1D ifferenti a ti on and spe-

c ies identifi cation of yeasts usi ng PCR[J]1Syste m a tic Bac-

terio l ogy,1998,48(3):279-2861

Free V ol atil e Co mpounds Analysis and M 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D iferent Yeast Isolares

Fu Junshu,Zhuang Shi w en,Xu D andan,L i u Y i ng,Zeng L i n ji ao,H uang Ji nhai (Co llege of A gr icu lt ure and B i oeng ineer i ng,T ian ji n U niversity,T ian ji n300072,Ch i na)

ABSTRACT Sequence analysis o f the D1/D2reg i o n of26S r DNA w as used for the i d entificati o n o f12yeast strains iso lated fro m8kinds of food sa m ples.The12yeast strains w ere identified by sequence ho m ology co m parison w ith kno w n sequences in GenBank as follo w s:w ere Saccharo my ces cerevisiae(A1,S2,and S3stra i n),Torulas pora del-brueckii(N and Y strain),K l u yvero myces m ar x ianus(S6strain),P ichia cactophila(YOH stra i n),C lav ispora lus-itan i a e(XZ strain),P ichia m e m branifaciens(P3stra i n),Pich ia kudr i a vzevii(H and S5strai n),and1un i d entified ne w spec ies(S4stra i n).The free volatile co m pounds produced by the yeast stra i n sw ere detected by gas chro m atogra-phy-tande m m ass spectr o m eter co m bined w it h SP ME.M ost o f vo latiles detected w ere Esters,inc l u d i n g ethy l acetate, ethy l octanoate,phenethy l acetate,ethy l decanoate.etc.M ost of vo latiles detected by SP ME-GC/M S w ere si m ilar a-m ong a ll isolated fe m entati o n.Contents variation depended on d ifferent strains,and stra i n A1could produce special vo latile co mpound ethy l caproate and the appropri a te proporti o n o f free vo latile co m pounds.The result sho w ed t h at the ki n ds and content o f free vo latile co m pounds are in sign ificant re l a ti o n w ith yeast spec ies and food sources,thatm aybe caused by t h e d ifference i n m etabo lic pa t h w ays of volatiles.

K ey w ords yeas,t m o lecular i d entificati o n,26S r D NA,the aro m a o f yeas,t SP ME-GC/M S

酵母菌的分离纯化

酵母菌的分离纯化-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酵母菌的分离纯化、固定化和酒精发酵 第一部分酵母菌的分离纯化 一、实验目的 应用酵母菌的生理生化和生态学的特点,从自然环境中分离酵母菌,并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酵母菌常见于含糖份比较高的环境中,如果园土、菜园土及果皮等的表面。多数酵母菌喜欢偏酸条件,最适pH为酵母菌生长迅速,容易分离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酵母菌比霉菌生长快,利用酸性条件则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因此常用酸性液体培养基获得酵母菌的加富培养,然后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纯化。 三、器材和用品 1、甘蔗、苹果皮、葡萄皮、果园土、菜园土等。 2、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200g(煮开10min后过滤取汁),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pH自然。分装三角瓶;试管斜面1支/组 3、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配方同上,不加琼脂加乳酸,按1000ml培养基加入5ml乳酸,pH为左右,再分装试管9ml2支/组。 4、无菌吸管3支/组、无菌培养皿、100ml无菌水1瓶/组、涂棒、美兰染液、显微镜、接种环等。 四、实验方法 1、接种:取果皮(不需冲洗)或土壤5克,加入到100ml无菌水中,充分搅拌后,用无菌吸管取1ml接入到9ml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中,在28-30℃培养箱中培养24h,可见培养液变浑浊。 2、加富培养:用无菌吸管取上述培养液1m l,注入另1管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中,在28-30℃培养箱中培养24h。 3、镜检:用无菌操作法用接种环取少量菌液置于载玻片上,中央滴一滴美兰染液,混合均匀后制成水浸片,在高倍镜下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方式,并可根据菌体是否染色来区分酵母菌的死活细胞,因活细胞使美兰染液还原,故菌体不着色。 4、涂皿: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溶化后制成平板,用无菌吸管取加富培养液到平板中,用涂棒涂匀后培养24h。 5、分离纯化:用接种环挑取单个酵母菌菌落,在平板上四区划线,培养后分

生物化学实验五 酵母核糖核酸的分离及组分鉴定

实验五酵母核糖核酸的分离及组分鉴定 一、目的要求 学习和掌握稀碱法提取酵母RNA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核酸的组分,并掌握鉴定核酸组分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酵母核酸中RNA含量较多。RNA可溶于碱性溶液,在碱提取液中加入酸性乙醇溶液可以使解聚的核糖核酸沉淀,由此即得到RNA的粗制品。 核糖核酸含有核糖、嘌呤碱、嘧啶碱和磷酸各组分。加硫酸煮沸可使其水解,从水解液中可以测出上述组分的存在。 三、器材与试剂 1〉材料 酵母粉。 2〉器材 乳钵、150ml锥形瓶、水浴锅、量筒、吸管、洗耳球、漏斗、滴管、试管、试管架、烧杯、离心机、滤纸、试管夹。 3〉试剂 (1) 0.04mol/L氢氧化钠溶液。 (2)酸性乙醇溶液:将0.3ml浓盐酸加入30ml的乙醇中。 (3)95%乙醇。 (4)乙醚。 (5)

