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数学论文汇总

高中数学论文汇总

椭圆的参数方程及其应用

大纲对椭圆的参数方程的要求是达到理解的程度,如果适当地引进一点简单的参数方程知识,可以起到拓宽视野,简化平面解析几何的运算的功效。本文主要介绍椭圆的参数方程及其应用,希望能够给读者一些启迪。

一般都是这样定义的:

椭圆1b )y y (a )x x (2

2

0220=-+-的参数方程是???α

+=α+=sin b y y cos a x x 00(α是参数,0b 0a >>,)。 特别地,以点(00y x ,)为圆心,半径是r 的椭圆的参数方程是???α+=α

+=sin r y y cos r x x 00(α是参数,

r>0)。

一、求椭圆的内接多边形的周长及面积

例1 求椭圆)0b a (1b

y a x 22

22>>=+的内接矩形的面积及周长的最大值。

ααsin b ,)

22b a 4+,

例2 已知点A 在椭圆136y 144x 22=+上运动,点B (0,9)、点M 在线段AB 上,且2

1MB AM =,试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

解:由题意知B (0,9),设A (ααsin 6cos 12,

),并且设M (x ,y )。 则,α=+

?+α=++=cos 82110

21cos 12211x 21x x B A 3sin 42

119

21sin 6211y 21y y B A +α=+

?+α=++=, 动点M 的轨迹的参数方程是?

??+α=α

=3sin 4y cos 8x (α是参数),

消去参数得116

)3y (64x 2

2=-+。

三、求函数的最值

例3 设点P (x ,y )在椭圆19

y 16x 2

2=+,试求点P 到直线05y x =-+的距离d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点P (x ,y )在椭圆

19

y 16x 2

2=+上,设点P (ααsin 3cos 4,)(α是参数且)20[π∈α,), 则55

53arcsin sin 534|5sin 4cos 3|d 22-??? ?

?

+α=

+-α+α=。 当5

3

arcsin 2-π=α时,距离d 有最小值0,此时椭圆19y 16x 22=+与直线05y x =-+相切;当5

3arcsin 23-π=α时,距离d 有最大值2。

且α≠π),A 解得1cos =α(舍去),或2

22

b a b cos -=α。 因为1

c o s 1<α<-,所以1b a b 1222<-<-。可转化为1e

e 112

2<-<-,解得21e 2

>,于是1e 22

<<。故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是???

? ??122,。 [截距法]解线性规划问题

由于线性规划的目标函数:z ax by b =+≠()0可变形为y a b x z b =-

+,则z b 为直线y a b x z

b

=-+的纵截距,那么我们在用线性规划求最值时便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当b >0时,直线y a b x z

b

=-

+所经过可行域上的点使其纵截距最大时,便是z 取得最大值的点;反之,使纵截距取得最小值的点,就是z 取得最小值的点。

(2)当b <0时,与b >0时情形正好相反,直线y a b x z

b

=-

+所经过可行域上的点使其纵截距最大时,是z 取得最小值的点;使纵截距取得最小值的点,便是z 取得最大值的点。

例1. 设x,y 满足约束条件x y y x y +≤≤≥???

?

?10,

,,求z x y =+2的最大值、最小值。

解:如图1作出可行域,目标函数z x y =+2表示直线y x z =-+2在y 轴上的截距,可见当直线过A (1,0)时,截距值最大z max =?+=2102,当直线过点O (0,0)时,截距值最小z min =0。

图1

例2. 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x x y x y ≥≤+≤???

?

?021,,,求z x y =-3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如图2作出可行域,因为由图2可知过点B 时纵截距最大,z x y =-32取得最小值,所以

z min =?-?=-30212;过点A 时纵截距最小,z 在A (131

3

,)处取最大值,

z max =?-?=3132131

3

如何避免“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许多问题都离不开分类讨论。但有些问题若能认真审题,深

刻反思,克服思维定势,变换思维角度,往往可以避免分类讨论,使问题的解决更为简捷。现采撷几例,供参考。

一、运用最值思想,避免分类讨论

例1:奇函数)(x f 是R 上的减函数,若对任意的]10(,

∈x ,不等式0)2()(2>-+-+x x f kx f 恒成立,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解:0)2()(2

>-+-+x x f kx f ,且)(x f 是R 上的奇函数,减函数,

)2()(2+->∴x x f kx f

得到22

+-

]10(,∈x ,可得12-+

-+x

x 的最小值即可。

令x x x h 2

)(+=,因为)(x h 在(0,2)上是减函数,

故当]10(,

∈x 时, 显然有133)1()(min -<∴==k h x h ,,即2

∴k 的取值范围为(-∞,2)

点评:按照常规思路,由(1)式转化为02)1(2

>++-x k x 在]10(,

∈x 上恒成立问题,可令

2)1()(2++-=x k x x g ,然后根据二次函数性质及对称轴位置的变化,进行分类讨论,得到:

?????><+0)0(021

g k 或???

