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静女《诗经.邶风》阅读答案

静女《诗经.邶风》阅读答案

静女《诗经.邶风》阅读答案
静女《诗经.邶风》阅读答案

静女《诗经.邶风》阅读答案

导读: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问题。

静女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自牧归荑⑧,洵美且异⑨。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①静:贞静娴雅。姝:美丽。②城隅:城角。③爱:同“菱”,隐藏。④踟蹰:犹豫徘徊。⑤彤管:红色的管子,或谓红色笔管,或谓红色箫笛一类管乐器。⑥炜:红色的光彩。⑦说怿(yuè yì):喜悦。⑧牧:郊外田野。归:赠送。荑:初生的细嫩茅草。⑨洵:诚然,确实。异:特殊。

(1)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俟我于城隅

贻我彤管

(2)“搔“搔首踟蹰”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3)“说怿女美”,这里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

(4)这首诗与课文中的两首诗在主题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参考答案:

(1)等待;赠给

(2)“搔首踟蹰”四字,把“我”的焦灼、紧张的心情十分逼

真地表现了出来,表达了“我”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

(3)“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中的“女”既指“彤管”,又指姑娘。男青年托物抒情,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其实是借此来表达他对姑娘的喜爱之情。

(4)都表现了真挚、纯洁的爱情。

【静女《诗经.邶风》阅读答案】

1.诗经·邶风·静女

2.诗经邶风静女阅读答案

3.《诗经·邶风·静女》赏析

4.《诗经·邶风·静女》教案实录

5.诗经邶风静女全文

6.诗经·国风·邶风·静女

7.诗经邶风·静女赏析

8.《诗经·国风·邶风·静女》的原文

上文是关于静女《诗经.邶风》阅读答案,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第八单元古诗词阅读《静女》导学案-辽宁省沈阳市第十中学人教统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无答案)

《静女》导学案(学生版) 主备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 3、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赋”的表现手法和《静女》顶真、双关的修辞方法。 4、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建立健康的爱情观。 ☆预习案☆ 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1、《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________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_____篇,它是我国主义诗歌的源头。 2、《诗经》原来称为______或__________,到_______,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3、《诗经》按其体制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 4、《诗经》的句式,以_____言为主,章法上的特点是:_____ 、_____ 。(结合资料补充1《诗经·蒹葭》) 二、字词梳理: ①注音。(在文中标注) 姝()俟()见() 踟蹰()娈() 贻()彤()管炜()怿()归()荑() 洵() ②找通假字。 爱而不见_____ 、_____ 自牧归荑_____ 说怿女美_____ 、_____ 匪女之为美_____ ③解词。 静女其姝静女其娈:_____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_____ 姝:_____ 俟:_____ 城隅:_____ 踯躅:_____ 娈:_____ 贻:_____ 炜:_____ 怿:_____ 洵:_____ [我的疑惑] 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或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探究案☆ [学始于疑]将预习课中生成的问题,归类整理。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1课《诗经二首 静女 采薇》word教案

诗经二首 静女 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掌握重点的文言词 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比兴、重章叠句的艺术特色 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体会《静女》蕴含的感情,把握人物形象 一、课文导入: 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我们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也用“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而刚刚所举的我们耳熟能详的例子皆出自《诗经》,那么我们今天再来看一首这样的爱情篇章。(老师关键字词板书)————《静女》 首先,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关于《诗经》的一些文学常识(同学回答): ①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存诗305篇。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到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诗歌体式以四言为主。 ②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是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③语法:多数隔句用韵,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④“风”、“雅”、“颂”与“赋”、“比”、“兴”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现代:“赋”就是直接叙事、刻画和抒情;“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起头,即先说别的事物,以引出诗人要说的事物。 孔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昨天布置大家回去预习课文了,大家先来说一下《静女》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静女》选自《诗经·邶风》,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它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的口吻描写了与恋人约会的情景,表达了“我”见到恋人前后的不同心情。二课文详解 ⑴我们先来看课文。大家昨天在家里翻译的时候有哪些地方翻译不出来的? 解答翻译不出来的句子。然后请一位同学上来对整篇文章进行翻译。 参考翻译:

