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6、给巴特勒的信

16、给巴特勒的信

16、给巴特勒的信
16、给巴特勒的信

菱角中学九年级上册语文师生共用讲学稿

教学内容:16、给巴特勒的信 课型:新授 主笔人:张小明 审核:周学军 一、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掌握书信的特征。

(二)理解本文以圆明园的神奇壮丽,衬托侵略者对其焚烧洗劫的丑恶行径的手法。 (三)体会这封信中所流露的爱憎分明的感情。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2, (国名)著名作家。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

物,代表作《 》《九三年》。

3

(二)整体感知

1?

2是怎样评价被焚毁的圆明园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反映作者对圆明园 。

3?朗读文章第三段,品味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

4样贬斥英法联军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和感情?

态度和感情:

5

处?

(学生思考讨论概括:越是写圆明园的美,就越突出 ,

这就是以“美”衬托“丑”的手法。)

(三)小结课文

信中运用反语明确表达对英法联军的憎恨,愤怒谴责了他们放火焚烧圆明园的罪行。文章义正

词严、爱憎分明,是书信,也是一篇酣畅淋漓的檄文。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阅读感知

1习四”,谈谈你对“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理解。

2

什么作用?

用: 。 3?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三)作业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琉璃..( )珐琅..( ) 缀.满( )箱箧.( )纳粹.( )惊骇.

( ) 晨曦.( ) 2.本文作者是 ,他是 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作家这一,代表作品有小说 、

等。

3.填空组成与后面成语近义的成语。

a 、坚不 牢不可破

b 、与 增 日积月累

c 、 然 存 一干二净

d 、 不动 巍

然屹立

4.选择与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词语或成语,把字序号填在前面的括号里。

⑴( )眼花缭乱 a 、老眼昏花 b 、花言巧语 c 、走马观花 d 、花枝招展

⑵( )荡然无存 a 、碧波荡漾 b 、动荡不安 c 、倾家荡产 d 、飘飘荡荡

⑶( )丰功伟绩 a 、丰富多彩 b 、丰衣足食 c 、丰硕成果 d 、丰碑永存

⑷( )富丽堂皇 a 、对簿公堂 b 、相貌堂堂 c 、冠冕堂皇 d 、厅堂宽敞

⑸( )独一无二 a 、独出心裁 b 、独立自主 c 、独树一帜 d 、唯我独尊

⑹( )不可名状 a 、闻名遐迩 b 、名副其实 c 、莫名其妙 d 、名列前茅

圆明园祭 冯峥

那天很冷,我却刻意要到圆明园去。朋友们都劝说,圆明园没有什么可看的,只是几块烂石头,我说,你不懂

我的心。⑴

北风凄厉,草木萧疏,断壁残垣,一览无余。⑵

然而,在凄厉妁风雨声中,我却分明听到悠悠钟声,百鸟唱啁;透过萧疏草木,我看见了圆明之娇,长春之美,

万春之秀,300亩园林春意正浓;断壁中,我看见了乾隆的题诗;残垣中,似见文源阁的浩翰藏书……⑶

我听见了来自法国130年前的一个深情的声音:……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

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假如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

那就是圆明园……⑷

啊,一个惜墨如金的世界文豪,用了无所不极的文字来称赞她!以至100多年后仍引起人们振颤的心共鸣。⑸

然而,对于玉焚香殒了的美人,祭奠者越是抒以赞美,痴情者越是悲伤,正如白居易写《长恨歌》、汤显祖写《还

魂》……引得多少痴情男女欲悲欲死!此刻面对圆明园,我就是这种心情。⑹

我的心在哭,悲哀着美的逝去。⑺

我听见圆明园在哭泣,哭了100多年:以至我在遥远的南方也时常听见。⑻

圆明园在哭,哭护花无力;圆明园在泣,泣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⑼

我和圆明园在同声一哭!⑽

有好心人曾慷慨施舍,要把圆明园重修建。⑾

不管好心人如何慈悲,可我总要与刽子手杀死杨虎成后,在他英骸上建筑花圃这残酷的事实联想;我甚至联想到有人要把马嵬坡上的杨玉环的玉骨支起来,再披上半透明的比基尼。⑿

这是历史的悲哀!⒀

他们看不见圆明园的额头上“耻辱”两个黑字,他们听不到一个在屈辱中哭泣的母亲对她儿孙的声声嘱托以及希望着争气的未来。⒁

站在这写满血字的废墟上,我面对现实,拼搏未来!⒂

我见到了萧疏草木之上有苍郁的青松、冲天傲雪;我见到了熏烟的巨石峥嶙屹立,傲骨常在!⒃

100多年前,方才唱赞诗的雨果坚信:总有这样一天——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浊洗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把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夺的中国。⒄

而我永远相信:有志气的炎黄子孙,决不会让那屈辱的历史重演!一定会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巍然屹立,奔向辉煌的未来!⒅

5.从全文看,“我”刻意要去圆明园而朋友们劝“我”别去的理由各是什么?