1.5mol/L硫酸溶液。 (6)浓氨水。 (7) 0.1mol/L硝酸银溶液。 (8)三氧化铁-浓盐酸溶液: 将2ml 10%三氧化铁溶液(用FeCl 3·6H 2O配制)加入到400ml浓盐酸中。 (9)苔黑酚乙醇溶液: 溶解6g苔黑酚于100ml 95%乙醇中。 (10)定磷试剂。 a.17%硫酸溶液: 将17ml浓硫酸(比重 1.84)缓缓加入到83ml水中。 b. 2.5%钼酸铵溶液:将2.5g钼酸铵溶于100ml水中。 c.10%抗坏血酸: 将10g抗坏血酸溶于100ml水中,储于棕色瓶保存。溶液呈淡黄色时可用,如呈深黄色或棕色则失效。 临用时将上述3种溶液与水按比例混合:17%硫酸溶液︰ 2.5%钼酸铵溶液︰10%抗坏血酸︰水=1︰1︰1︰2(体积分数)。

四、实验步骤 1〉RNA提取 将10g酵母悬浮于90ml 0.04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并在乳钵中研磨均匀。将悬浮液转移至150ml 锥形瓶中。在沸水浴上加热30min后,冷却。(3000r/min)离心10分钟,将上清液缓缓倾入30ml酸性乙醇溶液中。注意要一边搅拌一边缓缓倾入。待核糖核酸沉淀完全后,(3000r/min)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液。用95%乙醇洗涤沉淀两次,每次10ml。乙醚洗涤沉淀一次后,再用乙醚将沉淀转移至漏斗中过滤。沉淀即为粗RNA,可在空气中干燥。作鉴定或测定含量用。 2〉鉴定 取200mg提取的RNA,加入 1.5mol/L硫酸溶液10ml,在沸水浴中加热10min制成水解液并进行组分的鉴定。 (1)嘌呤碱: 取水解液1ml加入过量浓氨水,然后加入约1mL 0.1mol/L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嘌呤碱的银化合物沉淀。 (2)核糖: 取一支试管加入水解液1mL、三氯化铁浓盐酸溶液2ml和苔黑酚乙醇溶液 0.2ml。放沸水浴中10分钟。注意溶液是否变成绿色,说明核糖的存在。 (3)磷酸: 取一支试管,加入水解液1ml和定磷试剂1ml。在沸水浴中加热10min,观察若溶液变成蓝色,说明有磷酸存在。 五、结果处理

实验 酵母RNA的分离及组分鉴定

※实验六酵母RNA的分离及组分鉴定 【实验目的】 了解核酸的组分,并掌握鉴定核酸组分的方法。 【实验原理】 酵母核酸种RNA含量较多。RNA可溶于碱性溶液,在碱提取液中加入酸性乙醇溶液可以使解聚的核糖核酸沉淀。由此即得到RNA的粗制品。 核糖核酸含有核糖、嘌呤碱、嘧啶碱和磷酸各组分。加硫酸煮沸可使其水解,从水解液中可以测出上述组分的存在。 鉴定依据:磷酸与定磷试剂反应产生蓝色物质。核糖与苔黑酚作用产生绿色物质。嘌呤碱与硝酸银能产生白色的嘌呤碱银化合物沉淀。 【实验器材】 150 ml锥形瓶、水浴、量筒、漏斗及抽虑瓶、吸管7、滴管8、试管及试管架9、烧杯、离心机、漏斗 【试剂和材料】 1、0.04 mol/L氢氧化钠溶液; 2、酸性乙醇溶液:将0.3毫升浓盐酸加入30毫升乙醇中; 3、95%乙醇; 4、乙醚; 5、1.5 mol/L硫酸溶液; 6、浓氨水; 7、0.1 mol/L硝酸银溶液; 8、三氯化铁浓盐酸溶液:将2 ml 10% 三氯化铁溶液(用FeCl3·6H2O配制)加入到400 ml浓盐酸中; 9、苔黑酚(地衣酚)乙醇溶液:溶解6 g苔黑酚于100 ml 95% 乙醇中(可在冰箱中保存一个月); 10、定磷试剂:(1)17% 硫酸溶液:将19 ml浓硫酸(比重1.84)缓缓加入到83 ml 水中(2)2.5% 钼酸铵溶液:将2.5 g钼酸铵溶于100 ml水中(3)10% 抗坏血酸溶液:10 g抗坏血酸溶于100 ml水中,贮棕色瓶保存(溶液呈淡黄色时可用,如呈深黄或棕色则失败,需纯化抗坏血酸)。临用时将上述3种溶液与水按如下比例混合。17% 硫酸溶液:2.5%

酵母菌的分离筛选方法

酵母菌的分离筛选方法 酵母菌多数为腐生,一般生长在含糖较高,偏酸的环境中,在通气条 件下,液体培养比霉菌快。菌落与细菌相似,较大而厚,多数不透明, 菌落光滑湿润粘稠,乳白色,少数干皱,边缘整齐,呈红色或粉红色, 圆形椭圆卵形,液体培养基生长会生成沉淀或菌膜。 含高糖浓度(45%),分离蜂蜜酵母,球拟酵母属等嗜高渗透压的酵母。 1.培养基: 葡萄糖 50g/L 尿素1g/L (NH4)2SO41g/L L L MgSO41g/L FeSO4 L 酵母膏 L 孟加拉红 L (富集用) ★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马铃薯200g/L 葡萄糖(霉菌用蔗 糖)20g/L 乳酸5ml马铃薯去皮切片200g,加水煮沸30min,纱布 过滤,补足蒸馏水1L,PH自然。(去掉乳酸可用于酵母菌和霉菌培养 用)(富集用) ★麦芽汁培养基:1:4水60-65℃水浴3-4小时,4-6层纱布过 滤,可加一个蛋清加水20mL调均生泡沫,倒入糖化液中,煮沸过滤, 10-15波林,氯霉素L 121℃ 20min (分离保存 用) 灭菌后加入300u/ml硫酸链霉素(集菌用) ★虎红(孟加拉红)培养基:蛋白胨L 葡萄糖10g/L L L 孟加拉红L 氯霉素L 琼脂15g/L PH自然 (分离纯化用)

