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小练答案

历史小练答案

历史小练答案
历史小练答案

历史小练(一)

1、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战争

2.1534年—1800年,中国金银比价从约1:6.36变为1:15.4,导致该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丝茶外销,大量白银流入

B. 西人东来,黄金流入欧洲

C. 康乾盛世,社会经济繁荣

D. 鸦片走私,中国白银外流

3、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

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4.中国近代史上,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说“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这种“庇护”所依据的特权是:

A.协定关税权B.自由传教权C.领事裁判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

5、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

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这场“悲壮的斗争”是

A 虎门销烟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洋务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6

A

7.下列企业按其性质进行组合,正确的是

①继昌隆缫丝厂②开平矿务局③轮船招商局④发昌机器厂

A.①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8.中国“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自强运动那种表面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一部分进步人士倡导效法彼得大帝与明治天皇,进行体制重组。”进步人士所倡导的“体制重组”是指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清末新政

9.孙中山说:“中国人的脾气,被帝国主义者认识清楚了些。知道一味的强硬手段,还不济事;必须用些柔和方法,才能将爱和平讲礼貌的中国人压服得住。”孙中山这一认识基于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10.1901年1月,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这里的“改弦”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

11.下列维新言论中,最令清末统治者触目惊心的是

A.“夫不兴民权则民智乌可得开哉?”

B.“不受八股楷法诗赋所缚者,可以智矣。”

C.“今以不缠足为富国强种根本,所见尤大。”

D.“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

12.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B.实行君主立宪的制度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英法美民主政治建立发展简要进程

英国

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1832年、 1867年和1884年英国三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法国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之后建立君主立宪制。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宪法。

1848年和1870年分别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和第三共和国。

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美国

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各州代表聚集费城制定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789年宪法生效,联邦政府成立。

1791年10条宪法修正案,规定人民享有言论自由等权利。之后实施至今。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民主政治制度建立发展的方式、内容和政治思想背景方面分析说明英、法、美三国民主政治的特色。(18分)

14. 18-19世纪的中西方贸易(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问题:

⑴根据材料一对比18世纪中西贸易的特点,分析两种贸易方式带来的影响。(6分)

(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英语 教材复习导与练-Unit 1 Cultural relics答案

Step 3课后演练——知识能力链接高考Ⅰ.单句语法填空 1.(2018·全国卷Ⅱ)Students should read the list with their parents/carers, and ________(selection) two activities they would like to do. [答案]select 2.(2018·全国卷Ⅱ)The most hopeful data shared in the report shows clear ________(evident) of parents serving as examples and important guides for their kids when it comes to reading. [答案]evidence 3.(2018·全国卷Ⅲ)Why do we often assume that more is more when it comes to kids and their ________(belong)? [答案]belongings 4.(2018·浙江卷)We have all heard how time is more ________(value) than money. [答案]valuable 5.(2018·北京卷)But the urge would ________ doubt be greater if you were living on the street with little food and money. [答案]no 6.(2017·浙江卷)He was ________(amaze) at what Benjamin had done with his gift. [答案]amazed 7.(2016·全国卷Ⅱ)Many of the images were stored in an ice chest, under freezing water, in the damaged ________(wood) ship. [答案]wooden 8.With this data, he and a colleague were able to test and improve a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同步练习分层作业-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含答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同步练习分层作业-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含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自西晋灭亡以来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时间是( ) A.581年 B.589年 C.618年 D.689年 2.隋唐时期,某商人把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经过的河段有( ) ①通济渠②邗沟③江南河④永济渠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 3.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它正式创立是在( ) A.秦始皇时 B.汉武帝时 C.隋文帝时 D.隋炀帝时 4.隋末农民大起义首先爆发在( ) A.山东地区 B.山西地区

隋文帝 A.加强中央集权 B.实现国家统一 C.开通大运河 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史书记载:“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朝繁荣强盛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②人口增长③经济繁荣④隋文帝励精图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3.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 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始开凿大运河 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始开凿大运河 C.①开始开凿大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②开始开凿大运河③灭亡陈朝