6.第⑵、⑶两段的描写,轻松中蕴含着,沉静中透露出,作用是。

7.第⑷段中那个“深情的声音”是谁发出的?

8.第⑹段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其中的“这种心情”是指的心情。

9.第⑺段中的“悲哀”的词性已由词活用为词。

10.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圆明园哭泣的原因。

11.从全文看,第⒁节中的“他们”是指。

12.就是否重建圆明园这个问题,作者持什么态度?

13.残破的圆明园作为历史的写照,对我们炎黄子孙有何作用?请用培根的一句名言回答。

《青春雷锋》观后感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雷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谱下了一首首助人为乐的新曲。

最令我感动的是影片中,雷锋叔叔在抚顺市上寺水库抗洪救险的情景:雷鸣电闪,大雨滂沱,洪水肆虐,身体虚弱的雷锋,忘记了自己的疼痛和战友们一起,顶着暴风雨,踩着过膝的稀泥,挥舞铁锨,猛力挖掘溢洪道。他一边挖一边唱起歌,一唱百和,歌声压倒了风雨的呼啸,撼动了漆黑的夜空。突然,“哗”地一声响,一大片红黏土被洪水冲垮下来,雷锋猝不及防,铁锨头被打掉了。天很黑,一时找不到铁锨,他就用手挖,挖一块甩一块,他一口气干了很长时间,只觉得手指头火辣辣地疼。他直起腰,走到微弱的灯光下一看,原来手指已经磨破,流出了血。一个同志见了,劝他找卫生员上点药,可情况太紧急,他没有去,继续用手挖……经过七天七夜的奋战,猛兽般的洪水终于在英勇的人民和战士面前驯服了。雷锋在这场战斗中奋不顾身的精神,受到了战友们的热烈赞扬。

在部队里,雷锋对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帮助同班战友小乔认字、学算术;为小周病重的父亲写信寄钱;为小韩缝补棉裤。每逢年节,雷锋想到服务和运输部门最忙,便叫上同班战友直奔附近的瓢儿屯车站,帮着打扫候车室,给旅客倒水。

还有再一次,好不容易一星期休息一天的雷锋,不是在宿舍里休息,而是跑到工地上去帮忙干活,而且比在那工地上干活的更勤快,走时名也没有留下。做好事不留名的这件事深深的触动了我,乐于帮助别人的心,使我愿意乐于助人,不求功劳……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永不停息地为人民做下了一件又一件的好事,这些事情也许称不上是多么伟大的壮举,但正是这一点一滴的为人民排忧解难的好事,犹如一砖一石,构筑起了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大厦,高高地耸立在人民的心中。

有你同行

一路走来,因为有你同行,我的人生之路的每个脚印都平稳踏实;因为有你同行,我的人生之路畅通无阻。

深秋的夜里,一阵冷风将我吹醒。“早知道会起风我就把窗户关上了。”我心里虽然这样想着,但睡意正浓的我根本不愿离开温暖的被窝去关窗户,只是把被子裹得更紧了。突然门开了,朦胧中我觉得是爸爸,只见他蹑手蹑脚的走进我的房间,轻轻的将窗户关上,又向我走来。我赶紧把眼睛闭上,爸爸帮我把被子掖了掖,又悄悄的走出去了……

秋风乍起时,是爸爸用他的双手为我遮风挡寒,秋风无情的卷着大地,却吹不走爸爸在我心中种下的温暖。

深冬的夜晚,星星眨着慵懒的睡眼,刚写完作业的我却发烧了,我昏昏沉沉的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我感觉一双温暖的手搭在我的额头。我睁开眼睛,却发现刚下夜班的妈妈正坐在我的床边给我试体温呢。妈妈大概觉得我有点热,又找来了体温表小心的夹在我的腋下。见我醒来,又问我感觉怎么样。随后妈妈又出去给我找来了药扶着我吃了下去,就这样妈妈一直陪在我的床边直到我的体温正常了才悄然离去……

