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3—0329刘枭: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弱时的货币政策选择

23—0329刘枭: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弱时的货币政策选择

23—0329刘枭: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弱时的货币政策选择
23—0329刘枭: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弱时的货币政策选择

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弱时的货币政策选择

刘枭2012-3-29

对人民币币值几何的讨论已持续了多年。自2005年汇改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从8到6,升值近25%;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经历了两轮较为严重的通胀,而在人口红利减退的背景下,工资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多重因素作用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大幅上升,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数据显示,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启动至去年底,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21.16%,实际有效汇率升值30.34%。

考虑到中国的货币发行机制,基础货币的发行以被动对冲外汇占款为主,人民币汇率的高低将对货币政策产生直接影响。正如著名的蒙代尔-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定理所揭示的那样,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与汇率稳定三者不可兼得,在避免汇率快速波动及继续扩大资本流动的政策意图下,货币政策独立性的被削弱也是理所当然。事实上,中国央行也承认这一事实,央行官员曾屡次表示,存款准备金的提高旨在收回外汇占款所创造的多余流动性,反之亦然。

时过境迁,与此前人民币单边升值的态势不同,进入2012年以后,人民币汇率已趋于均衡水平的论点已逐渐成为各界的共识,体现在贸易账上,便是顺差的缩窄,甚至今年一季度有可能呈现罕见的季度逆差。除此之外,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加剧,以及可观测到的资本流出等迹象表明,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已大幅减弱。据报道,中国外汇市场的交易员称,市场已经连续两周净卖出人民币,而根据中国央行提供的数据计算,过去五个月中有四个月资本都在撤离中国,流出的规模超过人民币2000亿元(合317亿美元)。

资本的净流出当然难称善事,从中国发展的历史来看,外商直接投资(FDI)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对此,中国政府也采取了相应措施,以延缓资本流出的速度。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已大幅上调众多外资银行今年的长期外债限额,此举显然意在引入更多外商投资。可以预期的是,这种被动的应对短期内将难以奏效,特别在最新制造业数据加剧了有关中国经济可能大幅放缓的担忧时,资本并不会因为容器的扩大而选择驻足。此外,受欧债危机及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拖累,中国2月份FDI连续第四个月下降,这也是外界对中国增长信心下降的又一迹象。

由此来看,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弱及外资流入放缓将共同构造新时期中国所面临的货币环境,这意味着月度外汇占款的下降有可能成为常态。事实上,过去两周人民币遭到大幅抛售已令市场形成3月中国外汇占款将再度下降的预期。在这一背景下,结合我们此前的判断,中国的货币政策可能将有新的变化。

首先,资金从中国金融系统外流,将促使央行通过各种手段为银行体系补水。考虑到4月公开市场将有3990亿的资金到期(其中央票1830亿,正回购2160亿),央行可能通过减少公开市场回笼的方式,改善银行间资金面,至不济还可辅以公开市场/定向逆回购,市场翘首以盼的降准恐怕并不会在4月靴子落地。概率更大的情况是,若经济持续走低,同时资本持续净流出,央行于5月间被迫降准。至于利率政策,考虑到通胀压力并未彻底撇除,预计2012年动用利率的可能性并不大。

另一重政策推论是,加大人民币汇率弹性的行动可能将被推迟。目前美元兑人民币只能在中间价上下0.5%的范围内波动。中国央行希望扩大这一区间,以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浮动弹性,从而抑制投资者通过将投机资金带入中国来押注人民币的单边升值。但在中国央行看来,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至今仍未消散,当时资本的突然撤出令亚洲邻国苦不堪言。在投机资本已开始撤离的情况下扩大人民币汇率交易区间,可能使人民币承受更沉重的抛压。这就意味着人们期待已久的政策调整可能要推迟一段时间。

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弱与资本流入的放缓将共同构成未来中国所面临的货币环境,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货币政策将有所改变。降准可能不会在公开市场到期量颇丰的4月落地,推迟到5月的概率居高。除非中国经济增长出现显著下滑的迹象,否则央行不会轻易动用利率工具。此外,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方面,目前来看,该项行动存在放缓的可能。

和讯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bd8446718.html,/2012-03-29/139863191.html

