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教学反思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教学反思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教学反思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教学反思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教学反思

恩格斯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现实生活和人类社会息息相关,它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在数学教学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现实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是从现实情景入手,以人们熟知的梯子的倾斜程度展开问题的讨论,通过实验,让学生从实践问题中筛选处理加工信息与数据,掌握数学认识结构,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本节课提出的问题是:如何来判断梯子的倾斜程度?而让学生讨论的结果是:梯子的倾斜程度不仅与梯子的倾斜角的大小有关还与梯子与地面和墙面形成的两条边有关系。这个结果也就是我们本节课教学的目的:如何把生活知识转化成数学问题来解决。

我还设计本节课课堂教学方法以实验讨论为主,通过对小组式研究性学习,教师给出几幅不同且有对比价值的图,让学生利用观察、类比等活动探究梯子的倾斜程度与哪几个量有关系?同时设计这样的问题串: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你能用语言来描述吗?你能用数学知识来解释吗?找到运用数学解释现实生活的方法,探究出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同时提高应用意识和能力。为下面给出正切的定义做好铺垫,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这节课是概念探究型课,探究归纳概念的给出是重点而运用定义解决问题也是重点,所以本节课的另一任务是学以致用,建立数学模

型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学习中的成功与快乐,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较突出的一点是为了让学生更准确的体会梯子的倾斜程度,与梯子与墙面地面形成的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有关系,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自己摆梯子,怎样摆梯子更陡?通过动手动脑实践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为本节课的难点做好了铺垫,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反思二: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教学反思

回想自己对三角函数的认识,只是知道它也以计算,而对于它还有其他什么用处,在没讲这节课之前真的不知道。从课题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可能就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梯子的倾斜程度会设计什么数学知识呢?而数学又将教会我们什么新的东西来衡量梯子的倾斜程度?在这个问题的驱使下,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了如何判断课本中给出的梯子的陡与否。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来比较梯子的倾斜程度,进而引入正切的概念,正切等于对比邻,得出结论:正切值越大,梯子越陡;反之也成立。最后再简单应用正切解题,整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强,学习也很主动,效果良好!

反思三: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运用新知识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数形结合的方法。但是课堂上学生的参与还不足,学生的积极回答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提高评价能力和反思能力,有助于学生后续学习的开展,促进学生不断主动发展,为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索指明方向,激发学生的探索潜能。

反思:本节课与实际联系很近,学生积极性较高,正切的书写格式等可以根据时间情况来决定讲解,再引导用比值探讨梯子是否更陡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反思

四: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真正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意义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设计上,我力求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及知识来组织教材,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中体验数、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习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交流、合作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并利用动画等媒体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基本实现了以上目标,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反思这节课,还有不少得与失。

亮点之一:本节课在概念的引出上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概念的教学,通过课件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到直观印象,然后再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从而进一步进行证明,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建立概念。

亮点之二:本节课开放性大,给学生较大的活动空间,一是给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互相讨论,两个问题:(1)在直角三角形中是否存在其它边之比不变?

(2)梯子的倾斜度跟sinA、osA有没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改变了学生原来的单纯听课模式,转化为课堂有质疑、有探究、有讨论的活跃课堂。

亮点之三:虽然对于学生不熟悉,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但是在课堂开始前充分发动学生,师生在课堂的互动比较成功,学生还是比较积极参与课堂,通过系列活动,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

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学生的情况不了解,在课堂中对于学生探究讨论时间把握不好,导致原来设计的部分练习没有能完成,影响了学生的提高巩固训练。

反思五: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教学反思

结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这节课运用了实验教学、直观教学,唤起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体会和了解,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这是贯彻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基本认识规律,运用好这些直观教学,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积极的愉快的和富有想象的过程,使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再是令人生畏的过程。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一)练习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一)练习 目标导航 掌握正切、余切的定义,了解坡度的概念.能正确应用tan α、cot α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 边的比.应注意强调:1)对于tan α=αα∠∠的对边的邻边 等2个公式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2)正确理解tan α、cot α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只表示一个数值.掌握同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关系tan (90°-α)=cot α;cot (90°-α )=tan α;tan α·cot α=1. 基础过关 1.在Rt △ABC 中,∠C =90°,∠A 的 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 ;∠A 的 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作 . 2.在△ABC 中,∠C =90°,AC =2,BC =1,那么tan A = tan B =________. 3.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比为5∶12,则较大锐角的正切值等于______. 4.在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的正切互为 关系. 5.在Rt △ABC 中,AB BC tan A = ,cot A = . 6.在△ABC 中,∠C =90°,若AB =2AC ,则 cot A = . 7.已知一山坡的坡度为1∶ 3,若某人沿斜坡向上走了100m ,则这个人升高了 m . 8.正方形网格中,AOB ∠如图1放置,则tan ∠AOB = . 能力提升 9.如图2,一架梯子斜靠在墙上,若梯子底端到墙的距离AC =3米,3cot 4BAC ∠=,则梯子长AB = 米. 10.如图3,沿倾斜角为30?的山坡植树,要求相邻两棵树的水平距离AC 为2m ,那么相邻两棵树的斜坡距离AB 为 m .(精确到0.1m ) 11. 如图4,在△ABC 中∠ACB =90°,BC =3,AC =4,CD ⊥AB ,垂足为D ,tan ∠BCD = . 12.等腰三角形底边长是10,周长是40,则其底角的正切值是 . 13.如果tan x ?tan32°=1,那么锐角x =___________. 14.在△ABC 中,∠C =90°,AD 为BC 边中线,若AB =10,BD =4,则tan ∠DAC = 15.在Rt △ABC 中,∠C =90°,设∠A 、∠B 的对边分别为a 、b ,且满足2220a ab b --=,则tan A 等于 . 16.在Rt △ABC 中,∠C =90°,各边长都扩大3倍,锐角B 的余切值是( ) A .没有变化 B .扩大3倍 C .缩小3倍 D .不能确定 17.如果α是锐角,且4cot 5 α=,那么tan α的值是( ) A B C 图2 图3 A B O 图 1 图4

