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5不确定性关系导学案

05不确定性关系导学案

05不确定性关系导学案
05不确定性关系导学案

17-5 不确定关系导学案

班级姓名编写高二物理备课组

学习目标

(1)了解事物的连续性与分立性是相对的,了解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

(2)了解光是一种概率波

(3)了解不确定关系的概念和相关计算

(4)了解物理模型与物理现象

学习重点

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的发展过程。对不确定关系的概念的理解

学习难点

对量子化、波粒二象性、概率波等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对不确定关系的定量应用

自主学习

1、在经典物理学中,可以同时用质点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精确描述它的运动,

如果知道了质点的____________,还可以预言它以后任意时刻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用数学方法对微观粒子的___________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如果以Δx表示粒子的

______________不确定量,以Δp表示粒子____________________不确定量,则有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

3、在微观物理学中,不确定关系告诉我们,如果要准确地确定粒子的位置(即Δx更小),

则_____________的测量一定会更不准确(即Δp更大),也就是说,不可能同时准确地测量粒子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在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对现象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惊人的作用,比如现代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和发展等。

新知学习

一、不确定关系

问题1、通过对课本图17.5-1光的单缝衍射实验的分析,你怎样理解粒子在宏观和微观的不确定性关系?

问题2、微观粒子和宏观物体的特性有什么不同

问题3、不确定关系的物理意义和微观本质

二、物理模型与物理现象

问题1、在研究微观粒子时,经典物理学中建立了两个模型是什么?这两种模型能否解决微观粒子的

相关实验结论?

问题2、量子力学在现代生活中已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哪些方面有所体现?

例1、一颗质量为10g 的子弹,具有200m·s-1的速率,若其动量的不确定范围为动量的

0. 01%(这在宏观范围是十分精确的了),则该子弹位置的不确定量范围为多大?

跟踪练习

1、经150V 电压加速的电子束,沿同一方向射出,穿过铝箔后射到其后的屏上,则 ( )

A 、所有电子的运动轨迹均相同

B 、所有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坐标均相同

C 、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坐标可用牛顿运动定律确定

D 、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受波动规律支配,无法用确定的坐标来描述它的位置

2、关丁微观粒子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于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做匀速运动

B 、光子受到恒定外力作用时一定做匀变速运动.

C 、只要知道电子的初速度和所受外力,就可以确定其任意时刻的速度.

D 、运用牛顿力学无法确定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3、一个电子被加速后,以极高的速度在空间运动,关于它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子在空间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电子上下左右颤动着前进.

C 、电子运动轨迹是正弦曲线.

D 、无法预言它的路径.

4、关丁微观粒子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于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做匀速运动

B 、光子受到恒定外力作用时一定做匀变速运动.

C 、只要知道电子的初速度和所受外力,就可以确定其任意时刻的速度.

D 、运用牛顿力学无法确定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5、一个电子被加速后,以极高的速度在空间运动,关于它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子在空间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电子上下左右颤动着

C 、电子运动轨迹是正弦曲线

D 、无法预言它的路径.

6、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e 、初速为零的电子,经加速电压U 加速后,其电子的德布罗意波 长为

e 2mU h .(普朗克常量为h)电子显微镜用电子束代替光镜的光源,放大倍数可达数万

倍,

这是因为( )

A 、电子束的波长短

B 、电子束的频率小

C 、电子束不具波动性

D 、电子束不具粒子性.

概率波 不确定性关系

高中物理选修3-5同步练习试题解析 概率波 不确定性关系 1.有关光的本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关于光的本性,牛顿提出了“微粒说”,惠更斯提出了“波动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它们都圆满地说明了光的本性 B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指:光既可以看成宏观概念上的波,也可以看成微观概念上的粒子 C .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D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光通过双缝时显示波动性,如果光只通过一个缝时显示粒子性 解析:牛顿主张的微粒说中的微粒与实物粒子一样,惠更斯主张的波动说中的波动与宏观机械波等同,这两种观点是相互对立的,都不能说明光的本性,所以A 、B 错,C 正确;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干涉出现明暗均匀的条纹。当让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单缝时,曝光时间短时表现出粒子性,曝光时间长时表现出波动性,因此D 错误。 答案:C 2.关于物质波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电子的衍射证实了物质波的假设是正确的 B .物质波也是一种概率波 C .任何一个物体都有一种波和它对应,这就是物质波 D .物质波就是光波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物质波概念,电子衍射图像的观测证明德布罗意关于物质波的假说是正确的,所以A 正确;只有运动的物质才有物质波与它对应,故C 错误;物质波与光波一样,也是一种概率波,即粒子在各点出现的概率遵循波动规律,但物质波不是光波,所以B 正确,D 错误;即正确选项是A 、B 。 答案:A 、B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都具有波动性 B .抖动细绳一端,绳上的波就是物质波 C .通常情况下,质子比电子的波长长 D .核外电子绕核运动时,并没有确定的轨道 解析:任何物体都具有波动性,故A 对;对宏观物体而言,其波动性难以观测,我们 所看到的绳波是机械波,不是物质波,故B 错;电子的动量往往比质子的动量小,由λ=h p 知,电子的波长长,故C 错;核外电子绕核运动的规律是概率问题,无确定的轨道,故D 对。

