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高校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高校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高校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高校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高校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本文联系现在高校学生素质下降提出对高校教学改革的想法,应尽量增加或保持的课时,同时改变专业课理论教学偏多的做法,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标。

关键词:高校基础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1)11-0075-01

从高校扩招以来,人们经常提到的是高等教育水平的全面下降,学生和毕业生素质的普遍下降,人们都希望通过教学改革来改变以上的状况。

首先,学生素质的降低是高校扩招不可避免的后果之一。从三个只能考上一个,到百分之八十甚至百分之九十的高考生都能上大学,上大学变成不再是需要下苦功才能完成的任务,学生入学时的状态跟以前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另外,现在的科技发展快,学生在大学里要学习的内容比以前多得多,同样是四年时间,只能尽可能地减少一些课程的课时,让学生尽可能知识面宽一点,但学的知识掌握程度比以前要差。需要减少课时的课程大都是基础课,包括英语、数学、力学等等。随着基础课课时的大量减少,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的基础并不好,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想建大楼,却不愿打地基,直接在地面盖楼房,这种违背常理的事情却在国内高校普遍存在。比较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大学毕业生和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从整体水平来看,无论是

学习能力还是工作能力,以前的大学生都比现在的强,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以前的大学生基础打得好,基本素质好,学习并掌握新知识的能力都比现在的大学生强。

对于高职学院,学习就是以工作为目的,教学的目标跟一般高校不一样,应以实践为主要教学手段,理论教学为辅导。而对于一般高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而不仅仅是为了找工作,如果还是保持现在的教学模式,学生素质如何能提高?

对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高校的教学改革应尽量满足基础课的课时需要,给绝大部分的学生打好基础,对于专业课改变以往偏重于理论教学的模式,尽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课的作业偏重于给学生提出任务,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而且要学生自学并钻研相关知识之后才能完成的。这样也许能改变现在学生作业抄袭严重的现象。同时把评分标准也适当改变,提高平时的作业或完成任务的分值比例,例如考勤20%、平时成绩 40%、期末考试40%,使学生平时也要学习,而不仅仅是考试前复习几天就能通过考试。同时也使学生在相对较少的课时内学到更多的知识,上课的时间少,但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更多才能完成课程的任务,让学生回归学习而不是在网吧度过他们的大部分空闲时间。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覃修桂,齐振海.任务及任务教学法的再认识[j].外语教学,2004.3.

思政课改革方案

思政课改革方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试行)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9号)、以及《教育部等部门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1号)、中宣部、教育部印刷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 ]2号)、教育部印刷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 ]3号)等文件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明确要求。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效地发挥思政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案。 一、思政课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方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经过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努力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基本原则:

1.坚持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理论知识、重难点内容讲授到位,不忽略基础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 2.坚持系统讲授、专题深化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堂”相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兼顾学生全面发展,确保“管用”、“实效”。 3.坚持思政课主导教育与主体教育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有效调动大学生作为思政教育主体所具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方法手段,鼓励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 4.坚持理论播洒与实践体悟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学,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思政课改革的基本思路 主要从三个方面厘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考核 (一)网络慕课、生本教学----实施课程的理论教学改革 以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目标,根据“基本”、“管用”的原则,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对相关教材中出现的重复内容章节进行“合并重复、增添有用”,精心厘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块。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贯