★豆芽汁培养基:黄豆芽100g/L 葡萄糖50g/L PH自然。100g黄豆芽,加水煮沸30min,纱布过滤,补足蒸馏水1L 察氏培养基:主要培养霉菌观察形态用 蔗糖30g/L 硝酸钠3g/L 磷酸氢二钾1g/L 氯化钾L 硫酸镁 L 硫酸亚铁L 琼脂15-20g/L 121℃ 20min PH自然 一般分离黄酒酵母酒精酵母使用曲汁培养基,啤酒酵母用酒花麦汁培养基,葡萄酒酵母用葡萄汁培养基。 2.集菌:研究酵母菌生态和某种基物或样品中的酵母菌区系,一般不进行集菌,以免改变其中不同种类数量间的对比,将样品制成菌悬液按常规法分离。若从样品中分离特定种类时先集菌。集菌发酵力强菌株,加酸性含糖的培养基,酸性豆汁,必要时注入高浓度的酒精(13-17%),霉菌在液体中形成菌丝体,酵母不形成菌丝,25-28℃2-3d,遇到菌丝体用接种环挑去烧掉,去掉上清液,取沉淀酵母一至两环移植另一液体培养基中,集菌连续两至三次才能完成,要配合镜检。 实例:将待分离的样品10g(ml)放入90ml无菌水或生理盐水/150ml 三角瓶(玻璃珠),摇床振荡20-30min,取上清液接种于酸性培养液(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酸性麦芽汁或酸性豆芽汁)25-28℃2-3d,培养过程中若出现菌丝体跳出烧掉,集菌连续两至三次,培养液变成混浊,产生菌膜和沉淀物。镜检:美兰染液染色,活菌可还原美兰染液,菌体无色。 3.筛选: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原理98394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一、化学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从大类分是指经典的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重量分析是指根据试样经过化学实验反应后生成的产物的质量来计算式样的化学组成,多数是指质量法。容量法是指根据试样在反应中所需要消耗的标准试液的体积。容量法即可以测定式样的主要成分,也可以测定试样的次要成分。 重量分析 指采用添加化学试剂是待测物质转变为相应的沉淀物,并通过测定沉淀物的质量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 容量分析 滴定分析主要分为酸碱滴定分析、络合滴定分析、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沉淀滴定分析。 酸碱滴定分析是指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原理,利用酸性标定物来滴定碱性物质或利用碱性标定物来滴定酸性待测物,最后以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等)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的终点,通过加入的标定物的多少来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络合滴定分析是指以络合反应(形成配合物)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如EDTA与金属离子发生显色反应来确定金属离子的含量等。络合反应广泛地应用于分析化学的各种分离与测定中,如许多显色剂,萃取剂,沉淀剂,掩蔽剂等都是络合剂,因此,有关络合反应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是以溶液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可用于无机分析,而且可以广泛用于有机分析,许多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有机化合物可以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来加以测定。通常借助指示剂来判断。有些滴定剂溶液或被滴定物质本身有足够深的颜色,如果反应后褪色,则其本身就可起指示剂的作用,例如高锰酸钾。而可溶性淀粉与痕量碘能产生深蓝色,当碘被还原成碘离子时,深蓝色消失,因此在碘量法中,通常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沉淀滴定分析: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又称银量法(以

清香型白酒特征香气成分鉴定及香气协同作用研究

清香型白酒特征香气成分鉴定及香气协同作用研究本论文以五种清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主要对清香型白酒中关键香气化合物的鉴定和香气成分间的感官相互作用进行研究。(1)通过液液萃取法(LL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技术(GC-O)、气相色谱-氮磷检测(GC-NPD)及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技术(GC-FPD)对挥发性成分鉴定,结果表明五种清香型白酒中共鉴定出80种香气化合物,通过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法(AEDA)筛选出60种香气成分(稀释因子FD≥16),通过定量分析和香气活力值(OAV)计算进一步筛选得到27种关键致香成分。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R)研究27种关键香气成分、7个感官属性(清香、果香、甜香、花香、发酵香、酸香和酱香)和5种清香型白酒之间的相关性。最后,通过重组实验验证这27种关键致香成分的重要性。 (2)采用三点选配法(3-AFC)测定18种重要酯类物质及35组二元混合物的香气阈值,并通过阈值法及σ-τ图法研究香气对的感官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具有相似结构或香气的香气对一般表现出协同或加成作用(31组),在σ-τ图上具有低香气强度(τ<0.5)的香气对一般发生协同作用或折中作用。此外,采用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研究花香韵物质(乙酸苯乙酯或苯乙酸乙酯)以三种浓度水平添加到果香韵香基中对其香气影响,结果表明,苯乙酸乙酯以不同水平 (100,2500,58000ppb)添加时,香基中的果香韵发生掩盖作用且在阈值点 (2500ppb)掩盖作用显著(p<0.05);而在阈值点(3200ppb)添加乙酸苯乙酯时,香基中的甜香韵显著增强(p<0.01)。 (3)采用阈值法、σ-τ图法、S型曲线法和OAV法研究10种醇类、醛酮类物质的24组二元混合物的感官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浓度(阈值浓度和

