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鱼的浮沉与鳔

鱼的浮沉与鳔

鱼的浮沉与鳔
鱼的浮沉与鳔

鱼的浮沉与鳔

党凤良

鱼在浮沉过程中体内的一个囊状结构——鳔起着重要作用,这似乎是一个人人皆知的事实。然而鳔在鱼的浮沉过程中的真正作用却与许多人的直觉相反。绝大多数人认为鱼若要下潜时就要收缩鳔从中放出一部分气体,若上浮时就向鳔中充气,甚至有为数不少的生物教师也持有这种观点,有的教师还用潜水艇作为实例来说明鳔在鱼的浮沉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然而事实正好相反。

物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如果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则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物体就下沉;如果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则它受到的重力等于它受的浮力,物体就可以悬浮于液面以下任意处;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则它受到的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物体就上浮,直到浮力等于重力,物体漂浮于液面上。所以,对于悬浮于水中的鱼来说,不论其位置如何,鳔的体积应当永远保持不变(只有当鱼的身体生长时其大小才会改变),才能保证鱼身体的平均密度始终与周围水的密度的一致。这样鱼才能够悬浮于水中,轻松自如的游动。另外,当鱼在水中下潜或上浮时,水压的变化是巨大的(深度每增加10米,压强增加1个大气压)。因为鳔是由柔软且富有弹性的组织构成的(这与潜水艇艇体的刚性结构是不一样的),鳔内的压强应当始终与体外的水压相等。在水对鱼的压强增加或减少时若要保持鳔的体积不变即保持鱼身体的平均密度不变,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或减少鳔中的气体量。

那么,鳔内的气体量的增加、减少与鱼的下潜、上浮是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水深每增加10米,压强便增大一个大气压。当鱼由表层下潜至水深10米的地方时,水的压强为2个大气压,富有弹性的鳔中的压强必须保持与水的压强相等。如果在鱼下潜时不能向鳔内充气,则鳔就会缩小,压缩其中的气体直到压强达到2个大气压。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这时由于整个身体体积的缩小,鱼所受到的浮力就会减小。然后它就会开始下沉,这样鳔就会进一步受到压缩而使其下沉加速,直到静静地躺在水底。相反的事情会在鱼上浮时发生。如果在鱼上浮时不能减少鳔中的气体量,则随着水压的减小,富有弹性的鳔就会气球般地膨胀,由于受到的浮力加大而漂浮在水面上难以下潜。而且如果上升的太快,鳔的膨胀还会导致体内组织器官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压强和体积的变化可用物理学的一个基本定律——玻意耳定律加以说明。该定律指出了气体的体积和压强的关系: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它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如果用公式表示,设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保持不变,体积为V1时压强为p1;体积为V2时压强为p2;

则:p1V1= p2V2

例如,如果一条鱼位于水深20米处(3个大气压)时,鳔的体积为500ml。若将此

鱼迅速钓至水面,其鳔的体积将是:

p1 =3atm V1= 250ml p2=1atm

p1V1= p2V2

V2 = p1V1/ p2

=3×250/1

=750ml

所以,当鱼下潜时会向鳔内充气,而当鱼上浮时则收缩鳔从中放气以保持其体积不变。这一现象的一典型例子就是当深水中的鱼被迅速被钓起时,往往由于鳔来不及收缩排出气体而使其膨胀得很大,有时甚至突出于口外。这时若把鱼放入水中,它只能在水面上挣扎而无法下潜。每当鱼上浮或下潜时需要从鳔中排气或充气,这样就限制了鱼上浮和下潜的速度,因此必须有足够的时间让鱼来调整鳔内的气压。闭鳔类的鱼通过鳔内的气体分泌腺(红腺)和重吸收结构(卵圆区),喉鳔类的鱼则是通过与食道相通的鳔管来调整鳔内的气压。这也是有鳔类大都生活在固定的水层的缘故。

一些底栖鱼类和激流中生活的鱼类由于体内没有鳔,使得它们的密度比水大,有助于它们呆在水底。板鳃类如鲨鱼也没有鳔,但由于其骨架是由软骨构成的,肝脏富含脂肪,所以其身体平均密度略微大于海水。因此它们必需不停地游动,否则就会慢慢地下沉。当鲨鱼向前游动时,躯干和尾部的摆动为它提供了前进的动力,鳍的角度就决定了它的前进方向。

练习题

1.一条鱼在30米深处被迅速钓至水面时鳔的体积为940ml。该鱼被钓住时鳔的体积有多大?(答案:235ml)

2.一条鱼位于水深20米处时鳔的体积为100ml,若它上浮到水深10米处时从鳔中排出的气体在标准大气压下的体积有多大?(答案:100ml)

此文发表于《生物学通报》2003年第4期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案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海鱼大全(2020年10月整理).pdf

黄姑鱼褐菖鲉刺鲳蓝眼狼牙鰕虎鱼大斑石鲈黄鳍马面鲀黄鮟鱇鲱木叶鲽四带河鲀六带石斑鱼斑点鸡笼鲳红笛鲷二长刺鲷路氏双髻鲨大圆鄂针鱼白斑星鲨沟绿鳍鱼毛烟管鱼横带髭鲷蓝圆鯵胡椒鲷暗纹东方鲀