疾病袭来时,是妈妈用她的爱心为我驱驱走病魔。星光如慈母般温柔,笼罩着大地,也照亮了我那颗感恩的心。

谢谢你们:我亲爱的爸爸妈妈,是你们一路无微不至的呵护和陪伴,我才能在人生的路上少了几多的坎坷和磨难,我才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和强健的身体去迎战生活的更大挑战。爸爸妈妈,有你们同行,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幸福。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练习题及答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下面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呵护(hē)杀戮(lù)纳粹(cuì)颤(chàn)巍巍 B. 瞥(piē)见给(jǐ)予珐琅(fǎ)赤裸裸(luǒ) C. 闪烁(shuò)肃穆(mù)鞠躬(jū)眼花缭(liáo)乱 D. 箱箧(qia)憧憬(chōng)瓦砾(lì)片纸只字(zhī) 2. 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恍惚荒谬地窑不可名状 B. 脏物琉璃晨曦荡然无存 C. 匍匐鞠躬拂晓丰功伟迹 D. 制裁赔偿恳切永垂不朽 3. 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只要你一走进博物馆或展览馆,那各式各样的竹制品,真可说是琳琅满目,叫人_____________,街的两边全是摊点,摆着的挂着的东西万紫千红,令人 _____________,细瞧花盆,那千奇百怪的模样令人_____________:废暖瓶壳,破旅行杯,掉提手的小塑料桶,用过的可口可乐罐…… A. 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啼笑皆非 B. 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忍俊不禁 C. 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啼笑皆非 D. 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忍俊不禁 4. 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沿池环水四周,新筑一道长约600多米的环池路。_____________还有那修复完美的明代遗迹“临流亭”,四周环水,兀立池中,游客观望,感念不忘。 ①形态各异的飞禽雕塑,浮游水面 ②水上画舫往返,笑声朗朗 ③路面铺设的鹅卵石,在碧波辉映下,色彩鲜艳,晶莹闪烁 ④路边垂柳依依,清风送爽 A. ③④②① B. ④②③①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①② 5. 填写关联词都正确的是() 当我们逐渐成长起来之后,我们便也逐渐形成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它 _______来自于阅读,_______来自于直接经验。_______我们依然热爱阅读, _______依然对阅读保持信赖,便会自觉去芜存精,选择那些真正的好书。 A. 虽然更假如或者 B. 因为也只要并且 C. 不仅更假如并且 D. 不仅也只要或者 6. 上物理课时,老师为了生动形象地讲解热学知识,写下一副有趣的对联,它的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这副对联反映的一个规律是()

部编新版教材九年级语文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珐琅、眼花缭乱、瞥见、箱箧、制裁、荡然无存”等词语。 2.了解相关的历史与艺术知识点。 3.反语嘲讽的语言效果。 过程与方法 1.培养速读能力、捕获筛选信息能力及思维能力。 2.透过或热情赞美或冷静嘲讽的语言,深挖文章的意蕴,感受悲剧的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朴素爱国情感及雨果伟大人格魅力的渗透。 2.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2.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教学难点 透过或赞或讽的语言,深挖文章的意蕴,感受悲剧的效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在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了我国北京,对我国的艺术瑰宝圆明园进行了大肆的劫掠,并且焚烧了圆明园。在这件事之后,英法联军统帅之一巴特勒上尉就这次远征征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意见。雨果会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今天,让我们来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篇课文,学过之后,相信大家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 2.知识链接 圆明园是一座供清朝皇帝游乐的花园,也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在北京海淀附近,始建于康熙48年(1709年)。这座花园方圆十多公里,在这儿可以观赏到国内外四十个地方的有名风景。园内还珍藏着许多无价的珍宝,罕见的图书,珍贵的历史文物,因此它又是一座闻名世界的艺术馆、图书馆、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知识要点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知识要点 一、文学常识 1.作者介绍。雨果(1802-1885),是十九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生于军官家庭。代表作有小说《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笑面人》、《“诺曼底”号遇难记》等。《悲惨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现实。 2.修辞方法。反语,就是说反话,或反话正说,或正话反说,运用实际上的意义跟字面意思正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意思的修辞方法。反语一般是用来批判、揭露坏人坏事,在文章中可以取得幽默、讽刺的表达效果,增强文章的战斗力。 二、背景资料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部,是清代名园之一,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誉为“万园之园”。原为清代皇家御苑。汇集了天下胜景及江南名园的精华,园内收藏了极为丰富的文物、珍宝、字画、典籍,堪称东方文化的艺术宝库。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由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大举进犯北京,无能的咸丰皇帝匆匆忙忙逃出了北京,逃到了热河避难,而英法联军跑到位于海淀的圆明园,进行了震惊中外的抢劫和焚烧。 三、基础字词归纳 晨曦(chénxī)惊骇(jīnghài)瞥见(piējiàn)弊端(bìduān)憋闷 (biēmen)给予(jǐyǔ)送给(sònggěi)琉璃(liúlí)箱箧(xiāngqiè)赃物 (zāngwù)肮脏(āngzāng)树桩(shùzhuāng)珐琅(fàláng)砝码(fǎmǎ)法律 (fǎlǜ)劫掠(jiéluè)却步(quèbù)朱鹭(zhūlù)角落(jiǎoluò)角色 (juésè)缭乱(liáoluàn)嘹亮(liáoliàng)绸缎(chóuduàn)野蛮(yěmán)缀满(zhuìmǎn)啜泣(chuòqì)撺掇(cuānduō)辍学(chuòxué)制裁 (zhìcái)运载(yùnzài)栽树(zāishù) 四、词语解释 1.赃物:贪污、受贿或盗窃得来的财物。 2.箧:小箱子。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堂教学实录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堂实录 (新教师入职必备,考教师资格证必备)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 生:(观看大屏幕) 师:看过影片后,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都是不平静的,谁来说一说? 生1:我很气愤,英法联军把我们的国宝都抢走了。 生2:我也很气愤,把不能拿走的瓷器都砸碎了。 生3:我看到自己国家的宝贝都被这些强盗抢走了,我想什么时候国宝能回到中国来呢? 生4:我想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让我们的国家更富强,不再受人欺侮。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表达了作为中国人的一种心声。老师同样相信同学们在课下一定收集了一些有关圆明园的资料,现在就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生:(前后桌四人一小组交流资料。) 师:请一位同学介绍。 生:我介绍一下关于圆明园的资料。(内容略) 师:圆明园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财富于一身被誉为“万圆之园”,却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那么法国作家雨果如何看待这件事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板书题目作者)还有哪一位同学展示一下。 生:我介绍一下这篇文章写作时的情况。(内容略) 师:他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到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请同学们看屏幕。(屏幕展示“背景介绍”) (点评:在课起始时让学生观看圆明园的影视资料,很好地烘托了学习气氛;以四人一小组相互交流资料,并且让学生互相介绍资料,这种方法很好,使学生带着一种轻松自如的心态进入学习,而且让学生产生了极大地学习兴趣。)