第十四章 烟草香气成分的香气和吸味特征

第十四章烟草香气成分的香气和吸味特征 烟草成分(Composition of Tobacco) 烟草的可用性定义 Akehurst的说法: 有人买就是可用性,再具体些,包括低成本、低焦油、好吸味、新技术(消费者喜新厌旧心理)。 左天觉先生:对烤烟而言,可用性由下列因素决定: (1)看得见摸得着的:大小、均匀性、完整性、异物、伤残、颜色、组织、厚薄、密度、成熟度、香气、香味。 (2)物理的:填充性、抗碎性、水分、含片率、燃烧性、部位。 (3)化学的:烟碱、糖、石油醚提取物、矿物元素、水溶性灰份的碱度、总氮、蛋白质氮、 -氨基氮、淀粉、非挥发酸、总挥发碱。 我们的理解:目前,烟草的可用性包括 (1)抽吸质量:适宜的香吸味,满足配方要求。 (2)加工性能:适宜的填充性、抗碎性等,满足加工需要,用最少的烟叶卷制出最多的产品。 (3)安全性:低农药残留、重金属、TSNA,无公害绿色产品是未来的方向。卷烟的香吸味机理与来源 烟气成分溶解于唾液并进入鼻腔,与嗅觉感受器发生作用、与味蕾发生接触,刺激神经兴奋,向大脑传递信号,唤起大脑对各种香气和味道的印象。 来源包括: (1)烟草生物碱类,蛋白质、氨基酸等含氮化合物。 (2)碳水化合物、有机酸等含氧化合物。 (3)萜烯类芳香化合物。 最终品质取决于上述三角源的平衡。 烟草中的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含量最大的一类物质,占烟叶重量的40%。 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单糖、双糖、多糖。 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构成细胞壁的组分。 (1)纤维素: 含量:梗(12-15%)>叶(5-6%);下部>上部; 聚合度:梗(1600-1800)>叶(110-1650),上部>下部,木材3000。 (2)半纤维素:3-5% 。 (3)果胶:水解主要生成半乳糖醛酸,叶6-12%,梗12-15% 。 (4)木质素:含100个以上芳香环结构单元的(多数带甲氧基)的高分子化合物,是酚类、苯甲醇、苯乙醇及其它许多芳香化合物的来源,其实并不是碳水化合物。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化学特殊气味颜色俗称的物质

化学特殊气味颜色俗称的物质 气味 1没有气味的气体:H2,O2,N2,CO2,CO,稀有气体,甲烷,乙炔。 2有刺激性气味:HCl,HBr,HI,HF,SO2,NO2,NH3, ,HNO3(浓液)、乙醛(液)。 3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气体和挥发物:Cl2,Br2,甲醛,冰醋酸。 4稀有气味:C2H2。 5臭鸡蛋味:H2S。 6特殊气味:苯(液)、甲苯(液)、苯酚(液)、石油(液)。 7特殊气味:乙醇(液)、低级酯。 8芳香(果香)气味:低级酯(液)。 9特殊难闻气味:不纯的C2H2(混有H2S,PH3等)。 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Fe2+——浅绿色 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 Fe3+——黄色 Fe (OH)3——红褐色沉淀 Fe (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 Fe (NH4)2(SO4)2——淡蓝绿色 Fe2O3——红棕色粉末 铜:单质是紫红色 Cu2+——蓝色 CuO——黑色 Cu2O——红色 CuSO4(无水)—白色 CuSO4·5H2O—蓝色 Cu2(OH)2CO3—绿色 Cu (OH)2——蓝色 [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FeS——黑色固体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 Mg (OH)2、均是白色沉淀 Al(OH)3 白色絮状沉淀 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 F2——淡黄绿色气体 Br2——深红棕色液体 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 Na2O2—淡黄色固体 Ag3PO4—黄色沉淀 S—黄色固体 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 O3—淡蓝色气体 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度)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 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黄色:AgI、Ag3PO4、、溴水(黄--橙)、FeS2、Al2S3、甲基橙在弱酸性、中性或碱性环境中、某些蛋白质加硝酸。 淡黄色:S、Na2O2、AgBr、浓HNO3(混有NO2)、浓HCl(混有Fe3+)、硝基苯(溶有NO2)。 黄色:FeCl3溶液、碘水(深黄--褐) 黑色:CuS、Ag2S、Cu2S、PbS、HgS、Ag2S、FeS、FeO、Fe3O4、MnO2、CuO、Ag2O、I2(紫黑)、Si(灰黑)、C、Ag、KMnO4(紫黑)、石油 绿色:CuCl2溶液、Cu2(OH)2CO3、FeSO4/7H2O(浅绿)、F2(浅黄绿)、Cl2(黄绿)、氯水(浅黄绿)红色:CuO、Cu、Fe(SCN3、甲基橙在酸性环境中、紫色石蕊试液在酸性环境中、酚酞在碱性环境中、品红试液、红磷(暗红)、Br2(深红棕)、Br2在CCl4溶液中(紫红)、苯酚被空气氧化(粉红)棕色:固体FeCl3、固体CuCl2、NO2(红棕)、Fe2O3(红棕) 紫色:KMnO4溶液、I2在CCl4溶液中 褐色:碘酒、Fe(OH)3(红褐)