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倾斜的伞》教学设计

11 倾斜的伞 教材分析: 《倾斜的伞》是一篇叙事兼有抒情的散文,从文章的结构上讲,文章以“雨中倾斜的雨伞”为线索,将外公对“我”的爱和“我”对外公的爱,这一“爱的情感线”连缀起来,根据这一线索文章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到十一自然段,是讲丹丹小时候,外公为丹丹撑伞,伞歪向外公那边,这表现的是外公对“我”的爱。第二部分是第十二自然段到结尾,讲得是丹丹长大后,为外公撑伞,伞歪向外公那边这表现的是“我”对外公的爱。 从文章语言上讲,这两部分内容在语言描述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特别是描写伞和颜色时有很多的重复,从这几处的语言描写中我们可以知道时空变幻传递着浓浓的亲情,当多年以后,拿伞的人换成丹丹后,她却做着当年外公做过的事,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份温情是发自内心,自然流露的,读起来也会清晰地认识到,雨中伞下笼罩着的是浓浓的亲情, 从文章的内容上讲,外公的三次笑也有很深的意味。第一次笑:当丹丹发现伞歪了告诉外公时,外公笑眯眯地说:“没歪呀。”这次笑是怕丹丹淋到雨而哄丹丹。第二次笑:看到丹丹困惑时不忍心再哄丹丹,所以只是笑而已。第三次笑:当外公听到丹丹说:“你那把大伞把我整个都包住了呢!”心里很高兴所以才开心地笑了起来。外公的这三次笑,饱含着他对丹丹的爱。 教学目标: 1.认识“惑”“颤”这两个生字,学会“倾、挽”等13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意。书写规范端正。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默读思考、提出问题、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词句、感情朗读来体会人物内在的情感,了解在倾斜的伞下外公对孩子的深沉的爱以及在感受到孩子的对自己的关爱之后的内心的激动。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思考、提出问题、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词句、动笔书写、感情朗读来体会人物内在的情感体会祖孙间的亲情,引导孩子从这被爱角色中学会感恩,学会爱别人。教学难点: 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幼年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的“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

小学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教学反思 《倾斜的伞》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叙述了雨中在那把 墨绿色的大伞下发生的感人的故事。文章以“倾斜的雨伞”为线索, 通过写外公和我彼此给对方撑伞的故事,以小细节见真感情,表现了 祖孙两代之间深深的爱。文章让人感动,让人体会到亲情的温馨。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上完这节课, 给我的最初感觉是同学们真正的体会到了那种浓浓的亲情,加深了对 爱的理解、对感恩的理解,我自己也完全沉浸在了课堂中,认真地和 学生们一起去品读、体会文章中的每一个词语和每一个细节,和学生 们一起去感受祖孙之间浓浓的爱。在课堂的最后,我和同学们一起讲 述了生活中的“爱的体验”,师生的述说升华了情感,让学生能够联 系到自己的生活,联想到自己的情感世界,让他们学会感受爱珍惜爱。爱不但仅来自长辈,只要你用心去感受,会发现爱来自老师、同学、 朋友,来自熟悉的人或陌生人的……爱其实很简单,一个眼神,一次 抚摸,一个微笑……就是爱的传递。教育他们在接受别人关爱的同时,要学会去关爱别人。 《倾斜的伞》这篇课文的语言文字细腻生动、真挚感人,在课堂 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学生的体验,但还是少了一些静心品 味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 模式,让学生融入文本,由感而想,由悟而读,读中悟情,读中理解。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会学会做人。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教学反思 我授课的年级是三年级,授课的内容《倾斜的伞》,今天在南实 小的授课,比在学校里的试讲自我感觉还要好,因为通过试讲我知道 了学生理解的薄弱环节在哪里,然后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对学生重 点引导。