黑鮶 虫纹东方鲀皮氏叫姑鱼星斑裸颊鲷二长棘鲷日本金线鱼斑鰶黑鳃梅童鱼钝吻黄盖鲽 圆鮀鲣多鳞鱚大甲鯵小鳞鱵灰裸顶鲷条纹东方鲀星点东方鲀单带绯鲤沟鯵红鳍裸颊鲷扁头哈那鲨绵鳚紫色东方鲀羽鳃鲐宽吻鱵

四长棘鲷铅点东方鲀六带线纹鱼长条蛇鲻双带绯鲤长颌鰆鯵黑鮟鱇六斑刺鲀惠氏兔头鲀深水瓣鼻鲀格氏兔头鲀丝背细鳞鲀单角革鲀巨鲶鱼浅色鲟鱼无鳞甲三刺鱼小杜父鱼鳟鱼帕朗泊鳉鱼比目鱼大黄鱼鲈鱼细条天竺鱼裸胸鮋汤氏平鮋

边尾平鮋高体大鳞鲆断线舌鳎半滑舌鳎日本须鳎焦氏舌鳎多刺腔吻鳕青点鹦嘴鱼花鳍海猪鱼带鱼鲐鱼海鳗长条蛇鲐鱼斑 遮目鱼金线鱼海鲶白鲳黑鲷四指马鲅赤点石斑鱼蓝点马鲛青干金枪鱼大弹涂鱼

鮸鱼银鲳灰星鲨短鳍红娘鱼石鲽 褐牙鲆绿鳍马面鲀黄鲷大眼鲷宽体舌鳎 宝刀鱼宝石石斑鱼高眼鲽白姑鱼小公鱼 六齿金线鱼条鳎大甲 注:舟山岛论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收集到了以下海洋鱼类(部分),本次一并奉献,鱼名按标准名和舟山本地渔民叫法二种一并给出,欢迎广大网友予以指正!

多宝鱼 主要产地:北欧大西洋海域,中国山东、辽宁、广东潮汕 食用季节:全年供应 海鲜特点:其实是比目鱼中的名贵品种,又称欧洲大鲮平,香港人则以其英炆名Turbot谐音改为多宝鱼,吉利易记,其肉质白嫩丰厚,口感软滑骨较少,味道鲜而营养丰富,含胶质。近年香港市场买到的多为广东潮汕养殖鱼,肉滑但欠鱼味,当然比欧洲的退色。 舟山渔民叫法:借手捏塔 蓝瓜子 主要产地:东南亚及中国沿海 食用季节:入夏当造 海鲜特点:头部椭圆,体形丰满,尤如一粒大瓜子而命名。此外因身上满布星点,全身浅蓝,另名蓝鳍石斑鱼。重量由3斤至5斤不等。鱼肉结实中丝细嫩滑,鱼味浓,肉雪白,可媲美红斑及老鼠斑。3斤以上容易有沙皮。 舟山渔民叫法:黑坚鱼 牙衣 主要产地:南中国海、东沙群岛 食用季节:全年供应 海鲜特点:在台湾称为楔斑猪齿鱼的牙衣,身体长形及侧扁,上下颚各有两双弯曲的尖牙。背部有方形黑色斑纹,接近下半身位置有淡黄色条纹。牙衣肉质香滑,清蒸最佳。 舟山渔民叫法:

鱼类学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

鱼类学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2分/题) 1、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器官,具鳞或鳔 的变温脊椎动物。 2、体长:吻前端至尾柄的最后一椎骨的水平直线长度。 3、腹棱:位于腹部由肛门向前到腹鳍基部或胸鳍基部的刃状皮质棱 起。 4、膜骨:由结缔组织中的成骨细胞分泌羟基磷灰石(骨质)直接骨 化而成的鱼类骨骼。 5、韦伯氏器:硬骨鱼类鲤形总目第1—3椎体的两侧有四对小骨, 由前向后依次称为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三脚骨,这四块骨骼称为韦伯氏器。 6、血尿过滤屏障:位于肾小体内,是血液从血管球的毛细血管滤入 肾小囊形成原尿所通过的结构。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管内压力较高,血浆中的大部分物质经有孔内皮、基膜和裂孔隔膜滤入肾小囊腔,这三层结构称为滤过屏障。滤入肾小囊腔的滤液叫原尿。 7、鳃心:(答案:位于鱼类鳃弓基部的动脉血管,周围生长大量骨骼 肌,随肌肉收缩,鳃瓣张合,对血管有加压作用。)(老师给我的解释:本题考点考的是鱼类鳃弓的功能及结构,同时也有鱼类循