师:请同学把自己预习的字词、文学常识在小组内交流。 生:(四人一组交流。)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读准加线的字(生字由屏幕显示) 琉璃珐琅晨曦箱箧赞誉缀满瞥见制裁 师: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作者雨果? 生1: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生2:他是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作品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师:非常好!两位同学筛选了作家重要的信息,希望同学们都能这样做。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篇文章的体裁? 生:这是一封书信。 师:请同学们回忆书信这种体裁在格式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生1:第一行写称谓,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内容,正文结束后写祝福的话,再写日期姓名。 生2:在落款处先写署名后写日期。 生3:我补充的是在正文后写上“此致敬礼”。 生4:有的书信还有题目,例如感谢信。 师:同学们掌握了书信的基本格式,谁能具体说一下“称谓、此致、敬礼、署名和日期”需要注意的问题。 生1:“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写在正文结尾。 生2:“署名日期”写在正文结束后右下角,而且“署名”和“日期”不能调换。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雨果,一起聆听雨果的心声。(点击大屏幕)请同学们带着大屏幕上的问题,用你最喜欢的读书方式整体感知课文。(问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生:(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生1: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写这封信的原因。 生2:评价并赞美了圆明园。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知识点总结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知识点总结导读: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语文,我们搜集了这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知识点总结,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有很好的帮助。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珐琅(flng)脂粉(zhī)惊骇(hi)晨曦(xī) 瞥见(piē)劫掠(jilu)箱箧(qi) 二辨析形似字 三词语积累 赞誉:称赞。 恍若:仿佛。 洞府:本义是神话传说深山中神仙所住的地方,这里是指里面藏满宝藏的地方。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晨曦:晨光。 剪影:比喻对事物轮廓的描写。 洗劫:把一个地方的财物抢光。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毁坏净尽或完全失去。 富丽堂皇:宏伟美丽,气势宏大。 珐琅:用石英长石硝石和碳酸钠等加上铅和锡的氧化物烧制成的像釉子的物质。涂在铜质或银质器物上,经过烧制,能形成不同颜色的釉质表面,用来制造景泰蓝证章纪念章等。

惊骇:惊慌害怕。骇,惊吓,震惊。 四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他生于军官家庭。其母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和保皇主义者,对少年雨果影响颇深。雨果学生时代就爱好文学,13岁开始写作,15岁以《读书之益》的长诗获法兰西学院奖而初露头角。后在进步思想启发下,在文学上反对为专制制度辩护的古典主义,毅然转向积极浪漫主义。1827年,25岁的雨果发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著名的浪漫主义宣言《克伦威尔序言》,成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3年后,创作并演出悲剧《欧那尼》,以其反封建的主题和打破古典主义创作法则的艺术手法,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在法国的胜利。1831年,完成浪漫主义文学杰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1848年的二月革命,使雨果坚定了共和立场,开始了19年的流亡生活。他在这19年里仍坚持文学创作,以文学为武器坚持斗争。作品多以精细的手法描绘广阔的生活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对专制制度和反动教会的罪恶,进行愤怒的揭发和有力的控诉,对下层贫民的悲惨遭遇寄予深切同情。被作者自称为社会的史诗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及《海上劳工》《笑面人》等均在这一时期写成。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拿破仑第三帝国覆灭。雨果结束了长达19年的流亡生活,回到巴黎。在普鲁士军队围困巴黎时,雨果以激昂的爱国主义热情投入斗争,报名参加国民自卫军,发表演说,写作诗篇,激励爱国热情。1871

