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优秀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优秀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优秀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优秀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优秀今日是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浅谈重阳节。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因此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

我们中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XX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那么关于重阳节,我们大家了解有多少呢?下面我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这个节日的小常识。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

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下面列出了几首,共大家欣赏: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月十日即事(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资料大全《浅谈重阳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今天是九九重阳节,先祝福各位网友的长辈节日快乐,身体康健,作为东方文明古国,中国人的重阳节文化历史悠久,而中日文化有着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百利天下留学为大家介绍中日文化差异之重阳节对比。

今天是农历的九月初九,也是中国人传统的重阳节,古代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了阳数,这样一来,九月九日,日月都是阳,故而叫做重阳,也叫重九。

在中国,重阳节的历史已经有XX多年了。刚刚说过的名称来源记载于三国时期,而到了魏晋时期民间开始有了赏菊和饮酒的习俗。但当时重阳还不是一个正式的节日。直到

唐朝,重阳节才被定为了一个正式的节日,从此之后,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便全国上下一起庆祝该节日,并且会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像大家熟知的登高、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等都是重阳节的习俗。而现今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节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因为“九”和“久”的发音一样,象征着长寿健康,所以在1989年时,中国将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又定为敬老节、老人节。寄托着人们对老人的尊敬,以及对老人们健康长寿的祝福,同时也倡导全社会要尊老、敬老、爱老。

百利天下留学表示,在我们的邻国日本,重阳节和敬老节是分开的。在日本生活中,重阳节被定为公历的九月九日,因该节并不放假,所以过重阳节的日本人也相对较少;日本的敬老节是定在九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一,其主旨是“敬爱曾为社会发展奉献多年的老人们,并祈求他们多福多寿”。在这一天,有赠送鲜花,点心,酒水的习俗。XX年以前这个节日是定在9月15日的,XX年开始转为九月第三个星期一。

日本的敬老节是二战之后日本政府为鼓励尊老而规定的,但从民族感情方面来说,却可以追溯得更远。相传日本以前有一个叫宫崎的小国,不尊重老人,人一过六十岁就要被送到山上去天葬。有一家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祖父到了60岁,孙子不忍心送他去天葬,就将他藏在小阁楼里。后来邻国来犯,拿出两只海虾要国王分辨雌雄,分辨正确即可

退兵,而分辨错误便要踏平该国。正当举国上下无人能分辨时,那个男孩却帮忙解决了难题,智退了敌兵。而当国王知道是他祖父所教之后深受震动,便下令取消天葬陋俗,并且要尊重老人。日本的敬老节便由此而来。

百利天下留学表示,敬老节这天,走在日本的大街小巷,祝福老人节日快乐的标语、横幅随处可见。商店里有专为老人打折的特价衣服,公交车上有专供老年人的座位,饮食店里也有专为老年人特制的食品。而一些酒楼茶市,节日里更是座无虚席,几乎清一色的全是老人们在谈笑风生,人声鼎沸,节日的气氛甚是浓厚。

这一天,日本的全国各地都为老人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并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活动。70岁以上的老人们都会获得由政府颁发的敬老金,而且这一天被政府规定为法定节假日,甚至连股市也暂休。所以,儿女们再也找不着“繁忙”的借口,齐齐带着孩子返回家中陪伴老人,献上一片心意。他们带父母下馆子、泡温泉、看电影,勾勒出了一幅其乐融融的和谐画面。