????>+<+≤0)21(1210k g k 或????

?>≥+0)1(121g k 解得1-

琐,因为有些不等式在区间上的“恒成立”问题,一般通过分离变量,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求解。就可以避免分类讨论,使得解题过程简明快捷,少走弯路。

二、妙用换底公式,避免分类讨论

例2:设10<a 且1≠a ,比较|)1(log |x a -与|)1(log |x a +的大小。 分析:本例通常应分1>a 与10<

解:运用作商比较法,

10<+∴11,

1111

>+>-x x

|)1(log ||)1(log ||

)1(log |1x x x x a a -=+-∴

+

)1(log 1x x --=+

111

log 1>-=+x

x

|)1(log ||)1(log |x x a a +>-∴ 三、变换主元地位,避免分类讨论

例3:设不等式0122

<+--m x mx 对于满足2||≤m 的一切m 的值都成立,求m 的取值范围。 分析:本例为含参数的不等式,关键是对参数的处理,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实质上是一个关于m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且已知它的解集为[-2,2],求参数的范围。因此通过参数m 与未知数x 的地位的变化,借助于一次函数图象,避免了繁杂的对参数的讨论。

解:设)21()1()(2x m x m f -+-=,它是以m 为自变量的一次函数,其图象为直线,由题意知,

这条直线当]22[,

-∈x 时,线段在y 轴的下方,满足它的为 ??

?<<-0)2(0)2(f f 即??????<--<+--0

1220

32222

x x x x ???????

?+<<-+->--<231231271271x x x 或 2

3

1271+<<+-x 四、借助函数性质,避免分类讨论

例4:设定义在[-2,2]上的偶函数在区间[0,2]上单调递减,若)()1(m f m f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分析:由函数的定义域知]22[]22[)1(,,,-∈-∈-m m ,但是m -1与m 到底是在[-2,0]、[0,2]的哪个区域内,不十分清楚,若就此讨论,将十分复杂,如果注意到性质“如果是偶函数,那

么|)(|)()(x f x f x f ==-”,问题解答就简捷多了。

解:)(x f 是偶函数,|)(|)()(x f x f x f ==-∴,

|)(||)1(|)()1(m f m f m f m f <-?<- 又当]20[,∈x 时,)(x f 单调递减,

??

?

??≤≤-≤-≤->-∴2

2212|

||1|m m m m ,解得211≤≤-m

点评:本题应用了偶函数的一个简单性质,从而避免了一场“大规模”的讨论,将“曲径”变“通途”。值得深思。

活跃在空间图形中的轨迹问题

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是这几年高考命题改革的一大趋势。而以空间图形为素材的轨迹问题,由于具有其独特的新颖性、综合性与交汇性,所以倍受命题者的亲睐,但由于这类题目涵盖的知识点多,创新能力与数学思想方法要求高,而且这些题目远看象“立几”近看象“解几”,所以学生在解

题中,往往是望题兴叹,百思而不得其解。本文试从几个例题来剖析这些问题的基本解法。 1判断轨迹的类型问题

这类问题常常要借助于圆锥曲线的定义来判断,常见的轨迹类型有:线段、圆、圆锥曲线、球面等。在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同时,又融合了曲线的轨迹问题。

例1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侧面AB 1内有一点P 到直线AB 与到直线B 1C 1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 所在曲线的形状为(D )。

A. 线段

B. 一段椭圆弧

C. 双曲线的一部分

D. 抛物线的一部分

简析本题主要考查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线面垂直及抛物线的定义。因为B 1C 1⊥面AB 1,所以PB 1就是P 到直线B 1C 1的距离,故由抛物线的定义知:动点的轨迹为抛物线的一段,从而选D 。

引申1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侧面AB 1内有一点P 到直线AB 的距离与到直线B 1C 1的距离之比为2:1,则动点P 所在曲线的形状为(B )。