高校思政课教学法改革围绕移动课堂展开

2013年第1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1,2013 第29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9(总313期) Total No .313 收稿日期:2012—11—07 作者简介:李红艳(1979—),女,黑龙江黑河人,安徽科技学院思政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项目简介:本文系安徽科技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项目(编号:AKXK20103-2);安徽科技学院重点建设课程项目(编号:ZDKC1105);安 徽科技学院思政理论课建设工程校级项目(编号:2012SZKJS6-1)。 论高校思政课教学法改革 ———围绕移动课堂展开 李红艳,李森林 (安徽科技学院思政教研部,安徽凤阳233100) 摘要:教学实效性不强、缺乏吸引力是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最大困境,而实施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是摆脱困境的必然选择。移动课堂作为思政课教学法改革的探索,以其自身的特性和优势成为时下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思政课;移动课堂;实效性;教学法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1—0017—02 一、移动课堂的两层意蕴 1.第一层意蕴:移动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思政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新路向 在教学理念的意蕴上,它主要体现的是学生主体性维度的回归,这种理念体现在所有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思政课的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甚至可以贯彻到高校所有的教学和活动中,让学生完全主动地投入到教学、学习和各种活动之中,做到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维度缺失,教师以主客体关系实施教学,采用填充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客体,丧失其主体性,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们在这里讲主体性维度的缺失,并不是简单地说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没有任何主体性,社会实践、课堂提问与讨论、辩论等都会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都是有限的。 当前思政课进行的各种改革之所以效果不明显,关键在于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思想,如果不从教学理念和思想上入手,那么所有的改革最终就只是隔靴搔痒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第二层意蕴:移动课堂是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方式之一 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全面 肯定,实践教学已经成为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形式和途径之一,但是目前学界对实践教学的认识还不统一。 通常把思政课实践教学分为两种形式: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但也有些研究者只把走出课堂的教学形式即上述的课外实践教学称为实践教 学。移动课堂是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先进典型等社会资源,通过适时置 换教学场所场景, 以教学主体教师←→学生交互性、学习共同体选择重组等为载体,强化教学过程中的 实践性、互动性、交往性和反思性”的一种创新方式。如此说来, 无论从哪种形式界定实践教学,移动课堂都属于实践教学范畴。 移动课堂不管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还是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方式,它体现的都是对学生的真正关注,还学生以主体地位,使教师与学生、学习与接受形成有机互动的交流平台,建立一种师生之间的真正的平等、民主的氛围。 二、移动课堂的优势 1.移动课堂有利于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实施思政课一方面是国家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具有政治性与强制性;另一方面, 它的最终落脚点是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种种调7 1

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一: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在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更加强调要实施素质教育,从原有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去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抹平了学生的个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质教育,原因在于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切忌整齐划一、统一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而且,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产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尤其对于外语教学来说,在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时,要多予以鼓励、肯定,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在备课过程中,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参,而且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要实施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简练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过程后,要及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哪些缺点与不足,从中悟出道理,总结经验,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高屋建瓴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

造。 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分析学生的学情,尤其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和人格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问以及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相关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基本都能回答上,从而体验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且,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以及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都要从层次性出发,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是至关重要的。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 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加以思考,并适时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最终能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且能够触类旁通。所以,和以往的教师角色不同,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作用的转变。也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是导,启发,帮助,指引学生学习,使学生乐学,会学,肯学。教师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

高校转型发展方案与意义

高校转型发展方案与意义 当前,新一轮工业革命加速发展,我国进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刻,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迫切要求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实现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迫切需要加快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推动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就是要更好地促进这些高校直接面向地方和行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更好地提升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就业质量、创业能力并奠定其长期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使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和学习者发展创造更大价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并向普及化发展,但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一些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上脱离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设置、课程教材、人才培养结构和培养模式同产业发展实际、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办学封闭化倾向突出,有些甚至出现了就业难、招生难并存的现象。要破解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实行高等教育分类改革,解决部分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问题,引导这些高校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融合发展之路,推动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和质量提升,全面增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记者:引导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答: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指导意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系统总结了近年来高校改革发展实践、吸收借鉴了发达国家先进经验。转型发展的思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明确政策导向。转型的关键是明确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转变办学方式。基本要义是已有普通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是办学思路、办学定位和办学模式的调整,不是“挂牌”、更名或升格。文件牢牢把握这一政策导向,引导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把办学定位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把办学模式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形成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重视制度建设。引导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关键是要着力解决转型发展过程中“束缚过多、动力不足”的问题,通过体制改革激发地方和高校改革创新的积极性,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加快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推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沟通衔接。文件既立足于在学校层面引导试点、形成示范,也立足于在制度层面通过试点推进整体性的体制机制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三是加强省级统筹。转型的主体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的责任在各省级政府。《指导意见》强调加强省级政府在转型发展改革中的统筹作用,引导各地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整体布局结构出发,将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面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定位、优化布局、调整结构上,从各地各校实际出发,积极稳妥推进转型发展改革,不搞一阵风,不搞一刀切。 四是坚持试点先行。充分发挥试点高校改革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加强对试点高校的指导和推动,形成示范效应。哪些高校需要转型,不是简单以本科院校的设置时间划线,主要是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并结合高校的条件和意愿来确定。