《卫风氓》和《邶风静女》的比较阅读(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卫风氓》和《邶风静女》的比较阅读(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会运用比较阅读法,在比较中分析文章 [教学重难点] 从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比较《卫风氓》和《邶风静女》的异同 [教学方法] 诵读和比较阅读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情是什么?是“山无棱,天地合”的忠贞,是“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缠绵,还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思念?让我们跟随历史的长河,去扣响古老的爱情吧。 二、整体感知 1、欣赏录音朗诵,聆听体悟,进入情景。 2、学生诵读 3、回顾《卫风氓》和《邶风静女》的重要文言字词和句式 三、从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比较《卫风氓》和《邶风静女》的异同

(一)、从内容上看 相同点: 1、都描写爱情和婚姻 2、都是四言诗 不同点: 《卫风氓》描写的是女主人公由恋爱、婚变到决绝的生活经历,《邶风静女》则描写了青年男子和心爱姑娘的一次约会。 (二)、从表现手法上看 相同点: 都采用了赋 不同点: 1、《卫风氓》在1、 2、5章采用了赋, 3、4章采用了比兴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邶风静女》则主要采用了赋这一手法。 2、《卫风氓》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形象, 1)、人物自身婚前婚后的对比 女主人公婚前纯真、热情“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婚后辛苦、受辱“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氓婚前情深“信誓旦旦”,婚后负心“二三其德”。

2)、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对感情的态度的对比 女主人公婚前憧憬幸福的婚姻,婚后对婚姻灰心意冷 “无与士耽” 3)、女主人公婚前婚后性格对比 女主人公婚前热情、善良“将字无怒,秋以为期”,婚 后坚强、刚烈“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而《邶风静女》则采用了重章复唱的形式。 四、拓展阅读 比较阅读《关雎》、《蒹葭》、《君子于役》 五、结语 诗歌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朵奇葩,无数的诗人用真情浇 灌它,用心血哺育它成长。它是心灵对现实最纯洁的回答, 是心灵与心灵碰撞的最智慧的火花。“情动于衷而形于言” 这种最古老的文学样式,素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这个世界,一切都可以老去,惟有诗歌永存。 静女《诗经.邶风》阅读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及答案

必修一第一单元导学及练习案 现代诗歌 第一课时·预习《沁园春·长沙》(兼及《浪淘沙·北戴河》《七律·长征》《采桑子·重阳》)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格律诗的一些基本规则:压韵、对仗、平仄、粘对等等。 2、了解“沁园春”“浪淘沙”“采桑子”三种词牌的固定格律。 3、识记重点字词及典故的读音和解释,学会品味诗歌语言的意象。 4、深情顶礼一代伟人的博大情怀,感悟主席心忧天下的豪情壮志。 【重点难点】 1、重点——字词典故和格律; 2、难点——意象把握、情怀解读。 【教学层林尽染(静) 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静、动) 仰视:鹰击长空(动) 俯瞰:鱼翔浅底(动) 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1页 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 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③峥嵘岁月图:抓住“忆”字。(提问:思考什么叫“书生意气”?) 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粪土当年万户侯”,怎样的情怀啊?试回想一下《沁园春·雪》中哪些词句的思想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成了最美的意象。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有时潇洒地抽烟,轻易不朗诵, 抬头望断南飞雁,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 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 五、阅读下列诗句(提问:比较本词中的秋景,看看在感情色彩上有何不同?) ①悲哉秋之为气,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 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③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 ④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红楼梦》 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2页 六、掌握格律诗的一些规则(重点。律诗排序必用到这一知识点!) 补充:平仄(“天子圣哲”)、对仗、三“粘”四“对”、压韵、起承转合、用典孤平、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静女》

《静女》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静女》的现代诗或五言、七言诗。 [ 标签:静女,现代,五言 ] 要求:要按照《静女》的文章意思来作。 《静女》出自《诗经》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缘☆回答:1 人气:1 解决时间:2009-09-19 10:59 满意答案好评率:100% 缘起 以前上《静女》,都是用传统的方法,读读讲讲,议议背背,一堂课下来,字词句都解决了,学生当堂还能背诵。再上《静女》,我寻思若再用老方法,恐怕学生不过瘾。要突破的话,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生本身的资源。课后的练习引发了我的注意:“把《静女》改写成白话诗或小故事,可以发挥想象,有所创新。”我先在班上调查,问学生愿不愿先完成这个练习。学生的热情超出我的意料,不仅愿意,而且问可不可以用古代诗词呀,现代歌词呀,小品戏剧呀,故事新编呀等等来诠释。我灵机一动:像这样和其他艺术形式结合,不就是综合性语文学习吗?何不从此切入?于是和学生商量,一是让学生充分预习,背诵啊,理解啊,都让学生自己解决;二是调查学生愿意用哪种艺术形式演绎《静女》(教师言明:用你能想到的最具创意的形式来改写或扩写或戏说等),把学生分成古诗小组、现代诗歌小组、故事小组、戏剧小组,以小组自主研究和合作为方式,专设一堂课让各小组展示成果。 课堂实录 一、《诗经》源头探爱情 师:《诗经》中有“爱情三部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以雌雄二鸟和鸣起兴,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子衿》)──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以致度日如年,精神恍惚。“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的愁情恰似苍茫的秋水,萧瑟的芦苇。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让我们来看看先民是怎样谈情说爱的。 生:(齐声背诵《静女》) [说明]教师引用《诗经》中有关爱情的名句,既联系了以前知识,又营造了浓浓的课堂