财经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bd8446718.html,/2012-03-29/111783257.html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之利: (一)人民币升值可能意味着人民币地位的提高,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升。1)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一升值,老百姓手里的钱就更值钱了,中国的人均GDP全球排名也可以往前挪一挪。 2)中国外债压力的减轻和购买力的增强等等。 例如:谁在掏钱维持号称“全球老大”的美国政府的日常运转?想当然的回答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广大纳税人。这个回答并不全对。因为当前的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巨大,光*纳税人的贡献还不够开销,因而不得不大量举债。而最大的债主是谁?是日本和中国。中国3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很大一部分买的是美国政府公债。 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强大的帝国的最大债主之一。这个事实本身显示了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去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仅次于美国;对全球贸易增长的贡献,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经济实力说话的人民币自然而然也就获得了更大国际事务话语权,这是好事。 3)有利于进口产业的发展:中国石化副董事邵金扬在接受采访时称:“如果人民币升值,海外资产对我们来说会较便宜。”如果人民币升值5%,中国石化2003年进口的石油,以目前的价格计算,成本将减少逾1亿美元。 二:人民币升值之弊: (一)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会放缓。表现在三个方面: 1)人民币升值会影响到我国外贸和出口。人民币升值,就会提高中国产品的价格,加大资本投入的成本,带来的是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下降,从而引发国内经济的不景气。 一国货币的升值,带来的是该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下降,从而引发国内经济的不景气。在这个问题上,日本是有血的教训的。在1985年,为了遏制廉价日货出口狂潮,美、法、德、英的财政首脑就采取过相应的手段,迫使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从而逼迫日元升值30%。此后,从1985~1996年的10年间,日元兑美元比率由250:1升至87:1,升值近3倍。而“广场协议”被公认是引发日本经济衰退的罪魁祸首。现在日本无非是想把这一悲剧转嫁到中国。2)还会影响到我国企业和许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因为尽管“中 国制造”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主要产品,但中国产品的一个致命弱点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

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摘要:今年来,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重点研究了人民币升值与房地产业发展的关系,并对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的影响从宏观和微观从面上做了不同分析,从其他国家发展过程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会推动股票和房地产市场资产价格上涨,以往在日本、泰国和台湾都经历过这样的过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广场协议》使日元大幅升值,并引发的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灭,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房地产泡沫。人民币一向被视为牵动亚洲货币走势的火车头,基于人民币未来汇率继续上升的预期,其他国家的国际资金争相涌入还将对国内经济产生更大的冲击,因此,关注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影响有着重大的意义并提出了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需要针对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市场的作用方式和渠道采取稳定升值预期,通过信贷、税收和加强对国际热钱的监管等手段调节房地产市场以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和金融风险的发生。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房地产;影响;国际热线 一、人民币升值问题与我国房地产现状 (一)人民币升值问题 自2005年7月21日,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将面临着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一方面,美国作为世界主要的储备货币和流通货币国其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过万亿,加之近来发生的次贷和次级债危机,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因此可以肯定的是,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的贬值趋势依然会持续下去;另一方面,巨额的外汇储备给国内经济运行造成承重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2万亿美元今年7、8月,外汇储备分别增加478、172亿美元。外汇大量流入导致外汇占款不断增高,货币环境宽松、流动性充裕,给银行扩张信贷提供了资金条件,加大了金融宏观调控的难度。九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700亿元。九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56.2万亿元,同比增长1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52.91万亿元,同比增长15.9%,月末外币贷款余额5239亿美元,同比增长14.2%.至现在,存款准备金不断上调,但是国内的流动性依然未能缓解,使得通货膨胀高企,很大程度上是国际热钱的涌入导致外汇占款的增加使得货币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在通胀高企的背景之下,人们为了避免通胀的损失,会倾向于抛出货币,转而投向保值增值能力较强的资产,使得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资产使得房地产泡沫的发生。 (二)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 据中国房地产协会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由于流动性过剩、土地购买价格和开发建设成本上涨较快、对房价上涨的预期和房地产投资性比例提高及住房有效供应不足等原因,全国商品房价格普遍加速上扬。1至4月,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涨幅还在5%至6%之间徘徊,进入5月,涨幅升到6%以上,6月涨幅突破7%,8月上涨8.2%,10月上涨9.5%,11和12月连续两个月涨幅高达10.5%。虽然局部地区房价在年底出现一定的回调和振荡,房