描写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作文3篇

描写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作文3篇 描写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作文3篇 篇一:传统节日重阳节 虽然外公外婆、爷爷不在我的眼前,我不能够在他们面前做一些孝顺他们的事,但是我依然得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以儆效尤!那我也已经打电话给他们了,也祝他们重阳节快乐! 既然我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便坐在冰冷的板凳上冥思苦想。刚好这个时候妈妈要去洗衣服了,还带了我的一双鞋子,我便想:既然妈妈不让我洗衣服,那我就帮妈妈洗那一双鞋吧。说实话,那实际上是帮我自己洗一双鞋! 自己想不如自己做,于是我便用实际行动来表明。我急忙跑下楼,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帮你洗一双鞋,行吗,这样也算我帮外公外婆做一件家务事吧!妈妈犹豫了一会儿,但还是答应了。等妈妈洗完了衣服,我便开始洗自己的鞋子。 以前妈妈教过我,要洗鞋子,得先把鞋里的袜子拿出来洗。我拿出袜子,觉得臭极了,我想:爸爸妈妈是多么的关爱我啊,虽然我的袜子那么臭,但是依然帮我洗,这多么伟大啊。我得感谢他们!我洗好了袜子之后,把鞋垫拿出来洗,鞋垫很容易洗,两面都放点洗衣粉,两个一起刷,一下就搞定了。 接下来就是鞋子本身了。鞋子我穿了很长时间,本来很白的一双鞋,现在变得黑不溜秋。但是爸爸妈妈以前仍然不厌其烦的把我的鞋

子洗的干干净净。真的对我很关爱,我真的不应该天天惹他们生气,不然我岂不是辜负了他们对我的用心良苦! 我拿了些洗衣粉,先抹在鞋子外面,在拿刷子用力的刷,好不容易才把这只鞋子的外表洗好。继而,我又弄了些洗衣粉抹在鞋子的里面,然后先把刷子放在鞋里,用力的左刷刷,右刷刷,上刷刷,下刷刷,费经心思才把这一只鞋子洗完呢!我也感到了爸爸妈妈的洗鞋的不容易! 重阳敬老,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品德。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篇二:传统节日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

浅谈如何利用传统节日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电子教案

浅谈如何利用传统节日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卢明业 所谓传统节日是指由历史沿传下来的流传于民间的约定俗成的节日,如:喜气洋洋的春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怀乡祭祖的清明节、团团圆圆的中秋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有着一份独特的价值。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环境下,我们利用好传统节日揭示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弘扬民族精神,对加强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但是,近年来西风东逝,像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洋节日越来越受到青睐,以致于现在的小学生过圣诞节比过中秋节还要隆重,还要开心。甚至前一段时间出现了韩国和我国争抢“端午节”的事情。部分商家也推波助澜,小学生对洋节情有独钟,这是社会开放带来的,原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可是我们自己的节日呢?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还有几个人能知道它们的来历?我们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怎么了?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了?学校里对于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假日也只是一放了之,根本没有深入开展传统节日的主题活动。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大缺失。因此我想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谈谈对如何利用好传统节日加强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认识。 一、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很多学生不喜欢过传统节日是因为不知道传统节日的内涵,因此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非常重要,如何开发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需要教师探索研究,对传统节日进行界定,如端午节,除了引导学生了解端午习俗,参与包粽子、缝香袋的实践活动之外,重点还应开展“走进屈原”活动。通过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诗词朗诵等活动,重现屈原的故事:两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为他的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泪,纵身跳进波涛滚滚的汨罗江。屈原报国无门而以身殉国,坚守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从他上下求索、宁愿去死也不愿离开故国半步中体味他那痛苦执著的伟大情感,体验他那崇高忠贞的伟大人格。在重塑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的今天,过端午节,学习和传承屈原的高尚人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把传统节日教育情注课堂教学之中。 在中小学阶段课程中,有很多内容都是涉及中国传统节日教育的,我们可以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充分挖掘各学科中蕴涵的丰富的民族文化。如:利用语文教材中关于各个传统节日的诗词文章开展教学,教师通过对杜甫的《登高》、杜牧的《清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诗词的背景、内容的分析,既能够让学生了解节日的由来、象征意义、节庆活动,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又能让学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一、春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春节民间传统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要吃腊八饭,“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腊月除夕,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还要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新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后来还有河南的朱仙镇。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除夕晚上要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包饺子、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现在每年中央电视台办“春晚”,全世界华人都守岁。 天明过春节。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燃放爆竹,亦称“爆仗”、“炮仗”、“鞭炮”。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祭典祖先、祁求丰年。吃了早饭,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去到各家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