高中语文静女导学案

《静女》导学案 古典诗歌(1) 一、课前热身 (一)知识回顾: 1、《关雎》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二)文学常识: 1、诗歌简介: (1)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 直接抒情 按内容有无抒情诗借景抒情 较完整的故借人、事的描写抒情 事和人物分叙事诗 现新诗格律诗 代按形式分自由诗 诗散文诗 歌群众创作的民歌(歌谣) 按来源分 文人作品 以旧体诗形式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四言古诗:最早出现(《诗经》)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 古体诗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 古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歌行” “引”“曲”“吟”等名称 代诗五言绝句 绝句 诗近体诗七言绝句 (形成于唐代)五言律诗 歌律诗七言律诗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 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 小令(短小的曲子) 散曲 套数(散套)

曲(又称“词余”) 杂剧 剧曲(已是供演出的剧本) 传奇 2、诗经简介: (1)地位: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2)时间: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反映了500年间的社会生活。 (3)名称:《诗》《诗三百》《诗经》,到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4)篇数:共305篇。“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 一、风雅颂(乐曲、表现内容) 1、“风”(即15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 2、“雅”(又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 3、“颂”(宗庙祭祀乐歌)三大类。 **“风骚”:《诗经》里的“国风”;屈原的《离骚》 二、赋比兴(表现手法) 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作用——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往往“形象逼真、细节细腻”。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 作用——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 作用——发端,增强诗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 比兴连用: 作用——起到联想、象征、烘托气氛和增加韵味的作用,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其他主要表现形式 ①重章复唱: 作用——表现事物进展的程度和顺序,诗意递进,突出内容。增加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一唱三叹,更加强抒情效果,突出感情。 ②双声、叠韵、叠字的大量运用: 作用——形象生动,精确表情达意,描绘事物特征,加强语意;语音和谐,产生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③句式特点:为四言诗: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往往为隔句用韵。 ④语言富于形象性和音乐性。 补充小常识:【孔子六艺】(也可称古代六艺) 礼:礼节(即今德育) 乐:音乐 射:射箭技术(锻链体格,品格修养) 御:驾驭马车的技术 书:书法(即今文学) 数:算法(即今数学) 《诗经两首》 《静女》 二、鉴赏分析

静女信息化教学设计(非常完整)