2020年中国货币政策

2020年中国货币政策 2017年中国货币政策或收紧 自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入篮至今,人民币不断贬值,甚至打响7.0保卫战。正值人民币大幅贬值之际,加上PPI快速回升,2017 年货币政策或面临进一步边际收紧压力。 昨日美元一度突破102,创十三年半新高,自11月9日特朗普 获胜以来,美元已涨逾5%。随着美元大涨,除了人民币大幅贬值外,印度卢比、土耳其里拉、菲律宾比索等新兴市场货币均纷纷惨烈下跌。 其中,印度卢比和土耳其里拉兑美元均创历史新低。为了应对本国货币大幅贬值,土耳其央行周四意外宣布加息,将基准回购利率 上调50个基点至8%,隔夜贷款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8.5%,随后土 耳其里拉短线拉涨近400点。 华创证券首席债券分析师屈庆认为,相对其他国家通过加息应对货币贬值,中国或面临货币政策进一步边际收紧压力。 虽然中国央行维持2.25%的7天逆回购利率没有变,但实际上市 场的回购利率是不断上行的,在人民币贬值压力进一步加大的情况下,未来货币政策没有放松的可能,仍将面临边际上的收紧压力。 另外,屈庆预计11月CPI同比小幅回升至2.2%,PPI或环比继 续上升,对应PPI同比将大幅回升至2.5%左右,明显超出市场预期。 那么,货币政策究竟更关注CPI还是PPI? 屈庆称,自2012年以来,央行的货币政策是更注重PPI。 从央行货币政策的角度来看,由于过去的周期当中,CPI和PPI 的变化较为同步,很难判断央行的货币政策究竟是更侧重CPI还是PPI,或是两者兼顾。但是在2012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宽松周期中,CPI波动并不明显,PPI的持续负增长无疑是推动央行货币政策持续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对我国的利和弊(有正面和负面两方面) 1、对进出口: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出口产品国际成本提高,国际价格因而提高,限制了出口;同理,有利于他国对我国的进口。 2、对就业:出口导向的产业收伤害较大,影响就业。受出口减慢、新增就业减少的影响,农业、纺织业、机械、电子等产业受到影响相对较大。 3、对企业:人民币升值使企业投资成本下降,在经济比较景气的状态下,企业投资意愿有可能增强。对附加值高的企业有利;低附加值企业会遭淘汰。 4、对消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进口消费品价格下跌虽有利于消费增加,但影响有限。居民收入增速会有所下降,不利于消费增加,人民币升值对消费将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5、对经济增长:综合考虑,人民币升值2%,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下降0.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跌0.4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减少50万人。 6、对贸易平衡,外汇储备的影响。 从中长期看,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利于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提高金融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贸易结构。 7、对引进外资的影响:能降低吸引外资的能力,减少引进外资。 主要受益行业包括: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类行业是非贸易的不动产行业,升值将全面提升国内地产资产价值,同时提高具有资源有限、垄断性或建设周期较长而供给弹性较小的特点的机场、港口、铁路、高速公路这类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投资价值,以上两大行业因此明显受惠;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和证券业,属于经营货币和资本业务的资金密集型行业,由于具有较好变现能力和流动性,属于高人民币资产的行业,因此将吸引国际资金大量流入,从而受益;航空、电力、炼油、造纸、工程机械等行业收益于原材料或设备依赖外国采购为主而导致的成本降低,或大额外债而导致的还本付息所产生的汇兑损益方面的收益,对国内市场拥有垄断优势的航空业更为突出;技术进口依赖型的高科技类行业,在关键科技知识产权上还不具有优势,在一定时期内还将保持着大量进口的势头,在汇率升值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在成本方面的优势。 主要受损行业包括:对以出口型为主的行业而言,如纺织业(特别是出口依存度较高的服装行业受损较大,其后依次为棉纺业和毛纺业)、家电、建材等,人民币升值将很大程度上削弱产品的竞争优势;外贸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劣势地位,进口业务很难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取超额利润,但是出口业务则会遭受重大损失;采掘业、石化业、有色金属业由于产品定价国际化将受到冲击。

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范文

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 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 一、货币政策时滞 货币政策时滞是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所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间,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两个阶段。 内部时滞是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主体的中央银行从制定政策到采取行动所需要的时间。当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中央银行认识到应当调整政策到着手制定政策再到实施政策,每一步 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内部时滞又可以细分为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两段。1.认识时滞。这是指从确有实行某种政策的需要,到货币当局认识到存在这种需要所需耗费的时间。这段时滞之所以存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搜集各种信息资料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二是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综合性分析,作出客观的、符合实际的判断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2.决策时滞。这是指制定政策的时滞,即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提出一种新的政策所需耗费的时间。中央银行一旦认识到客观经济过程需要实行某种政策,就要着手拟定政策实施方案,并按规定程序报批,然后才能公布、贯彻。这段时滞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研究对策、拟定方案,并对所提方案作可行性论证,最后审定批准,整个制定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这部分时滞的长短,取决于中央银行对作为决策依据的各种信息资料的占有程度和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判断能力,体现着中央银行决策水平的高低和对金融调控能力的强弱。 外部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这一政策对经济过程发生作用所耗费的时间,这也是作为货币政策调控对象的金融部门及企业部门对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反应过程。当中央银行开始实施新政策后会有:金融部门对新政策的认识——金融部门对政策措施所作的反应——企业部门对金融形势变化的认识——企业部门的决策——新政策发生作用等过程,其中每一步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外部时滞也可以细分为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两段。1.操作时滞。这是指从调整政策工具到其对中介指标发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中央银行一旦调整政策工具的操作方向或力度,需通过操作变量的反应,传导到中介变量。这段时滞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在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无论使用何种政策工具,都要通过操作变量的变动来影响中介变量而产生效果。而政策是否能够生效,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对中央银行政策的态度、对政策工具的反应能力以及金融市场对央行政策的敏感程度。2.市场时滞。这是指从中介变量发生反应到其对目标变量产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货币政策要通过利息率的变动、经由投资的利率弹性产生效应;或者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经由消费的收入弹性产生效应。不仅企业部门对利率的变动、私人部门对货币收入的变动作出反应有一个滞后过程,而且投资或消费的实现也有一个滞后过程。各种政策工具对中介变量的作用力度大小不等,社会经济过程对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调控措施的反应也是具有弹性的。因此,中介变量的变动是否最终能够对目标变量发生作用,还取决于调控对象的反应程度。 外部时滞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政策的操作力度和金融部门、企业部门对政策工具的弹性大小。外部时滞较为客观,它不像内部时滞那样可由中央银行掌握,是一个由社会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金融部门和企业部门的行为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复杂变量。因此,中央银行对这段时滞很难进行实质性的控制。二、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或实现交换)次数。商品实现交换后,一般会退出流通,进入生产或生活消费;而货币作为实现商品交换的媒介手段,是处在流通中不断地为实现商品交换服务。在一定时间内,多种商品交换活动不断继起,同一单位货币就可以为多次商品交换服务,从而实现多次周转。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和心理两个方面,其中经济因素是基本的,包括: ①居民的货币收入水平和支出结构变化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收入水平既定,消费结构不会有大的变化。当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时,消费结构中用于高档消费品的部分会增加。在积储过程未实现购买力,居民持币率就呈上升趋势。这就会促成货币流通速度的减慢。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分析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 摘要: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整个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货币政策有效性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5日发布《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报告(2014-2015)》指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宏观调控必须坚持多目标的“区间调控”、“定向调控”和“结构调控”,一方面要保就业、稳增长、防风险、稳物价;另一方面也要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这份逢年底发布的年度报告提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2015年中国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应坚持实施“新常态下的新对策”,在潜在增长率下移、去产能、去杠杆的过程中,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2015年中国经济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一部分,其有效性却仍有争议。 1.货币政策 狭义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广义的货币政策则是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