酵母菌的分离与纯化

酵母菌的分离与纯化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早有重要应用潜力的微生物的主要菌源。不同图样中各类微生物的含量不同,一般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为放线菌和霉菌。放线菌一般在较干燥、偏碱性、有机质较多的土壤中较多;霉菌在含有机质丰富、偏酸性、通气性较好的土壤中较多;酵母菌在一般土壤中的数量较少,而在酒曲、面肥、水果表皮、果园土壤中数量多些。(一)菌源 1土样用无菌的采样小铲在橘树果园中取土壤表层下1~10cm土壤10g,装入灭菌的牛皮纸袋内。封好袋口,记录取样地点、环境及日期。图样采集后应及时分离,饭不能立即分离的样品,应保存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以减少其中菌相的变化。 2面肥 (1)面粉500克,白酒100克,水250,和好静置发酵就可以了。冬季10个小时。(2)在温水中兑一点酒,倒入适量面粉拌匀后放入绝缘保温盛器(陶瓷,砂锅)中,用布将整个盛器盖好置于温度较高处,6小时后即成面肥。 *以上方法做出的面肥只能保存几天,不宜放置太久。 3水果果皮 桔子和葡萄等的果皮上含有数量较多的酵母菌,既可单独作为菌源也可以和果园土壤作为混合菌源。 (二)酵母菌的分离 1制备菌悬液 称取菌源1g,加入盛有99ml无菌水或无菌生理盐水并装有玻璃珠的锥形瓶中。振荡20min,即成10-2的菌源悬液。再一次稀释成10-4、10-5、10-6三个稀释度。 2涂布法分离 取融化并冷却至45~50度左右的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每皿分别倾注约12ml培养基到培养皿内。注意,温度过高易将菌烫死,皿盖上冷凝水太多也会影响分离效果;低于45度培养基易凝固,平板高低不平。呆平板冷却后,用无菌移液管分别吸取上述已经制好的菌源稀释液10-4、10-5、10-6三个稀释度菌悬液各0.1ml,依次滴加于相应编号的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平板上。每个稀释度做2~3个平行皿。左手拿培养皿,并用拇指将皿盖打开一缝,再火焰旁右手持无菌玻璃涂棒将菌液自平板中央均匀向四周涂布扩散。注意,切忌用力过猛,这样会将菌液直接推向平板边缘或将培养基划破。3培养 接种后,平版倒置于30度恒温箱中,培养2~3天,观察结果。 4纯化 用接种环挑取单个单个酵母菌菌落,在平板上四区划线,培养后分离得到单个菌落。 酵母扩培方案 一、培养基制备 (一)麦芽汁培养基的配制 1.培养基成分 新鲜麦芽汁一般为10-15波林。 2.配制方法 (1)用水将大麦或小麦洗净,用水浸泡6-12h,置于15℃阴凉处发芽,上盖纱布,每日早、中、晚淋水一次,待麦芽伸长至麦粒的两倍时,让其停止发芽,晒干或烘干,研磨成麦芽粉,贮存备用。 (2)取一份麦芽粉加四份水,在65℃水浴锅中保温3-4h,使其自行糖化,直

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固定化及酒精发酵3(DOC)

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固定化及酒精发酵 吴英玲 10197020 10生物创新班 摘要:酵母菌喜欢酸性环境,可利用乳酸豆芽葡萄糖培养基富集培养酵母菌,然后在YPG培养基上用划线法分离纯化出酵母菌。将分离的酵母菌转接于YPG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待长好后置于冰箱内 4 ℃下保存。用TTC显色剂及杜氏小管观察法筛选出发酵能力高的酵母菌。并通过菌落形态、细胞形态、生化分析及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微生物鉴定。采用PVA-海藻酸钠固定化技术固定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 关键词:酵母菌分离鉴定固定化酒精发酵 Abstract: Yeast like acid environment, the use of lactic acid glucose medium enrichment culture yeast, bean sprouts and purification by marking method on the YPG culture medium of yeast will transfer separation of the yeast in the YPG cant medium cultivation, staying long placed in the refrigerator after use the TTC chromogenic agent, save and duchenne tubular observation screen high fermentation ability by colony morphology of yeast cell morph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analysis and molecular biology means to identify the microorganisms using PVA - sodium alginate immobilized technology fixed yeast cells for ethanol fermentation。 前言 酵母菌(yeast)是一类单细胞真菌。一般呈圆形、卵圆形、圆柱形,其菌落呈乳白色或红色,表面湿润、粘稠,易被挑起。酵母菌多数为腐生,专性或兼性好氧,广泛生长在偏酸性的潮湿的含糖环境中,例如水果、蔬菜、蜜饯的内部和表面以及在果园土壤中最为常见。酵母菌在有氧环境下将葡萄糖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主要用于馒头、面包等食品发酵;在工业上,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将葡萄糖、果糖、甘露糖等单糖吸

宁夏滩羊肉的特征香气成分分析

宁夏滩羊肉的特征香气成分分析 李伟,罗瑞明,李亚蕾,杨波 (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1173