A. 线段

B. 一段椭圆弧

C. 双曲线的一部分

D. 抛物线的一部分

引申2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侧面AB 1内有一点P 到直线AB 的距离与到直线B 1C 1的距离之比为1:2,则动点P 所在曲线的形状为(C )。

A. 线段

B. 一段椭圆弧

C. 双曲线的一部分

D. 抛物线的一部分

例2 (2006届天津市十二区县市重点中学第一次高考模拟联合测试)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 为AA 1的中点,点P 在其对角面BB 1D 1D 内运动,若EP 总与直线AC 成等角,则点P 的轨迹有可能是(A )。 A. 圆或圆的一部分 B. 抛物线或其一部分 C. 双曲线或其一部分 D. 椭圆或其一部分

简析由条件易知:AC 是平面BB 1D 1D 的法向量,所以EP 与直线AC 成等角,得到EP 与平面BB 1D 1D 所成的角都相等,故点P 的轨迹有可能是圆或圆的一部分。

例3(2005年浙江省模拟)已知正方体ABCD A B C D -1111的棱长为a ,定点M 在棱AB 上(但不在端点A ,B 上),点P 是平面ABCD 内的动点,且点P 到直线A D 11的距

离与点P 到点M 的距离的平方差为a 2,则点P 的轨迹所在曲线为(A )。 A. 抛物线B. 双曲线 C. 直线D. 圆

简析在正方体ABCD A B C D -1111中,过P 作PF ⊥AD ,过F 作FE ⊥A 1D 1,垂足分别为F 、E ,连结PE 。则PE 2=a 2+PF 2,又PE 2-PM 2=a 2,所以PM 2=PF 2,从而PM =PF ,故点P 到直线AD 与到点M 的距离相等,故点P 的轨迹是以M 为焦点,AD 为准线的抛物线。

点评正方体是空间图形中既简单、熟悉、又重要的几何体,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正方体中设计的轨迹问题,更是别具一格。

例4在正方体ABCD A B C D -1111中,点P 在侧面BCC 1B 1及其边界上运动,总有AP ⊥BD 1,则动点P 的轨迹为__________。

简析在解题中,我们要找到运动变化中的不变因素,通常将动点聚焦到某一个平面。易证BD 1⊥面ACB 1,所以满足BD 1⊥AP 的所有点P 都在一个平面ACB 1上。而已知条件中的点P 是在侧面BCC 1B 1及

其边界上运动,因此,符合条件的点P 在平面ACB 1与平面BCC 1B 1交线上,故所求的轨迹为线段B 1C 。本题的解题基本思路是:利用升维,化“动”为“静”,即先找出所有点的轨迹,然后缩小到符合条件的点的轨迹。

引申在正四棱锥S-ABCD 中,E 是BC 的中点,点P 在侧面?SCD 内及其边界上运动,总有PE ⊥AC ,则动点P 的轨迹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线段MN (M 、N 分别为SC 、CD 的中点)

练习(2004年天津高考题)若A 、B 为平面α的两个定点,点P 在α外,PB ⊥α,动点C (不同于A 、B )在α内,且PC ⊥AC ,则动点C 在平面内的轨迹是________。(除去两点的圆)

例5(2004年重庆市高考题)若三棱锥A —BCD 的侧面ABC 内一动点P 到底面BCD 的距离与到棱AB 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 的轨迹与?ABC 组成的图形可能是:(D )

A A A

B C B C B C B C A B C D

简析动点P 在侧面ABC 内,若点P 到AB 的距离等于到棱BC 的距离,则点P 在∠ABC 的内角平分线上。现在P 到平面BCD 的距离等于到棱AB 的距离,而P 到棱BC 的距离大于P 到底面BCD 的距离,于是,P 到棱AB 的距离小于P 到棱BC 的距离,故动点P 只能在∠ABC 的内角平分线与AB 之间的区域内。只能选D 。

引申(2005年温州一模)已知P 是正四面体S-ABC 的面SBC 上一点,P 到面ABC 的距离与到点S 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 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B )。 A. 圆B. 椭圆 C. 双曲线D. 抛物线