可能性导学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可能性》教学反思: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以直观的内容为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以“猜测——推想——验证”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线,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一定”、“可能”、“不可能”是3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学中不但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中的数学事例,同时还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真正做到了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 2.本节课有多次操作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活动前的猜测与活动后的分析,有效地协助学生建立起“可能性”的概念。有了这两个重视,活动才具有了价值,从而将操作活动“从形式引向实质”,操作才具有了思维价值,活动才具有了“数学味”。 3.这节课的设计着眼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导”中协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每个环节中,都是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主动而富有个性。 综观整节课的环节设置,我在努力追求一种简约化的课堂教学,便于教者把握。但是这种简约又不是一种简单,课的主体部分设计了多回合的摸球游戏,看似简单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次游戏的背后都有明确的目标。摸球这样的游戏活动设计:课前准备不多,可操作性强,活动设计新颖有趣,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动设计环环

相扣,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绪,游戏活动结果浅而易见,便于学生回答问题。 这节课的设计我追寻教学目标的全方位达成,想让教学变得简单些,这节课不需要投影仪,也不需要多媒体课件,简简单单把课上得扎扎实实,这就是我追求一种“教学境界”。

概率波 5 不确定性关系

4 概率波 5 不确定性关系 [先填空] 1.经典的粒子和经典的波 (1)经典的粒子 ①含义:粒子有一定的空间大小,有一定的质量,有的还带有电荷. ②运动的基本特征:遵从牛顿运动定律,任意时刻有确定的位置和速度,在时空中有确定的轨道. (2)经典的波 ①含义:在空间是弥散开来的. ②特征:具有频率和波长,即具有时空的周期性. 2.概率波 (1)光波是一种概率波:光的波动性不是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而是光子自身固定的性质,光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可以通过波动的规律确定,所以,

光波是一种概率波. (2)物质波也是概率波:对于电子和其他微观粒子,单个粒子的位置是不确定的,但在某点附近出现的概率的大小可以由波动的规律确定.对于大量粒子,这种概率分布导致确定的宏观结果,所以物质波也是概率波. [再判断] 1.经典粒子的运动适用牛顿第二定律.(√) 2.经典的波在空间传播具有周期性.(√) 3.经典的粒子和经典的波研究对象相同.(×) 4.光子通过狭缝后落在屏上明纹处的概率大些.(√) 5.电子通过狭缝后运动的轨迹是确定的.(×) [后思考] 1.对于经典的粒子,如果知道其初始位置和初速度,能否确定其任意时刻的位置和速度? 【提示】能.经典粒子的运动规律符合牛顿运动定律,其运动轨迹也是可以确定的,因此,某时刻的位置和速度也可以确定. 2.是否可以认为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表现出波动性? 【提示】不可以.实验说明:如果狭缝只能让一个光子通过,曝光时间足够长,仍然能得到规则的干涉条纹,说明光的波动性不是光子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是光子本身的一种属性. [合作探讨]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设法控制入射光的强度,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经过不同的时间相继得出如图17-4-1光子在胶片上的分布图片. 图17-4-1 探讨1:图甲说明什么问题?

高中物理-概率波、不确定性关系练习

高中物理-概率波、不确定性关系练习 A组 1.物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处放上照相底片,若减弱光波的强度,使光子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上只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如果曝光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就出现了规则的干涉条纹.对这个实验结果,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曝光时间不太长时,底片上只能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子,表现出光的波动性 B.单个光子通过双缝后的落点可以预测 C.只有大量光子的行为才能表现出光的粒子性 D.干涉条纹中明亮的部分是光子到达机会较多的地方 解析:曝光时间不太长时,底片上只能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子,表现出光的粒子性,选项A错误;单个光子通过双缝后的落点不可以预测,在某一位置出现的概率受波动规律支配,选项B错误;大量光子的行为才能表现出光的波动性,干涉条纹中明亮的部分是光子到达机会较多的地方,故选项C错误,D正确. 答案:D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都具有波动性 B.抖动细绳一端,绳上的波就是物质波 C.通常情况下,质子比电子的波长长 D.核外电子绕核运动时,并没有确定的轨道 解析:任何物体都具有波动性,故A对;对宏观物体而言,其波动性难以观测,我们所看到的绳波是机械波,不是物质波,故B错;电子的动量往往比质子的动量小,由λ=知,电子的波长长,故C错;核外电子绕核运动的规律是概率问题,无确定的轨道,故D对. 答案:AD 3.电子的运动受波动性的支配,对于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可以用确定的坐标描述它们在原子中的位置 B.电子绕核运动时,可以运用牛顿运动定律确定它的轨道 C.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D.电子轨道只不过是电子出现的概率比较大的位置 解析:微观粒子的波动性是一种概率波,对于微观粒子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已经不适用了,所以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不能用确定的坐标描述它们在原子中的位置,电子的“轨道”其实是没有意义的,电子轨道只不过是电子出现的概率比较大的位置,综上所述,选项C、D正确. 答案:CD 4.关于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典物理学中的粒子任意时刻有确定位置和速度以及时空中的确定轨道 B.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光通过双缝时显出波动性,那么光只通过一个缝时就显出粒子性 C.光学中某些现象表明光具有波动性,而某些现象又表明光具有粒子性,说明光有时是波,有时是粒子 D.经典物理的粒子模型和波动模型在微观世界变成了波粒二象性模型 解析:任意时刻的确定位置和速度以及时空中的确定轨道,这是经典物理学中粒子运动的基本特征,所以选项A正确;但经典的粒子模型和波动模型在微观世界变成了波粒二象性模型,选项D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docx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四年级上册102、103页 课时: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况,初步体验和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2.学会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是对不确定及确定现象的初步认识,所以总体是要求一些初步的接触 和了解。四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体验,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 认知基础,通过游戏活动和事实举例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对确定、不确定 现象的把握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现象。 难点:能对事件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推理。 四、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硬币 五、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 通过引导学生回答年龄变化和天气变化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明确人的年龄每过 一年就会增长一岁这一现象是确定的,而明天的天气会是怎样这一现象是不确 定的。 (二)探究新知 1.研究课本例1,初步感知 提问:现在班上决定选一部分同学参加演讲,将采用抽签的方式决定演讲顺序,大家猜一猜谁会抽到第一个呢?会是男生还是女生? 生答:可能是···,也可能是··· 再问:一定会抽到男生或者一定会抽到女生吗?有几种可能? 生答:不一定,有两种可能。