1.2 仪器与设备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Finnigan Trace MS (美国Finnigan公司制造);手动SPME进样器,75 μm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CAR/PDMS)萃取头(美国Supelco公司制造);嗅闻仪ODP,德国Gerstal公司;水浴箱,DS-Ⅱ型电热三用恒温水浴箱;FA系列电子天平,上海方瑞仪器有限公司;电磁炉,美的SK2105;蒸煮锅。 1.3 方法 1.3.1 HS-SPME提取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提取挥发性风味物质之前,先对HS-SPME的萃取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出最佳的萃取头、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 样品自然解冻,取煮熟的脖颈、胸腹、腿臀、腰脊、肋排肉各1 g(共约5 g),切碎并混合均匀后装入顶空瓶内,加入20%氯化钠(分析纯),迅速摇匀并密,然后封置于60 ℃恒温水浴箱1 h,将老化后的75 μm CAR/PDMS萃取头插入样品瓶顶空部分,于50 ℃吸附30 min,吸附后的萃取头取出后插入气相色谱进样口,于250 ℃解吸3 min,同时启动仪器采集数据。 1.3.2 GC-MS定性定量挥发性风味物质 色谱条件:毛细管柱为DB-W AX柱(30 m×0.25 mm×0.25 μm);进样口250 ℃,接口250 ℃,起始柱温40 ℃,保持3 min,以6 ℃/min升温至80 ℃,再以10 ℃/min升温至230 ℃,保持7 min;载气为He,柱流速为0.8 mL/min,不分流。 质谱条件:电离方式EI+;电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00 ℃;检测器电压350 ℃;灯丝发射电流200 μA;扫描质量范围32.60~373.40(m/z)。 定性分析:未知化合物经计算机检索的同时与NIST谱库(107000个化合物的数据)和Wiley谱库(320000个化合物的数据,V ersion 6.0)相匹配,只有当正反匹配度均大于800(最大值为1000)的鉴定结果才予以确认。 定量分析: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按峰面积归一法进行定量。 1.3.3 GC-O鉴定主体风味物质 GC-O系统由配有FID检测器的Agilent 6890 GC 装置及嗅闻装置组成。毛细管柱为DB-W AX柱(30 m×0.25 mm×0.25 μm,Agilent)。载气为He,柱流速为0.8 mL/min,进样口250 ℃,柱箱升温程序与GC-MS一致。流出物在毛细管末端以1:1的分流比分别流入FID和ODP。 由3个有经验的感官评价员进行GC-O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至少有两名感官评价员在同一嗅闻时间处能得到相同的感官描述才将该记录记入最终结果。感官评价员不仅要描述化合物的气味性质,还要确定化合物的气味强度。香气强度分为I、II、III、三个等级,“I”表示该化合物香气微弱,“II”表示该化合物香气中等,“III”表示该化合物香气较强[12]。 2 结果与分析 2.1 HS-SPME条件优化 2.1.1 萃取头的选择 不同材质的萃取头对不同化合物的萃取率不同,故萃取头的选择对宁夏滩羊肉中挥发性化合物的分析结果有一定影响。本试验选用了100 μm PDMS(红色)、75 μm CAR/PDMS(黑色)和85 μm CAR/PDMS (浅蓝色)3种萃取头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宁夏滩羊肉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黑色萃取头萃取效果较好,且有效峰较多,故选取75 μm CAR/PDMS为顶空固相微萃取的萃取头。 表1 3种萃取头的萃取效果 Table 1 Extraction efficiencies of three SPME fibers 序号萃取头/颜色总峰面积/×108有效峰数量/个 1 2 3 红色 黑色 浅蓝色 5.48 7.25 6.89 31 43 37 2.1.2 萃取温度的选择 选用75 μm CAR/PDMS作为萃取头,在吸附时间为30 min,在不添加其他物质的条件下对萃取温度进行优化。 萃取温度对色谱峰面积及有效峰数量的影响见表2。 表2 萃取温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Table 2 The effect of extraction time on the detection results 萃取温度/℃总峰面积/×108有效峰数量/个 50 60 70 5.86 7.48 8.13 35 44 41 由表2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萃取的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增多,原因是挥发性化合物在高温下容易挥发,萃取量增加;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数目先增加在减少,当温度高于60 ℃时,醇类物质和酸类物质的挥发量增加,占据了萃取头上的吸附位点,使部分在低温时能被吸附的酯类物质不能被吸附,导致萃取得到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数目减少。综合以上因素,选取60 ℃为萃取温度。 2.1.3 萃取时间的选择 选用75 μm CAR/PDMS作为萃取头,萃取温度为 1174

酵母菌的分离纯化实验方案

酵母菌的分离纯化 ?实验目的 1.了解培养基的配置与灭菌技术; 2.无菌操作技术; 3.工业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技术; 4.工业微生物的检测及保藏。 ?基本原理 1、培养基是人工配置的用于培养、分离、鉴定和保存各种微生物的营养基质。也适合微生物在生命活动中积累各种代谢产物。由于微生物种类不同,营养类型各异以及实验目的不同,因此培养基的种类也很多。不同微生物对营养的要求不同,在配置时根据微生物对PH 的要求选择合适的PH。由于本次实验主要是分离纯化酵母菌,所以配置的培养基是适合酵母菌生长麦芽汁平板培养基,同时添加抗生素抑制霉菌及其它菌的生长。 2、接种和培养过程中必须保证不被其它微生物所污染,关键在于严格进行正确的无菌操作,但是绝对无菌是不可能的,只能人工创造相对无菌的环境。所以本次实验无菌操作是在超净工作台的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3、把特定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而获得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叫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首先根据其生长特性设计只利于此菌生长的条件,再根据各种稀释法使他们在固体培养基上单独长成菌落。分离纯化的方法通常有:稀释混合倒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此次实验采用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法。 4、微生物检测项目最常用的是细胞数的检测,方法比较多,主要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CFU)、光电比浊计数法等。本次实验设计酵母菌的数量检测,选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平板菌落计数法。 实验器材 仪器设备 恒温水浴锅、电热干燥箱、蒸汽灭菌锅、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恒温摇床、水浴锅、电炉、铜锅、酒精灯、接种环、电子天平、研钵、光学显微镜、血细胞计数器 玻璃器皿 烧杯、锥形瓶、大小试管、培养皿、漏斗、三角涂棒、吸管、试管架、玻璃涂棒、盖玻片 试剂与材料 苹果、大麦芽、琼脂、蒸馏水、碘液、抗生素、染色液 其它 纱布、滤纸 ?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 (一)、样品的选择 酵母菌一般在果园的土壤中或者水果的表面含量较多,因此选择苹果为样品。 (二)、样品的处理 制备苹果悬液 1.首先将1g苹果在研钵中磨细,放入装有10ml生理盐水和玻璃珠的100ml三角瓶中去。