我们节日重阳节演讲稿2020-我们的节日演讲稿

我们节日重阳节演讲稿2020:我们的节日演讲稿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演讲稿 5 5 篇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演讲稿 1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尊老爱幼新风。不少同学都知道,__是农历九月初九,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又一个传统佳节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什么叫重阳?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又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因此重阳佳节,寓意深远,所以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据说重阳节从汉朝初就有了。东汉时期,民间在这一天又有登高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以后到了唐朝,文人墨客们写了很多登高诗,其中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已经很普遍。因为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今天的重阳节,又被赋予了新的含 义。1989 年,我国把每年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人节。 老师们、同学们!普天之下的每一位慈母严父,都值得尊敬,值得爱戴。当岁月的痕迹悄悄爬上那娇美的容颜,当山一样伟岸挺拔的腰身渐渐佝偻,当曾经火红的青春悄然离他们远去,他们却没有丝毫遗憾,没有任何抱怨。他们用那无私的奉献和深沉的爱心,抚育着我们成长,包容着我们的错误。我们的平安,我们的健康,我们的成功,我们的幸福,我们在人生之路上取得的点点滴滴的成绩,都包含着慈母严父那沉甸甸的爱! 可是,我们又给与了父母什么?我们的父母一生都在毫无保留地付出,却从没想过要得到任何回报!在这个重阳节,难道我们不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吗?来吧,用最朴素的方式献给父母一份孝心;拿起你手中的笔,写几句感恩的话语;举起你的手,为父母捶两下背、揉几下腰、洗一下脚;拿起你的相机,给父母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只要我们真心的做了,你就能得到一笔珍贵的财富!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碰见挫折与失败。但当我们将心平静下来与老人交谈一下时,你就会感到他们是如此的饱经沧桑,他们用自己一生的时

传统节日文化——重阳节

传统节日文化之重阳节 久久过重阳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 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恒景斩瘟魔——重阳节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 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 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各地过重阳节的风俗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在重阳节晚上,月上树梢,人们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

中国传统节日(1)

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法定节日有:新年(1月1日);春节(农历新年);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中国青年节(5月4日);护士国际节(5月12日);儿童节(6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记者节(11月8日)。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个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很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节之夜,很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在农村,则举行文娱活动,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荡秋千等。 中和节在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名龙抬头。古时龙是神圣的象征,所以就借龙来驱逐害虫。明代曾流行熏虫儿,二月二这天人们要把元旦祭祀余下的饼,用油煎,以此熏床和炕,叫熏虫儿。在农村,老百姓用草木灰蜿蜒围宅一圈,再入院内绕水缸一圈,中引龙回。有趣的是,这天的饮食也多以龙为名。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中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现在的“龙须面”大概就是由此得名的。小孩这天剃头理发,叫“剃龙头”。妇女在这天还不动针线,据说是为了避免伤龙眼。也还有以蜡烛照房子墙壁,有“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之语。不过这个节日现已被人们遗忘了,但吃春饼等习俗至今还有。 清明扫墓祭祖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

2017年“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活动方案

2017年“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活动方案 各单位: 10月28日是农历九月初九,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1989年,重阳节被定为老人节。 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师生文明素质,丰富师生精神文化生活,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校文明办决定在“重阳节”期间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要内容 1.开展经典诵读。组织诗文朗诵、经典诵读和优秀诗歌征集等,吟诵中华经典,传承文化血脉、汲取思想精华。 2.开展走访慰问。走访慰问困难老人、孤寡老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和他们一起过重阳,为他们送去节日温暖。 3.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深入养老院、福利院,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 4.发掘先进典型。继续挖掘“好媳妇”等孝老爱亲先进典型,广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让尊老、敬老、孝老、助老的先进典型美名远扬、得到礼遇、受人尊敬,营造尊老爱老的浓厚氛围。 二、活动要求