4.据说隋炀帝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而开凿大运河的。你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经济交流 B.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C.沟通五大河流 D.便利南北交通 5.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沟通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隋朝时,这条运河的中心是( ) A.长安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6.“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 ) A.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B.有千里之长 C.起到防洪作用 D.发挥灌溉作用

近代史课后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综述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了入侵中国的大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战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控制,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的国家。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的社会。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落在中国人民肩上的双重历史任务。因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但必须认识到,两大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而当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使用经济、政治而非军事的手段和以间接的“以华制华”而非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方式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突出。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帝国主义与封建阶级为一方,人民大众为一方,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这两对基本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鸦片战争前得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半封建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的解体作用,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的发展,但同时封建地租剥削与买办资本、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仍然在社会经济中占据显著的优势。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的主要特征,教材已作了概括,其中第一条、第二条指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并把其作为自己的统治基础,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特征;第三、四条指明封建经济已经解体但仍占统治地位;第五条、第六条说明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广大人民极端贫困和毫无政治权利,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这次起义历史14年,转战18省,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各地各种人们反清斗争风起云涌,这些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

历年中考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

2009年中考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 1、文字狱自古就有,统治者实行文字狱的目的都是为了 A.笼络人才 B.选拔官吏 C.稳定社会秩序 D.从思想上控制人民 2、为保卫祖国的边疆不受侵犯,亲自组织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大败俄军的清朝皇帝是 A.顺治 B. 雍正 C.康熙 D.乾隆 3、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清朝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设置了 A.驻藏大臣 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黑龙江将军 4、在清朝前期,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①达赖②伊犁将军③班禅④驻藏大臣 A. 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毒品鸦片对中国产生的危害及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告诉我们要 ①与贩毒活动斗争②远离毒品③抵制毒品的诱惑④开展禁毒教育 A.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列强获取大量赔款 D.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7、《马关条约》中,体现了帝国主义时代特征的条款是 A.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C.增开新的通商口岸 D.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8、20世纪初,有人说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这种看法 A.是正确的,因为它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B.是正确的,因为中国已经成为殖民地 C.是错误的,因为它还是中国人的政府 D.是错误的,因为它根本不可能去统治洋人 9、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在 A.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促进了思想解放,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 创建了近代第一批机器工业员 D.挽救了民族危亡,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0、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下列体现这一传统的史实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导语】下面是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仅供大家参考。 第15课 【想一想】“推恩令”巧妙在哪里? “推恩令”巧妙在汉武帝不费一兵,不费寸土,就削弱了诸侯封国的势力,使之无力与中央对抗,而且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此不仅没有反对,还对皇帝感恩戴德。 【材料阅读】表明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第16课 【材料阅读】(1)同意第一种看法。因为长城的修筑是一种消极被动的防守,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闭关锁国的作用;同时长城把游牧区和农耕区隔开,阻碍了游牧民族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2)同意第二种看法。因为在西域中列置亭障,称为西汉在西域的政治军事据点,称为中原先进经济文化在西域的传播站;对匈奴的进攻起了屏护作用,保证了汉朝同西域的交通畅通,所以说具有关键意义。 【自我测评】 (1)沟通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