十种常用成分分析方法—科标检测

十种常见的成分分析方法介绍 成分分析是运用科学方法分析产品的成分,并对各个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一个过程。科标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设有专业的分析实验室,成分分析检测领域有:化学品成分分析、金属成分分析、纺织品成分分析,水质成分分析,颗粒物成分分析,粉末成分分析,异物成分分析等。 常见的成分分析方法有以下10种。 一、成分分析-化学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从大类分是指经典的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重量分析是指根据试样经过化学实验反应后生成的产物的质量来计算式样的化学组成,多数是指质量法。容量法是指根据试样在反应中所需要消耗的标准试液的体积。容量法即可以测定式样的主要成分,也可以测定试样的次要成分。 1.1重量分析 指采用添加化学试剂是待测物质转变为相应的沉淀物,并通过测定沉淀物的质量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检测采用的仪器设备如:电子天平。 1.2容量分析 滴定分析主要分为酸碱滴定分析、络合滴定分析、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沉淀滴定分析。 酸碱滴定分析是指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原理,利用酸性标定物来滴定碱性物质或利用碱性标定物来滴定酸性待测物。检测采用的仪器设备如:滴定管。 二、成分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利用气态原子可以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辐射,使原子中外层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的现象而建立的。由于各种原子中电子的能级不同,将有选择性地共振吸收一定波长的辐射光,这个共振吸收波长恰好等于该原子受激发后发射光谱的波长,由此可作为元素定性的依据,而吸收辐射的强度可作为定量的依据。

其基本原理是每一种元素的原子不仅可以发射一系列特征谱线,也可以吸收与发射线波长相同的特征谱线。当光源发射的某一特征波长的光通过原子蒸气时,即入射辐射的频率等于原子中的电子由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检测采用的仪器设备如:AAS原子吸收光谱仪。 三、成分分析-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是依据各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热激发或电激发下,发射特征的电磁辐射,而进行元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是光谱学各个分支中最为古老的一种,可同时检测一个样品中的多种元素。 其基本原理是各物质的组成元素的原子的原子核外围绕着不断运动的电子,电子处在一定的能级上,具有一定的能量。从整个原子来看,在一定的运动状态下,它也是处在一定的能级上,具有一定的能量。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原子处在最低的能级状态,即基态。原子发射光谱法(AES,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是根据处于激发态的待测元素原子回到基态时发射的特征谱线,对元素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是光谱学各个分支中最为古老的一种。检测采用的仪器设备如:ICP-OES。 四、成分分析-原子荧光分析法 原子荧光分析法是以原子在辐射能激发下发射的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发射光谱分析法。但所用仪器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相近。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宽,能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是介于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之间的光谱分析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在一定波长的辐射能激发下发射的荧光强度而进行定量分析。原子荧光的波长在紫外、可见光区。气态自由原子吸收特征波长的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从基态或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约经10-8秒,又跃迁至基态或低能态,同时发射出荧光。若原子荧光的波长与吸收线波长相同,称为共振荧光;若不同,则称为非共振荧光。共振荧光强度大,分析中应用最多。在一定条件下,共振荧光强度与样品中某元素浓度成正比,从而

香精配方成分香气分析

配方A1 乙酸乙酯香气:有强烈的醚似的气味,清灵、微带果香的酒香,易扩散,不持久。 丁酸丁酯香气:有强烈的、甜润的水果香气,并有香蕉和菠萝似的香韵。 辛酸乙酯香气:有玫瑰、橙子的花果香,浓度低时有清凉的的水果香味。 乙醛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强烈的刺激臭味,易挥发。 异戊酸乙酯香气:香而飘逸带酒香的果香。 丙二醇外观:无色吸湿粘稠液体, 几乎无味无臭。至2g 配方A2 乳酸乙酯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稀释有水果和奶油香气。 癸酸性质:白色结晶体。具有难闻的气味。 乙酸外观及气味:无色液体,有刺鼻的醋味。 辛酸外观与性状:无色油状液体或结晶,有不愉快的气味。 2-壬酮感官特征:具有果香、甜香、蜡香、皂香、青香及椰子、奶油的气味。 γ-十一内酯香气:具有桃子、椰子、坚果、奶油、香子兰的气味。 2-十一酮香气描述:柑桔、玫瑰、鸢尾、芸香样香气 香兰素具有香荚兰香气及浓郁的奶香 硫噻唑具有令人不愉快的噻唑化合物的气味,但是在极稀浓度时则有令人愉快的香味,它具有坚果豆香.奶香.蛋腥气.肉香,用于坚果类.奶香肉类及调味料香精中。 2,3-丁二酮外观与性状:微绿黄色液体,有强烈的气味

配方B1 乙酸苯乙酯香气:甜的,玫瑰花香,带有粉香的蜂蜜样香气,类似苹果样的果香,并带有可可和威士忌样的香韵。 柳酸甲酯香气:具有特有的冬青叶香味 壬醛有象玫瑰香气的无色透明液体。 己酸 乙酸丁酯有甜的果香,稀释后则有令人愉快的菠萝、香蕉似的香气。 丁酸乙酯香气:清灵强烈的甜果香,有菠萝、香蕉、苹果气息。极易扩散,不持久。 丙二醇外观:无色吸湿粘稠液体, 几乎无味无臭。至3g 配方B2 丁酸异戊酯物化性质无色或略带黄色的透明液体。具有强烈的香蕉、洋梨芳香气味。 呋喃酮外观性状:具有强烈的焙烤焦糖香味,特征香气为果香、焦香、焦糖和菠萝样香气。 苯乙醇香气:具有新鲜面包香、清甜的玫瑰样花香。 己酸乙酯香气:强烈的果香和酒香香气,并有苹果、菠萝、香蕉样的香气。 辛酸乙酯香气:有玫瑰、橙子的花果香,浓度低时有清凉的的水果香味。 十四碳酸 香叶油香气:具玫瑰和香叶醇样香气。蜜甜,微清,香气稳定持久,新蒸得的香叶油有时带杂味,为少量硫化物的香气,稍储存短期后能消