4__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与课件配套)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训练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体味精彩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1、课前准备:查找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一、课文导入?知道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的作者吗?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这两部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 ] 二、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用一两句话概括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态度 ?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 ?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2、把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分别画出来. 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赞美圆明园的语句(2) 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赞美圆明园的语句(3)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导学案及答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知识链接】 1、.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本文是1861年11月25日,圆明园被焚毁后一年后,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2、简介背景: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中国遭受空前劫难。 3、圆明园:万园之园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万春园又称“圆明三园”,共占地350公顷,周长10公里多。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历经6代皇帝的扩充修葺,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宏大富丽、幽静奇美的离宫御苑,被誉为“万园之园”。园内有楼殿亭阁、桥榭轩馆140多座,藏有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和极其珍贵的文献典籍、书法绘画精品不计其数。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开始焚烧举世闻名的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拼音写汉字。 chóu( )缎晨xī( ) 箱qiè ( ) 瞥见( ) .赃物( ) 缀满( ) ..2、说说对下列语句的理解,体会其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1)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2)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3)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选出没有运用反语的一项。3.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A、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B 无存。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丰功伟绩C、! D、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和作家。他闻名世界的两部代表世纪 4、本文作者雨果是19》。》和《作品是 《 【合作探究】段:1默读课文—4 ? 、雨果提及艺术有哪两种来源,分别产生哪两种艺术5 及,埃_____________________ 腊有筑都有其代表建,如:希艺6、各国术有方_______________,而东黎,巴有有有 _________ ,罗马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时:1 知识目标: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能力目标: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教育目标: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重点难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一、导入。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看着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把特勒上尉的信》。 大家知道答案的请举手? 那两个强盗就是英国和法国,那个受难的家庭就是我们的祖国呀!那可恶的仆人就是那些汉奸狗腿子呀!而那个婴儿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大家呀!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从一个侧面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但是这篇文章不是中国人写的,而是一位法国著名的作家写的,写给当时法国军队的巴特勒上尉的一封回信。他会在信中说什么? 出示课件第一页,这个课件是我参考六班谭琼同学的课件制作的。 二、出示学习目标: 知识性目标:相关的历史与艺术知识点;反语嘲讽的语言效果。 技能性目标:进行速读能力、捕获筛选信息能力及思维能力培养。 情感性目标:朴素爱国情感及雨果伟大人格魅力的渗透。

雨果《给巴特勒的一封信》教案

雨果《给布特勒的信》教案 流渡中学严庄坤 教学目标: 1、情感诵读,体味雨果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 2、语言品读,体会这封信运用反语修辞达到的精彩讽刺的特色。 3、培养学生尊重、热爱、珍视人类文明成果的情感。 难重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划出文中精彩语言并揣摩感悟; 难点:采用圈点法精读,仔细体味作者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 课前准备: 预习生字词,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资料,查阅有关雨果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圆明园景,反思引读。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几幅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的图景。看了以后,谁能用自己的言语来形容一下?并说一说你的感受呢? 是啊,那是一次强盗的掠夺,而作为强盗之一的巴特勒上尉,却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是,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以人类的良知,痛斥了英法联军的罪恶,深切同情中国遭受的空前劫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听听这位正直的法国人的声音吧。 (板书课题与作者) 作者简介: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伟大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九三年》等。 二、情感诵读,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同时在诵读中体味雨果胸怀的博大和品格的高尚。

三、合作探究,微观体察。 设置问题情景一: 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 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 总评:“世界奇迹”; 分述:① 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 ② 具体讲园中之物; ③ 耗费了巨大劳动; ④ 圆明园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雨果又是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语言有什么特点 设置问题情景二: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 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并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设置问题情景三: 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什么主旨呢?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复习资料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作者简介: 1、本文选自《雨果文集》,程曾厚译。作者雨果,法国作家,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 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著名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1861~1860年完成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光与影》、《惩罚集》,剧本《克伦威尔》,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等。 2 有事相告,却因地域之隔不得面述,或因其它缘由不宜面述,而以书面文字相寄,这种有专致受读对象,一般用散文形式写作,并遵从一定格式的文字,我们把它叫做信。书信的开头要有称呼,结尾要有落款。 3、书信写作格式: 书信历史悠久,其格式也几经变化。今天,按通行的习惯,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1】称呼: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这里简要说明几条细则:(1)给长辈的信。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2)给平辈的信。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小邹”、“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 (4)给师长的信,通常只写其性或其名,再加“老师”二字,如“段老师”、“周师傅”、“宏海老师”等。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也可单称“老师”、“师傅”。 假如连名带姓,在信首直称“孙松平老师”、“王达夫师傅”,就显得不大自然且欠恭敬。对于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师长,往往在姓后加一“老”字,以示尊重,如“戴老”、“周老”,亦可在姓名后加“先生”二字。为郑重起见,也有以职务相称的,如“董教授”、“陈大夫”、“佟工程师”等。 (5)给一个单位或几个人的信,又不指定姓名的,可写“同志们”、“诸位先生”、“XX等同志”等。给机关团体的信,可直接写机关团体名称。如“XX委员会”、“XX公司”。致机关团体领导人的信,可直接用姓名,加上“同志”、“先生” 或职务作称呼,亦可直接在机关团体称呼之后加上“领导同志”、“负责同志”、