的一切措施。 而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后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前者则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中国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2.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提法,它讲的是制定货币政策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它不同于经济学教科书关于货币政策操作层面的提法(如“宽松的”、“中性的”或“紧缩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稳定币值目标相联系,它包含既防止通货紧缩又防止通货膨胀两方面的要求,它\不妨碍根据经济形势需要对货币政策实行或扩张、或紧缩的操作。 1998年以来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货币信贷总量平稳增长。1998~2001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幅基本控制在14%~15%之间,与过去一些年代货币和信贷大起大落相比,近几年我们终于把货币信贷的增长调控得比较平稳了。二是信贷结构有了大幅度的调整。在一系列信贷政策的推动下,个人住房贷款、基础设施贷款和农业贷款比重大幅度上升,在当年贷款新增额中上述三项贷款大体占七成,信贷结构的这种调整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三是保持了国内金融稳定和人民币汇率的稳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 (1)降低进口成本,促进进口规模扩大 人民币升值,国外的能源、原料与生产资料等商品价格相对变便宜,这就降低了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以及很多重要战略物资的成本,增强了国际购买力。在我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天然气、航空、电力设备等,人民币升值将使大宗交易的进口成本降低,进而增强相关行业部门的盈利能力,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2)人民币升值可以优化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促进贸易结构优化升级 目前,中国的贸易结构很不合理,大多数企业都处在劳动密集型且技术含量不高的水平上,仅有的部分高技术、深加工出品的出口往往也存在加工过程短暂,增值不高的问题,真正体现技术水平和要素含且的高新技术设备和中间投入品等生产要素要从国外进口,加工收益近80%属于外国产值的转移。通过人民币升值的手段,可以最有效率地把制造业中那些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低的、管理不善的企业挤出去,这符合中国产业结构转变的发展方向。同时人民币升值会引起行业内更加激烈的竞争,激励企业通过技术管理创新增强竞争力。让那些富于创新、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强者变得更强, 并且能减少无效率的企业在海外的相互恶性竞争,另外还能加快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而人民币的升值,必然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出口减少和进口增加,这样就能够改变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不均衡的局面。可见,人民币升值对于推动我国企业贸易结构调整并激发其自主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进军国际市场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的成本相对来说比以前下降,这使得他们能以较低的成本在国外投资设厂、从事跨国经营、根据投资地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从而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建立全球性的生产、营销网络。所以说,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那些实力雄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其全球发展的战略,造就出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中国的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国际贸易课程论文 课题名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 影响及对策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摘要 (1)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积极影响 (2) (一)有利于进口成本的降低 (2) (二)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 (2) (三)有利于推动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2) (四)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 (2) (五)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 (3)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消极影响 (3) (一)削弱我国外贸出口的增长 (3) (二)严重冲击科技含量较低、以低价格取胜的出口行业 (3) (三)挫伤外商对我国投资的积极性 (3) (四)使我国就业压力加大 (3) 三、我国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措施 (4) (一)我国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4) 1.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 (4) 2.加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政策扶持 (4) 3. 积极扩大国内市场的需求,降低对外依存度 (4) 4. 制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就业促进政策以缓解就业压力 (4) (二)我国进出口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5)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品牌化之路 (5) 2. 合理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5) 3. 企业应积极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以分散市场风险 (5)