活。(2)促进了汉朝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3)奠定了我国对西域管辖和开发的基础 第17课 【议一议】 (1)造纸术发明以前,世界各国p【材料阅读】 《史记》由五部分组成:本纪12篇----记述帝王的事迹;世家30篇----记述诸侯的事迹;列传70篇----记述重要人物;表10篇----编排时间和事件;书8篇----记述典章制度。 第20课 【材料阅读】 (1)曹操采纳贤士建议,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上注意发展农业生产,保证军粮的供应。(2)袁绍骄傲 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自我测评】 (1)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逐渐形成了曹操和袁绍两个对立的强大军事集团。 (2)200年,曹操打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官渡之战后,曹操逐步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3)208年,曹军与孙刘联军决战与赤壁,曹军大败,退守北方,无力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得地位得到巩固;刘备占据四川,并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含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三国演义》卷首语这样说:“有道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我们知道中国历史在历经西晋末年到南北朝的分裂后,隋朝又一次实现了统一。你知道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吗( ) A.581年 B.280年 C.589年 D.316年 2.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 ) A.余杭、涿郡 B.洛阳、大都 C.余杭、洛阳 D.洛阳、涿郡 3.这一制度创立于隋朝,由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来选拔官吏。该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4.下列有关隋炀帝暴政的表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营建东都洛阳②开凿大运河③乘龙舟沿大运河巡游 ④正式确立科举制度⑤三次征辽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5.填图题

(1)在上图中用序号①②③标注出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和南北至点,并填注内容。 (2)在图中用字母A、B、C、D从北到南依次标注出四段河渠名称,并填注内容。 (3)在图中用字母E标注隋都长安、F标注隋炀帝被杀的地点江都,G标注五大水系之一的淮河。 6.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凿运河 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凿运河 C.①开凿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②开凿运河③灭亡陈朝 7.关于隋朝的历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隋朝是581年由北周外戚杨坚建立的 B.隋朝的开国皇帝是隋炀帝 C.隋朝是继秦朝和西晋之后,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统一 D.隋朝开凿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8.“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的“河”指的是( )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大运河

最新七年级下册历史新教材课后题答案

精品文档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题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议一议: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炀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答: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在农民起义中被部下在江都杀死。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材料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答: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向外的几个月不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 唐太宗精心治理国家,勤于政事,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改革弊政,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农业生产。因此,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状况。 2、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 答: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第3课盛唐气象 1、说一说:这则材料反映出了什么样的景况? 答:水路运输发达,港口码头往来船舶众多,商品交流繁盛。 2、诗歌赏析 (1)诗句中的“蕃”“胡”,指的是什么? 答:“蕃”是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称呼。 (2)上引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 答: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耕作技术,种植谷物,同时少数名族的音乐、饮食、服装、骑马等也在唐代广为流传,各民族相互影响、不断交融,共同发展。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日本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它们的创制,与汉字有直接关系。请查找相关资料,加以说明。 答: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唐朝时,随遣唐使来华的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本假名文字——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日本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2、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议一议:这些文物反映出了什么? 答:大食人俑、东罗马金币、非洲黑人俑等文物反映出了唐朝与阿拉伯、欧洲和非洲都有交往。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下列各项,哪些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请在()内画∨

2017历史选修四选择题训练104题

2017历史选修四选择题训练104题

2017历史选修四选择题训练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4小题,共104.0分) 1.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开疆拓土的有() ①开凿灵渠,平定岭南②开辟“五尺道”,并在当地委任官吏 ③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④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秦王赢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所以自称皇帝,突显个人功绩。他的功绩不包括() A.灭六国,统一天下 B.统一文字、货币 C.开始推行郡县制 D.修长城,抵匈奴 4. 秦始皇的下列活动,客观上具有积极意义的是() ①修阿房宫②修驰道③筑长城④开灵渠⑤筑骊山墓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⑤ 5. “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下列属于秦修筑长城行动超出预期的实际结果有 ①阻止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扰②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③过度驱使民力导致民怨沸腾④保护了东南沿海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 2000万人口的秦朝,居然调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戍五岭……这反映了秦末() A.国力强大 B.制度优越 C.滥用民力 D.人口众多 7. 秦始皇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康熙时这套制度得到强化。在这两个不同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A.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B.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C.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推动了思想解放放和科技的进步 8.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写道,“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通过这段史料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A.秦朝不是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B.扶苏劝谏秦始皇勿以重法迫儒 C.扶苏和蒙恬主张以儒治国思想 D.秦始皇企图废除嫡长子继承制 9. 对于玄武门之变,史学界的一种观点认为双方各自代表不同的社会阶层,简况如下表。 所代表和依靠的社会集团 李建成和李元关陇军事集团,主体是北魏以来的军事贵族

