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识谱教学

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识谱教学

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识谱教学
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识谱教学

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识谱教学

识谱教学及所涉及的唱名法问题,始终是困扰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识谱问题可以说是教师投入力量最大,而收效甚微,

是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主要问题所在。

众所周知,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没有乐谱就无法记录稍纵即逝的音乐,就会给音乐的保存、传播、学习带来困难,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乐谱也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之一,鉴赏音乐、歌唱、乐器演奏和创作活动都是需要乐谱加以记谱和表达,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有必要进行识谱教学,也正因为如此,历来的音乐教学都把“识谱教学”做为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并且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年级“识谱读乐”的要求,这与以往相比降低;识谱教学的要求,有利于更好的体现音乐审美教育,有

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在音乐实践中学习识谱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识谱教学要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活动密切结合”。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听唱法学习唱歌,可以使用模仿的方法学习演奏,还可以用即兴是方法创造音乐,把枯燥的音符转化成鲜活的音乐形象,这样一方面更加形象、具体,另一方面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也调动了学生学习识谱的积极性。也就是说,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反思 浏正街小学欧阳俊平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在我教小学音乐这几年时间里,便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学校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简谱.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强化听的感觉.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学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堑,而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来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

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以教学生唱〈唱支最美的歌〉为例。由于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我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在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曲,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同样的,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在学唱新简谱之前创编,也可以在学完了新歌之后来创编。这样都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 三.进行集中教学。 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教学都是把识谱随课文分散教学的,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在小学阶段基本完成简谱识谱任务,在初中阶

小学高年级音乐课识谱的教学反思

小学高年级音乐课识谱的教学反思 小学高年级音乐课识谱的教学反思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就象学语文一样要会读一篇文章就必须先学识字。学生要会唱简谱,同样先要学识谱。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从听觉训练入手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而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来了熟悉旋律等作用。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

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以教六年级学生唱,《星星和灯光》为例。由于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我把歌曲中的主音572编成一些旋律小片断让学生练唱,唱熟这些片断旋律后,把这些片断与歌曲旋律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曲,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新的课程标准让我们一改以前依靠灌输,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传承式教学,取而带之的是一种综合知识的运用和注重创造性思维的现代教育理念。在音乐识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需要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走入音乐中去寻找,探索和创造,在美妙的音乐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学音乐课识谱能力的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课识谱教学反思 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料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必须的识谱潜力,规定了不一样学段不一样的要求。因此,识谱教学要贴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它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个“工具”呢,我根据自我一些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一、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识谱的基础也就应首先放在听觉潜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后识谱。 如:在一节唱歌课中,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这天要学的歌曲,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透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透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识谱就是先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让学生先唱唱歌,用自我的声音去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简单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现自我的空间。 一位学生这样讲到:“以前,老师总是对我们进行视唱练耳训练,班上仅有几位会乐器的同学唱还能够,其他人都不行,太难了,我对这一点儿也没兴趣,但是此刻我们先唱歌后识谱,才上两节课,我就会唱《白杨和小河》这首歌的歌谱,我感到十分高兴。”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潜力 创造性潜力的培养就应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机会。 例如:六年级上册歌曲《党的关怀亲亲的哩》。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我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齐,先让同学们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在根据自我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齐弹唱。这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些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些有效教学方法 东旺乡高门屯小学高杏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着重于反复单调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陈旧,且一成不变的教法一直从小学被沿用到中、高等教学中。如要改变这一现状,取得音乐教学的真正实效,可以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改革来实现。“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研究的热门课题,是各门学科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广大小学音乐教师也在为寻求更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积极努力地进行着探索与实践。通过实践,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活动教学策略、实施全面关注策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 (一)教学目标有效——科学合理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要提高课堂效益,教学目标一定要有效,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只有明确、具体、科学、简明、切实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才会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目标是否合理。让我们从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开始,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构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有效课堂”。 1.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学期目标。