环系统的知识,鱼类的心脏为一心房一心室,心脏加压及泵出能力不足,微弱的动力无法保证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器官,因此才有了一些列辅助结构如动脉圆锥或动脉球等,而鱼类的鳃间隔肌肉是另一种血液加压装置,通过肌肉有节律的收缩与舒张,在控制鳃片张合(进行水呼吸)的同时,也挤压了鳃弓动脉,间接起到了心脏加压的功能,因此形象地称为“鳃心”。) 8、喉鳔类:终生具有鳔管与食道相通,鳔内气体由口经食道、鳔管 入鳔,也由鳔管排气,红腺不明显或不发达,鲱形目、鲤形目。 9、成熟度系数:(鱼类性腺重/鱼体空壳重)*1 00% 10、罗伦氏器:软骨鱼类所特有的由皮肤衍生的感觉器,是侧线管 的变形构造,分布在头部的背腹面。由罗伦翁、罗伦管和管孔三部分组成。为水流、水压、水温的感受器,也能感知电压。 二、单项选择填空(1分/题) 1、吻长是指 A 到吻端的直线距离。 A: 吻端至眼眶前缘B: 吻端至口前缘C: 吻端至鼻孔前缘D: 吻端至口角前缘 2、侧线上鳞是从 A 数到接触到侧线鳞的一片鳞片为止的鳞片数目。 A: 背鳍起点处B: 背鳍基部中间C: 背鳍末端D:沿鳃孔后缘顶部

鱼类学试题:2002级试卷B

水产学院2002级《鱼类学》期末考试试卷(B卷)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Early life history of fishes(ELHF): 2、替代食物: 3、骨鳔鱼类: 4、肥满度: 5、食物选择指数: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前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同种鱼的生长率不同且抵达性成熟的年龄和大小不同,是指鱼类生长式型的()。 A 不确定性 B 可变性 C 阶段性 D 季节性 2()淡水白鲳属于()。 A 鲳亚目 B 脂鲤亚目 C 鲤亚目 D 鲑亚目 3()乌鳢的副呼吸器官是()。

A 口咽腔 B 肠 C 皮肤 D 鳃上器官 4()青鳉个体很小,属于()鱼类。 A 卵生 B 卵胎生 C 胎生 D 草食性 5()下列鱼类中具性逆转现象的是()。 A 胡子鲇 B 胭脂鱼 C 黄鳝 D 泥鳅 6()下列鱼类中,鳔具三室者有可能是()。 A 鲢亚科 B 鲌亚科 C 鲤亚科 D 鲃亚科 7()下列鱼类中,胸鳍条特别延长的是()。 A 鳀科 B 鲱科 C 鲑科 D 鳢科 8()被认为是活化石的矛尾鱼属于()。 A 内鼻孔亚纲 B 辐鳍亚纲 C 板鳃亚纲 D 全头亚纲 9()在淡水鱼类中,仅具有一根须的鱼,必定属于()。 A 颌针鱼目 B 鳕形目 C 鲻形目 D 合鳃目 10()美国鲟鱼属于()。 A 匙吻鲟属 B 鲟属 C 白鲟属 D 鳇属 三、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前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全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中华鲟的生物学特点包括()。 A 体具5行骨板 B 吻须2对 C 溯河洄游 D 鳃膜与峡部相连2()不能用于鉴定年龄的鳞片是()。 A 侧线上鳞 B 侧线鳞 C 再生鳞 D 臀鳞 3()区别鲇与南方(大口)鲇的方法是后者()。 A 尾鳍分叉 B 口裂超过眼中部 C 胸鳍前缘锯齿明显 D 须2对 4()长江鲟所具有的形态与生物学特征是()。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测试题

16、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一样的) 。 填空 12、一个量杯原有 200 毫升的水,把一个物体放入后,水面刻度为 230 毫升,那么这个物体 排开的水量 ( 30 ) 毫升。 13、用手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 我们称她为水的(浮力) 。 14、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 它受到的 (浮力) 等于它受到的 (重力),而且方向 (相 反)。 15、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1、同样大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 空瓶,会( )在水面上,往瓶里加些沙, )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如用塞子塞好的 增加瓶的( ),它就会( )到水底了。 2、同样重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 在水里会(下沉) ,把它压成铁片,再制成盒子,放在水里,它会(上浮) 体积 )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和浮。如一块铁放 3、 同样重量和大小的物体,放在清水里要下沉,放在盐水里要上浮,这说明用不同的(液 体)也能改变物体的沉和浮。 4、物体在液体中是沉还是浮, 与物体的 (重量) 和物体的 (体积) 有关, 还和液体的 (性 质)有关。 5、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其大小等于(排开的水量 )。 6、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 ,在盐水中可能(上浮 )。盐水比清水(重) 。 7、当物体的重量一定时:比较大的物体容易(上浮) ,比较小的物体容易(下沉) 的大小一定时:比较重的物体容易(下沉) ,比较轻的物体容易(上浮) 。 。当物体 8、改变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主要方法有: (改变重量) 、(改变体积) 、(改变液体的性质)和 借助外力。 9、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将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重量变(重) (沉的),沉浮状况(没有)改变。 ,体积变(大) ,放水中是 10、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排开的水量 )。 11、原来沉的物体,想办法增大它在水中(体积 ),这个物体就可能变成浮的。 大 )。