各单位要把开展好“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活动作为加强师生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创新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形式和载体,结合实际,开展相应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引导广大师生过一个文明、和谐、健康、快乐的重阳节。 活动开展的图文资料请于11月6日前发到校文明办邮箱。校文明办将把活动开展情况作为精神文明考核的一项指标纳入年终考核。 校文明办 2017年10月19日

“中秋节·重阳节”主题活动方案

“中秋节·重阳节”主题活动方案 中秋和重阳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节·重阳节’主题活动方案”,欢迎阅读。 “中秋节·重阳节”主题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传统节日的内涵,引导人们认知、尊重、传承、弘扬传统,按照中央、自治区和我市“我们的节日”工作安排,市文明办决定在全市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重阳节”主题活动。现将活动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以“庆丰收庆团圆”和“敬老孝老”为主题,广泛开展文化娱乐、传统民俗、志愿服务、经典诵读、科普宣传、美化环境等活动,过好传统节日,感受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感,营造节日氛围。 二、活动内容 1.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围绕节日主题,结合风俗民情,利用好文化阵地,广泛开展群众乐于、便于参与的,形式多样的文化表演、联欢会、剪纸、书画摄影展览、民俗故事会、民俗文化展、经典诵读等群众性民俗文化活动,展现地区精神文明新风貌和节日文化新风采。 2.开展网上庆佳节活动。节日期间,要积极借助网络、

微信、微博、抖音等现代技术平台,组织引导干部群众开展网上庆佳节活动,为广大网友搭建中秋赏诗、联欢聚会、交流家书、民俗娱乐的平台,表达节日问候、家国情怀,弘扬传统文化,增进民族凝聚力,扩大节庆活动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3.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传统佳节为契机,依托志愿服务站、社区服务中心等志愿服务和文化阵地,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精心设计开展民俗宣传讲座、文体文化等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发动广大志愿者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开展走访慰问、心理疏导、精神慰藉、联谊会等活动,并为贫困人员送关爱送温暖,传播志愿服务精神,传承传统文化精髓。 4.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利用传统节日,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礼仪等宣传教育活动,倡导文明有礼过节,同时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志愿者积极开展美化环境活动,引导市民践行行为规范,增强人们生态文明意识,营造健康文明的节日氛围。 三、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把开展好“我们的节日——中秋节·重阳节”主题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学院: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夏茹 学号:2009110224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 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摘要: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民族精神,对丰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球化,世界交流不断加强,许多西方节日逐渐在我国流行起来。加上商家的利益驱使,许多洋节日在中国华丽地登场,受到年轻人的热烈追捧。反观中国的传统节日,一些传统习俗逐渐流于形式,连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端午节也不知怎么变成了“舌尖上的粽子”,其中的那些深层次的文化的厚重的东西却被渐渐遗忘。对此,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公布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明确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目为法定假日。笔者认为此举是及时而有效的。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它根植于古代农业社会文明,有着丰富而厚重的文化内涵。其中的许多优秀的精神内容为我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而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可以吸收传统节日文化的优秀资源,也必定会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体系的精神内涵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节日文化的生成是一个不断演进,多种文化元素综合与提炼取其精华的过程。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和谐的节日体系。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和丰富的精神内涵 1、贵和尚美,团结统一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以和为贵,这种和谐思想贯穿整个历史,而传统节日是人们期盼和谐思想的具体体现。春节从过小年到大年三十除夕夜,从初一到初七再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春节有开始有尾声,有思想有仪式,无一不表达了人们期盼合家团圆,和谐美好的愿望。整个传统节日体系中,通过探亲、团拜等仪式活动,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透出追贤思孝、认祖归宗的家族民族认同感,这些都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安定。节日也调节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通过节日,一个民族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向其他民族展示自己的强大,弘扬本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不同民族的人聚在一起庆祝节日,能增进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中国传统节日一览