为了更好的把握本学期的音乐教学方向,了解本册音乐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开学之初,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制定了一份详细而清晰的学期总体教学目标。这将对每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2.根据学期目标制定课堂目标。 每堂课应有科学而明确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质内容,而这个方向和目标必须以总体目标为依据。如在制定花城版第四册第2课中《美丽的朝霞》的教学目标时,根据第2课歌颂清晨的美丽景色,启示学生对光阴的珍惜这一总体目标,我通过制定强弱处理、感受三拍子的动律让学生体会音乐美、朝景美;并通过歌曲创编与拓展让学生感受时间的珍贵。 3.根据课堂目标制定环节目标。 抓住课堂目标的总体走向之后,细化每个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在每堂音乐课中,课堂是靠环节目标去实现,环节目标靠课堂目标去统一,这是目标有效教学的原则。它们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没有总体课堂目标,课堂教学组织就不明了,会显得乱。那光有课堂目标,没有环节目标,教学会显得空洞。所以有了课堂目标后,制定环节目标必须注意,环节目标有若干,都为实现课堂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经过“爬坡”的过程,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 (二)训练定点有效——突出重点

低年级音乐识谱教学反思

低年级音乐识谱教学反思 低年级音乐识谱教学反思范文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在我几年的教学中,便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学校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简谱.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强化听的感觉.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学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堑,而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来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

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新的课程标准让我们一改以前灌输,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传承式教学取而带之的是一种综合知识的运用和注重创造性思维的现代教育理念。在音乐识谱教学中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需要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走入音乐中去寻找,探索和创造,在美妙的音乐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王良英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现行的音乐识谱教学现状在经过多年来新课程改革的洗礼之后,虽然有一定改观,但仍然仍存在“老、大、难”的问题,“费时多、收效微、负担重”的困难,长久未得到根本解决。 现状一:在新一轮的音乐课改后,曾流行着这样一种提法: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倾向,在人文性主题的统领下,要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这导致了老师们对识谱教学有了一个误解,认为有识谱的教学就是枯燥的技能训练,这就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于是老师在教学中随意降低识谱的要求,故意回避、淡化识谱教学,忽视对学生进行音乐基本技能的训练,导致乐理知识体系脱节,使得学生对识谱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不敢、不愿去识谱。 现状二:部分教师在课堂中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读谱训练”, “视唱练习”,有时甚至整整一节课都在让学生练习识谱,搞所谓的“集中识谱法”,而我们小学的音乐课一周只有两节,这个间断的集中其实达不到所要的效果,反而造成了一种低效的现状。这样的教学违背了音乐教学的本质,它把教学的手段当成目的,把对音乐技能训练为音乐素养培养,它违反了学生的学习规律。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的研究课题,通过研究我们旨在摆正识谱与学习音乐的关系:我们的识读乐谱是各种音乐表演活动——特别是歌唱、演奏活动中的工具性教学内容,对这些教学内容来说,识读乐谱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同时寻求适当的、有效的识读乐谱的教学策略,让识谱教学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活动密切结合,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二、概念界定:

1.有效: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使学的识谱能力获得进步和发展,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转变,教育观念得到更新,教学过程得到优化,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有效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性:策略的制定和实施要符合本年级段学生已有的识谱水平和认知规律,要能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2)可操作性:制定的策略便于操作,利于评价,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2.教学策略:邓佑建在著作《教学策略》中对教学策略的定义是: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三、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音乐课程标准》理念: 它指出:“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有一定程度的识谱能力”。教会孩子们识谱的方法,运用各种策略让孩子能不机械地识谱,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表现,才能使他们的音乐兴趣更好的得以持续与发展,为他们进一步感受和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多元智能理论: 教学策略指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在合理分析每个学生的语言、逻辑、运觉、节奏、交际、自省等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充分备课,形成有效识谱教学的准备策略。其次应在以创新为目标,以问题为中心,以自主探究为基调,合理整合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形成有效识谱教学的实施策略。最后应围绕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进行多元化教学评价,形成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事实上有效教学就是学生多元智能得到有效发展的教学。 3.有效教学理论: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反思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在我几年的教学中,便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学校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简谱。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强化听的感觉。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学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堑,而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来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新的课程标准让我们一改以前灌输,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传承式教学取而带之的是一种综合知识的运用和注重创造性思维的现代教育理念。在音乐识谱教学中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需要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走入音乐中去寻找,探索和创造,在美妙的音乐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识谱教学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识谱教学 发表时间:2017-08-07T16:43:38.187Z 来源:《教育学》2017年6月总第121期作者:肖爱玲 [导读]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家并不重视音乐教学,学校在对音乐课程的设置上极不合理。 山东省荣成市实验中学264300 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已经十年多了,“如何合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一直是个让我非常困惑的问题。《新课标》适时提出了淡化识谱的要求、降低识谱难度的新思路,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强调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我很赞同这一观点,因为识读乐谱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音乐素质。如果学生没有读谱能力,就失去了进入音乐世界的一个支点,只能徘徊在音乐殿堂之外。 一、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的思考 1.音乐课时少。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家并不重视音乐教学,学校在对音乐课程的设置上极不合理,安排给音乐课的课时非常少,所以初中阶段很难抽出专门的时间进行系统的识谱训练。因此,大多数学生只会唱“do、re、mi、fa、sol、la、si”七个音符的发音,稍微好一点的学生能够知道它们在五线谱上的位置及拍号等知识,但能够看谱即唱的学生人数寥寥。 2.课堂教学枯燥乏味。 教学中,即使设计了识谱教学环节,但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无论何种乐谱的学习,都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难度。这种对识谱教学的过高要求和过分投入,操作行为上的机械、单一,不仅冲淡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也影响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毫无兴趣。因此,到学生到毕业时,具备熟练唱谱能力的人少之又少,这让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感到既遗憾,又惭愧。 3.教学内容繁多。 虽然音乐学科在课程设置上的课时非常少,仅一周一个课时而已,但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课程的内容却很多,包括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四项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学生按照读谱技能训练的规律来学习识谱,确实有些困难。 二、引导学生进行识谱学习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合理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识谱学习呢?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聆听先行,激发兴趣。 读谱教学应该从音乐中来,到音乐中去,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参与学习活动。长期的音乐教学让我发现一个现象,学生对一些电视网络流行的歌曲掌握得非常熟练,旋律和节奏也掌握得非常准确,这通常是在长期反复的聆听过程中学会的,可见聆听的有效性。因此,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对歌曲的旋律反复听,听的形式不要枯燥单一,那样容易使学生失去聆听的兴趣,从而降低学习效果。 另外,在歌唱前的发声练习时,也可以教师师弹着琴,学生跟着歌曲旋律用“哼鸣、呜、噜、哩、啦”等来进行练习,随着对歌曲旋律的逐步熟悉,可以大大强化学生脑海中的音高及节奏的概念,为下面的读谱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聆听的形式多种多样,只要我们教师根据教材需要,合理引导使用,做到寓教于乐,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读谱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单调乏味,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由易到难,因势利导,让学生对曲谱知识的掌握水到渠成。例如:在欣赏贝多芬的《命运》这首作品时,可以先让学生学习第一句的旋律: 03 33 ︱ 1-︱ 02 22 ︱ 7-︱ 7-︱ 这句旋律很形象地描绘出了“命运”的敲门声,这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音响效果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演唱兴趣。在学完这一句旋律后,再引导学生学习它的副部主题旋律。这时可用对比的方法,教师提醒学生,副部旋律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坎坷命运之间的强烈反差,让学生产生很强的好奇心,从而很好地进行副部主题的学习。这种循序渐进的读谱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记住了音乐主题,提高了读谱能力,更被作品的情绪所感染,达到了情感的升华,一举两得! 提高识谱能力没有捷径可走,不能像数学教学中1+1=2那样定义化,只有多听多唱,识谱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可根据每节课的课程类型设计不同的识谱方式,将识谱教学融合到每节课之中。如:唱歌课可以先选取歌曲中的一个乐段进行识谱学习,然后再贯穿整首歌谱;欣赏课则可以选择主题旋律来识读歌谱……学生在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识读过程中不断地解决难点,如切分音与附点的演唱、装饰音的效果与运用等等,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不断提高识谱能力。 3.鼓励评价,增强信心。 营造民主、宽松的评价氛围是识读乐谱的重要前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中提到:“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读谱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本来就容易让学生望而却步,教师如果再过于严苛,那孩子的一生可能都会与音乐无缘了。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哪怕有一点点的进步,教师都要及时地鼓励他们,要想方设法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对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上,教师要通过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识谱的自信心,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理性的知识感性传授,让他们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当然,教师也要及时、委婉地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之处。 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只要在课堂上用积极向上的热情、宽容大度的心态、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进行乐谱学习,我相信每个学生都会迈着愉悦而轻快的脚步,走进美妙生动的音乐殿堂!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 程咀小学段生 一、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当前教育事业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广泛的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创造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学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学生可以通过唱歌,跳舞,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发展.当然,捕捉孩子的特性,设计相应合理的课堂计划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之一. 小学生热情好动爱表现,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都有成功的愿望,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认可.这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分不开的.许多情况下,正是由于学生的争强好胜才不断地取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因此教师要注意把竞争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有一种成就感.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成功可以提高儿童学习积极性. 音乐课堂中可以运用小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堂上运用游戏来对音乐有再认识,再创造.无论设计的出发点是什么,他终究要涉及到音乐知识和技能.在游戏中注重音乐性,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表现音乐的快乐,音乐游戏不是单纯的玩耍,它真正的目的是以游戏的方法挖掘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丰富的精神享受.。 二、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要培养学生专注不断地倾听,必须重视参与音乐的欣赏形式。因此,在低年级音乐欣赏课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教学。 1.注重“听”的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现代音乐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只有不断倾听,才会感知音乐、认识音乐、理解音乐,进而产生共鸣。学生的每一次聆听都要带着不同的问题,可以是辨别乐器,听出主题出现了几次,还可以感受乐曲的情绪,还可以“听”为主线,结合其他辅助教学手段。例如,在听的时候,我引导学生随着音乐轻轻地划拍,轻轻地摇摆,边听音乐边模仿指挥,边听音乐边模仿乐器的动作等。孩子们有了这些小动作可以有效地排除外界干扰,准确把握音乐节奏,内心能和音乐产生共鸣。 2、通过“唱”主题旋律,品味音乐内容 音乐主题旋律是一首乐曲或歌曲的核心音调,音乐的发展、变化都与主题息息相关。学生在演唱主题旋律时,往往注入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这样既了解了音乐风格与特点,又激发了他们对欣赏课的兴趣。因此,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应该牢牢地把握主题旋律,带领学生“熟悉—学唱—感受”。 在欣赏《蜗牛与黄鹂鸟》时,我为主题旋律创编了歌词,当学生唱熟了主题音乐后,我要求他们听到乐曲中出现主题音乐时,要边唱边加上蜗牛和黄鹂的动作。通过这样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器乐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是根据维吾尔族的一首儿童歌曲的旋律改编而成的,学生对这首儿歌非常熟悉,在欣赏前可让学生先唱唱这首歌曲,然后在聆听器乐曲时可让学生跟着轻声哼唱,这样学生会很容易理解乐曲在情绪、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上的变化。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