解题的要领就是化空间问题为平面问题,把一些重要元素集中在某一个平面内,利 用相关的知识去解答,象平面几何知识、解析几何知识等。 2求轨迹中的长度、面积与体积问题

例6已知正方体ABCD A B C D -1111的棱长为1,在正方体的侧面BCC B 11上到点A 距离为

23

3

的点的轨迹形成一条曲线,那么这条曲线的形状是_________,它的长度为__________。(2004年北京西城区模拟试题)

简析以B 为圆心,半径为

33且圆心角为π2的圆弧,长度为3

6

π。

例7已知长方体ABCD A B C D -1111中,AB BC ==63,,在线段BD 、A C 11上各有一点P 、Q ,PQ 上有一点M ,且PM MQ =2,则M 点轨迹图形的面积是 8 。

提示轨迹的图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例8已知棱长为3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1111中,长为2的线段MN 的一个端点在DD 1上运动,另一个端点N 在底面ABCD 上运动,求MN 中点P 的轨迹与正方体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的体积。

简析由于M 、N 都是运动的,所以求的轨迹必须化“动”为“静”,结合动点P 的几何性质,连结DP ,因为MN=2,所以PD=1,因此点P 的轨迹是一个以D 为球心,1为半径的球面在正方体内的部分,所以点P 的轨迹与正方体的表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的体积为球的体积的

18,即184316

3

??=ππ。 以空间图形为依托的轨迹问题,要善于利用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来转化,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

题,再利用平几或解几知识实现问题的突破,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

一个不等式链的应用

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上)习题6.2第3题:

已知a ,b 为正数,求证:2

1122

22

a b

ab a b

a b +≤≤+≤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此不等式链含有6个不等式:

2

11a b ab +≤ ①ab a b

+2

② a b a b +≤+2222 ③2112a b

a b +≤

+ ④ 211222a b

a b +≤

+ ⑤ab a b ≤+22

2 ⑥ 这些不等式就是同学们熟悉的均值不等式及其变化,但在解题中常常被忽视,若能灵活运用,则会给解题带来很多方便,现举例说明。

例1. 某商品计划提价两次,有甲、乙、丙三种方案:甲方案第一次提价p%,第二次提价q%;乙方案第一次提价q%,第二次提价p%;丙方案第一次提价

p q +2%,第二次再提价p q

+2

%,其中p q >>0。则经过两次提价后,哪种方案的提价幅度最大?为什么?

解:设该商品原价为a ,两次提价后的价格按甲、乙、丙三种方案的次序依次为y y y 123,,,则:

y a p q 111=++(%)(%) y a q p 211

=++(%)(%) y a p q

3212

=+

+(%) ∵p q >>0,由不等式②得:

(%)(%)[(%)(%)](%)11

11212

22++<+++=++p q p q p q

∴y y y 123=<

故丙方案提价的幅度最大。

例2. 已知a ,b ,c 均为正数,求证:

a b b c c a a b c 2222222+++++≥++()。

证明:由不等式③,得: a b a b b c b c 22222222+≥

++≥+()(),,

a c c a 222

2

+≥+()。

上述不等式相加得,

a b b c c a a b c 2222222+++++≥++()。

例3. 甲、乙两同学同时从寝室到教室,甲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跑步;乙一半时间步行,一半时间跑步。如果两人步行速度、跑步速度均相同,则( )

A. 甲先到教室

B. 乙先到教室

C. 两人同时到教室

D. 不确定

解:设从寝室到教室的路程是s ,甲(乙)跑步和步行的速度分别为a ,b ,

甲、乙两人所用时间分别为t t 12,,则:

s a s

b t t a t b s 2222

122+=+=,, t s

a b

t s a b 1222

=+=

+, 由不等式④,得

2112

a b

a b

+<

+(a ≠b ),所以t t 12>,故选B 。 例4. (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上)习题6.2第7题1)求证:在直径为d 的圆内接矩形中,面积最

大的是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等于d 2

2

证明:设矩形的长为x ,宽为y ,面积为S ,则x y d S xy 222+==,

由不等式⑥,得S xy x y d =≤+=222

22

。 当且仅当x y =时等号成立,故S d max =2

2

[练一练]