七年级下历史作业本答案.doc

七年级下历史作业本答案 一、选择题(16分) 1、下列关于社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A、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 B、某些共同的看法 C、比较密切的交往 D、都生活在同一小区 2、社区认同感是指居住在同一个地区的人们,对该地区产生的一种休戚与共的心理,由此产生的对该地区的喜爱和依恋之情,下列四位参加“营建美好社区”的代表的发言,最能反映社区认同感的是( ) A、本区的住户都是高科技产业的从业人员 B、本区的居民都是一个部门的 C、本区的环境是全市各社区中的 D、本区的居民都以身为本社区的一分子而感到光荣 3、下列关于图例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表示事物名称的文字和数字 B、依据指向标定方向 C、地图上所使用全部地图符号及说明 D、表示图上距离缩小的程度 4、下列关于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根据比例尺,在图上可以算出两点的实际距离 ②比例尺通常可用线段式、文字式和数字式表示 ③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比图上距离缩小的程度 ④同样的地图,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5、有一幅地图,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其数字比例尺是:( ) A、1:5 B、1:500 C、1:500 000 D、1:5 000 6、在比例尺为1:5000 000的地图上,图上一厘米代表是距离为:( ) A、50千米 B、0.2千米 C、200千米 D、5千米 7、在表示某一地区的四幅图中,当图幅大小不变时,表示内容最详细的一幅是: A、1:5 000 000 B、1:500 000 C、1:50 000 D、1:50 000 000 8、下列属于自然社区的有:( ) ①农村②生活小区③城镇④农场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如果地图上即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线。确定方向通常是用( ) A、一般定向法 B、指向标定向法 C、经纬网定向法 D、不能确定 10、如果你和父母要从杭州到北京去旅游,你将准备下列哪几幅地图:( )(答案不) ①中国交通图②北京旅游图③中国地形图④、世界政区图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生物《导与练》答案 大题冲关集训(一)

大题冲关集训(一) 1.(2014·江西红色六校二次联考)科研人员研究了光照强度、CO2浓度、土壤含水量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在最适温度及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番茄叶片CO2释放量随光强度变化的曲线。若图中的B点骤变为点时,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将快速下降(请用图中已标出的横坐标上的点回答)。图中若其他条件不变,温度下降5 ℃,则D点将向 方移动。 (2)图乙表示某光强度和适宜温度下,番茄光合强度增长速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与G点相比,F点叶绿体中[H]的含量(填“较低”、“相等”或“较高”)。 (3)图丙是研究人员测定的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番茄叶片的气孔导度(气孔开放程度)和胞间CO2浓度的结果。随着土壤含水量降低,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并未因光合作用消耗而降低,反而逐渐升高,对此有两种不同观点:观点一认为光合产物的输出变慢,导致细胞内光合产物积累,阻碍了CO2吸收利用;观点二认为水分亏缺导致叶绿体片层

结构破坏,从而直接影响反应,而且不能恢复。为验证上述观点,将培养在条件下的番茄幼苗分为两组,实验组 番茄幼苗进行处理,对照组保持原有状态。若实验组番茄幼苗光合速率,则观点二成立。 解析:(1)若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快速下降,是因为有充足的[H]和ATP,这两种物质都是光反应阶段的产物,即图中的B点骤变为C点;图中若其他条件不变,温度下降5℃,则有关生理活动的酶活性降低,D 点将向左上方移动。 (2)与G点相比,F点光合强度增长速率快,产生的[H]和消耗的[H]都处于高水平的运转之中,因此F点叶绿体中[H]的含量较高。 (3)叶绿体片层结构指的是类囊体。本实验的目的:验证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对番茄叶片的气孔导度(气孔开放程度)的影响,从中得出的实验变量(自变量)是土壤含水量。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 答案:(1)C 左上(2)较高 (3)光低土壤含水量正常供水(浇水、补水) 不能恢复(答“与对照组基本相同”也可) 2.(2015·渭南月考)玉米与其他植物间行种植称为间作,单独种植玉米称为单作。玉米与大豆间作可增产(已知玉米株高大于大豆)。下图是玉米与大豆间作和玉米单作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的玉米吸收CO2的速率(假设间作与单作农作物间的株距、行距均相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同步练习册七年级下册答案