新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设计者:孟津县麻屯中心小学李治文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品读,让雨果身上人性的光辉感染学生。 3.引导学生分析领会本文的章法之妙。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领略雨果这位文坛巨匠的人格魅力。 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走进一篇文章 导语:1885年5月22日,一位法国人去世了。法国两院立即休会宣布全国致哀。6月1日,两百万巴黎群众在21响礼炮声中参与了这盛况空前的国葬。 这是法国以致欧洲最大规模的一次葬礼,是精神文化领域里最崇高的一次哀荣。这个人既不是总统,也不是富豪,却受到了几乎全法国人的喜爱与尊重。 其实,他也应该得到我们中国人民的喜爱与尊重,乃至世界人民的喜爱与尊重。因为在他的诸多作品里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充满了正义的力量。尤其是在当年,我国的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焚毁之后,作为一名法国人的他却可以挺身而出,写下一封义正辞严的书信,为中国人民鸣不平。他是谁?他就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作家——雨果。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拜读这位大师的作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了解一点背景 1.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事件 2.雨果写这封信的背景 三.领略一种魅力 (一)语言之美 【奇点美读】诵读思考:1.你喜欢雨果的笔下圆明园吗?请找出你最喜 欢的句子用“圆明园是世界奇迹,奇在------------------------”的句式读出你 心中圆明园的样子。 圆明园是世界奇迹,奇在它是一座言语无法形容,恍若月宫的建筑。 圆明园是世界奇迹,奇在它是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的一个梦。 圆明园是世界奇迹,奇在它是同时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了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 圆明园是世界奇迹,奇在它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圆明园是世界奇迹,奇在它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是世世代代的结晶,是为各国人民,为全人类而建

《给巴特勒的信》教学设计

《给巴特勒的信》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李树锐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2、了解文章的背景材料,将文章中优美的语句积累起来。 3、大声朗读课文,将文章中优美的语句积累起来。 4、领悟作者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发奋努力、刻苦学习。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引导。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盗,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入了一个富贵的书香门地的家中去抢劫。由于他们事先勾结了那个大户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间,将能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不能带走的全被毁坏了。顷刻间,昔日富丽堂皇的景象在瞬间化为一片乌有。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断瓦残垣。这个家庭的许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几百口人都被杀了,可是唯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了下来。他长大后,被告知了家中当年的惨况。于是,他发愤图强,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那两个强盗。夺回了本该属于他们家应有的尊严与地位。我们现在只知道,那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请问:亲爱的你能猜出来,那个婴儿是谁?那几个可恶的仆人又代表了什麽?那个受难的家庭又是什麽?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巴特勒”是法国的一个殖民主义者,极力主张侵华战争,英法火烧圆明园后,他写信给作者,企图得到作者对英法联军暴行的歌颂。本文是一封义正词严、感情强烈的回信。题目交代了书信对象,表明了文章体裁。 2、作者:雨果(1802—1885),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作品有浪漫主义文学杰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被雨果自称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基础知识