设a b c R ,,∈*,求证:a b b c c a a b c 2222222+++++≥

++()。

证明过程提示:因为a b R ,∈*

,且a b a b 2

2

2

2

+≥+(),

所以a b a b 222+≥+ 同理b c b c c a c a 22

2222

+≥++≥

+, 三式相加,得: a b b c c a a b c 222222

12

222+++++≥++()=++2()a b c

例说处理和(差)角范围问题的几点做法

在三角解题中经常遇到确定和(差)角范围的问题,学生常因确定和(差)角范围的偏差导致解题失误。本文举例说明这类问题的处理方法。 一. 合理选用公式来确定

例1 已知α,β均为锐角, sin α=5510

10

,sin β=

,求α+β的值。 解析:由已知条件有 cos α=

2553

1010,cos β=,且0<α+β<π。又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 =-=+=

2553101055101022

04

××>,所以αβπ

评注:若本题选择正弦的和角公式,会因为一、二象限角的正弦值均为正,而得出两个结果

π

π434或,导致解题失误,这就需要注意公式的合理选用,若将本例改为:设α是锐角,π

βπ2

<<,且sin ,sin αβ==551010

,求α+β的值,则选用正弦和角公式合理。

另外,四个象限角的正切值正负相间,故本例亦可选用正切和角公式。 二. 借用其他三角函数来确定

合理选用公式,仅对两角和(差)的范围在相邻两个象限时起作用,而对于其它情形,可通过两角和(差)的两个三角公式,来确定两角和(差)的范围。

例2 已知sin ,cos αβ=

=-355

13

,且α,β都是第二象限角,试确定2α+β,2α-β所在象限。 解析:由条件α,β都是第二象限角,则有

25

7

)53(21sin 212cos 25

2454532cos sin 22sin 。

13

12

sin ,54cos 22=-=α-=α-=-=α

α=α=β-=α×,

(××所以

因为2α+β,2α-β都可能落在三个象限,单独使用正(余)弦和差角公式,从值的符号都不能决定2α+β,2α-β的象限,但同时使用正弦、余弦的和差角公式,即可解决。

由cos(2α+β)=cos2αcos β-sin2αsin β ,0325

25313

12)2524()135(257>××=---=

知2α+β在一、四象限。 又sin(2α+β)

=sin2αcos β+cos2αsin β

=--+=

()×()×>24255137251213204

325

知2α+β在一、二象限。综上知2α+β在第一象限。同理可确定2α-β在第三象限。

三. 挖掘隐含条件来确定

例3 已知cos(α-β)=

βα=α、,,23

12sin 21都是锐角,求cos(α+β)的值。 解析:由已知条件有

。3

2

2)31

(12sin 12cos ,

3

1

2sin 22022=-=α-=α=απα则,又<<

因为0<sin2α=1312<,所以0<2α<π6

, 所以0<α<

π

12

。①

又因为0<β<π2

, 所以-

π

2

<-β<0 。②

由①、②得-

π

2

<α-β<

π

12。又因为cos (α-β)=12,所以--παβ2

0<<。

)

(cos 1)sin(2β-α--=β-α所以

=2

3

-

。 从而cos(α+β)=cos[2α-(α-β)]=cos2αcos(α-β)+sin2αsin(α-β) 。

6

3222

33121322-=-+=)

(××

评析:本例通过0<sin2α= 1312<,发现了隐含条件:0<α<π12

,将α-β的范围缩小为--παβπ212<<,进而由cos(α-β)= 12,将α-β的范围确定为--π

αβ2

0<<,从而避免了增解。 例4 已知-

-

π

απ

π

βπ

2

2

2

2

<<

,<<

,且tan α,tna β是一元二次方程x x 2

3340++=的两个

根,求α+β的值。

解析:由已知条件得tan α+tan β= -330<,tan αtan β=4>0,所以tna α<0,tan β<0。 又因为-

-

π

απ

π

βπ

2

2

22

<<

,<<

,所以,0<<2

,0<<2βπ-απ

-所以-π<α+β<0。

又因为tan(α+β)= tan tan tan tan αβαβ+-1 =--=33

14

3所以α+β= -23π。

评析:本例根据韦达定理tan α+tan β= -33,tan αtan β=4,挖掘出了隐含条件tan α<0,tan β<

0,知02<<απ-,0<<2

βπ-,得出了α+β的确切范围,从而顺利求解。

总之,在处理两角和(差)范围问题时,要注意对题目条件加以研究,特别对隐含条件的挖掘,合理选用公式灵活处理。另外涉及多角和(差)的问题,亦可依照上面做法处理。

解题中的“设而不求”综述

设而不求是数学解题中的一种很有用的手段,采用设而不求的策略,往往能避免盲目推演而造成的无益的循环运算,从而达到准确、快速、简捷的解题效果。本文将对设而不求的常见类型加以归纳,以供借鉴与参考。 一、整体代入,设而不求

在解决某些涉及若干个量的求值问题时,要有目标意识,通过虚设的策略,整体转化的思想,绕开复杂的运算过程,可使问题迅速得到解决。

例1. 已知等比数列}a {n 中,64S 16

S m 2m ==,,求m 3S 。 解:设公比为q ,由于m m 2S 2S ≠,故1q ≠

于是???