小结:像这样,结果不止一种,并且是不确定的,我们称之为“不确定现象“。 2、探究课本例2,深入理解 师:大家平时都喜欢玩游戏,今天就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来玩一个抛硬币的游戏。接下来要请6个同学上台,两人为一组,每组连抛硬币3次,一人抛,一 人记录下抛出的结果即硬币正反面朝上的次数。 师:现在请举手的同学上台进行游戏并做好记录。(学生上台操作) 小结:从同学们抛硬币的情况来看,每次落地后要么是正面朝上,要么是反面 朝上,所以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使人们事先 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通常用”可能···也可能···“来 描述。 3.分组讨论例3,自主探究 (1)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有一些彩球分别装在两个盒子里,小虎面前的盒子里全是红球,小猫面前的盒子里全是白球,现在他俩分别要从面前的盒子里摸出 一个球。他们分别都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结果确定吗? (2)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结论。 (3)教师进行分析总结:当出现的结果只有一种时,表明结果是确定的、一定会发生的,叫做“确定现象“,通常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 六、巩固练习 1.完成103页说一说(请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2.动手完成103页试一试的连线(请学生回答结果)。 学生答完后,教师进行及时的点评并加以提示和分析。 七、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哪些收获? 回答:1.明白了什么是确定现象,什么是不确定现象。 2.明白了确定现象的结果只有一种,而不确定现象的结果不止一种。 3.学会了判断和推理确定、不确定现象的结果。 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八、教学板书 不确定现象 1.不确定现象: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使人们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

17.5 不确定性关系

第五节不确定性关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确定关系的意义 2、知道电子的衍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物理学中物理模型的特点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 2、通过数形结合的学习,认识数学工具在物理科学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 对不确定关系的理解与记忆 教学难点: 对不确定关系的理解与记忆 教学方法: 讲述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按经典力学,粒子的运动具有决定性的规律,原则上说可同时用确定的坐标与确定的动量来描述宏观物体的运动。 在量子概念下,电子和其它物质粒子的衍射实验表明,粒子束所通过的圆孔或单缝越窄小,则所产生的衍射图样的中心极大区域越大。换句话说,测量粒子的位置的精度越高,则测量粒子的动量的精度就越低。 Heisenberg 发现,上述不确定的各种范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而且物理量的不确定性受到了Planck常量的限制。1927年,Heisenberg提出了不确定原理(又称为不确定关系,193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指出:对于微观粒子,不能同时具有确定的位置和与确定的动量,其表达式为:

Δx ?ΔP x=h (二)新课教学 1、电子单缝衍射实验 以电子单缝衍射实验为例讨论不确定关系: 坐标的不确定度: Δx=a 考虑第一级范围的电子的动量: ΔP x=P sin φ 对于第一级 λ?=sin a 因 而 x a ?==//sin λλ? x P P P x ?==?/sin λ? 考虑deBrglie 公式:P h /=λ 可得: h P x x =??? 一般情况: 2/ ≥???x p x 其中π2/h = 也称为Planck 常量。 即如果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的不确定度范围为Δx ,则同时测量其动量也有一个不确定范围ΔP x ,两者的乘积满足不确定关系。 2、不确定性关系的数学表示与物理意义 2/ ≥???x p x Δx 表示粒子在x 方向上的位置的不确定范围,Δp x 表示在x 方向上动量的不确定范围,其乘积不得小于一个常数。 说明: (1)不确定关系表明,对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可能同时进行准确的测

九年级数学上册25.1在重复试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 精品导学案 华东师大版47

