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淡护患沟通

浅淡护患沟通

浅淡护患沟通
浅淡护患沟通

浅淡护患沟通

时间:2010年9月16日

地点:脑科办公室

参加人员:护长谢建娟、护士黄进弟、莫少兰、王岚、王欣、卜秋菊、刘家仪、谢斯雨、崔丽娜

主讲人:王岚

护患沟通是改善护患关系的重要途径,是建立护患双方相互信任,保障护患双方利益的有效手段。在工作中应加强护患沟通,把“以病人为中心”作为指导思想,更新服务理念,营造沟通氛围,做好优质服务,力求患者满意。

1 患者的心理

1.1 疾病的困扰常使患者产生焦虑、紧张、忧郁、急燥等不良情绪。

1.2 环境的陌生患者住院后,陌生的环境会使之产生不安恐怖,猜疑心理

1.3 疾病的预后担心疾病的转归,病程的长短,预后的好坏。

2 沟通的环节

2.1 住院沟通可促进患者对住院环境,住院规则的了解,引导患者选择医生护士,促进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和诊疗情况,让患者参与健康教育等活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2 治疗沟通促进患者了解治疗的目的,积极配合完成相关的治疗工作。

2.3 检查沟通指导患者做好见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增加患者对相关检查的目的和意义的了解。

2.4 操作沟通让病人了解各项操作的目的和意义,以取得病人的配合。2.5 出院沟通促进患者了解自己出院时的状况,出院后的注意事项,疾病的诱发因素,以及健康教育指导等。

3 沟通的障碍

3.1 信息不对称是护患沟通的一个主要障碍大多数就医的患者对医学、护理知识了解较少,对疾病的性质、治疗、护理和转归所知更少。而医护人员虽然拥有一些医学护理专业知识,但没有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3.2 “物化”是影响护患沟通的另一个障碍护理人员机械地执行规章制度,缺乏灵活性、缺少人性化,造成护患关系的简单化和“物化”。

3.3 护士的素质是影响护患沟通的又一个障碍护士专业知识的缺乏,使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降低。

4 沟通的技巧

首先护士要保持积极地心态,实现护士的主导作用,较好地运用身体语言,如面部表情、眼神、手势、触摸、服饰、步态等,进而与患者共同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在日常护理活动中导入主动服务的理念。在人性化服务的基础上,做到诚信、尊重、同情、耐心,与患者建立朋友式的护患关系,消除不安全感。信息对称,是护患沟通中的一个重要举措。要耐心倾听,不要随意打断患者的讲话,护士应态度热情、主动、大方、在与患者交流中要了解患者的心身需求,并应用简洁通俗和解释性的语言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切不可带着不良的情绪与患者交流,更不能与患者发生争执。护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随时向患者及家庭解释或回答有关的提问。

5 沟通的时间要善于抓住与病人交谈的契机,无论为病人做何种治疗,都必须用语言进行沟通,以解除其思想顾虑和负担,取得良好的配合。与病人沟通不一定要有固定的时间、地点与病人正式交谈。比如给病人注射时,可以一边操作一边交谈,这样即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又能了解病情,有针对性地对病人的健康进行宣教。

6沟通的内容谈话要有针对性,不能与病人闲聊,而是要有主题,有目的的交谈。要针对病人的年龄、性格、职业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谈话方式和内容,要紧紧围绕病人的病情、情绪进行谈话,不要海阔天空、漫无边际,要善于控制谈话的局面,将话题限限在自己需要的信息范围之内。

在护患沟通中,护士的心态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护士必须调度并保持积极地心态,才能实现护士主导作用。

在处理护患关系时,能明确自己在护患关系中的位置,责任和作用,做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在接诊患者时,就会产生积极地态度,激发护士的爱心、责

任心、并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欢欣。护士首先满足患者的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从而使护士感受到被尊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培育和维护护患关系中相互信任和理解,是做好护患沟通的重要内容。要动真情。切实意,维护患者的利益,树形象,展示新时代白衣天使的风采。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及家属中的应用

作者:梁聪美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我国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都非常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年龄逐渐年轻化,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健康教

【摘要】我国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都非常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年龄逐渐年轻化,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健康教育就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的方式,帮助个人或人群掌握防病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应用

我国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都非常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年龄逐渐年轻化,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目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及家属大多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不能真正认识到脑卒中的危害以及进行预防的重要性,手术后多数再次复发。健康教育就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的方式,帮助个人或人群掌握防病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国内外研究证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预防疾病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1]。本文结合我院专科健康教育实践和近几年文献就高压血脑出血术后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介绍如下。