历史同步练习册七年级下册答案 一、填空题: ( D )1、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的景象最突出的原因 是两位统治者() A、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B、具有雄才大略治国安邦 C、善于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D、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的意愿 (B)2、我国封建社会历时最长的朝代是() A、西周 B、唐朝 C、西汉 D、元朝 (B)3、在《资治通鉴》中能够查阅的历史资料是( B ) A.黄帝战蚩尤 B.赤壁之战 C.澶渊之盟 D.杯酒释兵权 (D)4、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D ) A、东汉 B、三国 C、隋朝 D、唐朝 (B)5、以下哪一项发明最有利于将世界各地联系在一起?()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C)6、两宋风俗画日益增多的原因是() A.佛教发展受限制 B.宋词高度发展 C.城市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D.两宋政府的鼓励创作 (B)24、我国历史曾出现过几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实现民族融合的基 本因素是()

A、封建统治者采取促动民族融合政策 B、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C、经济繁荣,社会生产的持续进步 D、少数民族大量的内迁 二、填空题: 1、从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是我国封 建社会(繁荣)时期。 2、隋朝书法融合(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为唐代书法创新 奠定了基础。 3、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三、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胡曾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 怅龙舟现不回。” 皮日休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请回答:(1)这两位诗人说的都是哪条河?谁在位时修建?分为哪四段?(4分) 答案:隋朝大运河隋炀帝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每要点1分,共6分) (2)这两位诗人的观点有何不同? 答案:胡曾:大运河的开通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七年级下册历史(新教材)课后题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题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议一议: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炀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答: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在农民起义中被部下在江都杀死。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材料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答: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向外的几个月不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 唐太宗精心治理国家,勤于政事,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改革弊政,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农业生产。因此,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状况。 2、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 答: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第3课盛唐气象 1、说一说:这则材料反映出了什么样的景况? 答:水路运输发达,港口码头往来船舶众多,商品交流繁盛。 2、诗歌赏析 (1)诗句中的“蕃”“胡”,指的是什么? 答:“蕃”是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称呼。 (2)上引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 答: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耕作技术,种植谷物,同时少数名族的音乐、饮食、服装、骑马等也在唐代广为流传,各民族相互影响、不断交融,共同发展。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日本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它们的创制,与汉字有直接关系。请查找相关资料,加以说明。 答: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唐朝时,随遣唐使来华的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本假名文字——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日本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2、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议一议:这些文物反映出了什么? 答:大食人俑、东罗马金币、非洲黑人俑等文物反映出了唐朝与阿拉伯、欧洲和非洲都有交往。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下列各项,哪些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请在()内画∨ 答:(∨)皇帝荒废朝政()发生严重灾荒()杨贵妃得宠(∨)节度使权利膨胀()农民负担过重(∨)军队战斗力薄弱2、想一想,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愿望?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

题组1分封制与宗法制 1、(2019·恒台联考)学习英语时,老师会介绍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与西方相比,中国人更看重姓氏传承与家人团圆。这从文化史、社会史观的视角看反映出的本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观念淡漠 D.专制王权强大 2、(2019·开封检测)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3.(2019·商丘联考)《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中曹兵武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 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C.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D.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4.(2019·德州一中期中)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下图变化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