??

??><=--><=--264q 1)q 1(a 116q 1)

q 1(a m

21m 1

<2>÷<1>得4q 1m =+,则3q m =

所以q 1)

q 1(a S m 31m

3--=

208

)

331(16)

q q 1(q

1)q 1(a 2

m 2m m 1=++?=++--=

二、转化图形,设而不求

有些代数问题,通过挖掘题目中隐含的几何背景,设而不求,可转化成几何问题求解。 例2. 设a 、b 均为正数,且1b a =+,求证221b 21a 2≤+++。

证明:设)1v 1u (1b 2v 1a 2u >>+=+=

,,,m v u =+ 则u 、v 同时满足???=+=+4

v u m

v u 2

2 其中m v u =+表示直线,m 为此直线在v 轴上的截距

4v u 22=+是以原点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在第一象限内的一部分圆弧(如图1),显然直线与圆

弧相切时,所对应的截距m 的值最大。

图1

由图易得22m max = 即221b 21a 2≤+++ 三、适当引参,设而不求

恰当合理地引入参数,可使解题目标更加明确,已知和欲求之间的联系得以明朗化,使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例3. 已知对任何满足1y )1x (2

2

=+-的实数x 、y ,如果0k y x ≥++恒成立,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解:设???=+=θθsin y cos 1x (R ∈θ),则

k y x )(g ++=θ

k

12k 1)4

s i n (2k

1c o s s i n ++-≥+++

=

+++=π

θθθ

令0k 12≥++-,得12k -≥

四、巧设坐标,设而不求

在解析几何问题中,对于有关点的坐标采用设而不求的策略,能促使问题定向,简便化归,起到以简驭繁的解题效果。

例4. 设抛物线)0p (px 2y 2>=的焦点为F ,经过点F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点C 在抛物线的准线上,且BC//x 轴,求证:直线AC 经过原点O 。

证明:设点A (2

1pt 2,1pt 2)、B (22pt 2,2pt 2),则点C (2p

-

,2pt 2)因为AB 过焦点F 所以221p pt 2pt 2-=?得4

1

t t 21-

=又直线OC 的斜率122OC t 1t 42

p pt 2k =-=-=

直线OA 的斜率1

2

11OA t 1

0pt 20pt 2k =--=

,则OA OC k k = 故A 、O 、C 三点共线,即直线AC 经过原点O 。

图2

五、活用性质,设而不求

解题过程中,不断变换观察角度,类比方法、联想内容,明确最终目标,经过巧妙构造,活用性质,可直达目标。

例5. 求证

*)N n 2n (24

13n 212n 11n 1∈≥>+++++, 证明:设2413n 212n 11n 1x n -+++++= 则24

13

2n 211n 21n 213n 12n 1x 1n -+++++++++=

+ 由02n 21

1n 211n 12n 211n 21x x n 1n >+-+=+-+++=

-+可知:数列}x {n 为单调递增数列。 又024

13

4131x 2>-

+= 则*)N n 2n (0x n ∈≥>,

*)N n 2n (24

13n 212n 11n 1∈≥>+++++, 六、中介过渡,设而不求

根据解题需要,可引入一个中间量作为中介,起到过渡作用,使问题得以解决。

例6. 如图3,OA 是圆锥底面中心O 到母线的垂线,OA 绕轴旋转一周所得曲面将圆锥体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求圆锥母线与轴的夹角α。

图3

解:过点A 作SO 的垂线,垂足为M ,可知∠MAO =∠AOB =∠OSB =α

设MA =x ,OB =r ,SO =h 则有h r 3121h x 3

122

ππ?=

化简可得2

1)r x (2= 又因为OB OA OA MA cos ==α即r OA OA x cos ==α所以r x r OA OA x cos 2

=?=α 于是21cos 4

=α,从而42

1arccos =α

七、恒等变形,设而不求

某些看似十分复杂的运算,经过巧妙转换,恒等变形,使运算对象发生转移,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7. 求17