小学音乐课要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可塑性强、理解力差、坚持性差的特点,依据大纲要求,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音乐教学进度中识谱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识谱教学。 一、培养学生识谱兴趣 1.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 如,游戏l《音乐树》: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 游戏Ⅱ《给小动物找家》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 如,小猫3、小狗ii小鸡77 7、小鸭66 66,公鸡5 5.等,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中,再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请他进家门。 2.在认识唱名、音位、音高的基础上,进行听辨单音的练习。 如,游戏《小鸟飞》: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鸟,手拿或头戴小鸟的图片、头饰,边飞边听音乐。当飞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鸟”放到线谱相应的位置上,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 此外,还可利用《卡片组音游戏》、《唱名填空法》等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的音符。 二、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先学歌曲,再识谱。 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在线谱上的音高位置。 2.先学节奏,整首识谱。 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 如歌曲《剪羊毛》的附点音符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我们先训练附点节奏的读法、打法,再将整首歌词按节奏朗诵。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 3.先攻难点,再识谱。 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识谱教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识谱教学 维则青联希望小学毕刚【摘要】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鉴赏音乐、表现音乐都需要乐谱加以记录和表达的。文章剖析了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识谱教学中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提出了只有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来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 【关键词】音乐审美;小学低年级;识谱;心理特点;音程感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没有乐谱就无法纪录稍纵即逝的音乐,就会给音乐的保存、传播、学习带来困难。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乐谱也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之一,鉴赏音乐、歌唱等等都需要乐谱加以记录和表达的。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学有必要进行识谱教学。识谱教学的过程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如何让识谱教学走进学生心中,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呢?下面谈谈我对低年级识谱教学的看法: 新课标对低年级(1-2年级)的识读乐谱要求是: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从心理的角度对识谱(视唱)的过程(主要是音高的训练)进行分析,