从梯子的倾斜角说起

九年级下北师版教材§1、1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第1课时) 枣庄市第四中学孙玫玉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能够用tan 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3.体验数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习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理解正切的意义,能够用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 (2)会利用正切刻画物体的倾斜程度、山的坡度等,并能够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理解正切的意义,能够用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 教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课中,从引入、探究、归纳、应用都充分利用了“梯子的倾斜程度”这一活生生的现实情景,在具体活动中,我先让学生通过对情景问题的讨论产生困惑,再引导学生共同探究梯子的倾斜角与直角三角形边的比之间的关系.通过层层深入的探究,把每个知识点都落实到实处后,再水到渠成地让学生利用正切来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山的坡度等,这样使学生接受新知识水到渠成,简单易懂. 课前准备: 课件,直尺,课本,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学生感受梯子的诸多作用. 生活小帮手-梯子 【师】(多媒体课件展示)顽皮的小明忘记了家里 的钥匙,他找来了一把梯子,怎样放置梯子,才会 更安全的进入家中拿到钥匙?

【生1】别把梯子放的太陡峭. 【生2】把梯子放的平缓一些. 【师】我们也经常听人们说这个梯子放的“陡”, 那个梯子放的“平缓”,该如何判断梯子的“陡” 或“平缓”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1.1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1))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有关梯子的实例入手, 设制了小明爬梯子拿钥匙的动漫情景,以新颖、有趣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自然引出课题,并且为学生探究梯子的倾斜程度埋下伏笔,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将为生活服务。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探究一 【师】 (用多媒体演示) 图中的三个梯子,那个更陡峭.为什么? 【生3】第三个梯子更陡峭.因为第三个梯子与地面的倾斜角比第一个梯子与地面的倾斜角大,也比第二个梯子与地面的倾斜角大,所以第一个梯子更陡峭. 【师】由此,你有什么发现? 【生4】梯子与地面倾斜角越大,梯子越陡峭;倾斜角越小,梯子越平缓. 过渡语:这位同学总结的很准确,发现梯子与地面的倾斜角越大,梯子越陡峭.若梯子与地面的倾斜角不知道,你能判断梯子的陡峭程度吗? 探究二 5米 米 5 5米 图1-1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1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意义. 2.能够运用sinA 、cos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 3.能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4.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类比、猜想等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2.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并利用它分析、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2.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的意义,并能举例说明. 2.能用sinA 、cos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 3.能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用函数的观点理解正弦、余弦和正切. 教学方法 探索——交流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上一节课曾讨论过用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之比来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并且得出了当倾斜角确定时,其对边与斜边之比随之确定.也就是说这一比值只与倾斜角有关,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并在此基础上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对边与邻边之比定义了正切. 现在我们提出两个问题: [问题1]当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确定之后,其他边之间的比也确定吗? [问题2]梯子的倾斜程度与这些比有关吗?如果有,是怎样的关系? Ⅱ.讲授新课 1.正弦、余弦及三角函数的定义 多媒体演示如下内容: 想一想:如图 (1)直角三角形AB 1C 1 和直角三角形AB 2C 2有什么关系? (2) 211122BA C A BA C A 和有什么什么关系? 2 112BA BC BA BC 和呢? (3)如果改变A 2在梯子A 1B 上的位置呢?你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4)如果改变梯子A1B 的倾斜角的大小呢?你由此又可得出什么结论?

最新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倾斜的伞》公开课教学设计 (1)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体会祖孙间那种温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真情。 难点:体会祖孙间那种温馨的情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师:伞,象形字《说文解字》中称伞为“辙”,解释为“盖”,即遮蔽阳光和雨雪的用具。这是一种平平常常的事物。大家随处可见,可是这把平平常常的伞却给作者带来了不平常的感受。你想了解这把雨伞的与众不同吗?让我们一同走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学习倾斜的伞。(板书:倾斜的伞)引导学生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感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教师:同学们听得很投入。我相信你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那么,我请同学们猜猜老师是什么样的感受?如果让你用课文中一个词来概括,你会用哪个词?教师引导:出现在课文的最后一段(温情)这是怎样一把温情的伞呢?答案就在课文的语言之中。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两个画面:①雨中外公为年幼的丹丹撑伞;②雨中丹丹为年迈的外公称伞。) (2)教师出示挂图,展示这两幅画面,指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同样是倾斜的伞第一幅中伞倾向丹丹,第二幅中伞倾向外公。)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我”眼中关于伞的句子。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导生提问:我为什么十分喜欢下雨?板书:为什么? 2、品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指导看第一幅图:一老一小,走在雨中,立在伞下,这成了雨天里一道独特的风景,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呀!课文哪些自然段描述了第一幅图的内容。指名读。 教师:同学们,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字,另一只眼睛看纸的背后,也就是用心去感受。我相信你们一定是会读书的孩子,指名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文中哪些句子表现出了温情,让你印象深刻? 教师:在大家动听的读书声中,这温馨的画面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请同学们交流句子。 3、全班交流。 (1)外公便来到学校门口,打开那把墨绿色的大伞,向我招招手。(平常)我惊讶的发现,头顶的天空已变成一片墨绿色,绿得那样深。(外公用雨伞把丹丹全部遮住,外公对丹丹的爱,怕丹丹淋湿) 外公头顶上本来应该墨绿色的天空却变了,一半是墨绿色,一半却是灰蒙蒙的。(同撑一把伞,一半是墨绿色,那是丹丹头顶上的伞;一半是灰蒙蒙的,那是外公头顶上没有被遮住的天空,体会到外公对丹丹的爱,宁愿自己淋湿,也不让丹丹淋湿了。)