中国传统节日一览 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汉以后基本定型,有一定增减,民国以后,由于正式西化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民间仍然坚持其中一些政府未法定的少数。直至文革,政府更削减了宣传除春节以外的传统节日,即使对于春节,也被宣传成“过革命化的春节”。改革开放以后, 民间开始庆祝一些传统节日,报刊上也相应作了些介绍宣传。目前,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间庆祝的传统节日大约占传统节日的三分之一。 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意义,下面罗列主要传统节日,以饷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 一。正月拜年 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起始的一天。《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但一些具体活动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 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 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间都更重视春 节,人民共和国政府法定春节放假四日,但目前许多私人企业都不同程度将春节做了适当延长,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内,延长至元月十五。 二。立春祭农 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

某年“我们的节日九九重阳节”活动方案

XX年“我们的节日·九九重阳节”活 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尊老爱幼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这个经济繁荣的时代里,我们更应该做到。所以走进居民区,关注老年人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个活动。同时为了培养辖区青少年儿童感恩祖辈的情怀,我们开展“敬老爱老”活动,作为一名志愿者,是感染社会的最强有力量之一,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一份努力,给每一位居民带去关爱、快乐和温暖,树立榜样,培养和提升居民的社会公共意识,构建文明城市。 二、活动主题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三、活动目的 “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对青少年儿童的德育教育,培养青少年儿童感恩祖辈的情怀,借助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机会,与xx市第一医院北院和xx 社区联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老年朋友开展免费测血压、血糖、心肺功能、老年病B超检查等西医义诊服务,提供健康养生的建议和医疗保险政策咨

询等服务,使老年人对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激发了老年人关爱自己、关爱健康的自我保健意识。同时,通过学生讲述敬老爱老故事和文艺表演活动,倡导他们尊老敬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四、活动时间 XX年10月13日上午9:00——11:00 五、活动地点 xx市xx区xx街道xx社区 六、活动安排 、上午9:00所有志愿者在xx市xx社区集合,社区负责人进行有关活动的讲话并且宣布活动开始。 2、9:15——11:00 (1)辖区志愿者和区人大代表看望辖区三位空巢老人; (2)学生、医生等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 七、活动注意事项 、突出本次活动主题:“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健健康康过重阳幸福生活在社区”。 2、应做好安全保障工作,严防安全事故保障每一个师生的往返安全。

关于重阳节的传统习俗.doc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转眼又迎来我国的重要民俗节日重阳节。你知道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吗?今天我特意准备了一些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希望你能喜欢。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重阳节各地习俗:河北省 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重阳节各地习俗:山东省 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重阳节各地习俗:陕西省 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重阳节各地习俗:江苏省 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重阳节各地习俗:上海市 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

重阳节节日禁忌 一年十二个月有六个奇数六个偶数,奇奇相逢和偶偶相逢都成了节日。重要的传统节日大都集中在奇数上,它们分别是一月一、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月数日数奇奇相逢。一月又称正月,正月正是传统的大年初一,一直到初五都是正规的节日。三月三是沐浴节,接着就是清明节,五月五是端午节,七月七是乞巧节,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九月九是重阳节。十作为从头开始,已经是数字的结束,后面的也不被人们所重视。由此可见,热热闹闹的传统节日,恰恰是建立在不吉利的奇数之上,按照中国传统之中"逢凶化吉"的思维转换模式,有理由相信,节日喜庆的外表是为了完成奇月奇日由凶转吉,一系列的节日活动是为了镇压住凶气、战胜凶气而设立。 奇数又被认为是阳数,二阳相逢叫重阳。九是数字之中最大的数字,所以这一天也是大凶日。这一天的仪式活动是登高、赏菊、饮酒、吃蟹。登高是本质意义,后三者是附加活动。登高,也就是到野外去登山,这就是躲避,离开平日生活的环境,躲避凶气的捕捉。相传这一天里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在道教的传说里有生动的描绘,道士费长房告诫友人九月九要全家登高,友人照办,晚上回来见家里的猪羊都已死去。这个故事形象地说出了九月九之毒之凶。这一天的另一个仪式是在头上插茱萸,茱萸是一种中草药,和艾草一样具有消毒的作用,也不乏伪装的意义。王维《九月九日怀山东诸弟》中,"遥望兄弟登高日,遍插茱萸少一人",记的就是全家登高的活动。它强调的是全家躲避,要数一数是不是丢下了一个人,丢下者就会被瘟神捉走。