摘要 汇率的变动不仅是国家宏观的政策变动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汇率变动对一国对外贸易具有巨大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加入WTO之后,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极大的升值压力,必然会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人民币升值和利弊的基础上,从正负两方面来探求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而阐述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我国改善对外贸易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对外贸易应对措施

近几年中国货币政策的走向是怎样的

1、近几年中国货币政策的走向是怎样的?如何评价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1)货币政策走向: 2005年—2016年间我国基本上采取了比较稳定的货币政策,2005年—2016间,我国采取的货币政策主要有以下措施: 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快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以上是国家常用的基本货币政策操作措施,同时也通过对经济运行情况及趋势变化适时作出调整。 2005—2006年,我国采取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2007年,货币政策从“稳健”转为“从紧”; 2008年—2010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形势严峻,为适应形势变化,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1年—2014年,我国经济稳步增长,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5年—2016年,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2)实施效果评价: A、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效率仍有待提高 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存款准备金工具失效,2007年-2008年央行下调各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效果并不明显。2010年10月、12月上调基金率,但抑制不了物价的上涨。但我国不断坚持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与运用,在现今全球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所以应提高其利用率。 B、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通 利率机制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由于我国利率市场起步晚,市场化程度不高,不能够很好地反映出货币资金的供求状况,从而也影响了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

C、货币政策灵活性不够 当前,全球经济很大程度受到美国经济变化影响。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中国应保持货币政策松紧的灵活性,在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考虑美元这个强势货币的政策取向,而不是由于美联储加息或降息而使得自身陷入被动。 因此,应对各种政策工具进行互补创新,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在稳定国内物价水平的同时稳定人民币汇率,加快人民币国际化,以使其更加适应经济的多变性。

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与效果分析

一、引言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一直是理论界与实际工作部门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包括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个部分。它们虽然分别表示了一个经济体内外部的最优均衡状态,但是之间存在冲突,如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目标在短期内相冲突,这导致了经济体需要对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进行选择。货币目标制度一般包括以单一目标值和多重目标制。单一目标制为货币学派所推崇,弗里德曼认为多重目标难以兼顾,易引起政策的过度调整;而凯恩斯学派则认为多重的权衡性货币目标制度能更好地解决错综复杂的经济问题。我国现在实行“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目标制度。 近几年来,次贷危机造成全球金融海啸,对我国的经济产生重大冲击,使我国的政策方向由控制通胀的紧缩型转变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型政策;而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启动,国际市场中大量流动性涌入中国,对中国造成输入性通胀压力,同时由于国内货币供给量的剧增,我国的通胀率一度远超3%-3.5%的警戒区间,货币政策再次进入紧缩阶段。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式下,研究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首先对货币最终目标的含义及各目标之间的具体关系与存在冲突进行介绍,然后会结合我国的经济现状分析现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制度并用VEC模型检验两个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当今经济环境下应当选择的货币政策目标。 二、文献综述及我国现状 货币政策目标及其制度的选择一直受到理论界的密切关注。货币主义学派支持货币中性论,即货币政策的扩张和紧缩仅仅能影响通货膨胀率的波动而对产出和就业产生系统性的影响。因此,货币主义学派主张采用通货膨胀率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长期目标。而凯恩斯学派则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经济现象错综复杂,现实社会中的经济问题也往往是多方面的,单一的货币政策目标难以兼顾,多重的货币政策目标能够更好的解决经济问题。 国内,不少学者就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在单一目标与多目标制之争方面,谢平(2000)、宋海林和刘澄(2003)等就认为多目标约束的货币政策“要求过高”,“货币政策无论短期好还是长期都应该坚持稳定物价的单一目标”。而周俊(2002)提出根据我国政治经济形式及当前的经济任务,我国应采用多重货币政策目标,即以币值稳定与经济增长为主。何运信与曾令华(2004)则依据总供给曲线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由于正斜率总供给曲线的存在及该曲线的不稳定性及其测度上的不确定性,货币政策需要盯住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双重目标,而不能只注重物价稳定的单一目标。 就具体的货币政策目标选择方面,卢宝梅(2008)提出,我国应改变长期以来偏重经济增长目标而忽视价格稳定目标的政策导向,建立起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陈之荣(2009)则提出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控重点应当着眼于保证经济的平稳增长,同时也应预防扩张政策可能引发的通货膨胀风险。徐茂魁(2010)通过VAR模型及脉冲响应模型证明中国以信贷扩张为主的货币政策比货币供应量为主货币政策更能有效地带动中国经济增长,并带来更小的通货膨胀,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可以继续适度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要更加注重货币政策的运用。由此可见,在不同的经济金融形势下,中央银行应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目标。