8cos 173cos 172cos

17cos

ππππ

的值。

解:设178cos 173cos 172cos 17cos M ππππ = 17

8sin 173sin 172sin 17sin N π

πππ =

则178cos 178sin 172cos 172sin 17cos 17sin MN ππππππ???= N 2

1178sin 172sin 17sin 211716sin

174sin 172sin 21888?===π

πππππ 而0N ≠,故2561

2

1M 8==

函数图象创新题例析

“函数”是贯穿于高中数学的一条主线,函数图象又是表述函数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函数图象问

题与其它知识的联系非常紧密。尤其是导数和向量的引入,拓宽了函数图象问题的命题空间,出现了不少的创新题,下面介绍几例。

例1. 已知函数y a b =→→·,其中a x →=(sin||)1,,b x →

=(),1,当[]

x ∈-ππ,时的大致图象

是( )

图1

解析:y a b x x x x =→→

==+·,·,(sin||)()sin||11

由于y x x =+sin||的图象问题已超出了高中大纲的范围,因此想通过画出图象来确定答案,将是十

分困难的。作反面思考,从选择支出发:选择支(A )、(D )的图象均关于坐标原点对称,选择支(B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而函数y x x =+sin||既非奇函数又非偶函数,因此排除(A )、(B )、(D )。答案(C )正确。

点评:本题以平面向量为载体,考查非常规型函数的图象,灵活运用函数的相关性质排除错误是解题的关键。

例2. 设函数y f x =()在定义域内可导,y f x =()的图象如图2所示,则导函数y f x ='()的图象可能为( )

图2

图3

解析:观察图2,发现x <0时,y f x =()单调递增,因此x <0时,f x '()>0,立即排除(B )、(C )。再从图2中发现,x >0且x 靠近0时,y f x =()单调递增,此时f x '()>0,立即排除(A )。答案(D )正确。

点评:本题是函数图象与其导函数图象的交汇,主要考查两者图象之间的关系。利用函数y f x =()的单调性确定导函数f x '()的符号是解题的关键。

例 3. 如图4所示,函数y f x =()的图象上有一列点P 1,P 2,P 3,…,P n ,…,已知n ≥2时,

P P n P P n n n n -++?→???=?→???111

。设线段PP P P P P P P n n 1223341

,,,…,+的长分别为a a a a n 123,,,…,,且a 11=,则( )

图4

A. a n n =1!

B. a n n =-11()!

C. a n n =!

D. a n n =-()!1 解析:由P P n P P n n n n -++?→???=?→??

?111 得P P P P n P P n n n n n n -++?→???+?→???=?→???111

所以P P n P P n n n n -+?→???=-?→???111() 即P P n P P n n n n

+-?→???=-?→???111

1

所以a n a n n n =-≥-1121() 又,,,…,a a a a a a a a n n n 21324311121311

====-- 将这()n -1个等式相乘,得

a a n n a n n N n n 1112131411

1

11

1=-=

-=

-∈····…·所以()!

()!

()*

答案(B )正确。

点评:本题在函数y f x =()的图象上构建向量,融函数图象、平面向量、数列等知识于一体,利用向量的和差运算寻求递推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例4. 定义在(0,3)上的函数f x ()的图象如图5所示,a f x →=(()),0,b x →

=(cos ),1,那么

不等式a b →→

<·0的解集是___________。

图5

解析:a b f x x →→

?<>???>

??<<-<<+?????<<+<<+????

??<<<

3

或或或

ππππ

πππππ

因此a b →→<·0的解集是()0123,, π?? ?

?

?

点评:本题以平面向量为载体,考查抽象函数与三角函数的复合型不等式的解集,分类讨论、由图

定数是解题的关键。

例5. 已知某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热量Q 随位移x 变化的规律是Q x ax bx cx d ()=+++32,其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如图6所示是其图象的一部分,则Q (x )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_。

图6

解析:因为Q (x )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所以Q x Q x ()()-=-,即

-+-+=----ax bx cx d ax bx cx d 3

2

3

2

所以b d ==00, 因此Q x ax cx ()=+3

Q x ax c '()=+32

由图象可知,当x =

1

2

时,Q x ()有极小值-1, 所以Q a c Q a c 123

4

01218

21?? ???=+=?? ???=+=-???????