思政教学改革方案

.. 关于进一步深化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重要作用。为此党中央和教育主管部门多次下达文件,学院党委也提出了相应的原则要求。 2010年5月学校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杭职院党〔2010〕18号),将思政课专任教师调整充实到二级院(系)。思政课专任教师调整到二级院(系)后,努力熟悉院(系)专业建设,将职业素养、企业文化、岗位职责等内容融入教学过程,进而形成了“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友嘉五个一工程”等独具特色的思政教育教学新载体,切实提高了实效。同时思政教师全面参与学生党建团建、思想动态研判、社会实践等活动,大大推动了二级学院学生工作的力度和深度。 同时,思政教学改革中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1)思政教学改革与政策规定要求不相符合;2)思政课专任教师资源很难进行统筹安排;3)思政教师团队合作力量日趋弱化;4)思政教师教研活动组织开展比较困难。思政教学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现结合实际,就

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思政教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优质范文. .. 一、”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04]16号)文件、中宣部教育部(教社政[2005]5号)文件以及省委省政府(粤发[2005]12号)文件精神,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育人效果,建设全面人才,为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自觉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 通过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确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从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使“思政课”真正为帮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和在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以及人文素质的提高与养成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与课时安排 1、《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政改革教学大纲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 (2014版) 基础教学部 二○一四年九月

目录 理论课程本科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 (1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 (26) 理论课程专科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3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 (4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11010171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课程学时]2学时/周 [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16学时、课外32学时 [学分] 2.5学分 [适用对象]全校大一本科学生 [开课学期]第1、2学期 [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二)课程介绍 本课程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门政治理论课。课程主要涉及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四个大的方面,具体教学内容包括责任、感恩、环保和法制等。 本课程宗旨在于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启发学生如何做人、做事。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养、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较高的道德修养,从而能够成长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课程的讲授对于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以及学院学风的改善将起到一定作用,为学生高质量的完成大学学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做忠诚的爱国者;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人生、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切实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教学要求 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力争融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于一体。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知识传授是基础,是第一

高校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篇一:高校课堂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学习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通过对高效课堂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高效课堂是教育发展一种趋势,也是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自己教的方法和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又多样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在高效课堂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有以下的体会: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我们的社会要以人为本,这样社会才能发展。我们的课堂要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有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是健全完善学生人格,培养新型人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呼唤着新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它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对学生要"一视"它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最后,与学生共同成长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 在教学时,我们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的统一,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就语文课教学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师诱导下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第二步,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三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第四步,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 "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四步导读"模式符合《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流程的设计是合理的。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 四、要开展及时的教学评价。 有效、全面的教学

+谈新时期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与措施(2)

谈新时期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与措施 摘要:21世纪是一个不平常的世纪,21世纪的社会充满活力和强烈的刺激感,21世纪对具有各种能力的人才的培养也是史无前例的。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早已认识到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越来越注重对自身文化素质的培养,他们希望能够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为了满足众多人的要求,我国逐渐加快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发展进程,把素质教育的推进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到了日程上来。在此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和实践性问题,比如新时期对各大高校教学改革的探究问题等。他们不断有选择地吸收近几年来国内外教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成果,通过外界来开阔国人的眼界,启发思维,使我国各大高校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关键字:新时期;高校;教学改革;方向与措 当代社会,各行各业都存在着激烈的社会竞争,他们对人才的培养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告诉我国在培养人才时必须从最基层抓起,即从学生时代开始。然而,要想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受到更高水平的教育,对新时期各大高校的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是教育工作的中心,在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又可以是教学发生和发展的结果,二者相互依存,同时存在。但从另一方面入手,教学概念又是教育理论首要关注的问题,只有搞好教学改革的工作,教育水平才能得到一定的提高。本文通过对各大高校教学现状的分析,为其确立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措施。 一、教学在我国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概念越来越注重从逻辑分析向现实关注转变,这不仅体现了学习的价值和教育发展的意义,同时也反映了教学活动自身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依据了教学在现代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教学一直处于中心地位。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但无论从时间、空间或者设施来看,都主要为教学所占有。教学的基本作用是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发展,从心理的发展角度分析,它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社会技能,并使学生发挥自身本来没有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学还能促进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控制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情绪。 在教学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新时期各大高校教学水平的现状分析 在教学水平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我国高校的教学情况发展各不相同,人们对教学观的看法也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化。在竞争尤其激烈的21世纪,教学被人们下了不同的定义,它的体现也较为多样化。大多数学校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这类院校在课程的安排上更趋于多样化,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老师的引导方式也不只是仅仅依靠自己讲,而是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看法和建议。他们的教学氛围相对轻松,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另一类院校认为学生必须严管,老师要发挥出自己的管理力量,对学生的教学活动严格管理。这类院校与其他不同的是预先安排好了学生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安排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模式不仅老师教的辛苦,学生也会产生厌倦心理,他们的兴趣往往被压迫,学校在这方面实质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