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的教学反思(精品)

小学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的教学反思 《倾斜的伞》是一篇叙事兼有抒情的散文,文章主要写了在雨中的伞下发生的故事,而且是一把“倾斜”的伞下。下面是小学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的教学反思,欢迎参考阅读! 这是我作为一名正式教师讲的第一节公开课,感触颇多。 这节课很早就选定了,准备时间不短,教案改来改去,最后却又改回自己的原来模样,我想也许这才是真实的课堂。在准备过程中,我得知孙晓梅老师也讲过这节课,她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这节课把握的很好,我仔细研究了她的教案,觉得这种煽情的讲解方法她已经登峰造极,而我则必须另辟蹊径。孙老师是围绕文中“外公”的表情变化展开讲述的,在对课文内容进行细致分析以后,意在让学生懂得外公和“我”之间那浓浓的亲情,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我研究之后决定不能再用外公的表情变化为线索了,所以我用了文中一条比较隐晦的线索:“我”的心境的变化。而最后我要达到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我和外公的爱。是通过以读带讲,最后让孩子们把课文读好,读出感情,并从读中感悟外公和我那浓浓的亲情,而不是要把这份情说出来。 定好这个基调后,我逐个对细节进行了研究,其中用三个“仍然”造句是个知识点,但这个知识点不能强行讲述,应穿插在课文感悟中,于是我想到通过分析书中的两幅插图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然后用三个“仍然”对相同点进行描述,由此引出三个“仍然”,再对这个造句进行创设情境的练习。这里孩子们掌握的都不错,我很欣慰。 想让学生读好一篇文章教师自身就要先读好这篇文章,要读烂这篇文章,这样才能在学生朗读时进行正确的朗读指导,才能让学生把课文读的更深刻,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书本文字背后所包含的那份情。于是我反复的读课文,直到把这篇课文流利的用情的叙述出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才能让孩子读好。 还有在这篇课文学习后要进行一个课外的扩展阅读,我请教的多位有经验的老师,最后定下《绿雨伞》这首诗歌,同样是绿色的伞,同样是人间的情,两篇文章互补,放在一起让学生感悟,更自然,更舒服。 上完课后,和备课的内容没出现什么大的差池,但课文讲解不够透彻,课堂处理欠佳。应该注意自己的课堂语言,备课还应该备自己的课堂语言,这样上课才能更自然。 希望下次有所改进吧! 文章以“雨中倾斜的雨伞”为线索,将外公对“我”的爱和“我”对外公的爱,这一“爱的情感线”连缀起来,使“雨中共伞”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细节中,蕴涵着的强烈的爱的气息,巧妙地张显出来,给人以爱的感动,让人体会到亲情

《倾斜的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倾斜的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倾斜的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体会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体会“倾斜的伞”里面包含的意思,感悟外公和“我”之间温馨的亲情,学会把爱心献给亲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边读边体会外公和“我”之间那种温馨的情感,激发自己关爱他人,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1.课件出示雨中人们撑伞行走的情形,说说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小结:在茫茫的雨中,人们撑着伞行走,犹如一叶叶扬帆的小舟涌动,远远望去,仿佛五颜六色的花朵,美丽极了。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中,美丽的不止是伞,在这美丽的伞下还有着许多美丽而动人的故事呢!

【设计意图】此环节目的是通过直观的画面将学生很快带入一个雨的世界,创设这种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阅读情感。 2.今天我们就跟随着作家王婷一起去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倾斜的伞》。 齐读课题,你知道倾斜对应课后哪个生字吗?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倾斜”的意思。) 二、从总体把握课文内容 1.课件出示本课的重点词语,学生认读,并能随文理解,为后文感悟体会文中那浓浓的亲情作好铺垫。 2.课件出示文中的两幅图。 孩子们,在这倾斜的伞下,到底发生着怎样的动人故事呢?你能看着插图结合课文内容将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不是让学生说主要内容,而是生动的讲述。一方面有利于语言的内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抒发情感,进而感染他人。) 3.听了这个动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外公---爱--丹丹) 三、品读课文、朗读感悟

(一)走近第一幅画面(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找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第一幅图内容写的?(1~5自然段) 2.从第一幅图当中,你能看出“我”和外公的心情怎样?(非常高兴)先来分享“我”的心情 “很小的时候,我就十分喜欢下雨……一同走进雨的世界中。” 从“每逢”、“一蹦一跳”、“挽住”感受到“我”和外公感情很好,外公对我精心呵护,我对外公很依恋。抓住这些词体会人物心情,练习感情朗读。 3.请大家在文中找一找,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外公非常高兴?(笑眯眯笑而不语开心地笑) (板书:笑眯眯笑而不语开心地笑) 4. 可是,老师发现文中的“我”也有“困惑”,有“惊讶”,这又是为什么?“困惑”又是什么意思?(板书:困惑惊讶) (抓住语言感悟点,深入体会。) (1)外公头顶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绿色的,一半是灰蒙蒙的。 (2)“外公,伞歪了。”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我困惑了:“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呀!”外公笑而不语。