三年级上册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瀛湖镇第一小学郭娟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 教学目标: 1、知道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2、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3、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教学重点: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塑料玩具、塑料瓶盖、筷子、木板、木块、回形针、螺丝钉、小铁锤(必须是实心物品)泡沫、石头 2、水槽、水 3、PPT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讲《捞铁牛》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质疑引入:船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头)为什么它能将重重的铁牛捞起来呢?木船是利用了木头的什么特性呢?这节课,我们将纸、金属、塑料、木头这些常见材料放入水中,探究它们的沉浮情况,重点研究木头有哪些特性。我们就走进材料王国,共同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板书课题: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二、探究活动一:沉浮实验。 1、材料分类: 课件出示各种材料,说出物品的名称,然后分类摆放。 2、教师演示实验:判断物体的沉浮。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把泡沫和小碎石放入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又是以什么作为判断材料沉浮的标准的呢? 教师小结并直接演示:物体不碰到容器底部是浮,有的浮在水面,有的浮在水中, 3、分组预测: 预测这些物品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利用简单符号描述我们的预测结果。如果各小组成员出现了不同预测结果可以在记录单的预测结果侧标注“?”。(学生活动) 汇报交流:请各组组长派代表汇报结果并说明理由。 4、分组实验要求: ①实验要求:只有规范严格的实验活动,才能得出准确的科学结论。 ②温馨提示: a、请组长合理分工,让组员明确自己的任务,然后组织探究; b、请操作员每次拿一件物品,轻轻地将物品放入水中,等大家仔细观察出现的现象后再拿出来,允许多次操作(特别是与预测结果不符的材料); c、请记录员及时记录实验结果,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实事求是,如实填写; d、请卫生员将实验后的物品的水擦干,将浮上来的物品放在一起,沉下的物品放在一起。 ③开始实验,教师巡视。 ④请组长派代表汇报结果。 ⑤教师小结:金属类材料制成的实心成品一般在水中下沉,木头、塑料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一般在水中上浮。 板书:金属↓塑料、木头↑ 5、比较实验结果和刚才的预测结果存在的分歧,明白应该以实验结果作为我们判断的依据。 三、探究活动二:认识木头 1、说说自己知道的一些木头制品。 2、老师出示些木制品的图片,思考:这些木制品分别利用了木制品的哪些特性?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介绍木头的特性 3、出示气泡图,记录木头的特性。

常见水产品学名与俗称对照

潮汕常见水产品学名与俗称对照(鱼类)(下)学名俗称 齐头鱼小型鳗鱼类 银方头鱼皮刀鱼、皮刀、马头鱼 短鳍小箭头、鸟燕鸡腿 李氏箭头鱼 丝棘箭头鱼 卵鳎土龟母 条鳎虎舌、细鳞龙舌 须鳎歪嘴、瓜皮、龙舌 栉鳞鳎黑皮龙舌 宽体条鳎鳞片大龙舌 宽体舌鳎狗舌 线纹舌鳎狗舌 斑头舌鳎鞋底、花舌、龙利、狗舌 燕鳐魟鱼 鸢鲼燕鱼 长鼻鳐天青方、天星 许氏犁头鳐犁头鲨、文隆

中国团扇鳐沙甫、哈婆沙、狗方、沙狗白斑单鳍电鳐电甫、沙牛帽、币仔、香敞沟鯵古斑、鼓板 丽叶鯵黄尾、吉尾、赤尾 蓝圆鯵巴浪 大甲鯵铁甲、鸟脚 长吻丝鯵草扇 长颌鰆鯵江三 台湾鰆鯵茨鯵 白舌尾甲鯵海鲫 马拉巴裸胸鯵铜镜、油鲫 鳗鲇沙毛 海鲇赤鱼、成鱼、骨鱼、骨仔中华海鲇骨仔 硬头海鲇潮鱼 圆腹鲱丁鳁、丁鲳、海河 脂眼鲱鱼 黑天竺鱼外三亚、海没即、过流三马半线天竺鱼赤尾拉、大麦册、三马 花鳘鱼

丁氏放屎 勒氏须赤、鱼 杜氏须乌鳃、污 黄姑鱼春舌、春只、皮 大白姑鱼鮸鱼 斑鳍白姑鱼放屎 大头白姑鱼狮头 印度白姑鱼白、鱼、白姑鱼 鯻鱼丁公、石或、硬头浪、罗姑、三马尖吻鯻斑猪、金苍蝇、猪哥丙 细鳞鯻斑猪、海黄蜂 青鰧乖鱼、铜锣锤、铜锣乖 网纹鰧铜锣乖、公乖、铜锣槌 双斑鰧铜锣槌 坟颈鰧铜锣槌 鳞颈鰧铜锣槌 鳄齿鰧沙涩 带鳚裙带、花旗带、寸鳗 仙鼬鳚老鼠 美尾、乌尾摇、马尾穴

翼红娘鱼赤角 斑鳍红娘鱼赤角 日本红娘鱼蜻蜓角、长翅角、角鱼 大鳞鳞甲头鱼、刺甲 锯齿鳞刺甲 牙鲆、左口 斑鲆地鱼、鱼 青缨鲆朴叶 少牙斑鲆地鱼 冠鲽白须公 木叶鲽鼓眼、砂轮、滴宁、溜仔、蚝边三刺鲀机关枪、三脚迪、三角姑、三文仔独角鲀大迪婆、迪婆 粗皮鲀迪仔 粒突箱鲀海麻雀 六斑刺鲀刺乖 绿鳍马面鲀迪仔鱼、猪哥迪 叉尾单角鲀马面迪 丝鳍单角鲀乌皮迪 绒纹线鳞鲀迪鱼、迪仔

材料在水中沉浮一课(教学案例)