解得a c ==-43, 故Q x x x ()=-433

点评:本题以物理知识为背景,融函数的导数、极值、奇偶性于一体,从函数图象上发现其性质是

解题的关键。

以上几个函数图象问题,虽然难度不大,但具有背景新、内容新、结构新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类问题在高考中常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能有效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直觉思维能

力、合情推理能力和综合能力。排除法、特殊值法、数形结合法常常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途径。

构造向量巧解有关不等式问题

新教材中新增了向量的内容,其中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有一个性质:a b a b ?=?|||

|cos θ(其中θ为向量a 与b 的夹角),则|||||||cos |a b a b ?=?θ,又-≤≤11cos θ,则易得到以下推论: (1)a b a b ?≤?||||;(2)||||||a b a b ?≤?;

(3)当a 与b 同向时,a b a b ?=?|||

|;当a 与b 反向时,a b a b ?=-?||||; (4)当a 与b 共线时,||||||a b a b ?=?。

下面例析以上推论在解不等式问题中的应用。 一、证明不等式

例1 已知a b R a b a b 、,,求证:∈+=+++≤+1212122。 证明:设m=(1,1),n a b =++()2121,,则m n a b ?=

+++2121

||||m n a b ==+++=221212,由性质m n m n ?≤?||||,得212122a b +++≤ 例2 已知x y z x y z ++=++≥113

222

,求证:。

证明:设m=(1,1,1),n=(x ,y ,z ),则m n x y z m n x y z

?=++===++1

3222

||||,

由性质||||||m n m n x y z ?≤++≥

2

2

2

2

2

2

13

,得 例3 已知a ,b ,c ∈+

R ,求证:a b c b c a c a b a b c 2222

+++++≥++。 证明:设m a b c b c a c a b

=+++(

)222

,,,n b c a c a b =+++(),,, 则m n a b c ?=++||||()m a b c b a c c a b n a b c =+++++=++222

2,

由性质||||||m n m n ?≤222

,得a b c b c a c a b a b c 2222

+++++≥++ 例4 已知a,b 为正数,求证:()()()a b a b a b 4422332

++≥+。

证明:设m a b n a b ==()(),,,,则22

m n a b m a b n a b

?=+=+=+33

2244

||||,

由性质||||||m n m n ?≤2

2

2

,得()()()a b a b a b 4

4

2

2

3

32

++≥+ 例5 设a b c d R ,,,∈,求证:ad bc a b c d +≤

+?+2222。

证明:设m=(a,b ),n=(c,d ),则 m n ad bc ?=+||||m a b n c d =+=+2222,

由性质a b a b ?≤?|||

|,得ad bc a b c d +≤+?+2222

二、比较大小

例 6 已知m,n,a,b,c,d ∈=

+=+?

++

R p ab cd q ma nc b m d

n

,且,,那么p ,q 的大小关系为( )A. p q ≤ B. p q ≥ C. p

解:设h ma nc =(),,k b m d

n =(),,则

h k ab cd

h ma nc k b m d n

?=+=+=

+||||,

由性质||||||h k h k ?≤?得ab cd ma nc b m d

n

+≤+?

+即p q ≤,故选(A ) 三、求最值

例7 已知m,n,x,y ∈R ,且m n a x y b 2222+=+=,,那么mx+ny 的最大值为( ) A.

ab B. a b

+2

C. a b 22

2+ D. a b 22

2

+ 解:设p=(m,n ),q=(x,y ),则由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得p q mx ny ?=+ 而||||p m n q x y =

+=+2222,从而有mx ny m n x y +≤+?+2222

当p 与q 同向时,mx+ny 取最大值m n x y ab 2222

+?+=

,故选(A )。

例8 求函数y x x x =

-+-<<2152125

2

()的最大值。

解:设m x x n =--=()()215211,,,,则m n x x

m n ?=-+-==215222

||||,

由性质m n m n ?≤?|||

|,得y x x =-+-≤215222

1211523

22x x

x y -=-==时,即时,max 四、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例9 设x,y 为正数,不等式x y a x y +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解:设m x y n ==(),,(,)11,则m n x y m x y n ?=

+=+=,,||||2

由性质m n m n ?≤?|||

|,得x y x y +≤?+2

又不等式x y a x y +

≤+恒成立故有a ≥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