七、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 1、易读错的字 谴(qiǎn)责给予(jǐyǔ)恍(huǎng)若缀(zhuì)满绸(chóu)缎琉璃(liúlí)珐琅(fàláng)脂(zhī)粉朱鹭(lù)缭(liáo)乱惊骇(hài)晨曦(xī)瞥(piē)见洗劫(jié)赃(zāng)物箱箧(qiè)笑嘻嘻(xī)野蛮(mán)予(yǔ)以赞誉(yù)2、多音字 yú(予谓菊) gěi (给你)zhòng(重量) fēn (分数)予给重分 yǔ(给予) jǐ(供给)chóng(重庆) fèn (分外) zhe (笑着) zhāo(高着) kān (看护) jǐn (尽管)着着看尽 zhuó(着陆) zháo(着急) kàn (看书) jìn (尽头) jī(几乎)mó(模型) cháng(长处) jié(结果)几模长结 jǐ(几个) mú(模样) zhǎng(增长) jiē(结果)qiáng(坚强)jiāng(通“僵”)dé(得到) sāi (塞满)强强(项为之强)得塞sài (塞外)qiǎng(勉强)jiàng (倔强)děi (可得)sè(阻塞) gān (干杯) zhāo (朝霞) jiě(解放) huán (归还)干朝解 xiè(解数)还 gàn (干活)cháo (朝鲜)jiè(押解) hái (还要)3、形近字 载zǎi (记载)圆yuán (圆柱)蛮mán(蛮横)奕yì(神采奕奕)栽zāi (栽树)峦luán(山峦) 裁cái (裁判)园yuán (园林)恋liàn(恋爱)弈yì(对弈)劫jié(劫难)憾hàn (遗憾)亨hēng(亨特)缀zhuì(点缀) 辍chuò(辍学)怯qiè(胆怯)撼hàn (摇撼)享xiǎng(享受)啜chuò(啜泣)掇duō(掇凳)绸chóu(绸缎)调diào(调动)缭liáo(缭乱) 稠chóu (稠密)雕diāo(雕刻)瞭liào (瞭望)裰duō(补裰)凋diāo(凋谢)碉diāo(碉堡)燎liǎo (火燎)撩liáo(撩拨)獠liáo(獠牙)冶yě(冶炼)怡yí(心旷神怡)潦liáo(潦草)僚liáo(官僚)佁yǐ(佁然不动) 嘹liáo(嘹亮)鐐liào(脚镣)治zhì(政治)贻yí(贻笑大方)贼zéi (捉贼)脏zāng(肮脏)嘻xī(笑嘻嘻)稀xī(依稀)贱jiàn (贵贱)浠xī(浠水)饯jiàn (饯行)赃zāng(赃物)嬉xī(嬉戏)晞xī(未晞)4、解词 体面:光荣;光彩。赞誉:称赞。 予以:给以。曦:阳光。 恍若:仿佛。缀满:挂满。

给巴特勒将军的一封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案例分析 教材分析: 《羚羊木雕》所写的家庭故事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这一家庭纠纷矛盾重重,悬念跌宕,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课文中充满了是是非非的矛盾冲突,在这一点上,如果教师把更大的自由、发现的快乐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的讨论、辩论就可以充分地展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这正是课堂三维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容易被忽略或教学难度较大的地方,本案例主要想在这方面作一微探。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 2、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学会生存。 教学难点: 分清是非,能与他人共处。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课型:讨论课 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1、课前安排学生在假期里感受家庭的琐屑,和父母交换一下对家庭中发生的小事的看法。 2、课前预习课文,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能读、能写、能运用,并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3、要求学生熟悉课文中的人物,鼓励自我推荐,作好分角色朗读的准备。 教师: 1、对学生作好分角色朗读指导:

①对课文整体感知。 ②把握好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③处理好语速、语气、语调的轻重、缓急。 ④角色分配:妈妈、爸爸、“我”、奶奶、万芳、万芳的妈妈、故事叙述者。 2、要求学生课前先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给学生讲述辨论的规则及方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课前2-3分钟演讲:让学生讲述假期里自己在家里针对家庭小事和父母进行思想交流的情况。找2-3名学生演讲。师生对演讲情况略作评议。 2、情景引入: 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告别如梦如烟的童年,迎来花季雨季的少年,我们感觉到自己好像已经悄悄地长大了,在心灵深处或许己开始跃动起鲜活的思想,对生活有了自己的看法、认识。在家这个温馨的港湾中,己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叶方舟,驾着这叶方舟,让我们驶向《羚羊木雕》 板书课题及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 在默读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整体感受知课文内容 1、分角色朗读课文。 ①教师选定了几个自我推荐的同学起来朗读课文,教师也参与了朗读,充当文中的“爸爸”,其他同学评价。 ②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针对朗读中出现的问题作出指导。 ③师生共同对这次作出评价。 小结: 朗读能够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能够帮助学生深刻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还可以进行语言训练。作品读得越好,学生就越能理解文学形象并受到感染,在朗读中,我也参与读“爸爸”这个角色,这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大家纷纷要求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妈妈”因不严厉、家长作风不过硬而“被迫下岗”(该生因读得缺乏感情而被其他同学代替朗读),“我”因受委屈而得到大家深深的同情……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得大家都沉浸到了文学的魅力中。