最新整理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最新整理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的教学主题是——走进春天。 开学第一天,我认真读起来——《春的消息》、《燕子》、《柳笛和榆钱》……打开课本,扑面而来的是春风、春雨带来的春天的消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春天奏响春天的序曲,枝头吐出新绿、雏菊绽放笑靥,榆钱舞、柳笛飘,又是一年春来早,人们的脸上和心里更是春意盎然…… 这一篇篇目清新雅丽的新课文。读起来,我感觉被春天的气息感染了。多美的春天啊,多美的意境啊,字里行间,无一不把春天的特点展现在你的眼前。 学习这一单元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要感受春天的美好,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用心去体验、感受春天带给自然万物的变化和春天的勃勃生机生机勃勃。其次,更要用心研读课文,透过作者观察春天的不同视角,感受春天的无处不在,从而学习作者观察和表现生活的不同方式和方法。 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设计: 第一,通过读文,让学生充分感受春的美丽!不仅让学生从语言文字的朗读、说话训练上去体会美丽的春天;再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孩子们从视觉上也能走进春天,从而试着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如诗如画的春天。 第二,让学生大胆展现自己的朗读,通过引导,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读、敢读、乐读,读出自己感受到的春天,让诗歌的课堂在学生的琅琅读书声中,想象春天更加绚丽多彩。 第三,学生寻春的脚步不会因为下课铃声的响起而停止,让学生通过课后当当小诗人,小画家,小歌手,小收藏员……让课堂无限延伸,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能快乐的寻找春天。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现代语文教学,非常注重个性化阅读和感悟,注重学生大胆地表达个人的创见和疑问。新课程认为,对课程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不是每一个人都相同。每一个人都在重新解读课程,把课程给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课程。教师是课程的二度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倾斜的伞》是一篇记事兼有抒情的散文,它以“雨中倾斜的伞”为线索,将外公对“我”的爱和“我”对外公的爱这一“爱”的情感线连缀起来,使“雨中共伞”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细节中蕴涵着强烈的爱的气息巧妙地出现出来,给人以爱的感动,让人感受到亲情的温馨。课文的结尾,作者在抒发着内心强烈的情感,同时,人们读起来也会清晰地认识到,雨中伞下笼罩的是浓浓的亲情,时空变幻传送着的也是浓浓的亲情。 学情分析: 当今,孩子们不论吃的,穿的,玩的,就连上学,无一不在享受着亲人的爱的呵护,那么它们是否感受到了爱的温馨与幸福呢?他们又是否懂得去感恩,回报这些爱。事实上,现在的孩子对爱的感受确实缺乏,更不用说主动献出自己的爱了。这篇课文正适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1)、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感人的句子,体会字里行间的温情。 (2)、理解“仍然”并能用它说话。 (3)、了解结尾点题的作用,掌握拟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自读、小组读、展示感情读、角色读等方式体会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通过角色转换表达和想象空白练笔,让学生懂得回报感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外公和我之间互相关心的那份温暖的亲情。 (2)、教育学生明白我们应该学会在享受爱的同时,学会付出爱,懂得回报感恩。 教学重难点分析: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那是把倾斜的伞,是把充满了温情的伞,我会永远珍惜它,爱护它。” 2、体会流露在文中那份浓浓的亲情。 3、引导学生懂得回报感恩。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一、图片导入: 1、请大家静下心来,我们一起欣赏一组图片。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第一课时 ——教案设计 武进区寨桥初级中学王小松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 2、能运用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比,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及运用。 3、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 1、理解tanA的意义。 2、能运用tanA进行简单计算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具准备 例题投影片、实物展示台、数码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Ⅰ课堂导入 师:大家听到这样一个消息没有,常州红梅公园对外免费开放了。红梅公园中现在有两座高塔,其中一座叫做文笔塔。同学们,有谁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来求得文笔塔的实际高度吗生:(可能会用相似的方法)我明白这位同学的意思,也就是用相似的方法来求塔高。 师:但利用影子的方法来求塔高的要求很高,比如高塔旁不能有建筑物和树,而实际上文笔塔旁既有建筑,也有树。 师:70年代位于南京西路的国际饭店还一直是上海最高的大厦,但经过多少年的发展,“上海最高大厦”的桂冠早已被其他高楼取代,你们知道目前上海最高的大厦叫什么名字吗生:。。。。 师:这大厦名叫金茂大厦,它的高度要比文笔塔高得多。大家能应用所学得的知识求出金茂大厦的实际高度吗 生:。。。。 师:通过本章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能够解决以上这些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继续来研究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1.1.1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Ⅱ讲授新课 师:梯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我们经常听人们说这个梯子放的“陡”,那个梯子放的“平缓”,他们是如何判断的呢“陡”或“平缓”是用来描述梯子的倾斜程度的。现在我们也一起来研究一下梯子的倾斜程度。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发给大家的材料。 师:在图中,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你有几种判断方法(请同学们在讨论时,结合图中所反映的信息来寻找判断梯子陡的方法) (1)(2)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学案