25.1在重复试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 学习目标导航: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等可能性事件、确定事件等基本概念。本节重点是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等基本概念;形成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定性分析的能力,了解影响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因素。 1.下列问题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 (1)太阳从西边下山;(2)某人的体温是100℃;(3)a2+b2=-1(其中a,b都是实数);(4)水往低处流;(5)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6)三个人性别各不相同; (7)一元二次方程x2+2x+3=0无实数解。 1.客观世界中的事件分为、、三类.其中与是确定事件。 【例1】指出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 (1)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0℃时,冰融化; (2)在常温下,焊锡熔化; (3)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 (4)某地12月12日下雨; (5)如果a>b,那么a-b>0; (6)导体通电后发热; (7)没有水分,种子发芽; 活动2:小伟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形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至6的点数。请考虑以下问题,掷一次骰子,观察骰子向上的一面: (1)出现的点数是7,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2)出现的点数大于0,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3)出现的点数是4,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4)你能列举与事件(3)相似的事件吗? 摸球试验:袋中装有4个黑球,2个白球,这些球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在看不到球的条件下,随机地从袋子中摸出一个球。 问题:把“摸到白球”记为事件A,把“摸到黑球”记为事件B: (1)事件A和事件B是随机事件吗? (2)哪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 在经过大量重复摸球以后,我们可以确定,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大于还是小于)事件B发生的可能性,请分析一下其原因是什么? 三、应用练习,巩固新知 1:指出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是不可能事件有,是随机事件的有。 (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刘翔再次打破110米栏的世界纪录; (3)打靶命中靶心;(4)掷一次骰子,向上一面是3点;(5)13个人中,至少有两个人出生的月份相同;(6)经过有信号灯的十字路口,遇见红灯;(7)在装有3个球的布袋里摸出4个球 (8)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下落。(9)抛掷一千枚硬币,全部正面朝上。 2、下列事件是随机事件的是( )

5 不确定性关系

第五节 不确定关系 一、小结要点 1.德布罗意波的统计解释 2.经典波动与德布罗意波(物质波)的区别讲述:经典的波动(如机械波、电磁波等)是可以测出的、实际存在于空间的一种波动。而德布罗意波(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简单的说,是为了描述微观粒子的波动性而引入的一种方法。 3.不确定度关系(uncertainty relatoin ) 经典力学:运动物体有完全确定的位置、动量、能量等。 微观粒子:位置、动量等具有不确定量(概率)。 π 4h p x ≥?? 式中h 为普朗克常量。这就是著名的不确定性关系,简称不确定关系。上式表明: ①许多相同粒子在相同条件下实验,粒子在同一时刻并不处在同一位置。 ②用单个粒子重复,粒子也不在同一位置出现。 4.微观粒子和宏观物体的特性对比 5.不确定关系的物理意义和微观本质 (1)物理意义: 微观粒子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位置和动量。粒子位置的不确定量x ?越小,动量的不确定量x p ?就越大,反之亦然。(2) 微观本质:是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及粒子空间分布遵从统计规律的必然结果。 不确定关系式表明: ① 微观粒子的坐标测得愈准确(0→?x ) ,动量就愈不准确(∞→?x p ) ; 微观粒子的动量测得愈准确(0→?x p ) ,坐标就愈不准确(∞→?x ) 。

但这里要注意,不确定关系不是说微观粒子的坐标测不准;也不是说微观粒子的动量测不准;更不是说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都测不准;而是说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不能同时测准。 ② 为什么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不能同时测准? 这是因为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本来就不同时具有确定量。这本质上是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必然反映。 由以上讨论可知,不确定关系是自然界的一条客观规律,不是测量技术和主观能力的问题。 ③ 不确定关系提供了一个判据: 当不确定关系施加的限制可以忽略时,则可以用经典理论来研究粒子的运动。 当不确定关系施加的限制不可以忽略时,那只能用量子力学理论来处理问题。 二、例题解析: 例1.一颗质量为10g 的子弹,具有200m·s -1的速率,若其动量的不确定范围为动量的0. 01%(这在宏观范围是十分精确的了),则该子弹位置的不确定量范围为多大? 解:子弹的动量 s kgm s kgm mv p /0.2/20001.0=?== 动量的不确定范围s kgm s kgm p p /100.2/210 0.1%01.044--?=??=?=? 由不确定关系式π 4h p x ≥??,得子弹位置的不确定范围 m m p h x 31434 106.210 0.214.341063.64---?=????=??=?π 我们知道,原子核的数量级为10-15m ,所以,子弹位置的不确定范围是微不足道的。可 见子弹的动量和位置都能精确地确定,不确定关系对宏观物体来说没有实际意义。 例2.一电子具有200 m/s 的速率,动量的不确定范围为动量的0.01%(这已经足够精确了),则该电子的位置不确定范围有多大? 解 : 电子的动量为 s kgm s kgm mv p /108.1/200101.92831--?=??==动量的不确定范围s kgm s kgm p p /108.1/108.1100.1%01.032284---?=???=?=?由不确定关系式,得电子位置的不确定范围m m p h x 33234 109.210 8.114.341063.64---?=????=??=?π我们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导学案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导学案 导学重点: 1.了解如何辨析和分析语句歧义 2.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导学方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脑筋急转弯有个字千百年来都读错,请问是什么字?(“错”) 2.猜字谜“李”字去了木是什么字?(“子”“一”) 一个词、短语、句子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是语言的多义现象,运用得当能增添语言的趣味性。如:唐时汪伦想邀请诗人李白到自己居住的地方游玩,于是寄了一封信给李白,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喜欢游山玩水和饮酒的李白,听汪伦说那里有遍地桃花,又有万多家酒店,十分向往,于是欣然赴约。谁知到达之后却看不到桃花,也见不到一万多家酒店。你说这是为什么?(原来酒店老板姓万,桃花潭方圆十里) 但大多数情况语言的多义会给读者或听者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甚至是误解,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歧义,这不符合语言表达“简明”的要求。 二、出示目标: 1.了解如何辨析和分析语句歧义 2.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三、自学指导 指导1:阅读课文内容,想一想产生歧义的原因有哪些? 指导2:做下面练习题,明确产生歧义的原因。 第一组 1.这个人好说话。 2.到201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 3.他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4.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89年高考题) 5.你为什么打他?()你为什么打他?()(89年高考题) 6.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7.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8.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2019年全国卷一) 第二组 1.这真是好球。() 2.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3.他倒了一杯水。() 4.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5.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19年世界杯足球赛。() 6.船已启程,二日即到。() 7.校门口,一边站着一个学生。()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张小龙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96-97页例1、例2和例3,第97页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可能的。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活动情景中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难点】 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进行分析描述。 【教具学具准备】 硬币、装乒乓球的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师:这几天,阳光明媚,冬日的暖阳驱散了初冬的寒气,大家高不高兴?教师想问问同学们,你觉得明天还会是晴天吗? 2.学生猜:可能是晴天,也可能是阴天,问:能确定吗?(不能确定,都有可能。) 3.教师小结:在生活中,有的现象不能事先确定。这样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不确定现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不确定现象,学生齐读。 二、探究新知 1、研究不确定现象。(每两个学生准备一枚硬币。老师每组发一张记录单) (1)教师:接下来老师和大家一起玩。请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硬币)我们知道,硬币有几个面?(两个)我们这儿规定:有字的一面是正面,另一面这是反面。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抛硬币游戏,怎么样?不过,在玩之前老师要提一个要求。请看大屏幕,老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活动要求(学生朗读) 活动要求: 1. 抛之前猜一猜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 2. 两人一组进行抛硬币活动,每人抛五次,注意观察硬币落地后有几种结果并记录在表格里。 3.活动后想一想怎么用语言准确地描述硬币落地后出现的结果。 (2)学生分组进行抛硬币活动。 (3)学生汇报:你们组抛的硬币几次正面向上,几次反面向上呢?。 同学们,从刚才抛硬币的活动中,你们发现硬币落地后出现了几种结果呀?老师也想来抛一抛,你觉得老师抛这枚硬币是正面向上呢还是反面向上?不能确定该用什么词语来描述呢?(可能)