视唱有三个心理过程:第一、视觉反应的过程,即用眼看乐谱(识别音符)的过程; 第二、听觉反应的过程,即从听觉的印象中“检索”出相应的音高的过程;第三、是动作反应的过程,即指挥发声器官或其他动作器官进行唱或奏的过程。当然,这是我们对视唱过程的心理分析,这三个方面是一个不能分开的过程。 上述三个方面当中,视觉反应(第一个过程)基本上属于智力的范畴,与其它过程相比较,它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课堂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如:游戏①《什么动物出来玩》: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如:小猫3、小狗ii小鸡77 7、小鸭66 66,公鸡5 5.等,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中,再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请他进家门。 游戏②《音乐树》: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 让学生掌握音符的唱名(123唱do re mi),这些都属于知识方面的快速反应,对于小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来说并不困难,稍作说明和练习就能够掌握。 动作反应(第三个过程)的前提是听觉印象(第二个过程)是否已经熟练地建立起来。课堂中我利用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进行音阶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发表时间:2018-07-16T15:43:57.61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中作者:朱静 [导读] 小学音乐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做一探讨。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小屯乡中兴小学,551607)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做一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现状;对策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交往和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人需要音乐,培养人的教育业同样需要音乐。音乐教育作为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能促进小学生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教学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然而,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1.小学音乐教育的定位出现偏差,音乐师资严重缺乏 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定位出现了偏差,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能够真正地认识到其特殊性以及艺术性。大部分小学因为教师严重缺编,教师们包班的居多,只能先将语文、数学 “主课”开好,像音乐课就是领着学生们唱唱歌,会识谱、弹琴的老师少之甚少。音乐课上有时候还被老师用来上语文、数学课。 有的学校的音乐教师兼职且年龄都在50岁以上,没有音乐专业基础,谁会唱两句,就由谁代上音乐课,实在不会唱就用录音机放范唱带让学生跟着录音唱,其他所谓的音乐欣赏、创作、乐理、乐器等就更谈不上了。 2.教育观念令小学音乐教育停滞不前,学校、教师的评价制度对音乐学科的教学重视不够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小学的音乐教育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目的不明确。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音乐教师待遇差,在评职晋级等方面不及主科教师,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名存实亡,一学期没有上过几堂音乐课。由于教师的绩效工资侧重于班主任、主科教师,音乐教师即使课上的再多,也没人愿意担任此科。 3.音乐器材缺乏 音乐课最低要求是必须要有教学器材――风琴或电子琴,然而,一些学校音乐教学器材已经坏掉,也很少进行修理。即使是音乐专业毕业的教师,如果没有音乐教学器材,也很难把音乐课上好,就不要说非音乐专业毕业的教师了。上不好,就干脆把音乐课上成自习课,这也不能怪教师,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伟大的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法国作家雨果也曾指出:“开启人类的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老一辈音乐家贺绿汀同志说过:“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可见,音乐是多么重要! 二、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及对策 1.兼职音乐教师要多学习音乐知识,用“结对子”方法确保音乐课正常开设。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课堂质量和教学效果。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借助各种学习的平台,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地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即使是兼职音乐教师,也要多学习音乐知识,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学习音乐理论与技能,还可通过音乐课本、磁带、远教资源、上网等各种渠道进行学习,力保上好每一节音乐课。各学校之间可相互沟通,每一名兼职音乐教师充分的准备一节音乐课,去到各学校讲课。这样,学生们可以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 2.改变思想观念,建立严格的评价制度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正确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让社会、家长、学校共同提高认识,学校领导及家长要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在教师“教”、学生“学”上,要有相应的评价制度,不能只“学”没“评”,使得教师、学生对音乐教育松懈。 在职称评定、绩效工资等各方面,不要对音乐教师产生歧视,要一视同仁。 3.改变模式,创造条件,提高音乐教育水平 利用音乐对学生加强美德教育,自然是学校和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社会职责。所以作为学校领导,首先要懂得艺术教育,重视音乐教育,常抓不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要成为抓艺术教育的“内行”,不当门外汉。其次,要关心音乐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支持他们开展工作,为他们创造条件,购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乐器和教学设备,如电子琴、风琴、口琴等简单的乐器。学校阅览室适当配置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 4.注重创新 小学音乐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主要体现在创造。在音乐教学时,激情洋溢的演唱、雅俗共赏的音乐、生动活泼的舞蹈等活动都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可以只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创设良好的情境及和谐的学习氛围,如以故事导入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让学生自己布置一个故事场景;以角色扮演体验情境,让学