2.5m 2m 5m 5m A B C D E F 1.3m 1.5m 3.5m 4m A B C D E F B 1 2 C 1 B 2 β 6m ┐ 5m 13m ┌ α 8m 甲 乙 2m 2m 4m 5m A B C D E F 第一课时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学案) 三、学习目标 1 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能够用tan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另外,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计算。 3.经历观察、猜想等数学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4.体验数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习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1.从现实情境中探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难点:理解正切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 五、学习模式 引导启发、合探究学习 六,学习过程 活动一:自主探究 问题1:如图1,等高不等底的两个梯子,哪一个倾斜程度较大? (图1) 问题2:如图2,底与高都不等的两个梯子,哪一个倾斜程度大? (图2) 活动二:勇于发现 理解正切的概念 1,做一做 若没有足够长度的测量工具测量梯子顶端到墙脚的距离B1 C1与AC1, 进而无法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他该怎么办?你有什么锦囊妙计? 2,议一议 3,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关系发现 (1).Rt △AB 1C 1和Rt △AB 2C 2有什么关系? 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4,提出定义 例题1:下图表示两个自动扶梯,那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 活动三:实用知识介绍 坡度: 三,中考连接 1、(2007.年成都 )(4分) 如图,下列关于tanA 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tanA=BC:AC B 、tanA= CD:AD C 、tanA= CD:AB D 、tanA= tan ∠BCD 2、某人沿一斜坡的底端B 走了10米到达点A ,此时点A 到地面BC 的垂直高度AC 为6米,则斜坡AB 的坡度为多少? 3、如图,某人从山脚下的点A 走了20m 后到达山顶B ,已知点B 到山脚的垂直距离为12m ,求山的坡度。 4、(2008年.南京)(6分) 在Rt △ABC 中,∠C=90°,BC=3, tanA=5:12,求AC 的长。 四、课堂小结 ?).2(2 22111有什么关系和AC C B A C C B B 6m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 一、引言: 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由封闭的课堂走向开放,强调活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课教学中就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资源,创设自主合作控究的学习环境,课堂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有效的、自主地获取知识,学生的主动参与面广。不满足于文本,体现了语文的外延。教师的点拨、指导,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浓入文本,由感而想,由悟而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教师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在茫茫的大雨中,同学们有没有和大人同打

一把伞?伞是向谁那边倾斜呢?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倾斜的伞》看看在这把伞下有着什么动人的故事。 2、教师配乐范读。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什么事?全班交流。 3、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小组汇报:开火车读生字,说说认记了哪些字) 4、朗读感悟。 (1)第一、二自然段:小声读,看看你知道了什么?感受一下我挽住外公的胳膊走进雨中快乐的心情。应带

者什么样的语气读? ▲再次朗读第一自然段,师生评价。 (2)第三自然段:指名读、思考: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外公对“我”的爱?点拨:“爷爷笑而不答”的含义。 ▲人物语气指导<多媒体>师生评价。 (3)第四自然段:回到家里我发现了什么?语气指导<多媒体> ▲小组分角色朗读第3、4自然段。读后小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 (4)第6自然段:理解、指导重音。齐读 (5)第7、8、9自然段:自己练习读,感受一下丹丹对外公的爱。 5、再读感悟,启迪思维。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