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高校教学的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手段也被逐渐改变,其中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应用最多、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手段之一,它不仅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同时也是目前一种相对高效的人才培养方式。为此,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尝试新的教育模式,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模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校企合作视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 一、前言 随着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不断深入,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基于时代的不断变化学生的思想认知也在发生着变化,为此,笔者认为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应依据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同时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当下不断变化的社会趋势,从而使校企合作发挥最大的作用与价值。 二、校企合作视野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存在问题 (一)高校不重视校企合作办学视野下思政课教育教学环境的转变 高校学生主要包括普通应届高中毕业生,还有一些从中等职业院校晋升的学生,而他们在思想认知上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是因为所受的教学环境不同。教学模式、教学侧重点不同,普通的高中生可能喜欢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往往喜欢较为自由、形式多变的课外实践教学模式。为此,在高校不重视校企合作办学视野下,思政课教育教学环境的转变状态时使学生之间出现两极分化的

问题,有些学生乐于参加课外思想政治教育,而有的学生则参与积极性不高。或者由于学生的个人原因都会影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思想政治教育顺利、有序的实施,这无疑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 (二)高校学生很难适应校企合作视野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作为目前应用最多、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同时也是各大高校教育改革的有效措施之一[1]。然而在实际转变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的问题很难适应当下校企合作视野下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出现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让学生从原来单纯的校园生活一下子走入社会工作岗位上,让学生难以适应,同时在原来对实践要求不高转变成高要求,这些对学生的心理都造成了一定的打击。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复杂化、人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也使没有一点社会经验的学生心理上产生了无形的压力,甚至有的学生心理上出现恐惧,在当下激烈的企业竞争压力下无疑会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一定伤害,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顺利进行以及被学生所接受。 (三)校企合作视野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方式显露出学生思想上的缺陷 随着校企合作视野下高校思政课教育的不断深入,隐藏在教学方式中的问题也被逐渐显露出来,同时也直观的暴露出学生思想上认知上的缺陷。由于以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虽然对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今天,我认真听了教育局领导《改进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讲座,深有感触。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教育理念的更新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进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为学校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举措。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一定要提高认识,下大的决心,花大的力气,勤奋学心,务实工作,就一定能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来,就一定能够成为人民满意的教师。 首先要静心思考,认真研究。思考什么?思考怎样才能为学生创造和提供一个和谐愉悦的环境,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环境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不再是脱离生活和实践活动的;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也不再仅仅以教书本知识为主,而是自觉融入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之中,将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将自己组织的活动与学生的学

习联系起来。研究什么?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要注重因材施教,善于循循诱导。 其次要提高使命感,加强责任感。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清自己的责任。教师就是教师,教师的存在特征,注定同普通人不一样,也只有这“不一样”,教师才能在精神的世界里,保持特立独行的清醒与尊严。一个教师,也只有拥有这份“特立独行的清醒与尊严”,才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上,气宇轩昂,昂首挺胸。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而不是做一天教师撞一天钟。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公报高瞻远瞩,继往开来,不但承继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又有新的视角和立意。尤其是公报上将教育领域的改革,描述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个“最”完全体现了党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怀,表明了对民生问题的持续关注,更加明确了教育彻底改革创新的鲜明态度。公报中在教育领域的改革叙述中,首次使用了“综合改革”的字眼,这实际上是拓展了教育改革的范畴。这不仅意味着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要强化履行政府的法定义务,还意味着技能教育、高校教育将向更加注重教育规律,