《静女》信息化教学设计 专业:金融事务班级:二1班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诗歌《静女》选自人教版中职语文新教材拓展模块第五单元——古代诗歌欣赏单元。该单元篇目有《琵琶行》、《静女》、《国殇》、《虞美人》、《鹊桥仙》、《钗头凤》6首诗词。本单元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和共鸣,提高学生学习和欣赏古诗词的兴趣。 《静女》是《诗经》中的一首爱情诗,该诗篇幅短小,语言直白浅易、清新自然,形象鲜明生动,情感真挚淳朴,学生通过《静女》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了解《诗经》爱情诗的特点,可以学习诵读诗词及分析形象、体会意境的方法。本课用时1课时。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金融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学过《关雎》、《蒹葭》等著名诗篇,对《诗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他们具备专业特长,善用移动终端,更喜欢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他们热情活泼,形象思维能力较好;但他们不太喜欢诗词的学习,诗歌鉴赏力弱;由于时代和语言特点的关系,《诗经》在他们心里比较有距离感;另外,他们搜集和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依据大纲和学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运用重点词句分析诗歌人物形象及情感的方法。 (2)理解并把握《静女》人物形象生动、情感真挚而淳朴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能运用重点词句分析《静女》的人物形象,体会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2)体会古人对纯真而质朴爱情的向往,增强阅读《诗经》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1)熟读成诵。(2)掌握运用重点词句分析诗歌人物形象及情感的方法。 2.教学难点: 能运用重点词句分析《静女》的人物形象,体会诗歌情感及语言的凝练。 三、教法与学法 本课主要使用三种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运用语文学习平台进行信 息化教学。 四、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我按以下6个环节展开: 环节1回顾预习,读准字音 课前,学生完成信息化教学平台上布置的预习作业,作业包括字音连线游戏、平台上传诵读录音两部分。教师利用平台反馈学生连线结果,随机播放1-2位同学的录音情况,师 生找到读音中的问题,并强调重点字词如踟蹰 ..chí chú归荑 ..kuìtí洵.xún等的读音,完成正音过程。之后,学生齐读诗歌,把握读音。 本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课下自学能力,扫清朗读中的文字障碍。 这里利用了信息平台即时反馈、录音及音频回放的功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老师的讲课效率。 环节2赏读入境,把握节奏 本环节主要包括如下3个步骤:(1)教师利用平台播放名家朗读的《静女》音视频文件,借助轻柔的音乐和优美的画面,创设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2)学生在赏读的过程中,在书上标出诗歌节奏,尝试按节奏自读诗歌;(3)配乐、配视频集体诵读,读出节奏。 本环节借助音视频文件,配乐、配背景,渲染气氛,激发热情,意图是让学生把握节奏,读出美感,增进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为后面各环节的实施打好基础。 环节3平台阅读,理解诗意 本环节主要围绕以下4个方面展开:(1)学生阅读诗歌,参照书下注释,点击查看平

《静女》导学案(学生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静女》导学案(学生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 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 3、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赋”的表现手 法和《静女》顶真、双关的修辞方法。4、认识古代劳动人民 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建立健康的爱情观。 ☆预习案☆ 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1、《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 ________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_____篇,它是我国 主义诗歌的源头。 2、《诗经》原来称为______或__________,到_______,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3、《诗经》按其体制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_____、_____、 _____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

4、《诗经》的句式,以_____言为主,章法上的特点是: _____ 、_____ 。(结合资料补充1《诗经蒹 葭》) 二、字词梳理: ①注音。(在文中标注) 姝()俟()见 ( ) 踟蹰 ()娈() 贻()彤()管炜()怿 ()归()荑() 洵() ②找通假字。 爱而不见_____ 、_____ 自牧归荑_____ 说怿女美_____ 、_____ 匪女之为美_____ ③解词。 静女其姝静女其娈:_____ 匪女之为美,美 人之贻 _____ 姝:_____ 俟:_____ 城隅:_____ 踯躅:_____ 娈:_____ 贻: _____

炜:_____ 怿:_____ 洵: _____ [我的疑惑] ☆探究案☆ [学始于疑]将预习课中生成的问题,归类整理。 重点研读: 一、读一读: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 1、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朗读要注意节奏,情感。 2、全班朗读(强调节奏、感情基调的把握)。 3、熟读成诵。 二、演一演:学生边读边讨论,用话剧的形式,演出《静女》中含蓄、朦胧的一幕幕,认真揣摩男女主人公的情态及心理活动。 要求:⑴以小组为单位,一人旁白(可诵读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同时另选演员表演(人数自定)。 ⑵抽签决定由哪几个小组表演,其他小组点评。 三、议一议: 1、整首诗描绘了哪几个场景? 2、找出描写静女的词语,再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静女是个什么样的姑娘。

静女

《静女》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锻炼学生的口译能力。 2.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初步学会鉴赏古体诗,领悟古体诗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3.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比兴、重章叠句的艺术特色和顶针、双关的修辞方法。 教学难点: 1.《静女》蕴含的感情,所表达的爱情共性。 2.《诗经》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常规手段和现代手段(多媒体PPT展示与黑板板书,因条件制宜)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环节: [导入新课] 爱情名句背诵接力赛(5分钟) 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爱情名句背诵接力赛,每组每次派一位同学轮流背出一句描写爱情的名句,限时3分钟(预留30秒的准备时间,每组思考时间不得超过10秒,可以有一次的提示机会)。 参考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活动结束,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的接力赛很精彩)我们刚刚所举的耳熟能详的例子中,有的就出自《诗经》,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诗经》这一部著作(同学们一起回答):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谁编定(孔子)?共多少篇(305)?最初称(《诗》、《诗三百》、《三百篇》)?分为三个部分,是哪三个部分(风、雅、颂)? (备注:赋、比、兴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 赋,就是直接的铺叙陈述,如实地把事情说出来。 比,就是比喻,有明喻,如“首如飞蓬”(××像××),有隐喻,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以硕鼠喻贪官污吏(××是××)。 兴,又叫起兴,从别的事物写起,引到所要表达的意思上来,带有引起联想的意味。) 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诗经》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源头,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静女》,也是《诗经》中一首描写爱情的诗篇,它给我们展现了男女主人公之间怎样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翻开课本90页。 第二环节: [讲授新课] (分钟) 一、通过检测个别字词发音,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提问学生)。 姝 (shū) 俟 (sì) 见 (xiàn) 蜘蹰(chí chú)娈(luán)贻(yí)