治()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题组2君主专制的逐步加强——皇权VS相权 5.(2019·德州联考)《千秋兴亡——秦统一2 236年祭(前221~2019)》:“秦始皇从千秋万代着眼,比较彻底地消除了旧宗制的影响,精心构造的帝制和一整套国家制度,开创了延续至今 2 236年的中华帝国基业。”对材料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国家制度”的核心 B.肯定了秦国改革对中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消除旧宗制”的具体内涵 D.“中华帝国”意指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6.(2019·潍坊模拟)唐代规定:一切政府法律,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法律地位。材料主要反映了唐代() A.注重依法治国 B.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C.皇权不断加强 D.宰相掌控了决策权 7.(2019·青岛联考)“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江苏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 8.(2019·南京联考)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

导与练一轮复习参考答案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3、(1)市场上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由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如果流通的货币量减少,商品交换受阻,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如果流通的货币量过多,又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加大通货膨胀的风险。 (2)要控制好货币总量。当前我国内外部流动性充裕,通胀预期较强,通胀压力不断加大,需要通过货币政策回归稳健、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我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国内经济环境,从哪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3)要保持贷款总量合理适度增长。当前,世界经济缓慢复苏,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我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贷款总量合理适度增长,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这是我国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表现。有利于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提振的信心;有利于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4、(1)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会抬高我国出口商的价格, 削弱其国际竞争力,不利于扩大出口,进而影响到就业和经济的平稳发展,也会造成我国持有的美元资产缩水,影响安全。(2)人民币升值会影响美国在中国投资商的利益与国内消费者 的利益,美国经济无益。 (3)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人民币大幅升值会影响世 界金融稳定,对世界经济复苏不利。 (4)汇率是一国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中国根据世界经济形势 和自身经济运行情况统筹考虑,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利于维护我国经济安全,保持人民生活安定与国际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世界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

13、(1)价格变化对生产有调节作用。 钢铁价格的上涨,使得铁矿石企业利润增加,促使生产者扩大铁矿石生产规模。 铁矿石价格的上涨,使钢铁生产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从而使逐步缩小生产规模,导致粗钢产量逐年下降。 (2)钢铁企业必须遵循价值规律,积极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钢铁企业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缓解原材料上涨对企业利润的压力。 在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钢铁企业可以适当提高钢铁产品的价格来保证企业的利润。 钢铁企业要积极调整生产结构,减少技术含量低的粗钢的生产,依靠自主创新,开发适应市场需要的技术含量高的钢铁产品,以质取胜,争创品牌,努力扩大市场份额。

2020届高三高考北师大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试题答案五

2020届高三高考北师大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试题答案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19·济宁一模)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企图把福利国家政策硬加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以此来建立一个比以前更为公正的社会。为此,罗斯福新政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固有的权力结构。美国“固有权力结构”改变的结果是() A.国家成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B.政府的行政职能被严重削弱 C.“三权鼎立”格局得到强化 D.总统成为经济政策的决定者 A[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之下,罗斯福通过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困境,说明美国“固有权力结构”的改变使得政府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故选A项;罗斯福新政使得政府的行政职能有所加强,而不是严重削弱,排除B 项;题干没有涉及美国三权分立问题,排除C项;在美国政治体制中,总统不是政策的决定者,排除D项。] 2.(2019·郴州一模)1935年,罗斯福政府成立了全国青年管理局后,在全国各个院校组织在校学生进行半工半读,学生可以当书记员、打字员或在图书室和实验室当帮手等,获得政府提供的薪金,从而完成学业。这一举措在当时() A.有利于缓解社会上的就业压力 B.减轻了政府的教育投入负担 C.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业力 D.旨在保证教育的可持续性 A[材料中罗斯福政府的措施缓解了学生因失学而成为无业者,从而遏制了社会上失业人员数量的增长,也就缓解了社会上的就业压力,A项正确;材料措施实施的目的不在于教育的可持续性,而在于减少失业大军,D项错误;材料中的措施实际上是政府加大了教育投入,而不是减少,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学生勤工俭学,而不是自主创业,C项错误。] 3.(2019·常州一模)1939年,美国公共舆论研究所曾做过一项民意调查,23%的受访者认为“救济计划和公共事业振兴署”是最不受欢迎的新政措施,28%的受访者认为“救济计划和公共事业振兴署”是最受欢迎的新政措施。据此,下列判断最可靠的是() A.前面的数据较为可信B.前后两个数据都不可信 C.后面的数据较为可信D.前后两个数据都可信 D[“救济计划和公共事业振兴署”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会有23%的受访者不欢迎它,但这项措施的实施却最大程度上维护了失业者的利益,所以有28%的受访者会欢迎它,所以前后两个数据都可信,故选D项;根据前面分析可排除A、B、C三项。]