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方法

个人收集整理-ZQ 记装饰音地学习 王金萍 歌曲《小老鼠找朋友》是一首富有童趣,生动有趣地歌曲,曲中出现了许多装饰音.学唱这首歌曲时,我制定地教学难点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演唱歌曲中地装饰音.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课中学生在学习歌曲旋律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找出歌曲中有装饰音地旋律,用装饰音和不带装饰音两种方法对比唱唱,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怎样地感受,通过比较地方法,学生能感受到有装饰音更能表现歌曲生动有趣地情景,并让他们采用跟唱地方法,学习演唱装饰音.这样扫清了学生学习旋律地障碍,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练习学唱整首歌曲旋律.通过这样地学习,学生能跟着琴声唱好旋律中地装饰音,但在配词演唱歌曲时,有地学生装饰音没唱好,漏唱了.刚开始我对这情况并没有摸着头脑,还以为是他们偷懒.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部分学生在演唱时为什么会漏唱装饰音?后来我发现,其实课前很多同学对装饰音还不是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是老师牵着学生地鼻子在走,学生在跟着学唱,在被动学习,有地学生在演唱歌曲旋律时,兴趣不大,所以唱歌词时就出现了问题.如果采取先唱歌后识谱地方式进行学习,会不会情况有所好转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在另一班级教学时,我改变了教学方法,重点强化听觉.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地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地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地兴趣,再通过让学生跟唱歌曲来学唱装饰音,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地难点.学生在学会演唱歌曲后,让学生视唱歌曲旋律,这样效果好多了,学生很快就能演唱歌曲旋律,而且装饰音也唱得非常准确,漏唱装饰音地现象没有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地上并不矛盾.这节课,学生学习装饰音这一新知识,对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有点难度地.用先唱歌后识谱地方法强化听觉,这样能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可起到良好地效果,从而增强学生地学习自信心,加深对音乐地热爱.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由此可见,课堂不是车间地流水线,一成不变,在课堂教学地过程中需要我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地反思,不是用多好地教学方法,而是用对方法、对症下药.我只有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地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1 / 1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困惑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困惑 大沙田小学李婷小学音乐课程随着改革的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不断呈现出思想认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课堂教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及其困惑。教师要针对问题不停探索对策,改良教学方法,让音乐教育真正成为小学教育的主阵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新课程也和其他课程一样走进了学校,步入课堂。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为课改而欢欣鼓舞,觉得有了自己施展的舞台,然而,音乐课要从探索阶段到深入实施,真正进入音乐教学课堂,要把全新的教育理念付之于实践,历经坎坷,我又感到有太多的迷茫与困惑,深深到体会到新课程改革带来的矛盾冲突与观念碰撞,我们只有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面对问题探索对策,然而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深思。 一、学校领导、音乐教师、家长及学生对音乐教学认识不够 学校领导不重视音乐教学。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对边远县城或乡村小学的影响力度仍感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领导对音乐课的教学观念,由于升学率是学校声誉和生命力的标志,不少学校仍把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惟一标准,单纯的追求高分,所以统考科目之外的课程受到冷落。音乐课虽然是必修课,但未列入升学考试科目之中。因此,忽视音乐教学,开设音乐课的目的只是一种点缀和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甚至占用音乐课用做其他学科的复习课等现象。 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部分教师上课时抱有一种应付的了心理,在教学上不愿去深钻,敷衍了事。因为他们认为在待遇上,音乐教师要比其它教师完成更多的课时量,才能获得相同的待遇。评定职称、评优、进修深造、出外考查等机会都离音乐教师太远。 家长们对学生学习音乐的态度也有多种不同意见。有些家长期望孩子长大后在音乐上有所突破;有些家长把音乐课当成繁忙课程中间的休息和放松;有些家长甚至认为上音乐课会耽误学习时间,可取消音乐课程。