————————————————————————————————作者:————————————————————————————————日期: 2

王庄中学九年级数学(下)导学案 §1.1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第一课时) 姓名:班级:日期: 【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能够用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外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点】1.从现实情境中探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2.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难点】理解正切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 导学 流程 自研自探环节总结归纳环节 自学指导 (内容?学法) 随堂笔记 (成果记录.?知识生成) 生 活 中 的 数 学 问 题 1、你能比较两个梯子哪个更陡吗?你有哪些办法? 2、生活问题数学化: ⑴如图 ⑵如图: 1、你有哪些办法比较两个梯子哪个更陡 。 2、在(1)图中,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3、在(2)图中,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直 角 三 角 形 的 边 与 角 的 关 系 1、画两个大小不同的直角三角形,使其中一个锐角为30°,分别测量出两个 三角形中的30°的对边和邻边,它们的对边和邻边的比值相等吗? 2、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Rt△AB1C1和Rt△AB2C2有什么关系? ⑵ 2 2 2 1 1 1 B AC C B AC C 和有什么关系? ⑶如果改变B2在梯子上的位置(如B3C3)呢? 答: 第1题: 第2题: (1) (2) (3) 思考: 1、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大小固定时,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固定吗? 从而规定: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叫。 2、利用正切可以判断梯子的倾斜程度吗?如果能,怎么判断? 答: 用符号表示为: b a A A A= ∠ ∠ = 的邻边 的对边 tan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北师大出版社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第一节 一、 教学建议 本节课是由梯子的倾斜程度问题弓I 入正切的概念,教科书呈现了梯子的几种情况,教学时可以呈现 更多情形,供学生讨论,比如,可以增加“底边相同,高度不同” 、“底边与高度成比例”的情形。采用 倾斜角的正切来刻画倾斜程度,学生可能不太容易理解,教学时要注意引导。通过对教材上问题的讨论, 要引导学生总结刻画梯子倾斜程度的几种方法,以便为后面引入正切、正弦、余弦的概念奠定基础。 二、 教学案例 1教学背景分析 锐角三角函数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直角三角形角之间的 关系、边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借助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梯子为切入点,通过研究梯子的倾斜 程度,将问题转化为研究两边之比,利用相似知识解决问题, 题的方法,学生认识和理解了正切的概念后可以为学习正弦、 2整合思路 采用倾斜角的正切来刻画倾斜程度, 学生不太容易理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演示梯子的形 状变化,让学生理解可以用倾 斜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来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从而正确掌握正切的含义。同时在幻灯片中展示不同类型 的直角三角形,以便学生直观感知,从而达到深入理解概念的目的。 3教学设计 总结规律。同时建立比较系统的研究问 余弦作铺垫。 首先应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梯子的各种形状,

引出正 切的概 念用电 脑出示 梯子的 几种情 兄 你能求出其它的边和角吗? 比如:要测一个古塔的高度,下面的方法行吗? (幻灯片展示) 通过本章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能够解决此问题。 探索新知: 问题1:如图1,等高不等底的两个梯子, 哪一个倾斜 程度较大? 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情 兄 学生观察图形,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 最后总结出不同的方法。 建立 模 型: 三) 出示〈想 一想〉内 容(幻灯 片出示) 方法总结如下:(1)测量(2) BC 与DF 大小比较.(3) AC 与 ED BC DF 的大小比较.(4)过E 点作EM/ AB 等. 问题2 :如图2,底与高都不等的两个梯子, 个倾斜程度大? 3.5m 哪一 1.3m D 问题3:你还会想到哪些类型?(幻灯片展示) 问题4:(幻灯片展示)小明,小亮的做法对吗? 学生讨论:通过学生的讨论.总结刻画梯子倾斜程度 的几种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思想解决问题 . 2.理解正切的概念 通过讨论引导几种方法, 以便 为后面引入正切、正弦、余弦 的概念奠定 基础. 让学生充分理解当倾斜角确 定时, 确定. 有关, 无关。 其对边与邻边的比随之 这一比值只与倾斜角 而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

2013-2014上三年级语文教研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 三年级语文教研工作计划 教研组长韦莉芳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三年级以金城江区教学研究室2013 年工作计划为指导,以贯彻落实新课改《课程标准》为契机,秉承我校“乐学教育”的办学思想,坚持以“让我们快乐启航”为办学理念,围绕“科学定位、提高质量、彰显特色、打造品牌”这个目标,紧紧抓住教学主渠道,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智慧教师”为核心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以“情趣课堂”为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种措施,多种教研形式, 致力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力求教研工作做到“实、广、活、新”,并得以有效落实。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组织学习新课标,发挥教研组的群体教研作用,开展以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为课程的教学研究,切实做到“求真务实、扎实有效”。 2.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深入落实教研组校本教研的实体地位,提高问题教研、磨课议课等活动的实效性。 3.加大教研力度,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情趣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4.加强课题管理,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教师个人素养的同时努力打造学校自身的教学特色。 5.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学校及上级教育教研部门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调动青年教师积极苦练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6.在学生中开展多种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实施措施 1、认真抓常规工作: ①教抓备课。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作业、备器材。上课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精讲多练。 ②要求全组教师抓好本班作业本的整洁,字迹的工整,错误的地方及时更正和教师及时批改。 ③组织教师全面关爱铺导后进生。 2、扎扎实实抓教研活动: ①每周二的教研活动日。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梯子倾斜度课件

1.1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二)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意义. 2.能够运用sinA、cosA表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 3.能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4.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类比、猜想等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2.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并利用它分析、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2.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的意义,并能举例说明. 2.能用sinA、cosA表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 3.能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用函数的观点理解正弦、余弦和正切. 教学方法 探索——交流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上一节课曾讨论过用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之比来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并且得出了当倾斜角确定时,其对边与斜边之比随之确定.也就是说这一比值只与倾斜角有关,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并在此基础上用直角三角形