《诗经邶风静女》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案例)

《诗经邶风静女》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锻炼学生的口译能力。 2.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初步学会鉴赏古体诗,领悟古体诗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3.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比兴、重章叠句的艺术特色和顶针、双关的修辞方法。 教学难点: 1.《静女》蕴含的感情,所表达的爱情共性。 2.《诗经》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常规手段和现代手段(多媒体PPT展示与黑板板书,因条件制宜)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爱情名句背诵接力赛(5分钟) 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爱情名句背诵接力赛,每组每次派一位同学轮流背出一句描写爱情的名句,限时3分钟(预留30秒的准备时间,每组思考时间不得超过10秒,可以有一

次的提示机会)。 参考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问世间 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郎骑竹马来,绕床 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 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执 子之手,与子偕老/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活动结束,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的接力赛很精彩)我们刚刚所举的耳熟能 详的例子中,有的就出自《诗经》,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 下《诗经》这一部著作(同学们一起回答):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谁编 定(孔子)?共多少篇(305)?最初称(《诗》、《诗三百》、《三百篇》)?分为三个部分,是哪三个部分(风、雅、颂)? (备注:赋、比、兴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 赋,就是直接的铺叙陈述,如实地把事情说出来。 比,就是比喻,有明喻,如“首如飞蓬”(××像××),有隐喻,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以硕鼠喻贪官污吏 (××是××)。 兴,又叫起兴,从别的事物写起,引到所要表达的意思

《静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 3、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赋”的表现手法和《静女》顶真、双关的修辞方法。 4、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建立健康的爱情观。 ☆预习案☆ 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1、《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________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_____篇,它是我国主义诗歌的源头。 2、《诗经》原来称为______或__________,到_______,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3、《诗经》按其体制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 4、《诗经》的句式,以_____言为主,章法上的特点是:_____ 、_____ 。(结合资料补充1《诗经蒹葭》) 二、字词梳理: ①注音。(在文中标注) 姝()俟()见( ) 踟蹰()娈() 贻()彤()管炜()怿()归()荑() 洵() ②找通假字。 爱而不见_____ 、_____ 自牧归荑_____

说怿女美_____ 、_____ 匪女之为美_____ ③解词。 静女其姝静女其娈:_____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_____ 姝:_____ 俟:_____ 城隅:_____ 踯躅:_____ 娈:_____ 贻:_____ 炜:_____ 怿:_____ 洵:_____ [我的疑惑] ☆探究案☆ [学始于疑]将预习课中生成的问题,归类整理。 重点研读: 一、读一读: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 1、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朗读要注意节奏,情感。 2、全班朗读(强调节奏、感情基调的把握)。 3、熟读成诵。 二、演一演:学生边读边讨论,用话剧的形式,演出《静女》中含蓄、朦胧的一幕幕,认真揣摩男女主人公的情态及心理活动。 要求:⑴以小组为单位,一人旁白(可诵读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同时另选演员表演(人数自定)。 ⑵抽签决定由哪几个小组表演,其他小组点评。

《静女》导学案(教师版)

《静女》导学案(教师版) 主备人:吴旺林 审核人:杨瑞 时间:2017.03.24 [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 3、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赋”的表现手法和《静女》顶真、双关的修辞方法。 4、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建立健康的爱情观。 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305 篇,它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2、《诗经》原来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3、《诗经》按其体制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 4、《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章法上的特点是: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结合《诗经·蒹葭》) 二、字词梳理: ①注音。(在文中标注) 姝(shū)俟(sì)见(xiàn) 踟蹰(chí 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