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517.5不确定性关系(教案)

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517.5不确定性关 系(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5不确定性关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测不准关系上微观粒子运动规律. 2.了解位置和动量的测不准关系ΔxΔp≥h/4π. 3.了解能量和时间的测不准关系ΔEΔt≥h/4π. 二、能力目标 1.会借助光的衍射实验理解位置和动量的测不准关系ΔxΔp≥h/4π. 2.会借助能级的实验事实理解能量和时间的测不准关系ΔEΔt≥h/4π. 三、德育目标 1.通过讲述一些物理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了解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树立刻苦钻研,勤奋好学的决心. 2.了解科学理论都有其适用的范围. 3.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规律. ●教学重点 测不准关系. ●教学难点 联系实验事实了解测不准关系. ●教学方法 测不准关系是建立在物质的波粒二象性理论基础上的.在教学中要紧扣这一点,先复习有关内容,再引出新课教学. 本节内容都是定性的,要联系实验做好课文的学习,要帮助学生培养用实验检验理论假设的习惯. ●教学用具

彩色投影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物质的波粒二象性 [教师]学习光的波粒二象性和物质波的时候,我们用概率波来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我们怎样确定微观粒子在空间的位置? [学生]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我们不能确定它在空间的位置,只可以描述其在空间各点的概率。 二、新课教学 (一)观看光的衍射的彩色投影片 [投影片]光的衍射的彩色投影片及原理图。 图21—11 通过演示两个衍射图样比较发现a越小b越大。 (二)引出位置和动量的测不准关系ΔxΔp≥h/4π [阅读]阅读第一部分位置和动量的测不准关系。 [教师]b增大的原因是什么?