中国传统节日研究性学习论文

中国传统节日研究性学习论文 翻开日历,总能看到一些传统节日,但又有多少人去留意,并加以重视。而如今人们格外热衷一些外来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特别是青少年。针对这一现象,本小组各成员对青少年对中国传统节日态度进行了研究与调查。我们对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令人咋舌。调查表明,对于中国传统节日,55%的青少年对部分传统节日已遗忘,全部了解的更是只占38.3%,而外来节日已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更热衷过外来节日。由此可见,青少年不重视甚至遗忘中国传统节日而热衷于外来节日,对其情有独钟。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经研究调查发现,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些原因如下:其一,调查中40.8%的同学认为外来节日新奇好玩,这一新鲜感,促使青少年的好奇心,而且有节日气氛,能收到礼物,赶得上时代潮流。其二,中国是多民族国家,许多传统节日多为地域节日,地域文化差异性很大。而西方节日是宗教文化发展的产物,覆盖所有基督教地区,可以跨国家、跨地区同时举行,相比之下更易于传播,西方文化与工业文明相接轨,与现代经济融合度高,更容易包装,更适应现代社会。其三,外来节日代表的是一种新生文化,契合当代生活,更有吸引力,加上国家的不太重视、中国对外来文化保有兼收并蓄的态度以及一些人的崇洋媚外心理,使得外来节日更受青少年的热衷。 作为祖国的一部分,我们应该重视传统节日,珍惜这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呢?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示着对美好的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如,端午节,吃粽子是这节日的象征物,而龙舟竞渡则是其最具活力的体现,展示的是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本质上蕴含着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包含着人们对屈原所代表的民族品格的追求;中秋节,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尊敬,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几千年来,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团圆。因此,中秋节就代表了一种特别的期盼。中秋团圆,家园和谐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理念和永恒追求;春节,传统节日的开篇之作,是我们全世界华人心中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从过小年开始到大年三十除夕夜,从初一到初七再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每一天都有它独特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春节有开始、有尾声,有思想、有仪式,有对遥远过去的追忆,也有对美好愿景的展望,通过无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谱写了合家团圆、辞旧迎新的篇章。这样的节日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它揭示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和传统的力量。所以说,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形势下,我们用现代社会的理念和视角,揭示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挥、拓展和强化其功能,对于保持民族特色,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重视,弘扬中华传统节日。 那么,应该怎样做呢?首先,要让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人,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借以认识民族的根,认识文化的意义,自觉地关心传统文化。第二,传播媒介要担负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向公众推介优秀的文化成果,有意识地地抵制低劣、腐朽的东西。第三,国家和民间力量要齐心协力鼓励、赞助传统文化事业,把优秀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在全球化的条件下,中国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受到严峻挑战,如在外来节日文化冲击下,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文化被青少年所遗忘。虽然我们要在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开放,但在吸收外来节日文化的同时,我们不应该迷失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作为文化代表之一的传统节日,更应该值得我们去学习,弘扬,而不是遗忘。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活动方案