②找通假字。 爱而不见“爱”通“薆”:隐藏、“见”通“现”:出现 自牧归荑“归”通“馈”:馈赠 说怿女美“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的 匪女之为美“匪”通“非”:不是 ③解词。 静女其姝静女其娈:形容词词头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音节助词,无意义 姝:美丽俟:等候城隅:城上的角楼 踯躅: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娈:美好贻:赠送 炜:鲜明有光的样子怿:喜爱洵:的确,确实 [我的疑惑] [学始于疑]将预习课中生成的问题,归类整理。 重点研读: 一、读一读: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 1、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朗读要注意节奏,情感。 2、全班朗读(强调节奏、感情基调的把握)。 3、熟读成诵。 二、演一演:学生边读边讨论,用话剧的形式,演出《静女》中含蓄、朦胧的一幕幕,认真揣摩男女主人公的情态及心理活动。

诗经二首教案静女采薇

《诗经》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通过诵读古诗文,增加语言积累,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位。 3.掌握诵读的技巧,理解诗歌的语句和主题。 4.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结构。 5.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健康纯洁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出诗歌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感受诗歌表现的情感。 【教学难点】 1.体会两首诗中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人情美、意境美、语言美。 【教学方法】 以教师启发、师生互动的方式组织教学,以诵读开路,开展活动,教师在其中推波助澜,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并配以优美的画面和音乐,使学生在轻松、开心的学习中,高效率地达到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用幻灯片制作课件,并布置预习作业。) 一、朗读诗歌,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二、查询有关《诗经》的知识,如作者、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三、查找有关表达爱情和思家之情的诗歌、故事、乐曲。. (以上三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静女》 本课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组织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鲜明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感受优美和谐的韵律中所表现的热烈的爱恋之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播放歌曲《在水一方》) 提起古诗学习,大家都会感觉枯燥乏味,今天,老师首先请大家听一首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师生一起听歌)这首歌优美的旋律、深情的唱词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诗境里。但是你们知道吗,这首歌的歌词是台湾省著名女作家琼瑶根据《诗经》当中的一首诗改编而来的。说起《诗经》大家在初中就有所了解。现在,老师要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了——回答问题: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 2.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00年的历史。) 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

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静女 教案3

静女 教学目标: 1. 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锻炼学生的口译能力。 2. 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初步学会鉴赏古体诗,领悟古体诗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3. 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比兴、重章叠句的艺术特色和顶针、双关的修辞方法。 教学难点: 1.《静女》蕴含的感情,所表达的爱情共性。 2.《诗经》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常规手段和现代手段(多媒体PPT展示与黑板板书,因条件制宜)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环节: [导入新课] 爱情名句背诵接力赛(5分钟)

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爱情名句背诵接力赛,每组每次派一位同学轮流背出一句描写爱情的名句,限时3分钟(预留30秒的准备时间,每组思考时间不得超过10秒,可以有一次的提示机会)。 参考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活动结束,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的接力赛很精彩)我们刚刚所举的耳熟能详的例子中,有的就出自《诗经》,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诗经》这一部著作(同学们一起回答):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谁编定(孔子)?共多少篇(305)?最初称(《诗》、《诗三百》、《三百篇》)?分为三个部分,是哪三个部分(风、雅、颂)? (备注:赋、比、兴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 赋,就是直接的铺叙陈述,如实地把事情说出来。

《诗经 氓》导学案

《诗经?氓》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复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鉴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4、探究《氓》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 1、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鉴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1、探究《氓》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关于《诗经》 1、了解《诗经》 (1)、总说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305篇。(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但在民间广泛流传,最终压倒三家诗,盛行于世。后三家诗亡佚,仅存《毛诗》。 作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源头之一,《诗经》一直受到历代读书人的尊崇,经历两千多年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华夏文明的血液。 (2)、《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 《风》“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分为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bai〕、鄘〔y ōng〕、卫、王、郑、齐、魏、唐、秦、陈、郐〔kuai〕、曹、豳〔bīn))。共160篇。 《雅》“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分为“大雅”、“小雅”,共 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多为贵族所作,小雅为个人抒怀。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赋、比、兴 朱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2)、诗的来源: 采诗说: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班固《汉书·食货志》) 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