给巴特勒的信

16、给巴特勒的信 1、学生通读全文,谈谈作者对英法远征中国之行是褒是贬,为什么? 2、雨果在信中是怎样评价被焚毁的圆明园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作者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了对圆明园的赞美之情?朗读文章第三段,品味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 4、作者在信中是怎样贬斥英法联军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和感情? 5、这封信先极力描绘圆明园的神奇壮丽,然后才写侵略者对其焚烧浩劫,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好处? 6、文章在叙述英法联军罪行的时候用了多处反语的修辞手法,请找出几处。考虑这样表现有什么作用?(可联系“思考与练习三”) 7、作者认为该如何处置所掠赃物?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8、有人认为现在应该修复圆明园,让它重现1860年以前的风貌,有人则表示强烈反对。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26、鱼我所欲也 一、翻译下列重点句子(见书)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生亦我所欲,所欲基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者而有不为也。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6、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二、讨论。 1、中心论点和主旨是什么呢? 2、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段:“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请依据原文回答。 3、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论证方法,并思考本文的写作意图。 4、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材料二:生命读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5、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教案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在世界文化宝库里,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中国有圆明园。但是,享有“万园之园”美誉的中国圆明园,1860年(清咸丰十年)却被英法联军一把大火烧为灰烬。从此,人类尽失亚洲文明。英法联军的罪行,其根源是什么?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觉悟和进步?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我们应该怎样坚定民族自信心?请你带着这些思考,与我一同走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2.体味本文特色鲜明的语言。 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一、新课导入 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作为侵略者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是,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他以人类的良知,痛斥了英法联军的罪恶,深切同情中国遭受的空前劫难,写下了这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珐琅 ..(fà láng) 脂.粉(zhī) 惊骇.(hài) 箱箧.(qiè) 野蛮.(mán) 瞥.见(piē) 晨曦.(xī) 眼花缭.乱(liáo) 朱鹭.(lù)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说明。 荡然无存:指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也没有留下。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富丽堂皇:宏伟美丽,体面,气派大。 3.了解作者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伟大作家,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 4.了解背景 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还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后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北京条约》,与法国签订《天津条约》,和俄国签订《中俄北京条约》,使中国一次又一次丧失大量的领土和主权。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 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给巴特勒的信同步练习语文版九上修订稿

给巴特勒的信同步练习 语文版九上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给巴特勒的信》同步练习 一、基础训练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琉璃()珐琅()缀满()箱箧()纳粹()惊骇()晨曦()2.本文作者是,他是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作家这一,代表作品有小说、等。本文选自。 3.填空组成与后面成语近义的成语。 A、坚不牢不可破 B、与增日积月累 C、然存一干二净 D、不动巍然屹立 4.选择与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词语或成语,把字序号填在前面的括号里。 ⑴()眼花缭乱 A、老眼昏花 B、花言巧语 C、走马观花 D、花枝招展 ⑵()荡然无存 A、碧波荡漾 B、动荡不安 C、倾家荡产 D、飘飘荡荡 ⑶()丰功伟绩 A、丰富多彩 B、丰衣足食 C、丰硕成果 D、丰碑永存 ⑷()富丽堂皇 A、对簿公堂 B、相貌堂堂 C、冠冕堂皇 D、厅堂宽敞 ⑸()独一无二 A、独出心裁 B、独立自主 C、独树一帜 D、唯我独尊 ⑹()不可名状 A、闻名遐迩 B、名副其实 C、莫名其妙 D、名列前茅 5.体会下面句子的含义: ⑴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⑵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6.课文中很多句子含有丰富的哲理和深刻的含义,请你谈谈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⑴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⑵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二、同步解读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7.文中倒数第二段的意思是什么? 8.选文第一段该如何理解?请把你的认识写下来。 9.“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10.通过对本文的阅读,你觉得法国作家雨果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知识点总结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知 识点总结 一lt;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珐琅(fa lang) 脂粉(zhī) 惊骇(hai) 晨曦(xī) 瞥见(piē) 劫掠(jie lue) 箱箧(qie) 二lt;辨析形似字 三lt;词语积累 赞誉:称赞。 恍若:仿佛。 洞府:本义是神话传说深山中神仙所住的地方,这里是指里面藏满宝藏的地方。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晨曦:晨光。 剪影:比喻对事物轮廓的描写。 洗劫:把一个地方的财物抢光。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毁坏净尽或完全失去。 富丽堂皇:宏伟美丽,气势宏大。 珐琅:用石英lt;长石lt;硝石和碳酸钠等加上铅和锡的氧化物烧制成的像釉子的物质。涂在铜质或银质器物

上,经过烧制,能形成不同颜色的釉质表面,用来制造景泰蓝lt;证章lt;纪念章等。 惊骇:惊慌害怕。骇,惊吓,震惊。 四lt;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他生于军官家庭。其母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和保皇主义者,对少年雨果影响颇深。雨果学生时代就爱好文学,13岁开始写作,15岁以《读书之益》的长诗获法兰西学院奖而初露头角。后在进步思想启发下,在文学上反对为专制制度辩护的古典主义,毅然转向积极浪漫主义。1827年,25岁的雨果发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著名的浪漫主义宣言《lt;克伦威尔gt;序言》,成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3年后,创作并演出悲剧《欧那尼》,以其反封建的主题和打破古典主义创作法则的艺术手法,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在法国的胜利。1831年,完成浪漫主义文学杰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1848年的二月革命,使雨果坚定了共和立场,开始了19年的流亡生活。他在这19年里仍坚持文学创作,以文学为武器坚持斗争。作品多以精细的手法描绘广阔的生活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对专制制度和反动教会的罪恶,进行愤怒的揭发和有力的控诉,对下层贫民的悲惨遭遇寄予深切同情。被作者自称为“社会的史诗”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