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背景意义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背景意义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1 背景和意义 在知识大爆炸的现代, 怎样才能更好地学习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宽带网络的飞速发展, 高校网络综合教学平台为高校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和方式。一定意义上说, 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对于高校教学来说是一场革命。20 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网络在高校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各高校的校园网也相继 出现,但是校园网络在教学方面的发展相对较缓慢,未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在教学对象上,偏重于更加功利的远程教育,不够重视学校的教育。大力开展网上教学,注重学生对教学资源的真实需求,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信息的集合,是推动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充分应用的体现。 网络教学不是取代传统方式的课堂教学,而是将网络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融合在 一起,吸收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并克服其时间时空限制等弱点,发挥网络教学的优点,构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高校网络综合教学平台的实现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 1(消除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并且极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通过建立此平台,可以使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有网络的地点学习知识。消除了学 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学生不必再因为没有听清楚内容或者忘记内容而耽误学习,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平台的应用,使得教学资源可视化,这是对传统学习的一种颠覆,一场革命。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习者的学习是被动的接受,内化的过程难以得到个性化的支持,学习者的经验、思维能力、接受能力的差异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和探索能力缺乏。学生通过教学资源,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身特点和需求来学习,可以发散自己的思维,而不是一味的跟随老师的思想,这样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并极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

思政课改革方案

仅供个人参考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试行)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9号)、以及《教育部等部门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宣部、教育部印刷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教育部印刷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等文件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明确要求。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效地发挥思政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案。 一、思政课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方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努力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基本原则: 1.坚持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理论知识、重难点内容讲授到位,不忽略基础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 2.坚持系统讲授、专题深化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堂”相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兼顾学生全面发展,确保“管用”、“实效”。 3.坚持思政课主导教育与主体教育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有效调动大学生作为思政教育主体所具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方法手段,鼓励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 4.坚持理论播洒与实践体悟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学,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二、思政课改革的基本思路 主要从三个方面厘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考核 (一)网络慕课、生本教学----实施课程的理论教学改革 以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目标,根据“基本”、“管用”的原则,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对相关教材中出现的重复内容章节进行“合并重复、增添有用”,精心厘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块。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紧跟时代步伐,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

紧跟时代步伐,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仍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广大教师进行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我们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努力转变传统保守的教育观念,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读、说、问、议、行”五字为目标,大胆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读。教师要把读的权力还给学生。政治不是语文,需要用感情来读,而是通过读让学生学会自学。这个“读”,即自读,是指学生课前的预习和课内的朗读、阅读。在自读前,教师要先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告知学生,当然,目标中不仅有知识目标,还包括能力和觉悟目标,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让学生根据现行教材可读性强的特点,认真阅读教材,读出新意,根据教师提供的读书提纲,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完整了解,找出重点、难点和疑点,为下一步深入学习教材奠定良好的基础。自读可以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通过自读找出本框题的基本问题;其次是把基本问题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理出来;再次是做好阅读笔记,及时记录阅读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或发现的新问题。这样通过读,学生就能很好

理解教材的基本情况和问题,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最后,教师规定每人至少提出一个问题或准备一到两个与课文内 容相关的事例来说明知识点,改变过去教师提问题、举例子的主导地位,使学生成为教材的驾驭者,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说,教师应该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应该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平等相处,共同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亲切、平等、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如“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大家分享吗?你是怎么认为的呢?你有什么新发现吗?”等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和老师一起去探索,去发现,去求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尤其是性格内向、自卑心理严重的学生,发动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同时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观点,也学会为他人排疑解难。在此基础上,尤其是要组织学生在自读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能够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教材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知识结构,或对知识点的理解,对疑难问题的质疑。在此之后,教师就紧扣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讲解,既省时又省力,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胆识也有所发展。 问,教师应该把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中要用“学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范文1 这次历时一周的上海培训转眼间结束了,这次培训内容很丰富,让我们在轻松与欢笑中享受了一场教育变革的盛宴。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释,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接受了一次头脑风暴的洗礼,会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更大的升华。 在此次培训中无论是张民生老先生的核心素养教育,还是张人利校长的“后茶馆式”教学无一不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而教师的地位由主角降为配角,通过此次学习使得自己对此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使自己认识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在此次培训过程中的收获简单做以总结。 一、什么是核心素养 所谓核心素养,就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国家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具体化,突出表现在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注重自主发展、创新实践等方面,主要包括三层含义:面向社会,包括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面向个人,包括个人修养、自主发展和创新实践;通过多年学习获得的科学、人文以及审