人民币升值对股票的影响分析

人民币升值对股票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改革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股市: 一是对上市公司的业绩造成影响,人民币升值必将改变我国现有进出口状况,进而影响对进出口依存度大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及业绩,尤其是以美元结算的商品影响较为主要; 二是对股票市场的资金供求造成影响,升值预期容易导致投机性资金的流入或流出,股票市场因此发生波动。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 1 引言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国股票市场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2 人民币汇率调整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必将改变我国现有进出口状况,进而影响对进出口依存度大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及业绩,尤其是以美元结算的商品影响较为突出;对于出口型企业也有一些负面影响。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但出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居主导,主要是以价格取胜,一旦人民币升值,价格优势将不复存在,从而出口将受到严重影响,目前1 300多家上市公司中与进出口直接相关的个股主要集中纺织、机电、从事外贸进出口的企业。

同时,由于进口的增加,人民币升值意味进口产品成本的降低,一些原料依靠进口的上市公司也会因成本降低受益,如:石化板块、航空板块的上市公司,因为飞机、汽油等进口物品成本的大幅度降低,盈利上升,总体表现为利多。 高科技产业也将受益人民币升值,这些行业的关键设备或配件往往依靠进口,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这些公司的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会明显下降,公司盈利将上升。下面对不同的行业做具体得分析。 2.1 房地产行业 人民币升值一般意味着国内经济整体向好,投资机会多而且收益水平相对可观,因此,将有大量的外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国内市场,房地产等市场由于流通性较好将成为这些资金集中的场所,最终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扬,这在日本和台湾市场表现得比较明显。 2.2 银行业 汇率调整对银行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汇兑损益、资本金充足率、实体经济的影响等等。汇兑损益、资本金充足率主要影响的是净外币头寸比较大的银行,根据去年的统计,在目前上市的银行中,民生银行的外币净头寸在几家银行中最多,汇率调整会使其产生大量的汇兑损益,对其净利润影响较大,浦发银行所受到的影响最小。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可能是对银行业影响最大的问题, 一旦实体经济不能经受汇率调整所带来的冲击,银行在短期之内坏账就会上升,金融体系可能受到影响。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效果评价.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效果评价 08金融3班08050315 钱晨 摘要: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实施宏观调控,是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责之一。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间接调控的重要手段,在整个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决策程序的科学合理和政策工具的正确使用是货币政策作用有效发挥的重要前提。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我国当前货币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了解当前的货币政策目标和为实现目标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对政策的效果评价 关键字: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汇率利率政策效果 正文: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变化来改变民间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当前,我国金融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是好的,但由于正处于市场化改革的特殊历史时期,一些不良因素和倾向值得警惕。货币政策面临着巨大挑战和严俊考验。当前货币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存在冲突,以及多重因素导致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目前我国正处于金融业对外开放、金融机构健全性改革以及汇率、利率和资本市场等市场化改革齐头并进的特殊历史时期,金融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是好的,但是有些不良因素和倾向也值得警惕,包括国际热钱大量流入、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流动性过剩、贷款增长偏快以及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等。货币政策面临着巨大挑战和严峻考验。 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存在冲突 一方面,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央行试图使人民币与美元利率之间保持一定的差距,这样不但可以减小“热钱”的套利空间,还可以鼓励国内资金外流,进而减轻本币升值压力;另一方面,国内流动性过剩,信贷增速偏快,直接导致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房地产、部分能源和原材料市场价格偏高。经济形势本身要求提高利率,紧缩流动性。当前这种格局符合“蒙代尔三角”的描述:一个国家在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只能三取其二。就国内已经大量涌入的热钱数量来看,资本管制的效力有限,我国存在实际上的资本自由流动,因此,汇率稳定和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两者从理论上讲不能同时作为货币政策目标,但实际上央行却一直在努力三者兼得,这使货币政策回旋空间十分狭窄。上半年央行的货币政策思路是在尽量不提高利率(特别是存款利率)的前提下,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窗口指导来紧缩流动性,以达到同时稳定利率和汇率的目的。 (二)多重因素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在汇率和利率这一对矛盾中,汇率处于主导地位。对人民币升值原因的深入探讨应该作为对当前货币政策进行深入研究的逻辑起点。归纳起来,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第二,国内资金缺少国际投资出口。第三,多种预期因素导致热钱涌入。 面对我国货币政策所存在的问题,要调整货币政策以完成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目标,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我们已经了解,即: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物价稳定及国际收支平衡。