不确定关系(测不准关系)的表述和含义

不确定关系(测不准关系)的表述和含义 摘要:介绍了测不准关系的一些不同的表述和证明方法,对其中关于这一原理的认同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关键词:测不准关系;不确定度;量子理论;统计解释 引言 测不准关系是由量子力学基茌原理导出的一个重要推论,它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表明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成对的物理量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例如位置与动量、时间和能量。它反映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反映了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的基本属性它在量子力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量子力学诞生至今约有80年了,作为一门基础理论已经相当成熟,在指导人类文明进步和学科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量子力学基本理论的解释却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的争论,关于测不准关系的理解问题是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对其中一些主要的有争议问题进行简要的介绍,并加以讨论。 1 几种主要的表述和证明方法 测不准关系是海森堡在1927年提出的,他设想一种使用波长很短的γ射线的显微镜来最大限度地精确测定电子的位置,这种测量,依靠的是光子被电子的散射[康普顿(compt)散射。海森堡在题为“关于最子理论的动力学和力学的直观内容”的论文中说[1]:“当测定‘电子’位置的瞬间,也正是光产被电子散射的瞬问,电子的动量产生一个不连续的改变。当所用的光的波长越小,即位置测定得越精确,这一改变就越大。因此,在知道电子位置的瞬间,它的动量只能了解到对应于那一不连续改变的大小的程度。于是,位置测定得越精确,动量就知道得越不精确,反之亦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方程pq—qp=-ih的一种直接的物理解释。这就是在文献中第一次出现的关于测不准关系的表述。 1929年,罗伯逊(Robertson)[2]在一篇短文中首次证明:两个厄密算符的标准偏差之积绝不会小于它们的对易子的平均的绝对值之半。证明如下: 设A和B是任意的两个厄密算符,C是它们的对易子,令A1=A一,B1=B一 ,A和B的标准偏差分别为△A=1/2和△B=1/2。定义D=A1+iλB1,其中λ为一实数,可得: O≤=λ2(△B)2一λ+(△A)2 由于这个关于△的二次多项式的判别式不能大于零,因而有 △A△B≥l1/2 或△A△B≥l1/2 对于A=q(坐标)和Bp(动量),罗伯逊得到c=ih/2π目从△p△q=h/4π(与海森堡的结果一致)。这一证明方法已被大多数现代的量子力学教科书所采用[3]此后测不准关系逐渐被绝大多数物理学家所认同。但是,关于它的真正涵义和进一步的理解。以及它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却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的争论。在各类文献中提出过许多种对测不准

粒子的波动性 概率波 不确定性关系

粒子的波动性 概率波 不确定性关系 一、光是什么? 1、光是一种电磁波,有波长和频率 c =νλ 2、不同颜色的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都相同,等于c 3、不同颜色的光频率不同。光的颜色(频率)由光源来决定,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波速会变,但频率不变。 4、不同颜色的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不相同,频率大的速度小。 二、光电效应 1、光电效应:当光线照射在金属表面时,金属中有电子逸出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逸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光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叫光电流. 2、光电效应实验规律 (1)存在饱和电流:光照不变,增大U AK ,G 表中电流达到某一值后 不再增大,即达到饱和值。 因为光照条件一定时,K 发射的电子数目一定。 实验表明: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 多。 (2)存在遏止电压和截止频率 存在遏止电压U C :使光电流减小到零的反向电压,若速度最大的是 v c ,则c 22 1eU v m c e = 实验表明:对于一定颜色(频率)的光,无论光的强弱如何,遏止电 压是一样的。光的频率改变,遏止电压也会改变。 存在截止频率c ν:经研究后发现,对于每种金属,都有相应确定的 截止频率c ν(极限频率)。 当入射光频率ν>c ν时,电子才能逸出金属表面; 当入射光频率ν< c ν时,无论光强多大也无电子逸出金属表面。 (3)具有瞬时性 实验结果:即使入射光的强度非常微弱,只要入射光频率大于被照金属的截止频率,电流表指针也几乎是随着入射光照射就立即偏转。 更精确的研究推知,光电子发射所经过的时间不超过10 -9秒(这个现象一般称作“光电子的瞬 时发射”)。

在重复试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导学案.doc

25.1 ?在重复试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第一课时导学案 祁东县白鹤铺镇中学陈胜利 学习目标: (1)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2)区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能对各类型事件作出正确判断; (3)逐步形成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定性分析的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并能对各类型事件作出正确判断。 学习难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区别,形成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定性分析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中领悟概念 从活动1中领悟概念并完成下列填空: (1)在每次试验中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0 (2)在每次试验中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o (3)这两种事件在试验中是否发生都是我们能够预先确定的,所以统称为。 (4)无法预先确定在一次试验中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o 二、掷骰子游戏,体验新知 活动2: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的六个而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掷一次骰子,观察骰子向上的一面,猜测下列情况:(1)可能出现哪些点数?(2)出现的点数大于0吗? (3)出现的点数会是7吗?(4)出现的点数会是4吗? 1、做掷骰子游戏,把观察到的结果填入下表: 第1 次第 2 次 第 3 次 第 4 次 第 5 次 第 6 次 第 7 次 第 8 次 第 9 次 第 10 次 第 11 次 第 12 次 第 13 次 第 14 次 第 15 次 第 16 次 第 17 次 第 18 次 第 19 次 第 20 次 点 数 2、整理、分析数据 ①试验的数据分别是什么?有多少个?②这些数据的出现有规律吗? ③以上数据中,最小的点数是几?最大的呢?④1到6点都出现了吗?每个点数出现的频数各是多少? 3、验证猜测结果的准确性。 4、说出下列事件各是什么事件?(1)出现的点数大于0。()(2)出现的点数是7。( ) (3)出现的点数是4。()(4)连续两次掷得的点数是6。() 三、小试牛刀,应用新知 判断以下事件各是什么事件: (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刘翔再次打破110米跨栏的世界纪录; (3)打靶命中靶心;