八上历史课后题答案

1、鸦片走私带来的严重危害?(P4 页)答:①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清政府的财政。 ②摧残了人们体质,③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P7 页)答: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保护鸦片贸易。 3、对比1840 年前的中国,你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P7 页)答: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主权遭到破坏,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发生?(P9 页)答:会发生。因为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就是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5、谈一谈你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P10 页)答:这是野蛮的行为,是对全人类的犯罪,它警示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 6、根据《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叙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P12 页)答:沙俄通过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 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通过中俄《北京条也》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 万平方千米的领土;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 万多平方千米的领土;通过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5 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部7 万多平方千米的领土。 7、金田起义时,广西巡抚周天爵信中所述,说明了什么?(P14 页)答:清军丧失斗志,太平军勇猛无敌。 8、《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现的原因?(P15 页)答:它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绝对的平均主义是无法实现的空想。 9、结合P14 页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找出桂林、长沙、武昌、安庆的位置,思考太平军为什么进展这么顺利?答:①在图上自己标位置②太平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清军腐朽衰败。 10、李鸿章晚年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反应的观点是什么?你怎么看待他的说法?(P22 页)答:①“练兵”和“海军”都只是治标不治本。②洋务运动仅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不能使中国富强 11、洋务运动给中国近代化探索留下哪些有益的启示?(P23 页)答:洋务运动是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的第一步,洋务派注意世界形势的变化,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缓慢进步。 12、结合旅顺屠城的史实,分析美国《世界报》刊登史实的含义?(P26 页)答: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 4 天大屠杀,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充分体现了日本野蛮残暴的本质。 13、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P27 页)答:①前者是丧失主权,被迫的,后者是充分行使主权,自愿的。②前者是外国发展经济的需求,是为了进一步掠夺中国,而现在主要是我国内部发展经济的需求,加快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双赢互惠。 14、维新派创办的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P29 页)答: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推动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15、想一想,各国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驻军,对中国有什么影响?(P35 页)答:东交民巷成为“国中之国” ,清政府完全处于各国军队的影响和控制之下,各国可以更方便地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16、填充:(P36 页)战争条约影响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

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作业本答案

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作业本答案 1、D 2、C 3、C 4、C 5、C 6、D 7、A 8、C 9、B 10、A 11、B 12、D 13、D 14、(1)非 (2)热带雨林 (3)波斯 (4)苏伊士红 15、(1)0o,20o W(纬度0度,西经20度) (2)东北 (3)亚洲北美洲欧洲 (4)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16、(1)东南亚太平印度 (2)波斯日本 (3)苏伊士非 17.春游日记 (1)工厂画在白云镇东南部乡村路与 公路交汇处附近即可(2分) (2)西北高,东南低(2分) (3)夏季(2分) (4)受季风的影响,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意思准确即可)(2分) 18、(1)A (2)100 正北(或北) (3)0.5 1A 2B 3B 4C 5C 6A 7D 8B 9俄罗斯、印度 10D 11C 12C