美。这三层含义就构成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其创新在于,以核心素养为统摄,使得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现;其突破在于,它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 二、“后茶馆式“教学 “后茶馆式教学”就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方式。“后茶馆式教学”以效能为主导,通过_过去课堂教学按次序、等比计划定时间讲解的方式,而由学生自己阅读概念性、认识性的内容,教师仅对难点等原理性内容进行点拨,从而使课堂教学精致化。 “后茶馆式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能自学的教师坚决不讲,老师讲的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而一定是学生不懂的。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暴露出问题,没有暴露问题的教学就是灌输,尤其要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自由、宽松、愉悦、和谐,这是“茶馆式”教学的特色。这与我校近几年来实行的学案导学,合作探究课堂是一致的思想,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只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辅助角色,起到引导辅助学习的角色。 那么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我们有应该如何体现以上精神呢?生物教学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要体现

关于高校教学改革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高校教学改革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保持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从改革教育思想观念,树立高等教育多元质量观;重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树立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树立现代人才观等几个方面对教学改革工作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校教学改革教育思想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观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步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高等教育的规模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我校抓住了高等教育大发展这一大好机遇,实现了建校四十多年来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但同时,我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严峻挑战:一是教学思想观念跟不上新的形势,教学管理体制滞后,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有待进一步落实;二是生源素质普遍下降、个体差异(成绩、自律能力、道德水准、地区差异等)加大,教学难度增加;三是教师总量不足、结构性短缺严重,部分教师的水平亟待提高,且工作量过大、负担过重,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四是教学基础设施满足不了规模迅速增长的教学需要;五是加入WTO和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对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强化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控。 面对新的挑战,要保持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扎扎实实地推进教学改革和建设,从而促进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改革教育思想观念,树立高等教育多元质量观 高等教育质量观就是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认识观,是指“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质量和教育的效果”①。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能否用多元质量观来评价教学质量,来引导教学改革,事关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成败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前提是多样化,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要有多样化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从而也应当有多样化的教育质量标准”②,质量和质量标准的多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浅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浅议 摘要:实施教学改革是解决高校“思政”课现存问题、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需要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成绩评定等六个方面进行整体性改革。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改革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内在规定,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本质要求。从“98方案”到“05方案”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高校“思政课”的调整非常重视,这为我们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一、教学目标应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大学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辨别多元化社会思潮并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思想、政治上可靠的接班人。 1.能力的培养 “思政”课教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包括: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辩证的逻辑思维能力,具备正确的政治鉴别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和不断创新、开拓进取的能力等。 2.素质的培养 “思政”课教师对学生素质的培养目标包括: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具有健康的思想情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等。 二、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1.教学内容应联系社会实际 只有掌握实际情况,理论才能有的放矢。“思政”课教学如果脱离社会实际就会丧失其理论的生命力和说服力,只有真正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实际,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才能让学生对理论产生认同,引起共鸣和反思。

学校教育改革学习心得五篇范文

学校教育改革学习心得五篇范文 学校教育改革学习心得范文一 我校根据上级安排组织学习了教育部长袁__《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一、政治思想认识方面 通过学习领会了精神,在“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通过认真的学习,我有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全会在“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确保人民安居乐业”中,明确提出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1、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党实现中国梦之教育梦的重大部署,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八大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大策略,就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我们更加坚定“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理念。我们深化教育教学的综合改革,进一步创新素质教育的方法和形式,进一步实践和探索学校的生命化六育,进一步创新实现生命化德育的机制和途径,进一步实践和探索生命化课堂的构建,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激发基层教师的活力。我们要进一步强化依法办学,加强各位教师的权责,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职能,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层级管理和民主建设,练好“内功”,积极应对政府职能转变,社会教育大发展的良好局面。 3、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我们是国家教育事业的一份子。我们期待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使我们安教乐业,敬业爱岗,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中。 二、业务素养方面: 1、对自己选择教师的职业无怨无悔。 在这次学习会上,学校领导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勉励我们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完成这次学习的任务,这也坚定了我扎根于教育事业的信心。