高中物理-概率波、不确定性关系课后测试

高中物理-概率波、不确定性关系课后测试 基础达标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会注意到光是由光子构成的,这是因为普朗克常量很小,每个光子的能量很小,而我们观察到的光学现象中涉及大量的光子.试估计60 W 的白炽灯泡1 s 内发出的光子数. 解析:可设白炽灯发出的光子频率为6×1014 Hz ,每个光子的能量大约为 E=hν=6.63×10-34×6×1014 J=4.0×10-19 J.60 W 的白炽灯泡在 1 s 内发出的光子数 1910 0.4160-??=n =1.5×1020(个). 答案:1.5×1020个 2.一颗质量为10 g 的子弹,具有200 m/s 的速率,动量的不确定量为0.01%,我们确定该子弹的位置时,有多大的不确定量? 解析:子弹动量的不确定量为Δp=0.01%×mv=0.02 kg·m/s,根据ΔxΔp≥π 4h ,得位置的不确定量为 Δx≥m p h 02 .014.341063.6434 ???=?-π=2.64×10-31 m. 答案:2.64×10-31 m 综合运用 3.一电子具有200 m·s -1的速率,动量的不确定范围为0.01%,我们确定该电子的位置时, 有多大的不确定范围?(电子质量为9.1×10-31 kg) 解析:电子动量的不确定量为Δp=0.01%×mv=1.82×10-30 kg ·m/s,根据ΔxΔp≥π 4h ,得位置的不确定量为Δx≥m p h 3034 10 82.114.341063.64--????=?π=2.9×10-3 m. 答案:2.9×10-3 m 4.氦氖激光器所发红光波长为λ=6 238,谱线宽度Δλ=10-8.求当这种光子沿x 方向传播时, 它的x 坐标的不确定量多大? 解析:红光光子动量的不确定量为Δp=λ?h ,根据ΔxΔp≥π 4h ,得位置的不确定量为Δx≥m p h 14 .3410104410 8??=?=?--πλπ=7.96×10-20 m. 答案:7.96×10-20 m 拓展探究 5.原子大小的数量级为10-10 m ,电子在原子中运动位置的不确定量至少为原子大小的十分之 一,即Δx=10-11 m ,试求电子速率的不确定量. 解析:根据ΔxΔp≥π 4h ,得电子速率的不确定量为 Δv≥s m xm h /10 1.91014.341063.64311134 ---?????=?π=5.8×106 m/s.

专题17.5不确定性关系-2017年高中物理全国名卷试题分章节汇编(选修3-5)(Word版含解析)

一、单选题 1.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能量较大的光子其波动性越显著。 B. 光波频率越高,粒子性越明显。 C. 波粒二象性指光有时表现为波动性,有时表现为粒子性。 D. 个别光子易表现出粒子性,大量光子易表现出显示波动性。 【答案】 A 【解析】能量较大的光子的波长短,其粒子性越显著,故A错误;光的波长越长,其波动性越显著,频率越高,波长越短,其粒子性越显著,故B正确;光子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波粒二象性指光有时表现为波动性,有时表现为粒子性,故C正确;个别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波动性,故D正确;本题选择不正确的,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光的波粒二象性,有时波动性明显,有时粒子性明显.个别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波动性. 2.关于对微观粒子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可以同时确定 B. 粒子的运动没有确定的轨迹 C. 单个粒子的运动没有规律 D. 粒子在某一时刻的加速度由该时刻粒子受到的合力决定 【答案】 B 点睛:在宏观世界里找不到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的物质,同时波长长的可以体现波动性,波长短可以体现粒子性.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也相等 B. 光不是一种概率波 C.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D. 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原子的总能量减小 【答案】 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德布罗意波和黑体辐射理论,注意对波粒二象性的正确理解,不仅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实物粒子同样具有;波粒二象性表示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只是在不同的情况下,波动性和粒子性表现更显著的程度不同. 4.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大量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 B. 光在传播时是波,而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就转变成粒子 C. 光在传播时粒子性显著,而与物质相互作用时波动性显著 D. 高频光是粒子,低频光是波 【答案】 A 【解析】A、大量光子的效果往往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故A正确; BC、光在传播时有时看成粒子有时可看成波,光在传播时波动性显著,而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粒子性显著,故B错误、C错误; D、高频光波长短,光的粒子性显著,低频光波长长,光的波动性显著,故D错误。 故选A。 【名师点睛】 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既具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少量粒子体现粒子性,大量粒子体现波动性;光在传播时波动性显著,而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粒子性显著。 5.下列关于物理发展进程中重要事件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物质波是概率波而机械波不是概率波 B. 原子核越大,它的结合能越高,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C. 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汤姆孙通过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 D. 衰变中的电子实质上是基态电子吸收能量后电离成的自由电子 【答案】 A 【解析】物质波又称德布罗意波,是一种概率波,指空间中某点某时刻可能出现的几率,其中概率的大小受波动规律的支配.与机械波是不同的概念,A正确;比结合能是原子核结合能对其中所有核子的平均值,亦即若把原

《不确定性关系》导学案(教师版)