在生活中发现科学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案例一、学情和教材分析 材料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五课,第三单元围绕着我周围的材料这一主题,让学生能够学会有顺序、有目的的、仔细的观察,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对生活中常见物品从材料的角度进行分类,并且能够总结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凳材料的物理性质。有关沉和浮的问题,这课主要说明物体沉浮与物体的材料构成有关。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老师的引导他们会试着做出一些解释或推测,物体沉浮究竟与什么有关系?为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在设计这堂课时,我们适当的调整教材,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观察和发现,通过猜测、验证和汇报交流等环节,使他们认识到有些猜测与实际实验观察结果是矛盾的,从而明白了物体的沉浮与材料的构成关系。这一课,老师引导学生从观看一则新闻开始,而且研究选择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对于人们克服苦难的帮助。在一条主线和三条支线的研究活动中,扭转学生思维中的一种错误的感性认识,使得他们学会用事实说话。这一节课教材设计了一条主线和三条支线:一开始让学生进行观看新闻,引出使用何种材料进行达到对岸,在学生进行猜测后开始进入第一条支线。实验这些材料构成物体的沉浮情况。经历推测假想→实验验证,使学生对于“物体的沉浮和它的材料没有关系”这样的结论产生肯定时,于是就有了第二项活动,认识木材的特性,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最后引导学生对人们利用简易木桥通行的过程思考讨论,使他们认识人们利用了木材的多种特性,才能够搭建简易木桥。最终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体现感知到的是木材的特性作用。最后进入第三支线,利用回归主线的泥石流形成的原因,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明白了木材对于我们生活有巨大的作用,要学生珍惜木材,保护环境等。原本教材中的设计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要求比较准确,但我们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如何使得木材特性和材料的沉浮两个教学目标之间进行连接,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所以老师对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导向,抓住要害,才能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因此,对教材进行了改编。主要的改变就是要把实验的研究变成了学生的主动探究,是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解决问题中发现了生活中的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案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余丽丽教材分析: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中的起始课,是一典型的实验探究课。教材分为三个部分:一、观察物体的沉浮;二、观察更多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三、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材从纠正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开始,通过一步一步地探索,让学生逐步明白现象背后的原因,认识到事物的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已有一定的认知和解释,但还比较浮浅和模糊,甚至会出现错误。学生很容易把沉浮的原因归结为物体的轻重和大小,鉴于此,教材安排了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变的内容,从而纠正学生一些错误的前概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的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前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有关课件 演示实验:水槽、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1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小刀、回形针、木块、实验记录表2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言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 二、探索新知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出示砖块、木块、水槽,预测木块、石块的沉浮。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 (要点:提醒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即为浮,从而避免出现悬浮的概念。) 3、出示塑料块,预测其沉浮。再将其轻轻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 (既是对沉浮的标准的复习,又为下一步的观察活动作铺垫。)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科学教案

《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教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老师先讲个小故事: 有一群小朋友在一起玩皮球, 玩得正高兴, 小明一个大脚把球踢进了一口枯井里。这口井又小又窄, 伸手也够不到球。这时啊, 聪明的小刚想出了个办法, 顺利地把球取了出来。大家猜猜小刚用了什么办法拿到球的?(生预设用水让皮球浮起来)可如果小明小刚玩的是铅球,你们还能用刚才的方法让球浮起来吗?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问题。 二、观察讨论,预测实验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个玻璃的培养皿, 把它放入水中, 你们认为会怎样? (1)放水面上(浮)(2)放水底(沉) 为什么同一种物体会出现这两种情况呢? 有的同学会说老师你放的方法不同。对了! 这就是老师想告诉大家的, 我们研究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首先要统一方法, 书中就给了我们两种方法。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 2、今天我们这节课是小组分组实验课,我们先来分一下组。(分组:一排四个人为一小组,第一位同学为组长负责汇报,第二位同学为记录员负责记录,第 三、四位同学为实验操作员。) 3、好!请同学们看到你们实验桌上的实验物品,认识一下它们。谁来汇报一下?(生:有小铁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胡萝卜、木头、苹果、橡皮。)我们先不要把这些东西放到水里去, 先请每组同学预测一下,如果这些物体放在水里的话你们认为哪些会沉, 哪些会浮, 并把你们小组认为会沉的放一堆, 会浮的放一堆, 还要把预测的结果用箭头填在表格里。不要怕,大胆的预测,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就说过:“没有大胆的预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4、小组汇报预测结果。 5、实验前实验操作要求:(1)不要把水到处乱洒,保持桌面清洁。(2)小心小刀的使用。(3)切物体时要用纸片垫着,以免损坏桌面。 6、小组分工实验。把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ppt 音乐响起。)

科学教学案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沉浮实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哪些东西是沉、哪些东西是浮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因此,本节课要使学生进一步观察身边多种物品的沉浮,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预设猜想---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能力目标:掌握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法,感受实验验证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 掌握实验操作方法,以及能用适当的词语来描述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每组实验用品:量杯、金属、木头、塑料、纸、清水、实验记录表、纸巾,教学课件。 (二)学生准备4个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要求:必须是实心的、安全的。) 【设计意图】 充分的材料准备是上好一节课最根本的基础。本节课的材料准备分为老师准备的和学生准备的。通过师生、小组间合作准备材料,既可以提高师生、小组间的合作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以及搜集资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探究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1)判断“什么是沉、什么是浮”,课件出示3个物体在水中情况的图片,学生研讨判断沉浮的标准。小结并课件演示:物体不碰到容器底部是浮,碰到容器底部是沉。齐读结论 (2)认识物体的材料 请各组组长从材料袋中取出6种物体——铁钉、回形针、木块、象棋子、塑料片,纸片。快速识别这些物体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然后分类摆放。 【设计意图】 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所以给学生挑选了一份生活中普遍、常见的物品。汇报交流:请任一组学生汇报,边出示物品边说明它由什么材料制成。询问其他小组是否有不同分法?师生达成共识后,教师板书:(材料:金属塑料木头纸片) (3)预测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课件出示实验记录表)进行一次观察能力比赛:请同学们相互交流,预测这些物品的沉浮情况。为了记录方便,用简单的符