浅谈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策略分析

浅谈小学音乐的识谱教学策略 市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小学音乐组吴思茵 在《新课标》中指出:学生要应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的学段、不同的要求。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它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但在实际课堂中不难发现,孩子们对于音乐课堂中的唱歌、律动、游戏都十分感兴趣,也非常愿意积极参与进来,而一旦让他们视唱歌谱,课堂中的气氛就会越来越冷淡,更加不要谈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了。 一、小学生识谱能力的现状 近几年,开始越来越注重对于学生艺术方面的培养,音乐这门课也开始得到重视。但是总体来说,在小学并没有实施完善的音乐教学模式,不少小学的音乐教师也十分紧缺,个别情况下音乐课是由主课老师来代上的。音乐课的开课容也多半是简单的歌曲教唱和律动,对于许多基本的乐理知识因为不是专业的音乐老师执教,所以学生也了解得甚少。 在短短的两年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我所从教小学当中,对于歌曲的识谱教学,学生掌握的水平并不是很好。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唱名和简单的节奏型尚不明确,在老师的带领下勉强跟唱。四年级以下的学生情况则更不理想。而这一情况在许多小学也是十分普遍的。识谱教学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就像是孩子们在学习认字时要学会查字典一样,只有掌握了这一辅助的技能,才能更好地更快地完成音乐的教学目标。而这一技能也非一蹴而就的,需要从一年级开

始层层深入,不断提升难度,不断巩固才能成为孩子们在音乐学习中的强大助力。 二、识谱教学中的小策略 (一)低年级的识谱教学 我认为,识谱教学需从一年级开始逐步渗透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去。在改版的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第一首要求学生识唱歌谱的歌曲是民歌《太阳》: 在低年级开展识谱教学不应刻意为之。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师在教授唱名和节奏时需要贴近歌曲容,把la、sol、mi看成三个太阳公公。“sol”是早晨9点时的太阳,“la”是正午的太阳,“mi”则是傍晚落山的太阳。三个音的音高不同,好比三个太阳公公的高度各不相同。而在本课的教学容中,要求学生了解“音有长短”,让学生感受X(一拍,念ta)、X –(两拍,念ta-a),初步将唱名和节奏相结合,从最简单的音组开始唱起。(如:6 - 5 3 6 – 6 - )最后跟着老师的指挥,模唱《太阳》的旋律。 而在后面的教学中也将可以运用这样类似的方式,将抽象的音高、节奏与歌曲容结合,使得孩子们在生活常识中潜移默化地为识谱演唱奠定基础。有时我也会和孩子们玩“找朋友”的游戏,让他们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