中锐角的对边与邻边之比定义了正切. 现在我们提出两个问题: [问题1]当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确定之后,其他边之间的比也确定吗? [问题2]梯子的倾斜程度与这些比有关吗?如果有,是怎样的关系? Ⅱ.讲授新课 1.正弦、余弦及三角函数的定义 多媒体演示如下内容: 想一想:如图 (1)直角三角形AB 1C 1 和直角三角形AB 2C 2有 什么关系? (2) 2 11122BA C A BA C A 和有什么 关系? 2112BA BC BA BC 和呢? (3)如果改变A 2在梯子A 1B 上的位置呢?你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4)如果改变梯子A 1B 的倾斜角的大小呢?你由此又可得出什么结论? 请同学们讨论后回答. [生]∵A 1C 1⊥BC 1,A 2C 2⊥BC 2, ∴A 1C 1//A 2C 2. ∴Rt △BA 1C 1∽Rt △BA 2C 2. 2 11122BA C A BA C A 和 2 112BA BC BA BC 和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 由于A 2是梯子A 1B 上的任意—点,所以,如果改变A 2在梯子A 1B 上的位置,上述结论仍成立. 由此我们可得出结论:只要梯子的倾斜角确定,倾斜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倾斜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随之确定. 也就是说,这一比值只与倾斜角有关,

《倾斜的伞》教案

《倾斜的伞》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五个生字,正确读写“淅沥、胳膊、困惑、笑眯眯、混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倾斜的伞”里包含的意思,感悟外公和“我”之间温馨的亲情,学会把爱心献给亲人。 4、运用读、思、说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的意思,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体会祖孙间的亲情。品读重点词语、句子包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父母等长辈对自己的爱,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阅读法、谈话法。 四、教学媒体: 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资料,以多媒体展示给学生。 五、课时安排: 两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雨天和别人共打一把伞的经历的?能说一说当时是怎样的情景吗?你当时有什么感受?(看来,好多同学都有过和别人共打一把伞的经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内容也和一把伞有关)(板书:倾斜的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如、“颤”是卷舌音;“丹”“颤”是前鼻音) <3>、拼读生字,着眼学化、重点强化(有学生提出易读错的字,并提示自己的学法)。 <4>、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背词典中的解释) 2、读顺课文、感知内容 <1>、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 <2>、有同学们互相推荐读(老师鼓励读书不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那些了解?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把倾斜的伞下面发生了什么故

北师大版初三数学下册《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教学设计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教学设计 课题: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师:西安市第七十中学张莹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九年级下册的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教材内容的顺序是:正切—正弦、余弦—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三角函数的应用.我的认识如下: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引出第一个三角函数—正切,先学正切,再类比正切学习正弦、余弦,接着考察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在此基础上过渡到利用计算器求一般角的三角函数值和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度,最后回到问题的解决和实际应用;这样安排一方面因为正切是生活中用得最多的三角函数概念,更为常见,如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山的坡度等,因而先从实际问题引入正切,学习完正切后类比即可学习正弦、余弦;另一方面,这样的顺序更有利于初中学生的学习,符合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办法,再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思路,符合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本节包括正切、正弦、余弦的定义,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简单计算两大部分,分为两课时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将从梯子的倾斜程度引入正切,进行有关正切的简单计算.教材在这个内容的安排上是:先探究哪个梯子更陡,再从具体解法中提炼出刻画梯子倾斜程度的量—角的对边与邻边之比,由此抽象概括出正切的定义,最后是正切的简单计算和实际应用.这样的安排不仅体现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的教学理念,而且符合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学习和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初步体会边角之间的数量关系,理解正切的意义,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而且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分类思想、转化和化归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时为进一步学习锐角的正弦、余弦,解三角形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高中阶段学习一般角的三角函数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完直角三角形的相关内容后,已经对直角三角形的边和边的关系、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学反思 我们还可以用导语激趣,创设情境激趣等等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点。 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指儿童个体从亲代的遗传基因中得到的,同时具有人类和个体特性的生物机体因素。遗传素质为儿童的发展只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并不能确定地转变为儿童发展的实现,并不是一种完全取决于外在影响性质的过程。 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反思范文一: 音乐课不单纯是唱歌课,但仅唱会歌曲的多,如何唱好歌曲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专学唱歌,长久以来,学生就会感受到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注意力集中到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里。 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图片资料丰富,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具有较强的探索性,是一节非常有意思的课,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是对于刚上高一的学生来说,却比较的陌生,他们从初中的区域地理一下子跳到自然地理,让他们对地球有个宏观的认识似乎又让学生有点望而生畏。而第一节上得好不好,又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后面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所以在上这一节课的时候,我个人认为应该用较多的图片去弱化知识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比如“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物质的存在”?“地外文明真的存在吗?请你为它找证据。”等等。这样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能将知识点落实。 同时布置一些课外资料的查找,让学生对宇宙中的地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在教学时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有较大的转变。 总体来讲,第一节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基本达到自己的设计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提出了一些较深的问题,有关天文知识的,我个人的感觉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野外观测效果会更好,但是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所以较难实现。也是现阶段教学的一个困惑之一。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反思范文二: 高中地理必修I属于自然地理部分,尤其有两大块(地球的运动和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是地理必修I的重点也是难点,它们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关键,学习成绩的好坏取决于此,对于后面的知识掌握的多少都与学好这两大块有关。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花费很多的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