各类茶的香气成分

绿茶的香气,除鲜叶中原来含有的香味物质以外,在制茶过程中,由于湿热作用,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生成一些新的具有芳香气味的物质。 通过高温杀青,不但逸散青叶醇、青叶醛等低沸点芳香物质,还能使原有的顺式青叶醇异构化形成有清香气味的反式青叶醇。 绿茶中具有紫萝兰香气是由?-胡萝卜素经氧化裂解而形成的?-紫罗兰酮。 绿茶中所含的甲基蛋氨酸锍盐经过分解,生成丝氨酸和二甲硫。二甲硫使绿茶具有特有的新茶香 绿茶香气主要组成中,顺-3-己烯酸乙烯酯、反-2-己烯酸、二甲硫是具有春茶的新茶香。而苯甲醇、苯乙醇、香叶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橙花叔醇、顺茉莉酮、紫萝酮、吡嗪类、吡咯类、吲哚类、糖醛类等都是极为重要的香气物质。 红茶的香气形成比绿茶更为复杂,鲜叶中的香味物质约有几十种,制成红茶后香味物质增加到500种以上,其中以醛、酸和酯含量最高,这三类物质除鲜叶原来含有的,主要是在制茶过程中由其它物质转化而来。如醇类氧化成酸,氨基酸降解成醛等等,而且这些新生成的香气物质,大部分都带有令人愉快的香气。在红茶制造过程中,由于具有充足的氧化条件,醛类物质呈较大幅度增加,可以从原来的3%增加到30%,对红茶香气的形成产生良好影响。鲜叶原有的醇类物质与酸类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而形成芳香物质,类胡萝卜素

降解,能形成α和?-紫萝酮,进一步氧化生成二氢海葵内酯和茶螺烯酮,使红茶具有特有的香气。 乌龙茶主要特征香气成分为茉莉内酯、茉莉酮甲酯、橙花叔醇、苯乙基甲酮、苯甲基氰化物、吲哚等。 紧压茶、沱茶和砖茶的特征香气成分主要有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和2-甲氧基-4-乙基苯等由微生物转移甲氧基形成的多种甲氧基苯类物质。α和?-蒎烯、α-松烯、?-萜品烯、γ-姜黄烯等微生物发酵和氧化而形成的物质 陈茶茶叶经过贮藏后,二甲硫由于陈化而消失,贮藏过程中形成的丙醛、2,4-庚二烯醛、1-戊烯-3-醇、2-戊烯-1-醇的四种物质是绿茶的陈气味物质,乙酸是贮藏中形成的与陈味成正相关的物质。

烤烟中性致香成分与香气质量的典型相关分析

2009年4月甘 肃 农 业 大 学 学 报第44卷第2期72~76J OU RNAL OF GANSU A GRICUL TU RAL UN IV ERSIT Y双月刊烤烟中性致香成分与香气质量的典型相关分析 于建军1,杨寒文1,毕庆文2,王海明2,黎 根2, 庞天河3,郭 玮1 (1.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2.湖北中烟公司技术中心,湖北武汉 430051; 3.河南省烟草公司许昌分公司,河南许昌 461100) 摘要:采用多元统计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烤烟各类中性致香成分与香气质、香气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醛类成分、酮类成分、酯类成分与香气质、香气量的第一典型相关系数达到5%或1%显著水平,各类成分总量与香气质、香气量的第一典型相关系数达到1%极显著水平,其相关关系主要表现在苯乙醛、糠醛、巨豆三烯酮1、巨豆三烯酮3、香叶基丙酮、β2大马酮、氧化异佛尔酮、二氢猕猴桃内酯等成分与香气质、香气量的相关上.通过典型相关分析确定了对烤烟香气质、香气量影响显著的主要中性致香成分,为烟叶质量评价提供了新方法. 关键词:烤烟;中性致香成分;香气质;香气量;典型相关分析 中图分类号:S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4315(2009)022*******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on neutral aroma component s and quality of aroma and concentration of aroma in flue2cured tobacco YU Jian2jun1,YAN G Han2wen1,B I Qing2wen2,WAN G Hai2ming2, L I Gen2,PAN G Tian2he3,GUO Wei1 (1.College of Agronomy,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Zhengzhou450002,China;2.Technology Center of Hubei Tobacco Industry Company,Wuhan430051,China;3.Xuchang District Company of Henan Tobacco Company,Xuchang461100,China)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utral aroma component s and quality of aroma and concent ration of aroma in flue2cured tobacco were analyzed wit h canonical correlation in multiple statistics analysis.The result s showed t hat t he first canonic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aldehydes,ketones,esters and t he to2 tal quantity of each kind of ingredient and smoking quality achieved5%or1%remarkable level.And t heir correlation depended mainly in t he correlation between p henylacetaldehyde,f urf ural,megastigmat rien2 one21,megastigmat rienone23,geranylacetone,β2damascenone,keto2isop horone,dihydroactinidiolide and smoking quality.The quality and concent ratio n of aroma in flue2cured tobacco could be determined by t he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which provides a new met hod to evaluate t he quality of to bacco. K ey w ords:flue2cured tobacco;neut ral aroma component s;quality of aroma;co ncent ration of aroma;ca2 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作者简介:于建军(19572),男,山东文登人,副教授,从事烟草工艺及烟叶质量评价研究.E2mail:yujj5655@https://www.wendangku.net/doc/bc8027310.html, 基金项目:武汉烟草集团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2008209201;修回日期:200821120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