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科学教案

《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与轻重有关。大小相同的物体,重量越重在水中越容易下沉;重量相同的物体,大小越大在水中越容易下沉。 2、通过实验知道改变物体的大小或重量,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情况。 能力与方法:能够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物质沉浮性质的变化,体味科学就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老师手里有一个玻璃皿,一根铁棒放入水中。您发现了什么? 生:玻璃皿浮着,铁棒沉下去了。 揭示课题:沉与浮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物体的沉与浮】。 二、观察讨论,预测实验 下?(生:有小铁块、泡沫块、回形针、橡皮泥、铅笔、木头、砝码、橡皮。)。先请每组组长带领预测一下,把会沉的物体有“ד把会浮的应”√表示在记录单第一行对应格子。小组汇报预测结果。 师:就是否如我们同学预测的一样呢,我们来动手试试瞧。 3、小组分工实验。把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提出要求】(分组:一排四个人为一小组,第一位同学为组长负责汇报与操作实验,第二位同学为记录员负责记录,第三、四位同学为实验观察员。)【教师演示第一个,并强调一次放一个实验,完后放回原位,依次进行】 4、小组汇报结果。(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小结:有的物体会沉,有的则会浮。

三、逐步深入,探讨研究(一)重量与沉浮 1、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实验知道了有的物体会沉,有的则会浮。实验中,哪些物体的沉浮让您觉得比较有趣。(生:小小的回形针也会沉下去,大大的塑料块却浮着) 师:您们觉得物体的沉与浮与什么有关?(生:物体的重量、大小、形状……) 接下来,我们自己动手来试一试,验证我们的猜想。 首先我们来瞧瞧重量与沉浮的关系?在我们的材料里,哪个适合用来验证重量与沉浮的关系。(水壶:可以装不同的水。)(其她的为什么不合适:改变重量的同时会改变她们的大小等其她条件。每次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她条件不变。) (讨论填写预测,装水多少与沉浮的关系)依次进行试验。 2、把空水瓶放入水中。发现:水瓶浮在水面上。 3、把水瓶装入1/3,1/2。这三次发现:慢慢沉下去了,教师提示:有一部分半沉在水中没 有完全沉下去, 第四次试验,装满水。(发现水瓶完全沉入水中) 4、比较4次试验,有什么不同。(水瓶表面积大小相同,重量逐渐变大) (错误可能:生:水壶半沉在水中就是改变了体积。教师引导:沉下去部分的体积水向四周排开总体积不变。)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预测与结果一样不?(生:不一样)。结果就是怎样的? 6、小结:物体体积相同时,重量越大越容易下沉。潜水艇的原理【视频】。 四、逐步深入,探讨研究(二)大小与沉浮 1、【视频】万吨轮。师:为什么能装这么多东西还能浮在水上呢?(生:船的形状能浮) 2、什么样的形状容易浮起来呢,我们来试一试。 3、讨论填写预测您觉得它会沉还就是浮。(引导学生注意,此时,物体重量不发生不变) 4、把整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怎样了?握成球形怎样了?变成平板怎样了?还有什么形状。发现什么。船型的比较容易浮起来。(错误可能“游乐场的水球也就是圆的怎么能浮。因为水球比较轻,船需要装很多货物。演示:装满水的水壶很重还就是会沉下去。) 五、小结:物体的沉浮与重量,体积的大小有关。 【拓展】 1、游泳的原理【视频】 2、盐水能让清水中沉的物体浮起来。 附录1 “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实验记录单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材】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第七课【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了解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一个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实验探究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明白要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假设和不断的实验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一个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教学难点】 1.加热时需注意的安全事项。 2.通过实验来不断证明自己的假设。 【学情分析】 学生对物体沉浮的关注,一般只看物体本身,很少会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这样的经验。影响物体的沉浮的因素不仅仅有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密度),而且还有液体的密度。本课将展开对这一变量的研究,向学生展示一个新的探索项目。联系本单元的第一课,继续研究物体沉浮的因素。 本课主要研究不同浓度的液体,对马铃薯沉浮的影响。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可以使学生看到只有在液体中溶解足够多的物质时,马铃薯才能浮起来,渗透了改变液体密度会影响沉浮的概念。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味精水。 小组实验:每组一个马铃薯、酒精灯、调羹2个、浓盐水、40克食盐(已包装好)、40克白糖(已包装好)、2只烧杯、一根筷子,打火机和小木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生:马铃薯 师:现在我要将它放在这杯水中,你们猜一猜,它会沉还是浮? 二、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1.推测马铃薯放人水中是沉还是浮。 2.把马铃薯轻轻放人清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 3.把马铃薯从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轻轻放人另一个杯子中,观察它的沉浮。 怎样解释马铃薯在不同杯子中的沉浮?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释马铃薯的沉浮现象? 三、观察比较两种液体: 1.观察两杯液体有什么不同。 2.做液滴加热实验,教师先指导加热的方法,说明注意事项,然后从两个杯子里各取一勺液体,分别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加热,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液滴加热:各取一勺液体来观察一下:把液体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加热后,其中一个不锈钢调羹上会留下比较明显的白色颗粒物。) 3.观察两种留下的痕迹,有什么不一样,两种液体一样吗?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有什么特点? 四、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1.提问: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呢? 2.每个小组调一杯盐水试试,马铃薯在盐水中能上浮吗? 注意调制盐水的要求,取100毫升水,往杯子里慢慢加盐,搅拌溶解。食盐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详细教案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一、背景和目标: 沉浮实验仍然是对木头、纸、金属、塑料这四种常见材料物理性质的检测和探究。由于被检测的物体必须是实心的,而且是由一般的木头、金属和塑料制成的物品,学生将很容易观察到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现象。金属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在水中是沉的,木头、塑料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一般在水中是浮的。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进而认识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制成物体的材料有直接关系。这一认识的形成将对材料的重要物理性质——密度概念的建立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对木头制品用途的调查和生活经验的梳理,学生将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并强化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3、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4、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5、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6、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7、增强充分利用材料、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塑料大小块,木头条和木头块,纸,金属大小块,水槽,水