“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活动方案 重阳节是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节日。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们 的节日·重阳’主题活动方案”,欢迎阅读。 “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活动方案 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敬老、尊贤、守礼”的浓厚氛围,根据X文明办〔20XX〕5号《关于深入开展20XX年“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通知》、惠文指办〔20XX〕11号《关于在重阳节期间组织开展“我 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通知》,决定重阳节期间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活动,现 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广大师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增强爱国情感,提高文明意识,提升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 二、活动内容 1.开展以“孝敬友善节俭诚信”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要精心选择历代爱国主义名篇 佳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引导师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传承尊老敬 老美德。引导广大学生在经典诵读中了解重阳节的节日文化,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民 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引导他们珍惜亲情、热爱生活。 2.开展敬老助老志愿服务。各单位组织以“邻里守望”志愿服务为载体,深化“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陪伴老人观景赏花、登山健身,深入基层开展缝补、家电维修、家务整理、亲情陪伴等便民服务。组织医疗卫生志愿者深入基层免费为军烈属、优抚老人、空巢老人提供健康体检、保健咨询和常见病治疗等。组织巾帼志愿者、“红领巾” 志愿服务队与“空巢老人”和光荣院老人拉家常,帮助打扫卫生、修补门窗等,培育尊老爱幼、老少共融的良好社会风尚。 3.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组织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节 日民俗、文化娱乐和科普宣传活动,开展游园登高、品糕赏菊、踏秋赏秋等活动,深切体

传统文化——重阳节心得体会

传统节日铺路,教育改革起航 浅谈传统节日——“重阳节”对教育的帮助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之一,伴随在我们每一个国人的成长历程中,已经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年复一年的面对这个传统节日,可能很多人已经在生活的奔波中渐渐淡忘了吧?但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时,总能唤起我们深藏在心底的记忆,并伴随着很多地感触。 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让我们已经失去了很多本该属于我们传统文化精华。对于这个传统节日,很多人现在定义为“老人节”,也有人定义为“游子节”,诚然这些定义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其实他付与给我们的意义不仅仅是如此。面对现实中很多残酷的生存压力,我们已经慢慢地潜移默化的结合自己的现状,将其定义为自己所或缺的一部分精神慰藉。这种状况不仅仅限于“重阳节”,还有很多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等;每次面对这些节日到来,我们总有一种莫名的伤感,更多时候是将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带到节日中,伴随着太多复杂的心情,很多人往往会在传统文化节日有近乡情怯的行为。这些传统文化节日时刻在提醒着我们失去了一些本该属于我们应有的东西,燃烧着我们藏在心底的隐痛。 生活中我们总想让自己的理想得到实现,让自己人生价值得到实现,而在传统节日面前,我们的这些都变成了累赘和负担;它不断地