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发表时间:2016-10-27T14:15:29.217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7月作者:齐明霞 [导读] 当代高校教育改革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当代高校教育改革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从现代高校教学目标出发,改变高等教育教学的现状。因此,深入了解现代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制定有效的高校教学改革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从我国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现状分析,其改革措施没有基于大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各方面的解决措施仍不完善,可操作性较低,难以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因此,文章主要针对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性会计人才培养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校教学改革;创新型人才培养;会计 随着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显著、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推动会计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为高校会计教学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社会的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才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基础知识、管理知识外,还需要具备较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管理信息系统操作和应用能力,能过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会计分析、预算、核算等业务,从而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高校会计教育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应当面对市场需求对高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高会计人才培养效率。 一、高校教学改革的内涵与意义 1.高校教学改革的内涵 教学一词最早出现于《商书》,但是在当时只是一种“先教后学”的单向活动,注重“学”的开展。《学记》中提到“教学相长”,意为教育与学习的共同开展。自教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后,被运用到各个领域中,每个人对其都有不同的看法和间接,教学这一词汇也被赋予不同的含义[1]。我国著名学者王策认为教学活动是教师讲解、学生学习相统一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学到知识与技能,促使自身综合素质提升,进而形成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笔者在多年工作中总结:教学是以课题教育为中心的师生双方在教与学互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过程。通过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促使其自觉掌握和学习知识与技能,提升个人能力,从而获得身心发展,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改革意为改变传统、推陈出新,《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其定义为:将事物中不合理的部分转变为合理,从而适应客观需求[2]。从这一定义可见,改革这一词包含了推陈出新、辞旧迎新的一种变化,用特定的方法、思想及观念取代不合理的方法、思想与观念。笔者认为教育改革就是根据一定的目标对落后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以及传统教学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改变,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2.高校教学改革的意义 自1980年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改革,许多高校逐渐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由于传统观念及应试教育的影响,现代高校教学活动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笔者认为高校教学改革的意义主要在于:①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教学观念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指导的作用,先进的教学方法都是从先进的教学观念中诞生的;教学改革最大的问题在于传统观念的制约;教育改革的实质就是与传统教育观念作斗争[3]。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能够为现代教育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传统教育的束缚导致教学活动的效率和质量下降;一旦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就能有效解决现代教育中的许多问题。②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先进的教学观念的主要表现,教学改革是一种创新活动,其具有明显的目的性,一方面要提高教育质量,这就要求教育改革在实践活动中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创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学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脑力的浪费,转变无效的学习方法,优化教学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促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4]。 二、现代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现状 1.教学观念滞后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制约,目前仍有许多高校会计教学以传授会计知识及技术为主,“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仍存在,导致会计教学效率下降,这导致会计教学失去了其实践性、应用性的特征,致使学生对会计教学的积极性下降,使得会计教学效率受到影响,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5]。在传统教育中,由于对教育认知的偏差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教学活动存在许多问题,例如重视知识的学习,强调考试成绩,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忽略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忽略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导致了课程教学僵化,仅通过让学生被动学习会计知识与技能,部分教师甚至将教学活动变成了简单的知识讲解[6]。这导致学生对会计课程的积极性下降,丧失了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失去了教学的意义,无法让学生从中获利。传统教育方法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导致学生丧失对会计课程学习的信心,这导致学生的发展受到限制,严重影响我国社会发展。因此,在教育改革中要强调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2.会计教学方法滞后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会计教学都是采取传统教学模式,没有结合市场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同时也没有结合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进行,从教学内容到教学考核,都是由学校统一制定教学任务和方案,没有联合实际完善和创新教学方法,导致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没有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教学方法单一、死板,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被动进行思考,导致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学习积极性下降,无法实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任务,同时也无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教学改革缺乏创新 现代高校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缺乏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枯燥,毫无新意,无法激起学生对于会计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烦的心理;教师也没有重视突出学科教学特色,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时间能力。 三、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校教学改革 提升高校会计教学的有效性是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只有提高高校会计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才能够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保障我国社会的平稳发展。高校会计教学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中进行的,很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会计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在高校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只有通过提升会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会计素质与创新能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