四、教学环节: (一)导入: 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导入并板书课题: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二)沉浮实验:验证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能力是不同的。 1、我们周围有哪些常见的材料? 木头、塑料、金属、纸.... 2、猜一猜:这些材料在水中沉还是浮? 3、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伽利略 一起动手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想吧! 4、想一想 (1)材料如何放如水中? 将物体轻放到水中央再放手 (2)怎样来判断材料的沉浮?如何算沉? 如果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就代表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就代表它在水中是浮的。 5、实验要求 6、完成记录表 7、观察实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1)像金属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大都容易沉;像木头、塑料、泡沫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 (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物体的材料有关。 (三)认识木头 1、自古以来,木头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材料。人们直接把树木加工成木材,广泛地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你知道用木头可制成哪些物品?这些物品都是利用了木头的哪些特性呢?并且填写气泡图。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测试题

一、填空 1、同样大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如用塞子塞好的空瓶,会()在水面上,往瓶里加些沙,增加瓶的(),它就会()到水底了。 2、同样重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体积)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和浮。如一块铁放在水里会(下沉),把它压成铁片,再制成盒子,放在水里,它会(上浮)。 3、同样重量和大小的物体,放在清水里要下沉,放在盐水里要上浮,这说明用不同的(液体)也能改变物体的沉和浮。 4、物体在液体中是沉还是浮,与物体的(重量)和物体的(体积)有关,还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5、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其大小等于(排开的水量)。 6、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可能(上浮)。盐水比清水(重)。 7、当物体的重量一定时:比较大的物体容易(上浮),比较小的物体容易(下沉)。当物体的大小一定时:比较重的物体容易(下沉),比较轻的物体容易(上浮)。 8、改变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主要方法有:(改变重量)、(改变体积)、(改变液体的性质)和借助外力。 9、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将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重量变(重),体积变(大),放水中是(沉的),沉浮状况(没有)改变。 10、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排开的水量)。 11、原来沉的物体,想办法增大它在水中(体积),这个物体就可能变成浮的。 12、一个量杯原有200毫升的水,把一个物体放入后,水面刻度为230毫升,那么这个物体排开的水量( 30 )毫升。 13、用手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她为水的(浮力)。 14、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而且方向(相反)。 15、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16、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一样的)。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试验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充分利用材料、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总结概括出材料的物理性质,即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教学方法:小组实验法、观察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为每个小组准备:水槽、铁夹子、回形针、树枝、积木块、塑料片。 为老师准备:铁夹子、回形针、树枝、积木块、塑料片、象棋子、水槽、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分钟) 1、展示乌鸦喝水的图片,说一说图片说的是什么故事?用树枝行不行?为什么? 出示课题: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板书课题) 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25分钟) 1、认识并预测 逐一出示铁夹子、回形针、树枝、积木块、塑料片,请学生说一说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猜一猜,它们在水中的沉浮。 2、验证 提问:你们的猜测是对的还是错的呢,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来验证呢? 提出两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 多媒体展示问题:1〉怎样来判断物品的沉浮?如何算沉?如何算浮? 2〉如何把物品放入水中?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参考教案1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参考教案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能够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觉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进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爱好。 2.认同物理性质是能够被观看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爱护森林、珍爱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觉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 认同物理性质是能够被观看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教学预备 学生分组器材: 1.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 2.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导入:通过前几课的探究,我们差不多明白不同材料的硬度、柔韧度、吸水性各不相同,它们在其它方面还有不同的特性吗?这节课我们将把不同的材