诗经两首《静女》教案设计

诗经两首《静女》教案设计 诗经两首《静女》教案设计一、教材简析 本篇选于粤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14课。 二、学生分析 学生为高一同学。对语文学科整体兴趣浓厚,学科基础较扎实。 三、设计理念 依据新课程标准,立足文本,以学生为本,注重基础知识,以互动方法促进学习效果。教学过程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四、教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目标 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2、积累字词,熟记通假字 3、理解诗歌含意,并熟练背诵 4、理解《静女》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 六、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含意,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2、体会诗歌中主人公甜蜜的爱情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素材

八、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特色 (一)新课导入,引起兴趣 从古到今,爱情就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古今中外有许多感人心弦的爱情故事及文学作品,同学们能不能列举出你印象最深的爱情诗句呢? 列举: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几千年来的诗歌,我们仍可以感受到诗歌情感的炽热,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静女》,体味诗歌中古老而又年轻的爱情。 【多媒体出示课题】 (二)介绍《诗经》体制 1、第一部诗歌总集,记载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又叫《诗三百》或《诗》,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歌多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在章法上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 3、风雅颂和赋比兴合起来称为诗经六义。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彼物喻他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三)朗读正音,整体感知

新人教版必修二诗经两首(静女,氓)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mánɡ)静女其姝(shū)修我矛戟(qǐ) B.静女其娈(luán)乘彼垝垣(ɡuǐ)与子同泽(zé) C.夙兴夜寐(sù)隰则有泮(pàn)贻我彤管(yí) D.洵美且异(xún)无与士耽(dān)渐车帏裳(chánɡ)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体无咎言夙兴夜寐嗜草乘彼垝垣 B.糜室劳矣矛戟彤管踟蹰 C.自我徂尔有炜洵美于嗟鸠兮 D.泣涕涟涟送子涉骐晏晏帏裳 3.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用了赋的手法,直接抒发对女子的喜爱。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4.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5.《诗经》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共收录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诗歌_____________首。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诗经》“六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氓》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6.从《氓》中找出两个现在还常用的成语,并作解释。 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表现了女主人公婚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8.“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从痛苦的生活经验中女主人公认识到在恋爱、婚姻生活中___________,流露出来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绝而不留恋。 9.“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二)阅读《静女》一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10.此诗中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的句子,但接着又说“匪女之为美”,而是因为“美人之贻”,这反映了青年人什么心理?用一个成语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 11.翻译诗句。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12.诗中写到那女子见男子来了,却故意找个地方把自己隐藏起来,小伙子禁不住“搔首踟蹰”起来,这反映了小伙子什么心理?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3—17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逐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导学案(教师版)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辞赋的基本特点,能记住文中的“衡”“景”两个通假字、“亲戚”“有事”“窈窕”三 个古今异义、“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夫、故、以、而、之”等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和虚词的多种用法。记住被动、倒装等文言句式,尝试进行逐字逐句翻译,提高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回顾高一所学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反复朗读,通过斟酌字句,推敲文中的用词,分析本文寓情于景和直抒胸臆结合的写作技巧。 3.抓住写景状物和直抒胸臆的字词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课前预习 一、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再无出仕之念,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 2.背景介绍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本文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辞。 3.相关知识 ①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六字句为主。

静女教案

《诗经》二首·静女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职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诗经〉二首》中的第一首。本单元的设计思想是“构筑情感的驿站”,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同文章的情感,让学生感受亲情的伟大、爱情的美好、乡情的绵长、友情的可贵、民族情的深沉,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加强情感教育。而《静女》一诗是一首优美纯真的爱情诗,它虽然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情景,但感情基调乐观、健康,风格清新、朴实,非常适合引导学生诵读体会,从而进行情感教育。 【学情分析】中等职业学校二年级的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对《诗经》及《诗经》中的爱情诗如《关雎》、《蒹葭》有所了解,再加上他们本身对朦胧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比较容易喜欢学习《静女》这首诗。对他们来说难点是诗中有许多字词比较生僻,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因此要让学生结合注释充分朗读,疏通字词和诗意。同时要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引导学生领会诗中男女主人公那种淳朴而真挚的爱情,从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设计理念】依据新课程标准,立足文本,以学生为本,既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习效果。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 2、积累重点文言实词,熟记通假字。 能力目标:1、理解诗歌朴实自然的风格。

2、学会有感情朗诵诗歌。 情感目标:1、领会诗歌中主人公淳朴而真挚的爱情。 2、树立健康乐观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歌含义,有感情诵读诗歌。 2、把握诗中主人公性格,领会其淳朴真挚的爱情。【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讨论质疑法、情景再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