13北京、上海 14A 15(1)⑧珠江⑥京九线(2)⑤广州、深圳 (3)澳门、10 16C 17A 18D 19D 20A 21A 22C 23B 24C 25B 26(1)塔里木、柴达木 (2)准噶尔、黄土、华北 (3)春 (4)荒漠 27A 28C 29B 30A 31B 32B 33(1)A、B (2)海洋陆地 (3)远、山脉 (4)A 夏 34、A 35(1)m渭河、n汾河(2)A龙羊峡、B三门峡、C小浪底 (3)河口、孟津 (4)黄土高原 36D 37C 38D 39、(1)见下图 (2)上、三峡 (3)减小、增大、砍伐森林和围湖造田 (4)水土流失加剧,河道淤塞,防洪水平降低 40(1)大兴安岭、400 (2)昆仑、一 (3)减少、距海远近不同 (4)畜牧草场荒漠化 41(1)降水(2)①干旱、②寒旱(3)秦岭——淮河(4)③ 42 A 43(1)丙甲 (2)甲、丁乙、丙(3)C (4)B 44(1)西气东输 (2)三山夹两盆(写山地与盆地为主也可) (3)少,海陆 (4)D (5)南京、缓解了该地区能源不足问题;改善了该地区的环境质量(合理即可) 45(1)A (2)D (3)B 46B 47B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习题及答案

1、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答案提示: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特点是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特点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和规定等级秩序。 2、比较西周的分封制,分析秦朝郡县制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答案提示:西周分封制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实行的,受封的诸侯爵位世袭,拥有领地,可以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征派赋役,具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甚至危及中央政权。 秦朝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没有封地,必须服从中央。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3、学习延伸:想一想,人们对长城的看法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你怎么看秦修长城? 答案提示:原因:①看问题的立场和角度不同。②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和认识有变化。看法:①长城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长城的修建对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保卫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经济和文化,有积极的作用。②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建筑,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③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长城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④修建长城给当时的人民确实造成沉重的徭役和苦难,这也是文明演进所付出的代价。 4、从汉至元,皇权不断加强,请用宰相职能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提示:①汉武帝重用宠信的近臣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政,使决策国家政务的实权逐渐由相府向宫廷转移,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②隋唐创立三省六部制,唐时三省长官相互制衡,集体行使相权。这样,就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③北宋增设参知政事(副宰相)、枢密使(掌军权)、三司使(掌财权)分割宰相(中书门下长官)权力,使皇帝得以总揽大权。④元朝设中书省总揽政务,其长官中书令实为宰相,例由太子兼任,实际政务委以左右丞相等。但元朝后期相权大增,有时甚至威胁皇权。综上所述,从汉至元,通过削弱相权使皇权不断加强。 5、学习延伸:根据以上材料,想一想,这种措施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它有何利弊? 答案提示:①特点:中央集权,即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控制地方。②利:在防止地方割据势力上很成功。弊:过度限制地方权力,层层严加控制,不利于地方和国家的整体发展,是北宋后来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 6、分析内阁和军机处的职能,看看二者对皇权的加强有何作用? 答案提示:明朝内阁是为减轻皇帝沉重的政务负担、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而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权构或决策机构。阁臣虽有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但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是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因此,内阁的出现有利于加强皇权。 清朝军机处是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中央机构,皇帝选派满汉大臣入值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皇帝对军政大事裁决,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限制很大)实权尽失,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7、学习延伸:分析上表,体会“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历史延绵不断的国家”,进而探究这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关系。 答案提示:解读年表可以看出:从秦朝统一中国的两千多年中,出现了秦汉、隋唐、元明清三次大一统,时间长达一千三百余年,统一或基本统一(北宋)的时间占三分之二以上。虽然历史上也出现过魏晋南北朝、五代辽宋夏金等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但其结局都是民族大融合与新的空前统一。因此,“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历史延绵不断”是中国历史与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历史显著的不同点。 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在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进程中,皇权与相权之间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创立与不断强化,有效地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助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8、结合史实,分析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有哪些特点? 答案提示:雅典民主政治追求的理想是全体公民参政,全体公民都是统治者。公民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