料放入水中,看看它们的沉浮状态,有爱好吗? 二、沉浮实验 1.出示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认一认,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2.小组内猜一猜,假如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填写实验记录单(沉可用“↓”表示,浮可用“↑”表示),并进行全班交流,关注有争议的物体。 3.实验方法指导:将物体放到水中央再放手,假如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们能够说它在水中是沉的,假如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我们能够说它在水中是浮的。 4.分发水槽,小组实验,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录。 5.全班汇报交流,形成时期性认识: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不同材料的沉浮也不同。 三、认识木头 1.导语:木头是一种在水中专门容易浮的材料,它还有专门多其它的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接下去我们来进一步认识木头这种材料。 2.我们周围有哪些木头制成的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 3.从这些物品中,我们发觉木头具有哪些特性?小组合作,填写气泡图。 4.介绍一棵树成材的过程,当前森林资源的状况。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做。 四、课堂小结 1.回忆本单元的收成。 (把握了研究物体硬度、柔韧性、吸水性、沉浮情形的方法,比较深入地了解了金属、塑料、纸、木头这几种材料。 2.结语:我们人类是充满聪慧的,我们除了发觉并利用了许多天然材料之外,还会人工制造一些材料,以满足我们生活生产的需要,下节课,我们将连续研究一些人工制造的材料。

马铃薯在水中的沉与浮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7课 教学目标 1、知道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不一样。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教学重点:认识到马铃薯在达到一定浓度的盐水中会上浮。 教学难点: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准备: 实验准备:马铃薯、酒精灯、小铁片、浓溶液、食盐、白糖、味精、大烧杯、勺子、筷子、镊子、玻璃棒。 小组准备:马铃薯、盐、白糖、烧杯、筷子、镊子、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1、师:大家喜欢看魔术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变一个魔术。请看这是什么?(马铃薯)那谁来猜猜看我把它放到水里会怎样?是沉还是浮呢?(沉)是吗?那我们一起来试试。 2、把马铃薯轻轻放入1号清水杯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沉。 3、师:谁来给第二个吹口气,我再施点魔法,看好了。放入第2杯浓水中(浮)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马铃薯不同,大小不同,水不同… 4、师:马铃薯不同那咱们把1号和2号的马铃薯换换,看看怎样?2号(浮),看来2号杯子有魔力了。 5、水不同,你能通过哪些方法检验两种液体的不同,来证明你的猜想呢?(师提示:允许同学们通过说和动手两种方法回答。方法有很多:看、闻、

晒太久、尝――不能随便尝、)学生畅所欲言。 6、师:刚才同学们用了看、闻等方法都不能确定这两杯液体的不同,科学是讲究证据的,我们还可以用加热,使水蒸发的方法来探究一下这液体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二)观察比较两种液体 1、用木夹夹住小铁片,分别用滴管从两个烧杯中各取一滴液滴。 2、用酒精灯加热铁片上的液滴,让学生仔细观察比较,两个液滴留下痕迹会有什么不同。(加热后1号杯中什么也没有,2号杯中留下比较明显的白色颗粒物。) 3.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你根据什么确定勺子上留下的痕迹是盐?只有盐才是白色、颗粒状的吗?还有哪些物质也是这样的?盐和白色颗粒物,哪种描述更科学,为什么?) 小结:现在我们还是不能确定未知液体中的物质是不是盐,但通过实验,我们有了重大发现,你觉得这个重大发现是什么? 生:水中中加了(溶解了)一种物质。 (三)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1.刚才大家说水里面加了物质,不是只有老师能让马铃薯浮起来,你们也可以试着自己调制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想不想? 2.老师给大家准备了食盐、白糖和味精。在试验之前请各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物质进行调制,在调制过程中应该注意些哪些环节?讨论完毕后组长来领。(组长要做好分工) 3、学生动手操作。(3组加盐,3组加糖, 2组加味精,为了加强实验的对比效果,我给每组的量不同)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测试题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测试题

一、填空 1、同样大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如用塞子塞好的空瓶,会()在水面上,往瓶里加些沙,增加瓶的(),它就会()到水底了。 2、同样重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体积)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和浮。如一块铁放在水里会(下沉),把它压成铁片,再制成盒子,放在水里,它会(上浮)。 3、同样重量和大小的物体,放在清水里要下沉,放在盐水里要上浮,这说明用不同的(液体)也能改变物体的沉和浮。 4、物体在液体中是沉还是浮,与物体的(重量)和物体的(体积)有关,还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5、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其大小等于(排开的水量)。

6、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可能(上浮)。盐水比清水(重)。 7、当物体的重量一定时:比较大的物体容易(上浮),比较小的物体容易(下沉)。当物体的大小一定时:比较重的物体容易(下沉),比较轻的物体容易(上浮)。 8、改变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主要方法有:(改变重量)、(改变体积)、(改变液体的性质)和借助外力。 9、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将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重量变(重),体积变(大),放水中是(沉的),沉浮状况(没有)改变。 10、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排开的水量)。 11、原来沉的物体,想办法增大它在水中(体积),这个物体就可能变成浮的。

12、一个量杯原有200毫升的水,把一个物体放入后,水面刻度为230毫升,那么这个物体排开的水量( 30 )毫升。 13、用手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她为水的(浮力)。 14、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而且方向(相反)。 15、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16、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一样的)。 17、比同体积的液体重,这个物体在这种液体中是(下沉)的;比同体积的液体轻,这个物体在这种液体中是(上浮)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