人民币升值的应对策略分析研究_章晟

中国外资2013年9月下 总第297期dio:10.3969/j.issn.1004-8146.2013.9.042 人民币升值的应对策略分析研究 章晟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00871 一、现状与问题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带来诸多由于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内外压力所采取的无奈及不当的政策选择而导致的经济困境,中国经济发展到今日已陷入多重悖论,而且这些悖论又相互纠缠在一起,使得所面临的多重两难抉择更加投鼠忌器、难上加难。 伴随经济增长的通货膨胀与产能过剩;伴随着外汇储备增长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和货币超发;从而使得人民币产生对外升值,而对内贬值的价值背离;这对国内经济出现的“宏观热、微观冷;投资热、消费冷;政府热、企业冷;国资热、民资冷”等现象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大家知道,对于一国开放经济发展的政策目标是: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可现实的中国目前正在逐步进入高通胀和低增长的经济状况。在全球化、国际化的大趋势大背景下,国际收支就变得越来越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它既是一国经济的延伸,也同时反作用于一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汇率就像一支杠杆撬动着各方的利益。对于中国经济现状,人民币汇率在此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对于调节国际收支,引导外汇储备,影响货币供给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原因与分析 国际上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由来已久,且持续不断,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而汇率的变动又与诸多因素有关,如: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央行干预、公众预期、货币供应量、利差、通胀因素、热钱流动和美元币值等。因此,我们在研究人民币汇率时也必然要考虑这些因素。 对于人民币汇率,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增长,长期贸易顺差累积的大量外汇储备,使得外汇与人民币之间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外汇储备增长自然在金融市场上对人民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在人民币供给不变或供给增幅较小的情况下,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会不断加大;而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又是由货币当局购买并持有,货币当局在购买外汇储备时,投放了大量的人民币,这已经构成了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体部分。而外汇储备的一再增加,导致基础货币投放的大量增加,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如果国内在配合以利率上升,必将吸引国外“热钱”蜂拥而入,人民币冲抵的结果就是大量资金流入市场,这种由非需求而产生的大量货币供应也必然导致流动性过大。在固定汇率下,外汇占款导致货币供给量上升和升值压力被转化为通涨压力是自然的,而通过发放央行票据来回笼外汇占款的做法不具持久性,也会将导致政府财务负担的上升。如果真的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完全可兑换,其后果将会使人民币的价值评估不可预料,而且不可控,也许是升值,也许有可能贬值,而人民币的突然贬值,对于一心想做空中国的海外资本来说,是希望看有一个类似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人民币版,其后果不堪设想。 人民币应何去何从?其实任何一项政策的实施都是一柄“双刃剑“,目前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利弊讨论也非常充分,虽然观点各异,但“利“与”弊“是共存的。它对我国的经济和政治环境的积极作用与不利影响必将同时存在,中国在一定的国际压力下到底是否应该采取升值举措,根本上取决于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进出口结构状况以及对国际市场商品、货币供求关系的综合判断,和最终希望人民币在国际经济中起到什么作用,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中国无须为了取悦他人而调整人民币汇率。我们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对人民币汇率适时做出适当的调整,使汇率水平既能真实反映中国的经济状况,又能避免未来人民币快速升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人民币升值的真正价值我们认为是: ● 人民币升值将有助于我国克服目前经济中的失衡问题。实践中单纯用增加货币投放量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办法如同饮鸩止渴,具有多方面的负面效应。人民币升值将从根本上释放不断堆积的货币供求与商品供求之间失衡的风险,有利于国内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稳定。 ● 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基础上的人民币升值有助于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加快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加入WTO后,国内企业必须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参与竞争。立足于经济发展背景上的人民币合理升值既是现实经济情况的真实反映,也表明了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时的负责态度,有助于减少国际贸易摩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内耗。 ●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升值从长期来看,是中国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表现。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信任会逐步提高。因此人民币升值可以促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市场中的强势货 币,逐步被国际社会接受。纵观国际货币史,当一国货币在该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背景下走强时,最终都会国际化,成为国际硬通货。远有英镑、美元为例,近有马克、日元为证。中国在

中国货币政策

一.中国当前的货币政策 中国经济走出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经济危机困境之后,希望通过货币政策转变,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来寻找新的、持久的经济增长动力。也就是说,政府希望为中国经济重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控制物价水平再上涨、有效地管理通货膨胀预期、遏制资产价格快速上升。这几年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基准利率等政策,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消费需求稳定,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物价涨幅总体回落,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消费平稳增长,投资增长较快,进出口结构化,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工业生产增速稳回升。 从宏观上来说,2013年至今,我国实行的货币政策呈现“精准定位,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证了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防范金融风险,其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健全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框架,持续发挥货币政策对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完善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了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二是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其政策内容满足了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求,拓宽了实体经济融资的渠道,降低了其融资的成本,促进了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三是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引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加强了对局部和区域性风险以及金融机构表外业务风险的监管,提高了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13—15年,中国人民银行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根据外汇流入、货币信贷增长等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政府方面也审时度势,出台了一系列强化市场、放松管制、改善供给的措施,这些措施对于释放经济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方面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总体来看,稳健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金融运行总体平稳,较好地完成了每年年初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和物价调控目标。具体措施如下: 1.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1)灵活开展公开市场双向操作。中国人民银行在加强对流动性供求分析监测的基础上,科学把握公开市场操作方向、力度和节奏,根据流动性管理需要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适时适度进行流动性双向调节,促进银行体系流动性平稳运行。 B、保持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大体稳定。在国际金融形势复杂、流动性供求方向多变的情况下,公开市场操作加强与其它货币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保持操作利率大体稳定,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C、适时开展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操作。持续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 2.适时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常备借贷便利操作,接受高等级债券和优质信贷资产等合格抵押品,向贷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审慎要求、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总量和进度比较稳健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对流动性管理出现问题的机构,也视情况采取了相应措施提供流动性支持,维护金融稳定。 3发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继续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以及金融机构稳健性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对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有关参数进行调整,引导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增强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并持续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及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等薄弱环节和领域的信贷支持。 4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 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宏观信贷政策指导,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宏观审慎政策工