高二物理 XX3-5-17-06 第十七章 第5节《不确定性关系》导学案 编写人:刘玉平 审核人:高二物理组 编写时间:2017-3-12 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不确定关系的内容,感受微观世界的特异性。 2、了解物理模型在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局限性,体会人类对自然界不断深入地探究。 【学法指导】探究法、分析法、归纳法。 【知识链接】 1、光电效应; 2、康普顿效应。 【学习过程】 【问题】当光穿过一般的缝隙时,会沿着直线传播,它在屏上的落点在缝的投影之内。但如果缝的宽度足够小,会出现衍射现象,光的落点会超出缝的投影范围(如图所示),由于其他微观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因此穿过狭缝时也会有同样的现象。阅读教材中“不确定性关系”部分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牛顿运动定律,质点在什么条件下才会改变运动方向?当粒子穿过狭缝产生衍射现象时,粒子的运动还遵守牛顿运动定律吗? (2)图中描述了屏上光的强度的分布情况,屏上各点光的强弱反映了什么? (3)为什么说粒子穿过狭缝时位置的不确定性减小了,而动量的不确定性增加了? 知识点一、不确定性关系 1、单缝衍射现象中,粒子在挡板左侧的位置是完全不确定的,即通过挡板前粒子的位置具有不确定性. 完成 等级 更正 等级

2、单缝衍射现象中,粒子通过狭缝后,在垂直原来运动方向的动量是不确定的,即通过挡板后粒子的动量具有不确定性. 3、微观粒子运动的位置不确定量Δx和动量(与运动方向垂直的动量分量)的不确定量Δp的 关系式为Δx·Δp≥h 4π ,其中h是普朗克常量. 4、不确定性关系告诉我们,如果要更准确地确定粒子的位置(即Δx更小),那么动量的测量一定会更不准确(即Δp更大),也就是说,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也不可能用“轨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我们不可能准确地知道单个粒子的运动情况,但是可以准确地知道大量微观粒子的运动时概率波的统计规律。 知识点二、物理模型与物理现象 1、在经典物理学中,对于宏观对象,人们建立了粒子模型和波动模型等,由于它们与我们的直接经验是一致的,因而很容易理解。 2、对于微观世界的属性,人类缺少直接感知,科学家们也设想一些模型,以日常经验来衡量,这些模型非常古怪,但只要它与实验结果一致,它就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正确地代表研究对象。 知识点三、精析精练 【例1】(多选)关于光通过单缝所发生的现象,用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关系的观点加以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缝较宽,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是因为单缝较宽,位置不确定量Δx大,动量不确定量 Δp小,可以忽略 B.当能发生衍射现象时,动量不确定量Δp就不能忽略 C.单缝越窄,中央亮条纹越宽,是因为位置不确定量越小,动量不确定量越大的缘故 D.以上解释都不对 解析:单缝越宽,光子经过单缝发生衍射时位置不确定量Δx越大,根据不确定关系可知,光子的动量不确定量Δp越小,光沿直线传播,A选项正确。同理,选项B、C正确。答案ABC。【例2】(多选)物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处放上照相底片,若减弱光的强度,使光子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上只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子;如果曝光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就出现了规则的干涉条纹,对这个实验结果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曝光时间不长时,光子的能量太小,底片上的条纹看不清楚,故出现不规则的点子 B.单个光子的运动表现出波动性 C.干涉条纹中明亮的部分是光子到达机会较多的地方 D.只有大量光子的行为才能表现出波动性 解析:光是一种概率波,对于一个光子通过单缝落在何处,是不确定的,但概率最大的是中央亮纹处,可达95%以上,还可能落到暗纹处,不过落在暗纹处的概率最小(注意暗纹处并非无光子到达).故C、D选项正确.答案CD。 【例3】关于不确定性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宏观粒子的坐标能测得准,微观粒子的坐标测不准 B.宏观粒子的动量能测得准,微观粒子的动量测不准 C.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都测不准 D.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不能同时测准 解析:对于宏观物体具有确定的坐标和动量,可用牛顿力学描述。对于微观粒子既不是说微观粒子的坐标测不准,也不是说微观粒子的动量测不准,更不是说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都测不准;不确定性关系的含义是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不能同时测准。答案D。 【例4】设子弹质量为0.01 kg,枪口直径为0.5 cm,试求子弹射出枪口时横向速度的不确定量.

西师大版《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验和明确生活中的一些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2、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培养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现象。 难点:对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列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硬币。 教学过程: 一.研究不确定现象。(教学例1)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抽签的游戏规则吗?抽签是什么意思?你在哪里见过?(生汇报:比如抓阄) 师:下面我们来看这4个同学将要去参加演讲比赛,演讲前他们需要通过抽签来决定演讲的顺序,同学们猜猜谁会

抽到第1个呢?有同学说小冬会抽到第1个,也有同学说小明会抽到第1个,也有同学说小芳会抽到第1个,还有同学说小梅会抽到第1个,那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请4位同学代表4位演讲者上来抽签(多抽几次) 抽生上台。师问:你能确定你抽到几号吗?猜想一下。 师引导生规范自己的语言,在数学上一般用:可能。。。。也可能。。。。。”师板书:可能……也可能……….像这样说说。 师:在生活中,像这样用可能…….也可能……来描述的事很多,如:明天可能会下雨,也可能不会下雨。你能说说吗? 二.教师:大家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一个抛硬币游戏怎么样?抛硬币之前请同学们猜一猜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呢?还是反面向上?可能会出现几种结果? (1)介绍硬币的正反面。老师示范抛硬币,学生猜测落地后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学生加上“可能,也可能”准确地描述硬币落地后的情况。 (2)出示活动方案的提单:学生分组进行抛硬币活动,注意记录和观察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 (3)活动后请学生用语言描述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得出这件事是不确定的结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