1 健康教育指导形式

1.1 医护个别指导针对不同病情、不同症状、不同文化、不同心理状态进行不同语言、程度及水平的教育,医护人员要运用专业知识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疾病发生原因、危险因素、诱发因素及促进再发的因素,认识其先兆及前驱症状,增强对疾病的预防和自我保护意识。

1.2 文字教育在病区走廊墙壁上以图片、黑板报、健康园地宣传栏等形式进行相关知识普及,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处方。

1.3 随机性教育责任护士利用每天进入病房进行评估、查房或执行操作、巡视病房时的机会进行健康教育,护理过程中如发现不正确的健康行为,随时纠正或提供心理治疗,这种方法大大地增加了护士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机会,而且易于接受、记忆牢固、效果好。

1.4 集中教育每周利用30~60 min的时间,将其集中在一起进行健康教育,并利用患者间相互介绍体会、认识相互学习的机会来巩固教育内容。

2 健康教育的内容

2.1 普通宣教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呼叫器的使用方法及相关的规章制度;需手术的患者大多起病急、病情重,家属往往恐惧、害怕、不知所措,责任护士主动热情迎接、安抚家属,

详细交代、解释术前的准备,使患者及家属感受到来自护士的关心、爱护,从而产生信任和依赖感,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健康教育的成功打下基础。

2.2 高血压脑出血概述从概述、出血部位、基本病因、危害等方面介绍:高血压脑出血系指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脑实质内动脉破裂出血,又称脑出血或出血性卒中。高血压和脑动脉粥样硬化为本病发病的病因[2]。最常见基底核出血(占60%左右),其次是丘脑、小脑出血、脑室出血、原发性脑干出血等,多在寒冷季节,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高血压脑出血致残率很高,约有3/4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约占40%[3]。

2.3 高血压脑出血识别识别并不困难,高血压脑出血常是急性起病,中老年患者在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基础上突发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或抽搐等。发病后能否及时送到医院救治,是能否达到最好救治效果的关键。

2.4 手术方式微创血肿清除术,钻孔穿刺血肿碎吸术,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2.5 术后指导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程长,预后差,并发症多,术后健康教育非常重要:(1)保持病室安静,减少噪音,尽量减少探视;(2)体位:麻醉未清醒前平卧,头偏向一侧,6 h后抬高床头15°~30°;(3)饮食:术后禁食,2~3天后给清淡、低脂、低盐、低糖、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昏迷者置鼻饲管,教会家属掌握鼻饲饮食的具体方法、饮食的配制、常用量、温度、注入速度及注意事项,发现患者解黑大便时暂禁食,立即报告医护人员;(4)妥善固定患者身上的各种管道,防止拔脱、扭曲、受压,解释其重要性;(5)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切开患者要避免异物进入气管导管内,不要用毛巾等物品盖在气管导管口处,以免引起人为的堵管,导致呼吸困难;出现呼吸急促、烦躁、气管切开处流血、颈部、胸部肿胀并有捻发音、气管套管脱出等情况,要立即报告医护人员,试堵管、拔管后注意呼吸情况;(6)教会翻身、叩背的正确方法并认识其重要性;(7)肢体感觉减弱或消失者,高热时用冰敷降温,应以布包裹冰袋,避免冻伤,天气寒冷时不宜用热水袋,以防止烫伤;(8)遵医嘱按时服降压药,不能随意加药、减药或停服降压药;(9)为减轻幸存者的致残程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残存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指导患者及家属认识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及具体方法,包括智能康复、言语康复、肢体的主动被动训练等。重视心理康复,经常进行心理疏导和开导。

2.6 出院指导

2.6.1 预防脑出血复发应注意的问题告知患者消除或控制脑出血中的诸多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等,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避免重体力劳动及过劳、激烈的情绪波动,戒烟,减少饮酒,指导正确的饮食方式。防止便秘。

2.6.2 即时就医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门诊复查,如遇紧急情况,立即就医。

2.6.3 自我血压监测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血压并记录,以观察血压变化,也为医生用药提供参考。

2.6.4 树立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决心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树立长期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决心,保证康复的连续性。

3 讨论

本文通过对35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相关知识有了较深的了解,知道了疾病的病因、诱因、先兆、预防、保健知识,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预防复发,帮助患者康复,给患者心理支持,提高生活质量,同时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改善了服务态度和护患关系,促进了护患交流沟通,也加强了护理人员多方面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5,14-67.

2 杨朝东.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8.

3 王国良.脑系科危重急症抢救手册.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51-373.

标签(Tag):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