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社会工作干预

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社会工作干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f8635475.html,

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社会工作干预

作者:王冲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22期

【摘要】问题行为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和环境中的挫折所致,社会工作者应关注

问题青少年自身发展的力量,并综合协调其所处环境中的支持资源。为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应从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层面来采取积极措施应对。

【关键词】问题行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环境

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时期属于是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在认识自己、自己与环境的关系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过程中会体验到各种积极和消极的情感,各种问题行为也屡见不鲜。能否在青少年期成功地建立自我同一性将影响个体一生的发展,而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是由环境决定的。因此,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处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我国青少年由于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身心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而且社会变迁对社会心理的影响总是会在青少年群体中得到最敏锐的反应,其表现就是各种问题行为。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是社区社会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问题行为的概述

问题行为又被称为偏差行为、危险行为,主要是指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违背的、不健康的、无建设性的行为。青少年的问题行为是指青少年的行为表现偏离一般的社会预期,可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危险性、伤害性或适应不良,包括吸烟或上网成瘾、过早性行为、厌学、偷窃暴力等犯罪行为等等。大多数情况下,问题行为在家庭、学校、社会上都会有所表现,他们自己也会产生情绪或思想上的困扰。一般人会过分关注问题行为的危险性和破坏性而忽略了青少年本身的心理体验,往往用一些负面词汇形容有问题行为的青少年,比如“叛逆”、“无价值”、“坏蛋”、“品行差”等。这种贴标签的行为会严重影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他们会逐渐认为自己是失败的,并产生更严重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虽然他们的行为偏离了主流价值观,但对个体一概否定的评价是不可取的。

社会工作者的使命是运用科学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促使问题行为转变成发展行为。目标不仅仅是缓解青少年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困扰,同时也要改变家长、老师等人的消极观念。促使他们司考更适合问题青少年的教育方法,发现他们身上的优势并加以引导,从而使青少年形成个多有建设性的行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正在关注抗逆力的研究。抗逆力是一种克服不利环境的适应能力,表现为个体面对不利发展的环境或各种危险压力,能发展处健康积极的应对策略。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研究较多,其跨文化的普适价值也正为学者们所证实。抗逆力是以积极的眼光看待问题行为,关注问题青少年对抗逆境的反抗力量。但同时非常强调青少年可利用的家庭、学校、社区的资源支持。这种力量并不是青少年所独有的,它伴随人生的各个年龄阶段,而青少年时期是培养抗逆力的关键时期。这一概念的提出对社会工作的开展是很有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