鞭笞着我们努力去实现传统文化节日的内涵和时代精神的结合。不论是面对为生活而奔波的青年,还是翘首期盼儿女回家的老人,家庭亲情的纽带作用再一次在节日中延伸放大,唤起我们心底的情感,提醒我们回首走过的脚印,抓紧时间弥补我们的过失和遗憾。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我们逐渐淡化了传统节日的意义,用很多自以为冠冕堂皇的说辞来应对,殊不知在内心深处的无奈时刻在隐隐作痛。随着我国人口组成结构的不断变化,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中青年人已经被生活压得没有喘气的时间;而对于少年人的教育尤为关键,他们才是社会和家庭未来的中坚力量,才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者,做好对他们传统文化节日的内涵宣传和传承刻不容缓。 现实社会对传统文化节日内涵的变味越来越严重,他们已经感受不到传统文化节日带来的氛围。对于“重阳节”,很多孩子只认为是老年人的节日,跟自己没有关系。简单从这个方面出发,即使是老年人的节日,对于他们各自家庭而言,有爷爷、奶奶、外公和外婆等,对社会而言则更多,营造良好的传统节日氛围,教育他们尊老、敬老和赡养老人的义务,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这才是传统节日带给我们的社会和谐的福音。 面对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不健康信息和现象对未成年人的诱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有义务时刻教育孩子继承传统美德。不断加强积极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让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必须把教育延伸到家庭和平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屡见不鲜的未成年人犯罪都越来越凸显出我们教育的失败,这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责任,更是家庭和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摘要:农历新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春节,被认为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几 千年来最受欢迎的节日。春节在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地方有着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情趣和信仰等一些特殊的文化,是了解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和窗口。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传统文化、春节起源、习俗。 一、春节的起源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但是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认识,目前学术界关于春节起源的说法有几种较具代表性的,下面作简略介绍: (一)春节源于腊祭说 春节源于腊祭的说法颇为流行,民俗学家段宝林先生就是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之一。春节源于原始社会合祀众神的“腊祭”,“腊祭”原是神农氏(一说伊耆氏)时代的“索神鬼而祭祀”,人们在岁月末用自己一年的收获来报祭祖先、报祭众神,并祀来年丰稔,称“腊”。《中国民间信仰风俗辞典》(中国文联出版社,1992年。)“春节”条说:“关于春节的由来,或说源于上古社会的腊祭,腊即岁终祭众神之名,因而春节乃是由一年农事毕后为报答神的恩赐而来。”段宝林先生在《中国古代的狂欢节——春节、蜡祭与傩》一文中说:“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一个节日,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一般认为其源为上古的蜡祭。” (二)春节源于巫术仪式说 王娟老师主要持此观点。王娟老师在《中华文化讲座丛书》第二集《中国的春节》一文中指出:“从春节一系列仪式活动来看,春节应该源于古代的巫术仪式,是古代原始信仰之一——巫术的具体表现。所谓巫术仪式,就是原始人相信,通过人本身的意志和力量可以调整和控制自然事物的发展。春节期间的各种活动,例如:饮食、祭祀、装饰、娱乐、游艺,以及春节期间的种种禁忌,包括语言、行为、饮食等禁忌,都是围绕着辟邪祈吉而展开的。人们通过自己的行为、语言和表演等来驱赶或避开邪恶,并得到平安和幸福。随着社会的发展,春节逐渐失去了其巫术的内涵而演变成一种庆祝活动。” (三)春节源于鬼节说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国旗下演讲范文3篇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国旗下演讲范文3 篇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九九重阳敬老情长》。 农历九月初九,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个传统节日----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什么叫重阳?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又因为数字“九”与“长久”的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因此重阳佳节,寓意深远,所以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据说重阳节从汉朝初就有了。东汉时期,民间在这一天有登高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以后到了唐朝,文人墨客们写了很多登高诗,其中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美德源远流长,其中尊老、敬老,犹如一泓清泉,流淌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 夕阳最美,因为那是一种告别,一种对一天辛勤耕作的告别;是

一种期待,一种蓄势待发对下个黎明的期待。正是夕阳的逝去才托起了明天的朝阳。老人便是这轮美丽的夕阳,人生最美夕阳红,世间最美老年花作为一名中学生,更要发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爱护自己家的老人,同时也要像对待自己家人那样去尊敬,爱护别的老人。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杯香茶,也许老人们就能倍感欣慰和满足;贴心的捶背,温暖的搀扶,都能让老人们脸上绽放幸福的微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关心老人,多为他们着想,对待老人要有礼貌,外出学会礼让老人;在学校里,更要尊重师长......让我们大家从今天做起,从尊敬,关心身边的每一位老人做起,说一句敬老话,读一本敬老书,做一件敬老事,争取做一名懂文明,有礼貌的学生。 同学们,虽然重阳节一年只有一天,但是尊老敬老不仅仅是重阳节一天的事,更应该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 尊重老人,爱护老人是传统的美德,是社会的责任。把最美丽的祝福送给全天下的老人!做到让老人笑在重阳,笑在每一天。 同学们,让我们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他们为我们撑起的这片蓝天,让我们为争做一个知礼明理的好孩子而努力,让“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永放光彩尊敬的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