浅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及其利与弊

浅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及其利与弊 摘要:近年来人们币汇率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舆论呼声特别高。人民币升值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这加快了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进程。它有利有弊,但是利多于弊。 关键词:汇率;人民币升值;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的背景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我国顶住压力保持人民币不贬值,被世界各国称赞。2003年,我国面临着同样巨大甚至更难抵御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这次不同的是,先是日本财务相在七国财长会议上提出类似于1985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那样的文件,要求人民币升值。随后美国财政部长斯诺也表示人民币应该升值。而由于美元走低,欧洲和东亚一些国家担心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冲击,也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行列。国际上出现了一股强大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势力。 二、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首先从经济学上讲,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依据: 第一,人民币汇率自1994年以来已近10年没有进行调整,而这10年中国经济和国力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第二,90年代以来,一些权威的国际机构和贸易伙伴一直就认为人民币存在不同程度的价值低估。 第三,在近几年,国际收支失衡的背景下,外汇节余过多本身就表明外币定价过高。而中国实行的“盯住美元汇率”政策,所以就使得本币(人民币)定价过低,从而使人民币升值就有很大压力。 第四,从2001年以来,世界各主要货币包括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没有调整,即人民币实际上也跟随美元对其他货币大幅度贬值。 其次从国际政治分析,人民币汇率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国际政治问题。一些西方国家频频呼吁人民币升值,背后还另有原因。他们简单地将人民币币值水平与其本国制造业的衰退联系在一起,试图强迫人民币升值。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人民币汇率过低。有人提出应将人民币汇率恢复在1美元兑4.2元人民币左右的历史水平。二是中国外汇储备过高,中国入世以来,并没有出现进口激增,相反贸易顺差大幅增加。三是中国廉价商品大量出口造成世界通货紧缩。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根本目的,就是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美国。 再次从国内经济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来自中国经济体系内部的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国际贸易专题论文 论文题目: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 影响及应对策略 姓名:戴灿辉 学号:210794276 系别:企业管理系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年级:2007级 2010年12 月

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摘要 汇率可以被看作是一国货币的价格,一直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尤其关注的焦点,是与一国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的一个重要经济问题,它的升值或贬值都会对一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一国货币是否稳定关系到国内外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国际竞争中积累了大量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当前,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声称人民币价值被严重低估,这使得人民币面临着空前的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是关系我国经济内外平衡的重大问题,而人民币汇率变化又是诸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任何国家的汇率制度都离不开其国情。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由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程度、金融监管水平和企业承受能力所决定的。如果偏离实际,任由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混乱,后果不堪设想。中国政府和企业均应采取积极措施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以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 本文首先分析了人民币升值的相关背景、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论述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从而提出我国应对人民币升值的策略。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进出口贸易,政府措施,企业策略

第1章人民币升值的背景 人民币升值问题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一直是热点话题。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之后,人民币升值这一问题又一次的浮现在人们的眼前,为国际社会讨论的焦点。作者认为,人民币升值既会给中国的老百姓带来福祉,但同样会带来弊病,而且,弊病远远大于福祉。重要的是保持人民币的稳定,不仅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世界经济朝着实现千年计划的方向发展。本文通过研究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进而得出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应对策略。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出口产品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出口产品中初级加工产品比重不断降低,加工制成品的比重逐渐增加,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其中出口产品中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主。我国目前已有上百种工业产品居世界首位,我国工业从“生产车间”向“世界工厂”转变的趋势十分明显。经常项目顺差的持续扩大反映了人民币币值和商品的对外销售价格可能被低估,强势的经济必然造就强势的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并非全部来源于内部,也存在着较大的外部升值压力。近几年,世界经济走入低谷,美国、日本、欧洲都遇到各自的经济难题,在此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在各国又悄然兴起。尤其是,在国内利益集团的压力下,各国政府试图借人民币汇率大做文章。美国方面希望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理由是中国的货币操纵造成了美国严重的制造业失业问题。他们认为,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为了获得巨大的出口竞争优势,故意操纵货币的汇率,尤其是中国的人民币存在着严重的低估现象。正是这一现象使美国的制造业发展出现萎缩,企业大量倒闭,带来了严重的失业现象,所以美国政府必须给中国政府施加更大压力,来敦促人民币升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